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穿刺和脑脊液检查
辅助检查
腰椎穿刺的适应症
1. 2. 3. 4. 5. 6. 7. 中枢神经系统炎性病变,包括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膜炎和 脑炎; 临床怀疑蛛网膜下腔出血而头颅CT尚不能证实时或与脑 膜炎等疾病鉴别有困难时; 脑膜癌病的诊断;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脱髓鞘疾病及颅内转移瘤的诊断 和鉴别诊断; 脊髓病变和多发性神经根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脊髓造影和鞘内药物治疗等; 怀疑颅内压异常。
神经系统疾病常用辅助检查
北京丰台右安门医院 的统辅助检查
一.腰椎穿刺和脑脊液检查 二.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 三.神经电生理检查 四.头颈部血管超声检查 五.放射性核素扫描 六.活组织检查 七.基因诊断技术
一、腰椎穿刺和脑脊液检查
• 脑脊液是存在于脑室及蛛网膜下腔内的一种无色透明液体,对脑和脊 髓具有保护、支持和营养等多种功能。许多神经系统疾病可使脑脊液 的生理、生化等特性发生改变,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如脑膜炎和脑 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膜癌病和脱髓鞘等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 疗效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价值,也是部分疾病特殊治疗的入径。 • 脑脊液产生的主要部位是侧脑室脉络丛,约占脑脊液的95%左右,其 余来源于第三脑室和第四脑室等部位。脑脊液经室间孔(Monro孔) 进入第三脑室、中脑导水管、第四脑室,最后经第四脑室正中孔 (Magendie孔)和两侧侧孔(Luschka孔),流到脑和脊髓表面的蛛网 膜下腔和脑池。大部分脑脊液经脑穹窿面的蛛网膜颗粒吸收至上矢状 窦,小部分经脊神经根间隙吸收。 • 成人脑脊液总量为110-200ml,平均为130ml。其生成速度0.3-0.5ml/min, 每日生成400-500ml。即人体的脑脊液每日可更新3-4次。
脑脊液特殊检查
• 寡克隆区带(OB)CSF寡克隆区带测定也是检测鞘内Ig合成的重要
腰椎穿刺与脑脊液检查
评估脑脊液压力:了解脑脊液循环是否正常
评估脑脊液成分:如蛋白质、葡萄糖、细胞计数等
评估脑脊液肿瘤标志物:如肿瘤细胞、肿瘤标志物等
评估脑脊液免疫反应:如抗体、细胞因子等
评估脑脊液感染:如细菌、病毒等病原体
脑脊液检查的步骤
准备:患者需要保持平躺,医生需要准备穿刺针、注射等工具
定位:医生根据患者的症状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确定穿刺部位
消毒: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防止感染
麻醉:局部麻醉,减轻患者疼痛
穿刺:医生将穿刺针插入穿刺部位,抽取脑脊液
观察:观察脑脊液的颜色、透明度、粘稠度等指标
送检:将抽取的脑脊液送至实验室进行化验
结果分析:根据化验结果,判断患者病情,制定治疗方案
脑脊液检查的注意事项
01
检查前: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饮酒等不良行为
腰椎穿刺与脑脊液检查
演讲人
目录
01
腰椎穿刺
02
脑脊液检查
03
腰椎穿刺与脑脊液检查的临床应用
1
腰椎穿刺
腰椎穿刺的目的
诊断疾病:通过抽取脑脊液,检查其成分,以诊断神经系统疾病,如脑膜炎、脑炎等。
01
缓解症状:通过腰椎穿刺,抽取脑脊液,以减轻颅内压,缓解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03
治疗疾病:通过腰椎穿刺,将药物直接注入脑脊液,以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如脑膜炎、脑炎等。
03
脑脊液检查:通过分析脑脊液,了解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因和病情
02
常见疾病:如脑膜炎、脑炎、脊髓炎等神经系统疾病,可通过腰椎穿刺与脑脊液检查进行诊断
04
治疗神经系统疾病
脑脊液检查:通过抽取脑脊液,分析其成分,诊断神经系统疾病
临床应用:腰椎穿刺与脑脊液检查在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医学检验脑脊液知识点总结
医学检验脑脊液知识点总结一、脑脊液的概述脑脊液是由脑脊膜细胞分泌的透明无色液体,主要包括脑室内脑脊液和脑室外脑脊液,是维持脑组织微环境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主要功能包括提供脑组织的机械支撑、调节脑脊间质的成分、维护脑代谢和排除代谢产物等。
二、脑脊液的采集1.腰椎穿刺腰椎穿刺是最常用的脑脊液采集方法,通过在腰椎间隙穿刺椎管,能够直接获取脑脊液。
适用于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肿瘤等的诊断和治疗。
2.经颅穿刺经颅穿刺是在脑室、脑实质或蛛网膜下腔注射药物或抽取脑脊液的方法,适用于脑脊液引流、血行性疾病的脑脊液检查等。
3.脊髓外导管脊髓外导管是通过椎弓切开直接将导管放入蛛网膜下腔,用于脑室外引流、脑积水、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的治疗。
4.蛛网膜下腔穿刺蛛网膜下腔穿刺是通过在脑脊液腔注射药物或抽取脑脊液的方法,适用于脑膜炎、脑积水、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的治疗和检查。
三、脑脊液的理化检查1.外观正常脑脊液外观为透明无色,无血性或浑浊,无血迹和异物,浑浊或混浊可能表示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积水等。
2.颜色正常脑脊液颜色无色或微黄,有血迹使颜色变为红褐色或黄褐色,代表脊髓脊-膜出血。
3.透明度正常脑脊液透明度高,浑浊、混浊可能表示有炎症、蛋白质含量高、白细胞增多等。
4.化学检查①蛋白质含量:正常成人脑脊液蛋白浓度为0.15-0.45g/L,增加可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膜炎、脑肿瘤、脑代谢病和变性疾病等。
②糖含量:正常成人脑脊液葡萄糖浓度为2.5-4.5mmol/L,降低可能见于细菌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等。
5.细胞学检查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包括细胞计数和形态学检查,能够明确细胞数量和类型,用于白血细胞增高的疾病诊断,如脑膜炎、脑脊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肿瘤等。
四、脑脊液的微生物学检查1.细菌培养脑脊液细菌培养是用于细菌感染的诊断,包括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和厌氧菌等。
2.真菌培养脑脊液真菌培养是用于真菌感染的诊断,如念珠菌、曲霉菌、白念珠菌等。
脑脊液及腰椎穿刺的检查意义
交叉池 脚间池
第三脑室(脉络丛产生脑脊液) 中脑水管
中脑水管
第四脑室(脉络丛产生脑脊液) 外侧孔、正中孔
蛛网膜下隙 蛛网膜粒
上矢状窦
蛛网膜粒 脑蛛网膜
直窦 大脑大静脉 小脑延髓池 第四脑室正中孔
脑脊液的理化性质与功能
• 脑脊液为无色透明的液体,内含多种浓度不等的无机离 子、葡萄糖、微量蛋白和少量淋巴细胞,pH值为7.4,充 满在各脑室、蛛网膜下腔和脊髓中央管内(140-180ml ), 与血浆和淋巴液的性质相似,对中枢神经系统起缓冲震 荡、保护、运输代谢产物和调节颅内压等作用。其产生 的速率为0.3ml/min,日分泌量在400-500ml。
• 3.鞘内给药时,应先放出等量脑脊液,然后再等量转换性 注入药液。
腰椎穿刺的操作方法
• 1、体位 • 2、确定穿刺点,以髂后上棘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会处为
穿刺点,一般取第3-4腰椎棘突间隙,有时也可在上一或 下一腰椎间隙进行。
• 3、消毒、局麻 • 4、穿刺:术者用左手固定穿刺点皮肤,右手持穿刺针以
• 2.透明度:正常为清亮,当脑脊液中白细胞或蛋白增高时可出现混浊。
•
微混:病脑,乙脑
•
毛玻璃样混浊:结核性脑膜炎
•
混浊: 细菌性脑膜炎
• 3.凝固物:正常不凝固,当脑脊液蛋白量极高时(超过1g/L时),可 发生自发性凝固,常伴有黄变症。
脑脊液常规检查
(二)细胞:正常脑脊液中无红细胞,仅有少数白细胞(主要为单核细胞)
1)定性检查(Pandy试验): 球蛋白+石炭酸→产生沉淀 2)定量检查:正常值为0.15—0.45g/L 3)蛋白电泳检测:分析脑脊液蛋白的各种成分,如前白蛋白、白蛋白、 球蛋白-α1、α2、β1、β2和γ-球蛋白,对CNS脱髓鞘疾病和感染性疾病 有一定诊断意义。
腰椎穿刺与脑脊液检查
腰椎穿刺的适应症
01
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如脑膜炎、脑炎等。
02
诊断肿瘤:如脑膜癌、 神经胶质瘤等。
03
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 如多发性硬化症、视神 经脊髓炎等。
04
其他适应症:如腰椎间 盘突出、脊柱肿瘤等。
腰椎穿刺的禁忌症
01
02
03
04
颅内压升高:如脑水肿、脑出 血等。
脊柱畸形或脊柱骨折:影响腰 椎穿刺操作。
腰椎穿刺与脑脊液检 查
目录
• 腰椎穿刺介绍 • 脑脊液检查介绍 • 腰椎穿刺的操作流程 • 腰椎穿刺与脑脊液检查的临床应用 • 腰椎穿刺与脑脊液检查的并发症及处理 • 腰椎穿刺与脑脊液检查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01
腰椎穿刺介绍
腰椎穿刺的定义
• 腰椎穿刺是一种有创性的临床操作,通过穿刺腰椎间隙, 获取脑脊液用于诊断和治疗。
穿刺
用腰椎穿刺针进行穿刺,进入 蛛网膜下腔,抽取脑脊液。
拔针
拔出穿刺针,对穿刺部位进行 压迫止血。
操作后的注意事项
观察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特别 是血压和呼吸情况。
休息
嘱咐患者平卧休息,保持 安静,避免剧烈活动。
并发症处理
如出现头痛、恶心、呕吐 等并发症,及时处理。
04
腰椎穿刺与脑脊液检查的临床应用
严重凝血障碍:增加出血风险 。
其他禁忌症:如严重心肺功能 不全、严重感染等。
02
脑脊液检查介绍
脑脊液检查的目的
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通过脑脊液检查可以诊断感染、炎症 、肿瘤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脑脊液中的成分变化可以反映病情的 严重程度,有助于指导治疗方案的选 择。
四大穿刺操作适应症禁忌症
四大穿刺操作适应症禁忌症穿刺操作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技术,用于进一步诊断和治疗各种疾病。
然而,穿刺操作具有一定的风险性,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是否适用。
以下将介绍四大穿刺操作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一、腰椎穿刺1.适应症:(1)脑脊液检查:用于诊断各种神经系统疾病。
(2)镇痛治疗:对于严重头痛、脊髓损伤、脑肿瘤等疾病的镇痛治疗。
(3)腰椎穿刺造影:用于诊断脊柱和脊髓的疾病。
2.禁忌症:(1)凝血功能障碍:如出血性疾病、血小板减少症等。
(2)感染性皮肤病:穿刺操作可能会引起感染的风险。
(3)颅内压增高:穿刺可能导致颅内压进一步增高、脑疝等并发症。
二、胸腔穿刺1.适应症:(1)胸腔积液:用于减轻症状、确诊病因。
(2)胸腔积气:用于减轻呼吸困难等症状。
(3)胸腔肿块造影:用于诊断、治疗肿瘤等疾病。
(1)凝血功能障碍:增加出血的风险。
(2)感染性皮肤病:引起感染的可能性。
(3)胸膜增厚或粘连:增加穿刺操作的困难和并发症的风险。
三、腹腔穿刺1.适应症:(1)腹水积聚:用于减轻腹部症状、明确病因。
(2)腹腔肿物造影:用于诊断、治疗肿瘤等疾病。
(3)腹腔穿刺引流:用于治疗腹腔感染、脓肿等疾病。
2.禁忌症:(1)凝血功能障碍:增加出血风险。
(2)腹部感染:进一步感染的风险。
(3)腹壁血管或器官受损:会增加穿刺操作的困难度和风险。
四、关节穿刺1.适应症:(1)关节疾病诊断:用于明确关节液中细菌、结晶等致病因素。
(2)关节积液引流:减轻关节肿胀、缓解疼痛等症状。
(3)关节注射治疗:用于给予药物直接注射到关节内,以减轻疼痛、改善炎症等。
(1)关节感染:可能引起关节感染的进一步传播。
(2)关节严重畸形:穿刺操作难度大,易受损伤。
(3)关节器官破坏:如关节囊破裂、骨折等情况。
在进行穿刺操作时,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判断是否适用,并严格遵守适应症和禁忌症,以降低并发症的风险,保证患者的安全。
此外,患者在接受穿刺操作前应该告知医生相关病史,如凝血功能障碍、感染性疾病等,以便医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
腰椎穿刺术操作指南
腰椎穿刺术操作指南腰椎穿刺术操作指南一、概述腰椎穿刺术是一种通过腰部皮下组织和椎骨间隙穿刺,进入脊髓腔或硬膜外腔进行检查、治疗或麻醉的操作方法。
本操作指南旨在提供腰椎穿刺术的详细步骤,以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二、适应症腰椎穿刺术适用于以下情况:1、脑脊液检查,如脊髓炎、脑膜炎等疾病的诊断;2、脊髓麻醉和硬膜外麻醉;3、脊髓腔内治疗,如脊髓穿刺引流等。
三、术前准备1、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解释,取得患者的同意;2、检查患者的病史和体征,确保患者适合进行腰椎穿刺术;3、测量患者的血压、心率、体温等生命体征;4、准备好所需的器械和药物,如穿刺针、消毒液、麻醉药物等;5、提前评估患者的危险因素,如出血倾向、感染等。
四、操作步骤1、让患者保持侧卧位,膝关节弯曲,头部稍微下垂,以充分张开腰椎间隙;2、消毒穿刺部位,避免交叉感染;3、局部麻醉,使用2%利多卡因或其他局麻药;4、用一个透明膜覆盖穿刺部位,以便观察穿刺过程;5、使用穿刺针进行穿刺,注意穿刺方向和深度;6、穿刺针进入硬膜外腔后,检查脑脊液流出情况;7、完成操作后,缓慢拔出穿刺针,观察有无出血等并发症;8、激活血压控制机制,确保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
五、术后护理1、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脉搏、呼吸频率等;2、监测患者的疼痛程度,必要时给予适当的止痛药物;3、监测脑脊液引流情况,避免并发症的发生;4、定期检查穿刺部位,观察有无感染迹象;5、给予患者充分的休息和康复时间。
六、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1、腰椎穿刺术操作记录表2、穿刺针规格和选择指南3、穿刺部位消毒液选择指南七、法律名词及注释1、脊髓腔:指脊椎骨和脊髓软膜之间的空隙,包括硬脊膜和软脊膜。
2、硬膜外腔:指硬脊膜和蛛网膜之间的空隙,脑脊液流动的通道之一。
3、局麻药:局部麻醉药物,用于麻醉局部组织以减轻疼痛感。
4、并发症:指在操作过程中或术后可能出现的意外事件或异常反应。
5、透明膜:通常指聚乙烯薄膜,用于保护无菌环境和观察穿刺过程。
腰椎穿刺与脑脊液检查
影像导航技术
利用先进的影像导航技术,如MRI或CT图像引导,能够更精确地定 位腰椎穿刺点,提高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无创检测技术
研究无创检测脑脊液的方法,减少侵入性操作带来的风险和不适感 ,提高患者的接受度和舒适度。
在某些情况下,腰椎穿刺与脑脊 液检查可用于评估治疗效果和预
后。
在研究领域,脑脊液可用于探索 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病因
。
腰椎穿刺与脑脊液检查的风险
05
与注意事项
感染风险
01
穿刺过程中可能将细菌带入脑脊 液,导致脑膜炎或椎管感染。
02
为降低感染风险,应使用一次性 穿刺包,确保无菌操作,并在术 后保持伤口清洁干燥。
观察症状
医生会观察患者是否有头 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用药指导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 生会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 和护理指导。
腰椎穿刺与脑脊液检查的临床
04
应用
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01
脑脊液检查可以检测到感染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等, 为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提供依据。
02
通过观察脑脊液的外观、细胞计数、糖和蛋白质含量等 指标,有助于判断感染类型和严重程度。
03 腰椎穿刺的操作流程
术前准备
患者评估
医生需要对患者的病情、病史、药物 过敏等进行评估,确保患者适合进行 腰椎穿刺。
签署知情同意书
准备手术器械和药品
准备腰椎穿刺包、消毒用品、麻醉药 品、止血药等。
医生需要向患者详细解释手术过程和 风险,并让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手术过程
腰椎穿刺的护理与脑脊液检查
术后腰背疼痛发生的原因与预防 术后腰背疼痛发生于4~72 h, 是由于腰椎穿刺部位的神经根后方受刺激引起, 成因可自动解除, 症状也可自动缓解, 但潜伏期长短不一, 与特异性姿势改变有关, 前弯腰可使神经根后方的间隙变化, 从而使刺激减轻, 缓解疼痛。因此侧卧位时可减轻腰背疼痛的发生
术后呕吐发生的原因 术后呕吐的发生是由于麻醉药的刺激或脑脊液放出过多, 造成颅内压减低所致, 一般是在术后24 h 内出现, 腰椎穿刺术后6~8 h 内只要使头部和躯体保持同一水平位置, 体位的改变不会引起症状的发生和加重。
椎管阻塞
癌肿侵犯转移
出血性脑血管病
免疫性疾病如Guillan-Barre综合征
脑脊液蛋白质降低多见于低蛋白血症
降低
低蛋白血症
蛋白
1
脑脊液氯化物含量与血浆浓度密切相关。正常值为120~130mmol/L,儿童略低.
2
脑脊液氯化物降低较有意义,往往与糖降低同步发生,见于
3
致病菌(化脓结核真菌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可使氯化物降低明显且早于糖的降低.
术后去枕平卧(4—)6小时,防止过早起床,引起低颅压性头痛。
01
如发生头痛,可鼓励病人多补充水分,必要时可静滴生理盐水及腰穿注入生理盐水。
02
指导病人保护局部,穿刺针眼敷料防止潮湿、污染,24h内不宜沐浴,以免引起局部或椎管、颅内感染。
03
记录脑脊液量、颜色、性质及测压,将采集标本立即送化验,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04
术后护理:
腰椎穿刺是神经外科最常用的诊疗技术, 术后的并发症有头痛、呕吐、出血、感染、脊椎损伤、皮肤受压等, 而与体位有关的是头痛、呕吐、腰背疼痛与皮肤受压情况
腰椎穿刺术后平卧位重要性 为了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病人的舒适度, 给予舒适的体位尤为重要。术后平卧6~8 h 可以减少脑脊液外漏, 而根据皮肤生理特点,穿刺点在6~8 h 后已完全愈合, 即使病人坐起或站立, 脑脊液也不会外漏。术后头痛发生是由于脑脊液放出过多造成颅内压减低, 牵拉三叉神经感觉支支配的脑膜及血管组织所致,头痛多在穿刺后24 h 出现, 可持续5~8 d, 以前额和后枕部为著, 平卧位可使头痛减轻。
脑脊液检查的意义与结果解读
脑脊液检查的意义与结果解读脑脊液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验手段,通过分析脑脊液中的成分和指标,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一些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
本文将就脑脊液检查的意义和结果解读进行详细介绍,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检查方法。
一、脑脊液检查的意义脑脊液位于脑脊液腔内,它与脑组织密切相关,对神经系统的功能有重要的影响。
脑脊液检查主要通过采集腰椎穿刺时的脑脊液样本,来评估患者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情况。
具体来说,脑脊液检查在以下几个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1. 诊断疾病:脑脊液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多种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如脑膜炎、脑脊髓炎、脑肿瘤等。
通过分析脑脊液中的细胞、蛋白质、糖类等指标,医生可以鉴定出病原体感染和炎症反应的存在,确定病因,进而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2. 观察疾病进展:脑脊液检查可以提供一系列指标,帮助医生判断神经系统疾病的进展情况。
例如,在脑脊液中发现恶性细胞可以提示脑膜瘤的恶化;脑脊液中的蛋白质指标变化可以反映炎症的程度和持续时间。
3. 评估治疗效果:脑脊液检查可作为治疗效果的监测手段之一。
通过定期检测脑脊液中炎性指标的变化,如白细胞计数、蛋白质水平等,医生可以判断治疗是否奏效,进而对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调整。
二、脑脊液检查的结果解读脑脊液检查是一项较为复杂的检查方法,结果需要经过专业的化验和解读。
下面列举了几个常见的脑脊液检查指标及其结果解读:1. 糖类:正常情况下,脑脊液中的糖类主要是葡萄糖,其浓度应与血液中的糖浓度相似。
如果腰椎穿刺后检测到脑脊液中糖类浓度异常降低,可能提示患者存在脑膜炎等感染性疾病。
2. 蛋白质:正常脑脊液中的总蛋白质浓度较低,通常小于0.45g/L。
若脑脊液中蛋白质含量升高,可能暗示存在炎症或神经系统疾病。
3. 白细胞:正常脑脊液中的白细胞数目较少,通常为0-5个/μL。
如果白细胞计数异常增高,可能提示患者存在感染或炎症。
4. 形态学检查:通过显微镜下观察脑脊液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可以确定是否存在恶性细胞、结核杆菌等。
脑脊液生化检查临床意义
脑脊液生化检查临床意义脑脊液(CSF)是在脑脊液系统中产生并环绕于脑部和脊髓表面的液体。
脑脊液生化检查是通过检测脑脊液中的各种化学成分,评估中枢神经系统(CNS)功能和诊断神经系统疾病的工具。
脑脊液生化检查的结果可以提供重要的临床信息,对于神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
脑脊液的采集通常通过腰椎穿刺进行。
腰椎穿刺是将一根细长的针插入脊椎间隙,从而可以采集到脑脊液样本。
脑脊液样本经过适当的处理和分析后,可以提供诸如白细胞计数、蛋白质含量、葡萄糖水平和其他特定标志物的测量结果。
1.白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用于评估脑脊液中的炎症反应。
正常情况下,脑脊液中的白细胞数量很低。
白细胞计数增加可能表明脑脊液感染,例如细菌性或真菌性脑膜炎。
此外,白细胞计数的改变还可以提供其他炎症性疾病或神经系统肿瘤的指示。
2.蛋白质含量:蛋白质含量通常用于评估脑脊液中的疾病或炎症的程度。
有些神经系统疾病,如脑膜炎、脑出血和脑肿瘤,可以导致脑脊液中蛋白质含量的升高。
因此,蛋白质含量的测量可以提供对这些疾病的初步判断。
4.特定的生物标志物:脑脊液中还可以测量各种特定的生物标志物,如神经递质、肿瘤标志物和特定的抗体。
这些生物标志物的测量可以提供有关特定疾病或病理生理过程的信息。
例如,在多发性硬化症的诊断中,脑脊液中的免疫球蛋白的电泳模式有特定的改变。
脑脊液生化检查是神经疾病的重要辅助诊断方法,可以提供丰富的信息。
通过评估白细胞计数、蛋白质含量、葡萄糖水平和特定标志物的测量结果,可以帮助医生诊断一系列脑脊液相关疾病,如脑膜炎、脑出血、脑肿瘤和多发性硬化症等。
此外,脑脊液生化检查还可以用于评估短期和长期的治疗效果,并为神经系统疾病的预后提供信息。
总之,脑脊液生化检查在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评估脑脊液中的生化参数,可以提供关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和疾病状态的重要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早期诊断、治疗选择和疾病监测都非常有价值,因此脑脊液生化检查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
腰椎穿刺与脑脊液检查
三、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5.感染 较少见 原因:可能由于消毒不彻底或无菌操作不当,或 局部有感染灶等引起。 因此,强调操作过程的绝对无菌至关重要。 6.蛛网膜下腔出血及硬膜下血肿 原因:损伤蛛网膜或硬膜的静脉所致。 出血量通常较少
四、操作步骤
1.穿刺前首先需排除有无腰穿禁忌症状,检查眼底,行头部影 像学检查排除后颅窝肿瘤。向患者及家属告知穿刺的目的以 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状,取得患者及家属同意,签署腰椎穿 刺告知书。 2.嘱患者排尿,检查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保证生命体征平 稳。洗手,戴口罩帽子。 3.检查穿刺所需物品是否齐备,物品是否过期。 4.摆放体位:患者通常左侧卧位,屈颈屈髋屈膝,双手抱膝, 尽量使脊柱前屈。背部与检查床垂直。 5.穿刺部位的确定:取双侧髂嵴最高点连线与脊柱中线的交点 ,即腰3~4间隙作为常规穿刺点,也可选择上下两个间隙作 为穿刺点。 6.以穿刺点为中心,由内向外呈同心圆样消毒,消毒范围直径 约15cm,由助手打开穿刺包,术者戴无菌手套,检查穿刺包 内物品是否齐备,检查穿刺针有无弯曲断裂,针芯是否完好 。然后由术者铺无菌洞巾。
(三)化学检查 1 .蛋白质定性( Pandy 试验、潘氏试验)、 定量试验 【参考值】Pandy试验:多为阴性或弱阳性 定量试验:
不同部位脑脊液蛋白含量 ————————————————— 部 位 蛋白含量(g/L) ————————————————— 脑 室 0. 05~0.15 脑 池 0. 1~0.25 腰部脊髓蛛网膜下腔 0.15~0.45 —————————————————
窦汇 双侧乙状窦
双侧横窦
脑脊液循环
一、适应症
1中枢神经系统炎性疾病,如怀疑颅内感染等的诊断。 2.临床怀疑蛛网膜下腔出血而头CT尚不能证实或与脑膜炎等疾病鉴别有 困难时。 3.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如脑膜癌病等。 4.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脱髓鞘疾病等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5.有剧烈头痛、昏迷、抽搐或瘫痪而怀疑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者。 6.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需椎管内给药者。 7.测量颅内压或行动力学检查以明确颅内压高低;脊髓腔和静脉窦的通 畅情况。 8.脊髓病变和多发性神经根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9.动态观察CSF变化以判定病情、疗效和预后。 10.注入放射性核素行脑、脊髓扫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穿刺时损伤:前后三管颜色依次变淡。 黄色:陈旧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肿瘤或蛛网膜下 腔粘连
4. 奎肯试验(Queckenstedt test):
又称压颈试验,指腰椎穿刺时压迫颈部观察 脑脊液 的压力变化。
方法:腰椎穿刺测初压后助手用手掌沿胸锁乳突肌 内缘压迫颈部先轻压后重压,先压一侧,后压两侧, 正常人压迫15-20秒后脑脊液上升0.98-2.93Kpa(100300H2o)以上,松手后又降至初压水平,称压颈试 验通畅,若其压力缓慢上升,去除压力后,也缓慢 下降表示蛛网膜下腔部分阻塞,若压颈后脑脊液压 力不能升高,说明蛛网膜下腔严重阻塞,称压颈试 验不通。
脑脊液产生示意图
一、腰椎穿刺
【适应症】 脑和脊髓炎症性病变的诊断 脑和脊髓血管性病变的诊断 区别椎管内阻塞性和非阻塞性病变的诊断 脊髓碘油造影 早期颅高压的诊断性穿刺 鞘内给药 蛛网膜下腔出血放出少量脑脊液以缓解症状
【禁忌症】
颅内占位病变,尤其怀疑后颅窝肿瘤者。
颅内压升高伴有明显的视乳头水肿者,脑疝或疑有脑 疝者
概述
脑脊液由脑室系统内脉络丛产生,经脑内静脉系统而 入体循环。充满脑室及蛛网膜下腔,包绕于脑和脊髓四周。 脑脊液的主要功能: 1)缓冲作用
2)调节颅内压作用 3)营养作用 4)维持正常pH值 血脑屏障:具有选择性的通透作用,防止血液中的有害 成分进入脑脊液中,对维持脑脊液成分的稳定起了重要的 作用。 炎症、损伤、肿瘤、缺血、缺氧等原因均可致血脑屏障 通透性增加,从而使脑脊液成分发生变化,通过对脑脊液 成分的检查,可帮助诊断。
问答:
1.脑脊液正常压力:
常规压力测定: a. 正常 0.69~1.76kPa(70~ 180mmH2O) b. >1.96kPa(200MmH2O) 提示颅内压增高,常见 于脑水肿、颅内占位性病变、感染等。 c.<0.686kPa(70MmH2O) 提示颅内压降低,常见于 低颅压、脱水、脊髓蛛网膜下腔梗阻和CSF漏。
1、局部常规消毒,一般用安尔碘消毒皮肤2-3遍,范围不小于穿刺点周围10cm, 且第二遍范围小于第一遍,铺洞巾,用2%利多卡因逐层麻醉至椎间韧带。 2、左手固定穿刺点皮肤,右手持穿刺针从椎间隙之间,与脊椎呈垂直或针尖 斜面稍斜向头侧方向缓慢刺入,进针深度成人约4~6cm,儿童2~3cm,当针 头穿过韧带与硬脊膜进入蛛网膜下腔时,阻力突然消失,小心拔出针芯,见 脑脊液流出即为穿刺成功。 3、立即接上测压管,测试并记录脑脊液的静水压,此为初压。 4、收集脑脊液2~5ml于试管内,用作脑脊液常规、生化、细菌培养等化验, 通常第一管不用于脑脊液常规检查。颅内压增高时不宜放液过多,2~3ml即 可。 5、放液后再接测压管测压,此为终压。 6、术毕将针芯插入,再一并拔出穿刺针,穿刺点碘伏消毒,盖以消毒纱巾, 胶布固定。 7、鞘内注药时,应先放出一定量脑脊液,然后再注入同量的药物。
正常情况下,压力升高至初压的2倍,停止压迫后,压 力迅速下降至初压水平
如在压迫之后压力不上升,说明椎管内胸下段腰骶段 蛛网膜下腔有梗阻
但颈段或胸上段蛛网膜下腔有梗阻时,压力上升及下 降可和正常一样或接近正常
3.从脑脊液外观怎么区别穿刺 损伤
颜色: 红色:蛛网膜下腔或脑出血,穿刺时损伤。 可用三管试验法鉴别:
c.有颅内压升高或怀疑后颅窝肿瘤者,禁行压颈 试验,以免发生脑疝。
要密切观察病人面色、脉搏、呼吸,且切勿压迫颈动 脉窦而发生晕厥
a. 正常 压颈后CSF压力迅速上升0.981~ 1.961kPa(100~200MmH2O) 以上,解除压颈后, 压力迅速下降至初压水平。
b. 如在穿刺部位以上有椎管梗阻,压颈时压力不 上升(完全梗阻),或上升、 下降缓慢(部分梗
阻),称为压颈试验阳性。提示蛛网膜下腔完全 梗阻或不完全梗阻主要见于脊髓肿瘤、脊膜炎和 椎管肿瘤等。
,出 血多应 与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鉴别。
感染 不规范操作或局部有感染灶所致。
脑疝 是腰穿最危险的并发症,易发生在颅内压高 的患者。
【穿刺的操作方法】
体位: 合适的体位是腰穿成败的关键。 通常取左侧卧位,屈
颈抱膝,尽量使脊柱前屈,有利拉开椎间隙。
穿刺点:两髂嵴连线与脊柱中线相交处-第3、4腰椎间隙进针。 操作过程 :
2.压腹试验意义
1、了解穿刺针头是否在椎管的蛛网膜下腔内 用手掌压腹部时脑脊液压力迅速上升,去除压迫,压
力迅速下降 如穿刺针不在蛛网膜下腔内加压时压力不升 2、如果需要进一步了解椎管胸下段及腰骶段蛛网膜下
腔有无梗阻现象,其方法:当测初压后,用手掌压腹 部中上或上部,使下腔静脉及下胸段以下硬脊膜外静 脉淤血,引起脑脊液压力上升。 .00
穿刺部位有化脓性感染灶或脊椎结核者、脊髓压迫症 的脊髓功能已处于即将丧失的临界状态者。
血液系统疾病有出血倾向者、使用肝素等药物导致的 出血倾向者,以及血小板<50000/mm3者。
开放性颅脑损伤等。
【并发症】
腰穿后头痛
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大多在穿刺后24小时出现,头 痛以前额和后枕部为著,跳痛或胀痛多见,平卧 位可使头痛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