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与建设PPT演示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代苑囿理景的指导思想是集仿各地名园胜 迹于园中。根据各园的地形特点,把全园划分若 干景区,每区再布置各种不同趣味的风景点和园 中园。帝王苑囿由于其政治和生活上的要求而产 生特定的建筑布局与形式,和一般宫廷建筑不同。
8
宫廷建筑极其严肃隆重;苑囿建筑除了朝会用的 那一部分外,多较活泼。
在苑囿中也运用我国传统的叠石手法,但园 林面积很大,不可能依靠石山来做园中主要景物, 只能是在园中园的小范围中使用若干石山。至于 花木配置,也因园林规模大而多做群植或成林布 置,不同于私家园林的以单株欣赏为主。 由于苑 囿规模大,又根据自然山水改造而成,因此各园 都巧于利用地形,因地制宜,形成各自的特色。 如圆明园利用西山泉水造成许多水产,颐和园以 万寿山和昆明湖相映形成主景,避暑山庄以山林 景色见长。
即由都城向地方城市扩散;由社会上层少数帝王、 贵戚、豪绅向一般官员、士人,甚至平民推演。 2、园林功能生活化
两晋南北朝以来的园林一贯追求自然意趣,早期 人工建筑较小,但随着造园的普及,园林和生活结 合得更紧密,园中建筑物的比重也逐渐提高。到明 末园林的发展和日常生活已十分密切。
5
3、造园要素密集化 前期园林规模大,景物布置稀疏,唐时仍保持
9
(二)皇家园林实例
1、北京明、清三海
三海包括位于紫禁城西侧北海,南端的南海以 及中海,统称西苑,为明朝时主要的御苑。其中北 海面积最大,总面积70hm2,在北海的东岸和北 岸还有濠濮涧、画舫斋和静心斋三组幽曲封闭的小 景区,与开阔的北海形成对比。其中静心斋的内部 空间与景物曲折有致,层次深远,是北京现存小空 间中难得的精品。中海与南海面积稍小,景物也不 及北海丰富。中海有万寿山、紫光阁,南海水中有 瀛台,建筑物比较低平,岸上殿宇也少。
到南朝时期,苑囿风格有了明显改变,汉以前 的苑囿开始被大量开池筑山,、以表现自然美为目标 的园林所代替。本时期另一个新发展就是出现了城郊 风景点,是一种众人共享的公共游览区。东晋时以王、 谢为首的士族选择山水佳妙处构筑园墅,是继台榭发 展而来的风景观赏建筑。
4
上述历史事实说明,Leabharlann Baidu晋和南朝是我国自然式 山水风景园林的奠基时期,也是由物质认知转向美 学认知的关键时期。唐宋至明清则是在此基础上的 进一步继承与发展,其主要表现有四个方面: 1、理景的普及化
这种特点;随着园中生活设施的增多以及追求景 观的多样和山水的奇险,各种造园要素都增加起 来。如明代苏州王一心的“归园田居”(今拙政 园东部)。现存的的江南私家园林,几乎都属这 种类型。 4、造园手法精致化
六朝以降,理景风格不断变化,概言之,明清 以前园林审美比较朴野,明清以后由于严酷的文 化专制主义,各种审美取向繁缛拘谨,造景风格 也趋于精致。
北海静心斋
7
清代帝苑的内涵一般有两大部分:一部分是 居住和朝见的宫室;另一部分是供游乐的园林。 宫室占据前面的位置,以便交通与使用,园林处 于后侧,犹如后园承德避暑山庄、圆明园、颐和 园。皇帝每年约有一半以上的时间住在苑中,只 有冬季祭祀和岁首举行重大典礼的一段时间才回 到城内宫中,苑囿实际上成了清帝主要居住场所。 所以清代苑囿的数量与规模远远超过明代。
28
6.3明清江南私家园林
(一)基本设计原则与手法 1、园林布局:A.主体多样 B.隔而不塞 C.欲扬先抑 D.曲折萦回 E.尺度得当 F.余意不尽 G.远借邻借
10
北海
11
静心斋
北 海
画舫斋 濠濮涧
大门
北京北海的平面图
12
13
14
15
16
17
18
2、河北承德避暑山庄 承德避暑山庄采用借景的手法,将山庄东北面的
八组著名藏式建筑——外八庙的景色引入视野,增 加了视觉层次,给人以景观无穷尽的感受。
19
20
承德避暑山庄——金山亭
21
承德避暑山庄——云山胜地楼
全园总面积4000余亩,水面占3/4。 此园利用万寿山一带地形加以人工改造,造成前山 开阔的湖面和后山幽深的曲溪、水院等不同境界, 水院等不同境界,是造园手法上成功之处。 佛香阁的有力体量成为全园的构图中心。
24
25
26
27
昆明湖中建有长堤,堤上建有六桥。以仿照西湖苏 堤六桥。长堤将昆明湖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湖面 建有一岛,岛上建有龙王庙。小岛和昆明湖东岸之 间由一座17道券洞、长150米、宽6.6米的美丽拱桥 相连,此即著名的“十七孔桥”。
22
3、 清漪园(颐 和园)
清漪园在北 京西北郊,占地 290公顷,与圆明 园毗邻,是颐和 园的前身。它是 以昆明湖和万寿 山为山水架构, 融合南方建筑精 华的大型自然山 水园林。
23
颐和园的布局可分为四部分: (1)东宫门和万寿山东部的朝廷官室部分; (2)万寿山前山部分; (3)万寿山后山和后湖部分; (4)昆明湖、南湖和西湖部分。
6
6.2明清皇家苑囿
(一)各时期发展特点 历代帝王都在京城周围设置若干苑囿供其进
行各种活动,如起居、骑射、观奇、宴游、祭祀以 及召见大臣、举行朝会等等。这些苑囿的规模都很 大,园内设有许多离宫和其他各种设施,因此它的 性质不单是一个游息的场所,而是具有多种用途的 综合体。从西汉的上林苑到清代的圆明园、颐和园 莫不如此。
在文明社会初期(汉代以前)人们把自然环境 看作物质生活的场所,如商、周时期的囿、苑、台。 其间东晋和南朝起决定性作用。
3
汉末至南北朝,社会混乱。人们对社会现实厌 恶,此时道家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思想唤醒了对个 性追求的觉醒,使人们对山水的认识从物欲享受提高 到“畅神”的纯粹精神领域阶段,这是一个质的飞跃。 中国特有的山水审美观以及它的外化成果—山水诗、 山水散文、山水画、山水园林四种艺术也诞生了。
中国建筑史
第六章
园林与风景建设
1
目录
(6.1)概说 (6.2)明清皇家苑囿 (6.3)明清江南私家园林 (6.4)风景建设
2
6.1概说
风景园林发展历程:
中国自古以来由于儒家和道家的影响就有崇尚 自然、热爱自然的传统,把人和天地万物视为不可 分割的一部分,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促使人们 去探求、亲近、开发自然。另一方面,山河壮丽、 景象万千,启发着人们热爱、讴歌自然地无限热情。 于是对自然景观的开发以及独树一帜的自然式山水 园便孕育而生,并取得了艺术上的光辉成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