中国政治制度史4 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国政治制度史课件第四章(完整)

2015/11/16
思考:
贵族辅政制的辅政机制及特 点是什么?
2015/11/16
早期的国家社会组织内部与社会 组织之间的血缘纽带并没有切断,支 撑君主专制的社会支柱是宗亲贵族, 社会组织结构则表现为亲贵合一,只 有宗亲贵族才能参加国家管理,所以 贵族辅政成为早期国家必然的辅政体 制。
2015/11/16
的宰相可以设立自己的衙署,可以自辟僚 属,依照皇帝的意图,独立行使权力。宰 相府的人员基本上由宰相任免,皇帝对宰 相的用人权很少干预。
2015/11/16
思考
宰相开府辅政是如何形成与消亡的?
2015/11/16
★三权分立独相制的初步形成
秦创立宰相制度,按其官制规定,丞相、
太尉和御史大夫为宰相,实际上太尉仅作 为武将最高荣誉职务,而且不常设,因此, 承担宰相职权的是丞相、御史大夫。但是 尚未形成系统的官署,即在丞相之下办事 的人还未有列入国家编制的官吏。
职和称呼及官员的数量不断变化,期间的 演变及发展错综复杂。因此,不同的教材 对历史上宰相的形式有不同的概括。
2015/11/16
※ 学者的概括主要有以下几种:
三权分立的独相制、权力制衡的群相制、
便于集权的兼相制——张创新:《中国政 治制度史》(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1
宰相开府辅政制、宰相参议辅政制、宰相 奉命拟旨辅政制(韦庆远、柏桦)
★楚国令尹执政制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具
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官
制独树一臶。
2015/11/16
楚国设臵“令尹”,作为楚国宰辅的名称,
历春秋至战国,一直没有改变,并且宰辅 “令尹”之名,为楚国所独有。这是与中 原诸国宰辅制度不同的特点之一。
高中历史必修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596人教PPT课件

A.地处内廷,专管军务
B.参与政务,秉旨办事
C.设有官衙,机构完备
D.专理刑狱,职能单一
有人说,丞相这一制度的开局是个喜剧,而结尾却是 一个悲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的丞相陈平有过总结:“宰相者,上佐天子, 理阴阳,顺四时,下遂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 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也。” 材料二 诸葛忆兵教授在《宋代宰辅制度研究》中指出: 宰辅在古代政治体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主导作用,中国 古代宰辅制度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古代宰相的职责。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这三个阶段依次是什么?你 认为宰相制度从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演变的内在推动力是 什么?
善。但一直到18世纪,原有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仍没有改变。
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地融入和利用既存的经济贸易体系,
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
经济贸易的中心。
——据《白银资本》等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与18世纪相比,19世纪欧洲和
中国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相对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
A.家庭手工业的收益高于农业
B.小农经济生产模式未改变
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显著提高
D.土地利用率高但兼并严重
(2013年四川高考3题)下表是1620年和1850年江 南八府一州城乡人口统计。据此判断,这一时段该 地区( )
年代 1620
城镇人口 (万人) 300
农村人口 (万人) 1700
1850
正是在西方借助东方、欧洲借助中国完成对旧制度的现
实批判和对新社会的思想启蒙,为欧洲自身的破茧成蝶准备 条件的时候,欧洲人对东方的认识,悄然发生变化。肯定、 景仰的维度向否定、批判的维度转化,欧洲从马可·波罗时代 开始原的因连:续东五西个方世交纪流对加中深国(的欧崇洲拜人与的美认化识渐趋行于渐全远面了,。改这一 认识变在了1对9世东纪方达认到识顶的峰理。想化);东西方历史发展的差异
B.参与政务,秉旨办事
C.设有官衙,机构完备
D.专理刑狱,职能单一
有人说,丞相这一制度的开局是个喜剧,而结尾却是 一个悲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的丞相陈平有过总结:“宰相者,上佐天子, 理阴阳,顺四时,下遂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 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也。” 材料二 诸葛忆兵教授在《宋代宰辅制度研究》中指出: 宰辅在古代政治体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主导作用,中国 古代宰辅制度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古代宰相的职责。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这三个阶段依次是什么?你 认为宰相制度从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演变的内在推动力是 什么?
善。但一直到18世纪,原有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仍没有改变。
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地融入和利用既存的经济贸易体系,
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
经济贸易的中心。
——据《白银资本》等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与18世纪相比,19世纪欧洲和
中国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相对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
A.家庭手工业的收益高于农业
B.小农经济生产模式未改变
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显著提高
D.土地利用率高但兼并严重
(2013年四川高考3题)下表是1620年和1850年江 南八府一州城乡人口统计。据此判断,这一时段该 地区( )
年代 1620
城镇人口 (万人) 300
农村人口 (万人) 1700
1850
正是在西方借助东方、欧洲借助中国完成对旧制度的现
实批判和对新社会的思想启蒙,为欧洲自身的破茧成蝶准备 条件的时候,欧洲人对东方的认识,悄然发生变化。肯定、 景仰的维度向否定、批判的维度转化,欧洲从马可·波罗时代 开始原的因连:续东五西个方世交纪流对加中深国(的欧崇洲拜人与的美认化识渐趋行于渐全远面了,。改这一 认识变在了1对9世东纪方达认到识顶的峰理。想化);东西方历史发展的差异
高中历史必修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672人教PPT课件

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
B 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
A、皇权渐趋衰弱
B、君主集权加强
C、内阁取代六部
D、首辅权力失控
2、(2014•全国大纲卷•14)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后来内阁首
B 辅“俨然汉唐宰辅”。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的相同之处是( )
A.均能独立处理政务
B.均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C.都拥有官吏任免权
D.都直接管理地方政务
3、(2014·广东文综·14)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
D 帝私人顾问,其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属于这类官员的有
()
A.秦朝御史大夫
B.汉朝丞相
C.唐朝六部尚书
D.明朝内阁大学士
三、军机处的设立——君主专制顶峰
军 机 处 皇权到达顶峰
课前练习
下图反映了我国古代不同封建王朝官员上朝的礼仪,实 际上代表了君臣关系的变化。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C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考察点: 君主专制演进的趋势—— 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思 考: 明清时期采取了什么措施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成祖 开始参决机务
地位逐渐上升
正式确立
宣宗 获得票拟权
神宗
票拟 和 批红 票拟 指对呈送皇帝的奏章,内阁根据有关法规和典章 律例代拟初步处理意见,以备皇帝裁决时参考。
批红 皇帝用红字对内阁的票拟做批示,称为“披红”, 亦称“朱批”。
明朝内阁的发展历程
时期
职权
特点
演变
太祖 仅备顾问 品秩低、不参与决断机务 奠定基础
高中历史必修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560人教PPT课件

内阁首辅 非法定,内侍机构 侍从咨询为主, 无决策权
直接由皇帝意愿决定
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不能制约皇权
考点3:清朝军机处的设置
自主阅读基础讲义,解决以下问题:
课• 参本P看18课:本军P机18大内臣容品:级不高,但都由钦定。他们每日接受皇帝召见, 跪• 1受、笔军录机,处军是国在大什事么均由样皇的帝背一景人下裁设决立。的各?种诏令由军机大臣按皇 帝行• 2的。、意这军旨样机拟,处写军由成机谁文处设,的立经设皇置?帝,设审不立批仅的后提直,高接传了目达行的给政、中效根央率本各,目部能的和快分地速别方处是官理员各什执种么? 文• 3书、,军而机且大全臣国如的何军产政大生权?完其全职集能中是到什皇么帝?手中,君主专制加强, 中• 4央、集军权机进处一的步特得点到有巩固哪。些? • 5、军机处的设立产生了哪些影响?
史料: 万历四十年内阁首辅叶向高曾说:“我朝阁臣,只被论思顾
问,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威灵,下侵六曹之
职掌,终以贾祸。”
——《神宗实录》
问题:依据材料说明明朝内阁的特点,及其反映的实质问题。(2分) 特点:内阁大臣只是皇帝顾问,不具备宰相职权。
(内阁是为皇帝服务的内侍机构)
实质: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原因:军机处设置后,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 制度机制被严重破坏,决策随意性大大增加。
小结:中国古代中央官制的演变、趋势及认识
演变: 秦朝:三公九卿制 唐朝:三省六部制 明朝: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内阁 清朝:设军机处
趋势: 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明朝被废除。 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认识: 1、分权是中国古代加强君主专制的重要手段。 2、由非法定机构取代法定国家机关的职权,决策权 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体现了封建制度走向没落 。
高中历史必修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506人教PPT课件

明清时期的文化
1.思想的发展 (1)王阳明的心学:“心外无理”“心外无物” “致良知” (2)李贽的“异端”思想:
主张:①否定孔子的权威,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②强调人正当的私欲,反对空谈仁义道德。 ③倡导个性解放,男女平等。
特点:其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早期民主启蒙思想(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 背景:经济、政治、思想 主张反对专制暴君政治,指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 ②提出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 ③主张农工商皆本 ①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②主张经世致用 ③提出“众治”的主张,反对“独治” ①批判君主专制和宋明理学,倡导经世致用,建 立起较为完备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体系 ②提出“理在气中”,充分肯定人的私欲本能
走进明清
明清两朝是中华帝国的晚期,这一时期国力依然 强盛,大一统天下,多民族国家。传统的延续,使明 清帝国占尽风光的同时也开始在铸就历史的惰性,陶 醉于华夏文明优越的光环之中不知天下已变而渐渐落 伍,一如火红的夕阳……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可以概括明 清时期的历史特征,
①.夕阳无限好--------“繁荣”; ②.只是近黄昏-------“落后” 你同意哪种观点?说明你的理由
变化:由辞藻华丽对仗工整的文言文到句式活泼
通俗易懂的白话文
趋势:体现了 平化民
化 世俗
根源: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
当堂训练
明初废丞相,由六部分理朝政。下列对这一制 度的评论不正确的是( ) ①废除了秦汉以来的丞相制度 ②相权进一步 得到强化 ③隋唐以来的三省六部制因此结束 ④皇帝专制得到极大强化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B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白金汉宫
唐宁街10号
高中历史必修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557人教PPT课件

三、军机处的设立
1.清初的内阁六部与议政王大臣会议 2.康熙帝设立南书房 3.雍正帝设军机处
பைடு நூலகம்
思考讨论:为什么说军机处的设立 表明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1、从军机处和以往的内阁的职能出发,内阁是具有 自主处理事务(票拟)的权力;而军机处完全是秉 承皇帝意志的机构。
2、从人员品级,内阁成员是高级官吏才能充任的; 军机处成员完全是皇帝简拔的。
中 央 集
特点 集权制度 不断发展
中央严格控制 地方
权
制 度
积极方面
影响
消极方面
2007.11
明太祖 朱元璋
胡惟庸案大捕杀
胡惟庸(?—1380),安徽定远人。1355年投奔朱元璋。 1370年升至中书省参知政事。后任丞相七年。朱元璋感到胡惟庸是 极大威胁,以“擅权枉法”罪把他逮捕,并将其处死,牵连致死者 达3万余人,史称“胡狱”。 胡惟庸被杀后,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 使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皇权极大加强。
3、从性质来看,内阁是政府姬机构的正常组成部 分;军机处是类似于皇帝私人秘书处的性质
4、从办公地点来看,军机处的办公地点比内阁更加 接近皇帝的办公地点,说明了皇帝控制力的加强。
从以上几点看,皇帝对权力的专制愈加强烈,所以 军机处的设立为什么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发 展到顶峰。
问题探究: 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古代历史的
后期(封建社会后期),产生了怎样严重的影 响?
①皇帝个人专权,政治十分腐败; ②思想专制,严重妨碍了文化的进步与发展; ③造成官僚机构膨胀,财政开支庞大,官场黑暗; ④阻碍了资本主义早期萌芽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早期的政治制度: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
专
过程 秦
汉至元
人民版高一历史 必修一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4课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课件 (共33张PPT)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小结
本专题要突出五个重点: 一是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 二是秦的统一和“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及郡 县制; 三是两汉的内外朝制,刺史制和察举制; 四是隋唐三省六部制的确立; 五是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明清君主专制(朝内 阁制和清朝军机处)日益强化,清朝达到顶峰。
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 而变得更加凶暴。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它的原则是 恐怖。——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1748)
■内阁制度的形成■
皇帝也有辣么多的烦恼?
中国的古代社会发展到明朝已经开始走向衰落。 明朝从建立起,面临着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朱元 璋采取措施加强君权,强化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
朱元璋热衷于针对士大夫的刑罚,叫“廷杖”就是打屁 股。有两特点:一是朝堂之上当众打;二是脱下裤子打。
自古……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 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 ,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 ,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事皆 朝廷总之,所以穏当。以后子孙做皇帝 时,并不许立丞相。 ——《明会典》卷二《皇明祖训》
明太祖朱元璋 明成祖朱棣 清朝康熙帝
清朝雍正帝
课标要求: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的史实, 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指导意见:了解明朝内阁制度的确立及演变,了解清朝军 机处设置及评价。认识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 的影响;认识从专制到民主是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的。
归纳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和发展的基 本线索,明确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含义,认识君主专制中 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等。
•
11、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 学和教 育学的 人。2021/8/92021/8/92021/8/9Aug-219-Aug-21
《中国政治制度》课件

城乡居民群众以相关法律 法规政策为依据,在城乡 基层党组织领导下,在居 住地范围内管理公共事务 和公益事业的群众自治制 度。
PART 02
中国政党制度ຫໍສະໝຸດ 中国政党的产生与发展中国政党的起源
中国政党的产生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的立宪运动,当时一些具 有现代意识的士人开始组织政治团体,倡导立宪改革。
现代政党的形成
立法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 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制定法
律。
监督权
对“一府两院”的工作进行监 督,对宪法和法律的实施进行 检查和监督。
重大事项决定权
讨论和决定国家重大事项,如 国家预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计划等。
人事任免权
选举、决定和任免国家机关领 导人员及其他组成人员。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与优势
结构形式、政党制度及选举制度等。
输标02入题
01
政治制度的核心:国家政权。
03
政治制度的多样性: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条件下,政 治制度各不相同。
04
政治制度的根本性质:由经济基础决定,并反作用于 经济基础。
中国政治制度的历史演变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自夏朝开始,历经商、西周、春 秋、战国、秦朝等时期,形成了 以皇权为中心的政治制度体系。
PART 03
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产生
起源于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实行“三三制”政权建设,奠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雏 形。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
经过长期实践和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经成为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和基础。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
经过多次修改和完善,1984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 自治法》。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ppt4

“大同”和“小康”,相当于进入 文明前后的两个阶段,前者是指财产公 有的原始社会军事民主制时期,后者是 指私有财产已经发达,阶级分化已经出 现之时,相当于早期国家诞生的时代。
华夏族的宗祖神:黄帝
中国古文明被认为完成于
他(黄帝)一人之手。他 发明了人们希望是他发明 的一切东西,大至社会制 度,小至日常使用的零星 物件。 黄帝王朝大概是一个发明 狂的时代,几乎人人都会 随时发明一些什么。 ——柏扬《中国人史纲》
周
商
西周的分封并不只是周 人殖民队伍分别占有一片东 方的土地,分封制度是人口 的再编组,每一个封君受封 的不仅是土地,更重要的是 分领了不同的人群。新封的 封国,因其与原居民的揉合, 而成为地缘性的政治单位, 遂逐渐演变为春秋的列国制 度。周人封建制度的本意, 是为了军事与政治的目的, 颇不必用经济发展的理论当 作历史演化过程中必经的一 环。 ——许倬云《西周史》
部落联盟首领虽然已具有相当大的 权力,但最终还得服从联盟会议的决定。 当时的禅让制在实质上是传说中的一种 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
启继承了禹的位置说明了什么?
“公天下”变为了“家天下”。表明 传说中的禅让制已告结束,取而代 之的是“王位世袭制” 。
二、早期国家的发展: 夏朝(前2070-前1600年):启—桀 ↓ 商朝(前1600-前1046年):汤—纣王 ↓ 西周(前1046-前771年):姬发—幽王 三、重要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 2、宗法制 3、礼乐制度 四、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P4 课前提示)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节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早期文明起源(距今5千年前) “王”的出现 城的出现 大规模的祭祀活动 贫富分化现象的产生 “三皇五帝”的传说
高中历史必修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550人教PPT课件

拒绝了英国通商要求。
1793年乾隆皇帝在致英国国王的信中说: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假外夷货物以 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磁器、丝斤为西洋 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 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
(二)“闭关锁国”
1、原因
直接原因: 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 根本原因: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中国
政治
封建制度顶峰
经济
农耕经济繁荣
对外关系 闭关锁国
开始资产阶级革命 完成近代工业国转变 越洋抢滩、海外殖民
思想文化 鄙薄科技,文化专制 重视科技,思想解放
1、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 A、大量公田被抛荒,私田增加 B、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发展 C、各国推行税制改革 D、贵族之间争田现象严重
作为确定土通过抑制兼
并,维护小农经济,巩固统治,但只起到鼓励 农民垦荒的作用,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
二、“重农抑商”
(一)含义
重 视 农 业
抑制商业和手工业
“重农抑商”政策演变过程:
(1)商周时期,国家曾采取鼓励政策, 支持商业发展。
(2)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政策崛 起。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土地制度的演变 重农抑商政策 闭关锁国政策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 原始社会的土地公有制 • 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 • 封建土地私有制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一)原始社会的土地公有制
在原始社会, 土地属于 _氏__族__公__社__所 有,成员共同 劳动,平均分 配劳动产品。
(二)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井田制)
(五)评价
1、积极意义: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 维护了封建国家的政治稳定。
1793年乾隆皇帝在致英国国王的信中说: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假外夷货物以 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磁器、丝斤为西洋 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 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
(二)“闭关锁国”
1、原因
直接原因: 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 根本原因: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中国
政治
封建制度顶峰
经济
农耕经济繁荣
对外关系 闭关锁国
开始资产阶级革命 完成近代工业国转变 越洋抢滩、海外殖民
思想文化 鄙薄科技,文化专制 重视科技,思想解放
1、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 A、大量公田被抛荒,私田增加 B、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发展 C、各国推行税制改革 D、贵族之间争田现象严重
作为确定土通过抑制兼
并,维护小农经济,巩固统治,但只起到鼓励 农民垦荒的作用,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
二、“重农抑商”
(一)含义
重 视 农 业
抑制商业和手工业
“重农抑商”政策演变过程:
(1)商周时期,国家曾采取鼓励政策, 支持商业发展。
(2)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政策崛 起。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土地制度的演变 重农抑商政策 闭关锁国政策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 原始社会的土地公有制 • 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 • 封建土地私有制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一)原始社会的土地公有制
在原始社会, 土地属于 _氏__族__公__社__所 有,成员共同 劳动,平均分 配劳动产品。
(二)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井田制)
(五)评价
1、积极意义: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 维护了封建国家的政治稳定。
高中历史必修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621人教PPT课件

内阁大臣的地位为何飘乎不定?
大学士特侍左右,备顾问而己。……成 祖即位,特简解络、胡广、杨荣等直文 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务自此始。 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 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诸司奏事, 亦不得相关白。
——《明史》卷72《职官志》
万历四十年内阁首辅叶向高曾说:“我
朝阁臣,只务论思顾问,原非宰相!中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南宁二中 罗婵
1604年(万历年间),问“常见内家(指 皇帝)否”,曰:“皇上不出已十六年”。
——(朝鲜使臣)《燕行录》
(万历年间 济南)“城郭人民之盛,第 宅牌楼之多……店舍市铺,环拥数十余里; 往来车马,香街绮陌,酒楼青帘,朴地鳞 次。古称天下之府库,信不虚矣。”
内阁有不一二是权法势定稍的重行者政,机皆构上或窃君决上策威机灵构, 阁臣下的侵六升曹降之、职职掌权,的终大以小贾由祸。皇”帝决定 票拟是否被采纳取决于——皇《帝明的神批宗红实录》
崇祯皇帝
1644年,清军入关
(古北口考察有感)今升平百余年,四境 无金革战斗,桑麻菀然,鸡狗四达,休 养生息,乃能如此。汉唐以来所未尝有 也,未知何德而能致之。
想一想
为什么说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 达到顶峰?
军机处中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 其作用只是上传下达的“传声筒”。军 政大权完全集中于皇帝手中。
(嘉庆)皇帝即位起来,每日视朝,早起 晏罢,亲决庶务,听察外事……皇帝不近 华侈,自外邑进呈器玩,则却而不受。
都城之内,气象萧条;闾里之间,景 色愁沮。顿无昔时繁华底貌样。
•消极作用:
禁锢了思想,妨碍了资本主义萌 芽的成长,束缚了社会生产力, 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 进步,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 主要原因之一
大学士特侍左右,备顾问而己。……成 祖即位,特简解络、胡广、杨荣等直文 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务自此始。 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 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诸司奏事, 亦不得相关白。
——《明史》卷72《职官志》
万历四十年内阁首辅叶向高曾说:“我
朝阁臣,只务论思顾问,原非宰相!中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南宁二中 罗婵
1604年(万历年间),问“常见内家(指 皇帝)否”,曰:“皇上不出已十六年”。
——(朝鲜使臣)《燕行录》
(万历年间 济南)“城郭人民之盛,第 宅牌楼之多……店舍市铺,环拥数十余里; 往来车马,香街绮陌,酒楼青帘,朴地鳞 次。古称天下之府库,信不虚矣。”
内阁有不一二是权法势定稍的重行者政,机皆构上或窃君决上策威机灵构, 阁臣下的侵六升曹降之、职职掌权,的终大以小贾由祸。皇”帝决定 票拟是否被采纳取决于——皇《帝明的神批宗红实录》
崇祯皇帝
1644年,清军入关
(古北口考察有感)今升平百余年,四境 无金革战斗,桑麻菀然,鸡狗四达,休 养生息,乃能如此。汉唐以来所未尝有 也,未知何德而能致之。
想一想
为什么说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 达到顶峰?
军机处中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 其作用只是上传下达的“传声筒”。军 政大权完全集中于皇帝手中。
(嘉庆)皇帝即位起来,每日视朝,早起 晏罢,亲决庶务,听察外事……皇帝不近 华侈,自外邑进呈器玩,则却而不受。
都城之内,气象萧条;闾里之间,景 色愁沮。顿无昔时繁华底貌样。
•消极作用:
禁锢了思想,妨碍了资本主义萌 芽的成长,束缚了社会生产力, 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 进步,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 主要原因之一
中国政治制度史(第4版)PPT6

(一)省级主要长官和行政机构 (二)道级主要长官和行政机构 (三)路级主要长官和行政机构 (四)府级主要长官和行政机构 (五)州级主要长官和行政机构 (六)郡级主要长官和行政机构 (七)县级主要长官和行政机构
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中国政治制度史 第四版
6.1.4 近现代地方行政组织ຫໍສະໝຸດ 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中国政治制度史 第四版
6.1.1 历代疆土与行政区划
西汉初年的疆域有所缩小,沿边地区多处于独立或半独立状态。汉
魏晋南北朝时期,魏、蜀、吴的疆域合计比东汉末年有所扩大,西晋统一后也未有更大的扩 充,东晋十六国时期出现南北分裂,南北朝时期则南北对峙,疆域虽时有增减,但实际管治 的疆域已经超过了西汉。
在西域都护的基础上,东汉魏晋南北朝也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特别管理,即设置校尉或中郎 将。这些中郎将、校尉都立有府,有规定的治所与辖区,除朝廷额设的长史、司马、参军事 之外,府属都是自行辟署。在辖区内实行军事化或半军事化管理,进而代表朝廷对所部的少 数民族实行管辖。在辖区趋于安定时,这些中郎将、校尉则成为州郡长官的加衔,或直接废 置,改由州郡管理,纳入地方行政系列。
同样都是都城,因皇帝所在地不同,其设官也有一定区别。
明代虽有三都,设官却有所区别。
因为京师的特殊,历代都实行多重管理,其府尹也多兼有朝廷事务,经常参加朝廷的集议或 奉旨办理某些事务。在多重管理难以统一的情况下,皇帝往往委任亲王、大臣进行督理、提 督,而在更多的情况下,还是由皇帝亲裁。这里既有分权制约,也有权力集中,总的原则是 在确保京畿地区安全的情况下,以实现有效治理,而且更便于皇帝掌控。
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实行统一的王朝,它奠定了我国的疆域基础。秦当时疆域所辖的 区域包括今天的晋、冀、鲁、豫、陕、苏、皖、浙、闽、赣、湘、鄂、粤、桂14省区的全部, 以及甘肃东部、四川东部、云南东北部、辽宁西南部、内蒙古南部、宁夏东南部、越南东北 部、朝鲜西北部等局部地区。在这广阔的疆域里,设立了36个郡级行政区,后增至40余郡。
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中国政治制度史 第四版
6.1.4 近现代地方行政组织ຫໍສະໝຸດ 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中国政治制度史 第四版
6.1.1 历代疆土与行政区划
西汉初年的疆域有所缩小,沿边地区多处于独立或半独立状态。汉
魏晋南北朝时期,魏、蜀、吴的疆域合计比东汉末年有所扩大,西晋统一后也未有更大的扩 充,东晋十六国时期出现南北分裂,南北朝时期则南北对峙,疆域虽时有增减,但实际管治 的疆域已经超过了西汉。
在西域都护的基础上,东汉魏晋南北朝也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特别管理,即设置校尉或中郎 将。这些中郎将、校尉都立有府,有规定的治所与辖区,除朝廷额设的长史、司马、参军事 之外,府属都是自行辟署。在辖区内实行军事化或半军事化管理,进而代表朝廷对所部的少 数民族实行管辖。在辖区趋于安定时,这些中郎将、校尉则成为州郡长官的加衔,或直接废 置,改由州郡管理,纳入地方行政系列。
同样都是都城,因皇帝所在地不同,其设官也有一定区别。
明代虽有三都,设官却有所区别。
因为京师的特殊,历代都实行多重管理,其府尹也多兼有朝廷事务,经常参加朝廷的集议或 奉旨办理某些事务。在多重管理难以统一的情况下,皇帝往往委任亲王、大臣进行督理、提 督,而在更多的情况下,还是由皇帝亲裁。这里既有分权制约,也有权力集中,总的原则是 在确保京畿地区安全的情况下,以实现有效治理,而且更便于皇帝掌控。
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实行统一的王朝,它奠定了我国的疆域基础。秦当时疆域所辖的 区域包括今天的晋、冀、鲁、豫、陕、苏、皖、浙、闽、赣、湘、鄂、粤、桂14省区的全部, 以及甘肃东部、四川东部、云南东北部、辽宁西南部、内蒙古南部、宁夏东南部、越南东北 部、朝鲜西北部等局部地区。在这广阔的疆域里,设立了36个郡级行政区,后增至40余郡。
中国政治制度史(4)

中国政治制度史(4) ——隋唐五代时期
一、政治制度的演进
1.中央行政体制的演进
三省六部制
设官 内史省 内史令二人 (决策机关)
隶属机构
注释 汉为中书, 北周改内 史
门下省 纳言二人 (审议机关) 尚书省 令、左右仆 (执行机关) 射各一人
吏部
唐初沿隋 制,唯改 礼部 内史令为 兵部 中书令, 度支(583年 纳言为侍 改为民部) 中,民部 都官(583年 为户部 改为刑部) 工部
四、吏胥典史 五、行政法规 1.令、格、式 令:国家政治法律制度的设立和废更的诏令 格:国家机关的行政法规 式:国家机关的公文程式和活动细则 2.《唐六典》:关于官制的行政法规
隋唐政治制度的历史地位 1.利弊得失 ■宰相制度的成熟 ■政府机构设置的合宜 ■《唐律》轻重得中 ■造成藩镇割据 2.对邻国的影响 3.历史地位 ■中古时期的完善形态 ■对后世影响巨大
2.宰相会议的决策机制 政事堂会议 中书门下会议 宰相名称的变更 宰相会议的决策方式 百官会议
3.决策机构逐步多元化 宦官参与决策 学士的设立与翰林学士职权的扩大 唐末、五代枢密院的设置 4.决策的程序与方式 诏令的颁行 战略性决策与行政性决策
5.决策的依据和信息传递渠道 地方奏报和大臣章疏 ●奏报种类:定期、不定期 ●传递方法:专使、邮驿、巡院、诸道进奏院 御史出巡:殿中侍御史和监察御史 使臣出巡:观风俗使、巡察使、按察使、黜陟使 广开言路 ●下诏求言 ●设立匦制
2.府兵制度 ■兵农合一,寓兵于农 ■主要任务:护卫京师,按路程远近分番轮流, “番上” ■贞观十年,改军府为折冲府 3.折冲府组织与兵源 4.隋十二卫、唐十六卫与东宫六率府 5.御史监军 6.地方军和边防军 7.彍骑、团结兵和官健
一、政治制度的演进
1.中央行政体制的演进
三省六部制
设官 内史省 内史令二人 (决策机关)
隶属机构
注释 汉为中书, 北周改内 史
门下省 纳言二人 (审议机关) 尚书省 令、左右仆 (执行机关) 射各一人
吏部
唐初沿隋 制,唯改 礼部 内史令为 兵部 中书令, 度支(583年 纳言为侍 改为民部) 中,民部 都官(583年 为户部 改为刑部) 工部
四、吏胥典史 五、行政法规 1.令、格、式 令:国家政治法律制度的设立和废更的诏令 格:国家机关的行政法规 式:国家机关的公文程式和活动细则 2.《唐六典》:关于官制的行政法规
隋唐政治制度的历史地位 1.利弊得失 ■宰相制度的成熟 ■政府机构设置的合宜 ■《唐律》轻重得中 ■造成藩镇割据 2.对邻国的影响 3.历史地位 ■中古时期的完善形态 ■对后世影响巨大
2.宰相会议的决策机制 政事堂会议 中书门下会议 宰相名称的变更 宰相会议的决策方式 百官会议
3.决策机构逐步多元化 宦官参与决策 学士的设立与翰林学士职权的扩大 唐末、五代枢密院的设置 4.决策的程序与方式 诏令的颁行 战略性决策与行政性决策
5.决策的依据和信息传递渠道 地方奏报和大臣章疏 ●奏报种类:定期、不定期 ●传递方法:专使、邮驿、巡院、诸道进奏院 御史出巡:殿中侍御史和监察御史 使臣出巡:观风俗使、巡察使、按察使、黜陟使 广开言路 ●下诏求言 ●设立匦制
2.府兵制度 ■兵农合一,寓兵于农 ■主要任务:护卫京师,按路程远近分番轮流, “番上” ■贞观十年,改军府为折冲府 3.折冲府组织与兵源 4.隋十二卫、唐十六卫与东宫六率府 5.御史监军 6.地方军和边防军 7.彍骑、团结兵和官健
《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

含义
行政管理体制是指国家行政机关的设 置、职权划分及运行等各种关系的总 和,是实现国家行政职能的重要组织 形式。
特点
行政管理体制具有层级性、权威性、 法制性等特点,能够确保国家行政机 关高效、有序地行使职权,实现国家 行政目标。
行政管理体制的组织结构
中央政府组织结构
包括国务院、国务院组成部门、国务院直属机构和办事机构等,负 责制定和执行国家政策,管理全国事务。
现代政治制度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逐步建立起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包括人民代 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
中国的政治制度基本原则
人民民主专政
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准则,实行人民民 主专政,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
中国共产党领导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发 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 。
地方政府组织结构
包括省、市、县、乡四级政府,负责贯彻执行中央政策,管理地方 事务。
行政机构设置原则
遵循功能明确、分工合理、责权一致等原则,确保行政机关各司其 职、协同高效。
行政管理体制的运行机制
1 2
行政决策机制
行政机关在行使职权过程中,需要遵循科学决策 、民主决策的原则,确保决策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
THANKS
感谢观看
代表制度的意义
总结
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维护人民利益和国家 稳定。
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 做主的重要途径,确保人民的意志得到充 分体现。
03
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的含义和特点
总结词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是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具有鲜明的中国 特色。
详细描述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是指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 基础的国家政权,对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相结合 的政治制度。它既体现人民当家作主,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 色。
第四章隋唐中国政治制度史PPT课件

3
第一节 隋朝的创制
• 首先,恢复并健全了三省六部的中央机构,确立了中 书省(隋称内史省,长官称纳言)草诏、门下省审核、 尚书省执行的三权分立制衡机制。 尚书省各部分工也进一步明确和固定。后逐渐形 成吏部、礼部、兵部、刑部、民部和工部的六部行政 部门,每部下辖四个司,六部共二十四司。各部所辖 的司,均跟本部事务相关,形成一个整体。 唐将民部改为户部,此外再无任何变化。三省六 部进一步确立之后,原属九卿范围的各个监寺地位继 续下降,沦为辅助性机关。这样的六部与监寺格局, 奠定了官僚制帝国的基本行政架构。这种架构一直延 续到了清朝末年,才被从西方引起的新式现代政府体 制所取代。
《中国政治制度史》
1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总体概述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2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隋朝的创制 三省六部和集体宰相体制 科举制度 唐代的官吏任用考核制度 隋唐时期的监察体系 府兵制及其畸变 隋唐的地方政府体制 隋唐的司法制度
18
唐朝理智地意识到隋朝的失误多在政策层面, 而制度建构应该肯定。唐朝统治者是汉化了 的少数民族,跟杨氏家族一样同是北周的军 事贵族出身。在统治大思路上,他们灵犀相 通。
清除北方少数民族统治的痕迹,如恢复汉姓,恢复汉族 文化习俗。最重要的是恢复礼制。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大多都 有自己的礼仪规矩,但是隋朝以继承汉人正统自居,故而强 调要恢复周礼。
隋朝虽完成了大多数制度的创制工作,但由于炀帝的缘 故结果二世而亡。唐几乎完全继承了杨家开创的制度遗产, 并使之发扬光大,在政策上又刻意避免了前朝之失,结果成 就了历史上的盛世。
高中历史必修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466人教PPT课件

明朝的内阁首辅是变相重设的宰相吗?
内阁首辅=宰相?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历史
知识系第统整4合课 要点明史料清探究君主高考专命题治透析的加课时强跟踪训练
2、内阁的出现
内阁首辅
宰相
权力来源 皇帝个人信任 宰相制度赋予
职责
侍从咨询
参与决策
任免 根据皇帝意愿 经皇帝大臣商议
对皇权的影响 强化君主专制 制约皇权
B.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兵部办事效率
C.成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
D.便于皇帝控制全国军政大权
D 答案: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历史
知识系第统整4合课 要点明史料清探究君主高考专命题治透析的加课时强跟踪训练
探究:君主专制的加强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Y(地位上升情况)
发展
顶峰 强化
建立
O 秦朝
汉——元
明朝 清朝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二:专制政体是既无法律又无规章,由单独 一个人按照一己的意志与反复无常的性情领导一 切。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根据材料及所学回答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消极影响是什么?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历史
知识系第统整4合课 要点明史料清探究君主高考专命题治透析的加课时强跟踪训练
赵翼在《檐曝杂记》中记载:“军机处有廷寄谕旨,凡机
事虑漏泄不便发抄者,则军机大臣面承后撰拟进呈;发即封
入纸函,用办理军机处银印钤之,交兵部加封,发驿驰递。
其迟速皆由军机司员判明于函外。曰马上飞递者,不过日行
三百里;有紧急则另判日行里数……始密且速矣。”从中可
看出清廷军机处的“廷寄”制度
A.便于军机大臣控制军权
中国政治制度史4

二、春秋战国时代国家组织的特点
• 1、国家组织的设立、运转,趋向以君主为 、国家组织的设立、运转, 中心, 中心,增强君主的控制力和国家组织为君 主服务的能力。 主服务的能力。 • 2、逐步改变世官制度,推行君主委任制 。 、逐步改变世官制度, 士、客卿 • 3、神祇官在国家组织中的权力地位逐渐下 、 但史职官逐步与宗教官分离。 降;但史职官逐步与宗教官分离。
六部在行政上节制九寺、诸监事务机关 六部在行政上节制九寺、
隋朝确立了新的中枢决策执行机制, 隋朝确立了新的中枢决策执行机制,并使行政管理 机关尚书六部分工明细化、条理化,把国家组织推 机关尚书六部分工明细化、条理化, 进了完备成熟时期。 进了完备成熟时期。
• 3、唐前期的三省六部制 、
三 三
省
中枢核心:三省 议 中 诏 会 门 令 议 下 , 书 起 省 、 , 省 章 审 : 草 : 奏 议 参 诏 参 令 与 、 与 。 封 决 。 决 策 驳 策 会
• 4、中唐以后三省体制解体 、
• (1)“中书门下”成为决策机构 ) 中书门下” • 三省分权的弊端:“中书出诏令、门下掌封驳 三省分权的弊端: 中书出诏令、 日有争论,纷纭不决” 文献通考卷50 50《 ,日有争论,纷纭不决”(文献通考卷50《门 下省》 下省》)。
唐初宰相:三省长官, 参知政事” 唐初宰相:三省长官,“参知政事”、“参议朝 平章事” 同中书门下三品” 政”、“平章事”、“同中书门下三品” 长安四年以后,尚书仆射需加“同三品”方为宰 长安四年以后,尚书仆射需加“同三品” 相 大历二年后,宰相名号基本上统一为“ 大历二年后,宰相名号基本上统一为“同中书门 下平章事” 简称“同平章事” 下平章事”(简称“同平章事”)
• 魏晋南北朝是否存在一个统一的门下组织机 构? • 或以为有两个系统:侍中系统;散骑系统。 或以为有两个系统:侍中系统;散骑系统。 或认为西晋改侍中寺为门下省。 或认为西晋改侍中寺为门下省。刘宋分门下 省置集书省。 省置集书省。 • 门下省的主要职能:一、“备切问应对,拾 门下省的主要职能: 备切问应对, 遗补缺” 充当“顾问” 规谏” 遗补缺”,充当“顾问”, “规谏”君主的 违失。 封驳” 违失。二、“封驳”中书草拟的诏书和大臣 的奏章(平尚书奏事)。 )。三 下达诏令。 的奏章(平尚书奏事)。三、下达诏令。 • 门下分割中书决策权,与中书在决策过程中 门下分割中书决策权, 发挥不同作用。 发挥不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