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中学生想象力培养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美术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摘要: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
泉。”可见,想象力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本文拟就在中小学美术教学
中如何开发和培养学生想象力略作阐述,以供教学中交流、探讨。
关键词:美术教学;想象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2-00-191-01
一、培养想象力的意义
1、有助于拓展学生思维方式。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
培养画家,而是通过美术教育,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
和提高艺术修养。生理学知识告诉我们,中小学时期学生的左大脑
还未完全发育成熟,逻辑思维能力较差,这一时期,学生的右大脑发
展较快,形象思维能力较强,他们的头脑中充满着各种形象。在这一
时期,以绘画的形式对右大脑进行开发,不仅有利于学生智力开发,
而且还抓住了形象思维的切入点,从而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方
式。
2、有助于提高学生智力。中小学时期是大脑想象力形成的重要
阶段,这一阶段大脑思维模式很容易形成并可永久保持。因此,在这
一阶段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想象力的培养,特别是通过绘画来开发学
生智力,会使大脑更加灵活,想象力更丰富,使学生智力和其它各方
面能力都得到进一步的增强。
3、有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有着密切联系。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其实本身
就在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二、中小学生想象力的现状
在教学中,笔者曾经对初一年级的学生进行两次不同方式的测试。在问卷(一)的调查中,认为“想象力在美术作业中占主导地位”的是25%,认为“想象力的主要来源是对生活的观察、感悟和积累”的是10%,认为“想象力不需要培养,等自己长大了就自然丰富了”的占65%。在“美术作业中你怎样画”一栏中,认为“习惯于老师怎么说就怎么画”的占60%,“习惯于照范画画”的占30%,认为“在作业中加上自己想象的”仅占10%。在“你认为怎样的美术作业才算好”一栏中,认为“与老师画的一模一样”的占65%,认为“尽量画的一样”的占20%,只有15%的同学选择了“应该有自己的想象力”。
三、成因分析
中小学生在美术课中缺乏想象力,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
1、传统教学法不合理性。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都是灌输式、填鸭式、摹画式的教学方法。这些方法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众所周知,美术教育的目的是通过绘画、手工制作、艺术欣赏等手段来对学生进行艺术美的创造和训练,从而铸就美好的心灵,陶冶情操。然而,美的标准是什么?这些问题都是学生需要切身感受,从而达到认识美,认知美的目的。
2、对美术教育认识的片面性。中小学美术教育是以培养各方面
能力为主的,它的知识面广,涉及的门类多,如绘画、手工、雕塑、艺术欣赏、标志设计等。而在现实中有些教师将这一学科简单地理解为教学生画画而已,学生只能得到一些画画技能,失去了对大脑
的综合能力培养,使想象力不能完全发挥作用。
3、对美术教育的偏见性。中小学的美术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美术教育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但由于它与应试教育没有直接的联系,就导致了一些学校、家长和个人的偏见。学校认为是“开不开课一个样,教好教坏一个样。”美术教育没有从根本上得到重视。
4、缺乏生活的积累。美术课程是对艺术美进行提炼、挖掘和创造的综合课程,只有认真观察生活,记录生活,才能真正地发现美,
认识美,才能获得较好的生活素材。然而中小学生直接参与社会活动少,缺乏对生活的认识和观察,这些都是缺乏想象力的因素之一。
四、方法与对策
1、创造“自由”,激发活力。美术课的“自由”,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授课形式上的“自由”,即美术课上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以提问、对话、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轻松自由。二是表现形式上的“自由”。如不要对其所用的工具材料进行了限制,而要大胆地鼓励学生进行技法上的创新,尝试各种不同的工具材料进行表现。
2、利用“五小”,注重实效。在课堂上充分开展“五小”活动,可以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即“小提问、小知识、小辩论、小游戏、
小展览”,这些活动的开展,能使学生真正成为主人,使他们不知不觉地接受美育,使学生主动、自觉、愉快地进行敏锐的观察,丰富学生的想象,从而见到实效。
3、创造环境,和谐导入。美术课一开始,老师要抓住学生,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体,带领他们走进课题的情境之中。这就要求老师善于发现“课引子”,创造新颖的导入方法。
4、走出教室,感悟自然。美术课多走出教室,可以减少学生的束缚感,营造新鲜、自由的学习氛围。走出教室,可以使学生直接观察自然界的变化及其规律,可以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积累,获取第一
手资料,从而插上想象的翅膀,达到发现美、认知美、创造美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