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最受欢迎的中国哲学课

合集下载

樊登读书会书单

樊登读书会书单

1.《高效演讲》——一本真正教会你演讲的书2.《幸福的方法》——能让你过的更幸福的一本书3.《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愿心中有爱的你成为了不起的父母4.《斯坦福大学最受欢迎的创意课》——令你的工作和生活充满创新方法的一本书5.《正念的奇迹》——佛心不在念佛法,行住坐卧都是禅(已下线)6.《第3选择》——解决所有难题的关键思维7.《孔子,人能弘道》——让你全面了解孔子的一本书…8.《金钱不能买什么》——金钱与公正的正面交锋9.《管理十诫》——影响你一生的管理哲学10.《游戏改变世界》——未来的商业模式,可能都和游戏有关…11.《向前一步》——女性,工作及领导意志12.《细节营销》——发现你所不知道的营销…13.《消除压力,从大脑开始》——不是战胜压力,而是消除压力…14.《洗脑术:思想控制的荒唐史》——思维控制的荒唐史15.《怎样才是最好的学习》——人类与知识的美好互动16.《吸金广告》——史上最赚钱的文案写作手册17.《活出生命的意义》——可以震撼灵魂的一本书18.《叛逆不是孩子的错》——不打、不骂、不动气的温暖教养术19.《钝感力》——具备不为小事动摇的钝感力,才能成为20.《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21.《透过佛法看世界》——给寻找答案的人22.《联盟》——互联网时代的人才变革23.《搞定》——无压工作的艺术24.《巴菲特之道》——将巴菲特思想引进中国的第一本书25.《创客》——新工业革命缔造者26.《特蕾莎修女奇迹的故事》——全球所有人的精神粮食27.《创业维艰》——如何完成比难更难的事28.《解压全书:压力管理》——生活还有希望吗?29.《精神问题有什么可笑的》——你头脑里住着一匹狂野的怪兽,你造吗?30.《让孩子远离焦虑》——帮助孩子摆脱不安,害怕与恐惧的心理课31.《次第花开》——重塑心灵的力量32.《认同》——赢取支持的艺术33.《零边际成本社会》——一个物联网、合作共赢的新经济时代34.《一个广告人的自白》——广告史上对广告人影响最大的一本书35.《支付战争上》——互联网金融创世纪36.《支付战争下》——互联网金融创世纪37.《故道白云》——与众不同的佛陀传记38.《刀锋上的行走》——不一样的生活方式39.《基因革命》——跑步、牛奶、童年经历如何改变我们的…40.《幸福的婚姻》——男人与女人的长期相处之道41.《终结拖延症》——以行之有效的心理学方法,搞定拖延症42.《重新定义公司》——谷歌施如何运营的43.《关键对话》——如何高效能沟通,营造无往不利的事业…44.《风流去》——鲍鹏山眼中的文化人物45.《养育男孩》——培养积极、勇敢、有担当的男孩46.《疯传》——让你的产品、思想、行为像病毒一样入侵47.《大汗之国》——从古至今,西方眼中的中国48.《孔子如来》——印证孔子智慧,传递正知正见49.《最好的告别》——关于衰老与死亡,你必须知道的常识50.《瞬变》——让改变轻松起来的九个方法51.《让顾客自己来定价》——世界最盈利公司的创新定价策略52.《情绪急救》——应对各种日常心理伤害的策略与方法2-1《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教孩子学会解决冲突和与人相处的技巧2-2《哈佛商学院最受欢迎的领导课》——宏观层面的领导力2-3《视觉锤》——视觉时代的定位之道2-4《谁说商业直觉是天生的》——直觉是解决问题的最快方法2-5《王阳明大传全三册》——2-6《我的情绪为何总被他人左右》——理性情绪行为疗法2-7《母爱的羁绊》——让母爱回归到爱最初的样子2-8《高绩效教练》——教练与领导领域首屈一指的畅销书2-9《颠覆性医疗革命》——一个颠覆性的医疗时代来临2-10《爱有8种习惯》——消除不安全感,让生命自由安宁2-11《共享经济》——重构未来商业新模式2-12《干法》——让你对工作充满干劲的一本书2-13《轻疗愈》——15分钟快速减压、实现身心平衡2-14《忙碌爸爸也能做好爸爸》——“好爸爸养成计划”-再忙也能做好爸爸2-15《人性中的善良天使全二册》——暴力为什么会减少2-16《谷物大脑》——我们吃的谷物有可能损害大脑2-17《少即是多》——北欧自由生活意见2-18《养育女孩》——女孩父母必读养育指南2-19《正见:佛陀的证悟》——一本书道破佛学见地的核心2-20《商业的本质》——致敬工业时代,回归商业本质2-21《这书能让你戒烟》——掀起全球旋风的戒烟奇迹2-22《浪潮式发售》——热卖的产品发售方程式2-23《翻转式学习》——21世纪学习的革命2-24《爆款》——如何打造超级IP2-25《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给哈佛商学院毕业生最重要的一堂课2-26《梁漱溟先生讲孔孟上》——圣贤眼中的真正生活哲学2-27《梁漱溟先生讲孔孟下》——圣贤眼中的真正生活哲学2-28《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让忙碌的父母在最短的时间里学会与孩…2-29《演讲的力量》——如何让公众表达变成影响力2-30《非暴力沟通》——打开爱和理解的密码2-31《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第十届文津奖获奖图书2-32《跑步圣经》——人天生就是跑步者,让本书伴你奔跑一…2-33《我战胜了抑郁症》——九个抑郁症患者真实感人的自愈故事2-34《沃顿商学院最受欢迎的谈判课》——最高效的谈判秘籍2-35《你的生存本能正在杀死你》——为什么你容易焦虑、不安、恐慌贺被激…2-36《你能写出好故事》——写作的诀窍、大脑的奥秘、认知的陷阱2-37《宽恕》——转化生命的疗愈之作2-38《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互联网时代的教育革命2-39《放弃的艺术》——勇敢的放弃带来更好的人生2-40《我想飞进天空》——再自闭症者的世界里,理解是最适当的…2-41《销售就是要玩转情商》——99%的人都不知道的销售软技巧2-42《离经叛道》——不按常理出牌的人如何改变世界2-43《童年的秘密》——风靡全球的蒙氏教育的经典著作,每一…2-44《医生的修炼》——在不完美中探索行医的真相2-45《匠人精神》——一流人才育成的30条法则2-46《刻意练习》——杰出不是一种天赋,而是一种人人都可以学会的技巧!2-47《感官品牌》——二流企业造产品,一流企业创品牌2-48《销售洗脑》——把逛街者变成购买者的8条黄金法则2-49《不吼不叫》——如何平静地让孩子与父母合作2-50《和繁重的工作一起修行》——平和喜乐地成就事业2-51《创始人》——新管理者如何度过第一个90天2-52《认知盈余》——自由时间的力量3-1《如何让你爱的人爱上你》——你相信吗?你爱的人一定会爱上你!3-2《权利:为什么只为某些人拥有》——权力是“争”来的,不是“等”来的。

这个网站让你在家也能学习「哈佛大学的课程」

这个网站让你在家也能学习「哈佛大学的课程」

这个⽹站让你在家也能学习「哈佛⼤学的课程」想要成为哈佛⼤学的学⽣,很难;但想要上哈佛⼤学的课,很容易。

这个学期,我上了三门哈佛⼤学的 MOOC,分别是:Psychology 1504:Positive Psychology(积极⼼理学)CS50: Introduction to Computer Science(计算机科学导论)CS50's Web Programming with Python and JavaScript(⽹页开发编程)⼀般哈佛⼤学本科⽣⼀学期也就上三到四节课,所以可以说我假装在哈佛⼤学上了⼀学期。

哈佛⼤学是 edX 的创始者之⼀,所以在 edX 有许多哈佛⼤学的课程,其中最著名的可能就是计算机课程 CS50,它被彭博社誉为全美前五的计算机课程。

我在 edX 这个平台选择了 CS50 和它的系列课程 CS50's Web Programming with Python and JavaScript。

⽹易云课堂⾥则能找到积极⼼理学(《哈佛⼤学公开课:幸福课》),并有中⽂翻译。

长按⼆维码关注少数派(ID:sspaime),在后台回复「哈佛」即可获得链接。

▍美国⾼校是怎么上课的?让我们先看⼀些概念,有助于学习美国⾼校所开设的 MOOC。

在美国⾼校,⼀节课包括以下 3 种教学形式:Lecture:就是授课,和国内⾼中和⼤学上课⼀样,⽼师在上⾯讲,学⽣在下⾯听。

⼀般⼀节课时间为⼀个⼩时到⼀个半⼩时。

Recitation / Sections:习题课,⼀般由 TA(助教)来授课,时间⼀般为半个⼩时到⼀个⼩时。

Lecture 上⽼师可能讲得⽐较快或者不能照顾所有同学的进度,习题课则是为了弥补这⼀⽅⾯,会侧重⼀个知识点细讲或者为部分没有听懂 Lecture 的同学查漏补缺。

Office Hour:办公室时间,每周教授会设定⼀个时间段,约为⼀个⼩时到两个⼩时。

在这个时间段,教授会专门留出时间在办公室,为该课程的学⽣答疑解惑。

读书心得——安乐哲译介《道德经》考论

读书心得——安乐哲译介《道德经》考论

读书心得——安乐哲译介《道德经》考论一、引言米切尔·拉法各(Michael Lafargue)和朱丽安·帕斯(Julian Pas)以“一瓶精致而神秘的陈年葡萄酒”来比喻《道德经》对西方世界的巨大吸引力。

早在16世纪,作为道教经典的《道德经》就被译成西方文字,近代以来,随着西方传教士纷纷来华传教,《道德经》越来越多地被翻译到西方世界,成为先秦诸子中翻译最多且影响最大的典籍。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行量最多的世界经典名著。

最早的英译本是1868年伦敦图伯纳出版社出版的约翰·詹默斯(John Chalmers)翻译的《老子玄学、政治与道德律之思辨》(The Speculations on Metaphysics,Polity and Morality of The Old Philosopher,Lau-tsze)。

此后,《道德经》的英译经历了19世纪的传教士翻译时期、20世纪为寻求战后出路而出现的东方智慧典籍热(或曰汉学家)翻译时期,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步入多元文化翻译时期。

美国的《道德经》翻译在传教士翻译时期基本缺席,14本英译本只有1本为美国哲学家保罗·卡鲁斯(Paul Carus)一人所译,其余译者均为英国人。

在一战后的东方文化热翻译时期,美国人纷纷加入《道德经》翻译,美籍华人学者、哲学史家陈荣捷在其《道德经》英译本“The Way of Lao Tzu”(《老子之道》)的序言中提到,从1943至1963年的二十年间,平均每一年都有一种新的《道德经》英译本出版,而美国译者的译本占据一半席位。

但是,崔玉军[6]经研究发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美国的中国学术研究基本上是空白,对中国哲学的研究更是聊胜于无。

”与关注《道德经》的哲学内涵相比,译者们更注重其文本在语言层面的转换。

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的多元文化时期,由于1973年长沙马王堆新出土帛书《道德经》,新的考古材料的发现在海外掀起老子研究热、东方文化研究热,《道德经》的复译成为热点。

美国哈佛大学开设了中国哲学课程

美国哈佛大学开设了中国哲学课程

“一门可以改变生活的课程。

”这是哈佛大学《中国哲学概论》的介绍,如今这已成为不少哈佛学生的共识。

哈佛大学开设中国哲学课程,很多学子纷纷慕名前来听课。

中国哲学在哈佛大学走红。

《纽约时报》不久前报道,在哈佛,中国哲学仅次于计算机和经济学,排在最受欢迎课程的前三名。

同时,杜甫也被赋予“东方的莎士比亚”的称呼,英语全译本《杜甫诗》在哈佛成为流行读物。

计算机和经济学受追捧很好理解,中国哲学为何能跨越半个地球在美国走红?教授中国哲学的哈佛大学东亚系教授迈克尔·普鸣表示,一些中国哲学著作被美国人奉为“生活哲学”,因此成为流行读物。

早在2006年,普鸣开始向本科生传授中国哲学概论时,课程就受到大量哈佛学子的欢迎。

当他在次年第二次开课时,涌入的学生甚至只能坐在教室台阶上听课,最后校方不得不将他的课堂转移到校园内最大的场馆———桑德斯剧场之中。

美国媒体的相关报道显示,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哈佛学生选择人文科学的人数在急剧下降,并且这样的趋势在全美文科学院中也同样存在。

这样的背景令中国哲学课程的走红更加抢眼。

更好的决定由“内心”做出在哈佛的中国哲学课上,东亚系教授迈克尔·普鸣要求学生细读《论语》《孟子》以及《道德经》,然后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予以领悟。

比如,跑步后的身心舒张、与朋友的愉快聊天,又或者被别人插队时心里冒出的怒火,这些感受如何对自己的一整天产生影响,并又是如何影响到他人的。

美国《大西洋月刊》的报道称,这些中国思想能够帮助那些十八九岁的年轻人思考如何成为一个好人,如何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

“仁者爱人,克己复礼”“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等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在文化背景完全不同的西方学者眼中是什么样?有美国学者表示,人们所有的决定实际上是从内心做出的。

“美国人倾向于认为靠头脑能够做出理性的决定,而在中文中‘mind’(思想)和‘heart’(心灵)融于一体,而这两者本身就是缺一不可的。

”如果能够把感性和理性一并考虑,那么就能做出更好的决定。

北京大学、哈佛大学哲学系课程表

北京大学、哈佛大学哲学系课程表

北大哲学系课程表哲学导论 Introduction to Philosophy中国哲学史(上)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 (1)中国哲学史(下)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 (2)西方哲学史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现代西方哲学 Modern Western Philosophy现代中国哲学 Modern Chinese Philosophy伦理学导论 Introduction to Ethics宗教学导论 Introduction to Religious Studies美学原理 Introduction to Aesthetics形而上学 Metaphysics知识论 Epistemology科学哲学导论 Introduction to Philosophy of Science逻辑导论 Introduction to Logic哈佛大学哲学系课程表(一)概况(1)哈佛大学哲学系现有教师21人,其中访问教授7人,教师流动性较大,每年有一定的变化。

以下为现任教师:Richard Moran(系主任)、Kit Fine(纽约大学访问教授)、Anthony S. Gillies(助理教授)、Peter Godfrey-Smith(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访问教授)、Warren Goldfarb(专业首席指导教师)、Richard G. Heck、Frances Kamm、Peter Koellner(助理教授)、Niko Kolodny(助理教授)、Christine M. Korsgaard、Michael G. Martin(伦敦大学访问教授)、Véronique Munoz-Dardé(伦敦大学访问教授)、Derek Parfit(牛津大学访问教授)、Charles D.Parsons、Donald P. Rutherford(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访问教授)、Thomas M. Scanlon、Amartya Sen(Lamont大学教授)、Susanna Siegel(助理教授)、Alison Simmons、Gisela Striker(研究生研究指导教师)、Raphael G. Woolf(助理教授)(2)在2002年的布莱克威尔的《哲学评价报告》(The Philosophical Gourmet Report)中,哈佛大学哲学系在美国高校中居第8位。

中国十大哲学名著

中国十大哲学名著

中国十大哲学名著范文1:作为一名学生,我们需要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哲学。

中国哲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影响着几千年来的政治、思想、道德、宗教、文艺等各个方面。

其中十大哲学名著更是代表着中国哲学的核心。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这十大哲学名著及其重要意义。

1.《易经》:易经是中国最古老的哲学典籍之一,被称为"中国智慧的结晶"。

它不仅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观念体系和宇宙观,还具备了对人类社会的宏观分析和微观管理的育人功能。

2.《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所作的一本著作,道家哲学经典之一。

该著作强调了道的本源,阐明了道的本质和作用,强调了顺应自然和反对人为干涉。

3.《中庸》:是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的一篇文章。

本书强调了恪守中庸之道是道德和思想的基石,是正确处理好政治、经济、社会等各种关系的道路。

4.《论语》:是孔子和弟子的言行录,儒家经典之一。

本书通过描述孔子的言行,强调了儒家的思想和道德理念。

5.《孟子》: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孟子所作的一本著作。

本书是儒家学派的重要著作之一,主张人性善恶并存,认为人们应该发挥出自己的良心和智慧,使世间更加美好。

6.《大学》:是从《礼记》中提取出来的一篇著作,儒家经典之一。

本书主张人的一切德行的根源在于学术,标志着儒家对社会治理和人类教育的长期追求。

7.《公羊传》:是春秋时期孔子弟子公羊高所作的历史文献注释。

该书是中国古代史学典籍,对中国古代的舆论、文化等产生了深远影响。

8.《左传》:也是春秋时期的一部历史文献记载,讲述了周朝后期至春秋时期的历史。

该书在中国史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9.《名家》:是春秋时期文学名家之一韩非所作的一部著作。

主张人的社会地位和功绩是社会价值的构成,主张法律和制度的重要性,对中国法律和政治思想的发展影响深远。

10.《管子》:是战国时期管仲所作的一部政论著作。

本书主张把世界上的一切自然法则和道德原则融入到人类社会和政治的制度中,是中国古代政治和哲学思想中的重要范本。

劝君莫读哈佛教授桑德尔

劝君莫读哈佛教授桑德尔
多态的差距一定会存在。如果认为相对于一般人,丑人丧失了更多的择偶机会和工作机会,那是不是所有人都应该强制给丑人捐钱去整容,从而实现“全民美丽”?
在现代社会里,除了交换(包括用已有物品交换和用自己的劳动交换)和被赠与,一个人的财富是不可能增加的,如果按照桑德尔的观点来强制重新划分资源,那才是真正的不道德。
在新浪视频网站上,《公正》课的点击率高得吓人。2011年,桑德尔不远万里来到了中国。在大学里,中国的年轻人们似乎对桑德尔显示了额外的尊重和吹捧。这不仅仅是因为他在课堂里展现的个人魅力——和学生活泼轻松的互动,对案例机智风趣的称述,对理论娓娓道来的诠释——更重要的是他提出的那些问题本身发人深省:
不可否认,这些都是好问题,它们隶属于政治哲学范畴但是也和经济学息息相关。美国自由主义哲学家穆瑞·罗斯巴德就认为经济学和政治哲学其实是一回事。一个好的经济学家也应该能够回答政治哲学问题。然而桑德尔对问题的解答和价值判断,却是我很难认同的。
在新书《钱不该买什么》里,桑德尔批评最多的对象是金钱。他表达了对由金钱至上引发的社会道德扭曲的担忧。他更是质疑用金钱来调解市场供需的道德性。桑德尔提到:“人们已经将金钱视为所有事务的天平,它不仅主导了世界上大部分的交易,甚至主导了人们的思维。”
桑德尔在对这些问题的解释中,为了捍卫他的社群主义理论,无情地批判了功利主义,自由至上主义,康德普遍人权等学说。不得不说,他的很多问题让人感觉到两难的窘境。在桑德尔咄咄逼人的发问下,似乎我们笃信多年的价值观开始摇摇欲坠,人人都感到了迟疑和彷徨。对于道德观强烈的中国人来说,这种进退维谷的感觉更加强烈。
桑德尔的走红,无疑是一件好事。他让更多的人们注意到了政治哲学这门不“酷”的学科,让更多的人开始唤醒自己心中沉睡的理性。然而桑德尔的理论有很多逻辑不自恰的漏洞,读多了会越来越糊涂。如果能够购得一本罗斯巴德的《自由的伦理》,对着桑德尔的《钱不该买什么》边看边批判,倒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MOOC如何影响世界与中国

MOOC如何影响世界与中国

前沿F rontierMOOC如何影响世界与中国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的新兴课程模式,正在突破目前的教育范式,打造“智慧教育”学习的新天地文/阮晓东作为一种智慧教育的方式,网络教育为渴求知识的人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开放的、随时随地的学习方式,受到人们的青睐。

其中,近两年出现的幕课(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以其全新的网络在线课程模式,正在掀起在线教育新热潮。

最近一年多来,MOOC迅速覆盖了数学、计算机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等众多学科,并且形成了一套包含有视频资料、课程资料、讨论论坛、作业测试等多个板块的教学体系。

基于“全球知识共享”理念的MOOC,以其基于网络学习插图:李红. All Rights Reserved.14 / 新经济导刊 / New Economy Weekly 09/2014平台的新兴课程模式,正在突破目前的教育范式,打造“智慧教育”学习的新天地。

MOOC掀起在线教育新热潮身处中国一所非著名大学,却因为学校教学研究力量的薄弱难以满足你对知识和未来的渴望,怎么办?参加工作后,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中,却仍然想温习追求知识的纯净与执着,怎么办?每天在城市的地铁中站立两三个小时,却想用这段时间给自己充电,怎么办?不用着急,一根网线,一台电脑,甚至仅仅是一部手机,你便可以与世界名校的课堂相连。

这些名校,包括哈佛、斯坦福、剑桥、牛津等知名高校。

相关课程更是涉及人文、历史、经济、哲学、理工等各学科。

没错,这就是幕课(MOOC)带给你的无限诱惑力。

MOOC是通过网络学习平台提供免费课程的一种模式。

基于“全球知识共享”理念的MOOC,最早由美国常青藤大学联盟的教授们发起。

MOOC这种教育模式,打破了知名大学的围墙,让普通人也可以接触到世界上最优质的教育资源。

2012年被称为“MOOC元年”。

正是那一年,哈佛、斯坦福等美国顶尖大学陆续设立网络学习平台,提供免费课程。

北京大学、哈佛大学哲学系课程表

北京大学、哈佛大学哲学系课程表

北京大学、哈佛大学哲学系课程表北大哲学系课程表哲学导论 Introduction to Philosophy中国哲学史(上)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 (1)中国哲学史(下)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 (2)西方哲学史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 现代西方哲学 Modern Western Philosophy 现代中国哲学 Modern Chinese Philosophy 伦理学导论 Introduction to Ethics宗教学导论Introduction to Religious Studies美学原理 Introduction to Aesthetics形而上学 Metaphysics知识论 Epistemology科学哲学导论 Introduction to Philosophy of Science逻辑导论 Introduction to Logic哈佛大学哲学系课程表(一)概况(1)哈佛大学哲学系现有教师21人,其中访问教授7人,教师流动性较大,每年有一定的变化。

以下为现任教师:Richard Moran(系主任)、Kit Fine(纽约大学访问教授)、Anthony S. Gillies(助理教授)、Peter Godfrey-Smith(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访问教授)、Warren Goldfarb(专业首席指导教师)、Richard G. Heck、Frances Kamm、Peter Koellner(助理教授)、Niko Kolodny (助理教授)、Christine M. Korsgaard、Michael G. Martin(伦敦大学访问教授)、Véronique Munoz-Dardé(伦敦大学访问教授)、Derek Parfit(牛津大学访问教授)、Charles D.Parsons、Donald P. Rutherford(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访问教授)、Thomas M. Scanlon、Amartya Sen (Lamont大学教授)、Susanna Siegel(助理教授)、Alison Simmons、Gisela Striker(研究生研究指导教师)、Raphael G. Woolf(助理教授)(2)在2002年的布莱克威尔的《哲学评价报告》(The Philosophical Gourmet Report)中,哈佛大学哲学系在美国高校中居第8位。

《哈佛中国史》读后感

《哈佛中国史》读后感

《哈佛中国史》读后感第一篇范文《哈佛中国史》是一部集合了六位国际知名学者心血的著作,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见解,重新诠释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

这部书不仅仅是一部历史著作,更是一部思考人类社会发展的哲学著作。

读后令人掩卷沉思,对中国历史有了全新的认识。

看待历史的全新视角《哈佛中国史》摒弃了传统的历史叙述方式,不以朝代为章节,而是以“早期中国”、“秦汉”、“南北朝”、“唐朝”、“宋朝”、“元明”、“清朝”七个主题为主线,深入探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

这样的结构安排,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清晰地看到历史的大势,理解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

尊重事实,客观评价在书中,作者们力求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

他们不盲目崇拜所谓的“明君”,也不一味贬低“暴君”。

例如,在评价秦始皇时,作者们既肯定了其统一六国的伟大成就,又指出其暴政带来的严重后果。

这种客观、全面的历史评价,使得读者能够更加理性地看待历史。

观点独特,犀利见解《哈佛中国史》的作者们凭借其深厚的学术功底,提出了许多独特的观点。

如对中国古代的“士”阶层进行深入剖析,指出他们既是社会稳定的基石,也是改革的阻力。

这样的观点不仅犀利,而且具有启发性,令人深思。

旁征博引,触类旁通在论证观点时,作者们旁征博引,引用了大量中外历史资料和研究成果。

如讲述唐朝时期,作者引用了阿拉伯、突厥等周边民族的历史记载,使得论证更加有力。

同时,作者们还善于触类旁通,将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相互印证,使读者能够站在更高的角度来看待中国历史。

人性化语言,深入浅出《哈佛中国史》的语言通俗易懂,深入浅出。

作者们将复杂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性格描绘得生动形象,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历史现场。

这种人性化的语言,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温度,引发读者对历史事件的共鸣。

第二篇范文《哈佛中国史》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和深刻的洞察力,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理解历史的视角。

这次,我们换个角度来看待这部作品,采用3W1H (What、Why、Who、How)和BROKE(Background、Reason、Opinion、Knowledge、Example)模型,简洁地探讨这部书的魅力所在。

假如中国大学生听了《公正》课

假如中国大学生听了《公正》课
很多学生可能已经听得坐立不安。这本来不是他们想要听到的。桑德尔教授举了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你为什么要赡养父母?父母爱护孩子,还可以从个人自由的角度解释:我选择把孩子生下来,当然就要把他们养大。但是,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父母。是的,父母有养育之恩。但是,如果你的父母对你并没有那么关心,到他们年老体衰的时候,无情地抛弃他们,是一种道德的行为吗?
亚里士多德说,如果不参加政治活动,你怎么可能成为一个好人呢?道德是一种实践。你读曲谱就能学会作曲吗?你看一段教你打网球的视频就能学会打网球吗?道德是一种很微妙的东西,如果一定要说它是什么,那么它就是一种中庸之道。道德是一种潜默的知识(tacit knowledge),它的秘诀在于:对适当的人,在适当的时候,出于适当的动机,做出适当的事情。一切都在于如何把握这种分寸感。你不经过长期的实践,如何才能掌握这一诀窍,成为一个有德性之人呢?
当他们听到桑德尔教授讲到经济自由主义者们的观点时,他们可能会觉得更加兴奋。政府凭什么要管教我们?作为一群刚刚走出家门的孩子,你完全能够想像出他们对家长式作风的厌恶。他们就像一群刚刚从白区进入解放区的进步青年,忍不住想高歌一曲:“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在他们看来,自己能够进入大学,足以证明自己是更努力、更有天赋、更成功的,所以那种要把富人的钱拿走救济穷人的想法,会在潜意识里遭到他们本能的反对。哈耶克说,任何企图带来更大的经济平等的尝试都注定具有压迫性,并且对一个自由的社会是有害的。对啊,说得太对了,他们一边听一边频频点头。
桑德尔引用了另外一位哲学家麦金泰尔的话。麦金泰尔在《追寻美德》中写到:“我永远也不可能仅仅通过个人来寻求善和运用各种德性”。寻找道德的旅行不是个人的探险,而是一个团队的集体活动。功利主义和个人自由主义都试图否认或回避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异和分歧。无论是遵循边沁或是康德的思路,你都无法直面为什么人们天生地会认同忠诚和团结,为什么会有集体荣誉感,为什么会有爱国主义。

理想国读书笔记摘抄(优秀8篇)

理想国读书笔记摘抄(优秀8篇)

理想国读书笔记摘抄(优秀8篇)理想国读书笔记摘抄篇1《理想国》是柏拉图的著名哲学著作,该书以独特的理念论和政治哲学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后世的哲学和政治思想。

在第七卷中,柏拉图探讨了正义的本质和形式。

他提出了“正义是和谐”的观点,认为正义是一种理想的状态,是个人和国家的完美状态。

他强调了正义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正义的引导,个人和国家才能达到真正的幸福和繁荣。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深地被柏拉图的哲学思想所吸引。

他的理念论让我重新审视了自我和他人的本质,让我明白了真正的幸福和自由是如何通过理念来实现的。

同时,他的政治哲学思想也让我思考了政治体制和社会正义的重要性。

此外,我也注意到了一些问题和争议。

例如,柏拉图对于女性的地位和角色并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这让我思考了性别平等和社会正义的问题。

同时,他的理念论也引发了一些争议,一些人认为它过于理想化和乌托邦化,缺乏现实性和可行性。

总的来说,《理想国》是一部深刻的哲学和政治著作,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我和他人的本质,思考了政治体制和社会正义的重要性,同时也引发了一些问题和争议。

通过阅读这部作品,我对于哲学和政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理想国读书笔记摘抄篇2正义,我们应该怎么做?柏拉图在讨论正义的时候,大概不会想到两千多年后的桑德尔也在研究关于正义的问题。

据说,桑德尔教授在公正课,是哈佛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说明很多青年才俊也对正义充满疑惑。

这就更让柏拉图想不通了,至少在他看来,《理想国》里,关于正义的问题已经一劳永逸的解决。

从什么是正义的讨论,到如何建立一个正义的城邦,让所有公民各司其责的生活在理想的国度中,柏拉图差不多给了世人一份理想国建设指南,在这份指南里,他几乎讨论了自己能想到的一切细节,从不同公民的位置,到领导人的培养,从妇女的地位,到孩子的教育……简而言之,后世的一切政治意识形态,都能在他这里找到源头,匪夷所思的是,他还把这一切建成完整的思想体系,贯穿于整个关于正义的讨论中。

哈佛大学排名第一的公开课

哈佛大学排名第一的公开课

哈佛大学排名第一的公开课:《幸福课》幸福是什么?“哈佛幸福课”,值得那些喜欢深度思考的人学习幸福之道,因为,要这样的人,简单的幸福,是非常不容易的。

他们成功、骄傲、智商高,常常因为知识而“油蒙了心”,希望他们在探索幸福之路上,能少了很多挫折和弯曲。

泰勒·本-沙哈尔博士(Tal Ben-Shahar.Ph.D),37岁,以色列人,目前在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积极心理学”和“领袖心理学”课程。

他是前以色列全国壁球冠军,曾在以色列军队服役,随后在哈佛大学和剑桥大学学习哲学和心理学。

他的《幸福的方法》一书在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翻译出版,中文版在2007年10月由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

出人意料,近年来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选修课是“幸福课”,听课人数超过了王牌课《经济学导论》。

教这门课的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年轻讲师,名叫泰勒.本-沙哈尔。

我们来到这个世上,到底追求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他坚定地认为: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标准,是所有目标的最终目标。

塔尔博士在哈佛学生中享有很高的声誉,受到学生们的爱戴与敬仰,被誉为"最受欢迎讲师"和"人生导师"。

在一周两次的“幸福课”上,本-沙哈尔没有大讲特讲怎么成功,而是深入浅出地教他的学生,如何更快乐,更充实、更幸福。

一、幸福,应该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一个幸福的人,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可以带来快乐和意义的目标,然后努力地去追求。

真正快乐的人,会在自己觉得有意义的生活方式里,享受它的点点滴滴。

”本-沙哈尔竟然从汉堡里,总结出了4种人生模式。

当年,为了准备重要赛事,除了苦练外,他须严格节制饮食。

开赛前一个月,只能吃最瘦的肉类,全麦的碳水化合物,以及新鲜蔬菜和水果。

他曾暗中发誓,一旦赛事完了,一定要大吃两天“垃圾食品”。

比赛一结束,他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奔到自己喜爱的汉堡店,一口气买下4只汉堡。

当他急不可待地撕开纸包,把汉堡放在嘴边的刹那,却停住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参与式问题教学法初探以迈克尔桑德尔的哈佛公开课为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参与式问题教学法初探以迈克尔桑德尔的哈佛公开课为例

2010年,哈佛大学将政府系教授,政治哲学家迈克尔·桑德尔(MichaelSandel)的12节为本科生上的公开课《公正:该如何做是好》(Justice:What'stheRightThingtoDo)作为哈佛公开课视频发布在网上,引起了一股“桑德尔热潮”。

据统计,桑德尔的这个公开课被评为哈佛最受欢迎的课程,开课30年来有超过140万名学生选修过这门哲学课。

2007年秋季学期更创下了1115名学生选修该科的哈佛历史记录。

而桑德尔也一跃成为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课程讲习教授之一,截至今日,桑德尔公开课的视频点击量已经超过1000万次,英国《卫报》将桑德尔评价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老师之一”。

在对桑德尔的睿智和敏捷赞誉之余,中国的学生和网名也在感慨,为什么我们的大学课程不能做到如此具有吸引力呢?作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作为与桑德尔所教授的哲学课极为接近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而言,是否能够获得一些教学方法上面的启示,以应用于的概论课教学呢?一、虚拟情境创设所谓创设问题情境,顾名思义,就是在思想中模拟某种具体的或典型的场景,让学生对这模拟情境中所展示出来的哲学问题进行提取、分析、评论和总结。

桑德尔的公开课之所以能够吸引学生,首要的因素在于,桑德尔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把新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经验或者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发生互联,引发新与旧的碰撞,并激发学生获取新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比如在《公正》课的第一集一开始,桑德尔并没有直接介绍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什么,课程的结构是什么,或者并没有直接给予学生一个关于公正的哲学定义,而是先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即假设了这样一种场景:设想你是一位电车司机,你的电车正已每小时60英里行驶,你发现,在车轨的尽头有5位工人在那里干活,你想尽办法停下来,但已经停不住了,你的手刹不灵了,如果你撞向这5位工人,他们必死无疑。

在电轨的尽头,刚好有一条分叉,而在那条分叉路上,只有1位工人,你的方向盘还没有失灵,所以你可以选择把电车拐向那条分叉路,撞向1位工人,但救活了另外那5位,而现在的问题就是,面对这样的紧迫处境,你会选择怎么做是好?很显然桑德尔创设的问题情境,一下子就以出乎学生对哲学课的期待的形式出现了,问题的抛出让人既感到意外,又感到新鲜,顿时便吸引住了所有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把学生带入到一种道德两难的境地———是牺牲5个人还是牺牲1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参与式问题教学法初探———以迈克尔·桑德尔的哈佛公开课为例韩欲立(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上海200433)【内容摘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理论性和抽象性较强,而桑德尔教授的伦理学公开课提供给我们将哲学课能够生动化和具体化的可贵经验,即通过创设虚拟情境,再现真实情境和构建现场情境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对哲学问题的参与式热情,引导学生自己寻找哲学问题的答案,教师通过合理的课堂讨论和现场控制,可以真正达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入耳入脑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佛最受欢迎的中国哲学课Michael Puett on the Enduring Lessons of Chinese Philosophy 哈佛最受欢迎的中国哲学课Since 2006, Michael Puett has taught an undergraduate survey course at Harvard University on Chinese philosophy, examining how classic Chinese texts are relevant today. The course is now one of Harvard’s most popular, third only to “Introduction to Computer Science” and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Mr. Puett and the writer ChristineGross-Loh have distilled the essence of his course into “The Path: What Chinese Philosopher s Can Teach Us About the Good Life.” The book has been bought by publishers in 25 countries, including China, where the book will be published this year.自2006年以来,普鸣(Michael Puett)一直在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向本科生教授中国哲学概论,探讨中国经典著作如何与当下产生关联。

如今,这门课是哈佛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仅次于《计算计科学入门》和《经济学原理》。

普鸣和作家克里斯蒂·格罗斯-骆(Christine Gross-Loh)将这门课程的精华提炼出来,写就了《正道:中国哲学家论好的生活》(The Path: What Chinese Philosophers Can Teach Us About the Good Life)。

这本书已被25个国家的出版社购买了版权,包括中国。

今年它就会在中国面世。

In an interview, Mr. Puett discussed the value of rituals, reading Du Fu as well as Shakespeare, and why embracing your true self is not the answer.在采访中,普鸣探讨了仪式的价值,谈到既要读莎士比亚,也要读杜甫,还解释了为什么拥抱真实的自我并非真正的答案。

Some Chinese philosophical texts are already very popular in the West. There are innumerable translations, for example, of Laotzu’s Tao Te Ching.一些中国哲学著作在西方已经非常流行。

它们有许多的译本,比如老子的《道德经》。

Some of the texts are indeed very popular, but one of my concerns is that they’re often read according to our stereotypes. They are often thought of as “traditional” ideas, focused o n teaching us to accord with the world as it is, as opposed to what we like to call “modern”ideas that are focused on liberating us as individuals to decide for ourselves how to live. So-called Confucianism, for example, is read as simply being about forcing people to accept their social roles, while so-called Taoism is about harmonizing with the larger natural world. So Confucianism is often presented as bad and Taoism as good. But in neither case are we really learning from them.有些著作的确很受欢迎,但我的一点担忧在于,人们往往是带着成见在阅读它们。

它们通常被看作“传统”观念,重在教育我们顺应世界本来的样子,与我们喜欢冠之以“现代”的观念相对。

后者主要是将我们作为个体解放出来,自己决定如何生活。

比如,所谓的儒学就被简单地理解为强迫人们接受自己的社会角色,而所谓的道家思想就是关于与更大的自然界和谐相处。

所以,儒家思想经常被呈现为坏的,而道家思想则被呈现为好的。

但是在这两者上,我们都没有领悟它们的真谛。

They come across as exotic and foreign.它们给人的印象是有异域特色的陌生概念。

Preci sely. They’ve become simply foreign and exotic, made into things that we have nothing to learn from.一点没错。

它们仅仅变成了来自异域的陌生观念,成了我们没什么好学的东西。

Is there another risk? That these ideas could be reduced to self-help tips?还有别的风险吗?诸如这些观念可能会被降格为自助自立的建议?A key idea of the book is precisely to oppose that. If we want to take these ideas seriously, we shouldn’t domesticate them to our own way of thinking. When we read them as self-help, we are assuming our own definition of the self and then simply picking up pieces of these ideas that fit into such a vision. So, for example, people sometimes take Taoism as a way to “help me find myself and live well in the world.” But these ideas are not about looking within and finding oneself. They are about overcoming the self. They are, in a sense, anti-self-help.这本书的一个核心观点恰恰与之相反。

如果我们想认真对待这些观念,就不该用我们的思维方式去改造它们。

如果把它们当做如何自助的建议来读,就是在预设有关自我的定义,然后只是从这些观念中挑选出符合这一愿景的观点。

所以,人们有时会把道家思想当作一种“帮助发现自我,更好地在世界上生活”的工具。

但这些思想与审视内心和发现自我并没有什么关系。

它们讲的是战胜自我。

从某种意义上,它们是反自助的。

What is a key idea in China’s philo sophical tradition that challenges contemporary assumptions?中国哲学传统中哪个核心观念对当代的假定提出了挑战?Today, we are often told that our goal should be to look within and find ourselves, and, once we do, to strive to be sincere and authentic to that true self, always loving ourselves and embracing ourselves for who we are. All of this sounds great and is a key part of what we think of as a properly “modern” way to live. But what if we’re, on the contrary, messy selves that tend to fall into ruts and patterns of behavior? If so, the last thing we would want to be doing is embracing ourselves for who we are — embracing, in other words, a set of patterns we’ve fallen into. The goal should rather be to break these patterns and ruts, to train ourselves to interact better with those around us.如今,我们往往被告知,我们的目标应该是审视内心和发现自我,一旦我们这么做,去努力做到真诚地面对真实的自我,我们总是会喜欢自己,会拥抱我们本来的样子。

所有这些听起来是不错,也是被我们看作正确的“现代”生活方式的一个核心部分。

但如果我们的自我恰恰是混乱的,容易落入陈规和行为模式,又该如何?倘若是这种情况,我们最不该做的就是拥抱本来的自我——换言之,就是拥抱我们落入的一整套模式。

我们的目标反而应该是打破这些模式和陈规,训练自己与周围的人进行更好的互动。

You argue that Chinese philosophy views rituals as tools that can liberate us from these ruts.你认为中国哲学思想将仪式看作工具,可以让我们从陈规中解放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