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高三语文12月联考试题
全国重点高中新百年竞优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A卷(含答案)
全国重点高中新百年竞优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A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文学价值中的"真"为艺术真实,是创作者主观想法与客观生活真实的辩证统一成果。
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较为不同的是,前者主要将实际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人与事作为直接参照,而后者产生于内蕴自我人格与情感评价的客观对象,是创作者对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进行真实面貌的“诗意揭示”。
“合情”意味着文学作品必须反映人们真实、诚挚的感情及意向。
如李白所作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此句以极其夸张的手法,化沉重的忧愁为三千丈的白发,将其壮志难酬的暮年之悲抒发得淋漓尽致。
"合理"一是指文学作品要符合现实世界的本质性和规定性东西,或是恩格斯所言的人类社会真实的"现实关系"。
例如小说《机器岛》,凡尔纳设想了一个名为"标准岛"的人工世界但在这虚构的岛屿中却蕴含着"合理"的现实性因素:工业发展所带来的社会纠纷、人类面对利益时的信仰沉沦、资本家内部不断尖锐化的矛盾斗争……作品中诸如此类的"诗意揭示"与客观存在的"现实关系"紧密相连,凝结了创作者对工业社会的批判与反思。
除此之外,"合理"还意味着与人类积极健康的理想相符合,通过虚构的方式可以表达人在社会规律下的美好心愿。
江苏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2届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试题及答案语文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江苏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2届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试题及答案语文人教版高三总复习2020-2022学年第一学期12月六校联合调研试题语文试题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座位号、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美国学者RichardLehan在其所著的《文学中的城市》中,将“文学想象”作为“城市演进”利弊得失之“编年史”来阅读。
在他看来,城市建设和文学文本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因而,阅读城市也就成了另一种方式的文本阅读。
这种阅读还关系到理智的以及文化的历史:它既丰富了城市本身,也丰富了城市被文学想象所描述的方式。
”在某种程度上,我们所极力理解并欣然接受的“北京”“上海”或“长安”,同样也是城市历史与文学想象的混合物。
讨论都市人口增长的曲线,或者供水及排污系统的设计,非我辈所长与所愿;我们的兴趣是,在拥挤的人群中漫步,观察这座城市及其所代表的意识形态,在平淡的日常生活中保留想象与质疑的权利。
关注的不是区域文化,而是都市生活;不是纯粹的史地或经济,而是城与人的关系。
如此兼及“历史”与“文学”,当然是我辈学人的学科背景决定的。
关注“文学的城市”,必须兼及作家、作品、建筑、历史、世相、风物等,在文化史与文学史的多重视野中展开论述。
如此“关注”,自然不会局限于传统的“风物记载”与“掌故之学”。
对城市形态、历史、精神的把握,需要跨学科的视野以及坚实的学术训练,因此,希望综合学者的严谨、文人的温情以及旅行者好奇的目光,关注、体贴、描述、发掘自己感兴趣的“这一个”城市。
2019-2020学年南京市第十二中学高三语文第四次联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9-2020学年南京市第十二中学高三语文第四次联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前两季的夏粮和早稻已丰收到手,分别比上年增产24.2亿斤、20.6亿斤,夏粮产量创历史新高,秋粮面积预计比上年增加800万亩,丰收在望。
”农业农村部相关官员介绍说,2020年还是一个丰收年,粮食会有个好收成。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中国始终高度重视粮食安全,把14亿人的吃饭问题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十三五”期间,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加大粮食生产政策支持力度,粮食连年丰收,产量持续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2019年,中国粮食产量刷新历史纪录,达到13277亿斤,人均粮食占有量超470公斤,持续高亍世界平均水平。
“中国用全球9%的耕地和6%的淡水资源满足了占全球近20%人口的粮食需求,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伟大成就。
”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称赞道。
浓浓的科技范儿改变着农业,也增添了发展动力和活力。
“十三五”期间,中国持续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中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0%,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9.2%,均较2015年显著提高;主要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升至95%,稳稳地做到了“中国粮用中国种”。
“十三五”期间,中国不断加强粮食储备应急管理,形成了中央储备和地方储备协同运作、政府储备和企业库存互为补充的粮食库存体系。
当前中国粮食库存处于历史高位,特别是稻谷、小麦,这两大口粮的库存可满足全国居民1年的消费需求。
(摘编自邱海峰《1.3万亿斤以上!“中国饭碗”稳稳的》,《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年9月30日)材料二: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洪涝灾害影响和国际粮价震荡传导,近期我国粮食市场运行出现阶段性波动,这一波动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数据显示,当前我国粮价稳中有涨,品种间走势有所分化,不同环节价格波动有所差异。
7月份,稻谷、小麦、玉米三种粮食集贸市场均价为每百斤122.4元,环比上涨0.2%,同比上涨1.7%。
2024~2025学年南京市高三语文上学期开学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2025学年南京市高三语文上学期开学联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024.08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逻辑不仅是一门独特的科学,还是一门奇异的艺术。
科学在知的方面使理性臻于完善,艺术在行的方面使理性臻于完善。
从这一意义上讲,逻辑的目的就是艺术的目的。
然而,除非逻辑既是一门艺术,同时又是一门科学,否则这一目的是不能达到的。
人类理智的本性就是要成为理性,对于人来说,理智生活是一种发展着的东西,理性并非意味着不会犯错。
人类理性的活动是推演性的,而推演活动又是一种生产性的或构造性的,理性并不保证它在生产或构造或构成中不会出错,相反,它可能会做出错误的定义或划分,推理会出现疵,思想会产生混乱。
自在的理性需要一种逻辑的力量来克服它的这种先天的不确定性,从而使理性的德行臻于完善。
逻辑不仅仅是科学,是艺术,还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性精神。
正是这种精神激发、促进、鼓舞和驱使人们将人类的思维得以运用到最完善的程度,并尽其所能地去探求和确立已经确立的知识的最深刻和最完美的内涵。
公理化的逻辑体系表达出人类对臻至完美的理论所应当具有的形态的认识和向往。
其中逻辑公理的选择体现出人们对理论本身的最深思熟虑的判断和洞察力。
逻辑规则和定义体现出人们为追求无可置疑结论而对推论施加的严苛条件。
推理链条的环环相扣反映出人们对思维编织的精细严密的要求。
从公理出发,一些简单的定理立刻就能得到证明,这些定理进而成为那些更深奥的定理的基石。
这样,一座精美的大厦就严密地建立起来了。
可以想象,如果一个理论将其中所有的论证一一抽出,那么这一理论就会因只剩下一堆描述性语句而坍塌,理论的结构性力量和活力由此丧失殆尽。
而一个确定了逻辑有效性的理论则意味着它获得了一种逻辑的品行。
它因逻辑而变得简洁、精美、严格、强大,内部和谐、外部精巧、经久耐用。
逻辑能力是存在于人的大脑中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在人的成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2021年12月八省八校(T8联考)2022届高三上学期12月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1年12月八省八校(T8联考)2022届高三上学期12月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祝考试顺利★(含答案)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元画与宋画有极大不同。
山水画的领导权和审美趣味落到元代的在野文人手中,“文人画”正式确立。
尽管后人总爱把它的源头追溯到苏轼、米芾等人,南宋大概也确有一些已经失传的不同于院体画的文人画,但它作为一种体现时代精神的潮流出现在绘画艺术上,似仍应从元——并且是元四家算起。
“文人画”基本特征首先是文学趣味的异常突出。
元文人画走到与北宋恰好相反的境地:形似与写实迅速被放在很次要的地位,极力强调的是主观的意兴心绪。
中国绘画中的“气韵生动”的美学基本原则,本是作为表达人的精神面貌的人物画的标准,从此,倒反而成了表达人的主观意兴情绪的山水画的标准。
《艺苑卮言》说,“人物以形模为先,气韵超乎其表;山水以气韵为主,形模寓乎其中”,把“形模”放在非常次要地位。
倪云林说:“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
”这样一种美学指导思想,是宋画主流所没有的。
与文学趣味相平行,并具体体现这一趣味构成元画特色的是,对笔墨的突出强调。
这是中国绘画艺术又一次创造性的发展,元画也因此才获得了它所独有的审美成就。
在文人画家看来, 绘画的美不仅在于描绘自然,而且在于或更在于描画本身的线条、色彩亦即所谓笔墨本身。
这样,就把中国的线的艺术传统推上了它的最高阶段。
自原始陶器纹饰' 青铜礼器和金文小篆以来,线始终是中国造型艺术的主要审美因素;在人物画中有所谓“铁线描” “苑菜描” “曹衣出水” “吴带当风”……都是说的线条的美,中国独有的书法艺术,正是这种高度发达了的线条美。
从元画开始,强调笔墨,重视书法趣味,成为一大特色。
它表现了一种净化了的审美趣味和美的理想。
线条自身的流动转折,墨色自身的浓淡、位置,它们所传达出来的情感、力量、意兴' 气势、时空感,构成了重要的美的境界。
南京市六校联合体高三语文12月份联考试卷及答案解析
南京市六校联合体12月份联考试高三语文语文卷【本卷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我绝不是在这里,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往事仍然清清楚楚地出现在我眼前。
那无数难熬难忘的日子,各种各样对同胞的侮辱和伤害,那些搞不完的屠杀,算不清的恩仇!难道我们应该完全忘记,不再让人提起它们,以便多少年后让它们再重演一次?A.骇人听闻惨绝人寰改头换面B.耸人听闻惨绝人寰洗心革面C.骇人听闻惨无人道洗心革面D.耸人听闻惨无人道改头换面2.下列修辞手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珂勒惠支的这些画像,无言地缠绕着所有受难的妇女的灵魂,正如画家在给妇女造像时,着意保留自己的影子一样。
B.茨维塔耶娃在赢来不幸的同时赢得了诗歌。
在自由临近时,人性和美感一同开放,她的诗篇便铮然飞起,向着人们的集居地……C.大堆的被称为“批评家”之流的人物,或者做作家背上的犀牛鸟,一生靠啄食有限的几个小虫子为食物;或者做笼中的鹦鹉,着意重复主人的腔调。
D.唐朝的土地上,生长着清清爽爽的蔬菜,生长着清清爽爽的诗。
你且看那韭菜——朴素安详地,一根一根地,在露水和清风里,认真地排列着自己。
3.填入陆游这首《夜游宫·记梦》空白处的诗句,最恰当的—项是(3分)()雪晓清笳乱,。
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侯在万里。
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A.宝马悲嘶空无迹B.家在钓台烟雨西C.梦游处不知何地D.山那畔卖酒青旗4.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A.你既然身体微恙,那就给老师打个电话,请半天假在家好好休息一下。
B.欣闻曹先生出版纪念会在南京举行,本人因事未能躬逢盛事,谨此电贺。
C.先生说得有道理,领教领教!D.我所做的只是抛砖引玉而已,能略尽绵薄之力,于愿足矣。
5.依次填入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写一篇文章,总有作者主要想表达的东西,那个东西立在那儿,就是等着你上来打。
2024届高三12月大联考(全国乙卷)语文答案
2024届高三12月大联考(全国乙卷)语文·全解全析及评分标准1.D【解析】D项,“成为了传统文学在新时代创作的标准”曲解文意。
原文第3段说的是“尽管当下的网络文学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它想象的不羁、对各种领域和题材的勇敢开掘,以及表达方式上前所未有的奔放自由,都给铠甲重重的传统文学提供了新的参照和启发”。
2.B【解析】B项,曲解文意,且论据和论点不匹配。
“渐趋完善”错,从唐诗到宋词再到元曲的发展并非“渐趋完善”;同时,宋词对唐诗的突破、元曲对宋词的突破,说明在饱和期文学能自我协调与发展。
3.B【解析】A项,“到了宋代,人们不再认同这些美”曲解文意,原文中说“三美兼具的文体形式,成了宋词必须打破的桎梏”,只是说宋代的文学在寻求文学形式的突破,并非是宋代人不再认同唐诗的这些审美特点。
C项,“所以作家对文学发展的作用很小”于文无据,文中并没有提及作家对文学发展的作用。
D项,“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相交与融合的现状”曲解文意,原文说的是“也许在眼下,两者的生产机制和接受群体都有所差异,但假以时日,相交与融合必是大势所趋”。
4.C【解析】C项,“这说明多信使天文学时代已经到来”变未然为已然,原文说的是“预示着多信使天文学时代的到来”。
5.C【解析】A项,“直接探测到引力波信号以来”错,原文说的是“20世纪70—80年代,引力波的存在通过观测脉冲双星系统的轨道变化得以间接证实”,20世纪70—80年代只是间接证实引力波存在。
B项,或然和确然的错位,“李柯伽认为纳赫兹引力波包括宇宙早期原初引力波残存至今的部分”错,原文说的是“还可能有宇宙早期原初引力波残存至今的部分和宇宙弦等奇异对象产生的引力波”。
D项,论点和论据错位,“这说明纳赫兹引力波的探测极具挑战性,并且困难重重”错,原文中举中国、印度等加入纳赫兹引力波探测领域,是为了说明“发现纳赫兹引力波是国际物理和天文领域竞赛的焦点之一”。
6.优势:中国天眼灵敏度高、可监测脉冲星数目多、测量精度更高,并且自主开发的独立数据分析软件有算法优势。
2024届新高考七省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届新高考七省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联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钟;考试时间150分)2023.12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天”在古代中国虽然是一个自然哲学的范畴,但它又同时具有道德哲学或人生哲学的内涵。
张岱年说:“古代哲学中所谓天是有歧义的,或以指主宰之天,或以指自然之天,或以指义理之天。
”他还指出古代先贤中,孔子、墨子、孟子及董仲舒都认为天是“有意志的,是世界的最高主宰”。
宋明理学或讲天即理,或认为心即天,其要义都在强调天的独一和绝对。
就是说,遵从“天”是对绝对客观外在的承认,也是一种道德上的必然要求。
基于这一认识,先秦时代形成了影响深远的“天下”观念。
“天下”观念的基本原理,就是“‘天下’万物都反映着并且要服从于‘天’的意志”及“世界上只能有一个‘天下’”。
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思想根源,是先秦“天下”观念中所表现的“周边民族集团与中原王朝同属一个‘天下’”的认识,这是“天”作为最高主宰的外在表现。
由于“天”在道德上的内涵,“天下”观念还有另外一层道德上的必然,亦即“四夷”尊崇中原,具有道德上的合法性和优先性。
甚至可以说,“天下”观念在早期中国首先是作为一种道德价值而存在的。
当然,早期中国相对周边高度发达的文明,是“天”的外延和内涵被普遍认同的客观原因。
古代中国对于“天下”观念的叙述,可以理解为道德与制度的系统构建。
早期中国的“五服”及周的封建与宗法制,秦汉之后的羁縻、土司制度乃至宗藩制度,都是对于“天下”的制度构建。
除了原本所具有的道德属性之外,“天下”观念亦因此成为一种维护秩序和安全的手段而被实用化。
可以说,“天下”观念兼具道德与实用之二者,是一种意识形态,也是一种制度化的安排。
由多层复杂内容构成的抽象的“天下”观念,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发展、巩固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维度的“统合”功能。
一是“天下”观念使“华夷一体”或“华夷一家”思想有了理论根基。
2021届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高三上学期语文12月联考试题答案
2021届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高三上学期语文12月联考试题答案1. C(A项,“还原历史真实,去除误解”错,根据文中“关于城市的‘集体记忆’,不管虚实真假,同样值得尊重”,在城市的阅读中还存在遗忘(误解)与记忆(再创造)等多角度与方法。
B项,“是城市学得以成立的关键”错,根据文意,即使具备这些条件“这样的‘城市学’可能很难称之为一门自足的学科”。
D项,“关心区域文化”,原文“关注的不是区域文化”;“对国家东西南北的文学版图”错,文中强调“关注、体贴、描述、发掘自己感兴趣的‘这一个’城市”。
)2. B(“它”,指“针对城市文学的外部研究”。
“突破了文学研究内部各种规则的制约”无中生有。
)3.D (《桃花源记》写作对象不是城市)4.①要关注都市生活和城与人的关系(兼及“历史”与“文学”)。
②必须在文化史和文学史的多重视野中展开论述。
③阅读城市必须代入“记忆”和“想象”。
④阅读城市必须有多种角度与方法。
(每点1分)5.首先提出城市文学研究的学科归属问题;其次分析把城市文学研究归入传统文学研究的局限性;最后阐释把城市文学研究归入城市学的原因或依据。
(6分)6.A“反抗的开始”无中生有。
7.C分析错误,“改‘踢’为‘提’”主要是怕自己的坛子坏掉,从后文他把坛子推倒可以看出,他并不在意迪马大叔的安危。
8.他是一个富有、粗暴(凶狠、脾气暴躁)、专横、吝啬、贪婪的庄园主(农场主)。
(庄园主1分,其他任意三点3分)9.①结尾富有戏剧效果。
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唐·罗洛推倒坛子,一无所获,迪马大叔却因此脱困,获得胜利(或强烈的反差增加喜剧效果)。
②凸显人物形象。
唐·罗洛气急败坏,将坛子推下山坡,是他暴躁易怒性格特点的表现。
③表现作者的创作意图,揭示主旨。
批判、讽刺农庄主的自私自利、蛮横残暴,表达了作者对被压榨的迪马大叔等底层百姓的同情,及其反抗行为的赞许。
(每点2分,共6分。
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2022年12月高三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12
2022年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未选、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翘.首(qiáo)颤.抖(chàn)深恶.痛绝(wù)B.畸.形(qí)蛮横.(hèng)茅塞.顿开(sè)C.脸颊.(xiá)粗糙.(zào)坚持不懈.(xiè)D.摄.取(niè)应和.(hè)不省.人事(xǐng)【答案】A【解析】B项,畸 (jī) 形;C项,脸颊(jiá)粗糙(cāo);D项,摄 (shè) 取。
【难易度】基础题【考纲知识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2. 下列各项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冒然黄梁梦耐人寻味B.思慕贮藏室天纶之乐C.亵渎雄赳赳未卜先知D.雾霭荧光屏入目三分【答案】C【解析】A项,冒—贸梁—粱;B项,纶—伦;D项,目—木。
【难易度】基础题【考纲知识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崇尚美,追求美,就是重视生活情趣,讲究生活质量,体现了一种现代的生活和消费时尚。
②经过世代的筛选,至今的谷肉果菜,水陆珍奇,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易于消化吸收。
③每当吟诵起宋代晏殊“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的诗句,心中不由得就泛起一种的感觉。
A.理念流传冷清B. 理想流传清冷C.理想留传冷清D. 理念留传清冷【答案】D【解析】“理念”通常指思想,也指表象或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留下的概括的形象;“理想”可指对未来事物的想象或希望。
“流传”的意思是“传下来或传播开”,其对象多是故事、消息等,且途径以口头的语言、书面的文字等为主;“留传”的意思是“遗留下来传给后代”,所“留传”的对象多是具体的物品。
江苏省2020届高三语文12月月考试卷精选汇编:写作专题
写作专题天一中学八、作文(70分)2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我们总是在寻找这样的突破口:学业获得更大成功,经济获得跨越发展,科技获得超越寻常的进步。
突破口,有时能找到,有时始终不见踪影。
这就是人生的状态。
21. 略。
参照2019年江苏高考作文评分要求执行江苏省百校联考高三年级第三次考试八、作文(70分)2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在后面紧跟着向同一方向行动叫跟。
跟,可能步调一致,可能少走弯路,可能快速到达目标,也可能失去自我。
世界上的许许多多的人或事大多这样。
八、作文(70分)21.略扬州中学八、作文(70分)21. 根据材料,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树木因为扎根于深厚的土壤,才会越长越茂盛;人因为懂得扎根,才会成就生命的精彩。
略南通市八、作文(70分)2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文体自选。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礼记.大学》)科学世界是无穷的领域,人们应该勇敢去探索。
(童第周)让一切未发现的事物躺卧在我的眼前,任我去探寻。
(牛顿)南京市十校八、作文(70分)2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如果可能,就走在时代的前面;如果不能,那就同时代一起前进;但是决不要落在时代的后面。
你对以上材料有怎样的体验或看法?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略常熟中学六、作文(70 分)21.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生活中处处有镜子,除了一般的镜子,人、事也都可为镜。
通过不同的镜子,我们可以整理衣装,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与成长,还可以看到时代的变迁与发展……略六校联盟2020届高三年级第三次学情调查八、作文(70分)2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江苏省南京市高三语文12月联考试题
江苏省南京市2018届高三语文12月联考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6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范围。
语文Ⅰ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胡适之先生一生将“自由、平等、民主”作为自己奋斗的社会理想,令人折服。
然而当时的社会环境使得先生的政治理想▲。
尽管他的主张在今天有许多值得▲的地方,但是作为一个开放的现代型国家,决不能以意识形态作为对历史人物▲的依据!A.一蹶不振商榷评头品足B.付诸东流商定评头品足C.付诸东流商榷盖棺定论D.一蹶不振商定盖棺定论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2017年度诺贝尔文学获得者日裔作家石黑一雄热爱音乐,喜欢创作歌曲,曾为爵士女歌手斯黛茜·肯特作词,甚至被应邀参加皇家音乐会。
B.在共享单车带给民众方便的同时,也把国民素质丑陋的一面照得通透,给社会环境与安全提出了新的治理命题,即共享单车的未来在哪里。
C.被贴上“油炸”“添加剂”等标签的传统方便食品,不能满足人们绿色生活、健康发展的需求,造成了方便食品行业如今江河日下的困顿。
D.2017年6月26日,代表着世界先进水平、被命名为“复兴号”的动车组在京沪高铁亮相,开启了中国铁路技术装备一个崭新的时代。
3.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借代修辞手法的一项是(3分)A.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院作飞花。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C.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D.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4.下列对联中,适合悬挂在滕王阁的一组是(3分)①无边大地铺三镇寥廓江天耸一楼②有客临舟怀帝子何人下榻学陈公③南极潇湘千里月北通巫峡万重山④珠帘画栋人何处秋水长江我独游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下列诗句中,与右图漫画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3分)A.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2021年南京市第十二高级中学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1年南京市第十二高级中学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随着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人们的出行方式日趋多样化,节能减排、绿色生活理念不断融入城市发展和百姓生活中,也让“绿色出行”理念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顾名思义,绿色出行指的是所有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减少污染的出行方式。
其中,步行或骑自行车等出行方式都是绿色出行的代表。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共同努力下,我国提出和实施了一系列城市交通发展的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是城市交通仍然存在许多突出矛盾,造成矛盾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交通压力巨大;二是机动车数量持续增长,但缺乏完善和足够的停车空间,导致机动车在路边停放,侵占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造成步行、骑行通勤不便;三是近年来共享单车成为热门出行方式,共享单车数量增加,但缺乏规范管理,存在随意停放、侵占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的现象;四是部分城市路段没有划定非机动车道,导致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共用行驶空间,有时会出现非机动车占用人行道行驶的情况,造成安全隐患;五是步行、自行车是人均占有交通资源最小、污染最小的交通方式,由于交通空间分配的不合理,这些绿色出行方式日益萎缩。
这些问题不仅让机动车、非机动车及行人互相影响,通行不畅,还带来安全隐患,制约了绿色出行模式的推广。
除此之外,路面破损、林荫道不足等基础设施短板,也给市民步行或骑行带来不适。
绿色出行理念的普及之路漫漫而修远,也并非一日之功。
目前中国城市的慢行系统相较于国外城市仍处于发展阶段,还需以“应该做”为出发点,聚焦市民出行刚需。
根据城市发展及交通现状,从“可以做”的领域入手,对安全性、舒适性、便捷性及人性化等方面进行完善。
基于不同人群的行为习惯与需求特点,不断优化慢行交通系统,追求实实在在的效果,提高市民的出行体验,以政策为引导、以完善的基础设施为保障,让绿色出行理念深入人心。
2020-2021学年南京市第十二高级中学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试题及答案
2020-2021学年南京市第十二高级中学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面小题。
建安风骨,作为中国古典诗学的重要范畴之一,不仅指代汉魏之际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文学风格,也一直是南朝以讫宋明批评家品评文学的主要标准。
千年以来,这枚鲜活而真实的文化种子,历经流变,由狭入广,自道德而审美,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族群认同与生活想象,成为了解我们文化特性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符号,折射出时代迁移与诗学理念的复杂关系。
自汉末延至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漫长的阵痛时期。
社会的动荡和分裂,政权的瓦解和崩溃,以及儒学衰微和玄风炽盛,共同构成了士人人格裂变与心灵超越的主要原因。
人才选拔的标准在悄然发生变化,“德”不再是唯一的尺度,而“才”或与才华相伴的性灵之美得到重视。
这显然就是“风骨”脱颖而出的时代背景。
“风”,指风姿、风韵和风神,用于品鉴人物的姿态和气质;“骨”,指骨相,用于赞赏人物的体格和形象。
而这种评判风骨的视角与标准一旦形成,迅速影响到魏晋时代的审美自觉,并对绘画、书法以及文学的鉴赏与创作产生深远影响。
对“建安风骨”进行理论总结并提炼其美学精神的,首推南朝齐梁时代文学理论家刘勰。
众所周知,《文心雕龙》的基本立场是从儒学古文派的视角审视文学的起源与创作。
由此出发,刘勰首先将“风骨”概念从带有玄学色彩的人物品藻功能拓展至“明道”“宗经”的文学批评尺度。
他继承曹丕所揭橥的“文以气为主”的理念,既强调作家的生命体悟对创作的关键作用,又鲜明地突出文学与时代的内在关系。
刘勰以“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来概括建安文学的美学特征,在时代的大脉动中突出生命的悲剧意识,进而推送出“建安风骨”这个中国诗歌美学的批评典范。
唐王李世民在平定隋末社会大动乱之后即位,逐渐建立起一个统一、稳定和强大的新王朝。
毫无疑问,帝国的繁盛对诗歌创作与品评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刚健、雄壮而又辞采华茂的诗风成为诗人自觉的追求。
2020届南京市第十二高级中学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届南京市第十二高级中学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2017年11月15日,北方进入新一年的供暖季。
此前几年,每到供暖季,若没有风来,北方出现重雾霾天气似于成了惯例。
与以往不同,2017年冬李在等风未的同时,二十余个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在10月以前大面积实施煤改气工程,以保证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期间这些城市的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5%以上,重污染天数同比下降15%以上。
大规模煤改气工程将有助于降低京津冀地区的雾霾浓度,也将提升天然气的需求,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改变该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
不过,煤改气工程也将对价格机制、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新的考脸。
(摘编自《21世纪经济报道》)材料二虽然困难重重,但天然气替代煤炭的趋势不会变,改府推进清洁能源的决心不会变。
目前政府正在着力推动的油气改革,正逐步打破国内的垄断状态,在产业链各个环节引入竞争,预计未来几年将对我国天然气的价格走势产生较大的影响。
当今页岩气开采技术和可燃冰开采技术的发展,有望改变我国在天然气储量上的劣势厄位,为天然气的替代前景装上助推器。
此外,进口天然气力度的加大将进一步解决我国天然气短缺的问题,目前我国正在积板推进海外液化天然气气源接收站的建设工作及海外液化天然气接收'(A道的4 t i工作.未未三年我国将有充足的海外低价天然气供国内消费。
目前我国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为34.4%左右,较2009年上升了近30个百分点,未来仍会呈上升的趋势。
根据《天然气发展“十三五“提划),到2020年我国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将上升至42.4%.(摘编自《2018-2023年中国天然气产业发展趋势与投资决策分析报告》)材料三材料四当前民用采暖煤改气覆盖区域是当前的“2+26”个城市,预计未来将会向华北大部乃至全国扩张,针对接驳、燃气具、用气费用的补贴政策有助于加快煤改气的实施进度。
2020-2021学年南京市第十二高级中学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题及答案
2020-2021学年南京市第十二高级中学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精神梁小萍老屋的木桌上,西洋菜汤散着热气,这是老妈最拿手的煲汤,顷刻前走进家门的瞬间陌生和熟悉,似乎都随着清淡的气息融合了。
突然钟声敲起,心猛然一震,抬头循声望去,老屋昏暗一角老座钟的钟摆还在晃动。
我问老妈:“老座钟修好了?”老妈说:“老什么老,座钟好好的修什么!”老妈还是老样子,从来不说座钟是老座钟,就像我每一次回家,她还总是叫我小名。
我都多大了,老妈还“小弟、小弟”的叫。
我说:“我怎么记得座钟原来不是不响了吗?”老妈说:“你别说现在买的东西不是今天坏了就是明天坏了,这个座钟自从你爸爸买回来就没坏过,都快30年了。
”记得那年我六岁,有一天爸爸下班回来,单车后座上驮回了一个座钟。
妈妈问他买那么大一座钟干嘛?爸爸说家里没有钟表看时间,再说我也快上学了,买个座钟正好督促我学习。
妈妈说那买个小闹钟不就行了,可以看时间还可以定时闹铃。
妈妈估计是心疼买座钟花钱多了。
爸爸说小闹钟怎么能和座钟比,不定时就不闹铃,座钟时时刻刻都提醒你注意时间。
座钟刚买回来时,一到整点敲钟时,我就兴奋地跑过去盯着看,心也跟着钟摆兴奋地乱跳,我还伸出小手摸摸座钟的外壳,手指贴着玻璃钟面跟着指针转圈移动,爸爸也会说:“瞧这座钟多精神!人要是有这般精神就好了。
”那时我还小,心想爸爸说的不对,人要是都像座钟每一个小时敲一次钟还不累坏了,怎么会精神呢?过了一段时间,再听到钟声响起,我也没那么积极了,偶尔会抬头望望座钟,呆呆看着钟摆一左一右、一左一右,心跳似乎也默默应和成了统一的节奏;后来的日子,钟声有时听得见有时听不见,我也没太在意,再后来我的印象中每天好像似乎听不到钟声了。
我努力搜寻记忆,难道我记错了,可是记忆中好像真的没有注意到老座钟是不是坏过。
再后来我考上大学就离开了家,来到新学校新城市的欣喜随着四年大学生活渐渐漠然。
2020-2021学年南京市第十二中学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2021学年南京市第十二中学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纪实摄影以其真实性和直观性发挥着直击现场、传播真相的巨大威力。
纪实摄影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优秀的作品必然尊重人性,体现对生命的终极关怀。
在这个图像泛滥的高科技数码年代,我们见过太多体现高超摄影技巧的作品,它们固然是美的,但真正具有精神内核的纪实摄影作品还需具备某种超越美的内容,那就是唤醒社会良知,发掘人性之美。
这种美并非取决于夸张的视效、绚丽的光影,而是来自画面本身的深邃内涵和情感张力,体现出“充实之谓美”“人生之大美”。
这些影像诉说着人类生存中的美好、苦难和艰辛,以平凡而又发人深省的力量引来人们的深情注视。
纪实摄影的本质是以真代美,它的魅力和立足点,在于真实呈现事物的本来形态,向人们提供一种确凿无疑的图像证言。
与纯美的风景摄影所不同的是,纪实摄影崇尚的是师法自然、朴实无华的风格,且具有一定指向性,需要摄影师本着对人类生存及命运的体恤、关切和共情,以人道主义精神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如实记录,在表明立场的同时揭示拍摄事物的内在价值和时代意义,因此不宜对客观事物进行夸大、粉饰和虚构,也切勿形式大于内容。
纪实摄影的真实性一方面取决于客观呈现未加修饰的现实,揭示出矛盾和问题,做到不煽情、不冷漠、不取悦;另一方面则需要通过细节来表现。
细节就好比影像的细胞,它最具真实性和说服力。
在文学界,没有一个有才能的作家不重视细节描写。
摄影也是如此。
好的摄影人善于对生活中的琐碎事物进行细致入微的影像捕获,通过局部和小切口展示人们常常视而不见的丰富细节。
比如这次疫情中被摄影师拍摄的含泪的眼、粗糙的手、疲倦的面容和贴着创可贴的脸,它们构成了影像的血肉和肌理,成为最具典型化的象征性符号。
若干年后,也许人们会淡忘这场疫情,但白衣天使脸上的美丽印记却依然令人记忆深。
纪实摄影的精神内核在于展现时代精神和思想深度,这是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也是艺术家的最高追求。
2020-2021学年南京市第十二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0-2021学年南京市第十二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遍野荆花厉周吉在怪石嶙峋的山坡上,王亮小心翼翼地攀爬着。
爬累了,就坐到山石上挠一阵头。
遇上难以解决的事,王亮有挠头的习惯,挠来挠去,头发越来越少。
这不,今天又把本就稀疏的头发挠掉了无数根。
崮崖是个小山村,全村500多口人,只有不到300亩山岭地,却有6000多亩山场。
可这么多山场有什么用?这是水源缺乏、土壤贫瘠、几乎连一棵大树都长不起来的山岭呀!凭自己的本事,让老百姓靠这些山岭富起来,那真是痴人说梦!可即便是梦也必须做呀,谁叫自己是县里派到这个村的第一书记呢!带领这个村快速脱贫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爬到山腰,王亮已经累得气喘吁吁了。
站在这里放眼四望,山野怪石遍布,植被稀疏。
多数植被是一种叫荆棵的低矮灌木,偶有几棵针叶松、刺槐之类的,也长得歪歪扭扭,一副苦大仇深的架势。
他的心里更加迷茫了。
再往上爬,山坡更陡了,王亮虽然累得浑身冒汗,但还是硬撑着继续往上爬,他在心里暗暗鼓劲,一定要爬上山顶!快到山顶时,他脚下一滑,多亏拽住手边的一株荆棵才没摔倒,当他站稳身子时,发现已经几乎将那株荆棵拔出来了。
他仔细一看,这棵荆棵植株虽小,根部却遒劲有型,像极了奔跑的骆驼,非常好看。
他把荆棵拍照后发到微信朋友圈,竟有好几个人争着买,争来争去,把价格抬高到100多元。
一棵100元并不多,可是几百万棵呢!这里的6000多亩山场几乎全部长满了荆棵呀!如果把这些荆棵加工成盆景,即便每棵卖三五十,也是一笔很可观的财富呀!回到村里,王亮很快就拟好了脱贫方案。
这夜,他兴奋得几乎一夜未眠。
第二天是村里的议事日,等大家到齐,王亮就匆忙宣读了脱贫方案。
他们听完,面面相觑了许久,最后又把目光汇聚到王亮身上,王亮顿时被他们看得心里发虚。
“这办法真好!我们以前怎么就想不到呢!”直到村主任张凯带头说好,大家才纷纷跟着称赞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南京市2018届高三语文12月联考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6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范围。
语文Ⅰ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胡适之先生一生将“自由、平等、民主”作为自己奋斗的社会理想,令人折服。
然而当时的社会环境使得先生的政治理想▲。
尽管他的主张在今天有许多值得▲的地方,但是作为一个开放的现代型国家,决不能以意识形态作为对历史人物▲的依据!A.一蹶不振商榷评头品足B.付诸东流商定评头品足C.付诸东流商榷盖棺定论D.一蹶不振商定盖棺定论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2017年度诺贝尔文学获得者日裔作家石黑一雄热爱音乐,喜欢创作歌曲,曾为爵士女歌手斯黛茜·肯特作词,甚至被应邀参加皇家音乐会。
B.在共享单车带给民众方便的同时,也把国民素质丑陋的一面照得通透,给社会环境与安全提出了新的治理命题,即共享单车的未来在哪里。
C.被贴上“油炸”“添加剂”等标签的传统方便食品,不能满足人们绿色生活、健康发展的需求,造成了方便食品行业如今江河日下的困顿。
D.2017年6月26日,代表着世界先进水平、被命名为“复兴号”的动车组在京沪高铁亮相,开启了中国铁路技术装备一个崭新的时代。
3.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借代修辞手法的一项是(3分)A.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院作飞花。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C.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D.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4.下列对联中,适合悬挂在滕王阁的一组是(3分)①无边大地铺三镇寥廓江天耸一楼②有客临舟怀帝子何人下榻学陈公③南极潇湘千里月北通巫峡万重山④珠帘画栋人何处秋水长江我独游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下列诗句中,与右图漫画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3分)A.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B.白云无事常来往,莫怪山人不送迎。
C.落花不语空辞树,流水无情自入池。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二、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黄州安国寺记苏轼元丰二年十二月,余自吴兴守得罪,上不忍诛.,以为黄州团练副使,使思过而自新焉。
其明年二月,至黄。
舍馆粗定,衣食稍给,闭门却扫,收召魂魄,退伏思念,求所以自新之方,反观从来举意动作,皆不中道,非独今之所以得罪者也。
欲新其一,恐失其二。
触类而求之,有不可胜悔者。
于是,喟然叹曰:“道不足以御气,性不足以胜习。
不锄其本,而.耘其末。
今虽改之,后必复作,盍归诚佛僧,求一洗之?”得城南精舍曰安国寺,有茂林修竹,陂池亭榭。
间一二日辄往,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则物我相忘,身心皆空,求罪垢所从生而不可得。
一念清净,染污自落,表里翛然..,无所附丽,私窃乐之。
旦往而暮还者,五年于此矣。
寺僧曰继连,为僧首七年,得赐衣。
又七年,当赐号,欲谢去,其徒与父老相率..留之。
连笑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卒谢去。
余是以愧其.人。
七年,余将有临汝之行。
连曰:“寺未有记。
”具.石请记之。
余不得辞。
寺立于.伪唐保大二年,始名护国,嘉祐八年,赐今名。
堂宇斋阁,连皆易新之,严丽深稳,悦可人意,至者.忘归。
岁正月,男女万人会庭中,饮食作乐,且祠瘟神,江淮旧俗也。
四月六日,汝州团练副使眉山苏轼记。
(选自《苏东坡集》卷三十七)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不忍诛.诛:杀B.表里翛然..翛然:无拘无束的样子C.其徒与父老相率..留之相率:相互D.具.石请记之具:准备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不锄其本,而.耘其末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余是以愧其.人其.皆出于此乎C.寺立于.伪唐保大二年不拘于.时D.至者.忘归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今虽改之,后必复作,盍归诚佛僧,求一洗之?(4分)(2)连笑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卒谢去。
(4分)9.请根据文章第三段,概括作者“乐之”的原因。
(4分)三、古诗词鉴赏(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0~11题。
金陵怀古(其一)王安石霸主①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
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东府旧基留佛刹,后庭余唱落船窗。
黍离麦秀②从来事,且置兴亡近酒缸。
【注】①霸主:指在金陵开创基业、取得霸权的历朝开国君主。
②麦秀:即《麦秀歌》,为殷朝旧臣路过故都,因悯伤故国而作。
10.请简要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5分)11.后人评价王安石“冷峻严苛,诗如其人”,即他的诗歌是冷静严肃的,请结合本诗作简要分析。
(6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然后施行, ▲,有所广益。
(诸葛亮《出师表》)(2)春冬之时, ▲,回清倒影。
(郦道元《三峡》)(3)位卑则足羞, ▲。
(韩愈《师说》)(4) ▲,往来无白丁。
(刘禹锡《陋室铭》)(5)驾一叶之扁舟, ▲。
(苏轼《赤壁赋》)(6)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7)大道之行也, ▲。
(《礼记·礼运》)(8)衰兰送客咸阳道, ▲。
(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
我们为什么不会哀愁了迟子建现代人一提“哀愁”二字,多带有鄙夷之色。
好像物质文明高度发达了,“哀愁”就得像旧时代的长工一样,卷起铺盖走人。
于是,我们看到的是张扬各种世俗欲望的生活图景,人们好像是卸下了禁锢自己千百年的镣铐,忘我地跳着、叫着,有如踏上了人性自由的乐土,显得那么亢奋。
哀愁如潮水一样渐渐回落了。
没了哀愁,人们连梦想也没有了。
缺乏了梦想的夜晚是那么的混沌,缺乏了梦想的黎明是那么的苍白。
也许因为我特殊的生活经历吧,我是那么的喜欢哀愁。
我从来没有把哀愁看作颓废、腐朽的代名词。
相反,真正的哀愁是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是一种文化底蕴,是可以让人生长智慧、增长力量的。
哀愁的生长是需要土壤的,而我的土壤就是那片苍茫的冻土。
是那种人烟寂寥处的几缕鸡鸣,是映照在白雪地上的一束月光。
哀愁在这样的环境中,悄然飘入我的心灵。
我熟悉的一个擅长讲鬼怪故事的老人——我视他为当代的蒲松龄,在春光中说没就没了,可他抽过的烟锅还在,怎不使人哀愁;雷电和狂风摧折了一片像蜡烛一样明亮的白桦林,从此那里的野花开得少了,怎不令人哀愁;我期盼了一夏天的园田中的瓜果,在它即将成熟的时候,却被早霜断送了生命,怎不让人哀愁;雪来了,江封了,船停航了,我要有多半年的时光看不到轮船驶入码头,怎不叫人哀愁!我所耳闻目睹的民间传奇故事、苍凉世事以及风云变幻的大自然,它们就像三股弦。
它们扭结在一起,奏出了“哀愁”的旋律。
所以创作伊始,我的笔触就自然而然地伸向了这片天空,我也格外欣赏那些散发着哀愁之气的作品,屈原、杜甫、曹雪芹的作品就是这样。
我发现哀愁也特别喜欢在俄罗斯落脚,那里的森林和草原似乎散发着一股酵母的气息,能把庸碌的生活发酵了,呈现出动人的诗意光泽,从而洞穿人的心灵世界。
他们的美术、音乐和文学,无不洋溢着哀愁之气。
比如列宾的《伏尔加河纤夫》、柴可夫斯基的《悲怆交响曲》,艾特玛托夫的《白轮船》、屠格涅夫的《白净草原》、阿斯塔菲耶夫的《鱼王》等等,它们博大幽深、苍凉辽阔,如远古的牧歌,凛冽而温暖。
所以当我听到苏联解体的消息,当全世界很多人为这个民族的前途而担忧的时候,我曾对人讲,俄罗斯是不会死的........,它会复苏的!理由就是:这是一个拥有大哀愁的民族啊。
人的怜悯之心是裹挟在哀愁之中的,而缺乏了怜悯的艺术是不会有生命力的。
哀愁是花朵上的露珠,是撒在水上的一片湿润而灿烂的夕照,是情到深处的一声知足的叹息。
可是在这个欲望膨胀的时代,哀愁就像丧家犬一样流落着。
生活似乎在日新月异发生着变化,新信息纷至沓来,几达爆炸的程度,人们生怕被扣上落伍和守旧的帽子,疲于认知新事物,应付新潮流。
于是,我们的脚步在不断拔起的摩天大楼的玻璃幕墙间变得机械和迟缓,我们的目光在形形色色的庆典的焰火中变得干涩和贫乏,我们的心灵在第一时间获知了发生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的新闻时却变得茫然和焦渴。
在这样的时代,我们似乎已经不会哀愁了。
密集的生活挤压了我们的梦想,求新的狗把我们追得疲于奔逃。
我们实现了物质的梦想,获得了令人眩晕的所谓精神享受,可我们的心却像一枚在秋风中飘荡的果子,渐渐失去了水分和甜香气,干涩了、萎缩了。
我们因为盲从而丧失了自我,那种散发着哀愁之气的艺术的生活似乎与我们渐行渐远了。
是谁扼杀了哀愁呢?是那一声连着一声的市井的叫卖声呢,还是让星光暗淡的闪烁的霓虹灯?是越来越眩目的高科技产品所散发的迷幻之气呢,还是大自然蒙难后产生出的滚滚沙尘?我们被阻隔在了青山绿水之外,不闻清风鸟语,不见明月彩云,哀愁的土壤就这样寸寸流失。
我们所创造的有些被标榜为艺术的作品,因为缺少哀愁的情怀,要么言之无物、空洞乏味,要么迷离傥荡、装神弄鬼。
那些自诩为切近底层生活的貌似饱满的东西,散发的却是一股雄赳赳的粗鄙之气。
我们的心中不再有哀愁了,所以说尽管我们过得很热闹,尽管我们看似生活富足,可我们捧在手中的,也许只是一只自慰的空碗罢了。
13.在作者看来,真正的哀愁是什么?(4分)14.作者为什么认为“俄罗斯是不会死的”?(6分)15.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文章标题的作用。
(4分)16.请探究文章结尾画线句的内涵。
(6分)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19题。
论称誉培根称誉是才德的反映。
但是它像镜子或其他映影的东西一样。
如果它是从俗人来的,那它就多半是虚假而无价值的;并且是随着妄人而不随有德之士的。
因为流俗之人是不懂得许多出类拔萃的美德的。
最低级的才德能赢得他们的称誉;中等的才德能在他们心里引起惊讶或艳羡;但是对于最上的才德他们就没有识别的能力了。
唯有表面上的表现和假冒的才德乃是最受他们欢迎的。
称誉的确好像一条河,能载轻浮中空之物而淹没沉重坚实之物。
但是假如有地位和有见识的人同声称誉某人,则有如《圣经》所谓“美名有如香膏”。
它的香气播满四周而且不易消逝。
盖香膏的香气比花卉的香气耐久也。
可以恭维人的假原因太多了,所以一个人怀疑人家的称誉是有理由的。
有一种称誉只是出自谄谀;要是说话的人是一个普通的谄谀者,那么他就会有几种普通的套话,对于谁都可以用;要是他是一个奸猾的谄谀者,那么他就会摹仿“谄谀者之王”的——那就是一个人的自我;一个人自以为最长于某事,或最富于某种美德,那奸猾的谄谀者就会在这些地方竭力赞成他;但是假如他是一个大胆的谄谀者,他就会找出一个人自己感觉最缺陷的地方,自己深以为耻的地方,而坚持说他在这些地方很有长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