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学思考题
世界遗产复习思考题
《中国的文化与自然遗产》复习思考题1.请熟悉自然遗产、文化遗产、文化景观的概念。
世界遗产的概念:世界遗产是指具有突出价值的文化与自然遗产,是大自然和人类留下的最珍贵的遗产,需要作为整个人类遗产的部分加以保护。
世界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与文明的结晶,代表着最有价值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是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
世界遗产分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混合遗产和文化景观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是指具有突出的历史学、考古学、美学、科学、人类学、艺术价值的文物、建筑物、遗址等。
自然遗产:是指具有科学、保护或美学价值的地质、物质、生物结构、濒危动植物栖息地和自然资源保护区等。
文化景观:文化景观代表“自然与人类的共同作品”。
文化景观的选择应基于它们自身的突出、普遍的价值,其明确划定的地理——文化区域的代表性及其体现此类区域的基本而具有独特文化因素的能力。
它通常体现持久的土地使用的现代化技术及保持或提高景观的自然价值,保护文化景观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遗产,是相对于有形遗产,即可传承的物质遗产而言的概念。
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
世界遗产的意义世界遗产是文化与自然的产物,是人类历史、文化与文明的象征,代表着最有价值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为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
世界遗产具有科学价值、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
所具有的丰富内涵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源泉。
文化遗产的历史与文化价值世界遗产具有无可替代的独特价值,作为文化遗产的世界遗产反映出文化多样化的重要性,包括艺术创新、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
作为文化遗产的世界遗产反映出文化多元性,体现在风格各异的历史名城、建筑群、文物、名胜古迹、考古遗址等。
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具有艺术创新、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等特点,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文物学基础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每题3分,共15分)明器、类比法、玉衣制度、遗迹、瓷器《、金石索》、青铜器、文物、复合体文物、列鼎制度、打制石器、考古学文化、俑、磨制石器二、单项选择题。
1、《考古图》是___宋代所著。
A、赵佶B、欧阳修C、吕大临D、王厚之C2、中国文物管理的原则与方式是 ___A、采取分级管理B、采取多级管理C、采取阶梯性管理D、采取两端管A3、以下属于不可移动文物的是: ___A、石器B、玉器C、古建筑D、铜器C4、以下属于黄河上游的考古学文化是 ___A、大汶口文化(黄河下游)B、龙山文化(黄河中下游)C、仰韶文化(黄河上游)D、良渚文化(长江上游)C5、原始瓷已知始见于 ___ 。
A、周代B、秦C、D、商代D6、瓷器已知始见于__。
A、西汉B、东汉(三国D、两晋B7、以下不属于仰韶文化类型的是 ___ 。
A、半坡类型8、史家类型C、马家窑D、庙底沟类型C8、以下属于遗物的是 ___A、三里头宫殿遗址B、郑州商城C、窑址D、河姆渡文化骨耜D9、以下不属于文物教育的场所的是 ___ 。
A、博物馆B、纪念馆C、动物园D、不可移动的文物单位C10、著名的素纱禅衣和T型帛画是在—墓中出土的。
A、马王堆汉墓B、刘胜墓C、南越王墓D、妇好墓A11、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属于 ____ 。
A、文化市场B、文物管理机构C、稽查大队D、收藏机构B12、以下不属于马家窑文化的类型为: __A、石岭下B、半山C、半坡D、马厂C 13、以下不属于文物管理的内容为:A、法规管理B、资源管理C、计划管理D、技术管理B14、九鼎七簋反映了列鼎制度中严格的等级关系,它是指 ___ 等级的人的陪葬级别。
A、诸侯B、天子(大夫D、士B15、下列属于良渚文化遗迹的是 ____A、玉琮B、玉璧C、锥形器D、贵族墓地D16、由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及文物与考古研究机构收藏的文物是 ___ 。
A、馆藏文物B、流散文物C、复合体文物D、单体文物A17、抢救性考古发掘管理方面,要认真贯彻 ____ 的方针。
考古学思考题
旧石器时期1.人类发展阶段是如何划分的?●第一阶段由猿到人的最初时期,大约在600万-700万年前;●第二阶段即能人阶段,大约在160万-250万年前;(早期猿人的代表)●第三阶段直立人阶段,大约从180万年或160万年前持续到20多万年前;(晚期猿人,过去统称猿人)●最后一个阶段智人阶段,从早期智人一直到约10万年前演化到晚期智人。
晚期智人的形态与现代人类基本一致。
2.打击石片的方法有哪几种?直接打击法A. 锤击法: 是用石锤直接敲击石核产生石片的方法。
用这种方法打下的石片,一般较薄而长,台面较小;石片角多在90─110 度之间;打击点集中,半锥体明显;在质地较好的石片上可清楚地看到同心波纹和辐射线等特征。
B. 碰砧法:是用石核直接碰击石砧产生石片的方法。
用这种方法产生的石片一般较厚,台面较大,石片角多在100度以上;打击点粗大而散漫半锥体浅凸或不清,一般不见锥疤。
C. 砸击法:把石核放在石砧上,用石锤砸击石核而产生石片的方法。
典型的砸击石片一般形体较小,常呈近长方形,多无台面、半锥体和同心波纹。
由于打击时尾端受到石砧的反作用力,也有类似打击点的痕迹,因此,常被称为“两极石片”。
间接打击法A. 击钎法:把石核放稳固,然后用一根带尖的硬木棍或骨棒压在石核台面边缘,再用石锤打击棍棒的上端,使打击力通过木棍传向石核,从而产生石片。
用这种方法剥落的石片一般较薄而长,两侧缘接近于平行;石片的台面较小,打击点和半锥体均不甚明显;石片背面常有一条或两条纵向的棱脊,横断面多呈三角形或梯形。
B. 压剥法:把石核在地上放平稳并用双脚夹牢,再把一个尖端装有硬尖的“T”形工具的尖部压在石核边缘,用胸部猛压横木,即可剥下细长规整的石片或石叶。
3.简述中国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的分群。
华北地区早更新世:泥河湾期,河湖相沉积层。
“长鼻三趾马-真马动物群”,由上新世残留种剑齿虎、爪兽、长鼻三趾马、板齿象,经变化地古老种鬣狗、犀牛、拟鼠兔、剑齿象共出,并由大量现代种象、马、犬、熊、羚羊、羊、野牛的出现。
思考题
1.三晋两周地区战国时期乙类墓的特点为单棺单椁的陶器墓。
墓圹长度一般在二-四米。
出成组的仿铜陶礼器,每种陶礼器一般为一或二个。
出少量的兵器,不出青铜礼乐器。
这类墓的墓主人为自由民中的普通平民,也包括了一部分没落的、没有田禄的士。
甲、乙两类墓之间最主要的区别是否使用青铜礼乐器。
在战国早期,这类墓葬皆为土坑竖穴墓,流行头龛。
在战国中期,洛阳地区出现了洞室墓,有两种形制,竖室(平行)和横室(垂直),但数量极少。
到战国晚期,洞室墓的数量有所增加,但大部分仍为土坑竖穴墓。
在葬式方面,战国时期流行自然弯曲的屈肢葬,还有少数量的直肢葬。
乙类墓主要出一套仿铜陶礼器,主要器物有鼎、盖豆、壶、盘、匜等,有的墓还有小壶、甗等。
2.长江流域楚国墓葬的棺椁制度从商代时起,墓室、棺椁就成为人们地上居室的象征。
根据当时的等级制度,人们的居室也有严格的规定,不同等级的人居住的房屋在大小、数量上均有不同。
仿地上建筑修筑的墓葬,对地上居室也都应有所体现。
墓主人生前的地位、等级表现在棺椁制度上也就靠所仿象的堂、室、房及等来表示。
楚墓的棺椁制度基本分为五级。
①诸侯等级九室,在考古学中通常称其为棺室、头厢、边厢、足厢。
与地上居室相对应,棺室象征居室,头厢象征前堂,边厢象征房和夹。
足厢在中间者可能象征后室或下室,其余二个不清楚。
②封君贵族或卿等级七室③大夫等级三室④士级二室或一棺一椁⑤平民一棺3.战国及秦代关中地区秦墓的特点及随葬器物的变化特点 1 屈肢葬可以成为识别秦人的标志2 洞室墓战国中期晚段出现3 随葬器物在组合和器物的形制上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A类墓与三晋两周地区的甲类墓基本相同,是出铜礼器的铜器墓。
随葬有青铜礼器,或共出有仿铜陶礼器和日用陶器。
墓葬规模较大,往往都在3.5米以上,有的有车马坑,殉奴,多重棺椁等。
B类墓不见有青铜礼器,随葬仿铜陶礼器,或共出有日用陶器。
墓葬规模在3米到2米之间,一般有棺有椁。
就墓葬的情况看与三晋两周地区的乙类墓相近。
西北大学史前考古学思考题
西北大学史前考古学思考题西北大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专业——史前考古课程习题一、史前考古学(上)思考题1. 解释“史前时期”与“史前考古”。
2. 如何依据第四纪地层判别古文化遗存的相对年代?3. 简述生物地层学方法。
4. 特殊埋藏类型是如何形成的?5. 简述史前人类对居住地选择的条件。
6. 简述环境考古学的理论。
7. 如何利用动物化石复原古生态环境?8. 简述孢粉分析法。
9. 简述史前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0. 简述考古学研究对古环境研究的作用。
11. 简述体质人类学与史前考古学的关系。
12. 简述学术界对腊玛古猿系统位置的看法。
13. 简述直立人体质发展的不平衡性。
14. 简述“单中心论”和“多中心论”。
15. 简述中国晚期智人化石的主要发现。
16. 如何分类与观察旧石器?17. 如何测量与统计旧石器?18. 华北旧石器文化遗存的基本特征是什么?19. 我国有 " 手斧 " 吗?为什么?20. 简述中国细石器的特征与分布。
二、史前考古学(下)思考题:1. 如何认识新石器时代?2. 打、磨制石器是否是划分旧、新石器时代的唯一标准?为什么 ?3. 略述“龙山时代”成立的条件与意义。
4. 简述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6. 为什么史前农业较早期发生在世界一些特定的地区?7. 学术界对中国稻作农业起源地的认识如何?哪种观点较为合理?8. 工具(农具)在研究农业发生发展问题中的作用如何?有无局限性?9. 中国史前农业的发展及其特点。
10. 什么是聚落考古学?其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11. 从姜寨聚落谈聚落形态的研究。
12. 中国史前聚落的发展演变脉络如何?13. 目前中国史前城址主要发现在哪些地区?意义如何?14. 中国史前墓葬的主要种类及分布区域如何?15. 埋葬习俗的发生说明了什么问题?16. 中国史前埋葬制度及其发展演变的主要线索如何?17. 埋葬制度研究的意义如何?18. 成年男女合葬揭示出哪些方面的社会变革?19. 史前武器的主要种类与功能。
李晓东《文物学》名校考研真题(文物的价值与作用)【圣才出品】
第7章文物的价值与作用简答1.简述文物的价值。
[西北大学2014年研]答:文物价值是凝结在历史文化遗迹遗物(包括精神和物质的遗物)中的一般人类劳动,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历史进步的标志。
它具有明显的双重特性,即有形价值和隐形价值。
从整体来讲,文物必须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化遗迹、遗物,否则不称其为文物。
三者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存在于物质文化遗存之中。
它们相互渗透,相互制约。
因此,文物的价值是客观存在的,是不可否定的。
(1)历史价值在文物所具有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中,历史价值是首要的。
如上文所谈及的,历史遗迹和遗物,都是一定时代的产物。
地球上自有人类以来,所有的人类活动都是社会活动,任何历史遗迹和遗物都是在一定历史时期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
因此,它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包含着当时社会的诸多内容。
(2)艺术价值文物的艺术价值,内涵十分丰富,就其主要方面而言,有审美、欣赏、愉悦(消遣)、借鉴以及美术史料等价值。
它们之间既相互渗透,又相互制约。
审美价值,主要是指文物给人的艺术启迪和美的享受。
欣赏价值,主要是指文物从观赏角度给人以精神作用,陶冶人的情操。
愉悦价值,主要是指文物给人以娱乐、消遣。
借鉴作用,主要是指从文物表现形式、手法技巧等方面学习借鉴以创新。
美术史料价值,是指文物是研究美术史的珍贵的实物资料。
(3)科学价值历史遗迹和遗物,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反映了它的那个时代科学技术水平和生产力水平。
按照唯物史观来看,劳动生产者所创造的一切,都受到当时生产力水平的限制,超过当时科学技术水平的产品是制造不出来的。
古代各种文化遗迹、遗物的本身,都蕴藏着产生它的那个时代的科学技术信息。
2.简述陶器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意义。
[西北大学2012年研]答:陶器的发明对远古人们的生产、生活及社会组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社会经济形态从采集、渔猎为主过渡到以农业(包括牧业)为主,推动人类社会从“蒙昧时代”进入“蛮荒时代”。
《考古与文物基础知识》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考古与文物基础知识》复习思考题及答案(一)一、概论1、名词解释文物:文物旧时称“骨董”、“古董”、“古玩”等,有广义和狭义两个概念。
狭义的概念指古代遗留的有历史和艺术价值的器物,而广义的概念则是指人类活动中一切有价值的遗留物,包括可移动和不可移动两个部分。
赝品:远古以贝为币,造假者以雁骨刻之与贝币相仿充当贝币,故以雁贝和为“赝”字作为文物中假货的代名词。
“鬼货”:即是各地农村盗掘古墓得来的殉葬明器。
“要得富、掘古墓、一夜一个万元户”,这是众多以盗掘古墓、走私文物为业的犯罪分子信奉的致富“捷径”。
在古墓遗存最多的陕西、河南、山西、四川等省,更是盗墓者横行猖獗的地区。
“贼货”,是小偷从文博单位和机关单位藏品中偷窃出来的脏货,更有甚者,光天化日之下在有些国家考古发掘的现场,也有人敢偷盗甚至哄抢文物的。
拍卖行:拍卖行是一种经营文物艺术品等物品的公司。
拍卖行是通过收取佣金来获取利润的根据卖出价钱与估价之间的差价的高低,拍卖行收取10%—30%的佣金。
二、第一章玉器名词解释软玉:指硬度系数较低的玉。
我国是盛产玉石的国家,著名的产玉地有四处,分别是:新疆和田玉、河南南阳独山玉、辽宁岫岩岫玉和陕西蓝田玉。
这些玉都属于软玉。
硬玉:指硬度系数较高的玉,硬度系数在7左右,主要指缅甸的翡翠。
翡翠:“翡翠”现在一般指硬玉的一种,其原产地主要在缅甸,明清时期才传入中国。
“翡翠”本意是指颜色,翡翠并称乃是指翠绿颜色的硬玉,而缅甸玉又以这种色泽最珍贵。
玉琀:葬玉中的一种,指放入死者口中的玉,多为羊脂玉雕刻的动物,流行于汉代。
沁色:古玉(特别是出土玉)因为受周围矿物或其它化学元素的影响而出现部分颜色变化称之为色沁,色沁有多种颜色,是判断真假古玉的关键特征。
狗玉:将假玉器烧成赤色,再在活猫犬或刚死的猫犬腹部割一深口,趋玉正热时急纳入内,再将猫犬埋入地中,一年后取土即成,称为“狗玉”,带有新玉颜色。
梅玉:将质地松软的玉器用乌梅水煮,至玉质松软处被乌梅水镂空后,再用提油法(即以绳系玉于半沸油中煎熬)上色,冒称“水坑古”,称为“梅玉”,其沁色不自然。
中史思考题
17.李成与李唐的异同
李成是宋早期的代表之一.李唐是北宋晚期至南宋的.成创寒林图,所画树木盘曲萧索.唐用大斧劈皴,所画大山堂堂.成是贵族,不以绘画湖口,故存世之画极少,属于后世所谓的文人画家.唐是画院代招,南北宋供职两朝,是地道的宫廷画家
16唐代美术总体特征
唐代工艺美术风格唐代是我国封建历史阶段工艺美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从工艺美术的艺术风格看,唐代起,就脱离了商、周、汉魏六朝以来的那种古朴特色,而是 ...
唐代的工艺美术特点有:(1)人的意识的解放(2)装饰生活的情趣化。唐代的装饰,一变以前以动物纹占主导地位的传统特点,开始面向自然生活,富有浓厚的生活情趣,摆脱了拘谨、冷静、神秘、威严的气氛,使人感到自由、舒展、活泼、亲切。(3)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高度发展时期,人们充满自信,采取开放的策略,人的思想意识得以解放,这是唐代工艺美术在装饰意匠上追求清新、自由的一个重要的社会原因。(4)装饰技法的应用。陶瓷工艺出现了多种釉色,运用洒釉、流釉等色釉技法;染织工艺有蜡缬、拓印等印染法;从造型看多运用较大弧度的外向曲线。从色彩看,多运用色彩退晕的方法表现深浅层次色阶,有富丽华美的艺术效果。从装饰纹样看,植物纹中多以牡丹为主题,早期清秀、工整,受传统图案影响,中期(盛唐)富丽、丰满,表现手法有色称和对比,有撇丝晚期则比较洗练、简朴。卷草是唐代装饰纹样中应用最广的一种。总之,唐代工艺美术的艺术风格,具有博大清新华丽丰满的特点可用“满”字形容,由于它富于情趣化,也可用“清”字形容。
从铜铁合铸上看,近年来的考古发现新材料证明,在商代晚期和西周早、中期,这类铜铁合铸器所使用的铁都是陨铁,那末事实什么时候呈现人工冶铁?这是1个至关重要的时间推定需要解答的题目,因为,只要这个时间铆定了,我们才可以懂得从商代晚期到什么时候归属陨铁和铜材料结合成器存在的时间?而什么时候又是人工冶铁和铜结合器存在的时间。1990年,河南三门峡西周晚期虢国贵族墓地出土了一把玉茎铜芯柄铁剑,为铜铁合铸的典型器物,且是人工冶铁,被称之为“中华第一剑”,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人工冶铁实物,由此我们可以推定,中国历史上铜和陨铁合铸的时代是从商代晚期到西周晚期。而人工冶铁与铜合铸成器的时代至迟在西周晚期技术上已经成熟。
李晓东《文物学》章节题库(简答题)【圣才出品】
第2章简答题1.简述文物学。
答:文物学是通过多学科的融合和新的整合而成,是人们对文物认识和利用的学问,是关于文物运行与信息传播规律的学问。
(1)研究对象文物学的研究对象是文物,即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文化遗物。
古代地上的、出土的和传世的及近代乃至当代的文物都属文物学研究的范畴。
(2)文物的特性文物具有物质性、时代性、不可再生性、不可替代性、客观性、永续性等特性。
(3)研究方法文物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分类法、排比法、历史分析法、逻辑分析法、年代测定法等。
(4)研究目的①研究如何保管、保护好文物,使文物世世代代相传,这是文物学研究的前提。
②通过对文物的研究,评估文物的价值,阐述各类文物的演变发展过程,进而进行专题或专门史研究,获取各类文物所蕴含的各种信息,阐释历史问题,揭示历史规律。
③探讨如何做好宣传工作,使文物更好地发挥教育作用。
2.简述文物的定名。
答:在对文物进行定名的实践过程中,逐步累积经验并总结出如下几条定名原则和定名方法:(1)文物定名的原则①有自名的器物,要依自名定名;②根据约定俗成定名,已在史籍著录中定过名,一般不再另取新名,以免与旧称混淆不清;③对史籍著录所定器名,需对历代著录是否沿用,并结合实物作一番考证,有误重命名;④对没有自名也未见史籍著录者,可根据其造型、用途予以定名;⑤对某一器物进行定名时要与专家共同研究,力求定名准确无误,能取得学术界的认可。
(2)文物定名的方法①依自名定名;②沿用大家认可的著录已有的器名来定名;③根据器物的造型特点结合用途定名;④参考民族学材料进行定名;⑤采用约定俗成的方法定名,即指拟定的器名,也可用已长期被沿用的器名。
3.博物馆文物藏品的分类法有哪些?答:博物馆文物藏品的分类方法的特点主要是便于管理、便于快速查找,同时兼顾到文物保护进行分类,具体分类包括:(1)按文物材料分为金、银、铜、铁、玉、石、棉、毛、骨、角等。
(2)按文物用途分为生活工具、生产用具、交通工具、兵器、礼器、乐器等。
陕西师范大学博物馆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文物学概论 一、说明 (一) 课程
陕西师范大学博物馆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文物学概论一、说明 (一) 课程陕西师范大学博物馆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文物学概论一、说明(一)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为下一步学习文物鉴定和研究奠定基础。
(二) 教学目的主要讲授文物学的涵义与基本概念,主要文物门类的内涵与基本特点,文物学的发展历史,以及与其它学科的关系等内容。
(三) 教学内容通过学习,了解和掌握文物学的性质、特点及基本理论与方法,为进一步了解和研究文物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 教学时数36课时(五) 教学方式将大量图片和照片演示给学生并参观博物馆,更多采用直观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文物有感性认识。
二、正文第一章文物与文物学教学要点:建立文物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6学时第一节什么是“文物学” 2学时一、什么是文物二、“文物学”的定名问题三、文物学的研究范围四、文物学的研究方法第二节文物学与相关学科 2学时一、文物学与历史学二、文物学与考古学三、文物学与语言文字学四、文物学与文学艺术五、文物学与博物馆学六、文物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第三节文物学的研究方法 2学时一、访古调查法二、文献比较法三、科技应用法四、标准器研究法考核要求:学生作一篇作业,论述文物学的性质与内涵。
本章思考题:1.如何认识建立文物学的必要性,2.文物有何价值,如何去研究它,3.中国文物的基本特点是什么,4.作为一名文物工作者应具备怎样的素质,本章主要参考文献:(1) 李晓东:《中国文物学概论》,河北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 版。
(2) 吴诗池:《文物学概论》,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年第,版。
(3) 夏鼐、王仲殊:《考古学》,《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第,版。
(4) 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版。
第二章中国文物学分论教学要点:介绍各主要门类文物的特点、发展线索、价值意义。
16学时第一节青铜器 2学时一、青铜器的起源与发展二、中国青铜器的基本特点三、青铜珍品简介及其价值四、青铜器的真伪鉴别第二节陶瓷器 2学时一、古陶瓷器的产生与发展二、基本品类三、陶瓷器鉴定的主要方法第三节古字画 2学时一、中国书法发展历程二、书法作品鉴定要领三、中国绘画发展史四、中国画的基本特点和鉴定方法第四节简牍 2学时一、何谓“简牍”二、简牍的发现三、简牍的价值第五节甲骨 2学时一、甲骨文的发现史二、甲骨文的特点三、研究甲骨文的意义第六节玺印封泥 2学时一、玺印的名称二、玺印的材质与印纽三、研究官印的意义四、封泥的发现与价值第七节铜镜 2学时一、铜镜的产生与发展历史二、铜镜的作用三、铜镜的鉴别第八节玉器 2学时一、玉器的发展历程二、玉器的作用与价值三、玉器的真伪鉴别考核要求:本章讲述完后,安排一次参观。
《文物学概论》习题与答案
《文物学概论》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文物学:文物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历史文化遗产中物质遗存的科学,主要探讨各类文物的产生、发展、演变规律及其在历史、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内涵与价值,旨在揭示和传承人类文明成果。
2. 鉴定学:鉴定学是文物学的重要分支,主要通过对文物的年代、真伪、材质、工艺、价值等进行科学技术和历史文献相结合的综合分析,以确定其真实性和艺术、历史地位的学科。
3. 田野考古:田野考古是考古学的基本方法之一,是指在野外现场对古代人类活动遗迹和遗物进行科学发掘、记录、整理和研究的过程,为文物学研究提供实物资料。
4. 文物保护修复:文物保护修复是对各类文物采取科学技术手段进行保养、维护、修复或复原,以防止文物因自然环境和人为因素造成的损害,延长其寿命,并保持其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工作。
5. 考古类型学:考古类型学是考古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通过比较器物的形态特征,将同类器物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以此推断其年代序列、发展演变过程及文化交流情况。
二、填空题1. 我国文物依据法律可以分为可移动文物和______文物两大类。
答案:不可移动2. 文物的“三性”指的是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______。
答案:科学价值3. ______是文物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它为研究人类历史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实物资料。
答案:考古发掘4. 在我国,负责组织协调全国文物工作的部门是国家文物局,它隶属于______部。
答案:文化和旅游部5. 《世界遗产公约》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______年通过的一项国际公约。
答案:1972年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文物的分类?A. 古代建筑B. 石窟寺C. 现代雕塑D. 古籍善本答案:C. 现代雕塑2. 下列哪种技术常用于文物年代测定?A. 碳十四测年法B. X射线衍射C. 扫描电镜D. 红外光谱答案:A. 碳十四测年法3. 中国四大名窑中,以白瓷著称的是?A. 汝窑B. 定窑C. 哥窑D. 钧窑答案:B. 定窑4. 关于文物保护的国际原则,以下哪项表述正确?A. “文物保护应以经济效益为主”B. “任何文化财产都不能从其所在的原生地移走”C. “鼓励私人收藏文物并进行公开买卖”D. “文物修缮应尽可能恢复到原始状态,无论何时都应尊重原作”答案:D. “文物修缮应尽可能恢复到原始状态,无论何时都应尊重原作”5. 以下哪个遗址被称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A. 秦始皇陵兵马俑B. 敦煌莫高窟C. 三星堆遗址D. 马王堆汉墓答案:A. 秦始皇陵兵马俑四、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属于文物的特性?A. 历史性B. 艺术性C. 科学性D. 稀有性E. 文化代表性答案:ABCDE2. 以下哪些是文物保护的基本原则?A. 最小干预原则B. 可逆性原则C. 保护与利用相结合原则D. 以经济效益为主的原则E. 原址保护原则答案:ABCE3. 在我国,可移动文物根据其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可以分为哪几级?A. 国家一级文物B. 国家二级文物C. 国家三级文物D. 地方珍贵文物E. 普通文物答案:ABC4. 下列哪些技术手段可用于文物保护和修复工作?A. X射线探伤B. 红外光谱分析C. CT扫描D. DNA分析E. 超声波清洗答案:ABCE5. 关于中国古陶瓷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 宋代五大名窑是指官窑、哥窑、汝窑、定窑、钧窑B. 明代景德镇瓷器以青花瓷和五彩瓷最为著名C. 青铜器上的绿锈(铜绿)对确定其年代具有一定参考价值D. 元代磁州窑开创了白地黑花装饰技法E. 清代粉彩瓷器工艺复杂,色彩丰富艳丽答案:ABDE五、判断题1. 文物鉴定主要是依据文献记载进行确认。
夏商周考古 思考题
夏商周考古思考题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青铜?它具有哪些优点?青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青铜,泛称红铜(即纯铜)和其他化学元素(如锡、铅、铝、磷、砷等)的合金,但不包括铜锌合金的黄铜和铜镍合金的白铜。
狭义的青铜,仅指红铜与锡的合金,由于氧化、锈蚀等原因而表面常泛青色,故称青铜。
1、熔点低,约为700~900℃,比红铜熔点(1083℃)低,甚至低于仰韶时代彩陶的烧制温度。
2、硬度高,含锡10%的青铜,硬度为红铜的4.7倍。
3、铸造性能良好,熔化的青铜在冷凝时体积略有涨大,所以青铜铸件填充性好,气孔少。
4、可以根据不同用器的要求来灵活掌握合金成分的比例,以获取不同程度的硬度与韧性。
2、什么是青铜时代?中国青铜时代的年代界限与特征如何?1836年,丹麦考古学家C﹒J﹒Thomsen首次提出“青铜时代”是“以铜或青铜制作武器和切割器具”的时代。
青铜时代是以青铜作为制造工具、用具和武器的重要原料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
(《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石兴邦)一方面青铜被大量铸作武器,与国家机器之一军队的存在相联系。
另一方面青铜容器被贵族用作礼器,成为维护等级制度的工具,甚至被作为政权的象征。
所以,在中国的青铜时代,青铜器可以说是政治权力的象征。
3、你如何看待夏商周三代的国家形式?早期国家(方国)大多是由一个位于中心的都及其周围的鄙所构成的,这种管理体制可称为都鄙制。
实行都鄙制管理体制的国家,文献中称为“方”或“邦”。
松散的方国联盟(禅让)→稳定的方国联盟(世袭、盟主方国,诸侯制的方国联盟)都鄙制→郡县制4、什么是金石学?它与夏商周考古有什么关系?金石学形成于北宋时期,曾巩的《金石录》最早使用“金石”一词。
清代王鸣盛、王昶等人正式提出“金石之学”的命名。
金石学偏重于著录古器和考证文字资料,主要研究对象就是商周时期的青铜器,较高的追求是证经补史。
5、列举解放前夏商周考古的几项重要工作。
(一)安阳殷墟(二)易县燕下都遗址(三)濬县辛村卫国墓地(四)宝鸡斗鸡台墓地(五)汲县山彪镇与辉县琉璃阁古墓6、简述解放前殷墟发掘的重要意义。
双学位中古史思考题
双学位中古史思考题中国古代史复习思考题(上)第一章原始社会1、试述我国境内发现的古人类化石序列2、新石器时代我国有哪几种主要文化类型?3、叙述人类婚姻形态的发展过程第二章夏商时期1、重要名词:鈞台之享盘庚迁殷司母戊鼎甲骨文第三章西周1、什么是分封制?周初有哪些重要封国2、什么是宗法制?试析宗法制和分封制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巩固西周王朝的重要作用3、重要名词:三监工商食官平王东迁诗经金文第四章春秋时期1、大国争霸的原因、实质及其意义2、“弭兵会”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影响3、孔子的主要思想及其评价4、重要名词:管仲春秋五霸召陵之盟葵丘之会初税亩城濮之战践土之盟黄池之会第五章战国时期1、魏、楚、秦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探析其成败的原因2、郡县制的产生、变化及其特征3、战国时期流通的金属货币有哪些种类?各使用于哪些国家4、秦统一六国的原因、经过及其意义5、百家争鸣形成的历史背景6、重要名词:战国七雄桂陵之战马陵之战上计长平之战合纵连横窃符救赵《左传》《国语》第六章秦1、秦始皇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采取了哪些巩固统一的措施?2、评论“焚书坑儒”3、评析秦始皇4、重要名词:三公九卿钜鹿之战灵渠第七章西汉1、楚汉相争,刘邦胜利项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2、汉武帝強化中央集权的措施3、张骞通西域的原因及其意义4、西汉王朝与匈奴的关系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的产生及其影响6、为什么说《史记》是一部伟大的史学名著作7、重要名词:治安策削藩策七国之乱推恩令《七略》轮台罪己诏谶纬神学察举征辟《白虎通》第八章东汉1、刘秀采取了什么措施来加強皇权?2、地主田庄的形成及特点3、外戚、宦官专权的原因4、党人反对宦官斗争的实质及对党锢事件的评价5、班超经营西域的主要功绩和意义6、什么是古文经?什么是今文经?经今古文之争的发展趋势及实质7、重要名词:尚书台部曲党锢之祸西域都护退功臣进文吏第九章三国两晋南北朝1、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2、三国鼎立形成的原因3、西晋占田制的主要内容及影响4、八王之乱的形成和影响5、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及意义8、重要名词: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侯景之乱九品中正制宗主督护制侨置土断五胡十六国网上找第十章隋朝:统一帝国的再建和社会经济的发展(2学时)一般知识点:隋初的改革措施隋统一的原因与意义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隋炀帝的功绩隋炀帝的暴政“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大运河的修建及其意义重点:隋初的改革措施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隋炀帝的功绩大运河的修建难点:隋末农民战争与隋炀帝的关系对隋炀帝进行公正的评价正确认识隋王朝的历史地位第一节隋朝前期的政治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隋朝的建立统一南北二、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措施:改革官制府兵制的发展改定刑律科举制的创立三、隋朝与周边各族的关系:突厥汗国与隋朝的关系吐谷浑大陆和台湾联系的加强第二节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一、整顿发展经济的措施:均田令的颁布和实施情况改定赋役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整顿钱币和度量衡二、社会经济的短暂繁荣:农业的发展仓储的丰实手工业的进步商业的繁荣三、营建东都和开通大运河:营建东都开通大运河第三节隋朝的文化和对外文化交流一、宗教文化:佛教道教二、科学文化的发展:经学和音韵学音乐和绘画天文历法和数学三、对外文化交流:与朝鲜半岛各国的文化交流与日本的文化交流第四节农民起义和隋朝灭亡一、社会矛盾的积累、激化:隋文帝时期社会矛盾的积累隋炀帝暴政和社会矛盾激化二、农民起义和隋朝灭亡:农民大起义隋朝的灭亡隋末农民战争的结局和影响第十一章唐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繁荣(8学时)一般知识点:玄武门之变贞观之治三省六部、府兵制、均田制、租庸调制、科举制度武则天的是非功过武周社会状况开元天宝盛世安史之乱藩镇割据两税法田庄经济奉天之难永贞革新元和中兴宦官专权朋党之争甘露之变会昌灭佛黄巢起义唐代诗歌古文运动《唐律疏议》刘知几与《史通》唐代的文化交流重点:“玄武门之变”贞观之治开元盛世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古文运动《唐律疏议》唐代的重要制度,特别是土地制度、赋税制度和科举制度安史之乱的背景与影响唐代文化发达的原因唐代文化的特点和唐王朝的历史地位对唐太宗和武则天进行科学的评价难点:“玄武门之变”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唐律疏议》唐代的重要制度,特别是土地制度、赋税制度和科举制度唐代文化的特点和唐王朝的历史地位对唐太宗和武则天进行科学的评价第一节唐前期的政治和经济一、唐王朝的建立与统一:从太原起兵到关中称帝经略北南,统一全国二、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唐太宗登基政权机构建设《唐律》的修订均田制与租庸调制府兵制度学校与科举《氏族志》的修订贞观之治三、武周政治:从高宗继位到武周代唐武则天时代的政治纷争武则天的作为与武周政治的是非功过四、唐玄宗与“开元之治”:唐玄宗登基开元年间的改革与“开元之治”五、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农牧业的恢复与发展手工业的发展茶叶贸易的兴起商业的繁荣和交通的发达第二节唐后期的政治和经济一、天宝形势与“安史之乱”:均田制的破坏与经济结构的变化府兵制的终结和军事格局的变化天宝年间的政治危机安史之乱二、唐后期的政治斗争:唐中央与藩镇割据势力的斗争中枢政制的演变南衙北司之争朋党之争三、安史之乱后的经济改革:第五琦与刘晏的理财措施两税法的实施四、经济地理的变化第三节唐代的民族关系一、突厥及西域诸王国:东突厥汗国唐和西突厥争夺西域的斗争后突厥汗国二、薛延陀和回纥:薛延陀汗国回纥汗国三、吐蕃四、南诏五、靺鞨族和渤海国第四节唐末农民大起义一、唐末政治的腐败与社会的黑暗二、黄巢起义的爆发三、大齐政权的成败四、唐王朝的灭亡第五节唐代的文化和社会生活一、宗教和哲学:宗教的流行反佛思想朴素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思想韩愈、李翱的唯心主义思想二、儒学和史学:儒学唐修八史《史通》《元和郡县图志》和《蛮书》三、文学:诗歌的繁荣古文运动传奇小说俗讲和变文四、艺术:雕塑绘画音乐和舞蹈五、科学技术:天文学医学雕版印刷术建筑六、社会生活:衣食住行婚丧礼俗文体娱乐节日风俗第六节唐代中外关系一、唐朝在当时世界上的地位二、和朝鲜、日本的关系:朝鲜日本三、和东南亚、南亚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四、和中亚、西亚、北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中亚诸国伊朗和东罗马阿拉伯第十二章五代宋辽夏金时期各族联系的加强和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8学时)一般知识点:后晋与契丹的关系幽云十六州问题周世宗的改革与北伐十国概况陈桥兵变北宋的“统一”北宋前期的集权措施宋辽、宋夏关系王安石变法澶渊之盟宋江、方腊起义金朝的兴起靖康之难南宋的建立岳飞抗金绍兴和议两宋经济程朱理学三大发明的完成沈括及其《梦溪笔谈》重点:北宋前期的集权措施王安石变法金朝的汉化澶渊之盟岳飞抗金绍兴和议两宋经济程朱理学三大发明的完成难点:北宋前期的集权措施王安石变法金朝的汉化两宋经济程朱理学与唐宋社会转型第一节五代十国和契丹的兴起一、五代十国的分立和割据:五代十国军阀混战下人民的痛苦生活和反抗斗争二、契丹的兴起和南侵:辽政权的建立和辽的政治制度契丹人民对东北经济发展的贡献契丹贵族的南侵三、周世宗的改革和统一事业:周世宗的改革周世宗的南征北伐四、南方经济的发展: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发展商业的发展第二节北宋建立和社会矛盾的发展一、北宋建立和中央集权的加强:北宋的建立和统一战争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二、北宋前期的社会矛盾:主户和客户“三冗”严重和剥削的加重王小波、李顺起义第三节辽、西夏及其他边疆各族与北宋的关系一、契丹(辽):宋、辽战争和澶渊之盟辽朝社会经济的发展二、西夏:党项社会的发展西夏的建立西夏与宋的和战以及经济、文化交流党项族人民对西北地区的开发三、大理:大理政权的建立大理和宋的经济、文化交流四、壮族:壮族社会的发展壮族人民对广西的开发侬智高反宋及其失败第四节王安石变法和北宋末年的腐朽统治一、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积贫积弱局面的加深农民和士兵起义不断发生庆历新政二、王安石变法及其失败:变法的指导思想变法的内容变法的失败三、北宋末年的腐朽统治和农民起义:宋徽宗时期的腐朽统治方腊起义和宋江起义第五节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佃户身份的某些变化:农业生产的发展佃户身份的某些变化二、手工业生产的发展和工匠身份的某些变化:矿冶业的发达造船业的进步制瓷业的重大发展雕版印刷业的发展和造纸业的兴盛纺织业的发展工匠身份的某些变化三、商业的发达:城市的繁荣和市镇的兴起金属货币的大量发行和交子的出现商税和专卖第六节金朝的建立和辽、北宋的灭亡一、金朝的建立和辽的灭亡:女真社会的发展阿骨打领导的反辽斗争和金朝的建立北宋、金的“海上之盟”与辽的灭亡二、北宋的灭亡:收复燕云的交涉金军两次南侵和北宋的灭亡第七节南宋的建立和宋金和战一、南宋的建立和南北军民的抗金斗争:南宋的建立李纲宗泽领导的抗金斗争北方义军的抗金斗争金兵的再次南下和南宋军民的抗金斗争伪齐政权的建立和秦桧南归定都临安二、钟相、杨么起义和南宋平定游寇的斗争:钟相、杨么起义南宋政府平定游寇的斗争三、南宋与金的和战:南宋军队抗击伪齐、金兵的战斗和“绍兴和议”完颜亮南侵和“隆兴和议”“开禧北伐”的失败和“嘉定和议”第八节宋金对峙时期南北方的社会经济一、南方经济的继续发展: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生产的新水平商业和城市的繁荣二、南宋中后期的社会矛盾: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农民群众的反抗斗争三、金朝的社会经济:女真族的封建化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第九节南宋的灭亡一、南宋后期统治危机的加深:史弥远擅权和理宗朝的黑暗统治宋、蒙联合灭金和蒙古南侵贾似道擅权二、南宋的灭亡:从襄樊失陷到丁家洲溃师元军下临安和文天祥等人的抗元斗争崖山之战和南宋灭亡第十节五代十国宋辽金时期的文化和社会生活一、宗教:佛教道教其他宗教二、哲学:宋学的产生北宋宋学各派理学的形成和浙东学派的崛起理学正统地位的确立和宋学的衰落三、史学:《资治通鉴》《通鉴纪事本末》《资治通鉴纲目》《通志》当代史的编修方志和类书的编修金石学四、文学艺术:词的兴盛宋金的话本小说和说话人宋金的戏曲绘画五、科学技术:毕升和活字印刷指南针的广泛应用火药、火器的发展李诫的《营造法式》医药学的发展数学苏颂和天文学沈括和《梦溪笔谈》六、社会生活及习俗:服饰饮食居室婚嫁丧葬节日习俗第十一节五代两宋时期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一、海外贸易的发展二、中国和高丽经济文化的交流三、中国和日本经济文化的交流四、中国和南亚诸国经济文化的交流五、中国和阿拉伯、非洲诸国经济文化的交流第十三章元朝的大一统(4学时)一般知识点:蒙古族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蒙古军的三次西征蒙古军的南进蒙古四大汗国元朝的用人政策特别是吏员出职制度元朝的民族压迫政策回回族形成元朝与诸国的交往红巾军起义重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蒙古军的三次西征旧俗与汉法之争元朝的政治制度元朝的经济状况元朝的文化元朝的民族压迫政策难点:元朝的汉化元朝的政治制度元朝的文化元朝的历史地位民族融合特点第一节元朝的建立和统一全国一、蒙古族的发展和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蒙古族的起源蒙古族的发展和强大成吉思汗和蒙古国的建立二、蒙古灭西夏与灭金:蒙古灭西夏蒙古灭金三、蒙古四大汗国的建立:成吉思汗西征拔都西征旭烈兀西征四、元朝的建立:蒙古军南进忽必烈称帝第二节元朝的政治一、治国政策的新变化:“汉法”与“旧俗”之争中央与地方行政机构军事法律学校与教育科举二、不平等的民族政策和对各族上层的笼络:四等人制对各族上层的笼络元朝政权的性质三、平定叛乱:李坛之叛海都、乃颜之叛四、对边疆的治理:岭北地区西藏云南台湾东北地区西北地区驿站与急递铺第三节元朝的社会经济一、农业生产和土地占有关系: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土地占有关系户等和赋役二、手工业的发展:官办手工业和匠户私营手工业和手工业技术的发展三、商业的繁荣:商业大都市国家对内外贸易的控制和管理钞币的统一和流通斡脱钱四、海运和大运河的整治:海运大运河的整治第四节元朝的衰落和灭亡一、元朝社会矛盾的逐渐激化:地主的残酷剥削统治集团内部的激烈斗争各级政权的日趋腐朽二、刘福通等领导的红巾军起义:韩山童与刘福通首举义旗彭莹玉、徐寿辉起义方国珍、张士诚起兵北方红巾军的北伐和失败南方红巾军的蜕变三、朱元璋建立明朝和元朝的灭亡:朱元璋消灭割据势力元朝的灭亡第五节元朝的文化和社会生活一、哲学:理学成为官学邓牧的异端思想二、宗教:喇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三、史学:胡三省的《资治通鉴注》官修史籍少数民族文字史籍四、语言、文学、艺术:语言学方面的成就少数民族文学元曲与元杂剧中外艺术的荟粹五、科学技术:数学天文学地理学水利工程学机械学农业科学医药学六、社会生活:饮食服饰民居婚姻丧葬文娱活动风俗与观念第十四章明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和资本主义萌芽(6学时)一般知识点:朱元璋建立明朝明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靖难之役郑和下西洋土木之变张居正改革资本主义萌芽宦官专权倭患与戚继光抗倭明末农民战争李时珍与《本草纲目》宋应星与《天工开物》《永乐大典》重点:明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郑和下西洋土木之变张居正改革资本主义萌芽宦官专权倭患与戚继光抗倭难点:明初专制皇权的强化郑和下西洋张居正改革资本主义萌芽宦官专权倭患与戚继光抗倭明朝在世界历史走向第一节明代前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一、明初的政治:中书省制度的废除和内阁制度的形成监察制度的建立五军都督府和卫所制度的创立《大明律》和《大诰》学校和科举制度抑制豪强、整顿吏治和“胡蓝之狱”“靖难之役”二、明初的经济:明初恢复经济的措施土地制度和赋役制度的确立明初经济的初步发展三、明代前期流民现象的普遍化和流民暴动:赋徭负担的不均和地租的沉重流民现象的普遍化叶宗留、邓茂七起义第二节明代中后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一、明代中期宦官对政治的干预二、明代中期政治秩序的变动:以皇帝为首的贵族大地主庄田的建立和膨胀军屯体系的破坏三、明代中后期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和商业性农业的发展手工业技术的进步、规模的扩大和小农家庭手工业的发展商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经济的繁荣四、封建社会结构的变动和资本主义萌芽:农业雇工的出现和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班匠制度的变革和商人对私人手工业的控制江南丝棉纺织业中的资本主义萌芽五、明代中后期的内阁倾轧六、明代中后期财政危机的加深和张居正改革:明中后期财政危机的加深张居正改革七、万历年间各地市民反抗矿监、税使的斗争:矿监税使的横征暴敛湖广地区民变山东临清州民变南直苏州民变第三节明代边疆地区各族社会经济的发展一、蒙古族:明前期的蒙古三部土木之变庚戌之变与隆庆和议二、畏兀儿族三、藏族四、苗、瑶、壮、彝等族五、高山族六、满族:建州三卫和奴儿干都司的建立建州女真的社会经济女真各部的统一和后金政权的建立后金与明朝的战争皇太极称帝与东北统一第四节明后期社会矛盾的激化和明末农民战争一、明后期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政治败坏土地高度集中,农民濒临绝境二、明后期的各类民众暴动:徐鸿儒起义南方佃农的抗租斗争和奴仆暴动民变迭起兵变的发生三、明末农民战争:农民战争在陕北的爆发和初步发展张献忠部反围剿斗争的胜利李自成部在河南的发展大顺农民政权的建立和明朝的灭亡大顺政权在北京大西农民政权的建立明末农民战争的失败及其历史影响第五节明代的文化和社会生活一、永乐大典的编纂二、哲学:王守仁的“心学”王艮的思想李贽的社会批判思想三、文学和艺术:小说戏曲诗文书法与绘画四、科学技术: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徐光启的科学成就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徐霞客游记》建筑五、明代的礼制和社会习俗:婚娶丧葬服饰饮食宅第器用节令风俗第六节明代中外关系和中西文化交流一、郑和下西洋二、华侨对南洋地区的开发三、中日友好往来和东南沿海人民的抗倭斗争四、万历时期的援朝之役五、西方早期殖民者对中国沿海地区的侵扰六、明代后期西方传教士的东来与中西文化的碰撞第十五章清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6学时)一般知识点:后金的建立八旗制度清兵入关及其暴行南北各地的抗清斗争清初的统治政策三藩之乱台湾问题雅克萨之战《尼布楚条约》平定边疆改土归流军机处文字狱摊丁入亩“康乾盛世”闭关政策鸦片战争清朝的衰亡《红楼梦》重点:八旗制度清兵入关及其暴行清初的统治政策三藩之乱台湾问题雅克萨之战《尼布楚条约》平定边疆改土归流军机处文字狱摊丁入亩闭关政策难点:八旗制度军机处文字狱摊丁入亩对“康乾盛世”的评价闭关政策第一节清军南下和各地人民的抗清斗争一、清入关初的统治政策和北方人民的抗清斗争:清入关初的政策措施北方人民的抗清斗争二、南明福王政权始末,江南人民的抗清斗争三、鲁王、唐王政权始末,东南人民的抗清斗争四、桂王政权始末,西南人民的抗清斗争五、郑成功的抗清斗争和收复台湾第二节清代政治一、清代的政治制度:中央主要政权机构地方行政组织保甲制度特别行政区的管理制度官员的考核制度二、清代军事制度和《大清律》的制定:军事制度《大清律》的制定三、怀柔和迫害相结合的思想控制:笼络各族上层对思想控制的加强四、封建社会后期的贵族政权第三节统一形势的发展和边疆地区的进一步开发一、反对分裂、维护统一的斗争和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控制的加强: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平定准葛尔部上层分子的叛乱土尔扈特蒙古重返祖国的斗争对西藏管理的加强西南地区的改土归流平定张格尔的叛乱二、边境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东北地区蒙古地区新疆地区西藏、青海、甘肃与西南各省台湾地区南海地区第四节清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一、清初恢复经济的措施:清初经济的残破恢复经济的措施二、清代前期农业经济的进步三、康、雍时期的“摊丁入亩”四、清代中期地租形态的变化五、清代中期工商业经济的发展:手工业生产的发展商业的繁荣六、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增长七、手工业工人和市民的反抗斗争第五节清代社会矛盾的日趋激化一、清代中期的社会危机:封建地权的集中和地租剥削的沉重官僚政治的腐败和赋役负担的繁重二、各地民众的反抗斗争:佃农的减租、抗租斗争林爽文领导的台湾人民起义川、楚、陕、甘、豫五省白莲教起义李文成、林清领导的天理教起义第六节清代的文化和社会生活一、哲学:明清之际的杰出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反理学的思想家颜元、戴震二、考据学和史学三、清代对图书的整理和编纂四、文学和艺术:小说戏剧绘画五、科技和建筑:科学技术园林建筑艺术六、满族社会习俗的变化语言文字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第七节清代中外关系和中国人民抵抗西方殖民者的斗争一、和亚洲各国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朝鲜日本越南泰国缅甸二、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和中国人民抵抗西方殖民者的斗争:和欧洲的文化交流抵抗沙俄侵略的斗争与西方的贸易和抵抗英国殖民者侵略的斗争。
考研博物馆学试题 专业课真题 复习思考题
《博物馆学概论》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博物馆学、理论博物馆学、博物馆、亚历山大里亚博物馆、阿什莫林博物馆、南通博物苑、古物陈列所、地志博物馆、藏品、自然遗产、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博物馆、数字博物馆、新博物馆学运动、藏品征集、社会征集、专题征集、社会历史类博物馆、藏品分级、藏品编目、文物总收入登记薄、博物馆陈列、基本陈列、临时展览、形式设计、辅助陈列品、直接观众、间接观众、博物馆疲劳、博物馆之友、二、简答、论述1、你是如何理解博物馆学的学科性质的。
2、联系实际,谈谈中国博物馆的现状。
3、当代博物馆学的发展趋势有哪些?4、从发展历史角度,论述博物馆与社会的关系。
5、联系实际,论述博物馆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6、谈谈你对博物馆藏品的理解。
7、国内外对“博物馆”概念有哪些不同的理解?你的看法怎样?8、简述博物馆的要素。
9、藏品征集的要求以及途径。
10、简述我国对博物馆的分类。
11、1911年至1937年中国博物馆发展概况。
12、陈列的基本原则。
13、陈列的步骤。
14、博物馆观众有哪些类型?15、博物馆馆址选择的原则、类型及其评价。
16、博物馆建筑的构成。
17、我国博物馆建筑的布局与造型的三种形式。
18、博物馆陈列室布局有哪些?19、陈列室采光照明有哪些方式?安徽大学20 08—20 09 学年第 1 学期《博物馆学概论》考试试卷(A卷)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首开皇家博物馆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博物馆是法国的____。
1851年英国的___万国博览会免费对公众开放,受此启发,一些博物馆也免费开放,进一步推动了博物馆的社会化进程。
中国近代建立的第一个国立博物馆是1926年开馆的___博物馆。
1956年,___博物馆首先建成地志性博物馆。
2.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成立于___年,世界博物馆日是每年的___。
我国自2006年起,把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确定为_____。
3.博物馆的三大功能是指____、____和____。
李晓东《文物学》专项题库3.论述题(圣才教育)(圣才出品)
3.试述文物鉴定的必要性。 答:文物鉴定是研究文物的一个重要手段和方法。在文物鉴定研究中,探讨文物鉴定的 原则、方法和文物鉴定的内容(辨别真伪、断定年代、价值评估)是其主要任务。 (1)文物的特征 ①每一件文物,都是在一定历史背景下的产物,并成为历史真实且形象的见证物(反映 历史); ②文物具有惟一性。 (2)文物鉴定的必要性 ①辨识真伪 文物中混有赝品,必须辨识真伪。文物作伪风行世界,它是伴随着文物经济价值的出现 而产生而发展的,尤其是在古董买卖市场出现以后,文物作伪更是日益兴盛。 ②文物断代 文物是某一年代或时期的作品,每一件文物都有其明确的制作或出现年代。文物年代的 确定对揭示文物价值的高低有密切关系。所以,鉴定文物,鉴定其年代是首要任务。 ③文物价值的评估 文物的价值具有客观性,而价值有高低也是客观存在的。因之,要较全面地客观揭示出 文物的真正价值。 ④文物保管研究的要求
李晓东《文物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1~3章)+模拟试题】【圣才出品】
第二部分章节题库第1章名词解释题1.新莽嘉量答:新莽嘉量是新莽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所制的铜质标准量器。
它形如带双耳的圆筒,上为斛,下为斗,左耳为升,右耳上为合,下为龠,共有5种标准容量。
“嘉”为美好和标准之意,“嘉量”即标准量器。
其制造技术精湛、比例准确,是研究秦汉量制的重要材料。
该器器壁正面有81字总铭,叙述王莽自托为黄帝、虞舜苗裔及制定合于古制的度量衡制度等内容。
每一种量器又各有分铭,记五量的名称、容积、径、深及底的面积。
现仅见传世品藏于台湾省。
2.蚁鼻钱答:蚁鼻钱是楚国货币,其形体较小,体呈椭圆形,上尖下圆,面凸背平,尖头有一小穿孔,又似背面磨平的贝,故常以铜贝称之。
其大者长1.8厘米,重4~5克,小者不足1厘米,多数重2.5~3.5克,最重的有4.2克。
面上有阴文似蚂蚁状,看似蚂蚁歇于鼻尖。
又有类“哭”字者,或称鬼脸钱。
在两湖、河南、安徽、浙江、江苏、山东等地都有蚁鼻钱的出土。
3.直百五铢答:直百五铢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一种钱币,面文篆书“直百五铢”,即价值一百枚五铢,是一种大值虚币。
公元214年汉献帝十九年刘备入蜀后,于成都铸造此币。
初铸时钱大而厚重,后铸则逐渐减重,最轻薄者不足0.8克。
常在钱币背铸或背刻阴文和纹饰,也有背铸阳文,如“为”字或四出文。
4.对钱答:对钱,又称对文钱或对书钱,是指同一种古钱的面文采用两种书体,篆书必居其一,而它们的币值、大小、薄厚、币材、边廓、穿孔完全一样的两枚钱币。
这类钱币基于对称的原理,钱文相同而书体不同、可成双配对。
它最早出现于五代十国的南唐,宋代最为流行,元以后绝灭。
它是中国钱币造型独具特色的表现形式。
5.开元通宝答:开元通宝是唐代为整治混乱的币制,废隋钱,于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仿效西汉五铢的严格规范而开铸的,以取代社会上遗存的五铢。
其直径2.4厘米,形制仍沿用秦方孔圆钱。
中国的币制自此正式脱离以重量为名的铢两体系,而发展为通宝币制,成为唐代以后历朝的铸币标准,沿袭近1300年。
(0458)《中国文化史》复习思考题答案
(0458)《中国文化史》复习思考题答案第一章中国文化的源头填空题:1、自然环境对人类的作用,首先表现为它参与人类的生活。
其次,对政治、意识形态等都要起直接或间接的作用。
2、东亚内陆文化圈基本上处于半封闭的大陆性地理环境中,具有较完备的“隔绝机制”。
问答题:中国古代国家的形成有哪些标志?近些年来,我国史学界和考古学界对中国古代国家形成的标志问题,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原始农业的发展。
早在一万年前,我国先民便进入了以种植经济为基本方式的农业社会农业的发展,是文明产生的基础。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农业,主要是以原始灌溉和耒耜耕作相结合为其特征的。
耕作技术的出现,说明在新文化和农业文化时期,人们已经开始对土地进行整治,在翻整的土地上进行播种、中耕管理。
早期的灌溉农业,一是窑井,二是开挖沟渠、引河和灌溉。
这在龙山文化的考古发掘中得到了证明。
水利灌溉事业和耒耜的耕种相结合,标志着我国古代农业进入到一个新阶段,产量的增加出现剩余物。
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家畜饲养业也随之发展了,我国古代的家畜饲养业是作为农业的付业而出现的。
(2)青铜冶炼技术也是在这一时期出现的。
中国的铜器,很可能在商代以前已经有了约两千年的发展史。
(3)城是中国文化的特殊产物,是文明形成的突出的标志。
中国的城出现很早,它是不断随着中国文明的出现而兴起的。
河南偃师二里头发现的宫殿遗址,规模较大。
在河南登封县王城岗和淮阳县平粮台又发现了龙山文化晚期的城址,规模更大一些。
解放前在山东章丘龙山镇发现的城址恐怕也是属于这一时期的。
这几个城址都有值得重视的传说背景。
淮阳为大昊之都城,登封为禹都阳城,文献均有记载。
偃师是西亳,或传为商之始都,或传为帝喾之都。
(4)文字是文明产生的重要标志,在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发现了许多文字篆刻的符号,它们大都在陶器或陶片上。
这些遗址的上限始于仰韶文化前期(BC5000),下限则止于史前时代末。
李晓东《文物学》教材配套题库 专项题库 简答题 (圣才出品)
二、简答题1.简述文物学。
答:文物学是通过多学科的融合和新的整合而成,是人们对文物认识和利用的学问,是关于文物运行与信息传播规律的学问。
(1)研究对象文物学的研究对象是文物,即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文化遗物。
古代地上的、出土的和传世的及近代乃至当代的文物都属文物学研究的范畴。
(2)文物的特性文物具有物质性、时代性、不可再生性、不可替代性、客观性、永续性等特性。
(3)研究方法文物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分类法、排比法、历史分析法、逻辑分析法、年代测定法等。
(4)研究目的①研究如何保管、保护好文物,使文物世世代代相传,这是文物学研究的前提。
②通过对文物的研究,评估文物的价值,阐述各类文物的演变发展过程,进而进行专题或专门史研究,获取各类文物所蕴含的各种信息,阐释历史问题,揭示历史规律。
③探讨如何做好宣传工作,使文物更好地发挥教育作用。
2.简述文物的定名。
答:在对文物进行定名的实践过程中,逐步累积经验并总结出如下几条定名原则和定名方法:(1)文物定名的原则①有自名的器物,要依自名定名;②根据约定俗成定名,已在史籍著录中定过名,一般不再另取新名,以免与旧称混淆不清;③对史籍著录所定器名,需对历代著录是否沿用,并结合实物作一番考证,有误重命名;④对没有自名也未见史籍著录者,可根据其造型、用途予以定名;⑤对某一器物进行定名时要与专家共同研究,力求定名准确无误,能取得学术界的认可。
(2)文物定名的方法①依自名定名;②沿用大家认可的著录已有的器名来定名;③根据器物的造型特点结合用途定名;④参考民族学材料进行定名;⑤采用约定俗成的方法定名,即指拟定的器名,也可用已长期被沿用的器名。
3.博物馆文物藏品的分类法有哪些?答:博物馆文物藏品的分类方法的特点主要是便于管理、便于快速查找,同时兼顾到文物保护进行分类,具体分类包括:(1)按文物材料分为金、银、铜、铁、玉、石、棉、毛、骨、角等。
(2)按文物用途分为生活工具、生产用具、交通工具、兵器、礼器、乐器等。
文物学思考题
1、刘敞在宋代金石学研究中有开创之功的,首推宋仁宗时的刘敞。
他开私人收藏著录之先例,《先秦古器图碑》(巳佚)。
他还在书自序中,总结了自己研究古器的方法:对研究古器物的方法作了精辟的概括。
他是作古器物图录的第一人。
2、甲骨四堂甲骨四堂是指中国近代四位著名地研究甲骨文的学者:郭沫若(字鼎堂)、董作宾(字彦堂)、罗振玉(号雪堂)和王国维(号观堂)。
3、应县木塔4、《洛阳伽蓝记》5、《说文解字》6、《四库全书》9、华表12、唐代佛光寺大殿14、影壁7、文化遗产“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碑雕和碑画、具有考古性质成分或结构、铭文、窟洞以及联合体”;“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位或连接的建筑”;“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联合工程以及考古地址等地方”。
从上可知,文化遗产大体是指不可移动的文物。
8、地方志地方志简称方志。
它是以地域为单位,按一定体例,综合记载某一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及自然环境等方面情况的书籍。
方志种类大体是:①综合全国情况的有总志和一统志。
②地区性方志,如省志、州志、县志、厅志、乡土志等。
③专志,指山水禅林、寺庙、书院、游览胜迹、人物、风土方面的志书。
10、放射性碳素断代就是利用死亡生物体中14C不断衰变的原理测年的技术。
生物体内含有浓度与大气中相同的放射性同位素14C,它们在有机体死亡以后,依每隔大约5730+40年减少一半的速度衰变。
只要测出有机物中14C放射性减少的程度,就可以推知其死亡年代。
但是,因为大气中14C浓度实际上是起伏不定的,所测定的年代会与真实年代有差距所以必须经过树轮年代对比校正后才可以使用。
通常所说的距今年代,按国际通例同一以公元1950年为起点。
注意的问题:这种测定年代的方法存在一定的年代误差。
主要是:①14 C半衰期和14 C年代误差的统计性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刘敞在宋代金石学研究中有开创之功的,首推宋仁宗时的刘敞。
他开私人收藏著录之先例,《先秦古器图碑》(巳佚)。
他还在书自序中,总结了自己研究古器的方法:对研究古器物的方法作了精辟的概括。
他是作古器物图录的第一人。
2、甲骨四堂甲骨四堂是指中国近代四位著名地研究甲骨文的学者:郭沫若(字鼎堂)、董作宾(字彦堂)、罗振玉(号雪堂)和王国维(号观堂)。
3、应县木塔4、《洛阳伽蓝记》5、《说文解字》6、《四库全书》9、华表12、唐代佛光寺大殿14、影壁7、文化遗产“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碑雕和碑画、具有考古性质成分或结构、铭文、窟洞以及联合体”;“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位或连接的建筑”;“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联合工程以及考古地址等地方”。
从上可知,文化遗产大体是指不可移动的文物。
8、地方志地方志简称方志。
它是以地域为单位,按一定体例,综合记载某一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及自然环境等方面情况的书籍。
方志种类大体是:①综合全国情况的有总志和一统志。
②地区性方志,如省志、州志、县志、厅志、乡土志等。
③专志,指山水禅林、寺庙、书院、游览胜迹、人物、风土方面的志书。
10、放射性碳素断代就是利用死亡生物体中14C不断衰变的原理测年的技术。
生物体内含有浓度与大气中相同的放射性同位素14C,它们在有机体死亡以后,依每隔大约5730+40年减少一半的速度衰变。
只要测出有机物中14C放射性减少的程度,就可以推知其死亡年代。
但是,因为大气中14C浓度实际上是起伏不定的,所测定的年代会与真实年代有差距所以必须经过树轮年代对比校正后才可以使用。
通常所说的距今年代,按国际通例同一以公元1950年为起点。
注意的问题:这种测定年代的方法存在一定的年代误差。
主要是:①14 C半衰期和14 C年代误差的统计性质。
现在使用的半衰期值主要有5570+30和5730+40年两种。
②标本本身可能出现的问题,涉及到采样方法和注意事项等。
③实验室测定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处理好原始的标本避免污染,减小误差。
11、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区:重点保护区:也称安全保护区,是为保护一处不可移动文物本体安全而划定的。
一般保护区:也称影响范围,大于重点保护区,是为了保护古遗址和古墓葬的一般遗存,保护古建筑、石窟寺、纪念建筑、民族风格建筑等环境风貌,以及重点保护区之外的文化史迹,以利于保护、研究、旅游或观赏。
13、《宣和画谱》宋徽宗主持编撰收藏绘画目录《宣和画谱》,包括了230余位画家的6390余件作品,分为道释、人物、宫室、番族、龙鱼、山水、畜兽、花鸟、墨竹、蔬果等10个门类,其中包括著名画家张萱、韩滉、王维、张询、韩干、黄荃、黄居寀、范宽等人的作品。
《画谱》和《书谱》是研究绘画鉴赏史的重要著作简答题:1、简述文物管理的基本手段:(1)法律法规手段强制性,按照文物法律法规,法办破坏、损坏文物的单位或个人。
(2)行政手段包括制定和贯彻执行文物保护政策,组织制定文物保护计划并检查执行情况;运用行政权力把具有价值的不可移动文物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审批其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以及保护要求,公布历史文化名城,审批保护规划;采用行政制约的手段,审批考古发掘单位和领队资格,审批文物建筑维修设计单位以及主持人资格,审批考古发掘计划及文物建筑维修设计方案等;资金支持,对重点发掘项目和重点文物建筑维修工程进行经费补助。
(3)经济手段一是对重点发掘、重点维修项目、重点文物收购,捐赠文物的奖励;二是对破坏、损坏文物的单位个人予以经济制裁。
(4)技术手段充分推广文物保护技术的应用,严格控制使用违背保持文物原状的保护技术和管理经验,积极开展国际间文物保护技术的交流合作等。
(5)教育手段主要包括人才培养、在职干部教育和对公众宣传教育等方面2、简述文物的分类原则:1)文物具有复杂性和可划分性2)物以类聚3)一个标准与一种方法4)复合体文物的归类与约定俗成3、简述文物调查的几种形式:(1)日常调查:它是对本行政区域内文物的经常性调查,其目的是不断了解、认识本区域内文物状况及其分布,逐步积累系统的资料(2)区域调查它是对某个区域的文物有计划的调查、了解和研究。
(3)专题调查:它是围绕学术研究课题或某一类文物进行的文物考古调查,一般不受行政区域的限制。
(4)重点勘察:它是对文物调查中新发现的或已知的古遗址、古城址进行重点勘察,进一步了解其文化面貌和保存情况。
(5)配合工程调查:它是文化(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和文物机构会同建设部门,在建设工程范围内对文物进行的调查了解。
(6)文物复查:它是对已经调查登记的现存的不可移动文物的进一步调查了解和研究,分定期复查和不定期复查。
(7)试掘:它是在调查中进一步了解古遗址文化内涵的一种方法。
其目的是初步确定该遗址的重要程度,为科学发掘和制定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8)文物普查:它是文物调查的一种形式,规模大,设计内容多。
其目的是发现以前未知的文物,复查已经调查登记的文物,为科学保护、科学研究与发挥文物的作用提供全面、系统的科学资料。
4、简述文物鉴定的方法:1、传统鉴定方法:比较、综合考察2、现代科学技术鉴定:机械,光学射线透照电磁,电子声,超声波热学化学分析成像论述题:1、文物具有哪些价值,并举例说明。
历史价值:文物能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宗教信仰、风情习俗,等等。
这些则是构成文物时代特点的主要内容。
这种时代特点,亦即历史性,是文物的最重要的特点。
比如①史前文物在恢复史前历史中的重大作用(工具在研究技术中的作用;神像、神徽在研究史前宗教中的作用;墓葬、聚落在研究社会组织中的作用;动植物遗存在研究古代农业及畜牧业中的作用等等。
)②利簋在西周史研究中的重要作用(铭文、器形、纹饰、制作工艺等等)艺术价值: 文物的艺术价值,内涵十分丰富,就其主要方面而言,有审美、欣赏、愉悦(消遣)、借鉴以及美术史料等价值。
审美价值,主要是从美学的深层次给人以艺术启迪和美的享受。
欣赏价值,主要是从观赏角度给人以精神作用,陶冶人的情操。
愉悦价值,主要是给人以娱乐、消遣。
借鉴作用,主要是从中吸取精华,在表现形式、手法技巧等方面学习借鉴以创新。
至于美术史史料价值,很清楚,是研究美术史的珍贵的实物资料。
第一类是实用的遗迹和遗物,当时建造、制做的目的是为人们实用。
如商周青铜器、唐宋以后的陶瓷用品等等。
第二类,作为美术品、工艺品等创作的艺术品,也就是专门创作的艺术品。
如书画、雕塑等等。
第三类,专为死者随葬而制作的明器中的一些器物,如人、家畜、鸟兽形象的器物,以及车船、建筑物等模型,还有仿礼器、生活器皿的器物。
第四类:各种祭祀用的礼器、法器以及为供奉对象创作的宗教雕塑艺术作品。
文物的科学价值:陶寺遗址的观星台(古代天文技术)、青铜冶铸技术(块范法、失蜡法、镀铬技术)纪念价值:近现代文物、革命文物都具有明显的纪念价值。
2、举例说明文物保护技术及原则(应该在博物馆概论中可以找到)3、试述文物定名的方法和原则A.方法1)依自名定名2)沿用大家认可的著录有之的器名定名。
3)根据器物造型特点结合用途定名4)参考民族学材料进行定名5)采用约定俗成的方法定名。
B:原则:1)有自名的器物要依自名定名。
也就是说有铭文的器物中,如果铭文中有自命名的铭文,就得依自命名来定名。
2)根据约定俗成定名,某器物在史籍著录中定过名,一般不再取新名,以免与旧称混淆。
3)对史籍著录所定器名,需对历代著录是否沿用,并结合实物做一番考证,纠正谬误,予以重新定名。
4)对没有自名也没有史籍著录的,根据造型、用途予以定名。
5)器物定名须经专家共同研究。
文物的保护与管理方针:保护为主、抢救第一指导思想: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文物管理的内容(1)法规管理2)计划管理(3)技术管理4)专项管理5)人才管理文物调查的基本要求(1)实地调查(2)征集文物和采集文物、标本(3)调查资料的整理文物调查对象•按照《文物保护法》有:(一)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壁画。
(二)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著名人物有关的,以及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近现代重要史迹、实物、代表性建筑。
(三)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四) 历史上各时代重要的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和图书资料等;(五)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
一、文物鉴定的必要性1、作伪使文物真假难辨2、判明年代与揭示价值之必须3、文物鉴定与文物定级和保管二、文物鉴定的对象1、不可移动文物2、可移动文物三、文物鉴定的内容1、质地属性2、辨伪3、断代4、评定价值5、评定文物等级合作考古的原则(联合考古队,中方专家主持全面工作;共同整理资料,共同署名,中方有权优先发表;一切原始资料归中方所有;遵守中方的法律、法规和规章)文物的价值是凝结在历史遗迹遗物(包括精神和物质的遗物)中的一般人类劳动,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历史进步的标志。
它具有明显的双重特性,即有形价值和隐形价值。
文物价值的判断方法(复制品或仿制品的价值判断)(1899年),甲骨文首先被王懿荣认识并搜购。
(1)早期:以罗振玉、刘鹗、孙诒让、王国维等为主要代表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著作:刘鹗《铁云藏龟》第一部研究甲骨的专著:孙诒让《契文举例》甲骨地点的考订和文字的释读:罗振玉——确定安阳小屯为殷墟,卜辞为殷商遗物。
著作:《殷虚书契前编》(1912)、《殷虚书契菁华(1914)、《段虚书契考释》(1915)、《殷虚书契后编》(1916)、《殷虚古器物图录》(1916),《段虚书契续编》(1933)等。
甲骨文考释:王襄《簠室殷契类纂》。
利用甲骨文研究商代社会历史——王国维《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续考》等。
(2)科学发掘时期的研究1928年,第一次对安阳殷墟的科学发掘,董作宾。
先后主持发掘的有李济、郭宝钧、梁思永等1933年董作宾《甲骨文断代研究例》。
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1928)、《卜辞通纂》、《考释》、《索引》(1933)(1)简牍的发现与研究简牍是我国古代用木、竹制成的书写材料,流行于东周至魏晋时期。
重要发现:新疆罗布泊楼兰遗址、民丰尼雅遗址、甘肃敦煌、内蒙古居延烽燧遗址发现的汉晋简牍。
1900一l901年,斯坦因,新疆民丰尼雅遗址。
几乎在同一时期,瑞典人斯文赫定率考察队挖掘新疆罗布泊附近的古楼兰遗址,米兰遗址。
1900一1908年,斯坦因挖掘尼雅等遗址敦煌汉简。
1907年斯坦因罗振玉和王国维,合著《流沙坠简》(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