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哲学王_和_友爱_古希腊政治哲学的两个理想之维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里士多德
教育“哲学王”的方法,这种方法也是 朋友就不必再谈公正,但对公正的人
启蒙全民向善之心的教化之法。柏拉 却须增加一些友爱”。亚里士多德也
同,亚里士多德反对将理念超出实在, 图要求全民生活在物欲极小的公有 同柏拉图一样信仰总体上的善,主张
而主张理念和实在不可分离。他认为 制条件下,自幼接受“思无邪”的爱美 个人应喜爱总体上的善,但他更看重
其所能”。“报其所值”的法终有其不甚 使公民在共同生活中各司其有,得 德在他的政治学和伦理学著作中也强
完满的地方,它很容易流于一种商品 到与其利益相当的报酬。在这个基 调了教育,把教育当作国家的公共事
交易式的庸俗之中,那时法就不再是 础上,凭借友谊的作用达到“与人为 业,他以中道为准绳约束人们的行为,
政治理想是我们理解其“正义”概念 深忧远虑,以更为现实的态度反思政 王”。柏拉图认为适合这种正义的制
的一把“钥匙”。
治中个人的有限性以及政治制度的 度应该是贵族制,因为贵族制度的国
一
蜕变。在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中我 家既是“哲学王”产生的土壤也是他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 们阅读到的是他对共和制度之合理 们得以成就的舞台。柏拉图的理想国
人”,“事实上善良的人,总是为了朋 使公民中的优秀者“超凡入圣”,从根 找符合中道原则的合理政治,为大同
友,为了母邦而尽心尽力,必要时甚至 本上改变是非混淆的道德沉沦,而以 思想的产生创造条件。
不惜自己的生命。”亚里士多德的共 “哲学王”的形象为公民树立榜样,并
柏拉图以严格的精神考察了人如
和政体,以轮流执政的方式保障公民 使其成为人民的导师,使公民具有守 何达到至善,他把道德教育看作是一
WORLD CULTURE
百
科
“哲学王”和“友爱”
—— —古希腊政治哲学的两个理想之维
文/ 刘 伟
正义是社会伦理生活中的一个 哲学思考,其间不仅包含着他为后人 相处,他知道自己应该有所为,有所
核心价值。正义的根据是什么?这是 创立的正义观,在其正义观的深处, 不为。正义而和谐的城邦正是由这样
自政治哲学产生之日起就未曾停止 我们还能体会到他藉政治理想之力 的良好公民组成的,它的特点就是公
误观念层层遮蔽着,人们丧失掉了追 德性的公民在内心中使各种品质和 政。亚里士多德质疑贵族的统治,他
求正义的自觉精神。柏拉图对正义的 谐发展,他在行动中就能与他人和谐 认为“由多数人执政胜过由少数最优
WORLD CULTURE 40
百
科
WORLD CULTURE
秀的人执政”。
可分离的。因而他在质料与形式的关 始终接受信念忠诚与否的考验。柏拉
正、天性和谐,因此他可以成为人民 者相比,亚里士多德就是一位折中主
的导师。柏拉图认为这样的哲学王在 义者呢?事实上,亚里士多德也有类
人民当中是少之又少的“极品”,但哲 似柏拉图“哲学王”这样的政治理想,
学王的诞生不是空中楼阁。在《理想 这就是他对友爱的理解。亚里士多德
国》中,柏拉图详细地研究了培养和 认为友爱高于正义,他说“既然做了
己的信念,只做属于自己的事情而不 在个人私欲膨胀与集体暴政当中选
兼做别人的事情,因此他自己能够主 取中间值,并鼓励人们在行善过程中
宰自己。“哲学王”内心的秩序井然必 及时享受快乐,而无需要禁欲,因为
然反映在他的行事之中,他富有智 快乐本身也是符合中道原则的。我们
慧、生活节制、不畏惧死亡且处事公 是否可以说与柏拉图这位完美主义
2008 年犯罪率上升的情况相反,洛 的最低水平。
洛杉矶市的人口约为现在的一半,上
杉矶市的犯罪率创下了自 1969 年以
统计 显 示 ,2008 年 凶 杀 案 的 三 述案件发生 12.0671 万起。
来的最低记录。据称,这是该市增加 分之二发生在公路及人行道路上, 其他犯罪的统计显示,强奸案件
具有既能统治,又能被统治的正义,但 法的自觉性。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 个国家、一个人的终生事业,他认为永
他认为这还是不够的,这只是“报其所 和《尼可马科伦理学》中探索的是如 不停止地接近“至善”才能保持人的纯
值”,而他认为友谊是超乎其上的“尽 何使至善在现有的条件下变为现实, 粹性,才不至于退步和沉沦。亚里士多
准绳;第二层涵义:正义是一种中道;
者,且富有智慧;坚持正义观点的人
二
第三层涵义:正义是自由平等,是让
却被认为是迂腐的和沽名钓誉的。更
柏拉图的正义概念有三层涵义。 一切人以同等的身份最大限度地共
为严重的是,是非颠倒的观念和风气 第一层涵义:正义是心灵的德性;第 同参与某一政体。总起来看,亚里士
wk.baidu.com
一点点渗透着人们的性格和习惯,又 二层涵义:个人心灵的正义与整个城 多德将正义当作一种可望实现的政
理念在柏拉图那里是纯粹理想性的, 哲学家热爱永恒的理念实体的全部, 有确定性”,因而,他从行动和生成的
它为实在所分有和摹仿。与柏拉图不 他的身心发展是全面的,他是完整意 角度出发,反对公有制,主张个人的
义上的人,是纯粹的和道德高尚的 多元化和自主发展。他不企求少之又
人。哲学家热爱智慧,勇敢地保持自 少的哲学王的产生,而是奉行中庸,
良法。亚里士多德以友爱弥补法律的 善”,逐渐地接近于至善,而这就是良 但中道并不是折中,亚里士多德在人
不足,并把友爱看作具有比法律更高 法的标准。
们的共同生活中寻找着最可行的尽善
的境界。亚里士多德认为在友爱当
柏拉图的“哲学王”理想为后世 之道,他发现友爱可以起到这样的作
中,即使“报其所值”的衡量者不是供 勾画了一篇谱写人类最高理想的典 用,他和孟子一样发现了“与人为善”
存在着,生活在这种状态下的人,不 之中每个人就能够只做自己的事情 共和政体是最理想的国家制度,因为
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快乐和幸福,向善 而不兼做别人的事情,这样国家就会 这一政体最符合“中道”— ——它既反
之心被屈服、迷惑于不正义现象的错 变得和谐起来。总起来看,具有正义 对个人以权谋私,又反对多数人的暴
知识的对象以真理,给予知识的主体
柏拉图的政治理想是建立由“哲 学出发,最为关心的是善如何由观念
以认识能力,它比真理和知识完善,是 学王”实行统治的贵族政治,因为“哲 转变为实践。他认为“在情感与实践
它们的原因,善的地位超过实在。善的 学王”是最为接近“至善”理念的人。 的事务上,只有在与对象有关时才具
今天,当我们在追问正义之源泉
想在现实化过程中的困难,注意了个 的时候,仍然能从“哲学王”和“友爱”
四
体与集体矛盾的另一极—— —个体如 这两个古老的政治理想中获得深刻
柏拉图认为理念是实体,超出象 何保持。他提出了集体是个体的单一 的启迪。■
■■■■■■■■■■■■■■■■■■■■■■■■■■■■■■■■■■■■■■■■■■■■■
同生活中的快乐莫过于人与人之间 式。前者关注至善的纯粹性,后者关 间的友谊,在“与人为善”的微观建设
的友谊,“一种强烈的友情就是如同 怀善的现实化,这种区别根源于二 中,逐步达到大同。亚里士多德将政
对待自己一样的关怀,”而“一切与友 者所选择的伦理学视角的不同。柏 治理想的现实化当作关键,他着力研
谊相关的事物,都是从自身推广到他 拉图在《理想国》中所探寻的是如何 究了政体的蜕变,从中总结经验,寻
洛杉矶去年犯罪率创 40 年来新低
美国洛杉矶市警察局最近公布 1966 年 7 月 以 来 的 最 低 记 录 ,8 月 12.5166 万 起 ,以 人 口 比 例 计 算 为
的统计数字显示,与纽约和芝加哥 和 9 月 的 犯 罪 率 也 是 过 去 40 年 来 1961 年以来的最低记录,而 1961 年
逐渐渗入人际关系,再由人际关系渗 邦的正义是相一致、相匹配的,二者 治准则,他认为中道是哲学的现实化
流向法律和政治制度,最终破坏了公 的关系颇似“内圣外王”;第三层涵 道路,正义原则的现实化应当惠及每
共领域和私人生活的公正秩序。不公 义:每个人如果在其自身之内使各种 一位公民。亚里士多德认为共和政
正的秩序和败坏的道德互为表里地 品质各就其职、秩序井然,那么国家 体,尤其是中产阶级作为决定力量的
政治哲学的奠定者,他们研究政治哲 性的论证,然而在他的论证中,我们 以团结统一为荣,因而奉行“化多为
学的出发点皆起自对社会的不公和 仍然可以解读出包含在合理性论证 一”,他认为“当一个国家最最像一个
无序的反思。柏拉图认为“伤害任何 中的理想性预设。与柏拉图的“哲学 人的时候,它是管理得最好的国家”。
理念是实在的形式,形式与质料是不 教育并强健体魄,终生为国奋斗,并 将善的观念转变为行动,这是生成中
41 WORLD CULTURE
WORLD CULTURE
百
科
的善,这种善就是友谊。亚里士多德 外,如神存在。亚里士多德将理念贯 人格的思想。但他并没有把善的最高
指出人不能离开共同生活而生,而共 诸实在,将之定义为驾驭质料的形 理想取消,他力图借助个人与个人之
三
摹仿至善,所以他认为接近至善的途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将政治理 径是“化多为一”,这就是让分有在众
想上升到了哲学理念的高度,他们都 多个人中的善复归到整体意义上的
提出了“至善”这个概念。柏拉图认为 善,柏拉图坚信整体优于并且高于部
“哲学王”所热爱和学习的善乃是善的 分和个体。因为理念观的不同,亚里士 全部和整体,这就是至善。亚里士多德 多德所认定的实现理念的途径也大为
人无论如何是不正义的”,而在当时 王”理想不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理 这就是柏拉图的政治理想。
的社会生活当中人伤害人的种种现 想是人与人之间不分贵贱的“友爱”。 亚里士多德的正义概念也有三
象非但不为人们所反对,反而是非颠 “哲学王”和“友爱”的政治理想深刻 层涵义。第一层涵义:正义是为政的
倒:伤害他人的不正义者被认为是强 地蕴涵着古代正义概念的根据。
人皆有“心灵的宪法”,先立德而后生 在转变为生成的自足。这样,亚里士多
法。亚里士多德也并非认为法律能够 德的理念已经由纯粹的理想性进步到
决定一切,他主张人人遵守法律,法 向现实的转变,他的理念更加富有辩
律是为政的准绳,但前提在于法须是 证法的意义。因为柏拉图主张至善是
良法。
超实在的完满实体,万物不过是分有、
的理解却存在着分歧。这种分歧根源 自由的完整的和现实的表达。因而在 从根本上遵守法度并恪守职责的。
于他们对第一哲学的不同建构。“理 亚里士多德的理想政体中,不是追求
亚里士多德也坚信“善良之人的
德性与最优良城邦的公民的德性必 念”二字是由柏拉图最先确立起来的 个体如何提高、升华到全体的路径,而
哲学范畴,柏拉图认为善的理念给予 是论证整体如何表达个体、成全个体。 然是同一的”,但他从自己的第一哲
过的追问。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古 对人们的自觉的向善之心的启蒙。自 民各安其位,各尽其能。在公民中,堪
希腊政治哲学的奠基者,他们的“正 觉的向善之心是正义观赖以确立的 称榜样的是那些内心最为和谐的有
义”概念深深地植根于雄浑的政治理 基础,也是正义观念转变为现实意志 德之人,这些人可以担当维护城邦的
想之中。解读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 力的源泉。亚里士多德秉承了乃师的 正义的责任,这样的人就是“哲学
给者,而是需求者,在友爱当中,人与 范,并第一次探索了道德教育的“化 的方法“,与人为善”是在复杂的道德
人之间仍可以各尽所能。因此,凡是 多为一”之法,我们从中体会了个人 行动中人与人互相鼓励、互相协助遵
不违背和伤害友爱的法律就是良法, 融入集体,集体共同向善的为政纲 循道德的可操作之法。
相反情况下的立法就会毁灭正义。 领。亚里士多德反思了其师的政治理
柏拉图
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着他们所 不同,他承认个体的有限性,相信整体
念,从而使公民人人具备从内心遵守 认为的善”,城邦追求的是汇集诸善的 优于个体,但他主张整体并不高于个
至善。两位哲学家对至善都给予了至 体,整体之中应包含个体的自由,整体 法度的根本政治措施。可以这样说,
高无上的地位,然而他们对至善内涵 不过是大众合成的单一人格,是个体 缺乏理想、不热爱真理的人是不可能
如果说柏拉图的理想政治—— — 系中进一步抽象出潜在和现实这对范 图认为以“哲学王”为榜样对全民实
“哲学王”的统治是一种人治,那么亚 畴,他认为潜在转变成现实就是理念 行向善的教育,是根本上转变是非观
里士多德的理想政治则是法治。柏拉 的实现。亚里士多德认为政治生活中
图反对繁琐地去制订法律,而主张人 的至善是一种自足,是事物完全由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