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的政治和军事》PPT精品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历史解释 评价北宋专制集权的加强 (1)目的:改变唐朝后期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中央集权;防止 重演“陈桥兵变”事件。 (2)特点:首先从军权开始;通过分权达到集权;守内虚外、强干弱 枝;全方位控制,包括军权、司法权、财政权、行政权等各方面;重 文轻武,文人治国。 (3)作用: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实现了国家安 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两宋经济出现高度繁荣。 (4)后果:一是政府机构重叠,官员冗滥,财政开支庞大;二是军队作 战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三是地方上财政困难。这些因素给北宋 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一
二
三
四
2.财政危机
(1)原因
①招募组建的军队不断扩编,导致军费直线上升,占到国家财政开
支的大半。
②北宋政府机构设置重叠,官僚子弟入仕过滥,致使官僚队伍不断
膨胀。
(2)结果:养兵和养官成为朝廷的沉重负担,财政状况日益恶化。
预习提醒
“三冗”问题
“三冗”问题指北宋时期出现的“冗官”“冗兵”“冗费”的
严重社会问题。北宋统治者希望通过增加官员数量,提高官员待遇,
一
二
三
四
归纳总结 专制集权加强的两个方面 (1)中央削弱地方实权,包括军权、行政权、财权和司法权等,基 本上解决了地方对中央的威胁。 (2)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 政权,加强了君权。
一
二
三
四
二、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1.边防压力 (1)宋辽关系 ①战争:契丹族建立的辽朝占领了燕云十六州,对中原形成严重威 胁。北宋两次发起夺回燕云十六州的北伐,均告失败。 ②协议:辽军逼迫北宋签订协议,辽宋皇帝以兄弟相称。北宋每年 送给辽“岁币”,勉强获得了北部边防的安定。 (2)宋夏关系 ①战争:北宋与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发生战争,也是屡战屡败。 ②和议:西夏保持帝号,同时向北宋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钱物, 称为“岁赐”。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北宋专制集权的加强 史料实证 史料 诸府置知府事一人,州、军、监亦如之。掌总理郡政…… 其赋役、钱谷、狱讼之事,兵民之政皆总焉。通判……建隆四年(公 元963年),诏知府公事并须长吏、通判签议连书,方许行下……职掌 倅贰郡政,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 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扩大军队数量来达到稳固统治的目的,但严重的“三冗”问题却威
胁到北宋政权的安危,造成北宋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
一
二
三
四
三、王安石变法 1.背景 (1)“庆历新政”失败:宋仁宗在位时,大臣范仲淹发起以整顿官 僚机构为宗旨的改革,结果因触犯了官僚集团的既得利益而失败。 (2)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 2.目的:加强国家对诸多领域的管理和控制,达到富国强兵。 3.措施 (1)富国方面,官府通过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拨巨资从事商业 经营等手段,力图在调控经济的同时开辟财源。 (2)强兵方面,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希望借以逐渐恢 复“兵农合一”的征兵制,取代募兵制。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课程目标
1.掌握北宋的建立以及 专制集权加强的措施和 影响 2.了解北宋政治危机的 状况及其王安石变法的 内容和影响 3.了解宋金对峙的概况 和两宋的军事
时空定位
一
二
三
四
一、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1.背景 (1)统一:北宋建立后,相继灭掉南方的几个割据政权和北方的北 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2)吸取唐后期以来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 2.措施 (1)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①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 ②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保证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 ③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
一
二
三
四
4.评价
(1)变法达到了富国目的,增加大笔收入。
(2)强兵效果并不明显,北宋与西夏开战,又以失败告终。
(3)一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引起激烈争议。
(4)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日益严重,北宋逐渐走向衰亡。
归纳总结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地位
王安石变法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机为目的,以
——(元)脱脱等《宋史》 读史技巧解读该段史料,一要注意结合所学相关知识,二要结合两 个句号读懂材料的两层意思,即要从知府、通判两个机构的职责进 行分析,进而得出宋代采取分化事权方式以加强中央集权的色彩。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互动探究(1)史料中反映宋代知府与通判的地位和关系如何? (2)从“通判”设置上概括出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 提示(1)知府虽然总理郡政,但受通判牵制,重要公文必须与通判 联署才有效。通判虽是知府的副手,但是可以监督知府,并且可以 独立行使自己的权力。 (2)通判监督知府,知府与通判互相牵制,反映了宋代通过地方分 权来强化中央集权。
一
二
三
四
(2)分散机构权力 ①在中央,枢密院专掌军政,三司专掌财政,与宰相分权,并增设参 知政事为副相。枢密院又与禁军管理机构“三衙”分权。 ②在地方,先后设立了平行的四个路级机构,合称“四监司”,从 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州一级增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 彼此制约。 (3)实行崇文抑武方针 ①罢免宿将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 ②大力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 3.影响 有效地预防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强化了专制集 权。但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也影响了行政效率。
“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
个方面,是中国古代史上继商鞅变法之后又一次规模巨大的社会变
革运动。变法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势,虽然
最后失败了,但王安石却作为11世纪的改革家而载入史册。
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
三
四
四、南宋的偏安 1.南宋建立 1127年,北宋被女真族建立的金朝攻灭。北宋康王赵构在应天 府称皇帝,后定都临安,史称南宋。赵构就是宋高宗。 2.宋金关系 (1)南宋初年,形成了几支较有战斗力的军队,尤以岳飞指挥的 “岳家军”战绩卓著。 (2)宋高宗和宰相秦桧主动向金朝求和。 (3)1141年,南宋与金订立绍兴和议。以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 一线划界,南宋对金称臣,每年向金朝缴纳“岁贡”。 (4)此后,宋金之间发生几次战争,南宋地位稍有上升,不再向金称 臣,而是“世为侄国”,继续维持南北对峙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