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教案
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模板
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模板在教学中,认真备课,认真阅读教科参考书,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与学生的学习情况,认真编写好教案制定好教学计划。
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关心爱护学生,特别是差生,课堂密切注意他们,教育他们求学勿半途而废。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1【学习目标】1.知道机械运动;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概念。
3.理解速度的概念、公式及其单位。
能用速度进行简单计算。
4.知道平均速度。
【知识结构】运动图像:有两物体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分别为2米/秒、4米/秒,请分别画出它们的图像一、热身训练:1.运动员在跳伞过程中,选择地面为参照物时他是_________的, 选择降落伞作参照物时他是_____________的。
2.飞机作俯冲飞行时,飞行员说:“大地迎面而来”,这是以______________作参照物的。
3. 5米/秒=_____________千米/时4. 54千米/时=______________米/秒二、典型例题:1.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下列关于公式v=S/t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速度v与路程S成正比B.速度v的大小与路程S、时间t都没有关系C.当速度v一定时,路程S与时间t成反比D.速度v与时间t成反比2.小红在路上骑自行车,若说她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A.迎面走来的行人B.路旁的树木C.小红骑的自行车D.从身边超越的汽车3.一辆摩托车在平直的路上行驶,在1秒内经过1米,在二秒内经过2米,在3秒内经过3米,在4秒内经过4米,则对此摩托车运动情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B.一定是变速直线运动C.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也可能是变速直线运动D.以上说法都不对4.小明为了探究物体运动速度与运动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在课外实践活动时,选用了两辆不同规格的四轮驱动模型车A和B,在实验室做了探究实验.实验中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运动路程 S/m 汽车A 0.1 0.2 0.3 0.4汽彻B 0.2 0.4 0.8 1.2运动时间t/s 汽车A 1 2 3 4汽车B 0.5 1 2 3(1)试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在右图5-11坐标系内分别画出两车的路程与时间关系图像,根据数据分析,比较出汽车A和汽车B的快慢程度.(2)根据表中的数据可分析出两车处于什么运动状态?(3)在相同时间内,汽车A和汽车B谁运动的路程长?三、课堂巩固:1.两个同学并肩走在林荫路上,若相对于路面或路旁的树木来说两人都是____________的;而相对于其中的一个同学另一个同学是_________的。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精品教学案精选
14.2 变阻器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2、画出滑动变阻器的结构示意图,能分析滑片移动时引起电路中电流变化的原因;3、正确使用滑动变阻器,并能根据电流变化的要求连接和调节滑动变阻器。
学习重点: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学习难点:正确分析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动的方向与引起电路中电流变化之间的对应关系。
学习过程:一、复习导入要调控电灯的亮暗,可以采用哪些方法?哪种方法更简便?二、活动14.3 用铅笔芯使电路中的电流连续地变化N端固定,闭合开关,将M端在铅笔芯上左右移动。
1、当M端向左移动时,接入电路中的铅笔芯长度变,电流表的示数,灯的亮度。
2、当M端向右移动时,接入电路中的铅笔芯长度变,电流表的示数,灯的亮度。
3、这个实验中,引起电流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三、滑动变阻器结构示意图元件符号1、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2、接法:若同时接上面两个接线柱,相当于;若同时接下面两个接线柱,相当于。
3、滑动变阻器铭牌的含义:若标有“10Ω2A”字样,则其中“10Ω”表示,“2A”表示。
4、要利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大小,应将滑动变阻器联接入电路。
5、在接通电路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金属滑片P放在处。
1、电阻箱与滑动变阻器比较滑动变阻器:电阻箱:2、读数方法:如图,该电阻箱的示数为五、电位器收音机中调节音量的电位器实质就是一种。
六、变阻器的应用试分析油量表的工作原理:七、本课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八、布置作业:《物理课课练》、《物理补充习题》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复习学案班级姓名日期【学习目标】1、知道杠杆五要素,会画杠杆的示意图,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灵活运用解题;2、了解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和作用,知道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及绕线方法;3、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能运用公式进行功的计算;4、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能运用公式进行功率的计算;5、理解机械效率的物理意义,会计算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6、会设计实验估测人的功率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九年级物理苏科版上册教案
九年级物理苏科版上册教案九年级物理苏科版上册教案(精选篇1)一、设计思路:1、指导思想:物理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得过程,亲身体验,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同时物理教学中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发展能力,最终目的培养学生终身的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教材地位作用分析:本节课处于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二章第四节。
本章整体学习能量知识,前面学习了《机械能》、《内能》。
这一节是将机械能与内能进行结合,学习两种能量的转化及生活应用。
同时本节也是对改变内能的方式的补充,所以学好前三节知识是前提,学好本节知识是对前面知识的提升和应用。
3、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通过探究实验,知道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另一种方式2、通过视频了解热机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3、知道四冲程内燃机工作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过程方法目标: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提高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及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1、了解内能的利用在社会发展的意义2、通过探索性实验,提高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培养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重难点及突破方法:本节重点为:认识到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是其他形式能向内能的转化过程。
难点是:通过观察、分析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实例,知道热机的工作原理。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实验现象的分析不会时,教师要为学生搭建一些问题台阶,帮助学生逐步通过现象分析到本质。
在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情况分析时(外界对物体做功时内能增加;物体对外界做功时内能减小)通过实验归类,进行突破。
对热机的工作原理这个重难点突破方法上,我采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刺激:有视频、有自主学习课本、有问题引导合作讨论、有模具针对点观察(曲轴的转动情况)。
调动学生的各种学习机能来主动学习。
5、教法设计:实验探究法、视频辅助法、指导读书法、问题引导法。
运用实验探究法能更好的让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得过程,同时还能让学生亲身体验。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13.1《初识家用电器和电路》教案
教案: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13.1《初识家用电器和电路》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13章的第1节《初识家用电器和电路》。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家用电器的基本概念、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以及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用电器的基本概念,能够识别常见的家用电器。
2. 让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理解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家用电器的基本概念、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
难点: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的判断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家用电器实物、电路图、导线、灯泡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电路图、导线、灯泡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家用电器实物,如电视、冰箱、空调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都是什么电器?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2. 概念讲解: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家用电器的基本概念,解释电器的工作原理和功能。
3. 电路组成讲解:教师通过电路图和实物,讲解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电源、导线、开关、用电器等。
4. 电路连接方式讲解:教师通过电路图和实物,讲解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包括串联和并联。
5.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出示一些例题,如判断电路的连接方式、计算电路中的电流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 随堂练习:教师出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家用电器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七、作业设计1. 请列举出你家里常用的家用电器,并说明它们的作用。
2. 根据教材第13章第1节的内容,画出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图示,并说明两者的区别。
答案:1. 如电视、冰箱、空调等,作用如上看示例。
2. 见教材第13章第1节图示。
3. 无法计算,因为题目中没有给出灯泡的电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拓展延伸:1. 调查身边的家用电器,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和功能。
九年级物理上学期全套教案 苏科版
3、知道功率的公式、单位,能用公式计算功率。
4、能自己设计实验测量功率。
【教学重点】 知道功率的公式、单位,能用公式计算功率。
【教学难点】 设计实验测量功率。
【实验器材】 多媒体材料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讨论、归纳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教 学 内 容
学生活动
提问
1.国旗上升时,升旗手用力的方向向哪里?
2.为什么升旗手向下用力,而国旗会上升呢?
讨论和回答
出示滑轮
提问并演示
1.滑轮的形状是怎样的?
2.转动时,它的轴是否运动?
归纳小结滑轮的概念
实物
演示
定滑轮提物体,归纳定滑轮的概念
讨论记忆
多媒体演示
探究(1)
探究使用定滑轮的特点:
1.装配定滑轮,竖直向下拉弹簧秤,使钩码保持平衡状态,读出弹簧秤的读数。比较F与G的关系。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九年级物理上学期全套教案 苏科版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辨认出杠杆。
2、理解力臂的概念,会画杠杆的力臂。
3、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能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出杠杆的平衡条件,会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题。
活动
估测人上楼的功率
1、从物理学角度考虑,你认为人的功率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2、你如何证实自己的猜想?请设计出记录表格。
讨论探究方法
投影
实 验 表 格
质量/千克
重力/牛顿
楼房高度/米
做功/焦耳
时间/秒
功率/瓦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13.1初识家用电器和电路教案
教案: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 13.1 初识家用电器和电路一、教学内容1. 了解生活中常见家用电器的构造、原理及使用方法。
2. 认识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理解电路的概念。
3. 掌握家庭电路中各用电器之间的连接方式。
二、教学目标1. 能够列举出生活中常见家用电器的名称和作用,了解它们的构造和原理。
2. 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能够识别家庭电路中的各个部分。
3. 能够分析家庭电路中各用电器之间的连接方式,并能正确连接简单的电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家庭电路中各用电器之间的连接方式。
2. 教学重点:了解家用电器的构造、原理及使用方法,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家用电器模型、电路图、连接线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电路图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家用电器,如电视、冰箱、洗衣机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作用。
2. 知识讲解:介绍家用电器的构造、原理及使用方法,如电视的显像原理、冰箱的制冷原理等。
3. 电路概念:讲解电路的基本概念,让学生理解电路是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的。
4. 家庭电路:分析家庭电路中各用电器之间的连接方式,讲解串联和并联的概念。
5.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如如何连接一个简单的家庭电路,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解答。
6.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行设计一个家庭电路的连接方式。
7. 作业布置:让学生绘制一个家庭电路的连接图,并写出家用电器的使用方法。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初识家用电器和电路2. 板书内容:家用电器的构造、原理及使用方法电路的基本概念家庭电路中各用电器之间的连接方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绘制一个家庭电路的连接图,并写出家用电器的使用方法。
2. 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所学知识,绘制出正确的家庭电路连接图,并准确写出各用电器的使用方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
九年级物理上册电能表与电功教案苏科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电能表与电功教案苏科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能表的作用和结构,知道电能表的参数意义。
2. 让学生掌握电功的计算方法,能运用电功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 培养学生节约用电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能源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电能表的作用和结构2. 电能表的参数意义3. 电功的计算方法4. 电功公式的应用5. 节约用电的原则和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电能表的作用和结构,电功的计算方法,电功公式的应用。
2. 难点:电能表参数的意义,电功公式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电能表的作用和结构。
2. 采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理解电功的计算方法。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共同探讨节约用电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电能表的作用和重要性,引发学生对电能表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电能表的结构和参数意义,让学生了解电能表的构成和作用。
3. 实例分析:给出实际例子,让学生运用电功公式进行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4. 练习与讨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5. 总结与拓展:总结电能表的作用和电功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节约用电。
6.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电能表的作用和结构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电能表参数意义的掌握情况。
3. 评价学生对电功计算方法的运用能力。
4. 评价学生对节约用电原则和方法的认识。
七、教学资源1. 电能表模型或图片。
2. 电功计算实例。
3. 节约用电宣传资料。
八、教学步骤1. 电能表的作用和结构:通过展示电能表模型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电能表的各个部分,解释电能表的作用和重要性。
2. 电能表参数意义:介绍电能表上的参数,如电压、电流、计量单位等,让学生理解这些参数的意义和作用。
3. 电功计算方法:讲解电功的定义和计算公式,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运用公式进行计算,并解释计算结果的含义。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4.4《欧姆定律的应用》教案
教案: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4.4《欧姆定律的应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4章第4节《欧姆定律的应用》。
本节课主要介绍欧姆定律的应用,包括电流的计算、电阻的计算以及功率的计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欧姆定律的应用,能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掌握欧姆定律的应用。
2. 能够运用欧姆定律计算电流、电阻和功率。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欧姆定律的应用,包括电流的计算、电阻的计算以及功率的计算。
难点:如何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如电路中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尺子、计算器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电路图,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
2. 新课讲解:(1)电流的计算:引导学生利用欧姆定律计算电路中的电流,公式为 I = U/R。
(2)电阻的计算:引导学生利用欧姆定律计算电路中的电阻,公式为 R = U/I。
(3)功率的计算:引导学生利用欧姆定律计算电路中的功率,公式为 P = UI。
3. 例题讲解:分析并讲解几个欧姆定律应用的例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欧姆定律的应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自主完成练习册上的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欧姆定律的应用电流 I = U/R电阻 R = U/I功率 P = UI七、作业设计电路图:U|R|I电路图:U|R1|R2|I答案:1. 电流 I = 2A,电压 U = 12V,电阻R = 6Ω2. 电流 I = 3A,电压 U = 18V,电阻R1 = 6Ω,R2 = 12Ω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际电路图和例题讲解,使学生掌握了欧姆定律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课后,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欧姆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拓展知识。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4.4欧姆定律的应用教案
教案: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14.4 欧姆定律的应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4章第4节欧姆定律的应用。
本节课主要讲述欧姆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包括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以及如何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掌握欧姆定律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欧姆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
2.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照明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引发学生对欧姆定律应用的思考。
2. 新课讲解:讲解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实验演示欧姆定律的应用。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如照明电路中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变化,引导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问题。
4. 课堂练习: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进行解答。
六、板书设计1. 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2. 欧姆定律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请用欧姆定律解释家庭电路中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2. 给出一个实际问题,运用欧姆定律进行解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欧姆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下一节课进行分享。
重点和难点解析:欧姆定律的应用一、欧姆定律的原理回顾我们需要明确欧姆定律的表述: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强度与两端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即 I = V/R,其中 I 表示电流,V 表示电压,R 表示电阻。
二、欧姆定律的应用场景1. 电流、电压、电阻的测量通过欧姆定律,我们可以根据已知的电流和电压值来计算电阻,或者根据电流和电阻值来计算电压。
这在电路的测量和分析中非常有用。
2. 电路的设计与分析在设计电路时,我们需要确保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满足特定的要求。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6篇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6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工作计划、心得体会、讲话致辞、教育教学、书信文档、述职报告、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reflections, speeches, education and teaching, letter documents, job report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苏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6篇教案在书写的过程中,你们一定要考虑与时俱进,作为教师,一定要学会制定好全面的教案,这也是最基本的才能,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苏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第十二章第2节内能热传递教案2023-2024学年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教案:第十二章第2节内能热传递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二章的第2节,主要涵盖了内能和热传递的相关知识。
教材内容包括:1. 内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2. 热传递的原理及其方式;3. 热量、温度和内能的关系;4. 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内能和热传递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内能的概念,掌握内能的影响因素;2. 使学生了解热传递的原理和方式,能够分析实际案例中的热传递现象;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内能的概念、影响因素;热传递的原理和方式。
难点:热量、温度和内能的关系;实际案例中热传递现象的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温度计、热量计等);学具:笔记本、课本、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冬季取暖为例,让学生思考取暖过程中热量的传递方式。
2. 概念讲解:介绍内能的概念,解释内能的影响因素,如温度、质量、状态等。
3. 原理讲解:讲解热传递的原理,包括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
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如烧水、做饭等,让学生了解热传递在生活中的应用。
5. 实验操作: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热量在不同物体间的传递过程。
6.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内能和热传递的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内能的概念、影响因素;热传递的原理、方式;热量、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内能和热传递的关系。
答案:内能是物体分子运动的能量,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过程。
在生活中,例如烧水时,热量通过传导、对流和辐射等方式从火焰传递给水,使水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2. 题目:请简述热传递的原理及其三种方式。
答案:热传递的原理是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直到两者温度相等。
热传递的三种方式分别是:传导,热量通过物体内部的分子振动传递;对流,热量通过流体的流动传递;辐射,热量通过电磁波的形式传递。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教学设计教案
11-1 杠杆(第1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辨认出杠杆。
2、理解力臂的概念,会画杠杆的力臂。
3、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能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出杠杆的平衡条件,会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题。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画杠杆示意图和力臂,训练学生的作图、识图能力。
2、让学生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杠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进一步认识物理是有用的,从而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2、通过独立探究、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理解力臂的概念,会画杠杆的力臂。
【教学难点】力臂的画法【实验器材】螺丝刀、羊角锤、钢丝钳、木块、钉子扳手、夹子、(杠杆、铁架台、钩码、弹簧测力计)、多媒体材料【教学方法】实验、讨论、探究、归纳【学情分析】实物演示多媒体演示并小结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提问1、需要哪些实验器材?2、为什么需要调节杠杆在水平5. 用杠杆去撬动一块石头,如果杠杆的动力臂长用N的力就能撬起重7.图中的农民拿着一根用来挑东西的扁担于__________类机械,使用扁担挑东西.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做杠杆。
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这是杠杆的特点。
杠杆有直的也有弯的。
11-1 杠杆(第2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能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出杠杆的平衡条件,会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题。
2、了解杠杆的应用,能对杠杆进行分类,并了解分类原则。
二、过程与方法1、复习画杠杆示意图和力臂,训练学生的作图、识图能力。
2、让学生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杠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进一步认识物理是有用的,从而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2、通过独立探究、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理解力臂的概念,会画杠杆的力臂。
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全册教案
备课本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全册教案班级______教师______日期______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全册教案课时数NO:教学内容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一章第一节——杠杆课题第一课时:认识杠杆课型:新授课程标准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认出杠杆。
2.知道杠杆的种类以及各种杠杆的特点。
3. 理解力臂的概念,会画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熟悉有关杠杆的名称: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2.通过实际应用理解并体会杠杆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杠杆的应用,进一步认识学物理是有用的。
2.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3.从伟大科学家的身上,学习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1.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认出杠杆。
2.知道杠杆的种类以及各种杠杆的特点。
教学难点1.理解力臂的概念,会画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
2.通过实际应用理解并体会杠杆的作用。
教具学具指甲剪、剪刀、筷子、啤酒扳手等学习内容.过程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修订栏一、激发兴趣师:著名的物理学家阿基米德曾经有一句名言,说如果给他一根硬棒和一个支点他可以撬动整个地球。
经科学研究证明,他办不到这件事,但他讲的这个道理是正确的,只是他无法在他有限的生命里走完硬棒另一端的路程。
那么他所说的硬棒到底有多厉害!愿和我一起来 探究它的奥秘吗?1.出示应用杠杆的一系列图片。
引导学生观察,提问:从这些图片中你能发现什么?不论学生发现什么都应予以肯定,积极鼓励学生寻找各图之间的共性或图与图之间的共性。
2.根据学生的回答概括杠杆的共性。
○1都有一个共同的可以转动的固定点。
聆听 思考观察 思考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引出——支点。
○2有没有阿基米德要的硬棒一样的东西。
引出——硬棒。
○3要使上面的这些物体工作,要不要给它施加力?引出——力。
○4在力的作用下,这根硬棒将会发生什么?引出——转动。
告诉学生这就是阿基米德要的东西,它叫杠杆。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12.4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第1课时)教案
教案: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 12.4 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第1课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第12.4节,主要讲述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
具体内容包括:1. 了解机械能和内能的概念及其相互转化原理。
2. 掌握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以及内能与机械能的相互转化过程。
3. 探究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如质量、温度、状态等。
4. 掌握热量的概念,了解热传递过程中能量的转移。
二、教学目标1. 能够准确地描述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过程。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有关机械能与内能转化的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原理,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难点:内能与机械能转化的过程,热量概念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滑轮组、小车、加热器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滑轮组提升重物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滑轮组提升重物过程中能量的转化。
2. 知识讲解:讲解机械能与内能的概念,阐述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原理。
3. 实验演示:演示滑轮组提升重物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
4. 随堂练习:根据实验数据,计算重物上升过程中机械能与内能的转化。
5.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内能与机械能转化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 小组讨论:讨论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如质量、温度、状态等。
7. 热量概念讲解:讲解热量的概念,阐述热传递过程中能量的转移。
8. 作业布置:布置一道有关机械能与内能转化的作业题目,要求学生课后完成。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1. 机械能与内能的概念及相互转化原理。
2. 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质量、温度、状态等。
3. 热量概念及热传递过程中能量的转移。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从地面上升到高度为10m的位置,求物体上升过程中机械能与内能的转化情况。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14.3欧姆定律教案
教案: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14.3 欧姆定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第14章第3节,主要包括欧姆定律的内容、公式以及如何运用欧姆定律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中详细介绍了欧姆定律的发现过程,电阻、电流和电压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实验来验证欧姆定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欧姆定律的内涵,掌握欧姆定律的公式及运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欧姆定律公式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欧姆定律的发现过程,电阻、电流和电压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实验器材(包括电阻、电流表、电压表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一个生活中的电路为例,让学生观察并分析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2. 知识讲解:介绍欧姆定律的发现过程,讲解电阻、电流和电压之间的关系,以及欧姆定律的公式。
3. 实验探究: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通过实验来验证欧姆定律。
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变化,并记录在实验报告单上。
4. 例题讲解:讲解欧姆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如何通过测量电流和电压来计算电阻。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如给定电流和电压,计算电阻的大小。
6. 知识巩固:通过问答的形式,检查学生对欧姆定律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1. 欧姆定律的公式:I = U/R2. 电阻、电流和电压之间的关系:R = U/I七、作业设计1. 题目:已知一段电阻的电流为2A,电压为10V,求这段电阻的电阻值。
答案:R = U/I = 10V/2A = 5Ω2. 题目:一个电路中的电流为3A,电压为12V,求电路中的总电阻。
答案:R = U/I = 12V/3A = 4Ω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
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到点时,高度、速度特点;说明白什么;到最低点时,高度、速度特点;说明白什么;在下降过程中,高度、速度如何变化,说明白什么,一起看看苏科版九班级上册物理教案!欢迎查阅!苏科版九班级上册物理教案1【教学过程】1,试验引课观看滚摆试验,用板图关心分析.试验时要留意观看:滚摆在下降过程中速度如何变化;上升阶段速度如何变化.留意分析的问题:到点时,高度、速度特点;说明白什么;到最低点时,高度、速度特点;说明白什么;在下降过程中,高度、速度如何变化,说明白什么;在上升过程中,高度、速度如何变化,说明白什么.试验结论: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相互转化.2,新授课:动能和势能的转化.1)分析实例方法1:针对基础较好的同学,可以由同学自己列举能体现动能和重力势能相互转化的现象,并详细分析能量转化的过程.用争论分析的方法完成课堂学习.方法2:一般状况下,可以分析重点实例,例如分析乒乓球从某一高度自由下落过程中,不考虑空气的阻力,留意分析:乒乓球从某他高度下落到接触地面的过程;乒乓球从接触地面到发生弹性形变的过程;乒乓球渐渐恢复原来外形到反弹起来的瞬间;乒乓球反弹起来后上升到点的过程.2)结论: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是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在乒乓球发生弹性形变过程和恢复原来的外形的过程中,是动能和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所以动能也可以和弹性势能相互转化.3)其他实例分析:可以做课本上的试验2和试验3,并由同学自行分析在试验过程中的能量转化.4)难点分析:人造地球卫星在绕地球转动的过程中,分析能量的转化.方法1,一把般状况下,同学由板图观看近地点和远地点的高度和速度的特点,从而分析人造地球卫星在从近地点到远地点和从远地点到近地点移动的过程中,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并知道机械能的总量是保持不变的,也为以后学习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打下基础.方法2,针对基础较好的同学,可以由板图观看近地点和远地点的高度的特点,并告知同学在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转动的过程中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让同学分析在卫星到达近地点和远地点的位置时,运行速度的特点是什么,并想象卫星是如何绕地球转动的,从而增加同学想象事物的力量.【板书设计】探究活动【课题名称】观看和分析某个动能和弹性势能转化的实例【组织活动形式】同学小组【辅导参考】1,观看和实践蹦床运动,分析在接触蹦床过程中,蹦床发生弹性形变的过程和能量转化.2,拆开一个玩具小车,观看上弦时,发生的弹性形变,以及它在恢复原状过程中的特点.【评价方案】1、同学自评.2、写出分析和观看的过程.3、应用到其他的实例.苏科版九班级上册物理教案2教学目标:1、学问和技能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5篇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5篇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向大多数学生,同时注意培养优秀生和提高后进生,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杠杆(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杠杆;(2)理解支点、阻力、阻力臂、动力、动力臂。
过程与方法:通过举例认识杠杆,会分析杠杆的几个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了解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认识杠杆。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通过浮力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了阿基米德是古希腊伟大的科学家,他在物理学方面的主要贡献有两项:浮力问题与杠杆平衡问题。
阿基米德有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
”置疑:阿基米德说这句话的根据是什么 ? 你认为这可能吗?阿基米德用来撬动地球的工具就是杠杆,也就是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二、杠杆1、认识杠杆要求学生观察书上图12-2-3:生活中的常见的杠杆。
要求学生举出其他生活中的杠杆。
进行讨论,找出图中杠杆的共同特征——都绕一固定点转动。
教师出示羊角锤,分析使用时有一固定点。
要求学生分析其余杠杆的固定点。
得到杠杆概念: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杆,叫杠杆。
“硬杆”指在力作用下不易发生形变的受力的杆状物体,可以是直的也可是弯的,形状也可以是各种各样,可是方的、圆的等。
要求学生再举其他例子。
例如:用来拧螺母的扳手可以使我们轻易地将螺母拧紧或拧松。
订书机可以很方便地把纸装订在一起。
2、与杠杆有关的概念首先认识杠杆的几个概念支点 ( O ) :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
动力 ( F1 ) :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 ( F2 )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动力臂 ( L1 ) :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阻力臂 ( L2 ) :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作力臂的步骤:( 1 )找准支点;( 2 )沿力的方向作出力的作用线;( 3 )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画垂线;( 4 )标出力臂。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11.1杠杆教案
教案: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 11.1 杠杆一、教学内容1. 杠杆的定义和分类:介绍什么是杠杆,以及杠杆的分类,包括一端固定杠杆、一端活动杠杆和转动杠杆。
2. 力臂的概念:解释力臂的定义,以及如何确定力臂的长度。
3. 杠杆的平衡条件:介绍杠杆的平衡条件,即力与力臂的乘积相等。
4. 杠杆的力矩:解释力矩的概念,以及力矩与杠杆平衡的关系。
5. 杠杆的应用:举例说明杠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杠杆的定义和分类,掌握力臂的概念和杠杆的平衡条件。
2. 能够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3. 通过对杠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杠杆的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力矩的概念。
2. 教学重点:杠杆的分类,力臂的确定,杠杆的平衡条件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杠杆模型、力臂模型、力矩模型。
2. 学具:学生实验用具,包括杠杆、钩码、弹簧测力计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杠杆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杠杆的原理。
2. 讲解:讲解杠杆的定义、分类、力臂的概念和杠杆的平衡条件。
3. 演示:使用教具进行杠杆的平衡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4.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杠杆的定义和分类2. 力臂的概念3. 杠杆的平衡条件:F1 L1 = F2 L24. 力矩的概念5. 杠杆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下列杠杆的平衡情况:a. 一端固定杠杆,F1 = 10N,L1 = 2m,F2 = 15N,L2 = 3mb. 一端活动杠杆,F1 = 8N,L1 = 1.5m,F2 = 12N,L2 = 2m2. 答案:a. F1 L1 = F2 L2,10N 2m = 15N 3m,20Nm = 45Nm,不平衡,F1 L1 < F2 L2b. F1 L1 = F2 L2,8N 1.5m = 12N 2m,12Nm = 24Nm,不不平衡,F1 L1 < F2 L2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演示和实验,学生对杠杆的原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1 杠杆(第1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就是杠杆,能从常见得工具中辨认出杠杆。
2、理解力臂得概念,会画杠杆得力臂。
3、理解杠杆得平衡条件,能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出杠杆得平衡条件,会用杠杆得平衡条件解题。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画杠杆示意图与力臂,训练学生得作图、识图能力。
2、让学生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得过程,学习从物理现象与实验中归纳简单得科学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杠杆在生活中得实际应用,进一步认识物理就是有用得,从而提高学习物理得兴趣。
2、通过独立探究、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实事求就是得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理解力臂得概念,会画杠杆得力臂。
【教学难点】力臂得画法【实验器材】螺丝刀、羊角锤、钢丝钳、木块、钉子扳手、夹子、(杠杆、铁架台、钩码、弹簧测力计 )、多媒体材料【教学方法】实验、讨论、探究、归纳【学情分析】教师活动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学媒体出示钉有图钉得木块,您能用手把它拔出来吗?请用螺丝刀、羊角锤、钢丝钳把它拔出来讨论、合作探究实物演示提问您就是怎样拔出图钉得?有哪些不同得方法?那种方法最省力?交流方法与体会多媒体演示并小结讲解(1) 1、杠杆杠杆就是指一根硬棒在力得作用下,能够绕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叫做杠杆。
杠杆可以就是直得,也可以就是弯得。
归纳小结杠杆概念多媒体讲解(2) 几个名词:支点:杠杆绕其转动得点。
(O)动力:使杠杆转动得力。
(F1)阻力:阻碍杠杆转动得力。
(F2)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得垂直距离。
(l1)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得垂直距离。
(l2) 讨论归纳记忆多媒体演示O 作图 画出下列杠杆得力臂:作图能力探究 探究杠杆得平衡条件:提问 1、需要哪些实验器材?2、为什么需要调节杠杆在水平位子平衡?3、本实验中,钩码与弹簧秤得位置不变,改变钩码得数量,弹簧秤得示数有何变化?4、钩码得数量与位置保持不变,改变弹簧秤得位置,弹簧秤得示数有何变化?5、钩码得数量与弹簧秤得位置不变,改变钩码得位置,弹簧秤得示数有何变化? 实验探究 实验装制 实验表格 测量 F 1 N L 1 N F 2 N L 2 N 123提问 分析比较表中数据,您能得出什么结论?讨论、归纳 多媒体 杠杆得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或F 1×l 1=F 2×l 2 理解、记忆 多媒体巩固练习1、所谓杠杆,就是指一根,在下,能够绕着点转动。
2、杠杆得五要素就是指(1)杠杆转动时绕着得固定点叫;(2)得力叫动力;(3) 叫阻力;(4)从到得距离叫动力臂;(5)从到得距离叫阻力臂。
3、杠杆得平衡条件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画出作用在“开瓶起子”上动力F1得力臂与阻力F2得示意图。
5、用杠杆去撬动一块石头,如果杠杆得动力臂长2m,阻力臂长40cm,那么只要用N得力就能撬起重500N得一块石头。
7.图中得农民拿着一根用来挑东西得扁担、扁担属于__________类机械,使用扁担挑东西______(填“能”或“不能”)省力、小结 1.一根硬棒,在力得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做杠杆。
在力得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这就是杠杆得特点。
杠杆有直得也有弯得。
2.杠杆得五要素(1)支点:杠杆(撬棒)绕着转动得点,用字母0标出。
(2)动力:使杠杆转动得力。
画力得示意图时,用字母F1标出。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得力。
画力得示意图时,用字母F2标出。
注意:动力与阻力使杠杆转动方向相反,但它们得方向不一定相反。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得距离。
用字母L1,标出。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得距离。
用字母L2 标出。
3.杠杆得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F1×l1=F2×l2布置作业课本P8 ——1、2教后记11-1 杠杆(第2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杠杆得平衡条件,能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出杠杆得平衡条件,会用杠杆得平衡条件解题。
2、了解杠杆得应用,能对杠杆进行分类,并了解分类原则。
二、过程与方法1、复习画杠杆示意图与力臂,训练学生得作图、识图能力。
2、让学生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得过程,学习从物理现象与实验中归纳简单得科学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杠杆在生活中得实际应用,进一步认识物理就是有用得,从而提高学习物理得兴趣。
2、通过独立探究、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实事求就是得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理解力臂得概念,会画杠杆得力臂。
理解杠杆得平衡条件,会用杠杆得平衡条件解题。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出杠杆得平衡条件。
【实验器材】螺丝刀、羊角锤、钢丝钳、木块、钉子扳手、夹子、(杠杆、铁架台、钩码、弹簧测力计 )、多媒体材料【教学方法】实验、讨论、探究、归纳【学情分析】教师活动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学媒体提问1、杠杆得五要素就是什么?2、杠杆平衡条件就是什么?学生回答杠杆得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F1×l1=F2×l2提问为什么阿基米德说“给我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讨论,交流讲解讨论杠杆得分类:l1>l2 则 F1<F2 省力杠杆特点: 省力但费距离应用:撬棒l1=l2 F1=F2等臂杠杆不省力不省距离天平l1<l2 F1>F2 费力杠杆费力但省距离钓鱼竿分析课本P5 图11-6得杠杆分类与分类原则讨论、记录、分类生活物理社会:生活中得剪刀 :裁衣剪刀理发剪刀剪铁皮剪刀修枝剪刀讨论杠杆分类多媒体举例课本P6 分析例题2001年6月22日在杭州动物园,一位物理老师用一只弹簧测力计“称”出一头大象得质量。
在“称”象得过程中,她还用了吊车、铁笼与10m长得槽钢作为辅助工具,若不计槽钢与铁笼重,吊钩固定处距系弹簧秤一端距离9m,距系铁笼一端距离7cm,当槽钢处于水平状态时弹簧秤示数为200N试估计大象得质量。
介绍: 解题格式与要求掌握要求多媒体11-2 滑轮【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定滑轮与动滑轮,能用杠杆原理解释定滑轮与动滑轮得特点。
2、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得作用。
3、能根据滑轮组得构成方式判断省力情况。
4、能识别生活与生产中常见得滑轮,能根据要求组装简单得滑轮组。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了解定滑轮与动滑轮得结构。
2、通过探究,了解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实验,提高学生得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与比较、分析、概括能力,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就是得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用杠杆原理解释定滑轮与动滑轮得特点。
根据要求组装简单得滑轮组。
【教学难点】根据要求组装简单得滑轮组。
【实验器材】 (滑轮、弹簧秤、直尺、钩码、细线 )、多媒体材料【教学方法】实验、讨论、探究、归纳【学情分析】教师活动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学媒体播放放映升国旗观察多媒体演示提问国旗上升时,升旗手用力得方向向哪里?为什么升旗手向下用力,而国旗会上升呢?讨论与回答出示滑轮提问并演示滑轮得形状就是怎样得?转动时,它得轴就是否运动?归纳小结滑轮得概念实物演示定滑轮提物体,归纳定滑轮得概念讨论记忆多媒体演示探究(1) 11、3 如何把木料运上楼探究使用定滑轮得特点:装配定滑轮,竖直向下拉弹簧秤,使钩码保持平衡状态,读出弹簧秤得读数。
比较F与G得关系。
改变弹簧秤拉力得方向,情况怎样?改变钩码得该数,情况怎样?实验探究多媒体演示、分析归纳小结数据填入表格,寻找使用定滑轮得特点实验次数钩码重力F2/N 弹簧秤读数F1/N 123 归纳:定滑轮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 ,也不能省距离,但能改变力得方向。
实质:等臂杠杆探究(2) 探究使用动滑轮得特点:装配动滑轮,竖直向上拉弹簧秤,使钩码保持平衡状态,读出弹簧秤得读数。
比较F与G得关系。
改变弹簧秤拉力得方向,情况怎样?改变钩码得该数,情况怎样?实验探究多媒体演示,分析归纳小结数据填入表格,寻找使用动滑轮得特点实验次数钩码重力F2/N 弹簧秤读数F1/N 123 归纳:动滑轮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但不能省距离,也不能改变力得方向。
实质:l1=2l2得省力杠杆多媒体练习工人师傅用动滑轮将重600N得木箱吊到阳台上,至少要用多大得力?思考、独立完成多媒体讲解定滑轮与动滑轮在使用中,既有优点,也有缺点,平时使用中我们经常使用它们得优点组成滑轮组。
即使用滑轮组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得方向。
多媒体讲解滑轮组得绕法观察连接特点多媒体片、实物演示提问使用滑轮组时,绳子移动距离S与物体移动距离H有何关系?使用滑轮组时,弹簧秤读数F与物体重力G与动滑轮重力G动有何关系?使用滑轮组时,绳子移动速度V绳与物体移动速度V物有何关系?讨论,归纳结论实验归纳结论:S = nhF = (G + G动)/nV绳=n V物n-------通过动滑轮绳子得股数牢记结论讲解生活·物理·社会轮轴与斜面生活中得轮轴与斜面轮轴与斜面得特点瞧书布置作业课本P13 ——1、311-3 功【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做机械功得两个要素。
2、知道机械功得物理意义、公式及单位,了解1J得功大约有多大。
3、理解机械功得计算公式,会用功得计算公式解题。
4、能用生活中得事例解释机械功得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情境设计,让学生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交流合作得意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介绍科学家焦耳得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奋发学习、刻苦专研得学习品德。
2、通过探究实验,提高学生得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与比较、分析、概括能力,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就是得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理解机械功得计算公式,会用功得计算公式解题。
【教学难点】用生活中得事例解释机械功得含义【实验器材】 (斜面、钩码、小车、直尺、弹簧测力计 )、多媒体材料【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讨论、归纳教师活动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学媒体引入通过前面得讨论,我们知道省力得机械费距离,费力得机械省距离。
那么有没有既省力又省距离得机械呢?探究 11、5 探究斜面 (多媒体实验装置)指导学生测量拉力F、小车通过得距离S、小车与砝码所受得重力G、上升得高度h,数据填入表格: 实验交流方法与结果分组实验11-4 功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功率得概念;知道功率得物理意义。
2、能通过实例作图等多种方式来描述功率。
3、知道功率得公式、单位,能用公式计算功率。
4、能自己设计实验测量功率。
二、过程与方法从生产与生活实际中,认识做功不但有多少之分,而且有快慢之别,学会把速度得知识迁移到做功快慢上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得发散思维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与比较、分析、概括能力,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就是得科学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