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上海普陀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
2019普陀高三语文一模【附答案】
2019普陀高三语文一模【附答案】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阅读部分80分,写作部分7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学生答题全部做在答题纸上。
3.答题纸与试卷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积累运用(10分)1.按题目要求填空。
(5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似在人间。
(苏轼《水调歌头》)(1分)(2)“锲而不舍,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自荀子的《_________》。
(2分)(3)《登楼》中借眼前古迹委婉抒怀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2.按题目要求选择。
(5分)(1)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同桌在市辩论赛复赛中未能晋级,小李安慰他“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B.小吴明白“众口铄金,积毁销骨”的道理之后,不再随意跟风指责他人。
C.小方读了伟人传记,用“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表达对伟人德行的赞叹。
D.老王教导子女“敬人者,人恒敬之”,告诫他们待人接物应该谦和有礼。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最合理的一项是()(3分)在文学作品中,不止是山水花木、不止是人物房舍可以_____,_______:人的主观世界。
人的情感、思绪,也可以___________,从而______________,成为心理的图画,也就是所谓的情感之境、思想之象。
①被展现②构成境、象③得到清晰地再现④成为笔下的境、象A.①②④③B.③④①②C.④③②①D.②①③④1.(1)起舞弄清影(2)金石可镂劝学(3)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2.(1)A (2)B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3-7题(16分)①全球化意味着什么?进入2018年,很多人有一种感觉,世界似乎被卷入了反全球化的浪潮。
曾经的人类大同样板工程“欧盟”和“欧元区”则陷入了乱局;难民涌入的外部刺激,更是让越来越多的人在计算欧盟崩溃的时间点。
上海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doc
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高三年级语文学科教学质量监测试卷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卷前,务必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正面清楚地填写校名姓名,准考证号。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4.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
(荀子《劝学》)(2)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_____。
(张养浩《_________·潼关怀古》)(3)杜甫《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设想将来夫妻重聚的感人情景。
2.按要求选择。
(5分)(1)小王遭到误解猜忌后,借诗句表明心迹,以下内容合适的一项是()(2分)A.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B.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C.身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
D.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一个社会的心灵,当然只能反映在人的身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研究者不难从中看出并把握时代的脉搏。
①然正如滴水可见太阳②任何个人的观感都有其个别性③个人的观感也可以反映所谓时代精神A.③①②B.②①③C.②③①D.①②③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人皆有错(节选)[美]刘易斯·托马斯①错误就深藏在人类思维的基础之中,像根瘤那样滋养着整个结构。
要不是我们具有犯错误的能耐,我们决做不成任何有用的事情。
我们是生来就要犯错误的,编好了码犯错误的。
②常言道,我们在“尝试和出错”之中学习。
我们为什么总是这么说呢?为什么不说“尝试和搞对”或“尝试和获胜”呢?老话这么说,是国为在现实生活中事情就是这样的。
2019普陀区高三语文一模试卷
2018学年度普陀区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调研(语文试卷)2018.12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阅读部分80分,写作部分7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学生答题全部做在答题纸上。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积累运用(10分)1.按题目要求填空。
(5分)(1),何似在人间。
(苏轼《水调歌头》)(1分)(2)“锲而不舍,”出自荀子的《》。
(2分)(3)《登楼》中借眼前古迹委婉抒怀的两句是“,”。
(2分)2.按题目要求选择。
(5分)(1)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 同桌在市辩论赛复赛中未能晋级,小李安慰他“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B. 小吴明白“众口铄金,积毁销骨”的道理之后,不再随意跟风指责他人。
C. 小方读了伟人传记,用“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表达对伟人德行的赞叹。
D. 老王教导子女“敬人者,人恒敬之”,告诫他们待人接物应该谦和有礼。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最合理的一项是()。
(3分)在文学作品中,不只是山水花木、不只是人物房舍,可以,;人的主观世界,人的情感、思绪,也可以,从而,成为心理的图画,也就是所谓的情感之境、思想之象。
①被展现②构成境、象③得到清晰的再现④成为笔下的境、象A. ①②④③B. ③④①②C. ④③②①D. ②①③④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3—7题(16分)①全球化意味着什么?进入2018年,很多人有一种感觉,世界似乎被卷入了反全球化的浪潮。
曾经的人类大同样板工程“欧盟”和“欧元区”陷入了乱局;难民涌入的外部刺激,更是让越来越多的人在计算欧盟崩溃的时间点。
难道历史真的要走向一个拐点,重回那民族国家严守各自的堡垒,相互提防甚至对抗的时代?②很多时候,对未来的迷茫和悲观,只是由于你站的位置还不够高,视野还不够广,就如一些人因为局部地区的战火纷飞就感叹人类暴力爆发,而一本数据丰富、逻辑严密的《人性中的善良天使》([美]斯蒂芬•平克著)就让他们闭嘴。
精品 :【区级联考】上海市普陀区2019届高三第一学期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8 学年度普陀区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调研(语文试卷)2018.12一、积累运用(10 分)1.按题目要求填空。
(1)______,何似在人间。
(苏轼《水调歌头》)(2)“锲而不舍,______”出自荀子的《_____》。
(3)《登楼》中借眼前古迹委婉抒怀的两句是“______,_____”。
【答案】(1). 起舞弄清影(2). 金石可镂(3). 劝学(4). 可怜后主还祠庙(5). 日暮聊为梁甫吟【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解答此题,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
平时多积累名句名篇,要落实到写上,书写时要注意字形相近的字和字形复杂字的书写,特别要注意同音异形字的书写不要出现错别字。
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镂、祠、甫。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
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
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
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
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2.按题目要求选择。
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同桌在市辩论赛复赛中未能晋级,小李安慰他“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B. 小吴明白“众口铄金,积毁销骨”的道理之后,不再随意跟风指责他人。
C. 小方读了伟人传记,用“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表达对伟人德行的赞叹。
D. 老王教导子女“敬人者,人恒敬之”,告诫他们待人接物应该谦和有礼。
【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的表达得体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熟知名句含义,然后结合语境准确选择。
精品 :【区级联考】上海市普陀区2019届高三第一学期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
2018 学年度普陀区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调研(语文试卷)2018.12一、积累运用(10 分)1.按题目要求填空。
(1)______,何似在人间。
(苏轼《水调歌头》)(2)“锲而不舍,______”出自荀子的《_____》。
(3)《登楼》中借眼前古迹委婉抒怀的两句是“______,_____”。
2.按题目要求选择。
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同桌在市辩论赛复赛中未能晋级,小李安慰他“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B. 小吴明白“众口铄金,积毁销骨”的道理之后,不再随意跟风指责他人。
C. 小方读了伟人传记,用“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表达对伟人德行的赞叹。
D. 老王教导子女“敬人者,人恒敬之”,告诫他们待人接物应该谦和有礼。
3.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最合理的一项是()在文学作品中,不只是山水花木、不只是人物房舍,可以,;人的主观世界,人的情感、思绪,也可以,从而,成为心理的图画,也就是所谓的情感之境、思想之象。
①被展现②构成境、象③得到清晰的再现④成为笔下的境、象A. ①②④③B. ③④①②C. ④③②①D. ②①③④二、阅读(70 分)(一)论述类文本①全球化意味着什么?进入2018年,很多人有一种感觉,世界似乎被卷入了反全球化的浪潮。
曾经的人类大同样板工程“欧盟”和“欧元区”陷入了乱局;难民涌入的外部刺激,更是让越来越多的人在计算欧盟崩溃的时间点。
难道历史真的要走向一个拐点,重回那民族国家严守各自的堡垒,相互提防甚至对抗的时代?②很多时候,对未来的迷茫和悲观,只是由于你站的位置还不够高,视野还不够广,就如一些人因为局部地区的战火纷飞就感叹人类暴力爆发,而一本数据丰富、逻辑严密的《人性中的善良天使》([美]斯蒂芬•平克著)就让他们闭嘴。
同样,关于人类未来的走向,我们有必要梳理人类发展更漫长的历程,去发掘其中的规律。
荣获2018年美国考古研究所霍尔顿图书奖的《第五次开始》作者罗伯特•L.凯利告诉我们,在人类经历了四次重大变革后,即将迎来第五次开始。
普陀2019中考语文 一模(无综合运用及作文,含答案)
普陀2019中考语文一模(无综合运用及作文,含答案)1.不见去年人,。
《生查子・元夕》2. ,虽覆一篑,进,语往也!《孔孟论学》3.醉能同其乐,,太守也。
《醉翁亭记》4. ,五十弦翻塞外声。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5.衣沾不足惜,。
《归园田居》天净沙·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度马。
タ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6.这首曲作者是朝的(姓名)(2分)7.下列理解错误的是()(2分A.“枯”“老”等修饰语蕴含无限凄苦。
B.“小桥流水人家”是思念中的故乡。
C.多种景物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
D.整首曲写尽秋意却无一“秋”字。
岳阳楼记(节选)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8.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岳阳楼的“大观”表现在“衔”“吞”之气势。
B.第1段抒发了范仲淹登楼远眺洞庭的欣喜之情。
C.迁客骚人登上岳阳楼后会有与作者一样的感概。
D作者无法理解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3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10.第2段用了三个疑问句,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赵将廉颇之后嗣廉范,任云中郡守。
一日,会.匈奴大入塞,故事①虏②人过.五千,移文③旁郡。
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
虏众盛而范兵不敌。
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两炬,三头爇火④,营中星列。
虏遥望火多,谓汉兵救至,大惊。
待旦将退,范乃令军中褥食⑤,晨往赴之。
俄而,斩首数百级,虏自相践踏,死者千余人,虏由此不敢复向云中。
2019年上海市普陀区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业,成为阶级对抗的“自毁”路径。
⑫“第五次开始”,已经开始。我们对人类此前历史积淀的技术和伦理充满信心。这一次,
我们将走得更远,走向人类更好的目标。
(1)对第②段所用论证方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用类比论证,证明《第五次开始》和《人性中的善良天使》一样数据丰富、逻辑严密。
B.用对比论证,证明那些“因为局部地区的战火就以为人类暴力爆发”的观点必须批评。
杨新岚
①汪曾祺说过:我在北京见过的最好的菊花是在老舍先生家里。老舍先生每年要请北京
第3页(共33页)
市文联、文化局的干部到他家聚聚,一次是腊月,老舍先生的生日;一次是重阳节左右, 赏菊。 ②11 月 25 号,北海公园菊展开张的日子,我骑着自行车去了老舍故居,想看看那个曾 经菊花满地的小院。从《当代》杂志西行,穿过后拐棒胡同、礼士胡同、报房胡同,12 分钟就到了王府井北侧的丰富胡同 19 号。 ③一个刚学过老舍课文《养花》的小学生,一大早从海淀赶过来,等着要看这个养花的 院子。他应该有点小失望,院中只有玉簪花和水葫芦的绿叶。《养花》中提到某年夏天, 三百棵菊秧还在地上(没到移入盆中的时候),下了暴雨,邻家的墙倒了,菊秧被砸死三 十多种,一百多棵。全家几天都没有笑容。这个事故现场应该在前院,已经被封闭成为 办公区了。 ④二门里的屏风非常别致,是那种适宜入画的木影壁。 ⑤北京小院的木影壁不多,二门带木影壁的就更少了,结构精致色块搭配如此和谐别致 的影壁全北京更是独一份,配上胡絜青手写的“福”字,小院的画意呼之欲出。 ⑥北房三间加东西耳房,往来过各界的风云人物。西耳房是老舍写作的地方。院内南墙 上的大屏幕刚好响起老舍女儿舒济的声音,说父亲自认是个“写家”,不是作家。老舍认 为生命无贵贱之分,自己与写账先生没什么分别,真正的写作就是要领略生命,解释生 命,让作品充满生命的气息。 ⑦院内北房前,两颗柿树正挂满果实,小灯笼般满树悬垂,蓝天下,映在青色的瓦垄和 红色的挂檐板上,红中透金。舒济前些日子告诉我:小院的菊花和丹柿最美,可惜现在 只有红柿了。她给我发了一张图,是工笔花鸟画大师于非闇画的,题款是:老舍家有菊 花见丹柿满树亟图之非闇七十岁。图中的柿子和眼前的果真是一样一样的。 ⑧空中有丹柿,地上有菊花,小院的美是铺.天.盖.地.的。 ⑨叶浅予画的老舍种花图中,花草各异,高下不同,可惜更像是南方人的庭院,没有丹 柿小院最美秋天的气势。 ⑩舒济发我一张图,说:这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为了拍影像,专门购买了一批独朵花 的菊花,这样的菊花是过去家里所栽种的。图中,这一墙一地的菊花挤在窗前,怪不得 老舍在屋里写一些字就要出来莳弄一会儿他的花。 ⑪养了这一地的花,老舍在《养花》中还说自己不是养花的专家,他更感慨的是养花付 出的劳力和心力:种了一院子的花,猫都没地方玩啦,只能上房。赶上狂风暴雨或天气 突变,全家上阵,往屋里要搬几百盆花,第二天再搬出来。一进一出之间,我们知道院
2019年上海普陀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附答案)
2019年上海市普陀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2018.12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阅读部分80分,写作部分7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学生答题全部做在答题纸上。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积累运用(10分)1.按题目要求填空。
(5分)(1)____________________,何似在人间。
(苏轼《水调歌头》(1分)(2)“锲而不舍,________________”出自荀子的《_________》。
(2分)(3)《登楼》中借眼前古迹委婉抒怀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分)2.按题目要求选择。
(5分)(1)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同桌在市辩论赛复赛中未能晋级,小李安慰他“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B.小吴明白“众口铄金,积毁销骨”的道理之后,不再随意跟风指责他人。
C.小方读了伟人传记,用“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表达对伟人德行的赞叹。
D.老王教导子女“敬人者,人恒敬之”,告诫他们待人接物应该谦和有礼。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最合理的项是()。
(3分)在文学作品中,不只是山水花木、不只是人物房舍,可以______,_____;人的主现世界,人的情感、思绪,也可以_____从而______,成为心理的图画,也就是所谓的情感之境、思想之象。
①被展现②构成境、象③得到清晰的再现④成为笔下的境、象A.①②④③B.③④①②C.④③②①D.②①③④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3-7题(16分)①全球化意味着什么?进入2018年,很多人有一种感觉,世界似乎被卷入了反全球化的浪潮。
曾经的人类大同样板工程“欧盟”和“欧元区”陷入了乱局;难民涌入的外部刺激,更是让越来越多的人在计算欧盟崩溃的时间点。
难道历史真的要走向一个拐点,重回那民族国家严守各自的堡垒,相互提防甚至对抗的时代?②很多时候,对未来的迷茫和悲观,只是由于你站的位置还不够高,视野还不够广,就如一些人因为局部地区的战火纷飞就感叹人类暴力爆发,而一本数据丰富、逻辑严密的《人性中的善良天使》([美]斯蒂芬*平克著)就让他们闭嘴。
上海市普陀区2019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含参考答案)
上海市普陀区2019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一、填空题(共1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1.默写(1)不见去年人,。
《生查子•元夕》(2),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孔孟论学》(3)醉能同其乐,,太守也。
《醉翁亭记》(4),五十弦翻塞外声。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5)衣沾不足惜,。
《归园田居》二、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0分)2.阅读下面的曲,完成后面小题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曲作者是朝的(姓名)。
(2)下列理解错误的是A.“枯”“老”等修饰语蕴含无限苦。
B.“小桥流水人家”是思念中的故乡。
C.多种景物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
D.整首曲写尽秋意却无一“秋”字。
3.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岳阳楼记(节选)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则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岳阳楼的“大观”表现在“衔”“吞”之气势。
B.第1段抒发了范仲淹登楼远眺洞庭的欣喜之情。
C.迁客骚人登上岳阳楼后会有与作者一样的感慨。
D.作者无法理解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3)第2段用了三个疑问句,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廉范敌虏①赵将廉颇之后嗣廉范,任云中郡守。
一日,会.匈奴大入塞,故事②虏人过.五千,移文③旁郡。
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
虏众盛而范兵不敌。
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两炬,三头爇火④,营中星列。
虏遥望火多,谓汉兵救至大惊,待旦将退。
上海2019届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卷 含答案
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三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场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8页,满分150分。
2.作答前,在答题纸证明准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所有作答务必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区域,不得错位。
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
4.用2B铅笔作答选择题,用黑色字迹钢笔、水笔或圆珠笔作答非选择题。
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念去去,千里烟波,。
(柳永《雨霖铃》)(1分)(2)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
(韩愈《师说》)(1分)(3)朱自清《荷塘月色》中,以遥想故乡美景排解心中惆怅,周邦彦《苏幕遮》中类似写法的句子是,“?,。
”(3分)2.按要求选择。
(5分)(1)下列选项中,名句或俗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小王新婚周年庆典,有朋友夸赞新娘貌美,说:“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B.小李学习取得一定成绩,有骄傲自满情绪,妈妈鞭策他:“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C.小梅十岁生日,叔叔希望她长大不要忘父母的恩情,说:“一朝花蕾秀,十年父母恩。
”D.小张在外地工作,和同乡朋友节日相聚时充满感慨地说:“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据报道,无活动部件飞机能够飞翔是依靠一种被称为电动力推进的过程实现的。
研究人员认为,如果这种技术实现在大尺寸上的运用,那么将能够产生出更安全、更安静、更易于维护的未来飞机。
①电动力推进的概念更难以可视化②这与我们看到的无扇叶风扇所使用的概念相同。
③与典型的旋转螺旋桨推进相比,④因为它的推进过程利用了所谓的离子风A.③④②①B.①③②④C.②③①④D.③①④②二阅读 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第六种自由熊培云①面对无孔不入的信息垃圾,人们将何去何从?是否需要知道那么多的东西?②全世界每年出版近七十万种期刊,六十余万种新书,登记四十多万项专利,新增期刊近万种向你源源不断地输出层出不穷的新观点;九百多万个电视台、几十万个微波通讯塔、几万个雷达站、三十多万个民用电台,以及随时在增加的移动电话和终端电脑时刻提醒你注意全球任一角落发生的大事件。
上海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及及答案.doc
2019 学年第一学期学习能力诊疗卷高三年级语文学科2019.12【考生注意】1.本场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试卷共8页,答题纸共2页。
2.所有作答一定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地区,不得错位。
3.用 2B铅笔作答选择题,用黑色笔迹钢笔或水笔作答非选择题。
一累积应用10 分1.按要求填空。
( 5 分)(1)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
(姜夔《扬州慢》)(2)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韩愈《师说》)(3)《登金陵凤凰台》中,诗人(填人名)将眼光投向现实,用“,” 示意皇帝被奸邪包围,抒发忧国伤时的怀抱。
2.按要求选择。
( 5 分)(1)以下最不可以能被老师用以激励学生的诗句是()。
( 2 分)A.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B.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C.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小区要张贴垃圾分类的宣传口号,你认为以下哪一条最适合?()(3分)A.垃圾分类开头难,养成习惯就自然。
B.更多分类促发展,人与环境永和睦。
C.文明上海绿动天下,全程分类漂亮万家。
D.实行垃圾管理条例,广泛推行垃圾分类。
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达成第3— 7 题。
( 16 分)①在科学的幼年期间,科学的各个复杂的侧面还没有充分睁开,人们只能抽象地看到科学与伪科学的基本差别,从而追求区分它们的简单的经验标准或理性标准。
彼时,科学与伪科学之间黑白分明,不容混淆。
②19 世纪末,跟着牛顿的经典力学基础的倒塌,科学与伪科学之间绝对分明的界线开始松动起来,它们之间除了“非此即彼”,还要适合认可“亦此亦彼”。
凡不是纯粹的思辩而包括必定经验内容的,因此能够为经验“证明”或“证伪” ①的,就是科学的;凡是不经受检验的,即不可以“证明”或“证伪”的,就是非科学或许伪科学。
这就是说,科学与伪科学的界线其实不在于理论能否与经验符合合,而在于此中能否包括可用以解说某些已知现象并展望某些未知现象的经验内容。
2019.12普陀1试卷一模
2019学年度普陀区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调研(语文试卷)2019.12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阅读部分80分,写作部分7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学生答题全部做在答题纸上。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积累运用(10分)1.按题目要求填空。
(5分)(1),万方多难此登临。
(杜甫《登楼》)(1分)(2)“叹年来踪迹,?”出自柳永的《》。
(2分)(3)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中虚写故乡景物的句子是“,”。
(2分)2.按题目要求选择。
(5分)(1)某班级同学编了一本描写自然山水的文集,以下内容适合用作广告语的一项是()。
(2分)A.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B. 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C. 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D.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2)下列选项中用语得体的一句是()。
(3分)A. 小组讨论时,小王说:“大家畅所欲言,抛砖引玉,给我很多启发”。
B. 阅读交流时,小孙说:“我有两个问题不理解,还请大家不吝赐教”。
C. 同学捐款后,小李说:“感谢大家响应号召,尽了自己的绵薄之力”。
D. 同学发言后,小赵说:“大家应该向你学习,谈出自己的一得之见”。
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3—7题(16分)非虚构写作在中国兴起的多维因素①近年来,非虚构写作在我国快速发展,佳作频现,媒体热捧,读者欢迎,掀起了一股浪潮。
②所谓“非虚构写作”指的是一种基于“事实”的文学创作活动,它采用讲故事的叙事方法反映真实的历史人物和事件。
与虚构性写作基于“想象”的特点不同,非虚构写作是围绕“采访”建构“真实性”。
真实事件、真实经历、真实体验是非虚构写作的基本要求。
③严谨的非虚构写作活动要求写作者要有细致扎实的采访过程。
为了写作《像我这样的黑人》,霍华德•格里芬乔装成黑人进行浸入式体验,甘冒危险乘坐公共汽车穿越密西西比州等种族主义倾向较严重的区域。
为了写作《出梁庄记》,梁鸿跟踪梁庄人在全国各地谋生的艰辛与尴尬,跑遍全国十一个省市,访谈了340余人,把他们在城市的居住地、工作地都一一记录下来。
2019届上海市普陀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调研(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上海市普陀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调研(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一、积累运用1.按题目要求填空。
(1)______,何似在人间。
(苏轼《水调歌头》)(2)“锲而不舍,______”出自荀子的《_____》。
(3)《登楼》中借眼前古迹委婉抒怀的两句是“______,_____”。
【答案】 (1). 起舞弄清影 (2). 金石可镂 (3). 劝学 (4). 可怜后主还祠庙 (5). 日暮聊为梁甫吟【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解答此题,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
平时多积累名句名篇,要落实到写上,书写时要注意字形相近的字和字形复杂字的书写,特别要注意同音异形字的书写不要出现错别字。
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镂、祠、甫。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
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
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
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
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2.按题目要求选择。
(1)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同桌在市辩论赛复赛中未能晋级,小李安慰他“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B.小吴明白“众口铄金,积毁销骨”的道理之后,不再随意跟风指责他人。
C.小方读了伟人传记,用“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表达对伟人德行的赞叹。
D.老王教导子女“敬人者,人恒敬之”,告诫他们待人接物应该谦和有礼。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最合理的一项是()在文学作品中,不止是山水花木、不止是人物房舍可以_____,_______:人的主观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上海普陀高三语文一模试卷一积累运用(10分)1.按题目要求填空。
(5分)(1),万方多难此登临。
(杜甫《登楼》)(1分)(2)“叹年来踪迹,?”出自柳永的《》。
(2分)(3)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中虚写故乡景物的句子是“,”。
(2分)2.按题目要求选择。
(5分)(1)某班级同学编了一本描写自然山水的文集,以下内容适合用作广告语的一项是()。
(2分)A.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B.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C.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D.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2)下列选项中用语得体的一句是()。
(3分)A.小组讨论时,小王说:“大家畅所欲言,抛砖引玉,给我很多启发”。
B.阅读交流时,小孙说:“我有两个问题不理解,还请大家不吝赐教”。
C.同学捐款后,小李说:“感谢大家响应号召,尽了自己的绵薄之力”。
D.同学发言后,小赵说:“大家应该向你学习,谈出自己的一得之见”。
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3—7题。
(16分)非虚构写作在中国兴起的多维因素①近年来,非虚构写作在我国快速发展,佳作频现,媒体热捧,读者欢迎,掀起了一股浪潮。
②所谓“非虚构写作”指的是一种基于“事实”的文学创作活动,它采用讲故事的叙事方法反映真实的历史人物和事件。
与虚构性写作基于“想象”的特点不同,非虚构写作是围绕“采访”建构“真实性”。
真实事件、真实经历、真实体验是非虚构写作的基本要求。
③严谨的非虚构写作活动要求写作者要有细致扎实的采访过程。
为了写作《像我这样的黑人》,霍华德•格里芬乔装成黑人进行浸入式体验,甘冒危险乘坐公共汽车穿越密西西比州等种族主义倾向较严重的区域。
为了写作《出梁庄记》,梁鸿跟踪梁庄人在全国各地谋生的艰辛与尴尬,跑遍全国十一个省市,访谈了340余人,把他们在城市的居住地、工作地都一一记录下来。
④非虚构作品与虚构文学有不同的阅读价值,后者偏向超越与审美,前者重在挖掘社会历史真相。
从近年来全球媒体的非虚构写作实践来看,非虚构写作者重视宏大叙事下忽略的一些边缘题材,喜欢写作主流媒体忽视的焦点,例如不被广泛关注的社会底层、边缘人物等。
非虚构作家何伟认为,中国是非虚构写作的“富矿”,因为“在短短30多年的时间里,我们几乎完成了西方400年的历史,在这一巨大的转变下,中国社会经历了犹如过山车般的眩晕与速变。
光怪陆离的现实常让人有匪夷所思之感,比虚幻更为不真实,每个人都身处一种被分裂和被分割的生活中,前现代、现代、后现代,几种生活、多元观念同时并存,仅仅是一墙之隔,就可能是完全不同的人生和场景。
”⑤面对剧烈变革的中国社会,传统作家来不及发现、洞悉、分析、沉淀、总结和提炼现实生活,由此造成文学在及时、鲜活、生动、深刻地反映现实生活方面表现乏力。
正如美国学者约翰•霍洛韦尔所说,当一切事情以比过去高十倍的速度变化时,“日常事件的动人性已走到小说家想象力的前面了”。
即使是兼具新闻性和文学性的报告文学,近二十年来也因调查技巧单一、表达手段单一,无法满足当代读者对事实深层次的追求而走向衰落,甚至有一部分报告文学沦为宣传文体,成了“吹捧文学”“推销文学”,失去现实主义批判性,遭到读者的厌弃。
⑥和传统的新闻文本相比,非虚构作品同样具有优势。
传统的新闻文本往往擅长粗线条地转述新闻事件的框架,见“事”不见“人”。
非虚构作品在恪守新闻“真实性”的前提条件下,不遗余力地挖掘人物、事件背后更为丰富的意义,在个人思索和公众历史、社会使命之间寻找到平衡点,反映出这个时代的精神和生活的内核;其中叙事策略和文学表现手法的运用增强了作品的可体验性和可理解性,让读者更深切地认识到世界的复杂,抵达真正的“真实”境界。
这也是非虚构作品备受好评的原因之一。
⑦有意思的是,非虚构写作不是专为职业作家与记者而准备的,业余的大众也可以参与到非虚构写作中,记录下自己身边的人事。
“有故事的人”“全民故事计划”等非虚构写作平台都是为一般写作者书写自身故事提供的平台。
“有故事的人”是由凤凰网推出的非虚构写作平台,对非虚构写作的理念是“每个人都有故事,都可以写出故事”,并且认为非虚构写作者“可以来自名流,来自职业写作者,也完全可以来自贩夫走卒,升斗小民”。
与专业文学创作、专业新闻写作相比,非虚构写作打破了写作的壁垒,推翻了写作的围墙,拆除了写作的藩篱,让普通人成为写作的参与者。
⑧非虚构写作在我国的兴起体现出整个社会文艺需求和理念的变化。
1990年代,中国纪录片领域曾发起一场“新纪录运动”,原先被遮蔽的底层社会开始在镜头中向我们敞开。
在网络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非虚构作品有了更多的渠道发表与传播,广大普通人的写作活动为非虚构写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故事源泉。
从这个意义上讲,在写作领域即将展开的可能是一场文字世界的“新纪录运动”。
(有删改)3.能依据第②段文意做出的一项推断是()。
(2分)A.“非虚构写作”要求作者诚实地表达自己对历史事件的体验和发现。
B.“非虚构写作”时每一句话必须有依据,不能出现主观想象的画面。
C.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的《社区发展调查报告》属于“非虚构写作”。
D.某位“九零后”写的自传《中国式成长历程》不属于“非虚构写作”。
4.第③段中作者通过霍华德•格里芬和梁鸿的例子来证明观点,你认为论证是否充分?请具体分析。
(4分)5.对第⑧段画线句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指出非虚构写作的兴起受到文艺变革大背景的影响。
B.揭示非虚构写作的兴起对文学题材变革的推动意义。
C.展现对非虚构写作跨媒介发展的广阔前景的信心。
D.揭示非虚构写作在民间文化传播方面的独特价值。
6.概括本文的行文思路。
(4分)7.“有故事的人”平台请你担任“一日小编”,共同评选非虚构写作一周最佳作品。
本周有几篇作品在“内容基于事实”“叙述精彩动人”等方面得分相同,编辑部决定从“非虚构作品的思想意义”的角度评出高下,请你根据文中的相关论述,拟出三条具体的评价细则。
(4分)(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8—11题。
(15分)踏雪归乡张金凤①一枝红梅挑开了腊月的门帘,北风中都是节日的气息,睡梦里全是故乡的年景。
②年是一缸陈酿,被节令的咒符封存,在人们的殷殷盼望里,直到腊月才缓慢开封。
当朔风扫净天空的阴霾,雪花浆洗了岁月的风尘,腊月的酒就再也封不住,香气四散,人们踏着厚厚的雪毯回到故乡,畅快淋漓地取饮那坛岁月的醇香。
③回家的路也许很近,中间没有万水千山,但却横亘着沧桑岁月;回家的路或许很远,需要用一年的盼望捻成一张票根。
车站、码头、渡口、机场到处是拥挤的人群,各种各样的启程和出发,充满了隆重的仪式感。
积攒久远的豪迈情怀,伴随着漫天飞雪进入高亢的乐章。
患得患失的心情,焦灼不安的面孔,都为一张回家的票。
回家的人摩肩接踵,租车、拼车、自驾车,无票也要回家,他们浩浩荡荡向着迢迢乡关进发。
大寒小寒又一年,腊月的风雪分外殷勤,给来年的盛宴加油助兴,回家过年的人,头顶雪花,身披尘埃,日夜兼程,朝圣一般归来。
④回家,是腊月里最闪光的主题。
家里有什么呢?没有金山银山,没有香车宝马,甚至连大街上的路灯都疲倦地昏黄着。
破旧的屋子、衰老的爹娘,被寒冷覆盖,跟简陋相依。
老家是两扇柴门,当初,他一甩门扬长而去,现在只想回去,给当年那一声“吱呀”的哀叹忏悔。
⑤远远望见几缕炊烟,泪就盈满眼眶。
家乡的烟火还在,并没有因为你的远走而消失,它们一直努力地延续着乡村的暖,保养着土地的根;村头几棵老树更显沧桑,它们是村庄的年轮,枝丫上还刻着游子的童年故事;几段土墙已近坍塌,就像残破的黄卷,此间文章读来已经恍如隔世。
最初那两扇柴门,那是故乡的眼睛,铁锁锁不住它牵挂的眼睑。
远在千里的你,梦里曾无数次推开家门,栖居在曾经厌倦的窄仄小炕上,一翻身才知道是硬板床或者席梦思。
你在梦里哭出声来:闭着眼都能走准的家门,却那么远,那么远。
⑥家或许因为偏僻依旧贫穷,因为贫穷你才会出走,但是那根线永在,那是根,是安放灵魂的地方,回家过年是一年一次的灵魂皈依,一年一次的状态还原。
一年的打拼,城市的喧嚣和忙碌,让心变得坚硬无比,许多想念冰封在心底,许多感念来不及梳理,许多债,一直在那拖欠着。
如今,就让年把你带到故乡踏实的火炕上,重温原初的旧梦。
一年的辛劳,需要一个甜美的香梦来养足精神;一年的疲惫,需要一碗故乡的米酒来再次壮起行囊;一年的隐忍和伪装,吞下的苦辣,咽下的酸咸,需要在故乡的酒杯中慢慢软化。
攥一把家乡土,骨头就更硬气;吹一吹村口风,打拼就更有劲;喝几天村口的甜井水,所有外面沾染的浊气就荡涤干净。
在祖坟上放一挂扬眉吐气的响鞭,闯外的儿孙回来了。
不管在外面受过多少风寒,摔过多少跟头,回到故乡的土地上,爷们都是掷地有声。
⑦有些门还锁着,那些主人究竟此刻在哪里呢?当初,两扇门“咣当”一声落锁,墙头的狗尾草也咿呀,天上盘旋的燕子也嗟叹,一户空荡荡的门扉,追着打问号的乡路问:你要到何处去啊?⑧你手扶门板沉思,门板也是游走的游子,却总也走不出门框指定的距离。
上下两个门臼,拴住了门板那浪荡的心。
门板“吱呀,吱呀”,挠得门臼直响,门臼干涩的眼睛徒劳地看着一心往外飞的孩子。
别嫌我箍得太紧,我不能撒手啊,一撒手你就不成才了。
那些劝说和絮叨,连屋里的老婆婆都烦了:毛还没干呢,就想飞!磕头作揖不管用,一顿耳刮子就好了!说说罢了,刀子嘴豆腐心。
炒菜的时候从筷子头上省下两滴菜油,顺着门柱头滴进去,反复摇两下门板,说:看看,还有没有本事耍脾气?被菜油喂过的门板果然就乖巧地顺从开合,再不喧闹。
老婆婆手扶门框望向街门外,当年若舍得两滴油,孩子哪会远走他乡呢?那街门一直开着,当年出走的孩子,什么时候回来?⑨那些街门从此白天不落锁,它们随时等待闯外的亲人归来。
一天天,一月月,那把锁思念钥匙和打开它的手,思念都结痂成黄澄澄的铁锈。
那门槛寂寞地想念迈进迈出的脚步,思念得生出许多苔藓。
故乡的老井、梧桐落叶、贴满花朵的窗,一院子的荒草和惆怅的蝴蝶,十二个月圆之夜的皎洁月光,都在老锁喑哑的喉咙里。
⑩胡同里的脚步声是老态龙钟的锁返老还童的丹药。
离家那么久了,孩子,门上的红对联朝来暮去地衰老了,墙头上的杂草繁荣之后又枯萎下去,野地里的禾苗,长大后又回到粮仓,游走他乡的包裹,你知道吗?一阵欢笑,一阵春风,哗啦,家门打开,铁锁那锈黄的牙齿间,露出难得的笑容,乡下那两扇嘴唇哆嗦的门板,却什么也没说出口。
⑪那两扇门板很旧很老了,好像谁松动的牙齿,说不定啥时候就卸任了;又像谁渐渐失去力气抓不住什么的双手,要不了什么因由就撒手了。
那门终究会破损倒塌,护不住一个荒芜庭院的旧闻和记忆。
背着那扇家门行走的身影,踏雪归来,他已经明白,自己倾尽一生,都走不出家门的凝望。
8.本文以“一枝红梅挑开了腊月的门帘”开头,请从构思的角度赏析其妙处。
(3分)9.第③-⑤段中的人称各有不同,这样处理有何作用?(4分)10.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⑧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