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妇科学

合集下载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重点知识讲解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重点知识讲解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重点知识讲解妇产科学是研究妇女的生理和病理变化以及妇女生殖系统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保健的学科。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则是将中医和西医的理论和方法相结合,综合运用于妇产科学领域。

这种结合意味着我们能够融合两种医学理念和技术,为患者提供更全面、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首先,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强调病因的综合分析。

中医强调对整体的辨证论治,将人体视为一个整体,通过望、闻、问、切的四诊方法,以及脉象的分析,来判断疾病的病因和病机。

而西医则更注重解剖学和生理理论的研究,在疾病的诊断上更依赖于实验室检查和先进的医学设备。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将两者有机结合,综合分析病人的临床表现、体征以及检查结果,从而更准确地诊断疾病,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其次,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注重治疗方法的综合运用。

中医强调调整身体的阴阳失衡,运用针灸、中药、艾灸等方法来恢复身体的平衡状态。

西医则利用手术、药物和放射治疗等现代医疗技术来治疗疾病。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运用各种治疗方法,以达到更好的疗效。

例如,在治疗不孕症方面,中医可以辨证施治,中西药结合,调理患者的生理功能;而西医可以采用辅助生殖技术,如体外受精等方式来帮助患者实现怀孕。

此外,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强调疾病预防和康复的综合管理。

中医注重强调“未病先防”,提倡养生保健,通过调养身体,增强免疫力,降低患病风险。

西医则更注重疾病的预防措施,如疫苗接种和健康教育。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通过综合运用中医和西医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提供更全面的预防和康复管理服务。

例如,在妇科疾病的康复管理中,中医可以通过针灸、推拿等手段协助患者恢复身体的平衡;西医可以通过药物和物理治疗来帮助患者康复。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医学领域。

它的出现为妇产科患者带来了更好的医疗服务。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综合运用中医和西医的理论和方法,强调病因的综合分析,注重治疗方法的综合运用,以及疾病预防和康复的综合管理。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 重点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 重点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题型:单选:20*1分;多选5*2分;填空40*0.5分;名解5*3分;简答6*5分;病案20分(包括中医诊断分型、病因病机、西医诊断、代表方及药物剂量、中西医治则、西医诊断思路,在月经病里面考)绪论1、《黄帝内经》提出关于妇科的解剖特点,月经生理,妊娠诊断2、《素闻。

上古天真论》明确阐述了女子一生中生长的,发育,性成熟与衰老的规律3、第一首妇科古方——《内经》四乌贼骨一藘茹丸4、《神农本草经》--在“紫石英”条最早提出“子宫”这一解剖名称5、宋代我国的产科已形成单独分科的雏形6、《女科百问》首次提出“胞宫”女性生殖系统解剖1、外生殖器:阴阜、大小阴唇、前庭大腺、会阴大阴唇:内部有丰富的血管,当局部受伤时,易发生出血,形成血肿阴蒂:富有神经末梢和海绵状勃起组织,故感觉非常明锐2、内生殖器:阴道、子宫、输卵管、卵巢阴道:是性交的器官,月经血排出与胎儿娩出的通道,前壁与膀胱和尿道领接,后壁与直肠贴近。

由黏膜,肌层和纤维组织构成。

阴道后穹窿较深,与直肠子宫陷凹紧密相邻,临床上可经此处穿刺引流。

子宫:古人称之为女子胞,又称胞宫,胞脏,子脏,子处,子宫,血室。

宫颈:未产妇的宫颈外口呈圆形,已产妇的宫颈外口因分娩影响形成大小不等的横裂。

宫颈外口柱状上皮与鳞状上皮交接处是宫颈癌好发部位。

子宫峡部:子宫与子宫颈之间形成最狭窄的部分。

上端在解剖上较狭窄而称解剖学内口,下端因黏膜组织在此处与宫腔内膜转变成宫颈黏膜,又称组织学内口。

3、子宫韧带的作用圆韧带(使宫底保持前倾位置)阔韧带(子宫动静脉及输尿管均从阔韧带的基底部穿过)主韧带(固定宫颈的位置)宫骶韧带(间接保持子宫前倾位置)4、输尿管在腹膜后,从肾盂开始沿腰大肌前面偏中线侧下降(腰段)在骶髂关节处,经过髂外动脉起点的前方进入盆骨腔(盆骨段)经阴道侧穹窿顶端绕向前方进入膀胱壁(膀胱段)5、骨盆:假骨盆:为大骨盆真骨盆:为小骨盆,使胎儿自然娩出时的通道,又称骨产道。

中西医结合妇科学助理医师考试知识点总结

中西医结合妇科学助理医师考试知识点总结

中西医结合妇科学助理医师考试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绪论1、妇科第一张方剂是〔四乌贼骨-蘆茹丸〕,出血〔黄帝内经〕;2、我国现在的第一部妇产科专著、最早妇子生理和病理医书〔经效产宝〕;3、最早记载异常胎位和纠正胎位手法的书〔杨子建《十产论》〕;4、最早提倡节欲、晚婚的书〔《褚氏遗书》〕;5、开创中医产科器械手术助产的先例〔《儒门事亲》〕;6、我国最早的女医生〔淳于意〕;7、将产科独立分科的朝代是〔宋代〕。

第二单元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一、骨盆1、骨骼构成:骶骨、尾部、左右两块髂骨;2、关节:耻骨联合、骶髂关节、骶骨关节;3、韧带:骶尾骨与坐骨结节之间的骶结节韧带和骶尾骨与坐骨棘之间的骶棘韧带;4、平面:入口平面:前后径11cm;出口平面,骨盆最大平面,骨盆最小平面〔中骨盆平面〕――与分娩关系最密切。

横径10cm 〔坐骨棘间距离〕。

前耻骨联合下缘,两侧坐骨棘,后骶骨下端。

5、后矢状径:坐骨结节连线中点至骶尾关节间的距离;6、骶耻外径的距离:耻骨联合上缘中点至第5腰椎棘突;7、直结合径:耻骨联合上缘中点至骶岬上缘中点间的距离。

二、内外生殖器〔一〕子宫及韧带1、子宫〔1〕组织结构子宫内膜:功能层――有周期变化;基底层――无周期变化;子宫肌层:外层多纵行,内层环行,中层多各方交织;子宫浆膜层。

〔2〕子宫颈主要构成:结缔组织子宫颈管――粘膜上皮细胞呈高柱状,有脉体;宫颈阴道部――鳞状上皮覆盖;宫颈癌的好发部位:宫颈外口柱状上皮与鳞状上皮交界处;子宫峡部上端――解剖学内口;下端――组织学内口;〔3〕阴道:复层鳞状上皮细胞,无腺体,上宽上窄,前短后长。

2、韧带维持子宫正常位置:子宫4对韧带及盆底肌肉,筋膜支托〔1〕圆韧带:起于子宫双角的前面,输卵管近端的下方→向前下方达两侧骨盆壁。

穿过腹股沟终于大阴唇前端――维持子宫前位的主要韧带;〔2〕阔韧带:由子宫两侧开始,达骨盆壁――子宫动静脉和输尿管从此基底穿过;〔3〕主韧带:横行于宫颈两侧和骨盆侧壁――为固定宫颈位置的重要组织;〔4〕宫骶韧带:从宫颈后面的上侧方,向两侧绕过直肠到达第2、3骶椎前面的筋膜。

名词中西医结合妇科学

名词中西医结合妇科学

在线作业:一、单选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答案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1、下列除哪项外,均为妊娠病的发病机制()A、血聚养胎,阴血偏虚,阳气偏亢B、胎体渐大,气机升降失调C、肾气不足,无力系胞,胎元不固D、寒湿停聚,冲任受损E、脾胃虚弱,化源不足,影响胎元2、妊娠恶阻的发病机制是()A、脾胃虚弱,化源不足B、肝郁气滞,失于条达C、痰湿内停,中交手足D、重伤津液,胃阴不足E、冲气上逆,胃失和降3、凡妊娠12周内胚胎自然陨落者称为()A、滑胎B、堕胎C、小产D、暗产E、胎漏4、下列各项,不属于堕胎、小产常见病因的是()A、肝气郁滞B、肾气虚弱C、热病伤胎D、气血不足E、跌仆伤胎5、异位妊娠常发生的部位是()A、宫颈B、阔韧带C、输卵管D、卵巢E、腹腔6、女性,24岁,婚后半年,因停经2月,腹痛伴阴道流血3天来诊。

妇科检查显示,宫口见有胚胎样组织物堵塞,子宫2个月妊娠大小。

诊断为()A、先兆流产B、不全流产C、难免流产D、稽留流产E、流产合并感染7、女性,28岁。

婚后半年曾人工流产1次,以后未再妊娠已3年。

平时月经周期28天,经期3~5天,末次月经2015年6月1日。

于7月2~5日有少量阴道出血和轻度下腹痛,7月12日因下腹部剧烈疼痛而就诊。

患者面色苍白,下腹部压痛明显,伴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阳性。

对该病例应首先考虑的疾病是()A、卵巢黄体囊肿破裂B、卵巢巧克力囊肿破裂C、急性阑尾炎D、异位妊娠E、子宫粘连综合征8、王X,24岁,G1P1,36周妊娠,“先兆子痫”入院。

入院后2天,经治疗血压持续在165/120mmHg,感视物模糊,现自数胎动减少,做NST为无反应型,再作B型超声生物物理评分为4分。

下列哪项处理正确()A、立即终止妊娠B、继续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至妊娠37周C、次日复查NSTD、吸氧观察E、做0CT9、患者,女,26岁,已婚。

现孕2个月,恶心呕吐2周。

加重3天,不能进食,呕吐酸苦水,胸满胁痛,头晕而胀,烦渴口苦,舌淡红苔薄黄。

中西医结合妇科实训报告

中西医结合妇科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疾病的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提高临床医生对中西医结合妇科疾病诊治水平的认识,培养具备中西医结合思维的妇科医生,我们参加了为期一周的中西医结合妇科实训。

本次实训由我国知名妇科专家授课,结合临床案例进行深入讲解,旨在让我们掌握中西医结合妇科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知识。

二、实训内容1. 中西医结合妇科疾病概述本次实训首先对中西医结合妇科疾病进行了概述,包括妇科常见疾病的中医病因病机、西医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法。

专家结合实际案例,详细讲解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疾病的优势,使我们对中西医结合妇科有了初步的认识。

2. 常见妇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实训过程中,专家重点讲解了以下几种常见妇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1)盆腔炎性疾病: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等。

专家详细介绍了这些疾病的诊断标准、治疗方案,并强调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

(2)盆腔炎后遗症:专家从临床诊治思路及特色治疗方案两个方面进行了讲解,使我们对盆腔炎后遗症的诊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3)输卵管性不孕:专家详细介绍了三甲医院中西医临床诊断标准、中西特色治疗方法,以及庞氏妇科针对输卵管性不孕的经典名方临床应用及案例实训。

(4)更年期综合症、产后诸症、子宫腺肌症、子宫肌瘤、女性失眠、女性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女性卵巢功能及男性精子质量等方面的调理方法。

3. 激素的临床规范化应用及报告单的解读专家对激素的临床规范化应用及报告单的解读进行了详细讲解,使我们对激素在妇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三、实训收获1. 提高了对中西医结合妇科疾病诊治水平的认识,为今后的临床工作奠定了基础。

2. 学会了结合中西医理论,针对不同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的方法。

3. 掌握了常见妇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技巧,提高了临床诊断水平。

4. 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为今后的临床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四、实训总结通过本次中西医结合妇科实训,我们收获颇丰。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名解部分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名解部分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名词解释】1. :是伴随卵巢分泌雌激素,导致激素的周期性变化而引起的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

规律月经的出现时生殖功能成熟的标志之一。

2. :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一种阴精,男女皆有。

它来源于先天,禀受于父母,藏之于肾,受肾中精气资助,赖后天水谷精微滋养,在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逐渐成熟,至肾气全盛之后始能泌至体内,在人体经断之后,又随着肾气的虚衰而逐渐竭绝。

即肾气主宰着天癸的泌至与竭止。

3. :指阴中带下量异常增多或减少,或色、质、气味异常。

4. :产妇全身器官除乳腺外,从胎盘娩出至恢复或接近正常未孕状态所需的一段时间,一般为6周。

产褥期有“多虚多瘀”的生理性特点。

5. :妇女在非行经期间阴道大量流血,称“崩中”或“经崩”;又或持续淋漓不断,称“漏下”、“经漏”。

6. :即止血。

暴崩之际,急当止血防脱。

具体运用止血方法时,一要根据病因病性选择恰当的止血药;二要注意崩与漏的不同,治崩宜固摄升提,不宜辛温行血;治漏宜养血行气,不可偏于固涩。

7. :即辨证求因以治本。

为治疗崩漏的重要阶段。

血止或病缓时,应针对病因施治,使崩漏得到根本上的治疗。

塞流、澄源两法常同步进行。

8. :即调理善后。

是巩固崩漏治疗的重要阶段。

临床多采用补肾、扶脾或疏肝之法。

复旧更需兼顾澄源,并根据月经周期、冲任胞宫阴阳气血的变化调整月经周期。

9. 16岁女性第二性征已发育,但月经尚未来潮,或年逾14岁,尚无第二性征发育者。

6个月,或大于既往3个月经周期者。

11. :是以卵巢呈多囊性变化、排卵障碍、高雄激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为主要特征,生殖功能障碍与糖代谢异常并存的一种内分泌紊乱综合征。

:指妇女绝经前后出现性激素波动或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

临床以月经改变、血管舒缩症状、精神神经症状、泌尿生殖道症状、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为特征。

属中医学“绝经前后诸证”范畴。

:凡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着床发育,称之。

分为:输卵管妊娠、卵巢妊娠、腹腔妊娠、宫颈妊娠及子宫残角妊娠。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妇产科学是指一门专门研究女性生殖系统及相关疾病的学科。

中西医结合是指将中医和西医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以达到提高治疗疾病的效果的效果。

在妇产科学中,中西医结合的应用已经愈来愈普遍了。

本文将从妇产科的基础理论、常见病的治疗及产后康复等方面讲述中西医结合在妇产科学中的应用。

一、基础理论在妇产科学中,中西医结合理论的应用首先表现在对于女性生殖器官的认识上。

中医认为女性生殖器官是精、气、血、津液互相协调的结果,若其中一方出现失调就会出现疾病。

与之相对应的,西医则是注重细胞、组织学、生理学的研究。

这两种理论各有不同的针对性,如果两种理论能够合理的结合,将会对妇产科的诊断和治疗具有相当的价值。

二、常见病的治疗1.月经不调月经不调是妇女常见的疾病。

西医将月经不调分为原发性月经不调与继发性月经不调。

中医主要将月经不调按照病因分类,如肝气郁结、气滞血瘀等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月经不调的方法,应该针对具体异常病因的出现,可饮食调理或药物治疗。

2.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女疾病中非常棘手的一种疾病,西医上注重手术治疗,而中医多用药物治疗,以及调理身体。

中西医结合后,可以在手术治疗后,使用中药调理身体,帮助病情缓解。

3.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是一种在女性生殖年龄常见疾病。

西医主要采取手术切除、放射治疗等方法,而中医则在治疗上注重中药的辅助治疗。

结合中西医的治疗方法,可以更好地提高手术成功率,并减轻疾病对身体的危害。

三、产后妇女康复妇女在生育后身体的康复也是一个需要极大关注的问题。

在产后期间,要注意休息、合理饮食、注意体温调节等问题。

西医主要关注产妇在身体情况发生异常时及时治疗,而中医则注重产后调理,以保护产妇身体的健康。

结合中西医的治疗方法,可以在产妇身体恢复的同时,保证产妇的身体健康和减少身体出现各种问题的发生。

四、总结中西医结合的应用在妇产科领域中,可以使中西医治疗方法互相补充,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疾病的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疾病的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疾病的临床研究近年来,中医和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中备受关注,特别是在妇科疾病的治疗中。

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疾病不仅综合了中医传统的经验和理论,还充分利用了现代医学的技术和药物,取得了显著的疗效,成为临床实践中的一种重要选择。

一、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疾病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中药熏蒸疗法、针灸、中西医结合手术及其他辅助疗法等。

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疾病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西药可以通过抗生素、激素、止痛药等来控制疾病的症状,中药则通过调理人体阴阳平衡、活血化瘀等方式来治疗疾病。

2. 中药熏蒸疗法中药熏蒸疗法是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疾病的另一种常用方法。

将一定的中药配方放置于特殊的熏蒸设备中,借助于中药的有效成分和热量,通过吸入和外用的方式起到治疗和缓解病症的作用。

这种疗法相对简便,且作用明显,受到了广大患者的欢迎。

3. 针灸针灸是中医传统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疾病中也有广泛应用。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整和平衡人体的气血运行,改善疾病的症状。

针灸疗法的优点在于无毒副作用、刺激力度可控等。

4. 中西医结合手术对于一些严重或复杂的妇科疾病,中西医结合手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通过手术切除病灶,结合术后的中医调理和西药辅助治疗,可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5. 其他辅助疗法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疾病中,还可以采用一些辅助疗法,如推拿按摩、理疗、中药浴等。

这些疗法能够起到调理身体、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等作用,对于一些功能性疾病的治疗尤为有效。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疾病相比单一的中医或西医治疗,具有以下优势:1. 综合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综合了中医和西医的优点,能够全面、系统地诊断和治疗疾病。

中医疗法重视整体调理,强调阴阳平衡,西医疗法则注重病因病理的解析和药物的创新。

两者结合,可以更好地治疗和预防妇科疾病。

2. 个体化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疾病重视个体化治疗,针对患者的不同病情和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第2版)PPT课件 2章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第2版)PPT课件 2章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女xing生zhi系统
前庭大腺 又称巴多林腺。 位于yin道口两侧,大yin唇后部。 如黄豆大小,左右各一。 开口于小yin唇与chu女膜之间的沟内。 在xing刺激下,腺体分泌黏液,起润滑作用。 若腺管口闭塞,可形成囊肿或脓肿。
前庭球(球海绵体) 位于前庭两侧。 表面覆有球海绵体肌。
yin道口和chu女膜 覆盖yin道口的一层有孔薄膜,称chu女膜。 由结缔组织、血管和神经组成。 chu女膜孔呈圆形或新月形,较小,可通指尖。 chu女膜可因xing交或剧烈活动而破裂。
yin道 子宫 输卵管 卵巢
二、女xing内生 zhi器
女xing内生zhi器
(一)yin道 为xing交器官、月经血排出及胎儿娩出的通道。 前壁长7~9cm,与膀胱和尿道相邻。 后壁长10~12cm,与直肠贴近。 环绕宫颈周围的部分称yin道穹隆。分为前、后、左、右四 部分,其中后穹隆最深,临床上可经此穿刺或引流。
淋巴
外生zhi 器淋巴
腹股沟浅淋巴结 腹股沟深淋巴结
盆腔淋巴
髂淋巴组 骶前淋巴结组
腰淋巴组
(三)神经 外生zhi器的神经支配 内生zhi器的神经支配
女xing生zhi器的神经支 配
外生zhi器的神经支配:主要来自yin部神经。 内生zhi器的神经支配:交感神经(①骶前神经丛;②卵巢神经 丛)与副交感神经。
三、胞宫
别名:又称女子胞、子处、子宫、子脏、血室、胞室等。首 见于《黄帝内经》。《素问·五脏别论》称为“女子胞”。 《灵枢·五色》称“子处”。《神农本草经》称“子宫” “子 脏”。《金匮要略方论》称“血室”。胞宫一词始见于北宋 朱肱著《伤寒类证活人书》 。 位置:胞宫的位置在小腹正中,带脉之下,前为膀胱,后为 直肠,下接yin道。《类经附翼》中描述:“居直肠之前,膀 胱之后”。

中西医结合妇科学知识点

中西医结合妇科学知识点

中西医结合妇科学知识点第一章发展简史1、中医妇产科学的发展史分为十大部分:夏商周时代—萌芽阶段,春秋战国时期—框架阶段,秦汉时期—雏形阶段,魏晋南北朝及隋代—成熟阶段,唐代—昌盛阶段,宋代—妇产科新貌,金元时期—学术争鸣阶段,明代—学术深化阶段,清代和民国—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发展提高阶段。

2、春秋战国时期—框架阶段,《黄帝内经》记载了中医妇科第一个治疗血枯经闭、调经种子的药方---四乌贼骨-藘茹丸。

3、秦汉时期—雏形阶段,《金匮要略》内有三篇专门论述妇科疾病,开创了中医妇科外治法的先河。

4、魏晋南北朝及隋代—成熟阶段,晋代王叔和的《脉经》,提出“并月”“居经”“避年”等月经的特殊现象。

5、宋代—妇产科新貌,妇产科学已发展成独立的专科。

宋陈自明著《妇人大全良方》,为我国第一部系统的妇产科综合性专著。

6、金元时期—学术争鸣阶段,刘完素在《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提出:妇人童幼天癸未行之间,皆属少阴;天癸既行,皆从厥阴论之;天癸已绝,乃属太阴经也。

成为少年治肾,中年治肝,老年治脾的理论根据。

朱丹溪对妊娠安胎提出“产前当清热养血,”“产前安胎,黄芩、白术为妙药也”。

7、清代影响较大的妇科学著作有《傅青主女科》《达生篇》《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沈氏女科辑要》第二章发病机制冲任督带损伤与月经的关系 P14第三章诊断要点妇科的临床常见症状 23第四章治法概要西医常见内治法中,雌激素与孕激素的功能 31第七章内生殖器1、女性内生殖器包括阴道、子宫、输卵管及卵巢,后二者称子宫附件。

2、各种阴道炎的鉴别 593、成年人子宫呈前后略扁的倒置梨形,重约50g,长7—8cm,宽4~5cm厚2—3cm,宫腔容量约5ml。

宫体与宫颈的比例。

婴儿期为1:2.成年妇女为2:1。

4、子宫峡部上端因解剖上较狭窄,又称解剖学内口;其下端因牯膜组织在此处由宫腔内膜转变为宫颈粘膜,叉称组织学内口。

5、子宫肌瘤的定义、分类及临床表现。

中西医结合 绪论

中西医结合 绪论

著。现存的《经效产宝》是据其北宋本补抄目录印行的。
宋代(公元970~公元1279年)

这一时期妇产科已发展成为独立学科。 在妇产科方面成就最大的是陈自明的《妇人良方大
全》,是当时的一部杰出的作品,是我国著名的妇产科专
著。

朱端章《卫生家宝产科备要》、齐仲甫《女科百问》
亦是较著名的妇产科专著。
金、元时代(公元1115~公元1234年,公元1271~1368年)

本时期是医学百家争鸣时期,出现“金元四大家”,从不 刘元素《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对妇女生理作出了规律
同角度对妇产科作出了贡献。

性阐述,成为少女着重补肾、中年着重调肝、绝经期着重健
脾的理论根据。

张子和《儒门事亲》中记载了钩取死胎的案例,开创了中
病死率。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的发展与成就
名老中医经验的继承,对于中医妇科古籍的整理、
校勘、点注等。
基础理论研究和方、药的药理实验研究。
临床研究的开展。
小结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的定义: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是根据中、西医学理论,相互借鉴来
认识妇女解剖、生理、病理特点,研究妇女疾病的发生、发
汉代,在医事制度上设有“女医”,有了药物堕胎、联
现存最早的妇产科专著《胎产书》,约成书于公元前2 我国历史上现存第一部也是世界最早的药物学书《神农 汉· 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的妇人三篇中已提出阴道冲
体胎儿、手术摘除死胎的记载,并出现了一批妇产科专著。

世纪。

本草经》,成书于东汉时期。

洗和纳药的外治法。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
绪论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妇科教研室

中西医结合妇科学试题

中西医结合妇科学试题

中西医结合妇科学试题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不属于中西医结合妇科学的基本原则?A. 综合分析,个体化治疗B.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C. 中西医并重,互补优势D. 单一疗法,标准治疗2. 中医与西医妇科常用的诊断方法是:A. 切口检查和X光检查B. 脉诊和舌诊C. MRI和化验D. B超和内窥镜检查3. 中西医结合妇科治疗的特点是:A. 只使用西医药物治疗B. 忽略患者个体差异C. 综合运用各种治疗手段D. 完全排斥传统中医疗法4. 代表中西医结合妇科学的重要理论是:A. 中医经典理论B. 西医解剖生理学理论C. 中西医结合理论D. 传统中医经典理论5. 中西医结合妇科学主要用于以下哪些疾病的治疗?A. 皮肤科疾病B. 妇科疾病C. 神经科疾病D. 心脏病二、简答题1. 请简要说明中西医结合在妇科疾病治疗中的优势。

2. 中西医结合妇科学中,中医的疗法主要包括哪些方面?3. 西药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的角色是什么?4. 中西医结合妇科学注重患者个体化治疗,请解释其对治疗效果的意义。

5. 举例说明一种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疾病的案例。

三、论述题中西医结合妇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结合了中医和西医的优势,在妇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请你就中西医结合在妇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进行论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中西医结合的基本原则和理论依据。

2. 中医在妇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和优势。

3. 西医在妇科疾病治疗中的作用和方法。

4. 中西医结合在妇科疾病治疗中的具体案例分析。

5. 对中西医结合妇科学的展望和未来发展方向。

注意:文章要求1500字。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重点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重点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试题(5、7年制)一、单选题(在本大题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选项答案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选项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多选不给分。

每题1分,共62分。

)1、骨盆出口由两个不同平面三角形组成,其前顶点是耻骨联合下缘,后方尖端为骶尾关节,共同底边的两端为()A.髂耻线B.髂臼C.坐骨结节D.坐骨棘E.骶结节韧带2、女性内生殖器不包括()A.前庭大腺B.阴道C.子宫D.输卵管E.卵巢3、下列各项哪项是错误的( )A.成人子宫重约50gB.婴儿期子宫体与子宫颈的比例为1:2C.成人幼稚型子宫只是子宫小但宫体与宫颈比例正常D.子宫峡部指的是宫腔与宫颈管之间的最狭窄部位E.月经期子宫内膜由海绵层剥脱4、关于子宫正确的是()A.成年的子宫长约7~8cm,宽约4~5cm,厚约4~5cmB.子宫体与子宫颈的比例为1:2C.子宫体与子宫颈之间最狭窄的部分为子宫峡部D.子宫峡部上端是组织学内口E.经产妇的子宫颈外口为圆形5、雌、孕激素的周期变化,哪项是正确的()A.雌激素在周期中有一个高峰B.孕激素在周期中有两个高峰C.雌激素于排卵后7~8天出现高峰D.月经来潮时孕激素水平开始下降E.雌、孕激素出现高峰的时间完全吻合6、下述哪种激素能使阴道上皮细胞所含糖原在阴道杆菌的作用下形成乳酸,起阴道自净作用()A.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B.垂体促性腺激素C.促甲状腺激素D.雌激素E.孕激素7、卵巢排卵后形成黄体,此时孕激素分泌旺盛,其高峰在月经周期的(D ) A.第7~8天B.第12~13天C.第17~18天D.第22~23天E.第25~26天8、反映卵巢有排卵功能的检查为(E )A.基础体温单相型B.阴道脱落细胞反映为轻度雌激素影响C.宫颈粘液有羊齿结晶D.子宫内膜呈增殖期变化E.子宫内膜呈分泌期变化9、月经周期为32天的妇女,其排卵日应在月经来潮后的(D )A.第10天B.第12天C.第15天D.第18天E.第21天10、关于正常卵巢周期变化哪项错误的(E )A.临近青春期始基卵泡开始发育B.卵泡内膜细胞在排卵后变为黄体细胞C.排卵后7~8天黄体发育达最高峰D.卵子受精后,黄体继续发育成为妊娠黄体E.排卵后初级卵母细胞完成第一次成熟分裂11、关于月经,下述哪项是正确的(A )A.月经周期的长短,主要与卵泡期有关B.月经血可凝固,多伴有小血块C.月经来潮表明卵巢有排卵,且未发生受精和孕卵着床( )D.月经时子宫内膜从基底部剥脱E.正常月经量约100ml12、关于月经的长短下列哪项是正确的(D )A.有排卵才有月经B.排卵发生在两次月经之间C.月经期基础体温是升高的D.排卵发生在下次月经来潮前14天E.排卵发生在月经来潮后14天13、胎儿附属物不包括(C )A.胎盘B.胎膜C.胎脂D.脐带E.羊水14、关于羊水功能错误的是(D )A.保证胎儿在宫腔内有一定限度的活动B.供给胎儿一定营养C.保持胎儿在宫腔内的恒温D.气体交换功能E.保护胎儿免受外来的撞击15、受精卵着床必需具备的条件,哪项是错误的(E )A.透明带必须消失B.滋养层分化出合体滋养层C.受精卵发育至囊胚期D.囊胚与子宫内膜同步发育E.必须有足够的雌激素16、孕妇开始自觉胎动的时间是(B)A.妊娠12~16周B.妊娠18~20周C.妊娠22~24周D.妊娠25~26周E.妊娠27周以上17、关于胎心音正确的是(A )A.妊娠18~20周用一般听筒可经孕妇腹壁听到B.为单音响吹风样杂音C.妊娠24周以后,在胎儿肢体侧听得最清楚D.多伴有杂音E.胎心率与孕妇心率近似18、头先露中最常见的是(A )A.枕先露B.前囟先露C.额先露D.面先露E.复合先露19、关于崩漏的论述错误的是(A )A.指行经期间阴道大量出血或持续淋漓不断B.是月经周期、经期、经量严重失常的急重病证C.崩为漏之甚,漏为崩之渐D.崩漏可以相互转化E.采用塞流、澄源、复旧三法分步进行治疗20、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血瘀证首选方是(B)A.少腹逐瘀汤B.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C.逍遥散D.清肝止淋汤E.活络效灵丹21、最常见的功血为(E )A.黄体功能不全B.子宫内膜脱落不全C.排卵期出血D.排卵型月经过多E.无排卵型功血22、闭经气滞血瘀证首选方是(B )A.少腹逐瘀汤B.血府逐瘀汤C.膈下逐瘀汤D.通窍活血汤E.失笑散23、肝肾不足型闭经,下列方剂欠妥(E )A.归肾丸B.左归饮C.调肝汤D.左归丸E.保阴煎24、痛经的治疗原则主要是(A )A.调理气机B.温经散寒C.理气活血D.调理肝肾E.益气养血25、围绝经期综合征肾阴阳两虚证的首选方是( C)A.左归饮B.右归饮C.二仙汤合二至丸D.六味地黄丸合黄连阿胶汤E.丹枝逍遥散26、习惯性流产脾肾两虚证的首选方是(C )A.寿胎丸B.泰山磐石散C.补肾固冲丸D.大补元煎E.两地汤27、流产是指(B )A.妊娠〈37周,胎儿体重<2500克而终止者B.妊娠〈28周,胎儿体重<1000克而终止者C.妊娠〈24周,胎儿体重<1500克而终止者D.妊娠<24周,胎儿体重〈1000克而终止者E.妊娠〈20周,胎儿体重〈500克而终止者28、关于难免流产哪项是错误的(C )A.阴道流血增加B.下腹痛加剧C.有部分胎盘嵌顿于宫颈口,部分胎盘排出。

执业中西医结合医师考试大纲—妇科学

执业中西医结合医师考试大纲—妇科学

执业中西医结合医师考试大纲—妇科学执业中西医结合医师考试大纲—妇科学执业中西医结合医师考试大纲—妇科学第一单元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细目一:骨盆1.骨盆的构成2.骨盆的平面细目二:外生殖器外阴的范围、组成和功能细目三:内生殖器1.内生殖器及其功能2.内生殖器的邻近器官细目四:胞宫中医学对胞宫形态与功能的认识第二单元女性生殖系统生理细目一:月经与性周期的调节1.月经的临床表现2.卵巢的功能及其周期性变化3.卵巢分泌的激素及其生理作用4.脑下垂体及其性功能调节激素5.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细目二:中医对月经产生机理的认识天癸、脏腑、气血、冲任督带与月经的关系细目三:妊娠生理胎儿附属物的功能细目四:正常分娩1.决定分娩的因素2.分娩先兆3.产程分期细目五:正常产褥产褥期母体变化第三单元诊断概要细目一:妊娠诊断1.早期妊娠的诊断2.中、晚期妊娠的诊断3.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细目二:产前检查1.预产期推算2.产科检查细目三:妇科常用特殊检查的适应证和临床意义1.宫颈刮片检查2.基础体温测定3.输卵管通液检查4.诊断性刮宫5.阴道后穹窿穿刺6.b超检查第四单元治法概要细目一:内治法1.中医妇科常用治法2.内分泌治疗:雌激素、孕激素、雄激素治疗细目二:外治法局部治疗方法及适应证第五单元月经病细目一:月经不调1.月经先期2.月经后期3.月经先后无定期4.月经过多5.月经过少6.经期延长7.经间期出血8.清经散、两地汤、保阴煎、定经汤、艾附暖宫丸的药物组成及功能主治细目二:崩漏1.概念2.诊断与鉴别诊断3.辨证论治4.清热固经汤、固本止崩汤的药物组成及功能主治细目三:无排卵型功血1.子宫内膜的病理改变2.临床表现3.诊断及鉴别诊断4.中、西医治疗细目四:排卵型功血1.临床表现2.诊断与鉴别诊断3.中、西医治疗细目五:闭经1.概念2.病因及分类3.与生理性停经的鉴别4.辨证论治5.西药人工周期疗法细目六:痛经1.概念2.与异位妊娠的鉴别3.辨证论治及针灸治疗常用穴位细目七:经行诸证1.经行乳房胀痛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2.经行吐衄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细目八:更年期综合征1.概念2.临床表现3.辨证论治4.雌激素替代疗法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执业中西医结合医师考试大纲—妇科学相关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医结合妇科学第一单元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细目一:骨盆要点:1.骨盆的组成2.骨盆的分界3.骨盆的类型细目二:内、外生殖器要点:1.外阴的范围和组成2.内生殖器及其功能3.中医对女性生殖器的认识细目三:邻近器官要点:女性生殖器的邻近器官细目四:骨盆底要点:1.骨盆底的解剖结构2.会阴细目五:血管、淋巴及神经要点:1.血管2.淋巴3.神经第二单元女性生殖系统生理细目一:妇女一生各生理阶段分期要点:妇女一生各生理阶段分期细目二:月经及月经期的临床表现要点:1.月经的概念2.月经血的特征3.正常月经的临床表现细目三:卵巢功能及周期性变化要点:1.卵巢的功能2.卵巢的周期性变化3.卵巢激素及其生理作用细目四:子宫内膜及生殖器其他生殖器的周期性变化要点:1.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2.其他生殖器的周期性变化细目五:月经周期的调节要点:1.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2.腺垂体对卵巢功能的调节3.卵巢性激素的反馈作用细目六:中医对月经、带下及其产生机理的认识要点:1 中医有关月经的概念和认识2 月经产生的机理3 中医对月经周期调节的认识4 带下的生理现象及其产生机理第三单元妊娠生理细目一:妊娠要点:妊娠的概念细目二:受精与受精卵发育、输送及着床要点:1 受精卵发育、输送及着床的相关概念2 受精与受精卵发育、输送及着床的机理细目三:胎儿附属物的形成和功能要点:1.胎儿附属物的形成2.胎儿附属物的功能细目四:妊娠期母体的变化要点:妊娠期各系统变化特点细目五:中医对妊娠生理的认识要点:中医对妊娠生理的认识细目六:妊娠诊断要点:1.早期妊娠的诊断2.中、晚期妊娠的诊断3.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第四单元产前保健细目一:围生医学要点:1.围生医学的概念2.围生期的概念细目二:孕妇监护要点:1.产前检查时间2.预产期推算3.产前检查的步骤及方法细目三:评估胎儿健康的技术要点:1.胎儿宫内情况监护2.胎盘功能检查细目四:孕期用药要点:1.西医孕期用药原则2.中医孕期用药原则第五单元正常分娩细目一:决定分娩的四因素要点:1.产力2.产道3.胎儿4.精神心理因素细目二:枕先露的分娩机制要点:枕先露的分娩机制要点:枕先露临床经过及处理细目三:先兆临产及临产的诊断要点:1.先兆流产2.临产的诊断细目四:分娩的临床经过及处理要点:1.总产程及产程分期2.个产程的临床经过及处理3.中医关于分娩的认识第六单元正常产褥细目一:产褥期要点:产褥期的概念细目二:产褥期母体的变化要点:1.生殖系统2.乳房3.循环系统及血液系统细目三:产褥期临床表现要点:1.生命体征2.子宫复旧3.产后宫缩痛4.恶露5.褥汗细目四:产褥期处理及保健要点要点:1.产褥期处理2.产褥期保健3.母乳喂养第七单元妇产科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理细目一:病因要点:1.西医病因2.中医常见病因细目二:发生机理要点:1.妇产科疾病的病理生理特点2.中医对妇产科疾病发病机理的认识第八单元妇产科疾病的中医诊断与辨证要点要点:1.月经病的诊断与辨证要点2.带下病的诊断与辨证要点3.妊娠病的诊断与辨证要点4.产后病的诊断与辨证要点5.杂病的诊断与辨证要点第九单元治法概要细目一:内治法要点:1.内分泌治疗2.中医内治法细目二:外治法要点:1.药物治疗2.物理疗法第十单元妊娠病细目一:中医对妊娠病的认识要点:1.妊娠病的概念2.妊娠病的发病机理3.妊娠病的治疗原则细目二:妊娠剧吐要点:1.概念2.中医发病机理3.临床表现4.诊断与鉴别诊断5.西医治疗6.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三:流产要点:1.概念2.中医有关流产的概念(胎漏、胎动不安、堕胎、小产、滑胎)3.西医病因4.流产的类型及临床表现5.诊断与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胎漏、胎动不安、滑胎的中医病因及辨证论治细目四:异位妊娠要点:1.概念2.西医病因病理3.中医病因病机4.临床表现5.诊断与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五: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要点:1.病理生理变化2.中医病因病机3.分类及临床表现4.诊断与鉴别诊断5.子痫前期及子痫的西医治疗原则6.子肿、子晕、子痫的概念及辨证论治7.预防细目六:胎儿生长受限要点:1.概念2.西医病因3.中医病因病机4.诊断5.西医治疗6.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七:前置胎盘要点:1.概念2.西医病因3.分类4.临床表现5.诊断6.对母儿的影响7.西医治疗原则细目八:胎盘早剥要点:1.概念2.西医病因病理3.临床表现及分类4.诊断与鉴别诊断5.并发症6.西医治疗原则细目九:母儿血型不合要点:1.概念2.西医病因3.危害4.中医病因病机5.诊断与鉴别诊断6.中医辨证论治第十一单元妊娠合并疾病细目一:心脏病要点:1.妊娠与心脏病的相互影响2.诊断3.常见并发症4.西医治疗原则5.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二:急性病毒性肝炎要点:1.妊娠与急性病毒性肝炎的相互影响2.诊断与鉴别诊断3.西医治疗原则及预防措施4.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三:糖尿病要点:1.妊娠与糖尿病的相互影响2.诊断3.西医治疗原则4.中医辨证论治细目四:尿路感染要点:1.概念2.中医病因病机3.诊断4.中医辨证论治第十二单元异常分娩细目一:产力异常要点:1.概念与分类2.西医病因3.临床表现与诊断4.对母儿影响5.西医处理原则细目二:产道异常要点:1.分类2.诊断3.对母儿的影响4.西医处理原则细目三:胎位异常要点:1.分类3.西医处理原则第十三单元胎儿窘迫与胎膜早破细目一:胎儿窘迫要点:1.西医病因2.临床表现3.诊断4.西医处理细目二:胎膜早破要点:1.概念2.西医病因3.诊断4.对母儿的影响5.西医处理第十四单元分娩期并发症细目一:产后出血要点:1.概念2.西医病因3.中医病因病机5.西医治疗6中医辨证论治7.预防细目二:子宫破裂要点:1.西医病因2.分类3.诊断与鉴别诊断4.西医治疗5.预防细目三:羊水栓塞要点:1.概念2.西医病因3.诊断4.西医治疗原则5.预防细目四:脐带异常要点:1.类型2.脐带先露与脐带脱垂的西医处理2.预防第十五单元产后病细目一:中医对产后病的认识要点:1.产后病的概念2.产后“三冲”、“三病”、“三急”3.产后病的病因病机4.产后“三审”5.产后病的治疗者原则6.产后用药“三禁”7.产后病的预防与调摄细目二:晚期产后出血要点:1.概念2.西医病因3.中医病因病机4.临床表现5.西医治疗6.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三:产褥感染要点:概念1 西医病因病理2 中医病因病机3 临床表现4 诊断与鉴别诊断5 西医治疗6 中医辨证论治细目四:产褥中暑要点:1 西医治疗原则2 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五:产褥期抑郁症要点:概念1 中医病因病机2 中医辨证论治细目六:产后缺乳要点:1.概念2.中医病因病机3.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七:产后关节痛要点:1.概念2.中医病因病机2.中医辨证论治细目八:产后排尿异常要点:1.概念2.中医病因病机2.中医辨证论治第十六单元外阴上皮非瘤样病变细目一:外阴鳞状上皮增生要点:1.中医病因病机2.临床表现3.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二:外阴硬化性苔藓要点:1.中医病因病机2.临床表现2.中医辨证论治第十七单元女性生殖系统炎症细目一:女性生殖道的自然防御功能要点:女性生殖道的自然防御功能细目二:外阴炎要点:1.中医病因病机2.临床表现3.中医辨证论治4.阴痒的中医外治法细目三:阴道炎要点:1.滴虫性阴道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细菌性阴道病、萎缩性阴道炎的病因2.中医病因病机3.各种阴道炎的临床表现4.各种阴道炎的诊断5.各种阴道炎的西医治疗6.中医辨证论治细目四:宫颈炎症要点:1.西医病因病理2.临床表现3.诊断3.西医治疗5.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五:盆腔炎性疾病要点1.西医病因病理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诊断5.西医治疗6.中医辨证论治第十八单元月经病细目一:中医对月经病的认识要点:1.月经病的概念2.月经病的病因病机3.月经病的治疗原则4.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细目二: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要点:1.中医对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认识2.西医病因病理3.中医病因病机4.临床类型及表现5.诊断与鉴别诊断6.西医治疗原则7.中医治疗原则8.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三:闭经要点:1.概念2.病因及分类3.中医病因病机4.诊断5.西医治疗6.中医辨证论治细目四:痛经要点:1.概念2.中医病因病机3.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五:多囊卵巢综合征要点:1.内分泌特征与病理生理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4.诊断与鉴别诊断5.西医治疗6.中医辨证论治细目六:经前期综合征要点:1.中医对经前期综合征的认识2.临床表现3.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七:绝经综合征要点:1.概念2.内分泌变化3.中医病因病机4.临床表现5.西医治疗6.中医辨证论治第十九单元女性生殖器官肿瘤细目一:宫颈癌要点:1.病因、组织发生和病理2.转移途径、临床分期及临床表现3.诊断与鉴别诊断4.西医治疗5.预后及随访6.预防细目二:子宫肌瘤要点:1.分类2.病理、变性3.中医病因病机4.临床表现5.诊断6.西医治疗原则7.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三:卵巢肿瘤要点:1.卵巢肿瘤组织学分类2.卵巢恶性肿瘤的转移途径及临床分期3.临床表现4.诊断及良性卵巢肿瘤与恶性卵巢肿瘤的鉴别诊断5.并发症6.西医治疗原则7.预防细目四:子宫内膜癌要点:1.西医病因病理2.转移途径、临床分期3.诊断与鉴别诊断4.西医治疗原则5.中医辨证论治6.预防第二十单元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细目一:葡萄胎要点:1.西医病因病理2.临床表现3.诊断与鉴别诊断4.西医治疗及随访细目二:妊娠滋养细胞肿瘤要点:1.病理2.临床表现3.诊断与鉴别诊断4.西医治疗及随访第二十一单元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病细目一:子宫内膜异位症要点:1.概念2.西医病因病理3.中医病因病机4.临床表现5.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二:子宫腺肌病要点:1.概念2.西医病因病理3.中医病因病机4.临床表现5.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第二十二单元子宫脱垂要点:1.概念2.西医病因3.中医病因病机4.临床表现及分度5.诊断6.西医治疗7.中医辨证论治第二十三单元不孕症要点:1.概念、分类2.西医病因3.中医病因病机4.检查与诊断5.西医治疗6.中医辨证论治第二十四单元计划生育细目一:避孕要点:1.概念2.临床常用避孕方法3.放置宫内节育器的适应证、禁忌证及并发症细目二:人工流产要点:1.概念2.药物流产3.手术流产细目三:节育措施常见不良反应的中医药治疗要点:1.月经异常2.流产术后出血细目四:输卵管绝育术要点:1.适应证与禁忌证2.并发症细目五:计划生育措施的选择要点:1.新婚期2.哺乳期3.生育后期4.绝经过渡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