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的关系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质的相关研究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质的相关研究摘要从心理学角度看,主观幸福感是评价者遵照本身拟定的尺度对其生存质量的整体性评估,是能综合权衡自我生存质量的主要心理指标,反映特定群体对生活状况的惬意程度【1】。
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状况反映大学生的生活质量,对其身心健康及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人格又是预测幸福感最稳定的因素之一[2]。
本研究旨在探究主观幸福感与人格之间的关系,探讨主观幸福感在性别、年级、专业上是否存在差异,总结大学生的幸福感近状。
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由身心健康与心态平衡、自我成长与价值目标、家庭氛围与人际适应、知足充裕与社会信心四个维度构成。
(2)总的来说,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存在差异。
在自我发展与目标价值方面满意度越高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越高,不同性别、年级、专业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有各自的特征差异。
其中女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指数要略高于男生,但是男生和女生在主观幸福感各维度上不存在差异;大四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最高,大一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最低,但内部感觉不一致,即有的人认为幸福,有的人认为不幸福;艺术专业的学生主观幸福感最高,但内部感觉不一致,即有的人感觉很幸福,而有的人却感觉不幸福;文科专业的学生主观幸福感最低。
(3)人格因素影响着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在宜人性和神经质维度上得分越高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越低;外倾性、开放性和尽责性均与大学生的自我成长和目标价值极其相关,即这些特质上得分高的大学生,其自我成长和目标价值感也较高。
关键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人格特质Abstract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psychology, subjective well-being is evalu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itself to develop the scale of the survival of the overall evaluation of the quality, main psychological index to weigh the quality of their lives, reflect the specific groups on the living conditions of the comfortable degree [1]. College Students' subjective well-being reflects the quality of life of college students,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ir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nd their development, and personality is one of the most stable factors to predict happiness [2].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personality,to explore whether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gender, grades and majors, and to sum up the happiness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are as follows: (1) college students' subjective well-being is composed of four dimensions: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health and mental balance, self growth and value goals, family atmosphere and interpersonal adaptation, contentment and social confidence. (2) in general,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higher degree of satisfaction of self development and objective value, the higher subjective well-being, the different gender, grade, professional college students' subjective well-being have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The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subjective well-being sense index slightly higher than boys, but boys and girls in the subjective happiness sense of each dimension there is no difference;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senior students are the highest, freshm an students’subjective well-being is the lowest, but the internal perception of inconsistencies that some people think happiness, some people think it is not happiness; Art Major Students' subjective happiness sense was the highest, but the internal perception of inconsistencies, that some people feel very happy, and some people do not feel happy; liberal arts students subjective well-being sense is the lowest. (3) personality factors affect the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College students. In a pleasant and neuroticism scores higher college students, subjective happiness sense of lower; extraversion, openness and conscientiousness are with the college students self growth and the target value is extremely relevant, namely these traits scored high on the college students, the self growth and the target value is higher.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Subjective well-being Personality traits1引言1.1主观幸福感的含义英文中,表达幸福感的词汇有许多,如:happiness,well-being,eudemonia,subjective等等。
大学生人格特质与幸福感关系研究
大学生人格特质与幸福感关系研究幸福感是人们追求的终极目标之一,而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其幸福感对于个人发展和社会和谐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的人格特质与其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研究结果和建议。
一、幸福感的概念与测量幸福感是指一个个体对自己生活的主观评价,包括积极情绪和满意度两个维度。
而人格特质则是个体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对于一个人的思维方式、情绪表达和行为倾向有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人格特质很可能与幸福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
目前,幸福感的测量主要采用主观报告和客观指标相结合的方法,如幸福感问卷和脑神经影像等。
而人格特质的测量则常常依赖于经典的心理学量表,如大五人格特质量表和Eysenck人格问卷等。
二、大学生人格特质与幸福感关系研究的现状1. 外向性与幸福感大学生的外向性特质表现为开放社交、自信和积极向上的态度。
研究表明,外向性与幸福感呈正相关关系,外向性越高的大学生更容易体验到更多的积极情绪,从而增加幸福感的程度。
2. 神经质与幸福感神经质是指个体情绪易变、易受压力影响的特质。
研究发现,神经质与幸福感存在负相关关系,神经质越高的大学生更容易陷入负面情绪,幸福感相对较低。
3. 开放性与幸福感开放性是指一个人开放接受新思想和经验的程度。
研究表明,开放性与幸福感呈正相关,开放性越高的大学生更愿意尝试新鲜的事物,更易获得幸福感。
4. 亲和性与幸福感亲和性是指个体对他人友好、合作和关爱的程度。
研究发现,亲和性与幸福感呈正相关,亲和性越高的大学生更易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提升幸福感。
三、影响大学生人格特质与幸福感关系的因素1. 家庭环境大学生的人格特质常常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
和谐的家庭关系、积极的家庭教育方式和支持性的父母关系等,有助于塑造大学生积极向上的个性特点,进而提升其幸福感。
2. 社会支持大学生在面临压力和困难时,得到社会支持可以缓解压力、提高幸福感。
社会支持可以来自于同学、朋友、社会组织等多方面,它们对大学生人格特质的发展和幸福感的增长具有积极的影响。
人格特质对大学生幸福感的作用
人格特质对大学生幸福感的作用近年来,人格心理学成为社会研究的热点之一。
作为一个人内在稳定的心理品质,人格特质对于大学生的幸福感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性格特质与幸福感的关系、人格特质对大学生幸福感的作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性格特质与幸福感的关系1. 乐观主义乐观主义是指个体对生活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和情感。
乐观主义的人更加倾向于对事物持积极的期待,遇到挑战和困难时更有韧性和适应能力。
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压力,更有可能从困境中找到解决方案。
因此,乐观主义者通常会拥有更高的幸福感。
2. 自尊心自尊心是指个体对自己价值和能力的肯定和满意程度。
有一个健康的自尊心有利于建立积极的自我认同,对自己充满自信。
大学生如果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认知,并能够接纳自己的不足,便会更加满足于自己的现状,从而提高幸福感。
3. 内外控制感内外控制感是指个体对自身行为所产生结果的归因方式。
内控者往往认为自己的努力和能力决定了结果;而外控者则更多地将结果归因于环境因素和他人的支配。
内控感越强,个体越倾向于主动应对困境,具有较高的自主性和主导权,因此更容易获得幸福感。
二、1. 提升社交能力人格特质对于大学生的幸福感影响最为直接的是其对社交能力的塑造。
例如,外向性格的人更善于与他人建立联系、交流和分享,能更好地获得他人的支持和帮助,从而增强幸福感。
同时,友善、亲和力强的人更容易融入团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也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幸福感。
2. 增强适应能力人格特质对大学生幸福感的作用还表现在其对适应能力的塑造上。
应对困境和挑战是大学生活中常常面临的情境,人格特质会影响大学生应对这些情境的方式。
例如,情绪稳定的人更能够保持冷静和理性,更容易面对困难和挫折,从而减少焦虑和抑郁的情绪,增加幸福感。
3. 培养成就感个体对于自身的成就和努力的认可和满意程度与幸福感密切相关。
人格特质对大学生的幸福感的作用也体现在对成就感的塑造上。
例如,坚持不懈、自律的人更容易取得较好的学业成绩和绩点排名,从而增强自我满足感和自信心,提高幸福感。
人格与幸福感
#"#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和人格因素的性别比较 女生的幸福感及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男生, 而
其他因素均未见显著差异。见表 #。 #". 不同人格类型被试幸福感的比较
[!.] 根据艾森克的人格分类观点 , 并参照艾森克
人格问卷简式中国版的常模, 把被试的人格分为四 个类型: (多血质) 2. 人; ! 外向稳定型 " 内向稳定 型 (粘液质) (胆汁质) .. 人; /! 人; # 外向不稳定型 (抑郁质) */ 人。发现在幸福感及 $内向不稳定型 其主要成分上均存在显著的类型差异。详见表 .。
["] 的十七分之一 ; 国内对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等方
[(] 福感的重要性仍需要进一步的检验 。 Y2F7@EH 和
中国香港和英国等国家的被试 K@378 对来自日本、 ["#] 进行了研究 。该研究对于理解其他非西方文化 中人格与幸福感的关系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但仍然 存在一些问题 (如中国被试的代表性问题) 。本研究 试图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 以中国大陆的大学生为 被试, 进一步探讨人格因素与幸福感及其主要成分 之间的关系。 " ")" 方 对象 采用分类 (文科与理科) 随机取样的方法从广州 某师范大学修学公共心理学的本科学生中选取了 其中女生 """ 人, 男生 (# 人, 平均年龄 %#" 名被试, 为 %# ) ’ 岁。 ")% 工具 ( .<9 + ") %) " 艾 森 克 人 格 问 卷 简 式 中 国 版 [""] ( <) 、 外向性 ( .) 、 神经质 ( /) 和 &JK) 包括精神质 说谎倾向 ( 5) 等 V 种人格因素。 法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与人格特征的关系
01 引言
目录
02 主体部分
03 a.大学生主观幸福感 的概念和重要性
05
c.提高大学生主观幸 福感的建议
04 b.大学生主观幸福感 与人格特征的关系
06 参考内容
引言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简称SWB)是指个体对自己生活的 认知和感受,包括积极的情感、消极的情感以及生活满意度。大学生作为一群特 殊群体,面临着多重压力和挑战,如学业、人际关系、就业等,因此,大学生主 观幸福感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人格特征是个体稳定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模式,与 主观幸福感有着密切的。本次演示旨在探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的关系, 并提出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建议。
二、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原 因
1、个人因素:研究表明,个体的自我认知、自尊心、自信心等均对主观幸 福感产生影响。例如,自尊心较强的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更能积极应对, 从而提高幸福感。
2、心理因素:心理因素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也十分显著。焦虑、抑郁等负 面情绪会降低个体的幸福感;而积极心理学如乐观、满足感等则有助于提高幸福 感。
4、提供心理支持:高校应建立健全心理咨询体系,为大学生提供心理支持 和帮助。针对不同性格、兴趣爱好和价值观的大学生,开展个性化的心理辅导服 务,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5、家庭和社会支持:家庭和社会对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也有重要影响。家 长应孩子的心理健康,提供温暖的家庭环境和社会支持。同时,社会应加强对大 学生的人文关怀,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和发展机会。
4、学会应对压力。大学生应当学会有效地应对压力,采取积极的方式缓解 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如运动、冥想、心理咨询等,从而保持身心健康,提高 自己的主观幸福感。
人格特质与心理幸福感的长期关系
人格特质与心理幸福感的长期关系人格特质是指个体相对稳定的心理特点和行为方式,而心理幸福感则是一个人主观感受到的快乐和满足程度。
人们长期以来对于人格特质与心理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发现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本文将探讨人格特质与心理幸福感的长期关系,从而为人们提供关于如何提高心理幸福感的一些建议。
人格特质对于一个人的心理幸福感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外向性与心理幸福感之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外向的人通常充满活力,善于社交和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使得他们更容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得到他人的认可和支持,进而提高他们的心理幸福感。
其次,宜人性也与心理幸福感有着密切的联系。
宜人性高的人乐于助人,善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这使得他们能够得到他人的喜爱和认同,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心理幸福感。
此外,神经质与心理幸福感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
神经质高的人通常情绪不稳定,容易焦虑和抑郁,这使得他们的心理幸福感较低。
他们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压力和困扰,进而陷入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
相反,神经质低的人通常情绪稳定,更能够有效地应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压力,从而保持较高的心理幸福感。
此外,诚实和责任感也与心理幸福感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
诚实和责任感高的人通常有较强的内控力和自律能力,他们能够认真面对自己的工作和责任,这使得他们在工作中能够有所成就感,从而提高了心理幸福感。
此外,诚实和责任感还使得他们在人际交往中更加信任和受人尊重,这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心理幸福感。
最后,开放性与心理幸福感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开放性高的人通常充满好奇心,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和新的体验,这使得他们更加能够主动地去追求自己的兴趣和激情。
他们通常更加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心理幸福感。
总的来说,人格特质与心理幸福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长期关系。
外向性、宜人性、诚实和责任感、开放性等人格特质对心理幸福感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神经质较低的人通常拥有更高的心理幸福感。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摘要: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即将步入社会,是一支特殊的群体。
大学生接受相对高水平的教育,具有一定的知识素养,其人格特征往往也比较明显。
调查显示,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对于其人格特征会有一定的影响,对此,研究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和人格特征形成的关系,探索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提升的策略,对于促进大学生健康的、向上的人格特征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分析了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的关系,并探究提升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人格特征1.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的关系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是大学生对于自身的角色、身份、生活现状、情感现状等满意程度的一个主观表现,主观幸福感是衡量大学生对于个人和社会生活质量的一个综合性的心理指标,这种衡量指标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从短期来看,类似于情绪状态,从长期来看,类似于情感状态。
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对于其人格特征具有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于大学生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的影响。
个性倾向性又表现为兴趣、价值观、信念和动力等,而个性心理特征又表现为性格和气质等,在相关学者的研究中发现,大学生的外倾性人格特征、积极情感和生活满意度高的情况下,能够提升主观幸福感,在一定程度上,主观幸福感有赖于人格特征,而人格特征又会导致不不同的情绪情感和生活满意度,因此,这两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
可以总结出来的是,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提升对于其健康的人格特征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而大学生健康的人格特征也会反过来提升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因此,要想促进大学生健康的、有益的人格特征形成,必须要重视其主观幸福感的提升。
2.提升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有效对策2.1坚持以人为本,关心关爱大学生大学生在校期间,学校对其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要充分尊重大学生,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坚持以人为本,体现教育的人性化关怀,除了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更要关注大学生的情感状态,为他们及时提供心理健康咨询和相关服务,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升大学生主观幸福感。
医学院大学生人格特征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
医学院大学生人格特征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摘要: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中国版(EPQ-RSC)和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对268名医学院学生进行测试。
结果表明:医学院大学生整体的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水平;二者关系研究表明外倾性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正相关,神经质、精神质均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负相关;外向稳定型和内向型人格的主观幸福感水平较高,内向不稳定型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最低。
由此可以知外向性与神经质等人格特征是影响医学院大学生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医学院大学生;人格特征;主观幸福感随着积极心理学的不断发展,积极情绪逐步进入心理科学研究的范畴,其中主观幸福感受到广泛关注。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简称SWB)是指个体依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进行整体评价,它作为一项综合性心理指标用于衡量个人生活质量,并反映出主体的社会功能以及适应状态[1]。
过去三十年来,国外学者做了大量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国内关于主观幸福感研究大约始于20世纪80年代,近些年来国内关于主观幸福感方面的研究发展速度很快,由早期对老年人群的研究逐渐向对某些特定人群的研究,如郑日昌等对大学生的研究,梁展鹏等对运动员的研究等[2]。
以往的研究大多针对一般学生,关于医学院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报道较少,本文通过对医学院大学生人格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为医学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一、研究方法1.被试随机取样的方法从安徽医科大学选取被试300人,发放问卷300份,剔除无效问卷后得到有效问卷268份,其中女生163人,男生125人。
2.工具其一,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中国版(EPQ-RSC)[3]。
该量表共有48个项目,分为4个因子:包括精神质(P)、外倾性(E)、神经质(N)、掩饰性(L)。
其二,总体主观幸福感量表(GWB)[4]。
该量表共有33项,分为6个因子: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对健康的担心、精力、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和松弛与紧张。
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述评及启示
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述评及启示【摘要】本文探讨了人格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人格特质、环境因素和个体心理因素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揭示了它们之间复杂而密切的联系。
研究发现,积极的人格特质、良好的环境以及健康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提升主观幸福感。
文章还提出了一些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启示,如重视个体特点、促进积极情绪等。
在强调了人格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希望能够进一步深入探讨这一领域,为提升个体幸福感提供更多的启示和支持。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人格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为促进人们的幸福感和心理健康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人格特质,主观幸福感,环境因素,个体心理因素,关系,启示,建议,展望,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一直是心理学领域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人们普遍认为,一个人的人格特质对其主观幸福感有着重要的影响。
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格特质会带来更高的幸福感,以及这种关系是如何运作的,仍然存在许多争论和待解答的问题。
环境因素和个体心理因素也被认为对主观幸福感有着重要影响。
环境的变化可能会影响一个人的主观幸福感,而个体的心理状态也可能会对其幸福感产生直接的影响。
探讨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不仅需要考虑人格特质本身,还需要考虑个体所处的环境以及其心理因素的影响。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展开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幸福感的形成机制,并为提升个体幸福感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本文旨在探讨人格特质、环境因素和个体心理因素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以及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所带来的启示和建议。
部分为上述内容的引言,为后续内容的展开做好铺垫。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人格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深入了解不同人格特质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
通过对环境因素和个体心理因素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人格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联程度。
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述评及启示
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述评及启示
人格是一个人在日常行为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主观幸福感是一个人对自己生活满意程度的主观评价。
人格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人格特征对个体的主观幸福感产生着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人格特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着积极的关系。
研究发现,拥有积极的人格特征,如乐观、开朗、自律等,能够提高个体的主观幸福感。
积极的人格特征使个体更倾向于积极的情绪体验,更能够面对困难和挑战,并从中寻找到积极的解决方案,从而提高自身的幸福感。
积极的人格特征还能够促进个体与他人之间的良好关系,增强社会支持,进一步增加个体的主观幸福感。
人格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个体应该重视并努力培养积极的人格特征,如乐观、自律等,从而提高自身的主观幸福感。
这可以通过积极参与有益的个人发展活动、寻找积极的生活经验和交往积极的人士等方式来实现。
个体应该通过积极的情绪调节和解决问题的乐观态度,降低消极的人格特征对自身幸福感的负面影响。
这可以通过学习积极的心理调适策略、寻求心理治疗等方式来实现。
社会环境也应该为个体提供有利于培养积极人格特征和提升主观幸福感的条件,如提供良好的教育、工作和生活环境等。
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
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摘要:幸福感一直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质之间的关系,并分析这种关系对个体幸福感的影响。
通过综合分析相关研究,我们发现人格特质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其中乐观、外向、亲和力和自尊等积极人格特质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而焦虑、神经质和自卑等消极人格特质与主观幸福感呈负相关。
此外,研究还发现性别、年龄和文化背景等因素对这种关系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最后,本文提出了一些未来研究的方向,以促进对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质关系的进一步理解。
关键词:幸福感、人格特质、乐观、外向、亲和力、自尊、焦虑、神经质、自卑1. 引言幸福感作为一个人的主观体验,一直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过去几十年来,研究者们一直致力于探索影响幸福感的各种因素,其中人格特质作为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备受关注。
人格特质是个体相对稳定的行为模式和情感反应,与个体的思维方式、情绪状态以及社会互动等密切相关。
本文将重点探讨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质之间的关系,以期深入理解这种关系对个体幸福感的影响。
2. 人格特质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2.1 积极人格特质与主观幸福感乐观是指一个人对未来的持乐观态度和对自身能力的信心。
研究表明,乐观的人更容易体验到积极的情绪和幸福感。
他们倾向于以积极的方式解释和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具有更高的自我效能感和适应能力,从而提升了主观幸福感。
外向是指个体对外部世界的兴趣和社交行为的倾向。
外向的人通常喜欢与他人交往,寻求社会支持和互动。
研究发现,外向的人更容易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网络,从而获得更多的支持和满足感,进而提升主观幸福感。
亲和力是指个体对他人的友好和亲近的倾向。
具有高亲和力的人更容易建立和维持亲密关系,享受到社会支持和情感满足,从而提高主观幸福感。
自尊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评价和自我价值感。
研究表明,具有较高自尊的人更容易满足自己的需要,对自身有较高的认同感,从而体验到更高的主观幸福感。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的相关研究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的相关研究[摘要]文章通过采用主观幸福感量表、大五人格量表对来自湖南省三所普通高校的158名大学生被试进行调查,以考察主观幸福感与大五人格的关系,以及大五人格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作用。
结果发现,主观幸福感和大五人格各维度之间存在显著相关,人格对主观幸福感有预测作用;主观幸福感与人格密切相关,人格是主观幸福感的有力预测指标。
[关键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人格主观幸福感是个体依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是反映某一个体生活质量的综合性指标,反映主体的社会功能与适应状态。
主观幸福感包括两个方面:认知评价,是对生活质量的整体评估,即生活满意度;情感体验,包括诸如愉快、高兴等积极情感体验和诸如忧虑、抑郁等消极情感体验。
其中,认知评价是主观幸福感的关键指标。
作为一种独特的心理状态,其基本特点是主观性、稳定性和整体性。
西方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经历了研究的描述阶段和理论建构阶段,目前进入了理论的深化阶段,而国内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研究尚处于起始和探索阶段。
对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诸多研究表明,人格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因素之一,并且人格因素是预测幸福感的最可靠、最有力的因素之一。
在已有研究中,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大三人格的研究占大多数,针对主观幸福感与大五人格的研究并不多见,尤其是在国内比较少,有关大五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中对外倾性、神经质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较多,而开放性、宜人性、严谨性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较少,针对大学生的研究更为少见,而且研究的结论也存在分歧和矛盾。
鉴于以上原因,本研究关心的是大五人格与主观幸福感各具体维度的关系如何,以期为高校进行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提供理论依据。
一、研究方法(一)被试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从衡阳师范学院、南华大学和湖南中医药大学抽200名大学生作为被试,经整理获得有效问卷158份。
(二)研究工具1.主观幸福感量表。
主观幸福感和人格特质的相关性
主观幸福感和人格特质的相关性幸福是人们追求的目标,而幸福感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的体验。
然而,人们对于幸福感的感受是主观的,取决于个人的认知和评价。
在这个过程中,人格特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主观幸福感的产生和维持。
本文将探讨人格特质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
首先,乐观主义被广泛认为是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乐观主义者倾向于对待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抱有积极的态度,相信困难只是短暂的,而未来会更好。
他们更能够应对挑战,并保持较高的幸福感。
相反,悲观主义者往往容易陷入消极情绪中,对生活失去希望,导致自身幸福感的下降。
因此,人格特质中的乐观主义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着较强的正相关关系。
其次,外向性与主观幸福感也有密切的联系。
外向性者善于与他人交流,乐于分享和表达情感,更容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这种社交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社交支持可以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实质性的帮助,使人们在困难时有更强的调整能力和更高的满足感。
因此,外向性个体往往具有较高的主观幸福感。
此外,性格特征中的内外控制感也与主观幸福感息息相关。
内控个体认为自己对生活的结果有较大的控制力,他们对于自己的命运更加自信,更有动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这种内控感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着正向关系。
相反,外控个体更容易感到自己无法左右生活的结果,他们往往对自己的未来感到无望,从而降低了主观幸福感。
此外,研究还发现,诚实、宽容和善良等正向人格特质与主观幸福感有关。
这些人格特质使个体更具有积极的人际关系和积极的情绪调控能力,从而提高了其主观幸福感。
而相反,自私、冷漠和易怒等负向人格特质则与主观幸福感呈现负相关关系。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人格特质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相关性并非单向的。
虽然人格特质可以对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但主观幸福感也可以反过来影响人格特质的形成和发展。
即个体的幸福感水平也可能塑造其个性特质。
例如,幸福感较高的个体可能更倾向于乐观主义和积极情绪调控,从而培养出具有这些特质的人格。
大学生人格特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人格特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的人格特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采用总体主观幸福感量表(GWB)和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对30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
结果发现总体幸福感与神经质因子呈现显著的负相关,与内外向因子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总体幸福感虽然与精神质因子存在负相关,但相关并不显著。
因此,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有密切的关系,内外向和神经质因子与主观幸福感关系最为密切,能够预测主观幸福感。
【关键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人格特征【中图分类号】R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3-0216-02主观幸福感是个体依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作的总体评价,是衡量人们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的综合性心理指标[1],包括生活满意度和情感体验两个成分。
大学生作为国家建设的主力军,其身心健康对于国家未来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因此,对大学生群体的主观幸福感进行详尽、充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根据西方的研究结果,人格特征是预测主观幸福感的最稳定和最有力的因素,虽然现在关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日益增多,但探讨大学生人格特征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的研究仍然较少,而且研究结论也很不一致。
因此,本研究在总体主观幸福感量表和艾森克人格简式量表中国版的基础上探讨我国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基本特点及与其人格的关系,为了解和提高我国大学生的生活质量、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从郑州大学普通本科生(文科类、理科类)中抽取307人为被试,回收有效问卷291份,有效回收率为94.78%。
其中男生为141人,占49%,女生为150 人,占51%;文科类123人,占42%,理科类168人,占58%;大一73人,占25%,大二76人,占26%,大三70人,占24%,大四72人,占25% 。
1.2 测评工具1.2.1总体主观幸福感量表(General Well- Being Schedule, GWB)[3] 本研究采用国内段建华(1996)修订的总体幸福感量表,量表单个项目得分与总分的相关在O.48和0.78之间,内部一致性系数在男性为0.91、在女性为0.95。
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述评及启示
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述评及启示人格是指一个人的心理特质和行为方式的总和,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对自己生活的感受以及对生活满意程度的评价。
人格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深刻而复杂的关系。
本文将对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进行综述,以及相关的启示。
人格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一方面,人格特质会对主观幸福感产生直接影响。
研究发现,积极的人格特质,如乐观、诚实和友善,与更高的主观幸福感正相关。
这些积极的人格特质使个体更容易感受到快乐和满足,从而提升其主观幸福感。
主观幸福感也会对人格产生影响。
主观幸福感较高的个体更倾向于表现出积极的人格特质,如乐观和友善。
这是因为主观幸福感的提升会改变个体的心理态度和行为方式,从而促进积极的人格发展。
人格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还受到其他因素的调节。
社会支持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
研究发现,社会支持可以改善个体的主观幸福感,并有助于发展积极的人格特质。
社会支持可以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帮助个体减轻压力和负面情绪,从而增强其主观幸福感。
社会支持还可以提供资源和信息,促进个体的成长和发展,有助于塑造积极的人格特质。
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对个体和社会都具有重要的启示。
个体可以通过培养积极的人格特质来提升自己的主观幸福感。
个体可以通过培养乐观、诚实和友善等积极的人格特质,来改善自己的心理状态和生活满意度。
社会可以通过提供社会支持来增强个体的主观幸福感和积极的人格特质。
社会支持可以通过提供情感上的帮助、资源和信息等方面,有助于促进个体的幸福感和人格发展。
个体和社会可以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
积极的人格特质可以促进个体的主观幸福感,而主观幸福感的提升又可以改变个体的人格特质,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质和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质和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质以及家庭教养方式之间的复杂关系。
主观幸福感是个体对生活质量的整体评价,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体的内在特质和外在环境。
人格特质是个体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对个体的行为、情感和认知有着深远影响。
家庭教养方式则是指父母在养育子女过程中所采取的方法和态度,它对个体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本研究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探讨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质和家庭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
通过文献综述,梳理前人关于主观幸福感、人格特质和家庭教养方式的研究成果,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设计问卷,收集大学生关于主观幸福感、人格特质和家庭教养方式的数据。
然后,利用统计分析方法,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并验证相关假设。
本研究预期能够揭示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质和家庭教养方式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提升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研究也有助于深化对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理解,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二、文献综述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 SWB)是指个体对自己生活质量的整体评价,包括情感平衡和生活满意度两个方面。
近年来,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主观幸福感成为了心理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其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尤为重要。
国内外学者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影响因素、测量工具以及提升策略等方面。
人格特质是指个体在情感、动机、价值观和行为等方面表现出的持久而稳定的心理特征。
许多研究表明,人格特质对主观幸福感有着显著的影响。
例如,外向性、神经质、开放性、宜人性和尽责性等“五大因素模型”中的人格特质被广泛探讨。
外向性、宜人性和尽责性通常与较高的主观幸福感正相关,而神经质则与较低的主观幸福感负相关。
家庭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抚养子女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策略。
研究表明,家庭教养方式对子女的心理发展、人格形成以及主观幸福感有着深远的影响。
_大学生人格、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1前言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well-being,简称SWB)专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自身的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具有主观性、整体性、相对稳定性的特点[1]。
作为衡量个体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的心理指标,主观幸福感受到了各领域尤其是心理学、社会学的广泛关注。
研究者就各种内在、外在变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国外研究表明,人口统计学变量只能解释主观幸福感很小一部分的变异,人格因素才是主观幸福感最有力、最稳定的预测源,但人格和其他主观因素并不能解释主观幸福感的全部变异,主观幸福感还受到社会支持、生活事件等客观因素的影响[2]。
因此,人格因素、外在因素如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
Hotard指出,在预测主观幸福感的过程中,内外向性、神经质和社会支持有显著的交互作用;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的作用可以部分或全部归因于与社会支持有较高相关的人格变量的作用[1,3]。
已有研究显示,由于主观幸福感及其与各种影响因素的关系会受文化因素的影响,在个人主义文化下得到的研究结论在集体主义文化中很可能是不适用的[4,5]。
而且国内相关研究多是分别考察人格或社会支持单个变量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至于三者的相互关系,至今仍无研究涉及[6,7]。
国外就三者关系得出的结论在集体主义文化下是否适用尚未可知。
此外,由于主观幸福感本身的复杂性,国内外研究者对很多问题如神经质和内外向性对主观幸福感的相对重要性、精神质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尚未达成共识[4]。
本研究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人格类型和特质两个角度探讨集体主义文化下人格因素、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2方法2.1被试本研究采用分层抽样方法选取330名武汉大学生为被试,获得有效被试294人。
其中男生118人,女生176人;文科生96名,理科生51名,工科学生71名,农林类学生24名,医科类学生29名,艺术类学生23名,统计过程中未发现专业差异,故未做进一步分析。
大学生个人奋斗、人格特质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大学生个人奋斗、人格特质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大学生是社会主体中的一个重要群体,其个人奋斗、人格特质和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个人奋斗指的是大学生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不断地追求进步和发展,而人格特质则是大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等一系列内在特质,而主观幸福感则是大学生对自身生活状态的评价和感受。
首先,个人奋斗和人格特质对主观幸福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只有大学生不断地追求进步和发展,才能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丰富和有意义;而优秀的人格特质则是大学生成功奋斗的基石,如正直、勇敢、诚信、责任等素质都能够使大学生更有自信、自尊、自爱和自信心。
这样,大学生就能够在面对各种生活压力时,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从而提升了自身的幸福感。
其次,主观幸福感也会对大学生的个人奋斗和人格特质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个人追求幸福的过程中,对自身的价值和发展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激发了大学生更多地去发掘自己的潜力和提高个人素质。
而且,拥有了高度的主观幸福感也会激发大学生更多地去展现出自己积极的态度和优秀的人格品质,从而构建了一个积极、充满活力和文明的校园文化。
最后,大学生的奋斗、人格特质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互动,也能够促进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在个人奋斗的过程中,大学生会不断地认识自己,提升自己,同时也会养成一系列优秀的人格品质;而且,有了优秀的人格品质和高度的主观幸福感,大学生也会更加地有动力去追求更高的成就和更大的幸福感。
综上所述,大学生的个人奋斗、人格特质和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
只有在奋斗中养成了优秀的人格品质,才能够拥有高度的主观幸福感;同样,有了高度的主观幸福感也会激发大学生更多地去展现自己的积极态度和优秀的人格品质。
这样的互动会不断地提升大学生的素质,从而更好地展现出他们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