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的质量管理观
关于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几点思考
关于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几点思考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新时期教育工作的主题,也是新形势赋予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十多年来,教育取得了长足进步,但认真审视和反思,仍存在诸多问题,与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较大差距。
教育发展的基本矛盾仍然还是教育机构所能提供的教育机会与人民群众接受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之间的矛盾。
如何办人民满意教育,下面做一些粗浅探讨。
一、牢固树立素质教育的质量观,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基本前提当前片面追求升学率这一狭隘质量观仍是制约教育发展的瓶颈因素。
办人民满意教育,首先必须从更新观念入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让新型质量观引领教育发展。
素质教育的质量观,首先是提高素质、培养能力的质量观。
这是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以及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相一致的。
评价一所学校的教育质量,首先要看它的办学宗旨和办学思想是否符合社会需要和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是否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
其次,素质教育的质量观是全面发展的质量观。
它要求我们评价一所学校的教育质量既要看它的教学成绩也要看它在德育以及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等各方面所做出的努力,要看它的教育教学工作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办成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的学校,是教育的目标。
满意的基础就是质量,质量越高人们的满意度就越高。
我们要牢固树立素质教育的质量观,站在办好让人民满意教育的高度,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让教师教得舒畅,让学生学得快乐,让全社会都感到满意。
二、强力打造名师工程,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核心要素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很大程度取决于对教师的满意度。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生是教育的一种特殊“产品”,“产品”的合格率说明了“工程师”水平。
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关键是教师,核心是校长。
要深入实施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完善学科带头人选拔培养机制,培养训练一批骨干教师、骨干校长和学科带头人,培养造就一批在全省、全国有一定地位和影响的教育教学专家和教育管理专家。
“以人为本”加强管理,有效提高教育质量
“以人为本”加强管理,有效提高教育质量摘要:“以人为本”加强管理,努力提高教育质量。
学校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而教育质量的提高却取决于学校是否拥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并能够对这支教师队伍的教育教学过程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
目前,大多数学校管理更多强调的是自上而下的行政和控制,教师处于被动管理。
他们缺少对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因此,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管理中注重培养教师工作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为教师提供最佳的服务成为当前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主题。
只有不断加强教育教学过程管理,才能真正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实现学校管理的目标。
关键词:过程管理;管理制度;教学服务;自我管理;教育质量学校教育教学过程管理的最高境界应该是实现教师的自我管理。
即指教师在教学、学习、生活的过程中对自身的身体、思想、情感、意识形态等进行自觉的管理。
这种自我管理是教师从自身出发对内心世界和行为方式的一种反思与调节。
教师作为特殊的群体,他们本身就是知识的生产者、传播者和使用者,与知识相关联的这种特有的本性使得实现教师的自我管理成为可能。
一个学校的绝大多数教师都是非常自觉地遵守着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爱岗敬业,认真地经营着自己的教师职业。
作为学校管理者,应当充分地信任和尊重教师,并积极地引导教师立足本职岗位,自觉自愿地做好各自份内之事。
在实施教育教学过程管理中只有遵循“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才能逐步实现教师的自我管理,达到过程管理的终极目标。
学校管理者围绕教育教学目标而制定的组织制度和行为措施是有效实施教育教学过程管理的根本保证,它要以实现对教育教学过程的控制和服务为中心任务,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的,以促进教师思想的解放、业务素养的提高为核心内容。
怎样才能有效加强学校管理中的教育教学过程管理,笔者想从以下几方面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科学的管理制度是实施教育教学过程管理的根本保障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管理中既是被管理的客体又是实施管理的主体,要处理好这种主客体关系靠的是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这是实施教育教学过程管理的关键所在。
规范办学行为 深入实施素质教育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规范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参加安阳市中小学校长规范办学培训学习,明确了基础教育的工作重点是: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教育教学管理,逐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当前规范办学行为的大背景下,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如何走出“低负高效”的路子。
需要进一步学习贯彻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会议精神,研究分析我镇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全面动员和部署我镇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工作,着力健全和完善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长效机制,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下面,我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谈谈自己的观点及做法。
一、充实、打造教师队伍,是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正如温家宝总理提出的:“老师们承担着教育的重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如果说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师就是基石的奠基者。
国家的兴衰、国家的发展系于教育。
只有一流的教育才有一流的人才,才能建设一流的国家。
”因此,我们十分注重教师队伍的充实与打造。
我们的管理理念是以人为本,精细管理,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进步,以实现学校的和谐持续发展。
学生的发展、学校的发展最终的决定因素是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在紧紧围绕教师素质提高方面,我们采取了多种多样的方式,不遗余力地开展教师队伍建设。
1、认真开展读书活动,通过学习名著,撰写心得体会,召开专题研讨会等各种形式,提高教师的理论业务水平。
2、认真抓好教师学历达标工作,根据在全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指标要求。
通过调查统计,动员一部分教师强行入轨,确保达到小学教师大专率达百分之七十、中学教师本科率达百分之五十的要求,同时中心校还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师学历培训计划,采取得力措施,激励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学历培训。
3、扎实做好业务培训工作,认真做好教师培训工作,充分利用假期和双休日组织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制订了“因人施培”计划,为每一位年青教师制定成长方案,加强了对年青教师学科素质和教学技能的考核,实现了以考促学,切实加强了青蓝工程的建设,发挥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的作用,围绕课堂中心,开展了听、评课活动,为青年教师搭建成长平台;同时采取外出学习,轮岗培训,名师辅导,结对帮扶等形式,提高教师适应新教材的能力。
刍议学校质量管理观
主体 地位 的发挥 、 再 学 生 个性 的发 展 和 潜 能 的开 发 。科 学 的 注 质 量 观要 求 树立 以全面 提 高学 生 的素 质 为质 量效 益评 价 准绳 的 理 念 , 衡 量学 校 教育 质 量 的标 准不 是分 数 , 使 每个 学 生 明确 而是
都 得 到全 面地 提 高 和充 分地 发 展 。全 面的 人才 观要 求 学校 对 人
刍 议 学 校 质 量 管理 观
浙 江省 温 州 市平 阳县 平 阳 中学 高树 浪
长期 以来 , 多数学校管理存在着教育浪费严重 、 管理 效能 低等 现 象 。课程 改 革 的实 施 , 必然 要 求改 变这 种 现状 , 变 固有 改 的观念, 提高管理的质量 。重构学校管理质量观 , 是课程改革推 进 的 必然 要 求 。学校 管 理 质量 观是 人 们在 实 践 的基 础 上 : 校 对学 管理结果的一种 系统 的理性认识。人们常说 : 一位好 的校长 “ 就是 一所 好 的学 校 ” 。作 为 学 校 的设 计 者 、 导者 、 理者 的一 领 管
才 有 正确 的认 识 , 弃尖 子 生才 是 人才 的 陈 旧观念 , 立起 为 社 抛 树 会 谋 利益 、 贡 献 的人 才 观 , 励 学 生个 性 特 长 的发 展 。此 外 , 做 鼓 学 校 还要 强化 质 量意 识 , 发挥 自己 的办 学特 色 , 争 中求 独立 在竞 与 发 展 , 力 提高 办 学 质 量 , 立 学 校 品牌 。崔 允 { 努 树 郭教授 说 过 :
念, 以学校为基本 决策 单位 , 学校 自身 的特 色 , 定办 学理 念 , 根据 确 设 计发展蓝 图 , 自主决策 , 自觉地建 构学校发展 。同时 , 要求学校 它
提升教育质量的学校管理方案
提升教育质量的学校管理方案教育在一个国家的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学校作为教育的基石,其管理方案如何能够提升教育质量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展开回答,提出一些改进学校管理的措施。
1.优化师资队伍学校教师是教育事业的核心。
优秀的师资队伍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基石。
因此,学校管理应注重培养和引进优秀教师。
首先,学校可以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培训班,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
其次,在招聘教师时,学校可以采取更加严格的选拔标准,确保选拔到有经验并具备高专业素养的教师。
此外,还可以引进一些优秀的教师,以提升整个学校的教育水平。
2.加强教育科研教育科研在提高教育质量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学校管理方案应该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科研活动,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资源。
学校可以建立科研经费,用于支持教师的科研项目,鼓励他们进行教学方法和教育理论研究。
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教师定期进行教育研讨会,提供一个交流学术成果的平台,促进教师之间的共同成长。
3.创新教育手段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教育手段也需要与时俱进。
学校管理应该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更好地融入现代科技。
学校可以配备先进的教学设备,提供多媒体教室等场所,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获取知识。
同时,学校还可以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互联网等新技术,开展在线教育,提高教学的灵活性和互动性。
4.建立有效的评估机制学校管理方案应该建立起一个科学、公正、全面的评估机制,以提高教育质量。
学校可以制定标准的考核办法,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教育成果等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关注和支持。
此外,学校还可以与家长建立密切的联系,定期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和需求,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和管理策略。
5.倡导全面素质教育学校应该倡导全面素质教育,不仅注重学生的学科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校管理方案可以在课程设置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等。
简论教育全面质量管理
简论教育全面质量管理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教育水平也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为了响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求,教育全面质量管理应运而生,从根本上解决实现教育和谐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迫切要求。
本文笔者根据相关行业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并结合我国是教育行业实际情况对教育全面质量管理的内涵和基本原则进行详细的阐述,希望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教育全面质量管理基本原则一、前言随着人们对于教育质量要求的特高,而教育全面质量管理又与教育的和谐发展和高素质人才培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如何能够提高浇筑全面质量管理的水平也成为了世界教育界的共识,本文着重对教育全面质量管理的内涵和基本原则进行详细的阐述。
二、教育全面质量管理的内涵全面质量管理(简称tqm)是企业界的一种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是20世纪60年代初由美国管理大师戴明、朱兰、菲根鲍姆等人提出来的。
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下的定义,是指“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途径。
”tqm理论对企业界已经不是什么新方法,但对教育特别是中国教育而言,确实是一种全新的质量管理思想和质量控制机制。
其丰富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全面的人才质量观念———可持续发展人才tqme以培养社会需要的可持续发展的人才为根本。
强调人是可持续发展的主体,弘扬人的主体价值和主体意识。
(二)全新的教育理念tqme强调以学生为本,以创新为主线,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
以学生为本,体现了学生本位思想;以学生发展为目的的主体性教育,强调尊重主体性,承认差异性、关注发展性、鼓励创造性的学生观。
(三)以预防为主的全过程管理理念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是一个过程,是从新生入学到学生毕业的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也是学校向学生提供服务的全过程,只有抓住培养和服务这两个过程的质量控制,做到一环扣一环,从“事后把关”转变为“事先预防”,对影响教育质量的各种因素、条件、所有成员的工作质量及工作制度等进行事先预防性的过程管理,保证各环节质量,最终求得整体质量的最优。
正确的教育质量观是什么
正确的教育质量观是什么作者:方晓东王燕来源:《今日教育》2013年第02期一、改革开放后中国教育质量观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始终把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作为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项根本任务。
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了“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努力使教育质量上一个新台阶。
同时针对当时基础教育领域存在着的“应试教育”倾向,《纲要》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
”由此,确立了素质教育在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地位。
素质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进行了区域性的实验,对素质教育的内涵、国民素质的构建、中小学素质教育目标的确定、素质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课程结构、运行机构、督导评估等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果。
但是面对世纪之交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我国在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诸方面都是相对滞后的,尤其是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升学竞争还在不断加剧,这就使广大青少年难以得到全面发展。
为了尽快改变这种状况,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颁布,以素质教育为主题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
江泽民同志在会上指出:“我们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由此,贯穿各级各类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并与德智体美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的素质教育开始作为党和国家的战略决定,进入国家推进、重点突破、全面展开的新阶段。
新时期的教育质量观探析
新时期的教育质量观探析新时期的教育质量观探析000湘潭市教育局2007年度市直学校校长、书记管理论文新时期的教育质量观探析教育的本质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质量是教育工作的永恒主题,致力于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而教育质量是一个多维、相对的概念,不同国家、不同时期对教育质量的解读是不尽相同的。
当人们的生活日益殷实的时候,当社会结构由“金字塔形”转向“橄榄形”:中产阶层不断扩大的时候,人们对教育质量的理解和追求必然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现在,我国正处于这样一个历史新时期。
那么,新时期到底应当确立什么样的教育质量观呢?又怎样去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呢?笔者进行了一些粗浅的思考,以期与各位同仁商榷。
一、新时期教育质量的内涵(一)新时期的教育质量应当以素质教育为价值取向素质教育是一种更高的质量要求,教育质量的核心就是全面素质的发展。
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不是口号的堆积,不是概念的演变,而是要切实落实到教育质量的提高上。
1、素质教育追求的质量体现为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我们应当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从总体上看,高分低能是少数现象。
但是,学生的学业成绩并不等于教育质量,学生成绩所反映的仅仅是学生发展的一部分。
学生的发展,包括认知、思想品德、情感以及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
教育质量应涵盖这些领域。
2、素质教育追求的质量体现为全体学生的质量。
我们应当重视智优学生的培养,对那些禀赋优异学生的忽视,也是教育的失职。
但是,少数智优学生的质量并不能全面反映学校教育质量。
我们要确立这样的育人观念:每一位学生不求一样的发展,但都要发展;每一位学生不是同步提高,但都要提高;每一位学生不必相同的规格,但都要合格。
那种建立在排斥“差生”基础上的“教育质量”,在立场、观点和方法上都是错误的。
3、素质教育追求的质量体现为教育全过程的质量。
既要关注“终端”,更要关注“过程”;既要关注高中,更要关注幼儿园、小学、初中;既要关注某一阶段的教育质量,更要从某一较长的教育阶段来检验和评价教育质量。
立足素质教育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
活动 , 是 推进 素质 教 育 的主要 阵地 , 所 以我校 紧抓 了课 堂教 学控 制与 管理 的 缰绳 . 强调 课 堂教 学 自主化 1 、 抓教 学 目 标 我 校每 学期 都 组 织教 师 学 习《 新课 标》 , 明 确教 学 目标 , 准确 掌握 教 学要 求 。 要 求 各 学科在 课 堂 中的各 个环 节必 须 紧扣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方法 灵活 多样 , 教 学手段 体现 时代特 点 。 学校 对教 师进 行 全 员培训 . 要 求能 充分 运 用多媒 体辅 助课 堂教 学。 2 、 抓 教 学结 构优化 是抓 驾 驭课 堂 , 稳 定 课 堂教 学秩 序 , 包括 教 学过 程 中精 心 设计 提 问 , 组 织课 堂 练 习, 控 制课 堂 内的时 间分 配。 ( 这 些都 需要 教 师课前 作好 充 分准备 , 所以我 校 对教 师备课 的检 查 是抓 得非 常 严 的。 ) 二 是抓 好课 堂教 学的主 要环 节 , 注意教 学程序 的控 制 , 重 视 课 堂教 学 , 提 高课 堂教 学效 率。 三是抓 加 强主 体 意识 . 要 求课 堂 面向全体 , 以学生 为本 。 强化 因材 施教 , 实施快 乐教 育 。 三、 教育科研 。 常抓 不 懈 教 育科 研是 保证 学校 教 学质 量稳 步提 高 的重要 手段 , 完善 教 学教研 管理是 推动 教 学改 革 的重要措 施 。 我 校 采用各 种 方 法和 必 要的 制度 , 调 动教 师进 行教 育科 研激 情 . 增强 教研 意识 。 为 了使 教 学教 研 有 目的 性 、 针 对性 、 实用 性 , 我 们 采 用纵 向 深入 管 理 。 横向
教 学 管理是 学校 教 育教 学 工作 的一 个重要 环 节 , 管理手 段 的 优劣 决 定着 学校教 学质 量 的 高低 。 这就 要 求我们 要 不 断探 索行之 有效 的教 学 管理新 办法 。 我 校 始终把 教 学管理作 为 学校 管理 工作 的核 心 。为 了进 一步推 进 素质 教育 的 全面 实施 。 我校 从教 学 管理 机构、 课 堂教 学 管理 、 教研 管理 这 几个 方 面加 大 了 内部 管理 的 力 度, 狠 抓教 学管理 , 真 正体 现 学校的 中心 工作 是教 学工作 。 机构健全 。 管 理 有 效 教 学 工作 要 正 常运 转 , 必 须建 立 有效 的教 学 管理 机 构 , 确立 机 构的 职能 , 充 分发挥 它们在教 学管理 中的积极 作 用 。为 了认 真 贯彻 教 育方针 。 保 讧教 育教 学质 量 的提 高, 确立 了教 学 管理机 构 , 各 部 门的 管理 规程 。 岗位 职 责 . 不 断 完善 和加 强 了各职 能 系统 的 运行 机 制与调 节手段 。各 部 门人 员各 司其 职又 团结 协作 , 学校领 导 围绕教 育教 学这一 中心 环 节 。 为教 学服 务 。 教 导 处、 各教 研 组充 分发 挥 其职 能作 用 , 全方位 科 学地 组 织 了教 学过 程 。 首先 , 根 据教 育行政 、 教研 部 门对教 学工作 的 意见 , 结合 学校 师 资、 生源 、 教 学条 件 等拟 定 了教 学工作 计 划 ; 根 据教 师 的知 识 能 力、 个性 特 长合理 搭 配好各 年级 及 教研 组 的教 学力 量 , 按《 课 程计 划》 、 学科 特 点及 学 生心理 特征 编排 好课 程表 , 安 排好 各 项课 程教 学活动 , 建 立稳 定的教 学秩 序 。 其次 , 对教 学过 程 的各 个环 节提 出 切 实的 质量 标 准 , 将教 学的检 查指 导 、 督 促 贯 穿到教 学 的全 过程 。 如 每 学期进 行 两 次全 面性 的 常规 大检 查 , 并 加 以量 化 评 分 , 平 时 进行 不 定期 的抽 查 。进 行 随 堂听课 , 及 时 了解和 掌握 教 育教 学动 态。各教 研 组组 织教 师根 据 学 生及 自身特 点制 定教 改 实施 方案 、 总 结推 广教 学 经验 , 开展教 师教 学联谊 活动 , 制 定具 体措 施 。 每期 举行 一 次全校 性 的教研 月活动 .以加 快 高素质教 师 队伍 的 建设 。 第三, 教 师 结合 教 学 活动 , 学 习教 学理论 , 学 习新课 标 , 举 行 各种 讲座 , 研 究课 堂教 学 管理 与 控制 , 指导 教 师 充分 利 用现 代 化教 学 手段 , 把提 高教 学质 量 的工作 落到 实处。 我们 采 用派 出去 学 , 老 带 幼教 等 方式锤 炼教 师。 还要 求教 师每 学期 至 少读一 本教 育教 学理
施工现场人员素质教育与管理要求
施工现场人员素质教育与管理要求在施工现场,人员素质教育和管理要求是至关重要的,它关系到整个施工项目的顺利进行和质量的保障。
本文将探讨施工现场人员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以及管理要求,并提出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来改善施工现场的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
一、人员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在施工现场,人员素质教育是确保工作能够按时完成和达到预期质量的关键。
人员素质包括技术水平、职业素养、责任心等多个方面。
施工人员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运用施工工具和设备,具备快速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良好的职业素养和道德品质也是施工人员不可或缺的素质。
他们需要具备团队合作意识,与其他人员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协作,遵守施工规范和安全操作要求,有机械可抵御艰辛和压力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心。
这些素质的培养既需要工作中的经验积累,也需要系统的培训和教育。
二、管理要求为了提高施工现场人员的素质,需要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和要求。
首先,施工现场应建立健全的岗前培训体系,确保每位新员工在上岗前获得必要的技能和知识,并了解具体的工作职责和安全操作规程。
同时,施工现场应设立考核机制,对施工人员进行绩效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晋升和奖惩的依据。
这样可以激发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
另外,施工现场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日常教育和培训。
通过开展技能培训班、安全教育讲座和工作经验交流会等形式,提升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岗位素质。
此外,施工现场还可以邀请行业内的专家来进行专题讲座和指导,提供全方位的学习机会。
在施工现场管理中,工作任务的合理分配和协调也是至关重要的。
施工项目常常包含多个分项工程和不同的工种,需要有一个清晰的工作计划和组织架构,以确保每个人员的工作任务清晰明确,并能够有效地协同合作。
此外,施工现场应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和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
三、改进管理的方法和措施为了提高施工现场人员素质教育和管理水平,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学校教学质量管理理念探析
种观念, 是根据一般的经验常识得来的。严格的规章 l 重视课 前备课 、 课后质量分析 , 而忽 视了过程 管理 ; 只 制度确实能令人在短时间内屈服, 然而, 长期以往, J 恐 重视知识传 授 , 而忽视能力培养 ; 只重视 教法 研究 , 而
怕会造成教学质量管理人员与教师之间的敌对关 系,l 忽视学 法指导 , 教学评价缺乏全面性 。相当多 的学校
进 而影响学校的气氛和下一步的发展。 他们思考 问题 l 教学管理还是围绕着 知识 传授 进行 的 , 仍然停 留在考 时, 考虑更多的是 , 如何尽快地解决问题, 显示出一种 l 试管理上 , 并按升学率和考试成绩来作为教学工作 的
强烈的工具主义的色彩, 难以自 觉建构学校自身发展 f 唯一评 价标பைடு நூலகம்准。
・
2 ・ 5
维普资讯
赵亦芳 : 学校教学质量管理理念探析
需求而充实丰富自 我总体素质的程度。 科研交流协作 、 I 、 学 优势互补互促及效能 的发挥 、 放大
1 行目 . 实 标管理
I 程度。
同时 , 注重学生素质 的提 高 , 是教学质 量的 要 这 科学 的教学管理 , 应首先根据培养 目 标和教学过 I 程的要求, 建立健全各种教学规章制度、 目 根 } 管理 标, 基础和前提 。教学质量最终体现在学生成才 的程度 。 教学 的质量 、 管理 的效 能 、 最终都集 中表现在人 才培 据学校教学管理目标的要求, 通过对教学的组织和检 l 养的质量上 。没有学生 的主动积极性 , 教学质量是无 查 、 教案管理 、 教师 学生学籍 与成绩管理 以及教 学计 : 法提高 的 , 而要提 高学 生的学习主动积极性 , 要靠教 划管理、 对专业、 课程、 教材的管理 , 师资管理和教学 l 师教书育人的质量 , 靠管理的水平和效能 。学生素质 设备管理等内容来具体体现、 落实学校的教学管理 目 {
以素质教育质量观 落实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以素质教育质量观落实教学质量全面提升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永恒主题。
在我县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背景下,提升素质教育的教学质量已成为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我校的素质教育之所以能够有效贯彻落实,教学质量之所以能够持续稳定的提高,培养出较高素质的学生群体,是因为我校坚持以素质教育观引领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一、牢固树立素质教育的教学质量观应试教育强化教学质量意识,但这种质量意识的唯一评价标准就是升学率,即学生的分数。
在社会或多数家长看来,“教学质量”似乎就等于“教学成绩”,因为大家都关注高考、中考,甚至小考及平时学生的考试成绩,一所学校教学成绩如果上不去,其它方面的发展就会严重受阻。
在这种落后的教学质量观指导下,也就有了所谓的提高教学质量捷径――向时间要分数!向“题海战术”要效益。
于是,我们学生的体质一天天下降,视力一步步地衰减,学生的身心健康在日趋沉重的课业负担中不断被蚕食,造成一种看不见的伤害。
所以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彻底改变应试教育的质量观,树立素质教育的教学质量观,尤其在小学阶段显得重要。
何谓素质教育质量观?首先,素质教育质量观是着眼“全面”的教学质量观。
一是着眼于全体学生,即“面向全体”,不能只盯着少数尖子。
我们应当信奉这样的格言:十个学生成长,只是老师一时的欣慰;一个学生掉队,将是老师终身的遗憾。
正所谓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方春满园。
二是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就是让每个学生德、智、体、美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其次,素质教育质量观是强调“发展”的教学质量观。
所谓“发展”的质量观,就是要每个孩子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进步,求得发展。
再次,素质教育质量观是承认“差异”的优势发展质量观。
一位哲人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
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先天素质和生活环境,都有自己的爱好和长处。
素质教育教学质量观其实是“全面性”、“发展性”、“差异性”、“优势性”的辩证统一。
论教育质量观与素质教育_戚业国
中国教育学刊1997年第3期论教育质量观与素质教育山东莱阳农学院戚业国华东师范大学陈玉琨“应试教育”现象在我国的形成有其极为深刻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是长期教育质量标准选择的结果。
在我国的教育管理中实际存在着一种片面的内适质量标准,从更广泛、更全面的教育质量标准看,存在教育质量的不足和过剩问题。
“应试教育”带来的是一种教育质量不足和过剩并存的结果。
要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全面转变,必须从改革教育质量标准入手,树立全面的教育质量观。
一、关于教育质量区别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应从教育质量标准入手。
对教育质量的不同界定,体现的是不同的教育质量观和教育思想。
人们在形成教育质量观时,往往与3个方面的因素相联系:首先是价值观。
对教育的评价始终都与主体需要联系在一起,质量评价是一个价值判断的过程,是对教育满足不同主体需要的价值判断,由于教育需要的多主体性就形成了教育标准的多样性。
其次是研究角度不同。
教育系统外往往用教育满足社会需要来评价,教育系统内往往用一些具体的指标来衡量,不同的角度得出各不相同的结论。
第三是研究的关注点不同。
有的从理论上关注问题的本质,有的关注评价的比较结果,以便为自己对教育的选择做出判断,这就形成不同的质量标准。
综合各方面的认识,对于教育质量基本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来把握:1.教育的内适质量所谓教育的内适质量,是指一种用教育系统内部制定的质量标准评价时的质量判断,比如小学教育为中学的学习准备的程度等。
内适的涵义是内部自己定义的自我完善的系统要求,主要体现为一种学习和一个阶段的学习为以后阶段的学习、为另一种知识的学习准备的充分程度。
教育系统内部制定的其他标准和要求,也是教育的内适质量标准,比如大学四、六级英语统考标准等。
为保证内适教育质量的实现,在教育质量的控制上往往通过课程来保证质量的实现,这往往导致以教材为中心,当强调课程的独立与完整时易忽视教育与系统外的适应,过分重视内适质量标准。
教育教学质量
四、关于教育教学质量(一)关于素质教育多年来我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为指针,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两个文明建设为宗旨,认真执行教育法规,依法治教,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通过我校教育科研与改革实践的有机结合,进一步提高我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为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必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必须促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
这三要义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涵和主要特征,也是评价素质教育的重要标准。
我校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推动深化素质教育的进程。
1.加强管理,促进我校教育事业的平衡健康发展。
(1)严格执行课程(教学)计划,开全课程,上足课时,积极主动地拓展课程内容。
(2)严格控制学生活动时间,控制作业量,控制教辅用书。
(3)各项宣传教育到位:努力通过校信通、家长会及社团活动等形式积极宣传素质教育思想,使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
(4)学校经常性德育活动到位:如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等等,开展校内的各项评比竞赛活动等等。
(5)各科课堂教学到位。
实施素质教育的立足点是在课堂。
(6)各项奖励机制到位。
2.提高师资素质,优化教师队伍。
(1)大力加强师德建设。
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开展“爱岗敬业”活动,加大对青年教师培养教育的力度。
针对当前教师队伍中出现的“体罚学生、歧视差生”等不良倾向,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一步增强广大教师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逐步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
不断提高教师的自身修养,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目前,我校多数教师学历达到大专以上水平,新上岗教师均在本科以上。
(3)造就一支高水平的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队伍。
①进一步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素质教育理论。
②加强教学基本功训练,做好基本功的过关。
③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改进教法,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业务水平和能力,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学校质量管理必须建立的观念和操作体系
二是 改 革 教 学 。 尝 试 分 屡 教 学 . 对 当 前 针 中 小 学 课 程 内容 越 来越 多 、 生 学 业 负 担 越 来 学 越 重 以 及学 生 对 自身 发 展 的 不 同要 求 、 同 教 不
师 教育 教学 水平 尚存 在 差异 、 堂 教学 效益 不 课 高等 问题 , 们认为 要把 教 学 的着 眼点 集 中在 我
方 法 。 教 学 质 量 必 须要 有 微 观 的 、 致 的 、 量 细 可
量 目标 , 导处是具 体落 实的职 能部 门. 教 通过 教 研 组 、 课 组要 求全 体 课 任 老 师 做 到 “ 备 四个 明
确 ” 即 明 确学 生 学 习 质 量状 况 , 确 学 生 对 所 。 明 授 课 的认 同 度 ( 趣 , 机 ) 明 确 解 决 问 题 的 办 兴 动 . 法. 明确 学 生 的 质 量 目标 . 而 制 定 相 关 的 工 作 从 流 程 。 学 校 通 过 个 鼬 谈 话 、 卷 调 查 、 生 座 问 学 谈 、 长访 谈 、 家 教师 座 谈 等 各 种 形式 . 督 “ 个 监 四
・
l 2 ・
维普资讯
决 问 题 , 解 学 习 过 程 , 握 学 习 方 法 和 思 维 方 理 掌
励策 略 , 动 职 工 的 积 极 性 是 管 理 成 功 的 关 键 调 之 ‘而 管 理 者 采 取 怎 样 的 激 励 策 略 往 往 取 决 ,
维普资讯
・
学校 管 理 ・
学 校 质 量 管 理 必 须 建 立 的
_
观 念 和 操 作 体 系
上海市育青中学 宋 立 康 浩
一
、
树 立 学 校 质 量 管 理 的 确 观 念 。 学 校 面 上 考 虑 应 该 确 立 一种 教 学 效 果 评 估 的 量 化 观 念 , 之 成 为 素 质 教 育 的 质 量 观 的核 心 , 决 非 使 而 “ 分 数 论”、排 名 次 。 要 提 高 管 理 的 科 学 水 唯 “ 平 , 一全 枝 教 师 对 教 学 贡 献 的 价 值 判 断 , 订 统 制 操 作 规 范 。 学 校 质 量 管 理 中 正 确 使 用 状 态 指 标 、 程 指 标 。 状 态 指 标 看 学 校 整体 ( 过 包括 各 备
略论教育管理质量观
唐 靓
文 章 编号 : 7 — 8 4( 0 8) — 5 一 1 1 2 7 9 2 0 1 0 6 O 6 2
略论教 育管理质量观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后勤管理处 江苏・ 南京 20 1 ) 10 6
中图 分 类 号 : 6 G4 文 献 标 识 码 : A
一
、
“ 质量 ” 的涵义作考察 。 汉语大词典 》 “ 《 对 质量 ” 的解释是 : ①指资 质器量 ; ②指 事物 、 产品或工作 的优劣程度 ; ③指事 物的优劣 程度 和数量 ; ④指物体所含物质之量 。显然 , 二种和第 三种释义最接 第 近通常所理解的教育质量 的含义 。《 辞海 》 也认 为 , 质量 的最基 本 的含义是指产品的优劣程度 。这种解 释是 “ 质量 ” 的最基本含 义 , 但它能帮助我们在理解教育质量时始终把握其最 基本 的含义。 质量管理学界埘于 “ 质量” 有六种不 同的定义和解释 : 质量 ① 是产品具有的合乎规定要求 的特性 的总和。②质最作为产 品或服 务的特性 , 构成的满足 给定需求 的能力 。③质量是 “ 适用性 ” 而不 是 “ 符合规格 ”, 适用性” 指产品使用过程 L满足用户 目标的程 “ 1 1 度。 ④质盈就是符合规格 。 ⑤质量是指产品所有相关 的特性和其特 性符合用户所 有方 面需求 的程度 。 考察教育管理的质量 , 可从产 品的质 量及其服务 的质 量人 手。 产品质量指教育管理育人 的质量 ;服 务质量指教育管 理本 身的质 量。考察教育管理 的质量 , 还可从教育管理的实质和要素 说起。现 代教育研究指 出, 教育管理 主体 、 教育管理 目标 、 教育管理 方式 、 教 育管理客体 和教育 管理 结果是教育管理 的五 大基本要素 ,它们各 从不 同的方面参与教育管理 过程 , 并发挥其作用。 关于教育管理质 量观的界定 , 在本文 采用柳 国辉 《 关于教育 管理质最观的研究 》 中教育管理质量观的定义 , 教育管理质量观是 教育 主体在 从事和研究教 育活动 和教育管理活 动过 程中 ,通过埘 教育 和教育管理信息 的接收 、加工和内化而形 成的对 教育质显和 教育管理效能的较 为稳定 的主观认识 。
教育质量管理制度
教育质量管理制度近年来,教育质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为了提升教育质量,学校需要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质量管理制度。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教育质量管理制度。
一、制定科学的目标评估标准高效的教育质量管理制度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目标评估标准。
学校应该根据不同阶段和不同学科的学生需求,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并明确评估指标。
这样一来,教师可以根据评估标准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和评价,学校也可以对教育过程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育质量的提升离不开优秀教师的引领。
学校应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通过培训、交流与研讨等方式,提升教师的教育质量意识和管理能力,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服务。
三、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估体系科学的教学评估体系是教育质量管理的关键之一。
学校应该制定合理的评估机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综合评价。
同时,也要加强对教师的教学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这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推动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
四、加强学校管理学校管理的规范与有效对提升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应该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监管和指导,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行为的管理,建立健全学生管理制度,维护良好的校园秩序。
五、充实教育资源教育质量的提升还需要充实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学习资料和学术活动。
学校应该积极引进优秀教材和教辅资料,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
同时,也要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开展丰富多样的学术交流和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强化家校合作家校合作是教育质量管理制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学校应该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共同协商解决教育难题。
同时,也要加强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培训,提高家长对教育的认识和支持度,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良性互动。
七、推行个性化教育个性化教育是提升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实施个性化教育。
学生素质教育进程管理与质量评估
学生素质教育进程管理与质量评估2023年,学生素质教育进程管理与质量评估已经成为了教育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一些先进的教育体系中,学生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了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它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们更为全面的发展和更高的素质水平。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学生素质教育进程管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能够帮助学校更好地组织和管理素质教育进程,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的长期发展和成长。
在这个管理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以下几点:首先,我们需要建立健全的素质教育管理体系。
这个管理体系需要由教育管理部门、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等多个方面组成,并且需要考虑到学生、教师和学校自身的特点。
在这个体系建立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搭建各类学科的交流平台,增加教师之间的合作,促进学校、社会和企业之间的互动。
其次,我们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只有建立起合理的评价机制,我们才能够更好地评估和管理素质教育进程。
这个评价机制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参与度、学生的学业成绩、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等。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重考虑人性化的因素,如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习惯、性格特点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最后,我们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在建立素质教育管理体系和评价机制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让学生明白他们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对社会的贡献,让他们明确自己作为一名学生、作为一名公民应该承担的责任。
这样的培养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总之,在2023年的今天,学生素质教育进程管理与质量评估已经成为了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
在管理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科学的评价机制和培养对社会的责任感,以更好地推动学生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素质教育的质量管理观关键词:育人为本,全面发展;人人成才、全体发展;个性发展,主动发展。
推行校长负责制,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教研教改为龙头;提升教师素质,建立骨干教师发展序列、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提要: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教育发展的质量要求,围绕素质教育过程的实施和培养体制、发展机制的建设,从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学校常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三个方面,阐明素质教育的质量管理观。
正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
坚持规模和质量的统一,注重教育内涵发展。
”“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努力协调好教育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创新人才培养体制,为多样化、个性化、创新型人才成长提供良好环境和机制。
”据以上的文件精神,围绕素质教育过程的实施和培养体制、发展机制的建设,从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学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三个方面,阐明素质教育的质量管理观。
一、明确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明确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从而把握评价质量的基本标准,有效实施“新理念、新课程、新教育”。
(一)、深刻认识育人为本、全面发展的理念1、确立育人为本的教育观与整体素质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
育人为本是根本要求,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育改革,要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高度来立意,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为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以“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潜能和惯性的人”为目标。
教育实践,要促进“全面发展”的落实与“整体素质”的提高,要从人的思想道德索质、文化素质、科学技术索质、艺术审美素质、心理身体健康素质和社会行为素质等方面入手,全方位、均衡地推进,并有效地互动、整合,从而实现人的心智的全面和谐发展,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个体与社会的协调统一、全面发展。
2、理解课程基本理念与三维教学目标认识当代课程理论和改革的基本理念:知识、文化积累是基础;能力发展是核心;情感态度养成是灵魂,是保证能力发展和知识、文化积累的必要条件。
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理解课程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个维度,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具有很强的整体性和立体感。
确立课程改革的直接培养目的: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知识结构合理。
德育为先: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团结互助、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
能力为重:着力提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
知识结构合理:适应社会要求和个人实际。
当前的实施重点是:快乐德育、人文智育,阳光体育。
3、遵循学习过程的基本规律和原则。
按照学习的基本过程进行学习。
学科学习方面:理解知识—掌握技能—形成能力--提高智力素质;道德修养方面:规范—习惯—品德--提高道德素质。
坚持学思结合,知行合一的原则:“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4、确保人的全面发展转变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即课程功能: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即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打破传统的基于精英主义思想和升学取向的过于狭窄的课程定位,而关注学生全面的发展,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二)、贯彻全体发展、人人成才的观念,坚持鼓励引导原则,推行特长教育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
(1)确保全体发展、人人成才。
把人人可成才的观念贯穿教育全过程、贯穿社会各行业,面向全体,把培养人的创造性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有机统一起来。
(2)坚持“有教无类”、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绝不歧视任何学生。
(3)抓住闪光点,从发挥长处入手推行特长教育,坚持正面鼓励引导为主的教育教学原则。
(三)、落实教育的自由民主与学生的个性发展、主动发展1、树立新型的民主教学观念建立新型的师生民主关系。
教师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价值,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让学生自主地选择学习。
尊重个性,承认差别,贯彻因材施教原则。
树立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观。
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提倡全体发展,提倡自主发展;提倡全面发展,提倡个性发展。
把握教师的主导性:启迪学生学做人,引领学生会学习,激励学生会思考;做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做好学生学习的诱导者与合作者。
2、形成新型的教学方式在遵循基本学习过程的基础上变革学习方式。
把变革学习方式作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和个性,采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探索学习方式转变下的的教学方式。
倡导“启发诱导---主动参与---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教学方式,充分自主、引导发现,适度探究、引导发展,有效合作、引导共享,把学生个性发展作为自己的教学出发点和归宿。
二、科学优化学校常规管理1、完善学校管理机制(1)推行校长负责制。
实行以校长负责制为主体的学校管理体制,按照“简政放权”的要求,下放部分管理职能,明确校长岗位职责,实施目标管理,充分发挥校长管理的主导作用。
(2)实施开放、全面的管理学校管理与上级机关管理、社会管理相结合。
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对教育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建立和完善群众利益表达渠道和对教育建言献策的平台,积极利用社会力量监督和评价教育、参与教育管理。
实行学校工作联系制度。
实行机关工作人员对口联系学校制度,通过了解情况、反馈信息、参与管理,及时解决学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督促各学校落实上级精神,促进学校工作正常、顺利开展。
实行班级管理委员会制度。
建立健全班级管理委员会工作机制,邀请家长代表参加学校工作会议,汇报学校工作情况,进行教满意度测评,充分听取意见,督促各学校规范办学;邀请任课教师与家长参加总结班会,对学生成长与班级管理提出意见,从而赢得教师、学生、家长的信任和支持。
(3)加强学校特色化建设。
鼓励学校探索新型的内部管理模式,鼓励学校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
2、抓好校园教育教学常规工作(1)严格按课程标准设置课程和岗位。
(2)以教研教改为龙头,引领各项工作。
立足教育教学实际,对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提出课题化解决方案,组织力量进行课题攻关,做到校校有课题,学区出精品;将教育科研工作作为对学校办学水平评估、校长工作绩效考核、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评价的重要内容。
(3)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即要大力改革课堂教学,不断提高质量:以教研组为单位,实施联合教研和集体备课制度制度。
(4)重视课外活动。
抓好校本课程开发,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
创造条件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提高课程的选择性,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5)注重校园文化建设。
体现“一整套先进的教育理念,一整套有活力的教育行为方式,一整套具有创新价值的教育制度” 的学校文化内涵。
按素质教育的要求,钢化教学常规管理,并体现特色管理。
深入开展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创建活动,加强校园网络管理,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和学校安全管理,加强校园和周边环境治安综合治理,切实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
重构环境文化,体现人文关怀,彰显办学特色。
建设“书香校园”、“书香班级”,正确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按标准配齐各类书籍,发挥教师、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校园、班级为阵地,建设别具一格的的校园文化。
三、加强教育人力资源管理(一)、实施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根据一定的教育任务与目标、工作现状与职位现状,按照组织目标与个人自我实现需要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合理安排人事。
结合教育工作的职业特点和要求,注重建立工作的激励机制,激发奉献精神与潜在能力。
建立“人才管理循环链”的更新发展机制:按照“选拔--任用--考评--淘汰或发展”的过程,周期性阶段性地循环更新,引导员工竞争性发展,优化人才结构并提高工作水平。
(二)、重视校长队伍建设。
建立公正、公平、公开的考核、培养、选拔机制,加强校长的考核和培养,引导校长向专业化、专家型方向发展;采取多种措施拓展校长视野,提高校长的管理能力,让校长成为学校建设与发展的主导者。
(三)加强教师队伍的基本建设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
广大教师要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教学作为首要任务,自觉加强师德建设,大力弘扬优良教风,努力提高业务水平,积极探索和实践教育教学规律,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1、促使教师投身教育事业。
充分信任、紧密依靠广大教师,进一步激发和保护他们投身教育改革创新、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提高教师地位,维护教师权益。
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改善教师待遇,加强教师培训,关心教师身心健康,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落实教师绩效工资。
完善教职工岗位聘任制与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
宣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
吸引优秀人才从事教育工作,鼓励并支持他们长期从教、终身从教。
2、着力提升教师素质要符合师德修养要求: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严于律己,以身作责;关爱学生,循循善诱;严谨治学,精勤教学。
要符合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前瞻的教育理念,深厚的学识修养,创新的教育科研能力;熟练的职业技能,灵活的运用机智,创新的教学策略。
加强师资培训和继续教育学习的力度。
制定各校教师培训计划,引导、督促教师进行自学;3、健全师德监督机制,严格考核管理。
改革课程评价。
一是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使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在语言和数理逻辑方面的发展,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从而全面评价教师的绩效。
二是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以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从形成多元的评价目标、制定多样的评价工具。
试行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评聘分离,探索对教师实行岗位管理。
4、建立并完善教师补充和聘用新机制。
建立和完善新进教师统一公开招聘制度。
通过定向培养计划和特岗教师计划,补充紧缺学科教师。
建立绿色通道,引进名师进行教育科研。
5、建立骨干教师发展序列,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着力加强中青年教师和创新团队建设,建立一支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精神、积极推进新课改、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骨干教师队伍发展序列——教坛新秀、教学能手、高级指导教师、特级教师,并制定和完善相应的专业标准,打造优良的教育领军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