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权侵权的司法救济
侵权行为的法律救济途径有哪些
![侵权行为的法律救济途径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9bf2005c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71.png)
侵权行为的法律救济途径有哪些侵权行为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有发生,当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了解并选择正确的法律救济途径至关重要。
下面就为您详细介绍侵权行为的法律救济途径。
一、自行协商和解这是解决侵权纠纷较为常见和便捷的方式。
当侵权行为发生后,双方可以通过直接沟通、交流,表达各自的诉求和意见,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就赔偿数额、停止侵权行为等方面达成一致意见。
自行协商和解的好处在于能够迅速解决纠纷,节省时间和成本,同时也有利于维护双方的关系。
例如,在邻里之间,如果一方因噪音问题对另一方造成了侵权,双方可以坐下来心平气和地商量解决办法,比如规定合理的活动时间,或者采取一些隔音措施。
然而,自行协商和解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如果双方分歧较大,或者侵权方不愿意配合,那么和解可能无法达成。
二、调解调解是在第三方的主持下,帮助双方解决纠纷的一种方式。
调解可以由人民调解委员会、行政机关或者法院等机构进行。
人民调解委员会通常由社区或者村庄中的一些德高望重、熟悉情况的人员组成,他们依据法律、道德和公序良俗,对双方进行劝解和协调。
行政调解则是由相关的行政机关,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等,对特定领域的侵权纠纷进行调解。
法院调解是在诉讼过程中,由法官主持进行的调解。
调解达成协议的,由法院制作调解书,调解书具有法律效力,一方不履行的,另一方可以申请强制执行。
调解的优点在于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专业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双方的对立情绪。
但调解结果不具有强制执行力,如果一方反悔,另一方仍需通过其他途径解决纠纷。
三、仲裁仲裁是指双方自愿将争议提交给仲裁机构,由仲裁机构依据仲裁规则进行裁决的一种方式。
仲裁具有自愿性、专业性、保密性和快捷性等特点。
仲裁的前提是双方必须达成有效的仲裁协议,明确约定将纠纷提交仲裁解决。
仲裁机构通常由具有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仲裁员组成,能够对复杂的侵权纠纷进行准确的判断和裁决。
仲裁的裁决具有终局性,一旦作出,双方必须遵守。
著作权侵权案件中的法律救济
![著作权侵权案件中的法律救济](https://img.taocdn.com/s3/m/c2436457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26.png)
著作权侵权案件中的法律救济著作权是一种法律上的保护措施,它授予了原创作品的创作者独立使用和发布的权利。
然而,在实际生活中,著作权侵权问题经常出现。
当著作权遭到侵害时,侵权方可能面临法律诉讼的风险,并可能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本文将探讨著作权侵权案件中的法律救济措施。
一、侵权停止和投诉当您发现他人侵犯了您的著作权时,第一步应该是立即要求侵权方停止侵权行为。
您可以以书面形式发送警告信函,并明确要求对方停止使用、复制或传播您的原创作品。
如果对方不配合,您可以向有关部门投诉,如版权行政管理机关。
二、诉讼救济如果侵权方拒绝停止侵权行为或拒绝达成解决协议,您可以选择提起诉讼寻求法律救济。
在诉讼过程中,您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来证明对方的侵权行为,并证明您享有对应的著作权。
在一些国家,您可能需要在提起诉讼之前先向有关机关注册您的作品,以便获得更充分的法律保护。
三、救济措施在著作权侵权案件中,法院可以采取多种救济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禁令:法院可以下令侵权方停止使用、复制或传播侵权作品,以确保您的权益得到保护。
2.赔偿:侵权方可以被要求支付您因侵权行为所遭受的经济损失。
赔偿金额通常根据侵权的严重程度、侵权方的经济状况等因素确定。
3.销毁或撤回:法院可以下令销毁侵权作品的复制品,或要求侵权方将侵权作品从市场上撤回。
4.公告:法院可以要求侵权方发布公告,向公众道歉,并澄清自己的侵权行为。
5.其他救济:根据具体情况,法院可以采取其他合适的救济措施,以保护您的权益。
值得注意的是,法律救济过程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并且需要您提供充分的证据来支持您的诉求。
因此,及早采取措施以保护著作权,例如保留好作品的原始版本、有关授权文件、作品发布的时间和地点等信息,将对后续的法律救济起到积极作用。
此外,著作权侵权案件中的法律救济并非唯一途径。
您还可以选择与侵权方进行和解谈判,寻求双方达成和解协议。
这种方式可能省时省力,且可以保留与侵权方之间的关系。
著作权法律救济案例范文(3篇)
![著作权法律救济案例范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65e3813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48.png)
第1篇一、案情简介原告:某知名作家李某被告:某出版社案由:著作权侵权纠纷一、案件背景原告李某系我国知名作家,曾出版过多部畅销小说。
某出版社未经李某许可,擅自将李某的作品《风华绝代》出版发行,并在书中标注了李某的姓名。
李某发现后,认为被告的行为侵犯了其著作权,遂向法院提起诉讼。
二、争议焦点1. 被告是否侵犯了李某的著作权?2. 如侵权成立,被告应承担何种法律责任?三、法院审理(一)关于侵权行为1. 被告未经李某许可,擅自将李某的作品《风华绝代》出版发行,并在书中标注了李某的姓名,已构成对李某著作权的侵犯。
2. 被告的行为具有主观故意,且给李某造成了经济损失,故应承担侵权责任。
(二)关于侵权责任1. 被告应立即停止侵害李某的著作权,不得再出版、发行、销售涉案作品。
2. 被告应赔偿李某经济损失,包括稿酬损失、版税损失等。
3. 被告应公开赔礼道歉,消除侵权行为给李某带来的不良影响。
四、判决结果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的行为已构成对李某著作权的侵犯,依法应承担侵权责任。
据此,法院判决如下:1. 被告立即停止侵害李某的著作权,不得再出版、发行、销售涉案作品。
2. 被告赔偿李某经济损失人民币10万元。
3. 被告在国家级报纸上公开赔礼道歉,消除侵权行为给李某带来的不良影响。
五、案例分析本案涉及著作权法律救济问题,具体分析如下:(一)著作权法律关系著作权是指作者对其作品所享有的财产权和人身权。
根据《著作权法》的规定,著作权人享有下列权利:1. 复制权:以印刷、复印、录音、录像、翻录、翻译等方式将作品进行复制。
2. 发行权:以出售或者赠与的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的原件或者复制件。
3. 展览权:以展览的方式向公众展示作品。
4. 表演权:以演奏、演唱、朗诵、放映等方式向公众表演作品。
5. 演绎权:以改编、翻译、注释、整理等方式对作品进行创作。
6. 翻译权:将作品从一种语言文字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文字。
7. 汇编权:将作品汇集在一起,形成新的作品。
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法律救济
![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法律救济](https://img.taocdn.com/s3/m/bdb99615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74.png)
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法律救济知识产权是当代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资产,对于创新和创造具有关键作用。
然而,由于盗版、抄袭、侵犯等行为的存在,知识产权的保护成为了迫切问题。
为了维护创作者和创新者的合法权益,法律规定了各种救济措施。
本文将介绍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法律救济,并逐一阐述其适用范围和具体操作方式。
一、著作权的法律救济措施著作权是保护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创作者的法律工具。
对于著作权的侵犯行为,作者可以采取以下救济措施:1. 停止侵权行为:著作权人可以通过法院申请禁止侵权行为的进行,保护自己的作品不再被盗用或抄袭。
2. 销毁侵权品:著作权人可以要求法院对侵权品进行查封、扣押,并最终销毁,以阻止侵权行为继续传播。
3. 赔偿损失:著作权人可以要求侵权方承担相应的经济赔偿,包括被侵权作品的市场价值、著作权人因侵权行为遭受的损失等。
二、专利权的法律救济措施专利权是保护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等技术创新的法律工具。
在专利权被侵犯时,权利人可以采取以下救济措施:1. 请求禁止侵权行为:专利权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禁止侵权行为的进行,保护自己的技术创新成果。
2. 请求销毁侵权产品等:专利权人可以要求法院对侵权产品、设备等进行查封、扣押,并最终销毁,以终止侵权行为。
3. 赔偿损失:专利权人可以要求侵权方赔偿经济损失,包括专利被侵权对权利人造成的直接损失和利润损失等。
三、商标权的法律救济措施商标权是保护某一产品或服务的独占权利。
当商标权受到侵犯时,权利人可以采取以下救济措施:1. 停止侵权行为:商标权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停止侵权行为,保护自己的商标权。
2. 销毁侵权商品:商标权人可以要求法院对侵权商品进行查封、扣押,并最终销毁,以阻止侵权商品的流通。
3. 赔偿损失:商标权人可以要求侵权方赔偿经济损失,包括因侵权行为造成的市场混淆、声誉损失等。
四、版权的法律救济措施版权是作者或发行人对其作品享有的独占权利。
对于版权的侵权行为,可以采取以下救济措施:1. 请求停止侵权行为:版权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停止侵权行为,保护自己的作品版权。
知识产权侵权的法律救济途径
![知识产权侵权的法律救济途径](https://img.taocdn.com/s3/m/5784d223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a9.png)
知识产权侵权的法律救济途径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却屡见不鲜,给权利人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当知识产权受到侵犯时,权利人需要了解并运用有效的法律救济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知识产权主要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
这些权利是创造者智慧和努力的结晶,应当得到充分的保护。
当发现自己的知识产权被侵权时,首先可以考虑通过协商解决。
协商是一种相对温和、成本较低的方式。
双方可以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就侵权行为的停止、损害赔偿等问题进行沟通和协商。
如果能够达成一致意见,签订和解协议,既可以节省时间和精力,又能够避免繁琐的法律程序。
如果协商不成,权利人可以向相关行政部门投诉。
例如,对于商标侵权和专利侵权,可以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投诉;对于著作权侵权,可以向版权管理部门投诉。
行政部门有权对侵权行为进行调查和处理,责令侵权人停止侵权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罚款等行政处罚。
知识产权侵权诉讼是一种常见且有力的法律救济途径。
权利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侵权人承担停止侵权、消除影响、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在诉讼过程中,权利人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权利以及对方的侵权行为。
证据包括权利证书、侵权物品、相关合同、交易记录等。
法院会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和法律规定进行审理,并作出判决。
在确定赔偿数额方面,法律规定了多种计算方法。
对于侵犯著作权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的,侵权人应当按照权利人的实际损失给予赔偿;实际损失难以计算的,可以按照侵权人的违法所得给予赔偿。
赔偿数额还应当包括权利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
对于侵犯专利权的赔偿数额,按照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或者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难以确定的,参照该专利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
对于侵犯商标权的,按照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确定;实际损失难以确定的,可以按照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权利人的损失或者侵权人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的,参照该商标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
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法律救济途径
![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法律救济途径](https://img.taocdn.com/s3/m/49040b81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18.png)
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法律救济途径知识产权的保护在当今社会中尤为重要,因为它关乎到创新、创意和经济发展。
然而,盗版、侵权和假冒等知识产权侵犯行为依然存在。
为了保护著作权人、专利持有人和商标所有人的权益,相关法律设立了一系列的救济途径。
本文将就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法律救济途径进行讨论。
一、著作权侵权的法律救济途径著作权侵权涉及他人未经授权使用他人的著作,如文字、音乐、图片和软件等。
以下是针对著作权侵权的法律救济途径:1. 停止侵权行为:著作权人可以向侵权人发出警告信并要求其停止侵权行为。
如果侵权人拒绝停止,著作权人可以采取法律途径通过法院的判决来停止侵权行为。
2. 经济赔偿:著作权法规定,侵权人要对著作权人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赔偿。
著作权人可以通过法院诉讼来要求赔偿。
3. 销毁侵权品:著作权人可以要求法院判决销毁侵权品。
二、专利权侵权的法律救济途径专利权侵权指他人未经专利权人授权使用专利技术。
以下是专利权侵权的法律救济途径:1. 诉讼救济:专利权人可以通过诉讼救济来保护权益。
他们可以向法院提起专利侵权诉讼,要求法院判决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损失。
2. 临时禁令:专利权人可以申请法院颁发临时禁令,以阻止侵权行为在诉讼过程中继续发生。
3. 专利权恢复:如果专利被无效宣告而导致侵权行为,专利权人可以向专利局提出请求恢复专利权。
三、商标侵权的法律救济途径商标侵权指他人未经商标所有人授权使用商标。
以下是商标侵权的法律救济途径:1. 停止侵权行为:商标所有人可以发出警告信并要求侵权人停止使用商标。
2. 诉讼救济:商标所有人可以向法院提起商标侵权诉讼,要求法院判决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损失。
3. 商标行政诉讼:商标所有人可以向相关行政机构提起商标行政诉讼,要求撤销或宣告无效侵权商标的注册。
综上所述,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法律救济途径包括著作权侵权、专利权侵权和商标侵权等方面。
著作权人、专利权人和商标所有人可以通过诉讼救济、发出警告信、要求赔偿等方式来保护自己的权益。
知识产权侵权的法律救济途径
![知识产权侵权的法律救济途径](https://img.taocdn.com/s3/m/4be6429a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14.png)
知识产权侵权的法律救济途径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无形财产权,涵盖了专利、商标、著作权、商业秘密等多个领域。
然而,知识产权侵权现象时有发生,这不仅损害了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也扰乱了市场秩序。
当遭遇知识产权侵权时,权利人可以通过多种法律救济途径来维护自身的权益。
一、协商与和解协商与和解是解决知识产权侵权纠纷较为常见和便捷的方式。
当发现侵权行为后,权利人可以主动与侵权方进行沟通,表明自己的权利主张,并尝试通过协商达成和解协议。
在协商过程中,双方可以就侵权赔偿、停止侵权行为等事项进行讨论和协商。
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能够迅速解决纠纷,节省时间和成本,同时也有助于维护双方之间的商业关系。
然而,协商与和解的成功往往取决于双方的诚意和合作态度,如果侵权方拒绝协商或者双方在关键问题上无法达成一致,就需要寻求其他的法律救济途径。
二、行政投诉权利人可以向相关的行政主管部门投诉,请求对侵权行为进行查处。
例如,对于商标侵权和专利侵权,可以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投诉;对于著作权侵权,可以向版权管理部门投诉。
行政部门在接到投诉后,会依法进行调查和处理。
如果认定侵权行为成立,行政部门可以责令侵权方停止侵权、没收侵权产品、处以罚款等。
行政投诉的优势在于行政机关具有较强的执法能力和资源,能够迅速采取行动制止侵权行为。
但行政处理的结果通常不具有终局性,如果一方对行政处理决定不服,仍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三、民事诉讼民事诉讼是知识产权侵权纠纷中最主要的法律救济途径之一。
权利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侵权方承担侵权责任。
在民事诉讼中,权利人需要提交证据证明自己的权利以及侵权行为的存在。
法院会根据双方提交的证据和相关法律规定进行审理,并作出判决。
侵权方可能需要承担的民事责任包括停止侵权、消除影响、赔偿损失等。
赔偿损失的计算方式通常有权利人的实际损失、侵权人的侵权所得、法定赔偿等。
民事诉讼的程序相对较为复杂,时间和成本也较高,但能够给予权利人较为全面和有效的保护。
著作权侵权的民事责任与救济措施
![著作权侵权的民事责任与救济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e79e303e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43.png)
著作权侵权的民事责任与救济措施著作权是指作者对其作品享有的法律权利,包括复制权、发行权、展览权等。
当他人未经著作权人的授权擅自使用、复制、传播、展示其作品时,将构成著作权侵权行为。
本文将探讨著作权侵权的民事责任与相关的救济措施。
一、著作权侵权的民事责任侵犯著作权是对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的侵害,需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根据我国的《著作权法》,著作权侵权的民事责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停止侵权行为:当著作权人发现他人正在侵犯其著作权时,可以要求侵权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并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继续损害。
2. 赔偿损失:侵权人需赔偿著作权人因侵权行为所遭受的经济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
直接损失是指著作权人由于侵权行为而直接导致的经济损失,如收入减少、投资回报损失等。
间接损失是指由于侵权行为而引起的非直接经济损失,如名誉损害、商誉受损等。
3. 损害赔偿倍数:当著作权人能够证明侵权行为为故意或者恶意时,法院可以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决定适当的赔偿倍数。
这种倍数赔偿制度旨在惩罚恶意侵权人,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
4. 告知消除后果:法院在裁决侵权案件时,可以要求侵权人在合理范围内公开赔礼道歉,告知消除著作权侵权带来的不良后果,并采取其他合理的纠正措施,以消除社会不良影响。
二、著作权侵权的救济措施除了要求民事责任,在发生著作权侵权行为时,著作权人还可以采取一些救济措施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下面介绍几种主要的救济措施:1. 紧急禁令:著作权人可以向法院申请紧急禁令,要求法院立即禁止侵权行为的继续进行。
紧急禁令的目的是防止侵权行为造成进一步的损失,保护著作权人的权益。
2. 保全措施:著作权人可以在诉讼过程中申请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如查封侵权物品、冻结侵权人的财产等。
这些措施旨在确保著作权人能够在诉讼过程中获得实质性的救济,并保证执行判决的有效性。
3. 行政救济:著作权人还可以向有关行政机关投诉,要求其采取相应措施制止侵权行为。
知识产权侵权的法律救济
![知识产权侵权的法律救济](https://img.taocdn.com/s3/m/ef45d295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36.png)
知识产权侵权的法律救济知识产权是现代社会中重要的财产权利之一,它的保护对于创新和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时有发生,这给创新者和权利人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为了保护知识产权,法律为权利人提供了多种救济措施。
本文将介绍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法律救济途径。
一、著作权侵权的法律救济著作权是保护文学、艺术作品的权利,包括文学作品、美术作品、音乐作品、电影作品等。
当他人未经许可擅自使用、复制或传播他人的作品时,构成了著作权的侵权行为。
针对著作权侵权,权利人可以采取以下救济措施:1. 发出警告信:权利人可以向侵权方发出警告信,提醒其停止侵权行为,并保留进一步采取法律行动的权利。
2. 要求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损失:权利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法院判令侵权方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因侵权行为所造成的损失。
3. 要求销毁侵权品:在著作权侵权的情况下,权利人可以向法院提出请求,要求法院判令销毁侵权品,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商标侵权的法律救济商标是标识商品和服务来源的特定符号,如商标、标志、名称等。
商标侵权是指未经授权使用他人商标的行为,侵害了商标所有人的专有权利。
以下是保护商标权益的法律救济措施:1. 提起侵权诉讼:商标权利人可以向法院提起侵权诉讼,要求法院判令侵权方停止侵权行为,并给予赔偿。
2. 要求对侵权商品进行查封、扣押:商标权利人可以要求法院对涉嫌侵权的商品进行查封、扣押,以防止其进一步流入市场。
3. 要求从商标行政部门注销侵权商标:商标所有人可以向相关商标行政部门申请注销侵权商标,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专利侵权的法律救济专利是保护发明创造的权利,拥有专利权的人对他人未经许可制造、使用、销售该专利所涵盖的技术享有专属权利。
以下是专利侵权的法律救济途径:1. 提起专利侵权诉讼:专利权人可以向法院提起专利侵权诉讼,要求法院判令侵权方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损失。
2. 要求禁止侵权活动:专利权人可以向法院申请禁令,要求法院判令侵权方停止制造、使用、销售侵权产品。
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救济措施
![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救济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ca3bca7a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81.png)
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救济措施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PR)侵权行为是指在未经授权或者超越授权范围的情况下,对他人的知识产权进行侵犯的行为。
为了保护知识产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法律制定了一系列的救济措施。
本文将从民事救济和行政救济两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民事救济措施1.禁令救济:禁止侵权行为是一种最常见的救济方法。
知识产权所有人可以向法院申请禁止侵权行为,使侵权方停止侵犯知识产权,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根据情况不同,对于著作权侵权行为,可以采取查封、扣押、封堵等措施。
2.赔偿救济:被侵权者可以要求侵权方向其支付经济赔偿。
赔偿金额包括实际损失、利益损失以及侵权行为造成的合理费用。
根据《著作权法》规定,赔偿额可以由双方协商,如果无法协商,则由法院判决。
3.销毁、禁止销售或者禁止使用侵权产品:在确认侵权行为成立的情况下,法院可以判决销毁侵权产品、禁止销售或者限制使用侵权产品,以保护知识产权所有人的权益。
4.良性用户救济:在一些情况下,如果用户是在合理范围内使用了受保护的知识产权,且并不知道其进行了侵权行为,法院可以对其进行友善处理,减轻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行政救济措施1.警告通知:在发现侵权行为时,知识产权所有人或者其代理人可以向侵权方发出警告通知,要求其停止侵犯行为,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罚款:行政机关可以对侵权方采取罚款等行政手段进行惩戒,迫使侵权方停止侵权行为。
3.查封、扣押侵权产品:行政机关可以对侵权产品进行查封、扣押等措施,以制止侵权行为,保护知识产权所有人的权益。
除了以上的民事救济和行政救济措施之外,为了更好地保护知识产权,一些地区也采取了刑事救济措施。
刑事救济主要是指对故意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实施刑事追究,对侵权者进行刑事处罚。
刑事救济能够对侵权行为起到更加严厉的制约作用。
总之,知识产权的救济措施包括民事救济、行政救济和刑事救济。
民事救济主要通过禁令救济、赔偿救济等措施保护知识产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行政救济主要通过警告通知、罚款、查封扣押等手段制止侵权行为;刑事救济则通过对故意侵犯行为的刑事惩罚来维护知识产权秩序。
著作权侵权案件处理认定与救济
![著作权侵权案件处理认定与救济](https://img.taocdn.com/s3/m/3df7da09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28.png)
著作权侵权案件处理认定与救济著作权是知识产权的一种重要形式,凭借其独立性和创造性,保护作者的合法权益。
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著作权侵权案件的频繁发生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著作权侵权案件的处理认定与救济的相关内容。
一、著作权侵权案件处理的认定标准在处理著作权侵权案件时,需要明确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
首先,被侵权的作品必须符合著作权法规定的可保护范围,包括文学、艺术、科学作品等。
其次,侵权行为必须包括著作权法所禁止的行为,例如复制、发布、表演、改编等未经授权的行为。
最后,被控侵权的行为必须是实际产生了侵权后果,即侵犯了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
只有在满足以上三个要件的情况下,才能认定为著作权侵权行为。
二、著作权侵权案件的处理程序当发生著作权侵权案件时,著作权人可以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
首先,著作权人可以选择与侵权人进行调解或达成和解协议,以尽量减少诉讼的成本和纠纷的耗时。
如果调解或和解无法达成,著作权人可以依法提起诉讼,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申请保护自己的权益。
在诉讼过程中,法院将依据实际情况,通过收集、审查证据和听取双方意见,最终判断是否构成著作权侵权行为,并做出相应的裁决。
三、著作权侵权案件的救济方式在著作权侵权案件得到成立后,著作权人可以获得以下几种救济方式。
首先,著作权人有权要求侵权人停止侵权行为,包括停止复制、发行等违法行为。
其次,著作权人有权要求侵权人赔偿合理的经济损失,包括实际损失和可能获得的利益。
此外,著作权人还可以获得侵权人公开赔礼道歉的权利,以恢复其名誉和声誉。
最后,法院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判令销毁侵权制品或者采取其他必要措施阻止侵权行为,并给予侵权人相应的行政处罚。
值得注意的是,著作权的维护并非仅限于诉讼程序。
在著作权侵权案件中,协助侦查和处理的部门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关部门可以加强对互联网和其他媒体平台的监管,提高对著作权侵权的认定和处理效率。
同时,对于著作权人来说,提高自身的著作权保护意识,加强自己的作品保护措施也非常重要。
著作权的侵权救济途径
![著作权的侵权救济途径](https://img.taocdn.com/s3/m/f440b30e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09.png)
著作权的侵权救济途径著作权是指著作对于其著作的表达方式的独立的、创造性的表现形式所享有的法律保护。
对于著作权的侵犯行为,著作权人可以采取多种途径来寻求救济。
本文将介绍著作权的侵权救济途径,包括行政救济、民事救济和刑事救济。
一、行政救济行政救济是指著作权人向行政机关提出申请,要求采取行政措施制止和查处著作权侵权行为。
在我国,版权局是负责行政管理著作权的机关。
著作权人可以向版权局提出举报申请,要求版权局介入解决侵权纠纷。
版权局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如责令停止侵权行为、没收侵权品、罚款等,以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
二、民事救济民事救济是指著作权人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被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
著作权人可以通过诉讼程序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并获得赔偿。
在民事救济中,著作权人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来证明侵权事实和损失情况。
侵权行为被确认后,法院可以判决停止侵权、销毁侵权品、赔偿损失等。
值得一提的是,著作权人也可以选择采取预防救济措施,如申请禁令,以防止侵权行为的继续进行。
三、刑事救济刑事救济是指著作权人向公安机关报案,要求追究著作权侵犯者的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17条规定,侵犯著作权罪是一种刑事犯罪行为,行为人可以面临监禁和罚款等刑事处罚。
著作权人可以向公安机关提供相关证据,协助公安机关进行侦查和起诉。
刑事救济相对于行政救济和民事救济,更加注重对侵权行为的惩罚和威慑,以保护整个社会的版权环境。
结语著作权的侵权救济途径包括行政救济、民事救济和刑事救济等。
著作权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救济途径来保护自己的权益。
行政救济相对简单便捷,民事救济需要通过法院诉讼解决,而刑事救济则侧重于对侵权行为的惩罚。
著作权人应充分了解各种救济途径,合理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推动著作权保护工作的深入发展。
知识产权纠纷中的司 法救济途径有哪些
![知识产权纠纷中的司 法救济途径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2290212b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a3.png)
知识产权纠纷中的司法救济途径有哪些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随着知识产权的广泛应用和经济活动的日益复杂,知识产权纠纷也层出不穷。
当遭遇知识产权纠纷时,了解并运用有效的司法救济途径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探讨知识产权纠纷中的主要司法救济途径。
一、民事诉讼民事诉讼是解决知识产权纠纷最常见的途径之一。
当知识产权权利人认为其权利受到侵害时,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在知识产权民事诉讼中,原告需要明确其主张的权利类型(如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以及被告的侵权行为。
同时,原告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来证明其权利的存在以及被告的侵权事实。
证据可能包括相关的知识产权证书、侵权产品或服务的样本、销售记录、宣传材料等。
法院在审理知识产权民事诉讼时,通常会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证据来判断被告是否构成侵权,并确定相应的赔偿责任。
赔偿的计算方式可能包括权利人的实际损失、侵权人的侵权所得或者法定赔偿等。
二、行政诉讼行政诉讼也是知识产权纠纷中的一种重要司法救济途径。
当知识产权权利人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时,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例如,在专利和商标领域,如果申请人对专利局或商标局的驳回决定、异议裁定等不服,可以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行政诉讼的目的是审查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是否合法、合理。
在行政诉讼中,法院会重点审查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程序是否合法、依据的事实是否清楚、适用的法律是否正确等。
如果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被认定违法或不当,法院可以判决撤销或变更该行政行为。
三、刑事诉讼在知识产权领域,某些严重的侵权行为可能构成刑事犯罪,此时可以通过刑事诉讼来追究侵权人的刑事责任。
例如,假冒注册商标罪、侵犯著作权罪、销售侵权复制品罪等。
刑事诉讼由公安机关进行侦查,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进行审判。
在刑事诉讼中,一旦侵权人的行为被认定构成犯罪,将面临刑事处罚,包括有期徒刑、拘役、罚金等。
同时,刑事判决也可以为知识产权权利人提供一定的民事赔偿依据。
著作权保护与侵权纠纷的法律救济
![著作权保护与侵权纠纷的法律救济](https://img.taocdn.com/s3/m/a8e9ab69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a8.png)
著作权保护与侵权纠纷的法律救济著作权是指作者对其所创作的作品享有的权利。
保护著作权是维护创作者权益的重要手段,而侵权纠纷则是保护著作权有效实施的前提。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著作权的保护和维权工作也愈发重要。
一、著作权法的保护范围著作权法对著作权的保护范围做了明确规定。
根据著作权法的规定,著作权包括作品的署名权、发表权、修改权、复制权、发行权、表演权、展览权等六个方面。
这些权利为作者提供了对自己作品的控制权,使得作者能够享受自己创作成果带来的利益。
二、侵权纠纷的产生和法律救济侵犯著作权意味着未经著作权人同意,对其作品进行了复制、传播、展示等行为。
这种侵权行为严重损害了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
当著作权侵权纠纷发生时,著作权人可以采取法律措施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1. 证据收集在提起著作权侵权诉讼之前,著作权人需要收集足够的证据来证明对方的侵权行为。
这些证据可以是书面材料、音频、视频等。
证据的充分收集对于著作权侵权诉讼的胜诉具有重要意义。
2. 申请诉讼保全措施为保证诉讼过程中著作权人的权益不受损害,著作权人可以向法院申请诉讼保全措施。
诉讼保全措施可以包括财产保全、证据保全等。
这些保全措施有助于确保著作权人在诉讼中取得胜利后能够获得合理的赔偿。
3. 诉讼程序著作权侵权纠纷的解决主要通过民事诉讼程序进行。
著作权人可以依法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对方停止侵权行为并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在诉讼过程中,双方可以进行合理的辩护和抗辩,最终由法院根据事实和法律规定作出判决。
4. 维权策略在著作权侵权纠纷的处理中,著作权人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维权策略。
例如,可以通过调解、和解等方式解决争议,也可以选择委托专业的律师团队进行诉讼。
选择适当的维权策略可以更好地保护著作权人的权益。
三、著作权保护的现状与挑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信息的便利获取,著作权保护面临着新的挑战。
网络传播的便利性使得著作权侵权行为更为普遍,而且很难查处。
著作权法律救济案例分析(3篇)
![著作权法律救济案例分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4a51e82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f0.png)
第1篇一、引言著作权法律救济是指当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通过法律手段维护其合法权益的过程。
在我国,著作权法律救济主要包括民事救济、行政救济和刑事救济。
本文将通过一个具体的著作权法律救济案例分析,探讨著作权法律救济的相关问题。
二、案例背景甲公司是一家从事图书出版的企业,乙公司是一家从事图书销售的企业。
甲公司出版了一本名为《公司法》的图书,并享有该图书的著作权。
乙公司在未经甲公司许可的情况下,擅自将《公司法》一书用于自己的经营活动,并在其销售的图书封面上标注了“正版”字样。
甲公司发现后,向乙公司发出律师函,要求乙公司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损失。
乙公司收到律师函后,未采取任何行动。
甲公司遂向法院提起诉讼。
三、案例分析(一)民事救济1. 诉讼请求甲公司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判令乙公司:(1)停止侵犯甲公司《公司法》一书著作权的行为;(2)赔偿甲公司因侵权行为所遭受的损失;(3)承担本案诉讼费用。
2. 法院审理法院受理甲公司的诉讼请求后,依法进行了审理。
法院认为,甲公司作为《公司法》一书的著作权人,其合法权益应受到法律保护。
乙公司在未经甲公司许可的情况下,擅自使用《公司法》一书,并在其销售的图书封面上标注“正版”字样,已构成对甲公司著作权的侵犯。
据此,法院判决:(1)乙公司立即停止侵犯甲公司《公司法》一书著作权的行为;(2)乙公司赔偿甲公司经济损失人民币5万元;(3)本案诉讼费用由乙公司承担。
(二)行政救济1. 诉讼请求甲公司认为,乙公司侵犯其著作权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应当由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依法进行处理。
甲公司向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申诉,要求其责令乙公司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损失。
2. 行政处理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在接到甲公司的申诉后,依法进行了调查。
经调查,乙公司确实存在侵犯甲公司著作权的行为。
据此,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作出如下决定:(1)责令乙公司立即停止侵犯甲公司《公司法》一书著作权的行为;(2)责令乙公司赔偿甲公司经济损失人民币5万元。
民法中的知识产权侵权与法律救济途径
![民法中的知识产权侵权与法律救济途径](https://img.taocdn.com/s3/m/9b05ddb1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61.png)
民法中的知识产权侵权与法律救济途径知识产权侵权是指他人未经合法授权,侵犯了他人的知识产权,包括但不限于专利、商标、著作权等。
这种侵权行为严重影响了知识产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因此,法律为其提供了一系列的救济途径和惩罚措施。
本文将依次介绍几种常见的知识产权侵权及其法律救济途径。
一、著作权侵权与法律救济途径著作权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保护了创作者对其作品的独立使用、复制、修改、发行等权利。
著作权侵权行为包括盗版、侵犯署名权、篡改权益等。
对于著作权侵权的救济途径,一般可以通过诉讼和非诉讼方式来解决。
诉讼方式包括提起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
民事诉讼主要是要求侵权者停止侵权行为、消除侵权影响、修正侵权行为、赔偿损失等。
而刑事诉讼则会将侵权者定罪处刑,以起到警示作用。
非诉讼方式则包括媒体曝光、投诉举报、和解、协议等。
这些方式相对于诉讼方式来说,更加灵活便捷,可以帮助当事人更快速地解决知识产权侵权问题。
二、专利侵权与法律救济途径专利是一种对发明技术的保护,它确保了专利申请人在一定期限内对其发明拥有独占权。
专利侵权是指他人在专利权有效期内未经许可,实施了专利权人拥有的权利。
对于专利侵权,知识产权法规定了专利权人可以选择的救济途径,主要有民事救济、行政救济和刑事救济。
民事救济包括申请禁令、损害赔偿、利润追偿等;行政救济则是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等行政机关来处理相关侵权行为;刑事救济则是通过对侵权者提起刑事诉讼,使其受到法律制裁。
三、商标侵权与法律救济途径商标是企业在市场上的重要标识,保护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地位和消费者权益。
商标侵权行为包括盗用他人商标、假冒他人商标、擅自注册与他人商标相同或者相似的商标等。
商标侵权的救济途径主要有民事救济和行政救济。
民事救济包括请求侵权行为停止、消除影响、赔偿损失等;行政救济则是通过商标行政管理机关对商标侵权行为进行行政处罚,比如吊销或撤销商标注册证书。
四、网络侵权与法律救济途径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侵权问题日益突出。
著作权侵权的法律救济与赔偿
![著作权侵权的法律救济与赔偿](https://img.taocdn.com/s3/m/46d48a56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43.png)
著作权侵权的法律救济与赔偿著作权作为一种法律权益,在保护创作者的创作成果、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面对著作权侵权现象的屡禁不止,法律救济与赔偿成为了维护著作权权益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探讨著作权侵权的法律救济与赔偿问题。
一、著作权侵权的表现形式及法律救济1. 盗版行为盗版行为是著作权侵权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
在网络时代,盗版行为更加猖獗。
盗版行为不仅侵害了创作者的著作权,也对整个文化产业链条造成了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
对于盗版行为,法律给予了相应的法律救济措施,如提起侵权诉讼、要求下架侵权作品等。
2. 模仿与抄袭在创作领域,模仿与抄袭行为也屡见不鲜。
模仿与抄袭不仅侵害了原创作者的著作权,也削弱了创作的原创性和创造力。
针对模仿与抄袭行为,著作权法规定了明确的法律救济措施,如起诉侵权、要求赔偿经济损失等。
3. 删减修改行为在出版领域,删减修改原作内容并未经授权公开发行的行为侵犯了原创作者的著作权。
面对此类行为,著作权法规定了删减修改行为的法律救济措施,如起诉侵犯著作权、禁止侵权行为等。
二、著作权侵权的赔偿问题著作权侵权除了需要法律救济之外,赔偿问题也是重要的一环。
对于著作权侵权行为造成的损失,创作者有权要求赔偿经济损失以及承担其他赔偿责任。
1. 经济损失赔偿著作权法规定了著作权权利人因著作权侵权行为遭受的经济损失可以要求侵权人赔偿的权利。
赔偿金额一般由双方协商或者根据侵犯著作权的损失程度、侵权人的过错程度等因素综合确定。
同时,法院在进行判决时也会参考同类案件的判决结果,保证赔偿的合理性和公正性。
2. 停止侵权与销毁侵权品在著作权侵权行为被确认的情况下,除了赔偿经济损失外,创作者还有权要求侵权人停止侵权行为,并销毁侵权品。
这是保护创作者权益、制止侵权行为的重要手段。
3. 其他赔偿责任在一些严重的著作权侵权行为中,除了赔偿经济损失外,法律还规定了追加赔偿责任的情况。
如故意制造、销售、传播侵权盗版作品的行为,不仅要承担经济赔偿责任,还可能会面临刑事责任等。
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法律救济
![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法律救济](https://img.taocdn.com/s3/m/262efd07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4c.png)
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法律救济知识产权是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它直接关系到创新和创造力的保护。
然而,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却时有发生。
在这样的背景下,法律救济成为有效应对侵权行为的主要手段。
本文将探讨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法律救济途径。
一、版权侵权行为的法律救济版权是保护原创作品的一种知识产权。
对于发现自己的作品被他人侵权的权利人来说,可以采取以下法律救济途径:1. 提起民事诉讼:权利人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保护其版权,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法院一般会依法判决停止侵权行为、赔偿损失等。
2. 寻求行政救济:权利人也可以向相关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提出侵权投诉,要求其采取行政措施制止侵权行为,并处以行政处罚。
3. 采取技术保护措施:权利人可以利用数字水印、著作权信息网络传输管理系统等技术手段,对作品进行技术保护,增加侵权者的成本和难度。
二、商标侵权行为的法律救济商标作为一种区分商品和服务来源的标识,对于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商业价值。
在面临商标侵权行为时,可以采取以下法律救济措施:1. 提起商标侵权诉讼:商标权利人可以向法院提起商标侵权诉讼,请求法院判令侵权者停止侵权行为,赔偿经济损失,并撤销侵权商标的注册。
2. 寻求行政救济:商标权利人也可以向相关行政部门提出商标侵权投诉,要求其采取相应行政措施保护权益,比如责令停止侵权行为、没收侵权商品等。
3. 提请仲裁或调解:商标权利人可以选择采取仲裁或调解的方式解决纠纷,这种方式相对快捷,成本较低。
三、专利侵权行为的法律救济专利是保护发明创造的一种独特权利。
针对专利侵权行为,可以采取以下法律救济措施:1. 提起专利侵权诉讼:专利权利人可以向法院提起专利侵权诉讼,要求法院判令侵权者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损失。
2. 寻求行政救济:专利权利人也可以向专利管理部门提出投诉,要求其采取行政措施制止侵权行为,并给予相应的处罚。
3. 请求仲裁或调解:对于专利争议,权利人也可以选择通过仲裁或调解的方式解决,以快速、低成本地解决争议。
知识产权侵权纠纷的法律救济
![知识产权侵权纠纷的法律救济](https://img.taocdn.com/s3/m/7b4c5010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b4.png)
知识产权侵权纠纷的法律救济在当今信息化和技术迅速发展的社会中,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时有发生,给创新和创意的保护带来了挑战。
在此背景下,知识产权侵权纠纷的法律救济成为维护创新与公平竞争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对知识产权侵权纠纷的法律救济进行探讨。
一、著作权侵权纠纷的法律救济著作权是保护文学、艺术作品的知识产权。
著作权侵权纠纷指的是他人未经权利人许可使用、改编、复制、发行、展示等行为,侵犯了他人的著作权。
对于著作权侵权纠纷,权利人可以采取以下法律救济措施:1.提起民事诉讼:权利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停止侵权行为、赔偿损失以及消除侵权后果。
法院将根据证据和法律规定判断是否构成著作权侵权,并判决侵权方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2.请求行政处罚:权利人可以向相关部门投诉,请求对侵权方进行行政处罚。
行政部门将依法进行调查并根据侵权情况对侵权方进行罚款、拆除侵权设施等处罚。
3.申请司法保护措施:权利人可以在诉讼过程中申请法院采取司法保护措施,如查封、扣押被侵权物品,以确保权利人的权益得到保护。
二、专利权侵权纠纷的法律救济专利权是保护发明创造的知识产权。
专利权侵权纠纷指的是他人在未经专利权人许可的情况下,制造、使用、销售或进口专利产品。
对于专利权侵权纠纷,权利人可以采取以下法律救济措施:1.提起专利侵权诉讼:权利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确认侵权行为,停止侵权行为,并请求赔偿经济损失。
法院将根据专利权的有效性和是否构成侵权,判决侵权方承担民事责任。
2.请求行政处罚:权利人可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投诉,请求对侵权方进行行政处罚。
国家知识产权局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侵权方进行调查,并最终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3.申请禁令:权利人可以在诉讼过程中申请法院发布禁令,禁止侵权方继续制造、使用、销售或进口侵权产品。
三、商标权侵权纠纷的法律救济商标权是保护商标所有人对商标的专有使用权。
商标权侵权纠纷指的是他人在未经商标所有人许可的情况下,使用相同或类似的商标进行商品或服务的销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的著作权的司法保护是以民事保护为主,刑事司法保护为辅的制度,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优点是具有稳定性,专属性,效力的终级性,公平优先性及规范性,注重对权利人的赔偿等优点。
一、通过民事诉讼解决著作权纠纷1.法院受理著作权民事纠纷的类型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人民法院受理以下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1)著作权及与著作权有关权益权属、侵权、合同纠纷案件;(2)申请诉前停止侵犯著作权、与著作权有关权益行为,申请诉前财产保全、诉前证据保全案件;(3)其他著作权、与著作权有关权益纠纷案件。
另外,对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查处的侵犯著作权行为,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追究该行为人民事责任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人民法院审理已经过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处理的侵犯著作权行为的民事纠纷案件,应当对案件事实进行全面审查。
2.著作权民事案件的管辖法院(1)著作权民事案件的级别管辖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由中级以上人民法院管辖。
各高级人民法院根据本辖区的实际情况,可以确定若干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
例如,广东省对一审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有管辖权的基层人民法院有:广州市东山区人民法院、天河区人民法院、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法院,其中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法院、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法院还是知识产权刑事、民事、行政“三审合一”审判方式的改革试点法院。
(2)著作权民事案件的地域管辖:因侵犯著作权行为提起的民事诉讼,由侵权行为的实施地、侵权复制品储藏地或者查封扣押地、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侵权复制品储藏地,是指大量或者经营性储存、隐匿侵权复制品所在地:查封扣押地,是指海关、版权、工商等行政机关依法查封、扣押侵权复制品所在地。
对涉及不同侵权行为实施地的多个被告提起的共同诉讼,原告可以选择其中一个被告的侵权行为实施地人民法院管辖;仅对其中某一被告提起的诉讼,该被告侵权行为实施地的人民法院有管辖权。
著作权权属纠纷案件,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著作权合同案件,由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
当事人还可以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作为受理案件的一审法院。
3.提起著作权民事诉讼的主体著作权民事纠纷的原告可以是著作权合同的当事人、著作权人以及与著作权有关的利害关系人。
利害关系人包括著作权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著作权人的合法继承人。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条,依法成立的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根据著作权人的书面授权,以自己的名义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4.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中的证据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下列材料可作为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的证据使用:(1)当事人提供的涉及著作权的底稿、原件、合法出版物、著作权登记证书、认证机构出具的证明、取得权利的合同等,可以作为证据。
(2)当事人自行或者委托他人以定购、现场交易等方式购买侵权复制品而取得的实物、发票等,可以作为证据。
(3)公证人员在未向涉嫌侵权的一方当事人表明身份的情况下,如实对另一方当事人按照前款规定的方式取得的证据和取证过程出具的公证书,应当作为证据使用,但有相反证据的除外。
(4)在作品或者制品上署名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视为著作权、与著作权有关权益的权利人,但有相反证明的除外。
5.侵犯著作权的民事责任著作权法对侵害著作权的民事责任作了一些具体的规定。
具体包括:停止侵权:即要求侵权人终止侵害他人著作权以及邻接权的行为,例如停止违法的播放、表演、出版行为,销毁侵权产品和专门用于生产、使用侵权产品的设备等。
消除影响:即由侵权人以发表声明或采取其他措施消除侵权行为给被侵权人带来的消极影响。
消极的影响包括在公众中引起的有关作者形象、作者身份、作品品质等等方面的不良印象。
公布判决书是消除影响的一种常用的办法。
赔礼道歉:即在著作人身权受到损害的案件中由侵权人向被侵权人赔礼致歉。
致歉的方式包括公开或者非公开的书面形式,也包括当庭的口头赔礼道歉。
该责任常常同消除营销结合实施。
赔偿损失:侵犯著作权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的,侵权人应当按照权利人的实际损失给予赔偿;实际损失难以计算的,可以按照侵权人的违法所得给予赔偿。
赔偿数额还应当包括权利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
权利人的实际损失,可以根据权利人因侵权所造成复制品发行减少量或者侵权复制品销售量与权利人发行该复制品单位利润乘积计算。
发行减少量难以确定的,按照侵权复制品市场销售量确定。
权利人的实际损失或者侵权人的违法所得无法确定的,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请求或者依职权适用著作权法第48条第2款的规定确定赔偿数额。
人民法院在确定赔偿数额时,应当考虑作品类型、合理使用费、侵权行为性质、后果等情节综合确定。
当事人就赔偿数额达成协议的,应当准许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包括权利人或者委托代理人对侵权行为进行调查、取证的合理费用。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6条,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诉讼请求和具体案情,可以将符合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律师费用计算在赔偿范围内。
其中在评判后者的正当性时,法官多考虑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收费标准,而不会径直接受当事人和律师之间的约定权利人的实际损失或者侵权人的违法所得不能确定的,由人民法院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判决给予50万元以下的赔偿。
6.对侵犯著作权行为的司法措施(1)诉前临时措施:《中华人民其和国著作权法》第49条,著作权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人有证据证明他人正在实施或者即将实施侵犯其权利的行为,如不及时制止将会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可以在起诉前向人民法院申请采取责令停止有关行为和财产保全的措施。
为制止侵权行为,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著作权人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人可以在起诉前向人民法院申请保全证据人民法院接受申请后,必须在48小时内作出裁定;裁定采取保全措施的,应当立即开始执行。
人民法院可以责令申请人提供担保,申请人不提供担保的,驳回申请。
申请人在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后15日内不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解除保全措施。
(2)对侵犯著作权行为的民事制裁:《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51条,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对于侵犯著作权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的,可以没收违法所得、侵权复制品以及进行违法活动的财物。
通过这些民事制裁措施,可以更有效地制止和打击著作权侵权行为。
(3)有关复制品侵权的过错推定:复制品的出版者、制作者不能证明其出版、制作有合法授权的,复制品的发行者或者电影作品或者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计算机软件、录音录像制品的复制品的出租者不能证明其发行、出租的复制品有合法来源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这种举证责任倒置的规定,有利于对著作权人和邻接权人正当权益的保护。
7.出版者责任的相关规定(1)出版者、制作者应当对其出版、制作有合法授权承担举证责任,发行者、出租者应当对其发行或者出租的复制品有合法来源承担举证责任。
举证不能的,依据著作权法的相应规定承担法律责任。
(2)出版物侵犯他人著作权的,出版者应当根据其过错、侵权程度及损害后果等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3)出版者对其出版行为的授权、稿件来源和署名、所编辑出版物的内容等未尽到合理注意义务的,依据著作权法的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4)出版者尽了合理注意义务,著作权人也无证据证明出版者应当知道其出版涉及侵权的,依据民法通则的规定,出版者承担停止侵权、返还其侵权所得利润的民事责任。
出版者所尽合理注意义务情况,由出版者承担举证责任。
8.计算机网络著作权侵权案件的法律特别适用(1)关于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的管辖网络著作权侵权案件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侵权行为地包括实施被诉侵权行为的网络服务器、计算机终端等设备所在地。
对难以确定侵权行为地和被告住所地的,原告发现侵权内容的计算机终端等设备所在地可以视为侵权行为地。
(2)网络作品的范围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包括著作权法第3条规定的各类作品的数字化形式。
在网络环境下无法归于著作权法第3条列举的作品范围,但在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其他智力创作成果,人民法院应当予以保护。
(3)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侵权责任与免责9.侵犯著作权的诉讼时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8条,侵犯著作权的诉讼时效为两年,自著作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侵权行为之日起计算。
权利人超过两年起诉的,如果侵权行为在起诉时仍在持续,在该著作权保护期内,人民法院应当判决被告停止侵权行为;侵权损害赔偿数额应当自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起诉之日起向前推算两年计算。
10.权利人的侵权调查(1)对侵权产品来源进行调查对市场上出现的侵权产品,著作权人可以通过自己的调查力量直接确定制造商,也可以聘请调查公司从零售商、仓库、销售商、批发部发商、运输商或进出口商批发商等多个环节中确定生产商。
(2)对侵权人进行调查对涉嫌侵权的特定对象进行详细调查,查明其工商登记资料、侵权的历史、地点、方式、规模、提取证据,以支持对侵权人可能采取的法律行动。
必要时此项调查也可与公证处共同进行,并由公证处对有关证据进行公证,以保全证据。
(3)实地调查提供实地访查目标公司所获取的实际信息,根据客户的要求及各种案件的不同情况,调查公司通常可为客户搜寻和提供如下证据和资料:侵权产品的样品、样本、照片、目录、报价单、发票;侵权者的名称、地址、名片、公司登记、个人资料;公司的规模、产品种类、产量、销量、销售区域、价格、所使用的商标、专利:侵权产品的制造过程、销售过程、销售渠道、销售数量、出货时间;等等。
(4)与知识产权有关的市场调查对假冒品、侵权品的泛滥程度、规模、市场占有率进行定点、抽样及跟踪调査。
11.著作权侵权责任的认定《著作权法》第46和47条列举了一些具体侵权行为的形式,并且对其他侵权行为作了兜底性的规定。
因此,某一行为是否构成侵犯著作权,关键在于行为是否涉及著作权的具体内容,是否危害著作权法赋予著作权人和邻接权人的权利,导致权利人的精神利益或和经济利益的损害事实,即不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前因后果的联系。
《著作权法》第46和47条采取的是无过错责任和过错推定的原则,即如果符合以上要件,侵权人的主观状态如何,是否有故意或过失,并非构成著作权侵权的要件。
譬如,软件的最终用户可能不具备足够技术和法律知识了解计算机硬件提供商预装的软件未经软件公司合法授权,当软件公司要求最终用户正版化时,最终用户不能以自己没有过错为由逃避支付软件许可使用费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