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TD物理层过程
TD-SCDMA物理层及关键技术
采用不同双工模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特点和通信效率是不同 的。TDD模式中由于上下行信道采用同样的频率,因此上 下行信道之间具有互惠性,这给TDD模式的无线通信系统 带来许多优势。比如,智能天线技术在TD-SCDMA系统中 的成功应用。 另外,由于TDD 模式下上下行信道采用相同的频率,不需要 为其分配成对频率,在无线频谱越来越宝贵的今天,相比 于FDD 系统具有更加明显的优势。
时分双工 (TDD): 易于使用非对称频段, 无需具 上行频带和下行频带相同
有特定双工间隔的成对频段 适应用户业务需求,灵活配 置时隙,优化频谱效率
DUDDDDDD
上行和下行使用同个载频, 频分双工 (FDD): 故无线传播是对称的,有利于 上行频带和下行频带分离 智能天线技术的实现 D DDDDDD 无需笨重的射频双工器,小 U 巧的基站,降低成本
汇报提纲
TD-SCDMA物理层
信道映射 时隙 扩频和调制 物理层过程
基本调制参数
码速率
载波间隔 数据调制方式 码片调制 扩频特性
1.28Mcps
1.6MHz QPSK 或 8PSK(可选项) 根升余弦 滚降系数 = 0.22 正交 Q码片/符号, 其中 Q = 2p, 0 <= p <= 4
Qk = 1
Qk = 2
Qk = 4
扩频码区分不同用户
扩频通信常用术语
扩频码的种类
扩频码
扰码
128个扰码分成32组,每组4个 扰码码组由基站使用的SYNC_DL序列确定 扰码长度为16
码分配
Code Group
Associated Codes
SYNC-DL ID SYNC-UL ID Scrambling Code ID Midamble Code ID
TD基本原理及关键技术-2010-04-15
704 704 704 704 704
704 352 176 88 44
1408 704 352 176 88
281.6 140.8 70.4 35.2 17.6
ZTE Confidential
14
毛速率计算方法
扩频因子 (Q) 16 每个数据块符号数(N) 22
每 个 每 个 码 道
数
据
块
符
号
数
ZTE Confidential
4
特殊时隙-DwPTS下行导频时隙
GP (32chips)
SYNC-DL(64chips) 75 s
96 Chips
: 32
64
75us
SYNC_DL是一组PN码,用于区分相邻小区。与SYNC_DL有关的过程是下行同步、 码识别和P-CCPCH交织时间的确定。 TD-SCDMA系统共有32个码组,一个SYNC-DL唯一标识一个基站和一个码组(唯一 标识一个小区),每个码组包含4个特定扰码,每个扰码对应一个特定的基本 madamble码,该PN码集在蜂窝网络中可以重复使用。 为全向或整个扇区发射,不进行波束赋形; ZTE Confidential 5
TD-SCDMA系统扰码
扰码 0
Cell A
扰码 10 Cell B
ZTE Confidential
19
扰码
128个扰码分成32组,每组4个 扰码码组由基站使用的SYNC_DL序列确定 扰码长度为16
ZTE Confidential
20
ZTE Confidential
21
码分配
Code Group SYNC-DL ID SYNC-UL ID
1 2 4 8 16
浅谈TD-LTE物理层过程
浅谈TD-LTE物理层过程作者:魏超来源:《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年第15期摘要:物理层是LTE 协议结构中的最底层,主要负责向上层提供底层的数据传输服务。
该文通过对物理层相关技术的介绍,使读者对物理层过程有整体性的认识。
关键词:LTE 同步过程;功率控制;物理层过程中图分类号:TP311 ; ; ;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9)15-0060-02LTE架构可总结为三层两面,物理层(PHY)为第一层,媒体接入控制子层(MAC)、无线链路控制子层(RLC)、分组数据汇聚子层(PDCP)为第二层,无线资源控制子层(RRC)为第三层,两面包括用户面和控制面。
PHY层位于协议结构的最底层,通过物理信道提供物理介质中比特流传输所需要的所有功能。
其中物理层过程包括:同步过程、随机接入、功率控制、寻呼过程、测量过程、共享信道物理过程等。
本文主要针对几个重要过程进行阐述。
1 随机接入与同步过程在LTE中,小区同步属于下行物理过程,随机接入上行物理过程。
1.1 ;随机接入过程随机接入是终端(UE)与网络建立无线连接的必要过程,通过随机接入,终端可以与基站达到上行同步,从而实现与eNodeB之间的数据接收和传输。
终端一般在以下五种场景中需要随机接入:IDLE状态下的初接入;重建RRC连接;切换;CONNECED状态下行数据到达时,上行不同步;CONNECED状态上行数据发送时,上行不同步或者没有PUCCH资源。
随机接入主要有两种方式,竞争性随机接入和非竞争性随机接入。
(1)竞争随机接入。
在随机接入之前,手机端的物理层会接收到来源于高层的随机接入请求的信息,这个请求信息中包括了前导序列、前导传输功率、无线网络标识以及随机接入信道资源。
无线网络标识RA-RNT1是由随机接入信道的时频资源位置被确定。
作用是在手机端接收到msg2的时候通过无线网络标识来检测下行控制信道(PDCCH)。
(2)与竞争随机接入不同的是,非随机接入是由eNodeB为每个想要随机接入的手机端分配一个位移的接入前导码,以避免不同的终端在随机接入时产生冲突,因此可以更加快速地完成随机接入。
TD-SCDMA物理层过程
•
S-CCPCH是单向下行信道,固定使用SF=16的扩频因子,不使用物理层 信令SS和TPC,但可以使用TFCI,信道的编码及交织周期为20ms。受容 量限制,S-CCPCH也使用两个码分信道(S-CCPCH1和S-CCPCH2)来构 成一个S-CCPCH信道对。该信道可位于任一个下行时隙,使用时隙中的 任意一对码分信道和Midamble移位序列。在TS0,主、辅公共控制信道 也可以进行时分复用。在一个小区中,可以使用一对以上的S-CCPCHs。 物理层根据配置可以把来自一条或多条FACH和一条PCH得数据组合在一 条编码组合传输信道CCTrCH(Coded Composite Transport CHannel)上, 然后再根据所配置将CCTrCH数据映射到一条或者多条S-CCPCH物理信 道上。
• 子帧分成7个常规时隙(TS0 ~ TS6),每个时隙长度为864chips, 占675us)。
• DwPTS(下行导频时隙,长度为96chips,占75us)
• GP(保护间隔,长度96chips,75us)
• UpPTS(上行导频时隙,长度160chips,125us) • 子帧总长度为6400chips,占5ms,得到码片速率为1.28Mcps。
GP
UpPTS
TS1 TS2 TS3 TS4 TS5 TS6
L1
g
Data
Data
Midamble
144chips
675us(864chips)
所有的物理信道都采用四层结构:系统帧号、无线帧、子帧和时隙/码
物理信道帧结构
• 3GPP定义的一个TDMA帧长度为10ms。一个10ms的帧分成两个 结构完全相同的子帧,每个子帧的时长为5ms。这是考虑到了智 能天线技术的运用,智能天线每隔5ms进行一次波束的赋形。
TD--LTE的物理层详解
1 机制的来源 ---- 哲学∙想出来的,协议或规定,特别是‘恰当(中庸的思想),极端就是毁灭’就像TDD没有沿用3G的上下行随便配置的方法,但也不能只有一种配置,这样太死板,所以折中之后提取出了七种比较有意义的帧结构模型。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不能生搬硬套,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订出具体的策略。
后面介绍每种信道的时候就能看出来,每种信道的处理几乎都不一样,没有一种完全统一的方式。
∙就像数学推论一样,当问一个为什么,不断问下去的时候?最后要不是规定或者设计思想;就要不是‘公理,定理’,根本没法证明。
∙任何事情都没有完美的,有利有弊,只是看你有没有发现而已。
∙配置出来的∙潜规则,这是一种规则但并没有显示表示(在代码中也有同样的。
由于潜规则不容易发现而且难于理解,最好少用)注:也许这些看起来比较空洞,但当你看完了后面的信道实现再反过来看的时候,就能很好的感觉这些思想的意义了。
2 后面讨论的一些限制∙只涉及TDD-LTE,TDD比较复杂些,想清楚了它,FDD自然也好理解∙只涉及子载波是15kz的情况∙只讨论‘一个时隙有7个symbol的情况’,也就是normal循环前缀(Normal cyclic prefix)的情况。
不讨论Extended cyclic prefix的情况∙不讨论半静态调度,也许偶尔会涉及到∙不讨论MIMO的情况∙看的都是860的协议,分别是36211-860,36212-860,36213-860∙注:调制之后也产生符号,而一个资源块RB也是时域上也是有符号的概念。
所以为了两者区别,‘调制符号’就是指‘调制之后也产生符号’;而正常的‘符号’就是指‘时域的符号’的概念。
3 LTE整体理解3.1 生活交流就是LTE -- 设计思想让我们从生活的角度来简单理解下‘通讯’,自己想出来的,有些也可能不太准确,只是想表达一种意思。
假设eNodeb,UE都是人,是一个enodeb同时和多个UE进行交流。
TD-LTE技术原理介绍
LTE传输模式-概述
关键技术 帧结构 物理信道 物理层过程
Mode
1 2
传输模式
单天线传输 发射分集
技术描述
信息通过单天线进行发送 同一信息的多个信号副本分别通过多个衰落特性相互独立 的信道进行发送 终端不反馈信道信息,发射端根据预定义的信道信息来确 定发射信号 需要终端反馈信道信息,发射端采用该信息进行信号预处 理以产生空间独立性 基站使用相同时频资源将多个数据流发送给不同用户,接 收端利用多根天线对干扰数据流进行取消和零陷。 终端反馈RI=1时,发射端采用单层预编码,使其适应当前 的信道 发射端利用上行信号来估计下行信道的特征,在下行信号 发送时,每根天线上乘以相应的特征权值,使其天线阵发 射信号具有波束赋形效果 结合复用和智能天线技术,进行多路波束赋形发送,既提 高用户信号强度,又提高用户的峰值和均值速率
逻辑、传输、物理信道
关键技术 帧结构 物理信道 物理层过程
下行信道映射关系
PCCH BCCH CCCH DCCH DTCH MCCH MTCH
上行信道映射关系
CCCH DCCH DTCH
Downlink Logical channels
Uplink Logical channels
PCH
BCH
DL- SCH
UpPTS
关键技术 帧结构 物理信道 物理层过程
• UpPTS可以发送短RACH(做随机接入用)和SRS (Sounding参考信号,详细介绍见后)
• 根据系统配置,是否发送短RACH或者SRS都可以用独立的开关控制
• 因为资源有限(最多仅占两个OFDM符号),UpPTS不能传输上行信 令或数据 • TD-SCDMA的UpPTS承载Uppch,用来进行随机接入
TD_LTE物理层原理及关键技术
3
9 10 11 12 3 9 10 11
1 1 9 10 3 8 9 2 2 1 2 1 7 2 1 2
No
LTE的时隙
LTE的一个时隙有: • 7个符号(短CP) • 6个符号(长CP)
4.7
循环前缀(CP) 数据 长CP 复制 短CP
资源块
• Resource Block • 频率上12个连续子载波
2
保护时间 (GP)
TSYMBOL
时间
3
保护时间 (GP) 时间
循环前缀
• 在几乎所有主要的术中 (LTE, WiMAX),保护时间内传送 的是循环前缀(Cyclic Prefix, CP) • CP是把一个符号波形的最后一 部分(时间上等同于保护时间) 进行复制,并加到这个符号的 前面 (请参考右图) • CP的长度需要比无线信道的多 径扩展(Delay Spread)更长 • 接收机会根据CP和其后的符号 的最后一部分很好的相关性来 定位一个符号的开始时刻,以 进行接收解码
• 矩形脉冲的频谱在fs的整
数倍位置是零点 • 例外的是中心频率,该 处是其功率最大值
单一载波
f/fs
fs fs fs fs fs fs fs fs fs fs fs fs
OFDM: 正交频分多载波
• OFDM把下一个子载波放在前一个子载波的零点处 • OFDM子载波都采用相同的符号周期Ts • 频域上无需保护带宽
Special
Uplink
特殊子帧配置
Normal CP (DL and UL) Format Extended CP (DL and UL)
DwPTS
No No No No No Yes No Yes
GP 10
TD基础理论介绍
3.1 CDMA系统通信模型
广州市宜通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3.1 CDMA系统通信模型
扩展频谱通信(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 ,是一种信息传输方式,其信 号所占有的频带宽度远大于所传信息必需的最小带宽;频带的扩展是通过一个独 立的码序列来完成,用编码同样的码进行及调制的方法来实现的,与所传信息数 据无关;在接收端则用相关同步接收、解扩及恢复所传信息数据。
广州市宜通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2.2 TD-SCDMA网络结构
R5版本网络结构核心网CN部分
广州市宜通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2.2 TD-SCDMA网络结构
R5版本的目标是构造全IP移动网络,在研究过程中分化为R5、R6两个版本。 R5主要定义了全IP网络的架构,R6的重点则集中于业务增强及与其他网络的 互通方面。 R5在无线接入网方面提出了高速下行分组技术(HSDPA),最大的变化是在 R4版本上增加了IP多媒体子网络(IMS),它与分组域一起实现实时和非实 时的多媒体业务,并可实现与电路域的互操作,可在分组域提供增强型话音 业务,代替传统的话音业务,实现话音从窄带到宽带迁移的目标。 MRF:多媒体资源功能; CSCF:呼叫状态控制; MGCF:媒体网关控制功能; T-GSW:信令传输网管功能; R-GSW:漫游信令网关功能; IMS:IP多媒体子系统;
3.3 TD时隙及帧结构
物理信道毛速率计算
广州市宜通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3.4 物理层过程ຫໍສະໝຸດ 手机开机流程:手机开机
网络选择
小区选择
位置登记
驻留网络
空闲模式
广州市宜通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3.4 物理层过程
小区搜索过程: 初始小区搜索中,UE 搜索到一个小区,并检测其所发射的DwPTS,建立下行同 步,获得小区扰码和基本midamble 码,控制复帧同步,然后读取BCH 信息。
02 DTM.PX3.016.101-TD-LTE物理层过程_V5.0.0介绍
学
员
内
部
使
9
中
国
电
供
密
物理层的资源
仅
1.1 物理层基本概念
无线帧
保
子帧
信
1 物理层概述
培
训
时隙
物理资源
子载波
OFDM符号
天线端口
用于区分资源在空间上的差别
用
10
支持5ms和10ms两种上下行转换点周期
1 物理层概述
1.2 物理信道和信号
下行物理信道
PDSCH:物理下行共享信道 调制方式:QPSK, 16QAM, 64QAM PBCH:物理广播信道 调制方式:QPSK
仅
1.1 物理层基本概念
信
1 物理层概述
培
训
Ts=1/(15000*2048)s
……
#18
#19
1个子帧,Tsubframe=30720*Ts=1ms
用
8
1 物理层概述
1.1 物理层基本概念
物理层帧结构(TDD)
共1024个无线帧; 1个无线帧由2个半帧组成; 每个半帧由5个子帧组成: 常规子帧由2个时隙构成; 特殊子帧由DwPTS、GP、UpPTS时隙构成
培
训
PBCH PDSCH
读取MIB 读取SIB 小区选择
大唐移动 © 版权所有
SFN 下行系统带宽 PHICH配置信息
用
18
2 小区搜索
2.1 小区搜索概述
SubFrame0/5 SubFrame1/6 TS1/11 4 5 6 0 1 2 3 4 5 6 DwPTS GP UpPTS
上行物 理信道
培
TD-SCDMA物理层过程及相关知识
物理层过程及相关知识•UE工作流程•物理层基本概念•物理层状态及过程物理层过程及相关知识•UE工作流程•物理层基本概念•物理层状态及过程物理信道结构•TD-SCDMA物理信道采用四层结构:系统帧,无线帧,子帧,时隙/码。
•不同的资源分配方案,子帧或时隙/码的配置结构可能有所不同。
•物理信道实际就是一个突发,在分配的无线帧中的特定时隙发射。
•时隙用于在时域和码域上区分不同用户信号。
•一个突发的持续时间就是一个时隙。
一个物理信道是由频率、时隙、信道码和无线帧分配来定义的子帧结构在7个主时隙中,TS0总是分配给下行链路,TS1一般用于上行链路。
转换点(SP):第1个转换点用于下行时隙到上行时隙的转换,位置固定在DwPTS结束处。
第2个转换点用于上行时隙到下行时隙的转换,可以根据需要灵活配置。
,以最大功率全向保护间隔GP•DwPTS和UpPTS之间的保护间隔GP占用96chip,它使得某用户发射的UpPTS不对邻近用户接收DwPTS造成影响。
•GP既用于TDD系统小区覆盖传播时延的保护,同时也为随机接入的UE提供时延保护。
•还作为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之间的切换点,用于射频的收发通道转换。
业务时隙突发结构•两个用户数据块各占352chip,突发的数据部分由信道化码和扰码共同扩频;•训练序列码,144chip,发送功率和数据部分相同;•用于信道估计,测量,和频率偏移估计等;•数据块中所包含的符号数与扩频因子SF有关;码组基本中间码、扰码、SYNC-UL、SYNC-DY与码组之间的对应关系物理信道分类主公共控制物理信道PCCPCH•用于承载BCH上的广播信息。
•PCCPCH的位置(时隙/码)是固定的(TS0).•PCCPCH采用固定的扩频因子SF=16,总是低两个码道。
•PCCPCH使用特定的midamble码。
•PCCPCH不进行波束赋形,采用全向天线发送。
其它物理信道¾SCCPCH,用于承载来自传输信道FACH和PCH上的数据。
浅谈TD物理层过程.(DOC)
浅谈TD物理层过程为了更好的理解TD物理层的重点过程,重点掌握几个基本概念,本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以实际案例为索引,详细介绍几个步骤的基本原理,帮助理解其中的基本概念,为TD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本文涉及的主要物理过程有:CRC校验、信道编码、交织、速率匹配、物理层的映射等,同时为了过程的完整性还简要介绍了数字调制、扩频和加扰等。
涉及基本概念有:Ri(有用速率)、Rb(编码速率)、编码率、打孔、填充、Rs(调制速率)和Rc(码片速率)等。
一、基本流程的举例1、基本流程介绍TD物理层过程输入为MAC发下来的数据块,经过物理层处理最后上射频从空口输出。
为了对整个过程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下图举例说明64K业务和3.4K信令复用情况下物理层过程,需要注意的是图中的处理过程只到物理信道映射,包括数字调制之后的过程都没有在图上反映。
图上所示物理层主要过程包括:CRC校验、传输块的级联和分段、信道编码、帧间交织、无线帧的分割、速率匹配、传输信道的复用、帧内交织、物理层的映射。
2、详细流程阐述详细的物理层处理过程比较复杂,具体如下:MAC层下发传输数据块、数据块加CRC校验bit、数据块的级联/分段、信道编码、无线帧均衡、帧间交织、无线帧分割(分帧)、速率匹配、传输信道复用、帧内交织、bit加扰、物理信道分段、子帧分段、物理信道映射、数字调制、扩频、加扰、上中频射频、脉冲成形、射频调制。
1)MAC层下发传输数据块MAC层每隔TTI时间向物理层下发一个数据块,根据高层业务不同数据块的大小和TTI时间间隔有所不同,其中TTI就有10ms、20ms、40ms、80ms等。
2)数据块加CRC校验bit目的:接收端检查传送过来的数据块是否正确。
方法:数据块后面加校验bit。
特点:只有校验作用,不具备纠错能力。
涉及基本概念:误块率。
3)数据块的级联/分段目的:为获得较高的信道编码效率,对输入数据块大小也有一定要求。
所以在信道编码前将加了CRC校验bit数据块进行级联或分段。
第六章 TD-LTE系统物理层基本过程
第六章 TD-LTE 系统物理层基本过程6.1小区搜索与同步小区搜索过程是指UE 获得与所在eNodeB 的下行同步(包括时间同步和频率同步),检测到该小区物理层小区ID 。
UE 基于上述信息,接收并读取该小区的广播信息,从而获取小区的系统信息以决定后续的UE 操作,如小区重选、驻留、发起随机接入等操作。
当UE 完成与基站的下行同步后,需要不断检测服务小区的下行链路质量,确保UE 能够正确接收下行广播和控制信息。
同时,为了保证基站能够正确接收UE 发送的数据,UE 必须取得并保持与基站的上行同步。
6.1.1配置同步信号在LTE 系统中,小区同步主要是通过下行信道中传输的同步信号来实现的。
下行同步信号分为主同步信号(Primary Synchronous Signal,PSS )和辅同步信号(Secondary Synchronous Signal,SSS)。
TD-LTE 中,支持504个小区ID ,并将所有的小区ID 划分为168个小区组,每个小区组内有504/168=3个小区ID 。
小区ID 号由主同步序列编号 和辅同步序列编号共同决定,具体关系为。
小区搜索的第一步是检测出PSS ,在根据二者间的位置偏移检测SSS ,进而利用上述关系式计算出小区ID 。
采用PSS 和SSS 两种同步信号能够加快小区搜索的速度。
下面对两种同步信号做简单介绍。
)1(ID N )1()2(3ID ID cell ID N N N +=)2(ID N 1) PSS 序列为进行快速准确的小区搜索,PSS 序列必须具备良好的相关性、频域平坦性、低复杂度等性能,TD-LTE 的PSS 序列采用长度为63的频域Zadoff-Chu (ZC )序列[1]。
ZC 序列广泛应用于LTE 中,除了PSS ,还包括随机接入前导和上行链路参考信号。
ZC 序列可以表示为 ]2/)1(2exp[ZCq N nl n n q j a ++−=π 其中,是ZC 序列的根指数,l N l N n ZC ,},1,...1{∈−∈}1,...1{−∈ZC q N a 可以是任何整数,为了简单在LTE 中设置l=0。
TD-SCDMA 物理层过程
资源信息在BCH中广播。
随机接入过程
随机接入冲突
SYNC_UL
…………
SYNC_UL FPACH
随机接入过程
一个PRACH,TTI=5ms, WT=4, L =1, SF4 PRACH
子帧号 UpPCH上发送的用户 0 1 2 3 4 5 6 7 8 9
1
0
1 2
3 5 7 4 6 8 1 2 3 4 5 6 7
(864chips)
GP (32chips)
SYNC_DL(64chips)
75 s 96chips
TD-SCDMA码字
码组
TD-SCDMA码字 SYNC_DL ID SYNC_UL ID 扰码ID 0 1
2 3
基本Midamble ID 0 1
2 3
1
0
0 7
4
2 1 8 15
4 5 6
7 124 125
TD-SCDMA物理层过程
1.小区搜索过程 2.小区重选过程
3.随机接入过程 4.同步过程 5.功控过程
随机接入过程
以下高层信令过程可触发随机接入过程: 移动台发起呼叫 寻呼响应 位置更新 登记注册 短消息 其它过程 随机接入信道的性能如接入成功率、接入时 延等将直接影响上述这些业务的质量
步减小载波频率偏移, 本步完成后,载波的频偏调整到1KHz以下。
6KHZ
1KHZ
小区搜索
利用联合检测做信道冲击 响应,识别训练序列
目标要求:
SYNC_DL位置确定后,就可以确定码组,根据SYNC_DL码与midamble 码的对应关系,则可以确定基本midamble为4个码之一。用4个码轮流 (128chip)与接收到的midamble段数据(TS0时隙144chip)做信道冲激响应估 算,比较这4组信道冲激响应值,当码型正确时,得到的信道冲击值最大, 由此找到本小区的基本midamble码。
TD-SCDMA物理层过程
如果CIR的start和end两端都出窗,外环同步控制不做调整,Target_user保持不变。
上行内环同步控制的基本实现方法是快速控制模块根据物理层测量模块测量的信道冲击响应得到各用户的定时信息,快速控制模块对信道冲击响应值进行回归平均后与外环同步控制设置的同步目标值进行比较,生成同步控制命令字发送给终端,终端按照基站发送的控制命令来调整发送时间。
上行同步调整步长是可配置的,为1-8的1/8chip。
对于一个上行时隙中有多个码道的用户的情况,同步控制命令字对每个码道都是相同的,即上行同步控制是基于时隙控制的。
WL*=WLX8-1当n mod M为0时,FC将生成同步控制命令字,并在后面连续的M-1个子帧内将相同的同步控制命令字传送给BC。
Peaktarget,由外环同步控制设定的第i个CCTrCH的同步调整的目标值Target_user;根据窗长的实际配置进行计算得到的。
k,调整步长,由NBAP配置;范围为[1 8]DO_NOTHING_ULSC,同步不调整的门限值选择标志,由OM配置;取值为0或者1Thrdo_nothing,同步不调整的门限值,由OM配置,此值是相对于k/8 Tc进行配置的,故控制算法中实际应用的门限值为Thrdo_nothing* k/8 Tc;在TD-SCDMA系统中,开环功控主要用于随机接入过程,为了粗略补偿路径损耗和阴影、拐角等效应带来的功率变化。
移动台(或基站)根据下行链路(或上行链路)接收到的信号质量,对信道衰落情况进行估计,从而对发送功率进行调整。
使基站(或所有移动台)收到的所有移动台(或基站)的信号功率或SIR基本相等,以有效克服“远近效应”。
另外,在TD-SCDMA系统中可以用开环功控辅助内环快速功控的方式来提高系统功率控制性能。
备注:进行上行开环功控时,主要通过下行的链路损耗对于上行的链路损耗进行估算,然后再利用上行链路损耗来预测估算上行的发射功率。
Ptx是PRACH的上行发射功率;Pdes是上行接收的目标功率值;△是考虑某些情况下(比如阴影和快速移动)信道质量恶化而设置的安全裕度。
TD-LTE物理层过程ppt课件
•
共有3个PSS序列,每个对应一个小区ID:N
(2) ID
– 副同步信号使用的序列由两个长度为31的二进制序列通
过交织级联产生,并且使用由主同步信号序列决定的加
扰序列进行加扰,长度为31的二进制序列以及加扰序列
都由m序列产生
主同步序列
5ms
• 共有168组SSS序 列,与小区ID组 序号 N I(D1)一一对应
5ms
定时,获得
N
(2) ID
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
PBCH DBCH
10ms
定时,获得
N
(1) ID
计算得到NIcD e ll3NI(D 1 ) NI(D 2) 读取MIB 读取SIB
公共天线端口数目(盲检) SFN 下行系统带宽 PHICH配置信息
其他系统信息
–序列长度
–Preamble format 0~3:839
–Preamble format 0~3:139
Preamble format 0~3
–频域结构
12子载波
–一个PRACH占用6个RB –内含保护带
3子载波
–Preamble信号采用的子载波间隔与上行其它 SC-FDMA符号不同
–Preamble format 0~3:1250Hz
对Format4的PRACH其频分原则:
n P R R A B 6 N f R U R B L A ,6 (fR A 1 ) ,i o f th e ( r n w fi m s e o d 2 ) ( 2 N S P ) t1 R A m o d 2 0
nN fS P
其中 为无线帧编号; 为一个无线帧内的切换点个数
探讨TD
探讨TD引言:td-scdma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三大主流标准之一,也是我国首次提出的国际移动通信标准,在物理层核心技术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本文着重介绍td-scdma的几个物理层过程。
一、td-scdma物理层(一)物理层结构td-scdma不同于其它的2项3g技术,它由于采用时分双工,所以其物理层结构比较特殊。
它的物理层结构由系统帧、无线帧、子帧、时隙/码道组成,一个无线帧10ms划分为2个子帧,每个子帧5ms又分为10个时隙,由7个常规时隙(ts0-ts6)和3个特殊时隙(dwpts、gp、uppts)组成,dwpts里发送的是sync-dl码,用于小区初搜和下行同步;gp叫做保护间隔,用来防止上下行之间相互干扰;uppts里发送的是sync-ul码,主要用于随机接入和上行同步。
常规时隙有7个,每个时隙都是由4个部分组成,两个data 域用来传送该信道对应的信息,一个midamble码域用来做信道估计、上行同步保持、功率测量,gp保护间隔。
在这7个常规时隙里,ts0固定用作下行,传送一些公共信道的消息,ts1-ts6可以分给用户做业务使用,6个业务时隙分为上下行使用,如果按3:3配置来说,3个时隙做上行,3个时隙做下行,每个时隙最多可承载16个码道,可见其承载的用户量并不很多,所以我们也称td-scdma为码字受限系统。
(二)物理信道td-scdma系统中的信道分为3种,有逻辑信道、传输信道、物理信道,其中,逻辑信道位于rlc层和mac层之间,它描述的是传送什么类型的信道,传输信道位于mac层和物理层之间描述的是信息如何在空中接口上传输,最后通过物理层映射在物理信道上,也就是说空中传输的都是物理信道承载的信息。
td-scdma系统中常见的物理信道有以下几条:⑴dpch专用物理信道,用于承载用户的专用信息,位于ts1-ts6时隙⑵p-ccpch主公共控制物理信道,提供全小区覆盖模式下的系统消息广播,位于ts0 ⑶s-ccpch辅公共控制物理信道,承载寻呼和信道指配的功能,可位于ts0 ⑷fpach快速物理接入信道,用于响应uppts,调整手机的发送功率和同步偏移,位于ts0 ⑸prach随机接入物理信道,传送用户的接入信息,位于上行时隙⑹pich寻呼指示信道,用于指示特定的用户是否需要解读其后跟随的pch信道,这些物理信道都是在td-scdma物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
TD-LTE原理及物理层协议
3
TD-LTE原理及物理层
1 TD-LTE原理
MIMO技术
:
MIMO多种模式带来多种增益。 分集增益 波束赋形增益 空间复用增益 提高频谱效率 要求TD-LTE的下行频谱效率 达到5bps/Hz,上行频谱效率 达到2.5bps/Hz
配色参考 建议同一页面内不 超过四种颜色,以 下是几种组配色方 案(仅供参考)
20 1200 100
12
6
TD-LTE原理及物理层
白色,数字编号,
1.
TD-LTE原理
2.
TD-LTE物理层
13
2 物理层过程
白色,数字编号,
2.1 TD-LTE帧结构和物理资源 2.2 TD-LTE下行物理信道和信号 2.3 TD-LTE上行物理信道和信号
14
7
2 物理层过程
2.1 TD-LTE帧结构和物理资源
单天线传输模式 发送分集 开环空间复用 闭环空间复用 多用户MIMO Rank=1的预编码 单流波束赋形 双流波束赋形
4
TD-LTE原理及物理层
1 TD-LTE原理
MIMO相关的概念
:
配色参考 建议同一页面内不 超过四种颜色,以 下是几种组配色方 案(仅供参考)
“码字”通过“传输块”实现传输,LTE目前最大传输2个码字或2个传输块; “层”表示任一时刻终端和基站间的独立传播信道的个数; 秩(rank)表征了多个独立信道的正交特性,秩为1,2,3,4; 公共导频的逻辑天线端口有1、2、4三种情况。
FDL_high/FUL_high (MHz) 1990 1930 2620 1920 2400 2690(非连续) 3600 3800
配色参考 建议同一页面内不 超过四种颜色,以 下是几种组配色方 案(仅供参考)
通信技术《常见问题--TD物理层过程》
常见问题
学习情境一:走进TD-SCDMA的理论殿堂
任务4:解析TD-SCDMA的物理过程
问题:在TD-SCDMA的物理过程中,各种码究竟是如何应用的?
对于TD-SCDMA系统来说,UE支持上行同步是必须的。
与其他系统一样,UE必须先建立下行同步之后,这样可以接收到来自Node B的下行信号。
但是此时UE与Node B间的距离却是未知的。
这将导致上行发射的非同步。
为了使同一小区中每一个UE发送的同一帧信号到达Node B的时间根本相同,防止大的小区中的连续时隙间的干扰,Node B可以采用时间提前量调整UE发射定时。
因此,上行方向的第一次发送将在一个特殊的时隙U系统对同步也有较高的要求,GSM也使用了时分多址技术,因此也要通过同步来减少相邻时隙之间的干扰,不同的是,GSM系统没有采用码分多址,每个时隙中只有一个用户,而TD采用了码分多址,一个时隙最多可以支持8个用户,这样TD不仅要防止相邻时隙之间的干扰,还要防止相同时隙中8个用户之间的到达基站时间先后不同造成的干扰,所以TD的同步更严格。
GSM有专门的SCH同步信道,用于下行的同步。
而对于上行,GSM用户首次接入采用的是RACH信道。
它有一个的保护间隔GS首次接入或切换到另一个BTS后不知道时间提前量TA而设置的。
MS可能远离BTS,这意味着初始突发脉冲序列会迟一些到达BTS,由于第一个突发脉冲序列中没有时间调整,MS接入与后一个脉冲串一定有交错,基站依此交错数码的个数来计算TA值〔时间提前量〕并通过下行信道告诉UE,从而防止了上行的干扰。
这个过程和TD的上行同步是有类似之处的,同学们可以比拟分析。
TD研讨之五:TD物理层测量
1测量1.1范围本章定义了TD-SCDMA系统UE和网络层要作的物理层测量,分别包括空闲模式下和连接模式下的物理层测量。
在空闲模式,本章定义了以下测量:--小区选择测量--小区重选测量在连接模式,本章给出了UE和网络测量的最低要求,主要包括:--切换准备--激活模式下的小区重选--功率控制--系统同步--支持DCA--相邻保护信道在本章的相关章节,包括一些相对于标准性而更具描述性的文本内容。
对切断准备测量,本章定义了UE和TD-SCDMA RAN所作的小区内和小区间切换测量要求,小区间切换包括TD-SCDMA小区向GSM小区的切换。
另外,本章还描述了支持定位业务和监测无线链路的测量。
1.2空闲模式下的测量<编者注:小区选择和重选测量依赖于[04](6.7节)中讲到的初始小区搜索过程的同步捕获。
UE开机后,一直尝试接入一个合适的小区,小区选择和小区重选过程可确保UE登录到一个小区。
因此,空闲模式下的测量目的就是为了小区选择和小区重选>1.2.1小区选择测量物理层的小区选择测量是由一些事件(如开机)来触发的。
本节分成以下两个小节,即“小区选择监测集合”和“对小区选择监测集合的测量和向高层报告”。
1.2.1.1小区选择监测集合小区选择监测集合是被选网络中包含的相邻小区的列表,包括如何读取每个相应小区BCH上的信息。
(这个列表可以根据UE上次进行小区选择时收集到的信息推定)<编者注:本节将定义如何确定小区监测集合,这个集合由高层通过原语提供并触发测量过程。
当然,有关这个集合的条文,会在其它规范(如MAC层协议规范)中定义。
下面提供两种选择方法,这两种方法将得到两个不同的小区监测集合。
常规的小区选择方法:当UE开机时不知道BCH的任何信息,如果可能,UE将对人工选择的频率/小区进行测量。
这个过程可以由文献[04]6.7节中所述的三步完成。
∙搜索DwPTS∙扰码和基本训练序列码识别∙实现复帧同步从存储列表中进行小区选择:UE在关机时存储一些BCH信道的信息,当下次开机时,UE可以利用这些信息进行小区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TD物理层过程为了更好的理解TD物理层的重点过程,重点掌握几个基本概念,本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以实际案例为索引,详细介绍几个步骤的基本原理,帮助理解其中的基本概念,为TD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本文涉及的主要物理过程有:CRC校验、信道编码、交织、速率匹配、物理层的映射等,同时为了过程的完整性还简要介绍了数字调制、扩频和加扰等。
涉及基本概念有:Ri(有用速率)、Rb(编码速率)、编码率、打孔、填充、Rs(调制速率)和Rc(码片速率)等。
一、基本流程的举例1、基本流程介绍TD物理层过程输入为MAC发下来的数据块,经过物理层处理最后上射频从空口输出。
为了对整个过程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下图举例说明64K业务和3.4K信令复用情况下物理层过程,需要注意的是图中的处理过程只到物理信道映射,包括数字调制之后的过程都没有在图上反映。
图上所示物理层主要过程包括:CRC校验、传输块的级联和分段、信道编码、帧间交织、无线帧的分割、速率匹配、传输信道的复用、帧内交织、物理层的映射。
2、详细流程阐述详细的物理层处理过程比较复杂,具体如下:MAC层下发传输数据块、数据块加CRC校验bit、数据块的级联/分段、信道编码、无线帧均衡、帧间交织、无线帧分割(分帧)、速率匹配、传输信道复用、帧内交织、bit加扰、物理信道分段、子帧分段、物理信道映射、数字调制、扩频、加扰、上中频射频、脉冲成形、射频调制。
1)MAC层下发传输数据块MAC层每隔TTI时间向物理层下发一个数据块,根据高层业务不同数据块的大小和TTI时间间隔有所不同,其中TTI就有10ms、20ms、40ms、80ms等。
2)数据块加CRC校验bit目的:接收端检查传送过来的数据块是否正确。
方法:数据块后面加校验bit。
特点:只有校验作用,不具备纠错能力。
涉及基本概念:误块率。
3)数据块的级联/分段目的:为获得较高的信道编码效率,对输入数据块大小也有一定要求。
所以在信道编码前将加了CRC校验bit数据块进行级联或分段。
方法:数据块级联/分段。
4)信道编码目的:信道编码实际就是增加冗余,靠冗余信息与原信息建立一种关系,接收端可以通过此种关系恢复出原信息。
方法:卷积编码和Turbo编码。
特点:卷积编码输入数据块长度在504bit时效率最高,低速业务和信令使用此种编码。
Turbo编码输入数据块长度在5114bit时效率最高,高速业务使用此种编码。
涉及基本概念:编码率、编码速率。
5)无线帧均衡目的:为下一步处理进一步调整数据块的大小。
6)帧间交织目的:把一个连续突发错误转换成离散的错误。
(由于卷积编码和Turbo编码处理离散错误时效率较高,处理连续错误时纠错性能较差)方法:利用寄存器,采取行进列出的方式达到目的。
7)无线帧的分割目的:为速率匹配作准备,开始为成帧对数据块进行分割。
8)速率匹配目的:为了能把分割后的数据块最终装到帧上去,对数据块的大小进行调整。
方法:根据帧容量、码道数量和信令开销等,从下向上反推无线帧内数据量的大小。
当数据块>帧内容量时,数据块冗余信息被打掉,就是所谓的打孔;当数据块<帧内容量时,数据块内增加填充bit,就是所谓的填充。
涉及基本概念(操作):打孔、填充。
9)传输信道的复用目的:业务进行时经常要伴随相关信令。
例如12.2K业务伴随3.4K 信令。
将业务和信令复用到一起。
方法:数据块相连。
10)帧内交织目的:将帧内信息进一步打散。
11)bit加扰目的:改变bit特性,防止出现连续特征bit,否则会导致数字调制后的信息连续相同,总利用I路或Q路,不利于功率的平均化、离散化。
方法:随机序列进行异或。
12)物理信道分段和子帧分段目的:数据块分小块,装到无线帧、子帧上去。
(到真正的无线帧上)13)物理信道映射目的:数据块与物理信道匹配上,此时插入物理层信令TPC、SSI、TFCI。
14)数字调制目的:通过数字调制形成I、Q路。
I路1、Q路-1(i-jQ)特点:TD中的数字调制主要使用QPSK、8PSK和16QAM。
QPSK 用于日常业务,8PSK用于2M业务,16QAM用于HSDPA。
涉及基本概念:M调制阶数是指几个bit表示1个符号(QPSK为2、8PSK为3、16QAM为4),Rs(符号速率Rb/M)。
15)扩频目的:把1个符号扩展几个码片,把码片放到对应的码道中去。
特点:扩频在实现上对I路和Q路分别实施扩频。
涉及基本概念:Rc码片速率(不同业务到此速率均为1.28Mchip/s),SF扩频因子。
16)加扰目的:区分小区特点:扰码本身就是码片,并没有扩频作用,实现上也是对I路和Q 路分别加扰。
17二、对重点步骤的理解1、CRC校验接收端看传送过来的数据块是否正确,就在数据块尾巴上加上CRC 校验bit,规范中可加的校验bit为:8bit、12bit、16bit和24bit。
CRC 校验本身只有检验能力,没有纠错能力。
上图为规范中规定加不同bit校验位时,CRC寄存器抽头如何抽取校验位的表达式。
为了说明问题下面举例说明加8bit校验位时表达式的具体含义和校验的执行过程如图所示表达式用移位寄存器方式表示,分别在0、1、3、4、7、8位有抽头,将接收到的校验bit输入到移位寄存器中去,抽出的结果进行逻辑运算。
当图中表达式能够被除尽时表示该传输块无误,当表达式不能被除尽时表示传输块有错误。
统计出误块率(校验方法是接收端把数据块从头到尾放到移位寄存器中去,通过逻辑运算最后输出为0)2、信道编码TD中主要用到的编码方式主要有卷积编码和Turbo编码,两种编码方式都属于前向纠错编码(FEC),旨在发射时建立一种联系,接收时利用此种联系进行信息的纠错。
卷积编码输入数据块长度在504bit时效率最高,低速业务和信令使用此种编码。
Turbo编码输入数据块长度在5114bit时效率最高,高速业务使用此种编码。
具体编码方式使用如下:下面就对这两种编码进行详细说明。
1)卷积编码如上图所示,卷积编码主要是依靠移位寄存器在不同位的抽头得来。
图中需要说明一个概念:编码率=有用信息(输入信息)/总输出信息。
图中分别说明了编码率等于1/2和1/3卷积编码形成过程。
前面提到过低速业务和信令都用此种编码方式。
2)Turbo编码从实现方式上看Turbo编码比卷积编码要复杂,此种编码比较适合大数据块传输。
图中显示一路输入三路输出,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在三路输出中有一路就是输入的原始信息Xk(也称作系统bit),其他两路经过交织器和编码器处理的输出为Zk和Z´k(也称作校验bit),在后面的速率匹配过程中往往需要打孔,打孔打掉的bit多是校验bit的内容。
3、交织由于卷积编码和Turbo编码针对离散错误纠错效果较好,但对连续突法错误纠错性能较差,所以引入交织技术,目的就在于将连续突法的错误转换成离散的错误,保证卷积编码和Turbo编码良好的纠错性能。
TD中交织技术可分为帧间交织和帧内交织两种,其工作原理如下图:简单的说就是利用一小片寄存器,通过读入和读出(行进列出)的操作,实现信息位置的交换达到将连续信息打散的目的。
上图详细说明了本来连续的信息经过交织后被打散,即使遇到了连续的错误,经过解交织后错误信息能够被很好的分散,达到将连续突发错误转换成离散错误的目的。
如中采用的5*5的寄存器,如果不经过交织被扰信息应该为7、8、9、10,而经过交织后被扰信息变成了2、7、12、17,解交织后错误被成功的离散开,达到了将连续错误转换成离散错误的目的。
TD规范中规定的内容与示例中差不多,需要提到是在读取列信息时并不是按照顺序读取的,而是间隔读取。
例如:TTI为40ms列数为4时,读取顺序为0、2、1、3列。
三、实例说明具体流程以384K业务为例具体说明物理层过程是怎样对MAC较下来的数据进行处理的,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一、384K业务每20ms下发两个3840bit数据块;二、此业务使用Turbo编码,使用前两个数据块进行了级联,使Turbo编码器的输入变成了7680bit;三、速率适配过程能中通过对物理信道容量的计算从下向上推算出每个11580bit数据块要被减肥成7040bit,通过打孔打掉4540bit(根据前面的介绍打掉bit为校验bit)。
7040bit中包括:物理层信令96bit(TFCI 64bit、TPC 16bit、SS 16bit)、高层信令53bit、用户信令6891bit。
四、此图表示内容截止到数字调制之前。
四、对重要基本概念的汇总上面对物理层几个重要的速率和涉及的一些概念作了汇总,重点在几个速率之间的联系。
举例说明:TD中一个子帧中有352*2chip有用信息位,问这个子帧中能够承载多少bit有用信息?此题就是一个从Rc推到Ri的过程,要解答此问题需要知道扩频因子SF、调制阶数M和编码率K,通过公式的推算就可以算出承载用户bit数。
假设SF =16、M=2、K=1/2,有用bit数计算过程如下:704chip换算成符号为704/16=44符号,44符号换算为编码后bit为44*2=88bit,88bit 编码后bit换算为有用信息bit为88/2=44b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