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讲解_通假字、一词多义、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
文言语法现象
⑤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 ( 一样 )
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
黄泉,用心一也。 ( 专一 )
16
下: 礼贤下士(谦逊地对待) 旦暮且下(攻下,打下)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低等的) 每薄暮,下管键(使用)《狱中杂记》 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少于)
《赤壁之战》
辞: 辞决而行(辞别) 无一言半辞送我(言语) 卮酒安足辞(推辞,不接受) 近日奉辞伐罪(命令)《赤壁之战》 臣等不肖,请辞去(辞退)
1.形容词作名词 2.形容词作一般动词 3.形容词使动用法 4.形容词意动用法 数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副 词意、动形用容法词、名词;数词24
名词活用
1.名词作动词
(1)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陈涉世家》)
(2) 沛公军霸上
(《鸿门宴》)
2.名词作状语
(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赤壁赋》)
(2)有泉侧出
我愿意去安抚他们,不要使(他们)因劳累而 产生怨愤。隋朝的教训离今天不远,不能不省察。
8
古今异义:随着语言的演变,有些词语的古 今意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的词义扩大了, 有的缩小了;有的失去了古代词语的意义, 即词义转移了。这种现象叫古今异义。
1.词义扩大。即今义大于古义。如 “江”“河”二字,古代一般专指长江、 黄河,现在除了指长江黄河外,更多用于 泛指,指一切江、河。
10
注意其他一些变化
1.古代是两个单音词构成的词组,现代是一个词。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无论”就是两个 词:无,不要;论,说。“无论”在现代汉语中 是一个起关联作用的连词,而文言文里却是两个 词。例:地方千里 地方:土地方圆。
又如:妻子。 2.两个不相关的单音节词碰巧连在一起,但不是 词组,只是形式与现代汉语相同。
11文言实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巧判断-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文言文阅读(全国通用)
【2024高考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精讲】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巧判断(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偏义复词)教学目标掌握文言实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的正确判断法教学重点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准确判断多义词及古今异义词的准确含义。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准确判断多义词及古今异义词的准确含义。
教学过程一考情考向高考文言实词的考查方式主要是考查重点词语,要求辨析词语的解释与该词语在课文中的解释的异同;二是在翻译中考查实词作为得分点体现。
真题示例:(2023年新高考1卷)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
(2)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
(1)我的大臣们都对我有高傲轻慢的意思,只有高赫没有失掉君臣之间的礼节,所以先奖赏他。
【文言实词采分点:“骄侮”(高傲轻慢)、“唯”(只有)、“是以”(因此,所以)各1分,句子大意1分】(2)请允许我简略地说其中的一小部分,您来仔细考察它真实与否。
【文言实词采分点:“一隅”(一小部分,一个方面)、“审”(仔细考察)、“信”(真实)各1分,句子大意1分】(2023年新高考2卷)⑴请君少却,令将士得周旋,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⑵古人临阵出奇,攻人不意,斯亦相变之法乎?【答案】⑴你们要能稍向后退,让我军渡过淝水,使双方将士得以从容周旋交战,我与诸君骑马慢行而观战,不也是件乐事吗?(文言实词采分点:考查“少”、“却”、“周旋”,每词1分,句意1分)⑵古人在阵前出奇招,攻打敌人意想不到的地方,这也是奇正变化的法则吗?(文言实词采分点:考查“奇”“斯”、“相变”,每词1分,句意1分)二突破导航三方法突破掌握五类文言实词的用法文言实词主要指名词、动词、形容词和数量词等,这些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必须掌握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文言复词和词类活用等相关方面的知识。
通假字、古今异义
语文偏义复词、通假字、古今异义高中阶段偏义复词一览所谓偏义复词,就是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
1.两个语素意义相对的。
例如:《孔雀东南飞》:“便可白公姥”“我有亲父兄”两句中的“公姥”“父兄”只有“姥”“兄”表示意义。
2.两个语素意义相近的。
如:《墨子·非攻》:“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
”“园”是种树的地方,“圃”是种菜的地方。
在句子中只有“园”这个语素表示意义,“圃”只作陪衬。
需要注意的是,两个语素意义相近的偏义复词和同义词的重叠使用要区别开来。
例如:在《孔雀东南飞》中“举动自专由”“会有相从许”说“专由”就等于说“自专”或“自由”;说“从许”就等于说“相从”或“相许”。
中学课文中出现的偏义复词很多,例如:①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孔雀东南飞》)——“作息”只有“作”的意义,没有“息”的意义。
②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指南录〉后序》)——“利害”只有“害”的意义。
③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桃花源记》)——“远近”只有“远”的意义。
④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存亡”只有“亡”的意义。
⑤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国家”只有“国”的意义。
等等。
那么,如何正确识别这种复词偏义的词语呢?辨别偏义复词的办法主要有以下三种:1、联系它前后的连带成分。
如:“昼夜勤作息”中的“勤作息”,说“勤苦地劳作”是通的,说“勤苦地劳作、休息”就不通了,即可认定“息”是只能作陪衬而不表示意义的语素。
因此,也就可以认定“作息”是偏义复词了。
2、从全句的意思上去理解。
如:“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藏否,不宜异同。
”(《出师表》)全句是说,不管是“宫中”(指皇宫)的人员,还是“府中”(指丞相府)的人员,都是一样的,在提升、惩处、表彰、批评方面,不应该有所不同。
即句中体现的“不宜异”,那么“异同”一词中,只取“异”的意义,而“同”就只作陪衬了。
文言实词:通假、古今异义、偏义复词4
【知识网络】
1、通假字 文言实词 5、词类活用 4、偏义复词
2、古今异义
3、一词多义
文言文阅读之实词——
通假字
什么是通假字
通假字是古代汉语中经常出现的一种语言现象。 古人使用文字,有时没有用该用的某个字,而用另
一个读音和它相同或相近的字来替代。这种现象叫
3、词义转移
所谓“词义转移”,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是一个方面的 意思,到了今天却变成别的一个方面的意思了。有的词古今词 义差别很大,词义发生了转移,即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 物了。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古代指眼泪,现在指鼻涕;
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古代指苟且、马虎、刻薄、不厚道,今义转移为偷窃。 汤:古代本义为”热水”,今则菜汤、米汤等。
“为”是“是”。再如“妻子”“地方”“可以”“因为”“祖父”“不行”“突
出”“前进”“不过”“十一”等,课本内外,比比皆是。
方法感悟
(一)全面掌握教材中出现的古今异义词。 正确理解古今异义,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1.要区分所给词语是否由两个词组成。
如:璧有瑕,请指示王(《廉颇与蔺相如》) 指示:为“指”和“示”两个词, 译为“指出来, 给……看”;而在现代汉语中“指示”为一个词。
• [今义] 举动,名词
8、名称说法的演变
有些时候古文中用一个词表示某一意思,而现 代汉语中已不再使用该词语表示,而是换用别的词 语表示了。 目 现换成“眼睛” 寡 现换用“少” 足 现换用“脚” 读书欲睡,引锥刺其股。 愿为市鞍马。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高考考查实词的重点之一是
古今同形异义词。
1)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
一、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复词
典例:“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翻译:从京城冒着风雪,来到泰安。
值得反复诵读的典例
典例:“兵旱相乘,天下大屈。“(《论积贮疏》) 翻译:兵灾旱灾一个接一个到来,天下的财富极度匮乏。
典例:“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 论》)翻译:凭借着这种有利的形势,任意割取天下的 土地,划分诸侯的山河。
音是按古音读的,与今天对某个字的读音不完全相同。
例7: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论积贮疏》
罢-疲(古代同读pí),而今音“罢”读bà,与“疲”pí不同。
例8:距关,毋内诸侯。——《鸿门宴》
内-纳(古代同读nà),今“内”读nèi,与“纳”nà读音不同。
现在通用的通假字,哪些读音相同,哪些不同,一
时也难于查对,这是一大困难。其次,从字形的笔画来
值得反复诵读的典例
典例:“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过秦 论》)翻译:然而秦国凭借着很小的一块土地,取得 了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势。
典例:“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信陵君窃符救赵》) 翻译:就约请宾客,准备一百多辆兵车。
实战演练: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1.就 ▪(1)金就砺则利( 接近,靠近 ) ▪(2)连辟公府不就( 赴任,就职 ) ▪(3)一蹴而就( 成功,达到目的 ) ▪(4)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 即,就 ) ▪(5)若无罪而就死地( 走向,走上 ) ▪(6)乃谢客就车( 上,登上 )
▪[温馨提示]同一个词,古今意义不同,最容易出现 望文生义、曲解文意的错误,阅读时要特别注意
实战演练:
▪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古义:是__“_中__间__夹__杂_ ”,今义___是__“__当_中__”__;_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 __与__外__界__隔_绝_ 之地,今义:没__有__出__路__的_境_ 地 ▪(3)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古义__公__开_扬__言______今义_表__示__政__见__的_公__告__ (4)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古义有__节__操_、__有__抱__负的男子 今义:为__革__命__、_为__正_ 义而牺牲的人
作文-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考试大纲》规定,实质就是依据上下文来判定常见实词的含义,能力层级为B级,它是历年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必考内容。
纵观近几年高考涉及的文言实词可以看出,主要考查的文言实词有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以及同义复词和偏义复词等。
1、一词多义这种情况包含两层含意:一是指一个词有多个义项,一是指一个词可能属于不同的词类。
一词多义在文言文中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它的形成情况比较复杂,一般是通过引申、比喻、借代或假借等延伸出来的。
例如:①间:间缝。
《史记·管晏列传》:“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
”②中间。
《送东阳马生序》:“余则縕袍敝衣处其间。
”③缝隙,空隙。
《庖丁解牛》:“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④介入其间,参与。
《曹刿论战》:“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⑤隔开,隔绝。
《桃花源记》:“遂与外人间隔。
”⑥断断续续,间或。
《邹忌讽齐王纳谏》:“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⑦隔阂。
《左传·哀公二十七年》:“故君臣多间”。
⑧挑拨离间。
《史记·屈原列传》:“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⑨暗中,偷偷地,悄悄地。
《信陵君窃符救赵》:“侯生乃屏人间语……”⑩抄近路,抄小路。
《鸿门宴》:“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又如:“朝服衣冠”的“朝”,应该读zhāo,义为早晨,名词,是本义。
因古代大臣朝见皇帝是在早晨,所以引申为“朝拜”,动词。
课文中“皆朝于齐”的“朝”就是“朝拜”,进一步引申为大臣朝拜皇帝的地方,即“朝廷”,课文中“于是入朝见威王”即是此义。
识记一词多义可以以词语的本义入手,分析各个义项之间的联系,按照发散特点进行识记。
2、通假字通假,指的是古书上有些音同音近的字可以借用的现象。
通假字包括三类:通用字、假借字、古今字。
通假字和本字本来没有意义上的联系,但是,在阅读时遇到这种情况,如果按该字的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解释不通时,那么它可能就是通假字了。
通用字,指两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也相通的字,古代可以写这个,也可以写那个。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2篇)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语法现象:1.积累性的实词:重要实词、通假字、偏义复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虚词:重要虚词、固定结构2.规律性的:词类活用、各类句式文言文翻译的标准翻译文言文的标准是:信、达、雅“信”要求忠实于原文,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直译,不可以随意增减内容。
例: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六国灭亡,不是武器不锋利,战术不好,弊病在于贿赂秦国。
“雅”要求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的表达出来。
例:曹公,豺虎也。
曹操是豺狼猛虎。
曹操是象豺狼猛虎一样(凶狠残暴)的人。
凭着勇气在诸侯中间闻名凭勇气闻名在诸侯国例:以勇气闻于诸侯。
“达”要求译文表意明确、语言通畅、语气一致。
翻译的程序2、分析原文句式的特点。
3、进行初步的字字落实的翻译,特别注意一些容易理解错的字和关键的字的翻译。
5、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文言句子准确表达出来。
6、查对字词的落实,誊写到答案卷上。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为主:对原文逐字逐句对应翻译,字字落实。
例: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的北门的钥匙2、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等到太子丹用荆轲刺秦王作为对付秦国的计谋,才招致祸患。
意译为辅: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灵活地增减内容,改变句式,使文意连贯。
例1: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张衡到职工作了三年,向朝廷上表章请求告老还乡。
例2: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樊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于是(又)派蒙恬到北方去修筑长城,守卫边境,击退匈奴七百多里。
例3: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秦孝公)有并吞天下的野心。
1、留(保留原文某些不必翻译的词语)古今同义的词语,专有名词如:帝号、年号、人名、物名、地名、国名、朝代名、称谓、器具、度量衡单位、典章制度可照录不翻译。
如果名称不全的要补全。
例:1:阳嘉元年,复造地动仪。
2、邹忌修八尺有余。
3、德佑二年____月____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通假、古今异义、偏义复词
(10)劝
• [古义]动词。①鼓励。②劝说。
–①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功。 (《论贵粟疏>>) –②肃劝权召瑜还。(《赤壁之战》)
• [今义]规劝
(11)狱
• [ 古义 ] ①名词。监牢。②名词。官司。诉 讼案
–①狱中成法,质明启钥。(《狱中杂记》) –②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 刿 论战》
这一类实词,从字面上看与今词意 义相同,而实际上意义不同甚至相反。 学习、复习时可从词义的扩大、缩小、 转移、褒贬色彩的转换、名称说法的改 变以及单双音的变化等方面进行辨析, 防止以今义释古义。
词语
古义
今义
例句
父母兄弟, 旁系亲 臣所以去亲戚而 亲戚 统指亲人 属 事君者 妻子 中国
男子的 妻子儿女 配偶 中华人 中原地区 民共和 国
• (今义)监牢。
(三)词义转移
(12)科
• [古义]①名词。法律条文。②名词。科举制取士的 规格和年分。③动词。征税,判刑,摊派。④戏曲 术语,多指元杂剧剧本中关于动作、表搞的舞台 提 示 –①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 者。(《出师表》) –②登科。 –③里胥猾 黠,假此科敛丁口;(《促织》) –④卜儿哭上科(《窦娥冤))
词语
古义 更不必说
思想意识的 活动
今义
例句
无论 用心 鱼肉
表条件关系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 的关联词 汉,无论魏晋 读书用功或 蚓…上食埃土,下饮黄 肯动脑筋 泉,用心一也 鱼的肉 品质恶劣 转折连词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鱼和肉
出身低微, 地位卑贱。 不超过
卑鄙
不过
先帝不以臣卑鄙 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 六万
小结:2.语义相近的偏义复词。
通假字复习-新人教..
同“挥”;指挥
9、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同“拣”;挑选,选 拔
10、距关,毋内诸侯。
同“暮”;日落的时候,晚
11、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上
12、距关,毋内诸侯。
同“纳” 接纳
1、将军禽操,宜在今日。 通“擒”捕捉
2、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3、大军卻,离城三里止营。
通“娶”;把女子接过来成 亲
2、罢夫赢老易子而咬其骨。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通“班” “斑” 头发 花白
同“杯” 酒器
4、 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 5、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通“背”,背叛,忘 同“披”;记覆盖在肩背
上
6、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
7、小惠末徧,民弗从也。
同“遍”遍及,普遍
8、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9、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同“傧”;迎接客人的 人
通“才”;刚刚
1、屈平既绌 2、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3、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操者。 4、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5、盖亦反其本矣。 6、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7、秦王还柱而走。 8、麾众拥豪民马前 9、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10、距关,毋内诸侯。 11、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12、距关,毋内诸侯。
借字,也就是通假字。
如: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通 “早” )
通假字的类型:
一、双声通假 二、叠韵通假 三、同音通假
四、形近通假
一、双声通假:借字和本字声母相同
1、孰为汝多智乎 ? (“为” 通
“ 谓”)
2、没死以闻
(“没”通“冒”)
3、胡瞻尔庭有县特兮? (“县”通 4、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悬物”)力必屈。
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副词
又如“归”本指女子出嫁,“馈”指赠送,两
者形体和意义也没有关联,但上古时两字读音
相近,古人就把“馈”写成“归” ,例如“自
牧归荑” (《诗经·邶整理pp风t ·静女》)。
4
通假字的基本规律是同音代替。
1)同音代替有三种情形: 完全同音 声母相通(双声通假) 韵母相通(叠韵通假)
甚矣,汝之不惠! 至莫夜月明 风吹草低见牛羊
整理ppt
16
怎样熟悉掌握一词多义
1、了解词的本义及引申义 兵:士兵(本义) 军队 作战 军事 策略(引申义)
2、分析字形,辨别字的本义 病:人病则忧惧 吾若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寡人反取病焉
重病 困苦不堪 不利
整理ppt
17
3、要积累、记忆常见义项
1)要侧重记与现代汉语区别较大的义项
2)记教材中出现频率较多的义项
关于实词
实词:有实在意义的,能够充当句子成分 的词是实词。一般指名词、动词、形容词 等。
词的通假义
古今异义 实词 一词多义
偏义复词
词类活用 整理ppt
10
古今异义
就是指文言词语或短语的意义和用法与
现代汉语中书写相同的词语之间的意思不同 的现象。
古今词义的变化,大致归纳有如下几种 情形:1.词义扩大;2.词义缩小;3.词义转 移;4. 感情色彩变化;5.名称说法改变。
整理ppt
3
关于通假字:
通假字由读音产生。两个字形体不同、意义不 同,仅仅由于读音相近,古人就用甲字代替乙 字。通假字可以认为是古人写的同音“错别 字”。
例如“早晨”的早,古人会写成“蚤”。 “早”“蚤”没有关系,仅因读音一样,所以 古人把“早” 写成“蚤” ,例如:“旦日不 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史记·项羽本纪》)。 我们说“蚤”通“早”。
文言文实词精讲: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等。
文言实词精讲一、文言实词主要出题点: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等。
通假字:通假字是古人在书写时用同音代替的办法写成的别字,有三种情况:一是同音通假,如“以”通“已”;二是双声通假(两个字声母相同),如“胡”通“河”;三是叠韵通假(两个字韵母相同)如“属”通“嘱”等。
这是古汉语中特有的一种语言现象,我们在课本中常见的通假字表现形式为“×通×”(或“×同×”)。
通假字与本字一定是音同或音近的,联系上下文字意思讲不通时,可考虑该字为通假字。
值得注意的是,通假字是约定俗成的,不能随意指定某字为通假字。
高考文言文高频通假字:案:同“按”;审察,察看。
动词。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板:同“版”;字版。
名词。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暴:同“曝”晒。
动词。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暴:同“曝”暴露,显露。
动词。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倍:通“背”,背叛,忘记。
动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动词。
“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
”不:同“否”;不。
副词。
“或师焉,或不焉。
”不:同“否”;吗。
疑问语气词。
“察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雠:同“仇”;仇敌,仇人。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从:同“纵”;合纵,联合抗秦。
动词。
“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从:同“纵”;与“横”相对,“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从:同“纵”;与“横相对,“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
”当:通“挡”;抵挡。
动词。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操者。
”度:同“渡”;渡过,越过。
动词。
“一夜飞度镜湖月”。
颁:通“班”;“斑”;头发花白。
形容词。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偏义复词:偏义复词由两个字组成,只有一个字表示意义,另一个字只作陪衬。
例如:“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契阔”中的“契”是投合,“阔”是疏远,在这里是偏义复词,偏用“契”的意义。
名师导学:高考常考五类文言实词的理解(解题指津+即学即练+答案解析)
名师导学:高考常考五类文言实词的理解(解题指津+即学即练+答案解析)阅读和翻译文言文,首先遇到的即文言实词,其中重点有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偏义复词(同义复词)、词类活用五类。
【一词多义】一词多义指同一词在不同的句子里意思不同的现象。
文言实词,多义现象非常普遍,一个词在词典中少则有几个义项,多则有十几个义项。
而这些义项,又可以分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等。
而文中的实词,确切的含义只有一个。
阅读时,应根据该词的特定语境来断定其特定的含义。
[即学即练]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廖刚字用中,南剑州顺昌人。
绍兴元年,盗起旁郡,官吏悉逃去,顺昌民以刚为命。
刚喻从盗者使反业,既而他盗入顺昌,部使者檄刚抚定。
刚遣长子迟喻贼,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
寻召为吏部员外郎,言:“古者天子必有亲兵自将,所以备不虞而强主威。
愿稽旧制,选精锐为亲兵,居则以为卫,动则以为中军,此强干弱枝之道。
”又言:“国家艰难已极,今方图新,若会稽诚非久驻之地。
请经营建康,亲拥六师往为固守计,以杜金人窥伺之意。
”(节选自《宋史·廖刚传》)A.刚喻.从盗者使反业喻:教导,劝说B.部使者檄.刚抚定檄:文告,文书C.愿稽.旧制,选精锐为亲兵稽:考证,查考D.以杜.金人窥伺之意杜:杜绝,防范答案解析:B (檄,这里作动词,“用檄文征召、声讨”,引申为“下令”。
) 〖参考译文〗廖刚字用中,南剑州顺昌县人。
绍兴元年,邻州出现了盗贼,官吏全都逃走,顺昌县人民听从廖刚的命令。
廖刚劝说跟随盗贼的人回来从事自己的本业,接着其他盗贼进入顺昌,部使者下令廖刚安抚平定。
廖刚派长子廖迟规劝盗贼,贼人知道廖刚父子有信义,也都散去。
不久廖刚被召为吏部员外郎,进言说:“古代天子都有自己亲自率领的亲兵,用来防备意外,增强君主的威势。
希望查考先前的制度,挑选精锐作为亲兵,平常作为护卫,行动作战时作为中军,这是增强君主权威削弱地方实力的方法。
七上文言文通假字,倒装句,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的知识点
七上文言文通假字,倒装句,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的知识点
七上文言文通假字
文言文中常常使用假字,这些假字是为了表达文艺效果而设计的。
常见的假字有:
1.折字:把一个字按照一定的规则折叠成另一个字,
如“我”折成“屋”,“月”折成“皂”。
2.谐音字:根据汉语的谐音规则,把一个字改写成
另一个字,如“白”写成“蒲”,“人”写成“仁”。
3.易字:按照汉语的语音规律,把一个字写成另一
个字,如“闲”写成“咸”,“六”写成“陸”。
4.假借字:把一个字借用成另一个字的形式,如“好”
借用成“耗”,“王”借用成“网”。
倒装句
倒装句是指主语和谓语的位置颠倒过来的句子。
在文言文中,倒装句常常用于强调句子的主语,或者用来表达不同的语气。
常见的倒装句有:
1.全部倒装:主语和谓语的位置都颠倒过来,如“长
者出,少者归”。
2.部分倒装:只有谓语的一部分倒装,如“安能摧眉
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
《过秦论》知识要点梳理
的军队
形容词活用
例句
活用类型
释义
会盟而谋弱秦(以 弱天下之民)
以愚黔首
形容词的使动 形容词的使动
使……弱 ,削弱 使……愚蠢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形容词作动词 变小,变弱
尊贤而重士
形容词作动词 敬重、看重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形容词做名词 坚固的地势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因利乘便
形容词作名词 有利的形势
收天下之兵 兵 行军用兵之道
沛公兵十万
非及向时之地 向 向吾不为斯役
秋天漠漠向昏黑
名词 名词 名词
名词 连词 动词
兵器 战争 军队
先前 假使 将近
因利乘便 乘 致万乘之势
李白乘舟将欲行
介词 趁着、凭借 chéng 量词 一车四马为一乘shèng 动词 乘坐
有席卷天下……之意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名词
败逃的人
名词作状语,向北
名词
北方
因利乘便 因 因遗策
因河为池
介词 动词 介词
凭着/趁着 沿袭 凭借
以致天下之士 致 致万乘之势
而致千里
动词 动词 动词
招纳 达到 到达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名词
固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形容词
人固有一死
副词
险固的地势 牢固 本来
延及孝文王 延 秦人开关延敌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转折连词,却 修饰连词,地 转折连词,却 结果连词,因而 修饰连词,地
四、名词活用
例句 席卷、包举、囊括 天下云合而响应 赢粮而景从 内立法度,南取汉中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履至尊而制六合 序八州而朝同列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将数百之众
文言实词复习(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偏义复词,词类活用)
1、一词多义
实 词
2、古今异义 3、偏义复词 4、词类活用
5、通假字
一、一词多义
(本义、引申义、假借义)
(一)、一词多义
1、本义:
“本”的本义就是树木的根。
“道”的本义就是指路途、道路。
[例]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本义:
1.战则请从
[跟随]
2.后因伐木,始见此山 [砍伐]
3.范增数目项王 [眼睛] 4. 乃以百钱易之 [换取]
•1.同音替代
其假借意义为“夜晚”。
•2.音近替代
•3.形近替代
[练习]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 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倍]通[背],背叛 2.赢粮而景从 。 [景]同[影],像影子一样
3.君子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通[智],智慧。
4.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坐]同[座],座位。
高考文言词类活用的测试,内容广,形式多。不论哪 次语文高考,都务必认真夯实这一知识点的基础,并加 以系统复习。在做文言试题时,对实词的理解和表达, 如果按照它们的一般意义和用法不符合语境的要求,除 了通假字的可能性外,就要考虑词类活用。备考和应试 都须增强这方面的意识和能力。
辨析句子中名词活用现象
• 1.吾从而师之。 (《师说》) (名词,老师——以……为老师) • 2.耻学于师。 (《师说》) (名词,羞耻——以……为羞耻)
• 3.孔子师郯子、苌弘…… (《师说》)
( 名词,老师——以……为老师) • 4.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名词,羞耻——以……为羞耻)
• 5.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阿房宫赋》)
明考:
1、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与其余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虏方苦疲甚 B 颇失部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词之通假字、一词多义、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编稿:程彦芳审稿:王娜考点透视考点明确《考试大纲》要求“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包含“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和“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B级;“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C级。
命题趋势考查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是考查考生在特定语境中确定多义词词义的能力。
比较常见的考查方式是从文本中选择四个重要语句,对此中的重要词语进行解释,设为四个选项,要求考生选择正确或错误的一项。
这项要求,要重视其中“常见实词”的提示,此为考查范围;“在文中”则暗示了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条件所在,此为强调理解要结合具体语境。
知识讲解像现代汉语一样,文言实词往往也具有多义的特性,因此,要扫除阅读障碍,就要根据语境确定特定实词的唯一意义。
备考中,要多注意教材中出现频率较高,尤其是那些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或者在所提供的文本中可能会出现一些特殊用法的那部分实词。
本讲归类整理通假字、一词多义、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
通假字“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
通假字,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通假字,包括古今字、异体字和通假字。
古今字:古已有之,今又造字。
新字成为长期工。
如苏东坡的《石钟山记》中的“莫”,为“暮”之古字,被“借”为否定副词“不”、“没有谁”的意思,故又造“暮”字。
异体字:是指读音、意义相同,但写法不同的汉字。
如“泪”和“涙”,“睹”和“覩”。
通假字:音同本字,借来一用。
借来的字只能作为临时工。
如“蚤”与“早”;如“当”与“倘”,其特点是“因音通假”。
只是因为时代发展,古今音有很多不同,所以这种形式的通假有时特点不明显。
一词多义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句中的意义往往不同,阅读时应根据不同的语境确定词在句子中的意义。
例如,1.从张良是时从沛公(《鸿门宴》)跟随,追随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同上)率领,带领2.负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使……承担(……的责任)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同上)依仗,凭借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同上)违背,违反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同上)辜负3.师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说》)老师吾从而师之(同上)以……为师,把……当作老师或师焉,或不焉(同上)从事学习4.爱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爱护,疼爱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阿房宫赋》)喜欢,爱好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爱惜,吝惜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爱慕,欣赏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吝啬,舍不得偏义复词偏义复词,是指一个复音词由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语素构成,但整个复音词的意思只取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而另一个语素只是作为陪衬。
偏义复词的运用,按词的构成关系来看,常见的有两种形式:1.两个语素意义相对或相反(1)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孔雀东南飞并序》)——作息,反义词,此处只取“作”义(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出入,反义词,此处只取“入”义2.两个语素意义相近或相关(1)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墨子·非攻》)——“园圃”是相近词,分别是“种树的、种菜的地方”,此处只取“园”之意(2)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国家”是相关词,此处只取“国”之意古今异义词古今汉语中,有一些字词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这样的词,称为古今异义词。
例如,1.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烈士”,本指有操守有抱负的男子,现在则专指为革命事业献身的人2.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卑鄙”古义为地位低,见识浅,现在“卑鄙”则指品质恶劣3.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金”原泛指一切金属,现在专指黄金题型解读例1下列句子中加红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孙苦疾.疾:疾病 B.靡财单.币单:同“殚”,尽C.缘人情不忍其亲.亲,亲近 D.令死者亡.之则已亡:通“无”,不【答案】C【解析】亲,父母之意例2 对下列句子中加红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尝欲除.某人为某官除:封授 B.卒可.其奏可:同意C.中外表疏.疏:陈述 D.左右争倾.之倾:倾轧、排挤【答案】C【解析】疏,疏奏,名词例3 对下列句子中加红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都司卫所不得凌.府州县凌:欺辱 B.密令广市.布市:买卖C.赵居任匿.不以闻匿:隐瞒 D.在道榜掠.无完肤掠:殴打【答案】B【解析】“市”意为“购买”例4 对下列句子中加红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前政金世德请除粮..除粮:任命为粮官B.人贵终始..一节终始:从始至终C.朕博采..舆评博采:与人打赌D.州县即讦道府不得馈遗挟嫌..挟嫌:混为一谈【答案】B【解析】A.“除粮”作“减免粮税”解;C.“博采”作“广泛听取”解;D.“挟嫌”作“心怀不满”解。
例5 对下列句子加红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陈平欲让勃尊位,乃谢病..谢病:因病免职B.孝文皇帝既益明习..国家事明习:明了通晓C.陛下即问决狱..决狱:打开监狱D.右丞相大惭..大惭:内心悲伤【答案】B【解析】A项应为“推辞有病”,C项应为“判断官司案件”,D项应为“非常羞愧”。
附录【高清课堂:熟悉陌生的实词3分5秒】高考最容易考、最容易错的14个单音节词1.拔 bá①拔出。
②提拔:“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出师表》)③攻取:“其后秦伐赵,拔石城。
”(《廉颇蔺相如列传》)④突出,挺拔。
2.拜 bài①表敬意。
②拜见。
③授与官职:“拜相如为上大夫。
”(《廉颇蔺相如列传》)④授受官职:“于是辞相印不拜。
”(《指南录后序》)3.暴 bào①暴露。
②残暴。
③突然:“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狼》)④通“曝”。
4. 次 cì①次序。
②第二等,次一等:“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
”(《谋攻》)③驻扎:“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赤壁之战》)④编排:“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陈涉世家》)5. 逮 dài①逮捕。
②及,赶上:“以枪上刺刀相搏击,而便捷猛鸷终不逮。
”《冯婉贞》6. 封 fēng①分封,授予。
②封存。
③筑坛祭天:“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④边界:“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孟子·得道多助》)⑤坟墓:“而五人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
”《五人墓碑志》7. 过 guò①经过。
②超过。
③访问:“愿枉车骑过之。
”(《信陵君窃符救赵》)④看望:“一日,大母过余曰……”(《项脊轩志》)⑤过错。
8. 假 jiǎ①虚假。
②借助:“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劝学》)③借:“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送东阳马生序》)④给予:“汉人未可假大兵权。
”(《谭嗣同》)9. 如 rú①如同,像。
②及,比得上:“臣诚知不如城北徐公美。
”(《邹忌讽齐王纳谏》)③按照,依从:“公屡促之,必如约。
”(《王忠肃公翱事》)④到……去:“沛公起如厕。
”(《鸿门宴》)10. 属 shǔ①部下。
②各类:“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曹刿论战》)③等辈,诸人:“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④归属,隶属。
⑤连续,类似,读zhǔ:“络绎相属。
”(《巴黎油画》)⑥撰写,读zhǔ:“衡少善属文。
”(《张衡传》)⑦通“嘱”: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11. 延 yán①延续。
②延迟。
③蔓延:“延及岸上营落。
”(《赤壁之战》)④迎击:“秦人开关延敌。
”(《过秦论》)⑤请:“争延之使奏其技。
”(《柳毅传》)12. 赞 zàn①告知:“遍赞宾客。
”(《信陵君窃符救赵》)②辅佐:“天以卿二人赞孤也。
”(《赤壁之战》)13. 委 wěi①托:“委命下吏。
”(《过秦论》)②弃,卸落:“如土委地。
”(《庖丁解牛》)③献:“厚币委质事楚。
”(《屈原列传》)④原委:“必亲引问委曲。
”(《李愬雪夜入蔡州》)14. 造 zào①到,去:“必躬造左公第。
”(《左忠毅公逸事》)②制造。
③世代:“满清末造。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高考最容易考、最容易错的22个双音节词1. 亲戚今义:旁系亲属古义:父母兄弟例句: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2. 非常今义:很、大古义:意外事故例句: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3. 所以今义: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古义:①缘故(名词)②表原因③用来……的条件例句:余叩所以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4. 无论今义:表条件关系古义:更不必说例句: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5. 稍稍今义:稍微古义:渐渐地、慢慢地例句: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6. 殷勤今义:热情周到;小心趋奉古义:关切问候例句:肃奉权旨,论天下形势,致殷勤之意7. 往往今义:常常古义:处处例句:旦日,卒中往往语8. 交通今义:往来和运输古义:①勾结②相互连通例句:因其富厚,交通王侯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9. 学者今义:有专门学问的人古义:求学的人,读书人例句:古之学者必有师10. 卑鄙今义:品质恶劣古义:常作谦词例句:先帝不以臣卑鄙11. 结束今义:做完古义:整装例句:婉贞于是率诸少年结束而出12. 行为今义:举动古义:品性作为例句:吾社之行为为士先者,为之声义13. 操持今义:料理筹划古义:拿着例句: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14. 有意今义:故意;居心古义:①愿意②有某种打算例句: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文收责于薛乎?将军岂有意乎?15. 开张今义:店铺开业古义:广泛例句: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16. 慷慨今义:大方古义:理直气壮,意气激昂例句: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17. 便宜今义:价格低古义:有利和应作的事例句: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18. 不过今义:转折连词古义:不超过例句:大都不过三国之一19. 其实今义:实际上(副词)古义:①它的果实②那实际情况例句: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盛名之下,其实难副20. 鞠躬今义:行礼古义:①弯着身子②恭敬地、谨慎地例句:我鞠躬不敢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21. 约束今义:限制古义:盟约例句: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22. 中心今义:组织机构等古义:心中(心里)例句:中心藏之,何日忘之?■(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