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心得)之谈谈作文教学中的求异思维训练

合集下载

作文指导中求异思维的训练

作文指导中求异思维的训练

作文指导中求异思维的训练【摘要】在作文教学中,成功的求异思维训练,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逆向发散思维品质,激发其创新意识,提高其写作能力。

根据作者教学实践,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训练:挣脱习惯思维束缚,确立转换角度思维的意识;从观察和立意入手,启发学生求异思维心理;创设求异思维氛围,使学生善于思考,勇于创新:提供求异思维情境,训练必须与学生知识、能力基础与心理素质相适应。

【关键词】求异创新逆向发散【正文】写文章要不落俗套,另辟蹊径,体现时代精神,就要在立意或选材上下功夫。

这是新课标作文训练的要求之一。

俗话说:“文章最忌随人后。

”如何使文章避免千人一面而独具特色呢?成功的求异思维训练,会使学生笔下生花,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章。

所谓求异思维,就是指思维的逆向发散,让思维形成对立面,从问题的相反方向进行多方探索,导致新的认识。

在作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一些求异思维训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写作能力,使他们在有所发现、有所发展的同时,养成不囿成见,不唯书不唯上,独立思考,勇于质疑的良好思想素质、思维品质和心理品质。

成功运用求异思维,学生中出现的好文章比比皆是。

“开卷有益”是宋代王辟之在《渑水燕谈录》卷六中引宋太宗赵光义的话:“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

”原意鼓励读书,今天也用来规劝学习,认为开卷必有好处。

然而有位学生却采用求异思维方法,想到了开卷的另一面。

他认为在阶级社会中,特别是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不能笼统地说“开卷有益,”应该对所接触的书刊进行分析和鉴别。

那些引导人们振奋精神,增进修养,积累知识的书刊,的确“开卷有益”:而那些诱惑人们思想颓废,寻求刺激,意志消沉的书刊,非但无益,而且有害。

正如意大利谚语所言,没有比一本坏书更坏的强盗了。

因此,我们不可不加分析地说“开卷有益”,而应该说,开“好卷”有益,开“坏卷”有害。

另一个学生则进一步提出:仅能辨别好书坏书,读书也未必有益,要使读书受益,还必须学会善于读书。

作文教学中求异思维的训练

作文教学中求异思维的训练
… …
在讲评作文 的时候 , 首先肯定 了这个学生敢 于提出 自己观 点 , 指 出当代 中学生必 须独 立思考 、 不可 盲
天的 中学生 同样 要虚心 听取父母 、 师长们 的有 益教
可见 。成功 的求 异思 维使 这些 学生 笔下 的文
章, 完全 以一种 崭新 的姿 态 出现在读 者面 前 , 不乏 从 , 因而作文具有 合理 的一 面。但作文却忽 略了今 真知灼 见 , 读来 不无 启迪 。从这 里我 们不难 看 出 , 求 异思维在 作文教学 中 的显著作 用 。 导一面 。通过 教师的具体 帮助 , 学生的求异思 维才 那么 ,怎样 在作 文教 学 中进行 求异 思维训 练 会 更加 的严 密。 最后 。 还 可 以组 织学 生反批 作文 , 指导 学生对 呢?笔者根据教 学实践 , 认为 可以从 以下 四个环节
开放 , 切忌先 入为主 , 搞一 言堂 。要充 分发扬 民主 ,
王健翠 , 教师。 现居湖 南 宜章 。
向 的变换 , 都应 遵循 客 观规 律 , 合乎逻 辑 , 反 映事 物的本 质特 征 , 为大 多数人所 认可 , 绝 不能 主观臆 断, 悖 情悖理。
写 作 讲 坛
作 文教 学 中求异 思维 的训练
◎ 王 健 军
俗话说 : “ 文章最忌 随人后 。” 如 何使文 章避 免 千人一 面而独具特 色呢?成功 的求异思维训 练 , 会 使学生笔 下生花 , 写 出令人耳 目一新 的文章 。
建立新 型平等的师生关 系 , 创设宽松 和谐 的思辨氛
围, 鼓 励 他们 善 于思 考 , 勇 于创 新 , 敢于 发 表 自己
的见解 , 特别 是与众 不 同的意见 。 当然 , 教师 还要

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摘要:作文教学随着社会的发展增添了新的要求,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日趋重要,本文主要从反向立意、辨证立意、多角度立意三方面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以达到创新的目的。

关键词:作文教学求异思维创新能力求异思维,是一种立体型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它要求在审题立意时,不受传统观点的束缚,努力打破常规,多方位多层次的分析思考,创造出出人意料的新论。

求异思维呈发散型(如图①),其特点是多向性。

求异思维的结果是趋异求新,创造性的成果往往从中产生。

而传统作文教学主要是辐合型的求同思维模式(如图②),这往往给人以老生常谈的感觉,易落俗套,人云亦云,大同小异。

求异思维可以是对某些事物、格言俗语、成语典故等予以否定,另辟蹊径,创立新论。

其训练方法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一、反弹琵琶唱新调【理论指导】这是一种逆向思维,反向思考,从相反方向去否定已有观点或定论,提出与原有观点或定论截然不同的新论。

(如图③)这需要我们大胆地反叛旧有的论点,给人以崭新的感受。

【实例分析】例析一:面对“夕阳”,李商隐哀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流露出一种凄楚哀婉,落寞无奈的愁绪。

而叶剑英元帅却反其道而行之,唱出了“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高亢激昂,豪迈雄壮,表现出元帅晚年仍保持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催人奋进。

例析二:对于杨柳,一般人都认为它随风起舞,婆娑多姿,自成风景。

与此相反,有人却认为它搔首弄姿,顾影自怜。

例析三:看见落花,林黛玉唱出了一曲肝肠寸断的《葬花吟》。

可诗人龚自珍却高声赞道:“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忧伤之情荡然无存,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例析四:有人赞誉“春蚕”是“吐尽了丝,才悄然离去”,体现出无私奉献的精神;而有的人却嘲笑它是作茧自缚,自作自受。

例析五:成语“班门弄斧”,原为讽刺那些在行家面前卖弄本事的人。

有人针锋相对唱了反调:“弄斧必到班门”。

高中语文教学中求异思维的运用与培养

高中语文教学中求异思维的运用与培养

高中语文教学中求异思维的运用与培养
高中语文教学中,求异思维的运用与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求异思维能力,让他们学会以不同的角度来看待问题,
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提高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本文将就高中语文教学中求
异思维的运用与培养进行探讨,旨在为语文教学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求异思维的重要性
1. 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求异思维是指离经叛道,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求异
思维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拓展自己的思维范围,从而更好地理解和
运用语言文字,提高写作和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培养求异思维能力,可以让学生学会不囿于传统,敢于挑战权威,更加全面地发
展自己的综合素质,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
化。

1. 多角度解读经典文学作品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多角度解读经典文学作品来培养求异思维能力。

教师可
以引导学生以不同的角度来阅读和理解文学作品,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他们的
多元思维。

2. 鼓励学生进行思维碰撞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思维碰撞,通过讨论、辩论等方式,激发学生
的思维活力,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能力。

3. 引导学生进行创意写作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创意写作,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1.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3. 开展创新实践活动。

语文(心得)之怎样在作文中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与创新意识

语文(心得)之怎样在作文中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与创新意识

语文论文之怎样在作文中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与创新意识1.改进作文命题,鼓励自主拟题传统的作文教学往往是教师统一命题、统一要求。

这种趋同性的逻辑思维有利于老师的教学,便于其考查学生的写作水平,但却极不利于学生求异思维与创新意识的形成。

因此,改编后的义务教育教材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不但把原来基础训练中的命题作文改成半命题作文,还减少半命题作文,增加自主命题作文。

这一改变,不仅体现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一指导思想,更多地尊重了学生选择的权利,更重要的是,它能够有利于学生求异思维与创新意识的形成。

作文教学要鼓励学生求异创新,就要继续改革作文命题,变命题作文为自由练笔。

新修订的教学大纲就指出:“要加强学生自主拟题作文的练习。

”加强学生自主拟题,首先,可以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过去学生之所以视作文为畏途,原因之一就是教师所命题目或深(抽象)或陈旧(缺新鲜感)或缺内容(空而泛不易把握),导致学生完全没有表达的冲动。

久之因而渐失写作的兴趣。

而让学生自主拟题,则可以使学生重拾自由表达的乐趣,调动其写作的积极性。

其次,可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与创新意识。

过去只是老师拟题,学生按题写作。

学生只会接受,不会创造。

让学生自主拟题,既可以激发学生探索思考精神,又可以让学生从中学会表达,学会创造。

2.在立意上培养求异意识作文就是用语言文字把自己的见闻、思想感情等表达出来,是写给别人看的,应有其个性特色。

习作要有个性特色,就要在立意上培养求异意识。

那么,如何在立意上培养求异意识呢?2.1要强调真情。

作文练笔必须强调真情实感,写心里话,说心里事,不能人云亦云,众口一词。

如写《我们的家乡》,我们要鼓励学生写出真情,不管是赞美或批评。

绝不能只让学生赞美,不许学生“揭丑”。

否则,就没有了个性特色,不利于求异思维的形成。

2.2要强调新颖。

每次作文都要有自己独特的发现或感悟,做到不跟人喉舌。

如写老师,大家都去赞美其奉献精神,则只有共性,而无个性,更无新颖。

高中语文教学中求异思维的运用与培养

高中语文教学中求异思维的运用与培养

高中语文教学中求异思维的运用与培养
语文教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既要求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又要求学生培养良好的思维
能力。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异思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通过异思维的运用,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使他们在未来的求学和工作中具备竞争力。


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高中语文教学中求异思维的运用与培养。

高中语文教学要注重对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

要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首先要注重激
发学生的好奇心。

老师可以通过讲解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进行有趣的讨论等方式,
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进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从而促使他们主动去思考、探索。

只有通过好奇心的激发,才能够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使他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断
地思考和创新。

除了课堂教学,高中语文教学还可以通过开展一些与求异思维相关的活动来引导和激
发学生的求异思维。

举办文学作品创作比赛、组织文学作品分享会、开展文学作品解读活
动等活动,都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去
思考和创新。

高中语文教学还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求异思维的评价和激励来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

在语文课堂上,老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他们提出的新颖观点和见解给予积极的
评价和鼓励,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

老师还可以采用一些灵活的评价方式,比如开
展文学作品创作评比活动、组织文学作品赏析交流会等活动,来激励学生关注和培养自己
的求异思维,使他们在语文学科中能够得到更多的认可和鼓励。

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在小学生作文教学中,常见学生作文群体模式化的弊病,尤其是中年级学生在文章的取材、立意、表达上更为司空见惯。

为了避免命题作文模式化现象,培养和训练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同一题目,取不同的材由于学生对生活中原有感知的事物,随着空间的变化和时间的推移,除了印象特别深刻的以外,其他的将会日趋模糊、淡忘,甚至消失。

要让学生能够有话可说而不雷同,就应该开拓其取材思路。

如在指导学生写“我学会了”这个题目时,通过引导,让学生知道家里的事可以写,学校的事可以写,劳动方面的可以写,学习方面的也可以写,同一方面的也可以选不同的内容来写。

如:从体育方面想到跳绳、打乒乓球、踢足球、下军棋等;从节目中想到吹气球、包饺子、包粽子等;从不同的季节中想到游泳、做冰棒、堆雪人等。

这样,可以让学生思想的触角伸向不同的方位,使文章有不同的内容。

此外,更重要的是教师在教给学生取材方法的同时,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

如联想思维、侧向思维、逆向思想、想象思维等。

教师有意识地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写出不同的作文,是不无裨益的。

二、同一活动,立不同的意对于写游览、参观一类的文章,学生往往容易跳进某种模式,习惯于记叙游览途中看到的赏心悦目的美景,给人以千人一面的感觉。

要改变这种现象,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应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如何确立中心。

因为不同的中心可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带着感情投入写作,文章就富有个性。

即使是同一活动,同一材料,因立意不同,文章也各具风采。

古人说:“情动而辞发。

”不同的思想感情也就表达了不同的中心思想,带着各自的感情投入写作,写作也就各具特色了。

三、同一内容,用不同的表达叶圣陶先生主张学生的作文“先求平实,后求文采。

”对于中年级学生来说,教师不能对他们提过高的要求,只要求学生在语句通顺的基础上尽量用上不同的句式,或者启发他们改变一下思考的角度,就能写出不同的话。

作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作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作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倡导语文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这是新课程改革语文教学实践和教学理念的一次质的飞跃。

但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笔者认为关键是要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目前的新课程实践中,突出表现为对学生求异思维的开发。

当然,求异不一定能创新;但是,创新离不开求异。

求异思维是对一个问题从多种角度入手,探寻各种可能性,从各个方面寻求答案的思维过程。

求异思维不拘泥于常规,充分表现学生思维的流畅、变通。

求异思维追求独特新颖的设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常常会有所发现,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所以人们常常把求异思维看成是创新思维的核心,是创新的起点。

语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有着独特的优势,而作文是体现学生思考能力和文字表达的一种重要形式,同时也是综合训练学生记忆力、思考力、观察力、想象力的有效途径。

作文的质量是衡量学生语文程度的重要客观标志,也是衡量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所以,在作文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多读佳作,重在启迪语文基础知识教学总是从具体到抽象,通过比较、分析、归纳、综合等方式让学生既学到知识,又得到思维锤炼,作文教学也是如此。

首先要引导学生读好语文课本,对书中的名篇,不仅要熟读、背诵,而且要感悟其写作方法与写作技巧。

其次要指导学生学会阅读课外读物,特别是名家名作。

多读佳作,可以使学生了解更多的事情,积累尽可能多的素材,丰富知识,开阔视野,提高想象能力。

但是,那种仅仅停留在对名篇佳作的亦步亦趋的模仿,对写作也是不利的。

因此,在指导学生阅读佳作时,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互相切磋,互相启发。

要指导学生在借鉴的基础上进行再思考、再创造,形成新的自己的东西。

但既然是创造,就和原来的事物有区别,这就是求异。

不求异就不会有新的创造。

这个过程就是从输入(佳作阅读)到输出(写作创新),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

求异思维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求异思维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求异思维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异思维指的是从常规思维出发,突破传统观念,采用一种更加新颖、独特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

异思维在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可以帮助学生展开想象力,提高思维能力,激发创造力。

下面将以阅读、写作和课堂教学为例,探讨异思维在初
中语文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在写作教学中,异思维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传统的写作教学往往只要求
学生按照固定的结构和模式来写作,而异思维则鼓励学生打破传统的框架,发挥想象力,
表达个性。

在议论文写作中,学生可以尝试采用一种戏剧性强烈的手法,在文章中引入一
个虚构的人物或情节来增强议论的力度和说服力。

这样的写作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他们的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在课堂教学中,异思维可以帮助学生发展全面的思维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只注
重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而异思维则要求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多角度,多维度地进行思考。

在讲解诗歌时,可以引导学生用非传统的角度去理解诗歌,比如通过图片、音乐、身体运
动等方式来感受诗歌的意境和美感。

这种非传统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
理解和感受文学作品,提高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造力。

怎样在作文教学中贯彻求异思维训练 论文

怎样在作文教学中贯彻求异思维训练 论文

怎样在作文教学中贯彻求异思维训练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作文常规性思维,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即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是和常规性思维相对而言的,就是对某一事物从不同于正常的角度去思考,导致新的认识,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虽然其和常规思维最终的目的一样,但求异思维能激发人的兴趣,令人产生一种不一样的情感。

写文章就是要写出文章的新意,就像讲故事一样,你不能刚开个头别人就知道事情的经过、结果,读着乏味,你要想方设法的吊着读者的胃口,吸引着他迫不及待的读下去。

这就是说学生作文的创新意识要加强,这种创新也就是求异思维,它需要得到一定训练,毕竟我们的学生年龄还小,他们所闻、所见、所思大同小异,想让他们另辟蹊径,写出与众不同的文章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对学生进行求异思维训练,"异〃就是体现在立意和选材上,那就要看我们的学生有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敢于质疑的良好心理品质及思想素质。

那么怎样在作文教学中进行求异思维训练?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探讨:一、从改变习惯思维方面要使学生的作文不俗套,必须先改变他们的习惯思维,打破常规现象,比如说老师只要布置作文题目:《一件好事》或《一件助人为乐》的事,学生列举的事例就是帮助别人推车、打扫卫生、下雨帮别人打伞等,这类作文老套,司空见惯,没有一点新颖之处,所以老师要经常列举一些具有创新精神的事例来帮助他们变换角度,训练他们思维的逆向发展。

我曾设计了作文题《水果》,让他们自由命题,自选题材,班里学生写作的思路大致都是以下内容:我喜欢某种水果,因为……然后大家再描写水果的生活环境等等。

但有个学生写了这样一件事:一个周末,我走在某个城市的桥上,一个乞丐在津津有味的啃着手里的鸡爪,一个年过花甲的老奶奶走过来,手里提着一个不适合她的年龄的手提包,看到乞丐,她从包里拿出一个红红的苹果,可是乞丐却没有立刻接下,这样因此引发了接下来的一系列的故事情节。

总的来说看了这篇作文,真的有一种不一样的感觉。

谈谈语文教学中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

谈谈语文教学中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

谈谈语文教学中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摘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异思维能力至关重要。

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从多个角度提出了培养异思维能力的具体方法。

首先是引导学生思考多元化问题,通过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其次是拓展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接触不同领域的知识,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见解和看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开展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和引导学生跨学科思维也是培养异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培养异思维能力既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必要手段。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其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语文教学、异思维能力、培养、多元化、思考、拓展、鼓励、不同见解、评价方法、跨学科思维、综合素质、重要性、任务、手段。

1. 引言1.1 语文教学的重要性语文教学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语文不仅是一种传统的学科,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思维能力培养的载体。

通过语文教学,学生可以了解传统文化、传承历史文化,培养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让学生具备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语文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

在当今社会,信息爆炸的背景下,语文教学更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异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使他们在思维上更加开放和多元化,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我们必须重视语文教育的特殊性和独特价值,为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1.2 培养异思维能力的必要性培养异思维能力的必要性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死记硬背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需要具备创新力和异思维能力的人才。

求异思维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求异思维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求异思维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异思维是指通过创造性的思考和非常规的观点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异思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下面将介绍几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际运用异思维的方法。

首先,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比喻的异思维。

比喻是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比较,以加深对某个事物的理解。

比如,当教师讲解诗歌时,可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进行比喻,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形象的比喻物,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知诗歌的艺术表达。

其次,教师可以运用矛盾思维的异思维方法。

矛盾思维是指通过对事物的矛盾与对立进行思考和分析,以发现事物的本质和新的解决办法。

例如,在讲解文言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古代人思维方式与现代思维方式的矛盾与对立,通过对比分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观察力。

另外,教师还可以运用逻辑思维的异思维方法。

逻辑思维是通过分析和推理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些有关文言文、现代作文或者小说题目,鼓励学生运用逻辑思维来设计文章结构和展开论述,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写作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运用反向思维的异思维方法。

反向思维是指从事物的反面或相反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比如,在讲解诗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从想象诗人的写作背景、心情等反向角度,通过文字的感受和反常的联想,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旨。

最后,教师还可以运用隐喻思维的异思维方法。

隐喻是用一种事物暗示另一种事物的修辞方法。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解读经典文学作品中的隐喻,引导学生通过寻找作品中的隐喻意象,来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的深层含义。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异思维运用可以通过比喻、矛盾思维、逻辑思维、反向思维和隐喻思维等方法来实现。

这些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批判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在运用异思维方法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进行灵活运用,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并促使其对语文学科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初中语文经验交流材料:作文教学中的求异思维能力训练

初中语文经验交流材料:作文教学中的求异思维能力训练

作文教学中的求异思维能力训练今晚我和大家交流的话题是:作文教学中的求异思维能力训练。

因为面对的是初中学生作文教学,在高中群免不了难登大雅之堂,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斧正、不吝赐教,我万分感谢!今晚主要讲三个方面地问题:一、关于求同思维的弊端。

二、求异思维中的自我否定。

三、作文教学中的求异思维训练。

求异思维,作为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形式,它本身具有丰富的内涵。

把求异思维意识引进作文教学机制,培养学生以求异思维能力为立足重心,辅之以文法,建立一套关于求异思维序列训练工程,是提高作文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

一、关于求同思维的弊端求异思维是相对求同思维而言的。

求同思维是一种从成功的经验中得出的而又常常取得成功的思维方式,但它比较刻板,缺少独立思考,缺乏创造性。

就当前的学生写作情况来看,其主要弊端不在作文不得法,而恰在思维的简单僵化而导致结构的公式化,选材的俗套化。

教师授之以法,学生受之以法,教师要求“种瓜”,学生不得“栽豆”,如此陈陈相因,循环往复,求同思维就不知不觉地形成了。

这种机械的思维方式,桎梏着学生的创造力,滋长着学生思维的惰性,有时甚至扼杀学生创造思维。

“雪融化了将出现什么”答“水”判对,答“春天”判错,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吗?在这种思维方式指导下写出的作文只能拿到基本分,而不会拿到高分。

二、求异思维中的自我否定思维定势是发展思维的心理障碍,克服思维定势的有效方法是鼓励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是创造思维的主要成分和特质,它是一种不依常规,从多角度解决问题途径的思维方式。

求异思维与求同思维共存。

人的创造活动需要求异思维,但如果没有求同思维的集中和筛选,就不能确定最佳方案。

而在求异和求同的思维过程中,都必然要有所否定,特别是思维主体的自我否定。

著名女作家叶文玲在小学写作文《秋天来了》时,教师照例引一段范文,当大多数同学千篇一律地开始写“秋天来了,树叶黄了,一片一片飘到了地上”时,她却忽然掠过了不安分的一念:大家都这样写多没意思,我要用自己的眼晴去看秋天,用自己的感受去写秋天。

浅谈作文教学法中如何加强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作文教学法中如何加强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作文教学法中如何加强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内容概要:作文教学中应加强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一事(物)多写,各有所异,克服思维定势,敢于标新立异,扩大视野,在生活中求异。

关键词:作文教学;求异思维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综合训练的主阵地。

随着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以往传统体制下的作文教学方法,正在走下历史的舞台,过去,教师只注重学生完成作文的速度及其作文的结构与技巧,至于作文的内容是否真实则全然不顾,结果是假话、套话、空话连篇,导致人文价值削减,学生的作文往往雷同化、概念化、公式化,从立意到选材,从构思到叙述几乎没有独到之处。

写教师必定是深夜工作,带病教学,或是儿子有病不去医院;写学生必定是拾金不昧,刻苦解题,浪子回头上大学;记一件难忘的事必定写坐车让座,雨天送老爷爷(奶奶)回家,背小朋友过河等。

这些己成为学生写作文的主要内容和形式,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对事物没有独到的见解,缺乏求异思维,针对这种情况,我在作文教学上加强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我是这样做的:一、一事(物)多写,各有所异魏书生老师有句口头禅,对一个问题,有一百种解决的方法,而事物都有它的多面性。

老师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观察、多方面分析事物,为了打开学生的思路,我常常训练学生对同一事物从多方面去写。

如以竹子为例:启发学生从同侧面,不同角度去考虑,由竹子的中空想到那些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想到“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这副名联;由郑板桥的竹子图及图中的题词“高风亮节”,想到做人应有气节;由竹子弯曲又会伸直想到韧性;由竹子没有旁逸斜出的枝蔓想到挺拔向上;由竹子冬天常青想到傲霜斗雪的气概;由雨后春笋想到顽强的生命力等等,在我的作文教学过程中,在一次以《雪花膏随想》为题的作文中,有三篇作文是这样写的:一篇写雪花膏把孩子们打扮得很漂亮,但有些女孩子一味追求外表美,不注意内心美;一篇写雪花膏美化了人,美化了生活,“我”对生活更热爱了;一篇写雪花膏美化了人,但它一生做的都是“面事”活。

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求异思维,就是关注现象之间的差异,揭示现象与本质之间的差别的一种带有创造性的异乎寻常的思维。

它,即发散思维,要求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一点出发沿着多方向达到思维目标,即思考问题时注重多思路、多方案;解决问题时,多途径、多方式。

以免考虑问题的单一化。

目前,如何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成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当今中学生,在逻辑思维中,求同思维起主要作用,思考问题往往朝一个方面聚敛前进,容易孤立地静止地看问题。

为此,要注重培养求异思维,使作文构思不受消极定势束缚,能有新角度、新观点,敢于标新立异。

下面结合我数年的教学经验,浅谈作文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培养学生求异思维有三种方式:一、由此面而彼面,由表层而深层的顺向求异。

大千世界,气象峥嵘,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认识某种事物也将不断得到深化。

尤其是对于思维敏锐的青少年来说,他们的思想尤其充满开放性,不受思维的限制,具有较强的创造力。

在此面与彼面的扩展上,例如:“勤学苦练”,“苦练”早成思维定势,为什么不能化“苦练”为“巧练”,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把自我从巨大的精神压力下解脱出来。

这样提炼出来的观点更新颖。

又如人们常说“逆境可以磨练自己的意志”,这只是问题的一面,我教育学生还应该看到“顺境更容易让人材脱颖而出”的另一面。

其他如“近水楼台后得月”“常在河边站,就能不湿鞋”等,都可作为“彼面”的求异材料,用来拂去岁月的风尘,赋予新的见解。

在作文指导中,我特别注重这方面的求异思维的培养,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在学生的作文中,屡见新意。

经常见到“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开卷未必有益”、“众人拾柴火焰未必高”、“知识≠力量”等等推陈出新的观点,这些都可以作为“彼面”的求异材料。

在表层向深层的开掘上,指导学生思考问题时,不宜静止而独立地看待某一个问题,思维是活跃的,应从问题之间的联结机制上查找症结所在。

作文教学中的求异思维培养

作文教学中的求异思维培养

歧路花开-----作文教学中的求异思维培养有人曾形象地以《三国演义》中“空城计”的故事,来说明求异思维的创造性意义。

司马懿为什么会上当?从思维角度来说,就是因为他按照固有的经验,也即用求同思维的方式对面临的情况作出判断。

司马懿认为,诸葛亮一生谨慎,从不弄险,这次兵临城下,形势险恶,他却在城楼端坐抚琴,而城门大开,必有伏兵。

反过来说,诸葛亮为什么敢走这个着险棋?他用的就是求异思维。

既然世人认为其从不冒险,这个次偏偏打破常规,设一个空城。

疑心极重的司马懿不攻自退,诸葛亮靠他的创造性思维,出奇制胜。

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注入式教学,学生只当“观众”,长此以往,学生怎么会有学习的兴趣呢?一位教授以前说过这样的一段话:“学生进校门时都是各种各样的形状,有三角形、菱形、正方形、不规则形,而走出校门时全变成了圆形了,棱角被抹平了。

”教育的最高准则是个性的解放,而现实中的这种教育不但成了学生的负担,而且造成了人的畸形发展,甚至束缚和扭曲了人的个性,这难道不是我们教育的悲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在儿童精神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如何更好地借助儿童的这种精神需要,激起求知欲与探索意念,从而发展他们的思维水平呢?我认为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就是一种比较好的途径。

就作文教学来说,多给学生创设求异的情景,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这个想法来源于一次习作:在一次的作文练笔中,我设计了这样一道作文题:《我真想》。

很多学生按习惯思维写了以下一些内容:《我真想考试拿100分》、《我真想妈妈带我去游乐园》、《我真想当个科学家》、《我真想不用做作业》。

正当我意气阑珊地读着一篇篇学生的作文,正为学生不太有个性的作文感到犯愁时,一个题目跃入眼帘——《我真想去偷》。

看了这个题目,我既喜又惊,喜的是终于看到一篇选材与众不同的文章了,但马上又为学生有这样的念头吃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论文之谈谈作文教学中的求异思维训练文章写作或文学创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最忌讳的是人云亦云的呆板平庸之作。

世界著名短篇小说作家莫泊桑就认为“应该时时刻刻躲避那些走熟了的路,去别寻一条新的路”,这才是“创造新生命的唯一法门”。

而求异思维正暗合此道。

所谓求异思维,是指人们在分析问题时,善于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对某一问题进行思考,做出多种回答,或者从同一来源寻找不同答案的思维方法。

表现在思考过程中就是不是直线式或平面式的,而是立体式、发散式和跨越式的,力求从同一问题中找出不同的因素。

这种思维与人们通常思考问题的思路大相径庭,它冲破了固有的“思维定势”,向人们习以为常以为“千古不变”的真理提出挑战,从而写起文章来笔下生花。

遗憾的是,求异思维的训练在中学作文教学中还相对薄弱,因而中学语文教师面临这样一个尴尬局面:经过种种作文训练的高中学生,很少有人能写出有自己独到的思考和见解、有自己独特语言风格的佳作,不少学生甚至连一个请假条也写不清楚。

其中的原因尽管是多方面的,但就思考分析问题的独立性而言,作文教学中教师忽视对学生进行求异思维的训练是一个重要因素。

定势思维限制扼杀学生的创造力和想像力,在作文训练中产生的负面影响十分严重,因此求异思维训练显得十分必要。

任何知识都是千百年人类智慧结晶的长期积淀,在这种知识的积淀过程中必然会形成某种认识定势、思维定势,这种认识定势、思维定势固然为人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方法、途径,但同时也会妨碍和干扰人们的积极思维。

尤其是以接受知识为主的在校学生,长久以来他们在“填鸭式”的知识灌输下,思维往往缺乏独立性、批判性,简单而趋于求同。

加之我们国家在各个领域又都十分注重意识形态,“舆论大一统”的观念没有根本改变。

这就使作文训练从小学开始就涂上了过于浓厚的政治色彩。

例如,面对《记一件有意义的事》这样的命题,许多学生常虚构一些诸如“在公共汽车上给老奶奶让座”、“扶一位老大爷过马路”、“帮一位工人叔叔推三轮车”这样的故事。

习惯了在作文里无伤大雅的欺骗,学会了迎合,而没学会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他们决不会写“两只公鸡相斗”或“一只掉在水里的苍蝇拼命挣扎”这样的事情。

因为老师从来没有告诉过他们,两只公鸡相斗其中也有十分丰富的意义,掉在水里拼命挣扎的苍蝇也决不仅仅是一件可笑有趣的小事,其中包含的意义未必就比扶老大娘过马路小。

其实生活中没有任何一种现象、任何一种事情是无意义的,但由于我们在分析问题时自觉不自觉地进入一种预先具备的心理状态,面对一定的材料或论题,特别易于形成一种简单的人云亦云,引导学生走进了一个狭小的思维空间,久而久之训练学生写出的文章往往落入俗套,缺乏新意。

因此学生的作文从审题、立意到谋篇布局,都很容易陷入一种平庸而古板的程式和套路中,他们写出的文章往往千人一调、众口一词,相当一部分成了新式八股。

比如高中生的议论文常常循着这样的公式:大而无当的时髦话语+名人名例、名言警句=结论,这种公式化的作文中常出现与题目无关的以不变应万变的流行话题。

如“改革开放”、“惩治腐败”、“信息时代”、“世纪之交”等等,而屈原、文天祥、爱因斯坦、爱迪生更是在学生各种题材的文章中频频亮相,成了可以佐证一切的“万能典型”。

基于这样的现状,中学生作文教学的求异思维训练就显得十分迫切和需要。

当然许多有识之士已在这方面作了有益的探讨和尝试,由全国七所著名大学和《萌芽》杂志社联合发起共同主办,旨在提倡“新思维、新表达、真体验”的新概念作文的兴起就是对那种程式化作文的有力挑战,媒体称之为“中国语文教学制度改革的第一道曙光”。

而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直接从新概念作文竞赛的获奖者中录取学生更是一件开先风的大好事。

今年的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也明确规定10分的发展等级分专门给富有创造性和独特性的文章。

所有这些,对中学生作文教学中的求异思维训练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任何一个作文命题,教师都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求异思维,因为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结论就不同。

苏东坡有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客观事物蕴含的内容和意义从来都不是单一的,而是丰富多彩的,关键在于人们能不能去发现它、挖掘它。

如果教师不引导学生发现挖掘,学生就会“一题到手,必有一种应付之语,老生常谈,不召自来。

”最后写成陈词滥调,甚至文化垃圾。

而对于学生来说,由于年龄阅历、思维习惯的限制,他们常拘泥于习惯的常规思维,难以求异。

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引导训练就有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旦引导他们进入一个自由的写作空间,他们便会迅速地洗尽铅华,表现出一个原生的自己,有了欲说还休的情致,有了多愁善感的细节,重要的是有了自己的思维、自己的感受能力,而对众多的作文题目能够“乱云飞渡仍从容”。

例如,“逆境出人才”是一个人们普遍认可的、很少有怀疑的命题,作为作文题目,教师若不作任何引导,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必然是顺着命题思路,一段起头明确论点:“逆境出人才”。

二段叙事,列举古今中外逆境成才的名人事例。

三段点题,得出结论:几乎所有的人才都是逆境创造的。

但如果我们提示学生思考以下问题,比如:你是选择一所条件较差的山区中学就读,还是到一所条件优越的省重点中学就读?你认为在这两所条件不同的学校,哪所更能挖掘自己的潜力、发挥自己的才能?每年进入名牌大学的学生,是从恶劣的环境中走出的多,还是从良好的学习环境中走出的多?世界上的尖端科技人才是出自发达国家的优越环境,还是出自落后国家的恶劣环境?学生固定的思维模式就会被打破。

一旦解开束缚学生手脚的绳索,学生就会“离开常走大道,潜入森林”,欣赏到平时难以见到的美景。

他们的才华就会如火山般喷涌而出,当然也就不会得出一个简单划一的结论。

思考之新、思考之广令人不禁感叹“后生可畏”。

笔者在作文教学中曾引导学生做过这个训练,结果学生得出了种种能够自圆其说的结论:逆境可以出人才,但它的概率很小,只有那些性格和意志超群的人才能在逆境中成才;逆境更多的情况是可能毁灭人才,“顺境出人才”是更为普遍的成才规律,人们之所以认可“逆境出人才”这一命题,是人们看重艰苦拼搏的奋斗精神;“逆境出人才”只是一种对人的督促和鼓励,并不是成才的普遍规律。

所有这些结论都是求异思维开出的花果,它不一定都能结出硕果,但无疑会使思维之树更加枝繁叶茂。

材料作文同样可以进行求异思维的训练。

如一则材料引的是钱钟书关于吃葡萄的一段话,大意是葡萄有两种吃法,一是先吃最好的,那么他每吃一颗都感到一种满足、一种充实;二是先吃最差的,那么他就会永远充满希望,因为后面有最好的。

要求学生就这两种吃法谈自己的感受。

这样的作文题还是否有求异思维的余地?答案是肯定的。

因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思维再向前跨一步,就海阔天空了。

对于这个作文命题,就是打破非此即彼的思维定势:难道说就没有第三种、第四种吃法?可不可以写第三种、第四种?笔者给学生说,可以而且应该,只要你言之有理。

结果学生又思考出了另外几种吃葡萄的方法。

比如,根本就不去选择,随心所欲想吃哪颗吃哪颗,不让吃葡萄变成一种心理负担。

应当说,学生想到的这第三种吃法就未必比钱钟书的吃法缺少意味。

另外,笔者还曾就“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淡泊以明志”等常见的人们已经有了定论的话题进行求异思维训练,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比如就“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句话,开始学生顺向思维的多,认为“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因此不想当科学家的学生也不是好学生,那么我为自己设计的人生道路就是小学——中学——大学——硕士——博士”。

引导求异后,一些学生又有了这样的认识:“拿不到元帅杖,就去拿枪;没有枪,就去拿铲。

考不上大学,当不了科学家不要紧,可以当普通工人,临时工也可以,摆摊卖大碗茶照样可以为社会做贡献。

”这样的引导训练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思维个性、知识优势,又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完全符合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

求异思维不等于标新立异,更不能钻牛角尖。

求异思维不是终极目的,而是手段,是为了培养学生全面而辩证地看问题的思维品格。

作文教学中的求异思维训练,也容易使学生产生新的思维定势:即对所有的正面命题产生排斥心理,提笔即求异,甚至为求异而求异。

笔者的学生在考试中为了标新立异,就把适合议论文的题材写成小说;还有的学生在求异的过程中立场偏激,观点绝对,对原命题全盘否定。

比如,有的学生为了阐述自己“学海无涯巧作舟”的观点,就将原命题中的“苦”字全部推翻,由感情的渲泻代替了理性的分析。

事实上,学海无涯,不妨苦作舟,巧为帆,长风破浪驶向彼岸。

因此作文教学中的求异思维训练,引导要得法,要根据题目的内容合理挖掘,无论成峰成岭,引导学生写出的对象必须仍然是“山”,而不能把它变成“海”。

否则,那就不是思维的角度问题,而是思维混乱、思维扭曲了。

这样的话,求异思维的训练也就没什么积极意义了。

求异思维的实质是改变思维方向,打破常规思维造成的认识定势,从而开拓思路,求得认识的升华或问题的解决,它与常规思维尽管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思维方式,但是它们并非截然对立,而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并且在对立中互相转化和交替。

正是在这种互相转化和交替中,体现了思维主体的能动性。

如果在常规思维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求异,才有可能在认识问题或解决问题上有所突破或出现奇迹,写出的文章才会别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

针对思维定势对学生的消极影响,教师应该强调求异思维的重要性且引导学生进行求异思维,但求异是为了更高一级的求同,是为了使学生形成求同——求异——求同的创造性思维的运动形式,所以教育学生切不可忽视求同思维的重要作用,否则求异思维的训练必然导致思维培养的盲目性,以致使学生思维混乱、思维扭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