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鸿铭《论语》翻译赏析

合集下载

辜鸿铭《论语》英译本文化层面译者创造性叛逆的探析

辜鸿铭《论语》英译本文化层面译者创造性叛逆的探析

辜鸿铭《论语》英译本文化层面译者创造性叛逆的探析摘要:本文试用译者创造性叛逆理论阐释辜鸿铭《论语》英译本文化意象的翻译,进而利用东方主义化的概念阐述辜氏《论语》英译本的文化倾向和翻译效果。

关键词:创造性叛逆《论语》东方主义化文化层面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论语》是儒家思想核心价值的体现,其内容博大精深。

在儒家典籍研究的长河中,传教士和外译汉学家一直占据着主要地位。

而“文化怪杰”辜鸿铭的出现打破了中国人翻译传统文献的被动局面,而且他还是历史上完整翻译《论语》的第一人。

本文将在文学翻译的创造性叛逆理论指导下,评析辜氏《论语》英译本中文化信息的传递。

一创造性叛逆理论上世纪90年代,谢天振教授曾指出:“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也是译介学的一个主要研究对象,这是因为文学翻译是一种具有美学功能的艺术语言,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表明了译者以自己的艺术创造才能去接近和再现原作的一种主观努力,那么文学翻译中的叛逆性,就是反映了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为了达到某一主观愿望而造成的一种译作对原作的客观背离。

但是,这仅仅是从理论上而言,在实际的文学翻译中,创造性与叛逆性其实是根本无法分隔开来的,它们是一个和谐的有机体。

因此借用法国文学社会学家埃斯卡皮(robert escarpit)提出的一个术语——‘创造性叛逆’(creativetreason),并说:‘翻译总是一种创造性叛逆’”。

创造性叛逆受到既定翻译目的的制约,由不同生活环境、不同价值取向而产生的文化冲击和误译。

由于译者的世界观、立场、以及对所译作家、作品的态度的不同,其译作的效果也不同。

译者的创造性叛逆有两种:有意型和无意型。

无意误译是由于译者对他文化的错误解读而造成,在文学研究中,有意误译具有实际意义,是指译者有意识将源语文化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重新解释,一种是顺应译入语国家读者的阅读价值观,改变原文的文学意象和表达手法;一种是加入源语文化内涵,迫使译入语国家读者接受与审美。

《论语》中英文对照一辜鸿铭译

《论语》中英文对照一辜鸿铭译

《论语》中英文对照一辜鸿铭译CHAPTER 1【第一章】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1. Confucius remarked, “ it is indeed a pleasure to acquire knowledge and, as you go on acquiring, to put into practice what you have acquired. A greater pleasure still it is when friends of congenial minds come from afar to seek you because of your attainments. But he is truly a wise and good man who feels no discomposure even when he is not noticed of men.”【第二章】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2. A dis ciple of Confucius remarked,” A man who is a good son and a good citizen will seldom be found to be a man disposed to quarrel with those in authority over him; and men who are disposed to quarrel with those in authority will never be found to disturb the peace and order of the State.“A wise man devotes his attention to what is essential in the foundation of life. When the foundation is laid, wisdom will come. Now, to be a good son and a good citizen- do not these form thefoundation of a moral life?”【第三章】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辜鸿铭《论语》英译赏析

辜鸿铭《论语》英译赏析

辜鸿铭《论语》英译赏析随着《论语》英译本问世,辜鸿铭成为中国翻译史上对外译介儒家经典的第一人。

接下来,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辜鸿铭《论语》英译赏析,欢迎大家参考与借鉴。

辜鸿铭《论语》英译赏析中国古汉语的一大特点是遣词造句采用意合法,重意义组合而轻形式结构,少用或不用关联词语,语法意义和逻辑联系隐含在字里行间,不直接显现出来。

而英语的特点是采用形合法,注重形式结构,多采用或常用关联词语,显性衔接,以形显义。

例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辜译:Confucius remarked, “ It is indeed a pleasure to acquire knowledge and, as you go on acquiring, to put into practice what you have acquired. A greater pleasure still it is when friends of congenial minds come from afar to seek you because of your attainments. But he is truly a wise and good man who feels no discomposure even when he is not noticed of m en.”解析:1)原文语句凝练,无任何赘述,十分符合上述所说的古汉语的特点。

辜鸿铭翻译时,添加了很多成分,如“greater, still, of congenial minds, because of your attainments”等词语。

2) 第一句使用“pleasure”,第二句中使用“a greater pleasure still”,可见两种快乐的程度不同,独自学习和朋友切磋的快乐呈递进关系。

3) “有朋自远方来”的“朋”,译者在翻译时,加了很多修饰,比如“of congenial minds”表明是志同道合者,以及“because of your attainments”又是因仰慕学识而来的。

《论语》英译文化词翻译探析——以辜鸿铭和理雅各版本为例

《论语》英译文化词翻译探析——以辜鸿铭和理雅各版本为例

边疆经济与文化THE BORDER ECONOMY AND CULTURE2020年第8期(总第200期)No. & 2020General.No.200《论语》英译文化词翻译探析——以辜鸿铭和理雅各版本为例尹志洁a,高战荣“(黑龙江大学a.西语学院;b.应用外语学院,哈尔滨150080)摘要:《论语》作为儒家经典巨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源泉。

选取辜鸿铭和理雅各的《论语》英译本作为研究对象,在翻译时采用了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从《论语》中文化负载词入手分析,指出文化典籍的 翻译是一个综合、多方考量的问题,要把译文和译本看作整体和局部的关系,一分为二地看待。

针对具体问题 进行分析,对于文化词语的翻译应釆取异化加注释的翻译方法。

同时,根据弗米尔的目的论,得出对于儒学及《论语》传播的受众不同,可以釆取多个不同译本供各类儒学爱好者参考。

关键词:《论语》;儒家思想;辜鸿铭;理雅各;翻译策略中图分类号:H159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5409(2020)08-0108-05《论语》作为记录孔子及其弟子主要思想言行 的儒家经典巨著,其中蕴含的纵横搏阖的政治主张、教育思想、伦理道德观念深刻地影响了一代代炎黄子孙,这部集中华思想之大成的伟大著作凝聚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深厚的文化底蕴,汇集了东方哲学不朽的精神特质,体现了任由时代变迁唯我不变的文化精髓。

因此,吸引了不少国内外学者翻译《论语》的热潮,尤其近年来各种学术会议的召开 使得更多中西方学者想从这部古老的典籍中汲取孔子智慧.探寻中国智慧。

中国从“闭关锁国”走向“拥抱世界”的进程中,面临着西方强势话语下的身份探寻与定位、重 塑与建构、更新与传承等一系列问题。

中国一直以 来以和为贵,我们的文化输出也定不会像西方那样霸凌,认为自己国家的文化优于、凌驾于他国文化 之上。

我们欢迎外国朋友学习、了解、借鉴中国文 化,汲取孔子智慧、中国智慧、希望更多的西方学者看到中国文化深厚的底蕴和文化积淀。

辜鸿铭对中国哲学经典的英译及其启示

辜鸿铭对中国哲学经典的英译及其启示

辜鸿铭对中国哲学经典的英译及其启示中国哲学文献历经数千年文化积淀,是中国人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等领域系统性、深层次的认识,也是中国智慧与人类生存之道的书写呈现,承载了中国人的知识、价值和方法论,凝聚着人际共在与合作的哲学理性。

经过明末清初来华的耶稣会士、清代来华的基督教传教士和近现代海内外汉学家的不断努力,中国哲学文献的西语翻译成为传播中国智慧、建构人类理性的一股清流并延续至今,史称“中学西传”。

在近代翻译促成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上,晚清名士辜鸿铭就是“中学西传”的典型代表。

然而,由于19世纪以后中西关系的逆转,在文化交流方面人们倾向于关注“西学东渐”,而对“中学西传”趋于淡忘,对辜鸿铭在翻译中华文化经典方面作出的贡献也有所忽视。

在当今语境下,总结并反思中哲西译和中西哲学对话的历史,参考和借鉴辜鸿铭当年的一些翻译做法,对于促进中华文化走出去是有一定助益的。

一百多年前,辜鸿铭在其《中庸》英译本的序言中表达了《中庸》是中华智慧之书,其英译是为了便于欧美人了解中国文化之“道”,培养道德责任感。

有人据此认为,辜鸿铭的翻译目的在于弘扬中国文化,呈现中国良好形象。

实际上,辜鸿铭的真正意图在于救世。

他翻译《中庸》(1906)、《论语》(1898)的着眼点是全人类。

他认为《论语》的翻译,其核心在君子之仁,也是西人所缺失之道德。

他说:“孔子六经之所谓道者,君子之道也。

世必有君子之道,然后人知相让。

若世无君子之道,人不知相让,则饮食之间狱讼兴焉,樽俎之地矛戈生焉。

余谓教之有无,关乎人类之存灭盖于此也。

”显然,辜鸿铭翻译中国经典的关注点在于全人类的文明教化。

之所以推崇中国文化,是因为他试图依据儒家文化设计一种理想的道德人格,并将其推广到全世界,重建人类道德伦理秩序。

辜鸿铭在翻译中国哲学经典时,力图将其中包含的道德价值译介到西方文化之中,以力劝西方社会接受仁爱道德文明,放弃枪炮暴力文明。

虽然“四书五经”之前已有翻译,但辜鸿铭认为西方传教士的翻译并不准确,甚至有误读之嫌。

从《论语》两种译本看中西特色翻译

从《论语》两种译本看中西特色翻译

从《论语》两种译本看中西特色翻译——以辜鸿铭与理雅各译文为例【摘要】辜鸿铭和理雅各作为中西方代表,其《论语》译本各有千秋。

文章对理雅各和辜鸿铭的《论语》英译本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两位译者的翻译特色,说明译者的人生经历和翻译目的对此的影响。

【关键词】《论语》英译;理雅各;辜鸿铭;对比研究【Abstract】Gu Hung-ming and James legge as Chinese and western representative, both of their analects versions in their own way have made an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his essay carries out a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James legge's English version of The Confucius Analects and Gu Hung-ming's version of The Discourses and Sayings of Confucius, analyzing two translators' translation features, life experiences, and translation purposes.【Key Words】The Confucius Analects; James Legge; Gu Hung-ming; comparative studies文化典籍的翻译不仅是一种民族文化符号转化、阐释与再生的过程,而且还能够体现译者的民族意识,弘扬民族精神。

《论语》是奠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石作品之一,其译本不仅能够体现影响译者决策的综合性因素,还反映出西方文化对中华文化的态度和政策。

文章通过对理雅各和辜鸿铭的《论语》英译本进行对比研究,探讨两文翻译特色并探究其原因。

辜鸿铭《论语》英译本的文化解读

辜鸿铭《论语》英译本的文化解读

收稿日期:2019—07—21作者简介:杨若柳(1994—),女,山西洪洞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古代文学和明代诗学的研究。

一、引言《论语》一书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著作,该书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以及教育观念。

自利玛窦首开《论语》翻译先河后,《论语》的译介活动一直延续至今,据学者统计有60多种中西译本①。

在这众多译本中,辜鸿铭②先生的译本以鲜明的翻译特色与巧妙的翻译技巧尤为西方受众认可与接受。

他所翻译的《论语》③一经出版便受到西方读者的喜爱,销路很广,在当今世界仍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学术界对辜氏《论语》译本的评价毁誉参半,批评者认为辜鸿铭采取归化翻译的方法,不是对原文的忠实还原[1];赞赏者认为其译本达到了有效传播的目的,切实提高了中国的文化知名度[2]。

实际上,辜鸿铭先生的译作是兼具准确性与审美性的,他“以西释中”的翻译策略建立在对原文的精准解读之上,看似没有忠实还原文本,实则是译者为达到翻译目的而作出的文化适应与调整,是处在当时世界文化环境中的无奈之举。

译者试图抛开译出语所处的文化语境,让作品去靠近译入语,缩小译入语与译出语之间的文化距离,目的是方便受众阅读。

辜氏译本中的文化适应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二、对弟子姓名的文化缺省孔门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这些数量众多的弟子并未全部出现在《论语》一书中,而是散见于其他典籍之中。

《论语》中涉及的弟子数量不多,但都各具特点,我们熟知的有端木赐、冉求、曾点、曾参、宰予、卜商、樊须、原宪、冉伯牛、仲弓等人。

他们或老或少,或贵或贱,或智或愚,或仕或隐,正是他们丰富的个性色彩构成了《论语》一书的多姿多彩。

然而,辜鸿铭先生在翻译《论语》时未将文中所涉的弟子全部译出,只以其身份代替具体姓名,统统译作“A disciple of Confucius ”,这是辜鸿铭先生为读者作出的文化缺省。

在这一缺省策略中有两名弟子例外,他们是颜回与仲由。

颜回,字子渊,他在《论语》中出现共计35辜鸿铭《论语》英译本的文化解读杨若柳(山西大学文学院,山西太原030006)摘要:《论语》一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与价值观的代表之作,其翻译作品版本众多,其中传播效果最优的当属辜鸿铭先生的《论语》译本。

浅谈辜鸿铭《论语》翻译中词汇翻译的特色

浅谈辜鸿铭《论语》翻译中词汇翻译的特色

浅谈辜鸿铭《论语》翻译中词汇翻译的特色作者:崔琰来源:《青年时代》2017年第01期摘要:辜鸿铭翻译的《论语》是论语英译本中的翘楚,它向西方读者展示了儒家思想,中国文明。

本文尝试通过对用词和篇章结构的分析,揭示出这种特色。

关键词:辜鸿铭;《论语》;特色一、引言辜鸿铭的一生,可概括为“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1]。

他通晓英、德、法、意、希腊、拉丁等多种语言,深受西方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归国后又服膺于孔孟之道。

与其他的译者相比,他有着他人所不能及的优势:辜鸿铭的青少年时代都在国外度过,受过系统的西方教育,邃于西学西政,其大部分文章著作都用英文撰写,就连英語本族人也惊叹他的英语造诣[2]。

辜鸿铭《论语》的翻译尤其引人注目。

1898年8月,辜鸿铭的第一本《论语》译著在上海发行。

这是由国人翻译的第一部完整的英文版《论语》,对于中国翻译史来说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贡献。

辜鸿铭以自己深厚的英文底蕴和多年对儒家思想的潜心研究为基础,在理雅各翻译的基础上,在对《论语》英译过程中进行了适当的修改和调整,使得其译本成为《论语》华人译本中的佼佼者。

二、辜鸿铭《论语》翻译的用词特色第一,找寻西方对等文化概念。

为了让西方读者在熟悉的环境和人物中理解《论语》的深刻内涵,辜鸿铭使用英美读者所熟悉的文化概念来阐释儒家思想,使用英语文化里的对等词来翻译文化概念和现象词,其中主要包括哲学、宗教概念、人物、地点、时间等。

如orchestra (乐)、God(天)、gentleman(君子)、administration(政)、chapel(堂)、Beau Clerk (文)、Madame(君夫人)、Sire(小童)、Our good little princess(寡小君),the Greek history(殷)、Roman history(夏)、the State Cathedral(太庙),这是辜鸿铭翻译的显著特色。

操纵与改写——辜鸿铭英译《论语》探析

操纵与改写——辜鸿铭英译《论语》探析

操纵与改写——辜鸿铭英译《论语》探析[摘要] 本文借鉴勒菲弗尔的操控理论分析辜鸿铭英译《论语》的动机和策略,指出:辜氏翻译选材是在其译者主体性尤其是文化意识形态作用下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超越,而其译文中对原文的改写是当时西方主流意识形态和诗学操纵的结果。

[关键词] 论语操纵改写意识形态诗学引论辜鸿铭是清末民初驰名中外的翻译家。

在晚清中国的知识分子推行西学东渐的大背景下,他却逆向而行,大力向西方传播儒家文化,成为第一个翻译儒家经典的中国人。

1898年,辜氏英译儒经的第一部作品《论语》在上海别发洋行出版发行。

他不仅增添了副标题“引用歌德和其他西方作家的话注释的一种新的特别翻译”(黄兴涛,1996:344),还在译文中利用西洋文化观念和哲学名词解释儒经,增加了许多自己的理解。

按照传统的“信、达、雅”或者“忠实”、“对等”的翻译标准,他的译文是不忠实的,其独特的翻译行为也得不到一个合理的解释。

20世纪80年代,翻译研究出现“文化转向”,不再仅仅局限于语言层面,而是将翻译置于文化、社会、历史的宏观语境下进行探讨,同时译者的主体作用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因此,本文借鉴勒菲弗尔(Lefevere)的操控理论分析辜译《论语》,解释辜氏为何在“西学东渐”的社会主流下英译《论语》以及其在操纵作用下改写策略,还辜译《论语》一个客观的评价。

一、辜译选材——译者主体作用下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超越在勒菲弗尔看来,意识形态泛指那些命令我们行动的形式、规范和信仰(Lefevre,2004:16) 。

他进一步将意识形态分为显性意识形态和潜在的意识形态,前者指社会生活中对译者产生明显操控作用的主流意识形态,后者指潜存于译者思想中的个人意识形态(Hermans,1985:227)。

所谓“主流社会意识形态”,简言之,是指一个国家或社会里占主导地位政治、伦理、审美、价值观等的倾向。

晚清时期,中国遭遇列强蚕食,满清政府政治、军事上进退失据,主权的沦丧不可避免地带来包括文明话语权等其它各方面平等权利的丧失;再者,汉学家、传教士大肆制造、撒播东方主义言论,将中国描述成愚昧、落后、野蛮、守旧的帝国,为西方的殖民扩张、输出文明制造口实。

辜鸿铭英译《论语》赏析

辜鸿铭英译《论语》赏析

辜鸿铭英译《论语》赏析
《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经典之一。

辜鸿铭以其英译《论语》闻名于世,对这部经典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赏析,为读者带来了新的理解和思考。

首先,辜鸿铭注重《论语》中的语言风格和修辞技巧的翻译。

他尽量保持原文的风貌和气质,用简练而准确的词语来表达原文的意思,力求给读者带来真实而美妙的阅读体验。

这种注重语言风格的翻译方式使得读者更容易沉浸其中,理解原文的内涵。

其次,辜鸿铭对于《论语》中的思想和道德教诲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解读。

他通过对每一章节的分析和对话的权衡,深入剖析了孔子的教育原则和人际关系观念。

辜鸿铭对于《论语》中的经典名言和故事进行了逐字逐句的解读,使得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中蕴含的智慧和道德规范。

此外,辜鸿铭的翻译中注重了《论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他通过对于古代中国社会制度和风俗习惯的解释,为读者提供了更为全面的背景信息。

辜鸿铭还对于诸多历史名词和典故进行了详细解读,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原文中的隐喻和比喻。

总体来说,辜鸿铭的英译《论语》赏析丰富了读者对于这部经典著作的理解和认识。

他注重语言风格和修辞技巧的翻译方式,深入解读了思想和道德教诲,并注重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解释,为读者提供了更为丰富的阅读体验。

这一赏析对于研究《论语》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辜鸿铭《论语》翻译赏析

辜鸿铭《论语》翻译赏析

• 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12)
• 礼仪制度的运用,以和谐为贵。先王治国之道,其 美善就在于此。让小者、大者都自由发展,那是行 不通的。所以要认识“和谐”之道而协调他们。
• In the practice of art, what is valuable is natural spontaneity. According to the rules of art held by the ancient kings it was this quality in a work of art which constituted its excellence; in great as well as in small things they were guided by this principle.
思维差异
• 贤贤易色 • 易:有两种解释;一是改变的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此句
即为尊重贤者而改变好色之心;二是轻视 的意思,即看重贤德而轻视女色。
• “A man who can love worthiness in man as he loves beauty in women……
我们认为的不足
• 过分意译,添枝加叶。 • 用词不当,不能传达中国古典文化。
• “……to change the attitude of their personal and national relations with the Chinese as individuals and as a nation”
对译本的评价
• 《论语译英文》在西方引起正面的反响,也影响 了世界众多学者。
• Shih Ching / Book of Poetry

辜鸿铭与_论语_翻译

辜鸿铭与_论语_翻译
N 名人档案·mingre nda ng'a
国学大师辜鸿铭在 1898 年将中国儒家
经典著作《论语》翻译成英语,他的译经活动 打破了这一领域有史以来一直由西方传教士 垄断的局面,开始了《论语》翻译的多元文化
辜鸿铭与《论语》翻译
□ 李冰梅
介入时代。在迄今为止 60 多个《论语》英译本
《大学》(未 意。”在他看来,理雅各在刚刚开始翻译之初,
人把眼光投向了西方,想要从西学中找到救 源和发展赖以存在的基础,同欧洲人的文化 鸿铭将该译本英文名定为《孔子言论:一本引
世良方,于是国人大兴洋务、倡导西学。林纾、 完全不相干,因而学习中国文化的外国人,具 用歌德和其他西方作家的话来解说的新的特
严复等一大批知识分子开始翻译和介绍西方 有要克服不了解原始观念和概念群的一切不 别的翻译》。他在翻译中借用歌德、卡莱尔、爱
董 必
潮流高涨,民主观念深入人心“,社会对政治 兴味非常亢进”,法政学校和大学法科学生猛 增“,一时法政学校遍于全国”[2]369,因此董必 武选择了学习法律,并考入东京都神田区私
育与国家命运密切联系的真知灼见,在董必 武教育思想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二、在办学宗旨中倡导教育为革命服务 1.创办江汉公学,培养革命烈军属子弟。
织策动军队的反袁活动。
学,推张祝南(字肖鹄,号峭谷,湖北鄂州人)
思 思想的研究虽然有所触及,但从 莉
从日本乘船一到上海,董必武立刻就感 为校长,教职员大多数是两湖师范的毕业生。
宏观层面展开研究者居多,而从 受到了白色恐怖的紧张气氛。原来,他们的行 由于当时条件非常艰苦,校监、教习之待遇仅

微观层面展开探讨者较为鲜见。 动早已在中日两国政府布置的密探的盯梢和 以供伙食或伕马费[5]16。

浅论辜鸿铭《论语》翻译的现代启示

浅论辜鸿铭《论语》翻译的现代启示

浅论辜鸿铭《论语》翻译的现代启示作者:张燕蓉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24期摘要:在《论语》的英译中,不同译者有不同的翻译目的,这与译者翻译《论语》的策略、方法有密切关系。

后来的研究者在当下的语言环境中去理解过去的翻译与阐释是必要的,不但让我们在语言不断发展的环境中能够更好地理解经典,也给后来学界对传统文化文本的翻译带来现代性启示。

关键词:辜鸿铭;《论语》翻译;现代启示[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4-0-02引言:《论语》作为最能代表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理想与人生哲学的文化经典之一,其传承和发扬离不开译界大师的翻译,其中不乏一些创造性的阐述和申发,让我们看到了全世界都推崇的经典的巨大魅力。

而经典的开放性和阐释者背后传统的多样性,决定了任何理解和阐释都受制于特定时空中的特定传统,因而具有独特性。

在《论语》的英译中,不同译者有不同的翻译目的,这与译者翻译《论语》的策略、方法有密切关系。

后来的研究者在当下的语言环境中去理解过去的翻译与阐释是必要的,不但让我们在语言不断发展的环境中能够更好地理解经典,也给后来学界对传统文化文本的翻译带来现代性启示。

本文以辜鸿铭的英译本为例分析这一问题。

一、辜鸿铭译《论语》的背景及思考在辜鸿铭之前,《论语》已被西方翻译,它真正开始被严肃地译为西方现代语言是在1861年,苏格兰传教士和汉学家李雅各(James Legge)在香港出版的第一个学术版译本。

李雅各之后不断有《论语》新译出现,原因之一就在于《论语》由于言简意赅,任何再完善的译本也不可能充分传达其丰富性。

不同译本不但可以互相补充,而且不同时代不同背景的译者往往会在细微处突出不同重点,从而丰富扩大对《论语》的理解和解释。

辜鸿铭是把《论语》翻译成英语的第一位华人,他翻译的《论语》出现在1898年8月。

辜鸿铭是一个保守的皇权维护者,但正是这种环境给了他悉心研究当时语言环境的动力,他从西学文化转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如果没有丰富的语言学知识和扎实的翻译功力,是不可能留下这部皇皇巨著的。

辜鸿铭论孔子

辜鸿铭论孔子

辜鸿铭讲《论语》2013年1月12日星期六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仲大军评:不能迷信地学习,连错的都学过来!辜鸿铭讲了一个故事,清末时上海一个欧洲人拿着一件穿破了的西装找到中国裁缝,说按照原样做一件。

于是这个中国裁缝照着原样重新做了一件西装。

这个洋人看到后,感到中国裁缝手艺确实好,做得一模一样,但肩膀处却补了一件补丁。

洋人问中国裁缝,你这里怎么补个补丁?裁缝说,你不是要我一模一样地做一件吗?原来的衣服就是这样啊!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有很多人像裁缝一样,原封不动地照搬,好的坏的一起搬。

这种学习方法是要纠正的!国家信仰的重要性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辜鸿铭、仲大军评:辜鸿铭认为孔子给了中华民族以国家信仰。

基督教给人的是个人信仰。

在欧洲,政治是一门科学,而在中国政治变成了一种宗教。

孔子在《春秋》这本书中指出,社会动荡就是因为人们没有道德层面上的真正的国家观念。

爱国爱家主义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是中国成为一个大国的文化根基。

孟子说:“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要警惕当今中国社会中的破坏力量。

敬事而信贤贤易色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辜鸿铭、仲大军评:中国优秀企业家和官员的最高品德是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

如果今天中国政府官场的上上下下都能做到敬事而信,那么中国的政治就不会有这么多问题了。

所以,宋代宰相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辜评:学习别人身上好的东西,而不去关注别人的衣服是否华美,肤色是否白皙。

一个能善待父母同事和上级的人,尽管没有多高的学历,也是一个有真正人格的有教养的人。

而那些心术不正的人,知识越多会越无赖。

与其这样,还不如让这些没有人格的人远离教育。

东西方信仰方式的不同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辜鸿铭_论语_翻译思想探析_文化翻译的范例

辜鸿铭_论语_翻译思想探析_文化翻译的范例

辜鸿铭《论语》翻译思想探析*———文化翻译的范例王东波摘要《论语》是中华文明的结晶和体现,自其面世以后,即开始了不断的传播历程。

在这一过程中,翻译起到了重要的媒介作用。

翻译最为主要的功能是传递信息,进行文化交流。

辜鸿铭的《论语》译本抛却了“形式对等”的桎梏,采用损益、衔接、类比等策略,充分实现了文化传播这一原始和终极的翻译目的。

关键词《论语》辜鸿铭翻译思想传播中图分类号B222.1;H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627(2011)02-0121-06作者:王东波,男,1964年生,山东龙口人,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济南250100儒学诞生于2500多年前的中国,它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人类的宝贵财富之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儒学最为重要的思想体现在《论语》中,换言之,《论语》是儒家学说的代表作,其在世界上的影响,是中国任何一部著作都无法比拟的。

因此,从明末清初开始,天主教传教士就开始了对《论语》的翻译。

在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长河中,尤其是在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上半期的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对《论语》的英译和传播是一个十分值得关注的学术现象,而辜鸿铭作为华人独自全译《论语》的第一人,以其独步神州的英语造诣以及对儒家学说的精到的理解,在其译本中对中国文化进行了准确的再现,充分实现了传播儒家思想的原始目的。

一、辜鸿铭英译《论语》的心路历程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没有一个国家或民族能够脱离外界而孤立地存在,它必定要在*本文系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研究项目“《论语》英译研究”(项目编号:10BWXJ0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与其他国家的不断交流中生存和发展。

当不同民族精神之河的洪流奔涌到一起的时候,它们必将相互碰撞并不断汇合。

19世纪末的中国社会正是处于这样一个中西文明冲撞交汇的特殊时期,不仅有西学东渐的浪潮,也有东学西渐的暗流。

在这两股潮流的碰撞中,翻译始终发挥着它不可替代的桥梁作用:让中国人放眼世界,让西方人了解中国。

论语英译:辜鸿铭译文赏析

论语英译:辜鸿铭译文赏析

论语英译:辜鸿铭译文赏析日期:2019-05-05 09:14:24 / 人气: 352 / 发布者:译声翻译公司 / 关键词:《论语》是古代文化典籍的代表著作,出现过许多译本。

今天选取了辜鸿铭先生的译本进行重点讨论。

他的译文很大程度保留了原文的意思。

虽然偶尔存在表达偏差,但不影响理解,表达流畅,即使只读英文,也能收获颇丰。

辜鸿铭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号称“清末怪杰”,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

他热衷向西方人宣传东方的文化和精神,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

壹君子不器。

——《论语·为政篇》含义:君子不能像器具那样,作用仅仅限于某一方面。

英译:A wise man will not make himself into a mere machine fit only to do one kind of work.解析:在孔子心目中,君子具有理想人格,君子论也曾多次出现在《论语》中。

关于这一点,我们在《论语》中的君子与小人探讨过。

孔子对“君子不器”的解读是,君子应该担负起治国安邦的重任,博学多识,具有多方面的才干。

而不是像器具一样,局限于单一的才能。

后来者对它的解读很多,但都没有脱离这层意思的根本。

辜鸿铭的翻译也围绕上述解读展开。

这里要说的是译文对“器”的处理,据时间判断,原文中的“器”是指器具,当时并不存在机器的概念。

但等到翻译时,机器时代来临,器具的概念已经弱化了。

所以辜鸿铭归化和异化方式并用,将“器”译成翻译machine,而中心意思没有偏差。

如果换用tool或instrument也没有错误。

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含义:看见有德行或才干的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内心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

英译:When we meet with men of worth, we should think how we may equal them. When we meet with worthless men, we should turn into ourselves and find out if we do not resemble them.解析:这句话是许多人修身养性的座右铭。

《论语》中英文对照一辜鸿铭译

《论语》中英文对照一辜鸿铭译

《论语》中英文对照一辜鸿铭译CHAPTER 1【第一章】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1. Confucius remarked, “ it is indeed a pleasure to acquire knowledge and, as you go on acquiring, to put into practice what you have acquired. A greater pleasure still it is when friends of congenial minds come from afar to seek you because of your attainments. But he is truly a wise and good man who feels no discomposure even when he is not noticed of men.”【第二章】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2. A dis ciple of Confucius remarked,” A man who is a good son and a good citizen will seldom be found to be a man disposed to quarrel with those in authority over him; and men who are disposed to quarrel with those in authority will never be found to disturb the peace and order of the State.“A wise man devotes his attention to what is essential in the foundation of life. When the foundation is laid, wisdom will come. Now, to be a good son and a good citizen- do not these form thefoundation of a moral life?”【第三章】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维差异
• 贤贤易色 • 易:有两种解释;一是改变的意思,此句
即为尊重贤者而改变好色之心;二是轻视 的意思,即看重贤德而轻视女色。
• “A man who can love worthiness in man as he loves beauty in women……
我们认为的不足
• 过分意译,添枝加叶。 • 用词不当,不能传达中国古典文化。
• 通晓文学、儒学、法学、工学与土木等文、 理各科。
• 博学汉学中国传统,精通西方语言与文化 的学者,号称“清末怪杰”。
• 他创造性地翻译了中国“四书”中的三 部——《论语》、《中庸》和《大学》, 并著有《中国的牛津运动》(原名《清流 传》)和《中国人的精神》(原名《春秋 大义》)等书,向西方人倡扬东方的文化 和精神,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 为什么说“要爱人民的福利”?
•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
• 当其父亲在世时,观察他的志向。当其父 亲去世后,观察他的行为。
• When a man’s father is living the son should have regard to what his father would have him do; when the father is dead, to what his father has done.
反问变陈述——表达直接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It is indeed a pleasure to ……
• 吾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 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I have not failed in……I have not failed in……I have not failed in……
• 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 来者。(15)
• 阿赐(子贡)呀,已经可以同你讨论《诗 经》了。告诉你前面你就理解了后面。
• My friend, now I can begin to speak of poetry to you. I see you understand how to apply the moral.
• “……to change the attitude of their personal and national relations with the Chinese as individuals and as a nation”
对译本的评价
• 《论语译英文》在西方引起正面的反响,也影响 了世界众多学者。
• “其”指的是“子”还是“父”呢?
辜鸿铭《论语》译本赏析
小组成员:柯 珂 林学璇 Cheric
辜鸿铭简介
• 生在南洋:马来西亚的槟城
• 学在西洋:留学英法
• 娶妻东洋:有一个日本老婆,在日本有崇 高的威望
• 仕在北洋:早年为两江总督张之洞幕僚, 晚年在北洋政府外交部任职
• 一生精通英文、法文、德文、拉丁文、希 腊文、马来文等9种语言。
•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6)
• 已做到这些还有余力,再用以研习学术。
• If he has time and opportunity to spare, after the performance of those duties, he should then employ them in literary pursuits.
• “the attempt is ……to render this little book……which to gives to the Chinaman his intellectual and moral outfit, accessible to the general English reader.”
• Shih Ching / Book of Poetry
核心概念的表达
• 弟,通“悌”,指的是敬爱兄长,也泛指 敬重长上。 译本只用了一个citizen简单带 过,没有完整准确地表达出古代中国所要 传达的内涵。
• 礼,
我们的疑问
• 节用而爱人 • 要节俭财用而爱惜民力
• “He must study economy in the public expenditure, and love the welfare of the people.”
翻译策略
• 以读者为中心,诸多细化。 • 意译为主(黄兴涛在其著作中批评《论
语译英文》中某些翻译“过于释意 化”。) • 语言优美流畅,好读易懂 • 归化为主,异化为辅
去中国人名
• “……we have……eliminated all Chinese proper names.”
• 文中把孔子的弟子包括有子、曾子、 子夏、子禽和子贡的名字都用“a disciple of Confucius”代替
• 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12)
• 礼仪制度的运用,以和谐为贵。先王治国之道,其 美善就在于此。让小者、大者都自由发展,那是行 不通的。所以要认识“和谐”之道而协调他们。
• In the practice of art, what is valuable is natural spontaneity. According to the rules of art held by the ancient kings it was this quality in a work of art which constituted its excellence; in great as well as in small things they were guided by this principle.
• 20世纪初,西方人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 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鸿铭。
翻译《论语》的目的
• “……Chinaman as presented by Dr.LEGGE in his translation……appear as strange and grotesque as to an ordinary Englishman’s eyes……”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1) • A greater pleasure still is when friends of
congenial minds come from afar to seek you because of your attainments.
• 第一段话以第二人称开始,最后一句人称 变成了第三人称,句型不工整。
• 苏慧廉(W. E. Soothill)、翟林奈(L. Giles) 等人的《论语》译本,都参考过《论语译英文》。
• 林语堂誉:此书“遣词用字,皆属上乘”,为 “精心撰构之作”。在其《孔子的智慧》中,常 常引用到辜译。
• 陈炜舜评论:此章的原文义赅言简,但在句意上 却有一段精神贯穿。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辜鸿铭〈论语译英文.学而篇〉译笔试论》)
讲究层次及用词
• ……as you go on acquring…… 体现了内在的层次关系。
• ……friends of congenial minds…… 进一步说明中国的“朋”体现的并非“一般的朋 友”,而是“意气相投,志同道合的人”。
• a wise man, a good man, a good son, a good citizen 文中不断出现以“good”来修饰汉语里“君子”、 “孝悌也者”、“入则孝”的人,力图使英语读 者一看即明文中传达的是“好”的意思,却不能 完整表达中国文字的内涵。
• 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பைடு நூலகம்如果不能用“礼”来加以节制,那也是不行 的。
• But in being natural there is something not permitted. To know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be natural without restraining the impulse to be natural by the strict principle of art,—that is something not permitt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