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考研马原必背要点整理(1-4章)

合集下载

马原各章复习要点

马原各章复习要点

马原各章复习要点各章复习要点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广义和狭义)2、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4、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直接理论来源5、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6、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特征及其具体体现(哲学基础、政治立场、理论品质、社会理想)第一章:唯物辩证法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对其不同回答形成哪些不同的派别。

3、哲学史上关于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哪些不同派别4、哲学史上关于世界的状态怎么样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哪些不同观点5、物质的唯一特性和根本属性分别是什么6、如何正确理解物质和运动的不可分割性,否认这种不可分割性会导致哪些错误观点。

7、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内容及其实践意义8、实践的内涵、基本特征、实践对于人的重要性9、社会生活的实践性的主要体现10、规律有哪些特点(尤其掌握客观性的具体表现)11、意识能动作用的具体表现12、现实生活中如何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13、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或两大基本观点14、如何理解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15、如何理解发展的实质和过程性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16、事物发展的三大根本规律是什么17、对立统一规律: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各自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及其相互关系。

18、质量互变规律: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生活中如何坚持和运用好适度原则;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

19、否定之否定规律: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20、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分别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哪些方面(动力和源泉、形式和状态、方向和道路)第二章:认识论1、实践对认识决定作用的具体表现2、认识的本质是什么3、认识的发展: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关系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割裂这种关系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分别会导致哪些错误。

[实用参考]2018考研《马原》总结

[实用参考]2018考研《马原》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绪论课前索引学习指导学习目标本章主要内容是从总体上介绍马克思主义,可概括为六个字:历史、含义、方法。

即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发展的历史;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含义;明确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方法。

重点难点本章重点是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含义;难点是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背景和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学习方法本章是从总体上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内容跨度大,涉及知识点多,全面理解有一定难度。

建议学习中要注意掌握总体的知识结构,不要被过多的知识点所困扰,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必要的知识点。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各种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充分显露,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争取自身和人类解放的斗争的历史时代(简言之,马克思主义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内在矛盾发展的产物)。

1、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尖锐化(客观条件)从17世纪40年代到19世纪上半叶,英国和法国等西欧主要国家相继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

从18世纪60年代首先在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法国、德国也相继发生了工业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成功和工业革命的发生,使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

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发展,一方面大大发展了生产力,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带来了物质财富的空前增长;另一方面,又导致了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尖锐化。

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这个矛盾表现为个别工厂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表现为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趋势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必然导致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2、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尖锐化(阶级基础)盾的尖锐化。

具体表现为三大工人运动: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先后两次举行武装起义,明确提出了“建立共和国”的口号;1836年,在英国开始了“人民宪章”运动;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的工人发动了起义,提出了消灭私有制的口号。

2018考研政治:马原第一至四章思维导图

2018考研政治:马原第一至四章思维导图

2018考研政治:马原第一至四章思维导图
考研政治马原思维导图
2018考研已进入暑期的黄金阶段,不知道小伙伴们一轮复习的如何?政治有没有开始复习,小泉在这里整理了马原的思维导图,来方便大家记忆,快来学习吧!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第一章思维导图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二章思维导图
第三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第三章思维导图
第四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四章思维导图。

(完整版)马原重点(必背)按章节整理

(完整版)马原重点(必背)按章节整理

马原重点(必背)按章节整理绪论1。

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第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鲜明的政治立场第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最重要的理论品质第四、实现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的极大提高,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2.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第一、学习理论武装头脑努力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基本原理及基精神实质第二、理论联系实际第三、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第一章1.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在批判继承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合理因素并对现代科学成果进行科学总结基础上形成的的科学理论成果,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不但为以往的实践检验所证实,且随着未来的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而深化。

第一,物质概念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

列宁的物质概念及其意义.第二,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现代意义。

它被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发展所证实和丰富,并提供了理论思维的方向原则和基本方法。

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3.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主观能动性又称自觉能动性,是指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活动能力。

客观规律性是指物质运动过程中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认识和利用规律又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4.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世界是相互联系的,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制约作用的关系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事物的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5.矛盾的普遍与特殊的辩证关系第一、任何事物的矛盾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普遍寓于特殊性之中.第二、认识事物的矛盾的特殊性是认识事物的基础.第三、矛盾有普遍与特殊是辩证统一:矛盾的普遍性是绝对的,矛盾的特殊性是相对的。

马原各章知识点总结

马原各章知识点总结

马原各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哲学基础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是辩证唯物主义,是一种用以解释世界的科学观点,认为世界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和运动的有机整体。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基础,意识是超结构,社会的发展是历史的逻辑。

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强调观察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注重从整体、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去认识和解释问题。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提出了关于自然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为自然界是无限发展的有机整体,强调人类和自然是统一的整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合理利用自然、维护生态平衡,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基础本章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基础,包括辩证方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辩证方法认为事物是多面的,矛盾的,发展的,要辩证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是以人类社会历史为对象的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社会的根本变革是由生产力和社会关系的矛盾引起的,历史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

第四章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理论本章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对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是社会分工的产物,是社会经济关系的产物,是一种对立和斗争的关系。

阶级斗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是推动社会变革和进步的力量。

第五章党和革命本章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对党和革命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党是阶级利益的代表,是阶级斗争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革命是阶级斗争的形式和手段,是推翻剥削阶级统治,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任务。

第六章民主本章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对民主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民主是一种权力,是一种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方式,要以人民民主为出发点,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为人民服务的政治体制。

第七章国家和国际问题本章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对国家和国际问题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版)思考题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版)思考题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版)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1.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范畴是对一切客观存在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和概括,是标记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不依靠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意义:(1)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行知论。

(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论述:我们通过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就要充分相识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人的实践活动依靠于客观物质世界,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更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我们要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指导下,正确相识和利用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一切从实际动身,以取得社会主义实践的成功。

1.2谈谈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条件下,如何相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1)物质确定意识,意思依靠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意识是特殊的物质,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印象。

人工智能,它的“意识”就基于他所处的躯壳以及其中的代码,这确定了它的“意识”。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这种反作用是意识的能动作用。

人工智能的“意识”发展到肯定的程度便有可能突破人类的限制而产生主动相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力和活动。

(3)要想正确相识和把握物质的确定作用和意识的反作用,必需处理好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1.3运用冲突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1)冲突的普遍性是指冲突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冲突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冲突及每一冲突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2)冲突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的统一。

第一,冲突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2018年考研政治马原部分重要知识点总结

2018年考研政治马原部分重要知识点总结

2018年考研政治马原部分重要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考点1马克思主义的含义(1)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可以从它的创作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它的阶级属性,它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等不同角度去理解。

(2)马克思主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狭义地讲,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广义地讲,马克思主义还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3)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三者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不可分割。

考点2马克思主义的产生(1)客观条件: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条件和基础。

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及其对科学理论指导的强烈需求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2)主观条件: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考点3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发展(1)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产生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这种发展,除了马克思恩格斯自身的不断充实和完善外,其后首先是由列宁等在领导俄国革命中实现的。

(2)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考点4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立场、理论品质以及社会理想(1)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2)政治立场: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①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

②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

③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3)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马原》各章核心知识点归纳

《马原》各章核心知识点归纳

绪论、主干知识点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的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2、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及其直接理论来源?组成部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3.科学社会主义。

来源:1德国古典哲学;2.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3.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哲学。

3、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唯物史观;剩余价值论第一章、主干知识点1.什么是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根据对该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派系;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根据对该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和唯心主义的两种形式?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唯物主义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态: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

3、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哲学理论依据?唯物主义运动观和唯心主义运动的区别?(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所以我们必须从存在客观事实出发,也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世界是物质的。

(3)唯物主义运动观和唯心主义运动共同点是多层运用发展都是运动观;区别:A运动变化主题不同,唯物主义运动观主体是物质,唯心主义运动主体是精神与意识;B运动变化根源不同:唯物主义运动观在于物质,唯心主义运动根源在于观念,意识。

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为什么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A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B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

2018考研政治马原必考知识点

2018考研政治马原必考知识点

政治复习需要有重点有顺序,马原是考研政治的重中之重,而辩证法又是马原的重中之重,要想掌握住辩证法,首先得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那么这几个核心知识点你就不能不清楚了,分别是五对范畴,两大特征、三大规律、四大方法,2018考研政治:那些“万年不变”的马原必考知识点,一起跟着去看看这些纯纯的干货吧!一、五对基本范畴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现象和本质、内容和形式、可能性和现实性(1)现象和本质现象和本质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外部表现和内部联系相互关系的范畴。

含义: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人们可通过感官感知。

本质是指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根本性质,只有靠人的理性思维才能把握。

(2)形式和内容内容和形式是揭示事物内在要素同这些要素的结构和表现方式的关系范畴。

含义:内容是指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的总和,是事物存在的基础。

形式是指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和表现方式。

(3)原因与结果原因和结果是揭示事物的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关系范畴。

含义: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是原因,由原因所引起的现象是结果。

(4)可能性与现实性可能性和现实性是揭示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相互关系的范畴。

含义:可能性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潜在的东西、是包含在现实事物中并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

现实性指一切包含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是事物和现象的种种联系的综合。

(5)必然性与偶然性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客观事物发生、发展和灭亡的不同趋势的范畴。

含义:必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发生的、确定不移的趋势。

偶然性则是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不确定的趋向。

二、两大特征联系与发展题型:这个考点在2010年的考研政治真题中出现过单选题型,在2012年、2014年的考研政治真题中出现过多选题型。

2013年、2015年的考研政治真题中出现了材料分析题型。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总特征。

(1)联系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着事物的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2018考研马原必背要点整理(1-4章)

2018考研马原必背要点整理(1-4章)

马原必备要点整理一、哲学基本问题恩格斯明确提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指出哲学基本问题包括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与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

a.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派;b.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d.对世界事物是联系的还是孤立的,是发展的还是静止的不同回答划分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北京海翔智库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总部设立在首都北京,是一所专注北京地区985、211、及各个特色类艺术院校的考研培训机构。

主要从事考研辅导和专业课资料研发,并且花巨资聘请了各大名校硕士博士研究生,成立了专门的考研资料信息室,倾注了学长学姐们的大量心血和成功经验,致力于为考研学子服务!二、意识观1.意识产生的条件:(1)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没有人脑就没有意识);(2)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意识的本质: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

马克思:“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3.意识的辩证关系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b.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的最高产物,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

意识的能动性集中体现在意识能动地反映和创造世界。

三.认识的本质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存在着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一条是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路线,另一条是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路线。

唯物主义哲学坚持反映论的立场,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完整word版)2018马原复习资料整理

(完整word版)2018马原复习资料整理

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复习资料整理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什么?答: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

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学说。

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什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标志是什么?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布。

3、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发展性.4、物质的概念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知感觉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5、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意义:(1)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

(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6、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什么?为什么?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原因:(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

(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3)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7、矛盾的基本属性是什么?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怎样的?基本属性:对立和统一。

普特关系:(1)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区别的。

(前者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后者相反。

(2)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密不可分。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了普遍性.(3)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区别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8、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马原2018版教材知识点复习总结

马原2018版教材知识点复习总结

绪论01⻢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发展性,这些鲜明特征体现了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使命,也展现出⻢马克思主义的理理论形象。

①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本质和规律律的正确反映。

•在社会实践和科学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不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吸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发展的最新成就•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突出特征和理理论优势,⻢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重要体现•形式主观,内容客观(以事实为依据、以规律律为对象、以实践为检验标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具有科学探索性②⾰革命性,⻢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

•辩证法不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基础是⾰革命的⽆无产阶级•是指引⽆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指引⽆无产阶级政党进⾏行行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以及指引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事业不不断发展的⾏行行动指南•⾰革命性是建⽴立在科学性基础上的,与科学性⾼高度统⼀一③实践性,⻢马克思主义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随实践⽽而不不断变化。

•从⻢马克思主义的使命和作⽤用来说,是直接服务于⽆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的科学⾥里里理理论。

•从内容来看,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收腰的和基本的观点,这⼀一基本观点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全部思想内容中。

•具有突出的实践精神,始终强调理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始终坚持与社会主义世纪运动紧密结合。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形态④⼈人⺠民性,⼈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政党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一切奋⽃斗都致⼒力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利益。

2018马原知识点思维导图

2018马原知识点思维导图

2018 马原知识点思维导图导图内容•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一、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三、意识的辩证法–四、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五、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六、物质与精神的辩证关系•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一、劳动价值论–二、剩余价值理论–三、唯物史观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本观点–一、阶级与阶级斗争理论–二、社会形态理论–三、社会发展规律与社会形态的更替•第四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观点–一、中国共产党的七大、八大和九大基本观点–二、农村阶级分析理论–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第五章:当代世界的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发展与演进–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共同特征与基本条件–二、社会主义社会的阶段性特征与基本经验–三、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巩固–四、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第六章:马克思主义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关系–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二、现代科学技术对马克思主义的挑战和影响–三、马克思主义对现代科学技术的认识与应用•第七章:马克思主义与其他思想流派的关系–一、马克思主义与自由主义的关系–二、马克思主义与社会民主主义的关系–三、马克思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关系–四、马克思主义与宗教的关系以上是 2018 年马克思主义学科中的马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思维导图的内容。

思维导图的作用思维导图是一种用图形的方式概括、组织和表达知识的工具。

通过思维导图,可以清晰地展示马原中各个知识点的层次关系和逻辑结构,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并帮助他们整理思维,提高学习效果。

思维导图的使用方法学生在学习马原知识时,可以参考思维导图按照顺序学习每一个知识点。

他们可以先了解每个知识点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概念,然后再深入学习每个知识点中具体的理论和观点。

学生还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来进行知识点之间的比较和联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同时,在复习阶段,学生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来回顾和巩固所学的知识。

2018年考研政治马原(超完整+完美排版)

2018年考研政治马原(超完整+完美排版)

2018年考研秋季马原必背2018年考研秋季马原必背——资本主义发展历程一、从自由竞争到垄断所谓垄断,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与控制。

金融资本是由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

金融资本形成的主要途径包括金融联系、资本参与和人事参与。

金融寡头是指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

金融寡头在经济中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参与制”(金融寡头通过掌握一定数量的股票来层层控制企业的制度)来实现的;在政治上主要是通过同政府的“个人联合”(亲自担任或指派代理人担任政府要职)来实现的。

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和实质(1)基本特征: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在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金融寡头统治;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最大资本主义列强已把世界上领土分割完毕。

(2)集中体现了帝国主义实质,即垄断资本凭借垄断地位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二、经济全球化1.经济全球化的表现:一是生产的全球化;二是贸易的全球化;三是金融的全球化;四是企业经营的全球化。

2.经济全球化的动因: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革命;跨国公司的发展;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

3.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难点)第一,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

第二,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力和利益斗争的作用,是推动资本主义变化的重要力量。

第三,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了一定影响。

第四,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首先,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

其次,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

背诵提点资本主义整体而言在积极改善,也在积极改变一些形式,但2018年考研小伙伴只需要记住,资本主义只是取代封建主义是历史的必然,在社会主义面前还是不堪一击。

考研政治马原知识点精心整理

考研政治马原知识点精心整理

考研政治马原知识点精心整理一、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条件a)社会根源b)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在反抗资本阶级的斗争中c)思想:法、英、德的三大工人运动●直接的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自然科学前提: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d)有关著作●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合作《神圣家族》●奠定了思想基础《德法年鉴》●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德意志意识形态》●标注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共产党宣言》●”工人阶级的圣经”——《资本论》●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反杜林论》2.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和当代价值a)科学性b)革命性●人民性●实践性●发展性二、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1.哲学的基本问题a)物质与意识何为第一性●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b)意识能否正确认识物质●可知论●不可知论:不彻底的唯心主义2.物质a)定义: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概念从这些总和中抽象出来●共性与个性、具体与抽象、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b)共同特性(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不以人的意识而改变,人类无法改变其客观性c)存在方式(根本属性):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以外什么都没有●运动着的物质存在形式:时空●时间的特点:一维性(不可逆)●空间特性:三维性、伸张性d)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对立统一)●物质是什么●意识是什么●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从本质来看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e)规律●定义: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客观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实践●规律——能动(目的)●必然——偶然●真理尺度——价值尺度●合规律性——合目的性●社会历史趋向性——人的主体选择f)人工智能:不能真正具有人的意识g)马克思在哲学史上的两大贡献●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h)马克思在理论上的两大贡献●历史唯物主义●剩余价值学说: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i)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世界的本原是一个●在于它的物质性,基础是物质●多样性的统一,而不是单一的无差别的统一●理论意义●辩证唯物主义最基本、最核心的观点。

马原知识点总结全书

马原知识点总结全书

马原知识点总结全书第一章: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和灵魂。

首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是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是一个根本的理论观点,它要我们看事物的发展,不是片面地观察它的表面现象,而是要观察它的本质和规律,懂得事物的矛盾对立统一的规律,善于分析问题,善于看事物的全体和全局。

这样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其次,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主要内容是: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历史是在生产斗争中产生的,而生产斗争的发展是规定人类历史发展的根本道路。

只有生产斗争和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方式变革,人们的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才会变革。

最后,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一个混沌而复杂的过程,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不可抗拒的规律性,这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宝贵理论内容。

第二章:社会性质和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的基本分析,首先要证明社会是历史过程中产生的人类创造物,是社会运动的产物。

其次,社会是一个由阶级组成的社会。

各种不同的社会阶级对社会生活和社会生产进行着不断的斗争。

最后,社会科学的任务就是要发现和认识社会运动和社会发展的本质规律。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这一章节主要论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首先,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是人类在生产和分配过程中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生产,而阶级斗争是决定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的推动力。

其次,阶级斗争决定了社会的制度性质和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发展社会生产方式和阶级关系的根本动力。

最后,社会主义经济是一个可以实现各种国家制度的经济,是不稳定和不可持久的。

第四章:社会思想史基本观点第五章:国际风云演变第六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上就是我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一个总结,希望对大家学习马克思主义有所帮助。

马原各章知识点总结

马原各章知识点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各章知识点:第一章1、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及意义内容:p29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哲学派别的标准..意义:p29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只有科学解决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才能为在实践中理解世界的本质;把握世界的联系和发展;认识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奠定基础..2、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p3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理论意义:p32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3、意识的本质p31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4、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p41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5、物质和运动的关系p32—33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6、为什么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p37人类的产生、生存和活动;是以实践为基本方式和标志的..首先;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其次;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最后;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7、为什么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p37-39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要把握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实践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在实践过程中;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两种不同形态;它们都具有客观实在性;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自然界是构成人类社会客观实在性的自然基础;而人类社会的存在;又反过来影响和制约自然界;不断改变自然界..当今社会出现的生态、环境、人口、资源等全球危机问题;并不单纯是自然系统内平衡关系的严重破坏;实际也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严重失衡..第二;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社会生活的实践性表现在三个方面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包括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人的实践活动的基本要素及其内在关系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改造社会的实践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8、联系的普遍性及其方法论意义p44-45联系的普遍性: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的普遍性有三层含义..第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都是相互联系的;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第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第三;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方法论意义: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当代中国正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就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9、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p47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因为;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第三;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10、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p48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二者的相互关系:1区别:在事物的矛盾中;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斗争性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矛盾同一性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静止的相对性..2联系: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方法论意义:坚持相对与绝对相统一的观点;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反对把斗争性和同一性相割裂的形而上学观点:要么只在绝对同一中思维;认为事物只有和自身同一;永久不变;要么只在绝对对立中思维;脱离了同一看对立;认为对立就是势不两立、绝对分明、绝对否定、排斥一切..1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及其意义p49-5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是具体的、特殊的..二者的辩证关系:1区别: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2联系: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的矛盾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意义:1有助于我们正确的、客观的认识事物..既要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又要在普遍性的指导下去研究特殊性;也就是要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过程..2有助于我们学会的..如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等等..3有助于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1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p51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这主要表现在: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一方面;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另一方面;在质变过程中也有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意义:第一;重视量的积累;第二;坚持适度原则;第三;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13、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及其方法论意义p51-52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方法论意义:1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和前进性;2对待事物要采取科学的分析态度;反对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否定观..第二章1、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p65-66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2、认识的本质p68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种能动反映具有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方面;反映具有摹写性;即人的认识作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必然要以客观事物为原型;反映的摹写性决定了反映的客观性..另一方面;反映具有创造性..不仅有对认识对象信息的接受;而且有对于认识对象信息的分析、抽象、选择、运用、重组、整合、建构和虚拟..3、认识的主体、客体及其相互关系p64认识的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的认识互动的人;认识的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同时也是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相互关系p69-70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直觉和表象三种形式..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的认识;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辩证联系..首先;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其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最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割裂了二者的关系;就会走向唯理论或经验论;犯教条主义或经验主义的错误..5、真理及其客观性p73-74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真理具有客观性;凡是真理都是客观真理..首先;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其次;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在认识真理内容客观性的同时;还要认识到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另外;真理的客观性也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6、真理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p74-76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二者的辩证关系:第一;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一方面;相对之中有绝对;绝对寓于相对之中;另一方面;真理的绝对性通过相对性表现出来..第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向具有绝对性的真理转化..意义: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必须反对割裂二者的和..我们实际工作中的、思想;把当成一种现成的公式;到处生搬硬套;是绝对主义的表现;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散布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是相对主义的表现..二者都是错误的..7、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p80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即绝对性;是指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唯一性..离开了实践;再也没有别的标准..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即相对性;则是指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的条件性..即任何实践都受到一定具体条件的制约;因而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看到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可以防止和反对否定真理标准问题的唯心主义、怀疑主义和相对主义;看到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可以防止和反对教条主义和独断论错误..8、真理和价值的辩证关系p85-86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成功的实践必然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任何成功的实践既遵循真理尺度;又符合价值尺度;并将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其次;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最后;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第三章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及其理论和实践意义p96-101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但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不能决定社会性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生产方式..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二者的辩证关系:首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表现在:1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2社会意识是人们进行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3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会相应的或迟或早的发生变化和发展..其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表现在:1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2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理论意义:它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正确解决了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历史观革命性变革的基础;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实践意义:要正确充分地发挥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要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特别是先进文化的建设..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内容及意义p104-106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二者的相互关系是: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首先;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化..第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意义:首先;这一原理在人类思想史上彻底否定了以“道德说教”作为评判历史功过是非的思想体系;第一次科学地确立了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其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重要依据..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规律的内容及意义p108-110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第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和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变革和变革的方向..第二;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上层建筑在适合自己的经济基础时;维护自己的经济基础;促进经济基础完善、巩固和发展;不适合自己经济基础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第三;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是辩证的统一..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运动是“基本适合一不适合一基本适合”的过程;它体现了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规律..意义:运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原理来观察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就可以看到适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必须进行政治体制的改革..我国原有政治体制是适应单一公有制经济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发展起来的..在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建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必须进行相应的政治体制改革;解决政企不分;克服官僚主义;消除机构庞大;人员臃肿;发展民主;健全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原有政治体制的弊病;实现团结安定;政府廉洁高效;更好地适应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的需要;保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4、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p124-127的社会作用也是具有两面性的;即积极地推动作用和消极地抑制作用..积极作用:第一;科学技术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主要表现在:首先;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1改变了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2改变了人们的劳动形式;3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特别是导致产业结构发生变革..第二,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第三;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消极作用:第一,由于对自然规律和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不够;或缺乏对科学技术消极后果的强有力的控制手段而产生的消极后果..如;在农业生产中滥用农药、化肥导致土壤板结;以及开发利用原子能带来的消极后果..第二;与一定的社会制度有关..因此;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必须受到一定的、合理的制约..1做好科技评估工作;2建立道德约束体系;3大力发展..5、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p131-133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首先;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其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再次;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但是;人民群众不能随心所欲的创造历史;创造历史的活动要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6、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p133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观点:就是人民群众至上的观点..具体内容包括: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们群众负责的观点;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第四章1、商品的二因素及其相互关系p145-146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使用价值是商品能满足人民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的耗费..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二者的关系:对立统一..对立性表现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得兼..其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2、抽象劳动与具体劳动及其相互关系p146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也叫有用劳动;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耗费..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二者的关系:对立统一..其对立性表现在:具体劳动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的社会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其统一性表现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各自独立存在的两种劳动或两次劳动;它们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统一的..3、价值规律的内容和作用p148-150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作用: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第二;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三;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分配..价值规律在对经济活动进行自发调节时;必然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后果..其一;可能导致垄断的发生;阻碍技术的进步;其二;可能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其三;价值规律自发调节社会资源在社会生产各个部门的配置;可能出现比例失调的状况;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4、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区分的依据、内容及其意义p159-1601划分依据: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作用不同..2内容: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只转变自己的物质形态而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不发生增殖;这部分资本叫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可变资本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不是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而是由工人的劳动再生产出来的..在生产过程中;工人新创造的价值包括劳动力自身的价值和剩余价值..由于这一部分资本的价值不是不变的;而是一个可变的量;所以叫可变资本..3划分意义:第一;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源泉;表明了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第二;为确定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的依据..5、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p163第一;不论是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还是无人工厂;它们在本质上依然是物化劳动或不变资本的实物形式;其价值只能借助工人的具体劳动发生转移;不能创造新价值;更不能创造剩余价值;第二;在生产自动化条件下;直接从事生产劳动的工人相对减少;而从事科研、设计、技术和管理劳动的人员日益增加;第三;“总体工人”中的脑力劳动的比重不断增大;劳动的复杂程度和强度日益提高;从而成为生产力特别高的劳动;这种劳动会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和剩余价值..总之;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生产自动化是资本家获取高额剩余价值的手段;而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仍然是这种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6、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及其实现的前提条件p166-167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一个阶段是购买阶段;即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购买阶段;第二个阶段是生产阶段;即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按一定比例结合在一起从事资本主义生产的阶段;第三个阶段是售卖阶段..产业资本正常循环的条件:第一;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必须在空间上同时并存;即产业资本必须按照一定比例同时并存于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形式中;第二;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必须在时间上继起;即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必须保持时间上的依次连续性..7、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和爆发的根本原因p171-1721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是生产的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绝对过剩..2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这种基本矛盾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第二;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第五章1、垄断形成的原因p185第一;当生产集中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极少数企业就会联合起来;操纵和控制本部门的生产和销售;实行垄断;以获取高额利润;第二;企业规模巨大;形成对竞争的限制;也会产生垄断;第三;激烈的竞争给竞争各方带来的损失越来越严重;为了避免两败俱伤;企业之间会达成妥协;联合起来;实行垄断..2、垄断条件下竞争存在的原因及特点p185-1861垄断条件下竞争存在的原因..垄断是在自由竞争中形成的;但垄断形成后并不能消除竞争;原因有以下三点..第一;垄断并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即没有消除商品经济;第二;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第三;社会生产是复杂多样的;任何垄断组织都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社会生产都包下来..2特点:第一;竞争的目的不同;第二;竞争的手段不同;第三;竞争的范围不同;第。

2018马原概论第一章知识点

2018马原概论第一章知识点

2018马原概论第一章知识点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1. 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之一,它认为世界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辩证运动的统一体。

辩证唯物主义关注事物内部的矛盾和冲突,并强调事物的联结、转化和发展。

2. 唯物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唯物论的观点,认为物质是现实的基础,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

唯物论强调物质决定意识,强调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3. 实践论:实践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之一,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论也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人类与自然的统一。

二、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1. 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强调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物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矛盾运动的结果。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发展的动力来自于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也强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核心矛盾。

2.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

生产力是指人类社会改造自然和创造物质财富的能力,而生产关系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3. 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阶级斗争是社会不同阶级之间为了争夺生产资料和社会利益而展开的斗争。

阶级斗争的结果决定了社会的发展方向。

三、人的本质与人与自然关系1. 人的本质: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本质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

人的本质是与生产活动、劳动和交往活动等密切相关的。

2. 人与自然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人与自然是统一的整体,人类依赖于自然世界的物质资源和能量。

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3. 反对唯心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坚决反对唯心主义的观点,认为唯心主义是对于客观世界的错误理解和认识。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和物质决定意识,坚持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原必备要点整理一、哲学基本问题恩格斯明确提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指出哲学基本问题包括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与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

a.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派;b.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d.对世界事物是联系的还是孤立的,是发展的还是静止的不同回答划分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北京海翔智库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总部设立在首都北京,是一所专注北京地区985、211、及各个特色类艺术院校的考研培训机构。

主要从事考研辅导和专业课资料研发,并且花巨资聘请了各大名校硕士博士研究生,成立了专门的考研资料信息室,倾注了学长学姐们的大量心血和成功经验,致力于为考研学子服务!二、意识观1.意识产生的条件:(1)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没有人脑就没有意识);(2)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意识的本质: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

马克思:“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3.意识的辩证关系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b.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的最高产物,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

意识的能动性集中体现在意识能动地反映和创造世界。

三.认识的本质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存在着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一条是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路线,另一条是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路线。

唯物主义哲学坚持反映论的立场,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唯心主义哲学颠倒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否认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把认识看作是先于物质、先于实践经验的东西。

这就割断了认识同客观现实的联系,否定了认识的客观依据,陷入了主观随意性。

二、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1、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总特征。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辩证关系是以承认事物之间的区别为前提的,相互区别的事物又通过联系而相互过渡。

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新事物有新的结构和功能,能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新生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扬弃,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生事物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

2原因和结果是揭示事物的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关系范畴。

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叫原因,被某种现象所引起的现象叫结果。

3必然性和偶然性必然性: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发生、确定不移的趋势。

偶然性:并非确定发生,可以出现,可以不出现,可以这样或那样出现的不确定趋势。

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并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一定条件下,两者可以互相转化。

4.可能性和现实性可能性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潜在的东西,是包含在事物中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趋势。

现实性是指已经产生出来的有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

5。

现象和本质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外部表现和内在联系相互关系的范畴。

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人们可通过感官感知,本质则是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根本性质,只有靠人的理性思维才能把握。

6.内容和形式内容是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是事物存在的基础;形式是内容诸要素相互结合的结构和表现方式。

内容和形式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

三、对立统一规律(矛盾规律)a.对立统一规律又称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它是联系和发展的实质;它是贯穿各个规律和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b.矛盾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

简言之,矛盾即对立统一。

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我们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必须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

这是辩证认识的实质所在。

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同一性:矛盾的一方可以利用另一方的发展使自己获得发展;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矛盾双方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而得到发展,并规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

斗争性:斗争推动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造成事物的量变;斗争促使矛盾双方地位或性质转化,实现事物的质变。

d.和谐作为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体现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e.矛盾的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一切科学认识的首要前提。

矛盾的特殊性: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四、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

五、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包括:①劳动资料即劳动手段。

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

②劳动对象。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合称生产资料。

③劳动者。

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生产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最基本的、决定性的。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它是否适合生产力的状况。

★马原这门课主要是新增了两个考点:第二章第一节:人与自然的关系(新增考点)。

第四章第一节: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的重要因素(新增考点)。

★北京海翔智库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总部设立在首都北京,是一所专注北京地区985、211、及各个特色类艺术院校的考研培训机构。

主要从事考研辅导和专业课资料研发,并且花巨资聘请了各大名校硕士博士研究生,成立了专门的考研资料信息室,倾注了学长学姐们的大量心血和成功经验,致力于为考研学子服务!海翔智库教育考研私人订制一对一高端辅导☛海翔智库教育集团隶属于北京海翔智库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是一所专注为大学生提供高端学历与职业提升整体解决方案的教育辅导机构,首创名校私人定制计划辅导品牌。

以"极致、创新、专业、负责、分享"的办学理念,突出"以效果为导向,以结果为目标"的特色教学理念。

海翔智库教育,初创成立于2015年,国内首家名校私人定制机构考研,一直致力于高端全日制辅导,由全国多名985高校教授等一批高级考研教研队伍组成,为学员全程高质量授课、答疑、测试、督导、报考指导、方法指导、联系导师、复试、调剂等全方位的考研服务。

创始人能够准确的体会到“考研人”真正需要的帮助和指导是什么。

公司的创始人有10年的考研择校经验,至今仍旧在全国一线当讲师,帮助指导更多的考研学子成功考上理想院校。

创始人深知广大跨校跨专业学生的痛楚,量身打造名校私人定制最高性价比的课程、总结完备了最详尽的专业课资料、最具权威的考研信息和最贴心的督学理念。

针对全国考研专业课辅导的特点,我们私人定制量身打造了8大热门专业课辅导团队,以保证学生上课的质量和效果。

海翔智库教育集团项目涉及经济类考研、管理类考研、艺术类考研、体育考研、MBA\ MTA\ MPA \MPACC\、文教、艺体、法学类硕士、医学类硕士、农村区域与发展的考研辅导和资料研发,以及学历提升、等职业培训等多个培训领域。

目前,海翔智库教育已经建成集高端教学部、高端教务部、网络教学部、专业课研发中心、产品研发中心、院校择校系统于一体的组织架构,各部门通力合作,为打造综合性教育机构全面助力。

蓬勃发展的海翔智库教育以过硬的师资实力、成熟的培训体系,独特的办学特色,优美的校园环境,专业的教学管理,取得培训教育领域辉煌的成就。

☛主要班型分为专业课一对一和集训营两种。

集训营是包括政治英语的小班课+专业课私人订制全程一对一。

☛小班课全年分四个阶段:寒假,暑假,国庆,最后冲刺。

☛专业课老师是经我们这边遴选聘请过来的各方面条件优异、学术水平、表达能力、责任心等达到一定标准的本校本专业研究生助教与博士结合授课(这种授课方式也是经我们多年研究摸索,结合近年的成功辅导经验总结出的最佳授课方式)。

☛专业课一对一是按照总课时来规划,从参加辅导之日起一直讲到考前,保证够用。

☛上课形式是面授和远程一对一相结合,上课时间和进度主要根据学员的吸收程度来安排,第一次课上会给你做一个导学规划。

☛总部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学清路38号金码大厦B座8层807,毗邻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吃饭可以去附近高校食堂,无需额外办卡,楼下吃饭也很方便实惠。

☛我们有专门的自习室供学生上自习,集训营的每位学员都会拥有一个固定的座位和床铺。

☛平时除了四个小班集训之外,集训营学员的主要生活内容就是专业课一对一上课和自习,时间是早8:30~晚9:30,十一月份会更晚。

授课教师专业一,专业二均由北京电影学院在读或已经毕业的研究生亲自授课,师兄师姐也均有考研经验,能够分享心路历程作为激励和辅导,并且每位授课的学长学姐均是该专业数一数二的学霸,并且都有过丰富的授课经验。

课程时间每课时50分钟授课时间随时开课、上课授课形式专业课我们只采取一对一的专业辅导我们会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出最适合的复习计划授课特点根据报名时间以及每个考生的不同情况,合理安排课程。

除了每本书目必须的重点必考点之外,还有针对历年考试真题(独家)进行分析,互动提问,每日打卡,模拟考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