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2019年文档

合集下载

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实践(3篇)

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实践(3篇)

第1篇摘要:本文从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的背景、意义、实施策略和案例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通过分析生活化教学的特点,结合实际教学案例,提出了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以期为小学美术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美术教学越来越注重与生活的联系,提倡将生活元素融入美术教学。

生活化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策略,以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二、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的背景与意义1. 背景(1)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科间的融合,倡导生活化、情境化的教学。

美术教学作为人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更需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2)学生发展的需求。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对生活充满好奇心。

生活化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意义(1)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生活化教学将美术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美、发现美,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生活化教学鼓励学生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具有个性的美术作品。

(3)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生活化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成长。

三、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1. 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1)结合教材内容,挖掘生活中的美术元素。

例如,在教授《家乡的景色》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家乡的自然风光、建筑特色等,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2)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生活化教学资源。

例如,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展示生活中的美术作品,让学生感受美术的魅力。

2. 培养学生的生活观察力(1)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

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察校园、家庭等环境,发现生活中的美术元素。

(2)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博物馆等场所,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生活观察力。

3. 鼓励学生创新实践(1)开展美术创作比赛。

浅论小学美术课堂中的生活化教学 (3)

浅论小学美术课堂中的生活化教学 (3)

浅论小学美术课堂中的生活化教学小学美术是学生在课堂中接触艺术的首要途径,小学美术教学旨在培养学生观察、表现、理解和欣赏艺术的能力。

针对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审美程度,在教学中注重生活化,注重通过与生活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在掌握艺术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妙。

生活化教学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一种教学策略,它通过将生活融入课堂,让学生从生活中体验美,从而增强学生对美的感知和艺术修养。

本文就小学美术课堂中的生活化教学进行探讨。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的生活化教学生活是孩子们日常接触最多的事物,也是他们认知世界的渠道。

从小培养儿童的艺术兴趣和审美能力,必须从生活入手,将生活文化融入美术教学中,为孩子们留下美好的人生记忆。

生活化教学是将现实生活和教育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生活的情境、行为和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

生活化教学强调具有生活性、实践性、观察性、实证性、体验性、个性化等特点,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教育的主题,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情感色彩和生活感觉,从而更具有艺术性。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生活化教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现:1.学生的生活经验与作品创作相结合。

小学生活经验较为丰富,拥有着各种各样的生活场景和经历。

通过将生活经验与作品创作相结合,使学生更加热爱学习,增强学习的兴趣。

例如,可以利用学生日常所见所闻的元素进行线、形、色等元素剖析和创作,创设丰富各异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丰富的创作灵感,让学生在欣赏、体验作品的同时,与生活紧密结合,增强学生文化自信。

2.生活中的艺术形式融入教学内容。

美术教育是以感性认识为主,通过美感体验来启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在观察与创作中领略生活之美。

小学教育阶段,正是学生认识和体验世界的黄金时期,生活化美术教育的推广可以让学生把他们的艺术造诣应用在生活中。

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举出生活中经典的艺术形式,如树、花、小动物等,引导学生发现事物中的艺术成分,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小学美术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

小学美术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

小学美术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美术课是小学生喜爱的课程之一,通过美术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提升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传统的美术教学往往过于注重技法和作品的完成,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生活经验。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潜能,教师在美术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生活化教学策略的使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小学美术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以期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美术教学工作。

一、通过生活中的事物引导学生创作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事物来引导学生进行创作。

在教学静物写生时,可以选择一些学生熟悉的生活用品或者水果蔬菜作为写生对象,让学生在写生的过程中感受生活的美好,激发他们对绘画的兴趣。

在彩绘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取家庭生活中的场景或者人物作为创作素材,让学生体验到创作是生活的延伸,使学生的作品更具有生活化的特点。

二、激发学生的创意想象美术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启发性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创意想象力。

在素描教学中,可以利用抽象线条训练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根据线条的抽象形状来发挥自己的创意,画出自己脑海中的形象。

在色彩教学中,可以设置一些情境,让学生根据情境来选择和运用色彩,培养学生丰富的联想和表现能力。

三、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美术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实践和体验。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进行教学设计,比如通过亲子活动让学生在家中和家人一起制作手工艺品,或者通过校园环境进行写生创作等。

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美术的魅力,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喜爱和兴趣。

四、引导学生用心观察生活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用心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可以通过讲解名家名作、举办画展、观赏艺术作品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通过赏析名作,让学生学会用艺术的眼光来观察和理解生活中的美好,从而提升自己的审美水平。

五、开展手工制作活动手工制作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在美术课上引入一些手工制作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美术的乐趣。

美术与生活——小学美术教学与生活相结合的教学

美术与生活——小学美术教学与生活相结合的教学

美术与生活——小学美术教学与生活相结合的教学摘要:美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小学美术课程改革中必须要紧密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将鲜活的生活场景以及生活世界有效融合于美术课程教学之中。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必须要重视美术课程教学工作,应当重视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度,能够使学生将所学习到的知识与现实生活有效联系,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并且确保学生的思维发展符合现有的生活经验,能够将抽象的美术学科知识框架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有效融合,从而应用生活经验充实美术课堂,使美术课堂真正的服务于现实生活。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小学美术;创新教学;生活化引言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为了使美术课程贴合学生的现实生活,实际教师应当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出发,引导学生了解并探索美术世界的奥妙,根据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观察练体会生活中的美术给人们带来的愉悦感受。

教师也应当带着生活化的教学视角,引导学生解读美术学科的专业概念以及理论方法,使学生增强对于美术学科的认知以及喜爱之情。

一、创设生活情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由于艺术源自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所以教师在美术作品讲解过程当中,要借助世界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化内容进行美术创作的观念引导,使学生在千年当中学会感悟美术作品,增强学生的美术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美术探究热情。

教师为了有效的满足当前的条件需求,在美术创作过程当中有效的增强学生的美术探究积极性。

教师在学校美术实践教学活动当中,要积极的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景,利用生活实际内容来表现文化环境,使学生能够在构思当中进行创造和思考。

例如:教师在开展课外写生活动时,教师就可以在操场或植物园当中,让学生通过自主性的观察各类事物并且通过自主性的构思来记录花草树木以及景观,使学生能够在观察和记录当中养成良好的美术创作思维,从而增强学生的美术创造能力,在实践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热情。

二、走进自然环境,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教师在小学美术实践教育教学当中,要通过课堂教学的引导,使学生能够在教材当中进行图画的讲解和分析。

小学美术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策略

小学美术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策略

浅析小学美术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策略摘要:艺术来源于生活,美术教学也是艺术的一个分支,只有在生活中,美术教学才能得到升华和提高。

生活是美术作品的沃土,经过生活的考验,美术创造才可以开花结果。

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美术教学的生活化即是美术教育与学生的实践相结合。

关键词:美术教学;生活化教学;评价方式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小学美术教学也必随之改变。

小学美术教育是美术教学的基础,具有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非语言的物质造型性、记忆能力、审美能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及创造力进行培养和提高的作用,是基础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部分。

但在实际教学中,出现了学生的美术作品普遍脱离生活实际的现象,学生也逐渐失去了学习美术的兴趣。

因此,本人就小学美术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提出几点想法。

一、充分利用身边的生活资源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逐渐成为小学美术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它使得校外资源和信息资源得以共享,更好地满足了当今学生对美术教学的需求。

例如,多媒体设备的配备可以打破空间限制和时间限制分享教学资源,不同于一本课本在教学上的局限性,它能通过文字、声音、图片、影像和动画等多种方式传递信息给学生。

通过多媒体的运用,不仅能增强学生对艺术作品的理解,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同时,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存在的素材,帮助学生对身边日常事物进行观察和体验。

从生活出发,教师可以一常见的事物作为绘画素材,要求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和个人理解创造出富有生活气息的美术作品。

如教授某一堂课时,教师可将本节课所涉及的物品带到课堂上,运用多媒体的教学形式从多方面展示情境。

学生对平时能够接触到的事物的理解远比只凭想象描绘细节的事物更加深入,也能因此提高自身的记忆、审美和观察能力等。

二、加强美术的生活应用化小学生通过对美术的学习,可以掌握一些对比和谐、对称均衡等美术组合原理,也形成了一些简单的创意思想,树立了自己的审美观念,了解了美术作品的加工方法。

小学美术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

小学美术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

小学美术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美术课程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生活化教学策略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美术知识,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本文将介绍几种生活化教学策略,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境,创设一种逼真、具体、生动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来解决问题。

在美术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现实生活中的艺术作品,或者组织学生参观文化艺术展览,让学生感受到美术与生活的联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创作,通过身临其境的情景,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观察、想象和创造能力。

二、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法是指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设置具有挑战性和实践性的任务,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实践。

在美术课堂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创造性的任务,如设计海报、制作手工艺品等,让学生从实践中发展自己的美术技巧和创造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和特长,开展一些个性化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心。

三、艺术创造教学法艺术创造教学法是通过教师示范和学生实践,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艺术活动。

在美术课堂中,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一些艺术作品,解释其中的创作思路和技巧,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实践。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反馈,帮助他们提高美术技巧和艺术表达能力。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和思维能力。

四、游戏化教学法游戏化教学法是通过游戏元素的引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在美术课堂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色彩配对游戏、线条追踪游戏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实践美术知识。

教师还可以利用故事情节、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和表达美术的乐趣,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生活化教学策略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小学美术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

小学美术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

小学美术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1. 引言1.1 背景介绍小学美术课堂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认识、体验、欣赏和创造艺术的平台。

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往往以学习技法和模仿作品为主,缺乏对学生生活情境和个体感知的关注,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动力和兴趣。

如何将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生活化是当前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学生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也在不断改变。

传统的美术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需要通过生活化的教学策略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艺术创作。

通过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更加主动、积极和富有创造性。

小学美术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的探索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还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

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为小学美术教学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策略,提升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

1.2 问题提出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生活化教学策略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在实际教学中,一些老师可能存在着如何有效地运用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困惑。

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有效运用生活化教学策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美术知识,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和艺术素养?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和研究,探索出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只有这样,才能让小学生在美术课堂上获得更加丰富和有意义的学习体验,为他们的美术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正文2.1 生活化教学策略的重要性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生活化教学策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在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兴趣的情况下,学生更容易产生认同感和投入感,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生活化教学策略可以提高学习效果。

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例谈[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例谈[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例谈生活是艺术的源泉,一切艺术皆来源于生活。

因此生活自然是美术教育的起点,也是美术教育的归宿。

美术教学生活化就是将“美的本身”还原为“生活的本身”进行教学。

美术新课程标准中强调:美术课程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应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技能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因此,教师必须珍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引导儿童在生活中观察、体验、感悟,从而学会运用美术,提高学生的美术基本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如何才能使美术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呢?一、内容生活化教材是引领教学的指挥棒。

小学美术课教学要做到生活化,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贴近儿童的现实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再从课堂走向生活。

浙江人美版的小学美术教材在贴近儿童生活方面有明显的特点。

整套教材都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按照儿童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家乡(社区)生活,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选择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课题。

每学期刚拿到美术书,笔者都让学生从头到尾先翻阅一遍,说说这学期的学习内容有哪些和自己的生活有关,需要提前让学生留心观察。

于是身边的一草一木、人文趣事、星星月亮、蝴蝶蜻蜓、小猫小狗、自己的爸爸妈妈、伙伴、老师……都成为学生热衷观察的对象,学生渐渐地养成了善于观察的习惯,再加上课前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学生形成了正确的观察方法,渐渐学会了用艺术的眼光去观察事物、认识事物,发现了生活中处处都有美,为学生的创造、表现奠定了基础。

例如,在教学“春天来了”一课时,课前笔者让学生去仔细观察一下身边的景物,思考一个问题:从哪里看出春天来了?上课时,以一首轻松愉快的歌曲《春天在哪里》导入,学生将这几天观察到的情景一一描述。

让学生在讲、听、议中,体验到春天就在身边。

这样,通过从生活到课堂,将教材内容与儿童现实生活相结合,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情境生活化教学情境生活化也是一种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在美术课上根据教学目标,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手段,创设一种符合学生心理年龄特点的环境和条件,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吸引学生身心参与,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术活动中来。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策略一、引言美术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学科之一,其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想象力都有着重要作用。

而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策略,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实际生活中,使他们对美术有更深入的理解和体验,也是美术教师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小学美术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策略的运用。

二、生活化教学的理论依据生活化教学是指将教学内容和形式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生活化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将课堂变成活动空间,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参与观察、思考、创作和表现,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三、生活化教学策略的运用1.关注学生的兴趣与需求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

可以通过开展问卷调查、设置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活动。

例如,了解到学生对动物感兴趣,可以设计以动物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2.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观察和思考。

例如,在户外教学时,可以组织学生观察周围的景物,如花草植物、建筑物等,并引导学生用手绘、素描等方式记录所见。

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结合生活实践,加强实践操作美术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想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就需要加强实践操作。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设计一些实践性的活动,如制作手工艺品、绘制明信片等。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美术知识和技能。

4.引导学生表达情感和观点美术是一种表达情感和观点的方式,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美术作品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可以通过观看名画、欣赏优秀美术作品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到艺术家们是如何运用色彩、构图、线条等要素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的,并鼓励学生在创作中展示自己的想法。

如何实现美术教学生活化

如何实现美术教学生活化

如何让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国家教育部颁布的《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应当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注意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从学以致用的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努力追求生活的艺术。

生活与美术是一体的,生活是美术得以生长的土壤,离开了生活,美术是无法进行无土栽培的,真实美术教育必须从生活出发,在生活中进行并回归生活。

那么,如何使小学美术教学走向生活化呢?在不断地探索、实践、反思、研究中,我取得了以下几点体会:一、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观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孩子们对世界的认识大部分依靠眼睛的观察,引导孩子们观察生活,捕捉生活中的美,是创造美的前提。

小学阶段的孩子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眼睛总是东看看西望望,对喜欢的东西盯住不放。

针对孩子的这一特点,我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孩子们用双眼认真仔细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感受大自然的一切。

再加上课前老师有目的、有计划、正确的观察方法的指导下,学生们也形成了正确的观察方法,渐渐学会了用艺术的眼光去观察事物、认识事物,发现了生活中处处都有美,为学生的创造、表现奠定了基础,使学生美之有形,美之有物。

其次,我尤其重视让学生留心收集生活中的各种材料,达到物尽其用.如在教学美术第二册时,学生们翻阅了课本后,就发现了这学期要注意搜集一些石子、瓶盖、包纸、纽扣、珠子、彩色塑料管,各种形状的纸盒、塑料袋、图钉、果冻盒、蛋壳,圈筒卫生纸的卷筒……为了激发学生的搜集兴趣,可以在班组中设置几个纸筒,让学生把平时搜集的可以进行分类,并定期展示,对表现积极的同学,可以鼓励表扬,这样不仅可以消除因学生找不到课堂上急需的材料而耽误教学进程,又可以使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留心生活,搜集材料,来创造美好习惯与意识。

二、开展生活化的课内外相结合的美术教学1、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激发兴趣.生活化是指来源于生活世界,回归于生活世界.情境,是指情景、境地,是在具体场合的情形、境界和情意。

小学美术《生活化》教案

小学美术《生活化》教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美术鉴赏能力: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的能力,关注美术作品中的线条、色彩和形态,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举例:分析生活中的景物照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其美术元素,如线条的流畅、色彩的搭配等。
-绘画技巧:教授学生运用线条、色彩描绘生活中的景物,掌握基本的绘画表现方法。
至于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在讨论生活化美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时,思路较为开阔,能提出很多有趣的观点。但在引导与启发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如何将美术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还存在一定的困惑。未来教学中,我需要更多地关注这部分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指导。
最后,总结回顾环节,虽然学生对今天的学习内容有了整体的把握,但仍有部分学生表示对于某些知识点还不够明白。我会在课后关注这些学生的疑问,及时给予解答,确保他们能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举例:教授如何运用线条勾勒轮廓,使用色彩渲染画面,表现光影效果。
-创意思维:鼓励学生将个人情感和生活体验融入美术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表达能力。
-举例:引导学生以“我的生活”为主题进行创作,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教学难点
-观察力的培养:学生往往容易忽视生活中的美,难以发现细微的美术元素,需要引导和培养。
小学美术《生活化》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小学美术教材《生活化》章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美,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通过欣赏和分析生活中的美术作品,培养学生对美术形式和色彩的感受力;教授学生运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表现生活中的景物,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结合实际生活,创作一幅以“我的生活”为主题的美术作品。教学内容涵盖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场景和人物,强调观察、想象和创造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创作中,提高美术素养。

小学美术生活化教案模板

小学美术生活化教案模板

课时:1课时年级:三年级教材:《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生活中常见的色彩,了解色彩的基本属性,并学会运用色彩进行简单的创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情感。

教学重点:1. 认识生活中常见的色彩。

2. 学会运用色彩进行简单的创作。

教学难点:1. 理解色彩的基本属性。

2. 创作时色彩搭配的合理性。

教学准备:1. 教师:多媒体课件、实物教具(如各种颜色的小卡片、彩色纸等)、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2. 学生:画纸、画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彩色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颜色。

2. 提问:你们知道生活中有哪些颜色吗?它们有什么特点?二、新授1. 教师介绍色彩的基本属性:色相、明度、纯度。

2. 通过实物教具,让学生直观感受色彩的不同属性。

3. 教师展示一些色彩搭配合理的作品,引导学生分析其色彩搭配的原理。

三、练习1. 教师发放画纸和画笔,让学生自由发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创作一幅作品。

2. 在创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学生注意色彩搭配的合理性。

3. 学生完成作品后,教师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请其他同学评价。

四、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色彩的基本属性和色彩搭配的原理。

2.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

五、作业1. 请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中或周围环境的色彩,用画笔记录下来。

2. 尝试运用所学的色彩知识,进行简单的色彩搭配,创作一幅作品。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让学生认识到了生活中常见的色彩,并学会了运用色彩进行简单的创作。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大胆创作。

小学生活美术课程教案模板

小学生活美术课程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 绘画技巧讲解2. 美术作品欣赏3. 绘画实践4. 团队合作绘画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一些美术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美术?美术作品有哪些特点?二、绘画技巧讲解1. 教师讲解基本的绘画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绘画技巧。

三、美术作品欣赏1. 教师展示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让学生欣赏。

2. 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特点,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

四、绘画实践1. 教师布置绘画任务,如画一幅描绘小学生活的画。

2. 学生根据任务进行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3. 学生完成作品后,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评价。

五、团队合作绘画1. 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完成一幅大型的团队合作绘画作品。

2. 学生共同讨论,确定绘画主题和构图。

3. 学生分工合作,完成绘画作品。

4. 展示作品,评选出最佳团队。

六、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强调绘画技巧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反思自己的不足。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绘画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创作能力。

2. 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如沟通能力、协作精神等。

3. 通过学生的作品展示和评价,了解学生的审美观和创作能力。

教学资源:1. 教师准备绘画教材、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如画纸、颜料、画笔等。

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如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

2. 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如绘画技巧、创作能力等。

3. 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美术《教育生活化》教案

小学美术《教育生活化》教案
3.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鼓励他们将生活中的美融入到美术作品中,展现个人风格。
4.加强课堂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帮助他们不断进步。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掌握并运用技法。
c.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术元素,提高文化理解与传承意识。
-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美术元素及其来源,认识美术在生活中的价值。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美术创作的乐趣,增强对美术文化的传承意识。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与重点紧密围绕教材内容,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突出核心知识,精简扼要地解释难点,确保学生能够理解透彻。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辅导,帮助他们克服难点,提高美术素养。
a.能够运用绘画和手工制作技法表现生活中的美好场景。
b.能够结合实际生活,发挥创意,进行美术创作。
3.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与传承意识,使其了解生活中的美术元素,认识到美术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a.能够认识到美术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独特价值。
b.能够关注和传承生活中的优秀美术文化。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紧密围绕新教材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表现和文化理解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2.教学难点
a.帮助学生理解生活中的美与美术创作之间的联系。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美可以通过美术创作进行提炼和表现。
-鼓励学生尝试将生活中的美转化为美术作品,从而突破这一难点。
b.指导学生运用绘画和手工制作技法表现生活中的美。
-对绘画和手工制作技法进行详细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各种技法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教育生活化》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到了身边的美?”比如,路边的花草、家里的装饰品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生活中的美。

新课程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

新课程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

新课程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发表时间:2019-06-24T16:10:02.447Z 来源:《教育学》2019年6月总第179期作者:董学[导读]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齐德学校(原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马尚镇中心小学)255000摘要: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艺术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生活是美术得以生长的土壤,美术教育必须从生活出发,在生活中进行并回归生活。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小学美术教学策略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充分发挥生活化教学的优势,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激发学生参与美术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实现美术教学的发展目标。

在教学活动中,积极探索美术特色教学生活化,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自身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观察能力。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要把握两个基本的原则。

首先是具体可感,其次是充满生活化意味。

一般来说,小学生偏于具象化思维,因此创设具体可感的情境更符合学生们的思维特征,而充满生活化意味则是生活化教学的基础。

教师可以在掌握这两个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更好地创设情境。

比如在学习《童话的小屋》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们播放一段《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的动画,当学生们置身于童话世界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们增加一段故事后续,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快乐地生活在一起,可是恶毒的皇后仍然不肯放过美丽的白雪公主,于是使用魔法把白雪公主和小矮人们的房子变没了,他们没有了房子住。

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的生活化教学研究

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的生活化教学研究

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的生活化教学研究在以往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低年级的时候,绘画的兴趣很浓,但到了高年级,兴趣就减淡了。

究其原因,是我们的视野局限于美术学科本身,过多地关注美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而忽视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美术的关系。

美术教学应以学科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以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为背景,寻求优化美术教学的真正出路。

国家教委《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美术教学活动应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让美术回到生活中,让课堂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认识美术了解美术。

我校人数较少,在二三十人左右,特别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生活化的美术教学。

在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一、积极创设情境,在生活中寻找美。

创设情境是生活化美术教学的前提和条件,其目的是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生活与美术的联系,调动学生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英国实用主义教育家、哲学家斯宾塞在《什么是最有价值的知识》一文中提出:“每门科学必须以纯粹经验为之先导,等到积累了丰富的材料后,创造才能开始。

”美术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生活情境要符合学生的年龄实际、认知特征;二是生活情境要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三是生活情境要有新奇感,能吸引学生,能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四是要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开发情境资源。

创设生活情境采用的方法有讲故事、做游戏、表演、变魔术等等。

生活情境的创设真正让学生体验到了“在玩中学”的乐趣。

教学中,我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积极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手段,创设一种符合学生心理年龄特点的环境和条件,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吸引学生的身心参与,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学生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美术活动中来。

小学美术的生活化教学

小学美术的生活化教学

小学美术的生活化教学好的课堂来源于生活,生活教育理念下的教学课堂则更加强调生活化,艺术来源于生活,教师在课堂上应当活化生活情境,为学生提供更加适宜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可以充分地体验生活之美,并有效激发学生的美术潜能,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效果,这样才能更加高效地吸引学生主动学习。

一、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生活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生活就无法实施教育。

观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最主要方法。

通过观察,我们可捕捉各种信息,发现实际生活当中存在的各种美。

美术是一种极富创造性的学科和艺术,需要观察,也需要教育,若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让学生依葫芦画瓢,不但会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而且也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对于小学生来说,其生活经验相对较少,因此,其对于生活当中的各种事物和现象都非常好奇,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

为加强小学美术教学与生活的紧密结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就可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指导学生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并将其融入美术创作当中。

例如,教学《我爱树木》时,教师可带学生观察校园里种植的各种树,教学生认识各各类的树及树的结构,让学生了解树有树干、树枝、树叶、树皮,并引导学生观察树冠、树枝、树叶、树皮等树木的各细节特点,看看树冠的形状、树枝的粗细、树叶的疏密、树皮的颜色和触感等,通过观察,学生可发现树冠有椭圆的、三角形的、多边形的等;树枝有粗有细,有直有弯;树叶有疏有密,颜色多样,以绿色为主,也有红色、黄色、深蓝色等,且形状各异,有扇形的、椭圆形的、长条形等;树皮以褐色为主,且有光滑的粗糙的。

在进行实地观察之后,学生对于树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接着就可让学生画树或是制作手工树,这时学生不仅对画树或制作树表现出非常大的兴趣,而且因为有了亲身体验而在整个任务的过程当中更加得心应手。

此外,在日常的学习过程当中,要积极鼓励学生多观察身边的花草树木及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以帮助学生养成观察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为美术创作积累各种生活素材。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提出了这样的教育理念,认为:“教育从生活中来。

”他认为生活化的教育教学活动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十分重要,也是最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之一。

我们身为教育者,可以将这种教育教学法融入美术教学中,创设生活化的美术教学法。

那么,如何在平常的美术教学中顺利实施生活化教学方法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课程内容生活化
关于课程内容生活化,首先可以使课程内容与特定时间相结合。

在适当的时间,将美术内容进行实时的提炼,并有效的结合学生的感受和心理特点,以将课程内容的效果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

例如在“参观和旅游”一课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于参观和旅游中遇到的趣事进行回顾和分享,并将自身的经历和感受融入到作品中。

其次也可以将课程内容与特定事件相结合,教师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也可以利用社会上一些比较轰动的逸闻趣事或者新闻事件来激发学生的思想情感。

大多数的美术教学都是为了帮助学生在作品中获取愉快的感受,但通过一些较为特殊事件也能够带给学生一定的震撼,以让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体会更深厚的含义。

同时这样的方法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增强学生的创作动力,从而使学生将情感自然而然的落在画面上。

再次还可以将课程内容和学生生活中的常见材料进行结合。

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废弃的材料几乎随处可见。

因此教师应教会学生对一些废旧材料进行收集和利用,并加以巧妙思,进行二次创造,让学生任意的发挥想象,根据材料自身的特点和属性,因材施艺。

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回收创造的过程中知道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美,处处可以创造美,以对生活中的事物留心观察。

二、运用“教学做合一”,优化美术教学过程
教育生活化就要求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教育必须跟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这也是教育的活力的体现,同时也印证了一个真理:教育活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

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我就采用了“教学做”的方式进行合理的变化。

比如在进行“小鸟的家”这节课教学的时候,我首先给学生展示一些动态的鸟类生活视频和鸟类图片,让学生通过直观的观察,在头脑中形成对鸟类的认知。

通过这样的形式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之后我还播放了鸟类的“家”,出现了很多生活中常见的鸟巢,间杂一些比较特殊的鸟类的巢穴。

然后,就引导学生自己思考,留给学生一些自己的想象空间,并根据一些实际情况进行创作。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到了教学的引导作用,学生学到了鸟类生活的一些基本常识,并能自由地进行“再创作”,可以说是多方面的美术教学。

而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将生活中见到的?B类融入美术教学中,真正地做到了“生活化”。

在生活化实施的过程中,笔者获得了非常良性的效果。

预设的鸟类这一节课,是希望学生能基本将鸟类的“家”画出来,却没想到有两名学生画出了生活中他见到的“保护鸟类”的实例。

将城市里绿化树上的“鸟巢”画了出来,不仅契合主题,更激发了全班学生的环保意识,为一节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添上了一个圆满的结尾。

三、从身边环境入手,把生活中的文化资源引入美术课堂《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对美术教学的意义是这样总结的:“美术课程内容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着重强调知识技能和美化生活的作用,要让学生能发现美、感受美,领悟美学的独特价值。

”可以说,生活是创造美的源泉,如果能真正将生活常见的知识融入美术课堂,一定能在课堂教学中取得非凡的成果。

比如在进行“变废为宝”这一部分内容教学的时候,我就引导学生将生活中丢掉的包装袋、报纸以及一些生活垃圾等收集起来,拿到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发挥想象,将这些看起来已经没有什么作用的东西进行改造,变成能体现学生一定想法的“美学艺术品”。

于是,有些小组就用废报纸做出了“桥梁模型”“衣服帽子”,有的小组利用废旧的塑料瓶做出了“小家具”,有的小组还用废旧的糖纸做了一幅画……总之,学生的想象力无穷无尽,只要教师给予学生一个机会,学生就能还教师一个异常丰富多彩的世界。

学生对这些作品的原材料都司空见惯,生活中处处都能见到,一直以来苦于没有机会发掘,一直都没有发现这部分“宝藏”。

自从教师给予学生引导之后,学生每一次见到这些垃圾和生活中其他事物的时候,都会换个角度看待问题,发动脑筋思考。

不仅调动了学生观察生活的积极性,同时也实现了学生思维和实践的发展,当然它对教学的促进作用也不容忽视。

四、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把生活之美带入课堂
美术教学生活化,最终就是要完善学生对生活和艺术的双重认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存在美,美贯穿与生活的始终。

著名雕塑家罗兰说过这样一句话:“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因此,作为美术教师,生活化教学的深入开展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课堂教学中,而是应该将眼光放开,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的变化,感受别样的生活美。

就比如在进行“春天的色彩”这一课内容的教学时,我就没有停留在主观上让学生自己进行想象,而是给学生两天时间,让学生观察校园里的春天变化和校外的春天变化。

两天以后的课堂上,我问大家:“春天都有什么特点?”每一位学生都或多或少地能说出几点来,这对于后续的教育开展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

小学美术是美学的启蒙教育,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身为教师的我们要不断更新教学观,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尽可能地让知识与技能同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创设生活化场景,让学生快乐学习,让学习到的知识能更好地服务于生活,真正做到“以美育人”,让学生在实践中受到美的陶冶,增强主体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