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文献综述
我国终身教育发展的现实基础是客观现实,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宏观路径是未来趋向,这两方面是我国终身教育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但就目前的国内外终身教育研究看,尚无专门论述者。
(一)现实基础研究文献综述
终身教育发展现实基础研究所涉及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资料均颇为浩繁,因此从中梳理出研究脉络实非易事。下面仅就与文章内容直接相关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地方经济差异和中国功利主义文化传统三方面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
1.中央与地方关系相关研究
终身教育发展中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受制于国家行政管理体制中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关于后者,研究文献非常丰富,不仅在政治学著作中有所涉及,在行政体制改革一类的文献中也是主要研究内容,更有很多著作直接研究中央与地方关系问题,为本研究提供了相当丰富的素材。综合现有研究可以看出,目前的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主要关注以下几方面问题:①中国政府职能。“对中国来说,这一课题显得更为重大而深刻”1,它是界定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核心因素和着力点,“为行政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也为之提供了评价标准”2。②中国中央与地方关系发展历史。不同学者有不同的划分方式,但基本都以1978年改革开放作为主要分界点,认为1978年之前是中央集权阶段,之后为逐步分权的时期;不同学者对1978年之前和之后做了更为详细的划分。3③中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类型。当前
1辛传海.中国行政体制改革概论[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6.32.
2颜廷瑞.中国行政体制改革问题报告[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58.
3颜廷瑞.中国行政体制改革问题报告[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 246-251.
辛传海.中国行政体制改革概论[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6.146-148.
金太军,赵晖.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建构与调谐[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251-283.
夏丽华.60年来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特点与当前的改革问题[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
理论界有关中国中央与地方关系变化的基本判断主要有“中央主导型”、“地方主导型”和“中央地方混合型”三种观点。持“中央主导型”观点的学者认为,垂直控制和地方问责制是中国政治体制的突出特点,这种体制被称作“压力型体制”,即政治组织为了实现经济赶超和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指标,采取数量化任务分解的管理方式和物质化的评价体系;压力型体制下的政绩考核机制直接影响着中央和地方关系的基本形态,因此,中央对地方仍然具有很强的控制力。4持“地方主导型”观点的学者认为,改革开放的过程也是一个中央权力不断弱化、地方权力逐渐扩大并发展到直接挑战和危及中央权威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度依赖于地方层面的制度创新,但非制度化的分权使得中央与地方之间权限模糊,在制度上形成“灰色地带”。5持“中央地方混合型”观点的学者认为,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改革是一种可控的放权式改革,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变化过程是核心与边层的混合型互动过程,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核心未变(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边层则不断发生各种侵蚀性变化;中央与地方混合互动的结果是:很多时候中央与地方会互相适应及让步,而每当中央偶尔实施强制性管理,中央政府又展示出至高无上的权力。6④中央与地方关系改革的困境与问题。这是目前研究比较集中的一点。金太军从权力、职能、制度和体制角度分析
(5):14-17.
4 Tsui Kai-yuen, Wang Youqiang. Decentralization with Political Trump: Vertical Control, Local Accountability and Regional Polarization. China Economic Rrview,2008,19(1):18-31.
徐邦友.在两个转变中革新政府行政观念[J].甘肃理论学刊,1997,(2):45-48.
王国生.转型时期地方政府面临的制度环境及其市场地位分析[J].南京社会科学,1999,(11):9-14.
Qian Yingyi,Gerard Roland. Federalism and the Soft Budget Constraint.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9,88(5):1143-1162.
5周业安.中国制度变迁的演进论解释[J].经济研究,2000,(5):3-11+79.
Avery Goldstein. From Bandwagon to Balance of Power Politics: Structure Constrains and Politics in China,1949-1978.California:Stanford University,1991:29-46.
Dorothy J.Solinger.Despite Decentralization: Disadvantages,Dependence,and Ongoing Central Power in the Inland.The Case of Wuhan.China Quarterly,1996,(145):1-34.
Hongbin Cai,Daniel Treisman.Did Government Decentralization Cause China's Economic Miracle?World Politics,2006,58(4):505-535.
郑永年.政治改革与中国国家建设[J].战略与管理,,2001,(2):1-12.
韩丽.中国立法过程中的非正式规则[J].战略与管理,2001,(5):16-27.
6徐勇.内核—边层:可控的放权式改革——对中国改革的政治学解读[J].开放时代,2003,(1):98-112.
杨光斌.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中央—地方关系新论——理论、现实与政策[J].学海,2007,(1):67-78.
Steven M.Goldestein.Reforming Socialist Systems:Some Lessons of the Chinese Experience.Studies in Comparative Communism,1998,(21):227-258.
James Q.Wilson.Bureaucracy:What Government Agencies Do and Why They Do It.New York:Basic Books,1989:149-156.
Christine P.W.Wong.Central-Local Relations in an Era of Fiscal Decline:The Paradox of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in Post-Mao China.China Quarterly,1991,(128):691-715.
李芝兰.跨越零和:思考当代中国的中央地方关系[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6):117-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