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的中医护理_常规PPT幻灯片共33页

合集下载

中风恢复期的中医护理方案 ppt课件

中风恢复期的中医护理方案 ppt课件

3、肝肾亏虚 证候表现:半身不遂,患肢僵直拘挛,舌强或失语,或 偏身不用,肌肉萎缩,眩晕耳鸣,腰膝酸软;舌质红,少苔,脉沉 细。
护治原则:滋补肝肾
2024/6/10
中风
PPT课件
7
7
常见症状护理
半身不遂 舌强语蹇 吞咽困难 便秘 二便失禁
2024/6/10
中风
PPT课件
8
8
肩井穴:主治 肩背疼痛,上肢不遂等。
2024/6/10
中风
PPT课件
15
15
穴位按摩:取穴胃俞、脾俞、内关、足三里、中脘、关元等穴,腹胀者 加涌泉,用揉法。
耳穴贴压(耳穴埋豆):遵医嘱取主穴大肠、直肠、三焦、脾、皮质下。 配穴:小肠、肺。
艾条温和灸:遵医嘱脾弱气虚者选穴脾俞、气海、太白、三阴交、足三 里。肠道气秘者选穴:太冲、大敦、大都、支沟、天枢。脾肾阳虚者选 穴:肾俞、大钟、关元、承山、太溪。于腹部施回旋灸,每次20分钟。
可以适宜进行体育锻炼,使气机宣畅,血脉畅通。坚持康复训练,增强 处理能力,早日回归社会。
平素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食肥甘味、动风、辛辣刺激之品,戒烟酒。 多食瓜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发生便秘时,切忌怒责,可适当服用缓 泻剂以润肠通便。可常食药粥药膳。
保持心情舒畅,戒尽职怒、忧思等不良情绪。
保证睡眠,睡前可循经按摩督脉、心经,点按三阴交、百会、安眠穴等 或按揉劳宫、涌泉穴以助睡眠。
2024/6/10
中风
PPT课件
16
16
2024/6/10
中风
PPT课件
17
17
二便失禁的护理
观察排便次数、量、质及有无里急后重感;尿液的色、质、量,有无尿 频、尿急、尿痛感。

中风中医护理方案PPT课件

中风中医护理方案PPT课件

.
中风中医护理方案中的具体内容
(三)眩晕 1.观察眩晕发作的次数、程度、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遵医嘱监测血压,若出 现血压持续上升或伴有眩晕加重、头痛剧烈、呕吐、视物模糊等变化,及时通知 医师,做好抢救准备。 2.向患者讲解发生眩晕的病因、诱因,指导患者避免诱因的方法,如自我调适, 保持心理平衡,避免急躁、发怒等不良情绪刺激,改变体位时动作缓慢,避免深 低头、旋转等动作,防止摔倒。 3.眩晕发作时应卧床休息,头部稍抬高,呕吐时取侧卧位,做好口腔护理。保持 室内安静,空气流通,光线调暗,避免光刺激。多做解释工作以消除患者紧张情 绪。
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
4.气虚血瘀证:面色晄白,气短乏力,口角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溏,手足肿胀。舌质暗 淡,舌苔白腻,有齿痕,脉沉细。 . 5.阴虚风动证:眩晕耳鸣,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质红而体瘦,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数。
中风中医护理方案的具体内容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意识障碍
1.密切观察神志、瞳孔、心率、血压、呼吸、汗出等生命体征等变化,及时报告 医师,配合抢救。 2.保持病室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保持安静,避免人多惊扰。 3.取适宜体位,避免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因素,如头颈部过度扭曲、用力,保持呼 吸道通畅等。 4.定时变换体位,用温水擦身,保持局部气血运行,预防压疮发生。 5.眼睑不能闭合者,覆盖生理盐水纱布或涂金霉素眼膏;遵医嘱取藿香、佩兰、 金银花、荷叶等煎煮后做口腔护理。 6.遵医嘱鼻饲流质饮食,如肠外营养液、匀浆膳、混合奶、米汤等。 7.遵医嘱留置导尿,做好尿管护理。 8.遵医嘱给予醒脑开窍药枕,置于患者枕部,借中药之辛散香窜挥发性刺激头部 腧穴,如风池、风府、哑门、大椎等。
.
案例



查体:T36.8℃,P86次/分,R20次/分 BP140/80mmHg。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 约3mm,对光反射灵敏,右侧肢体肌力3级, 左侧肢体肌力正常,肌张力正常,腱反射 正常,洼田饮水试验3级。 12月3日,患者仍未解大便 12月7日患者洼田饮水试验2级 12月12日患者右侧肢体肌力4级 12月14日,病情好转出院 .

中风病人的护理【中医科】 ppt课件

中风病人的护理【中医科】  ppt课件
中医科
PPT课件
1
什么是中风?
中风也叫脑卒中,中风主要是指 供应脑的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 血管堵塞、狭窄或破裂,造成部分 脑组织的损害。中风分为血栓性中 风 、梗塞性中风。 中风具有发病急、来势凶的特点。 中风病分三期:急性期——发病后 两周内,恢复期——发病在两周或 一月以上至半年以内,后遗症期— —发病在半年以上。
PPT课件
3
中风的诱因
1、情绪不佳(生气、激动) 2、饮食不节(暴饮暴食、饮酒不当)。 3、过度劳累;用力过猛;超量运动;突然坐起和起 床等体位改变。 4、气候变化;妊娠;大便干结;看电视过久;用脑 不当等。 5、各种疾病因素,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血 友病、心脏病、血粘度高、心动过缓、血管硬化。 6、服药不当,如降压药使用不妥。
PPT课件
17
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1) 自理缺陷:与肢体活动不利有关 1.为患者创造优美、舒适的环境,维持室温18~22摄氏度, 湿度50~60%。偏瘫病人患肢感觉障碍、情绪不稳、烦躁不安, 特别要注意安全,必要时加床档,患者入厕、 进食、洗漱 等需专人陪护,以防跌伤。 卧床期间协助做好洗漱、进食、 更衣、大小便、床上擦浴等生活护理。 2. 将病人常用物品及呼叫器放在易拿之处。 3. 鼓励恢复期病人在活动耐力范围内,从事部分生活自理 活动和运动,以增强病人自我价值感。 4. 为病人做治疗时注意保暖,避免不必要的暴露,预防感 冒。 5. 协助恢复期病人坚持正确的功能锻炼,以增强生活护理 能力。
PPT课件 18
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2) 焦虑:与环境生活方式改变及担心预后有关
1. 主动介绍医院环境、主管医生、责任护士及规章制度, 了解病人生活习惯及需要,帮助病人解决实际问题。

中风的中医护理常规PPT课件

中风的中医护理常规PPT课件
⑤加强口腔、眼睛、皮肤及会阴的护理。 用盐水或中药液清洗口腔;眼睑不能闭 合者,覆盖生理盐水湿纱布;保持床单 位清洁,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尿失禁 者给予留置导尿,定时进行膀胱冲洗。
⑥伴神昏者参照神昏护理。
可编辑课件PPT
15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神志、 瞳孔、四肢活动等情况。
③如果出现嗜睡、朦胧,说明病情加重,向中 脏腑转化,及时报告医师。
④饮食以清热化痰润燥为主,如萝卜、绿豆、 冬瓜、芹菜等,忌食羊肉、鸡肉、对虾、韭 菜、大蒜等。
可编辑课件PPT
22
• 风痰阻络型
施护原则:祛风化痰通络。 ①眩晕重者,嘱安静卧床休息,防止摔倒。 ②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若无眩晕头痛,则病情稳
28
中医调护: 自我保健:人体的两个长寿穴:
“涌泉穴”“足三里穴”。
可编辑课件PPT
29
涌泉穴
俗话说:“若要老人安,涌泉常温暖。” 每日坚持推搓涌泉穴,可使老人精力旺盛, 体质增强,防病能力增强。 如:防治老年性的哮喘、腰腿酸软无力、 失眠多梦、神经衰弱、头晕、头痛、高血 压、耳聋、耳鸣、大便秘结等五十余种疾 病。
可编辑课件PPT
18
5、情志护理
中风者多为心火暴盛,应耐心做好情志 护理。解除患者的恐惧、急躁等情绪, 避免不良刺激。
对神志清醒患者及家属进行精神安慰, 使其消除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 积极治疗。
可编辑课件PPT
19
6 、临证(症)施护
高热者给予头部冰袋冷敷。 元气衰败者,突然出现昏仆、不省人事、目合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血栓形成 脑栓塞
出血类
脑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可编辑课件PPT

中风的中医护理PPT课件

中风的中医护理PPT课件

3)用药护理:木香、大黄应后下。 汤药宜温服。
4)特色护理:协助医生做好针灸、 推拿治疗。①针灸:针刺内关、极 泉、尺泽、委中、三阴交、足三里, 用平补平泻法;针刺丰隆、合谷, 用泻法。②推拿:参照肝阳暴亢型。
3、痰热腑实、风痰上扰 [症状]: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语言不 利,偏身麻木,眩晕头痛,大便秘结, 舌红或暗淡,苔黄或黄腻,脉弦滑。
恢复期及后遗症期,多表现为气 阴不足,阳气虚衰。
若肢体瘫痪,手足肿胀,口角流 涎,气短自汗,多属气虚;
若兼有畏寒肢冷,为阳气虚弱的 表现。
若兼有心烦少寐,口咽干燥,手 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多 属阴虚内热。
3、应注意观察患者之“神”,尤其 是神志和瞳神的变化。
若起病即出现昏愦无知,多为实邪 闭窍,此为中脏,病位深,病情重。
4、中风急性期治疗的关键就是如 何防治清窍闭塞,但首先必须如何 区别闭征、脱证。
1)辨闭证与脱证: 闭证: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 握固、肢体强痉、大小便闭。
脱证:目合口开、鼻鼾息微、手撒 肢软、二便自遗、汗出肢冷、脉微 细欲绝。
2)辨阳闭与阴闭: 中脏腑往往根据热象的有无,
分阳闭与阴闭。阳闭者症见面赤身 热,气粗口臭,躁扰不宁,舌苔黄 腻,脉弦滑而数;阴闭者症见面唇 暗,静卧不烦,四肢不温,痰涎壅 盛,舌苔白腻,脉沉滑缓。
综观本病,由于患者脏腑功能失
调,或气血亏虚,加之劳倦内伤、忧 思恼怒、饮酒饱食、用力过度,而致 痰瘀互结,或阳化风动、气血上逆, 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出脑脉之外,引 发中风病。
本病的病机归纳为虚(气虚、阴 虚)、火(肝火、心火)、痰(风痰、湿痰)、 风(肝风)、气(气逆)、血(血瘀)六端, 其中以肝肾阴虚与气虚为其根本。
1)生活护理:注意四肢保暖,防止足下垂和 肩关节脱臼等。 2)饮食护理:饮食宜偏温性食物。如石菜花, 萝卜,小油菜,菠菜,南瓜,糯米粥等。忌食 生冷以防助湿生痰。 3)用药护理:可先灌服或鼻饲苏合香丸以辛 温开窍。 4)特色护理:协助医生做好针灸、推拿治疗。 ①针灸:针刺内关、百会、素髎、丰隆、太冲、 合谷,用泻法,其中后两穴应强刺激;或三棱 针点刺十二井穴出血。②推拿:参照肝阳暴亢 型。

中风病人的中医护理常规

中风病人的中医护理常规

中风病人的中医护理常规因素体痰热内盛、阴虚阳亢或气血亏虚,遇饮食、情志、劳倦诱因等所致.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舌歪斜、半身不遂、语言謇涩,或仅见口眼歪斜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脑,涉及肝肾。

脑血管意外可参照本病护理。

ﻫ护理评估1、生命体征、意识、神志、瞳孔、肢体活动、语言表达等情况。

2、生活方式及休息、排泄等状况。

3、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风火蔽窍、痰火闭窍、痰湿蔽窍、元气衰败之中脏腑证;肝阳暴亢、风痰阻络、痰热腑实、气虚血瘀、阴虚风动之中经络证。

护理要点ﻫ1、一般护理ﻫ1)按中医内科急症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卧床休息,取适宜体位,避免搬动。

若呕吐、流涎较多者,可将其头偏向一侧,以防发生窒息;对烦躁不安者,应加床档保护。

3)注意患肢保暖防寒,保持肢体功能位置。

ﻫ4)加强口腔、眼睛、皮肤及会阴的护理。

用盐水或中药液清洗口腔;眼睑不能闭合者,覆盖生理盐水湿纱布;保持床单位清洁,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尿失禁者给予留置导尿,定时进行膀胱冲洗。

5)伴神昏者参照神昏护理。

1)密切观察患者意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ﻫ2)识、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四肢活动等情况.ﻫ发生头痛、颈项强直、呕吐、呕血时,应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3、给药护理1)服中药后避免受风寒,汗出后用干毛巾擦干。

2)服药后观察患者病情的逆顺变化。

ﻫ3)及时记录服至宝丹、牛黄清醒丸、苏合香丸等辛香开窍、急救醒脑之品的时间,神志清醒后立即报告医师。

4)服降压药、脱水药时,应观察血压变化,防止1)饮食宜清淡、头晕,注意安全。

ﻫ4、饮食护理ﻫ少油腻、易消化,以新鲜蔬菜、水果为主.2)昏迷和吞咽困难者,可采用鼻饲,以保持营养。

1)中风患者多为心火暴盛,应耐心5、情志护理ﻫ做好情志护理。

解除患者的恐惧、急躁等情绪,避免不良刺激。

ﻫ2)对神志清醒患者及家属进行精神安慰,使其消除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积极治疗。

ﻫ6、临证(症)施护1)高热者,头部给予冰袋冷敷。

中风中医护理方案pptPPT课件

中风中医护理方案pptPPT课件

.
6
常见症状
1
半身不遂
2
舌强语蹇
3
吞咽困难
4
便秘
5
二便失禁
.
7
半身不遂
1 观察四肢肌力、肌张力、活动度的变化 2 采取分级功能训练法,保持肢体功能位
3 尽早进行床上主动性及被动性活动训练 4 做好基础护理,满足患者所需 5 遵医嘱使用中医护理技术
.
8
半身不遂
耳针:取穴: 内分泌,三交, 皮质下,,,, 每日更换一次, 双侧交替。
半身不遂言语不利或不语面色无华气短乏力口角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溏手足肿胀偏身麻木舌质暗淡舌苔白腻吞咽困难便秘二便失禁遵医嘱使用中医护理技术做好基础护理满足患者所需尽早进行床上主动性及被动性活动训练采取分级功能训练法保持肢体功能位观察四肢肌力肌张力活动度的变化耳针
中风--中医护理方案
病名及定义
脑梗塞(缺血性脑卒中):
4遵医嘱予大黄泡水饮;番泻叶代茶饮等, 4 必要时开塞露助便、肥皂水灌肠 。
.
12
二便失禁
1 1观察尿液的量、颜色、性质;排便的次数, 颜色、性质等。
1 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及时更换污染的床单 2 及2 衣物,及时清洗会阴及肛门,保持皮肤的 清洁,预防感染。
3
3留置导尿的患者,严格做好管路护理,预 防感染。
4中脏腑昏迷或吞咽障碍的患者,遵医嘱禁食或鼻饲饮食,补充 水分及富有营养的流质饮食,以达到营养平衡。
5糖尿病患者注意控制葡萄糖及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高血脂患者
注意控制脂肪,胆固醇的摄入。.
23
护理难点
1、肺部感染:患者长期卧床通气功能减弱双肺 底部淤血易发生坠积性肺炎;患者存在吞咽困 难饮水发呛极易发生误吸;意识障碍的患者, 咳嗽反射迟钝气管内分泌物不易排出,以致致 病菌繁殖导致感染。

中风(脑梗死恢复期)中医护理PPT课件

中风(脑梗死恢复期)中医护理PPT课件

-
26
(二)注射给药
醒脑静注射液含芳香走窜药物, 开启后立即使用,防止挥发; 生脉注射液,用药宜慢,滴速 <30滴/分钟,并适量稀释;脑 水肿患者静脉滴注中药制剂时 不宜过快,一般不超过30~40 滴/分钟为宜。
-
27
(三)外用中药
紫草油外涂(清热凉血、收敛 止痛),适用于二便失禁或便 溏所致的肛周潮红、湿疹。涂 药次数视病情而定,涂药后观 察局部皮肤情况,如有皮疹、 奇痒或局部肿胀等过敏现象时, 应立即停止用药,并将药物拭 净或清洗,遵医嘱内服或外用 抗过敏药物。
-9Βιβλιοθήκη 中医护理特色技术(1)舒筋活络浴袋洗浴 (2)中频、低频治疗仪 (3)拔罐疗法 (4)艾灸治疗 (5)穴位拍打 (6)中药热熨
-
10
(1)舒筋活络浴袋洗浴
先熏蒸,待温度适宜时,将患肢浸 入药液中洗浴;或将毛巾浸入药液 中同煮15分钟,煮沸后调至保温状 态,用长镊子将毛巾捞起,拧至不 滴药液为宜,待温度适宜后,再敷 于患肢。
-
23
中医护理特色技术
(1)艾条灸穴位:神阙、气海、关元、 百会、三阴交、足三里。适用于气虚 及元气衰败所致的二便失禁。 (2)耳穴贴压(耳穴埋豆):遵医嘱 取主穴大肠、小肠、胃、脾,配穴: 交感、神门。 (3)穴位按摩:遵医嘱取穴肾腧穴、 八髎穴、足三里、天枢等穴。适用于 气虚及元气衰败所致的二便失禁。 (4)中药贴敷加红外线灯照射。中药 置于患者中脘或神阙穴,予红外线灯 在距离相应穴位或病变部位30~50cm 处直接照射,治疗30分钟,注意防烫 伤。
-
2
• 本节课所讲是中风病(脑梗死)发病2周至6个月处于恢 复期患者的护理。
-
3
二、常见证候
(一)风痰瘀阻证 (二)气虚血瘀证 (三)肝肾亏虚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