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证方法_论证方法之例证法、引证法、对比法

论证方法_论证方法之例证法、引证法、对比法
论证方法_论证方法之例证法、引证法、对比法

议论文论证方法

一、例证法

一.学习重点:运用例证法,要把握好选例、叙例和议例三个环节。

二.写作盲点:

1、有论无据

2、以例代证

3、只叙无析

4、论据冗长

5、文体不明

(这些写法最大的缺点就在于文章的论证缺乏说服力。)

三.比较标准议论段的写法:

①观点句②阐释句③材料句④分析句⑤结论句(观点句)

例文解析:

知识就是力量(观点句),它首先是一种难以量化的、伟大的精神智慧,当然更可转化为具体的、可见的、巨大的物质力量(阐释句)。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却可以坐知天下之事(材料句)。凭什么?知识以及知识带来的预见性(分析句)。史蒂芬·霍金,被卢伽雷氏症禁锢在轮椅上20多年,全身能“活动”的,除了眼睛,只剩下一根食指,但这并不影响他成为继爱因斯坦之后当代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享有国际声誉的伟人、超人(材料句)。靠什么?知识——关于宇宙奥秘:天体物理、时空本质的最新知识,最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智慧(分析句)。可见,知识能够改变世界,知识能够决定命运,知识能够给人自由,知识就是力量。(结论句)。

议例的要求:定向深刻全面

四.常见的分析说理法

1.因果分析法

就是抓住论据所述的事实,并据此推求形成结果的原因的一种分析方法。由事物发展变化的结果,推导出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从而揭示出一定的生活规律,使事例有力地证明观点。

标志性词语:“为什么……因为……”“正因为如此……所以……”“之所以……是因为… ”

例文解析

观点:瞬间铸就永恒

一位母亲带儿子乘缆车观光,突然缆车从高空坠落,在落地的一刹那,母亲用双手高高举起儿子。儿子活了下来,而母亲离开了人世。无独有偶,在一次大地震之后,救援人员从倒塌房屋的废墟中挖出一具早已僵硬的盲女人的躯体,她双手上举,手中托着的是她一息尚存的女儿……这两个感人的情节在当时只是一

瞬,而它却永远留在人们记忆深处,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这短暂的一瞬震撼着

我们每个人的心灵,这就是伟大而崇高的母爱!母爱在这一瞬间体现得如此动人

心魄!母爱平凡而高尚,它可以让一个柔弱的母亲用自己的死去换取儿女的生。

正是母爱的伟大力量使得原本转瞬即逝的刹那保存到永远。世界上所有的母亲都

是爱的天使,她们用无数爱的瞬间铸就了一个个不朽的永恒。

2.假设分析法

就运用假设推理对所列举的论据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运用这种方法,首先必须较完整地引述论据,然后提出形成条件并不存在的假设,并据推导出一个与事实完全相反的结果,在不同的条件与结果的比较中,其形成条件的必然性就得到了有力的论证。

标志性词语:“如果……那么……”“假如……怎能……”

例文解析:

欧立希为发明一种新药,坚持进行试验,失败了,总结教训再干,一直试验了606次方获得成功,制出了以试验次数命名的新药“606”,新药的问世是坚持的结果。试想,如果欧立希仅仅试验一二次,失败后就撒手不干,那么,新药又怎么会问世呢?如果他试验了一二百次都以失败为告终,他若认为成功的希望已经渺茫,甚至怀疑了原来的设想,因此而偃旗息鼓,自甘暴弃,不另辟蹊径,那么“606”自然不会诞生。即使他试验了605次,又失败了,如果他这时丧失了信心,希望之火熄灭了,那么,他也会功亏一篑,功败垂成,同样,也决不会有“606 ”的诞生。正因为他坚持下去了,最后,他终于获得了胜利,可见,坚持就是胜利。

3.意义分析法

意义分析法就是叙述事实论据后有精练的语言揭示、评价事物或事件的效果、价值、影响,从而证明论点的一种方法。

例文解析:

还有德国总理勃兰特,19世纪80年代访问波兰时,虔诚地跪在被纳粹分子杀害的人的墓碑前。这一跪,不仅显示了德国人民对自己所犯下的罪行的忏悔,也跪出了勃兰特高尚的人格魅力。

4.总结

如何把议例推向深化

正面分析,揭示实质(朝深处想)

正面分析,揭示意义(朝大处想)

正面分析,揭示影响(朝远处想)

反面分析,揭示后果(朝反面想)

五.课堂训练

1.观点:知识就是力量

五十年代初,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拦,终于回到了新中国的怀抱。美国海军次长金波尔在得知他要回国时,立即给美国移民当局写信,声称:“我宁肯把这家伙毙了,也不能让他回国。因为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的东西,他知道得太多了。任何时候,他一个人都足以抵得上五个现代加强机械师。”

(请用因果分析法析例)

2.勤能补拙。就是就,天资差是可以用后天的努力来补偿的。小时候很笨而屡次失败的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毫不气馁,勤奋工作,最终登上了科学的顶峰;学生时代被视为最笨学生的我国数学家罗庚,顽强拼搏,发奋学习,最终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国外留学时,因进校成绩差而被人耻笑的我国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暗下决心,焚膏继晷,最终完成了享誉世界的学者。

(请用假设分析法议例)

3.论点:顽强的意志是成功的基石。

贝多芬28岁那年得了耳病,到57岁逝世,中间20多年的岁月,都是在与可怕的聋疾苦战。但是贝多芬没有向命运屈服,他凭着顽强的意志与病魔做斗争,终于在逝世前几年写成了一生中最著名最富有战斗力的作品《第九交响曲》。

(请用假设分析法议例)

六、例文

出入人生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其意在告诉人们(材料与中心观点之间的过渡),对人生观的看法既要深入探究,又要能随时跳出思维的局限性。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如此的收放自如呢?

(第一段:开门见山,直接切题)

“北溟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读过庄子《逍遥游》的人,有几个不被他那不受约束,追求绝对自由的思想所折服?庄子的文章,不拘一格而又变幻无穷,打破了世俗观念、世俗形式的限制,表现出一种与现实理念完全不同的哲学精神,一种与其他诸子散文迥然不同的风格,表达出他的思想核心——绝对自由的精神。一代文豪鲁迅先生称其文章“汪洋捭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其为文为人真够洒脱的了。不过深入其里而观之,也并非我们想象中的那么洒脱。文中描述的鲲鹏,虽说体形巨大,看似能够在天空中无拘无束地飞翔,可是一旦离开了海面上急骤的狂风之力后,它根本就无法在天空中飞翔了。

这种表面上自由洒脱,而在本质上又拘束于牵绊的状态,其实就是庄子生活的本来面目。生活其中,当受其约束;思想超然物外,方得自由洒脱。“庄生晓梦迷蝴蝶”,他所向往的自由,正是像蝴蝶在花间飞舞一般不受拘束的情景,即在梦我与梦蝶的畅想中遨游。这也许就是他人生境界中的最高境界吧!

(第二、三段:写庄子之的人生境界)

(自然由一例向另一例过渡)与之相比,史铁生就不一样了。他由于疾病而在行动上失去了应有的自由。堂堂男儿,只能端坐在轮椅上续写人生,当时他无法接受这个事实,整天闭门不出,把心中的怨气都撒向他的母亲,抱怨老天的不公。可是经过长时间的思考,母亲的关爱,他才慢慢从失去自由的阴影中走出圈外。直到他母亲的去世,才使他真正看透这世上的一切。从而彻底跳出了失去自由的痛苦泥潭,入世生活起来。

(双例并列)

沉湎于眼前的不自由之中,只会加剧我们内心对人生前途的迷茫和失望,一旦我们“出乎其外”,走出狭小的心房,便走进了一个自由的天堂,一个广阔的宇宙,此时去眺看人生经历的挫折和苦难,原来只不过是人生路上的一道小沟小坎。

这个世上,洋洋大观,虽然我们无法享受庄子的绝对自由,但像史铁生一样踏实地走向开朗人生还是可以做到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许多事情换一个角度看,走出思想的局限会不一样,就会给人以新的启示。

如果我们能像庄子那样追求自由,享受生活,那么这世上就会多一些美丽“蝴蝶”,而少一些因钻牛角尖而痛不欲生的人了。如果我们能像史铁生那样品尝人生,追求生活,那么这世上就会多一些美丽“地坛”,而少一些因争名夺利而苦不堪言的人了。

(后三段:审视现实,关照世人,警示自身)

点评:

这是一篇很有特色的议论性散文。

作者表现出高超而娴熟的作文能力。开篇引文题材料,巧妙地从中提炼出一个颇有见地的现点:对人生观的看法既要深入探究,又要能随时跳出思维的局限性。并用一过渡句架一座彩虹,巧妙地将引论与本论沟通。

作者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解剖刀,直逼庄子和史铁生的灵魂。庄子在严酷的人生中,坦然面对生活中的诸多牵绊带来的困惑,超然物外,似乎寻找到了一种绝对自由的人生之路,但他“表面上自由洒脱,而在本质上又拘束于牵绊的状态”。而史铁生在青年时就深陷痛苦的残疾深渊,怨天尤人,最终他还是真正看透了这世上的一切,“从而彻底跳出了失去自由的痛苦泥潭,入世生活起来“。不仅如此,作者还审视现实,关照世人,警示自身,使论述更有力量。

文章入题自然,构思巧妙,论辩严密,言辞肯綮,对照鲜明,表现出深厚的

语文功底。

七.写作训练

1907年,高尔基和他的儿子马克西姆一起在意大利的卡普里岛疗养。后来,马克西姆先回国了,把他在院子里新栽的花留下了。

不久,高尔基给儿子写了一封信:“你走了,可是你栽的花却留了下来,在生长着。我望着他们,心里愉快地想,我的好儿子走后在卡普里岛留下了某种美好的东西──鲜花。要是你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自己一生留给人们的都只是美好的东西──鲜花、思想、对你的美好回忆──那你的生活将会是轻松和愉快的。那时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这种感觉会使你成为一个心灵丰富的人。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我们留给别人鲜花的同时,也给自己留下了快乐。请以“我对快乐的感悟”为话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二、引证法

引证法:引用经典作家的言论、科学原理、尽人皆知的常理等作为论据来直接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引用的东西,用来作讲道理的依据。

注意:引证一定要实事求是,所有材料必须有出处,有来历,经得起检验和核实。注明出处同时也是一种文德。对所引用的事理材料必须是科学的,决不可断章取义,还应和论点相统一。

如《青年人应该怎样选择生活道路》一文中,作者认为:“立志,并不是一次了事的,如果不是不断鞭策自己,不断学习,坚持前进,立了志愿之后也可能又松懈下来。”随即转述列宁的话对它进行证明,因而很有说服力。在《〈鲁迅诗稿〉序》中,郭沫若引用了荀子的“学莫便乎近其人,学之经莫迷乎好其人”来阐述“鲁迅先生,人之所好也,清更好其诗,好其书,而日益近之”这一道理的。有时引用的东西,可直接作为阐述某一观点的内容把它组织在文章中。陈群在《理

想的阶梯》一文中,论述“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这一部分时,就引用了富兰克林的名言:“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作者紧接着从反面说“时间的流逝是无情的,可怕的”时,又引用了朱自清散文《匆匆》中的话:“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名言的引用,从正面论说,证明论点,引用散文名篇,从反面说理,引人深思,告诉我们真正有理想的人,都是珍惜一分一秒的。引证法,具体可分为三种:一是概括引用。即不完全用原材料中的文字,而是作者自己把要引用的原文主要意思概括地转述出来,当然,其中也可夹杂一些原文。二是完全引用。就是照录原文,不能任意删削或添加别的内容。前后要加引号,也可单独成段,用不同字体或每行均向右缩进两格写的方法。三是分析引用。这种方法在论文中运用最多,它是根据作者的论述的需要,将原文内容拆散、打碎或重新组织,和论文作者的阐述分析文字糅合在一起或边引用边作分析。我们暂时不掌握这种方法也可。

使用方法:

引证法在考场或平时练笔写作中的使用频率仅次于例证法。由于引证法引用的是世人公认的思考结晶,能够深刻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已为无数事实所证明,所以具有巨大的说服力。

怎么用好引证法呢?

1、所引用的名言警句等针对性要强。每句名言都产生于特定的背景,都应用于特定的交际目的,即使谈同一个问题,也有不少名言可供选取。要仔细分析每个道理论据的特有功能,将它引用到最恰当的语言环境之中。例如:强调立志的重要性,要选用“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其志。”强调志向高洁远大,要选用“燕雀怎知鸿鹄之志”,某同学沉湎于上网,要选用“玩物丧志”,某同学不能只持之以恒、一暴十寒,要选用“有为之人立长志,无为之人常立志。”

2、要简洁,不宜过多。议论是在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不是在介绍他人的见解。引用他人的话,目的是为了让读者更加信服自己的话,自己的话应是议论的主体,应是全文最醒目的部分。过多的引文,很容易将自己的分析淹没。

3、要注意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的区别。直接引用务求文字、甚至标点均准确无误;间接引用只须述其大意,但要注意人称的转换。

例文

读书——生命飞翔的羽翼

著名苏联作家高尔基曾经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一个知识的殿堂,是人类最好的精神食粮,也是人生的方向标。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本中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读书是为了更好地获取更多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帮助自己创造,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战国时期,苏秦去秦国以连横说进行游说,多次给秦惠王上书也未被采纳。回到家中,父母妻嫂都不理睬他,于是他就找出许多书籍发奋研读。终于以合纵之策而身佩六国

相印。

读书最重要的不是数量,而是质量。一本好书能使一个人思想精密,见解精辟。道德高尚,从而塑造自己的性格。那些内容粗糙的“劣制品”完全可以省略不读。在这一方面,伟大的导师恩格斯就是一个典范。恩格斯虽然只上过中学,但是他发奋研读许多有价值的好书,因此十九岁就会有十二种语言说话和写文章。在参加工作后依然多年如一日地勤奋学习更多的知识,终于成为一个知识广博的人,在后来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准确传播科学,共产党主义理论中有很大贡献。

所谓“活到老学到老。”一个人之所以能够不断提高,与他始终如一的学习是密不可分的。学习可以有很多方法,但是这种始终如一的学习态度是没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庄子说:吾生有涯,而知无涯。一个人活得再长也总有死去的一天,但是知识的海洋却永不停歇得奔流着。坚持学习让人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但若不能不断补充知识和积累知识,便会被失单的步伐所抛弃。著名作家歌德认为:谁落后于时代,必将承受那个时代所有的痛苦。在21世纪这个知识爆炸的年代里,若不能不断供给自己新的知识,将会被时代所淘汰。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可见,不同的阅读能开发人类不同的信纸,增长不同方面的知识。因此,我们更应该发奋勤读,让书成为我们生命飞翔的羽翼。

三、对比法

对比法,是将论据中截然相反的两种情况进行比较,在对比中证明论点的方法。因为比较的双方形成鲜明的对照,互为衬托,所以,这种方法特别能突出一方面的性质,具有很强的论证力量,因而,用得也很普遍。

事物的特征和本质在对比中最容易显露出来,特别是正反相互对立的事物的比较,具有极大的鲜明性,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经过对比,正确的论点更加稳固。例如,毛泽东同志的《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在第三节一开始就说:“为了反复地说明这个意思,我想将两种互相对立的态度对照地讲一下”。接着,就分别讲了“主观主义的态度”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及二者的具体对立,结论令人警醒,并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又如《北京晚报》有一篇题目为《中国大学教育的浪费》的文章,主要采取了对比论证的方法,将中国与美国的大学教育特别是大学的师生比率加以对照,数字确切,问题清楚,使结论自然显出,很能说明问题。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毛泽东同志在整篇文章中都运用了对比论证。如“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在这段文字中,毛泽东同志通过对比,就把白求恩同志的“真正的共产主义精神”的本质揭示了出来。文字简洁,对比

正反对比

第五节正反对比,彰显主旨 ——论证技巧之对比论证 【知识讲解】 对比论证:这是一种常用的、有说服力的论证方法。把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后,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使结论映衬而出的论证方法。也称比较法。事物的特征和本质在对比中最容易显露出来,特别是正反相互对立的事物的比较,具有极大的鲜明性,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经过对比,正确的论点更加稳固。 【方法指导】 对比论证是一种求异的思维方式,它侧重于从事物的相反或相异的属性的比较中来揭示需要论证的论点的本质。对比论证方式的运用范围很广,因为可以进行比较的事物很多,正与反、大与小、强与弱、中与外、古与今等,都适合于进行比较,在对比中分析和阐明了两者的差异和对立之后,是非昭然,对比可以是两个对象之间的比较,也可以是同一对象自身前后不同阶段之间的比较,前者称为横向比较,后者称为纵向比较。运用纵向对比的论证方式,不能停留在形式逻辑的静态判断的层面上,否则,有时会显得说服力不够。 【注意事项】 运用对比论证要注意几个问题: 第一,比较的双方要具备可比性。一般要找到正反两方面的论述。第二,要建立合理的参照系。要进行比较,就必须具有合理的共同参照系,没有共同的参照系,两者就无法进行比较。所谓参照系指的是用来衡量和确定双方优劣长短的标准,这样的标准必须具有客观性,否则比较的结论不一定可靠。第三,要注意分析对比点和中心论点的内在联系。 如《纪念白求恩》一文,先正面介绍了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精神的表现:“对工作的极端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热忱”。又指出“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通过对比,突出了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的伟大,表现了作者对这种精神的高度赞扬。 对比论证这种方法可以增强论证的鲜明性,使读者清楚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如:高考一则优秀作文题为《四幕剧》,其中的第二幕剧写了这样一个内容: 背景:一个小餐馆中,一张桌子,面对面坐着两个人,他们面前的盘子里各有半个甜面圈。 A:唉!天哪!只剩下半个甜面圈。(A一脸的无奈) B:上帝!真是太好了,还有半个甜面圈。(B一脸快乐状 ) 文章中写的这段话对比鲜明,对待生活的悲观和乐观跃然纸上,正如该文作者说:乐观的人在被玫瑰刺伤后仍会说多美的花,悲观的人在看到刺时就会说多糟啊。我选择玫瑰的美,因此我选择前者。” 【典例分析】 例文1

高中议论文例证法的正确运用

高中议论文例证法的正确运用 议论文的实质是推理与论证而非列举。必要的事例是论证的必需但不是唯一选项,我们的考生在议论文的写作过程当中进入了一个传统误区:认为列举大量的论据才是议论文的真谛。 而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完整的议论文的议论段,沿用的是观点——论据——结论的形式,由观点到论据的推理过程属于演绎推理,如果观点正确的话,论据受其统囿,一般是没什么问题的;但是,通过事例的列举要得出结论,则属于归纳推理,却不具有严密性。其原因在于:其前提与结论之间没有有效的逻辑联系,前提真时结论的真假不能确定,由前提不能必然地推导出结论。 下面我们做一个详细的说明。 再重复一遍: 引用论据进行论证,必须在前置性的结论是真的前提下才有效。推理前提(论点或分论点)真时结论必然真,决不会出现前提(论点或分论点)真而结论假的情况。 例如: 这个班的学生都是共青团员; 小明是这个班的学生; 所以,小明是共青团员。 这个推理没有问题。 归纳推理则不然。 例如:

我在人大附中看到有少数民族学生; 在清华附中看到有少数民族学生; 在首师大附中看到有少数民族学生; 在理工附中看到有少数民族学生; 在我所到过的中学都看到有少数民族学生。 所以,北京市的所有中学都有少数民族学生。 显然,这个推理所有前提都真时,结论有可能是真的,但是否一定真不确定。如果“我所到过的中学”其外延小于“北京市的所有中学”,这相当于从部分推论全体,它的结论超出了前提,由前提真不能保证结论一定真。 由此我们看到得出这样的结论: 演绎推理是一种必然性的保证,只要前提是真的,结论必然真,没有例外;归纳推理是一种偶然性的保证,前提是真的,结论在某种程度上真,可能有例外。 因此,列举事例具有结论的不确定性,是一种不严密的论证。 顺着这个思路推究,你难道不觉得孟子的论证也有问题吗?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举了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这六位出身于平民历经磨难而终成大器的例子,最后得出了“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这样一个结论。这样的推理,就这相当于从部分推论全体,它的结论超出了六个个例的前提,由六个个例的前提的真不能保证结论一定真:

论证方法有哪些

论证方法有哪些 试题: 论证方法有哪些? 答案: 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比较论证和引用论证。 【相关阅读】 论证方法有哪几种 中学阶段常见论证方法有五种,它们是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比较论证、引用论证。其中引用论证是道理论证的一种。 下面我们简述一下这几种论证方法。 一、举例论证又叫事实论证,是指运用典型事例来证明论点的方法。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实,能够增强论述的力量和说服力。 例如初中课文《哨子》一文列举作者从社会生活中观察到的“猎取恩宠荣禄”、“醉心于名望”、“积累财产”、“寻欢作乐”、“爱慕虚荣”、“贪求富贵”这六种哨子现象,论证了许多人“所遭受的人类很大一部分悲苦都是由于他们对事物的价值作出错误的估价而造成的,都是为他们的哨子付出了太高的代价”。推荐阅读:举例论证和举例说明的异同 二、道理论证就是运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名言及被人们公认的科学原理、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观点。

由于道理论证所引用的材料都是被客观实际所证实的科学结论,或是被人们所公认的道理,具有理论的权威性和思想的深刻性,因而具有不可辩驳的力量和说服力。 例如课文《论求知》第十段列举“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思维精密,哲理使人思想深刻,伦理学使人有思想,逻辑修辞使人善辨”这六门科学知识的作用进行论证,归纳出“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的结论。列举的资料丰富翔实,得出的论断令人信服。 三、比喻论证又叫喻证法,就是用打比方形象地对论点进行证明的一种论证方法。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论证观点的正确。 透过比喻论证使所论述的道理浅显透彻,形象易懂,具有更强的说服力。 例如《哨子》用生活中的物?D“哨子”来比喻许多人所追求的、对其价值作出错误估价的事物,人们为了“哨子”而付出了过高的代价,从而论证了论点。 又如《论求知》的第四段用“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这一组比喻来论证“求知能够改善人的天性”的论点。有如《劝学》第四段,“蟹六跪而儿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着,用心躁也”。这样写,使论述的道理通俗易懂。 四、比较论证是从事物的相反或相异的属性的比较中来揭示需要论证的论点的本质。 比较可进行横向比较,古今中外、大小强弱等,都适合于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分析和阐明了两者的差异可对立之后,是非昭然,自然就能够确立论点了。 也可进行纵向比较,即对同一对象自身前后不一样阶段也可比较,运用纵向比较的论证方式,不能停留在形式逻辑的静态决定的层面上,否则,有时会显得说服力不够。

对比论证

正反对比论证 一、知识概说 正反对比法,是将两种性质截然相反或有差异的事物进行比较。这种方法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将发生在同一时期、同一区域的两种性质截然相反的或者有差异的事物进行比较。通过这样的对比,对错误的或者差的事物予以否定,对正确或者好的事物进行肯定。这种对比叫做“横比”。对比的另一种情况是将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时间、地点的不同情况进行比较。这种对比叫做“纵比”。例如《纳谏与止谤》中,通篇都使用对比手法,把虚心纳谏的齐威王和粗暴止谤的周厉王进行对比,古人与今人进行对比,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产生了强烈的效果。 正反对比式是一种常见的横式结构,也是初学议论文者喜欢运用的一种结构模式。众所周知,自然界事物无不处于矛盾之中,有成功就有失败,有高尚就有卑贱,有美好就有丑恶,有正面就有反面。在议论文写作时,运用对比式,就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互相矛盾的两个方面进行对照比较,肯定什么,否定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就显得格外分明。具体地说,就是在论证过程中既要正面说理,又要反面阐述;在对比分析中,表明正确的观点,从而达到写作的目的。 正反对比式的结构,既可以体现在段内句与句之间,也可以体现在段与段之间。简单地说,就是“正面说了反面说”或“反面说了正面说”,它对于议论的深入,论点的突出,说服力的增强,都是有莫大的裨益的。 思考:有哪些对比关系? 美----丑错------对黑------白正-------邪有-----无 成功-----失败大-----小高------低好------坏软----硬 古----今中-----外善-----恶正义-----邪恶英勇-----懦怯 慷慨-----吝啬 【训练点一】论证方法之一——正反对比论证法 【方法解读】: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往往是相比较而存在的。“有比较才有鉴别”。真与假的对比,可以去伪存真;善与恶的对比,可以抑恶扬善;是与非的对比,可以拨乱反正。正反对比是一种常用的、有说服力的论证方法。即把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从而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使结论映衬而出的论证方法。也称比较法。事物的特征和本质在对比中最容易显露出来,特别是正反相互对立的事物的比较,具有极大的鲜明性,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经过对比,正确的论点更加稳固。 简单地说,就是“正面说了反面说”或“反面说了正面说”,它对于议论的深入,论点的突出,说服力的增强,都是有莫大的裨益的。 界上的万事万物,往往是相比较而存在的。“有比较才有鉴别”,两种事物一经对比,就可以分辨出彼此间的差异。因此,议论文中常常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把两种矛盾或对立的事物加以对照比较,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说理,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使所阐述的事理更加深刻,更有说服力。真与假的对比,可以去伪存真;善与恶的对比,可以抑恶扬善;是与非的对比,可以拨乱反正。因此,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比单从正面说理,论证更有力,观点更鲜明。特别是本身就含有对比因素的题目,如《俭与奢》《索取与奉献》《“知足长乐”与“知不足长乐”》等,都适宜用此法完成作文。 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时,要防止出现两种弊病: 1、生硬对比。有些同学正反对比时只将两件事物照章写上,看不出其可比之处,不知 为何而设;有时更是生搬硬套,令人不知所云。 2、不加分析。即不注意在比较上下功夫,未能指出其相异之处以证明观点的正确。相 比前一种失误,这更是通病。 事实上,我们应牢记正反对比论证的目的,不在叙例的生动、完整,而在从中归纳出一 个能证明论点的道理,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所以对比之例既已举出,必然要分析其蕴含的证明论点的意义。[专家巧点拨] 正反对比论证运用得好,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产生强烈的论证效果。一般来说,对比的各方必须是同一范畴的事物,具有某些相同的属性,才能进行对比。对比包括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对比以及事物进程不同环节的对比。比如针对材料“子罕以…不贪?为宝”,有位中学生写了篇议论文《得“宝”与失“宝”》,“得”与“失”对举,这题目就构成了对比。接下来用对比论证层层展开分析:宋人以美玉为宝,子罕以“不贪”为宝,两人的思想

几种常见论证方法及举例解说

几种常见论证方法及举例解说 议论文论证的方法。统共七种论证方法如下:例证法、引证法、比较法、归谬法、喻证法、归纳法和演绎法。下面重点讲解高考写作常用的四种论证方法。 1.举例论证法 此法也叫事例论证法,作为常见,就是用典型的令人信服的事例来证明自己论点正确的一种方法。为啥要举出一些名人的例子呢?因为常言道“事实强于雄辩”这一句名言也就是论证的方法,让事实说话,典型事例面前,道理将不言而喻。 具体的例子,请参看下文。 2.引用论证法 引证法也叫道理论证,是通过引用名人名言、古诗文名句、反映科学规律的俗语、谚语、警句等来证明自己观点正确可信的一种论证方法。 引用的论证方法,也是极其常用的,使用频率仅次于例证法。由于引用的是世人公认的道理,虽然不像事实一般生动,却是从事实中提炼出来的,能深刻地反映事物的本质,比事实更为深刻,所以具有更加巨大的说服力量。 3.比喻论证法 比喻论证法,是运用比喻来论证论点的论证方法。议论文中的设喻,同样也是讲道理,却会让论点更易懂、更风趣、更容易获得读者的认同。比喻论证法的妙处,是能够化艰深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 4.比较论证法 比较法也是一种常见的论证方法,分对比与类比两种。 红框和蓝框当中的是两种本质相反的事实的对比,真理在对比中显现,学习写议论文,其实可以简单到把两种实例往一块摆,摆得清楚,也就看得明白,论证就在结构之中。 (1)类比论证法。 所谓类比,就是借助类似的故事、实例以及作者安排的情境,进行由此及彼的推理。而且最重要的要完成推理,如果说摆事实和讲道理,主要是借用别人的,那么类比推理的完全是自己的创造。运用类比要注意所选取的“类体”要同类,不能相对或相反;在类比之后要剖析,要善于揭示,一语破的,一刀见血。

议论文例证法训练指导(资料2)

议论文例证法训练指导(资料2) 未 2009-04-27 2219 因果分析法” 例1磨难,能历练人生。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灵;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一代体操王子李宁泪洒汉城后黯然退出体坛,却又另辟天地,让“李宁牌”系列运动用品风靡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磨难,能带领人冲破黑暗,绽放光彩。 分析这一叙例语段,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中间列举贝多芬、司马迁和李宁三个例子来证明论点。毛病是在例子和论点之间缺少分析语言。那么,怎样展开议论呢?阅读语段,我们发现,“三位人物在磨难下的结果”已告知我们了,而对于原因则只字未提,所以,我们就可以添加“原因探究”的分析文字,以较好地架起事例与结论之间的桥梁,达到“叙”为“议”服务的目的。 议论文中用得最多“因果分析法” 就是抓住论据所述的事实,并据此推求形成原因的一种分析方法因。 修改有时候磨难,恰恰能够历练人生,绽放光彩。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灵,那是因为他不屈服命运的压打,顽强抗拒厄运,才谱出了人类的心灵之歌;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那是因为他有坚定如山的信念,刚毅如铁的意志,于诽谤讥嘲中坚持自己的志向,才突围成为“史圣”;一代体操王子李宁泪洒

汉城黯然退出体坛后,却又另辟天地开创了自己的事业,让李宁牌系列运动用品风靡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那是因为他懂得承受失败,不为失败所吓倒,才能在失败中开拓出一条新路。磨难,是祸,又是福。它对于意志坚强者,只不过是人生路上的一帘风雨,只要勇敢地走过去,前方是另一片蓝天。 [方法:直接陈述原因] 没有规矩往往不成方圆。古往今来,概莫能外。唐太宗视民如子,垂拱而治,那是因为_①_。岳武穆统帅“岳家军”,屡战金兵,频频告捷,那是因为_②_。毛泽东同志率工农红军,以持久之战打退日本侵略者,那是因为_③_。以往凡有所成就的人和集体,无不严于律法,以成文的规定来约束。因为他们知道在绝对自由之下的惰性将急剧膨胀,只有在适当的管束之下,人才能发挥出潜在的能量,做出一些有益的事情。 ①他对百司之职了如指掌,胸中有安民治国平天下的策略,于是百姓安居乐业。 ②他有严明的军纪,旅进旅退,赏罚分明,于是金人喟然而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③制定了“三大纪律八项主义”,严格执行,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于是日伪不得不缴械投降。 例2、论点:靠奋斗冲破“埋没”的压力。古今中外,许多取得了重大成就的人,很多都遭受过“埋没”的

议论文论证方法训练(上课用)

议论文论证方法训练之对比论证 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正反对比式的结构,既可以体现在段内句与句之间,也可以体现在段与段之间。简单地说,就是“正面说了反面说”或“反面说了正面说”,它对于议论的深入,论点的突出,说服力的增强,都是有莫大的裨益的。 例: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思考:上面文段论述的论点是什么?论证特点是什么?有什么效果? 明确:论述了从师的重要性。运用了对比论证,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产生强烈的论证效果。 二、正反对比论证的效果 1、突显特征,显露本质。 2、正确的论点更加稳固。 3、精炼文笔的绝妙手法。 4、事理鲜明,印象深刻。 三、运用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1、要紧扣论题——正反对照应有明确的目的,不能漫无边际。 2、要明确“对比点”:(1)材料须具有鲜明的对比性;(2)对比的双方要属于同一范畴;(3) 进口论点表现出相反或相对的性质,即有明确的“对比点”。 3、要重视分析:(1)分析对比产生的根源,即“挖根源”。(2)阐述观点的正确性,即“深阐释”。 四、使用正反对比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围绕中心论点选择比较材料,确定对比点。所选对象必须是两种性质截然相反或有差异的事物,论证时要紧扣文章的中心。 2、正反论证应有主有次。若文章从正面立论,主体部分则以正面论述为主,以反面论述为辅; 若文章从反面立论,则以反面论述为主,以正面论述为辅。 3、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根据文章中心的需要确定是否运用对比论证。进行对比要阐述的道理是 什么,一定要心中有数。 4、寻求适当的对比材料。用作对比的事物必须有明确、统一的对比点。如果两种事物间缺乏一 定的可比性,就缺少了对比的依据,也就达不到有效论证的目的。 5、要有相同的对比量。如果论述时从正面讲了两个方面,那么用来对照的部分一般也应该从反 面讲两个方面。这样不仅对比相应均衡,而且能使文章眉目更为清楚。 6、对比之后要进行适当的分析议论,把蕴含其中的事理简明扼要地揭示出来。比是基础,议是 升华。因此,对比后要旗帜鲜明地作出评价或得出结论,不能含糊其辞、摸棱两可。 【格式一】 【举例】 【提出观点】:勤能补拙 【正面举例】:就拿我国明代的张溥来说,他小时候很“笨”,别人读一会儿就能背下来的东西, 他往往要读几十遍才能背下来。但是,他并没有灰心,每拿到一篇文章,先认真抄一遍,校正好, 再大声朗读一遍,然后烧掉,接着再抄。这样,一篇文章往往要抄六七遍。后来,他逐渐变得文 思敏捷,出口成章。26岁写下了名扬天下的《五人墓碑记》。 【反面举例】:相反,仲永5岁就能赋诗,可谓天赋出众。凭着聪明,他父亲带他四处作诗炫耀。 仲永再也不思进取,长大以后,他变得庸庸碌碌,“泯然众人矣”! 【论证分析】:不难看出,张溥虽然很“笨”,但他肯勤学苦练,正是勤学苦练才使他的文思变 得逐渐敏捷起来,26岁就写下了名扬天下的《五人墓碑记》;而仲永虽然天赋出众,但他后来不 思进取,不能做到勤学苦练,因此,长大以后他变得庸庸碌碌,“泯然众人矣”!由此可见,尽 管先天智力因素的差异不可否认,但后天的勤奋则能弥补先天智力上的不足。 【方法演练】 请按【格式一】进行以下论证。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事例论证等多种论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事例论证等多种论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比喻论证。事例论证等多种论证方式的总称。 中文名,论证方法。常用于,议论文写作。常见的,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 论证方法。事实论证是一种从材料到观点。从个别到一般的论证方法。 是从对许多个别事物的分析和研究中归纳出一个共同的结论的推理形式。使用这种方法。一般是先分论后结论。即开门见山提出论题。然后围绕论题逐层运用材料证明论点。最后归纳出结论。这种结构的方法。比较符合人们

的思维认识规律。运用事实论证进行论证时列举的事实可以有两种形式。即概括总体性事实和枚举个别事实。概括总体性事实的说服力在于事实所体现的普遍性。 它是对事实的总体或全局的全面性统计或概括。采用枚举个别事例的论证方式。不要求全面周到。只需枚举几个事例即可。枚举事例要求有一定的典型性。同时也要考虑到经济原则。尽可能不要同类重复。用事实论证的是事实论据理论论证的目的是要证明论点具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由于论点一般是从具体的材料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其实质是归纳法。而归纳法在很多条件下是很难完全的。因此。有理论加以衡量。就能够保证其可靠性。理论论证的逻辑形式是演绎推理。 就是将归纳所得的论点。用人类已知的科学原理去衡量。除了引用普遍性原理和原则外。各门学科的理论也可以作为论据。如物理学理论。文学理论等。

理论论证的论据还可以是某些经过时间检验的。广为流传的谚语。格言和成语等。这也包括有些文章中所谓的“引用论证”。比较论证是一种由个别到个别的论证方法。通常将它分为两类:一类是类比法。另一类是对比法。1。类比论证。类比论证是根据两个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的相同或相似。推论两者在其他属性上也有相同或相似。 其逻辑形式为:A具有a。b。c。d的属性。B具有a。b。c的属性。所以。B可能具有d的属性。属于形式逻辑中的归纳推理。类比论证属于或然性推理。是一种从特殊到特殊。从个别到个别的推理方式。其结论不一定为真。只有一定程度上的可靠性。在某些情况下。有时无法获得更确切的论据。运用类比论证。有时是有效的。类比法富于启发性。它深入浅出。使读者易于领悟抽象的道理。可使文章简练生动。使用这一方法要注意。类比对象应有共同的或相似的属性。

论证方法_论证方法之例证法、引证法、对比法

议论文论证方法 一、例证法 一.学习重点:运用例证法,要把握好选例、叙例和议例三个环节。 二.写作盲点: 1、有论无据 2、以例代证 3、只叙无析 4、论据冗长 5、文体不明 (这些写法最大的缺点就在于文章的论证缺乏说服力。) 三.比较标准议论段的写法: ①观点句②阐释句③材料句④分析句⑤结论句(观点句) 例文解析: 知识就是力量(观点句),它首先是一种难以量化的、伟大的精神智慧,当然更可转化为具体的、可见的、巨大的物质力量(阐释句)。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却可以坐知天下之事(材料句)。凭什么?知识以及知识带来的预见性(分析句)。史蒂芬·霍金,被卢伽雷氏症禁锢在轮椅上20多年,全身能“活动”的,除了眼睛,只剩下一根食指,但这并不影响他成为继爱因斯坦之后当代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享有国际声誉的伟人、超人(材料句)。靠什么?知识——关于宇宙奥秘:天体物理、时空本质的最新知识,最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智慧(分析句)。可见,知识能够改变世界,知识能够决定命运,知识能够给人自由,知识就是力量。(结论句)。 议例的要求:定向深刻全面 四.常见的分析说理法 1.因果分析法 就是抓住论据所述的事实,并据此推求形成结果的原因的一种分析方法。由事物发展变化的结果,推导出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从而揭示出一定的生活规律,使事例有力地证明观点。 标志性词语:“为什么……因为……”“正因为如此……所以……”“之所以……是因为… ” 例文解析 观点:瞬间铸就永恒 一位母亲带儿子乘缆车观光,突然缆车从高空坠落,在落地的一刹那,母亲用双手高高举起儿子。儿子活了下来,而母亲离开了人世。无独有偶,在一次大地震之后,救援人员从倒塌房屋的废墟中挖出一具早已僵硬的盲女人的躯体,她双手上举,手中托着的是她一息尚存的女儿……这两个感人的情节在当时只是一

正反对比论证方法 (教师卷)

掌握议论文的论证方法之对比式结构 ——正反论证说理 [学习目标] 纳总结正反对比论证方法的概念、使用 [学习重难点] 能正确辨析、使用对比论证方法 [学习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学 1、阅读《劝学》,默写相关句子,赏析其中的对比论证方法 (1)比喻学习可以提升自己: (2)比喻学习可以改变自己: (3)类比小结学习的意义: (4)比喻学习可以弥补不足的5个比喻论证 (5)比喻学习的态度、方法的比喻句子 2、阅读《师说》第二段,填写相关内容,赏析其对比论证()

二、归纳总结对比论证的概念、类别及使用 1、概念 所谓对比,就是把正反两方面的论点和论据加以剖析对照,达到否定错误观点,树立正确论点的目的。用正面的或正确的观点同反面的材料或观点进行对比,作者肯定什么,否定什么,就能得到直露显豁的表现,具有很强的论证力量。 2、类别: 正反对比式是一种比较容易掌握的结构模式。众所周知,自然界的事物无不处于矛盾之中,有成功就有失败,有高尚就有卑贱,有美好就有丑恶,有正面就有反面。在写作议论文时,运用正反对比式,就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互相矛盾的两个方面进行对照比较,肯定什么,否定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就显得格外分明。具体地说,就是在论证过程中既要正面说理,又要反面阐述;在对比分析中,表明正确的观点,从而达到写作的目的。 正反对比式的结构,既可以体现在段与段之间,也可以体现在段内句与句之间。简单地说,就是“正面说了反面说”或“反面说了正面说”,它对于议论的深入、论点的突出、说服力的增强,都是很有裨益的。 (1)将发生在同一时期、同一区域的两种性质截然相反的事物进行比较。通过这样的对比,对错误的予以否定,对正确的进行肯定。这种对比叫作“横比”。 (2)将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时间、地点的不同情况进行比较。这种对比叫作“纵比”。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各有千秋,各具特色,不可强求统一,但这形形色色的生活方式确有高下优劣之分。醉生梦死,花天酒地,是生活方式,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也是生活方式;无所事事,浑浑噩噩,是生活方式,自强不息,锐意进取,也是生活方式;未老先衰,坐吃山空,是生活方式,老而弥坚,与时俱进,也是生活方式。无疑,李政道的“生活方式”,是积极的,高尚的,令人敬佩的,也是值得效仿的。——《李政道的“生活方式”》 此段运用了对比论证,突出了“李政道的生活方式,是积极的,高尚的,令人敬佩的,也是值得效仿的。” 3、使用 (1)阅读下文,赏析其对比论证 任性,需要有任性的资本 李强和张嘉是同一所学校同一专业的毕业生,在找工作时,李强拒绝父母为自己找的工作,认为与专业不对口盲目就业即是对自己不负责。张嘉则欣然接受,他认为追逐梦想之前立足于社会才是务实之举。对此,我认为张嘉更为明智。

如何运用_引证法_曹津源

10Teenage Schoolmates 江苏 曹津源 用笑容面对如火的骄阳,用信念坚定自己摇摆不定的心。 ——浙江省乐清市虹桥镇实验中学七年 (9) 班 臧 索 《跨过军训这扇门》 作文新干线 引证法,是在议论文中引用公理、名言 警句、经典著作、历史文献、谚语、成语、俗 语、古今诗文等作为论据,以此证明观点的 论证方法。 但在中学生的议论文中,常常 会发现各种问题:或只引不析,或引而不 证,或引得滥而不精、少而不准,等等,使议 论文成为“观点加引语”的简单拼凑,无法 达到证明论点的效果。 那么,作为道理论证的重要方法,怎样 才能让引证法的说服力更强呢? 一、准确引用,以引相连 议论文中的引用要做到准而精,所引 内容应具有典型性和权威性。 此外,不能 一引了之,而应由所引内容推进论证过程,并联系论点从相关角度切入,以便后文进 行有效的论证。 如果没有引用进行连接,论述就有可能显得跳跃,造成表意不畅。 如 《其行可赞,其为可叹》 一文中,先 引用罗曼.罗兰的“最伟大的人和最渺小 的人同样有一种责任”,接着从渺小者的责 任展开论述;随后引用亚米契斯的“要勇 敢,不要让绝望的庸俗压倒你”,由此转入 对勇气的论述。 二、多方引用,详加分析 文中的引用,可紧密围绕论点从不同 角度展开,以彰显论据的丰富性。 必要时,可将例证法与引证法相结合,用较为详细 的事例来论证所引用的名言警句等。 如 《真话的“敢说”与“乐听”》 一文中,先引用名言:“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然后从听“有信之言”切入,进一步论证“乐听真言”的重要性,用 《吕氏春秋》 中的一则史实,从反面证明论点。 如此安排,使论证过程与论证手段丰富而多样,也更具说服力。 三、先引后证,层层深入 在引用道理论据之后,进行深层次的论证,往往能使说理更加令人信服。 如 《幸福来源于心灵满足》 一文中,作者在引用了保尔的“我最大的幸福在于有事做”和马克思的“我没有时间可以浪费”之后,从反面进行对比论证:安逸的生活往往容易使人精神空虚、心理迷茫,最后得出“安逸与无所事事不能给人以享受,思考与劳作才能让人幸福”的结论,推理层层深入,逻辑严谨。 四、引后即止,拓展论点 文章在恰当的引用之后戛然而止,留给读者无尽的回味和思考,往往更容易打动读者。 还有些结尾处的引用,可以让文章的论点得到含蓄的拓展。 如 《向前,向前,向前》 一文中,作者在引用“只瞄准不射击的不是好猎手,只呐喊不冲锋的不是好士兵”后随即收尾,令读者在回味这句话时,很容易联想起前文的内容和“向前”这一论点,同时拓展了“向前”的含义,使文章言虽尽而意无穷。 (责任编辑 曹 懿) 如何运用“引证法”

正反对比论证

议论文训练:正反对比论证 知识概述: 正反对比法,是将两种性质截然相反或有差异的事物进行比较。这种方法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将发生在同一时期、同一区域的两种性质截然相反的或者有差异的事物进行比较。通过这样的对比,对错误的或者差的事物予以否定,对正确或者好的事物进行肯定。这种对比叫做“横比”。对比的另一种情况是将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时间、地点的不同情况进行比较。这种对比叫做“纵比”。例如《纳谏与止谤》中,通篇都使用对比手法,把虚心纳谏的齐威王和粗暴止谤的周厉王进行对比,古人与今人进行对比,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产生了强烈的效果。 正反对比式是一种常见的横式结构,也是初学议论文者喜欢运用的一种结构模式。众所周知,自然界事物无不处于矛盾之中,有成功就有失败,有高尚就有卑贱,有美好就有丑恶,有正面就有反面。在议论文写作时,运用对比式,就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互相矛盾的两个方面进行对照比较,肯定什么,否定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就显得格外分明。具体地说,就是在论证过程中既要正面说理,又要反面阐述;在对比分析中,表明正确的观点,从而达到写作的目的。 正反对比式的结构,既可以体现在段内句与句之间,也可以体现在段与段之间。简单地说,就是“正面说了反面说”或“反面说了正面说”,它对于议论的深入,论点的突出,说服力的增强,都是有莫大的裨益的。 下面谈谈使用正反对比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围绕中心论点选择比较材料,确定对比点。所选对象必须是两种性质截然相反或有差异的事物,论证时要紧扣文章的中心。 第二、正反论证应有主有次。若文章从正面立论,主体部分则以正面论述为主,以反面论述为辅;若文章从反面立论,则以反面论述为主,以正面论述为辅。 二、例文借鉴 正反对比成段: 例1、沉稳从无欲而来。孟子曰:“无欲者,可王矣。”无欲就是没有私欲,作大事者,不能因蝇头私利而毁坏全局,只有这样才能练就出沉稳的性格,赢得最终的胜利。如来佛祖抛除私欲,性格沉稳,终修成正果,普渡众生,诸葛孔明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终运筹帷幄,功成名就。有了私欲,心中自然无法沉稳下来,遇事则慌,处事则乱。霸王以一己私欲,赶走亚父,气走韩信,终被困垓下,遗憾千古,长使英雄泪满襟。霸王之败,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则必使后人而复哀后人矣。 例2、让纪念闪耀理性光芒。二战中犯下滔天罪行的德国在战后用一切方法来弥补他们的罪过——修建集中营纪念馆,全力处理战后的善后问题,更有德国总理在犹太人纪念碑前的惊世一跪!然而同样在那幕惨剧中扮演了不光彩角色的日本,战后的纪念却是如此这般:右翼势力大肆鼓吹“中国威胁论”,妄图为二战罪行翻案;不顾史实修订历史

《常见的论证方法》

善待生命学习论证 教学目标 1、了解例证法、引证法、喻证法、对比法四种常见的论证发法的好处及写作运用 2、认识生命的可贵,树立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的生活观,学会关爱别人。教学难重点:掌握一些重要的论证方法如事实论证、道理论证、喻证、对比论证等。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 一、故事导入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退潮后很多小鱼被困在沙滩上苦苦挣扎,一个孩子不停地跑来跑去把它们一条条放回海里,一个大人问他: “这么多小鱼你救得过来吗?”孩子看着茫茫海滩说:“我肯定来不 及。”大人说:“反正你不能拯救它们全部,你的努力又有谁会在乎呢?”孩子想想,仍然不停努力地把鱼放回大海,他说:“这条在乎,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 每次读到这个故事总会有一种莫名的感动,忙碌是否让我们的心灵麻木了, 漠视了生命,我们的举手之劳,但对处于危难中的每一只动物来说,那也许就是生与死的转折。 对于生命大家可曾有过自己的思考?你是怎么看待生命的?交流班级两位同学的作文,看看他们的论证部分好好在哪里? 二、写法指引 一篇议论文总是要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分析的过程就是论证的过程。论证得高明,观点就鲜明,论证得精巧,分数就提高。怎样论证才是高明精巧呢?这就得摆事实,讲道理,就得旁征博引,比较对照,就得善于证明,善于推理,也就是说要善于运用恰当的论证方法。 1、高考范文的选段,思考每段分别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例一:“在成功的背后,总是有失败和挫折的,一切有成就的人,无一不是如此。清代文学家蒲松龄落第之后,愤而著书,才写出《聊斋志异》。著名化学家欧利希经过无数次的失败,才发明了药物六。六。有发明大王之称的爱迪生,一生发明一千多件新产品,但每一个新发明的诞生,他都经历过无数次的失败。由此可知,不经失败,便没有成功的果实,害怕失败完全没有必要,或许今天的失败,正预示着明天的成功呢!”《失败是成功之母》例二:“有鸿鹄之志,方能扶摇九万里。毛泽东‘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东渡日本……可以说一切英才都因为有了大志、大德、大才,才获得了成功。‘机遇'并不会遍洒甘露,绝不是普渡众生之神,‘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机遇》 例三:“尝试是什么?尝试是乌云蔽日时能上云霄的那只最勇敢的鸟;尝试是大浪迭起的海面上勇往直前的一叶扁舟。对于勇敢者,尝试是一条崭新的生活之路;对于懦弱者,那是一堵高高的墙。”(《尝试》)例四:“试想,从古到今,有多少帝王因为选贤授能,兼听而开创了一个个太平盛世。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刘备三顾茅庐求贤才,终有三国鼎立;萧何月下追韩信,方有后来垓下之围,一统江山。而又有多少帝王因为轻信谗言,偏听而使国家走向衰亡。楚怀王亲小人远贤人,怒疏屈原,而身死异国。”(《情感与理智》)例五:“蚌在自由自在生存的过程中,一粒沙子钻进了它的体内,生命的磨难由此开始,为了摆脱痛苦,它不断地砥砺,不断地挣扎,不断地抗争,结果,体内的那粒粗糙的沙子竟然变成了一颗晶莹圆润的珍珠。它曾经是一支伤痛的蚌,而现在成了珍珠的载体。在人生的道路上,免不了会有挫折和苦痛,只要我们敢于抗争,美景是属于我们的。”《要正确对待挫折》

议论文常用四种论证方法

议论文常用四种论证方法_2017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答题技巧 一、例证法 例证法也叫事例论证,是用令人信服的典型事例来证明自己论点正确的一种方法。它是议论文写作中最常用的一种论证方法。“事实强于雄辩”,在典型的事例面前,道理不言而喻。要用好例证法,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事例要典型、确凿、有影响力。一般来讲,应优先考虑著名的人物或事例,慎用校园、家庭、市井街头的琐碎事例。 2、事例的叙述要简明扼要,切忌拖泥带水,过于详细。举例是为了证明观点,不是为了弄清事实,切忌本末倒置。 3、事例切忌单一狭隘,要丰富广阔,要点面结合,古今中外相映成辉。同类事例掌握多时可考虑采用句式排比列举。 4、事例列举之后要简短分析,不能将例证法变成事例整理,忌有例无证。 5、勤于积累,精于筛选。“书到用时方恨少”,平时多读书报,摘记、剪贴是主要手段。积累多了,自然能融会贯通、左右逢源。 二、引证法 引证法也叫道理论证,是通过引用名人名言、古诗文名句、反映科学规律的俗语谚语警句等来证明自己观点正确可信的一种论证方法。引证法在考场或平时练笔写作中的使用频率仅次于例证法。由于引证法引用的是世人公认的思考结晶,能够深刻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已为无数事实所证明,所以具有巨大的说服力。怎么用好引证法呢? 1、所引用的名言警句等针对性要强。每句名言都产生于特定的背景,都应用于特定的交际目的,即使谈同一个问题,也有不少名言可供选取。要仔细分析每个道理论据的特有功能,将它引用到最恰当的语言环境之中。例如:强调立志的重要性,要选用“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其志。”强调志向高洁远大,要选用“燕雀怎知鸿鹄之志”,某同学沉湎于上网,要选用“玩物丧志”,某同学不能只持之以恒、一暴十寒,要选用“有为之人立长志,无为之人常立志。”

师说中的正反对比论证

教师姓名郝晓丽单位名称新源二中填写时间2020年6月19日学科语文年级/册高一必修三教材版本人教版 课题名称第三单元11《师说》正反对比论证 难点名称分析全文脉络结构中的正反对比论证 难点分析从知识角度分析为 什么难 借助议论文的说理方法,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我背景分析作者的创作意图,以 此来判断本文中运用正反对比论证得知作用。同时借助学习过的课文巩固这一 知识点,完成对正反对比论证的重点理解。 难点教学方法 1.通过梳理文章脉络把握以论文的结构特征,理清条理。? 2.通过背景介绍,体会作者采用这种对比论证的作用,进而体会这种破立结合的论证结构方式。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 导入 本文是篇千古佳作。其思想内涵在当时是很深刻的,有些观点就是在今天看来也很有现实意义。其次本文的结构突出,论证有力,是一篇促进我们以论文写作的佳作。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师说》,把握它的结构及论证方法。

知识讲解(难点突破) ?知人论世 不虚南谪八千里, 赢得江山都姓韩。 赵朴初《访韩文公祠口占》 二、?背景分析 ①魏晋氏以下:魏晋南北朝时以九品中正制选官,在各州郡查访评定州郡士人,将他们分成九等,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情况。此风气至唐仍有所沿袭,大家子都入弘文馆、国子监,学与不学都可为官。②抗颜而为师:抗颜,端正容颜;抗颜而为师,正正经经地做起老师来了。③指目:手指而目视。④牵引:拉拉扯扯状。⑤增与为言辞:增添一些言辞来毁谤韩愈?。赏析艺术 三、文章脉络 ?1本段与上一段是如何联系的? ?通过针砭时弊,从反面论证第一段所提出的中心论点。 ?本段的分论点是什么?作者采用了何种论证方法? 师道之不传 ?2、概念及作用 ?对比论证 是正反对比论证的简称,也称比较法,是把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后 ,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使结论映衬而出的论证方法。 作用: 议论文中常常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把两种矛盾或对立的事物加以对照比较,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说理,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使所阐述的事理更加深刻,更有说服力。真与假的对比,可以去伪存真;善与恶的对比,可以抑恶扬善;是与非的对比,可以拨乱反正。因此,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比单从正面说理,论证更有力,观点更鲜明 四、拓展延伸 在议论文写作中,正反对比论证这种论证方法是最常用、最实用、最讨巧的一种方法。再回忆一《劝学》、《过秦论》都强调正反对比论证。 五、品析赏鉴 ?韩愈在《师说》中的创新(内容上) ?1、突破了一般人对教师作用认识的局限,从“授之书而习其句读”扩大到“传道”“解惑”;明确提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个对教师的崭新界定; ?2、针对上层“士大夫之族”的门第观念,明确提出“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观念; ?3、认为师生关系是相对的,应该做到教学相长,具有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浅谈运用“例证法”常见失误及对策

浅谈运用“例证法”常见失误及对策 进入高中,同学们的写作慢慢地由写记叙文转向写议论文,所谓议论文,顾名思义,就是以“议论”为主的文章。写议论文常用的论证方法很多,但运用的最多的还是“例证法”,这也是和议论文的“摆事实,讲道理”的特点相一致的。“例证法人人会用,但写出的文章却有高下之别,这固然和很多因素有关,但我认为不懂“例证法”的运用技巧则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这在初学者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笔者在批改学生作文的过程中,就常常发现这样一个现象:两篇文章,语言、构思都差不多,所用事实论据也基本相同,但优劣却非常明显,而那篇给人印象不好的文章,问题常常出在运用“例证法”的过程中出现了失误。下面我就就同学们经常出现的失误及对策谈一下我的看法。 一、油水分离所谓油水分离,就是所用的材料不能证明自己的观点。出现这种错误,有时 是因为思想混乱,思路不清,有时是因为对所用材料一知半解、甚至误解,但更多的时候则是因为他不会“叙”。 关于议论文中的“叙”,一般写作指导书上只讲到了它和记叙文中的“叙”的不同,即前者“概括”后者“具体”,但何为“概括”何为“具体”,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如果以详略长短作为区别“具体”和“概括”的标准,那么叙得简略的、占用篇幅度短的就是概括,可事实是,有些文章中的有些事例叙述得比较长,但没有给人以冗长赘余的感觉,反而让人感到用得好、用得妙,而有的事例叙得并不怎么长,却让人感到废话连篇、味同嚼蜡。由此可见,把“概括”作为议论文中“叙”的特点在指导学生写作,其指导意义并不是很大。那么,怎样“叙”才算会“叙”?怎样“叙”才符合议论文的要求并起到证明论点的作用呢? 首先,同记叙文中的“叙”一样,议论文中的“叙”要重点突出,要有针对性,一定不能把你知道的事例原原本本地搬到文章里去。这里的“重点”是由你要证明的论点决定的。 所谓论点,其实就是一个判断,就是对论述对象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的思想。如“逆境出人才”就是一个判断,也是一个论点,它对“逆境”这一论述对象做出了肯定的判断,即能“出人才”,如果要用事例证明这一论点,其中“逆境”就是你要突出的重点,即你的叙述一定要能表现出他或她是处在“逆境”中,他或她是在“逆境”中成才的,只要是表现他是处于逆境中的材料都要详细的叙述,且多多益善,而与表现他处于逆境中没有关系的材料则坚决不能写进文章,否则,你叙述的事例就可能不能证明你的观点,从而造成“油水分离”的毛病。 当然突出重点并不说一定要长篇大论,写得详详细细,至于什么时候该详写,什么时候该略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具体说:大家都熟悉的事例要简略一些,比较生疏的例子就应该叙得详细一些;含义比较明显的例子就可以叙得简略一些,如韩愈的《师说》中举“古之圣人”例子证明“从师”的必要性,只用了一句话,“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点到为止,并没有详细叙述古人是如何“从师”的,因为从师的含义太好理解了;含义比较隐晦的例子就应该叙述得详细一些,以揭示出它们的具体含义或比喻义。如我曾让学生写过一篇以“阳光”为话题的作文,不少同学为证明“每个人的心中都应有阳光”,就举例说某某心中有阳光,所以怎么样怎么样。这是一个含有比喻义的话题,这里的“阳光”可以是一个微笑,一句鼓励的话,可以一个理想、信念等,他所说的阳光到底是什么呢?读完之后让人不知所云。还有一篇谈“惑”的文章,有位同学为了要证明“不该惑时就不应惑”,就举了项羽的例子,说项羽在鸿门宴上就是因为“惑”而放走了刘邦,从而导致了项羽最后的失败,可项羽到底在哪里“惑”了则没有交代,因此读后也是让人糊里糊涂。 其次,别忘了交代“结果”。据笔者观察,论点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论点本身就存在因果关系,如上面提到的“逆境出人才”,还有像“失败是成功之母”“梅花香自苦寒来” 等,对这类论点,同学们在举例论述的时候一般不会忘记交代结果,另一类就是论点本身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