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对学生进行激励与处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对学生进行激励与处罚
激励与处罚——教育的加与减
读《怎样激励与处罚学生》有感
南涧民中李信东
激励与处罚问题。
关于这个话题的说法太多了。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当下这句话十分流行。
“严师出高徒”,“教不严,师之惰”,又是著名的古训。
自从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处罚学生,让所有老师都不敢越过这个雷池,那么,究竟如何使“激励”与“处罚”和谐相处?
读了李慕南先生的《怎样激励与处罚学生》,才让我对教育中的激励与处罚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很多人探讨过这个敏感的话题。
在师德的探讨中,人们经常离开特定的情境与文化背景去谈道德规则。
例如,尊重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一个重要要求,在批评或评价学生中,使用语言不当可能给学生造成伤害,为此许多地方制定教师“禁忌语”。
允许做什么或不允许做什么是道德规范的具体体现。
不管从理论上看,还是从实践经验来看,教师用以批评和评价学生的任何用语最终会引起什么样的效果,并不完全取决于用语本身,而深受使用情境、师生关系、学生个体特点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以表扬和批评用
语为例。
一个高能力、自我效能感较强的学生,在完成了比较容易的任务后受到表扬时,会对他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如在这种情况下老师表扬说:“你真行!”或者说“你太棒了!”这实际上暗示出教师对他的能力的低估,因而会降低他的自尊和活动积极性;相反,这样的学生在较容易的任务中失败时,严厉的批评既表达了对他应付出的努力的要求,也暗示了批评者对他的能力的充分信任,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说“你太让我失望了!”实际上暗示着“我对你有较高的期望”,因而,具有提高、增强动机的作用。
当学生在比较困难的任务中取得成功时,表扬表明了对他付出的努力和对他所具有的才能的同时肯定,所以,能产生极大的激励作用。
不幸的是,许多规则制定者们经常在缺乏对各种教育措施发挥作用的条件和情境的科学理解的条件下制定出一些规则来。
据报道,许多城市有关部门都热衷于制定教师“禁忌语”,并规定:“今后凡是在与学生沟通中说这10条禁忌用语的教师将受到严肃惩罚。
”其中某市制定的十条禁忌语中有一条就是“你真让我失望。
”从前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到,这一用语究竟会给学生造成伤害,还是激发学生
的学习动机,提高他的自尊心,并不在于用语本身,而在于使用的具体情境。
无论是激励还是处罚,隐含其中的就是评价的运用问题。
评价是教育过程中的常用术语,关于评价的意义我们或许能够说出很多,但是在教育实践中,有效运用评价手段来获取成功的教育案例却少之又少。
因为在更多的时候,我们在激励和处罚的选择上迷失了方向。
应当说,激励与处罚并行才是真正人生成长的理想境界。
一位著名的科学家回忆父母对他的教育时说,他从小就伴随着母亲“棒极了”和父亲“糟透了”的双重评价长大,在成功之后他才发现,正是“棒极了”和“糟透了”使他既有向上的动力又有明智的选择,都是他成功所不可或缺的。
一、让激励帮助学生超越
赞科夫说过:“漂亮的孩子人人喜爱,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爱。
”在很多时候,我们把激励给了最优秀的学生,然而,在并不出色的孩子那,或许在有缺点的孩子那,更需要的是激励,我国的一些教育者也说过“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激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激励的时候。
”这就是说,激励应当给予每一个学生,而不是一部分
学生。
教育的过程是促使学生获取终身发展的动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之中,激励的作用在于学生自信的获得,在于学生走向成功的动力的获得。
当然,激励不是使人获得休闲的散漫,获得骄傲的资本,激励的背后可能就是超越,但是,惟有超越与激励同行,人才能够成功,才能够成长为英雄。
20世纪30年代,英国一个不出名的小镇里,有一个叫玛格丽特的小姑娘,自小就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
父亲经常向她灌输这样的观点: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力争一流,永远做在别人前头,而不能落后于人。
父亲从来不允许她说“我不能”或者“太难了”之类的话。
对年幼的孩子来说,他的要求可能太高了,但他的教育在以后的年代里被证明是非常宝贵的。
正是因为从小就受到父亲的“残酷”教育,才培养了玛格丽特积极向上的决心和信心。
在以后的无论是学习、生活或工作中,她时时牢记父亲的教导,总是抱着一往无前的精神和必胜的信念,尽自己最大努力克服一切困难,做好每一件事情,事事必争一流,以自己的行动实践着“永远坐在前排”。
玛格丽特在上大学时,学校要求学5年的拉丁文
课程,她凭着自己顽强的毅力和拼搏精神,硬是在一年内全部学完了。
并且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她的考试成绩竟然名列前茅。
其实,玛格丽特不光是学业上出类拔萃,她在体育、唱歌、演讲及学校其他活动方面也都一直走在前列,是学生中凤毛麟角的佼佼者之一。
正因为如此,40多年以后,英国乃至整个欧洲政坛上才出现了一颗耀眼的明星,她就是当选保守党领袖,并于1979年成为英国第一位女首相,雄踞政坛长达11年之久,被世界政坛誉为“铁娘子”的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
(摘自《思维与智慧》)正是在激励与挑战面前伴随着一次次的超越,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成就为时代的英雄。
激励不是无目的的赞扬,激励是为了促进人的自我超越,许许多多的经典案例都在向我们传递着这样的信息。
回首我们的教育,“激励”与“超越”哪一点体现地更为充分呢?遗憾的是,我们既缺少对于孩子的真诚的激励,更缺乏有责任的必要的超越。
《夏令营里的较量》曾让我们陷入深深的思索甚至恐慌,然而事过境迁,还有谁将自己的教育目标定位于生存与竞争?定位于对于自己能
力极限的超越,谁来激励这些孩子们。
二、处罚也是可以美丽的
既然处罚也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是有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的,那么,怎样的处罚才能具有价值引导功能,而不是单纯的伤害和对自信的摧毁呢?道格拉斯与5岁的小女儿琼妮的故事令我们动容,的确,“在屁股上狠揍两巴掌”这样的处罚连5岁的小女孩都能接受,可见,处罚也是一门艺术。
据《齐鲁晚报》载:山东广饶县第一实验小学的学生违纪后可以自选处理办法,即自己给自己开“罚单”。
“罚单”的内容很有趣,可以选择一个“猜学习谜语”,也可以选择“唱一首校园歌曲”,学生每违纪一次,可以选择一次处理办法,但选择的办法不能“重样”。
如果学生违纪的次数越多,可选择的“罚单”就越有限。
这样的处罚同样能够让学生明白自己犯了错误,而且犯了错误就不能得到饶恕,应当受到处罚,这种自选式的处罚,不仅具有民主性,也具有浓厚的人文内涵,学生接受处罚的同时并没有受到打击和伤害,但是这一次处罚却能够深入他们的灵魂。
那么,如何真正有效地运用处罚呢,至少应
当有这样四点原则:(1)处罚要具有认识性,处罚要与学生对过错的反省同步。
(2)处罚要具有内化性,要伴随着教师的情感和期待而深入学生的灵魂。
(3)处罚要具有适切性,符合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4)处罚要具有引领性,不仅认识错误还要让学生明确努力改正的方向。
三、激励与处罚都是双刃剑
那么,激励与处罚的结合是否就意味着“全人”教育的成功,是否就意味着“英雄”的造就呢?其实不然,二者都在一种合理与悖理的夹隙中穿行,如果没有深入的思索而草率行之,那么,无论是激励还是处罚都有可能成为学生发展的障碍。
不当的处罚造成的悲剧已不鲜见,而激励、表扬的不当也是无益的。
毕淑敏的一篇文章中写到:她的一位朋友到北欧某国做访问学者,周末到当地教授家中做客。
一进屋,问候之后,看到了教授五岁的小女儿。
这孩子满头金发,极其美丽。
朋友带去了中国礼物,小女孩有礼貌地微笑道谢。
朋友抚摸着女孩的头发说,你长得这么漂亮,真是可爱极了!教授等女儿退走之后,严肃
地对朋友说,你伤害了我的女儿,你要向她道歉。
朋友大惊,教授说,你是因为她的漂亮而夸奖她,而漂亮不是她的功劳,这取决于我和她父亲的遗传基因,与她个人基本上没有关系。
你夸奖了她,孩子很小,不会分辨,她就会认为这是她的本领。
而且一旦认为天生的美丽是值得骄傲的资本,她就会看不起长相平平甚至丑陋的孩子,这就成了误区。
而且,你未经她的允许,就抚摸她的头,这使她以为一个陌生人可以随意抚摸她的身体而可以不经她的同意,这也是不良引导。
不过你不要这样沮丧,你还有机会可以弥补。
有一点,你是可意夸奖她的,这就是她的微笑和有礼貌。
这是她自己努力的结果。
“请你为你刚才的夸奖道歉。
”教授这样结束了她的话。
后来我的朋友就正式向教授的小女儿道了歉,同样表扬了她的礼貌。
朋友说,从那以后,每当我看到美丽的孩子,我都会对自己说,孩子不是一件可供欣赏的瓷器或是可供抚摸的羽毛。
他们的心灵像很软的透明皂,每一次夸奖都会留下划痕。
(摘自《广州日报》2003.4.3,)既然不当的夸奖都要道歉,那么,在学校里,我们老师什么时候反省过自己的激励和处罚的效能?在激励学生成长与处罚
学生的错误的时候,我们是否还只是认为这是教育内部的事情呢?
教育是呵护心灵的事业,教育也是成就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希望的事业,在很多时候,我们总以为教育很简单,教育是具有功利性的,而不必在意其细节的变化。
但是,当我们为了“小功利”而损失“大利益”的时候,教育的反省应当从塑造我们的民族“英雄”开始!当然,仅仅用“评价”的改善是不足以兴教、强国的,但是,正因为我们所要改善的太多,我们才要从现在开始,从能够做到的做起。
上述案例中的母亲是不是英雄?儿子是不是英雄?他们行走在评价与自我评价的坎坷道路上,行走在激励与自我激励的光辉历程中。
那么,我们的教育,我们的教师,高扬着对于千千万万的正在成长的生命的评价的权力,我们该如何选择?我们是否已经准备好了?
四、批评:让学生变得更美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传统的师生观受到巨大冲击,民主、和谐、平等成为众多教师追求的至高目标。
在此基础上,老师们对学生的评价无不小心翼翼,大多提倡使用褒扬,甚至
避批评而不谈,生怕越了课改的雷池。
事实上,没有批评的教育不可能是完整的教育。
试想,学生时时刻刻只听到赞扬一片,他(她)的承受力将会何等脆弱,这样的人生又是何等残缺?学生的身心处在成长与发展的阶段,不仅不可能一帆风顺,而且随时需要外力的推引,这种外力除了表扬,批评也必不可少。
作为学生的引路人——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一定要注意批评的技巧,掌握批评的艺术,因材施教,多法兼用,才能让批评结出美丽的果实,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李键老师提出使用批评方法应该注意的原则,很有见地:
(一)维护学生尊严。
虽然学生在一定阶段内是受引导者,但学生首先是一个人,而且由于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老师尤其要注意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否则批评将失去应有的效果。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以平等的心态教育学生,不讽刺,不挖苦,也不威胁学生;不搞人身攻击,也不以敌对的态度对待受批评者。
再者,教师要引导学生懂得自尊,从小做一个有尊严的人,并以行动维护自己的尊严。
(二)务必事实求是。
批评是与表扬相对的
评价方式,张冠李戴、混淆黑白都会给学生带来严重的伤害,有时甚至是无法弥补的。
在批评之前,教师必须弄清事实真相,不急于下结论,待真相大白后,方可视其情节处理。
在同时批评几位学生时,或是针对不同的事件,教师不可宽严不均,要做到一视同仁,不冤枉委屈者,也不纵容违规者。
(三)考虑学生差异。
不同的学生,其心里承受能力不尽相同。
性别不同,年龄差距,性格差异,人际环境,家庭背景等都可能造成学生的差异。
老师在批评学生时,要充分考虑上述因素,不能生搬硬套,不讲策略。
甚至当同一学生性情出现反复时,老师也要认真观察,分析原因,以求因势利导,选择最佳批评方式。
(四)力求就事论事。
学生是身心发展不够健全者,教师在实施批评时要讲究单一性,做到就事论事。
教师要找准问题的实质,弄清学生究竟错在何处,然后对症下药。
相反,不要秋后算帐,将学生以前的错误累加起来,数罪并罚。
如果老师只图以罪唬人,以刑压人,处处揭学生的老底,让其无脸做人,久而久之,学生势必产生对立情绪,进而产生厌学思想,老师的心血可就
付之东流了。
(五)引发学生思考。
批评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的思想受到震动,并转变其行为。
老师在批评学生时,要找准理由,以理服人,如果学生一时难以转过弯来,也要尽量解开学生的心理症结,引起学生的自我思考。
一旦学生从内心深处意识到错误,必将进行自我反省,促成行为的矫正。
(六)彰显教师人格魅力。
教师的人格魅力也是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
亲其师方能信其道。
教师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无不影响着学生的思想。
如果一个教师风度翩翩,知识渊博,又有着对学生的关爱之心,那么学生更易于接受该教师的批评和教导。
相反,教师总是言出法随、令行禁止,学生未必肯从内心接受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