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 物理学中微元法的应用 巩固复习

合集下载

2020年高考物理复习攻略:微元累积法(教师版)

2020年高考物理复习攻略:微元累积法(教师版)

专题09 微元累积法目录1.过程微元法 ................................................................................................................................................... 1 2. 对象微元法 . (9)微元法是一种介于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之间的一种处理物理模型问题的方法,其要点是:在对物理问题做整体的考察后,选取该问题过程中的某一微小单元进行分析,通过对微元细节的物理分析和描述,找出该微元所具有的物理性质和运动变化规律,从而获得解决该物理问题整体的方法。

微元法按其研究物理模型问题可分为对象微元法、过程微元法。

1.过程微元法过程微元法着眼于研究对象物体所经历的比较复杂的过程,比如,物体的运动不是恒力作用下的匀变速运动,而是变力作用下的变加速运动,这时物体运动的过程复杂,运动过程性规律不甚明了,若从整体着手研究,则难以在高中物理层面展开,不过当我们用过程微元法,把物体的运动过程按其经历的位移或时间等分为多个小量,将每个微元过程近似为高中物理知识所能处理的过程,在得出每个微元过程的相关结果后,再进行数学求和,这样就能得到物体复杂运动过程的规律。

典例1.质量为m 物体从地面以初速度v 0竖直上抛,经过t 1时间达最高点,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f=kv (k 是常数),求上升的最大高度。

【解析】物体上升过程ma kv mg =+mkv g a += t m kv g v ∆⎪⎭⎫ ⎝⎛+=∆∑∑ mkHgt v 10+= ()kgt -v m H 10=①针对训练1.接上题,上题条件不变,物体从最高点下落,当物体到达地面时速度刚好达到最大,求其下落时间t 2. 【解析】到达地面速度最大值为v mm g kv m =②过程中ma kv -mg =③∑∑∆=∆t a v ④①②③④得:102t -gv k m t +=【总结与点评】本题上升下落过程受到变化的阻力,加速度变化,需要把物体的运动过程进行微元处理,在每一小段的时间内可以认为加速度一定,再进行时间的累积,就可以求出结果。

高考物理总复习知识讲解物理学中微元法的应用

高考物理总复习知识讲解物理学中微元法的应用

物理学中微元法的应用编稿:李传安 审稿:张金虎【高考展望】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微积分已经引入了高中数学课标,列入理科学生的高考考试范围,为高中物理的学习提供了更好的数学工具。

教材中很多地方体现了微元思想,逐步建立微元思想,加深对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提高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不仅需要从研究方法上提升学习能力,而且还要提高利用数学方法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高考试题屡屡出现“微元法”的问题,较多地出现在机械能问题、动量问题、电磁感应问题中,往往一出现就是分值高、难度较大的计算题。

在高中物理竞赛、自主招生物理试题中更是受到命题者的青睐,成为必不可少的内容。

【知识升华】“微元法”又叫“微小变量法”,是分析、解决物理问题中的常用方法,也是从部分到整体的思维方法。

用该方法可以使一些复杂的物理过程用我们熟悉的物理规律迅速地加以解决,使所求的问题简单化。

在使用微元法处理问题时,需将其分解为众多微小的“元过程”,而且每个“元过程”所遵循的规律是相同的。

微元可以是一小段线段、圆弧、一小块面积、一个小体积、小质量、一小段时间……,但应具有整体对象的基本特征。

这样,我们只需分析这些“元过程”,然后再将“元过程”进行必要的数学方法或物理思想处理,进而使问题得到求解。

利用“微元法”可以将非理想模型转化为理想模型,将一般曲线转化为圆甚至是直线,将非线性变量转化为线性变量甚至是恒量,充分体现了“化曲为直”、“化变为恒”的思想。

【方法点拨】应用“微元法”解决物理问题时,采取从对事物的极小部分(微元)入手,达到解决事物整体的方法,具体可以分以下三个步骤进行:(1)选取微元用以量化元事物或元过程;(2)把元事物或元过程视为恒定,运用相应的物理规律写出待求量对应的微元表达式;(3)在微元表达式的定义域内实施叠加演算,进而求得待求量。

微元法是采用分割、近似、求和、取极限四个步骤建立所求量的积分式来解决问题的。

【典型例题】类型一、微元法在运动学、动力学中的应用例1、设某个物体的初速度为,做加速度为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时间t ,则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为,试推导。

微元法高考物理专题复习建议

微元法高考物理专题复习建议

微元法高考物理专题复习建议(总11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微元法”高考物理专题复习建议刘小兵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江苏南京210019)【摘要】在研究物理问题时,从对事物的极小部分(微元)分析入手,达到解决事物整体的方法,称为“微元法”。

这是物理研究中非常重要的方法,在高考中屡屡出现,从应用来看,可以分为选取微元作为研究对象、微元求导和微元求和等三个方面。

本文归纳总结了“微元法”解题步骤,力图通过最简单的例子和规范的解题过程引领示范,并且运用各种图象让物理情景形象生动地呈现,易于学生理解和提升。

【关键词】微元法变力变加速度化变为恒化曲为直在处理和研究物理问题时,将研究对象或物理过程进行无限细分(化变为恒、化曲为直),从其中抽取某一微小单元(研究对象或研究过程)进行研究,从而找到被研究对象或被研究过程遵循的物理规律,这种方法称为“微元法”。

从对事物的极小部分(微元)分析入手,达到解决事物整体的方法。

这是一种深刻的思维方法,化变为恒,化曲为直,通过分割逼近,获得“微元”,从而可以运用中学阶段的解题手段,再累加求和(或求商求导),最终达到了求解整体的目的。

人教版课本中多处涉及到了“微元思想”,由于散落在各册教材中,学生印象比较模糊,因此在总复习专题复习时以“微型例题”形式总结。

如推导v-t 图的面积表示位移、研究重力做功、推导向心加速度,等等,都用到了“微元法”。

【微型例题1】试用“微元法”推导说明v-t的面积表示位移。

解析:Step1 在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中,如图1,图象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x=vt.可以把整个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过程分成几个比较小的时间段,把每一小段时间内的匀变速运动粗略地看成是匀速直线运动(化变为恒)。

然后把运动物体在每一个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即小矩形的面积)都表示出来,最后求和,就得到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总位移。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微元法(高中物理必备微元法解题秘籍)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微元法(高中物理必备微元法解题秘籍)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微元法(高中物理必备微元法解题秘
籍)
很多同学上课的时候都特别忙碌,赶着听课,赶着抄写老师写在黑板上的板书,生怕自己落下一点。

物理如果想学的好,那么学习就一定要有规划。

这句话放在其他科目上也适用。

微元法是分析、解决物理问题中的常用方法,也是从部分到整体的思维方法。

使用此方法会加强我们对已知规律的再思考,从而引起巩固知识、加深认识和提高能力的作用。

资料领取方式:点开我的头像,点右上角的小信封,发送:资料,即可获取,欢迎关注。

谢谢!
,。

谈微元法在高中物理解题中的应用

谈微元法在高中物理解题中的应用

谈微元法在高中物理解题中的应用
谈微元法在高中物理解题中的应用
微元法是一种解决科学和工程问题的方法,它是基于微元法的工程分析和应用。

微元法是一种基于有限元的工程模拟方法。

它采用小的模型对实际结构的运动特性进行建模,从而可以用来模拟复杂的结构体的运动特性,以及对工程结构进行处理和分析。

高中物理解题是一种基础性的物理学习,内容包括力、运动、动能和势能以及物理运动过程中的各种物理现象,这些概念都要求学生理解和认识,以便能够更好地解决物理问题。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要运用一定的物理原理来推导和解释物理现象,以达到预期的解决方案。

在这种情况下,微元法可以提供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通过它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和解释物理运动过程,从而更好地解决物理问题。

在物理解题方面,微元分析可以使物理问题更加深入地推导,从而更好地理解物理现象。

例如,当讨论惯性力的大小时,可以根据给定的情况,结合动量定理以及惯性定律,来推导惯性力的大小。

而采用微元分析,则可以通过构建模型得出结论,从而更加直观地了解惯性力的大小和它对物理运动的影响。

此外,微元法还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加全面而准确地认识物理现象,正如采用微元法处理热传导这一问题所能得到的结果,即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热传导现象的性质和特征。

从而帮助学生深入分析和推导物理问题,以达到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的目的。

总而言之,微元法可以帮助高中物理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物
理问题,以及更全面和准确地认识物理现象,从而提高高中生的物理知识和解答能力。

微元法在物理习题中的应用(全)

微元法在物理习题中的应用(全)

电磁感应中的“微元法”和“牛顿第四定律”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丰县中学——戴儒京所谓:“微元法”所谓“微元法”,又叫“微小变量法”,是解物理题的一种方法。

1.什么情况下用微元法解题?在变力作用下做变变速运动(非匀变速运动)时,可考虑用微元法解题。

2. 关于微元法。

在时间t ∆很短或位移x ∆很小时,非匀变速运动可以看作匀变速运动,运动图象中的梯形可以看作矩形,所以x t v ∆=∆,s x l t lv ∆=∆=∆。

微元法体现了微分思想。

3. 关于求和∑。

许多小的梯形加起来为大的梯形,即∑∆=∆S s ,(注意:前面的s 为小写,后面的S 为大写),并且0vv v -=∆∑,当末速度0=v 时,有∑=∆0v v ,或初速度00=v 时,有∑=∆v v ,这个求和的方法体现了积分思想。

4. 无论物理规律用牛顿定律,还是动量定理或动能定理,都可以用微元法.如果既可以用动量定理也可以用动能定理解。

对于使用老教科书的地区,这两种解法用哪一种都行,但对于使用课程标准教科书的地区就不同了,因为课程标准教科书把动量的内容移到了选修3-5,如果不选修3-5,则不能用动量定理解,只能用动能定理解。

微元法解题,体现了微分和积分的思想,考查学生学习的潜能和独创能力。

电磁感应中的微元法一些以“电磁感应”为题材的题目。

可以用微元法解,因为在电磁感应中,如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感应电动势为BL v E =,感应电流为RB L vI =,受安培力为v RL B B I L F 22==,因为是变力问题,所以可以用微元法.1.只受安培力的情况例1. 如图所示,宽度为L 的光滑金属导轨一端封闭,电阻不计,足够长,水平部分有竖直向上、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

质量为m 、电阻为r 的导体棒从高度为h 的斜轨上从静止开始滑下,由于在磁场中受安培力的作用,在水平导轨上滑行的距离为S 而停下。

(1) 求导体棒刚滑到水平面时的速度0v ;(2) 写出导体棒在水平导轨上滑行的速度v 与在水平导轨上滑行的距离x 的函数关系,并画出x v -关系草图。

2019年高考物理备考:微元法的应用(共27张PPT)

2019年高考物理备考:微元法的应用(共27张PPT)
(1)若小环初始位置在O处,受到轻微扰动后沿半 圆轨道加速运动,求小环运动至D处的速度大小v0。
解:(1)根据点电荷产生的电势公式可知,Q2在O、 D两处产生的电势相等,小环从O运动到D只有点电
荷Q1对环做功,由动能定理可得
WOD=q(φO–φD)=mv02/2
即 kQ1q/l– kQ1q/3l= mv02/2
微元法在教材中的广泛应用:在处理匀变速直线 运动的位移、瞬时速度,曲线运动速度方向、万 有引力由“质点”向“大的物体”过渡、探究重 力做功、变力做功、推导第二宇宙速、推导正弦 式交流电峰值和有效值的关系等等
(一)微元法在力学中的应用
例1如图1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钢性圆环套在一根固 定的足够长的水平直杆上,环的半径略大于杆的半径。 环与杆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t=0时刻给环一个向右 的初速度v0,同时对环施加一个方向始终竖直向上的 力F,已知力F的大小为F=kv, (k为大于0的常数且已 知,v为环的运动速度),且有kv0>mg,t=t1时刻环开 始沿杆做匀速直线运动。试求:在0~t1时间内,环沿 杆运动的距离。
解Wi法=F2i△:x棒1=am有g一sin很30小°位△移x1△+ Bx12时d2(,v1力+v是必F2i)做唯用△的一微x选元功/2择这为R,样不的要先形入成为遇 主到的电印磁象感应 代人数据得 Wi =3△x1+ 0.25v2i△x1 式中v2i可由⑦式求得:v2i =8–2△v2i/△t 得: Wi =3△x1+(8–2△v2i/△t)·0.25△x1=5△x1–0.5△v2 i·△x1 /△t 式中△v2i为棒b在△t时间内的速度增量,△x1为棒a在△t时间的位移,所以 △x1/△t =v1=2m/s,代入⑩式并求和得

高中物理物理解题方法:微元法知识点汇总

高中物理物理解题方法:微元法知识点汇总

高中物理物理解题方法:微元法知识点汇总一、高中物理解题方法:微元法1.我国自主研制的绞吸挖泥船“天鲲号”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若某段工作时间内,“天鲲号”的泥泵输出功率恒为4110kW ⨯,排泥量为31.4m /s ,排泥管的横截面积为20.7 m ,则泥泵对排泥管内泥浆的推力为( ) A .6510N ⨯ B .7210N ⨯C .9210N ⨯D .9510N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设排泥的流量为Q ,t 时间内排泥的长度为:1.420.7V Qt x t t S S ==== 输出的功:W Pt =排泥的功:W Fx =输出的功都用于排泥,则解得:6510N F =⨯故A 正确,BCD 错误.2.下雨天,大量雨滴落在地面上会形成对地面的平均压强。

某次下雨时用仪器测得地面附近雨滴的速度约为10m/s 。

查阅当地气象资料知该次降雨连续30min 降雨量为10mm 。

又知水的密度为33110kg/m ⨯。

假设雨滴撞击地面的时间为0.1s ,且撞击地面后不反弹。

则此压强为( ) A .0.06Pa B .0.05PaC .0.6PaD .0.5Pa【答案】A 【解析】 【详解】取地面上一个面积为S 的截面,该面积内单位时间降雨的体积为31010m 3060sh V S S t -⨯=⋅=⋅⨯则单位时间降雨的质量为m V ρ=撞击地面时,雨滴速度均由v 减为0,在Δ0.1s t =内完成这一速度变化的雨水的质量为m t ∆。

设雨滴受地面的平均作用力为F ,由动量定理得[()]()F m t g t m t v -∆∆=∆又有F p S=解以上各式得0.06Pa p ≈所以A 正确,BCD 错误。

故选A 。

3.如图所示,摆球质量为m ,悬线的长为L ,把悬线拉到水平位置后放手设在摆球运动过程中空气阻力F 阻的大小不变,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重力做功为mgLB .绳的拉力做功为0C .空气阻力做功0D .空气阻力做功为12F L π-阻 【答案】ABD 【解析】A 、如图所示,重力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始终不变,小球在重力方向上的位移为AB 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L ,所以W G =mgL .故A 正确.B 、因为拉力F T 在运动过程中始终与运动方向垂直,故不做功,即W FT =0.故B 正确.C 、F 阻所做的总功等于每个小弧段上F 阻所做功的代数和,即12F 1=()2W F x F x F L π-∆+∆+⋅⋅⋅=阻阻阻阻,故C 错误,D 正确;故选ABD . 【点睛】根据功的计算公式可以求出重力、拉力与空气阻力的功.4.如图所示,摆球质量为m ,悬线长度为L ,把悬线拉到水平位置后放手.设在摆球从A 点运动到B 点的过程中空气阻力的大小F 阻不变,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重力做功为mgLB .悬线的拉力做功为0C .空气阻力做功为-mgLD .空气阻力做功为-12F 阻πL 【答案】ABD 【解析】 【详解】 A .如图所示重力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始终不变,小球在重力方向上的位移为AB 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L ,所以G W mgL =.故A 正确.B .因为拉力T F 在运动过程中始终与运动方向垂直,故不做功,即FT 0W =.故B 正确. CD .F 阻所做的总功等于每个小弧段上F 阻所做功的代数和,即121(ΔΔ)π2F W F x F x F L =-++=-阻阻阻阻故C 错误,D 正确; 故选ABD . 【点睛】根据功的计算公式可以求出重力、拉力与空气阻力的功.注意在求阻力做功时,要明确阻力大小不变,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故功等于力与路程的乘积.5.两根足够长的平行金属导轨固定于同一水平面内,两导轨间的距离为L ,导轨上垂直放置两根导体棒a 和b ,俯视图如图甲所示。

高三总复习专题 物理学中微元法的应用知识讲解

高三总复习专题 物理学中微元法的应用知识讲解

物理学中微元法的应用编稿:李传安 审稿:张金虎【高考展望】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微积分已经引入了高中数学课标,列入理科学生的高考考试范围,为高中物理的学习提供了更好的数学工具。

教材中很多地方体现了微元思想,逐步建立微元思想,加深对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提高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不仅需要从研究方法上提升学习能力,而且还要提高利用数学方法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高考试题屡屡出现“微元法” 的问题,较多地出现在机械能问题、动量问题、电磁感应问题中,往往一出现就是分值高、难度较大的计算题。

在高中物理竞赛、自主招生物理试题中更是受到命题者的青睐,成为必不可少的内容。

【知识升华】“微元法”又叫“微小变量法”,是分析、解决物理问题中的常用方法,也是从部分到整体的思维方法。

用该方法可以使一些复杂的物理过程用我们熟悉的物理规律迅速地加以解决,使所求的问题简单化。

在使用微元法处理问题时,需将其分解为众多微小的“元过程”,而且每个“元过程”所遵循的规律是相同的。

微元可以是一小段线段、圆弧、一小块面积、一个小体积、小质量、一小段时间……,但应具有整体对象的基本特征。

这样,我们只需分析这些“元过程”,然后再将“元过程”进行必要的数学方法或物理思想处理,进而使问题得到求解。

利用“微元法”可以将非理想模型转化为理想模型,将一般曲线转化为圆甚至是直线,将非线性变量转化为线性变量甚至是恒量,充分体现了“化曲为直”、“化变为恒”的思想。

【方法点拨】应用“微元法”解决物理问题时,采取从对事物的极小部分(微元)入手,达到解决事物整体的方法,具体可以分以下三个步骤进行:(1)选取微元用以量化元事物或元过程;(2)把元事物或元过程视为恒定,运用相应的物理规律写出待求量对应的微元表达式;(3)在微元表达式的定义域内实施叠加演算,进而求得待求量。

微元法是采用分割、近似、求和、取极限四个步骤建立所求量的积分式来解决问题的。

【典型例题】类型一、微元法在运动学、动力学中的应用例1、设某个物体的初速度为0v ,做加速度为a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时间t ,则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为2012x v t at =+,试推导。

高中物理专题复习小专题一补偿法对称法极限法和微元法的应用课件新人教版

高中物理专题复习小专题一补偿法对称法极限法和微元法的应用课件新人教版
A.场强大小为 krq2,方向沿 OA 方向 B.场强大小为 krq2,方向沿 AO 方向 C.场强大小为 k2rq2 ,方向沿 OA 方向 D.场强大小为 k2rq2 ,方向沿 AO 方向
解析: 在 A 处放一个-q 的点电荷与在 A 处同时放一个 +q 和-2q 的点电荷的效果相当,因此可以认为 O 处的场强是 5 个+q 和 1 个-2q 的点电荷产生的场强合成的,5 个+q 处于 对称位置上,在圆心 O 处产生的合场强为 0,所以 O 点的场强 相当于-2q 的点电荷在 O 处产生的场强.故选 C.
答案:
q kR2
沿 OP 指向 P
2.(对称法)如图所示,电荷量为+q 和-q 的点电荷分别 位于正方体的顶点,正方体范围内电场强度为零的点有( )
A.体中心、各面中心和各边中点 B.体中心和各边中点 C.各面中心和各边中点 D.体中心和各面中心
解析: 根据点电荷场强公式 E=krQ2 及正方体的对称性可 知正方体的体中心点及各面的中心点处场强为零,故答案为 D.
8kq A. 9d2
kq B. d2
3kq C. 4d2
10kq D. 9d2
解析: 负电荷在 P 点的场强大小为 k3qd2=9kdq2,正电荷 在 P 点的场强大小为kdq2,所以 P 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为kdq2-k9qd2 =89kdq2,A 正确.
答案: A
4.(对称法)两带电荷量分别为 q 和-q 的点电荷放在 x 轴 上,相距为 L,能正确反映两电荷连线上场强大小 E 与 x 关系 的是下列图中的( )
解析: 每个14圆环在 O 点产生的电场强度大小相等,设 为 E.根据电场的叠加原理和对称性,得 A、B、C、D 各图中 O 点的电场强度分别为 EA=E、EB= 2E、EC=E、ED=0,故选 项 B 正确.

物理学科中的微元法的解题应用探究

物理学科中的微元法的解题应用探究

物理学科中的微元法的解题应用探究【摘要】物理学科中的微元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工具,可以帮助解决各种物理问题。

本文首先介绍了微元法的基本原理,然后探讨了微元法在力学、热学、电磁学和光学中的应用。

在力学中,微元法常常用来推导物体受力的微分方程,从而解决运动问题;在热学中,微元法可以帮助计算热力学系统的性质变化;在电磁学和光学中,微元法可以用来推导麦克斯韦方程组和光学传播方程。

通过探究这些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学科中微元法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

物理学科中的微元法对于解决物理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物理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微元法、物理学科、解题应用、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基本原理、探究、结论1. 引言1.1 物理学科中的微元法的解题应用探究微元法是物理学中一种常用的数学方法,通过将一个问题分解成无穷小的微元,然后求解每个微元的问题来得到整体的解。

微元法在物理学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和光学等领域。

本文将探讨微元法在这些不同领域中的应用,从而深入了解物理学中微元法的解题应用。

在力学中,微元法常常用于求解质点系的受力分布、受力矩分布等问题。

通过将物体分解成无穷小的微元,可以更加精确地求解受力情况,从而得到准确的运动方程。

通过对以上不同领域中微元法的应用探究,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物理学科中微元法的解题应用,为解决各种物理问题提供更加清晰和准确的方法。

2. 正文2.1 微元法的基本原理微元法是物理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它在解决各种物理问题时具有广泛的应用。

微元法的基本原理是将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成许多小的微元,通过对每个微元的特性进行分析,最终得到对整体问题的解决方案。

在微元法中,首先需要确定物理量的微元,即问题中最小的部分。

这个微元在不同的物理问题中可以是长度、面积、体积等不同的量。

然后,通过对微元的特性进行分析,可以得到微元内的物理量的微分表达式。

通过对所有微元进行求和或积分,可以得到整体物体的性质或整体物理问题的解决方案。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讲义:专题7+感应电荷量的应用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讲义:专题7+感应电荷量的应用

专题7 感应电荷量的应用1.安培力的冲量大小感应电流通过直导线时,直导线在磁场中要受到安培力的作用,当导线与磁场垂直时,安培力的大小为F=BIL。

方法1 微元法由于感应电流通常变化,所以安培力为变力,求时间t内安培力的冲量必须用微元法,在极短时间∆t内认为安培力为定值,则安培力冲量大小为I i=BI i L∆t = BLq i,求和可得全过程安培力冲量大小为I = BL∆q,其中∆q为此过程流过导体棒任意截面的电荷量。

方法2 平均电流法设此过程电流对时间的平均值为I,则∆q=It,所以安培力冲量通用表达式为:BILt BL q=∆,即感应电荷量与时间和安培力的冲量相联系。

2.感应电荷量在前面利用平均感应电流I=ER与和平均感应电动势E nt∆Φ=解得感应电荷量q=I t = nR∆Φ。

如果是由于导体棒切割产生的感应电荷量,则B S BLxq n nR R∆==,其中x为导体棒运动的距离,即感应电荷量与空间距离相联系。

3.感应电荷量的时空联系感应电荷量连接空间距离和安培力的冲量,因此在非匀变速运动中,如果题目求导体棒的位移,通常用感应电荷量和动量定理求解。

在分析电磁感应问题中,往往求解物体的初速度v0、末速度v、时间t、位移x、电荷量q 这5个物理量的时候,通常采用安培力的冲量,按此模型处理方法进行处理。

4.实例分析以2022年6月浙江选考19题第3问为例,如图1所示,用于推动模型飞机的动子(图中未画出)与线圈绝缘并固定,线圈带动动子,可在水平导轨上无摩擦滑动。

线圈位于导轨间的辐向磁场中,其所在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B 。

开关S 与1接通,恒流源与线圈连接,动子从静止开始推动飞机加速,飞机达到起飞速度时与动子脱离;此时S 掷向2接通定值电阻R 0,同时施加回撤力F ,在F 和磁场力作用下,动子恰好返回初始位置停下。

若动子从静止开始至返回过程的v -t 图如图2所示,在t 1至t 3时间内F =(800-10v )N ,加速度不变恒为a =160m/s 2,t 3时撤去F 。

高考物理物理解题方法:微元法习题知识归纳总结含答案

高考物理物理解题方法:微元法习题知识归纳总结含答案

高考物理物理解题方法:微元法习题知识归纳总结含答案一、高中物理解题方法:微元法1.“水上飞人表演”是近几年来观赏性较高的水上表演项目之一,其原理是利用脚上喷水装置产生的反冲动力,使表演者在水面之上腾空而起。

同时能在空中完成各种特技动作,如图甲所示。

为简化问题。

将表演者和装备与竖直软水管看成分离的两部分。

如图乙所示。

已知表演者及空中装备的总质量为M ,竖直软水管的横截面积为S ,水的密度为ρ,重力加速度为g 。

若水流竖直向上喷出,与表演者按触后能以原速率反向弹回,要保持表演者在空中静止,软水管的出水速度至少为( )A 2MgSρB MgSρ C 2MgSρD 4MgSρ【答案】C 【解析】 【详解】设出水速度为v ,则极短的时间t 内,出水的质量为m Svt ρ=速度由竖起向上的v 的变为竖起向下的v ,表演者能静止在空中,由平衡条件可知表演者及空中装备受到水的作用力为Mg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装备对水的作用力大小也为Mg ,取向下为正方向,对时间t 内的水,由动量定理可得22()()Mgt mv m v v Sv t S t ρρ--=--=解得2Mgv Sρ=故C 正确,A 、B 、D 错误; 故选C 。

2.如图所示,有一连通器,左右两管的横截面积均为S ,内盛密度为ρ的液体,开始时两管内的液面高度差为h .打开底部中央的阀门K ,液体开始流动,最终两液面相平.在这一过程中,液体的重力加速度为g 液体的重力势能( )A .减少214gSh ρ B .增加了214gSh ρ C .减少了212gSh ρ D .增加了212gSh ρ 【答案】A 【解析】打开阀门K ,最终两液面相平,相当于右管内 2h 的液体流到了左管中,它的重心下降了2h ,这部分液体的质量122h m V S Sh ρρρ===,由于液体重心下降,重力势能减少,重力势能的减少量:211224p h E mgh Sh g Sgh ρρ∆='=⋅⋅=,减少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内能,故选项A 正确.点睛:求出水的等效重心下移的高度,然后求出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再求出重力势能的变化量,从能量守恒的角度分析答题.3.生活中我们经常用水龙头来接水,假设水龙头的出水是静止开始的自由下落,那么水流在下落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现象是( )A .水流柱的粗细保持不变B .水流柱的粗细逐渐变粗C .水流柱的粗细逐渐变细D .水流柱的粗细有时粗有时细【答案】C 【解析】 【详解】水流在下落过程中由于重力作用,则速度逐渐变大,而单位时间内流过某截面的水的体积是一定的,根据Q=Sv可知水流柱的截面积会减小,即水流柱的粗细逐渐变细,故C 正确,ABD 错误。

微元法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微元法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微元法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微元法在物理学中有广泛的应用,以下列举几个例子:
1. 动力学中的微元法:在分析质点的加速度、速度、位移等运动规律时,通常采用微元法。

比如,对于一个质点在一定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可以将其时间间隔分成许多极小的时间微元,通过微元的加速度来逐步模拟质点的运动轨迹。

2. 热力学中的微元法:在热力学中,微元法常用于计算物体的温度变化、热量传递等。

以热扩散为例,可以通过微元法建立温度分布模型,即将物体分成几个微元,计算微元之间的热传递,从而预测物体温度的变化。

3. 电磁学中的微元法:在电磁学中,微元法也有广泛应用。

比如,可以通过微元法计算磁场强度,即将电流通过某一面积的微元加以分析,逐步推算出总磁场的强度和方向。

4. 光学中的微元法:在光学中,微元法的应用也相当广泛。

例如,可以通过微元法计算透镜的成像特征,即将透镜分成很多极小的微元,然后分析微元的光学性质,再综合各个微元的成像结果,从而得到整个透镜的成像特性。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讲义:解题方法专题——微元法、整体与隔离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讲义:解题方法专题——微元法、整体与隔离

微元法本专题主要讲解利用微元法解决动力学问题、变力做功问题、电场和电磁感应等问题,主要分为时间微元和位移微元两大类。

微元法在近几年高考中考查频率较高,出现了分值高、难度较大的计算题。

微元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解题方法,将研究对象或研究过程分解为众多细小的“微元”,分析这些“微元”,进行必要的数学推理或物理思想处理,能够有效的简化复杂的物理问题。

考查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应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能力。

时间微元微元思想是中学物理中的重要思想。

所谓微元思想,是将研究对象或者物理过程分割成无限多个无限小的部分,先取出其中任意部分进行研究,再从局部到整体综合起来加以考虑的科学思维方法。

如图所示,两根平行的金属导轨MN和PQ放在水平面上,左端连接阻值为R的电阻。

导轨间距为L,电阻不计。

导轨处在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

一根质量为m、阻值为r的金属棒放置在水平导轨上。

现给金属棒一个瞬时冲量,使其获得一个水平向右的初速度v0后沿导轨运动。

设金属棒运动过程中始终与导轨垂直且接触良好,导轨足够长,不计一切摩擦。

求:(1)金属棒的速度为v时受到的安培力是多大?(2)金属棒向右运动的最大距离是多少?物理学研究问题一般从最简单的理想情况入手,由简入繁,逐渐贴近实际。

在研究真实的向上抛出的物体运动时,我们可以先从不受阻力入手,再从受恒定阻力研究,最后研究接近真实的、阻力变化的运动情形。

现将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以速度v0竖直向上抛出,重力加速度为g。

(1)若忽略空气阻力对小球运动的影响,求物体经过多长时间回到抛出点;(2)若空气阻力大小与小球速度大小成正比,已知小球经t时间上升到最高点,再经一段时间匀速经过抛出点时,速度大小为v1,求小球抛出后瞬间的加速度和上升的最大高度。

涉及时间微元问题的一般解题步骤:(1)本方法一般用来处理变加速直线运动的情况且物体所受的变力与速度成正比。

(2)找微元:对于这类变速运动,通常选取极短的一段时间∆t,在这段极短的时间内可认为物体的受力、速度等物理量不变。

高中必修课物理(1)辅导微元法及其在物理中的应用资料

高中必修课物理(1)辅导微元法及其在物理中的应用资料

高中物理微元法一、方法简介所谓“微元法”,又叫“微小变量法”。

微元法体现了微分思想,是解物理题的一种常用方法。

微元法是分析、解决物理问题中的常用方法,也是从部分到整体的思维方法。

用该方法可以使一些复杂的物理过程用我们熟悉的物理规律迅速地加以解决,使所求的问题简单化。

在使用微元法处理问题时,需将其分解为众多微小的“元过程”,而且每个“元过程”所遵循的规律是相同的,这样,我们只需分析这些“元过程”,然后再将“元过程”进行必要的数学方法或物理思想处理,进而使问题求解。

使用此方法会加强我们对已知规律的再思考,从而引起巩固知识、加深认识和提高能力的作用。

二、微元法的一般思维程序1、微元思想在高中物理教材中有着广泛应用,也是近几年高考压轴题和各大名校自主招生考试中的热点;2、微元法在处理连续变化的问题时,有其独特的方法,要注意取元的原则:可加性、 有序性、平权性3、最常见的换“元”技巧有如下几种①“时间元”与“空间元”间的相互代换(表现时、空关系的运动问题中最为常见); ②“体元”、“面元”与“线元”间的相互代换(实质上是降“维”);③“线元”与“角元”间的相互代换(“元”的表现形式的转换);④“孤立元”与“组合元”间的相互代换(充分利用“对称”特征)4、微元法并不是处理变力问题的唯一方法,还有动能定理、图像法、平均力法、积分法等。

5、微元法的解题步骤第一步,取元。

隔离选择恰当微元(空间元、时间元)作为突破整体研究的对象。

微元可以是:一小段线段、圆弧;一小块面积;一个小体积、小质量;一小段时间……,但应具有整体对象的基本特征。

比如,在x-t 图像中,时间t ∆很短或位移x ∆很小时,非匀变速运动可以看作匀变速运动,运动图象中的梯形可以看作矩形,所以x t v ∆=∆,s x l t lv ∆=∆=∆。

第二步,模型化。

将微元模型化(如视作点电荷、质点、匀速直线运动等),并运用相关物理规律,求解这个微元,并注意适当的换元。

物理解题方法:微元法习题复习题含答案

物理解题方法:微元法习题复习题含答案

物理解题方法:微元法习题复习题含答案一、高中物理解题方法:微元法1.我国自主研制的绞吸挖泥船“天鲲号”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若某段工作时间内,“天鲲号”的泥泵输出功率恒为4110kW ⨯,排泥量为31.4m /s ,排泥管的横截面积为20.7 m ,则泥泵对排泥管内泥浆的推力为( ) A .6510N ⨯ B .7210N ⨯C .9210N ⨯D .9510N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设排泥的流量为Q ,t 时间内排泥的长度为:1.420.7V Qt x t t S S ==== 输出的功:W Pt =排泥的功:W Fx =输出的功都用于排泥,则解得:6510N F =⨯故A 正确,BCD 错误.2.如图所示,粗细均匀的U 形管内装有同种液体,在管口右端用盖板A 密闭,两管内液面的高度差为h ,U 形管中液柱的总长为4h 。现拿去盖板A ,液体开始流动,不计液体内部及液体与管壁间的阻力,则当两液面高度相等时,右侧液面下降的速度是A gh8B 4gh C 2gh D gh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拿去盖板,液体开始运动,当两液面高度相等时,液体的机械能守恒,即可求出右侧液面下降的速度.当两液面高度相等时,右侧高为h 液柱重心下降了1 4h ,液柱的重力势能减小转化为整个液体的动能.设管子的横截面积为S ,液体的密度为ρ.拿去盖板,液体开始运动,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得211442hSg h hSv ρρ⋅=,解得8ghv =,A 正确.3.如图所示,粗细均匀,两端开口的U 形管内装有同种液体,开始时两边液面高度差为h ,管中液柱总长度为4h ,后来让液体自由流动,当两液面高度相等时,右侧液面下降的速度大小是( )A 8gh B 6gh C 4gh D 2gh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设U 形管横截面积为S ,液体密度为ρ,两边液面等高时,相当于右管上方2h高的液体移到左管上方,这2h 高的液体重心的下降高度为2h ,这2h高的液体的重力势能减小量转化为全部液体的动能。

高考物理总复习含答案:物理学中微元法的应用

高考物理总复习含答案:物理学中微元法的应用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1、(2015 安徽卷)一根长为L 、横截面积为S 的金属棒,其材料的电阻率为ρ,棒内单位体积自由电子数为n ,电子的质量为m ,电荷量为e 。

在棒两端加上恒定的电压时,棒内产生电流,自由电子定向运动的平均速率为v ,则金属棒内的电场强度大小为( )A .22mv eLB .e Sn mv 2C .nev ρD .SL ev ρ2、某行星绕太阳C 沿圆弧轨道运行,它的近日点A 离太阳的距离为a ,行星经过近日点A时的速度为A v ,行星的远日点B 离太阳的距离为b ,则它经过远日点B 时的速度B v 为( ) A a v b A b v a C. A v b a D. A v ab3、(2014 豫东、豫北十校联考)安培提出了著名的分子电流假说,根据这一假说,电子绕核的运动可等效为环形电流.设电荷量为e 的电子以速率v 绕原子核沿顺时针方向做半径为r 的匀速圆周运动,关于该环形电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电流为2ver π,电流的方向为顺时针 B .电流为ver ,电流的方向为顺时针C .电流为2ver π,电流的方向为逆时针D .电流为ver,电流的方向为逆时针4、一枚质量为M 的火箭,依靠向正下方喷气在空中保持静止,如果喷出气体的速度为v ,那么火箭发动机的功率是( )A.Mgv 21 B. Mgv C. Mgv 2 D. Mgv 415、河水对横停在其中的大船侧弦能激起2m 高的浪,试估算将要建造的拦河大坝单位面积上所受河水的冲击力为( )(g 取 10 m/s 2)A. 422.010/N m ⨯ B. 422210/N mC. 423.010/N m ⨯ D. 424.010/N m ⨯6、如图所示,一个均匀的带电圆环,带电荷量为+Q ,半径为R ,放在绝缘水平桌面上.圆心为O 点,过O 点作一竖直线,在此线上取一点A ,使A 到O 点的距离为R ,在A 点放一检验电荷+q ,则+q 在A 点所受的电场力为( )A.2kQqR,方向向上 B. 224kQq R ,方向向上 C.24kQqR,方向水平向左 D. 不能确定 7、阴极射线管中,由阴极K 产生的热电子(初速为零)经电压U 加速后,打在阳极A 板 上。

物理解题方法:微元法压轴难题复习题及答案

物理解题方法:微元法压轴难题复习题及答案

物理解题方法:微元法压轴难题复习题及答案一、高中物理解题方法:微元法1.雨打芭蕉是我国古代文学中重要的抒情意象.为估算雨天院中芭蕉叶面上单位面积所承受的力,小玲同学将一圆柱形水杯置于院中,测得10分钟内杯中雨水上升了15mm ,查询得知,当时雨滴落地速度约为10m /s ,设雨滴撞击芭蕉后无反弹,不计雨滴重力,雨水的密度为1×103kg /m 3,据此估算芭蕉叶面单位面积上的平均受力约为 A .0.25N B .0.5NC .1.5ND .2.5N【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由于是估算压强,所以不计雨滴的重力.设雨滴受到支持面的平均作用力为F .设在△t 时间内有质量为△m 的雨水的速度由v =10m/s 减为零.以向上为正方向,对这部分雨水应用动量定理:F △t =0-(-△mv )=△mv .得:F =mvt;设水杯横截面积为S ,对水杯里的雨水,在△t 时间内水面上升△h ,则有:△m =ρS △h ;F =ρSvht.压强为:3322151011010/0.25/1060F h P v N m N m S t ρ-⨯===⨯⨯⨯=⨯,故A 正确,BCD 错误.2.超强台风“利奇马”在2019年8月10日凌晨在浙江省温岭市沿海登陆, 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6级,对固定建筑物破坏程度非常大。

假设某一建筑物垂直风速方向的受力面积为s ,风速大小为v ,空气吹到建筑物上后速度瞬间减为零,空气密度为ρ,则风力F 与风速大小v 关系式为( ) A .F =ρsv B .F =ρsv 2C .F =ρsv 3D .F =12ρsv 2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设t 时间内吹到建筑物上的空气质量为m ,则有:m=ρsvt根据动量定理有:-Ft =0-mv =0-ρsv 2t得:F =ρsv 2A .F =ρsv ,与结论不相符,选项A 错误;B .F =ρsv 2,与结论相符,选项B 正确;C .F =ρsv 3,与结论不相符,选项C 错误;D .F =12ρsv 2,与结论不相符,选项D 错误; 故选B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学中微元法的应用【高考展望】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微积分已经引入了高中数学课标,列入理科学生的高考考试范围,为高中物理的学习提供了更好的数学工具。

教材中很多地方体现了微元思想,逐步建立微元思想,加深对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提高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不仅需要从研究方法上提升学习能力,而且还要提高利用数学方法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高考试题屡屡出现“微元法” 的问题,较多地出现在机械能问题、动量问题、电磁感应问题中,往往一出现就是分值高、难度较大的计算题。

在高中物理竞赛、自主招生物理试题中更是受到命题者的青睐,成为必不可少的内容。

【知识升华】“微元法”又叫“微小变量法”,是分析、解决物理问题中的常用方法,也是从部分到整体的思维方法。

用该方法可以使一些复杂的物理过程用我们熟悉的物理规律迅速地加以解决,使所求的问题简单化。

在使用微元法处理问题时,需将其分解为众多微小的“元过程”,而且每个“元过程”所遵循的规律是相同的。

微元可以是一小段线段、圆弧、一小块面积、一个小体积、小质量、一小段时间……,但应具有整体对象的基本特征。

这样,我们只需分析这些“元过程”,然后再将“元过程”进行必要的数学方法或物理思想处理,进而使问题得到求解。

利用“微元法”可以将非理想模型转化为理想模型,将一般曲线转化为圆甚至是直线,将非线性变量转化为线性变量甚至是恒量,充分体现了“化曲为直”、“化变为恒”的思想。

【方法点拨】应用“微元法”解决物理问题时,采取从对事物的极小部分(微元)入手,达到解决事物整体的方法,具体可以分以下三个步骤进行:(1)选取微元用以量化元事物或元过程; (2)把元事物或元过程视为恒定,运用相应的物理规律写出待求量对应的微元表达式;(3)在微元表达式的定义域内实施叠加演算,进而求得待求量。

微元法是采用分割、近似、求和、取极限四个步骤建立所求量的积分式来解决问题的。

【典型例题】类型一、微元法在运动学、动力学中的应用例1、设某个物体的初速度为0v ,做加速度为a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时间t ,则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为2012x v t at =+,试推导。

【思路点拨】把物体的运动分割成若干个微元,t ∆极短,写出v t -图像下微元的面积的表达式,即位移微元的表达式,最后求和,就等于总的位移。

【解析】作物体的v t -图像,如图甲、乙,把物体的运动分割成若干个小元段(微元),由于每一个小元段时间t ∆极短,速度可以看成是不变的,设第i 段的速度为i v ,则在t ∆时间内第i 段的位移为i i x v t =∆,物体在t 时间内的位移为i i x x v t =∑=∑∆,在v t -图像上则为若干个微小矩形面积之和。

当把运动分得非常非常细,若干个矩形合在一起就成了梯形OAPQ ,如图丙所示。

图线与轴所夹的面积,表示在时间t 内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面积12S S S =+,又0P v v at =+,所以2012x v t at =+【总结升华】这是我们最早接触的微元法的应用。

总结应用微元法的一般步骤:(1)选取微元,时间t ∆极短,认为速度不变,“化变为恒”,(2)写出所求量的微元表达式,微元段的意义是位移,写出位移表达式i i x v t =∆,(3)对所求物理量求和,即对微元段的位移求和, i i x x v t =∑=∑∆。

举一反三【变式1】加速启动的火车车厢内的一桶水,若已知水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则火车加速行驶的加速度大小为( )A.cos g θB. tan g θC.cos g θ D. tan gθ【答案】B【解析】如图所示,取水面上质量为m ∆的水元为研究对象,其受力如图所示,应用正交分解或平行四边形定则,可求得质量为m ∆的水元受到的合力为=tan F mg θ∆合,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F ma ∆合, 则tan a g θ=,方向与启动方向相同。

【变式2】如图所示,人用绳子通过定滑轮以不变的速度0v 拉水平面上的物体A ,当绳子与 水平方向成θ角时,求物体A 的速度。

【答案】0cos A v v θ=【解析】设物体A 在θ角位置t ∆时间向左行驶x ∆距离,滑轮右侧绳长缩短L ∆,如图,当绳水平方向的角度变化很小时,有cos L x θ∆=∆,两边同除以t ∆得cos L xt tθ∆∆=∆∆,当这一小段时间趋于零时,收绳的平均速率就等于瞬时速率 即收绳速率0cos A v v θ= 所以物体A 的速率为0cos A v v θ=. 类型二、微元法在功和能中的应用例2、(2015 北京卷) 真空中放置的平行金属板可以用作光电转换装置,如图所示。

光照前两板都不带电。

以光照射A 板,则板中的电子可能吸收光的能量而逸出。

假设所有逸出的电子都垂直于A 板向B 板运动,忽略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保持光照条件不变。

a 和b 为接线柱。

已知单位时间内从A 板逸出的电子数为N ,电子逸出时的最大动能为E km 。

元电荷为e 。

(1)求A 板和B 板之间的最大电势差U m ,以及将a 、b 短接时回路中的电流I 短。

(2)图示装置可看作直流电源,求其电动势E 和内阻r 。

(3)在a 和b 之间连接一个外电阻时,该电阻两端的电压为U 。

外电阻上消耗的电功率设为P ;单位时间内到达B 板的电子,在从A 板运动到B 板的过程中损失的动能之和设为ΔE k 。

请推导证明:P =ΔE k 。

(注意:解题过程中需要用到、但题目没有给出的物理量,要在解题中做必要的说明)【答案】(1)km E e Ne (2) km E e km2E Ne (3)外电阻两端的电压为U ,则电源两端的电压也是U 。

【解析】(1)由动能定理,E km =eU m ,可得kmm E U e=短路时所有逸出电子都到达B 板,故短路电流 I 短=Ne(2)电源的电动势等于短路时的路端电压,即上面求出的U m ,所以 kmm E E U e== 电源内阻 km2=E E r I Ne =短 (3)外电阻两端的电压为U ,则电源两端的电压也是U 。

由动能定理,一个电子经电源内部电场后损失的动能ΔE k e =eU设单位时间内有N'个电子到达B 板,则损失的动能之和ΔE k =N'ΔE k e =N'eU根据电流的定义,此时电源内部的电流I =N'e此时流过外电阻的电流也是I =N'e ,外电阻上消耗的电功率P =IU =N'eU 所以P =ΔE k 举一反三【变式】(2014 上海徐汇模拟)如图所示,一台农用水泵装在离地面的一定高度处,其出水管是水平的.现仅有一盒钢卷尺,请你粗略测出水流出管口的速度大小和从管口到地面之间在空中水柱的质量(已知水的密度为ρ,重力加速度为g ).(1)除了已测出的水管内径l 外,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写出物理量名称和对应的字母);(2)水流出管口的速度v 0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请用已知量和待测量的符号表示);(3)空中水柱的质量m 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请用已知量和待测量的符号表示).【答案】(1)水的水平射程x ,管口离地的高度h (2) 0=2g v h (3) 24xl m πρ=【解析】 根据平抛运动的规律知,水平方向上有x =v 0t ,竖直方向上有212h gt =,联立以上二式可得初速度0=2g v x h ;空中水的质量204xl m Sv t πρρ==.例3、从地面上以初速度0v 竖直向上抛出一质量为m 的球,若运动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与其速率成正比关系,球运动的速率随时间变化规律如图所示,t 1时刻到达最高点,再落回地面,落地时速率为1v ,且落地前球已经做匀速运动.求: (1)球从抛出到落地过程中克服空气阻力所做的功;(2)球抛出瞬间的加速度大小; (3)球上升的最大高度H .【思路点拨】(1)(2)求解不难。

(3)用微元法求解,首先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写出加速度的表达式,再用va t∆=∆,取微元然后写出v ∆与t ∆关系式,最后求和。

【答案】见解析。

【解析】(1)球从抛出到落地重力做功为零,根据动能定理22101122f W mv mv -=- 克服空气阻力做功22011122f W mv mv =-(2)阻力与其速率成正比抛出瞬间阻力0f kv = 匀速运动时11f kv =抛出瞬间阻力的大小为01v f mg v =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0mg f ma +=解得抛出瞬间的加速度大小为0011v a g v ⎛⎫=+ ⎪⎝⎭(3)上升时加速度为a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mg kv ma -+=ka g v m=--取极短时间t ∆,速度的变化量v ∆,有kv a t g t v t m∆=∆=-∆-∆式中v t h ∆=∆上升全过程对等式两边求和kv g t h m∑∆=-∑∆-∑∆ 左边求和 00v v ∑∆=- (末减初)1g t gt -∑∆=- k kh H m m-∑∆=- (h H ∑∆=) 代入解得010kv gt H m-=--,又前面已求出1mg k v =所以球上升的最大高度()011v gt v H g-=.【总结升华】取微元,根据相应的物理规律写出所求问题用微元表示的函数表达式,最后求和,注意各物理量的物理意义,解析中已经写得很清楚了。

类型三、微元法在动量中的应用例3、一根质量为M ,长度为L 的铁链条,被竖直地悬挂起来,其最低端刚好与水平接触,今将链条由静止释放,让它落到地面上,如图所示,求链条下落了长度x 时,链条对地面的压力为多大?【思路点拨】在下落过程中链条作用于地面的压力实质就是链条对地面的“冲力”加上落在地面上那部分链条的重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这个冲力也就等于同一时刻地面对链条的反作用力,这个力的冲量,使得链条落至地面时的动量发生变化.由于各质元原来的高度不同,落到地面的速度不同,动量改变也不相同.我们取某一时刻一小段链条(微元)作为研究对象,就可以将变速冲击变为恒速冲击. 【答案】.332LMgxgx gx gx N ==+=ρρρ 【解析】设开始下落的时刻t=0,在t 时刻落在地面上的链条长为x ,未到达地面部分链条的速度为v ,并设链条的线密度为ρ.由题意可知,链条落至地面后,速度立即变为零.从t 时刻起取很小一段时间t ∆,在t ∆内又有M x ρ∆=∆落到地面上静止. 地面对M ∆作用的冲量为x v p t Mg F ∆=∆=∆∆-ρ)( 因为0≈∆⋅∆t Mg所以x v v M t F ∆=-⋅∆=∆ρ0 解得冲力:t x vF ∆∆=ρ,其中tx ∆∆就是t 时刻链条的速度v , 故 2v F ρ=,链条在t 时刻的速度v 即为链条下落长为x 时的瞬时速度, 即22v gx =,代入F 的表达式中,得gx F ρ2=即t 时刻链条对地面的作用力,也就是t 时刻链条对地面的冲力. 所以在t 时刻链条对地面的总压力为.332LMgxgx gx gx N ==+=ρρρ 【总结升华】通过取微元分析,把变速冲击问题转化为恒定速度的冲击问题,这就体现了“化变为恒”的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