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方法基础--教案(新)
《教育研究方法》教学大纲.doc
教育研究方法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介绍教育研究领域中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定量研究方法和定性研究方法。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能够了解和掌握不同的研究方法,并能够在教育领域的研究实践中灵活运用这些方法,提高研究的质量和深度。
二、教学目标1.了解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掌握定量研究方法的设计和实施步骤。
3.掌握定性研究方法的设计和实施步骤。
4.能够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解决具体的教育问题。
三、教学内容1. 教育研究方法概述1.1 教育研究方法的定义1.2 教育研究方法的分类1.3 教育研究方法的意义和作用2. 定量研究方法2.1 研究设计2.2 数据收集2.3 数据分析2.4 结果解释与报告3. 定性研究方法3.1 研究设计3.2 数据收集3.3 数据分析3.4 结果解释与报告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理论讲解和案例分析的方式,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不同的研究方法。
五、教材与参考书主教材:《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参考书:1.《定量研究方法与数据分析》2.《定性研究方法:理论与实证》六、考核方式1. 平时表现:占总评成绩的202. 期中论文:占总评成绩的303. 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的50七、教学进度安排第1-2周:教育研究方法概述第3-4周:定量研究方法第5-6周:定性研究方法第7-8周:案例分析第9-10周:期中论文撰写和指导第11-14周:期末复习和考试以上就是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希望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认真对待,努力学习,掌握好教育研究方法这门课程,为将来的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祝大家学习愉快!作为教育研究方法这门课程的延伸,我们将继续深入探讨定量研究方法和定性研究方法的具体步骤和技巧。
在教育研究领域,为了获取准确的数据和信息,合理的研究设计和数据收集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而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更是考验研究者的能力和智慧。
接下来,我们将分别对定量研究方法和定性研究方法进行深入的探讨和解析。
教育研究方法基础--第五章
(教育3研)究排方法序基础式--第五章
每个问题后有许多答案,要求被调查者对其进 行排序,是用数字表示几种答案应该排列的次 序。
例:将下列课程按照你喜欢的程度排序,最喜 欢的在( )内写1,其次写2,依次类推。
( )思想品德 ( )语文 ( )数学 ( )英语( )计算机 ( )体育
( )自然 ( )音乐
教育研究方法基础—第五章
《教育调查研究》
第一节:调查研究的主要步骤
教育研究方法基础--第五章
一、什么是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是教育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总 的来说,调查研究就是采用一定的程序和手 段,有目的、有计划的搜集所要研究对象的 有关资料,通过整理、分析,从而了解实际 情况,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提出解决问 题方案的一种研究方法,此种研究方法多用 于研究现实的教育现象,包括研究现象的客 观事实或主观感受。
比较法:通过比较,找出不同类别研究对象之 间的共同点与差异点。
归纳法:将一般性程度比较低的结论推到一般 性程度比较高的结论,由特殊推到一般。
演绎法:用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结论。
类比法: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有某些共同属 性,推出它们的其它属性也可能相同。
教育研究方法基础--第五章
分析法:把复杂的研究对象分成若干简单的 组成部分,并分别加以研究。
(2)选择式 教育例研:究方关法于基础儿--童第五性章格特点调查
你经常把一些物体拆开来玩吗? ①不这样 ②偶尔这样 ③有时这样 ④常常这样 ⑤ 总爱这样 当你与别的孩子发生争执时,你总会选择谦让吗? ①不能 ②偶尔能 ③有时能 ④比较能 ⑤常常能 当你与别的还在发生争执时,你会坚持几见吗? ①不能 ②偶尔能 ③有时能 ④比较能 ⑤常常能 当你受到家人、老师、批评时,你会当面反驳吗? ①不会 ②偶尔会 ③有时会 ④常常会 ⑤会
教育研究方法教案——常用的教育研究方法
第17周如何收集资料—常用的教育研究方法总结授课内容:如何在小学教育研究过程中运用到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一些常用的教育研究方法。
2.掌握三种常用研究方法的操作步骤。
能力目标:将三种常用的研究方法运用到小学教育研究过程中。
素质目标:培养小学教育研究的兴趣,增强专业认知和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三种常用研究方法的操作步骤。
教学难点:将三种常用的研究方法运用到小学教育研究过程中。
教学方法:讲授法、举例说明法、案例分析法、练习法教学时数:2教学准备:PPT、各种学习辅助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问题导入:做一名研究型的小学教师不仅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也是目前我国对培养新时代卓越小学教师素质的基本要求,因此,学习如何做研究就成为了师范生的必修课。
然而,经过大本个学期的学习,我们已经学了11中研究方法,但是在小学一线做研究,咱们最常用的研究方法有哪些呢?此外,伟大的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二、教授新课:第一部分问卷调查(一)问卷调查的概念及优缺点1.概念:是通过对教育事实的观察、现状的了解、材料的搜集来认识教育问题或探讨教育现象之间联系而采取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研究方法。
2.教育调查研究的优缺点(1)优点:客观性强、收集资料快捷、调查结果便于定量处理和分析(2)缺点:不能了解到具体生动的事物和情境;对研究工具的设计要求非常高;所选样本不能代表总体的特征;如对被调查者进行指导,可能会对结果产生较大的干扰。
(二)教育研究调查的类型现状、相关、原因、跟踪调查(三)教育调查研究的一般研究过程1.确定调查课题2.选择调查对象3.确定调查方法和手段4.制定调查计划5.实施调查6.整理、分析调查资料7.撰写调查报告(四)问卷的内容及结构1.内容:基本资料、事实问题、态度问题2.结构:标题、前言、指导语、问题及答案——问题的形式根据不同的调查需要,可以将问题实际为三种形式:1、开放式。
教育研究方法教案
教案课程名称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授课教师牟星星院(系、部)心理与教育学院教研室教育学编写说明1、每项内容都要填写,“教学过程”部分要详细填写,空格不够用时可自行扩充;2、A4纸双面打印(或手写);3、一次课为一个教案,每门课按学期统一用一个封面左侧装订,封面和本说明双面打印;4、授课类型指:理论课、讨论课、实验或实习课、习题课等;5、所授课程教案每轮次必须更新。
授课思路:导入新课——讲授新课——结课过程设计:导入新课(5分钟)提问:什么是文献?能不能列举你熟悉的文献?讲授新课(70分钟)第一章教育文献的含义与作用一、教育文献的含义二、教育文献在教育研究的作用1、通过查阅文献对选定的问题加以限定。
2、告诉研究者在本领域已做了哪些工作。
(1)这一领域的发展历史与现状;(2)该课题前人或他人的主要研究成果,达到的研究水平;(3)研究的重点、研究的方法、经验和问题;(4)哪些问题已基本解决,哪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修正和补充;(5)在此问题上争论的焦点是什么;等等。
3、提供对当前研究有利的思路和方法。
4、对研究方案提出适当的修改意见,以避免意想不到的困难。
5、把握在研究中易出现的差错。
6、为研究结果的解释提供依据、背景资料。
第二章教育文献的种类与分布一、教育文献的种类一次文献,指直接记录事件经过、研究成果、新知识、新技术的专著、论文、调查报告等文献。
二次文献,又称索引性文献,是指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包括摘录内容要点、描述其特征),并按照一定方法编排成系统的,便于查找的文献。
三次文献,也称参考性文献,是在利用二次文献检索的基础上,对一次文献进行系统整理并概括论述的文献。
如果说一次文献具有原始性,二次文献有客观报道性,那么三次文献则具有主观综合性,因为它反映了加工者的主观见解。
二、教育文献的主要分布1、书籍。
这包括名著要籍、教育专著、教科书、资料性工具书等。
2、报刊。
报纸和期刊可以及时反映教育领域中的研究动态,便于研究者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一方面开阔视野,另一方面确保自己在相关研究领域中具有一定的创新可能性。
《教育研究方法》教学教案7
包括报纸与期刊。主要包括《中国教育报》、《教育文摘周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摘报》、《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中国教育学刊》、《华东师大学报》、《北师大学报》、《比较教育研究》、《外国中小学教育》、《教育理论与实践》、《教育评论》、《教育研究与实验》、《学前教育研究》等。
文献研究所需要的费用因研究文献的类型、文献分散的程度以及获得文献距离的远近而有很大不同,但是与其他研究方法相比,如进行一项大规模调查、一项严格的实验或一项深入的实地研究,所需要的费用要少得多。文献往往集中在图书馆或报社资料室等中心地点,而且资料档案馆也越来越多,其中不少是可以极易获得的计算机化的信息,只要得到相关负责人的允许,一般只要支付车费和资料使用费就可以了。因此这种方法可能是最经济的研究方法。
在直接接触性的研究方法中,因为研究者和研究对象的接触以及调查情境的不同,研究对象的反应常常是这些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从而使收集到的资料不够客观。文献研究法由于不直接接触研究对象,它接触的仅仅是有关研究对象的文献,因此不会产生研究的这种“干扰效应”,即在研究过程中不会使研究对象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改变原有的状态、导致收集到的资料失真的情况的出现。当然,这种方法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有可能受到研究者主观偏见的影响,但收集资料的方法本身却不会使正在收集的资料性质发生变化。
课次
7
周次
6
教学时数
2
授课课题
文献研究法(一)
授课方式
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
教学目标
了解文献、文献研究法的定义,文献的类型、教育文献的分布,常用教育文献检索平台、检索工具。理解文献研究法的优点、不足,文献检索的策略、步骤。掌握文献检索的方法。
教育研究方法基础--教案(新)
第一章教育研究概述第一节教育研究及其特征一、科学研究A:含义:P2B:特征:1、科学研究的客观性。
2、科学研究的系统性。
3、科学研究的创造性。
二、教育研究:A:含义:P3B:独有的特征:1、伦理性。
2、复杂性。
3、全员性。
三、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的联系。
1、教育研究起源于教育实践。
2、教育研究服务于教育实践。
3、教育实践是推动教育研究的动力。
4、教育实践是检验教育研究成果的标准。
第二节教育研究的意义一、有利于转变教育思想、确定新的教育理念。
二、有助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提高科学育人,科学管理的水平。
三、有助于形成学校的学术文化,提高办学地位,形成学校特色。
四、有助于校本研究培训,提高广大教育的专业水平。
第三节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一、计划。
二、实施。
三、总结。
第四节教育研究的基本类型一、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
二、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
三、描述性研究与干预性研究。
第二章教育研究选题与设计第一节教育研究课题的问题来源一、来源于教育教学实践二、来源于对自己有教育理论的质疑。
三、来源于对教育文献信息的分析。
四、来源于教育科学研究规划。
第二节教育研究选题的评价一、研究的意义。
二、研究的可行性。
三、研究的创新性。
四、问题具体明确。
第三节选题策略一、选择感兴趣的课题。
二、在所学的专业范围内选题。
三、尽可能选择与教学工作有关的课题。
四、选择力所能及的课题。
第四节研究方案设计一、教育研究方案的涵义。
二、研究方案的基本结构及写作要求。
1、课题依据。
2、课题研究目标。
3、课题研究内容、对象。
4、课题研究步骤和进度。
5、课题研究策略与方法。
6、课题研究的保证措施。
作业:设计“优生与后进生安排学习时间的比较研究”课题方案。
第三章文献检索与综述第一节文献及其作用一、文献的类型A:含义:P31B:分类:1、按文献的社会属性分:政治文献、军事文献、经济文献、教育文献。
2、按文献的处理、加工程度分: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
教育研究方法教案
教育研究方法教案教育研究方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教育研究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学生能够掌握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学生能够运用教育研究方法进行实际研究,并撰写研究报告。
二、教学内容1、教育研究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教育研究的具体应用和实例分析。
三、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教师介绍本课的主题和目标,引导学生理解教育研究的重要性和基本概念。
2、新课教学(1)教育研究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教师通过PPT、视频、案例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教育研究的定义、特点和目的,以及其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性。
(2)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教师介绍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包括问题提出、文献综述、研究设计、数据采集和分析、结果解释和撰写研究报告等环节。
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和实例分析,深入理解教育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3)教育研究的具体应用和实例分析教师结合具体的研究实例,引导学生掌握教育研究的具体应用和方法选择。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实例分析,深入理解教育研究的实践操作和技能要求。
3、课堂练习学生分组,结合实际教育问题,运用所学的研究方法进行现场研究,并撰写研究报告。
教师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教育研究的方法和技能。
4、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课的教学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强调教育研究的重要性和基本方法,鼓励学生深入实践和研究,提高自身的教育研究能力。
四、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参与度、专注力和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对教育研究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的掌握情况。
2、研究报告:评价学生对实际问题的研究和解决能力,以及研究报告的撰写能力。
3、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研究题目,要求学生进行文献综述、研究设计和初步的数据分析,以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
五、课外拓展1、鼓励学生阅读相关的教育研究论文,了解最新的研究方法和理论。
2、推荐相关学术网站和资源,帮助学生进行深入研究和自主学习。
3、引导学生关注实际教育问题,培养其独立思考和研究的能力。
《教育研究方法》知识点备课讲稿
《教育研究方法》知识点备课讲稿《教育研究方法》知识点第一章1、教育科学研究的含义教育科学研究通常指应用科学的方法,有系统、有目的、有计划地研究特定教育现象发生、发展、变化规律,以揭示教育本质,解决教育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育质量的创造性活动。
2、教育研究的对象教育研究的对象时教育问题成为教育研究对象的教育问题一般具有以下基本特点:①问题性;②预见性;③未知性3、教育研究的功能⑴丰富教育理论;⑵描述教育事实;⑶解释教育现象;⑷预测发展趋势;⑸改进教育工作4、教育研究的意义⑴教育研究是教育实现自身变革的内在要求;⑵教育研究是提高教育行政决策的科学化的需要;⑶教育研究能力是现代教育工作者的必备素质;⑷教育研究有益于中小学教师工作内驱力的激发;⑸教育研究有助于教育实践问题的解决第二章1、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⑴客观性原则;⑵创新性原则;⑶理论联系实际原则;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⑸伦理原则2、教育研究的基本程序①选题;②查阅文献及初步调查了解;③制定研究工作计划;④搜集并整理资料;⑤分析研究;⑥撰写报告3、教育研究问题的来源⑴从教育实践中发现问题;⑵从过去的研究成果中寻找值得研究的问题;⑶从有关理论中演绎出研究问题;⑷从留有争议的问题中寻找研究问题;⑸从各级规划课题中选择问题4、选题的原则①需要性原则;②科学性原则;③创新性原则;④可行性原则5、教育研究假设的形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观察分析;第二个阶段是提出假设;第三个假设是表述6、确定研究变量⑴选择实验变量;⑵确定因变量;⑶辨别无关变量;⑷定义研究变量第三章1、文献的定义文献包含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即把人类知识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和视频等手段记录下来的所有资料,既包括如图书、报刊、学位论文、档案、科研报告等书面印刷品,也包括像文物、影片、录音录像带、幻灯片等实物形态的各种资料。
2、文献的类型⑴根据文献内容加工程度的不同,可分为零次文献(如个人日记、教师日志、手稿、信件、笔记、自传,还有学校、团体、学会等撰写的文件)、一次文献(如专著、学术论文、学位论文、研究报告、会议文献、档案资料)、二次文献(如检索性文献)、三次文献(动态综述、专题评述、进展报告、数据手册、年度百科大全以及专题研究报告);⑵根据文献的来源,可分为图书类文献、期刊报纸类文献、论文集类文献等;⑶根据文献的呈现形态,可分为印刷物类文献、影响类文献、电子类文献等。
教育研究方法基础电子教案8
“减轻负担,提高效益”数学教育实验(简称GX实 验),从转变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入手,改革传统 教材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技法、轻通法的 弊病,打破传统的直线式教材编排体系,以提高课 堂效益,减轻课外负担。提出了“积极前进、循 环上升,淡化形式、注重实质,开门见山、适当 集中,先做后说、师生共作”的数学教育原则, 并有许多具体操作方法,假设通过这些做法可以 “减轻负担、提高效益”。
教育研究方法基础电子 教案8
2020/11/21
教育研究方法基础电子教案8
目录
第一章 教育研究概述 第二章 教育研究选题与设计 第三章 文献检索与综述 第四章 教育经验总结 第五章 教育研究方法 第六章 个案研究 第七章 教育统计与教育测验 第八章 教育实验研究 第九章 教育行动研究 第十章 教育研究成果表述
教育研究方法基础电子教案8
第二节 教育实验选题与实验假设
一、实验课题 举例: • 提高学业成绩又不加重学生负担 • 减轻学生课外负担 • 在班级教学中如何因材施教、如何处理两极
分化 • 培养差生学习兴趣 • 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育研究方法基础电子教案8
第二节 教育实验选题与实验假设 二、实验假设
教育研究方法基础电子教案8
第三节 教育实验的变量选择、测量和控制
一、自变量的选择与操纵 • 自变量在实验中通常称为实验因素,是由实
验者掌握的、假定为原因的变量 • 一种是由实验者主动操纵而变化的变量,如
学习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学习 次数、作业量、活动方式等 • 另一种是由实验者主动选择而变化的变量, 如学生性别、年级、智力等
第三节 教育实验的变量选择、测量和控制
教育研究方法基础
第二节 描述统计
二、统计图 • 特点:用点、线、面以及色彩的描绘而制成的
描述数据间的关系及其变化情况;直观形象、 易于理解;不够精确。 • 几种常见的统计图:
①条形图 ②饼图 ③次数直方图 ④次数多边图
第二节 描述统计
二、统计图
1.条形图:用宽度相同的直条(长方形)的长 度(高度)来表示事物的数量或百分比的大小 的一种统计图(如图1)。
最常用的数字特征是均值和方差。
第二节 描述统计
三、样本的数字特征
1.平均值(简称均值,average)
定义:设变量X的观测值为X1 , X2 , … Xn ,则X 的样本平均值为:
1 n
X n i1 Xi
n
其中 X i =X1+X2+ … +Xn i1
第二节 描述统计
三、样本的数字特征
第一节 变量与变量的种类
二、变量 • 变量:指研究对象的个体之间在性质和数量上
可以变化并可以测量的条件、现象或特征。 • 变量类型:
①定类变量 ②定序变量 ③定距变量 ④定比变量
第一节 变量与变量的种类
二、变量 1.定类变量 • 定义:是用数字表示个体在属性上的特征或类
别上的不同的变量,也称类别变量。 • 特征:没有绝对零点,没有测量单位,四则运
第三节 推断统计
二、正态分布
• 正态分布:指一条光滑的曲线。如果变量X在 总体中是正态分布,称X服从正态分布,记为 X~ N(,2)。 其中 是总体均值, 2 是总体方差,是总体标 准差。
第三节 推断统计
二、正态分布 • 参数:对于一个确定的问题,和 2 都是未知
的常数。
• 参数估计:用样本的数字特征来估计总体的数 字特征,如用X 来估计,S2来估计 2,这就是 所谓的参数估计。
《教育研究方法》教学教案1
课次 1 周次 2 教学时数 2 授课课题教育研究概述(一)授课方式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教育研究方法》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了解教育研究、教育研究方法含义。
理解教育研究的功能、价值、原则。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教育研究方法》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教育研究的功能、价值、原则。
授课方法和手段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
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设计一、为何学该门课程“如果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应当引导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路上来。
”――苏霍姆林斯基(一)社会的需要社会的需要,更准确地说是幼儿教育工作的需要。
幼儿教育工作需要什么样的幼儿教师?过去是需要教书匠。
当今是需要研究型教师。
(一)个人需要1.职称晋升2.升迁调动生活环境的改善:更好的环境意味着更高的要求、更大的压力,需要有更优秀的表现。
3.考研(1)报考条件(2)考试内容《2020年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311)》(1)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2)必答题为270分。
其中,教育学原理约100分、中外教育史约100分、教育心理学约40分、教育研究方法约30分。
(3)必选题为30分,考生必须在两道试题中选取一道作答。
第I道题考查教育心理学的内容,第Ⅱ道题考查教育研究方法的内容。
考生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I 道题的成绩计入总分。
二、学什么如何做研究。
具体讲包括如何选题、如何进行研究设计、如何收集研究资料、如何整理分析研究资料(数理统计分析另需要专门课程统计学或教育统计学来讲解,本课程不做介绍)、如何撰写研究报告或学术论文等。
三、如何学总要求:理论与实践并重。
1.课堂学习(34%)出勤情况(5%),不定期点名旷课超过3次取消参加期末考试资格。
雨课堂参与度(6%)。
技能训练(24%)。
教育研究方法教案
教育研究方法教案论文是学术论文的简称.学术论文是指用来进行科学研究和描述科学研究成果的文章国家标准《GB7713-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对学术论文所作的定义:"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
"?论文的功用(为什么要写论文)?1,可以记录新的科研成果,本身就是学术研究的有效手段2,促进学术交流,成果推广和科技发展3,促进科研的深化4,是考核作者知识,科研水平的重要载体之一日本长冈技术科技大学校长川上正光在《科学与创造》一书中说:"大学的最大使命是创造出学问,技术,培养出具有创造力的人."?因此可以说,论文写作教学是培养大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毕业论文,泛指专科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学士学位毕业论文)、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博士学位论文)等,即需要在学业完成前写作并提交的论文,是教学或科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学位论文是指为了获得所修学位,按要求被授予学位的人所撰写的论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规定,学位论文分为学士论文、硕士论文、博士论文三种按照研究方法不同,学位论文可分理论型、实验型、描述型三类,理论型论文运用的研究方法是理论证明、理论分析、数学推理;实验型论文运用实验方法;描述型论文运用描述、比较、说明方法,对新发现的事物或现象进行研究而获得科研成果。
写毕业论文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从事本专业工作和进行相关的基本训练。
毕业论文应反映出作者能够准确地掌握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对所研究的题目有一定的心得体会,论文题目的范围不宜过宽,一般选择本学科某一重要问题的一个侧面。
教育研究方法基础电子教案10
的测量和无关变量的控制情况; (4)实验的实施情况; (5)资料数据的处理,统计检验方法和结果。
第二节 教育研究成果的主要类型
三、实验研究报告
1பைடு நூலகம்项目(材料1) 2小项目(材料2)
第三节 教育研究成果的撰写
二、写作初稿 • 不同的初稿写作方式: 1.循序渐进 2.化整为零 3.交叉执笔
第三节 教育研究成果的撰写
三、科研成果撰写的基本要求 1.标题与文章的一致性 2.尽量体现创新精神 3.行文流畅,格式规范
第四节 教育科研成果表述通行规范
• 本章讨论如何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来表述研 究成果。
第十章 教育研究成果表述
第一节 教育研究成果表述的目的 第二节 教育研究成果的主要类型 第三节 教育研究成果的撰写 第四节 教育研究成果表述通行规范
第一节 教育研究成果表述的目的
• 展示研究结果及其价值,从而取得社会效益; • 促进学术交流,丰富学术文献; • 通过对整个研究过程的回顾和总结,为进一
题,后面要有着落,后面说到的内容,前面 可以有交代或暗示。
第四节 教育科研成果表述通行规范
六、过渡与照应 1.过渡 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1)用序码过渡 (2)用关联词语过渡 (3)用句子过渡 (4)用段落过渡
第四节 教育科研成果表述通行规范
六、过渡与照应 2.照应 常见的照应方式有三种: (1)开头与结尾照应 (2)前伏与后垫照应 (3)内容与标题照应
第四节 教育科研成果表述通行规范
七、结论 • 结论是对全文的概括与总结,是对研究结果
教育研究方法基础电子教案8.pptx
第三节 教育实验的变量选择、测量和控制
五、常见无关变量对效度的影响及控制办法 • 经历
– 经历一些实验以外的偶然事件 – 影响内在效度 – 控制的方法是使用对照组,让实验组和对照组同时经历
相同的事件,同时接受相同事件的影响
• 成熟
– 随着时间的推移,被试身心会发生变化,如生理、心 理的发展和成熟,知识、经验、技能的增长等
找可行的操作程序。
第一节 教育实验概述
二、教育实验的功能和局限性 教育实验的局限性: • 变量控制造成环境失真 • 实验可能引起副效应 • 测验误差 • 选择误差
第一节 教育实验概述
三、教育实验的步骤 可分三个阶段: • 实验选题和设计。包括:选定实验课题、提出
实验假设、明确实验目的、选择实验对象(被 试)、实验的设计、实验人员的组织和培训、 准备实验用品、制订实验计划。 • 实验的实施。包括:根据实验设计进行前测、 编组、控制实验情景、后测、记录实验情况。 • 数据分析和报告结果。
– 随机分组 – 消除影响 – 匹配被试
• 区组设计(将无关变量作为区组)
第三节 教育实验的变量选择、测量和控制
四、实验控制与效度 • 内在效度 对实验样本而言实验结论的真实性程度 • 外在效度 由实验样本得到的实验结论推广到全体研究对
象(目标总体)的有效程度 • 内在效度低的实验外在效度一定低 • 影响内在效度的无关变量一定影响外在效度
第二节 教育实验选题与实验假设
三、统计假设 • 实验假设是研究者提出并希望其为真的假设,
又称为研究假设 • 统计上并不直接检验研究假设,而是检验与
其对立的假设:实验前后的结果没有差异, 在统计上称为原假设 • 如果经过检验拒绝原假设,就可以接受实验 假设
专业课《教育研究方法学基础》教案整理版
专业课《教育研究方法学基础》教案整理
版
教学目的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
1. 了解基本研究方法和思路,能够独立设计并开展教育研究;
2. 搜集和分析教育相关的文献资料,对国内外教育研究的成果和趋势有清晰的认识;
3. 能够借助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对研究结果进行解释和讨论;
4.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教育实践,提升教学和科研水平。
教学内容
第一章研究方法概述
本章介绍研究定义、研究目的和分类、研究过程等基本概念,帮助学生建立研究思路并制定研究计划。
第二章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本章介绍文献综述的目的、方法和步骤,以及问题提出的原则和方法,以此帮助学生确定研究问题。
第三章研究设计及其实施
本章介绍研究设计的原则、类型和方法,以及实施研究的步骤和技巧,帮助学生合理设计并实施研究方案。
第四章数据处理与分析
本章介绍数据搜集的方法、工具和步骤,以及数据描述和分析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熟练运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第五章研究报告与学位论文撰写
本章介绍研究报告和学位论文的结构和要求,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论文写作方法和技巧。
教学方式
本课程既包括理论讲解,也包括案例分析。
学生需要认真完成课前阅读和研究,积极参加课堂讨论和实践操作。
作业与考核
学生需要完成个人研究计划、文献综述、研究报告等作业,并通过期末考核。
参考资料
1. 《教育研究方法学》(第五版),沈西苓、林夕等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教育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第二版),徐洪波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育研究方法教案
1.难度:是题目难易程度的指标。
在计算客观题的难度时,它就是受测者在回答该题目时正确回答的人数在全体受测者中所占的比例;当题目的分数为多值时,难度就是全体平均分与题目满分的比例。
2.区分度:是指一个题目区分所有受试者的能力。
区分度高的试题,对受试者有较高的鉴别力,能有效区分高水平的能力和低水平的能力。
当测试被用于选拔和鉴别目的时,测验的效度问题往往被归结为题目的区分度问题。
3.信度:是反映测验结果在不同条件下的一致性程度的指标;在定义上,信度就是真分数方差与实测所得分数方差的比例,这一比例也被称为信度系数。
4.重测信度(稳定性信度):在不同时间使用同一份试卷,对同一个体或群体进行重复测验,所得到的两组测量结果所得到的两组测量结果之间的相关系数。
这种信度表示两次测验结果有无变动,反映测验结果的稳定程度。
优点在于提供有关测验结果是否随时间而变化的资料,可以作为预测受试者将来行为表现的依据;缺点是易受练习、记忆及两次测验间其他偶发因素的影响。
它比较适用于一些能力测验和人格测验。
5.复本信度(等值性信度):有时候,需要准备一些具有相同测验目的、相同题目范围、相同难度但题目不同的测验。
在计算时,复本信度就是同一受测者在几乎同时进行的、采用等值型测验进行测试所得结果之间的相关系数。
6.分半信度(同质性信度):是指一份测验的内部一致性的指标。
分半信度反映了一份测验种不同题目之间的一致性,反映组成测验的题目之间是否呈正相关,反映测验所测的是否同一品质或特征。
7.评分者信度:从测验卷中抽取一些样本,单独由两位评分者在每份测验上评分,然后求出他们所评分数的相关系数,这就是评分者信度。
它能说明不同评分者所评分数之间的一致性程度,也能说明误差来源是评分者之间的评分差异。
8.效度:是衡量一个测验达到测量目的的程度的指标;它反映的是测量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效度具体可分为内容效度、准则效度和结构效度三种类型。
9.内容效度:又称表面效度、逻辑效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教育研究概述第一节教育研究及其特征一、科学研究A:含义:P2B:特征:1、科学研究的客观性。
2、科学研究的系统性。
3、科学研究的创造性。
二、教育研究:A:含义:P3B:独有的特征:1、伦理性。
2、复杂性。
3、全员性。
三、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的联系。
1、教育研究起源于教育实践。
2、教育研究服务于教育实践。
3、教育实践是推动教育研究的动力。
4、教育实践是检验教育研究成果的标准。
第二节教育研究的意义一、有利于转变教育思想、确定新的教育理念。
二、有助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提高科学育人,科学管理的水平。
三、有助于形成学校的学术文化,提高办学地位,形成学校特色。
四、有助于校本研究培训,提高广大教育的专业水平。
第三节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一、计划。
二、实施。
三、总结。
第四节教育研究的基本类型一、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
二、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
三、描述性研究与干预性研究。
第二章教育研究选题与设计第一节教育研究课题的问题来源一、来源于教育教学实践二、来源于对自己有教育理论的质疑。
三、来源于对教育文献信息的分析。
四、来源于教育科学研究规划。
第二节教育研究选题的评价一、研究的意义。
二、研究的可行性。
三、研究的创新性。
四、问题具体明确。
第三节选题策略一、选择感兴趣的课题。
二、在所学的专业范围内选题。
三、尽可能选择与教学工作有关的课题。
四、选择力所能及的课题。
第四节研究方案设计一、教育研究方案的涵义。
二、研究方案的基本结构及写作要求。
1、课题依据。
2、课题研究目标。
3、课题研究内容、对象。
4、课题研究步骤和进度。
5、课题研究策略与方法。
6、课题研究的保证措施。
作业:设计“优生与后进生安排学习时间的比较研究”课题方案。
第三章文献检索与综述第一节文献及其作用一、文献的类型A:含义:P31B:分类:1、按文献的社会属性分:政治文献、军事文献、经济文献、教育文献。
2、按文献的处理、加工程度分: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
3、按记录形态分:印刷型、缩微型、视听型、机读型、网络型。
二、文献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1、文献的知识传承和信息传播作用。
2、文献的成果查新作用。
3、文献的理论证据作用。
第二节教育文献的收集一、我国教育文献信息源。
包括机构源、人员和物体源。
二、收集教育文献的原则、方法和途径。
1、收集教育文献的原则。
P34。
2、途径和方法:(1)、采购。
(2)现场收集。
(3)检索。
(4)复制、下载。
(5)索取。
第三节教育文献检索一、文献检索的目标P35。
二、文献检索的工具。
三、教育文献检索的途径与方法。
A:教育类图书检索的途径与方法。
B:教育类报刊的检索途径与方法。
第四节计算机检索一、计算机文献检索的主要方式。
1、联机检索。
2、光盘检索。
3、计算机网络检索。
二、计算机检索的途径和步骤。
三、计算机信息网服务方式简介。
四、我国中小学常用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简介。
1、国际互联网。
2、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络。
3、中国中小学数字图书馆。
4、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
第五节文献综合一、文献综述的含义。
二、文献综述的基本内容,结构与写法。
A:基本内容。
B:基本结构与写法。
1、标题。
2、提要。
3、正文。
4、结束语。
5、参考文献。
三、文献综述应注意的问题。
1、定好题目。
2、选好资料。
3、整理资料。
4、用好资料。
5、拟定提纲。
6、认真撰写。
7、审核修改。
8、标明出处。
第四章教育经验总结第一节教育经验总结概述一、教育经验总结的涵义。
1、经验2、教育经验。
3、教育经验总结。
4、先进的教育工作经验的标准。
二、教育经验总结的特点:1、以己有的经验作为研究内容。
2、保持研究过程的自然状态。
3、注重对教育经验的理性思考。
4、研究成果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三、教育经验总结的类型。
1、具体经验总结。
2、一般经验总结。
3、理论性经验总结。
四、开展教育经验总结的意义。
1、是丰富和发展教育科学理论的重要途径。
2、是教育管理者提高办学水平和管理水平的可靠保证。
3、是增强教师业务素质,促进教育质量提高的有效方法。
第二节教育经验总结实施步骤一、确定总结对象。
二、制定总结计划。
1、明确任务要求。
2、合理分工协作。
3、计划性与灵活性统一三、经验资料的积累,筛选提炼。
1、教育经验事实的积累。
2、教育经验事实的筛选。
3、事实经验事实的提炼。
四、教育经验总结的论证。
五、撰写经验总结报告。
第三节教育经验总结的基本要求一、总结对象要有代表性,具有典型意义。
二、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三、要全面考察,注意多方面联系。
四、要正确区分现象与本质,得出规律性的结论。
五、要有创新精神。
第五章教育调查研究第一节调查研究的主要步骤一、准备阶段1、确定调查研究课题2、选择调查研究对象3、草拟调查研究提纲4、制定调查研究提纲5、调查研究工作的组织和人员培训二、调查阶段三、研究阶段(一)整理资料(二)分析资料1、定性分析2、定量分析(三)推断结论四、总结阶段。
第二节问卷法一、问卷题目的类型1、开放式题目。
2、封闭式题目3、混合式题目二、问卷设计的策略三、问卷设计的程序四、问卷的发放与回收五、问卷法的优缺点六、选择题和量表题的编制(一)选择题的编制(二)量表题的编制第三节访谈法一、访谈法的类型1、结构式访谈2、非结构式访谈3、半结构式访谈二、访谈要求和技巧三、访谈法的优缺点第四节观察法一、观察法的类型1、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2、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3、结构式观察和非结构式观察4、时间取样观察和事件取样观察二、观察记录的步骤三、观察记录表四、观察技巧五、观察法的优缺点第五节个案调查一、典型调查。
二、重点调查。
三、追踪调查。
第六节抽样调查一、简单随机抽样。
二、分层随机抽样。
三、整群抽样。
四、等距抽样。
五、随机抽样调查的主要步骤。
六、准随机抽样。
第六章第一节个案研究概述一、个案研究的含义。
二、个案研究意义。
1、个案研究是提高基础教育质量不可缺少的研究方法。
2、是很适合教师使用的一种研究方法。
3、是因材施教的基础,具有实践意义。
4、是教师反思的主要手段。
三、个案研究的特点。
1、研究对象的个别性。
2、研究方法的综合性。
3、研究过程的深入性。
四、个案研究的局限性。
第二节个案研究的步骤一、认识个性,确立个案。
二、个案的资料搜索。
三、分析整理资料。
四、个案的发展指导。
五、追踪研究。
六、撰写报告。
第三节个案研究的方法一、跟踪法二、追因法。
三、临床谈话法。
四、产品分析法。
五、教育会诊法。
第七章教育统计与教育测验一.总体与样本二.变量.三.变量类型.1.定类变量.2.定序变量.3.定距变量.4.定比变量.第三节描述统计一.统计表1.单项表.2.多项表.3.次数分布表.编制次数分布表的步骤.(1).求出全距.(2)确定组距和组数.(3)决定组限.(4)分组登记次数.4.编制统计表的注意事项.二.统计图:1.条形图.2.饼图:3.次数直方图.4.次数多边图.三.样本的数字特征1.平均值.2.中位数.3.众数.4.方差.5.标准差.四.相关系数.第四节分数的转换与解释一.原始分数及其局限1.不可比性.2.不可加性.3.不能反映学生在团体中的位置.二.几种常用的导出分数.1.百分等级分数.2.标准分数.3.T分数.第五节测验信度一.信度的定义.一.信度的种类.1.重测信度.2.复本信度.3.分半信度.四.提高测验信度的方法.第六节测验效度一.效度与信度.一.内容效度.一.效标关相效度.一.提高效度的方法.第七节题目的难度和区分度一.难度1.难度的定义和计算.2.测验的平均难度.二.区分度.1.区分度的定义.第八章教育实验研究第一节教育实验概述一.教育实验的特征:1.教育实验的根本目的是判明因果关系.2.教育实验以假设为先导,围绕验证假设而操纵自变量.3.教育实验的因果探求是以人为的条件控制来保证实现的.二.教育实验的功能和局限性.三.教育实验的步骤:1.实验选题和设计.2.实验的实施.3.数据分析和报告结果.第二节教育实验选题与实验假设.一.实验课题.一.实验假设.一.统计假设.第三节教育实验的变量选择,测量和控制一.自变量的选择与操纵.一.因变量的分析与测量.一.无关变量控制.一.实验控制与效度.1.内在效度.2.外在效度.五.常见无关变量对效度的影响及控制办法.1.经历.2.成熟.3.样本选择.4.测验.5.被试中途退出实验.6.重复实验的干扰.7.实验参与人员的态度.8.其他.第四节教育实验的类型和设计.一类型:1:根据实验的目的,可分为探索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2:根据变量控制的严密程度,可以分为真实验,准实验和前实验. 3:根据被试分配方法,可以分为等组实验,单组实验和轮组实验.二.教育实验设计的基本类型.(一)前实验设计.1.单组前后测设计.2.固定组比较设计.(二)准实验设计.1:不相等实验组对照前测后测设计. 2:时间序列设计.(三)真实验设计.1: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设计.2:实验组对照组后测设计.3:所罗门四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