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才育才用才留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才育才用才留才第一章企业中的个人行为:促动因素

1.1促动因素的信条

1.2工作动力概述

1.3 历史趋势与要紧论点

1.4 期望理论与工作动力

第二章选才——招聘和配备

2.1 招聘与配备的理论模型

2.2招聘、培训前的预备工作

2.3 外聘的征召、筛选、雇佣决策

第三章育才——培训与开发

3.1 有效培训的决定因素

3.2 培训需求、目标与评价

3.3 培训项目、方法技术

第三章用才——知人善任

4.1发掘职员的潜能

4.2工作配合考量

4.3正确对待问题及职员关系

4.4岗位重组:合理安排工作任务

4.5重视职员的擢升

第四章留才——用人不疑

5.1合用人才的诊断——人员功能正常发挥的标志

5.2企业必须关怀人事危险——识不“九种”危险人物

第一章企业中的个人行为促动因素

1.1 促动因素理论研究

促动因素,或者行为动力,指的是导致个人行为方向、强度、耐力的一种心理作用机制。需要指出的是,那个地点讲的个人行为

的方向、强度和耐力并不仅仅是由于个人能力的差异造成的,或者是由于不可抗拒的环境需求造成的。我们明白,有时,不可抗拒的环境力量胁迫、强制人们采取行动,比如讲,洪水滔天而来,人们不得不争相逃命。这种被迫行为不是产业组织心理学家研究的重点:

促动因素理论寻求理解、阐释、预测:(1)一个人面临许多可能的目标时选择哪个去为之奋斗(即行动方向);(2)一个人为实现自己选定的目标打算付出多大的努力 (即行动强度);(3)一个人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时,特不是在遇到因难时,能够坚持多长时刻(行动耐力)。

在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领域,研究促动因素课题的历史相当长。而工作行为动力能够算作是人类促动因素宽敞课题中的一个专门子课题。研究工作行为动力的产业组织心理学家直接把研究重点放在工作场所的个人行为上。一切有关工作场所个人行为的理

论、实践,差不多上他们研究的对象。产业组织心理学家在工作动力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果能够应用到各种人力资源治理活动当中,比如讲,筛选、培训、治理者行为等。

就组织行为范畴而言,促动因素这一术语注注是指一种至关重要的治理活动。讲得更具体一点.促动因素是治理者用来激发、引导雇员行为以便实现组织目标的技巧或方法。只是,在绝大多数西方企业里,为强化雇员的劳动表现和工作成绩而专门设计的治理实践,专门少是直接运用某一种工作动力理论的。常见的做法差不多上把促动因素的概念结合到广泛的组织活动当中去,比如讲,建设企业文化,营造企业活力,改进企业行为等等。因为工作动力理论是通过改头换面以后,才运用到特定的组织活动当中,因此,要评估促动因素治理技巧对一个组织的劳动生产率有无促进作用并不容易。

值得快乐的是,西方的行为科学家当中仍然有人致力于促动因

素治理技巧的评估工作。卡泽尔和古佐两人于1983年在《美国心理学家》英文杂志上撰文指出,80%的工作行为动力研究结果表明,运用促动因素的治理技巧能够改善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他们的这一结论,是基于对207篇公开发表论文的统计分析做出的。这些论文就各种不同的以心理学理论假设为依据的治理技巧实验进行了总结、分析和报告。举例来讲,有的企业实行以组织目标指导治理活动的方法,有的企业则引导雇员、中下层治理者自己确立与组织目标相一致的个人目标。这些做法差不多上促动因素理论的具体实践。正如卡泽尔和古佐两人总结的那样,绝大多数此类实验表明,企业治理者采纳的促动因素治理技巧对企业的经营结果有着直接的阻碍。

1.1-1 促动因素的信条

指导当前考虑和研究人类促动因素科学活动的有三条假设:第一,促动因素是不能直接观看的。平常我们能看到的只是一系列个

人行为和这些行为所产生的结果。个人特征、工作任务特征和工作环境特征会阻碍到一个人的行为和工作表现,通过对其阻碍方式的系统分析,我们能够推断出促动因素。

第二,促动因素并不是某一个人的固定属性。西方的心理学家既讲个人行为的动机,又讲个人行为的促动因素。个人行为动机经常是以性情倾向中稳定的个人差异来定义的。而个人行为的促动因素不同于动机,促动因素指的是一种动态的、内在的状态,这种状态是由个人因素和个人所处的环境因素单独或共同作用造成的。因此,构成这种状态的任何一个环节发生变化,比如讲,某种个人因素发生了变化,或者是个人所处的环境因素发生了变化,那么,那个人从事某种活动或完成某种生产任务的促动因素也就发生了变化。换句话讲,现代产业组织心理学方法并不把促动因素看成是一种个人属性,而把它看成是一种个人状态,一种受个人因素、社会因素和组织因素持续不断的互相阻碍的个人状态。

第三,促动因素对个人行为(不论是隐藏的依旧公开的)具有重大阻碍。讲得更具体一些,一个人选择什么样的目标,打算干什么,打算投入多少时刻和精力,是由那个人的促动因素决定的。促动因素对个人行为的阻碍和对工作成绩的阻碍是有差不的,明白这一点对理解工作场所的促动因素效应极为重要。在工作场所,促动因素的变化能否阻碍工作成绩,要看工作成绩是如何界定的,如何评价的。假如一个人的工作努力不能立即或者极大地阻碍他或她的工作成绩,那么,一些凭借增进雇员动力而强化工作成绩的治理方案专门可能没有什么效果。(有关这方面的内容,有兴趣的读者能够查看产业组织心理学教科书中关于“促动因素和工作成绩”的论述。

我们最好把促动因素阻碍个人行为和工作成绩的过程看成是两个互相关联的心理机制:目标选择和目标追求[目标追求有时也叫自我约束]的有机融合。促动因素的“认知理论”把目标选择描述成一种决策和承担义务的过程,在那个过程当中,个人目标的选择

是由个人因素和个人对所处环境的推断共同决定的。那个过程的结果,即一个人的意图或者目标,使那个人的脑海里展现出一幅以后前景,刻画出理想的结局。相关于意图来讲,目标对以后结局定义得更清晰。为一个目标做出许诺或承担义务具有如下作用:指引一个人的注意力,把那个人的精力用在目标实现上,并鼓舞那个人坚持不懈(那个地点也请读者查看有关产业组织心理学教科书中的内容)。意图和目标能够涉及一个人的行为,比如讲,“我今天的目标是多工作3小时”;意图和目标也能够涉及一个人希望获得的结果,比如讲。“我的目标是争取提升”。个人和环境特征阻碍着目标的选择,也同样阻碍着目标被明确表达出来的特征。

西方的产业组织心理学家提出了各种理论模型来描述目标选择的决策过程,并经常用这些理论来预测个人行为。当目标容易实现时(比如讲,一个人同时收到好几份聘用合同,要从中选出一个中意的),用这些理论做出的预测往往是成功的。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