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十四增强免疫力功能试验
探究产品免疫增强免疫实验(从淋巴细胞数目及活性角度)
× 100%
细胞活力检测:
(死细胞被台盼蓝染成蓝色,活细胞不着色)
谢谢观赏
小心将上述血液加在分离液面之上。 • 平衡,2000转/分; 20分钟。 • 用滴管直接插入PBMC,吸取PBMC 。 • 在PBMC中加入5mlPBS液,充分混匀。 • 1000转/分; 10分钟.弃去上清液,即获得纯PBMC。 • 加PBS液到终体积为1m1,混匀。
实验步骤
• 取上述提取的PBMC溶液1滴+台盼蓝1滴,混匀, 染色5-10分钟。
免疫细胞分离一般原理
➢ 种类、密度、内容物不同 ➢ 表面标志(如分化抗原) ➢ 生物学特性和其它活性:吞噬、粘附
密度梯度离心法的原理
• 根据各类血细胞的比重不同,采用分层液提取 淋巴细胞。PBMC与血液中的其他成分存在密度 差异。
• 利用密度在1.077±0.001g/L之间而且近于等 渗的淋巴细胞分层液作密度梯度离心时,各 种血液成分按密度梯度重新分布聚集。
红细胞
Hale Waihona Puke 1.093外粒细胞
周
血
单个核细胞
(PBMC)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1.092 1.075
血小板
1.030~1.035
Ficoll:1.077±0.001
1、血浆和血小板密度较低,故悬浮于分层液上部, 2、红细胞和粒细胞密度较大,故沉于分层液底部, 3、PBMC密度稍低于分层液,故位于分层液层面上, 这样就可以获得PBMC。
• 取上述提取的PBMC溶液1滴+3滴PBS,混匀 • 细胞计数板:上部分:加入为染色细胞
下部分:加入染色细胞
数上不数下,数左不数右。
计算方法
细胞计数板上半部分结果用于计算细胞密度: (4大格细胞数之和/4)×104×稀释倍数
大学生免疫实验报告范文
大学生免疫实验报告范文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了解和研究大学生免疫系统的功能和特点。
通过分析大学生的免疫能力,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健康意识和掌握自身免疫系统的保护机制。
实验材料和方法实验材料- 大学生志愿者- 免疫分析仪器- 免疫实验试剂盒实验方法1. 采集志愿者的血液样本。
2. 提取血液中的白细胞进行免疫分析。
3. 使用免疫分析仪器对样本中的免疫细胞数量和活性进行检测。
4.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大学生免疫系统的状态和免疫能力。
实验结果经过对志愿者血液样本的免疫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1. 白细胞数量:与正常数值相比,大学生的白细胞数量整体偏低,但仍处于正常范围内。
2. 免疫细胞活性:大学生的免疫细胞活性相对较高,表明其免疫系统对外界侵袭具有较好的响应能力。
3. 免疫抗体水平:志愿者的免疫抗体水平相对偏低,可能是由于日常生活中的不良生活习惯或营养不均衡所致。
实验分析与讨论通过对大学生免疫系统的实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大学生免疫系统相对脆弱:大学生处于高强度的学习和生活压力之下,缺乏充足的休息和锻炼,容易导致免疫系统的不稳定,降低身体的抵抗力。
2. 免疫系统活性受到积极影响:尽管大学生面临许多应激因素,但他们的免疫细胞活性较高,可能与年轻人的新陈代谢活跃有关。
3. 不良生活习惯可能影响免疫系统:不规律的作息时间、饮食不平衡以及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可能导致大学生免疫抗体水平相对较低,容易受到感染和疾病侵袭。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的研究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 大学生免疫系统整体较为脆弱,需要更加注重健康管理和保护自身的免疫系统。
2. 充足的休息、良好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对大学生的免疫系统具有积极的影响。
3. 需要加强大学生对免疫系统的认识和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意识。
参考文献- [免疫学基础教程](- [大学生免疫系统调查研究](。
实验三十四增强免疫力功能试验
实验三十四增强免疫力功能试验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 熟悉动物实验的操作技术与要求;2 掌握保健食品增强免疫力功能检验与评价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1 免疫力是人体免疫系统进行自我保护的一种能力,主要的作用之一是指身体抵抗细菌或病毒等感染的能力。
健全的免疫系统主要有三大功能:(1)防御功能——保护机体不受损害,帮助机体消灭外来的细菌、病毒以及避免发生疾病;(2)稳定清洁功能——不断清除衰老死亡的细胞,保持体内的净化更新;(3)监控功能——及时识别和清除染色体畸变或基因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和癌变的发生。
2 机体的免疫力功能包括细胞免疫功能、体液免疫功能、单核巨噬细胞功能和NK细胞活性4个方面,通过检测动物实验后免疫系统的变化来判断样品是否具有增强免疫力的功能。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1) 200目筛网;(2) 24孔培养板;(3) 96孔培养板(平底);(4)玻片架;(5)微量血凝实验板;(6)血色素吸管;(7)手术器械;(8)打孔器;(9)计时器;(10)二氧化碳培养箱;(11)超净工作台;(12)恒温水浴;(13)离心机;(14)酶标仪;(15) 721型分光光度计;(16)显微镜。
2 试剂(1)生理盐水;(2)丙酮;(3)甲醇;(4)盐酸;(5)异丙醇;(6) DNFB;(7)麻油;(8)硫化钡;(9) Na2CO3;(10) RPMI1640细胞培养液;(11)小牛血清;(12) 2巯基乙醇(2ME);(13)青霉素;(14)链霉素;(15)刀豆蛋白A(ConA);(16) Hank s液;(17) PBS缓冲液(pH7.2~7.4);(18) SA缓冲液;(19)琼脂糖;(20)印度墨汁;(21) SRBC;(22)鸡红细胞;(23) YAC1细胞;(24)补体(豚鼠血清);(25) MTT;(26) Giemsa染液;(27)乳酸锂或乳酸钠;(28)硝基氯化四氮唑(INT);(29)吩嗪二甲酯硫酸盐(PMS);(30) NAD;(31) 0.2mol/L的TrisHCl缓冲液(pH8.2);(32) 1%NP40或2.5%Triton。
增强免疫力功能试验
免疫学实验 多抗制备2-加强免疫
初次应答(primary response) :
1. 是抗原第一次进入机体时引起的应答。 2. 特点:
①潜伏期长(1~2周) ②主要产生低亲和力的IgM类抗体 ③抗体浓度低 ④维持时间较短
再次应答(secondary response) :
1. 是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的应答。 2. 特点:
①潜伏期短,约为初次应答的一半。 ②主要产生高亲和力的IgG类抗体 ③抗体浓度高 ④维持时间长
实验四 多抗制备(加强免疫1)
第一部分 多抗制备(加强免疫1)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多克隆抗体的应答特点。 2.理解加强免疫的作用和必要性。
二、实验原理
1. 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 体液免疫应答过程中,B细胞对抗原刺激的应答可 分为两种不同的情况,即在初次接受抗原刺激时, 机体发生初次应答(primary response) ;再次接 受相同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再次应答(secondary response)或称回忆应答(anamnestic response) 。
2.加强免疫的作用和必要性:
再次答,增加抗体量,增强抗体的亲和 力。
三、材料和试剂
• 试剂:伤寒杆菌O抗原应用液 • 材料:注射器、消毒棉球
四、实验方法
对基础免疫的同一只兔子进行加强免疫, 方法同基础免疫。即用注射器取伤寒杆菌O 抗原应用液1.5ml做静脉注射。
增强免疫力功能试验
增强免疫力功能试验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熟悉动物实验的操作技术与要求;2掌握保健食品增强免疫力功能检验与评价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1免疫力是人体免疫系统进行自我保护的一种能力,主要的作用之一是指身体抵抗细菌或病毒等感染的能力。
健全的免疫系统主要有三大功能:1)防御功能——保护机体不受损害,帮助机体消灭外来的细菌、病毒以及避免发生疾病;2)稳定清洁功能——不断清除衰老死亡的细胞,保持体内的净化更新;3)监控功能——及时识别和清除染色体畸变或基因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和癌变的发生。
2机体的免疫力功能包括细胞免疫功能、体液免疫功能、单核巨噬细胞功能和NK细胞活性4个方面,通过检测动物实验后免疫系统的变化来判断样品是否具有增强免疫力的功能。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仪器试剂(1)200目筛网(2)24孔培养板(3)96孔培养板(平底)(4)玻片架(5)微量血凝实验板(6)血色素吸管(7)手术器械(8)打孔器(9)计时器(10)二氧化碳培养箱(11)超净工作台(12)恒温水浴(13)离心机(14)酶标仪(15)721型分光光度计(16)显微镜(1)生理盐水(2)丙酮(3)甲醇(4)盐酸(5)异丙醇都氏试剂(碳酸氢钠 1.0g,高铁氰化钾0.2g,氰化钾0.05g,加蒸馏水至1000mL)(9)Na2CO3(10)RPMI1640培养液(11)小牛血清(12)2巯基乙醇(2ME)(13)青霉素(14)链霉素(15)刀豆蛋白A(ConA)(16)Hank’s液(17)PBS缓冲液(pH7.2~7.4)(18)SA缓冲液(19)琼脂糖(20)印度墨汁(21)SRBC(22)鸡红细胞(23)Y AC-1细胞(24)补体(豚鼠血清)(25)MTT(26)Giemsa染液;(27)乳酸锂或乳酸钠;(28)硝基氯化四氮唑(INT)(29)吩嗪二甲酯硫酸盐(PMS)(30)NAD(31)0.2mol/L的TrisHCl缓冲液(pH8.2)(32)1%NP40或2.5%Triton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样品处理与给予方式(1)对于水溶性样品,用蒸馏水配制成溶液或悬浮液灌胃给予动物;对于脂溶性样品,用调和油配制成溶液或悬浮液灌胃给予动物。
有助于维持健康机体免疫力功能人体试食试验方法
有助于维持健康机体免疫力功能人体试食试验方法1. 目的和范围规定了增强免疫力保健功能人体试食试验方法。
2. 实验前准备2.1产品企业提供资料产品企业标准和起草说明、生产工艺、产品配方及依据、产品标签说明书、产品研发报告。
卫生学检验报告、理化检验报告、毒理学安全性评价报告、动物实验报告。
2.2试验评价方成立工作小组(项目实施方与三甲医院的有关人员),拟定试验方案和进度及试验所需的有关表格(如一般健康情况调查表、膳食调查表、依从性记录表、化验结果报告单),并请有关专家论证,并获伦理道德委员会批准。
2.3 知情同意书的签订2.4 应急处理措施开始试用前要根据受试样品性质,估计试用后可能产生的反应,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2.5 试验前的体检2.5.1受试者主观感觉、进食情况、生理指标(血压、心率等症状和体征)、血常规、血生化(转氨酶、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尿素、肌酐、血脂、血糖等)、物理性检查(胸透、心电图、腹部B超检查)受试者的体力和精神等。
2.5.2 进食情况饮食习惯(规律性、纤维素类食物摄入量等)。
2.5.3 生理指标血压、心率等症状和体征。
2.5.4血液常规检查血红蛋白、血中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必要时做白细胞分类。
2.5.5 血生化指标转氨酶、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尿素、肌酐、血脂、血糖等。
2.5.6 物理性检查胸透、心电图、腹部B超检查。
2.5.7 功效性指标2.5.7.1主观指标(参照下文免疫相关健康评分表)2.5.7.2客观指标(选做)3. 受试对象3.1受试者纳入标准3.1.1年龄45-69周岁3.1.1经常感到疲劳3.1.1经常感冒3.1.1伤口容易感染3.1.1胃肠免疫力下降3.1.1精神不振,易昏睡3.1.2 如样品中含有活性益生菌,一个月内未服用过抗生素者3.2 受试者排除标准3.2.1不能经口进食或不能按规定服用该保健食品者3.2.2年龄在70岁以上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对该保健食品不耐受或过敏者3.2.3主诉不清者3.2.4严重职业病等重症患者3.2.5合并心、脑、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及精神病患者3.2.6未按规定服用该保健食品者,资料不全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3.2.7短期内服用与该保健食品作用有关的食物或药物,影响结果判断4试验设计及分组要求采用自身对照设计。
高考生物总复习 基础知识 314 免疫调节 实验 免疫功能相关实验探究 新人教版必修3
实验免疫功能相关实验探究[要点突破]1.免疫功能的实验研究方法(1)证明胸腺与特异性免疫的关系:切除小鼠的胸腺,细胞免疫全丧失,同时由于失去了T 细胞产生淋巴因子的作用,从而使得体液免疫能力也大大降低。
(2)器官移植:同一个体中不存在免疫排斥,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免疫排斥。
(3)证明抗体具有专一性①对实验动物(大小、年龄、生长状况相同)同时注射某流感疫苗;②一段时间后,再分别注射不同种的流感病毒,观察其患病情况。
(4)证明血清抗体有治疗作用(以抗破伤风疾病为例)①从破伤风患者体内获取血清;②选取各方面相同的小鼠等量分成a、b两组;③a组注射血清后再注射破伤风毒素,b组只注射破伤风毒素;④观察两组小鼠生活状况。
2.免疫系统的组成、功能实验探究举例为了研究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免疫细胞的起源、分化和作用,科学家们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实验,举例如下:[典例透析]【典例】(2012·全国)回答下列问题。
(1)大多数病毒进入人体内经过__________细胞的摄取和处理,使抗原决定簇暴露于抗原的表面,并将抗原呈递给________细胞,刺激其分泌__________。
(2)人体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后,一段时间内当甲型H1N1流感病毒侵染机体时,不易患病,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种病毒含有________(填“1种”或“2种”)核酸。
(4)某研究生认为某植物的提取液对甲型H 1N 1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他以猪为研究材料设计了下面的实验进行证明。
实验步骤:①选择一只健康的猪,让猪感染甲型H 1N 1流感病毒。
②在喂养猪的饲料中加入一定量的该植物提取液,观察猪是否出现患病症状。
探究某产品具有免疫增强功能的的实验(从淋巴细胞功能角度)
(功能角度)
背景:
市场上有一广告产品,据说有免 疫增强的作用,请设计一个实验 方案证实之。
(从影响淋巴细胞功能角度考虑)
实验材料:
一、实验动物(如balb/c小鼠:白变种实验 室老鼠,广泛用于免疫学、生理学。)
二、注射器、针头、10ml离心管、滴管、试 管、玻片等常规实验仪器。
实验方法:
1、T细胞检测方法 2、B细胞检测方法 3、CKR、CD、AM、表面受体检测 方法
T
实验一:酶联免疫斑点试验 (ELISPOT)
实验二:T细胞毒性试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CTL + 靶
靶细胞溶解, 51Cr释放
测放射活性
B
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
① 稳定、特异,且抗原用量少; ②可同时检测不同抗原诱导的抗体分泌,并可定量检测 ③可检测组织切片中分泌抗体的单个细胞
青、嗜酸性、嗜碱性颗粒着色较清晰。
• Hank's液:主要用于细胞培养取材时组织块的漂洗、细胞的漂洗。
设计性方案要点:
• 对照组、实验组处理因素干预 • 免疫功能检测指标确立 • 对照组、实验组机体免疫功能检测
方法:
1、提前三天给小鼠注射PHA0.5ml,6mg/kg ,一天一次,连 续三天。 2、剪断小鼠尾巴,向洁净载玻片上滴一滴血,用另一块洁净 的推片以450角推成血膜(头、体、尾分明)。 3、干燥后,瑞氏姬姆萨染色:滴3-5滴A液于载玻片1min,610滴B液, 3min后充分水洗。 4、镜检,计算淋巴细胞的转化率:油镜下观察玻片的头、体、 尾三段。每段各一纵列(以减少推片中细胞分布不均的误差)。
CKR、CD、AM、表面受体的检测:
检测方法目前大多采用间接荧光、FCM检查
增强免疫力功能的实验研究
增强免疫力功能的实验研究摘要我们以西兰花种子水提物、富硒酵母、姜黄提取物为原料,进行了增强免疫力实验研究。
本试验经口给予不同剂量的受试物30天,结果显示,对小鼠体重增长无不良影响,对小鼠脾脏体重比值和胸腺体重比值无影响,中、高剂量组抗体积数、NK细胞活性增加,高剂量组碳廓清吞噬指数增加,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试验表明,受试物具有增强免疫力功能的作用。
关键词西兰花硒姜黄免疫西兰花被誉为“营养素的宝库”,是维生素A、B、C、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2一个好的来源,其可食部分包括未开的花蕾和嫩茎。
除了富含各种有益人体的营养素外,西兰花中的维生素、多酚类和黄酮类物质具有抗氧化活性,含有的硫代葡萄糖苷能减少肺癌、胃肠道癌、前列腺癌的患病风险[1-2]。
硒对动物体有重要的作用,主要以硒蛋白的形式表现,其生理作用体现在抗氧化作用与免疫作用中。
硒蛋白构成的硒酶是主要的抗氧化酶类,硒蛋白通过其抗氧化性以及对免疫细胞、免疫因子等的调节,对机体的免疫功能发挥重要作用[3]。
姜黄素是姜黄的主要活性成分,研究表明姜黄素具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清除自由基、抗微生物以及增强免疫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4]。
本品以西兰花种子水提物、富硒酵母、姜黄提取物为原料,进行了增强免疫力实验研究。
材料和方法1.1样品受试物人体推荐量:西兰花种子水提物0.18g/d,富硒酵母35mg/d,姜黄提取物0.3g/d。
1.2实验动物SPF级ICR小鼠200只,均为雌性。
1.3剂量设计试验设三个剂量组(分别相当于受试样品人体推荐摄入量的5倍、10倍、30倍),另设阴性对照组以无菌水代替受试物。
受试样品用无菌水配制,经口每日一次给予小鼠相应剂量的受试物,小鼠灌胃量为0.1mL/10g·bw。
连续灌胃一个月后测定各项增强免疫力功能指标。
1.4结果试验过程中动物饮水摄食正常,外观无异常。
1.4.1对小鼠体重的影响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各剂量组小鼠试验前后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增强免疫力功能评价方法及修订说明
附件1:增强免疫力功能评价方法(征求意见稿)保健食品评价试验项目、试验原则及结果判定Items, Principles and Result Assessment1 试验项目动物实验1.1.1 体重1.1.2 脏器/体重比值测定:胸腺/ 体重比值,脾脏/体重比值1.1.3 细胞免疫功能测定: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实验,迟发型变态反应实验1.1.4 体液免疫功能测定:抗体生成细胞检测,血清溶血素测定1.1.5 单核—巨噬细胞功能测定:小鼠碳廓清实验,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荧光微球实验1.1.6 NK 细胞活性测定2 试验原则所列的指标均为必做项目分为正常动物实验方案和免疫功能低下模型动物实验两种方案, 可任选其一进行实验.采用免疫功能低下动物模型实验方案时需做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测定3 结果判定采用正常动物实验,受试样品具有增强免疫力作用。
在细胞免疫功能、体液免疫功能、单核-巨噬细胞功能及NK细胞活性四个方面测定中,任两个方面试验结果为阳性,可以判定该受试样品具有增强免疫力作用。
其中细胞免疫功能测定项目中两个实验的结果均为阳性,判定细胞免疫功能试验结果阳性。
体液免疫功能测定项目中两个实验的结果均为阳性,判定体液免疫功能试验结果阳性。
单核—巨噬细胞功能测定项目中两个实验的结果均为阳性,判定单核一巨噬细胞功能试验结果阳性。
NK细胞活性测定实验的一个以上剂量结果阳性,判定NK细胞活性结果阳性。
正常动物实验需进行四个方面的测定。
采用免疫功能低下动物实验,受试样品对免疫功能低下者具有增强免疫力作用。
在免疫功能低下模型成立条件下,血液白细胞总数、细胞免疫功能、体液免疫功能、单核-巨噬细胞功能及NK细胞活性五个方面测定中,任两个方面试验结果为阳性,判定该受试样品对免疫功能低下者具有增强免疫力作用。
其中细胞免疫功能测定项目中两个实验的结果均为阳性,或任一个实验的两个剂量组结果阳性,可判定细胞免疫功能试验结果阳性。
体液免疫功能测定项目中两个实验的结果均为阳性,或任一个实验的两个剂量组结果阳性,可判定体液免疫功能试验结果阳性。
FHN、SHN提高免疫力及抗疲劳实验方案
FHN、SHN提高免疫力及抗疲劳实验方案1 材料与方法1.1实验动物ICR小鼠,80只,体重18~22g,雄性。
1.2 药物配制及动物分组药物配制FHN和SHN分别醇提和水提后将浸膏混合。
动物分组及给药方案:人参胶囊1.3 指标测定:1.3.1 称量体重:实验开始及结束时用电子天平称量小鼠体重。
1.3.2 力竭游泳实验:末次灌胃30min后称量小鼠体重,然后在小鼠尾根部各负荷体重5%的铅丝,放入50c m×40cm×40cm水箱游泳,水温30±2℃。
参照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版)推荐的力竭判断标准,即小鼠头部沉入水中,经10s仍不能返回水面视为力竭。
记录游泳开始时间至力竭的时间作为小鼠游泳时间。
1.3.3 运动后小鼠肝糖原、肌糖原测定:灌胃给药15d后,在末次给药后30mni,无负重游泳90mni,捞出小鼠擦干,安静60mni后处死小鼠,迅速取小鼠肝脏及股四头肌。
1.3.4小鼠全血乳酸测定:灌胃给药15d后,末次给药后30min及负重游泳(体重的2%)30min后,分别眼眶采血,按照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全血乳酸检测试剂盒方法检测全血乳酸。
1.3.5 SOD测定: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
1.3.6丙二醛(MDA)测定:按照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丙二醛(MDA)测试试剂盒方法测定。
1.3.7脂肪酶测定:脂肪酶测试盒购于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
1.3.8 脾脏及肝脏重量1.3.9 脾淋巴细胞增殖实验2. 统计方法: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所有数据均以X士S表示,组间差异用方差分析;P<.005,差异显著;P<0.001,差异非常显著。
1增强免疫力功能(精)
1 增强免疫力功能# 辅助降血脂功能功能#"! 试验项目#"!"! 动物实验#"!"!"! 体重#"!"!"# 血清总胆固醇#"!"!"% 甘油三酯#"!"!"&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人体试食试验#"!"#"! 血清总胆固醇#"!"#"# 甘油三酯#"!"#"%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试验原则:#"#"! 动物实验和人体试食试验所列指标均为必测项目。
#"#"# 动物实验选用脂代谢紊乱模型法,预防性或治疗性任选一种。
#"#"% 在进行人体试食试验时,应对受试样品的食用安全性作进一步的观察。
#"$ 结果判定#"%"! 动物实验:#"%"!"! 辅助降血脂功能结果判定:在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项指标检测中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二项指标阳性,可判定该受试样品辅助降血脂功能动物实验结果阳性。
# 辅助降血脂功能功能#"! 试验项目#"!"! 动物实验#"!"!"! 体重#"!"!"# 血清总胆固醇#"!"!"% 甘油三酯#"!"!"&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人体试食试验#"!"#"! 血清总胆固醇#"!"#"# 甘油三酯#"!"#"%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试验原则:#"#"! 动物实验和人体试食试验所列指标均为必测项目。
【免费阅读】保健食品各功能需要做的动物及人体试验
保健食品各功能需要做的动物及人体试验(一)只要求动物实验的项目有:1. 增强免疫力功能检验方法主要指标:细胞免疫功能体液免疫功能单核-巨噬细胞功能NK细胞活性测定判定:四项指标中任两项结果阳性。
注意事项:不认可增强单项免疫力功能。
2. 改善睡眠功能检验方法主要指标:戊巴比妥纳睡眠时间实验巴比妥钠睡眠潜伏期实验戊巴比妥钠(或巴比妥钠)阈下剂量催眠实验判定:3项实验中任2项阳性,且直接睡眠作用。
注意事项:对动物进行直接睡眠实验时,也要同样注意进行30天灌胃。
3. 缓解体力疲劳检验方法主要指标:血乳酸血清尿素肝糖原/肌糖原动物负重游泳实验判定:负重游泳实验结果阳性,血乳酸曲线下面积、血清尿素、肝糖/肌糖原3项生化指标中任2项指标阳性。
注意事项:(1)对同批受试样品进行违禁药物的检测。
(2)在负重游泳实验时,酒类样品测试当天可以不灌胃。
4. 提高缺氧耐受力功能检验方法主要指标:常压耐缺氧实验亚硝酸钠中毒存活实验急性脑缺血性缺氧实验判定:三项试验中任二项实验结果阳性。
注意事项:每批实验动物的体重尽量保持一致。
5. 对辐射危害有辅助保护功能检验方法主要指标: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骨髓细胞DNA含量或骨髓有核细胞数小鼠骨髓细胞微核实验血/组织中SOD活性实验血清溶血素含量实验判定:以上5项实验中任3选项进行实验,3项实验中任何2项实验结果阳性。
注意事项:选用小鼠,受试样品于照射前给予14~30天,照射后仍然给予受试物,必要时可延至45天。
6. 增加骨密度功能检验方法根据受试样品作用的原理不同,分为方案一(补钙为主的受试物)和方案二(不含钙或不以补钙为主的受试物)两种。
主要指标:体重骨钙含量骨密度判定:(方案一)骨钙含量/骨密度显著高于低钙对照组且不低于相应剂量的碳酸钙对照组,钙的吸收率不低于碳酸钙对照组。
(方案二)①不含钙的产品:骨钙含量/骨密度较模型对照组明显增加,其它指标(体重除外)不显著低于卵巢切除+溶剂组。
人类免疫系统的发育与功能实验报告
人类免疫系统的发育与功能实验报告(无需回复标题,直接进入正文)人类免疫系统的发育与功能实验报告引言:人类免疫系统是一套高度复杂而有效的防御机制,它可识别和抵抗各种病原体,维持机体的健康状态。
本实验旨在探究人类免疫系统的发育过程和功能机制,通过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进一步了解免疫系统对于人体的重要性。
实验材料与方法:实验材料:1. 洁净动物实验室2. 鼠标模型实验方法:1. 选择不同发育阶段的小鼠作为研究对象,包括胎儿期、新生儿期、少年期、成年期。
2. 使用标准生化方法,获取不同阶段小鼠体内的免疫细胞样本。
3. 利用流式细胞术对样本进行分析,获取免疫细胞的数量和免疫细胞表面标记物的表达情况。
4. 通过对各阶段小鼠样本的比较分析,了解人类免疫系统发育过程中的差异。
5. 进一步进行动物模型注射病原体实验,观察研究对象的免疫反应和免疫记忆。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对不同发育阶段小鼠的免疫细胞样本进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果:1. 免疫细胞数量:随着发育阶段的增加,小鼠体内的免疫细胞数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
胎儿期免疫细胞数量较少,而成年期免疫细胞数量最多。
这表明免疫系统随着人体的成长而逐渐完善和发育。
2. 免疫细胞表面标记物:通过流式细胞术的分析,我们观察到不同发育阶段小鼠免疫细胞表面标记物的表达情况存在差异。
胎儿期免疫细胞表面标记物的表达受限,而成年期免疫细胞表面标记物的表达较为丰富。
这提示免疫细胞功能的逐渐成熟和多样化。
3. 免疫反应和免疫记忆:通过注射病原体实验,我们观察到不同发育阶段小鼠的免疫反应差异。
胎儿期和新生儿期小鼠免疫反应较为弱小,而成年期小鼠的免疫反应更加迅速且有效。
此外,成年期小鼠还展现出免疫记忆的功能,即对已经接触过的病原体能产生更强的抗体反应。
这说明免疫系统的功能在发育过程中逐渐提高。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人类免疫系统在发育过程中经历了数量增加、表面标记物多样性增加以及免疫功能提升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三十四增强免疫力功能试验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 熟悉动物实验的操作技术与要求;2 掌握保健食品增强免疫力功能检验与评价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1 免疫力是人体免疫系统进行自我保护的一种能力,主要的作用之一是指身体抵抗细菌或病毒等感染的能力。
健全的免疫系统主要有三大功能:(1)防御功能——保护机体不受损害,帮助机体消灭外来的细菌、病毒以及避免发生疾病;(2)稳定清洁功能——不断清除衰老死亡的细胞,保持体内的净化更新;(3)监控功能——及时识别和清除染色体畸变或基因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和癌变的发生。
2 机体的免疫力功能包括细胞免疫功能、体液免疫功能、单核巨噬细胞功能和NK细胞活性4个方面,通过检测动物实验后免疫系统的变化来判断样品是否具有增强免疫力的功能。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1) 200目筛网;(2) 24孔培养板;(3) 96孔培养板(平底);(4)玻片架;(5)微量血凝实验板;(6)血色素吸管;(7)手术器械;(8)打孔器;(9)计时器;(10)二氧化碳培养箱;(11)超净工作台;(12)恒温水浴;(13)离心机;(14)酶标仪;(15) 721型分光光度计;(16)显微镜。
2 试剂(1)生理盐水;(2)丙酮;(3)甲醇;(4)盐酸;(5)异丙醇;(6) DNFB;(7)麻油;(8)硫化钡;(9) Na2CO3;(10) RPMI1640细胞培养液;(11)小牛血清;(12) 2巯基乙醇(2ME);(13)青霉素;(14)链霉素;(15)刀豆蛋白A(ConA);(16) Hank s液;(17) PBS缓冲液(pH7.2~7.4);(18) SA缓冲液;(19)琼脂糖;(20)印度墨汁;(21) SRBC;(22)鸡红细胞;(23) YAC1细胞;(24)补体(豚鼠血清);(25) MTT;(26) Giemsa染液;(27)乳酸锂或乳酸钠;(28)硝基氯化四氮唑(INT);(29)吩嗪二甲酯硫酸盐(PMS);(30) NAD;(31) 0.2mol/L的TrisHCl缓冲液(pH8.2);(32) 1%NP40或2.5%Triton。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样品处理与给予方式(1)对于水溶性样品,用蒸馏水配制成溶液或悬浮液灌胃给予动物;对于脂溶性样品,用调和油配制成溶液或悬浮液灌胃给予动物。
(2)受试样品推荐量较大,超过实验动物的灌胃量、加入饮水或掺入饲料的承受量等情况时,可适当减少受试样品中的非功效成分的含量。
(3)对于含乙醇的受试样品,原则上应使用其定型的产品进行功能实验,其三个剂量组的乙醇含量与定型产品相同。
如受试样品的推荐量较大,超过动物最大灌胃量时,允许将其进行浓缩,但最终的浓缩液体应恢复原乙醇含量。
如乙醇含量超过15%,允许将其含量降至15%。
调整受试样品乙醇含量应使用原产品的酒基。
(4)液体受试样品需要浓缩时,应尽可能选择不破坏其功效成分的方法。
一般可选择60~70℃减压进行浓缩。
浓缩的倍数依具体实验要求而定。
(5)对于以冲泡形式饮用的受试样品(如袋泡剂),可使用该受试样品的水提取物进行功能实验,提取的方式应与产品推荐饮用的方式相同。
如产品无特殊推荐饮用方式,则采用下述提取的条件:常压,温度80~90℃,时间30~60min,水量为受试样品体积的10倍以上,提取2次,将其合并浓缩至所需浓度。
(6)必须经口给予受试样品,首选灌胃。
如无法灌胃则加入饮水或掺入饲料中,计算受试样品的给予量。
(7)以载体和功效成分(或原料)组成的受试样品,当载体本身可能具有相同功能时,应将该载体作为对照。
2 动物实验(1)动物选择:推荐用近交系小鼠,20g±2g,单一性别,每组10~15只。
(2)剂量分组:实验设三个剂量组和一个空白对照组,以人体推荐量的10倍为其中一个剂量组,另设两个剂量组,必要时设阳性对照组。
(3)样品给予时间:所有试验动物均食用全价营养配合饲料,动物自由摄食、摄水。
给予受试物的灌胃体积为20ml/(kg·Bw)。
受试样品给予时间30天,必要时可延长至45天,免疫模型动物实验可适当延长。
3 指标检测(1) Con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实验(MTT法)①试剂配制a 完全培养液: RPMI1640培养液过滤除菌,用前加入10%小牛血清,1%谷氨酰胺(200mmol/L),青霉素(100U/ml),链霉素(100μg/L)及5×10-5mol/L的2巯基乙醇,用无菌的1mol/L的HCl或1mol/L的NaOH调pH至7.0~7.2,即完全培养液。
b ConA液:用双蒸水配制成100μg/ml的溶液,过滤除菌,在低温冰箱(-20℃)中保存。
c 无菌Hank s液:用前以3.5%的无菌NaHCO3调pH7.2~7.4。
d MTT液:将5mg MTT溶于1ml pH7.2的PBS中,现配现用。
e 酸性异丙醇溶液: 96ml异丙醇中加入4ml 1mol/L的HCl,临用前配制。
②脾细胞悬液制备:无菌取脾,置于盛有适量无菌Hank s液平皿中,用镊子轻轻将脾磨碎,制成单个细胞悬液。
经200目筛网过滤,或用4层纱布将脾磨碎,用Hank s液洗2次,每次离心10min(1000r/min)。
然后将细胞悬浮于1ml完全培养液中,用台酚蓝染色计数活细胞数(应在95%以上),调整细胞浓度为3×106个/ml。
③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将细胞悬液分两孔加入24孔培养板中,每孔1ml,一孔加75μl ConA 液(相当于7.5μg/ml),另一孔作为对照,置5% CO2,37℃ CO2孵箱中培养72h。
培养结束前4h,每孔轻轻吸去上清液0.7ml,加入0.7ml不含小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同时加入MTT(5mg/ml)50μl/孔,继续培养4h。
培养结束后,每孔加入1ml酸性异丙醇,吹打混匀,使紫色结晶完全溶解。
然后分装到96孔培养板中,每个孔分装3~6孔作为平行样,用酶联免疫检测仪,以570nm波长测定光密度值。
也可将溶解液直接移入2ml比色杯中,721型分光光度计上在波长570nm测定OD值。
(2)二硝基氟苯诱导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耳肿胀法)① DNFB溶液的配制: DNFB溶液应新鲜配制,称取DNFB 50mg,置清洁干燥小瓶中,将预先配好的5ml丙酮麻油溶液(丙酮∶麻油=1∶1)倒入小瓶,盖好瓶塞并用胶布密封。
混匀后,用250μl注射器通过瓶盖取用。
②致敏:每鼠腹部皮肤用硫化钡脱毛,范围约3cm×3cm、用DNFB溶液50μl均匀涂抹致敏。
③ DTH的产生与测定: 5天后,用DNFB溶液10μl均匀涂抹于小鼠右耳(两面)进行攻击。
攻击后24h颈椎脱臼处死小鼠,剪下左右耳壳。
用打孔器取下直径8mm的耳片,称重。
(3)抗体生成细胞检测(Jerne改良玻片法)① SRBC:绵羊颈静脉取血,将羊血放入有玻璃珠的灭菌锥形瓶中,朝一个方向摇动,以脱纤维,放入4℃冰箱保存备用,可保存2周。
②制备补体:采集豚鼠血,分离出血清(至少5只豚鼠的混合血清),将1ml压积SRBC 加入5ml豚鼠血清中,4℃冰箱放置30min,经常振荡,离心取上清,分装,-70℃保存。
用时以SA液按1∶8~15稀释。
③玻片涂膜:在清洁玻片上刷上一薄层琼脂糖(0.5g琼脂糖加双蒸水至100ml,加热溶解),待干后放片盒可长期保存备用。
④免疫动物:取羊血,用生理盐水洗涤3次,每次离心(2000r/min)10min,计数细胞,每只鼠经腹腔或静脉注射SRBC 5×107~2×108个。
也可将压积SRBC用生理盐水配成2%(V/V)的细胞悬液,每只鼠腹腔注射0.2ml。
⑤脾细胞悬液制备:将SRBC免疫4~5天后的小鼠颈椎脱臼处死,取出脾脏,放在盛有Hanks液的小平皿内,轻轻撕碎脾脏,制成细胞悬液,经200目筛网过滤,或用4层纱布将脾磨碎,离心(1000r/min)10min,用Hank s液洗2遍,最后将细胞悬浮在5ml RPMI1640培养液中,计数细胞,并将细胞浓度调整为5×106个/ml。
也可将细胞悬浮在8ml Hank s液,测定脾空斑形成数。
⑥空斑的测定:将表层培养基(1g琼脂糖加双蒸水至100ml)加热溶解后,放45℃水浴保温,与等量pH7.2~7.4、2倍浓度的Hank s液混合,分装小试管,每管0.5ml,再向管内加50μl 10%SRBC(V/V,用SA液配制),20μl脾细胞悬液(5×106个/ml)或25μl脾细胞悬液,迅速混匀,倾倒于已刷琼脂糖薄层的玻片上,做平行片,待琼脂凝固后,将玻片水平扣放在片架上,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中温育1~1.5h,然后用SA缓冲液稀释的补体(1∶8)加到玻片架凹槽内,继续温育1~1.5h后,计数溶血空斑数。
(4)血清溶血素的测定(血凝法)① SRBC:绵羊颈静脉取血,将羊血放入有玻璃珠的灭菌锥形瓶中,朝一个方向摇动,以脱纤维,放入4℃冰箱保存备用,可保存2周。
②免疫动物及血清分离:取羊血,用生理盐水洗涤3次,每次离心(2000r/min)10min。
将压积SRBC用生理盐水配成2%(V/V)的细胞悬液,每只鼠腹腔注射0.2ml进行免疫。
4~5天后,摘除眼球取血于离心管内,放置约1h,将凝固血与管壁剥离,使血清充分析出,2000r/min离心10min,收集血清。
③凝集反应:用生理盐水将血清倍比稀释,将不同稀释度的血清分别置于微量血凝实验板内,每孔100μl,再加入100μl 0.5%(V/V)的SRBC悬液,混匀,装入湿润的平盘内加盖,于37℃温箱孵育3h,观察血球凝集程度。
血清凝集程度一般分为5级(0~Ⅳ)记录,按下式计算抗体积数,受试样品组的抗体积数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抗体水平,可判定该项实验结果阳性。
抗体水平=(S1+2S2+3S3…+nSn)式中1、2、3…n代表对倍稀释的指数,S代表凝集程度的级别,抗体积数越大,表示血清抗体越高。
0级:红细胞全部下沉,集中在孔底部形成致密的圆点状,四周液体清晰。
Ⅰ级:红细胞大部分沉积在孔底成圆点状,四周有少量凝集的红细胞。
Ⅱ级:凝集的红细胞在孔底形成薄层,中心可以明显见到一个疏松的红点。
Ⅲ级:凝集的红细胞均匀地铺散在孔底成一薄层,中心隐约可见一个小红点。
Ⅳ级:凝集的红细胞均匀地铺散在孔底成一薄层,凝块有时成卷折状。
(5)小鼠碳廓清实验①溶液配制a 注射用墨汁:将印度墨汁原液用生理盐水稀释3~4倍。
b Na2CO3溶液取0.1g Na2CO3,加蒸馏水至100ml。
②注射墨汁:称体重,从小鼠尾静脉注入稀释的印度墨汁,按每10g体重0.1ml计算。
待墨汁注入,立即计时。
③测定:注入墨汁后2、10min,分别从内眦静脉丛取血20μl,并立即将其加到2ml 0.1% Na2CO3溶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