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行测判断推理:真假命题技巧

合集下载

2021江西省考行测判断推理:如何巧辩真假话,三招教你定乾坤

2021江西省考行测判断推理:如何巧辩真假话,三招教你定乾坤

2021江西省考行测判断推理:如何巧辩真假话,三招教你定乾坤今天中公教育专家要和大家分享的知识是公务员考试行测中常见的一种题型,即真假话问题。

对这种题型很多考生都很抵触,主要是因为一来题干比较绕口,二来没有做题思路,结果是这样一个很容易得分的题型就被大家丢掉了,想来想去实属不该,接下中公教育带大家一起来看几道例题由题入手引技巧。

例1:现有甲、乙、丙三人同时说了以下三句话甲说:“乙正在说谎”乙说:“我没有说谎”丙说:“他俩正在说谎”根据三人的对话情况,有几人说假话A.1B.2C.3D.0【中公解析】正确答案为B,首先确定是否是真假话问题,判断依据出现真假语句,其次就是有没有直接的矛盾关系,然后利用矛盾判断关系判断其他条件,最后选择正确答案,题干中问题明显由真假语句,分析题干可以找到甲乙条件为矛盾关系,矛盾的性质必有一真一假,再由此判断丙的话语是否正确,题干丙说甲乙均为假此话必然错误,结合甲乙矛盾必有一真一假,可以得出由两人为假话。

因此正确答案为B。

结合上述题干我们可以总结遇到真假话问题,大家不要紧张,依托三步骤既可以解决问题,第一步寻找矛盾关系,第二步跳出矛盾关系判断其他条件的真假,一般情况就可以寻找正确答案了,当然如果此时还是无法解决问题,利用第三步将判断的条件带回矛盾确定互为矛盾的条件中谁真谁假,此时大多数问题就可以轻松解决。

针对真假话问题,考的最多的题型,就是一真一假以及两真两假,例题1就是常见的一真一假问题,接下来我们看一下两真两假问题又该如何用三步解决呢?例2:学校在为失学儿童募捐活动中收到两笔没有署真名的捐款,经过多方查证,可以断定是周、吴、郑、王中的某两个捐的。

经询问:周说:“不是我捐的”吴说:“是王捐的”郑说:“是吴捐的”王说:“我肯定没有捐”最后经过详细调查证实四个人中有两个人说的是真话根据已知条件,请你判断下列哪项可能为真?()A.是吴和王捐的B.是周和王捐的C.是郑和王捐的D.是郑和吴捐的【中公解析】正确答案为C,首先判断题型问法出现真假话语表述,确定为真假问题,接着分析题干条件是否存在矛盾关系,发现“吴”“王”互为矛盾必有一真一假,但题干信息是两真两假,此时另外两个条件也是必有一真一假,但不是矛盾关系,我们可以对另外两个条件进行假设,假设其中一个为真,则另外一个为假,进行验证,假设周为真,则郑为假,得到信息为“非周、非吴”,结合题干四人中由两人参与排除周和吴即郑和王参与,得出选项为C。

行测真假话问题的五大解题技巧

行测真假话问题的五大解题技巧

行测真假话问题的五大解题技巧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行测真假话问题的五大解题技巧”,欢迎阅读。

方法一:矛盾法。

矛盾关系是直言命题和复言命题的考点,这需要大家能够了解每种命题的矛盾关系及矛盾定义。

知识点:所有非与有些是矛盾关系,必有一真一假。

例题:某公司发生一起贪污案,在对所有可能涉案人员进行排查后,四位审计人员各有如下结论:甲:所有人都没有贪污。

乙:张经理没有贪污。

丙:这些涉案人员不都没有贪污。

丁:有的人没有贪污。

如果四位审计人员中只有一个人断定属实,那么下列哪项是真的?A.甲断定属实,张经理没有贪污B.丙断定属实,张经理没有贪污C.丙断定属实,张经理贪污了D.丁断定属实,张经理贪污了【答案】C。

解析:甲的话“所有人都没有贪污”和丙的话“这些涉案人员不都没有贪污”即“有些人贪污了”之间具有矛盾关系,二者必有一真一假。

所以,真话必在甲和丙之间,则乙的话和丁的话都是假话。

由乙的话假,可知张经理贪污了;由丁的话假,可知所有人都贪污了。

所以,丙的话一定真,而甲的话一定假。

故答案选C。

方法二:反对法。

反对关系是直言命题的考点。

知识点:所有是和所有非是反对关系,必有一假。

例题:英国驻深圳某银行共126名职员国籍情况的信息如下:(1)所有职员都是英国国籍。

(2)所有职员都不是英国国籍。

(3)行长或助理是英国国籍。

上述断定只有一个是假的,则以下哪项一定是真的?A.有些职员是中国国籍B.所有职员都不是英国国籍C.有些职员不是英国国籍D.有些职员是英国国籍【答案】D。

解析:(1)和(2)是上反对关系,不能同真,至少有一假。

已知结论只有一个是假的,所以(3)一定为真,进而可以推知(2)为假,(1)为真。

由此可推知D项为真。

方法三:代入排除法在解决真假话问题时,如果题干中没有矛盾关系及反对关系,但是题干限定了真话或者假话的个数;同时选项对应信息全面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采用把选项带入题干的形式进行解题。

例题:宋江、林冲和武松各自买了一辆汽车,分别是宝马、奥迪和陆虎。

行测判断推理技巧:真假话

行测判断推理技巧:真假话

行测判断推理技巧:真假话公务员行测考试主要是考量大家的数学推理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下面由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行测判断推理技巧:真假话”,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行测判断推理技巧:真假话为了让大家在行测备考中能够游刃有余事半功倍,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种判断推理题型的做题方法——真假话题型的做题方法,真假话题型有如下特点:题干中有几个人说了几句话,但是不确定真假,我们需要根据要求选择正确选项。

下面带大家来看一个题目。

【试题再现】一件盗窃刑事案件中,警方抓获了甲、乙、丙、丁四名犯罪嫌疑人,对他们进行质问,他们是这样说的:甲:是乙作的案乙:是丁和我一起作的案丙:丁是案犯丁:不是我作的案四句话只有一句是谎言如果以上为真,则以下()A.说假话的是甲,作案的是丙B.说假话的是丙,作案的是乙C.说假话的是丁,作案的乙和丁D.说假话的是乙,作案的是乙【解析】:这就是典型的一道真假话的题目,甲乙丙丁四个人说了四句话,题干告诉我们其中一句是假话,也就是是说有三句是真话,即使这样,我们也不确定说假话的是谁,这个时候,可能很多同学就开始犯愁了,或者开始从头开始假设了。

其实,做这种题是有一定方法的,能帮助大家快速进行选择。

我们先来把题干四个人说的话进行整理:甲:乙作案乙:乙和丁一起作案丙:丁作案丁:不是丁作案观察他们说话的内容,会发现丙和丁说的是相反的,也就是相互矛盾,矛盾的两者之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性就是永远一真一假,所以丙和丁说的话一真一假,根据题干告诉我们的已知信息:只有一个人说假话,说明说假话的人只可能是丙或者丁。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甲和乙,既然假话在丁和丙之间,说明甲和乙说真话,那么我们就能够知道确实是乙和丁一起作的案。

那么丙和丁到底谁说假话的,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将刚才推出的已知信息——乙和丁一起作案,带入丙和丁中进行验证,发现丁说假话。

所以这道题我们选择C。

是不是非常简单呢,我们来一起进行一下这类题型做题步骤的总结:在真假话中找矛盾关系,矛盾关系之间一真一假;绕考矛盾判断其他信息的真假性,得出确定信息;将确定信息带回到矛盾关系中得出正确答案。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假言命题解题技巧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假言命题解题技巧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假言命题解题技巧一、常见关联词及关键词的推理形式假言命题常常涉及一些关联词或者关键词,当出现了这些关联词或关键词的时候,我们要去找准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这样才能写出一个正确的推理形式来。

1.关联词(1)如果A,那么B;若A,则B;只要A,就B;要想A,就必须B(AB)(2)只有A,才B(BA)(3)除非A,否则B(非BA;非AB)2.关键词A是B的充分条件(AB)B的充分条件是A(AB)A是B的必要条件(BA)B的必要条件是A(BA)A是B的前提(重要条件、必不可少、不可或缺、缺一不可的)(BA)二、假言命题中涉及真假话问题当假言命题涉及真假话问题的时候,要去找假言命题的矛盾命题。

假言命题(AB)的矛盾命题写成(A且非B)。

矛盾是一真一假,根据矛盾的这个特性去解决真假话问题。

【例题】某煤矿发生了一起瓦斯爆炸事故。

煤矿人员有以下断定:值班主任:造成事故的原因是操作问题。

矿工1:确实有人违反了安全规程,但造成事故的原因不是操作问题。

矿工2:如果造成事故的原因是操作问题,则有人违反了安全规程。

安全员:造成事故的原因是操作问题,但没有人违反了安全规程。

如果上述断定中只有一个人的断定为真,则以下哪一项可能为真?A.值班主任的断定为真B.安全员的断定为真C.矿工1的断定为真D.矿工2的断定为真,没有人违反安全规程【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将四人说的话,用简单的逻辑形式表示出来:值班主任:操作问题矿工1:违反安全规程且非操作问题矿工2:操作问题违反安全规程安全员:操作问题且非违反安全规程由此可知,矿工2和安全员所说的话是一对矛盾命题。

由于题干说“只有一个人的断定为真”,因此值班主任和矿工1的话均为假话。

值班主任的话为假,可以推出“造成事故的原因不是操作问题”;矿工1的话为假,可以得出“没有人违反安全规程”。

由于安全员的话是一个联言命题,它要为真必须两个联言肢都为真,因此安全员的话为假。

那么矿工2的断定就为真。

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判断真假推理题解题技巧 2

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判断真假推理题解题技巧 2

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判断真假推理题解题技巧逻辑判断的形式推理“有真有假”类题目与其他逻辑判断题目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它的题目类型很多样,其中最大的特点是题目所给出的条件真假不定,考生必须先判断条件的真伪,而后才能根据相应的规则做出答案。

那么考生该如何在有限甚至是短暂的时间内快速准确完成有真有假的题目呢?给大家的一个建议是,在解题的时候不必全部判断真假,划定范围很重要。

许多考生在做有真有假题的时候执着于将全部题设条件的真假判定清楚,之后才着手答题。

其实在很多题目中,并不需要判定真假,而是给真假划定个范围。

【例1】:某珠宝商店失窃,甲、乙、丙、丁四人涉嫌被拘审。

四人的口供如下:甲:案犯是丙。

乙:丁是案犯。

丙:如果我作案,那么丁是主犯。

丁:作案的不是我。

四个口供中只有一个是假的。

如果以上断定为真,则以下哪项是真的?( )A. 说假话的是甲,作案的是乙B. 说假话的是丁,作案的是丙和丁C. 说假话的是乙,作案的是丙D. 说假话的是丙,作案的是丙【解析】:在这道题中,题目中说只有一个假的,那就是除了假的其他的都是真的。

通过读题:乙说是丁作案,丁说不是丁作案;相信大家都可以判断出乙和丁中间一定有人说了假话。

那么我们就可以将假话得范围划定在乙和丁中间,从而我们知道甲和丙说的是真话,根据甲的话,可以得出丙作案,而根据丙的话,可知丁作案。

故选B。

在这道题中,我们没有最开始就判断究竟谁假,而是通过划定假的范围,通过真实的信息进行推导,从而得出结论。

那么解题的关键就是,如何将真假的范围划定呢?一、注重条件中的矛盾关系在例1中,我们之所以判定假话在乙和丁之间,就是因为乙和丁不可能同时为真也不可能同时为假,这种不能同真不能同假的情况就是逻辑中的矛盾。

由于矛盾的存在,所以必须一真一假,由此就可以判断其余为真,从而可以利用这些真实的信息解析题目。

矛盾关系在有真有假类的题目中非常的好用。

【例2】:甲、乙、丙和丁是同班同学。

甲说:“我班同学都是团员。

2020江西省考笔试行测技巧:逻辑判断之真真假假

2020江西省考笔试行测技巧:逻辑判断之真真假假

2020江西省考笔试行测技巧:逻辑判断之真真假假在公考行测逻辑必然性题目考察中,真真假假的命题形式呈现是比较重要的一个考点,而题干以对话出现,并且明确有一句真话或假话,或者两真两假的形式呈现也是出现频率比较高的。

那么针对这个类型的题目该如何复习呢?中公教育专家建议各位考生优先了解掌握关于真假话的核心考点命题间的矛盾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

现在中公教育专家就常考真假对话形式为大家进行深入剖析,并详细讲解做题中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真假话的考核核心主要是围绕矛盾的特性来进行考察的,互为矛盾的两个命题必然是一真一假的,所以只要我们找到命题中所存在的矛盾,就可以互为矛盾的两个命题是一真一假的关系,但是我们并不需要明确到底谁是真谁是假。

接下来只需要绕开矛盾,就可以判定其他命题的真假情况,以此来推出确定信息。

但是如果需要我们确定互为矛盾的两个命题真假情况或者推出信息,就需要返回到互为矛盾的命题中借助刚推出的信息进行真假验证得出结论。

总结来说真假话形式考察的题目核心解题思维就是“一找二绕三返回”。

“一找二绕三返回”这样的核心思维可以帮助我们清晰的进行题目分析,避免因为题干条件比较复杂导致思路的不明确,具体我们以以下题目为例来进行说明。

有学生做好人好事不留名,老师找到了甲乙丙丁四个人,对他们进行询问,他们是这样说的:甲:是乙做的好事乙:是丁和我一起做的事情丙:丁是做好事的人丁:不是我做的好事四句话只有一句是谎言。

如果以上为真,则以下哪项为真:A 说假话的是甲,作案的是丙B 说假话的是丙,作案的是乙C 说假话的是丁,作案的是乙和丁D 说假话的是甲,作案的是乙第一步:找矛盾。

本题的突破口在于丙和丁之间的矛盾关系,两人的话必有一真一假。

第二步:绕开矛盾。

本题只有一句为假,故甲和乙的话均为真话。

由甲和乙所说的话可知,做好事的人是乙和丁。

第三步:判断矛盾中两句话的真假。

由做好事的是乙和丁可知,丁的话为假。

故正确答案为C。

通过以上讲解相信大家已经可以熟练掌握真假话这种题型了。

省考行测逻辑判断技巧:巧抓题眼辨真假

省考行测逻辑判断技巧:巧抓题眼辨真假

省考⾏测逻辑判断技巧:巧抓题眼辨真假 ⾏测逻辑判断题是有的复杂,⼩编为⼤家提供省考⾏测逻辑判断技巧:巧抓题眼辨真假,⼀起来看看吧!希望⼤家认真复习这类题⽬! 省考⾏测逻辑判断技巧:巧抓题眼辨真假 在公务员考试⾏测试卷中,逻辑判断部分必然性推理的真假话问题⼀直是考查的热点,虽然同是真假话,但所涉及的知识点却是不同的。

⼩编在此进⾏详述。

⼀般情况下在直⾔命题和假⾔命题部分可以通过⽭盾法和反对法来解题,在朴素逻辑中,可以⽤假设法、代⼊排除法等等,但是我们还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每个⼈说的话有⼀半为真,⼀半为假。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带⼊排除法验证选项是否符合题⼲描述,从⽽确定正确答案,只是这种⽅法要把选项⼀⼀带⼊,⽐较耗时,因此我们可以⽤寻找突破⼝的⽅法,辅以假设法快速解题。

同时,还有⼀类题型跟真假话问题的题⼲很相似,但突破⼝却完全不同,我们通过下⾯这两道例题来说明⼀下: 【例1】三⼈在⼀起猜测晚会节⽬的顺序。

甲说:“⼀班第⼀个出场,⼆班第三个出场。

”⼄说:“三班第⼀个出场,四班第四个出场。

”丙说:“四班第⼆个出场,⼀班第三个出场。

”结果公布后,发现他们的预测都只对了⼀半。

由以上可以推出,节⽬的正确出场顺序是: A.四班第⼀,三班第⼆,⼀班第三,⼆班第四 B.⼆班第⼀,⼀班第⼆,三班第三,四班第四 C.三班第⼀,四班第⼆,⼆班第三,⼀班第四 D.⼀班第⼀,⼆班第⼆,四班第三,三班第四 【解析】答案:C。

题⼲中说他们的猜测都只对了⼀半,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班和四班各出现了两次,并且丙说⼀班第三个出场,包含了甲说的两句话的信息,⼀班第⼀和⼆班第三,如果⼀班第三为真,那么⼀班就不可能第⼀,⼆班也不可能第三,甲的两句话都为假,与题⼲⽭盾。

因此,⼀班第三为假,丙说的另⼀句四班第⼆为真。

那么可以推知⼄说的四班第四为假,另⼀句三班第⼀为真。

甲说的⼀班第⼀为假,⼆班第三为真。

故正确答案为C。

【例2】某校举⾏作⽂⽐赛,甲、⼄、丙、丁、戍五位同学得了前五名,发奖前,⽼师让他们猜⼀猜各⼈的名次排列情况。

事业单位行测判断推理:真假话问题如何解

事业单位行测判断推理:真假话问题如何解

事业单位行测判断推理:真假话问题如何解在事业单位考试中,通常会涉及到一类真假话问题,而不同的真假话他所适用的解题方法也会有所不同,今天中公教育就跟大家分享一下真假话问题的解题方法分别有哪些。

一、利用矛盾解题1.适用环境:当题干当中涉及到几句真话几句假话,并且题干当中存在明显的矛盾命题时,适用于用矛盾解题。

2.方法透析:一找矛盾;二绕开矛盾判断其他话的真假情况;三回到矛盾判断矛盾的真假。

例题:家里有四个孩子,分别为甲、乙、丙和丁,一天,放在餐桌上的糖果少了几颗,母亲问是谁偷吃了糖果,四个孩子各有说辞:甲说:我们中有人偷吃了糖果; 乙说:我们四个都没偷吃糖果; 丙说:乙和丁至少有一人没有偷吃糖果;丁说:我没偷吃糖果,如果四个孩子中有两个说的是真话,有两个说的是假话,则说真话的是:A甲和丙B甲和丁C乙和丙D乙和丁【答案】:A。

解析:题干的逻辑关系为:甲:有的偷了;乙:都没偷;丙:乙没偷或丁没偷;丁:丁没偷。

对比可以发现,甲乙之间为矛盾命题,必有一真一假,故可推知丙丁之间必有一真一假。

因丁可以推丙,即如果丁的话为真,则丙的话也一定为真,故丁的话一定为假,丙的话一定就为真,即:丁偷了,乙没偷。

由丁假可以得出丁偷吃了糖果,即有人偷吃了糖果,所以甲的话也一定为真,故说真话的为甲和丙。

故正确答案为A。

二、利用假设法解题1.适用环境:当题干当中涉及真假话但无法用矛盾来解答时,可尝试使用假设法来解题。

2.方法透析:对题干当中的某一种情况进行假设。

如果得出矛盾的结论,则说明之前的假设不成立。

而如果假设得出不矛盾的结论则说明该假设成立。

例题:一起盗窃案发生,经调查共有二人合伙作案。

警察逮捕了甲、乙、丙、丁四名嫌疑人,罪犯必是其中二人。

经询问,甲说:“丁是罪犯。

”乙说:“甲是罪犯。

”丙说:“我不是罪犯。

”丁说:“我也不是罪犯。

”经调查,四人中二人说了假话,二人说了真话。

则下列哪项可能为真:A甲、丁二人合伙作案B丙、丁二人合伙作案C甲、丙二人合伙作案D甲、乙二人合伙作案【答案】:C。

公务员考试真假判断三大绝招

公务员考试真假判断三大绝招

公务员考试真假判断三大绝招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真假判断型逻辑题属于国家公务员考试逻辑推理中常见题型,要求考生掌握一定的技巧,其特征一般是给出来几个论断,然后这几个论断中有一个是真的,或者有一个是假的,让考生选择出一个正确答案。

近几年公务员考试中也出现了几个论断中有两个是真的,或者两个是假的,让考生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本文中,华图蔡老师归纳了攻克真假判断型逻辑题的三板斧。

第一板斧:首先找矛盾,其余是关键真假推理题是逻辑判断中比较容易的一类题,这类题目中的条件都没有确定,但其中的矛盾显而易见。

因此可以利用矛盾来解题。

所谓矛盾,指的是两个不同的判断中,如果一定存在一个真、一个假的情况,那么这两个判断就构成矛盾关系。

例如,一个人如果是男的,那么他肯定不是女的,反之,如果一个人是女的,那么她肯定也不是男的,男和女就是矛盾关系。

但一张纸如果不是黑的,可能是白的,还可能是其他颜色,那么,黑和白就不是矛盾关系。

那找矛盾对公务员考试的真假推理题有什么作用呢?先来看这样一道真题:在向南方雪灾受灾地区的捐款活动中,某慈善组织收到一笔10000元的匿名捐款,该组织经过调查,发现是甲、乙、丙、丁四个人当中的某一个捐的。

慈善组织成员对他们进行求证时,发现他们的说法相互矛盾:甲说:对不起,这钱不是我捐的乙说:我估计这钱肯定是丁捐的丙说:乙的收入最高,肯定是乙捐的丁说:乙的说法没有任何根据假定四人中只有一个说了真话,那么到底谁是真正的捐款者呢?华图解析:这道题就是典型的真假判断型逻辑题,首先看看四句话中是否存在矛盾关系。

在这里可以用做简化来解题,例如“甲说:对不起,这钱不是我捐的”这句话可以简化为“甲:非甲”,这样的优点是能够使矛盾一目了然。

这四句话最后简化为:甲:非甲乙:丁丙:乙丁:非丁很清楚的看到,乙和丁两个人的话存在矛盾关系,矛盾关系里必有一真,必有一假。

公务员行测考试真假话题指导

公务员行测考试真假话题指导

公务员行测考试真谎话题指导在行测逻辑判定中有一种常常考察的题型,题干给出几句话,说明其中有真有假,这种题型我们称之为真谎话的题目,考试进程中由于时间有限,根据题目不同的特点快速挑选相应方法解题就显得十分关键。

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公务员行测考试真谎话题指导。

公务员行测考试真谎话题指导一、有标志词优先用矛盾在命题的学习中,我们的一个基本思路就是通过标志词判定命题的情势,同时我们知道互为矛盾的两个命题存在一真一假的关系。

那我们在做题的进程中遇到句子表达中存在标志词,我们就可以在题目中优先肯定出矛盾的这一真一假。

例1:老王的四个儿子老大、老二、老三和老四有一人买彩票中了大奖。

有人问他们时,老大说“中大奖的多是老三也多是老四”;老二说“老四中了大奖”;老三说“我没有中大奖”;老四说“中大奖的肯定不是我”。

了解儿子的老王说“他们中有三位不会说谎话”。

若老王说得正确,则中大奖者为:A.老大B.老二C.老三D.老四【答案】D。

解析:老二的话“老四中了大奖”与老四的话“中大奖的肯定不是我”是矛盾命题,必有一真一假。

现已知四人只有一人说谎话,因此老大和老三的话都是对的,即“老三或者老四中大奖”和“老三没中大奖”为真,可以得到中大奖的是老四,D项正确。

总结:在这个题目中,我们看到题干句子表达判定某个人是否中奖,显现命题特点,那我们做题中第一找到题干中的一对矛盾,即二和四,第二步则绕开这个矛盾去肯定一和三的真假情形就可以解题,总结做题步骤为,环绕矛盾“一找二绕三回”。

二、选项明确优先排除法解题中还存在一种真谎话,题干中没有能肯定命题情势的句子,但是选项明确,能够肯定题干中句子的真假情形,此时我们采取代入排除的方法快速解题。

例2:田径场上正在进行100米决赛,参加决赛的是1~6号六位选手,关于谁会得冠军,看台上的甲、乙、丙谈了自己的看法。

乙认为,冠军不是I号就是2号。

丙坚信,冠军绝不是3号。

甲则认为,4号、6号都不可能获得冠军。

省考行测逻辑判断技巧:巧抓题眼辨真假

省考行测逻辑判断技巧:巧抓题眼辨真假

省考行测逻辑判断技巧:巧抓题眼辨真假行测逻辑判断题是有的复杂,为大家提供省考行测逻辑判断技巧:巧抓题眼辨真假,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大家认真复习这类题目!省考行测逻辑判断技巧:巧抓题眼辨真假在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中,逻辑判断部分必然性推理的真假话问题一直是考查的热点,虽然同是真假话,但所涉及的知识点却是不同的。

在此进行详述。

一般情况下在直言命题和假言命题部分可以通过矛盾法和反对法来解题,在朴素逻辑中,可以用假设法、代入排除法等等,但是我们还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每个人说的话有一半为真,一半为假。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用带入排除法验证选项是否符合题干描述,从而确定正确答案,只是这种方法要把选项一一带入,比较耗时,因此我们可以用寻找突破口的方法,辅以假设法快速解题。

同时,还有一类题型跟真假话问题的题干很相似,但突破口却完全不同,我们通过下面这两道例题来说明一下:【例1】三人在一起猜测晚会节目的顺序。

甲说:“一班第一个出场,二班第三个出场。

”乙说:“三班第一个出场,四班第四个出场。

”丙说:“四班第二个出场,一班第三个出场。

”结果公布后,发现他们的预测都只对了一半。

由以上可以推出,节目的正确出场顺序是:A.四班第一,三班第二,一班第三,二班第四B.二班第一,一班第二,三班第三,四班第四C.三班第一,四班第二,二班第三,一班第四D.一班第一,二班第二,四班第三,三班第四【解析】答案:C。

题干中说他们的猜测都只对了一半,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一班和四班各出现了两次,并且丙说一班第三个出场,包含了甲说的两句话的信息,一班第一和二班第三,如果一班第三为真,那么一班就不可能第一,二班也不可能第三,甲的两句话都为假,与题干矛盾。

因此,一班第三为假,丙说的另一句四班第二为真。

那么可以推知乙说的四班第四为假,另一句三班第一为真。

甲说的一班第一为假,二班第三为真。

故正确答案为C。

【例2】某校举行作文比赛,甲、乙、丙、丁、戍五位同学得了前五名,发奖前,老师让他们猜一猜各人的名次排列情况。

公务员行测考试判断推理模块解读

公务员行测考试判断推理模块解读

公务员行测考试判定推理模块解读又是一年备考时,多年来教学进程中发觉,很多同学在备考进程中抓不住重点,不知道怎样才能高效的复习。

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公务员行测考试判定推理模块解读,期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公务员行测考试判定推理模块解读一、逻辑判定(一) 必定性推理必定性推理重点考察真谎话问题、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和朴素逻辑1. 真谎话问题:真谎话问题主要思路是①找矛盾关系;②没矛盾关系,找反对关系;③既没矛盾关系,也没反对关系,需要进行假定法去做。

真谎话问题是逻辑判定中比较基础的题型,期望同学们一定要多加掌控。

2. 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假言命题推理规则的题目一直是省考、国考考察的重点,需要考生们不仅要掌控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A→B为真,若A真,则B真;若B假,则A假)。

还需要把联言命题和选言命题的相干知识点进行掌控,使考生们能够镇定的应对综合推理的题型。

3. 朴素逻辑:朴素逻辑是近几年考试中比较重点考察的题型,作答朴素逻辑的题目,关键要找好题目的突破口,包括肯定项和关联项。

同时要结合解题的方法,排除法、假定法等。

需要考生们多加练习,保证做题效率和做题正确率。

(二) 可能性推理可能性推理包括了5种题型,削弱型、加强型、说明型、评判型、结论型。

其中削弱型和加强型一直是考察的重点1. 削弱型题目:削弱型题目需要考生们掌控一样削弱型题目的答题方法:加上一个条件使结论不成立,如果同时显现几个选项同时能削弱的情形下,需要结协力度比较去做。

2.加强型题目:加强型题目需要考生们掌控一样加强型和隐含假定型题目的做题方法:加上一个条件使题干结论成立,如果同时显现几个选项同时都能加强的情形下,需要结协力度比较去做。

另外的三种题型:说明型,评判型和结论型题目比较简单,大家只要分析好题目,掌控好答题方法就可以有很好的准确率。

二、定义判定:1.题型类别:主要考核单定义和多定义为主2.知识点考核:考核法律、经济、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需要考生对于学科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知道能力。

公务员行测判断推理:真假命题技巧

公务员行测判断推理:真假命题技巧

中公教育2014年公务员考试2014年公务员行测判断推理:真假命题技巧在我们的行测考题当中,有这么一类题型它主要考察考生的推理分析能力,其考题的形式是“真假命题”。

真命题:即正确的命题或者结论;假命题:即错误的命题或者结论。

广大考生要想快速的解决此类问题,那么我们必须了解另外一个知识点,那就是“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

矛盾关系:指“逻辑方阵”中全称肯定判断和特称否定判断之间、全称否定判断和特称肯定判断之间的真假关系:两个判断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

已知一个判断是真的,则可推知另一个判断必假。

如已知“所有三角形的内角之和都是180度”是真的,则可推知“有些三角形的内角和不是180度”必是假的。

已知一个判断是假的,则可推知另一个判断必真。

如已知“所有的人都是白种人”是假的,则可推知“有些人不是白种人”必是真的。

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判断,叫做“矛盾判断”。

反对关系:反对关系分为上反对关系和下反对关系。

上反对关系不能同真,可以同假。

下反对关系不能同假,可以同真。

于是,若一个为真,则另一个必为假;若一个为假,则另一个真假不定。

例如,已知“所有动物都能行走”为真,可以推出“所有动物都不能行走”为假;但是从“我们中所有的人都是北方人”为假,却不能推出“我们中所有的人都不是北方人”的真假来。

在考试过程当中,我们的考题设定的主要形式是假借逻辑连接词:“所有的、、都是、、、”,“所有的、、、都不是”,“有的、、、是、、、”,“有的、、、不是、、、”这四个逻辑连接词来考察学员的推理分析能力。

其中全程判断即为:所有;特称判断即为:有的。

对于上述四个逻辑连接词,其关系组成分别问:三个矛盾关系:(1)“是”与“不是”(2)“所有的、、、都是、、、”与“有的、、、不是、、、”(3)“所有的、、、都不是、、、”与“有的、、、是、、、”口诀简记为:“所有”与“有的”是矛盾关系“是”与“不是”是矛盾关系矛盾关系特性:必有一真,必有一假,真假必在矛盾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务员行测判断推理:
真假命题技巧
作者:
日期: 2
中公教育2014年公务员考试
2014年公务员行测判断推理:真假命题技巧
在我们的行测考题当中,有这么一类题型它主要考察考生的推理分析能力,其考题的形式是“真假命题”。

真命题:即正确的命题或者结论;假命题:即错误的命题或者结论。

广
大考生要想快速的解决此类问题,那么我们必须了解另外一个知识点,那就是“矛盾关系” 和“反对关系”。

矛盾关系:指“逻辑方阵”中全称肯定判断和特称否定判断之间、全称否定判断和特称
肯定判断之间的真假关系:两个判断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

已知一个判断是真的,则可推
知另一个判断必假。

如已知“所有三角形的内角之和都是180度”是真的,则可推知“有些
三角形的内角和不是180度”必是假的。

已知一个判断是假的,则可推知另一个判断必真。

如已知“所有的人都是白种人”是假的,则可推知“有些人不是白种人”必是真的。

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判断,叫做“矛盾判断”。

反对关系:反对关系分为上反对关系和下反对关系。

上反对关系不能同真,可以同假。

下反对关系不能同假,可以同真。

于是,若一个为真,则另一个必为假;若一个为假,则另一个真假不定。

例如,已知“所有动物都能行走”为真,可以推出“所有动物都不能行走” 为假;但是从“我们中所有的人都是北方人”为假,却不能推出“我们中所有的人都不是北方人”的真假来。

在考试过程当中,我们的考题设定的主要形式是假借逻辑连接词:“所有的、、都是、、、”
“所有的、、、都不是”,“有的、、、是、、、”,“有的、、、不是、、、”这四个逻辑连接词来考察学员的推理分析能力。

其中全程判断即为:所有;特称判断即为:有的。

对于上述四个逻辑连接词,其关系组成分别问:
三个矛盾关系:
(1)“是”与“不是”
(2)“所有的、、、都是、、、” 与“有的、、、不是、、、”
(3)“所有的、、、都不是、、、”与“有的、、、是、、、”
口诀简记为:“所有”与“有的”是矛盾关系
“是”与“不是”是矛盾关系
矛盾关系特性:必有一真,必有一假,真假必在矛盾中。

两组反对关系:
(4)“所有的、、、都是、、、” 与“所有的、、、都不是、、、”
(5)“有的、、、是、、、”与“有的、、、不是、、、”
在逻辑方阵中,上反对关系为两个所有,即上述命题(4),下反对关系即为上述命题(5)。

口诀简记为:两个“所有”必有一假,可以同假
两个“有的”必有一真,可以同真
另外希望大家了解的知识点是:所有的定理都需要证明,可以得到任何一个定理都需要
证明;某个定理需要证明,可以得到有的定理需要证明。

即:所有的都是T某个是T有的是
同理可得:
所有的都不是T某个不是T有的不是
上述内容即为真假推理的理论知识,希望通过上述文字的简单介绍使大家对我们的真假命题有了较为清晰的认知和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