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只为一事来观后感悟1000字_观看一生只为一事来感悟体会10篇
《一生只为一事来》观后感11篇
![《一生只为一事来》观后感11篇](https://img.taocdn.com/s3/m/2bdba112b8f67c1cfbd6b82e.png)
《一生只为一事来》观后感11篇《一生只为一事来》观后感1支月英老师时刻牢记“我们不是因为看到了希望才去坚持,而是我们坚持了才有希望”的教育信仰,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持之以恒的决心,改变教育环境,拓宽每一个孩子的命运。
1980年,偏远落后的江西省奉新县边远山村奇缺教师。
此时,刚满十九岁的支月英没有眷恋无忧无虑的城市生活,而是带着一颗热爱教育的心,远离家乡,来到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成为一名朴实无华的乡村教育者。
刚到此地,支月英就被大山深处难以想象的艰苦条件深深震撼,她怀揣崇高教育理想的支月英并没有退缩,满腔热血默默奉献,一守就是近四十年。
在执教的岁月里,她用自己的耐心,指引一批又一批的孩子走出深山,奔向远方,追逐梦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支月英教师以坚定的信念,坚守着初心。
时至今日,支月英还在以最质朴的人生情怀,继续坚守着大山里农民孩子的希望,始终如一。
一生只为一事来,干部怀有教育情。
朴实善良的村支书,懂得教育是改变家乡面貌的最根本力量。
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乡亲们的山里娃得到更好的教育。
可是由于深山的条件实在太差太苦,没有任何资源环境,吸引教师来到本地,改变农村的面貌。
但是支月英老师的出现,给了他希望,并给予更多的关怀和支持。
一生只为一事来,学生持有家国情。
学生董大山处处和支老师作对,但是时间久了以后,通过一系列的事情,慢慢被支老师感化,变成了一个懂事好学的孩子。
之后不断发奋图强,努力学习,考上大学,走出深山,成为了一名成功的企业家。
为了报答支老师,特引领大家全款捐物,改变家乡落后的教育面貌,为家乡的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教育环境。
董大山深深懂得:正是由于像支老师这样一生为教老师的坚守,当初的我们才有渊博的才华,才能担当起为国发展的重任。
一生只为一事来,对照楷模思未来。
作为教师队伍的一员,我们应当以她为荣。
以她坚守教育信仰,不忘教育初心的人生观,引领自己真真切切做到为人民服务,从改变学生、改变教育开始,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最困难的地方中,发挥自己的才智,奉献自己的青春年华,才不辜负“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
影片《一生只为一事来》观后感体会
![影片《一生只为一事来》观后感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df76615b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01.png)
影片《一生只为一事来》观后感体会《一生只为一事来》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电影,讲述了一个无私奉献、执着追求的人生故事。
通过这部电影,我深切体会到了“一生只为一事来”的深刻含义,也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体悟。
影片以一个普通人的故事展开,讲述了主人公张志远的一生。
张志远是一个乡村教师,一直以来都怀抱着一个梦想,那就是让乡村学生们有机会接触到更广阔的世界,拥有更好的教育资源。
尽管他在教学和教育改革上付出了许多努力,但他的努力总是受到种种困难和挫折的限制。
然而,他从来没有放弃,始终坚持着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一生只为这一个事情来。
影片中的张志远是一个令人敬佩的人物。
他虽然身处艰苦的环境,但他心中的梦想却远远超越了现实的局限。
他坚信教育的力量,坚信每一个孩子都有与众不同的潜力和才华。
他不仅把教育当作一份事业,更将其视为一种使命。
他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和牺牲,用自己的行动和热血激励着每一个学生。
他为了给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购买了更多的教育用品;他为了帮助学生走出乡村,鼓励他们参加各种竞赛和活动;他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学习和充实自己。
他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成为了学生们心目中的楷模和偶像。
影片中张志远所表现出来的坚持和执着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层出不穷,但他从来没有被这些困难击倒。
相反,他总是用坚定的信念和毅力去对抗困难,用行动去突破自己的局限。
他并不是一个天生的教育家,他自己也承认自己的不足和困难。
然而,正是因为他坚持不懈的努力和不断的学习,他才能够慢慢地改变自己,成为了一个出色的教师和领导者。
他的故事告诉我,只要我们有明确的目标和坚定的信念,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通过观看这部电影,我也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张志远的一生都在为教育事业而努力,他没有追求金钱和地位,只是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有机会接受到良好的教育。
他深知教育对每一个人的意义和影响,他相信教育是改变人生命运的重要力量。
《一生只为一事来》观后感范文(精选10篇)
![《一生只为一事来》观后感范文(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f46d89e3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9a.png)
《一生只为一事来》观后感范文(精选10篇)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增长不少见闻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观后感吧。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生只为一事来》观后感范文(精选10篇),欢迎大家分享。
《一生只为一事来》观后感1《一生只为一事来》里的那条山路,仿佛是一个象征。
每个人的遇见、选择和故事,都像是一条洞开岁月的路。
“路”的意象,本身就带有一种时空穿越感。
于泥洋村而言,一条路在脚下,沟通着山里和山外;一条路在心里,连接着历史与未来。
于支月英而言,还有什么样的人生大事胜于这样一条“心路”?还有什么样的使命担当胜于千家万户的孩子的命运?教育的庄严和神圣,可能在时过境迁的岁月回眸中更能凸显。
面对生命中不可想象的生命蝶变和人生可能,教育的意义才在“温故”之后而“知新”。
当电影将闭塞、贫穷、破败、简陋的种种情境与细节一层层展开的时候,我的泪水不止一次盈满眼眶。
――为群山阻隔的泥洋村,更为自己的当年。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我的小学条件会略胜泥洋村。
不过,一年级教室里确实也是在泥砖砌起的土墩上搭起一块块乌黑的旧木板,据说那曾是拦猪的木板。
那地方叫云湾。
校舍是当年贫下中农没收了那些大户家留下的祖宗家业。
营构有制,冬暖夏凉。
其外,白墙黑瓦,青树相拥。
其内则回廊转曲,天井四合。
特别是,学校有一个很大的礼堂,地上铺了小小的青砖,那是我们全校集会的地方。
当年我还有一篇题为《我为四化刻苦学习》的四年级作文以墨笔抄了,贴在礼堂的那个宣传栏里。
四十多年后的今天,我八十多岁的母亲依然还清晰地记得此事。
学校之于村庄,就是一束文化的亮光。
童年里,我们曾在校园里流连。
黄昏的时候,老师们在球场上打球,长发飘飘的年轻女老师蹲在冬天的花坛边洗头发,那种淡雅的芬芳仿佛还飘浮在空气里。
至今我还记得校长汤楚健先生穿着灰色棉袄站在廊下敲钟的样子,记得钟声的急促和同学们跑进教室的气喘吁吁;我还记得李茹曼老师操一口标准的普通话,给我们讲汉语拼音,她写在黑板上的字真漂亮。
一生只为一事来观后感8篇
![一生只为一事来观后感8篇](https://img.taocdn.com/s3/m/e15ce202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50.png)
一生只为一事来观后感一生只为一事来观后感8篇一生只为一事来观后感1"捧着一颗心,不带半根草去。
"这是陶行知老先生说过的一句话,在我看来,它也是支月英老师一生清贫,执着杏坛,乐于奉献的人生写实。
支老师38年如一日的坚守,全因她心中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雅斯贝尔斯曾说过:"真正的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支老师对教育有一颗热忱之心,更用行动点亮了大山:坡上的树长高了,山内山外架起了一座座爱的桥梁,沉睡中的灵魂也慢慢苏醒过来······一生只为一事来观后感2走出影院,尽管穿行在人流如织的中央大街上,但支月英老师那句——“只要心里有上学的孩子,就什么也阻挡不了上山的路”还是久久萦绕在耳际!影片中许多场景令人动容,许多旁白引人深思,因为它触动了同为人民教师的我内心最柔软的部分。
从风华正茂到鬓染霜花,支老师就像泥洋的毛竹、就像高山之上苍翠挺拔的青松,顽强、倔强地把根深深地扎进泥土,为山区的孩子撑起一片知识的天空,用她的博爱、用她真诚而无私的付出为山区的孩子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让孩子们走出大山,实现自己的梦想。
几十年默默的坚守为人民教师的奉献精神做了最生动的注解。
可敬!可佩!榜样在前,当见贤而思齐!一生只为一事来观后感3“不是为了希望才坚守,而是只有坚守了,才有希望!”“坚守”两个字,道出了教师无私奉献的真谛,让我的心灵为之震撼。
其实,看看我们身边的老师们,何尝不是这样做的呢?那些班主任们,每天早来晚走,披星戴月,下班回家还要抽时间回复家长们各种奇葩的问题;为了上好一节课,课前做了多少的准备工作;为了课间学生安全,她们往往一面批着作业一面掐着时间,就连上个厕所都要一路小跑,生怕错过了下课铃声,赶紧进教室组织学生做有意义的活动;为了能及时高效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她们起早贪晚甚至都不曾有充分的周末休息时间;为了能顾全大局不给领导添麻烦即使身体条件不允许、透支健康也要坚守在教学第一线……一生只为一事来观后感4《一生只为一件事来》中支月英用三十年走过了一条平凡的农村教师的成长之路。
2021《一生只为一事来观后感心得10篇精选
![2021《一生只为一事来观后感心得10篇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ef393839f8c75fbfc77db2f8.png)
2021《一生只为一事来》观后感心得10篇精选2021《一生只为一事来》观后感电影《一生只为一事来》已经于9月9日在全国正式上映。
这部由张亚海导演,穆婷婷、谭凯、巩汉林、王姬主演的电影,根据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支月英老师的真实故事改编而来,以商人董大山的视角展开,讲述了支月英老师驻守大山38年、为乡村教育奉献一生的感人故事。
电影《一生只为一事来》从支月英的19岁,一直讲到了50多岁,几乎概括了支月英整个教师职业生涯。
电影以商人董大山的回忆为线索,回忆了支月英在19岁这个本是迷茫躁动的年纪,却怀揣理想,驻扎大山,开展教育工作。
在她的教育生涯刚刚开始的时候,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但是都凭借自己顽强的毅力和智慧克服了。
也许一般观众会认为支月英一定是一个很聪明的人,才能克服那么多的难关,教育出一批批有出息的孩子。
但是事实反而正好相反,支月英在一开始就被别人说傻,但是她说:山里需要我这样的傻子。
任何事情能坚持做38年,绝对不止是聪明这么简单,如果不是怀着一颗善良博爱的心,拥有着顽强的意志,是绝对坚持不下来的。
支月英用现实行动践行了一个一生只为一事来的伟大壮举。
电影引发了无数观众、网友对老师的怀念,在众多的怀念和话题声中,我们发现很多人都和老师之间发生过很多感动的故事,老师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起到了重要的启蒙作用,每个人的性格养成、品格塑造都和老师脱不开关系。
时光如白驹过隙,若干年后,我们也许怀念的不仅仅是当年的老师和同学,更是怀念那曾经的难忘时光。
在新中国第35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一生只为一事来》作为一件珍贵的礼物送给全天下的教育工作者、全天下的老师是再合适不过了。
2021《一生只为一事来》观看心得为庆祝新中国七十华诞,弘扬新时代尊师风尚,在我国第35个教师节来临之际,9月9日下午,九江小学组织全体老师到影院集中观影《一生只为一事来》。
影片《一生只为一事来》以我省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2021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宜春市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女教师支月英为原型创作拍摄。
一生只为一事来观后感悟1000字观看一生只为一事来感悟体会10篇
![一生只为一事来观后感悟1000字观看一生只为一事来感悟体会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80a96484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27.png)
一生只为一事来观后感悟1000字观看一生只为一事来感悟体会10篇一生只为一事来观后感悟1000字_观看一生只为一事来感悟体会10篇《一生只为一事来》由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指导,讲述了XXX的真实生活,影片在XXX第一班学生XXX的回忆中徐徐展开:1980年,19岁的XXX只身一人走进深山,站上了XXX的讲台。
关于观看《一生只为一事来》电影的观后感悟,XXX准备了以下文章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生只为一事来》观后感悟【1】初心,很多时候是指人们做某件事情的最初原因。
它们,也是纯真、质朴以及纯洁的信念。
有的时候,对于教师来说,初心便是无私付出、奉献教育。
坚守初心,也成为了许多教师身上质朴和纯真的信念。
XXX执导、XXX以及XXX等人联合主演的剧情电影《一生只为一事来》,就是那么一部演绎了教师那份“坚守初心之质朴信念”的影视作品。
通过这部电影作品的剧情等资料,我们往往可以体会并感受到那份质朴信念的温度和力度。
因为,在主人公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她坚守初心的不变、质朴和纯真的信念。
在电影当中,我们可以从客观因素、主观动因以及实际行动等三大方面,去感受这份关于初心的信念。
客观因素是坚守初心的困境电影作品《一生只为一事来》的客观因素,具有它们本身独特的作用与意义。
很多时候,它们是铺垫并烘托主人公心中追求与愿望完成的构成部分。
从而,为作品主题举行铺设。
其间,包孕了多个方面的因素。
故事里的主人公XXX,她投身教育事业的地方不是城市、也不是城镇。
她在故事中所身处的环境,是连绵的大山。
可以说,大山深处是这部电影里主要的客观因素了。
正因为这样,大山里面的环境很多时候是比不上城市。
甚至可以说,是一穷二白的。
对于投身教育事业的XXX来说,这无疑是一种困境。
所以说,XXX深处这样的客观因素,成为了她坚守教育初心的一种困境表现。
并且,它们也成为了表现她坚守初心之信念的铺垫。
与此同时,电影故事中的客观因素不仅仅是大山深处。
作品,还以大山中的工作、生活以及研究上的条件,作为影片的客观体现。
观看《一生只为一事来》心得10篇_心得体会
![观看《一生只为一事来》心得10篇_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3922882f52d380eb62946d83.png)
观看《一生只为一事来》心得10篇观看《一生只为一事来》心得一9月9日,电影《一生只为一事来》在全国上映,赣州中影国际影城、赣州银河欢乐影城、赣州冷杉欢腾影城等影院均有排片。
不少观看了影片的赣州市民表示,细腻的场景刻画、真挚的师生情感打动人心,被支月英老师坚守大山的奉献精神深深感动。
据悉,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弘扬高尚师德,江西省拍摄了教育题材电影《一生只为一事来》。
影片以我省“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宜春市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女教师支月英为原型创作拍摄。
通过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以来,几个农村孩子坎坷不幸却自强不息的成长历程以及大山里三代孩子的思想碰撞和命运转变,真实生动地展现了近四十年山区教育的发展变迁。
讲述了一名山村教师为了点亮大山里孩子的希望,恪守初心、执着坚守、无私奉献的感人故事。
影片由张亚海执导,穆婷婷、谭凯、巩汉林领衔主演。
演员穆婷婷饰演从风华正茂到年近退休的支月英老师;谭凯饰演支月英的学生、成功企业家董大山;巩汉林饰演一位率真、善良的村支书。
观看《一生只为一事来》心得二《一生只为一事来》的可贵之处在于,它并没有停留于道德升华,也没有走向俗滥的教育苦情戏,而以那纵贯一生的生命回望穿越时空,并从中开掘出并非止于教师职业的价值追问。
这种连接历史与未来、沟通展望和回眸的时空张力,使得支月英的故事不只是道德意义下的清贫坚守和无私奉献,而是哲学意义下的人生成全与未来开启。
命运总在未知里神秘蜿蜒,生命的价值却在回眸里更加清晰。
世间职业千万种,有哪一种职业会如此深刻地关切着个体与民族的命运?又有哪一种能听见历史与未来在群山之巅苍茫应答?在我看来,支月英之于泥洋村,就像是每个人心中的“那一条路”。
她在,学校就在,那种通往世界和未来的可能性就在,成全生命的庄严性就在。
影片中,土生土长的“大山姐姐”以结婚的方式改变命运,下山之后便不再回头。
正如她父亲所说,“心中装着一条下山的路,任何人都无法阻挡”。
一生只为一事来观后感
![一生只为一事来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898178d2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02.png)
一生只为一事来观后感前几天看了《一生只为一事来》这部电影,心里头就像被塞进了一团棉花,堵得慌,又暖得很。
电影里的主人公支月英老师,从城市来到偏远的山村支教,这一待就是一辈子。
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事儿,可她就这么干了,还干得有滋有味。
我还记得影片里那弯弯曲曲的山路,坑坑洼洼,支月英老师背着行李,一步一步艰难地走着。
那画面,真让人心疼。
她初到学校,看到的是破旧的教室,简陋的桌椅,还有一群调皮捣蛋、对知识充满渴望又懵懵懂懂的孩子。
这和她之前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可她没有退缩。
支月英老师住的地方也简陋得很。
那小屋子,下雨天还会漏水。
晚上睡觉,老鼠在房梁上跑来跑去,吵得她没法睡。
换做是我,估计早就哭着跑回家了。
但支月英老师没有,她还乐呵呵地自己动手修补房子。
她教孩子们读书写字,可那些孩子哪是那么容易管教的。
有个叫董大山的孩子,特别调皮,总是给支月英老师找麻烦。
可支老师没有打骂他,而是耐心地教导他,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
慢慢地,董大山变了,变得爱学习,尊重老师。
看到这,我就想起我小时候,我们班也有那么几个调皮鬼,老师也是操碎了心。
支月英老师不仅教孩子们知识,还关心他们的生活。
有个孩子家里穷,没钱买笔和本子,她就自己掏钱给他买。
冬天的时候,看到有孩子穿着单薄的衣服,她会把自己的衣服给孩子穿。
这一件件小事,看起来不大,可对于那些孩子来说,那就是天大的温暖。
记得有一次,学校要进行大扫除。
支月英老师带着孩子们一起干活。
有的孩子个子小,够不着窗户,她就把孩子抱起来让他们擦。
大家一边干活一边说笑,那场景,就像一家人一样。
还有一次,有个孩子生病发烧了,支老师背着他走了好几里山路去看病。
那一路上,她累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可她一点儿也没抱怨。
电影里的画面一帧帧地在我眼前闪过,我的心也跟着起起伏伏。
支月英老师这一辈子,就守着那所山村小学,守着那些孩子。
她错过了自己女儿的成长,把所有的爱都给了山里的孩子。
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多好啊!有宽敞明亮的教室,有先进的教学设备,可我们有时候还不珍惜,不好好学习。
一生只为一事来观后感
![一生只为一事来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3adc5f92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cd.png)
一生只为一事来观后感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一些特殊的事情,有些事情能够深深触动我们的内心,带给我们不同的思考与收获。
而对于我来说,观影一直是我生活中最喜欢的事情之一。
影片《一生只为一事》讲述了一个普通人的一生,他为了追求自己的一事不断努力,这种执着与坚持引发了我深刻的触动和思考。
这部影片通过一个普通人的故事,生动地展示了人生的意义与追求。
主人公在年轻时立下了“一生只为一事”的目标,他深信只有坚持做自己热爱的事情,才能够过上真正有意义的一生。
影片中的他从事着平凡的工作,但他对于音乐的热爱却从未放弃。
他用自己的努力与才华,终于成为了一位杰出的音乐家,圆了自己的梦想。
这个故事让我深思,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是追求金钱与名利,还是追求内心的热爱与执着?影片中的主人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追求自己的梦想,他用自己的努力与付出,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这种坚持与追求让我感到钦佩与敬意,也让我思考起自己的人生。
人的一生是有限的,我们应该珍惜每一份热爱与执着。
有人说,人如果能够找到自己热爱的事情,做着就像是在度假一样。
这句话让我深受启发,我开始思考自己对于某种事物的热爱,以及是否能够以此为目标,一生努力奋斗。
无论是追求艺术、体育、科学,还是追求一种理念与信仰,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就能够成为那个“一生只为一事”的人。
但是,追求自己的梦想并不容易。
在现实中,人们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与阻碍,很多人在追求梦想的路上放弃了,改变了自己的方向。
然而,正是那些能够坚持下来的人,才能实现真正的成功与成就。
他们不畏艰难,不怕失败,他们的信念使他们坚持不懈,付出才有了收获。
这部影片也让我思考了成功的定义。
成功不仅仅是物质财富或者名誉地位,更重要的是内心的满足和对自己人生的认可。
影片中的主人公并没有得到太多的财富,但是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找到了人生的意义。
我深深地感受到,一个人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留下的痕迹和感动他人的力量,才是真正的成功。
关于《一生只为一事来》电影观后感(通用12篇)
![关于《一生只为一事来》电影观后感(通用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032db805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4d.png)
关于《一生只为一事来》电影观后感(通用12篇)关于《一生只为一事来》电影观后感(通用12篇)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不能光会看哦,写一篇观后感吧。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一生只为一事来》电影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生只为一事来》电影观后感篇1《一生只为一事来》这部电影的英文译名是:She Lights up the Mountain。
“她点亮了这座大山”,这句翻译文艺而又准确地描述了支月英老师的奉献。
十九岁的年轻老师支月英来到泥洋小学支教。
可村里顽劣的孩子大山得知这个消息后却表示,即使来了新的老师,也会像之前的陈老师一样受不了山里的条件,哭着下山的。
可是最终支老师就像泥洋的青竹一样,在大山里扎了根。
董支书带着支老师参观教室的时候,大山轻蔑地说“怎么样?是不是和你想的不一样?”然后又向往地说“城里的学校有单双杠,学校里还有树呢!”董支书便自豪地说“我们这也有树,我们这也有花,满山的野花,好看着呢!”支老师也笑着说“这儿的星星可真漂亮。
”在这样美的环境中,连虫儿都不敢大声叫。
不由得让人联想,大山里的山是绿的,水是甜的,小孩子是美的。
简朴的环境造就质朴的人,但正是因为小孩子的内心质朴纯粹才更需要知识的存在。
大山里的交通与信息沟通都不如山外发达,许多人甚至几十年都没走出过大山,他们的眼中只有连绵不绝的山和需要解决的温饱,认为山里的男孩子能挣钱就行了,女孩子会干活能嫁个好人家就行了,读书的事情不重要。
在那个年代,支月英的存在就像是一个在前方封闭的山洞中奋力开挖的人。
在她之前或许有很多人举起锄头砸向闭合的前方,但是他们都没有坚持下来。
有一名叫如意的学生读书很认真,她很热爱读书。
在有一天如意缺课没来学校时,支老师在大山的带领下去到了如意家。
去如意家的路十分难行,从傍晚走到天黑还没走到。
大山说,山上的人都慢慢下迁了,但是如意的母亲生病了,没有搬迁。
心得体会 2020《一生只为一事来》观后感心得10篇精选
![心得体会 2020《一生只为一事来》观后感心得10篇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0c1cbdf177232f60dccca110.png)
2020《一生只为一事来》观后感心得10篇精选《一生只为一事来》根据感动中国xx年度人物支月英老师的真实故事改编,以商人董大山的视角,讲述了支月英在偏远大山深处的艰苦条件下,以最质朴的信念坚守初心,为大山里三代孩子带来重大命运变革的感人故事。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观后感,方便大家学习。
xx《一生只为一事来》观后感电影《一生只为一事来》已经于9月9日在全国正式上映。
这部由张亚海导演,穆婷婷、谭凯、巩汉林、王姬主演的电影,根据感动中国xx年度人物支月英老师的真实故事改编而来,以商人董大山的视角展开,讲述了支月英老师驻守大山38年、为乡村教育奉献一生的感人故事。
电影《一生只为一事来》从支月英的19岁,一直讲到了50多岁,几乎概括了支月英整个教师职业生涯。
电影以商人董大山的回忆为线索,回忆了支月英在19岁这个本是迷茫躁动的年纪,却怀揣理想,驻扎大山,开展教育工作。
在她的教育生涯刚刚开始的时候,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但是都凭借自己顽强的毅力和智慧克服了。
也许一般观众会认为支月英一定是一个很聪明的人,才能克服那么多的难关,教育出一批批有出息的孩子。
但是事实反而正好相反,支月英在一开始就被别人说傻,但是她说:山里需要我这样的傻子。
任何事情能坚持做38年,绝对不止是聪明这么简单,如果不是怀着一颗善良博爱的心,拥有着顽强的意志,是绝对坚持不下来的。
支月英用现实行动践行了一个一生只为一事来的伟大壮举。
电影引发了无数观众、网友对老师的怀念,在众多的怀念和话题声中,我们发现很多人都和老师之间发生过很多感动的故事,老师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起到了重要的启蒙作用,每个人的性格养成、品格塑造都和老师脱不开关系。
时光如白驹过隙,若干年后,我们也许怀念的不仅仅是当年的老师和同学,更是怀念那曾经的难忘时光。
在新中国第35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一生只为一事来》作为一件珍贵的礼物送给全天下的教育工作者、全天下的老师是再合适不过了。
xx《一生只为一事来》观看心得为庆祝新中国七十华诞,弘扬新时代尊师风尚,在我国第35个教师节来临之际,9月9日下午,九江小学组织全体老师到影院集中观影《一生只为一事来》。
一生只为一事来观后感
![一生只为一事来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6cc8bc5e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cf.png)
一生只为一事来观后感最近看了《一生只为一事来》这部电影,感触颇多。
影片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支月英老师在偏远山村的坚守与付出,让我深受感动。
支月英,一个城里来的姑娘,不顾家人反对,远离家乡,来到了条件艰苦的泥洋小学。
那里山路崎岖,交通不便,学校的环境更是简陋得让人难以想象。
可就是在这样的地方,支月英老师一待就是几十年。
初到学校时,支月英老师面临着诸多困难。
教室是破旧的土房子,窗户没有玻璃,冬天寒风呼呼地往里灌。
孩子们的课本和文具都极度匮乏,教学资源几乎为零。
可支老师没有被这些困难吓倒,她自己动手修缮教室,用木板挡住窗户,为孩子们创造一个相对温暖的学习环境。
为了让孩子们能有课本,她翻山越岭,去几十里外的镇上把书背回来。
那崎岖的山路,她不知道走了多少回,脚底磨出了多少水泡。
有一次,她背着沉重的课本往回走,天突然下起了大雨。
山路变得泥泞湿滑,她一不小心摔倒了,课本散落一地。
她顾不上身上的伤痛,赶紧把课本一本本捡起来,紧紧地抱在怀里,生怕被雨水淋湿。
回到学校的时候,她浑身湿透,狼狈不堪,但怀里的课本却完好无损。
那一刻,她脸上露出的欣慰笑容,让我至今难忘。
支老师不仅关心孩子们的学习,还照顾着他们的生活。
有的孩子家里穷,吃不饱饭,她就把自己的口粮省下来给孩子们吃。
有个孩子因为家境贫寒,冬天还穿着单薄的衣服,她就亲手为孩子织毛衣。
那密密麻麻的针脚里,缝进的是她对孩子满满的爱。
在教学上,支老师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
她不会照本宣科,而是用生动有趣的方式给孩子们讲解知识。
她带着孩子们走出教室,去大自然中感受知识的魅力。
比如,在讲到植物的时候,她会带着孩子们去山上观察各种植物,让他们亲自触摸、感受。
孩子们在她的教导下,对学习充满了热情。
记得有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不爱学习,总是逃课。
支老师没有批评他,而是一次次地家访,了解他的情况。
原来,这个孩子的父母都在外打工,他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觉得自己没人管,没人爱。
支老师知道后,经常找他谈心,给他关心和鼓励。
《一生只为一事来》观后感心得10篇_看《一生只为一事来》有感10篇.doc
![《一生只为一事来》观后感心得10篇_看《一生只为一事来》有感10篇.doc](https://img.taocdn.com/s3/m/59aead8fbd64783e09122bb7.png)
2019《一生只为一事来》观后感心得10篇_看《一生只为一事来》有感10篇2019《一生只为一事来》观后感心得10篇_看《一生只为一事来》有感10篇《一生只为一事来》根据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支月英老师的真实故事改编,以商人董大山的视角,讲述了支月英在偏远大山深处的艰苦条件下,以最质朴的信念坚守初心,为大山里三代孩子带来重大命运变革的感人故事。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观后感,方便大家学习。
2019《一生只为一事来》观后感由张亚海导演,穆婷婷、谭凯、巩汉林、王姬主演的电影《一生只为一事来》日前首映,电影以商人董大山的视角展开,讲述了支月英老师驻守大山38年、为乡村教育奉献一生的感人故事。
众主创在现场分享了此次拍摄的点点滴滴,影片即将于9月9日全国公映。
《一生只为一事来》原型人物支月英是一位支教乡村38年的乡村女教师,她曾获得全国模范教师以及央视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称号。
当歌手米粒和小演员宋心钰一起演唱完主题曲《若说》后,支月英以及主创走上舞台向观众问好。
在被问到影片拍完之后的收获和感悟时,穆婷婷表示:饰演支月英老师是自己的荣幸,影片的拍摄就是一场心灵的洗涤之旅,以后会时刻用支老师的精神鞭策自己。
谭凯在被问到是不是生活中也像电影里一样是霸道总裁时,他表示自己生活中是一个很平易近人的人,只不过角色的要求让自己不得不有时候表现的比较严肃,引发观众鼓掌和笑声。
著名演员王姬饰演了片中支月英的母亲,在被问到如果是自己遇到了和片中一样的情况,会怎样面对时,王姬一度哽咽,表示支月英老师这样的人太伟大了,身为一个母亲内心肯定是柔软的,但是担心归担心,还是会支持自己孩子的选择。
而当支月英老师在被问到如果青春再重来一次,会怎样选择时,她毫不犹豫的说还是会选择支教乡村,做一名普通的老师。
2019《一生只为一事来》观看心得教师节来临之际,电影《一生只为一事来》正式开启全国路演。
9月2日,影片导演张亚海,主演徐梓涵、宋心钰以及影片故事原型支月英老师本人来到江西宜春与观众见面。
乡村支教电影《一生只为一事来》观影感悟以及心得体会【5篇】【精品】
![乡村支教电影《一生只为一事来》观影感悟以及心得体会【5篇】【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896387ab7375a417866f8fde.png)
影片《一生只为一事来》以我省“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2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宜春市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女教师支月英为原型创作拍摄。
关于观看《一生只为一事来》电影观后感悟,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生只为一事来》观后感悟【1】9月6日,电影《一生只为一事来》在北京师范大学首映,导演张亚海与主演穆婷婷、谭凯、王姬,小演员徐梓涵、宋心钰、李涵阳、胡雨慈,以及电影主题曲演唱者米粒等主创现身,影片原型人物支月英也来到现场。
该片9月9日上映,原型人物支月英是一位支教3 年的乡村女教师,她曾获得“全国模范教师”以及央视“感动中国2 年度人物”称号。
19 年,江西省奉新县边远山村教师奇缺,刚满19岁的支月英不顾家人反对,远离家乡,来到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成了一名乡村女教师。
至今,支月英还在以最质朴的信念坚守着初心与大山的希望,诠释了“一生只为一事来”。
在教师节即将到来之际,影片特意选在北师大首映,既是为了向即将步入教师行列的学生们传播“一生只为一事来”的伟大无私的奉献精神,也是为了向全天下的教育工作者致敬。
片中,穆婷婷饰演支月英,她说第一天去剧组时就对山里生活、支教老师和当地孩子有了崭新的认识。
“我去支老师的学校看,发现她对孩子们就像妈妈一样,不仅管学习,还要管生活,一个孩子发烧了,她还要带他看医生。
难以想象这些年她面临的困难。
”穆婷婷表示,饰演支月英老师是自己的荣幸,影片的拍摄就是一场心灵的洗涤之旅,希望这部电影能够感动更多人,希望大家关注山村儿童的教育问题。
王姬在片中饰演支月英的母亲,当被问及如果自己遇到和片中一样的情况会怎样面对时,王姬一度哽咽,她表示支月英老师这样的人太伟大了,虽然女儿选择这样的职业,作为母亲肯定是心疼、担心,但是身为母亲,肯定还是会支持自己孩子的选择:“我相信支老师没有家人的支持,也坚持不了这么多年。
”支月英补充说,她母亲虽然嘴上不支持,行动上却一直支持,“她的支持是我坚持的动力。
一生只为一事来观后感
![一生只为一事来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95fe992d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76.png)
一生只为一事来观后感一生只为一事来观后感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从中我们可以吸收新的思想,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不能忘了。
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生只为一事来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生只为一事来观后感1谈不上热爱,而立之年,迫于生计误打误撞做了一名教师,一名乡村教师。
从此,一生只为此事来。
刚开始的坚守,靠的是年轻人的热情和冲劲,一周28节课班主任的繁重工作也挡不住快乐的心。
后来,身边同事陆续去了更好的所在,按捺着摇摆的心,依然坚守在大山。
到了如今知天命的年纪,其实已经不去想坚守这个词了,因为它已然成了我的`生活,我的使命,我的习以为常。
只要心里存了上山的路,那无论什么都挡不住。
支月英老师说:再黑的夜,只要我们抬头就有月亮。
人生,可不就是在黑暗中执着的朝着那一束月光艰难前行吗?这么多年的教学生涯,苦过累过,也都忘了。
唯一记着的,是学校有学生,我得每天上班教书。
其实一个老师那会有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迹,但能耐得住寂寞,一生只为这一事,便是最伟大的平凡了。
教室越来越好,学生越来越少。
当同一个教室从坐满70个学生逐渐变成7个学生,唯一没变的是这一群片区教师的坚持。
我们不是看到了希望才去坚持,而是我们坚持了才有希望。
站在山顶,遥望城里闪烁的霓虹,恍惚中看到无数个罗如意向我们奔跑而来,脊梁挺得笔直,连辫子也甩成了一首歌。
山上的月亮特别亮,亮的没人舍得哭。
一生只为一事来观后感2由于她的坚守,让淘小子(董大山等)、笨孩子等都走出大山;由于她的坚守,让乡亲们意识到教育的重要,让多少放牛娃能去上学;由于她的坚守,让多少人(罗如意)、多少家庭摆脱困境;由于她的坚守,让商人董大山迷失的心又重新回归,回归纯真、回归美好,而不是一味地逐利;由于她的`坚守,让大山里的孩子、让乡亲们坚信:坚守就有希望,让他们充满信心走向美好生活!她爱孩子们,鼓励赞赏他们,还和家长沟通怎么教育孩子,她的真爱真付出让孩子有切身体会,让他们懂事了成长了!观看过程中,为淘小子们的恶作剧大家开心的笑,为支老师的坚守、为她的执着、为她的付出大家深受感动,有的人脸上现出晶莹的泪花。
《一生只为一事来》观后感
![《一生只为一事来》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549b70e0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9a.png)
《一生只为一事来》观后感《一生只为一事来》观后感(通用20篇)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生只为一事来》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生只为一事来》观后感篇1《一生只为一事来》看得我泪流满面,观看中不只是感动,而是一种心灵的激荡。
虽然我们身处的教学环境好了,可我认为孩子对师爱的需求是一样的。
我在不停的问自己,我爱我的教育工作吗?我爱我的孩子们吗?我做的太微不足道了,我也在不停的追问自己,我还要做些什么?我还能做些什么?眼泪随着心陷入深深的思索……《一生只为一事来》观后感篇2《一生只为一件事来》中支月英用三十年走过了一条平凡的农村教师的成长之路。
然而,这平凡的前提是奉献、付出。
奉献的是青春和一生年华;付出的是失小家之爱为一生大爱。
她在荒芜的乡村耕耘教育沃土,汗水和心血浇灌未来之花。
当她满头白发时,依然坚守,但是,此时此地却已是山花烂漫了。
《一生只为一事来》观后感篇3“不是为了希望才坚守,而是只有坚守了,才有希望!”“坚守”两个字,道出了教师无私奉献的真谛,让我的心灵为之震撼。
其实,看看我们身边的老师们,何尝不是这样做的呢?那些班主任们,每天早来晚走,披星戴月,下班回家还要抽时间回复家长们各种奇葩的问题;为了上好一节课,课前做了多少的准备工作;为了课间学生安全,她们往往一面批着作业一面掐着时间,就连上个厕所都要一路小跑,生怕错过了下课铃声,赶紧进教室组织学生做有意义的活动;为了能及时高效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她们起早贪晚甚至都不曾有充分的周末休息时间;为了能顾全大局不给领导添麻烦即使身体条件不允许、透支健康也要坚守在教学第一线……《一生只为一事来》观后感篇4五指不沾阳春水的城里小姑娘-支月英,为了大山里的孩子,成长为了什么农活都会干的女汉子。
江西支月英老师的真实事迹,就是因为在乡村的坚守而让我们观影者叹服。
《一生只为一事来》观后感心得10篇精选(3).doc
![《一生只为一事来》观后感心得10篇精选(3).doc](https://img.taocdn.com/s3/m/77380dd302d276a200292e58.png)
2019《一生只为一事来》观后感心得10篇精选(3)2019《一生只为一事来》观后感心得10篇精选(3)支月英老师在大山深处教书育人三十多年,深刻诠释了执着和奉献。
能有一位这么优秀的教师留在山里,是山里娃的幸运,是山里人的幸福。
最美乡村教师代表支月英教师的感人事迹,让我和大家感觉到暖意,她在深山里潜心育人,展现了筑梦路上炎黄儿女的精气神。
作为同行的我,感觉离她还有很大差距,这激励我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把榜样力量化作精神动力,付诸工作实践。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也是一面旗帜。
每个党员教师都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提高做学生工作的能力,了解学生真正的需要,明确教学工作的着力点,努力把和学生有关的每一件看似很小的事情做好做精,真正给学生带来实惠。
学习榜样,争当榜样。
作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认为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首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对学生要有慈母般的爱心,献身教育,甘为人梯。
其次,要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做到与时代同步,努力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才能挑好肩上这副教书育人的重担,为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凝聚更多的正能量。
2019《一生只为一事来》观后感:学习榜样,重拾动力这是我进入教师这个行业的第三个年头,一名山区的人民教师。
也许是一直以来我的授业恩师给我的印象都特别好,才让我毅然决然地走上了这条光辉之路,让我认识到教师这个职业的快乐,也感受到支月英老师坚守贫苦偏远学校那份毅力的源泉。
支月英老师是全国众多优秀教师中离我最近的榜样。
当我看到她的事迹时,我的心里一股羞愧的感觉油然而生,或许是曾经那萌生的退意抽了我一耳光,或许是物质需求逐渐蚕食精神需求的改变。
支月英老师的形象亮得刺眼,就像幽暗黑夜里的一束白光,这使得我开始重新思考教师这一词语的意义。
仔细想来,支月英老师其实并没有多么地特殊,她只是把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关爱学生,终身学习这五项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做好而已。
电影一生只为一事来观后感5篇_一生只为一事来观看心得范文【精品】
![电影一生只为一事来观后感5篇_一生只为一事来观看心得范文【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17209e5726fff705cc170a8d.png)
电影《一生只为一事来》是一部演绎了教师那份“坚守初心之质朴信念”的影视作品。
那么《一生只为一事来》观后感怎么写呢?以下是为大家准备的《一生只为一事来》观后感,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2 《一生只为一事来》观后感为庆祝新中国七十华诞,弘扬新时代尊师风尚,在我国第35个教师节来临之际,9月9日下午,九江小学组织全体老师到影院集中观影《一生只为一事来》。
影片《一生只为一事来》以我省“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2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宜春市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女教师支月英为原型创作拍摄。
支月英在偏远山村的讲台旁坚守39年,从“支姐姐”变成了“支妈妈”,从“支妈妈”变成“支奶奶”,为大山深处的孩子带去充满希望的童年。
为庆祝我国第35个教师节,九江小学印发了《关于做好庆祝2 年教师节的活动方案》,将观影《一生只为一事来》等教师题材影片纳入庆祝系列活动中进行师德教育,作为主题教育的一堂生动的“电影党课”。
此生为师,终生无悔。
这次观影活动,对这次全体观影人员来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灵魂的升华。
大家表示,要牢牢把握“四有”好老师的要求,向先进模范学习,主动对标对表,悟初心、守初心、践初心,择一事终一生,不为繁华。
用实际行动写好教育奋进之笔。
《一生只为一事来》观看心得“有些人,不是因为希望得到什么而去坚持,而是因为爱,才不放弃。
”电影《一生只为一事来》已经结束,我的心中却不能平静,这句话一直萦绕在心头,无法散去。
影片开头偏黑白的色调一下子把我拉入了那个年代。
我看见一位与我年龄相当的女孩儿,抛弃过往的舒适和未来的光明,固执地走上通往深山的“路”。
看到她历经冷漠和排斥后暗淡的面容,看着她离去后又不舍初心地猛然回首……就是因为心中有这条“路”,所以不管离开多少次,都能回来。
19世纪的中国,教育的落后让人难以想象,如果不是一位又一位“支教老师”出现,我们又如何能发展到现如今这样的盛景!在剧中,曾经的顽皮少年变成成功商人后,为了效益计划铲除障碍,而在得知这个“障碍”就是教化他长大的小学后,他先是劝说自己的老师离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生只为一事来观后感悟1000字_观看一生只为一事来感悟体会10篇《一生只为一事来》由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指导,讲述了支月英的真实生活,影片在支月英第一班学生董大山的回忆中徐徐展开:1980年,19岁的支月英只身一人走进深山,站上了泥洋小学的讲台。
关于观看《一生只为一事来》电影的观后感悟,橙子准备了以下文章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生只为一事来》观后感悟【1】初心,很多时候是指人们做某件事情的最初原因。
它们,也是纯真、质朴以及纯洁的信念。
有的时候,对于教师来说,初心便是无私付出、奉献教育。
坚守初心,也成为了许多教师身上质朴和纯真的信念。
张亚海执导、穆婷婷以及谭凯等人联合主演的剧情电影《一生只为一事来》,就是那么一部演绎了教师那份“坚守初心之质朴信念”的影视作品。
通过这部电影作品的剧情等资料,我们往往可以体会并感受到那份质朴信念的温度和力度。
因为,在主人公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她坚守初心的不变、质朴和纯真的信念。
在电影当中,我们可以从客观因素、主观动因以及实际行动等三大方面,去感受这份关于初心的信念。
客观因素是坚守初心的困境客观因素,可以是指影视作品里主人公所身处的大环境、外在的以及较难改变的因素。
它们,对于作品中的人物角色来说,是会起到各种不同的作用与意义的。
同时,它们还会影响、作用或者诠释有关的主题。
电影作品《一生只为一事来》的客观因素,具有它们自身独特的作用与意义。
很多时候,它们是铺垫并烘托主人公心中追求与愿望实现的组成部分。
从而,为作品主题进行铺设。
其间,包括了多个方面的因素。
故事里的主人公支月英,她投身教育事业的地方不是城市、也不是城镇。
她在故事中所身处的环境,是连绵的大山。
可以说,大山深处是这部电影里主要的客观因素了。
正因为这样,大山里面的环境很多时候是比不上城市。
甚至可以说,是一穷二白的。
对于投身教育事业的支月英来说,这无疑是一种困境。
所以说,大山深处这样的客观因素,成为了她坚守教育初心的一种困境表现。
并且,它们也成为了表现她坚守初心之信念的铺垫。
与此同时,电影故事中的客观因素不仅仅是大山深处。
作品,还以大山中的工作、生活以及学习上的条件,作为影片的客观体现。
就是说,这部作品中的大山环境,有着艰苦条件的呈现。
所以,艰苦条件之于主人公支月英来说,同样是一种影响并作用于她那份坚守初心信念的困境因素。
它们,同样作为影片中的客观因素,形成并营造了主人公支月英的信念困境。
最后,为影片表达“坚守初心的质朴信念”留下基础。
主观动因是坚守初心的动力主观动因,是影视作品里主人公心中追求和渴望实现的源泉。
正是因为这样的源泉,让主人公可以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不断前行与付出。
而表达坚守初心的信念,作品主人公的主观动因,便拥有着极大的展现力和呈现效果。
电影《一生只为一事来》,通过主人公支月英的主观能动力,较好地展现了“坚守初心的质朴信念”。
并且,让这种信念成为化解与克服客观困境的具体体现。
其间,作品从不顾反对、远离家乡以及成为教师的经历事件,演绎了支月英的主观动因。
支月英,有着无私付出、投身教育事业的初心。
因此,她会为这样的初心而付出主观上的努力。
当她希望投身偏远大山的教育时,她曾经遭遇了来自家人的反对。
可是,面对选择的时候,她义无反顾地克服这种反对,主动地去追求并投身到大山的教育事业当中。
可见,不顾反对的经历,恰恰是电影为我们展现支月英主观动因的部分。
从而,这种经历也成为了她坚守初心的动力体现。
其次,主人公支月英在不顾反对之后的主观追求上,还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那就是,她选择了远离家乡、投身大山。
选择远离家乡,是她主观动因的具体展现。
而投身大山,则是她主观追求上的结果。
因此,在远离家乡这样的层面上去看,支月英已经在坚守初心的信念上,诠释了她的主观动力。
同时,她更将这份坚守初心的信念,化作了信念的源动力。
再次,支月英远离家乡、投身大山的最后归宿,则是她成为了乡村的一名教师。
这,是她坚守初心的信念支撑下的结果。
成为乡村教师,更是她坚守无私付出与奉献教育初心的内在动力的外化。
从成为乡村教师的那刻开始,她的初心也开始走向了行动与实践。
也是从成为乡村教师的那刻开始,支月英便拥有了奉献乡村教育事业的真正动力。
并且,为她后来的实际行动带入了无限的活力。
实际行动是坚守初心的展现坚守初心的质朴信念,不仅是一种主观上的克服与追求上的动力。
最为直接体现这种信念的地方,往往是人们投身实践时的真正行动。
只有行动,才会让坚守初心的信念得到最好的阐发和表达。
电影《一生只为一事来》的主人公支月英,就是一个用实际行动去表达了坚守初心之质朴信念的人物角色。
她的实际行动,为整部影片的初心信念描绘了真正具有力量与温度的效果。
当中,包括着她自身的付出以及她对学生的付出等。
支月英在成为乡村教师之后,她并不是停留在当一位教师的层面上。
而是,她积极地在大山深处勤劳付出、踏实前行。
她,以自己刻苦勤奋的精神,化作了投身教育事业的行动。
从而,为此而阐发了她的初心梦想。
影片中的故事,通过支月英勤奋刻苦的实际行动,有效地展现了影片所要体现的“坚守初心之质朴信念”。
同时,更通过支月英勤奋刻苦的行动画面,诠释了关于初心的含义与内在价值。
事实上,表现坚守初心的行动,除了支月英的勤奋刻苦之外,还有着另外一个主要的方面。
电影的故事里,支月英投身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帮助大山里的孩子。
她,以自己帮助孩子的实际行动,演绎了她对教育初心的坚守和坚持。
电影本身,更通过这种帮助孩子的行动,告诉我们观众关于初心的珍贵、无价以及质朴。
而且,影片更以支月英的行动形象之塑造,讴歌和表达了坚守初心的信念之美好与高贵。
由此,引发我们对坚守初心的理解、思考。
并且,进而呼吁我们对这种精神的继承与发扬。
电影《一生只为一事来》,是一部有关支月英坚守初心的质朴信念之影片。
同时,它更是一部从客观因素、主观动因以及实际行动等三大方面构建初心价值的影视作品。
从中,我们更看到了无数坚守在教育事业岗位上的教师的高尚与美好之形象!《一生只为一事来》观后感悟【2】《一生只为一事来》的可贵之处在于,它并没有停留于道德升华,也没有走向俗滥的教育苦情戏,而以那纵贯一生的生命回望穿越时空,并从中开掘出并非止于教师职业的价值追问。
这种连接历史与未来、沟通展望和回眸的时空张力,使得支月英的故事不只是道德意义下的清贫坚守和无私奉献,而是哲学意义下的人生成全与未来开启。
命运总在未知里神秘蜿蜒,生命的价值却在回眸里更加清晰。
世间职业千万种,有哪一种职业会如此深刻地关切着个体与民族的命运?又有哪一种能听见历史与未来在群山之巅苍茫应答?在我看来,支月英之于泥洋村,就像是每个人心中的“那一条路”。
她在,学校就在,那种通往世界和未来的可能性就在,成全生命的庄严性就在。
影片中,土生土长的“大山姐姐”以结婚的方式改变命运,下山之后便不再回头。
正如她父亲所说,“心中装着一条下山的路,任何人都无法阻挡”。
作为女性,她以爱情和婚姻的方式去逃离大山的闭塞,这是人性之本然,无人可以对此作出道德的褒贬。
因为,她所怀抱的,不过是最起码的文明期待。
在城市出生、长大的支月英,当她以支教的方式抵达泥洋,生活的选择让她看见了一条“上山的路”。
凭什么她会让花朵一样的年华绽放在大山深处?她生命里那种超越苦难的笃定、执念和信仰来自哪里?我以为,正是无数苦难的生命境遇和超越苦难的深切期许,轰然开启了她关于生命价值的幽微思索,那是一种很可能被城市繁华所遮蔽的思索烛光。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人的最大价值在于其自我实现。
环视人间百态,金钱、权势、地位以及种种繁华与荣耀,永远在诱惑蝇营狗苟、利令智昏。
人们与世界所建立的联系,大多取决于功利的深浅,而一时一事的得失计较又时时拘囿着人生的格局。
人们习惯于共时性的横向比照,而缺乏历时性的纵向思索,而所谓“人生价值”,亦多流于言辞,而非信仰的抉择。
对支月英来说,泥洋村就是她生命的舞台,就是她足以安顿此生的全部世界。
在那里,她被需要,被尊重,被唤发,而不是被排斥,被压抑,被漠视。
相对于祖祖辈辈的泥洋村人来说,她是一个“外来者”。
与那些散落在山前溪畔的人家并没有血缘情感,但是,她又与每个家庭的祖祖辈辈的希望相连,与脚下那片土地的历史、现实和未来相连。
多年后,做了公司老总的学生大山回到了泥洋村。
其时,学生眼里那个亭亭玉立、眼眸清亮的“支姐姐”早被山居生活暗淡了青春的光泽,而一饮一食的简陋和粗糙,将她塑造得更像一个泥洋大妈。
然而,那只是生活的表象。
她像一棵树,将根深深埋进了泥洋的大地,而所吐露的芬芳却被一代一代山村的童年、少年和青年带向了四面八方。
那芬芳,而是支撑支老师熬过山村暗夜的力量,是她“一生只为一事”的生命选择。
多年以后,我更愿意说支月英获得不是显赫的成功,而是一种真实的幸福。
支月英的幸福是什么?是她在职业的起点看见了价值的终极,是她凭着朴素的信念,在“最小的天地”里活出了“最大的自己”。
《一生只为一事来》观后感悟【3】《一生只为一事来》里的那条山路,仿佛是一个象征。
每个人的遇见、选择和故事,都像是一条洞开岁月的路。
“路”的意象,本身就带有一种时空穿越感。
于泥洋村而言,一条路在脚下,沟通着山里和山外;一条路在心里,连接着历史与未来。
于支月英而言,还有什么样的人生大事胜于这样一条“心路”?还有什么样的使命担当胜于千家万户的孩子的命运?教育的庄严和神圣,可能在时过境迁的岁月回眸中更能凸显。
面对生命中不可想象的生命蝶变和人生可能,教育的意义才在“温故”之后而“知新”。
当电影将闭塞、贫穷、破败、简陋的种种情境与细节一层层展开的时候,我的泪水不止一次盈满眼眶。
——为群山阻隔的泥洋村,更为自己的当年。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我的小学条件会略胜泥洋村。
不过,一年级教室里确实也是在泥砖砌起的土墩上搭起一块块乌黑的旧木板,据说那曾是拦猪的木板。
那地方叫云湾。
校舍是当年贫下中农没收了那些大户家留下的祖宗家业。
营构有制,冬暖夏凉。
其外,白墙黑瓦,青树相拥。
其内则回廊转曲,天井四合。
特别是,学校有一个很大的礼堂,地上铺了小小的青砖,那是我们全校集会的地方。
当年我还有一篇题为《我为四化刻苦学习》的四年级作文以墨笔抄了,贴在礼堂的那个宣传栏里。
四十多年后的今天,我八十多岁的母亲依然还清晰地记得此事。
学校之于村庄,就是一束文化的亮光。
童年里,我们曾在校园里流连。
黄昏的时候,老师们在球场上打球,长发飘飘的年轻女老师蹲在冬天的花坛边洗头发,那种淡雅的芬芳仿佛还飘浮在空气里。
至今我还记得校长汤楚健先生穿着灰色棉袄站在廊下敲钟的样子,记得钟声的急促和同学们跑进教室的气喘吁吁;我还记得李茹曼老师操一口标准的普通话,给我们讲汉语拼音,她写在黑板上的字真漂亮。
我还记得杨广雄老师教我们图画,他在黑板上画一个孩子坐在木盆里,并取名为《沐浴》,那是我平生第一次知道洗澡的文雅说法叫“沐浴”,还有帅气的屈正乐老师讲水笼头放水或注水之类的数学应用题……几十年过去,村小的老师们已是久违不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