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幼儿同伴交往之间存在的问题及策略教学教材
中班幼儿同伴交往的现状及指导策略的研究

中班幼儿同伴交往的现状及指导策略的研究一、引言哎呀,说起中班幼儿的同伴交往,真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话题啊!爱的是,这些小家伙们在一起的时候,总是充满了欢声笑语,仿佛整个世界都被他们的快乐所感染;恨的是,有时候他们之间的相处,也会出现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小插曲。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看看中班幼儿同伴交往的现状是怎样的,又该如何给他们提供一些有效的指导策略吧!二、中班幼儿同伴交往的现状1. 优点我们来看看中班幼儿同伴交往的优点。
其实,这些小家伙们在相处的过程中,还是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的。
比如说,他们非常善于观察别人的情绪和需求,能够及时地给予关心和帮助;他们之间的友谊非常纯粹,不会因为一些小事而产生矛盾和纷争;他们还能够学会分享和合作,共同完成一些任务。
2. 缺点中班幼儿同伴交往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比如说,有时候他们之间的沟通并不顺畅,可能会出现误解和冲突;他们对于个人空间的尊重还不够,有时候会过于亲密,让其他小朋友感到不适;他们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正确的竞争观念,有时候会因为争夺玩具或者地位而产生矛盾。
三、指导策略既然我们已经了解了中班幼儿同伴交往的现状,那么接下来就要想办法给他们提供一些有效的指导策略了。
下面,我就来给大家分享几个我觉得比较实用的方法。
1. 增强沟通能力我们要帮助中班幼儿提高沟通能力。
这包括倾听、表达和理解对方的意思。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游戏和活动,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练习这些技能。
比如说,我们可以组织一场“传话”游戏,让孩子们轮流传递一句话,看最后的结果是什么;我们还可以让他们在画画的过程中,尝试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的作品。
2. 培养同理心我们要教育中班幼儿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这就需要培养他们的同理心。
我们可以通过讲述一些有关友情、爱心和互助的故事,让他们明白关心和帮助别人的重要性。
我们还要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尽量理解别人的感受和需求。
3. 教授合作技巧我们要教会中班幼儿如何与他人合作。
幼儿同伴关系存在问题及对策

幼儿同伴关系存在问题及对策1.幼儿同伴交往过程中存在问题1.1家庭教养问题幼儿生活中第一个接触到的环境就是家庭环境,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态度与方法对幼儿人际交往的发展起着重要影响,不当的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起到不良影响。
部分家长对幼儿过于溺爱,采用包办式的“保姆教育”,容易使儿童养成唯我独尊、孤僻冷漠的性格;过于纵容的教养方式则易使幼儿过分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难以与其他幼儿建立伙伴关系,此外,部分家长过分干预幼儿人际交往活动,如当幼儿与伙伴发生争执时,由于怕自己的孩子受欺负,家长会立刻前去干涉,剥夺了幼儿与他人交往的机会。
不当的家庭教养方式会使幼儿没有伙伴、缺乏交往,难以与其他幼儿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缺少与伙伴的互动机会,且易使幼儿难以体会分享的乐趣,缺乏群体意识。
同时,成人在日常交往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矛盾,如家庭关系不和、相处中长期争吵等也会对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起到不良影响。
1.2教师教育问题部分教师时常忽视自身示范作用,未能表现出良好的人际交往方式,对幼儿同伴交往的能力的发展起到不利影响,部分教师不注意关心、尊重和鼓励幼儿,未能与幼儿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易使幼儿产生不安全感,容易形成内向、孤僻的性格,不利于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
在一日生活中,教师往往着重于日常教育活动,而未将与教育活动中幼儿所获得的收获迁移到生活中,缺乏对同伴交往教育活动的合理把握,相对忽视幼儿对人际交往技能的应用。
且部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未正确引导幼儿与同伴间交往,忽略幼儿与真实情境下与社会各界的交往。
1.3幼儿自身问题部分幼儿在同伴交往中过分以自我为中心,往往不能站在他人立场思考问题,在交往过程中易因观点不和等引发矛盾。
部分幼儿性格较内向,不喜与周围交往,不愿参加集体活动或与同伴共同游戏;不愿主动与同伴交往,对陌生环境表现出害怕和胆怯;前庭觉发展较弱,理解能力差,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等发展较慢,影响交往活动的正常进行。
同伴之间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中班幼儿同伴交往之间存在的问题及策略作者:指导老师:目录一、问题的提出二、研究内容三、选题依据和意义四、幼儿同伴冲突的含义五、有关中班幼儿同伴交往的相关研究和结果六、幼儿园环境中幼儿同伴冲突的解决策略1.幼儿同伴的自我解决策2.教师对幼儿同伴冲突的教育策略一、问题的提出•我国现阶段的幼儿都是独生子女,幼儿在家大部分时间是独自玩耍;不同的家庭结构幼儿的交往经验上的差异,家长的抚养方式,过度包办,使幼儿的交往实践得不到锻炼,导致幼儿交往之间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能否顺利的进行社会交往反映了个体社会适应能力的高低,而同伴交往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方面,是幼儿社会化发展的动因之一,是实现幼儿社会化不可缺少的途径。
所以,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
•因此,本研究重在对中班幼儿同伴交往之间存在的问题及幼儿与教师对冲突处理方式的研究,目的是如何培养幼儿的交往技能。
二、研究内容•文采用观察法,进行对幼儿同伴交往之间存在的问题与教师对幼儿之间的冲突处理的方式、幼儿之间产生冲突解决的方法的之间的联系的研究。
观察表明,幼儿之间产生冲突都是用“抢东西、拥挤、骂人”等方式来解决的,极少用商量的办法。
这是因为教师对幼儿之间产生的冲突处理的方式是教师处理,支持幼儿告状行为。
所以,影响着幼儿处理冲突的方法。
三、选题意义1.良好的同伴交往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精神环境,有利于他们形成自尊自信活泼开朗的性格;2.良好的同伴交往有利于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3.良好的同伴交往有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社会适应性;4.良好的同伴交往有利于幼儿形成积极的情感;5.良好的同伴交往有利于幼儿自我评价和自我系统的发展;6.良好的同伴交往有利于幼儿良好个性和道德品质的形成。
四、幼儿同伴冲突的含义•幼儿的同伴冲突是指幼儿个体与个体之间经常发生的一种对抗状态或相互对立的行为过程,是幼儿间的一种重要的社会交往形式。
可以这样理解:1.幼儿同伴冲突是频繁而短暂的。
中班幼儿同伴冲突原因分析及解决策略

中班幼儿同伴冲突原因分析及解决策略中班幼儿同伴冲突是常见的现象,主要是由于幼儿个性差异、欲望冲突、资源争夺等原因引发的。
解决这些冲突需要教师采取有效的策略,帮助幼儿学会解决问题、与人合作。
下面从冲突原因分析和解决策略两个方面展开阐述。
一、中班幼儿同伴冲突的原因分析1.幼儿个性差异:每个幼儿都有独特的个性特点,包括喜欢安静、喜欢活跃、喜欢独立等。
当幼儿个性差异较大时,容易出现与他人相处不融洽、产生矛盾的情况。
2.欲望冲突:幼儿在成长过程中会逐渐发展出各种欲望,例如想要得到一些玩具、想要做一些活动等。
当多个幼儿的欲望发生冲突时,容易引发同伴冲突。
3.资源争夺:在幼儿园的活动中,资源是有限的,例如玩具、游戏设施等。
当幼儿争夺资源时,容易引发同伴之间的冲突。
4.自我意识的发展:中班幼儿正处于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幼儿开始关注自己的权益,希望自己得到认可和尊重。
当幼儿的自我意识发展不成熟时,可能会表现出攻击性的行为,导致同伴冲突。
5.情绪控制能力差:中班幼儿的情绪控制能力还不够成熟,容易受到外界刺激而产生情绪爆发。
当幼儿情绪不稳定时,可能会与同伴产生冲突。
二、中班幼儿同伴冲突的解决策略1.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通过幼儿园的各种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学会与人合作。
例如组织一些小组活动,培养幼儿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2.培养幼儿的情绪控制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情绪教育的方式,帮助幼儿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例如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幼儿模拟各种情绪的表达和控制。
3.教师的引导和示范:教师在幼儿发生冲突时,应及时介入并采取适当的引导措施。
例如,通过和幼儿进行沟通,了解争执的原因,并指导他们找到解决冲突的方法。
4.建立公平、公正的环境:幼儿在学习和生活中,要感受到公平、公正的待遇。
教师应注意调配资源,避免资源分配不均带来的冲突。
5.培养幼儿的自我认知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游戏和绘本等方式,帮助幼儿认识自己和他人,培养幼儿的同理心和包容心。
中班幼儿同伴交往现状及培养策略

中班幼儿同伴交往现状及培养策略一、引言同伴交往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方面,对于幼儿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中班幼儿正处于同伴交往的初级阶段,他们开始主动寻找同伴,与同伴建立联系,并在交往中逐渐形成自己的社交网络。
然而,由于中班幼儿的认知和情感发展尚未成熟,他们在同伴交往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
因此,了解中班幼儿同伴交往的现状,探讨有效的培养策略,对于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班幼儿同伴交往的现状交往意愿增强随着年龄的增长,中班幼儿对同伴交往的意愿逐渐增强。
他们开始主动寻找同伴,与同伴建立联系,并愿意与同伴分享玩具、食物等。
同时,他们也愿意主动与同伴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交往技能有限虽然中班幼儿愿意与同伴交往,但由于他们的认知和情感发展尚未成熟,交往技能有限。
他们往往在交往中出现冲突和误解,甚至会因为一些小事情而争吵。
此外,他们也缺乏有效的沟通技巧,难以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依赖性强中班幼儿在同伴交往中往往表现出较强的依赖性。
他们往往希望得到同伴的认可和支持,如果得不到满足,就会感到沮丧和失落。
同时,他们也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如家长的态度、教师的引导等。
三、中班幼儿同伴交往的培养策略创设良好的交往环境为中班幼儿创设良好的交往环境是培养其同伴交往能力的重要措施。
首先,家长和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更多的社交机会,如组织亲子活动、邀请邻居家的孩子一起玩耍等。
其次,家长和教师还可以为幼儿创设一个开放、自由、和谐的交往环境,鼓励幼儿主动与同伴交流、分享玩具和食物等。
培养良好的交往习惯良好的交往习惯是促进中班幼儿同伴交往的重要因素。
家长和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学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等良好习惯。
同时,还可以通过故事、游戏等方式让幼儿了解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解决冲突等。
增强幼儿的自信心自信心是促进中班幼儿同伴交往的重要因素之一。
家长和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和特长,如组织才艺表演、鼓励幼儿参加比赛等。
中班幼儿同伴交往的现状及指导策略的研究

中班幼儿同伴交往的现状及指导策略的研究一、前言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中班幼儿同伴交往的现状及指导策略的研究。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同伴交往吧。
同伴交往是指在幼儿园这个特殊的环境中,孩子们通过与同龄的小伙伴们一起玩耍、学习、生活,建立起的一种社会关系。
那么,中班幼儿同伴交往的现状是怎样的呢?又应该如何指导他们进行有效的同伴交往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些问题吧!二、中班幼儿同伴交往的现状1. 同伴交往的形式多样在幼儿园里,孩子们的同伴交往形式可谓是五花八门,有的游戏伙伴,有的共同完成任务的小伙伴,还有的互相帮助的小伙伴等等。
这些形式丰富多样的同伴交往,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多的社交机会,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2. 同伴交往中存在一些问题虽然同伴交往对孩子们的成长有很多好处,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比如,有些孩子在同伴交往中表现得过于强势,总是想要占据主导地位;有些孩子则过于依赖同伴,缺乏独立性;还有一些孩子在同伴交往中容易发生冲突,导致关系紧张。
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关注和引导。
三、指导策略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点指导策略:1.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在幼儿园里,老师应该鼓励孩子们独立思考、独立行动,让他们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这样,孩子们在面对问题时才能更加自信地解决,而不是过分依赖同伴。
2. 引导孩子学会分享和合作在同伴交往中,分享和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品质。
老师可以通过组织一些集体活动,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会分享和合作。
比如,让孩子们一起完成一幅画作,或者一起完成一项游戏任务等。
通过这样的活动,孩子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分享和合作的重要性。
3. 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同伴交往中,孩子们很容易遇到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问题。
作为老师,我们需要及时发现并解决这些问题,帮助孩子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比如,当发现某个孩子在同伴交往中总是被排挤时,我们可以引导他主动与其他孩子沟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从而改善人际关系。
中班幼儿同伴交往的现状及指导策略的研究

中班幼儿同伴交往的现状及指导策略的研究一、前言在现代社会,幼儿的同伴交往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情感认知和行为习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化,中班幼儿的同伴交往现状呈现出一定的问题。
本文将对中班幼儿同伴交往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指导策略,以期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中班幼儿同伴交往现状及问题分析1.1 同伴交往现状在中班幼儿中,同伴交往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同伴关系多样化。
中班幼儿的同伴关系包括亲密伙伴、一般伙伴和竞争伙伴等多种类型。
他们在玩耍、学习、生活中与同伴互动,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同伴关系。
(2)同伴交往积极。
大部分中班幼儿愿意与同伴交往,他们在玩耍、学习、生活中互相帮助、分享和支持,形成了良好的同伴氛围。
(3)同伴交往存在问题。
尽管大部分中班幼儿能够与同伴保持和谐的关系,但仍有部分幼儿在同伴交往中遇到困难,如沟通障碍、冲突处理不当等。
1.2 存在的问题(1)沟通障碍。
部分中班幼儿在与同伴交往过程中,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有待提高,容易出现误解和冲突。
(2)竞争心理过重。
部分中班幼儿在同伴交往中过于看重竞争地位,容易产生攀比心理和嫉妒心理,影响同伴关系的和谐发展。
(3)情感忽视。
部分家长和教师过于关注学业成绩和表现,忽视了幼儿的情感需求,导致幼儿在同伴交往中缺乏关爱和支持。
三、指导策略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几点指导策略:2.1 加强沟通训练(1)鼓励幼儿多与同伴交流。
教师和家长应鼓励幼儿主动与同伴沟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增进相互了解。
(2)提高幼儿的沟通技巧。
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倾听能力和理解能力,提高沟通效果。
2.2 培养合作精神(1)引导幼儿学会分享。
教师和家长应教育幼儿学会分享玩具、食物等物品,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开展合作游戏。
设计一些需要多人协作完成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合作的乐趣,增强合作能力。
中班幼儿同伴交往的现状及指导策略的研究

中班幼儿同伴交往的现状及指导策略的研究一、引言大家好,今天我们要来聊聊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中班幼儿同伴交往的现状及指导策略。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同伴交往吧。
同伴交往是指在日常生活中,小朋友们通过与同龄人的互动,建立友谊、学会合作、培养情感等方面的行为。
那么,中班幼儿的同伴交往现状又是怎样的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二、中班幼儿同伴交往现状1. 同伴交往的种类在中班,小朋友们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同伴交往:一起玩耍、一起学习、一起分享玩具和食物等。
这些交往方式既能满足他们的生理需求,也能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
2. 同伴交往的特点(1)平等性:在同伴交往中,小朋友们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他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不会因为对方的家庭背景、长相等因素而受到歧视。
(2)多样性:在同伴交往中,小朋友们可以结交到来自不同家庭、具有不同特点的朋友。
这种多样性有助于他们开阔视野,学会尊重和欣赏他人的不同之处。
(3)互动性:同伴交往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小朋友们需要不断地与对方沟通、交流,才能建立起深厚的友谊。
这种互动性有助于他们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中班幼儿同伴交往的指导策略1. 创设良好的交往环境为了让小朋友们更好地进行同伴交往,我们首先要创设一个良好的交往环境。
这个环境应该充满爱与关怀,让孩子们感受到温暖和安全。
我们还要鼓励小朋友们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2. 引导孩子们学会尊重和包容在同伴交往中,尊重和包容是非常重要的品质。
我们要教育孩子们尊重他人的感受和选择,不要强迫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
我们还要教育他们学会包容别人的缺点和不足,用理解和关爱去对待他们。
3. 培养孩子们的沟通能力沟通是同伴交往的基础,也是建立友谊的关键。
我们要教育孩子们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同时也要教会他们倾听别人的意见,用心去理解他人。
我们还可以组织一些小组活动,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
中班幼儿区域活动中同伴协商行为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班幼儿区域活动中同伴协商行为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在中班幼儿区域活动中,同伴协商行为的问题是常见的。
以下是一些建议来应对这些问题并促进同伴协商行为的发展:
1. 鼓励分享和轮流:教导幼儿分享和轮流使用区域活动中的资源和玩具。
明确规定每个幼儿使用资源的时间,鼓励他们相互尊重和理解。
2. 建立规则和约定:和幼儿一起制定区域活动的规则和约定。
例如,规定每次活动只能有几个幼儿同时参与,鼓励他们尊重其他幼儿的参与权利。
3. 教授解决冲突的技巧:教导幼儿使用积极的方式解决冲突,例如学习倾听和表达自己的观点,鼓励他们找到共同的解决方案。
4. 提供媒介和支持:为幼儿提供需要的媒介和支持,例如提供讨论卡片或角色扮演,帮助幼儿有效地进行沟通和协商。
5. 激发合作精神:通过组织合作性的任务和活动,培养幼儿之间的合作精神。
例如,组织小组活动,鼓励幼儿协作完成任务,并分享成功和成果。
6. 角色模仿:通过模仿一些情境和角色来教导幼儿如何进行同伴协商。
例如,角色扮演老师或仲裁者的角色,引导幼儿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冲突的方式。
7. 赞赏和鼓励:对于幼儿的协商行为给予赞赏和鼓励。
通过肯定和表扬,增强幼儿的积极参与和协商能力。
通过以上策略,教师可以帮助中班幼儿解决同伴协商行为的问题,并促进他们的合作和协商能力的发展。
同时,教师还应该在实践中不断观察、引导和评估幼儿的表现,并与家长共同探讨如何在家庭环境中进一步培养和支持幼儿的协商能力。
中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现状及教育建议

中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现状及教育建议示例文章篇一:哎呀,我还是个小学生呢,让我来跟您聊聊中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那些事儿!您知道吗?中班的小朋友就像一群刚刚学会飞翔的小鸟,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
他们在幼儿园里一起玩耍、学习,同伴交往就变得特别重要啦!先来说说现状吧。
有些中班的小朋友可厉害了,就像小太阳一样,走到哪儿都能和小伙伴们玩得开开心心。
他们会主动分享自己的玩具,会关心其他小朋友,大家都喜欢和他们一起玩。
比如说,有一次我看到小明,他拿着自己心爱的小汽车,大方地给其他小朋友玩,还说:“我们一起比赛,看谁的车跑得最快!” 大家都兴奋地欢呼起来,那场面可热闹啦!可也有一些小朋友,就像胆小的小兔子,不太敢主动和别人交往。
比如小红,总是一个人默默地坐在角落里,看着别人玩。
别人邀请她,她也只是摇摇头,不敢加入。
这可怎么办呢?我觉得呀,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好多呢!有的小朋友可能是因为家里太宠啦,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不太会考虑别人的感受。
这就好像是在自己的小城堡里待久了,不知道怎么出去和别人一起建造大城堡。
还有的小朋友可能是性格比较内向,不太善于表达自己。
就像一颗埋在土里的种子,需要更多的阳光和雨水才能发芽长大。
那我们能做点什么来帮助他们提高同伴交往能力呢?老师和家长可以多组织一些集体活动,让小朋友们有更多机会一起玩耍。
就像一场欢乐的派对,大家在游戏中熟悉彼此,增进感情。
而且,大人们也要多鼓励小朋友们分享,告诉他们分享会带来更多的快乐。
这就好比把自己的糖果分给小伙伴,结果发现自己得到了更多的友谊和欢笑。
对于那些胆小内向的小朋友,我们要有更多的耐心和关爱,慢慢引导他们打开心扉。
就像轻轻敲开一扇紧闭的门,让阳光照进去。
总之,中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可不是一件小事,需要老师、家长和小朋友们一起努力。
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让这些小花朵们在温暖的阳光下,绽放出最灿烂的笑容,快乐地成长!您说是不是呢?示例文章篇二:《中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现状及教育建议》哎呀,你们知道吗?中班的小朋友们可有意思啦!他们在和小伙伴交往的时候,那场面就像一个小小的社会缩影。
幼儿同伴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_以昭通市母享镇天天幼儿园

幼儿同伴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_以昭通市母享镇天天幼儿园问题(一)幼儿以自我为中心以自我为中心是当前幼儿同伴关系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在幼儿与幼儿的交往中以自我为中心的幼儿固执已见,很少关心他人,总喜欢把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放在首要位置,与他人不能和睦相处。
由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家庭结构大多数变成了“四二一”模式,独生子女在他们家庭中享有特殊的地位,与同伴建立良好关系的过程中以自我为中心就成为一个更加严重的问题。
(二)幼儿交往技能欠缺家庭的教养方式和态度对幼儿同伴交往能力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当前,很多家庭是独生子女,对孩子视若珍宝。
很多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受到欺负,每次孩子在与同伴交往过程中出现问题时都会第一时间站出来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并没有真正相信孩子,给予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自己学习如何相处同伴之间的矛盾,因此很多幼儿缺乏同伴交往技能。
(三)幼儿性格较为内向在丰富多彩的幼儿园生活中大部分孩子能很快适应幼儿园的学习生活,但在众多幼儿中仍有为数不少的孩子胆小怕事,平时沉默寡言,不愿跟大家一起玩,没有同龄孩子那种爱动、贪玩、好奇的特点。
他们腼腆,说话声音低微,主动要求少,不敢一个人外出,在游戏中与小朋友格格不入,一个人呆在一旁默不做声:裤子湿了,自己躲在一旁偷偷地流泪:口渴了,不敢拿杯子喝水:老师引导其参与活动,得到的反应却是泪流满面,似乎周围的一切都与他无关……诸如此类的情况举不胜举。
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孩子内向、胆小。
应对策略(一)改变家庭教养方式家庭是父母教育子女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教养行为直接影响着其子女身心健康成长,从而影响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而对父母的教养行为起着重要指导作用的是父母的教养观念。
(二)提高幼儿同伴交往技能增进同伴交往能力除了要让幼儿有较多的交往机会外,还要帮助他们掌握一些交往方法。
严格地说,交往是一种技能技巧,它需要借助适宜的练习来获得,许多幼儿因为没有学会必要的交往技巧,产生了一系列心理困扰,如自卑、孤独、喜欢攻击他人等,他们往往在强烈的交往冲动和畏惧之间犹豫不决。
幼儿同伴关系存在的问题及教育对策

摘要幼儿期是幼儿同伴关系开始发展的时期,幼儿同伴关系的发展对幼儿的认知能力、社会能力、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健康发展和积极情感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目前约幼儿的同伴关系中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突出、有明显的攻击性行为、幼儿之间存在排斥现象等不足。
影响幼儿同伴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幼儿自身的性格特点、情绪表达、交往技巧,有来自于家庭的家庭关系、教养方式和家庭环境;也有来自于教师的态度、教育方式及为幼儿提供的活动材料等。
要帮助幼儿建立良好同伴关系,幼儿教师应为为幼儿创设宽松的交流环境,加强正面引导,授予幼儿必要的社会交往技能;家长应该和幼儿园保持一致,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改变错误的教养态度与方法,注意培养幼儿的兴趣和爱好。
关键词:幼儿;同伴关系;影响因素;建立策略ABSTRACTEarly childhood is the period of early childhood began to develop peer relationships, peer relationships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formation of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cognitive, social competence, self-concept and personality and positive emotions.About children's peer relationships that exist currently self-centered issues outstanding, with a clear aggressive behavior, exclusion and other deficiencies among young children.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children peer relations have children of their own character, emotional expression, communication skills, have come from the family of family relationships, parenting style and home environments; also attitude from teachers, education and activities for young children provided materials.To help children establish good peer relations, preschool teachers should be for the children to create a relaxed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 strengthen the positive guidance, to grant the necessary social interaction skills children; parents should be consistent and kindergartens for the children create a good family environment, change wrong parenting attitudes and methods, to cultivate children's interests and hobbies.Keywords: Preschool;Peer Relationships;Factors;establish policies目录第一章前言........................................................1 第二章良好同伴关系建立的重要性.....................................21. 良好同伴关系的积极作用........................................21.1良好的同伴关系可以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21.2良好的同伴关系可以促进幼儿社会能力的发展....................21.3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利于幼儿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发展................21.4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利于幼儿形成积极的情感......................32. 目前幼儿同伴关系现状不容乐观...................................32.1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突出.......................................32.2明显的攻击性行为.............................................32.3幼儿间的排斥现象.............................................4 第三章幼儿同伴关系的影响因素.........................................51. 幼儿自身因素....................................................51.1外表、性别和名字.............................................51.2 幼儿的交往技巧和策略.........................................51.3 幼儿情绪表达的特点...........................................51.4幼儿性格特点.....................................................62. 家庭因素......................................................62.1亲子关系......................................................62.2父母教养方式.....................................................72.3家庭环境......................................................73. 教师因素..........................................................73.1教师的态度会对幼儿的同伴交往有种导向作用..................73.2 教师的教育方式..............................................73.3教师给幼儿提供的活动材料.....................................8 第四章帮助幼儿建立良好同伴关系的策略................................91. 幼儿教师方面..................................................91.1为幼儿提供创设同伴交往的机会...............................91.1.1组织各种形式的游戏........................................91.1.2充分利用一日活动...........................................91.2正面引导,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行为..............................91.3授予幼儿必要的社会认知能力和社会交往能........................101.3.1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101.3.2丰富幼儿的情感表达方式.....................................101.3.3让孩子学会分享.............................................101.3.4重视幼儿的移情训练.........................................101.4为幼儿创设宽松的交流环境......................................112. 家庭方面........................................................112.1改变错误的教养态度与方法........................................112.2注意培养幼儿的兴趣和爱好........................................112.3家长要和幼儿园保持一致..........................................112.4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12 第五章结论.......................................................13 参考文献..........................................................14 致谢.............................................................15第一章前言幼儿同伴关系是幼儿在与年龄相仿的伙伴一起学习、游戏中建立的一种人际关系过程,它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和儿童社会性的发展有着特殊的作用,这些作用是成人无以替代的。
中班幼儿建构区活动同伴交往及培养策略的研究

中班幼儿建构区活动同伴交往及培养策略的研究引言幼儿园是儿童成长的重要阶段,而中班幼儿正处在认知、情感、社会交往发展的关键时期。
建构区活动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利于幼儿的多元智能的发展和同伴交往的培养。
本文旨在探讨中班幼儿建构区活动中同伴交往的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培养策略。
一、中班幼儿建构区活动中同伴交往的情况1. 同伴交往的现状在中班幼儿的建构区活动中,同伴交往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个别幼儿容易自我封闭、沉默寡言,缺乏主动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还有一些幼儿在同伴交往中存在着攻击性行为、排斥他人等问题,这些现象都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
同伴交往对中班幼儿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良好的同伴交往能够促进幼儿的情感和社交技能的发展,增强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有利于幼儿积极主动参与团体活动。
而不良的同伴交往则会对幼儿产生消极的影响,导致幼儿性格孤僻、内向,对学习和生活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1. 营造良好的环境中班教师要在建构区活动中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鼓励幼儿互相合作、分享和交流。
在活动安排上,设置合作性强的游戏和任务,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和同伴交往。
2. 培养合作精神在建构区活动中,教师要及时引导幼儿,帮助他们理解合作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让他们学会在活动中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
3. 培养分享意识通过建构区活动,教师可以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让幼儿懂得与同伴分享游戏玩具、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建立起积极的互助关系。
4. 提倡尊重和包容教师需要教育幼儿尊重他人,包容不同的意见和特质。
在活动中,可以通过故事、游戏和谈话的方式教育幼儿学会尊重和包容。
5. 引导解决冲突在同伴交往中,冲突是难免的。
教师要在冲突发生时及时介入,引导幼儿了解问题的意义,并协助他们妥善解决冲突,学会以和平的方式处理问题。
三、结语中班幼儿建构区活动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有利于幼儿的多元智能发展和同伴交往的培养。
中班幼儿同伴交往的现状及指导策略的研究

中班幼儿同伴交往的现状及指导策略的研究哎呀,提起咱们中班的小朋友们,那可真是热闹非凡,天天都在上演着一出出“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的好戏。
孩子们在幼儿园里就像小蜜蜂一样忙个不停,有的忙着和小伙伴分享玩具,有的则在角落里偷偷摸摸地玩捉迷藏。
可是,你知道吗?这些小家伙们的友谊小船有时候也会摇摇晃晃,甚至一不小心就翻了个底朝天。
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聊聊中班幼儿同伴交往的现状,以及我们该怎么帮助他们稳稳当当地航行。
咱们得来看看中班小朋友们在同伴交往方面的表现。
他们就像是一群活泼的小精灵,总是喜欢围在一起叽叽喳喳。
但是,有时候他们也会遇到一些小麻烦,比如争抢玩具、吵架打架等等。
这些问题虽然让老师头疼不已,但也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
那么,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呢?这就需要我们用一些聪明的策略来引导孩子们了。
比如说,我们可以教给他们如何分享玩具,让他们知道好东西要大家一起分享;我们还可以通过组织一些集体游戏活动,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会合作和包容。
当然啦,我们也不能忘了给孩子们一些表扬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长。
除了这些具体的指导方法,我们还可以从孩子们的兴趣出发,设计一些有趣的主题活动。
比如,我们可以举办一次“小小艺术家”比赛,让孩子们展示自己的才艺;或者我们可以组织一次“快乐运动会”,让孩子们尽情地奔跑和玩耍。
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可以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增进友谊,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当然了,要想让孩子们在同伴交往中游刃有余,我们还需要家长们的支持和配合。
家长们可以在家里多和孩子交流,了解他们在幼儿园的情况;也可以多带孩子参加一些社交活动,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不同的人。
这样一来,孩子们在幼儿园学到的知识就会得到巩固和拓展,他们的人际关系也会更加和谐。
总的来说,中班幼儿同伴交往的现状虽然有些复杂,但也充满了机遇和挑战。
只要我们用心去引导,用爱去陪伴,相信孩子们一定能够在这片广阔的天地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建立起深厚的友谊。
中班幼儿同伴交往的现状及指导策略的研究

中班幼儿同伴交往的现状及指导策略的研究大家好,我是一名从事幼儿教育多年的专家。
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关于中班幼儿同伴交往的现状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指导。
我们来谈谈中班幼儿在同伴交往方面的现状。
在这个年龄阶段,孩子们开始有了一定的社交需求,他们渴望与同龄的伙伴们一起玩耍、分享、合作。
由于年龄、性格、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他们在同伴交往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
比如,有的小朋友可能比较内向,不太愿意主动与人交流;有的小朋友则可能比较活泼,容易与人发生冲突。
由于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同,一些孩子可能过于依赖父母,不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玩具或零食;而另一些孩子则可能过于自私,只关心自己的事情,不愿意与他人分享。
那么,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如何进行有效的指导呢?我们需要关注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等。
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与他们沟通,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例如,我们可以组织一些集体活动,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会合作、分享。
我们还可以鼓励孩子们参加一些兴趣小组或社团活动,让他们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里结交更多的朋友。
我们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社交技能。
这包括倾听他人、表达自己的想法、解决冲突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们多观察、多思考,让他们学会从他人的言行中获取信息,并运用这些信息来解决问题。
我们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孩子们在模拟情境中练习社交技能,提高他们的应对能力。
我们要关注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言行举止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共同关注孩子的社交成长。
例如,我们可以定期组织家长会,向家长介绍一些科学的育儿方法;或者在家长会上分享一些成功的案例,让家长看到自己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中班幼儿同伴交往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去完成。
通过关注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培养孩子的社交技能以及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我们可以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和谐、健康的社交环境。
中班幼儿同伴交往策略

中班幼儿同伴交往策略
嘿,小伙伴们!咱们来说说中班幼儿同伴交往这事儿。
你知道吗,对于中班的小朋友来说,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交流可重要啦!这能让他们学会分享,懂得关心别人,还能锻炼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呢。
想象一下,小朋友们一起搭积木,一起做游戏,多开心呀!而且通过和小伙伴们的交往,他们能更好地理解别人的想法和感受,这对他们以后的成长可太有帮助啦。
中班幼儿同伴交往中常见的问题
在中班幼儿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小状况哦。
比如说,有的小朋友太霸道,不愿意分享玩具;还有的小朋友比较害羞,不敢主动和别人说话。
另外呀,有时候小朋友们一起玩游戏,可能会因为规则的问题发生争吵。
这些问题看起来不大,但如果不及时引导,可能会影响小朋友们之间的友谊呢。
促进中班幼儿同伴交往的策略
那咱们怎么来帮助中班的小朋友们更好地和小伙伴交往呢?
咱们可以多组织一些集体活动,像小组游戏啦、合作画画啦,让小朋友们有更多机会一起玩耍,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老师和家长要多鼓励小朋友们分享自己的东西,比如玩具、零食,让他们明白分享的快乐。
然后呢,咱们要教小朋友们学会用礼貌的语言和别人交流,比如说“请”“谢谢”“对不起”,这样别人会更喜欢和他们一起玩。
还有哦,如果小朋友们之间发生了矛盾,咱们要引导他们自己去解决,让他们学会倾听别人的想法,互相道歉,这样他们下次就知道怎么避免类似的问题啦。
咱们要多给那些比较害羞的小朋友创造机会,让他们在大家面前表现自己,慢慢变得自信起来。
中班幼儿同伴交往是他们成长过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咱们要一起努力,让小朋友们都能拥有快乐的同伴交往时光!。
中班幼儿同伴交往的现状及指导策略的研究

中班幼儿同伴交往的现状及指导策略的研究嘿,小伙伴们,你们有没有想过,咱们在幼儿园里和小伙伴们玩的时候,是不是就像一场精彩的大戏呢?是的,我们就像是一群小演员,每天都在上演着各种有趣的互动。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让人又爱又恨的话题——中班幼儿的同伴交往现状以及如何更好地引导他们吧!咱们来说说中班小朋友的“演技”。
你看,有的小朋友就像个小演员,一上台就能吸引所有人的目光;有的则像害羞的小兔子,总是躲在角落里不敢出来。
但是,你知道吗?这些小家伙们其实都是天生的表演高手哦!他们通过各种表情、动作和语言,展现出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魅力。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中班小朋友的“剧情”。
在幼儿园里,他们就像是一群快乐的小精灵,一起玩耍、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有时候,他们会因为玩具而争吵不休,但转眼间又会和好如初;有时候,他们会因为一个小小的误会而闹别扭,但过不了多久就会互相道歉,重新成为好朋友。
这种充满欢乐和挑战的“剧情”,让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我们要关注中班小朋友的同伴交往呢?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正处于人生的第一个社交阶段,这个阶段的经历对他们未来的性格形成和人际关系发展都至关重要。
如果能够正确引导,他们就能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如何理解和尊重他人。
这样一来,我们的社会将会更加和谐美好。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引导中班小朋友进行同伴交往呢?我们要给他们创造一个宽松、自由的氛围,让他们感到安全和被接纳。
我们要鼓励他们多参与集体活动,通过与不同的小伙伴交流、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我们要耐心地倾听他们的心声,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支持,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当然啦,引导中班小朋友进行同伴交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我们付出很多努力和爱心。
但是,只要我们用心去做,相信一定能够看到他们茁壮成长的美好景象。
让我们一起期待那一天的到来吧!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啦。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促进同伴交往的教案中班

促进同伴交往的教案中班教案名称:促进同伴交往的中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理解并掌握基本的社交技巧,如分享、轮流和尊重他人。
2. 通过各种活动,提高孩子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孩子们的同情心和爱心,学会关心和帮助他人。
4. 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提高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通过故事、游戏和角色扮演,让孩子们理解并掌握基本的社交技巧。
2. 通过团队活动,提高孩子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观察和讨论,培养孩子们的同情心和爱心,学会关心和帮助他人。
4. 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提高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策略:1.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孩子们在实际的社交活动中学习和掌握社交技巧。
2. 采用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活动,提高孩子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采用观察和讨论法,通过观察孩子们的行为和讨论他们的感受,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和爱心。
4. 采用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法,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提高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故事书:《小熊和小兔》、《小猪皮皮》等,用于教授基本的社交技巧。
2. 游戏道具:积木、拼图等,用于进行团队活动。
3. 角色扮演道具:医生服装、厨师服装等,用于进行角色扮演。
4. 讨论题目:你的朋友遇到困难时,你会怎么做?你看到别人需要帮助时,你会怎么做?等,用于进行小组讨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讲述一个关于友谊的故事,引导孩子们理解友谊的重要性。
2. 新课:教师通过故事、游戏和角色扮演,教授孩子们基本的社交技巧。
3. 活动:孩子们分组进行团队活动,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观察和讨论:教师观察孩子们的行为,引导他们讨论他们的感受,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和爱心。
5. 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孩子们进行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幼儿教师在培养中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活动中遇到的困难

幼儿教师在培养中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活动中遇到的困难
一、对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培养的困难
1、创设良好的环境。
幼儿园同伴交往能力培养的基础是能够为孩子们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让他们在轻松、自由、安全的氛围中学习进行同伴交往;
2、幼儿的不同性格特征。
现代幼儿性格特征十分多样,其中包括性格内向的,容易抗拒交往的,容易焦虑的,普通的等,这些性格特征会影响到孩子们正确发展其同伴交往能力;
3、儿童对社会的不同程度理解。
幼儿的认知水平越来越深入,他们对社会的认识也越来越清晰,但由于他们年龄的局限,不可避免地会有对社会有一定误解,这种误解会影响幼儿在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
4、缺乏足够的活动空间。
为了充分发挥孩子们的同伴交往能力,水平的幼儿园必须保证孩子们足够的活动空间,以便他们可以自由聚会,进行有效的交流。
二、教师在培养幼儿同伴交往能力中的作用
1、创设有利的活动环境。
通过温馨的环境给孩子们带来舒适感,放松情绪,为接下来的同伴交往提供有利条件;
2、采用激发型教育策略,鼓励孩子们分享感受;
3、用有趣的游戏让孩子们感受到交往的愉快;
4、在引导孩子们发展同伴交往能力的同时,抓住每一个可以发挥的机会,培养孩子们养成和谐的社会习惯;
5、教会孩子们,如何理解别人,以及你和别人的关系。
幼儿同伴交往的问题及指导策略

摘要在幼儿园中,幼儿和同龄幼儿在一起的时间最多,幼儿同伴交往也就显得十分重要。
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对幼儿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在幼儿同伴交往中,存在许多问题,包括:幼儿缺乏同伴交往策略;幼儿缺少同伴交往机会;幼儿在同伴交往中出现不良行为;幼儿在同伴交往中出现不良情绪。
幼儿同伴交往的影响因素,三个大方面分别是:幼儿、家庭、教师。
幼儿个人因素包括幼儿年龄特征、不同类型幼儿的性格特征、幼儿的外貌特征;家庭因素包括父母的教养观念、亲子关系、家庭结构、家庭环境;幼儿园因素包括教师的专业素质、师幼关系、幼儿园环境。
针对当前幼儿同伴交往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分别从家长、教师两方面来论述指导策略,家长方面:要改变错误的教养方式;要起到示范作用;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建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做到家园教育一致。
教师方面:教师要幼儿创造同伴交往的机会;要教给幼儿同伴交往技巧;要训练幼儿社交技能和社会认知能力;要重视幼儿园环境创设和家园合作,从而解决幼儿同伴交往中的问题。
关键词:幼儿同伴交往;同伴关系;问题分析;解决策略AbstractIn the kindergarten, the children and the same age children in the most time, the children's peer communication is also very important.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establish a good peer relationship for young children.But the communication among children,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cluding: lack of children's peer interaction strategies; children's lack of peer interaction opportunities; bad behaviour of children inpeer interaction; negative emotions appear in peer interaction in children.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children's peer interaction, the three major aspects are: children, families, teachers.Children's personal factors including children age characteristics, different types of children's personality,children's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family factors include parenting ideas,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family structure, family environment factors including; kindergarten teachers' professional qualit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 and children, the kindergarten environment.Aiming at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peer interaction, this paper respectively from the two aspects of parents and teachers to discuss the guiding strategy for parents: to change the wrong upbringing; should play an exemplary role; to establish a good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the construction of a good family environment; do home education. Teachers: teachers should create children peer interaction opportunities; to teach children peer interaction skills; training of children's social skills and social cognitive ability;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kindergarten environment creation and their cooperation, so as to solve the problems in peer interaction.Keywords: Peer interaction; peer relationship; problem analysis 引言同伴交往能力在现代社会中很重要,培养良好同伴交往能力关键是在幼儿园时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幼儿同伴交往之间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内容摘要】本文采用观察法,进行对幼儿同伴交往之间存在的问题与教师对幼儿之间的冲突处理的方式、幼儿之间产生冲突解决的方法的之间的联系的研究。
观察表明,幼儿之间产生冲突都是用“抢东西、拥挤、骂人”等方式来解决的,极少用商量的办法。
这是因为教师对幼儿之间产生的冲突处理的方式是教师处理,支持幼儿告状行为。
所以,影响着幼儿处理冲突的方法。
【关键词】同伴交往冲突
一、问题的提出:
同伴关系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它在儿童社会性发展中起着成人无法替代的独特作用。
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或者主要指同龄人之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1】当前,幼儿同伴交往中存在的一个突出的问题是以自我为中心。
以自我为中心的幼儿为人处事总是以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不顾及他人的感受。
我国现阶段的幼儿都是独生子女,幼儿在家大部分时间是独自玩耍;不同的家庭结构幼儿的交往经验上的差异,家长的抚养方式,过度包办,使幼儿的交往实践得不到锻炼,导致幼儿交往之间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能否顺利的进行社会交往反映了个体社会适应能力的高低,决定了生存与否。
而同伴交往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方面,是幼儿社会化发展的动因,是实现幼儿社会化不可缺少的途径。
所以,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2】。
因此,本研究重在对中班幼儿同伴交往之间存在的问题及幼儿与教师对冲突处理方式的研究,目的是如何培养幼儿的交往技能。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1、研究对象:占泽幼儿园中班全体幼儿36名
2、研究方法:日常观察
3、观察时间:2009.09月—10月
4、观察内容:
A、在游戏、区域、生活活动中,观察幼儿间是否有遇到冲突有打人、抢东西、拥挤、商量这些行
为表现:
(1)在角色、表演、建构游戏中,抢道具、头饰、胶粒,抢不到打人,还是用商量的办法解决。
体育游戏中,排队推挤别人,游戏中,没位置玩,把别人推走,还是用商量的办法解决。
(2)在区域活动中,全部挤到一个区去,互不相让,都想玩同一个材料,抢过来,还是用商量的办法解决。
(3)在预备、喝水时,人太多了,不懂得相让,全部挤过去。
看书时,小老师发书,发到不满意的,就向别的小朋友抢书看。
还是用商量的语气来交换书看。
观察幼儿在这些环节遇到冲突的表现,记录哪种表现出现的次数高,次数高的说明同伴交往之间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是这个。
B、幼儿处理冲突的方式:
(1)遇到冲突用打人解决。
(2)遇到冲突向老师告状。
(3)与同伴商量,自己解决同伴间的冲突。
(4)遇到冲突,默默忍受。
记录幼儿出现这些情况的次数,统计总的次数,次数高的说明幼儿都倾向于选择这种方法解决冲突。
C、教师处理幼儿间冲突的方式:
(1)告诉幼儿遇到冲突都要告诉老师。
(2)点头说知道了,不处理。
(3)叫当事人过来,教师主观判断“你是对的,他是错的,不能这样”。
(4)遇到冲突时,教师利用游戏情境,引导幼儿自己来处理冲突。
记录教师出处理这些情况的次数,统计总的次数,次数高的说明教师都倾向于选择这种方法解决幼儿间的冲突。
三、研究结果
1、幼儿“打人、抢东西、拥挤、商量”情况
幼儿遇到冲突时的第一反应的表现是“抢东西、拥挤”,打人行为很少,在老师的介入下才用商量的办法。
我们发现幼儿的交往技能很差,以自我为中心,“我就是要第一个拿,第一个玩……”不懂得相让。
因为,幼儿在家大部分时间是独自玩耍,自己喜欢玩什么玩具就玩什么玩具,喜欢拿什么就拿什么,没人争抢,幼儿不懂得怎样与人交往,不知道遇到这些情况要怎样处理,导致幼儿交往之间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如:
在一次表演游戏中,幼儿自由选择头饰来表演。
永永和兮兮同时看中一个头饰,于是就发生了争抢,都不肯相让。
教师看到了,就走过去说:“你们在干什么?”并把头饰拿走,“你们来玩石头剪刀布,谁赢了?这个头饰就给谁。
”两个幼儿及不情愿。
玩石头剪刀布的结果是兮兮赢了,永永还是不肯把头饰给兮兮。
“我不要!我不要!”后面在教师的斥责下,永永才肯把头饰给兮兮。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看出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很强,在老师的引导下,用“石头剪刀布”的方法
来解决“抢道具”这件事,想让幼儿以后遇到冲突可以用这种方法。
可幼儿还是及不情愿,。
从上述表明,我们要根据这些情况教给幼儿具体的交往技能。
2、教师和幼儿在处理冲突使用的方式
从表中可以看出教师的处理幼儿间的冲突影响着幼儿处理冲突的方式。
教师鼓励幼儿遇到冲突时,要向老师说,由老师来解决。
幼儿就会依赖教师来解决幼儿间的冲突,不会去尝试自己来解决问题。
导致幼儿始终不能掌握交往的技能,与同伴间遇到争执只会向老师告状。
老师看幼儿天天告状,大部分都是点头说下知道了,不处理或者斥责幼儿不要告状。
有处理幼儿的冲突,教师大部分是主观处理幼儿的冲突,把两名幼儿叫过来“你不对,以后不能这样。
”引导处理使用的比较少,引导处理就是教师利用游戏的情境,引导幼儿解决冲突。
幼儿在无形中就掌握了具体的交往技能。
在下次的交往冲突中,幼儿就会知道该怎样解决?自己尝试来解决。
如:
在建构游戏中,乔乔在搭床铺,搭到床脚时,没有搭床脚的胶粒了。
她发现旁边的滔滔有这个胶粒,她就直接拿过来。
滔滔看到了不肯,两个人在那边争抢起来。
这时教师发现了,走过去说:“小朋友,你看胶粒都哭了,被你们扯来扯去,好痛哦!它不想和你们做游戏了。
”“小朋友,你看胶粒生气了,该怎么办呢?”“想想办法!”“那我们不扯你了,把这个胶粒给你吧!你要好好的跟它玩游戏哦!”滔滔说。
乔乔拿了胶粒,两个人又开心的玩起来了。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利用游戏的情境,来解决幼儿间的冲突,幼儿也很愿意接受。
知道这样子做会伤害“胶粒”,自己学会相让。
3、结论
从上述研究中可以看出教师的处理方式,极大的影响幼儿处理同伴间冲突的方式。
四、指导策略:
(一)移情训练,让幼儿感受到争抢是不好的
一是进行移情训练,教师可以有目的的创设教育情境,也可以利用偶然事件,灵活的加以引导。
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课程,社会课《咱们的书换着看好吗?》这节课就是教幼儿,当你在玩区域、玩建构、看书时,你想玩别人的东西时,你要等别人玩完后,用商量的语气跟同伴交换东西玩。
在这节课中,教师创设教育情境,给每组小朋友不同的东西玩,每组都少一个东西。
有一个小朋友没得玩,让幼儿产生冲突。
教师在旁边观察,并引导幼儿要怎样做。
让幼儿学会交往技能。
二是教师要做到人际关系的开放,同伴关系、师生关系的平等、互动、和谐。
教师不是“判官”,高高在上评判“你是对,他是错的【3】。
”
(二)实际练习,培养交往技能
游戏中练习。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用游戏的手段对幼儿进行教育既是最自然的,也是最受幼儿欢迎的。
我们应该有针对性的开展一些有关分享、协商、谦让等方面的游戏,并教给幼儿具体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初步的交往技能。
日常生活中强化。
只有在实际情境中,得失立即兑现的情况下,幼儿通过交往技能的训练,才能真正积累交往的经验。
为此,教师要善于在日常生活中强化幼儿的技能。
当幼儿运用已经掌握的交往技能在与同伴交往的实践中取得成功后,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并帮助分析成功的原因,强化巩固幼儿的良好行为。
(三)教师加入幼儿的活动,教给幼儿一些交往的技能
教师加入到幼儿的活动中,往往能带动幼儿的热情,激发他们活动、交往的愿望。
活动中,可以暗示某些小朋友,看看老师有什么好主意、好办法,是怎么和小伙伴说的、做的。
如,在看书时,两个小朋友在抢一本书看。
这时,老师可以在旁边假装看书,后对争执的两位小朋友说:你这本书很好看,我们可以换书看吗?你还没看完呀。
那我等你看完再看哦!这样幼儿得到暗示后,就知道怎么做了【1】。
主要参考文献:
【1】杨晓娜郁蕾邵晓烔、中班幼儿师幼关系对其同伴关系的影响研究[EB/OL].(2008-10-12)/(2008-12-03) /jpkc/xqxlx/ReadNews.asp?NewsID=484 【2】陈琼、幼儿同伴交往障碍因素的分析与思考[EB/OL]、(2007-11-15)/(2008-12-03) /asp/luw/10118.htm
【3】活动区游戏中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EB/OL]、(2007-10-16)/(2008-12-03) /Article/HTML/34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