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好文一半”后面的功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好文一半”后面的功夫
很多学生怕上作文课,一听写作文就头疼,原因之一是跟我们教师怎样出作文题有很大的关系。题好一半文,安好文眼自然是写作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而给学生作文出题的功夫,更是辅导学生写好作文的重要一环。
不好的作文题,会使学生感到头疼,感到腻烦,感到是被逼着去写作文,是为了完成任务而进行的敷衍;而好的作文题目,则能引起学生的写作冲动,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和热情,让学生感到是他们自己想写,他们自己需要写,使他们自觉主动地并很乐意地去写作文。
给学生出作文题,当然要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与教材内容相切。但仅仅做到这一点是不够的,还必须做到以下几方面的功夫。
第一,作文出题必须切近学生的生活,让他们感到有东西可写,有情可抒,有事可议。
作文最怕假大空,我们教师有时给学生所出的作文题却偏偏犯了这个大忌。因为他们没有去了解我们的学生,不了解学生的生活,甚至不了解学生的学习,更不了解学生的思想感情。不知其所喜,不知其所忧,只知道按照自己一贯的出题方法和教材内容的要求来给学生出作文题,让学生写。学生没东西可写出要硬头来皮来敷衍,怎么不头疼,怎么不感到厌烦呢?有的学生甚至就不写,不交作文。这种现象是很常
见的。所以语文教师必须深入地了解我们的学生,关心他们,做学生的贴心人。不但要在学习上了解和关心我们的学生,而且要在生活上、思想上了解和关心他们。了解他们的苦乐、了解他们的悲喜,关心他们各方面的经历和成长。这样,在给学生出作文题的时候,就会贴近学生的生活,切近学生的思想和感情,让学生写他们自己和他们所熟知的人和事,让学生写出他们自己的内心世界来。这样,他们就会有东西可写,有情可抒,有事可议,写出的作文也才会内容充实,言之有物,并且具有真情实感了。
有东西可写,还要学生会写得来才行。我在作文批改中常发现,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即便是表达能力差点的学生,也会写得较好。只要他们想写,愿意写,再经过必要的写作技能的辅导与训练,他们就不但会写得来,而且会写得较好。因此,作文出题还要掌握学生的兴趣,掌握好恰当的难易度,使学生肯写、会写。
第二,作文出题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空间。
世上的许多事情,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从不同的方面去思考,各人的经历见识不同,所持的观点、态度也会有所不同。所以我们在给学生出作文题时就不能限制学生的思想,更不能以我们的想法去代替学生的想法,限制学生只能按照我们的思路去想、去写。而应在健康、合理的大前提下给学生留有充分发表他们自己的观点,
写出他们自己的想法的余地。要用辩证的观点来教育学生,启发学生,这样,不但能启发学生的辩证思维,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判别能力,即使是同一个题目,同一类型的题材,他们写出的作文也不会千篇一律,如出一辙了。
想象是智慧的翅膀,中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是十分丰富的。我们所给出的作文题不但要能勾起学生的联想,还要能引发学生的丰富的想象。要让学生展开智慧,翱翔于自己的想象空间。这样出的作文题,学生不但会感兴趣,而且往往也会写出自己的真正水平。第三,给学生出作文题,最好要具体化,形象化。
可以让学生即景写景,就事论事。当学生作文感到缺少素材时,我们应当指点学生如何去搜集一些素材。譬如,街头巷尾的一则新闻,同学们中间的一个新话题,校园内的一个新鲜事等等,都可以当成作文素材来引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有时,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有意义并且很有趣的活动,如课堂上的一场小辩论,也可以当作学生作文的好素材。有时,还可以带学生到校外去参加一些有意义的社会活动,如参观某个市场、工厂,旅游点或娱乐场所等。这样出的作文题,可以让学生写具体的人,具体的事,描绘具体的景,抒发自己真实的感受,既有趣又有意义,也是最受学生欢迎的。
第四,作文题目既要新颖,又要让学生感到不陌生,才容易引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热情。
只有新颖,才能使学生有新鲜感,引起学生的兴趣;只有不陌生,是学生所熟悉的题材,才会让学生有东西可写,并且乐意去写。作文出题最忌讳老生常谈,司空见惯的那一套,让学生写多了,写烦了,一看就腻。我们教师应当多花点心思,多做些构想,即使很普通的题材,很一般的类型,我们也要用富有新意,有新鲜感的办法来吸引学生。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心思要巧,胸中罗锦绣,这样才能抛梭织彩虹,才能给学生出好的作文题,引导学生写出好的作文来。
第五,给学生出作文题要有时代感,要紧跟时代步伐,表现时代的最新精神。
历史的车轮在不停地转动,时代的潮流在不断地翻新。所谓李杜文章千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教师最重要的职责就是要培养并推出一代可领风骚的新人来。因此,我们要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时代精神,接受新生事物,理解新人新事;要不断地改造自己,更新自己,充实自己。只有站在时代的最前面,才能正确引导学生,并带领学生追赶时代新潮,到中流击水,做时代的弄潮儿。也只有具备这样的思想和素质,才能给学生出好的具有时代感的作文题。有时代感的作文题,是有朝气的,有生机的。学生在写作的时候,也才会朝气勃发,生机盎然,写出的文章有奋发精神,激发向上的意义。
总之,给学生出作文题,既要让学生有东西可写,又要使学
生会写得来;既要能让学生自由地表达出他们自己的思想感情,又要能充分发挥他们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既要引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热情,又要能体现时代的精神和朝气。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肯写作文,爱写作文,并且写出兴趣,写出成绩来。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