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PPT课件
合集下载
免疫与健康ppt课件
![免疫与健康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5145b2f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37.png)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免疫系统的正常运作需要各种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之间的 相互协调和平衡。当人体受到病原体入侵时,免疫系统会 迅速启动防御反应,通过识别、清除和记忆外来病原体, 保护人体免受感染。同时,免疫系统还能清除体内衰老、 损伤的细胞,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任何部分的异常 都可能导致免疫系统功能的紊乱,从而引发各种疾病。
域。
控制慢性疾病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控制血糖
糖尿病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较弱,容易感染。控制血糖在 正常范围内可以降低感染风险。
控制血压
高血压会损害免疫细胞的功能,增加感染的风险。定期监 测和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内有助于维护免疫系统的健康。
管理心理健康
长期的心理压力和焦虑可以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导致身 体更容易受到感染。通过放松技巧、心理咨询和保持良好 的心理健康来减轻压力和焦虑。
合理饮食
01
02
03
04
均衡营养
确保摄入足够的蛋白质、脂肪 、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
质,以维持身体健康。
多摄入蔬果
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和矿物 质,有助于增强免疫系统功能
。
控制糖分摄入
过多的糖分摄入可能削弱免疫 系统功能,应控制糖分摄入。
适量饮酒
过度饮酒会削弱免疫系统功能 ,应避免疫力强的人 通常恢复较快,病程较短 。
降低癌症风险
免疫力较强的个体可能降 低患癌症的风险。
免疫与健康的未来展望
免疫疗法的发展
预防性免疫策略
随着免疫学研究的深入,免疫疗法在 疾病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研究和开发更为有效的预防性疫苗和 免疫策略,提高人群的整体免疫力。
个体化免疫调节
亚单位疫苗
基因工程疫苗
医学免疫学全套完整版PPT课件
![医学免疫学全套完整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e0eb867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24.png)
医学免疫学全套完整版PPT 课件
2024/1/30
1
目录
2024/1/30
• 免疫学概述 • 抗原与抗体 • 固有免疫系统 • 适应性免疫系统 • 免疫应答调节与异常 • 免疫学应用与展望
2
01
免疫学概述
2024/1/30
3
免疫学定义与研究对象
2024/1/30
免疫学定义
研究生物体对抗原的识别、应答 及排除的科学。
细胞因子在适应性免疫中作用
03
参与免疫细胞活化、增殖、分化及效应功能的调节,对固有免
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均有重要作用。
19
05
免疫应答调节与异常
2024/1/30
20
免疫应答调节机制
2024/1/30
固有免疫应答的调节
通过模式识别受体(PRR)识别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MP),启动固有免疫应答,并 通过正反馈机制放大应答。
旁路途径
又称替代途径,由微生物或外援异物直接激活, 不依赖于抗体。
凝集素途径
通过识别病原体表面的甘露糖等糖类分子而激活 ,参与固有免疫应答的早期阶段。
2024/1/30
14
补体系统激活途径和效应
溶解作用
直接溶解某些细菌和病毒感染的 细胞。
免疫调节作用
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调节和激 活。
01
02
调理作用
促进吞噬细胞对病原体的吞噬和 清除。
03
04
炎症介质作用
参与炎症反应,吸引和激活炎症 细胞。
2024/1/30
15
04
适应性免疫系统
2024/1/3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6
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与分化
2024/1/30
1
目录
2024/1/30
• 免疫学概述 • 抗原与抗体 • 固有免疫系统 • 适应性免疫系统 • 免疫应答调节与异常 • 免疫学应用与展望
2
01
免疫学概述
2024/1/30
3
免疫学定义与研究对象
2024/1/30
免疫学定义
研究生物体对抗原的识别、应答 及排除的科学。
细胞因子在适应性免疫中作用
03
参与免疫细胞活化、增殖、分化及效应功能的调节,对固有免
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均有重要作用。
19
05
免疫应答调节与异常
2024/1/30
20
免疫应答调节机制
2024/1/30
固有免疫应答的调节
通过模式识别受体(PRR)识别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MP),启动固有免疫应答,并 通过正反馈机制放大应答。
旁路途径
又称替代途径,由微生物或外援异物直接激活, 不依赖于抗体。
凝集素途径
通过识别病原体表面的甘露糖等糖类分子而激活 ,参与固有免疫应答的早期阶段。
2024/1/30
14
补体系统激活途径和效应
溶解作用
直接溶解某些细菌和病毒感染的 细胞。
免疫调节作用
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调节和激 活。
01
02
调理作用
促进吞噬细胞对病原体的吞噬和 清除。
03
04
炎症介质作用
参与炎症反应,吸引和激活炎症 细胞。
2024/1/30
15
04
适应性免疫系统
2024/1/3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6
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与分化
医学免疫学全套课件ppt
![医学免疫学全套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3ab17765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06.png)
易接近性是指抗原表面这些特殊的化学基 团与淋巴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相互接触的难 易程度。
易接近性常与这些化学基团在抗原分子中 分布的部位有关。
三、机体因素
遗传、年龄、生理状态、个体差异等因素
抗原进入机体的方式和途径也有关。
四、抗原进入机体的方式
抗原进入机体的数量、途径、两次免疫间的 时间间隔、次数以及免疫佐剂类型等都影 响机体对抗原的应答。
决定簇; ②多存在于抗原分子的内部。 ③一般不能引起免疫应答,称为隐蔽性表
位。 3.抗原结合价 能和相应抗体结合的功能性表位的数目。 半抗原为单价,天然抗原为多价。
二、T细胞表位与B细胞表位
实验: BSA 免疫动物 抗BSA抗体 针对BSA的效 应淋巴细胞
天然BSA 结合抗BSA的抗体 刺激T细胞增殖
三、异嗜性抗原(Forssman 抗原)
概念:是一类与种属特异性无关,存在于不同 种系生物间的共同抗原。
如:溶血性链球菌的多糖抗原或蛋白质抗原与 人的心肌、心瓣膜或肾小球基底膜之间;
大肠杆菌O14型的脂多糖与人的结肠粘膜之间; 肺炎支原体与链球菌MG株之间等。
四、同种异型抗原
红细胞抗原(ABO血型系统、RH血型系统)、 白细胞抗原、免疫球蛋白的抗原性
(3)无MHC限制性
(4)诱导的T细胞应答是通过分泌大量 细胞因子而参与某些病理生理过程的发 生与发展。
4.生物学意义 (1)毒性作用与诱导炎症反应 (2)自身免疫病 (3)免疫抑制
八、丝裂原(有丝分裂原)
第二节 免疫学发展简史
根据所用的技术和方法,免疫学的发展历史可分 为三个时期:
一、免疫学的经验时期
1.用人痘苗接种预防天花。
2.接种牛痘苗预防天花。
Jenner
易接近性常与这些化学基团在抗原分子中 分布的部位有关。
三、机体因素
遗传、年龄、生理状态、个体差异等因素
抗原进入机体的方式和途径也有关。
四、抗原进入机体的方式
抗原进入机体的数量、途径、两次免疫间的 时间间隔、次数以及免疫佐剂类型等都影 响机体对抗原的应答。
决定簇; ②多存在于抗原分子的内部。 ③一般不能引起免疫应答,称为隐蔽性表
位。 3.抗原结合价 能和相应抗体结合的功能性表位的数目。 半抗原为单价,天然抗原为多价。
二、T细胞表位与B细胞表位
实验: BSA 免疫动物 抗BSA抗体 针对BSA的效 应淋巴细胞
天然BSA 结合抗BSA的抗体 刺激T细胞增殖
三、异嗜性抗原(Forssman 抗原)
概念:是一类与种属特异性无关,存在于不同 种系生物间的共同抗原。
如:溶血性链球菌的多糖抗原或蛋白质抗原与 人的心肌、心瓣膜或肾小球基底膜之间;
大肠杆菌O14型的脂多糖与人的结肠粘膜之间; 肺炎支原体与链球菌MG株之间等。
四、同种异型抗原
红细胞抗原(ABO血型系统、RH血型系统)、 白细胞抗原、免疫球蛋白的抗原性
(3)无MHC限制性
(4)诱导的T细胞应答是通过分泌大量 细胞因子而参与某些病理生理过程的发 生与发展。
4.生物学意义 (1)毒性作用与诱导炎症反应 (2)自身免疫病 (3)免疫抑制
八、丝裂原(有丝分裂原)
第二节 免疫学发展简史
根据所用的技术和方法,免疫学的发展历史可分 为三个时期:
一、免疫学的经验时期
1.用人痘苗接种预防天花。
2.接种牛痘苗预防天花。
Jenner
免疫学全套PPT课件
![免疫学全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9dfcf6158fafab069dc02d5.png)
Day 3
Day 5
Day 7
三.免疫学科逐渐形成(20世纪中叶至今):
㈠ 对免疫系统结构与功能的认识逐步完善 免疫系统分为:
天然免疫系统(natural immune system), 又称固有免疫系统(innate immune system)或 非特异性免疫系统(non-specific immune System)
一.根据抗原性质:完全抗原、半抗原 二.根据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是否需要Th细
胞辅助: 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dependent antigen, TD-Ag):如:多数蛋白质抗原 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hymus-independent antigen, TI- Ag):如:细菌脂多糖,聚合鞭 毛素
抗原的两种基本特性:
(1)免疫原性(immunogenecity): 指抗原分子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
(产生特异性抗体及免疫效应细胞)的性质。
(2)抗原性(antigenicity,又称免疫反应性): 指抗原分子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免
疫效应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性质。
完全抗原(complete antigen): 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质,如:蛋
寡糖重复单位。
G+ 菌细胞壁结构
磷壁酸 肽聚糖 磷脂(细胞膜)
G- 菌细胞壁结构
脂多糖(LPS)
磷脂(外膜) 脂蛋白 肽聚糖
磷脂(内膜,细 胞膜)
脂 多 糖 的 结 构
脂类A
特异性多糖 (O抗原)
核心多糖 聚二糖
脂肪酸
细胞膜:位于细胞壁内侧,细胞浆外侧 构成成分:脂类、蛋白质和多糖
细胞浆(细胞质): 内含有质粒、核糖 体、胞浆颗粒。
四.异嗜性抗原(heterophil antigen,又称 Forssman抗原)
免疫系统PPT课件
![免疫系统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06f0fff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0e.png)
细胞免疫 Ag
效应TC
记忆性TC
(1周)
Ag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数年)
清除Ag 直接杀伤靶 C
B淋巴细胞
初始 B 细胞
体液免疫 Ag
浆 C (效应 BC ) 记忆性 BC Ag
产生Ab Ab + Ag, 清除Ag
3. NK细胞 无需抗原刺激,也不借助抗体,即可直
接杀伤病毒感染细胞和肿瘤细胞
### 单核吞噬C系统 ###
概述
组成: 免疫C 淋巴组织 淋巴器官
功能:
免疫防御:体外 Ag(Antigen) 免疫监视:体内变异 C 免疫稳定:体内衰老 C
二、主要的免疫细胞
(一)淋巴细胞
分类:
T细胞(T淋巴细胞,胸腺依赖淋巴细胞) B细胞(B淋巴细胞,骨髓依赖淋巴细胞)
NK细胞(自然杀伤性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
初始T细胞
LC由血液进入淋巴组织的通道
2. 淋巴小结(淋巴滤泡)
B细胞
生发中心
四、淋巴器官
胸腺 中枢淋巴器官 骨髓
淋巴结 周围淋巴器官 脾
扁桃体
T、B早期分化的场所 免疫应答的场所
1. 胸腺
皮质
cortex
髓质
medulla
胸 腺 高 倍
( )
Thymus HE
(1)胸腺皮质
皮质:
胸腺上皮C:少. 分泌胸腺素和胸腺生成素. 胸腺C:多,85-90%.
胸腺上皮C 胸腺C
(85-90%)
胸腺上皮C
胸腺皮质:两种主要C的分布
(2)胸腺髓质
胸腺上皮C:多.
胸腺C:少.
胸腺髓质
medulla
胸腺上皮C
胸腺小体
第五章免疫系统ppt课件
![第五章免疫系统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7a79e9a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54.png)
能对付相应抗原的记忆细胞,增强抵抗力。 3.效应阶段 是免疫活性细胞发挥其免疫功能的阶段(细胞作用 和释放产物)。此阶段效应T细胞发挥细胞毒作用并产生淋巴因子, 消灭抗原,执行细胞免疫作用;浆细胞合成并分泌抗体,杀灭或
破坏抗原物质,完成体液免疫作用。
(二)细胞免疫 效应T细胞与相应抗原接触后直接杀死带抗原的细胞(如各种 靶细胞)并分泌淋巴因子以扩大免疫反应的过程,称细胞免 疫(或细胞介导免疫)。其效应机理包括两个方面: 1.细胞毒作用(直接杀伤靶细胞) 效应细胞与靶细胞特异性 地结合,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通透性改变, 渗透压发生变化,最后导致靶细胞肿胀和崩解。效应T细胞杀 伤一个靶细胞后还可攻击另一靶细胞。 2. 产生淋巴因子扩大免疫反应 淋巴因子是T细胞被抗原(刺 激)或促分裂素刺激后而产生释放的可溶性免疫活性物质 (肽类)的总称。已知20余种,现已发现有多种类型的效应T 细胞能产生淋巴因子,B细胞也能产生少量淋巴因子。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是由淋巴器官(胸腺、骨髓、淋 巴结、牌和扁桃体)、淋巴组织以及免疫细胞(淋巴细胞、 浆细胞和巨噬细胞)借助血液和淋巴循环相互联系而组成的 功能系统。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免疫系统的功能主要是防御功能,包括两个方面:
1.清除人侵的抗原,如微生物及其产物,异体细胞等。
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3抗微生物物质 指正常体液,特别是血清中含有的各种抗微 生物物质,如补体、溶菌酶,干拢素等。
(二)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是在抗原刺激下产生的,指专门对某一种病菌有 识别和杀灭作用的免疫。其特点是:①有特异性;②是后天 获得的,故又称获得性免疫,医学上预防注射疫苗就是此原 理。人体感染过某种病菌或者预防注射过某种菌亩以后,可 获得对某种病菌持有的防御功能,如患过伤寒病的人对伤寒 杆菌有终生免疫力。特异性免疫按其作用机理不同,可分为 体液免疫和细用免疫两种(见本章第二节)。
破坏抗原物质,完成体液免疫作用。
(二)细胞免疫 效应T细胞与相应抗原接触后直接杀死带抗原的细胞(如各种 靶细胞)并分泌淋巴因子以扩大免疫反应的过程,称细胞免 疫(或细胞介导免疫)。其效应机理包括两个方面: 1.细胞毒作用(直接杀伤靶细胞) 效应细胞与靶细胞特异性 地结合,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通透性改变, 渗透压发生变化,最后导致靶细胞肿胀和崩解。效应T细胞杀 伤一个靶细胞后还可攻击另一靶细胞。 2. 产生淋巴因子扩大免疫反应 淋巴因子是T细胞被抗原(刺 激)或促分裂素刺激后而产生释放的可溶性免疫活性物质 (肽类)的总称。已知20余种,现已发现有多种类型的效应T 细胞能产生淋巴因子,B细胞也能产生少量淋巴因子。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是由淋巴器官(胸腺、骨髓、淋 巴结、牌和扁桃体)、淋巴组织以及免疫细胞(淋巴细胞、 浆细胞和巨噬细胞)借助血液和淋巴循环相互联系而组成的 功能系统。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免疫系统的功能主要是防御功能,包括两个方面:
1.清除人侵的抗原,如微生物及其产物,异体细胞等。
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3抗微生物物质 指正常体液,特别是血清中含有的各种抗微 生物物质,如补体、溶菌酶,干拢素等。
(二)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是在抗原刺激下产生的,指专门对某一种病菌有 识别和杀灭作用的免疫。其特点是:①有特异性;②是后天 获得的,故又称获得性免疫,医学上预防注射疫苗就是此原 理。人体感染过某种病菌或者预防注射过某种菌亩以后,可 获得对某种病菌持有的防御功能,如患过伤寒病的人对伤寒 杆菌有终生免疫力。特异性免疫按其作用机理不同,可分为 体液免疫和细用免疫两种(见本章第二节)。
免疫学PPT课件
![免疫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4e1fb09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71.png)
--髓质区:主要为B细胞,浆细胞.
淋巴结结构示意图
2、功能:
1) T细胞和B细胞定居场所。 2)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3)滤过和清除异物。 4)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二) 脾脏
1、结构
•白髓: 胸腺依赖区: 沿中央小动脉
分布(淋巴鞘) 非胸腺依赖区:白髓内的淋巴
小结和生发中心 •红髓:内有大量B细胞、浆细 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
第二节 外周免疫器官
二、外周免疫器官(二级免疫器官)
成熟淋巴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定居及产生 免疫应答的场所.
淋巴结 脾脏 粘膜免疫系统(MIS)
(一)淋巴结
1、结构:
--浅皮质区:B细胞定居处(非胸腺依赖区)
淋巴小结 (初级淋巴滤泡)
生发中心 (次级淋巴滤泡)
--深皮质区:弥散淋巴组织,主要由T细胞 定居(胸腺依赖区)。
免疫系统的组成:
• 免疫器官 • 免疫细胞:
• 免疫分子:
•中枢免疫器官 •外周免疫器官
•淋巴细胞(T,B, NK) •抗原递呈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等) •炎性细胞(粒细胞等)
•分泌型/游离的免疫分子: = 抗体,补体,细胞因子
•膜结合型免疫分子: = 免疫细胞膜表面分子
第一节 中枢免疫器官
一、中枢免疫器官
(三)胸腺(thymus)
1. 结构:
被膜 浅皮质区 深皮质区 髓质区
2.细胞组成:
胸腺细胞 胸腺基质细胞:
胸腺上皮细胞 树突状细胞 巨噬细胞3.功能:ຫໍສະໝຸດ (1)培育和输出成熟的T细胞
(2)产生胸腺激素,构成胸腺微环境
• 种类:胸腺血清因子、胸腺素、胸腺生成素、胸 腺体液因子等。
• 作用:使胸腺细胞分化成熟.
淋巴结结构示意图
2、功能:
1) T细胞和B细胞定居场所。 2)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3)滤过和清除异物。 4)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二) 脾脏
1、结构
•白髓: 胸腺依赖区: 沿中央小动脉
分布(淋巴鞘) 非胸腺依赖区:白髓内的淋巴
小结和生发中心 •红髓:内有大量B细胞、浆细 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
第二节 外周免疫器官
二、外周免疫器官(二级免疫器官)
成熟淋巴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定居及产生 免疫应答的场所.
淋巴结 脾脏 粘膜免疫系统(MIS)
(一)淋巴结
1、结构:
--浅皮质区:B细胞定居处(非胸腺依赖区)
淋巴小结 (初级淋巴滤泡)
生发中心 (次级淋巴滤泡)
--深皮质区:弥散淋巴组织,主要由T细胞 定居(胸腺依赖区)。
免疫系统的组成:
• 免疫器官 • 免疫细胞:
• 免疫分子:
•中枢免疫器官 •外周免疫器官
•淋巴细胞(T,B, NK) •抗原递呈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等) •炎性细胞(粒细胞等)
•分泌型/游离的免疫分子: = 抗体,补体,细胞因子
•膜结合型免疫分子: = 免疫细胞膜表面分子
第一节 中枢免疫器官
一、中枢免疫器官
(三)胸腺(thymus)
1. 结构:
被膜 浅皮质区 深皮质区 髓质区
2.细胞组成:
胸腺细胞 胸腺基质细胞:
胸腺上皮细胞 树突状细胞 巨噬细胞3.功能:ຫໍສະໝຸດ (1)培育和输出成熟的T细胞
(2)产生胸腺激素,构成胸腺微环境
• 种类:胸腺血清因子、胸腺素、胸腺生成素、胸 腺体液因子等。
• 作用:使胸腺细胞分化成熟.
免疫学应用-PPT课件精选全文
![免疫学应用-PPT课件精选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04c4568c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4f.png)
将PHA注射于受试者前臂屈侧皮内, 6-12小时后局部出现红斑硬结,24-48 小时达高峰,即为阳性反应,常用于检 测细胞免疫水平。
祝愿 同学 们前 程似 锦!
免疫标记技术:——免疫荧光技术
免疫荧光直接法
免疫荧光间接法
免疫标记技术:——免疫酶技术
1、包被抗体 洗
1、包被抗原 洗
2、加抗原 洗
2、加抗体 洗
3、加酶标抗体 洗
3、加酶标抗球 蛋白
洗
4、加底物显色 ELISA双抗体夹心法
4、加底物显色 ELISA间接法
免疫标记技术:—放射免疫测定法(RIA)
细胞免疫检测——T细胞亚群测定
用间接荧光法 检测CD4和CD8 T细胞
CD4/CD8正常 比值为1.7-2.0左 右。
细胞免疫检测——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细胞介导的细胞毒试验
B细胞的检测
B细胞数量的检测 (1)膜表面免疫球蛋白(SmIg)的检测:SmIg是 B细胞特有的表面标志,因此是鉴定B细胞的可 靠指标。用抗SmIg抗体,借助直接免疫荧光法 或免疫组织化学法进行检测。
(2)间接免疫荧光法:应用针对B细胞表面抗 原(CDl9、CD20、CD21、CD22等)的特异性 单克隆抗体,以间接免疫荧光法对B细胞进 行鉴定和计数。
B细胞功能测定
B细胞增生试验 原理与T细胞增生试验相同; 但刺激物主要为美洲商陆(PWM)、富
含SPA的金葡菌、细菌脂多糖等。
体内免疫学检测
放射免疫测定法(RIA)是将放射性核 素分析的灵敏性和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结 合的测定技术。具有灵敏、精确、特异性高、 易规范化及自动化等优点的一种先进的免疫 标记技术。
免疫标记技术:—金免疫技术(金标法)
祝愿 同学 们前 程似 锦!
免疫标记技术:——免疫荧光技术
免疫荧光直接法
免疫荧光间接法
免疫标记技术:——免疫酶技术
1、包被抗体 洗
1、包被抗原 洗
2、加抗原 洗
2、加抗体 洗
3、加酶标抗体 洗
3、加酶标抗球 蛋白
洗
4、加底物显色 ELISA双抗体夹心法
4、加底物显色 ELISA间接法
免疫标记技术:—放射免疫测定法(RIA)
细胞免疫检测——T细胞亚群测定
用间接荧光法 检测CD4和CD8 T细胞
CD4/CD8正常 比值为1.7-2.0左 右。
细胞免疫检测——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细胞介导的细胞毒试验
B细胞的检测
B细胞数量的检测 (1)膜表面免疫球蛋白(SmIg)的检测:SmIg是 B细胞特有的表面标志,因此是鉴定B细胞的可 靠指标。用抗SmIg抗体,借助直接免疫荧光法 或免疫组织化学法进行检测。
(2)间接免疫荧光法:应用针对B细胞表面抗 原(CDl9、CD20、CD21、CD22等)的特异性 单克隆抗体,以间接免疫荧光法对B细胞进 行鉴定和计数。
B细胞功能测定
B细胞增生试验 原理与T细胞增生试验相同; 但刺激物主要为美洲商陆(PWM)、富
含SPA的金葡菌、细菌脂多糖等。
体内免疫学检测
放射免疫测定法(RIA)是将放射性核 素分析的灵敏性和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结 合的测定技术。具有灵敏、精确、特异性高、 易规范化及自动化等优点的一种先进的免疫 标记技术。
免疫标记技术:—金免疫技术(金标法)
医学免疫学ppt课件
![医学免疫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f0b862d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09.png)
白细胞是免疫系统的主要组成细 胞,包括淋巴细胞、粒细胞、单
核细胞等。
T细胞是细胞免疫的主要效应细 胞,能够识别并结合抗原,通过 产生细胞因子和杀伤性T细胞来
清除抗原。
B细胞是体液免疫的主要效应细 胞,能够产生抗体来中和抗原。
免疫应答的调节和机制
免疫应答的调节包括正调节和负调节 ,正调节促进免疫应答的发生,负调 节抑制免疫应答或防止过度免疫。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这类疾病通常是由于后天因素(如感染、营养不良、药物等)导致的免疫系统受损或功能下降。例如艾滋病( AIDS)就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患者通常会出现严重的免疫系统崩 溃和感染风险增加。
免疫相关疾病的种类和发病机制
自身免疫性疾病
超敏反应性疾病
肿瘤免疫学
CHAPTER 03
抗感染免疫
抗细菌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
包括皮肤、黏膜等屏障,以及巨 噬细胞、NK细胞等对细菌的直接 杀伤作用。
特异性免疫
通过抗原-抗体反应,激活T细胞 和B细胞等免疫细胞,产生针对细 菌的特异性抗体和记忆细胞。
抗病毒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
包括呼吸道、胃肠道等黏膜免疫系统 ,以及干扰素等细胞因子的抗病毒作 用。
医学免疫学
汇报人:
2023-11-29
CONTENTS 目录
• 免疫系统概述 • 免疫应答机制 • 抗感染免疫 • 自身免疫性疾病 • 免疫缺陷病与免疫相关疾病 • 肿瘤免疫学
CHAPTER 01
免疫系统概述
免疫系统的定义和组成
免疫系统定义
免疫系统是生物体内一套防御和保护机制 ,能够识别和清除外来物质、感染和体内 突变细胞,维持内环境稳定。
4.1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课件(24张PPT).ppt
![4.1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课件(24张PPT).ppt](https://img.taocdn.com/s3/m/fcfd4128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a4.png)
2.呈递抗原
例如:
树突状细胞呈递病毒抗原、肿瘤抗原,启动T
细胞对蛋白质抗原的应答
巨噬细胞呈递颗粒性抗原、胞外细菌,参与细
胞免疫效应,增强T细胞杀伤和吞噬微生物
B细胞呈递可溶性抗原、细菌毒素,通过T-B相
互作用向CD4Th提呈抗原,启动体液免疫应答
免疫活性物质
免疫活性物质是指由免疫细胞或其他 细胞产生的、并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溶菌酶破 坏许多病 菌的细胞 壁,使病 菌溶解
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清扫异物
吞噬细 胞吞噬 病原体
人体的三道防线
• 第一道防线 • 第二道防线
网络图片
人体的三道防线
• 第一道防线 • 第二道防线 • 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
网络图片
人体的三道防线
免疫 类型
形成
非特异性免疫
先天免疫
特异性免疫 后天接触病原体之后获得
特点
无特异性
有特异性
组成
第一道防线: 皮__肤__、_黏__膜__及__其_分__泌;物等 第二道防线: ___体吞__液噬_中细__的胞__杀__菌__物。质和
第三道防线:由__免__疫__器_官和 ____免__疫_借细助胞 血液循环和淋 巴循环而组成。
任务2
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
免疫防御
国防部
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 物的免疫防护作用
小结
人体的免疫系统像一 支精密的部队,24小时 昼夜不停的工作,执行 免疫应答和功能,并且 与其他系统相互协调, 共同维持机体内环境稳 态和生理平衡功能!
结构
功能
网络图片
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细胞
______________
免疫活性物质
______________
例如:
树突状细胞呈递病毒抗原、肿瘤抗原,启动T
细胞对蛋白质抗原的应答
巨噬细胞呈递颗粒性抗原、胞外细菌,参与细
胞免疫效应,增强T细胞杀伤和吞噬微生物
B细胞呈递可溶性抗原、细菌毒素,通过T-B相
互作用向CD4Th提呈抗原,启动体液免疫应答
免疫活性物质
免疫活性物质是指由免疫细胞或其他 细胞产生的、并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溶菌酶破 坏许多病 菌的细胞 壁,使病 菌溶解
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清扫异物
吞噬细 胞吞噬 病原体
人体的三道防线
• 第一道防线 • 第二道防线
网络图片
人体的三道防线
• 第一道防线 • 第二道防线 • 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
网络图片
人体的三道防线
免疫 类型
形成
非特异性免疫
先天免疫
特异性免疫 后天接触病原体之后获得
特点
无特异性
有特异性
组成
第一道防线: 皮__肤__、_黏__膜__及__其_分__泌;物等 第二道防线: ___体吞__液噬_中细__的胞__杀__菌__物。质和
第三道防线:由__免__疫__器_官和 ____免__疫_借细助胞 血液循环和淋 巴循环而组成。
任务2
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
免疫防御
国防部
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 物的免疫防护作用
小结
人体的免疫系统像一 支精密的部队,24小时 昼夜不停的工作,执行 免疫应答和功能,并且 与其他系统相互协调, 共同维持机体内环境稳 态和生理平衡功能!
结构
功能
网络图片
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细胞
______________
免疫活性物质
______________
免疫学ppt课件
![免疫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1de3459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5c.png)
免疫学的发展历程
01
02
03
经验免疫学时期
通过观察疾病现象和疫苗 接种等实践,积累了一些 免疫学经验。
实验免疫学时期
通过动物实验和细菌学研 究,揭示了免疫应答的基 本规律。
分子免疫学时期
利用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 程技术,深入研究了免疫 系统的分子机制和基因调 控。
免疫学在医学领域的重要性
01
02
03
答的治疗方法。
THANKS
感谢观看
生物医学研究
在基础医学研究中,免疫学检 测技术可用于研究免疫系统的 结构和功能,揭示疾病的发生
和发展机制。
06
免疫学相关疾病与治疗
超敏反应性疾病
I型超敏反应
速发型,如过敏性休克、药物引起的药疹等 。
III型超敏反应
免疫复合物型,如局部免疫复合物病、全身 性免疫复合物病等。
II型超敏反应
细胞型,如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病等。
免疫学ppt课件
目录
• 免疫学概述 • 免疫系统组成与功能 • 抗原与抗体 • 免疫应答与调节 • 免疫学检测技术与应用 • 免疫学相关疾病与治疗
01
免疫学概述
免疫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
免疫学的定义
免疫学是研究生物体免疫系统结 构、功能和免疫应答机制的科学 。
研究对象
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 分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 调节机制。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抗原或抗体与待测样品中的相应抗体或抗原 结合,通过测量放射性强度来推算待测物质的含量。
免疫荧光技术
利用荧光素标记的抗原或抗体与待测样品中的相应抗体或抗原结合, 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荧光信号,从而进行定性或定位检测。
免疫印迹技术
免疫学全套PPT课件
![免疫学全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f8e8523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f7.png)
详细描述
免疫学作为一门科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早在古代 ,人们就已经开始利用免疫接种技术预防传染病。随着 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免疫系统的认识越来越深入, 免疫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现代免疫学已经 广泛应用于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等领域,如疫苗的研 发、肿瘤免疫疗法和免疫细胞治疗等。同时,随着基因 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新兴学科的不断发展,免疫学的研 究领域也在不断扩大和深化。
肿瘤免疫治疗方法
肿瘤免疫治疗的方法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肿瘤疫苗、细胞免疫治疗等。这 些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联合使用,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06 免疫学研究展望
免疫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
免疫学与生物信息学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免疫相关基因组、转录组和蛋白 质组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揭示免疫应答的调控机制 和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
杀伤。
固有免疫分子
补体、激肽、溶菌酶等,参与病 原体的溶解和杀伤。
适应性免疫应答
抗原识别
T细胞和B细胞通过其受体识别特异性抗原。
细胞增殖与分化
抗原刺激后,淋巴细胞增殖并分化为效应细胞。
产生免疫记忆
部分淋巴细胞成为记忆细胞,在再次接触相同抗 原时迅速增殖分化。
免疫应答的调节
自身调节
免疫系统内部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 如抑制性受体等。
亲合力
抗体与抗原结合后产生的生物学效应。
亲和力
抗体与抗原结合的强度和稳定性。
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形成
多个抗体分子与多个抗原分子结合形成网状 结构,可被吞噬细胞吞噬清除。
04 免疫应答
固有免疫应答
非特异性防御机制
皮肤、黏膜等屏障结构,阻止病 原微生物侵入。
固有免疫细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疫
哪一种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
的
都有防御作用。(非专一性)
类
型
来源:是人在出生以后才产生的。
特异性免疫 特点:只能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 (获得性免疫) 异物起防御作用,对其它的病原体
无效。(专一性)
2021
5
人体的三道防线
组成
类型
第一道
皮肤、黏膜
第二道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 吞噬细胞
第三道
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
2021
21
• 5.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新乡2014届高三 第一次调研考试)
• ①血浆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 ②抗原都是外来异物 ③人体分泌的乳汁中含有某些抗体
• ④吞噬细胞可参与特异性免疫 ⑤过敏反应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
• ⑥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引起自身免疫病 ⑦对移植器官的排斥是通过细胞免疫进行的
(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
(发挥免疫作用 的细胞)
巨噬细胞 树突状细胞
3免疫分子 体液中的各种抗体、细胞因子和补体等
(由免疫细胞或其他 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 作用的物质)
2021
3
2021
4
三、免疫的类型
来源:人类在长期进化的过程
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种天然防
非特异性免疫 御功能。
免 (先天免疫) 特点:是先天遗传的,不针对
24
2021
20
【尝试解答】 B 【解析】 巨噬细胞缺陷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受损,
特异性免疫可以进行,因为抗原不一定要通过巨 噬细胞的吞噬和处理作用,可直接传递给B、T 淋巴细胞完成特异性免疫过程。B淋巴细胞缺陷 的小鼠无法合成抗体,但可通过细胞免疫对胞内 寄生病原体产生免疫反应。T淋巴细胞缺陷,但 体液免疫中的抗原可直接传递给B淋巴细胞完成 免疫作用。细胞因子是通过激活溶酶体释放相关 酶而加强了效应T细胞的裂解作用。
• A.①④⑤⑦ B.①②③⑦ C.③④⑤⑦ D.②③ ⑥⑦
2021
22
课后作业
• 预习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 艾滋病病理的原理。 • 过敏反应的原因。 • 常见的自身免疫疾病。 • 什么是免疫排斥(器官移植中的难题)。 。
2021
23
与免疫有关的细胞及其功能
来源
功能
吞噬细胞 造血干细胞 处理、呈递抗原、吞噬抗体抗原
由效应B细胞(浆细胞) 产生的能够特异性抗击 某种病原体的蛋白质。
特性 特异性(抗原决定簇)
专一性
分布 体液及靶细胞中
1)血清(主要) 2)组织液及外分泌液
化学本质
蛋白质
蛋白质
实例
病毒、细菌等病原体表 面的蛋白质等物质,
决定人的血型的血细胞 上的糖蛋白等。
免疫球蛋白、抗毒素、凝 集素、溶解素、沉淀素等
人体的稳态
——免疫对人体稳态的调节
2021
1
一、免疫的概念
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维持 自身生理动态平衡与相对稳定的功能。
2021
2
二、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器官 胸腺、骨髓、脾、淋巴结、扁桃体
(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2免疫细胞
T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
淋巴细胞 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
非特异性 免疫
特异性免 疫
第三道防线是如何起作用的呢? Nhomakorabea2021
6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20关于 特异性免疫的内容和图2-13,思 考以下问题:
(1)什么是抗原?大多数抗原进入内 环境后首先被什么细胞处理?
(2)抗体的本质是什么?它是怎么产 生的?它是如何起作用的?
2021
7
比较项目
抗原
抗体
概念
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 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3、特异性免疫的物质基础不包括(D ) A、免疫器官 B、免疫细胞 C、各种抗体和淋巴因子 D、唾液中的溶菌酶和胃液中的盐酸
2021
17
例1 (2009年高考四川卷)病原体对不同免疫状 态小鼠的感染进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 正确的是( )
2021
18
A.巨噬细胞缺陷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受损,特 异性免疫也无法产生
2021
13
课堂延伸
• 免疫与预防的联系 • 预防针与抗毒血清的区别
2021
14
免疫应答
2021
15
本节小结
一、 人体三 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 第二道防线 第三道防线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物质基础 特点
物质基础 特点
免疫系统
二、免疫系统的组成 三、特异性免疫的类型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2021
感应阶段
结合体
B细胞
造血干细胞 识别抗原、分化成为浆细胞、 记忆细胞
T细胞 造血干细胞在 识别、呈递抗原、分化效应细胞
胸腺中发育 、记忆细胞
浆细胞 B细胞或记忆细 分泌抗体
胞
效应T细胞 T细胞或记忆 分泌淋巴因子,与靶细胞结合
细胞
发挥免疫效应
记忆细胞 B细胞或T细胞
识别抗原、分化成相应的浆细胞 和效应细胞
2021
抗原处理、呈递和识别的阶段
反应阶段
B细胞、T细胞增殖分化, 以及记忆细胞形成的阶段
效应阶段
是效应T细胞、抗体和淋巴因 子发挥免疫效应的阶段 16
课堂练习
1、下列不属于免疫器官的是( D ) A、脾 B、淋巴结 C、扁桃体 D、肝脏
2、下列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是( C ) A、神经递质 B、抗原 C、淋巴因子 D、淋巴细胞
B.B淋巴细胞缺陷小鼠虽无法合成抗体,但仍 能对胞内寄生病原体产生免疫反应
C.T淋巴细胞缺陷小鼠体内的抗原呈递作用不 能完成,体液免疫无法产生
D.正常小鼠免疫产生的细胞因子,加强了效应 T细胞和巨噬细胞对靶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
2021
19
【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免疫的相关知识,解 答本题应突破以下几点:
效应T细胞与靶 细胞接触,使靶细胞 破裂,释放淋巴因子
相互关系
相互配合,共同发挥作用
2021
12
特别提醒
(1)效应T细胞能使靶细胞裂解死亡的原因是效应 T细胞激活靶细胞内溶酶体酶使靶细胞水解。 (2)效应B细胞不能识别抗原,巨噬细胞不能特异 性识别抗原。
(3)从分化程度来说,效应B细胞和效应T细胞的 分化程度比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及记忆细胞 更高。
2021
8
特异性免疫类型
抗原
进入人体
在体液中相应 已进入细胞内, 的被抗体消灭 抗体无法起作用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2021
9
体 液 免 疫
2021
10
细 胞 免 疫
2021
11
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
项目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作用对象
抗原
靶细胞
效应细胞
效应B细胞
效应T细胞
效应方式
效应B细胞产生 抗体与抗原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