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性能测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空纤维超滤膜性能测试

一、 实验目的

1.掌握超滤膜组件封装分离的实验操作技术;

2.掌握中空纤维膜渗透通量和分离效率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原理

膜的性能包括物理化学性能和分离透过性能。膜的物理化学性能是指承压性、耐温性、耐酸碱性、抗氧化性、耐生物与化学侵蚀性、机械强度、膜的厚度、含水量、毒性、生物相容性、亲水性和疏水性、孔隙率、电性能、膜的形态结构以及膜的平均孔径等。膜的分离透过特性主要是指渗透通量和分离效率。

超滤膜分离基本原理是用压力差作为推动力,利用膜孔的渗透和截留性质,使不同的组分实现分离,因此要达到良好的分离目的,要求被分离的组分间相对分子质量至少要相差一个数量级以上。超滤膜分离的工作效率以渗透通量和分离效率作为衡量指标。膜通量计算如下式:

t

S V J ⨯=

式中,J 为膜的渗透通量(通常测试纯水通量)(L/m 2h ,0.1 MPa );

S 为中空纤维膜的有效面积(通常指外表面积,内压法为内表面积)(m 2); V 为透过液体的体积(L );t 为时间(h )。

组分截留率的定义如下:

%100C C 1R 0

1

⨯-

= 式中—R 为截留率;

C 0为原溶液浓度;

C 1为透过液浓度。 将中空纤维膜封成膜组件后,进行中空纤维膜的通量与截留率的测试。进料液可以从膜的内表面透过膜,也可以通过膜的外表面透过膜,因此测试水通量和截留率的方式分为:内压法和外压法,如图1所示。另一方面,根据料液在膜组件中流动方式的不同,测试水通量和截留率的方式又可以分为:错流法和死端法。综上所述,测试中空纤维膜的水通量和截留率的方式可以分为:内压错流法、外压错流法、内压死端法和外压死端法,如图2所示。本实验中测试中空纤维膜的通量和截留率用的都是内压错流过滤,如图2 (a)所示。

图1内压法和外压法示意图

图2 过滤过程示意图 (a) 内压错流过滤; (b) 外压错流过滤; (c) 内压死端过滤; (d) 外压死端过滤

对于疏水性高分子膜材料,在测试水通量之前,需将中空纤维膜组件用95%的乙醇水溶液润湿,然后将组件安装在过滤器上进行过滤。 三、实验原料和设备

1. 原料:

(1)组装膜组件所需材料 中空超滤纤维膜;塑料管;尼龙(1010)管;一次性纸杯;哥俩好胶;705胶;环氧树脂。

(2)测试水通量和截留率所需材料 碳素墨水;量筒;塑料量杯;菌种瓶。 2. 设备:防震压力表;不锈钢球形阀门;输液泵;三通;PU 管。 四、实验装置与流程

如图3所示。

图3 中空纤维超滤膜过程流程

A:磁力搅拌器(电热套) B: 进料桶 C:温度计 D:泵 E:压力表 F:膜组件 G:量筒 H:阀门 I:阀门 管道标号:1、2、3、4、5、6

五、实验步骤

1、中空纤维膜的预处理与孔径观察

C

D

E F

G

H I

1

2

3

4

5

6

将切割后的中空纤维膜浸于水槽24 小时,中途换水2次,洗去溶出的成孔剂聚乙二醇;在不同浓度的甘油水溶液中依次浸泡数小时,取出后晾干待用。

截取一小段膜,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内、外表面和断面的孔结构。

2、膜组件的封装、膜水通量与截留率的测试

将中空纤维膜取5根,剪齐,用705硅橡胶进行封端,干后(约6小时),将环氧树脂和三乙基四胺按一定比例混匀进行浇注,等树脂完全固化后(约12小时),修整,得到膜组件。

水通量的测定如图3所示,用泵将纯水压送到中空纤维膜组件内,进口压力恒定为0.10MPa,经过膜分离,用量筒接取渗透液,记录一定时间内渗透过膜的水量,多余的水则回流到贮槽中。测试三次,取其平均值。计算得到纯水通量。

用中空纤维膜组件截留碳素墨水中的碳素颗粒,截留实验用的装置和测试膜水通量的装置相同。将一定浓度的碳素墨水(0.4g/L)溶液作为测试的进料液,置于磁力搅拌器上不停搅拌,以保证实验过程中混合均匀。用浊度仪测试原料液和渗透液的透光度(要做标准曲线),根据所测浊度,在标准曲线上找出浓度,计算得到截留率。

3、实验报告内容

膜组件的封装过程;

计算膜通量,做出膜通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计算通量

计算膜对碳素墨水的截留率。

六、数据处理

o

七、思考题

1. 将中空纤维膜浸入甘油水溶液中的目的是什么;

2. 分析影响中空纤维膜水通量和截留率的因素。

参考文献

1.安树林主编,膜科学技术实用教程,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5

2.沈新元主编,高分子材料加工工艺学,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