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众传媒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分析
大众传媒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大众传媒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摘要: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以新兴媒体为代表的大众传媒在人们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新媒体以其多元化、娱乐性、互动性和虚拟性等特性令大学生群体着迷,并且一直深深地影响着他们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本文通过深入探讨大众传媒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影响,对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大众传媒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大众传媒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一)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单调陈旧、方式单一,没有时代的新鲜感,不能使大学生及时地接收现代社会的科学,最新动态成果及人类发展的最新的理念。
所以,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
如果采用新的方法,例如大众媒体,它作为一种开放性的传播途径,可以丰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以多种的形式和手段为大学生提供前所未有的资源和信息。
大众媒体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快捷多样的时事热点。
通过大众媒体,最及时、准确地了解社会最新发生的热点事件和重点事件。
使学生可以根据信息进行深入讨论,并通过这些客观报道向大学生揭露并抨击社会的丑陋现象。
使大学生能够产生正义、公理与社会良知。
使大学生弄清真假是非,例如汶川大地震,尼泊尔地震等消息,在各种媒体手段上呼啸而来,教育者可以在第一时间收集相关的新闻资料,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讨论、交流。
让学生自己表述他们通过大众媒体所了解到的相关信息,还可以借此拓展教育内容,向学生传授地震等灾难后如何自救的常识等,都大大丰富了课堂的内容。
但是,在这样的形式下,教育者要十分注意正确向大学生传递客观真实的消息。
不能传播反动的信息或是谣言。
(二)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首先,通过现代大众传媒,有关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方面的视频教程和理论知识被网络化,通过点击网站和关注相关博客和微博大大的简化了高校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
再者,通过相关的软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网络模拟达到现实情况的预测,也可以通过社交工具获取相关调查的结果,从而提高了获取解决的问题方法的速度,增加了应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问题的预见性,可以更好地把握高校学生的心理变化,掌握最新的学生思想动态。
《2024年大众传媒泛娱乐化现象对青少年人生观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范文
《大众传媒泛娱乐化现象对青少年人生观的影响及对策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众传媒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近年来大众传媒的泛娱乐化现象逐渐凸显,特别是在青少年群体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大众传媒泛娱乐化现象对青少年人生观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大众传媒泛娱乐化现象概述大众传媒泛娱乐化现象指的是媒体内容以娱乐为主导,过度追求感官刺激和浅层消遣的现象。
在影视、网络、社交媒体等平台上,泛娱乐化内容占据了主导地位,这种现象对青少年的价值观、人生观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大众传媒泛娱乐化对青少年人生观的影响1. 价值观扭曲: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大众传媒中过度宣扬的物质主义、消费主义等价值观的影响,导致其价值观扭曲。
2. 浅层思考:泛娱乐化内容往往缺乏深度和思考,使青少年习惯于接受表面信息,缺乏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3. 人际关系异化:过度沉迷于虚拟世界的青少年,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能力可能受到影响,导致人际关系异化。
4. 过度依赖网络:大众传媒的泛娱乐化使青少年过度依赖网络,影响其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
四、对策研究1. 加强媒体自律:媒体应承担起社会责任,减少泛娱乐化内容的传播,增加优质、有深度的内容。
2. 家庭教育:家长应关注孩子的媒体使用习惯,引导孩子辨别媒体内容的真伪,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
3. 学校教育:学校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 政策监管:政府应加强对大众传媒的监管,制定相关政策,限制泛娱乐化内容的传播,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5. 增加优质文化产品供给:通过扶持优秀文化产品创作和生产,满足青少年对优质文化内容的需求,引导其形成健康的文化消费观念。
6. 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和家庭应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其应对媒体泛娱乐化带来的心理压力。
7. 培养兴趣爱好:鼓励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艺术创作、社会实践等活动,丰富其业余生活,减少对大众传媒的过度依赖。
浅析中国大众文化的影响
浅析中国大众文化的影响摘要:当代中国大众文化正以一种满足人们的娱乐需要的文化形态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很好地满足了大众的精神需要,尤其对青少年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同时,大众文化也给人们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这就要求我们要合理地吸收与利用大众文化,摒弃其中的不利效应,从而推进大众文化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大众文化积极影响消极影响大众文化是发达工业社会的产物,是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以都市大众为主要消费对象的、通过大众传媒传播的、按照市场规律批量生产的、集中满足人们的感性娱乐需要的文化形态。
在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已成为主流文化,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同时也带来了不良的负面影响,尤其对当代青年大学生影响极其深刻。
本文详细阐述了中国大众文化的利与弊,以及我们今后应如何正确合理地规范与引领中国大众文化。
一、大众文化的积极影响1.打破了文化等级秩序,极大地满足了大众的精神需要。
大众文化的出现打破了以往固有的单一文化格局,使文化呈现多元化。
文化不再为主流文化、精英文化独占,大众也可以尽情享受大众文化带来的愉悦和轻松。
大众文化对于占绝大多数的文化素质较低的农民群众来说是易于接受的形式,文化脱去神圣的光环,以平民化的面孔使大众亲近,它对娱乐功能的强调则大大舒展了人们的生命张力,使人们享受到生活的快乐。
2.促进社会进步,提高文明质量。
大众文化以其蕴含的科技意识、商品意识、开放意识、自主参与意识等富有时代特色的内容,冲击着传统社会里的各种消极价值观和思想意识,填补了社会转型期文化需求的巨大空缺;大众文化与现代化同步,是对农业文明的超越和批判,是对现代工业文明的企盼和推动;大众文化体现了平民意识;体现了民主化,是对民主的促进和推动。
3.弘扬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大众文化尤其对当代青年大学生具有积极的影响:一是大众文化作为新时代的一种文化形态,在实践功能上具有消解权威、提倡个性、解放思想的作用,有利于大学生追求个性的解放。
大众传媒对高职学生思想影响
大众传媒对高职学生思想的影响摘要:尽管大众传媒在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服务社会等各个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由于媒体过度的倡导消费主义、物质主义和商品主义,因而不可避免地导致大众传媒产生低俗化的现象。
在一个几乎人人都有手机、摄影机等信息发布设备的今天,即便是象牙塔也空前感受到了来自媒介的影响。
本文以高职院校的学生为例,阐明大众传媒对高职学生思想的影响。
一方面,高职学生因自身的特点容易接受新生事物,有着对大众传媒信息本能的求解;另一方面,在信息海洋里,这一群体又有着“迷茫不知辨析”的通病。
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应当利用大众传媒对高职学生思想影响的积极优势弱化其消极弊端。
关键词:大众传媒高职学生思想影响中图分类号:g45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大众传媒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将信息、文化和思想传递给分布在不同区域的个人或群体的媒介或载体。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众传媒的形式也越来越多元化和科技化。
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图书等传统的大众媒介联合互联网及手机等新媒体,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尤其是互联网媒介,由于其信息传递速度快、容量大、覆盖面广、受众多等特点使得民众接受度与日俱增。
据统计,我国的电视、互联网、手机用户、网民数量已经位列全球第一。
这些新媒体的用户大多小于三十岁,其中四分之一是在校的大学生(包含高职高专学生)。
从概念中可以看出,大众传媒的基本功能是向全社会公众传递信息。
而在我国,大众传媒还有文化传承、舆论监督、娱乐休闲、公众服务、商业服务和政治教育的功能。
所以如何利用大众传媒对高职学生产生积极引导、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当代高职院校亟待攻克的课题。
大众传媒对高职学生的影响大众传媒的各个组成媒介由于自身的特点与定位不同,对高职学生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1、电视:电视在大学校园或高职校园的普及率远不及普通住户家庭。
即便一些院校教室里有电视,很多时候电视也变成了教学道具。
大众传媒对当代大学生消费观的影响及对策
大众传媒对当代大学生消费观的影响及对策彭鹏[摘要]20 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的经济结构中心已经逐步由生产转向消费,走向以消费为中心的时代,大众传媒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成为影响大学生消费观的重要因素。
本文试图从大众传媒制造消费需求、诱导消费行为、引导消费心理等角度,分析大众传媒对大学生消费观的影响,提出通过批判性识读教育和建设性使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抵御大众传媒的影响。
[关键词]大众传媒;消费主义;大学生0 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的经济结构中心已经逐步由生产2转向消费,走向以消费为中心的时代,消费在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让·波德里亚这样表述:“今天,在我们的周围,存在着一种由不断增长的物、服务和物质财富所构成的惊人的消费和丰盛现象。
它构成了人类自然环境中的一种根本变化。
恰当地说,富裕的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受到人的包围,而是受到物的包围。
”①在“物的包围”下,消费文化,即与消费相关的观念、习俗、伦理等等也发生了许多深刻的变化。
大学生是消费群落的一个特殊构成部分,年轻的他们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敏锐地把握时尚,惟恐落后于潮流。
据《大学生蓝皮书:中国大学生生活形态研究报告(2013)》显示,当前中国大学生人均月消费支出945.6 元,人均全年消费总额达到11347 元,超过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的50%。
信用卡消费和网购逐渐成为大学生的重要消费形式,在大一新生中的普及率最高,达到46.1%。
从拥有数量来看,大一、大二学生人均拥有两张信用卡。
在消费主义的蔓延中,大众传媒已经广泛而深入地介入到大众消费生活之中,以广告、声像为代表的大众传媒,作为消费主义的载体和符号正充斥着人们的生活空间,操纵着人们衣、食、住、行、乐各个领域的消费方式,它已经不仅是人们生活的策源地,而且通过不同的方式将自身置于社会生产与再生产的框架之中,成为当代消费基础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可以说,大众传媒正是影响大学生消费观的重要因素。
大众传媒对大学生影响力调研报告
大众传媒对大学生影响力调研报告在一个几乎人人都有手机、摄像机等信息正式发布设备的今天,人世间不再是一块净土,相反,受深受大众传媒的影响越来越大。
一方面,大学生是思想活跃、易于接受新生事物的群体,有着对大众传媒信息本能的求解;另一方面,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海洋面前,这一群体又有着“迷茫不知辨析”的通病。
大众传媒对大学生的素质养成是一把“双刃剑”,应当自觉发挥主流引导作用,引导大学生吸取“信息精华”,远离“信息糟粕”。
一、大众传媒在大学校园的影响力分析大众传媒,既包括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传统媒体,也包括手机等新的信息载体,但大众传媒由于自身的特点与定位不同,对小学生的影响也各有中学生短长。
1、电视:我国电视普及率虽然很高,但由于高校目前现有的硬件及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习惯所限,电视在高校校园内很大上面程度上充当了教育的“道具”,对大学生的影响非常有限。
很多情况下,电视只是充当了重大事件的发布渠道,如学生会组织学生集体观看重大赛事、重大新闻该事件等等。
其他时候,电视对大学生的影响非常有限。
2、报纸:报纸因其廉价、方便阅读、便于保存、易于传阅等特点,深受大学生认可。
一项调查显示,被调查人群中,86.7%的大学生有阅读都市生活类报纸的习惯,其中有大概 10.5%的人每星期阅读都市类报纸,26.6%的人一周阅读3~5次都市类报纸。
但大学生看重报纸提供的实用信息,报纸的告知功能强大,引导作用有限,报纸作为大众传媒“道德标杆”的作用被淡化。
3、广播:“居一室而知天下”,广播这一日渐消退的传统媒体,在大学生群体中有着得天独厚的土壤。
中波以其独有的廉价、便捷、不受真实世界限制的特点,受到了不少大学生的喜欢。
目前看来,广播的娱乐功能受大学生喜爱。
另外,各类点播、征文、夜话,因为参与性强,也深受大学生喜爱。
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广播在校园内深受冲击不小。
4、网络:网络对大学生影响有着不可的绝对优势。
就在几年前,高校还在为是否对学生开放互联网而争论,而今天互联网的影响已经让人们无路可逃。
大众传媒对大学生社会化的作用
确的人 生观、价值 观具有导向作 用,有利于 社 会 角 色 的 适 应 和 履 行 ;另 一 方 面 对 大 学生 社 会 化 产 生诸 多的 消极 影响 , 需要 政 府部 门、
大 众 传 媒 、 学 校 共 同规 制 ,为 大 学 生 社 会 化 创造 更 好 的社 会 文 化 环境 。
【 关键词 】 大学生;社会 ; 作用
现代社会是个信息社会 , 各种报纸、 杂志 、 广播 、电影 、电视 、国际互联 网等形成的现 代化 大众传 播网络作为一种非正规、非正式 的社会教育形式对个体社会 化的作 用越来 越 大 ,尤其是对 大学 生这一 特殊的群体 ,其影 响之深甚至远远超过家庭和学校 。 大 学 生 社 会 化 的 特 点 所谓 “ 社 会 化 ” ,即 指 人 一 生 中在 与 他 人 及 社 会 的接 触 和互 动 中 形 成 个 性 , 获得 并 履 行 社 会 行 为 规 范 以 及社 会 角 色 ,以不 断 适 应和参 与社会 生活的过程。当一个 生命个 体 呱呱 坠地来 到人问时,仅仅是一个 生物有机 体 ,也正是从这个 时候起 ,个体 开始接 受社 会 的 各 种 影 响 ,开 始 了 由 “ 生物人”向 “ 社 会 人 ” 转 化 的社 会 化 过 程 。大 学 生 作 为 同 时 代条件下青年 中最优 秀的一部分 ,担负着 继 承上一代 的事业 ,又担负着 开创社会发 展新 局面 的历史 重任,加 上其 自身正处于心理、 生 理 发 展 的重 要 时 期 , 因此 大 学 生 的社 会 化 又有其 自身的特点。
一
之前的初级社会化主要是 以家长 或教师的赞 赏、肯定、惩罚等形式而强 化的,然 而进入 大学之后他们这一阶段的社会行为规范 和社 会角色 的获得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大众传媒 , 他们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化 过 程 的 完成 表 现 出 强 烈 的 内化 倾 向 ,且 在 社 会 化 的 内容 和 方式 上 具
大众传媒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有效性研究
大众传媒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有效性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大众传媒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大众传媒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有效性研究》这一课题应运而生,旨在深入探讨大众传媒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效果的影响,以及如何提升传播的有效性。
本文将首先回顾大众传媒的发展历程,分析其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影响。
接着,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探讨大众传媒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方式、传播内容、传播效果等方面的特点与问题。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研究如何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大众传媒环境下的传播有效性,提出具体的策略和建议。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大众传媒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也为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效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考,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贡献一份力量。
二、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在探讨大众传媒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有效性研究之前,我们需要对相关概念进行明确界定,并确立研究的理论基础。
这不仅有助于我们准确理解研究的核心问题,还能为后续的深入分析和研究提供坚实的支撑。
我们需要明确“大众传媒”的概念。
大众传媒是指通过一定介质向大众传递信息或观点的机构或工具,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
在现代社会,大众传媒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渠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具有重要影响。
我们要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界定。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指通过一系列教育活动,向大学生传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观念、政治理念等,以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一过程不仅包括课堂教学,还涵盖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
接下来,我们要探讨“传播有效性”的内涵。
大众传媒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产生哪些影响
大众传媒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产生哪些影响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由于受到大众传媒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大,当代大学生早已走过了埋头苦学的时代。
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具有思想活跃、易于接受新生事物的群体特点,对大众传媒文化更是充满了好奇与探知欲望。
但是,与之并存的还有另一方面:在瞬息万变、铺天盖地而来的信息面前,这一新时代群体又有缺乏辩证能力,无法准确的选择正确的方向。
大众传媒文化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大众传媒文化并不是单一的,也并非全都是对我们有益处的,它是多元复合、良莠不分的,真、善、美、假、恶、丑,各种各样的因素以五花八门的形式掺杂交错,涉世未深的大学生们无法及时有效地辨认当中的真善美。
无疑,大众文化对大学生既有积极的影响,又有消极的影响。
1、大众传媒文化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使大学生的精神生活变得丰富多彩、琳琅满目。
大众传媒文化在每个时代相应都反映了时代的先进性,满足了人们在精神层次上的追求。
大众传媒文化在一定的意义上具有愉悦效果。
大众传媒文化使得大学生的精神生活的空间得到拓宽,使大学生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
使大学生的知识面变得宽广,视野开阔。
大众传媒文化“包罗万象”,涉及经济、政治、哲学、文学、艺术、历史、军事、伦理道德、法律、恋爱婚姻、天文地理、科学技术、旅游、审美等方方面面的知识,大众传媒以其广泛性、新颖性、多样性的特点,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课内、课外知识,同时,先进传媒文化对旧观念的冲击,衍生了新的生活观念和特立独行的生活风格。
当代大众传媒文化改变了传统社会认知的单一性。
传媒文化的发展,为青少年提供了更多在各种文化场所和网络、影视、报刊杂志等媒介中进行交流的机会,从而使视野更加开阔,知识面更加宽广,同时也能激发艺术灵感。
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过程,更好的适应社会。
社会化是指个人向社会、他人,学习知识、技能和规范,取得社会生活资格,由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
大众传媒文化中包含的礼仪、风俗、民族、艺术、法律、道德和价值理念等各种方面的内容,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过程,大学生通过对大众传媒文化的接触,可以提前了解并适应社会。
大众文化对青年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
它主要不 以它 的消费人数 的多 寡、 受程 度的高 低取 意 , 接 而
是 以其 批 量 生 产 的 特 点 而 定 性 的 。如 娱 乐 电影 、 络 游 戏 、 网
家庭肥皂剧 、 现代广告 、 销读物 、 畅 报纸副 刊 、 拉 O 音乐 卡 K、 电视 ( T 、 滚乐 、 行歌 曲 、 M V) 摇 流 交谊 舞 、 装表 演 、 美活 时 选 动、 明星崇 拜等等。正因如此 , 大众 文化生来就带着 现代 性 、 商业性 、 俗性 、 世 标准化 、 时效性 和娱乐性 的特点 , 中 , 其 世俗
对我 国精英文化和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和弱 化, 特别是对 当代大 学生价值观 、 德品质 、 为表现等方 面也产生 了负面影响。 道 行
本文通过分析 大众文化对青年大学生的影响 , 出高校应加强 大学生的审 美观教 育, 提 注重 闲暇文明教 育, 强校 园文化 建设, 加
提 高大学生的人 文素质 , 大学生能在健康 的文化环境 中成 长。 使 [ 关键词 ] 大众文化 ; 学生 ; 大 影响 ; 对策
动变成滑稽的游戏 。这种只有快感而无责任感 与使 命感 , 只
关心 物 质 利 益 而 不 关 心 人 文 精 神 的 文 化 , 观 地 对 大 学 生 的 客
知识体系产生了负 面冲击 和误导 。大众文化 的产 品缺乏真 正的创新性和文化品位 , 它们是标准化 、 程式化 、 大批复 制的 产物 , 大学生在是非辨别 、 值判断等方面 容易造 成混乱 , 使 价 以至 于产生盲 目从众 , 随波逐 流 , 常非理性 地将 某些平庸 经
目的文化现象。大众 文化 以适 应市场 经济规 律 的优势抢 占 文化市场 , 通过市场 机制使文 化更加 面对 和接近 大学 生 , 繁 荣了文化市场 , 丰富 了大学 生的业余 文化 生活 , 为当代 大 成 学生摆脱各 种压 力, 消遣娱乐 的 主要 途径 , 并且 冲击 了高雅 文化 , 成为大学生精神生活中消遣娱乐 的主要途径 。大众 文 化不同于二 十世纪三 四十年代 中国文坛上 的大众文艺 , 也不
大众传媒对社会及大学生的影响
大众传媒对社会及大学生的影响摘要大众传媒在当今已深入到社会及家庭的每个角落,它通过大众文化及符号化的冷酷给社会中的个体带来了深刻影响。
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大众传媒以前所未有的强度改变着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同时,对不同年龄阶层的受众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控制和影响。
关键词:大众媒体社会生活政治观念知识宣传青少年绪论当今社会,大众传媒传播的内容已经不仅仅是新闻,而很多的是信息。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大众传媒与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和公众意见一起,被认为是影响个人社会化的五个最重要因素。
家庭、同辈群体对个人社会化的影响是深刻和持久的,但它们带有地域性;而大众传媒面向的是社会公众,它的影响是广泛的、巨大的。
大众传媒不仅可以控制社会舆论、引导受众态度,它的影响力还可以渗透到一般的社会心理以及个体思维和行动过程中。
一、大众传媒对社会价值观念变迁的作用大众传媒与家庭、学校及其它群体同时对个体的社会化过程产生作用,它为个人社会化的过程提供了一个文化环境,它所传播的观念和行为方式对社会成员有着直接的或间接的影响。
大众传媒对社会价值观念变迁的作用效果可以分为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两类(一)大众传媒对社会价值观念变迁的积极作用1、大众传媒对个人价值观念的正面影响:大众传媒具有明确而强烈的导向作用,它所倡导的生活理念、价值取向、行为规范及行为准则,影响着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另外,其它的宣传模式,专题教育,大型主题晚会,名师讲解,专家授课,甚至一些有着正面引导意义的新闻报道等形式都能进行社会教育,对于受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促进受众关注、认识社会问题并积极参与解决,具有明显的效果。
2、大众传媒对于社会价值观念的正面影响:大众传媒借助角色示范,供人学习模仿,可以培养、引导人们的消费观念、生活情趣以及行为规范等。
它所塑造出来的雷峰、王进喜等一大批英雄人物、模范人物,则可以激励一代又一代人积极进取,在各自的领域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促进社会发展和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
大众文化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探析
有广泛参与式 的文化形式 ,它结束 了文化是少数精
收 稿 日期 :2 1 — 10 00 1-3 作 者 简 介 : 黄 成 忠 ,广 东工 业 大 学 法 学 院讲 师 ,硕 士 。
・1 3・ 4 ・来自教师与学生 ・ 大 众 文化对 当代大学 生 价值 观 的影 响探 析 化 作 为 一种 消 谴 文 化 ,使 大 学 生得 到 精 神 上 的愉 悦 和 满 足 ,减 轻 主 流 文化 给 大学 生带 来 的过 多 的沉 重
学生 的 消费价 值 观 出现 功利 化 。
大学生价值观的内涵十分复杂 。涉及大学生生 存发展的各个方面 。本文主要从社会价值观 、消费 价 值 观 、道 德 价 值 观 和人 生 价 值 观 等 四个 方 面分 析 大 众文 化 对大学 生 价值 观 的影 响 。
( )大众 文化 对 当代 大学生价值观 的影响 分析 二
刻 的影 响 。本 文主要 分析 了大众 文化 对 当代 大学生 的社会 价值 观 、 消费价值 观 、道 德 价值 观和 人 生价 值观 的 影
响 ,并提 出应对措 施 。
关键 词 :大众 文化 :大 学生 ;价值观 教 育
大 众 文化 最 早 产 于 西 方 社 会 ,兴 盛 2 0世 纪 3 0 年代 的欧 美 国家 。大 众 文化 在 让 高校 大 学 生 娱乐 的 同 时 ,对 当代 大 学 生 的生活 方 式 、行 为 习惯 、思 维 模 式 以及 价值 观念 也产 生深 刻 的影 响。
乐 的 目的 。
三 、大 众 文 化 对 当代 大 学 生 的价 值 观 的影 响 分
析
( ) 大学 生价值 观 的 内涵 一
与艰 涩 ,有利于精神 的解放。而另一方面 ,大众文 化作为一种娱乐性 的感性文化 ,有重乐轻教 ,只求
当代大众传媒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分析
郭 庆光 先生在 《 传播学 概论 》 中明确 界 定 : “ 报社、 电台、 电视 台等 媒 介机构是从事信息的采集、 选择、 加工 复制和传播的专业组织 , 从 其 生产规 模 的巨大 性和 受传者 的广 泛性而 言 , 我们 又 把它们 称 为大 众 传播 者 , 或称 为大 众传 媒 。 ”
当 代大众传媒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 分析
教 育 探 索
当代大众传媒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分析
管永超 王传芬
( 德州学院生物系 山东德 州 2 5 3 0 2 3 )
【 摘
要】 本文在 阐述大众传媒 文化含 义及历程的基础上 , 分析了大众传媒文化对 当代大学生在价值观 、 审美观、 精神生活、 文 艺观 念等
了传 统社会认 知的单一 性 。传 媒文 化 的发 展 , 为 青 少年 提供 了 更多
大众 传媒 是大众 传播 媒介 的简称 。它是 信息 的传 播工 具 , 是 传 在 各种文化场 所和网络 、 影视 、 报刊 杂 志等 媒介 中进 行 交流 的 机会 , 递 各种信 息 的载 体 , 报纸 、 通讯社、 厂播、 电视 、 电影和 杂志 的总 称 。 从 而使视野 更加开阔 , 知识 面更加宽广 , 同 时也能 激发艺 术灵 感。促
进 大学生 的社会化过程 , 更好的适应 社会 。社会化 是指个 人 向社会 、 他人 , 学习知识、 技能和规范, 取得社会生活资格, 由自然人转变为社 会人的过程 。大众传 媒文 化 中包 含 的礼仪 、 风俗、 民族 、 艺术、 法律 、 道德和价值 理念等各种 方面 的 内容 , 有 利于 促进 大 学生 的社 会 化过 2 、 大众传 媒 的发展 程, 大学生通过 对大众传 媒 文化 的接 触 , 可 以提 前 了解 并适 应 社会 。 大 众传 媒 文化 的发 展 过程 大 致可 以分 为原 始 传播 、 手 抄传 播 、 有学者指 出 , “ 个体 也正 是依 托一 定的文 化价 值 理念 、 行动规 范 的 引 印刷传 播 、 电子传 播四个 阶 段 。原 始传 播 阶段 书 写 工具 尚未 问 世 , 导而使自身 上升成为类 的存在 , 成 为德 性 的存在 , 成 为置 身于 一定 的 人 们主 要靠语 言 、 肢体动 作 、 图 形标 记 、 火 把等 方 式来 传 递信 息 , 在 社会—— 文化— —历史境 遇之中 的自由自主 的 ‘ 人 。 时间和 空间 上受到 很大 的限 制。 2 、 当代 大众 传媒 文化对 大学 生的 消极影 响 随后, 出现了报纸 , 发行于公元 8 8 7 年的唐代《 邸报》 , 是世界上 不 良文 化导 致盲 目跟风 、 攀比、 非 理性 消 费 。随着 市 场 经济 的 现 存最 古老 的报纸 。报纸 可 以说是 最早 出现的 新闻传 播工 具 , 但是 迅速发 展和 普及 , 当今 中国 的消 费 水平 正 在 飞速 提 高 、 消费 观念 变 早期 的报纸 依旧存 在 时间与 空间 的限制 。后来 , 电报发 展 开来 。电 革异 常迅速 , 消费 主义文 化氛 围愈加 浓厚 。大众 传媒 文化发 展 趋于 报的 诞生让 人们 感 受到 了信 息 的 时效 性 , 成功 的跨 越 了 时 间 和空 商业 化的 特征使 它倾 向于 消费主义 、 物质 主义 和享乐 主义 。长 此 以 间, 开 启 了大众传 媒 的新纪 元。当 时的人 们认 为电报 的产 生是 世界 往 , 大 众传 媒文化 必将 受到 消费 文 化 的荼 毒 , 从 而使 大 学 生走 向 浅 上最 重大 的事件 之一 。他们 根 本无 法 预 料到 以 后 的多 元 通讯 工 具 薄 、 粗 俗 的一面 。当 代 大 学 生 多数 从 小 衣 食 无 忧 , 节 约 意 识 单 薄。 能超 越 电报 这让 人 叹为观 止 的发 明 。无 线 电技 术 的发 展 引发 了广 再加 上部 分父母 对孩 子的溺 爱 , 不 问缘 由便 为孩 子的各 种消费 提 供 播、 电视等 利用 现代化 电子 技 术进 行 传播 的 媒介 的高 速发 展 , 它们 不 限量 的经济支 持 。种 种原 因的 叠加 累积 造 就 了 当代 大学 生 在 不 作为 新兴 的传播 媒体 , 突破 了 时 间和 空 间的 局 限 , 登上 了 传媒 文 化 具备高消费能力的情况下崇尚个人享乐主义 , 盲目的追求所谓的个 的历 史舞 台 。大 众 传媒 是 以 科 技 的进 步 , 技术 的革 新 为 发 展 基础 性 生活 。从 而 引发 非理性 消费 , 忽视 了合理 的消费 理念 培养 。不 良 的, 激光 照排技 术 、 卫 星电视 及 有线 电视 技术 的 普 及使 计 算机 多 媒 文 化导致 大学 生的 审美情 趣 低俗 化 。当代 大 学 生越 来 越少 的关 注 体技 术迅 速到来 并风 靡全 球 , 有 力的 推动 了大众 传 媒 的快 速发 展 , 中 国古典 文化 , 凡 事 追求视 觉 效果 , 使 得 当今 文 化 更倾 向 于 直观 表 使得 大众 传媒跨 入 了新 的时代 。 现, 而忽视了中国古典文化中的朦胧美、 内涵美的含义 。视 觉感知 二、 大众传 媒文 化对 当代大 学生 的影 响 成 为当代 大学 生最主 要的 感知方 式 。部分大 学生认 为对 名著 、 经 典 在科 技高 速发展 的今 天 , 由于 受 到 大众 传 媒 文 化 的 影响 越 来 论述 影视 化 、 光盘 化 、 漫画化 可 以更好地 传播 传统文 化 , 从 而 使得 越 越大 , 当代 大学 生早 已走过 了埋 头苦学 的时代 。大 学生作 为新 时代 来 越多 的人对 严肃 的学术 著 作进 行 图解 。他 们 更 加倾 向 于浅 显 直 的接 班人 , 具有 思想 活跃 、 易 于接 受新 生事物 的群体 特点 , 对大 众 传 接 的视 觉感受 , 快餐 文化成 了当 代大 学生 的文化标 志 。 媒文 化 更是充 满了好 奇与 探知 欲望 。但 是 , 与 之并 存的还 有 另一 方 三、 大学 生应如 何面 对大 众传媒 文化 面: 在瞬息万变 、 铺天盖地而采的信息面前, 这一新时代群体又有缺 当代大学生固然可 以通过大众 传媒 丰富生活、 开阔视野。但 乏辩 证 能力 , 无 法准确 的选 择正确 的方 向 。大众传 媒文 化以 各种 各 是 , 通过 大众传 媒接 收到 的知 识是 零 乱 无序 的 , 更 加无 法 对 大众 传 样 的形 式渗透 到大 学生 的 日常 生活 中 。大众 传 媒 文化 并 不是 单 一 媒传播的海量知识进行及时的消化和思考, 这必然会影响大学生 的, 也并 非全都 是对 我们有 益处 的 , 它 是多 元复合 、 良莠 不分 的 , 真、 的 思维 能力及 精神状 态 。当代 大 众传 媒 文 化正 在 潜移 默 化 的改 变 善、 美、 假、 恶、 丑, 各种 各 样 的因 素 以五花 八 门的 形 式掺杂 交 错 , 涉 着 当代 青年 的审美观 、 文 艺观 、 消费 观 及价 值观 。这种 影 响 并非 是 世未 深 的大学 生们 无法 及时有 效地辨 认当 中的 真善美 。无 疑 , 大众 单一 的 , 而是 多向 性的 。由此可 见 , 加 强引 导 , 充 分利 用大众 传媒 文 文 化对 大学 生既有 积极 的影 响 , 又有 消极 的影响 。 化中 的有益 部分 , 取其 精华 , 去 其 糟粕 。从 而建 设 绿 色 的大 学校 园 1 、 大众 传媒 文化对 大 学生的积 极影 响 文化 生活是势 在 必行 的。我们 在面对 大众 传媒 文化 时 , 必须 辩 证地 看待当代传媒文化, 大力弘扬优秀精神和文化 , 突出优秀文化在传 使 大学 生的 精神生 活变 得丰富 多彩 、 琳琅满 目。大众传 媒 文化 在每个 时代 相应 都反映 了日 寸 代的 先进性 , 满足 了人们 在 精神层 次上 播 中的分 量从而 使大 众文 化 品位 得 到 丰富 与提 升 。面 对 当前 的 传 首先应思考为何它会对我们构成负面影响 , 并找到切实有 的追 求。大 众传 媒文化 在一 定的 意 义上 具 有 愉悦 效 果 。大 众 传 媒 媒文化, 效 的解决 方法 , 克服不 良 影响 。要 辩证 的看待 媒介 , 提高 辨别 能 力 , 文化使得大学生的精神生活的空间得到拓宽 , 使大学生的课余生活 坚定地拒绝不良文化。对于优秀的传媒 丰富 多彩 。使大 学生 的知识 面变 得宽厂 , 视 野开 阔。大众 传媒 文 化 对各种不良影响加强抵御 , 我们 要 充分 的利 用 , 从 而达 到完 善自我 、 提 升自我 的 目的 。当 “ 包罗万象 , 涉及经济、 政治、 哲学、 文学、 艺术、 历史、 军事、 伦理道 文 化 , 代大学生对于外界的认知大部分来自于大众传媒 , 大众传媒与大学 德、 法律、 恋爱婚姻、 天文地理 、 科学技术、 旅游 、 审美等方方面面的 生之间存在着双向互动的关系。上个世纪后半段开始大众传媒逐 知识 , 大众传媒以其广泛性、 新颖性、 多样性的特点 , 为大学生提供 了丰富 的课 内 、 课外 知 识 , 同时 , 先进 传 媒文 化 对旧 �
大众传媒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及对策探析
第8 卷第 3 期
2 0 年 5月 08
J U N LO U A A SM D AV C T O A E H I L O L G O R A FH N N M S E I O A I N LT C N C L E E A C
众传媒也为大学生提供 了发表 言论 、 评论 时事的舞 台。
最为突 出。商品广告 、 电视 导购 、 网上购 物 , 从户 外 广
告到报纸 , 广播 到电视、 从 再到 门户 网站上 不断弹 出的
广告条 , 铺天 盖地 , 无所不 在 , 对传 统 的审美 意识 和 消
费文化形成 了强 有力 的 冲击 , 学生不 再 以勤俭 节约 大 为美德 , 为了彰显个性 不惜 以新 以怪 为美 , 过分追求 服
该行为开枪打死 了 1 同学, 名 打伤 了 1名老 师 。在 中
他们喜欢 寻求事 物的根源 , 喜欢怀疑 和争论 , 于发表 敢
意见 , 出自己的见解 。第二 , 提 自我 意识 渐趋成熟 与完 善 。大学生开始 注意 了解 自己的能力 , 心 自己的发 关 展, 关注评价他 人与得到他人 的评价 。第三 , 逆反 心理
湖南大众传媒 职业技术学院学 报
v L N. 0 o3 8
Ma 20 y 08
大众传媒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工作 的影 响 及对 策 探 析
陈 洪 霞
( 湖南大众传媒 职业 技术 学 院, 湖南 长 沙 4 0 0 ) 1 1 0 [ 摘 要] 大众传媒正以其强大的力量渗入 大学生 的学习与生 活 中。大众 传媒对大学 生 的思想政
对大学生思想政 治教 育工 作来说 , 大众 传媒 的快
速发展既是严峻的挑战 , 也是难得 的机遇 。一方 面 , 大
大众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启示
大众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启示
□张秀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摘
要】 大学生的人生观、 价值观的形成以及道德情操的好坏 , 离不开个体与文化环境互动的影响 , 体现在个体对文化环境的 适应和文化环境对个体的塑造上 。大众文化的蓬勃发展, 使大众文化也广泛渗透和传播到高等学府这块隶属精英文 对青年大学生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从大众文化实践功能的二重性来分析 , 大众文化对 化和主流文化的领地, 大学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
【关键词】 大众文化; 大学生; 影响 【作者单位】 张秀文,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
一、 大众文化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 改革开放 30 年来, 大众文化的社会化不仅使大众文化 的某些内容被合理化, 而且, 大众文化的某些附属产品比如 现代价值理念、 艺术审美情趣、 时尚流行文化等, 对大学生的 , , 思想和观念产生了很深的影响 总的来讲 大众文化具有解 放思想、 消解神圣、 强化个性、 提倡民主的作用, 能够促进人 性的重构。具体来看, 其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 下两个方面: 一是大众文化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生活 空间。艺术原本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的文化 , 而大众文 化却弥合了艺术与生活的界限 。 大众文化的某些表现形式 已经成了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 或者说大众文化已经受到了 大学生的广泛欢迎和积极参与 。 大众文化娱乐活动的多样 性不仅满足了大学生们缓解精神压力和参与文化创作的需 求, 其中某些具有较高思想性的文化作品 , 以其通俗化、 平面 化、 生活化的方式陶冶了他们的情操 , 赋予了他们积极向上 的生活观念, 使他们的生活环境更加宽松和谐 , 更加丰富多 彩。二是大众文化有助于大学生个性的解放和民主化倾向 的加强。大众文化对视觉神经的刺激和对感性欲望的追求 使人们从神圣的宗教和政治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 向 与满足, 人们的日常生活回归, 使社会不断走向科学化和民主化 。 这 一代大学生是伴随着大众文化在我国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 一代, 是大众文化的重要实践者 , 大众文化赋予了他们明显 — —追求个性、 的时代特色— 强调民主, 具有积极的主体意识。 大众文化在这一代大学生眼中是充满民主氛围的平等交流 , 《圣经 》 。 大众文化表达的媒介是大众传 而不是充满说教的 媒, 现在, 我们就以网络这种大众传媒为例说明大众文化对 于个性的解放和民主化倾向的促进作用 。 网络不仅可以让 人们感受到知识的民主 、 交往的平等和话语权的独立 , 还可 以满足人们心灵的期待和情感的交流 。 二、 大众文化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 一) 大众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影响 。 一是价值观 念的功利主义倾向。 大众文化的风靡使青年大学生的价值 观念正日益呈现出向现实主义和功利主义偏移的倾向 。 青 年大学生对明星的崇拜 , 不仅说明了明星式的完美中包含了 对这个时代流行价值的趋同 , 也说明了他们对社会身份的期
大众传媒对学生社会化的影响
大众传媒对学生社会化的影响现代社会是个信息社会, 各种报纸、杂志、广播、电影、电视、国际互联网等形成的现代化大众传播网络作为一种非正规、非正式的社会教育形式对个体社会化的作用越来越大,尤其是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 其影响之深甚至远远超过家庭和学校。
当今的学生就处在由现代化的大众传播网络作为文化信息载体所构成的大文化环境之中。
显然,大众传媒对社会的影响具有信息量大,时效性强,形式丰富多样,选择性大、主动性强等特点。
因此对学生的社会化来说,大众传媒取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首先,大众传媒的信息量大,可以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大众传媒是学生除课堂和朋友亲人外获得信息的主要方式。
特别是学生生活中难以接触到的信息,基本来自大众传媒。
中小学生存在升学压力,课业负担较重,还有家人约束,外出接触社会的机会不多。
因此,中小学生获得外界信息的主要渠道就是大众传媒。
而大学生的生活更为丰富,并非局限于课堂和教科书,因此对网络的需求更为明显。
大众传媒使学生通过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广泛渠道获得课堂和教科书里得不到的知识和体验。
大众传媒为大学生社会化获取社会信息、参与社会互动提供了多样的途径和形式, 丰富了大学生的认识手段,扩大了他们的知识领域。
当今世界科技蓬勃发展, 信息技术及其产业突飞猛进,尤其是互联网,对大学生社会化影响全面介入。
互联网特别是高校校园网的建立实现了校园内部、校际之间、校园与社会的沟通, 使大学生与学校、与老师以及与社会之间的信息交流畅通无阻。
它对大学生的社会意识、社会行为和社会生活, 以及个人技能、素质等的综合发展, 有着深刻的影响。
总之, 大学生通过阅读报纸、杂志, 观看电影、电视, 运用互联网等, 了解、掌握了大量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这既扩大了他们的视野, 又有利于他们知识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其次,大众传媒有利于大学生社会角色的适应与履行。
大学生的社会化就是一个形成其个性, 获得并履行大学生这一社会角色、社会规范的过程。
当代大众文化对我国大学生的影响及其引导
作为商业化 、 通俗化、 娱乐化的大众文化 , 已经渗透到了当代 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成为他们生活不可或缺的内容。虽然由于
、
大众 文化 的 内涵及其 基本 特征 大众 文化 ( as ut e有别 于 我们 通 常所讲 的通俗 文化 、 m s cl r) u 民
生活环境的不 同, 当代大学生中的不同群体受大众文化影响的广
是 , 们在 肯 定大 众 文化 促 进 了大 学 生全 面发 展 的 同时 , 看 我 也要 到 大众 文 化对 大学 生 带来 的消 极影 响 。这 些 消极 影 响主 要表 现
在 以下 几个方 面 :
商业化。 大众文化产生于现代工业社会。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 展 , 文化 更 加地 注重 商 业 利润 , 众 文化 活 动也 成 了一 种 具 大众 大
文史 博览( 论 ) 理
21 0 0年 5月
C l r A dH s r io ( h o ) ut e n i oyV s n T er u t i y Ma. 0 0 y 2 1
当代大众文化对我国大 学生的影响及其引导
黄芸花
[ 摘 要] 大众文化 的出现标志着一种新型文化模式的诞生。作为一种集消费和娱 乐为一体的商品文化 , 大众文化 以其特有的
还是参 与者 、 动者 。 互 这是 大众 文化 如此 流行 , 为广 大群众 喜 闻 并
见乐 的重要 原 因。
加自己的派头 , 提高 自己的身份。 而那些来 自贫困家庭的大学生 ,
由于 自尊心 作祟 , 可能会 盲 目攀 比 , 果不 仅没有 达 到显示 “ 也 结 高
娱 乐性 。大众 文化 从诞 生 起 就 是为 了满 足大 众精 神 文化 生 活 的需 要 , 娱乐 和 消遣 于 一身 , 它集 通过 制造 流行 和 引领 时 尚等 各 种形式 给人 以强 烈 的感官 刺激 和视 觉享 受 。大众 文化 “ 为人 民
大众文化对大学生道德建构的影响
的冲击和消解, 尤其对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 新文化模式的形成要比经 济体制的变革要 慢得多, 美国学者奥格本称之为 “ 文化堕距”。当代 大学生思想活动具有主动性、多变』 生 和差异性, 每个人的道德观念、 价值取向都不同。对主导道德有一定的消解。大众文化的流行也导致 了多 元道 德的出现 , 科学 的道德 教育 , 再结合 大众文 化产 业规 模化和流 行I 生 的特点, 能在道德教育中起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一系列抗 日战 争时期影视剧的流行 , 就激发了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晴感。在增强主导 道德的创造力、说服力 、感召 力的同时, 尊重差异、包容多样, 了解和 把握人们思想的新发展和新变化 , 有针对陛地开展道德教育。引导多 元道德, 不能只简单地排斥、打压 , 这才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 使多元 性和主 导 出 茧亵壳一起来为 国家和社会服务 。 其二、现实I 生与超越 日 结合。道德的养成是建立在现实生活基 础上的, 在竞争 日 益激烈的经济社会, 人为 了释放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 和疲惫 , 闲暇时间喜欢看能使人感官上获得 陕感和舒适的作品、不需 要深度,也无需深层内涵 , 只求能得到放松和愉 脱, 张弛有度地生活。 大众文化就能带给人这样的娱乐性。这并不能简单地定义大众文化 就是粗俗世俗 , 认定大众文化不如精英文化那样高雅典致、能陶冶人 的『 青 操。就如 由民谣而成的 《 诗经》中 “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 谓我何求” 诗经 国风 王风 黍离) 类诗句, 谁会说粗俗? 《 西游 记 、 水浒 传》谁敢 说不是名 著?这类 作品也会超 越于人 的物质 、 利益需要, 形成一种精神上的需要与满足, 也会激励大学生 皂 求超越 性和 崇 商 胜, 彰显 了人 性的 尊严 , 更 会得 到大学 生的 认可 , 更 有利于 其 树立道 德理想 。 其三、学校教育与社会监管相结合。大学生道德观的形成是社会 教化与+4 5内化相结合的结果。社会教化的主要机构就是学校。学校 的道德教育不应再 以灌输的形式展开, 要以生动活泼、符合大学生心 智发展的道德形式, 激发大学生 自身的愿望, 学习良好的品德。如 : 针 对流行的大众文化作品进行捅 寸、辩论, 让大学生 自我教育、自我管 理, 再加以引导, 潜移默化} 电 使大学生主动地内化所受到的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 , 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一要有 正确的社会舆论监督 ; 二要国家制定更为详细的政策、法律法规来规 范 文化 市场 , 对 文化作 品进 行不 同等级 的划分 。对大 学生 或是 更小年 龄的青少年要进行保护。 在大众文化背景下, 把握大学生道德建构的基本原则, 发挥超常的 想象力和创造力、以负责任的态度采取有效的方式和方法 , 创新地把 大众 文化融 入 到大学生 道德 观 的教 育 中去 , 使 大学生 形成具 有完 美的
大众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
二、大众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大众文化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大众文化是多元复合、良莠不分的,其中既有真、善、美的东西起到优化人性的作用,也有假、恶、丑的东西对人性产生负面影响。
无疑,大众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
(一)大众文化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1、塑造大学生的独立个性。
当今时代是一个崇尚个性的时代,大学生无疑是个性的领头兵。
影响人的个性既有先天的遗传因素,也有后天的环境因素,如社会文化环境。
大众文化挑战传统的精英阶层、统治阶层在文化上的垄断,提倡自由和平等,并吹响了个性独立的号角。
大众文化对中国人的现代品性、文化转型起着建构和促进作用,其影响是深远的。
大众文化通过各种文化象征符号、语言、价值观、行为模式、规范文化、服饰风格等等的组合,为青少年张扬个性解放提供了载体。
现代市场经济社会在生产、销售中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但在理念上“倡导民主、平等、自由的价值观念,要求尊重个人的正当权益,塑造独立的个性”。
自我肯定、坚信自我是当代大学生的生活逻辑。
就消费而言,大学生开始学习用自己的眼球去品味选择,“选择最适合自己”或者自己进行“创意的搭配”。
如在穿着打扮上,绝大多数大学生总是按照自己的审美情趣来选择,不在乎别人说自己标新立异,与众不同。
大学生通过对大众文化的消费来彰显自己的独立个性并把它看作生活质量的标志。
2、丰富大学生的精神生活。
大众文化反映了一定时代的经济、政治、道德、伦理风貌,满足了人们对现代生活理念和文化审美趣味的精神追求。
大众文化的基本功能是愉悦功能,而愉悦则包括感官的愉悦和精神的愉悦。
其中精神的愉悦是指在消费过程及消费行为结束后,对赏心悦目的境界和意蕴的体验接纳和回想品位。
大众文化不仅拓宽了人们生活的空间,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而且舒展了人们的生活能力,愉悦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大众文化关注现实生活,关注道德改良,注重文本的表层娱乐,对广大民众来说,无疑起到了排泄情绪、调剂精神、丰富生活、平衡心态的作用”。
大众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 (2)
大众文化对大学生思想观念的消极影响及其应对措施摘要: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的大众文化开始开始逐步发张,吸收消化新的内容,形成新的内涵,发展新的特征。
大众文化的迅速发展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审美情趣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因此,出台实施相关的政策是必要的,是社会应当全面地传播先进文化,同时机枪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其树立正确得到观念。
关键词:大众文化; 思想观念; 消极影响; 应对措施一、大众文化的内涵和特征随着窝火改革开放政策的逐步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全面加深,大众文化的内涵也开始不断融入新的内容“当代的大众文化是在现代工业社会,消费社会背景下产生的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以现代大众传媒为载体并且以城市大众为消费对象和主体的,按照市场规律批量生产的,旨在满足普通市民感性愉悦的一种文化形态。
简单地说,当代大众文化具有市场化、世俗化、模式化、品棉花、形象化、游戏化和批量复制等特征,其产生依赖于大众社会的形成。
”1二、大众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大众文化在市场经济的推动和大众传媒的传播下使得大学生,这一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的群体成为传播大众文化的主力军,当然这也使得大学生成为大众文化的主要受众。
大众文化对大学生的主要影响体现着加强了大学生与社会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联系,使得大学生的发展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其次,大众传媒的传播进一步丰富了大学生的思想,使得大学生的思想内容更加丰富;同时,大众文化的广泛传播为大学生的自我发展创造了宽松自由的环境。
但是,正是由于大众文化的传播过度自由,过度广泛,因而使得大学生在接受到积极方面信息的同时,也受到消极方面的影响,具体影响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大众文化严重混淆了大学生的思想意识观念,降低了大学生的思想意识水平。
在我国,大学教育属于高等教育,属于较高层次的教育等级,因此,大学教育下的大学生,应当具有较高层次的实现意识水平,较高的文化水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大众传媒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分析【摘要】
本文在阐述大众传媒文化含义及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大众传媒文化对当代大学生在价值观、审美观、精神生活、文艺观念等各个方面的双重影响。
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充分发挥传媒文化中优秀成分在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大众传媒文化;大学生;影响;对策
一、当代大众传媒
1、大众传媒的含义
大众传媒是大众传播媒介的简称。
它是信息的传播工具,是传递各种信息的载体,报纸、通讯社、广播、电视、电影和杂志的总称。
郭庆光先生在《传播学概论》中明确界定:“报社、电台、电视台等媒介机构是从事信息的采集、选择、加工、复制和传播的专业组织,从其生产规模的巨大性和受传者的广泛性而言,我们又把它们称为大众传播者,或称为大众传媒。
”
2、大众传媒的发展
大众传媒文化的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原始传播、手抄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四个阶段。
原始传播阶段书写工具尚未问世,人们主要靠语言、肢体动作、图形标记、火把等方式来传递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受到很大的限制。
随后,出现了报纸,发行于公元887年的唐代《邸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报纸。
报纸可以说是最早出现的新闻传播工具,但是早期的报纸依旧存在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后来,电报发展开来。
电报的诞生让人们感受到了信息的时效性,成功的跨越了时间和空间,开启了大众传媒的新纪元。
当时的人们认为电报的产生是世界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
他们根本无法预料到以后的多元通讯工具能超越电报这让人叹为观止的发明。
无线电技术的发展引发了广播、电视等利用现代化电子技术进行传播的媒介的高速发展,它们作为新兴的传播媒体,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登上了传媒文化的历史舞台。
大众传媒是以科技的进步,技术的革新为发展基础的,激光照排技术、卫星电视及有线电视技术的普及使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迅速到来并风靡全球,有力的推动了大众传媒的快速发展,使得大众传媒跨入了新的时代。
二、大众传媒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由于受到大众传媒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大,当代大学生早已走过了埋头苦学的时代。
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具有思想活跃、易于接受新生事物的群体特点,对大众传媒文化更是充满了好奇与探知欲望。
但是,与之并存的还有另一方面:在瞬息万变、铺天盖地而来的信息面前,这一新时代群体又有缺乏辩证能力,无法准确的选择正确的方向。
大众传媒文化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大众传媒文化并不是单一
的,也并非全都是对我们有益处的,它是多元复合、良莠不分的,真、善、美、假、恶、丑,各种各样的因素以五花八门的形式掺杂交错,涉世未深的大学生们无法及时有效地辨认当中的真善美。
无疑,大众文化对大学生既有积极的影响,又有消极的影响。
1、大众传媒文化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
使大学生的精神生活变得丰富多彩、琳琅满目。
大众传媒文化在每个时代相应都反映了时代的先进性,满足了人们在精神层次上的追求。
大众传媒文化在一定的意义上具有愉悦效果。
大众传媒文化使得大学生的精神生活的空间得到拓宽,使大学生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
使大学生的知识面变得宽广,视野开阔。
大众传媒文化“包罗万象”,涉及经济、政治、哲学、文学、艺术、历史、军事、伦理道德、法律、恋爱婚姻、天文地理、科学技术、旅游、审美等方方面面的知识,大众传媒以其广泛性、新颖性、多样性的特点,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课内、课外知识,同时,先进传媒文化对旧观念的冲击,衍生了新的生活观念和特立独行的生活风格。
当代大众传媒文化改变了传统社会认知的单一性。
传媒文化的发展,为青少年提供了更多在各种文化场所和网络、影视、报刊杂志等媒介中进行交流的机会,从而使视野更加开阔,知识面更加宽广,同时也能激发艺术灵感。
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过程,更好的适应社会。
社会化是指个人向社会、他人,学习知识、技能和规范,取得社会生活资格,由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
大众传媒文化中包含的礼仪、
风俗、民族、艺术、法律、道德和价值理念等各种方面的内容,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过程,大学生通过对大众传媒文化的接触,可以提前了解并适应社会。
有学者指出,“个体也正是依托一定的文化价值理念、行动规范的引导而使自身上升成为类的存在,成为德性的存在,成为置身于一定的社会——文化——历史境遇之中的自由自主的‘人’”。
2、当代大众传媒文化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不良文化导致盲目跟风、攀比、非理性消费。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当今中国的消费水平正在飞速提高、消费观念变革异常迅速,消费主义文化氛围愈加浓厚。
大众传媒文化发展趋于商业化的特征使它倾向于消费主义、物质主义和享乐主义。
长此以往,大众传媒文化必将受到消费文化的荼毒,从而使大学生走向浅薄、粗俗的一面。
当代大学生多数从小衣食无忧,节约意识单薄。
再加上部分父母对孩子的溺爱,不问缘由便为孩子的各种消费提供不限量的经济支持。
种种原因的叠加累积造就了当代大学生在不具备高消费能力的情况下崇尚个人享乐主义,盲目的追求所谓的个性生活。
从而引发非理性消费,忽视了合理的消费理念培养。
不良文化导致大学生的审美情趣低俗化。
当代大学生越来越少的关注中国古典文化,凡事追求视觉效果,使得当今文化更倾向于直观表现,而忽视了中国古典文化中的朦胧美、内涵美的含义。
视觉感知成为当代大学生最主要的感知方式。
部分大学生认为对名著、经典论述
影视化、光盘化、漫画化可以更好地传播传统文化,从而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对严肃的学术著作进行图解。
他们更加倾向于浅显直接的视觉感受,快餐文化成了当代大学生的文化标志。
三、大学生应如何面对大众传媒文化
当代大学生固然可以通过大众传媒丰富生活、开阔视野。
但是,通过大众传媒接收到的知识是零乱无序的,更加无法对大众传媒传播的海量知识进行及时的消化和思考,这必然会影响大学生的思维能力及精神状态。
当代大众传媒文化正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当代青年的审美观、文艺观、消费观及价值观。
这种影响并非是单一的,而是多向性的。
由此可见,加强引导,充分利用大众传媒文化中的有益部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从而建设绿色的大学校园文化生活是势在必行的。
我们在面对大众传媒文化时,必须辩证地看待当代传媒文化,大力弘扬优秀精神和文化,突出优秀文化在传播中的分量从而使大众文化品位得到丰富与提升。
面对当前的传媒文化,首先应思考为何它会对我们构成负面影响,并找到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法,克服不良影响。
要辩证的看待媒介,提高辨别能力,对各种不良影响加强抵御,坚定地拒绝不良文化。
对于优秀的传媒文化,我们要充分的利用,从而达到完善自我、提升自我的目的。
当代大学生对于外界的认知大部分来自于大众传媒,大众传媒与大学生之间存在着双向互动的关系。
上个世纪后半段开始大众传媒逐渐对大学生产生了影响,随着以新兴媒体为代表的大众传媒技术的发展,
网络传播成为继报刊、电台、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
网络教育将传媒文化以直观便捷的形式呈现在我们眼前,传媒文化以其极强的渗透性、丰富的信息量、易于接受以及传播途径宽广等优势影响着大学生的日常、业余生活,使得大众传媒文化成为一种成本极低,但是可以潜移默化地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修养的重要途径。
如果大学生群体能够在大众传媒文化中汲取有益的养分,充分发挥它的优良作用,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大学生在学校中所受教育的局限和不足,使其成为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概论[m].中国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