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学前儿童常见的心理卫生

合集下载

学前儿童心理卫生PPT课件

学前儿童心理卫生PPT课件
20
精选2021最新课件
学前儿童心理评估的方法
(三)筛查法——对学前儿童进行早期鉴别和评估的 重要环节 原则:选择与筛查目的相符的测查工具
选择与儿童年龄相匹配的工具 选择具有良好信效度的筛查工具 按照筛查工具的要求实施测试,慎用筛查结果 (四)诊断测验法
21
精选2021最新课件
几种主要的评估工具
4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精的选2021最标新课件准
4、行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统一协调
心理和行为是协调一致的。行为表现为既不过敏,又不迟
钝,面对新的刺激情境能做出合理的反应,具有与大多数
同龄儿童基本相符的行为特征。
5、有良好的性格特征
具有活泼开朗、乐观、自信,积极主动、独立性较强,谦
虚、诚实、勇敢、热情、慷慨等性格特征。
精选2021最新课件
学前儿童心理卫生
1
精选2021最新课件
一、学前儿童心理卫生的一般问题
概念:心理卫生也称精神卫生,是指维持和增进人 们的心理健康、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以及矫治各种 不健康心理的心理学原则、方法和措施。
早期:患者的躯体和心理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现在:健康人的心理保健,预防心理障碍和心理疾 病的产生。
(二)社会因素
精选2021最新课件
家长素质 父母的文化和心理素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的心理与 行为。 文化素质与子女的心理健康有较高相关。 父母的心理障碍会投射到孩子的心灵上;孩子往往从父母 那里模仿到不健康的性格、行为习惯。 教育态度和方式 不合理、不正确,易使儿童形成不良的性格特征,导致 心理疾病的发生。
8
(二)社会因素
2、家庭
精选2021最新课件
家庭结构不健全的家庭结构对儿童的心理有着消极的影响。

学前儿童常见心理卫生问题

学前儿童常见心理卫生问题
Biblioteka 原因预防第8 页
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听话,用恐吓的方式让 不听话的孩子就范
学前儿童会因特殊刺激而产生恐惧感,甚至 会因条件反射而加重这种恐惧
学前儿童会通过观察或模仿别人的言行而产 生恐惧心理。
鼓励学前儿童观察分析各种自然现象,懂得一些粗浅的知 识和道理
矫治
要耐心引导,家长处事不惊,就能让孩子模仿家长的行 为,克服恐惧
原因
防治措施
第 15 页
学前儿童经常会出现暴怒发作,往往是因为他每 一次发作后,要求都会得到满足。家长的妥协让他觉 得哭闹等行为可以“要挟”家长,因此这就强化了他 的暴怒发作行为。
不可过分宠溺孩子,教会孩子合理宣泄不良情绪 对于孩子的一些合理要求要适当满足 尽量避免可能诱发学前儿童暴怒发作的情绪和场合 对于暴怒发作的孩子,在第一次出现时家长就不要
不同年龄段的学前儿童的恐惧对象
年龄/月
0~6个月 6~9个月
1岁 2岁 3岁 4岁 5岁 6岁
恐惧对象
巨声、身体突然失去支持等 陌生人、新奇的刺激(如面具等)、高度等 陌生人、与亲人分离等 小动物、听觉刺激(如火车、雷鸣等)、想象中的东西等 强盗、空间上的刺激(如巨大的正在逼近的物体)、视觉刺激、动物、黑暗等 独处、强盗、听觉刺激、黑暗、野生动物、父母在晚上离开家、视觉刺激、具体的刺激(如受伤、 跌倒)等 黑暗、听觉刺激、鬼、女巫、有人在床下等 自然灾害(如火灾、洪水、地震)、失败和批评、轻度的损伤等
第 11 页
原因
预防
儿童焦虑症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遗传、家庭环 境和个性等。
矫治
对已出现轻度焦虑症状的学前儿童,弄清其 患病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对于严重的焦虑症患儿,要咨询心理医生进 行心理治疗

《学前儿童常见心理卫生问题识别及对策》教案

《学前儿童常见心理卫生问题识别及对策》教案

《学前儿童常见心理卫生问题识别及对策》优质教案第一章:绪论1.1 教学目标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卫生的重要性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理解心理卫生问题的影响因素1.2 教学内容学前儿童心理卫生的定义与意义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心理卫生问题的识别及对策的意义1.3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1.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2.1 教学目标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理解不同年龄段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2.2 教学内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各年龄段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2.3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小组报告第三章:心理卫生问题的识别3.1 教学目标学会识别常见心理卫生问题掌握心理卫生问题的评估方法3.2 教学内容常见心理卫生问题的概述心理卫生问题的评估方法与技巧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角色扮演法3.4 教学评估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展示第四章:心理卫生问题的对策4.1 教学目标学会制定针对心理卫生问题的对策了解心理卫生问题的干预方法4.2 教学内容心理卫生问题的对策概述心理卫生问题的干预方法与技巧4.3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4.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第五章:案例分析与实践5.1 教学目标提高解决实际心理卫生问题的能力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案例分析5.2 教学内容案例分析与实践5.3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5.4 教学评估小组报告个人反思报告第六章:焦虑症识别与对策6.1 教学目标了解焦虑症的基本概念学会识别学前儿童焦虑症的表现掌握针对焦虑症的干预对策6.2 教学内容焦虑症的基本概念与类型学前儿童焦虑症的表现与识别针对焦虑症的干预对策6.3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6.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小组报告第七章:抑郁症识别与对策7.1 教学目标理解抑郁症的基本概念学会识别学前儿童抑郁症的表现掌握针对抑郁症的干预对策7.2 教学内容抑郁症的基本概念与类型学前儿童抑郁症的表现与识别针对抑郁症的干预对策7.3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7.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小组报告第八章:多动症识别与对策8.1 教学目标掌握多动症的基本概念学会识别学前儿童多动症的表现了解针对多动症的干预对策8.2 教学内容多动症的基本概念与类型学前儿童多动症的表现与识别针对多动症的干预对策8.3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8.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小组报告第九章:自闭症识别与对策9.1 教学目标理解自闭症的基本概念学会识别学前儿童自闭症的表现掌握针对自闭症的干预对策9.2 教学内容自闭症的基本概念与类型学前儿童自闭症的表现与识别针对自闭症的干预对策9.3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9.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小组报告第十章:亲子关系问题识别与对策10.1 教学目标掌握亲子关系的基本概念学会识别亲子关系问题的表现了解针对亲子关系问题的干预对策亲子关系的基本概念与类型亲子关系问题的表现与识别针对亲子关系问题的干预对策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10.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小组报告第十一章:攻击行为识别与对策11.1 教学目标了解攻击行为的基本概念学会识别学前儿童攻击行为的表现掌握针对攻击行为的干预对策11.2 教学内容攻击行为的基本概念与类型学前儿童攻击行为的表现与识别针对攻击行为的干预对策11.3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课堂问答小组报告第十二章:分离焦虑识别与对策12.1 教学目标理解分离焦虑的基本概念学会识别学前儿童分离焦虑的表现掌握针对分离焦虑的干预对策12.2 教学内容分离焦虑的基本概念与类型学前儿童分离焦虑的表现与识别针对分离焦虑的干预对策12.3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1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小组报告第十三章:吮吸手指和咬指甲行为识别与对策13.1 教学目标掌握吮吸手指和咬指甲行为的基本概念学会识别学前儿童吮吸手指和咬指甲行为的表现了解针对吮吸手指和咬指甲行为的干预对策13.2 教学内容吮吸手指和咬指甲行为的基本概念与类型学前儿童吮吸手指和咬指甲行为的表现与识别针对吮吸手指和咬指甲行为的干预对策13.3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1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小组报告第十四章:睡眠问题识别与对策14.1 教学目标了解睡眠问题的基本概念学会识别学前儿童睡眠问题的表现掌握针对睡眠问题的干预对策14.2 教学内容睡眠问题的基本概念与类型学前儿童睡眠问题的表现与识别针对睡眠问题的干预对策14.3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14.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小组报告第十五章:总结与实践指导15.1 教学目标总结学前儿童常见心理卫生问题的识别与对策学会制定个性化的心理卫生干预计划提高实践操作能力15.2 教学内容学前儿童常见心理卫生问题的总结个性化心理卫生干预计划的制定实践操作指导15.3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15.4 教学评估案例分析小组报告个人实践反思报告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学前儿童常见心理卫生问题识别及对策》这一主题,内容涵盖了学前儿童心理卫生的重要性、心理发展特点、心理卫生问题的识别与干预方法,以及具体案例分析。

《学前儿童常见心理卫生问题识别及对策》教案

《学前儿童常见心理卫生问题识别及对策》教案

一、教案简介《学前儿童常见心理卫生问题识别及对策》适用年级:学前教育专业大班课时安排:每课时40分钟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卫生问题的基本概念,识别常见心理卫生问题,并掌握相应的对策。

二、教学内容1. 心理卫生问题的基本概念2. 学前儿童常见心理卫生问题及其表现3. 识别学前儿童心理卫生问题的方法4. 针对常见心理卫生问题的对策5. 案例分析与讨论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使学生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卫生问题的基本概念,识别常见心理卫生问题,并掌握相应的对策。

2. 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识别和应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卫生问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心理卫生问题的基本概念、常见心理卫生问题及其表现。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问题识别和解决。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识别和应对心理卫生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4. 实践操作法:模拟情景,让学生实际操作,提高应对心理卫生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学前儿童心理卫生问题识别及对策》相关教材或资料。

2. 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案例和重点内容。

3. 案例材料:准备一些实际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4. 小组讨论指南:为学生提供讨论的方向和问题。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短的视频或故事引入学前儿童心理卫生问题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心理卫生问题的基本概念,包括心理健康的定义和重要性。

3. 常见心理卫生问题及其表现:介绍学前儿童常见的心理卫生问题,如焦虑、抑郁、分离焦虑等,并展示相应的表现。

4. 识别方法:教授学生如何识别学前儿童的心理卫生问题,包括观察、沟通和评估的方法。

5. 对策分享:讲解针对常见心理卫生问题的对策,如心理干预、家庭教育和环境调整等。

七、案例分析与讨论1. 案例展示:呈现一个实际的学前儿童心理卫生问题案例,可以是视频、故事或图片。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学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及卫生保健技能 PPT课件

学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及卫生保健技能 PPT课件

自主学习展示平台
一、课堂讨论
讨论:在你周围的人中有无心理问题患者?人们应如 何面对和处理心理问题?
二、小组讲解和展示
(1) 以小组为单位,查阅学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及卫生保健的相关信息,并制作PPT。 (2) 运用PPT课件讲解并展示学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及卫生保健的相关知识、在
幼儿园活动中有关心理行为问题的操作技能和保健措施。 (3) 对本学习情境中的案例或在实习中遇到的真实事件进行案例分析。 (4) 回答其他组提出的问题,并向其他组提问。
三、小组设计和展示
(1) 以健康教育为主题,设计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及卫生保健主题海报,应内 容充满童趣、图文并茂、易于幼儿理解。
(2) 以健康教育为主题,依据绘本设计大、中、小班“我不发脾气”健康 活动。
四、绘本推荐
本单元结束,谢谢大家!
二、防范技能
防范技能2
幼儿常见心理行为问题: 选择性缄默症 1. 幼儿选择性缄默症表现及其矫正工作要求 2. 幼儿选择性缄默症表现及其矫正操作方法 (1) 选择性缄默症的表现 (2) 选择性缄默症的原因 (3) 选择性缄默症的矫正
一 课堂讨论 二 小组讲解和展示 三 小组设计和展示 四 绘本推荐
一、学前儿童心理卫生及心理健康相关知识
(二)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2.心理因素
(1)气质与性格 1)易养型(40%):“容易护理的”儿童。他们的生理活动的规律性强;喜欢探究新事物;适应性强; 遇困难能坚持。 2)难养型(10%):“护理困难的”儿童。他们的生理活动没规律;对新事物难以适应;对外界刺激 反应强烈;情绪波动;遇挫折易灰心。 3)兴奋缓慢型(15%):“慢慢活跃起来的”儿童。他们的生活节律多变;初遇新事物或陌生人时往 往会退缩,对环境的适应较慢;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强度弱;心境带有否定性;活动量小。 性格是个性的核心,是人对客观现实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性格是幼儿最明显、最主要的心理特征。

学前卫生学-学前儿童心理卫生

学前卫生学-学前儿童心理卫生
另外听力障碍、孤独症、精神发育迟缓、儿童精神病等都可以导致语言发育 迟缓。

2、治疗
• 幼儿语言发育迟缓在治疗上主要采用神经营养治疗,促进大脑发育,完
善语言功能。 • 另外,情境——言语训练可有效开发语言功能。
三、睡眠障碍
• (一)夜惊 • 夜惊症常见于2-5岁儿童,一般在入睡后半小时左右发作,表现为突然惊叫、 哭闹、惊恐表情、手足乱动、呼吸急促、心跳增快、出汗、瞳孔散大。 • 每次夜惊发作可持续1-10分钟,发作过后再入睡,醒后完全遗忘。一般随 着年龄增长,夜惊可自行消失。
慢就会好的。
2、预 防
• (1)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注意睡眠卫生
• (2)解除孩子的心理压力,不惊吓孩子 • (3)白天适度控制孩子的活动量 • (4)预防和治疗躯体疾病
(二)梦魇

梦魇是指睡眠过程中出现恶梦,梦中见到 可怕的景象或遇到可怕的事情,如被猛兽 追赶,突然跌落悬崖等,因而呼叫呻吟, 突然惊醒,醒后仍有短暂的意识模糊、情 绪紧张、心悸、面色苍白或出冷汗等。
2、 矫正
• • 口吃治疗有其时间性,最佳治疗时期应在6岁之前。 (1)要让孩子放松,必要时可以给孩子服用一些安定类、抗焦虑类、抗 抑郁类等药物来配合治疗。 • (2)要注意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对孩子进行行为训练 。 • (3)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
(二)语言发育迟缓
• 语言发育迟缓是指小儿两岁时尚不能说单字,或至3岁时尚不能说短语。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概述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
1946年,第三次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将心理健康定义为:“心理健康是指在 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的心境 发展成最佳状态”。

学前儿童常见的心理卫生问题PPT课件

学前儿童常见的心理卫生问题PPT课件
(1)表现:
吮指头、咬指甲或咬衣物、舔嘴唇等习惯 性口腔运动。
(2)原因:
由吮指头的幼儿多因婴儿期喂养不当,以及缺乏环境刺激和爱抚,导致婴儿 以吮吸手指来抑制饥饿或自我娱乐。
幼儿一般在寂寞、不安、思考时,这类行为特别突出。
(3)矫正:
消除引起幼儿过度紧张的因素,如家长和教师不要过于严厉,作业难度不宜 过大等。
洁癖、吐唾沫、担心身体、妈妈不回家就不上厕所、老爱追问熄了火炉 没有、在幼儿园怯生、不合群
洁癖、气量小、担心身体、担心花粉会惹病、反复模仿妈妈的行为、烦 躁,无耐心、不爱接近双亲、语言含糊、沉默
自诉睡不着、夜惊、拘泥琐事、常嫌东西不干净、一件事不反复弄清楚 就不能做下一件事、吃东西要妈妈先尝、在人前胆怯、被人一注视就不 敢动、不沉着、无耐力、沉默、口吃、抽搐
(3)矫正:
强调早期训练,家长参与训练过程,家庭和托幼园所同步训练效果更好。 遵循正常语言的发展历程,并由易到难,长期坚持。
17
2、口吃
(四)学习障碍
(1)表现:
说话多停顿,重复发音而造成语言不流畅,伴跺脚、摇头、挤眼、歪嘴等动
作才能费力地将字说出。
多发生于3岁左右的幼儿,男幼儿多于女幼儿。
(2)原因:
(2)原因:
生理因素导致的遗尿约占10%,如蛲虫症、膀胱疾病等。 大部分遗尿症都与心理因素有关,家庭教育不当、没有养成良好的排尿习惯 是主要原因。 幼儿白天疲劳过度而引起夜间睡眠过深,或精神紧张,如初次入学、环境骤 然改变、家庭破裂,均有可能导致遗尿。
(3)矫正:
建立合理的作息制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对幼儿自觉训练。 一旦发生尿床,家长和教师要以温和、亲切、耐心的态度对待幼儿,帮助幼 儿逐渐树立起克服遗尿的信心。切忌对幼儿施加压力。

学前儿童心理卫生

学前儿童心理卫生

第一章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概述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概念一、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广义和狭义。

二、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演变,提倡心理健康一般以是1792年皮耐尔提出的废除对精神病人的约束为历史起,以及中国与国外有关心理健康的概念的由来及历史发展。

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特征一、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判断标准:心理健康的特征和统计学、病理学、理想状态及适应过程的标准。

二、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志:智力发展正常;情绪反应适度;人际关系融洽;行为统一协调;性格特征良好。

第三节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意义和内容一、学前儿童心理保健的意义:培养健全的人格,增进和维护健康的心理,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发挥学前儿童的更大心理效能。

二、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内容:改善家庭,托幼机构和社会的环境、对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学前儿童进行指导,心理辅导和治疗和一般的心理健康措施。

二、考核知识点1.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内涵。

2.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概念的由来及发展。

3.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意义和内容。

4.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判断标准。

5.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志。

三、本章思考题1.心理健康的判断标准有哪些?2.反应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常用指标有哪些?3.如何从儿童的情绪来判断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4.如何理解健康与疾病的关系?第二章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第一节生物—心理—社会模式一、影响健康的理论模式(霍门的生态模型,布鲁纳的健康公式),从注重生理原因到注重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二、心理健康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式,以系统论观点揭示各种因素对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所产生的影响。

第二节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生物学因素一、遗传因素(直接遗传,间接遗传和轻微遗传),遗传基因对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二、先天素质,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遗传基因和胎儿发育过程中环境的相互作用结果(营养不良,患病或用药不慎和情绪状态的影响)。

三、机体损伤或疾病,机体、特别是脑的损伤或疾病是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

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卫生工作的内容

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卫生工作的内容

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卫生工作的内容学前儿童心理卫生工作是指为学前儿童提供全面的心理健康服务,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理状态,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一项工作。

下面将从儿童心理发展、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干预、家庭和学校合作等方面,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卫生工作的内容。

一、儿童心理发展学前儿童心理卫生工作的第一步是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儿童心理发展是一个综合的、渐进的过程,涉及到感知、认知、情感、社交等多个方面。

学前儿童心理卫生工作者需要了解各个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特点,包括他们的认知能力、情绪表达、社交技巧等,以便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和教育活动。

二、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干预在学前儿童心理卫生工作中,及早发现和干预心理问题是十分重要的。

心理问题可能包括儿童的焦虑、抑郁、注意力不集中、行为问题等。

心理问题的识别需要借助于专业的评估工具和观察技巧,例如心理测评、观察儿童的言行举止等。

一旦发现心理问题,学前儿童心理卫生工作者需要与家长、学校老师等进行合作,制定个别化的干预方案,提供咨询和支持。

三、家庭和学校合作学前儿童心理卫生工作中,与家庭和学校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家庭是儿童最主要的社会环境,家庭的支持和教育方式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学前儿童心理卫生工作者需要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家长了解儿童的心理需求,以及如何与儿童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同时,学前儿童心理卫生工作者还需要与学校合作,共同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培训和支持给学校教师,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儿童心理问题。

四、心理教育与促进学前儿童心理卫生工作除了关注心理问题的识别和干预,还需要进行心理教育和促进工作。

心理教育和促进的目标是帮助儿童树立积极的心理态度,培养他们的自我意识、情绪管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前儿童心理卫生工作者可以通过开展适龄儿童的心理教育课程、游戏活动等方式,引导儿童积极参与,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和社交能力。

总结起来,学前儿童心理卫生工作的内容包括了解儿童心理发展、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干预、家庭和学校合作以及心理教育与促进等方面。

《学前儿童常见心理卫生问题识别及对策》教案

《学前儿童常见心理卫生问题识别及对策》教案

《学前儿童常见心理卫生问题识别及对策》优质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案目标让学生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卫生的重要性。

让学生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1.2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学前儿童心理卫生知识。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

1.3 教学内容学前儿童心理卫生的定义和重要性。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卫生问题的识别2.1 教案目标让学生掌握学前儿童常见心理卫生问题的识别方法。

让学生了解各种心理卫生问题的表现和特点。

2.2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各种心理卫生问题的识别方法。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

2.3 教学内容学前儿童常见心理卫生问题的分类。

各种心理卫生问题的表现和特点。

第三章:学前儿童心理卫生问题的对策3.1 教案目标让学生掌握针对学前儿童心理卫生问题的对策和方法。

让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干预措施。

3.2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各种心理卫生问题的对策和方法。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

3.3 教学内容针对学前儿童心理卫生问题的对策和方法。

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干预措施。

第四章:家庭因素与学前儿童心理卫生4.1 教案目标让学生了解家庭因素对学前儿童心理卫生的影响。

让学生掌握提高家庭心理卫生水平的对策和方法。

4.2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家庭因素对学前儿童心理卫生的影响。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

4.3 教学内容家庭因素对学前儿童心理卫生的影响。

提高家庭心理卫生水平的对策和方法。

第五章:幼儿园因素与学前儿童心理卫生5.1 教案目标让学生了解幼儿园因素对学前儿童心理卫生的影响。

让学生掌握提高幼儿园心理卫生水平的对策和方法。

5.2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幼儿园因素对学前儿童心理卫生的影响。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

5.3 教学内容幼儿园因素对学前儿童心理卫生的影响。

简述学前儿童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治疗方法

简述学前儿童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治疗方法

简述学前儿童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治疗方法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常常被忽视,而这些问题可能会对孩子在未来的成长和发展中产生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学前儿童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治疗方法:
1. 分离焦虑症:这是一种常见的学前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当他们在离开父母或照顾者的时候就会出现明显的不安。

治疗方法包括让孩子逐渐熟悉和适应离开父母的过程,鼓励他们参加各种活动,建立社会支持网络,以减轻不安和不安全感。

2.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这是一种行为障碍,表现为学前儿童注意力不集中,行为过于活跃,思维混乱。

治疗方法包括行为干预,如建立特别的规则和奖励机制来帮助孩子控制行为,按照适当的要求训练注意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3. 社交困难:学前儿童可能遇到各种社交困难,如害羞、孤独、退缩、敌视等。

治疗方法包括心理治疗、团体治疗、游戏治疗和家庭治疗等,帮助孩子回避社交难题,培养良好的互动和交流技巧,改善情绪和行为问题。

4. 焦虑症:学前儿童可能会有很多焦虑症状,如大声哭泣、失
眠、偏执狂、回避等。

治疗方法包括创造舒适的学习和家庭环境,引导孩子更好地调节情绪,如放松技能、呼吸练习、瑜伽、冥想等,以及利用药物治疗。

总之,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不能忽视。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不同的因素,比如家庭环境、社会支持、语言和交流技能、情感安全和失眠控制等,以期改善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 学前儿童常见的心理卫生问题
引言
时代在前进,观念在更新,新的健康观念否定了“结结实实没病就是 健康”的旧观念。 新的健康观,从多维角度把一个完整的健康含义 展示于世人面前:身体健康,心理也健康(包括良好的社会适应能 力),这才是健康的人。这也是21世纪所需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在广州市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中心,围绕孩子的学习、行为、情感等 方面的咨询又有所增加,从该中心平均每月近300个咨询个案中分析, 有62%反映学习问题,33%反映人际关系、不良行为问题。在所有咨 询中,绝大部分是大、中学生,其中家长咨询的占42%,青少年自己 本人咨询的占58%。 8岁的男孩因学习压力过重患上心理障碍,6岁的女孩也因缺少时间玩 耍竟羡慕奶奶没文化,不用学习。本该是无忧无虑的童年时代,却因 为各种学习压力的不断增加,使现在孩子们的心理负担越来越重,儿 童心理疾病也随之增多,这种现象令许多家长和专家感到非常忧虑。
八、饮食障碍
(一)异食癖: (二)神经性呕吐: 神经性呕吐指一组自发或故意诱发反复呕吐的心理障碍。神经性呕吐不影响下次进食的 食欲,常与心情不愉快、心理紧张、内心冲突有关,无器质性病变,可有害怕发胖和 减轻体重的想法,但由于总的进食量不减少,所以体重无明显减轻。部分病人具有癔 症性人格,表现为自我中心、好表演、易受暗示等。 1、诱因 (1)各种因素导致的情绪混乱,如突然与父母亲分离,强烈的刺激,亲人死亡等。 (2)对不愉快或感到憎恶的思想和经验的反应,如一女孩上学遇见一因车祸导致脑浆迸出 而死亡的行 为,以后当看到豆腐类食品便联想到这一情景而发生呕吐。 (3)精神过度紧张,如遇到各类考试,尤其是有些女孩,显示得特别紧张,且常有过去发 作史。 (4)作为反对父母的一种手段。当患儿受到过度刺激或当父母强迫孩子去做他们不愿做的 事情时,有些孩子可发生呕吐,以示反对。 (5)作为对家庭施加压力的一种手段。有些家长,对孩子溺爱、放纵,这种孩子有时往往 以呕吐来对家长施加压力。例如害怕上学或上幼儿园的儿童,呕吐往往发生早晨,而 周末或假日不发生呕吐;又如母亲强迫孩子进食或喂食过度,小儿亦可以呕吐来进行 反抗。 2、神经性呕吐的治疗 (1)主要依靠发现与解决不良的心理因素,药物的对症治疗作用较小。 (2)对患儿应合理安排生活,包括饮食制度,加强体育锻炼和增加生理睡眠时间。周围人 不要过分注意孩子的呕吐症状,应避免在孩子面前表现得紧张和顾虑,以提高其治疗 的信心。
学前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睡眠障碍 二、言语障碍 三、遗尿 四、不良习惯 五、情绪障碍 六、多动症
七、孤独症
一、睡眠障碍
1.夜惊 (1)诱因:受惊和紧张不安是主要的精神因素。鼻咽部 疾病致睡眠时呼吸不畅、肠寄生虫病等也是常见的原因。 少数儿童夜惊不属于睡眠障碍,而是癫痫发作的一种形式 (失神小发作);故经常发生夜惊的小儿,应去医院检查。 (2)表现:夜惊是一种意识朦胧状态。小儿入睡一段时 间后突然惊醒,瞪目坐起,手脚乱动,惊恐哭喊,心跳气 促,出汗。一般经10余分钟又复入睡,醒后不知夜惊发生。 (3)矫治:消除引起紧张不安的精神因素和有关疾病因 素,保持有规律的作息时间,多数儿童夜象:具体事物、抽象概念 鼓励儿童观察和认识各种自然现象,学习科学知识和道理,不要恐吓儿童, 不要让他们看恐怖的电影、电视、书刊和图片。 2、儿童期焦虑 睡眠不安、做恶梦、食欲不振、心悸、多汗、便秘等 心理治疗,心理上给予支持和教育。 引导儿童参与集体活动,消除紧张情绪、锻炼克服困难的毅力,培养活泼开 朗的性格。 3、暴怒发作 个人要求或欲望得不到满足,或受到挫折时,出现哭闹、摔物、自残(如撞 头、拽头发)等发泄怒气的过激行为。 与儿童气质类型有关,但许多此类行为与成人的不适当教育方式有关,成人 的让步行为会强化其行为。 冷处理、安静时讲道理,严重者进行心理矫治 4、屏气发作 个人要求或欲望得不到满足而剧烈哭闹时突然出现呼吸暂停现象。 避免对孩子的过度溺爱;重视家庭关系的处理;消除精神紧张和冲动
六、多动症
又称“脑功能轻微失调”、“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症”或“注意缺陷障碍” 1、单纯的活动和注意障碍 2、伴有发展迟缓的多动症 3、伴有品行障碍 4、除上述三种类型以外的其他类型的多动症。 症状: 易兴奋、多哭闹、睡眠差。 动作不协调,精细动作困难,注意力不集中或集中时间较短,行为无目的,情绪易激 动,缺乏控制能力,好与人争吵,学习困难等现象。 部分存在知觉活动障碍,将“6”读成“9”,把“d”读成”b”,甚至分不清左和右, 存在空间定位障碍。 原因: 产前、产时或产后的轻微脑损害是重要因素。主要与脑外伤、难产、早产、颅内出血、 窒息、某些传染病及中毒有关。 城市环境污染、临床上不显症状的铅中毒 父母的精神疾病、病态性格、父亲的酒依赖 以教育和心理治疗为主,有目的、有计划的行为训练较为有效。 矫治: 心理治疗:调整家庭环境,父母要改变管束过严、动辄打骂和溺爱放任两种不正确的 教育方法,以消除各种紧张刺激。严格作息制度,增加文体活动,对治疗也有积极作 用。 视、听、动能力训练:多动儿常在绘画、语言、动作技能以及社会性等方面较一般儿 童发展迟缓,因此要从改善基本的能力入手,进行训练。 注意力训练:视觉注意力训练:听觉注意力训练:动作注意力训练:混合注意力训练:
四、不良习惯
(1)吮指癖 ①表现:婴儿在饥饿时常吸吮手指,若持续过久则不易戒除, 应及时注意。幼儿在疲劳、厌倦、恐惧或受到惩罚之后可出现吸吮手 指的幼稚动作,不及时纠正,易养成不良习惯。 ②矫治:以玩具、图片等婴、幼儿喜爱之物吸引其注意,冲淡 他想吸吮手指的愿望。组织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改掉固有的不良 习惯。至于在手指上涂苦味药或裹上手指等强制办法,不易收效。 (2)习惯性阴部摩擦 ①表现:幼儿摩擦自己外生殖器,引起面红及眼神凝视或不自 然的现象。女孩有时两腿交叉上下移擦。较大儿童可在突出的家具角 上或骑在某物体上活动身体,进行摩擦。这种情况大都在入睡或刚醒 时进行,持续数分钟,甚至为避免大人干涉而暗自进行。
一、睡眠障碍
2.梦游 (1)诱因:常因白天过度紧张、兴奋所致, 比如,幼儿在白天玩得过于兴奋,于睡眠中可出 现模拟白天游戏的动作。在传染病后也容易发生 梦游症。 (2)表现:幼儿于睡眠中突然起床,意识朦 胧,在周围走动或做些机械的动作,表情茫然, 喃喃自语。一般,持续几分钟后又复入睡,醒后 完全遗忘。 (3)矫治同夜惊。
观看视频《多动症特殊儿童》
七、孤独症
1、孤独症的表现 ①社会交往障碍 由于孤独、退缩,对亲人没有依恋之情,不能领会表情的含义,也不会 表示自己的要求和情感。 他们似乎生活在一个自我封闭的“壳”里,与外界 建立不起情感联系,因此,“婴儿孤独症”,又称“自闭症”。 ②语言障碍 婴儿孤独症患儿有语言功能但往往缄默不语。或使用一种不为交流的语 言,如模仿某广告词。而且不会使用“代词”,常将“你”、“我”颠倒使 用。他们常自言自语,无视他人。 ③行为异常 孤独症患儿常以奇异、刻板的方式对待某些事物。例如,反复敲打一个 物体,或长时间把一个东西转来转去,或长时间做身体摇摆、挥动手臂等刻 板动作。他们的兴趣十分狭窄,要求周围环境和生活方式固定不变,因此很 难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④其他:还可能伴有感知障碍、癫痫发作等表现。 2、诱因 婴儿孤独症的发病年龄早,似乎从出生起就预示了其发病趋向。现在达 到的基本共识是:主要由生物学因素所致,早期生活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生物学因素主要指孕期和围产期对胎儿造成的脑损伤,如孕妇病毒感染、先 兆流产、宫内窒息、产伤等等。 早期生活环境缺乏情感交流,无语言交往, 也是促成发病的诱因。
3、诊断标准 ①起病于30个月以前; ②对他人普遍缺乏反应; ③语言发育有严重缺陷; ④行为怪异; ⑤无精神分裂症的幻觉(精神分裂症患儿可出现幻听、幻视等幻 觉)。 4、矫治 ①康复训练的重点放在能力的提高上:由于孤独症患儿的主要 心理障碍是适应困难和语言障碍,所以,康复训练的重点应以最终进 入社会为主要目标。如生活自理训练、语言训练、购物训练等等。 ② 给患儿创造正常的生活环境:最好坚持让孩子上普通幼儿园,这样可 以使孩子尽早进入社会。这样做,需要家长和老师密切配合,共同制 订康复计划。 要有信心:国内外孤独康复训练的结果表明,绝大多数 孤独症患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训练的加强,症状都会有不同程度的 改善。 观看视频:日本电视剧《与光同行》片段,讲述自闭症患儿光的故事。
二、言语障碍

口吃并非生理上的缺陷或发音器官的疾病,而是与心理状态有着密切关系 的言语障碍。 (1)表现 ①发音障碍:常在某个字音、单词上表现停顿、重复、拖音等现象,说话 失去流畅性。 ②肌肉紧张:说话时唇舌不能随意活动。 ③伴随动作:常有摇头、跺脚、挤眼、等动作。 ④常伴有其他心理异常,如易兴奋、易激惹、胆小、睡眠障碍等。 (2)矫治:无论是模仿、精神受刺激,还是初学口头语言时的不流畅现象, 最初并非真正的口吃。真正口吃,必须有心理因素掺杂进去,即对自己口吃 的高度注意和嫌恶,对说话的恐惧心理。若没有以上心理因素,口吃只是一 时性的。 ① 正确对待小儿说话时不流畅的现象。幼儿说话时发生“口吃”,周围 的人应采取无所谓的态度,不加批评,不必提醒:“你结巴了”。不使幼儿 因说话不流畅而感到紧张和不安。 ②消除环境中可致幼儿精神过度紧张、不安的各种因素。家庭和睦、教 育方法合理、生活有规律,都可使幼儿的“口吃”成为一时性的现象。 ③成人用平静、柔和的语气和幼儿说话,使他也仿效这种从容的语调, 放慢速度,使说话时呼吸正常。对年龄较大的儿童可教他慢慢地、有节奏地 说话、朗读。
三、遗尿
正常儿童于3岁以后就能自觉地控制排尿,并在入睡后因膀胱充盈而醒来,仅偶尔失去 控制而遗尿。若5岁以后经常在白天不能控制排尿或不能于睡觉时醒来自觉地排尿,在 排除了躯体疾病的原因之后,则称为功能性遗尿症。 (1)诱因 绝大部分小儿遗尿是由于大脑皮质及皮质下中枢的功能失调所致。 ①精神因素:如突然受惊,骤然改换新环境,失去父母照顾等原因,致精神紧张不 安。或因偶尔遗尿,受到打骂,而产生对排尿的恐惧心理和害羞、自卑感,则形成恶 性循环,经常遗尿。 ②排尿习惯不良在小儿10—18个月时,就应开始训练自觉地控制排尿。若用尿布 时间过长,或长时间坐在便盆上,边玩边尿,对排尿毫无约束能力,日久易形成遗尿 症。 ③白天过度疲劳因白天过累,夜间睡眠过熟,不易唤醒;或醒后有较长一段时间 意识朦胧而遗尿。 (2)矫治 ①消除引起小儿精神紧张不安的各种因素。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避免过度疲劳, 白天可安排1—2小时的睡眠,以免夜间不易觉醒。 ②下午4—5点钟以后不用流质饮食,以减少尿量。晚饭宜清淡。 ③小儿夜间遗尿有较固定的时间,要提前唤醒排尿。 ④使小儿有信心治愈遗尿症。用劝慰使小儿不因遗尿有精神负担。当遗尿减少时 给以鼓励。 ⑤可配合药物或针灸治疗。 (3)“精神性尿频”不是“遗尿症” 某些新入幼儿园的小朋友,出现遗尿,检查尿液未发现异常,幼儿在家里并不遗 尿。这种情况常与幼儿刚进入陌生环境,还不适应有关。 这种因精神紧张,偶尔遗尿 的现象,不是“遗尿症”。 对刚人园的小朋友,老师要帮助他们熟悉环境,多给予关 心、照顾,鼓励他们参加各种有趣的活动。当他们熟悉了环境,紧张不安的心理解除 了,尿频、尿急的现象也就随之消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