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输电SVPWM仿真研究

合集下载

基于三相并网逆变器SPWM及SVPWM控制的仿真研究

基于三相并网逆变器SPWM及SVPWM控制的仿真研究

基于三相并网逆变器SPWM及SVPWM控制的仿真研究三相并网逆变器是一种常见的电力电子设备,用于将直流电能转化为交流电能并连接到电网中。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提高逆变器的性能和控制精度,常常采用了SPWM和SVPWM控制策略。

本文对基于三相并网逆变器的SPWM和SVPWM控制进行了仿真研究。

首先,介绍了三相并网逆变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三相并网逆变器由整流器和逆变器两个部分组成。

整流器将电网中的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逆变器将直流电转化为交流电并注入电网中。

同时,逆变器还需要提供电网中的电能质量控制,包括功率因数修正和谐波消除等。

接着,详细介绍了SPWM和SVPWM控制策略。

SPWM控制是一种常见的逆变器控制方法,通过调节逆变器输出电压的幅值和频率来实现对电网的注入电能控制。

SVPWM控制是一种更精确的控制方法,将逆变器输出电压分解为两个三角波信号,并通过调节三角波波形的占空比和相位来精确控制逆变器输出电压。

其优点是能够实现连续变化的电压和频率控制,提高了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和效率。

然后,搭建了三相并网逆变器的仿真模型,并分别进行了SPWM和SVPWM控制的仿真实验。

在仿真实验中,选择了逆变器的输出电压波形、频率和相位作为控制目标,通过调节SPWM和SVPWM控制的参数来实现对逆变器输出电压的控制。

仿真结果表明,SVPWM控制相比于SPWM控制具有更高的控制精度和稳定性,在电网注入电能方面效果更好。

最后,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在仿真实验中,SPWM控制的输出电压存在较大的气动调节误差,而SVPWM控制的输出电压更接近于理想波形,控制精度更高。

此外,SVPWM控制可以实现更高的电压变化速率和更精确的相位控制,更适用于一些对控制精度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

综上所述,基于三相并网逆变器的SPWM和SVPWM控制是一种有效的控制策略。

本文通过仿真研究发现,SVPWM控制相比于SPWM控制具有更高的控制精度和稳定性,可以满足一些对电网注入电能控制要求较高的应用需求。

变频器SVPWM控制系统设计及仿真毕业设计论文

变频器SVPWM控制系统设计及仿真毕业设计论文

摘要随着电力电子器件和微处理器芯片的发展,使得数字化变频调速技术成为当代电机控制技术的趋势。

传统的SPWM控制算法未顾及输出电流波形,不易于数字化。

所以需要更进一步的控制算法,来使电机产生恒定转矩,于是便产生电压空间矢量PWM(Space Vector Pulse Width Modulation,简称SVPWM)控制算法。

变频器SVPWM控制系统就是利用该算法的来对异步电机实行控制的,它的输出谐波小,也使得直流侧的电压利用率提升了15%。

本课题变频器的控制芯片是TMS320F2812DSP,采用SVPWM调制技术,产生PWM波形,并对6个IGBT的通断进行控制,从而在电机空间产生圆形旋转磁场,使电机产生恒定转矩。

本文最后一章还使用MATLAB /SIMULINK对变频器SVPWM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进一步验证了变频器SVPWM算法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关键词:变频器;SVPWM;异步电机;MATLAB/SIMULINK仿真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power electronic devices and microproc essor chips, digital frequency conversion technology has become the trend of modern motor control technology. The traditional SPWM control algorithm does not take into account the output current waveform, not easy to digitize. Therefore, the need for further control algorithms, so that the motor generates a constant torque, so it will produce a voltage space vector PWM (Space Vector Pulse Width, SVPWM). Inverter SVPWM control system is the use of the algorithm to control the motor, its output harmonic is small, but also makes the DC side voltage utilization increased by 15%.The inverter control chip is TMS320F2812DSP, using SVPWM modulation technology, PWM waveform, and the 6 IGBT on-off control, resulting in a circular rotating magnetic field in motor space, makes the motor produce constant torque. In the last chapter of this paper, MATLAB /SIMULINK is used to simulate the frequency converter SVPWM, an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verify the feasibility and correctness of the SVPWM algorithm.Keywords: inverter;Space Vector Pulse Width Modulation;Asynchronous motor;simulation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1绪论 (1)1.1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1.2变频器SVPWM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3)1.3课题研究要求及任务 (6)1.4论文的主要内容 (7)2变频器SVPWM控制系统结构及原理 (8)2.1变频器SVPWM控制系统结构 (8)2.2变频器SVPWM基本原理 (10)2.3变频器SVPWM法则推导 (12)2.4变频器SVPWM控制算法 (14)3变频器SVPWM控制系统设计 (22)3.1总体设计 (22)3.2主电路设计 (22)3.3驱动电路设计 (24)3.4控制电路设计 (26)3.5软件设计 (28)4变频器SVPWM控制系统建模仿真及结果分析 (29)4.1系统仿真模型的建立 (29)4.2系统仿真结果分析 (34)总结 (38)参考文献 (39)致谢 (40)1 绪论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在当今工业社会,能源的有效利用一直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向,这关乎与我们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节能研究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三电平SVPWM算法研究及仿真

三电平SVPWM算法研究及仿真

三电平SVPWM算法研究及仿真三电平SVPWM(Space Vector Pulse Width Modulation)是一种常见的电力电子转换技术,用于控制三相逆变器或变频器输出的电压波形。

本文将着重研究三电平SVPWM算法,并进行仿真评估。

首先,我们来介绍三电平SVPWM算法的原理。

它基于矢量控制(Vector Control)理论,通过在三相逆变器的输出电压空间矢量图上选择合适的电压矢量,以实现所需的输出电压。

1.获取输入信号:通过采样电网电压和电网电流,获取输入信号的相位和幅值。

2.电网电压矢量合成:将电网电压坐标变换到α-β坐标系,然后将三相电压矢量转换为α-β坐标系下的矢量。

3. 电机电流转换:通过坐标变换将α-β坐标系下的矢量转换为dq 坐标系下的矢量,其中d轴是电机电流的直流分量,q轴是电机电流的交流分量。

4. 电机电流控制:通过PI控制器对dq坐标系下的电机电流进行控制,以实现所需的电机电流。

5.电网电压生成:通过逆变器控制器生成电网输出电压的矢量。

6.SVM模块选择:根据电网电压矢量在α-β坐标系下的位置,选择合适的SVM模块进行控制。

7.输出PWM波形:根据选择的SVM模块,将PWM波形通过逆变器输出到电网上。

接下来,我们将进行三电平SVPWM的仿真评估。

仿真环境可以使用Matlab/Simulink或者PSCAD等软件。

首先,我们需要建立三电平逆变器的模型,包括电网电压、逆变器、电机等组成部分。

然后,编写三电平SVPWM算法的仿真程序。

在仿真程序中,通过输入电网电压和电机负载等参数,我们可以模拟电网电压和电机电流的变化情况。

然后,根据三电平SVPWM算法,计算逆变器输出的PWM波形,并将其作为输入给逆变器,从而实现对电网电压和电机电流的控制。

最后,通过仿真结果分析三电平SVPWM算法的性能,包括输出波形的失真程度、功率因数、谐波含量等。

并与传统的两电平SVPWM算法进行对比,评估其性能优势。

基于SVPWM的飞机高压直流电源系统的设计与仿真

基于SVPWM的飞机高压直流电源系统的设计与仿真

ma n e n t m a g n e t s y n c h r o n o u s g e n e r a t o r ) ,P WM( p u l s e w i d t h m o d u l a t i o n )r e c t i i f e r a n d c o n t r o l l e r b a s e d o n S V P WM( s p a c e v e c t o r p u l s e w i d t h mo d u l a t i o n )w a s p r o p o s e d .T h e s y s t e m h a d ma n y a d v a n t a g e s s u c h a s s i m-
第4 8卷 第 4期
2 01 5钲
' l } 机
Ml CRO M O T O RS
Vo 1 . 48. No . 4
4月
A p r . 2 0 1 5

基于 S V P WM 的 飞机 高压 直 流 电源 系统 的 设 计 与 仿 真


运 ,李 岩 ,盛正 印
( 1 .海军航空工程学 院 控制工程系 ,烟台 2 6 4 0 0 1 ;2 . 9 1 6 8 5部 队,海南 乐东 5 7 2 5 2 8 ) 要 :提 出了一 种新 颖 的适 用 于飞机 的高压 直流 电 源系统 ,该 系统 由永磁 同 步发 电机 、P WM 整流 器 以及 基 于
S V P WM的控制器组成 ,具有 结构 简单 、可靠性高等优 点 ,不仅 可 以保 证输人 电流 为标准正 弦波 ,而且 在 飞机转速 发生变化或者突加 突卸 负载 的情 况下 ,依然可 以输 出稳定高压直 流。然后 对该系统进 行 了仿真 ,仿 真结果 与理论分

基于SVPWM控制的逆变器仿真研究

基于SVPWM控制的逆变器仿真研究

(13)
由图 3 和表 3 可得在各扇区内各电压矢量的切换时刻如表 4 中所示。
4 仿真
4.1 三相电压型全桥逆变器在 MATLAB/SIMULINK 下的仿真模型
根 据 上 述 逆 变 器 数 学 模 型 [ 式(1)和 式(2)],在 MATLAB/SIMULINK 环境下建立的三相电压型全桥逆变器的通用 仿真模型如图 4 所示。
图 1 三相电压型全桥逆变器主电路图
由于同一桥臂的两个开关器件不能同时导通,可设第 i 个 开关器件导通时,Si=1;否则 Si=0(Si 称为开关变量)。
开关函数定义:
(1)
式中:k =0,1,…,6,7 分别代表逆变器工作的 8 种开关状态。 假设三相参数完全对称,则逆变器的输出相电压为:
(2)
两个零矢量施加时间的分配与pwm输出波形的谐波有关文献9介绍了零矢量时间分配与pwm波形畸变率的关系并指出在t为了使逆变器输出电压波形对称将零矢量平均分为四份在开关周期的首尾各放一份在中间放两份将两个基本电压矢量u平分为二后插在零矢量间按开关损耗较小的原则每次切换开关状态时只切换一个开关器件首尾的零矢量取u0中间的零矢量取u7这样就可以画出如图3所示的扇区的开关序列和作用时间1023ud并结合式9可得
4.2 SVPWM 在 MATLAB/SIMULINK 下的仿真模型
在 MATLAB\SIMULINK 环境下建立的 SVPWM 算法模
结合以上仿真模块建立如图 8 所示的基于 SVPWM 控制 的三相电压型逆变器仿真模型,并设置仿真参数如下:直流侧 电压 Ud=600 V,参考电压正弦波频率 f1=50 Hz,三角波频率 f2=3 150 Hz(为了保持三相系统之间的对称性,以及每相波形 正、负半周的对称性,载波比应取为 3 的整数倍,并且应为奇 数[12)] ,采样周期 Ts=1/f2,三角波幅值为 Ts/2,仿真算法为 ode3, 步长为 2e~6 s,仿真时间为 0.08 s。

基于SVPWM的永磁同步电机仿真分析

基于SVPWM的永磁同步电机仿真分析
关键 词 : 间 矢量 脉 宽调 制 , 磁 同步 电 机 , 空 永 闭环
Ab tac sr t
T i p p rit d c ste p icpe o p c e trp le wit d lt n (V WM) n n l e h o to picpe hs a e nr u e h r il fs a e v co us dh mo uai o n o SP , d a ay s te c nrl r il a z n
令:
UI 自 = () 1
13 电压 矢 量 切 换 时 间 的计 算 . T 、 b T 定义 如下 : a T 、c
T =( - 1 T ) 4 a T T 一 2/
T b=T a+71 2 _/
乎 U一 a U一 一 3乎 № =
( 2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3 )
令 :

号 进 行 非 运 算 , 以获 得 P M2 P M P 可 W 、 W 4、WM6信 号 波形 。
2 永 磁 同 步 电 机 矢 量 控 制
c 孚 孚 + ,
( 5)
三 相 P M 在 d q坐 标 下 , 定 子 电压 方 程如 下 : MS — 其
则 扇 区 中相 邻 2个 基 本 矢 量 的作 用 时 间 如 表 2所 示 。T , 1
T 2分别 表示 相 邻 两 个 基 本 相 量 作 用 时 间 。对 作 用 时 间还 应 进 行
饱 和 判 断 , T + 2 T时 , 取 : 1 T T ( 1 T )T = 2% 当 1T> 应 T = 1 / T + 2 ,2 T
电压 矢 量 所 在 的 扇 区 。
表 1 N 值 与扇 区对 应 关 系

SVPWM 仿真实现及结果分析

SVPWM 仿真实现及结果分析

江苏科技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学院电子信息学院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生姓名雍康震班级学号指导教师二零零九年六月电压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仿真实现The Simulation Of V oltage space vector pulse width modulation江苏科技大学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学院:张家港校区专业:(张家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号:0545503234 姓名:雍康震指导教师:袁文华职称:助教2009年 3 月 4 日注:1、如页面不够可加附页2、以上一~五项由指导教师填写摘要随着全控型快速半导体自开关器件和智能型高速微控制芯片的发展,使得数字化PWM成为PWM控制技术发展的趋势。

但是传统的SPWM法比较适合模拟电路实现,不适应于现代电力电子技术数字化的发展趋势。

电压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pace Vector Pulse Width Modulation,简称SVPWM)控制技术是一种优化了的PWM控制技术,和传统的PWM法相比,不但具有直流利用率高(比传统的SPWM法提高了约15%),输出谐波少,控制方法简单等优点,而且易于实现数字化。

本文首先对脉宽调制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电压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技术的发展现状,接着对空间电压矢量脉宽调制技术(SVPWM)的基本原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推导。

最后介绍了SVPWM的基本原理及其传统的实现算法,并通过SVPWM的算法构建了Matlab/Simulink仿真模型,仿真结果验证了该算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关键字:空间矢量脉宽调制;仿真;建模;算法;Matlab/SimulinkAbstractTogether with the continual development of all-controlled fast semiconductor self-turn-off devices and intelligent high speed micro-control chip, the digitized PWM is becoming the trend of PWM control technique development .However, the traditional SPWM method is more suitable for analog circuits, and the traditional SPWM can not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digitization of the modem power and electric. Space-vector pulse width modulation (SVPWM)is a kind of superiorized PWM control technique: achieving the effective utilization of the DC supply voltage(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SPWM, reduced by 15.47%), having little harmonic output and the easy control method, furthermore easy to realize the digitization.The article presents the developing condition of PWM and SVPWM firstly.The theory of SVPWM is discussed in detail.Finally, the basic principle of SVPWM and the traditional algorithm are introduced, and constructing Matlab/Simulink simulation model by SVPWM algorithm .In the end, the simulation on results verifies the correctness and feasibility of the algorithm.Keywords:svpwm;simulation;modeling;algorithm;Matlab/Simulink目 录第一章 绪论 (1)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1.2脉宽调制技术(PWM )技术发展现状 (1)1.2.1脉宽调制技术的应用 (3)1.3电压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技术发展概况 (4)1.4 本课题研究内容 (6)1.5本章小结 (6)第二章 SVPWM 技术的控制原理 (7)2.1空间电压矢量的定义 (7)2.2三相逆变器的基本电压矢量 (8)2.3 电压空间矢量的线性组合与SVPWM 控制 (9)2.4本章小结 (11)第三章 SVPWM 控制算法分析及仿真 (12)3.1 MATLAB 动态仿真工具SIMULINK 简介 (12)3.2 SVPWM 的控制算法 (13)3.2.1 参考电压矢量ref U 所处扇区N 的判断 (15)3.2.2 计算相邻两电压空间矢量的作用时间Y X T T , (17)3.2.3 计算A ,B ,C 三相相应的开关时间321,,cm cm cm T T T (20)3.3 SVPWM 的SIMULINK 实现 (20)3.4本章小结 (24)第四章 SVPWM 仿真结果及分析 (25)4.1仿真结果及其波形分析 (25)4.2本章小结 (28)展望与结论 (29)展望 (29)结论 (29)致谢 (30)参考文献 (31)第一章 绪论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传统的正弦脉宽调制(SPWM)技术是从电源的角度出发的,其着眼点是如何生成一个可以调频调压的三相对称正弦波电源。

SVPWM技术研究及其仿真

SVPWM技术研究及其仿真

SVPWM技术研究及其仿真————————————————————————————————作者:————————————————————————————————日期:SVPWM技术研究及其仿真1 引言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pace vector pulse width modulation) 是已被应用于变频器、ups、无功补偿器等领域的新技术。

近年来随着大型重工业行业的技术改造和更新工作的展开,对大功率、高质量变频器的需求与日俱增,这种情况在我国尤其突出。

电力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和控制理论的发展,为变频器技术日趋成熟准备了条件,先进的svpwm技术在此环境下应运而生。

变频器的svpwm算法与其拓扑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必须根据变频器拓扑结构的不同,选取相应的控制算法。

2 svpwm控制方法原理2.1 pwm控制技术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控制技术是利用电力电子开关器件的导通和关断作用把输入的直流电变成输出脉冲列,并通过控制脉冲宽度或周期来达到变压、变流或变频的目的。

pwm的控制方法可根据不同分类法分成多种方法。

从控制思想上来看,可以分作四类,即等脉宽pwm法、spwm(s ine pwm)法、svpwm法和电流跟踪型的pwm法。

2。

2 svpwm控制方法简介svpwm的主要思想是:以三相对称正弦波电压供电时三相对称电动机定子理想磁链圆为参考标准,以三相逆变器不同开关模式作适当的切换,从而形成pwm波,以所形成的实际磁链矢量来追踪其准确磁链圆。

传统的spwm方法从电源的角度出发,以生成一个可调频调压的正弦波电源,而svpwm方法将逆变系统和异步电机看作一个整体来考虑,模型比较简单,也便于微处理器的实时控制。

2.3 pwm逆变器输出的矢量表示电机理想的供电电压为三相对称正弦波,设线电压vdc,相电压表示式如下:根据合成电压矢量公式由上面的式子可得从(5)式可以看出,合成电压矢量是一个随时间变化、幅值一定的圆形磁场,而磁场是电压的积分,因此产生的磁场也是一个圆形的旋转磁场,图1为逆变器简化的拓扑图,定义三个开关函数sa,sb,sc,用1代表1个桥臂的上桥臂导通,用0代表1个桥臂的下桥臂导通。

永磁同步电机的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原理及仿真研究

永磁同步电机的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原理及仿真研究

永磁同步电机的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原理及仿真研究永磁同步电机在伺服控制系统应用中得了迅速的发展,其优越的调速性能,克服了直流伺服电动机机械式换向器和电刷带来的一系列限制。

文章主要介绍了空间矢量脉宽调制原理及算法流程;在Matlab7.6.0\simulink建模仿真平台上搭建了基于SVPWM算法的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且对模型进行了系统仿真。

标签:永磁同步电机;算法;仿真1 引言随着电力电子的发展,正弦脉宽调制(SPWM)在交流调速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经典的SPWM控制主要是将电压变频器的输出电压尽量接近正弦波,但并未估计输出电流的波形,同时,还产生高次谐波分量引起电动机发热、转矩脉动,甚至使系统振荡。

而电压矢量控制(SVPWM)是从输出电压的角度出发,目的在于可以生成一个可以调频调压的三相对称正弦供电电源,SVPWM是一种优化的PWM控制技术,能明显减小逆变电路输出电流的谐波成分及电机的谐波损耗,降低转矩脉动,且其控制简单,数字实现方便,电压利用率高,在交流伺服系统中得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基于SVPWM的原理以及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算法,用Matlab7.6.0\simulink软件进行建模、仿真。

2 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原理当用三相平衡的正弦电压向交流电动机供电时,电动机的定子磁链空间矢量幅值恒定,并以恒速旋转,磁链矢量的运动轨迹形成圆形的空间旋转磁场(磁链圆),从而产生恒定的电磁转矩,所以只要按照跟踪圆形旋转磁场来控制逆变电路向交流电动机提供可变频电源,并能保证电动机形成定子“磁链圆”,这种控制方法称作“磁链跟踪控制”,磁链的轨迹是交替使用不同的电压空间矢量得到的,所有又称“电压空间矢量PWM控制,即SVPWM”。

三相逆变电路输出状态共有8种开关模式,其中000和111开关模式时逆变电路电压输出为零,这两种开关模式成为零状态。

所以有效开关模式为6种,由6种开关模式和线电压的关系可以得出基本电压空间矢量,见图1,相邻空间矢量的矢量间隔为60°,而两个零矢量幅值为零,位于中心。

(完整版)SVPWM仿真

(完整版)SVPWM仿真

SVPWM仿真与分析电压空间矢量控制技术是把逆变器和交流电动机视为一体,以圆形旋转磁场为目标来控制逆变器的工作,磁链轨迹的控制是通过交替使用不同的电压空间矢量实现的。

把逆变器和交流电动机视为一体,以圆形旋转磁场为目标来控制逆变器的工作,磁链轨迹的控制是通过交替使用不同的电压空间矢量实现的。

第一章SVPWM基本原理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以及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正弦脉宽调制(SPWM)策略已广泛应用于交流变频调速系统中,但是SPWM方法不能充分利用馈电给逆变器的直流电压;SPWM是基于调节脉冲宽度和间隔来实现接近于正弦波的输出电流,但是仍会产生某些高次谐波分量,引起电机发热、转矩脉动甚至系统振荡;另外,SPWM适合模拟电路,不便于数字化实现。

在交流电机调速的磁通轨迹控制思想的基础上,发展产生了电压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方法。

SVPWM物理概念清晰、算法简单且适合数字化实现,在输出电压或电机线圈电流中产生的谐波少,提高了对电压源逆变器直流供电电源的利用率。

1.13s/2s变换交流电动机三相对称绕组通以三相对称电流可以在电动机气隙中产生空间旋转的磁场,在功率不变的条件下,按磁动势相等的原则,三相对称绕组产生的空间旋转磁场可以用两相对称绕组来等效。

这就是矢量坐标变换中的三相静止坐标系和两相静止坐标系的变换(简称3S/2S变换)。

如图1-1所示。

对三相电进行3S/2S变换,将u,u,u分解到u,u坐标轴上。

可有:abc a Pu=u一ucos60。

一ucos60。

a abcu-0u+ucos30。

一ucos30。

式i-iP abc整理可得:式1-2c图1-13S/2S 变换对于三相交流电u ,u ,u 有:abcu -U cos (®t )am<u -U cos (①t —120。

)b mu —U cos (®t +120。

) cm 将u ,u ,u 代入式1-2中,可得结果:abcu auPUcosmsin在进行3s/2s 变换时,希望得到等幅值变换,所以式1-2 式1-3式1-4中添加一个系数C=2/3。

三电平SVPWM算法研究及仿真

三电平SVPWM算法研究及仿真

合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三电平SVPWM算法研究及仿真姓名:李启明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指导教师:苏建徽20071201第1章绪论1.1三电平技术研究意义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是人类当前面临的共同的世纪性难题。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两次世界性的能源危机以及当前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引起世界各国对节能技术的广泛关注。

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已列世界前茅,但仍远远满足不了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发展的需要。

由于缺电,正常的生产秩序被打乱,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在能源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浪费现象仍十分严重。

例如,在工业用电中,高压大功率电机拖动的风机、水泵占很大比例,这些设备每天都在消耗大量的电能。

如果采用高压大容量变频调速装置拖动交流电机,对降低单产能耗具有重大意义。

在轧钢、造纸、水泥、煤炭、铁路及船舶等工业和生活领域中也广泛使用大中容量高性能交流电机调速系统。

此时,交流调速系统的应用可改善工艺条件,实现整个系统的性能最佳,并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另外,解决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是发展高速公共交通工具(如电力机车、城市地铁和轻轨),其核心也是大容量交流电机调速技术。

然而,随着交流调速及电力电子装置等非线性设备在工业、交通及家电中的大量应用,电网中的无功和谐波污染日益严重。

电力系统中的无功和谐波降低了电能的生产、传输和利用的效率,同时降低了电器设备运行的可靠性,严重时损坏设备、危及电网的安全。

以柔性交流输电系统(FACTS)技术为代表的大功率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可大幅度改善电力系统可控性及可靠性,提高输电线路的传输能力及系统的安全稳定性。

在柔性交流输电系统中,采用高压大容量电力电子装置构成的无功补偿和电力有源滤波器无疑是一个发展趋势。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高压IGBT、IGCT为代表的性能优异的复合器件的发展引人注目,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很多新型的高压大容量变换拓扑结构,成为国内外学者和工业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使得传统上在大功率应用领域中占主导地位的SCR、GTO及其变换器结构受到强有力的挑战。

SVPWM算法建模与仿真分析

SVPWM算法建模与仿真分析

SVPWM算法建模与仿真分析摘要:本文以直驱永磁风电机组网侧电压数学模型为基础,利用Matlab软件建立了空间矢量调制SVPWM算法数学模型。

论文阐述了利用Matlab软件建立扇形区域N、扇区相邻的两零矢量作用时间和各扇区矢量切换点,然后对各子模块进行了仿真,最后根据仿真结果验证了可靠性。

关键词:SVPWM;Matlab仿真;数学建模0 引言PWM变流器的电压为脉冲电压,并且谐波分量较多,使得电源利用率极低,而空间矢量控制技术,即SVPWM,是对直驱永磁同步发电机中三相变流器功率元件的一种针对特有的脉冲大小和开关触发信号的唯一组合,该技术可在三相对称正弦量上产生一个圆形的磁链,从而确定PWM的6个IGBT开关情况,让实际产生的磁链接近圆形轨道,从而使电压利用率得到提升[1]。

与传统SPWM技术相比,有如下优点:电压利用率高;在波形品质相同的状态下,可大大降低功率开关管的额外损耗;控制动态特性很好,可以更好的跟踪电流指令[2]。

1 算法模型的建立与仿真1.1 直驱永磁风电机组数学模型建立由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组并网侧电压数学模型[4],可得出如下式子:(1.1)将8(23)种开关0、1组合代入上式,这样可以得到三相并网时相对应输出的电压值,如表3.1所示。

表1.1 并网时相对应输出的电压S a S b S c u a u b u c V k000000V0001-U dc/3-U dc/32U dc/3V5010-U dc/32U dc/3-U dc/3V3011-2U dc/3U dc/3U dc/3V41002U dc/3-U dc/3-U dc/3V1101U dc/3-2U dc/3U dc/3V6110U dc/3U dc/3-2U dc/3V2111000V7由表1.1中可以看出,有效的工作矢量共6个,分别为V1,V2;V3,V4;V5,V6;模值均为2Udc/3,相位空间角度相差30°(360°/6),另外存在两个零矢量,分别为V0,V7。

三电平SVPWM算法研究及仿真

三电平SVPWM算法研究及仿真

三电平SVPWM算法研究及仿真三电平SVPWM算法研究及仿真一、引言近年来,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交流调速系统在工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为了实现高精度的交流调速,研究人员提出了各种调制技术。

在这些技术中,多电平逆变器作为交流调速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其控制算法的研究和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三电平空间矢量调制(SVPWM)算法作为一种较为有效的调制技术,广泛应用于多电平逆变器中,本文主要围绕三电平SVPWM算法的研究及仿真展开。

二、三电平SVPWM算法原理三电平SVPWM算法是采用空间矢量图形方法决定逆变器输出电压矢量的调制技术。

它通过将逆变器的输出电压矢量离散化为六个等效矢量,进而形成一种或多种适用于逆变器的控制信号。

在三电平逆变器中,根据电网的工作状态和逆变器的负载需求,可以得到逆变器的输出电压的各个组分,进而得到逆变器的输出电压矢量。

三、基于三电平SVPWM算法的控制策略在三电平逆变器应用中,SVPWM算法可用于控制逆变器输出电压的矢量。

具体而言,SVPWM算法包含以下三个步骤:1. 根据电网的输入电压和逆变器的输出电压需要,确定合适的工作模式;2. 确定逆变器输出电压矢量;3. 根据逆变器输出电压矢量,确定合适的控制信号。

四、三电平SVPWM算法的仿真实验本文采用MATLAB/Simulink软件对三电平SVPWM算法进行仿真实验。

仿真电路包括电网、三电平逆变器和负载三个部分。

仿真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验证三电平SVPWM算法在逆变器输出电压调制方面的优势。

在仿真实验中,通过改变电网的输入电压、逆变器输出电流以及负载的变化来观察三电平SVPWM算法的性能。

五、仿真结果分析仿真结果表明,三电平SVPWM算法能够有效地通过控制逆变器的输出电压矢量,实现对电机的精确控制。

在不同工作负载下,三电平SVPWM算法能够实现较低的失真度和较高的功率因数。

此外,仿真结果还显示,三电平SVPWM算法具有较高的效率和稳定性,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基于SVPWM的电机控制系统仿真研究

基于SVPWM的电机控制系统仿真研究
第 28 卷 第 7 期 2006 年 7 月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 � � 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V . 28 N .7 J O URNAL O F WUT ( INF O R M � � ATIO N & M ANAG E M E NT E NG INE E RING ) J .2006
文章编号: 100 7- 144X (200 6 ) 0 7- 0 0 91 -0 4
基 于
的 电 机 控 制 系 统 仿 真研 究
罗文辉, 李 璇
(武汉理工大学 自动化学院, 湖北 武汉 43 00 7 0)
� � � � � 摘 要: 在分析 电压空间向量 ( SV P W M ) 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 利用 M 6 . 5 软件建 立了 PM SM 矢量 控制系 统仿真模型。系统采用双闭环控制, 电流采用 P I 控制, 以及速度采用 P ID 控制。仿真结果表明, 采用 SV P W M 供电的 P M SM 变频调速系统有好的动态性能和稳态精度。 关键词: 永磁同 步电动机; SV P W M ; 电机控 制; 系统仿真 中图法分类号: TP 273 文献标识码: A
.
系统设计框图
收稿日期: 2006- 05 -15 . 作者简介: 罗文辉 ( 196 8-) , 女, 湖北武汉人, 武汉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讲师 . 基金项目: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2005 A BA282) .
92
武汉理工大学学 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20 0 6 年7 月
� 工具 � 箱 � 中 丰 富 的 模 块 库, 建立 式中, 、 分别为 、 轴电感系数; 为定子绕 � � � � 控制系 统仿真模型, � � 系统设计框 图如图 2 组电阻; 、 分别为 、 轴的定子电流; 、 分 � � � � 所示。 里面包含了永磁同步电机的 别为 、 轴的定子电压; 为转子角速度; 为 � � � 仿真和测量模块, 因此无需再对电机的仿真模型 � 转子永磁磁 极与定子绕组 匝连的磁链的幅 值; 进行编程, � 减少了研究时间。 为电机极对数; 为电磁转矩, 为转动部分的转 � � 动惯量; 为机械阻尼系数; 为机械负载转矩; � 为定子角位置。 中的永磁同步电机模块就是基于上述 � � � � � � � � � � � � � � � � � � 数学模型的。仿真过程中, � � � � � � � � � � � � � � � � � � � 模块和 D 模块往往作为一个整体使用, 它们一起构 成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的仿真对象。由于和测 量模块相连, 该仿真对象可以观测到很多物理量: � � � � � 线电流 、 、 ;、 轴电流 、 ; 、 轴电压 、 � � � � � � � � ; 转子转速 ; 转子位置角 ; 电磁转矩 。这 � � � �

两电平SVPWM仿真报告

两电平SVPWM仿真报告

两电平SVPWM仿真报告SVPWM(Space Vector Pulse Width Modulation)是一种常用的电力电子调制技术,旨在实现直流电电压的变换为适应交流电电压,从而实现直流电与交流电之间的能量转换。

本文将介绍SVPWM的基本原理和仿真结果,并分析其优缺点以及在不同应用领域的适用性。

SVPWM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采样周期内的空间矢量来控制工作周期,从而通过改变开关器件的导通时间来实现电压的调制。

在SVPWM控制中,首先将三相电压转换为两相静止坐标轴上的矢量,然后将矢量进行向量量化,最后利用PWM技术产生开关信号,通过控制开关时间比例来实现输出电压的调制。

SVPWM的基本流程如下:1.根据电压指令计算矢量大小和矢量角度。

2.根据电压指令确定所需的扇区,并计算过零点。

3.通过矢量变换得到三相电压的αβ坐标。

4. 通过向量量化将αβ坐标转换为abc坐标。

5.根据开关状态决定每个开关的占空比,并产生PWM信号。

SVPWM的仿真实验可以通过MATLAB等软件实现。

在仿真过程中,可以设置不同的电压指令和扇区,以观察输出电压的变化情况。

同时,可以通过比较SVPWM与其他调制技术(如SPWM)的输出结果,对SVPWM的优势进行验证。

仿真结果显示,SVPWM在输出电压的调制上具有较高的精度和灵活性。

与传统的SPWM相比,SVPWM在输出波形的总谐波失真较小,并且具有更高的功率因数。

此外,SVPWM可以通过调整电压指令和扇区选择,实现不同电压和功率的输出。

在工业应用中,SVPWM常用于交流电机调速和电力电子变频器等领域,以提高系统的效能和可靠性。

然而,SVPWM也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SVPWM的实现相对复杂,需要对控制算法和开关信号进行精确计算和控制。

其次,在高功率应用中,SVPWM可能需要较高的开关频率,以保证输出电压的质量。

这可能会带来功率损耗和电磁干扰等问题。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SVPWM 的优点和缺点,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调制技术。

SVPWM三相电压型逆变器的仿真研究

SVPWM三相电压型逆变器的仿真研究

SP V WM 三 相 电压 型 逆 变 器 的 仿 真 研 究
闰大新 ,于雁 南 ,姜 华
( 黑龙 江科 技 学 院 电气 与 信 息 工 程 学 院 , 龙 江 哈 尔 滨 黑 10 2 ) 50 7

要 :以 三相 电压 型 逆 变 器 为 基 础 , 据 空 间 矢 量 脉 宽 调 制 ( V WM) 本 原 理 详 细 分 析 研 究 了 电压 矢 量 作 用 时 根 SP 基
配不 当, 间矢量 调制 产生 的将 不是 正 弦波 , 空 如
果 在 实 现 数 字 化 控 制 之 前 , 用 仿 真 处 理 方 法 对 采 SP V WM 控 制 规 律 进 行 仿 真 , 为 数 字 控 制 器 的 可
实现提供参考。 在相 关 资 料 介 绍 中 SP V WM 一 般 采 用
闫大 新 , :V WM 三 相 电压 型 逆 变 器 的 仿 真 研 究 等 SP
5 7
中 的 M 文 件 编 程仿 真 , 仅 算 法 清 晰 , 便 灵 活 , 不 方 容 易 找 出 仿 真 中存 在 的 问 题 , 且 执 行 效 率 高 , 而
仿 真 中所 编 写 的 大 部 分 程 序 经 过 修 改 后 可 直 接 移植 到数 字 控 制 器 中 , 高 了 开 发 效 率 。本 文 中 提
作用 时 间 , t 设 和 t :为


的作 用 时 间 ,
为 开 关 周 期 , 据 图 3, 相 关 电 压 矢 量 应 根 则
满足:
t l


逆 变器 分 为 8种开 关状 态 , 由于每 相桥 臂 上 下 两个
开 关 为互 补 , 以可 用 开 关 S , S 的状 态 描 述 8 所 ,S , 个 合成 基 本 矢 量 , 中 6个 为 非 零 矢 量 , 值 为 其 幅 2 D/ , V 3 相位 依 次 相 差 6 ℃ , 0 2个 为零 矢 量 , 图 2 如 所 示 。逆 变器 开关 状 态按 逆 时针 变换 , 形 成 的 电 则 压 空 间矢 量轨 迹为 正 六 边 形 , 6个基 本 电压 空 间矢 量 将平 面 分 成 6个 扇 区 。在 不 同 扇 区 内合 成 矢 量 的矢 量 不 同 , 用 时 间 也 不 同 。为 了判 断 £ 作 , 所 在 扇 区 和作 用 时 间 , 在取 一3坐 标 系 为 基本 坐 / 标 系 的 同 时 , 立 相 差 10C的 A B 坐 标 系 及 建 2 ̄ C

轻型直流输电系统的仿真研究

轻型直流输电系统的仿真研究

轻型直流输电系统的仿真研究【摘要】本文主要围绕轻型直流输电系统的仿真研究展开,首先介绍了该领域的概述。

然后从仿真建模、仿真算法设计、仿真结果分析、系统优化和可靠性评估等方面展开讨论。

通过对轻型直流输电系统进行仿真,可以更好地理解其运行机理和性能表现,为系统设计和优化提供参考。

对本文的研究内容进行总结,总结出轻型直流输电系统仿真研究的主要成果和未来发展方向。

本文的研究对于推动轻型直流输电系统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有助于提升系统的技术水平和提高其在实际应用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轻型直流输电系统、仿真研究、建模、算法设计、结果分析、系统优化、可靠性评估、总结1. 引言1.1 轻型直流输电系统的仿真研究概述本文旨在对轻型直流输电系统的仿真研究进行深入探讨,通过建立仿真模型、设计仿真算法、分析仿真结果、优化系统性能以及评估系统可靠性等方面的工作,为提高轻型直流输电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本文将对轻型直流输电系统的建模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包括系统的基本结构、参数设置和数学模型等内容;然后,将重点讨论仿真算法的设计原理和实现步骤,以及如何通过仿真技术来模拟系统的运行过程和效果;接着,将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探讨系统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将探讨如何优化轻型直流输电系统的性能,并对系统的可靠性进行评估和分析。

通过本文的研究,将为轻型直流输电系统的设计、运行和维护提供重要参考,推动其在电力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2. 正文2.1 轻型直流输电系统的仿真建模轻型直流输电系统的仿真建模是整个仿真研究的基础,它通过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来描述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在建模过程中,需要考虑电力传输线路、电压控制、功率调节等因素,以确保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建模需要考虑系统的拓扑结构,包括直流输电线路的布置和连接方式。

这涉及到线路参数、节点配置、负载情况等信息的收集和分析,以确定系统各个部分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T 一次电流进行相位补偿;
2) 由于 I 1 、 I 2 所在侧的电压等级不同,二者的有名值不能直接进行运算,必须归算到同 一电压等级。一般的处理方法为将 I 2 归算到 I 1 侧(通常即高压侧) ; 针对以上两点,传统的方法是通过将 Y 侧的 CT 作△接,同时△侧的 CT 作 Y 接实现相位 补偿,由此而导致的 Y 侧电流放大 3 倍则结合 CT 变比的选择以及 CT 的不平衡补偿完成,最
I 2b 、 I1c 和 I 2 c 对应相之间既存在着相位的差异,大小也不相同,是不能直接进行差流运算的,为
了从理论上保证此时的差流为 0, 必须对 Y 侧电流进行相位补偿, 同时将△侧电流归算到 Y 侧后结 合 CT 变比选择进行电流大小的不平衡补偿, 1) Y 侧电流 I1a ,b ,c 相位补偿:根据变压器的钟点数作 Y→△的转换,
所以
I 2 a ,b,c (归算至CT 1一次侧) I 2 a ,b,c (归算至CT 2一次侧) U 2n U1n
步骤 3:最后将 I 2 a ,b,c (归算至CT 1一次侧) 归算到 Y 侧 CT1 的二次侧;
116
2012 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直流输电与电力电子专委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a ,b , c I2
A sin B sin( ) (4) A sin C (5)
对应(4)式和(5)式表示的不等式,称为Ⅰ类、Ⅱ类判据。对于(4)式,当 0 且动作量与 制动量信号频率一致时,此式的比较与采样时刻无关,即与常规电流差动保护的判据方程完全一 致,不存在动作边界变化区的问题。对于(5)式,由于 C 为常量,则总是存在动作边界的变化区。 对图 1 所示的制动特性曲线对应的方程中,(1)式为Ⅱ类判据,(2)式、(1)式则为Ⅰ类、Ⅱ类判据 的组合形式。因此,无论何时上面各式均存在动作边界的变化区,这样就不能用实验的方法来确
id id 0 ,当 is is1 (1) id id 0 k1 (is is1 ) ,当 is1 is is 2 (2) id id 0 k1 (is 2 is1 ) k 2 (is is 2 ) ,当 is is 2 (3)
采样值电流差动保护有两类判据[1],其动作方程为:
引入保护,这种保护装置已经逐渐被淘汰。 后将处理后的电流 I1 、 I 2
随着微机型变压器差动保护的出现,为了简化现场接线,通常要求变压器各侧 CT 均按星型 接线方式, CT 极性端均指向同一方向(如母线侧) ,然后将各侧的 CT 二次电流 I 1 、 I 2 直接引 入保护,而以上关于相位和 CT 变比的不平衡补偿则在保护内部通过软件进行补偿。 对于 Y / 接线方式的变压器,定义电流的正方向为自母线流向变压器,以Y / -11 为例,为 便于分析理解,由图 3 定义的 I 2 a 、 I 2b 、 I 2 c 正方向便得到图 6 的向量图,实际上,变压器微机保 护正常运行情况下采集到 I 2 a 、 I 2b 、 I 2 c 与图 6 中的 I 2 a 、 I 2b 、 I 2 c 向量分别反 180°,故下面公 式(7)的差动方程公式中是“+”号。
I 2 a ,b ,c (归算至CT 1一次侧) CT1 I 2 a ,b ,c (归算至CT 2一次侧) I2a,b,c U 2 n CT2 U1n CT1 U 2n 1 U1n CT1
综合以上步骤 1、2、3 中的公式,可知△侧归算至 Y 侧后的 CT 二次电流为
U CT2 a 2n I 2a I2 U CT 1 n 1 U CT2 b 2 n I 2b I2 U1n CT1 U CT2 c 2 n I 2c I2 U1n CT1
112
2012 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直流输电与电力电子专委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Id kIunb max
Iunb max
直线 3 动作区 直线 2
Id0
直线 1 曲线 1
曲线 2
制动区
I s 0 I s1
Is2
I s max
Is
图 1 差动保护折线型制动特性曲线示意图
如图 1 所示,图中横坐标为制动电流幅值,纵坐标为差动电流幅值,曲线 1 为保护流过不同 外部短路电流时对应的不平衡电流曲线,曲线 2 为考虑可靠性后整定的电流差动保护制动曲线, 在实际的保护装置中常用直线 1、 2 和 3 所构成的三折线型制动特性曲线来近似, 折线的交点对应 的制动电流分别是为 I s1 、 I s 2 ,最大制动电流为 I smax , I d 0 为差动保护最小动作电流, I unbmax 为最大外部短路不平衡电流, kIunbmax 为差动保护动作电流的整定值,其中 k 为可靠系数,设直 线 2、3 的斜率分别为 k 1 、 k 2 ,则采样值电流差动保护的制动特性表达式如下:
方向相反,故区外算公式为:
U CT2 1 a I1a I1b 2 n I 2a I d ,a I1a I 2 U1n CT1 3 U CT2 1 b I1b I1c 2 n I 2b I d ,b I1b I 2 U1n CT1 3 U CT2 1 I d ,c I1c I 2 c I1c I1a 2 n I 2c U CT 3 1n 1
2 差动保护的基本接线原理及补偿系数的计算
(1)差动保护的基本接线原理 一般地,对于 Y / 接线方式的变压器,定义电流的正方向为自母线流向变压器,其差动保 护的接线如下图所示,
图 2 差动保护的原理接线图
114
2012 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直流输电与电力电子专委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该接线图中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 1) 由于 Y / 接线方式, 导致两侧 CT 一次电流之间出现一定的相位偏移, 所以应对 Y 侧
件按整定的定值录入完成的。正常情况下,如果使用三相电流的继电保护测试仪来测试变压器的 差动保护制动曲线时,一般地都是采取分相测试,比如做 A 相的制动曲线时,就要通过在非测试 相串联接入补偿电流,或者采用调整补偿系数的方式,来抑制非测试相动作,以达到测试变压器 差动保护制动曲线目的。 根据各种型号保护装置的动作原理和不同的制动方式,通过对实际测试三相制动曲线的比 对,A、B、C 三相的制动曲线是完全相同的。据此,提出了一种新的测试思路,即根据实际情况 让变压器保护装置单相、两相或三相同时动作和同时不动作,这样无论是两相、三相、还是六相 电流的继保测试仪在测试变压器差动保护的制动曲线时,不再需要通过调整补偿系数或接入补偿 电流来抑制非测试相的动作,均可以对制动曲线完整地进行测试。本文对几种典型变压器差动保 护的接线方式进行了分析测试,测试数据与使用传统测试方法所得的制动曲线完全相吻合。
117
(7)
2012 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直流输电与电力电子专委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2)基于标么值概念下 K1 、 K 2 的计算推导
在标么值系统中,同一电流归算至不同的电压等级后,其有名值虽然发生变化,但其标么值 却保持不变,所以归算到 I1 侧后的差流表达式为:
I d I d I1e I1 I 2 I1e
Sn 3 U1n CT1 Sn 3 U 2 n CT2
I1 I 2 I1e I1e I 2e
(8)
式中: I1e
I1a
( I1a I1b ) 3

I1b
( I1b I1c ) 3

I1c
( I1c I1a ) 3
(6)
如图 6 所示; 2) △侧电流 I 2 a ,b ,c 归算到 Y 侧,即 CT 变比的不平衡补偿 步骤 1:首先将 I 2 a ,b ,c 归算到 CT2 的一次侧,即变压器的△侧;
关键词:变压器;差动保护;制动曲线;测试方法
1 引言
对于常规电流差动保护多采用两折或三折的折线型制动特性,它们的动作区与制动区界限分 明。对于采样值电流差动保护,由于其动作边界受采样时刻随机性的影响而存在一定的不确定区 域, 动作区与制动区的边界也不象常规电流差动保护一样如此分明[1]。 然而, 继电保护的动作与 不动作是不容模棱两可的,故障分量原理的电流差动保护具有优异的选择性,其动作区与制动区 之间存在相当宽的不可能运行区域,这从根本上保证了在动作边界不定区域的采样值电流差动保 护的可靠性、选择性。虽然采样值电流差动保护动作边界的不确定性不致于严重影响其性能,但 对电流差动保护的测试、检验带来了困难,因为检测实验常需在一定条件下较准确地给出其动作 边界,以便运行管理人员理解与整定,如果仍使用常规电流差动保护的折线型制动特性曲线,则 难于用实验方法测量其理论上的明确动作边界。
如下图 8 所示;
图 7 Y 侧相位补偿后的 CT 二次侧电流
图 8 △侧归算到 Y 侧后的 CT 二次电流
a ,b ,c 和△侧经过 CT 不平 比较图 7、图 8 可知,正常运行时,经过 Y 侧相位补偿后的电流 I1
a ,b ,c 大小相等,按对前面图 5 中的说明,实际变压器微机保护正常运行时采集 衡补偿后的电流 I 2 a ,b ,c 角度分别为 180°,因大小相等, I1a 和 I 2 a 、 I1b 和 I 2b 、 I1c 和 I 2 c 并计算得到的 I1a ,b ,c 和 I 2
I 2 a,b,c (归算至CT 2一次侧) I 2 a,b,c CT2
步骤 2:接着将 I 2 a ,b,c (归算至CT 2一次侧) 归算到变压器的 Y 侧,即 CT1 的一次侧; 根据变压器两侧电流的归算原则,即归算前后电流所对应的负荷容量保持不变,有
S 3 *U1n * I 2 a ,b ,c (归算至CT 1一次侧) 3 *U 2 n * I 2 a ,b,c (归算至CT 2一次侧)
113
2012 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直流输电与电力电子专委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