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即是多”——极简主义电影海报设计研究
“Less is more”——凯罗林的简约主义
“Less is more”——凯罗林的简约主义
Less is more ,“少即是多”是现代简约派的最大特点。
简约而不简单的设计理念颇受消费者好评。
凯罗林壁纸从色彩和图案上研究现代简约风格的壁纸,满足你的好奇。
在现代简约家装风格中,选择使用壁纸就要考虑家装的整体风格。
因为简约风格中,不管是家装、还是家具地选择都是比较清淡、素雅的,呈现宁静舒适的感觉,所以你选择壁纸时切记不要宣兵夺主,采用有过多装饰图案的壁纸。
在色彩上,应该选择素雅、大方的浅色调壁纸,烘托居室静谧舒适的感觉,每天工作、学习回家后就可以把心回归到平静。
现代家装居室中会采用大量的白色,白色的家具、白色装饰,但过多的白色会使空间显得过于单调,整体搭配就很重要了,凯罗林认为清新淡雅的天蓝色、淡黄色的壁纸都是不错的选择。
把居室打造得美观大方,居住在这样的环境中也是一种享受。
当然,有时候也可以选择一些局部的深色现代简约壁纸做点缀,比如黑白色的搭配,就是色彩搭配中的经典,把极强的现代化感就凸显出来了。
现代简约壁纸,不论是用于房屋的装修还是装饰,都能给人不同的感受。
只要个性化的现代简约壁纸搭配得好,有时候整个空间中就不需要特别的装饰了。
_少既是多_极简主义美学内涵初探
极简主义设计的美学特征“极简主义”设计开始盛行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是受到“少既是多”设计思想的影响,“少”不是空白而是精简,“多”不是拥挤而是完美。
特别是现代主义思想深刻影响而发展起来的,其特征就是一种美学上追求极致简约的设计风格,一种简约到无以复加的设计方式。
极简主义的影响最早在绘画领域,主张把绘画的语言减少到色与形的关系,用极少的色彩与极简的形状去描绘画面,将一切不必要的物体抛弃。
其后扩展至音乐、文学、建筑、产品、时装以及平面设计等领域,成为现代设计的一种重要思潮。
极简主义设计风格往往都是以抽象的几何形体和简单的构成原则为基础,通过对事物的概括性提取,使事物在形式上、颜色、材质等方面都达到一种高度概括的抽象风格,使得事物具有一种神秘含蓄凝练之美。
极简主义可以直接追溯到抽象主义艺术家蒙德里安和俄国构成主义等一些前辈艺术家,甚至还可以联想到包豪斯的美学观。
极简主义的代表无论是产品设计大师菲利普·斯塔克,建筑大师彼得·沃克,还是苹果科技的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
他们追求的表现形式视觉的简约、明晰,不做任何多余的表现装饰强调整体统一,作品表达朴质抽象让人去思考去探索,力求呈现出一种宁静的美感。
从中国哲学中看极简主义老子思想“少则得,多则惑”,少取会有收获,多取反而会让人迷惑。
少不是说数量上的小,或是内容上的浅,老子说过,道无大小、深浅之辩,他说的少,是不执著于事物的大小,不执著于事物的深浅,是一种适量,是在一种量的基础上的选择整理。
老子强调“空”,是相对于“实”,但不是完全的没有。
“此时无声胜有声”是在有声映衬下建立在有声下的无声,并不是一声都没有,否则声音、音乐、交谈、是没有依托的。
“无画处皆成妙境”,并不是虚无空白的不留一丝痕迹,不然白纸一张,谈何艺术。
老子虽没有将艺术的美直观的呈现给世人,但他却给世人指明一条通往美的道路“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天下万物产生于看得见的有形,而有形又产生于不可见的无形,就像道的运行通过有形的事物去体现无形的事物,从无形中去摸索有形的事物本生,循环往复的对比,所体现的是虚实相生的意境。
“少即是多”——极简主义电影海报设计研究
“少即是多”——极简主义电影海报设计研究■刘云玲摘要海报又称招贴,是以印刷为主张,贴在公共场所传播活动信息或理念的视觉艺术形式。
由于海报是一种信息传递的艺术,是一种大众化的宣传工具。
海报设计必须有相当的号召力与艺术感染力,要调动形象、色彩、构图、形式感等因素形成强烈的视觉效果;它的画面应有较强的视觉中心,应力求新颖、单纯,还必须具有独特地艺术风格和设计特点。
极简主义主张把视觉语言削减至仅仅是色与形的关系,主张用极少的色彩和极少的形象去简化画面,摒弃一切干扰主体的不必要的东西。
这种表现手法不仅满足了观众的视觉感受,而且增加了作品的表现力度。
它的设计原理和表现技法广泛而全面,最能体现海报设计的形式特征,其设计理念,表现手段在电影海报设计中更具有时代性和典型性。
关键词:极简主义;电影海报;艺术感染力引言当今社会,海报作为沟通、交流传播信息的重要工具之一,在设计中占有极高的地位。
视觉冲击力强的海报,总能够吸引观者的注意力。
设计中极简主义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不同的表现形式表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应根据表现的主题的内涵选择适当的表现形式。
海报设计中极简主义的运用,丰富了画面视觉效果,使画面和谐有跳跃。
通常主题深刻,形式贴切,能够抓住人们的视觉,使画面产生视觉张力和冲击力。
电影海报是海报设计的一个种类,但是比一般的海报更富有情节性,具有传递电影信息、吸引观众注意、刺激电影票房收入的作用。
电影海报设计是一种自我形式的推广,更是电影灵魂的直接表达,这种直观的信息传达有时甚至比电影更有说服力。
而根据电影海报简洁概括的特点,极简主义恰好与其贴合,形成完美的搭配。
一、概述(一)极简主义的概述1.极简主义的起源极简主义(Minimalism)又称微模主义,并不是现今所称的简约主义,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60年代所兴起的一个艺术派系,又可称为“Minimal Art”。
作为对抽象表现主义的反动而走向极至的极简主义,以最原初的物自身或形式展示于观者面前为表现方式,意图消弥作者借着作品对观者意识的压迫性,极少化作品作为文本或符号形式出现时的暴力感,开放作品自身在艺术概念上的意像空间,让观者自主参与对作品的建构,最终成为作品在不特定限制下的作者。
“少即是多”与“少即是繁”理念在产品设计中的对立统一
“少即是多”与“少即是繁”理念在产品设计中的对立统一作者:杨慕琛来源:《工业设计》2019年第10期关键词:少即是多;少即是繁;功能与形式1“少即是多”的概念及其在产品设计中的体现1.1“少即是多”的概念“少即是多”这句话最早是在罗伯特·勃朗宁(RobertBrowning)的一首写于1855年小诗中出现。
但真正让“少即是多”的理念尽人皆知的是现代建筑四大师之一的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
这句话首先应用在建筑上,提倡新世纪的建筑应该用简洁来代替十九世纪盛行的哥特式、洛可可式以及复古主义中装饰繁琐的建筑风格。
从产品设计诞生的第一天起,就与建筑设计结下了不解之缘。
如果要探究在产品设计中“少即是多”的理念,就要追根溯源,回归到建筑设计中去探寻。
看其表面,“少即是多”似乎指的是建筑装饰的繁与简,但究其本源:对于物而言,实则是功能主义与理性主义在二十世纪的进程中越来越占据地位的体现;对于人而言,实则是提倡民主主义,反对精英主义思想的体现。
“少即是多”理念便代表了二十世纪现代主义的兴起。
1.2“少即是多”在产品设计中的体现如果用当时的产品代表“少即是多”的理念,找密斯本人的作品——巴塞罗那椅(Barcelona Chair)再合适不过了(这里需解释一点:巴塞罗那椅可代表“少即是多”理念,但并不能完全代表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设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民主设计,为大众而设计。
但巴塞罗那椅是专门为迎接参观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的西班牙国王而设计的、纯手工打造且造价昂贵的家具),如图1。
巴塞罗那椅的“少”,除了体现在它毫无装饰的特点之外,还体现在外形与材质上:在外形上,它仿佛如流水般一气呵成,仅有坐垫、靠背与支架腿,这是我们肉眼可见的少。
而那些看不见的,譬如用细长的不锈钢支架腿来支撑厚重的坐垫、靠背,使得支架腿在视觉上做了一个削弱,人们的视觉重点会集中于一处;在材质上,它干练简洁,坐垫与靠背均采用皮质材料,支架腿采用不锈钢材料,皮质材料的色彩是黑色哑光,而不锈钢材质反光的加入则会减少带给人们的沉重感,增加了一丝轻盈感,让人心理上产生少的感觉。
“少即是多”--浅谈极简化理念下的标志设计
“少即是多”--浅谈极简化理念下的标志设计
董玉
【期刊名称】《艺术科技》
【年(卷),期】2015(0)7
【摘要】极简主义,又可称为“Minimal Art”,它的历史可以回溯到20世纪60年代。
极简主义艺术派反对装饰画的设计风格,提倡简约、功能化与理性化相统一的设计理念,这种简约、务实的理念与二战后全球经济期待快速复苏的时代背景不谋而合,因此发展迅速并持续影响着当今设计。
【总页数】1页(P175-175)
【作者】董玉
【作者单位】河北工业大学,天津 3004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浅谈"少即是多"的服装理念 [J], 李小芳
2.浅谈"少即是多的绿色设计"理念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J], 陈婷
3.浅谈\"少即是多\"理念在绘画创作中的运用 [J], 罗桥桥
4.符号学视角下密斯·凡·德·罗『少即是多』设计理念探析
——以巴塞罗那德国馆为例 [J], 刘航
5."少即是多"理念下的汽车品牌标志优化设计 [J], 张弛;韦智恩;王华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密斯·凡·德·罗《少即是多》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人物简介(生平)
1930年出任包豪斯第三任校 长。 1937年,他移居美国,在伊 利诺斯理工学院担任建筑系 主任从事教学和设计工作, 他的大部分钢架玻璃幕墙的 摩天大楼都是在美国完成的。 1947—1958年是密斯的影响 登峰造极的时期。 1958年退休,1969年去世。
设计思想(产生)
主要作品(作品赏析)
整个建筑没有附加的雕刻装饰,然 而对建筑材料的颜色、纹理、质地 的选择十分精细,搭配异常考究, 比例推敲精当,使整个建筑物显出 高贵、雅致、生动、鲜亮的品质, 向人们展示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建 筑艺术质量。
展馆对20世纪建筑艺术风格产生了 广泛影响,也使密斯成为当时世界上 最受注目的现代建筑师。
主要作品
• • • • • • • 德国柏林新国家美术馆 西格拉姆大厦 范斯沃斯住宅 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德国馆 杜根哈特住宅 IBM公司大厦 湖滨公寓
设计思想(内容)
• 密斯•凡•德•罗坚持”少就是多”的建筑设计哲学,在处理 手法上主张流动空间的新概念。 • 他的设计作品中各个细部精简到不可精简的绝对境界,不少 作品结构几乎完全暴露,但是它们高贵、雅致,已使结构本 身升华为建筑艺术。 • "少就是多"这句话的含义你可以很轻易的从几千年的中国传 统美学和哲学中品味出来. • 国画大师最有意境的东西往往不是涂满笔墨的画幅,而是在于 那一大片空白之中. • 少"不是空白而是精简,"多"不是拥挤而是完美.
少即是多lessmore现代建筑大师环艺四班20135753密斯凡德罗的人物简介密斯凡德罗的设计思想密斯凡德罗的主要作品密斯凡德罗的其他作品tablecontents内容大纲密斯是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最重要大师之一美国作家汤姆沃尔夫tomwolfc在他的著作从包豪斯到我们的房子frombauhausourhouse中曾说过
浅谈“少即是多”理念在绘画创作中的运用
·文学艺术·浅谈“少即是多”理念在绘画创作中的运用■高德飞天津美术学院 天津 300141摘 要:“少即是多”是建筑设计中十分著名的一种理念, 它引导着很多建筑设计师进行创作。
而设计风格的形成是艺术风格的延伸,设计理念与绘画理念之间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本文将“少即是多”这一设计理念带入绘画创作中,浅析在绘画的各个环节中如何运用“少即是多”理念做出取舍,从而进一步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关键词:少即是多;极简主义;绘画创作引言Loss is more是现代建筑史中极具代表性的一句名言,它出自德国现代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之口,同时密斯·凡德罗提出了少即是多的建筑设计理念。
随着长时间的实践与应用,“少即是多”已经成为建筑设计中的黄金法则。
它为设计玻璃了原有的繁琐的外衣,将设计的本质体现出来了旨在将最丰富的想象寄托于最简单的表达,通过最简洁的设计体现最复杂的想法。
它倡导将信息还原为最本真的模样,不在信息外故作迷障,增添一层一层朦胧的外纱,使人们产生迷幻混乱的感觉。
这种理念不仅在最大程度上影响了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同时也为绘画创作指出来新的可能。
1.“少即是多”的涵义绘画是一门艺术,而作为艺术创作而言,在绘画创作中融入少即是多的理念是为了追寻事物的本质。
这里所倡导的少即是多的内涵与简约单纯、以少胜多、以简胜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它们都代表着对事物本质的深入理解即直接体现。
在绘画中提现少即是多就是将事物的特征从繁复的表象中剥离出来,以最简单的形象将其表现出来,旨在通过最简单的笔触实现视觉上的冲击及心灵上的震撼,或带给人迎头一击的冲撞感,或带给人回为深远的感受。
“少即是多”代表的是简约、简单,但并不是一味地追求简单,更不是缺乏内涵。
而是将内涵融入在简单的表象中,需要人们通过反复的品味才能够感知其中的深意,给予观客更丰富的想象空间。
“少”是表象,“多”是真谛,在绘画手法上追求少,是为了突出绘画内涵中的多。
少即是多:留白设计,简约生活
少即是多:留白设计,简约生活作者:刘晗来源:《中国周刊》2018年第11期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理念也在轮回之中反复更迭。
上个世纪30年代,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提出“少即是多(Less is more)”的设计理念,以简约精炼代替繁复奢华。
这种极简的态度影响波及全球,改变的不仅是艺术与产品设计,还有更深层次的生活方式和城市规划。
身为社会学者的三浦展将持续三十余年间对日本消费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趋势的观察融入自创的关键词中,借助对这些新的现象和新名词的整理和梳理,去洞悉消费领域的迭代升级,发现消费行为影响下生活方式的变化。
即便是《极简主义者的崛起》的文本书写也遵从了简约的风格,轻快的通俗读物却不乏学院派的深度和市場观察派的敏锐,如此举重若轻,生存的沉重感似乎也在三浦展笔下削弱,充满着温馨和诙谐的情调。
年轻人的态度往往被视为社会变迁的风向标,三浦展在《下流社会》中记录了日本年轻人普遍存在的低欲望和随波逐流的向下情绪,《极简主义者的崛起》似乎可以看作一种外化,也就是基于如此的社会状态,年轻人生活立场的行为表现。
当物质不再让你感到满足,所谓的美好生活是否渐行渐远?相反,不断“买买买”翻新生活的模式以及传统对富有的定势思维也并没有使生活的幸福感倍增,久而久之,聚敛癖式的囤积反倒成为了生活的负累,而由恋物所引发的嫉妒、攀比心理亦是屡见不鲜。
这样来看,物质扩张满足自我的理念迟早会成为历史。
“拥有不太多的物品,在房间里只摆放喜欢的物品,而且尽可能地使用天然物品”,三浦展对于极简主义者(minimalist)的定位正符合日本第四消费时代的特质,它的来临正悄然改变着生活的点滴。
第四消费时代提倡“共享”,当下“共享单车”“拼车服务”风靡大街小巷,自行车的回归提高了出行效率,也为城市交通减压不少。
理性消费之下回归简约,占有欲的消解让DIY风、一物多用、捡漏等等一众务实的日用之道开启了全新的生活参与感,新消费群体的诞生也迎来产品设计和城市规划的拐点。
浅谈设计中的“少即是多”
浅谈设计中的“少即是多”作者:王慧慧来源:《世界家苑》2018年第08期摘要:设计拥有一种能力,能传达文字所无法表达的意思。
“少即是多”则是设计的黄金法则,即更少的表达蕴含更多的想象,更少的设计折射更多的想法。
这种设计风格,感官上简约整洁,品味和思想上更为优雅精致。
它主张用最单纯、简洁的元素创造出实用、舒适的产品和空间。
关键词:少即是多;用户体验;产品功能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提出“少即是多”的设计理念,他的设计中对产品各种细部处理得非常精简,但又不失功能性和美感。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Less is more,但又绝不是简单得像白纸一张,让你觉得空洞无物,根本就没有设计。
”自此建筑、室内、产品、平面等设计界都掀起了一股极简的审美风潮。
本文从少即是多的来源,内涵、评判标准出发,探究少即是多的本质含义。
一.少即是多从何而来?广义的“设计”无处不在,而狭义的“设计”历史始于宫廷。
脱离温饱问题的贵族需要更加精致的产品来提高生活品质。
于是有了精美的刺绣壁毯,造型奢华的家具。
随着时代变化,工业拉开了现代的帷幕。
贵族不复存在,设计回归民间显得无所适从。
海伦、巴洛克、洛可可等风格之于现代都被普遍认为是过度设计。
包豪斯校长格罗皮乌斯说:“仅仅在产品的外观上加以装饰和美化,而不能更好的发挥产品的功能,那么这种美化就有可能导致产品的形式上的破坏。
”于是化繁求简、注重物件的功能性,逐渐得到市场以及设计师的重视。
19-20世纪,科技突飞猛进,却由此出现了一批功能强大,但过于繁复的产品。
装饰得到了弱化,却包含了太多功能。
功能强大能给用户带来便利,却需要用户花很大功夫去学习。
这样的“多功能”产品反而是缺乏设计的。
从由多到少,到由少到多,再到多与少中寻求平衡,并非一味增减的简约设计开始得到长足发展。
二.少即是多,少在了哪里设计固然需要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个性,但也需要在合适的时机,以更自然的方式获知用户的喜好,不要让用户感到不知所措。
关于少即是多
工业设计
密斯.凡 德罗 密斯 凡.德罗 (Ludwig Mies Van Der Rohe )
巴塞罗那椅( 巴塞罗那椅(Barcelona Chair) )
工业设计
1931年密斯又在最初“先生椅”的 年密斯又在最初“先生椅” 年密斯又在最初 基础上设计出一系列的躺椅, 基础上设计出一系列的躺椅,同样很 成功。 成功。这些高贵的设计造价也是昂贵 但社会的需求始终不断, 的,但社会的需求始终不断,其变种 系列亦在后来的生产中不断出现。 系列亦在后来的生产中不断出现。
BREAD PPT DESIGN
• 简约不等于简单,它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经过创新 得出的设计和思路的延展,不是简单的“堆砌” 和平淡的“摆放”,不像有些设计师粗浅的理解 的“直白”,比如床头背景设计有些简约到只有 一个十字挂件,但是它凝结着设计师的独具匠心, 既美观又实用。 • 设计的简约一定要从务实出发,切忌盲目跟风而 不考虑其他的因素。简约的背后也体现一种现代 “消费观”。即注重生活品位、注重健康时尚、 注重合理节约科学消费。其实,有些装修的“风 格”是完全没有必要的,而且要的越多,带来的 “隐患”越多。比如,近几年的儿童患白血病以 及其他因环境外部因素致病的案例时有发生,很 多确实是与不合理、不科学的装修有关的。所以, 提倡简约的“消费观
组 成 宏 伟 奇 何 观 态 形 几 的 单
简
对比介绍同样的形式不同的功能, Nhomakorabea会选择哪个呢?
谢谢聆听!
WPS Office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工业设计
工业设计
出 复 杂 的 美 一 样 可 以 创 造 约 也 简
用
以“少即是多”理论浅析扁平化设计的再流行
以“少即是多”理论浅析扁平化设计的再流行作者:胡晨星来源:《文存阅刊》2018年第03期摘要:“少即是多”是源自于于20世纪初期的米斯凡德诺提出的理论,被认为是极简主义风格的核心。
2008年由google提出的由拟物化到扁平化的转变,扁平化设计不断的流行化,在设计师行业也颇受追捧。
而扁平化的设计风格恰恰符合了“少即是多”的艺术理论。
关键词:少即是多;审美趣味;扁平化设计一、“少即是多”少即是多是由建筑大师米斯.凡德诺提出的:“les s is more。
”她坚持少就是多的建筑设计的哲学,在设计手法上主张流动空间设计的新概念。
西格兰姆大楼是世界上第一幢高层的玻璃帷幕大楼,展现了米斯的“少即是多”的原则。
大楼前的广场约占地基一半,这在当时是创举。
现代主义被带到美国后,结合资本家的力量,实践了很多很多作品。
少即是多原本是米斯针对建筑设计中提出来的,但是甚至延伸到了人类其他各个领域。
它主张技术与艺术相互统一,利用新材料技术为主要表现手段,提倡精确、完美的艺术效果。
“少”不是空白虚无而是尽量精简,“少就是多”的内涵我们其实可以从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美学文化中体会出来,我们可以看出国画大师最有意境的东西往往不是涂满笔墨的画卷,而是在于一大片留白之中那醒目的几笔别有韵味。
多不就意味着好,恰恰相反,正如老子《老子第四十一章》中提出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巧若拙”,少往往总有一种无形的力量。
二、扁平化设计扁平的设计风格,是与拟物化相对的,也有人提出,称为抽象设计。
扁平设计的这个名字已经被广泛承认。
扁平化的设计是使用高光,纹理,纹理,阴影,和其它实物接口设计是为了在本质上的视觉效果,仅具有使用高度抽象的图形设计或颜色的视觉隐喻和交互式上也摒弃那种使用的过程中,使这一进程更加互动对焦功能本身的不必要的模仿是一个简单到复杂的设计美感。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人对事物的认识有一个潜在的本能:无论在审美在任何情况下,人类活动的主观观察,下意识地过滤掉最突出的视觉形式为重点,忽略或删除另一部分作为辅助信息,对象的最终储存的印象。
“少即是多”理念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少即是多”理念是密斯 凡 德 罗提出的建筑设计原则,以“流动空间”等为主要理论,推崇对钢与玻璃等新材料的运用,主张采用适合大工业化生产条件的新技术,以较少的限制提供更多空间变化的可能。
该理念一经提出,其精简的形式就得到世界各国竞相效仿,延续至今,对国际主义、极简主义等风格的形成具有推动作用。
此外,该理念还逐渐被运用到室内设计、产品设计等方面,如模块组合、几何元素在家具中的运用、对隔断透明性与景观智能化的研究等。
一、“少即是多”理念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1.“少即是多”理念与国际主义风格建筑“少即是多”理念是现代摩天大楼的设计依据,西格拉姆大厦是密斯 凡 德 罗的代表作品。
由于形制精简统一、易于施工,这种建筑被不断模仿,逐渐形成国际主义风格。
大厦整齐划一的开窗方式、自由划分大空间的手法和对钢铁、玻璃、标准预制构件的大量使用最终形成了纯净透明、施工精确的“钢铁玻璃盒子”结构。
时至今日,高层建筑、玻璃幕墙结构和大量使用预制件的标准风格建筑遍布世界。
“少即是多”理念将钢与玻璃的建筑艺术推向高潮,香港汇丰银行大厦、北京盘古七星酒店等建筑的出现再次证实了钢与玻璃的“国际式”建筑在世界舞台上的重要地位。
2.“少即是多”理念与极简主义建筑“少即是多”理念通透、灵活,主张功能发挥,又关注与外部环境融合,以“少”的限制提供“多”的变换可能,推动了极简主义的发展。
密斯 凡 德 罗设计的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德国馆聚焦空间结构,将建筑的内部支撑和外部围护结构分离,使墙体自由穿插,打破了室内外空间的界限。
后来,这种做法被广泛应用,促进了框架结构的发展,也衍生出许多建筑新思想。
如,理查德 迈耶在乌尔姆展览馆及会议厅的设计中充分发挥“消解”思想,弱化墙体的承重功能,改由框架结构支撑,解放了外围墙体。
他通过简单几何造型组合生成的体量穿插和辅以挑高共享空间、玻璃天窗的做法契合了“少即是多”的原则。
“少即是多”理念在与现代极简主义共同发展的过程中又融入了新特色,主要表现为对原始环境的尊重和对建筑形态的几何化。
LESS IS MORE 极简主义.ppt
• 根据艺术史的描述,乔托被视为西方绘画传统艺术的奠基人。随后, 透视、解剖、材料……的掌握,使如实地再现幻觉真实的世界受到 了鼓舞;人文思想、宗教改革、技术革命……的发展,使科学的手 法认识人类世界的理想有了信念。这是注重"主观世界"的阶段,然 而,这主义,那主义,当绘画的"现实主义"出现之后,尖锐的现实 矛盾挑战即成的道德,继而人们发现,认识主观世界普遍规律的理 想抱负受到了挫折。人们开始怀念自然。印象派把画布搬到了室外, 把握客观世界的和谐样式。在这主观认识的历程之中,艺术学科造 就了许多大师,达芬奇的成就促成艺术超出工匠艺人的划限,上升 到精神的维度。 根据艺术史的描述,塞尚被视为西方现代艺术的奠基人。随后,传 统艺术的透视规则受到了质疑,原本一样高的物体,在传统艺术的 画面上则被表现为近大远小,于是开始了塞尚"客观的观察世界"的 真诚决心(现代绘画简史/赫伯特·里德);传统艺术的色彩明暗技 术不令人满足,单纯并置的色彩区域,在传统艺术的画面上往往被 处理为混色塑造,于是开始了修拉"合乎逻辑的、科学的和绘画的 体系"的试验(现代绘画简史/赫伯特·里德)。这是注重"客观世界" 的阶段,然而,这流派,那流派,当绘画"极少派"出现之后,繁杂 的生存现实冲撞达成的和谐,继而人们发现,把握客观世界净化秩 序的样式试验结果难以兑现。试验走到了极限。后现代艺术家识别 了物质属性的艺术作品的限制,在凹凸不平的自然空间和前后遮掩 的社会内部一展身手,影响生活习俗。在这客观把握的历程之中, 艺术领域培养了许多大师,杜桑的成就促成艺术领域的突破,再扩 展到人类社会的维度。
• 极简主义(Minimalism)是一种设 计风格,感官上简约整洁,品味和 思想上更为优雅。
设计元素应用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第一章测试1.点、线、面是重要的设计元素。
()A:错B:对答案:B2.以产品的主要成分作为设计元素,可以让消费者通过外包装就能了解到产品的信息。
()A:对B:错答案:A3.设计不可能一直创新,创意慢慢就枯竭了。
()A:错B:对答案:A4.AI软件里可以对位图进行描摹简化,转化为矢量图形。
()A:对B:错答案:A5.下列那张海报运用到了剪纸风格?A:B:C:D:答案:BCD第二章测试1.孟菲斯风格的设计活泼天真、色彩跳跃,极富表现力,强调个性化的装饰,反对“功能主义”的设计理念。
()A:对B:错答案:A2.极简主义设计的“少即是多”是来自传奇德国建筑师密斯·凡·德罗的一句话。
()A:对B:错答案:A3.以下那些电影里运用到了故障艺术风格()A:《蜘蛛侠》B:《攻壳机动队》C:《黑客帝国》D:《银翼杀手》答案:BCD4.波普艺术的代表人物是安迪·沃霍尔,他的代表作有()A:《金宝汤罐头》B:《青春浪漫》C:《帝国大厦》D:《玛丽莲·梦露》答案:ACD5.以下设计风格属于酸性风的是()?A:B:C:D:答案:BC第三章测试1.在空间布局设计中首先要考虑安全问题。
()A:对B:错答案:A2.空间布局中必须要参考的关键问题()。
A:甲方意见B:消防安全隐患C:大空间优先D:空间的合理性答案:ABD3.选择一个合理的模型时最需要注意()A:模型的大小B:模型的颜色C:模型的材质D:模型的造型答案:D4.在做一个VRAY材质的时候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材质的细节,只需要知道物体本身的大体特性()A:错B:对答案:A5.渲染最终效果图的时候参数越大越好()A:对B:错答案:B第四章测试1.设计行业常用计算机效果图表现工具包括()。
A:SketchupB:photo shopC:VrayD:3ds max答案:ABCD2.透视图的名称是:()A:TopB:LeftC:PerspectiveD:Front答案:C3.一幅简单的三维效果图的思路与关键性步骤为()A:最终渲染B:摄像机C:灯光D:三维建模及材质答案:ABCD4.UVW贴图可以改变贴图在物体上的方向大小和位置。
“少即是多”理念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少即是多”理念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作者:毓鑫高丽娜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18年第08期摘要:近年来的科学技术水平不断发展,同时也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文化的多元化逐渐兴起,人们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也更加注重精神方面的需求。
“设计”一词开始更广泛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以及工作当中。
平面设计有着更多的表现手法和越来越多的形式,复杂的设计风格已经成为阻碍设计信息传播的屏障。
本文主要从密斯·凡德罗“少即是多”的提出与发展、基本理念和其对设计界产生的深远影响出发,根据其在平面设计中“包装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探究,从而加深对密斯·凡德罗“少即是多”这一设计理论的理解,更好的推动平面设计的发展。
关键词:密斯·凡德罗;包装设计;少即是多;绿色设计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23-0051-01一、密斯·凡德罗“少即是多”设计理念的提出与发展(一)“少即是多”设计理念的提出德国著名设计师密斯·凡德罗提出“少即是多”这一设计理念,并在他的作品中充分展现出来这一理念。
1929年巴塞罗那博览会设计的“德国馆”就是这一理念的最好诠释,在展览中,并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也没有一些奇形怪状的形状,图案等。
“少即是多”,“少”并不就是意味着它就是一张空洞的白纸,空白而乏味。
“多”也不是指拥挤的就是完美的。
(二)“少即是多”设计理念的影响密斯·凡德罗“少即是多”的设计理念,始于建筑设计,但影响不只限于建筑设计。
当代社会发展极为迅速,极简主义风也渗透于人们的生活当中,这与密斯·凡德罗“少即是多”的设计理念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对现代主义设计的发展和完善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二、“少即是多”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一)“少即是多”与包装设计如今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和科学技术水平不断上升的同时,生态环境问题也随之而来。
由“少即是多”探析插画设计中的扁平化
由“少即是多”探析插画设计中的扁平化作者:张春晓刘佳来源:《设计》2018年第17期摘要:“扁平化设计”(Flat design)顾名思义是指层级关系更为简化,简化诸如阴影透视、纹理和渐变等图形装饰效果,着力突出画面的简洁统一,色彩层级分明清晰。
本文从“少即是多”的审美视域下对图形、色彩、字体、版式等多方面进行深入探析。
通过对图形拟物化与扁平化的对比表现形式,色彩的层级搭配,字体设计编排的规范统一以及对版式布局的层次化处理等角度分析扁平化设计风格的特征。
精准提取设计的信息表达,由繁至简的处理形式,充分体现出“少即是多”的哲学设计理念。
关键词:少即是多扁平化插画设计一、“少即是多”的来源与设计思维的迁移1928年,自密斯.凡.德罗提出的“少即是多”建筑设计原则起,简约、理性就成为了“少即是多”的代名词,并对日后国际主义风格的出现起到极为深刻的影响。
从“形式服从功能”到“装饰就是罪恶”,通过对设计思维潜移默化的改变,这些建筑思维在扁平化视觉插画设计中或多或少地接受了“少即是多”设计思维的“洗礼”。
“少即是多”(Lessis more)的设计哲学思想正是对功能与形式、传统与现代的探索过程中诞生的。
在设计中提倡简洁的风格之后,对复杂装饰效果的摒弃成为功能主义在设计思想上最简单直接的表现形式。
在平面设计中从思想理念到实践的转变实现了现代主义的完美蜕变,也充分确立了功能主义、理性主义的设计思维。
二、“少即是多”在扁平化插画设计中的体现(一)图形矢量化拟物化和扁平化是图形最基础的两种表现形式。
阴影、高光、质感、纹理等是对物体拟物化的一种写实再现方式。
而经过高度概括的抽象图形也就是将原有的拟物图形矢量化是扁平化设计的最主要特征,在整个扁平化设计中每个元素视觉效果都是扁平的,符合扁平设计的基本原则,没有凹凸可触感,整体画面平滑整洁。
在扁平设计中图片去底法也是一种较为常用的图像处理方式,顾名思义图片去底法就是去掉图片的背景,使图形更加突出的一种方法。
包豪斯设计理念"少即是多"在版面设计中的运用
三 、“ 少即是 多”, 以设计 的功能 而言 , 当使 受 众一 目7然
我们在 确立设计方案之前 , 首先要 考虑受众 、 目的 、 环境等 因素。 从设计工作 的开始, 就需与受众联系 起来 , 甚至把 自己也作为受众 的一
以设计方法而论须使得所有设计元素协涌一致包豪斯设计思想影响下而产生的欧洲版面设计形式又被称为瑞士版面设计在安排诸如图片文字色彩等具体设计元素之前须以数条甚至数十条水平与垂直的线段来分割版面而后在预先分配好的网状版面上进行细致的设计工作这也正是我们所说的网格系统
1 6』 觉传 达 3 视
包豪斯设计理念 “ 即是 多 ’ 少 ’在版面设计 中的运 用
网状 版面上进行细致的设计工作 , 这也正是我们所 说的网格系统。 中较 为迅速 地找到字母 “” 那是因为表 () z, 1 相对表 () 2 字母 中与 “” z 因为有 了严 密的网格方案 , 有设 计元素 都在既定 的秩序 中井然 所 具有较 少的共 同特 征: 有序 , 从而 实现了比例 、 连续 、 整体 、 准确与清 晰, 自然而然 提高 了版 模 式识别是 从特征 分析开始 的,比如字母 中包 含的平 行线 , 结 联 面的可读 性与识 别性, 而如何设计 出大 方美观 、 一目了然的版面 , 因 线 , 也 垂直 线等特 征得到确 认的过程 属于物理 特征 的确认 。 版面设 计 在 此而有迹可循。 从设 计心理学 的角度来讲 , 视觉 元素之 间的比例 构成可以使人 产 中运用这一原理可 以有效 地整合 设计 元素, 比如 文章各个标 题使用 线
广告招贴中的“少就是多”的概念运用
广告招贴中的“少就是多”的概念运用作者:张瑛琦潘伟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4年第12期摘 ; 要:商品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各类商品层出不穷,广告业的迅速发展,更加促进社会视觉时代的发展速度。
为了使大众更清晰的理解并认知、接受广告核心信息,广告可以采用多种的方式和形式突出商品的亮点,而一些经典的广告设计中便运用“少就是多”的设计概念,来增强广告的特定理念和品牌效果,通过较少的相关元素突出的表达使得广告引人注目,而“少就是多”简单的理解就是将事物突出,以简单的元素传达出准确的内容。
关键词:广告招贴;“少就是多”;设计概念中图分类号:J524.3 ; ;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35-0071-01一、“少就是多”概念分析“少就是多”的概念是先锋派建筑设计师米斯所出来的,是在现代主义设计中和理性主义的影响下形成。
但是,这种理念慢慢的渗透到设计的各个领域。
当然,在平面设计中,“少就是多”的理念所表达的,通过较少的元素或者装饰,体现目标对象功能,来展现事物的更多内容。
这种理念的表达就是从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对事物重功能,轻装饰的意味。
对广告作品中所宣传对象品质或特性的某个方面进行明显的扩大或缩小,以加深或扩大广大消费者对这些产品特征的认识。
通过这种手法能更鲜明的强调或揭示事物的实质,加强对事物的认知。
“少就是多”从思想上给人们一个概念,不复杂,简单清晰明了的表达。
很多国家的平面设计都以简洁明了的视觉表达。
例如,对于日本的平面设计,可以用“素”来定义,给人一种平心静气,参禅悟道的凝心平和的感觉。
而德国的设计师追求读者在短时间内获取设计中信息,并且准确性要高,偏差要达到最小或者没有偏差。
这就是将最重要的信息突出,以准确的传达。
“少就是多”的理念同时注重理性的思维。
这种设计理念同那些运用夸张手法处理的广告不同,设计者在作品身上体现出理性的感觉,使体验者运用享受作品或者产品时体现出理性的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即是多”——极简主义电影海报设计研究■刘云玲摘要海报又称招贴,是以印刷为主张,贴在公共场所传播活动信息或理念的视觉艺术形式。
由于海报是一种信息传递的艺术,是一种大众化的宣传工具。
海报设计必须有相当的号召力与艺术感染力,要调动形象、色彩、构图、形式感等因素形成强烈的视觉效果;它的画面应有较强的视觉中心,应力求新颖、单纯,还必须具有独特地艺术风格和设计特点。
极简主义主张把视觉语言削减至仅仅是色与形的关系,主张用极少的色彩和极少的形象去简化画面,摒弃一切干扰主体的不必要的东西。
这种表现手法不仅满足了观众的视觉感受,而且增加了作品的表现力度。
它的设计原理和表现技法广泛而全面,最能体现海报设计的形式特征,其设计理念,表现手段在电影海报设计中更具有时代性和典型性。
关键词:极简主义;电影海报;艺术感染力引言当今社会,海报作为沟通、交流传播信息的重要工具之一,在设计中占有极高的地位。
视觉冲击力强的海报,总能够吸引观者的注意力。
设计中极简主义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不同的表现形式表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应根据表现的主题的内涵选择适当的表现形式。
海报设计中极简主义的运用,丰富了画面视觉效果,使画面和谐有跳跃。
通常主题深刻,形式贴切,能够抓住人们的视觉,使画面产生视觉张力和冲击力。
电影海报是海报设计的一个种类,但是比一般的海报更富有情节性,具有传递电影信息、吸引观众注意、刺激电影票房收入的作用。
电影海报设计是一种自我形式的推广,更是电影灵魂的直接表达,这种直观的信息传达有时甚至比电影更有说服力。
而根据电影海报简洁概括的特点,极简主义恰好与其贴合,形成完美的搭配。
一、概述(一)极简主义的概述1.极简主义的起源极简主义(Minimalism)又称微模主义,并不是现今所称的简约主义,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60年代所兴起的一个艺术派系,又可称为“Minimal Art”。
作为对抽象表现主义的反动而走向极至的极简主义,以最原初的物自身或形式展示于观者面前为表现方式,意图消弥作者借着作品对观者意识的压迫性,极少化作品作为文本或符号形式出现时的暴力感,开放作品自身在艺术概念上的意像空间,让观者自主参与对作品的建构,最终成为作品在不特定限制下的作者。
根据艺术史上的介绍,极简主义用来称谓六十年代美国艺术家的一项艺术活动,包括绘画和雕塑,其主要影响还在于雕塑方面。
包括,阿伯斯(Albers1888-1976)、艾尔·赫尔德(Al Held1928-)、弗兰克·斯特拉(Frank Stella1936-)、安东尼·卡罗(Anthone Caro1924-)、卡尔·安德烈(Cart Andre1935-)、托尼·史密斯(Tony Smith1912)、罗伯特·莫里斯(Robert Morris1931-)和里查德·塔特尔(Richard Tuttle1941-)。
极简主义可以直接追溯到抽象主义艺术家蒙德里安和俄国构成主义等一些前辈艺术家,甚至还可以联想到包豪斯的美学观。
Less is more——是现代派大师、德国包豪斯学校的第三任校长米斯·凡德罗关于极简主义风格的诠释。
他最先倡导了这种以少成就多、以简取代繁的设计理念。
但是do more with less并不意味着无条件的“less”或者单纯的一切从简,在选择简约产品时还必须满足一些“more”的要求,才能更好地实现简约风格的品位与品质。
2.极简主义的特点极简主义设计已经被描述为最基本的设计,别除了多余元素、色彩、形状和纹理。
它的目的是使内容被突出出来并成为焦点。
一个视觉元素的角度来说,极简主义设计意味着平静和思想带回本真。
极简主义在设计中体现的特点是做减法,尽可能地把一切多余的东西拿走。
当然,提倡简洁的设计思潮其实质不像包豪斯那样“非常理性”,其中包含了强烈的感性因素,正如东方哲学中所认为朴素的白贲是复归于平淡,是最高境界的美,平淡素净比华丽繁缛更为崇高。
江南才子郑板桥有诗云,“一两三枝竹竿,四五六片竹叶,自然疏疏落落,何必重重叠叠”,体现了“少就是多”、“少能胜多”的高雅审美价值观。
极简主义20世纪90年代设计的重要特征,极简主义强调的是人本主义,其本意在于简洁而不简单。
它是精致的,它的简洁背后却凝聚着好料费时的过程。
所以极简主义与20世纪80年代的简朴自然迥然不同,与20世纪90年代追求奢华的时尚在骨子里也并不相悖。
极简主义以色彩的自然属性平涂构成,简单明了,排除引起幻觉的艺术手法。
数学体系作为它们的组合基础,把作品减缩到基本的几何形状。
减少到最后,结果是取消物质转为概念。
这与功能主义时期的功能性设计思潮似乎有些相近。
在“形式”与“功能”之间,形式的魅力始终是无法抗拒的,但是,形式只是用来解决问题的手段。
正式由于极简主义在形式上的优势,避免了对形式过多关注所带来的方向上的迷失。
当然,形式的极简并不意味着省略了人们没有心理感受的需求,只是在表现形式上,对视觉语言的把握更具策略性。
(二)海报的概述1.海报的设计定义海报是一种信息传递艺术,是一种大众化的宣传工具。
海报又称招贴画。
是贴在街头墙上,挂在橱窗里的大幅画作,以其醒目的画面吸引路人的注意。
信息时代的到来要求海报设计创意更加独特、简洁、易于记忆。
2.海报的分类海报按其应用可以分为四类,分别是商业、文化、电影和公益海报等1.1商业海报:商业海报是指宣传商品或商业服务的商业广告性海报。
商业海报的设计,要恰当地配合产品的格调和受众对象。
1.2文化海报:文化海报是指各种社会文娱活动及各类展览的宣传海报。
展览的种类很多,不同的展览都有它各自的特点,设计师需要了解展览和活动的内容才能运用恰当的方法表现其内容和风格。
1.3电影海报:电脑海报是海报的分支,电影海报主要是起到吸引观众注意、刺激电影票房收入的作用,与戏剧海报、文化海报等有几分类似。
1.4公益海报:社会海报是带有一定思想性的。
这类海报具有特定的对公众的教育意义,其海报主题包括各种社会公益、道德宣传,或政治思想宣传,弘扬爱心奉献、共同进步的精神等。
二、极简主义电影海报的设计(一)图形设计图形应该包括插图和辅助图形。
插图应该更多的考虑文字和大小,辅助图形应该考虑衬托、美化的作用。
相信大家对圆形、矩形等几何图形并不陌生,在经济信息文化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无论是文化类海报还是商业类海报的设计都可谓是无处不在。
人类很早就懂得如何利用图形符号来进行信息交流。
它的雏形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最简单的图形语言可算是人类最早的结绳、刻树、堆石以及东方的象形文字等。
随着人类思维、社会活动的复杂,图形也变得复杂起来。
虽然除了图形语言,人类还创造了其他的语言形式,如肢体语言、口头语言来交流思想,但图形语言其特殊的属性,至今仍发挥其明显的优势。
世界上人类所使用的语言有上千种,不可避免的,人与人之间在沟通时会存在语言上的障碍,而图形语言可以打破这种障碍,有利于信息的交流与传播。
在人类交往活动日益频繁的今天,图形语言的地位便显得尤其重要了。
德国当代国际著名视觉设计大师沃尔戈·马蒂斯教授曾经这样说:“一副好的海报,应该是靠图形语言说话而不是靠文字注解。
”极简主义就是用简单的几何图形解释复杂的概念或理念。
风格遵循极简主义,以设计美为追求,突出电影中最核心的最标志性的概念。
海报一向是剧集与电影的宣传点睛之笔,也一向是以主要人物或者场景作为图片主打,但当我们用抽象图形来构成海报,又会形成不一样的艺术效果。
极简主义的电影海报通常以简单的圆形、菱形、线条等来表达突出的电影主题。
或者是单一图形的出现,也可能是两种图形或更多图形的组合,个性鲜明,容易吸引读者眼球,从而引起读者的广泛兴趣。
奥地利维也纳设计师Albert Exergian就自己很喜欢的50部欧美剧集设计了极简海报,海报多是使用线条和形状构成,最复杂的也无非是一只小鸟。
例如图(一)这张《越狱》海报,几根线条言简意赅的代表了监牢,而中间被撬弯的铁栏,也直指“越狱”一词的主旨。
图(一)图(二)《两个半男人》用黑白矩形拼凑出一个钢琴的图形,和他们的剧名一样顾名思义,这张极简海报真是非常有神采,两个办的按键弹奏出的依然是一曲好笑动听的浪漫喜剧之曲,而最可爱的是也迎合了查理老师放在海边豪宅里用以赚钱的钢琴。
如图(二)(二)文字设计文字是文明的衍生,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
文字在今天的平面设计中文字图形化手法的应用日益广泛,也就是说,文字除了准确传递信息之外,还作为画面构成的要素之一,承担着重要的审美功能。
极简主义电影海报的中的文字占很少部分,但又是必不可缺的。
一方面文字能明确点出电影的片名及其他重要的信息;另一方面文字字体设计创造出具有强烈视觉效果的作品,将影片的主题升华。
虽然极简主义能够简单明了的将电影主题点明,但对于还没看过影片的观者,文字的点题至关重要。
在现代设计中,为了引起人们视觉注意,或体现某一涉及内容的特质特点,设计者会运用到图片与文字这两大设计元素。
在进行海报设计尤其是电影海报设计必然会涉及这两大元素。
图片元素对于一张电影海报的成功与否应该说是至关重要的,儿文字在这里所占的地位更是不容小觑,因为拙劣的文字设计常常会被称为海报设计的“隐形杀手”。
因此,但凡比较成功的电影海报设计我们常常会欣赏到比较精彩的文字与图片相得益彰。
一个时尚海报设计要是没有文字,那将是枯燥乏味的。
文字的特别设计,在艺术设计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所占的份量还越来越多,已经成为现代美术设计中的重要课题,同时也说明了具备文字艺术的学识和修养,对于设计才智的发挥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更说明文字再现代设计中的应用有着广泛的前途。
时尚海报设计通过特殊的艺术的字体表现出来时,必然会以一定的方式来展现自身的商业和艺术价值。
图(三)图(三)是电影《24小时》的海报,每一个小时里都有事情发生,每一个小时都会有枪林弹雨,这仿佛是一个子弹盒,放满了24颗子弹,终于构成了货真价实的24小时,不到最后一颗(刻),你不知道将会发生什么。
整个海报中左上角的“24”是主要的文字,如果单单看海报,观者还需要花费一点时间计算图中究竟有颗子弹,而简单的文字标明能够清楚的给观者解释并最终点题到《24个小时》。
文字用白色责更加显眼并且能够和谐整个画面。
(三)色彩设计我们所见到的电影海报作品,虽然是由图形、文字、色彩等要素共同组成的,但是人们在观看电影海报的第一时间,最先感受到的还是色彩效果。
色彩作为一种视觉语言,是电影海报设计的形式构成要素之一。
完美的色彩能影响人们的感知、记忆、联想、情感等,并产生特定的心理作用,它不仅仅起到美化和装饰的作用,而且直接传达着电影信息,是表情达意的一种手段。
电影海报中的色彩,十分讲究时代性和时效性,强化大色块的纯度和刺激,强调色彩的对比和构成、逼真和虚幻,在静态的色彩中突出它的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