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后肿瘤影像诊断PPT课件
合集下载
腹膜后肿瘤诊断与鉴别诊断ppt课件
PPT学习交流
14
脂肪肉瘤
• 肿瘤巨大,边界清晰, • CT和MR表现根据组织学亚型的不同而变化; • 密度不均匀,内含软组织密度影,不规则条纹状影及脂肪密度影,脂
肪密度(-20~-40Hu)较正常脂肪密度(-80~-120Hu)高; • 增强扫描软组织部分可明显强化; • 分化差者影像学表现为质地不均的、非脂肪性的软组织肿块,不容易
PPT学习交流
20
平滑肌肉瘤(leiomysarcoma)
• 原发性后腹膜肿瘤中第二位 • 好见于中年和老年人 • 病理由细长或轻度肥胖细胞组成;有时呈束状生长,排列
类似纤维肉瘤。多形性平滑肌肉瘤,形态与恶性纤维组织 细胞瘤相似。 • 肿瘤巨大,直径≥5CM,圆形或结节状,假包膜,边界清 • 易出血、坏死和囊变。
PPT学习交流
21
平滑肌肉瘤
• 巨大肿块,病变中央多见不规则广泛坏死,厚壁 囊性肿块;
• 富血供肿瘤;增强环形强化; • 较小平滑肌肉瘤均匀肌肉密度。 • 肝脏转移:典型牛眼征象; • 钙化少见;
PPT学习交流
22
平滑肌肉瘤
• 特点: 巨大肿块 广泛坏死 环形强化 肝内转移典型牛眼征象
PPT学习交流
腹膜后肿瘤诊断与鉴别诊断
PPT学习交流
1
主要内容
定义与一般情况 ; 分类; 各种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诊断:
定位; 定性; 小结;
PPT学习交流
2
定义
腹膜后间隙:上至膈,下达骨盆入口处的腹膜后潜在腔 隙;
腹膜后间隙病变:非腹膜后器官的病变:肿瘤性; 非肿瘤性;
不包括来自腹膜后固有器官的病变:胰腺、肾、肾上腺 的肿瘤;
PPT学习交流
13
脂肪肉瘤
腹膜后肿瘤影像PPT课件
T1WI
T1WI
T2WI
T1WI+C
T1WI+C
神经母细胞瘤。女性,2001第-73页-/共2172出5页生。扫描日期2001-7-18(4个月)
神经母细胞瘤。女性,2001第-8页3-/共2172出5页生。扫描日期2003-4-30(2岁)
一、神经母细胞瘤
影像表现
CT平扫 形态:大而不规则的肾外肿块,常呈分叶状,肿 瘤没有包膜,边界不锐利 钙化:90%颗粒、细点、环状、不定形
临床资料平扫ct表现年龄临床表现形态界限钙化细胞瘤80肿块少数伴血尿球形与肾分界清楚突破肾边缘时界限不规则15以下神经母细胞瘤905岁以下vma升高不规则分叶状90颗粒细点环状不定形腺癌大多10岁以下性早熟女性化cushing等圆形椭圆形清楚710细的局部沉积广泛分布线条状细胞瘤不限阵发性高血压心动过速排尿晕厥圆形椭圆形清楚15增强ct扫描表现强化形态跨中线扩展淋巴结扩展肾影变化细胞瘤出血坏死区有囊肿形成膨胀性生长推移大血管肿瘤与脊柱间间隙有软组织多见20区域性以肾门为主肾影缺损伴肾轴线增神经母细胞瘤出血坏死致密度不均沿脊柱前缘生长包绕大血管一般无90区域性肿大淋巴结与瘤体不易区分伴远处淋巴结如颈部常有膈脚侵犯肾侵犯致肾局限性缺损肾轴线不变腺癌不均匀强化中央坏死腔呈星形周边薄层包膜强化偶见区域性一般不侵犯明显强化之厚壁囊状改变内腔不规则少见一般无区域性一般不侵犯肾母细胞瘤
概述
腹膜后肿瘤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的两种: 狭义的腹膜后肿瘤是指除胰腺、肾脏、肾上腺和十
二指肠等腹膜后脏器之外非脏器起源的肿瘤。 广义的腹膜后肿瘤包括脏器和非脏器起源的肿瘤这
两部分。
除了神经母细胞瘤、淋巴瘤、畸胎瘤、嗜铬细胞瘤、脂肪 瘤和淋巴管瘤之外,其他非脏器起源的腹膜后肿瘤在儿童 中相当少见;若干肿瘤(神经母细胞瘤、嗜铬细胞瘤)既 可为非脏器起源,又可为脏器起源。非脏器起源的恶性腹 膜后肿瘤侵犯脏器后常需与脏器起源的肿瘤相鉴别。
腹膜后肿瘤的CT的诊断
肾旁后间隙的病变常常与其他腹膜后间 隙的病变有关。
精选ppt课件
7
精选ppt课件
8
精选ppt课件
9
(4)腹膜后间隙之间的交通: 尽管腹膜后三个间隙解剖上是完整的,
但它们之间存在潜在的交通,一个间隙的病 变可波及另外的间隙:
1)同侧的三个腹膜后间隙在髂嵴平面下潜 在相通。
2)两侧的肾旁前间隙在中线潜在相通。 3)两侧的肾周间隙在中线是否相通,存在 争议,多数人认为潜在相通。
c,主动脉、腔静脉组,亦称中间腰淋巴结, 位于主动脉与下腔静脉之间。
淋巴结的正常直径小于1cm
精选ppt课件
17
(2)膈脚后淋巴结:位于膈肌脚后间隙内, 直径小于6mm,有时不易与血管结构如奇 静脉、半奇静脉鉴别。增强扫描可加以鉴别。
(3)其他:这些淋巴结包括:胰腺、腹腔 及肠系膜淋巴结,正常情况下不易看到。
精选ppt课件
2
1。腹膜后间隙的划分
• 肾筋膜或称Gerota筋膜,分为前后两层, 分别称为肾前筋膜和肾后筋膜。肾筋膜的 厚度正常约1—2mm。
• 上述两层筋膜在降结肠后融合,形成侧锥 筋膜。这三层筋膜将腹膜后间隙分为三个 间隙。
精选ppt课件
3
精选ppt课件
4
(1)肾旁前间隙:位于肾前筋膜与后壁腹 膜之间,外侧止于侧锥筋膜、两侧的间隙 潜在相通,其内含胰腺、十二指肠的降部、 水平部及升部,升、降结肠以及供应肝、 脾、胰腺和十二指肠的血管。
精选ppt课件
19
CT图像上,腰大肌为腰椎旁成对的对称软 组织密度影,从上到下其形态由三角形渐变 为圆形,体积也变大,在第3—4腰椎水平直 径最大,周围为脂肪组织。
腰小肌位于腰大肌前方,表现为小圆形 软组织密度影,不要误认为淋巴结。
精选ppt课件
7
精选ppt课件
8
精选ppt课件
9
(4)腹膜后间隙之间的交通: 尽管腹膜后三个间隙解剖上是完整的,
但它们之间存在潜在的交通,一个间隙的病 变可波及另外的间隙:
1)同侧的三个腹膜后间隙在髂嵴平面下潜 在相通。
2)两侧的肾旁前间隙在中线潜在相通。 3)两侧的肾周间隙在中线是否相通,存在 争议,多数人认为潜在相通。
c,主动脉、腔静脉组,亦称中间腰淋巴结, 位于主动脉与下腔静脉之间。
淋巴结的正常直径小于1cm
精选ppt课件
17
(2)膈脚后淋巴结:位于膈肌脚后间隙内, 直径小于6mm,有时不易与血管结构如奇 静脉、半奇静脉鉴别。增强扫描可加以鉴别。
(3)其他:这些淋巴结包括:胰腺、腹腔 及肠系膜淋巴结,正常情况下不易看到。
精选ppt课件
2
1。腹膜后间隙的划分
• 肾筋膜或称Gerota筋膜,分为前后两层, 分别称为肾前筋膜和肾后筋膜。肾筋膜的 厚度正常约1—2mm。
• 上述两层筋膜在降结肠后融合,形成侧锥 筋膜。这三层筋膜将腹膜后间隙分为三个 间隙。
精选ppt课件
3
精选ppt课件
4
(1)肾旁前间隙:位于肾前筋膜与后壁腹 膜之间,外侧止于侧锥筋膜、两侧的间隙 潜在相通,其内含胰腺、十二指肠的降部、 水平部及升部,升、降结肠以及供应肝、 脾、胰腺和十二指肠的血管。
精选ppt课件
19
CT图像上,腰大肌为腰椎旁成对的对称软 组织密度影,从上到下其形态由三角形渐变 为圆形,体积也变大,在第3—4腰椎水平直 径最大,周围为脂肪组织。
腰小肌位于腰大肌前方,表现为小圆形 软组织密度影,不要误认为淋巴结。
腹膜后肿瘤的CT诊断介绍PPT课件
96
Case 10
女 65岁.腹部不适两月余.
97
平扫
98
99
增强
100
101
腹膜后肾前间隙内巨大肿块,明显推压左侧肾及周边组 织,肿瘤血管丰富,但左侧肾上腺隐约可见。
病理--腹膜后平滑肌肉瘤
102
Case 11
女性患者,50岁,发现左腹部包块一个月
103
平 扫
104
105
106
75
Case 8
女性,14岁,腹部逐渐增大一年余,近二个月增大 明显加快,在当地医院多次检查,未能确诊。无发热、 无贫血、血象正常,原食欲及饮食正常,近来食后感饱 胀。月经尚未潮,第二性征不明显
76
平 扫
77
78
79
80
81
82
增 强
以下是增强扫描图像,肿块高密度CT值754.5-964.1Hu;软组 织肿块平扫时平均CT值为43Hu,增强后CT值为68Hu。右侧肿
35
病理--多形性未分化肉瘤
(即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病理特征: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在中老年人常见,四 肢及躯干好发,发生于腹膜后较少见,一般境界较清,可 有假包膜,位于深筋膜或肌层,切面灰白、灰红或灰黄, 可见坏死、出血或囊性变。镜下一般分为四型:车辐状多 形性型(19例,40.4%)、黏液膜型(6例,12.8%)、巨细 胞型(4例,8.5%)和黄色瘤型(炎症型,18例,38.3%)。 按WHO病理组织分级,G 级7例,占14.9% ;G21 1例, 占23.4% ;G,级19例,占40.4% ,G4级10例,占 21.3%。
块内低密度CT值-57Hu,无强化
83
84
85
86
87
Case 10
女 65岁.腹部不适两月余.
97
平扫
98
99
增强
100
101
腹膜后肾前间隙内巨大肿块,明显推压左侧肾及周边组 织,肿瘤血管丰富,但左侧肾上腺隐约可见。
病理--腹膜后平滑肌肉瘤
102
Case 11
女性患者,50岁,发现左腹部包块一个月
103
平 扫
104
105
106
75
Case 8
女性,14岁,腹部逐渐增大一年余,近二个月增大 明显加快,在当地医院多次检查,未能确诊。无发热、 无贫血、血象正常,原食欲及饮食正常,近来食后感饱 胀。月经尚未潮,第二性征不明显
76
平 扫
77
78
79
80
81
82
增 强
以下是增强扫描图像,肿块高密度CT值754.5-964.1Hu;软组 织肿块平扫时平均CT值为43Hu,增强后CT值为68Hu。右侧肿
35
病理--多形性未分化肉瘤
(即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病理特征: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在中老年人常见,四 肢及躯干好发,发生于腹膜后较少见,一般境界较清,可 有假包膜,位于深筋膜或肌层,切面灰白、灰红或灰黄, 可见坏死、出血或囊性变。镜下一般分为四型:车辐状多 形性型(19例,40.4%)、黏液膜型(6例,12.8%)、巨细 胞型(4例,8.5%)和黄色瘤型(炎症型,18例,38.3%)。 按WHO病理组织分级,G 级7例,占14.9% ;G21 1例, 占23.4% ;G,级19例,占40.4% ,G4级10例,占 21.3%。
块内低密度CT值-57Hu,无强化
83
84
85
86
87
腹膜后肿瘤影像学诊断ppt课件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4、横纹肌肉瘤
• 来源于横坟肌细胞或向横纹肌分化的间叶 组织,根据细胞成份及组织结构可分为四 型(1)多形型:成人多见 (2)腺泡型:青壮年 多见 (3) 胚胎型;(4) 葡萄状肉瘤
• 后两型常见于幼儿及少年
• CT上呈巨块状不规则混杂密度影。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7、异位嗜铬细胞瘤
• 来源于肾上腺素能系统的嗜铬细胞,主要 发生在肾上腺髓质的嗜铬细胞,其余发生 在肾上腺以外的嗜铬组织中,后者称之为 异位嗜铬细胞瘤。
• CT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肿块,良性者包膜 完整,境界清楚,恶性者有包膜外浸润, 较大时易发生坏死、出血及囊变,增强呈 不均匀强化。
5、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 来源于间叶组织。 • CT 表现主要为肿瘤较大并向周围浸润生长,
肿瘤内部坏死显著,瘤内出血常见,可伴转移。 它属于原发间质肿瘤,肿瘤基质内可以积聚 骨软骨化生性结构而出现钙化,团块状或环 状钙化是特征性表现。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腹膜后肿瘤CT影像诊断护理课件
,加强病情监测。
详细描述
转移性腹膜后肿瘤在CT影像上通常表现为形态不规则的肿块,边界模糊,密度不均匀 ,增强扫描后强化不明显。这类肿瘤多由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而来。护理上应关注 患者的肠梗阻、肠穿孔等并发症,提供疼痛管理,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物治疗,同时加强
病情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病例三
总结词
协助手术操作
根据手术需要,协助医生进行术中操作,确保手 术的顺利进行。
防止并发症
注意预防术中并发症的发生,如出血、感染等, 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术后护理
疼痛管理
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采取有效的疼痛管理措施,如药物治疗、 物理治疗等,缓解患者的疼痛。
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特别是术后的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的迹 象,及时发现并处理。
04
腹膜后肿瘤CT影像诊断
腹膜后肿瘤的CT影像表现
肿块影
腹膜后肿瘤在CT影像上通 常表现为软组织密度肿块 影,形态多不规则,边缘 模糊。
密度不均
腹膜后肿瘤内部密度不均 ,可伴有坏死、囊变或钙 化。
侵袭性生长
腹膜后肿瘤可侵犯周围组 织器官,如肾脏、肝脏或 肠道等,CT影像上可见肿 瘤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
腹膜后肿瘤通常在腹膜后的空间内生长,这个区域位于腹部器官和背部之间的空间 。
由于腹膜后肿瘤的位置比较隐蔽,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因此早期诊断较为困难。
腹膜后肿瘤分类
腹膜后肿瘤可以根据其来源和性质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方式包括组织 学分类和生物学行为分类。
根据组织学分类,腹膜后肿瘤可以分为上皮组织肿瘤、间叶组织肿瘤、 淋巴造血组织肿瘤等。
通过X射线束对选定层面进行扫描,接收穿过 人体后的信号,经过计算机处理后形成图像 。
详细描述
转移性腹膜后肿瘤在CT影像上通常表现为形态不规则的肿块,边界模糊,密度不均匀 ,增强扫描后强化不明显。这类肿瘤多由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而来。护理上应关注 患者的肠梗阻、肠穿孔等并发症,提供疼痛管理,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物治疗,同时加强
病情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病例三
总结词
协助手术操作
根据手术需要,协助医生进行术中操作,确保手 术的顺利进行。
防止并发症
注意预防术中并发症的发生,如出血、感染等, 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术后护理
疼痛管理
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采取有效的疼痛管理措施,如药物治疗、 物理治疗等,缓解患者的疼痛。
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特别是术后的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的迹 象,及时发现并处理。
04
腹膜后肿瘤CT影像诊断
腹膜后肿瘤的CT影像表现
肿块影
腹膜后肿瘤在CT影像上通 常表现为软组织密度肿块 影,形态多不规则,边缘 模糊。
密度不均
腹膜后肿瘤内部密度不均 ,可伴有坏死、囊变或钙 化。
侵袭性生长
腹膜后肿瘤可侵犯周围组 织器官,如肾脏、肝脏或 肠道等,CT影像上可见肿 瘤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
腹膜后肿瘤通常在腹膜后的空间内生长,这个区域位于腹部器官和背部之间的空间 。
由于腹膜后肿瘤的位置比较隐蔽,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因此早期诊断较为困难。
腹膜后肿瘤分类
腹膜后肿瘤可以根据其来源和性质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方式包括组织 学分类和生物学行为分类。
根据组织学分类,腹膜后肿瘤可以分为上皮组织肿瘤、间叶组织肿瘤、 淋巴造血组织肿瘤等。
通过X射线束对选定层面进行扫描,接收穿过 人体后的信号,经过计算机处理后形成图像 。
腹膜后肿瘤诊断与治疗PPT
介绍腹膜后肿瘤的基本知识,包括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 提供心理支持和心理辅导,帮助患者应对疾病带来的压力和焦虑 指导患者进行自我管理,包括饮食、运动、生活习惯等方面的调整 提供患者与医生、护士、家人之间的沟通技巧,帮助患者更好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心理支持:为患 者提供心理疏导, 帮助患者缓解焦 虑、恐惧等情绪
研究腹膜后肿瘤的早期诊断方法,提高诊断准确性 研究腹膜后肿瘤的个性化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研究腹膜后肿瘤的复发机制,降低复发率 研究腹膜后肿瘤的预防方法,降低发病率
பைடு நூலகம்
汇报人:
早期发现:定 期体检,及时
发现并发症
药物治疗:根 据病情选择合 适的药物进行
治疗
手术治疗:对 于严重的并发 症,可能需要 进行手术治疗
康复治疗:术 后进行康复治 疗,促进身体
恢复
预后评估:根据肿瘤类型、分期、治疗方案等因素进行评估 随访时间:根据预后评估结果制定随访计划,定期进行复查 随访内容:包括肿瘤复发、转移、并发症等情况的监测 随访建议:根据随访结果,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汇报人:
01
02
03
04
05
06
腹膜后肿瘤:位于腹膜后间隙的肿瘤,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起源于腹膜后间隙的肿瘤,如脂肪肉瘤、平滑肌肉瘤等
继发性腹膜后肿瘤:起源于其他部位的肿瘤,通过淋巴、血行或直接蔓延至腹膜后间隙,如 肺癌、结肠癌等
腹膜后肿瘤的分类:根据肿瘤的起源、组织学类型、病理分期等进行分类
遗传因素:家族 遗传、基因突变 等
环境因素:长期 接触化学物质、 辐射等
生活习惯:不良 饮食习惯、缺乏 运动等
疾病因素:其他疾 病引起的并发症, 如炎症、感染等
儿童腹膜后肿瘤影像课件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概述
腹膜后肿瘤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的两种: 狭义的腹膜后肿瘤是指除胰腺、肾脏、肾上腺和十
二指肠等腹膜后脏器之外非脏器起源的肿瘤。 广义的腹膜后肿瘤包括脏器和非脏器起源的肿瘤这
神经源性肿瘤 嗜铬细胞瘤 肾源性肿瘤 肾上腺肿瘤 生殖细胞源性肿瘤 其它
T1WI
T1WI
T2WI
T1WI+C
T1WI+C
神经母细胞瘤。女性,2001-3-27出生。扫描日期2001-7-18(4个月)
神经母细胞瘤。女性,2001-3-27出生。扫描日期2003-4-30(2岁)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内容:
神经源性肿瘤
嗜铬细胞瘤 肾源性肿瘤 肾上腺肿瘤 生殖细胞源性肿瘤 其他腹膜后肿瘤诊断与鉴别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一、神经母细胞瘤
预后因素
发病部位:主动脉旁体、盆腔、多发性、腹外神经 母细胞瘤预后较好。
分期:I期肿瘤具90%以上生存率 IV期预后差
诊断时病人年龄:1岁以下预后良好(约75%生存 率),尽管达IV期但肿瘤不太具侵袭性,为与一般 IV期肿瘤相区别,分期为IV-S期。若干肿瘤可以自 发性消退或肿瘤成熟成为良性的神经节细胞瘤。
概述
腹膜后肿瘤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的两种: 狭义的腹膜后肿瘤是指除胰腺、肾脏、肾上腺和十
二指肠等腹膜后脏器之外非脏器起源的肿瘤。 广义的腹膜后肿瘤包括脏器和非脏器起源的肿瘤这
神经源性肿瘤 嗜铬细胞瘤 肾源性肿瘤 肾上腺肿瘤 生殖细胞源性肿瘤 其它
T1WI
T1WI
T2WI
T1WI+C
T1WI+C
神经母细胞瘤。女性,2001-3-27出生。扫描日期2001-7-18(4个月)
神经母细胞瘤。女性,2001-3-27出生。扫描日期2003-4-30(2岁)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内容:
神经源性肿瘤
嗜铬细胞瘤 肾源性肿瘤 肾上腺肿瘤 生殖细胞源性肿瘤 其他腹膜后肿瘤诊断与鉴别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一、神经母细胞瘤
预后因素
发病部位:主动脉旁体、盆腔、多发性、腹外神经 母细胞瘤预后较好。
分期:I期肿瘤具90%以上生存率 IV期预后差
诊断时病人年龄:1岁以下预后良好(约75%生存 率),尽管达IV期但肿瘤不太具侵袭性,为与一般 IV期肿瘤相区别,分期为IV-S期。若干肿瘤可以自 发性消退或肿瘤成熟成为良性的神经节细胞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
腹膜后肿瘤影像诊断
医者人之司命,如大将提兵,必谋定而后战。
开始啦!请将手机调成静音,如有疑问可以随时打断我!
腹膜后间隙的解剖 腹膜后间隙:是后腹膜与腹横筋膜解剖间隙及其解剖结构的 总称。 腹膜后间隙位于腹后壁前方 ,介于腹膜壁层与腹内筋膜间,上 到隔肌,下达骶骨岬及髂嵴,向下与盆腔腹膜外间隙相通。 在此间隙内含有大量疏松结缔组织。并经腰肋三角与纵隔结 缔组织相连,间隙内的感染可向上蔓延至纵隔。 该间隙内有肾、肾上腺、胰腺、大部分十二指肠、输尿管、 腹主动脉、下腔静脉、腹腔神经丛及交感神经干、淋巴等重 要结构。
• 一、间叶组织肿瘤(脂肪源性) 腹膜后脂肪源性肿瘤指源于脂肪组织的肿 瘤。最常见,多数为恶性腹膜后脂肪肉瘤, 小部分是良性脂肪瘤。
• 恶性腹膜后脂肪肉瘤
腹膜后脂肪肉瘤约占所有软组织肉瘤的 15%,肾周脂肪囊是脂肪肉瘤的好发部位, 常见脂肪肉瘤包绕、挤压一侧肾脏和(或)输 尿管。
• 一、间叶组织肿瘤(肌源性) • 起源于平滑肌组织和横纹肌组织。
• 一、间叶组织肿瘤(纤维组织)
纤维组织肿瘤系发生于成纤维细胞的肿瘤, 这类肿瘤在腹膜后及肠系膜罕见。
• 侵袭性纤维瘤亦称硬纤维瘤,
自1832年描述此病以来,文献已报道1000 余例。全身侵袭性纤维瘤占软组织肿瘤3% 以下,发病率低。侵袭性纤维瘤约2/3发生 于腹 良性肿瘤:边缘较光整,形态较规则,一般密度较均匀,增强后强化 较均匀。一般没有恶性肿瘤大、发展快!
• 恶性肿瘤:边缘不光整,形态不规则,周围组织侵犯,骨骼破坏等, 密度不均匀,其内有坏死液化囊变等。增强后强化不均匀。通常肿瘤 较大。 诊断主要考虑肿瘤来自哪个组织基本就可以了:如脂肪源性的、肌源 性的、神经源性的等等。
• 肾周间隙:是指肾前筋膜与肾后筋膜之间的区域,包括肾、 肾上腺及周围的脂肪囊。 肾旁前间隙、肾旁后间隙、肾周间隙、桥隔、圆锥侧筋膜 等都是腹膜后结构,所以位于腹膜后间隙内的胰腺、肾脏、 肾上腺等病变常常累及以上区域;相反,胆囊窝,肝前上 间隙、结肠旁沟、膀胱直肠窝等都是腹膜腔的范畴,往往 在腹膜腔内脏器病变时表现比较明显。
腹膜后肿瘤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系指起源于腹膜后潜在腔隙 内的肿瘤
脏器结构如十二指肠、胰腺、脾脏、肾脏、肾 上腺、输尿管等的肿瘤,以及源于他处的转移 瘤。
• 诊断思路: 腹膜后肿瘤影像表现特异性不强,各种肿瘤的表现很相似,诊断较困 难。依据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病变的主要部位、大小、形态、密 度(是否均匀、有无坏死、液化、钙化)、增强形式等方面对诊断帮 助较大。 首先大致区分良恶性肿瘤(尽管有时比较困难),部分肿瘤内可有钙 化。腹膜后恶性肿瘤较多。
• 腹膜后平滑肌肉瘤
腹膜后平滑肌肉瘤占腹膜后平滑肌肿瘤的80-90%,占机体软组织平 滑肌肉瘤的一半左右。 大约2/3的腹膜后平滑肌肉瘤和3/4的腔静脉平滑肌肉瘤发生于女性, 发现肿瘤的中位年龄为 60 岁。 原发性腹膜后平滑肌肉瘤发病率占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第二位,低于 腹膜后脂肪肉瘤。起源于软组织和血管的平滑肌。
• 腹膜后平滑肌瘤 属深部软组织平滑肌瘤,比皮肤平滑肌瘤及血管平滑肌瘤罕见。该病 可发生于除儿童外的任何年龄。肿瘤常较大,与其不易早期发现有关。 许多肿瘤有钙化。当出现下列表现时应考虑平滑肌瘤:
• (1)一个大的(大于 5cm),边界清楚的,规则的腹部肿块,而症 状很少。
• (2)超声检查示不均匀低回声。 • (3)CT示增强的软组织密度。 • (4)血管造影无动脉包裹、A-V分流或静脉浸润。
• 肾旁前间隙:指后腹膜与肾前筋膜之间的区域;外侧受限 于圆锥侧筋膜。其中包含升、降结肠,十二指肠降段、水 平段和升段以及胰腺。即肠道的腹膜外部分基本上都位于 此间隙内。
• 肾旁后间隙:位于肾后筋膜后方与腹横筋膜之间的区域, 内侧止于肾后筋膜与腰肌筋膜相融合处,外侧与腹侧壁的 脂肪外脂层相连,下方与盆外筋膜间隙相通在髂嵴平面以 下,同时也潜在地与肾旁前间隙和肾周间隙相通。
• 下面按照部位列出常见的肿瘤 • 左肾前间隙
胰尾肿瘤 脂肪肉瘤(好发部位:肾周脂肪囊;第一常见)
右肾前间隙 胰头肿瘤 肝肿瘤
肾周 平滑肌肉瘤 • 肾肿瘤 肾上腺肿瘤 肝外肿瘤肾脏侵犯 肾脏肿瘤侵犯肝脏
• 肾后 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平滑肌肉瘤 腹膜后副神经节瘤 纤维肉瘤 畸胎瘤 恶性淋巴瘤(平均50余岁,少见) 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又称 Castleman病(罕见) 腹膜后横纹肌肉瘤(主要见于儿童及婴儿) 神经母细胞瘤(主要见于儿童及婴儿) 囊状淋巴管瘤(罕见,多在2岁内,男患多)
平滑肌肿瘤指发生于机体任何部位、来自于间叶组织的、具有完全平 滑肌分化特征的肿瘤,多见于胃肠道及子宫,包括良性的平滑肌瘤及 恶性的平滑肌肉瘤。还有一类具有不完全平滑肌分化且伴有神经、自 主神经/节细胞性、甚至混合性分化特征的肿瘤称为上皮样平滑肌瘤, 绝大多数见于胃肠道,现把发生于胃肠道的上皮样平滑肌瘤称为胃肠 道间质瘤。 软组织平滑肌肿瘤多见于皮肤和皮下组织,少数发生于四肢深部组织、 腹膜后、纵隔等。平滑肌瘤多位于软组织表浅部位,而平滑肌肉瘤好 发于软组织深部。 目前按发病部位不同将软组织平滑肌肉瘤分为三类: (1)深部软组织平滑肌肉瘤:此类型最常见,主要发生于后腹膜, 其次是网膜和肠系膜,较少发生于四肢深部。 (2)血管源性平滑肌肉瘤:罕见,通常起源于大及中等静脉,多发 生于下腔静脉和下肢深静脉。 (3)皮肤及皮下组织平滑肌肉瘤:多发生于四肢,此类型预后最好。
也比较少见,坚硬、质地均匀,为圆形或 梭形肿块,有包膜。切面通常为淡灰白色, 局部可见出血及坏死。
• 一、间叶组织肿瘤(组织细胞)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简称恶纤组)是继 脂肪肉瘤之后最多见的肿瘤。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鉴别诊断中,恶性 肿瘤主要包括平滑肌肉瘤、恶性周围神经 鞘膜瘤和纤维肉瘤。
•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 女性,63岁。平时易疲劳并体重下降
腹膜后肿瘤影像诊断
医者人之司命,如大将提兵,必谋定而后战。
开始啦!请将手机调成静音,如有疑问可以随时打断我!
腹膜后间隙的解剖 腹膜后间隙:是后腹膜与腹横筋膜解剖间隙及其解剖结构的 总称。 腹膜后间隙位于腹后壁前方 ,介于腹膜壁层与腹内筋膜间,上 到隔肌,下达骶骨岬及髂嵴,向下与盆腔腹膜外间隙相通。 在此间隙内含有大量疏松结缔组织。并经腰肋三角与纵隔结 缔组织相连,间隙内的感染可向上蔓延至纵隔。 该间隙内有肾、肾上腺、胰腺、大部分十二指肠、输尿管、 腹主动脉、下腔静脉、腹腔神经丛及交感神经干、淋巴等重 要结构。
• 一、间叶组织肿瘤(脂肪源性) 腹膜后脂肪源性肿瘤指源于脂肪组织的肿 瘤。最常见,多数为恶性腹膜后脂肪肉瘤, 小部分是良性脂肪瘤。
• 恶性腹膜后脂肪肉瘤
腹膜后脂肪肉瘤约占所有软组织肉瘤的 15%,肾周脂肪囊是脂肪肉瘤的好发部位, 常见脂肪肉瘤包绕、挤压一侧肾脏和(或)输 尿管。
• 一、间叶组织肿瘤(肌源性) • 起源于平滑肌组织和横纹肌组织。
• 一、间叶组织肿瘤(纤维组织)
纤维组织肿瘤系发生于成纤维细胞的肿瘤, 这类肿瘤在腹膜后及肠系膜罕见。
• 侵袭性纤维瘤亦称硬纤维瘤,
自1832年描述此病以来,文献已报道1000 余例。全身侵袭性纤维瘤占软组织肿瘤3% 以下,发病率低。侵袭性纤维瘤约2/3发生 于腹 良性肿瘤:边缘较光整,形态较规则,一般密度较均匀,增强后强化 较均匀。一般没有恶性肿瘤大、发展快!
• 恶性肿瘤:边缘不光整,形态不规则,周围组织侵犯,骨骼破坏等, 密度不均匀,其内有坏死液化囊变等。增强后强化不均匀。通常肿瘤 较大。 诊断主要考虑肿瘤来自哪个组织基本就可以了:如脂肪源性的、肌源 性的、神经源性的等等。
• 肾周间隙:是指肾前筋膜与肾后筋膜之间的区域,包括肾、 肾上腺及周围的脂肪囊。 肾旁前间隙、肾旁后间隙、肾周间隙、桥隔、圆锥侧筋膜 等都是腹膜后结构,所以位于腹膜后间隙内的胰腺、肾脏、 肾上腺等病变常常累及以上区域;相反,胆囊窝,肝前上 间隙、结肠旁沟、膀胱直肠窝等都是腹膜腔的范畴,往往 在腹膜腔内脏器病变时表现比较明显。
腹膜后肿瘤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系指起源于腹膜后潜在腔隙 内的肿瘤
脏器结构如十二指肠、胰腺、脾脏、肾脏、肾 上腺、输尿管等的肿瘤,以及源于他处的转移 瘤。
• 诊断思路: 腹膜后肿瘤影像表现特异性不强,各种肿瘤的表现很相似,诊断较困 难。依据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病变的主要部位、大小、形态、密 度(是否均匀、有无坏死、液化、钙化)、增强形式等方面对诊断帮 助较大。 首先大致区分良恶性肿瘤(尽管有时比较困难),部分肿瘤内可有钙 化。腹膜后恶性肿瘤较多。
• 腹膜后平滑肌肉瘤
腹膜后平滑肌肉瘤占腹膜后平滑肌肿瘤的80-90%,占机体软组织平 滑肌肉瘤的一半左右。 大约2/3的腹膜后平滑肌肉瘤和3/4的腔静脉平滑肌肉瘤发生于女性, 发现肿瘤的中位年龄为 60 岁。 原发性腹膜后平滑肌肉瘤发病率占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第二位,低于 腹膜后脂肪肉瘤。起源于软组织和血管的平滑肌。
• 腹膜后平滑肌瘤 属深部软组织平滑肌瘤,比皮肤平滑肌瘤及血管平滑肌瘤罕见。该病 可发生于除儿童外的任何年龄。肿瘤常较大,与其不易早期发现有关。 许多肿瘤有钙化。当出现下列表现时应考虑平滑肌瘤:
• (1)一个大的(大于 5cm),边界清楚的,规则的腹部肿块,而症 状很少。
• (2)超声检查示不均匀低回声。 • (3)CT示增强的软组织密度。 • (4)血管造影无动脉包裹、A-V分流或静脉浸润。
• 肾旁前间隙:指后腹膜与肾前筋膜之间的区域;外侧受限 于圆锥侧筋膜。其中包含升、降结肠,十二指肠降段、水 平段和升段以及胰腺。即肠道的腹膜外部分基本上都位于 此间隙内。
• 肾旁后间隙:位于肾后筋膜后方与腹横筋膜之间的区域, 内侧止于肾后筋膜与腰肌筋膜相融合处,外侧与腹侧壁的 脂肪外脂层相连,下方与盆外筋膜间隙相通在髂嵴平面以 下,同时也潜在地与肾旁前间隙和肾周间隙相通。
• 下面按照部位列出常见的肿瘤 • 左肾前间隙
胰尾肿瘤 脂肪肉瘤(好发部位:肾周脂肪囊;第一常见)
右肾前间隙 胰头肿瘤 肝肿瘤
肾周 平滑肌肉瘤 • 肾肿瘤 肾上腺肿瘤 肝外肿瘤肾脏侵犯 肾脏肿瘤侵犯肝脏
• 肾后 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平滑肌肉瘤 腹膜后副神经节瘤 纤维肉瘤 畸胎瘤 恶性淋巴瘤(平均50余岁,少见) 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又称 Castleman病(罕见) 腹膜后横纹肌肉瘤(主要见于儿童及婴儿) 神经母细胞瘤(主要见于儿童及婴儿) 囊状淋巴管瘤(罕见,多在2岁内,男患多)
平滑肌肿瘤指发生于机体任何部位、来自于间叶组织的、具有完全平 滑肌分化特征的肿瘤,多见于胃肠道及子宫,包括良性的平滑肌瘤及 恶性的平滑肌肉瘤。还有一类具有不完全平滑肌分化且伴有神经、自 主神经/节细胞性、甚至混合性分化特征的肿瘤称为上皮样平滑肌瘤, 绝大多数见于胃肠道,现把发生于胃肠道的上皮样平滑肌瘤称为胃肠 道间质瘤。 软组织平滑肌肿瘤多见于皮肤和皮下组织,少数发生于四肢深部组织、 腹膜后、纵隔等。平滑肌瘤多位于软组织表浅部位,而平滑肌肉瘤好 发于软组织深部。 目前按发病部位不同将软组织平滑肌肉瘤分为三类: (1)深部软组织平滑肌肉瘤:此类型最常见,主要发生于后腹膜, 其次是网膜和肠系膜,较少发生于四肢深部。 (2)血管源性平滑肌肉瘤:罕见,通常起源于大及中等静脉,多发 生于下腔静脉和下肢深静脉。 (3)皮肤及皮下组织平滑肌肉瘤:多发生于四肢,此类型预后最好。
也比较少见,坚硬、质地均匀,为圆形或 梭形肿块,有包膜。切面通常为淡灰白色, 局部可见出血及坏死。
• 一、间叶组织肿瘤(组织细胞)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简称恶纤组)是继 脂肪肉瘤之后最多见的肿瘤。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鉴别诊断中,恶性 肿瘤主要包括平滑肌肉瘤、恶性周围神经 鞘膜瘤和纤维肉瘤。
•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 女性,63岁。平时易疲劳并体重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