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创建标准
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标准解读
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标准解读中国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标准解读随着旅游业快速发展,中国提出了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旨在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
全域旅游示范区则是具体实施全域旅游理念的重要载体。
那么,什么是中国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标准呢?下面,我们一起来解读。
一、背景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意见》。
其中提出了开展全域旅游试点,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
2019年,国家旅游局发布了《中国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标准》,旨在进一步规范示范区创建工作,促进全域旅游的发展。
二、创建标准1.基本要求示范区所在地区具有较强的旅游资源、文化底蕴和综合实力,且具有建设示范区的发展愿景和政策支持。
2.内涵要求(1)发挥旅游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示范区应该充分发挥旅游产业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促进产业集聚和区域经济转型。
(2)旅游综合服务能力建立完善的旅游综合服务体系,包括旅游信息服务、旅游市场主体管理和旅游产业配套设施建设等。
(3)资源环境保护和治理能力示范区要注重资源环境保护,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保护和区域治理,保持旅游目的地的整洁、美丽和安全。
(4)文化旅游综合体建设能力示范区应该充分挖掘地方文化资源,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打造具有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和文化旅游综合体。
(5)市场运营能力示范区要具备市场经济运作能力,完善旅游市场主体管理,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旅游品牌形象,促进旅游消费的持续增长。
3.创建标准(1)旅游区域化示范区应该具有较高的区域化、连通性和多业态融合的特征。
具体要求包括:区域范围大、区域特色明显、区域内交通连通性好、业态多元化等。
(2)旅游集约化示范区应该充分利用旅游资源,通过旅游产业集聚和资本集聚,提升旅游业综合效益。
具体要求包括:旅游资源利用率高、旅游產業集聚度高等。
(3)旅游品牌化示范区应该具有明显的旅游品牌特征,建立具有公信力的品牌形象,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标准
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标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优化旅游环境,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成为了许多城市的发展目标。
那么,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需要达到哪些标准呢?一、旅游标准化的政策与规划首先,城市需要有明确的旅游标准化发展政策和规划。
这包括将旅游标准化工作纳入城市发展的整体战略,制定长期和短期的旅游标准化发展目标,并确保这些目标与城市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相协调。
政策方面,要出台鼓励旅游企业实施标准化的扶持政策,如税收优惠、资金补贴等,以提高企业参与标准化工作的积极性。
同时,要建立健全旅游标准化工作的监督和评估机制,确保政策的有效实施。
规划方面,要对城市的旅游资源进行全面梳理和分析,结合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制定科学合理的旅游标准化发展规划。
规划应涵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产品开发、旅游服务提升、旅游市场推广等各个方面,为城市旅游标准化工作提供明确的指导。
二、旅游公共服务标准1、旅游交通服务交通是旅游的重要环节。
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要求城市具备便捷、高效、安全的旅游交通体系。
这包括城市内部的公共交通,如公交线路、地铁等,要覆盖主要的旅游景点,并提供清晰的线路标识和站点信息。
同时,城市与周边城市之间的交通连接要顺畅,如高速公路、铁路、航空等,要为游客提供便捷的出行选择。
在交通服务方面,要加强对旅游车辆的管理,确保车辆的安全性能和服务质量。
旅游车辆要配备专业的驾驶员和导游,提供舒适的乘车环境和优质的讲解服务。
此外,要建立完善的旅游交通应急救援机制,保障游客在交通出行中的安全。
2、旅游信息咨询服务游客在旅游过程中需要及时获取准确的信息。
城市应建立完善的旅游信息咨询服务体系,包括在机场、火车站、汽车站、旅游景点等游客集中的场所设立旅游信息咨询中心,为游客提供旅游线路、景点介绍、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方面的信息咨询服务。
同时,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和移动终端,搭建旅游信息服务平台,为游客提供在线咨询、预订、导航等服务。
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验收标准
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验收标准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全域旅游成为了推动地区经济增长、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的重要手段。
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不仅能够整合区域内的旅游资源,实现旅游产业的全面升级,还能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增强区域的综合竞争力。
为了确保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质量,制定科学合理的创建验收标准至关重要。
一、旅游规划与政策支持1、科学合理的旅游规划全域旅游示范区应具备完善的旅游发展规划,该规划要与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相互衔接。
规划要明确旅游发展的目标、定位、空间布局和重点项目,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2、政策支持与保障政府应出台一系列支持全域旅游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财政政策、税收政策、土地政策、人才政策等。
设立专项旅游发展资金,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宣传推广、旅游公共服务提升等方面。
二、旅游资源整合与开发1、旅游资源普查与评价对区域内的旅游资源进行全面普查和科学评价,建立旅游资源数据库。
包括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历史文化遗产、民俗风情等各类资源,明确资源的特色和优势。
2、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打破景区景点的边界,将分散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形成点、线、面结合的旅游发展格局。
通过优化配置,实现旅游资源的协同发展,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3、旅游产品创新与开发结合本地资源特色,开发多样化、个性化的旅游产品。
不仅要有传统的观光旅游产品,还要有休闲度假、文化体验、户外运动、乡村旅游等新兴旅游产品,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三、旅游设施与服务1、交通设施构建便捷的旅游交通网络,包括高速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外部交通,以及城市公交、旅游专线、景区内部交通等内部交通。
提高交通的通达性和舒适性,实现“快进慢游”。
2、旅游住宿提供多样化的住宿选择,包括星级酒店、经济型酒店、民宿、露营地等。
住宿设施要符合卫生、安全、环保等标准,服务质量良好。
3、餐饮服务推出具有本地特色的美食,打造美食街区和餐饮品牌。
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验收标准
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验收标准一、总则。
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验收标准是为了规范和指导各地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工作,确保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建设达到统一标准,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促进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可持续发展。
二、验收范围。
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验收标准适用于各地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工作,包括景区规划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服务水平、旅游宣传推广等方面。
三、验收标准。
1. 景区规划建设。
(1)景区规划合理,景区布局科学,景点分布合理,交通便利,游客出行便捷。
(2)景区建设符合环保要求,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文物古迹,保护自然资源。
2.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1)景区内部基础设施完善,包括停车场、卫生间、餐饮、住宿等设施。
(2)景区交通便利,道路畅通,交通标识清晰,交通秩序良好。
3. 旅游服务水平。
(1)景区内服务设施齐全,服务人员热情周到,服务态度好,服务效率高。
(2)景区提供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4. 旅游宣传推广。
(1)景区宣传推广工作到位,宣传内容真实准确,宣传渠道多样化。
(2)景区形象良好,口碑良好,游客满意度高,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验收程序。
1. 申报验收。
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在完成相关建设工作后,向主管部门递交验收申请材料,并提出验收申请。
2. 验收准备。
主管部门接到申请后,将组织验收人员进行准备工作,包括验收计划的制定、验收人员的培训等。
3. 现场验收。
验收人员按照验收标准,对全域旅游示范区进行现场检查,了解景区的规划建设情况、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旅游服务水平和宣传推广情况。
4. 验收评定。
验收人员根据现场检查情况,对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情况进行评定,形成验收评定报告。
5. 验收结果。
主管部门根据验收评定报告,对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情况进行评定,确定验收结果。
五、验收结果处理。
1. 合格验收。
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经过验收合格后,可获得相应的证书和标识,向社会公布。
2. 不合格验收。
“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工作实施方案(2篇)
“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工作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在实施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工作中,以乡村旅游为核心,充分发挥全域旅游的引领作用,促进县域旅游资源整合,提升旅游产品和服务质量,推动乡村振兴和经济发展。
具体要求如下:1. 目标明确:全面实现“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目标,在____年全面完成创建任务,成为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旅游目的地。
2. 做好整合:推动县域内旅游资源整合,建立统一管理体制,形成全域旅游品牌。
3. 提质升级:提升旅游产品和服务质量,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旅游目的地。
4. 促进发展:挖掘旅游资源潜力,推动农村旅游和休闲度假产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和经济增长。
二、工作重点1. 创建组织机构设立“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县长担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全域旅游示范县的整体策划和组织协调工作。
2. 加强政策支持制定出台相关的旅游发展政策,包括资金支持、税收优惠、政策扶持等,提供政策保障和支持,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旅游业、推动旅游业发展。
3. 加强旅游资源整合整合县域内的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景观、文化遗产、特色村落等,建立旅游资源数据库,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完善的旅游线路和产品。
4. 提升旅游产品和服务质量加强旅游景区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提升旅游产品的品质,推行“景区+”模式,丰富旅游产品内容和形式,提供特色、个性化的旅游体验。
5. 建设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加大投资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交通、通信、餐饮、住宿等,提升旅游设施设备的档次和服务水平,改善游客出行和停留条件。
6. 加强宣传推广加强对“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工作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推广,包括传统媒体、新媒体、线上线下宣传等,提升县域旅游形象和知名度。
7. 强化旅游合作加强与周边地区和其他旅游目的地的合作交流,促进旅游资源共享,推动旅游产业互联互通,形成区域旅游合作共赢的格局。
三、工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加强组织协调和统筹推进工作。
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标准解读(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的四个基本标准)
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标准解读(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的四个基本标准)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标准解读全域旅游示范区是指以旅游业发展为核心,以优质旅游资源为支撑,以完善的旅游服务体系为保障,以提升旅游产业综合实力为目标,实施综合配套改革创新,加快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种特殊区域类型。
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标准是制定全域旅游发展的规划和政策的重要依据,它涉及到资源整合、产业发展、管理创新等多个方面。
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的四个基本标准是:1. 旅游资源丰富度: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的第一个基本标准是其拥有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
这包括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多方面的资源。
资源的丰富度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也是提升旅游业发展潜力的基础。
2. 旅游产业基础硬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的第二个基本标准是其具备良好的旅游基础硬件设施。
这包括交通设施、旅游接待设施、住宿设施、餐饮设施等。
良好的基础硬件是提供优质旅游服务的基础,也是满足游客需求的重要保障。
3. 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的第三个基本标准是其具备较大的旅游产业发展潜力。
这包括旅游业发展前景、旅游产业链条完整度、旅游消费能力等。
旅游产业发展潜力的大小决定了示范区未来的发展空间和战略地位。
4. 旅游管理体制创新: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的第四个基本标准是其具备创新的旅游管理体制。
这包括法规政策的创新、管理机构的优化、服务体系的完善等。
创新的管理体制能够为示范区提供更好的政策环境和服务保障,推动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总体而言,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标准是为了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区域经济发展。
通过对资源、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潜力和管理体制的要求,可以为示范区明确发展目标、规划发展路径,促进旅游产业的协同发展和转型升级。
同时,创建标准也为各地区提供了借鉴和参考,为推动全域旅游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继续写相关内容1000字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标准的解读在于为各地区提供了发展的方向和指导,以推进旅游业全面发展和区域经济的繁荣。
全域旅游示范区的申报要求
全域旅游示范区的申报要求全域旅游示范区是国家旅游局为促进以旅游业为主导的综合性产业发展所设立的一项示范性旅游品牌。
作为旅游业的重要驱动力,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建设有着非常严格的申报要求。
一、具备一定的覆盖面积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建设要求覆盖面积较大,大于50平方公里。
这也是为了能够让游客在全域范围内深度体验当地的历史、文化、人文、自然等多种旅游资源,最终达到全域旅游的目的和效果。
二、具有独特的旅游资源全域旅游示范区的申报要求拥有丰富的资源,包括人文历史、自然风光、民俗文化等多个方面的独特资源,且资源具有时代性、国际性和品牌性。
三、具备强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建设需要有全面、完善、高品质的旅游配套设施,包括旅游接待中心、旅游信息中心、停车场、公厕、餐馆、住宿饭店、银行、邮局等一系列设施。
四、有明确的规划和战略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建设需要有一套完善的规划与战略,包括开发思路、功能定位、目标和发展指标等等,并作为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的依据和指导。
五、具备成熟的管理体系全域旅游示范区的管理需要具备“一体化”的思想,即在完善旅游基础设施的同时,贯彻“一张脸”、“一套标准”、“一条线”的管理模式,打造具有商业竞争力的全域旅游示范区。
六、注重环境保护和安全管理在环保和安全管理上,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建设必须符合国家环保要求和相关安全标准,采取创新的环保、安全技术手段,确保游客安全和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
七、其他相关要求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还要有一定的管理经验及旅游品牌优势,并且在开发建设中要注意新型农村建设、特色美食开发、文化主题活动、乡村旅游等方面的综合发展。
总之,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建设对全面提升全域旅游发展和旅游业的整体水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申报全域旅游示范区需要注意以上申报要求,并积极发挥自身旅游资源和基础设施的优势,打造自己的特色品牌。
同时,注重环保和安全管理,推动全域旅游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广西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评定标准与评分细则(2018修订稿)
广西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评定标准与评分细则(修订稿)一、计分说明:1.本细则分为十大类:一是旅游发展政策与体制机制60分,二是旅游规划和项目招商90分,三是旅游设施与公共服务155分,四是智慧旅游与旅游服务75分,五是旅游产业与融合发展285分,六是宣传推广与市场营销45分,七是市场监管与文明旅游65分,八是城乡环境与共建共享145分,九是旅游综合效益80分,小计1000分;十是加分项50分,共计1050分。
2.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评定合格需达到900分;自治区级全域旅游示范区评定合格需达到800分。
目录说明:1.“创建单位”指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或自治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设区市或县(市、区),“设区市创建单位”专指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设区市。
2.“创建以来”或“创建期间”,指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或全域旅游示范区以来的期间内。
3.游客满意度以第三方机构调查的综合指数为依据,游客满意度指数低于80分(不含)的,则一票否决。
4.如发生较大旅游安全责任事故或重特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则一票否决。
5.涉及到的量化指标以旅游、统计、财政、发改等部门发布的数据或转账单据为准。
6.旅游公共服务标识系统建设以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最新版相关标准为基本规范。
7.评分细则中有关“专家评议”的,检查评定时另行制定评议规则。
8.重点旅游专项规划包括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村镇规划、重大旅游项目规划等。
9.旅游餐饮服务单位指创建单位辖区内的宾馆、酒店、农家乐,景区景点内的餐馆、饭店,以及向旅游团队提供旅游餐饮服务的企业、个人和组织等。
10.第8.2.1.3条中旅游业社会总投资的统计范围包括如下内容:(1)旅行服务机构:包括旅行社、旅游服务中介机构等;(2)参观游览项目:包括景区、博物馆、展示馆、纪念馆、烈士陵园,对游客开放的自然保护区以及动物园、野生动物园、海洋馆、植物园、树木园,为游客提供服务的寺庙、教堂等宗教场所等;(3)住宿餐饮接待设施项目:包括星级饭店、一般旅馆、农家乐、餐饮设施等;(4)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包括主要功能为接待游客的停车场、旅游厕所、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游客中心、自驾车营地、旅游导览标识等;(5)旅游交通项目:包括旅游车、观光车、游船、连接景区与主要公路的道路及设施、交通标识等;(6)旅游购物项目:包括开发与销售旅游商品和旅游户外休闲用品、都市休闲区和特色商业街区建设项目等;(7)旅游娱乐项目:包括旅游演艺场、娱乐场、大型旅游文艺演出节目,可供游客观赏体育赛事的体育场馆等;(8)旅游装备制造业:包括邮轮游艇、低空飞机、旅游房车、游乐设施、滑雪和高尔夫用具等;(9)医疗养生养老旅游项目:包括中医药休闲度假基地、中医药养生基地、天然氧吧、避暑养生基地、国家气候标志旅游示范区等;(10)智慧旅游服务项目:包括在线旅游产品开发、以旅游服务为主要功能的网站、旅游信息服务软、硬件设施等;(11)旅游教育项目:包括研学旅游基地、科普旅游基地、旅游教育基地建设;(12)其它以旅游服务为目的的项目。
国家旅游局关于印发《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导则》的通知
国家旅游局关于印发《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导则》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旅游局(已撤销)•【公布日期】2017.05.17•【文号】旅发〔2017〕79号•【施行日期】2017.05.1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旅游综合规定正文国家旅游局关于印发《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导则》的通知旅发〔2017〕7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发展委员会、旅游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旅游局:现将《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导则》印发给你们,请各地结合实际,认真抓好示范区创建工作。
国家旅游局2017年5月17日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导则第一章总则1.1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域旅游的决策部署,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科学发展、全面发展,持续增加旅游有效供给,切实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旅游需求,指导和规范全域旅游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创建工作,特制定本导则。
1.2 全域旅游是指将一定区域作为完整旅游目的地,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进行统一规划布局、公共服务优化、综合统筹管理、整体营销推广,促进旅游业从单一景点景区建设管理向综合目的地服务转变,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从粗放低效方式向精细高效方式转变,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转变,从企业单打独享向社会共建共享转变,从围墙内民团式治安管理向全面依法治理转变,从部门行为向党政统筹推进转变,努力实现旅游业现代化、集约化、品质化、国际化,最大限度满足大众旅游时代人民群众消费需求的发展新模式。
1.3 示范区创建工作坚持“注重实效、突出示范,宽进严选、统一认定,有进有出、动态管理”的方针,成熟一批、命名一批,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和退出机制。
1.4 示范区创建工作按照地方申报、审核公布、创建实施、评估监测、考核命名、复核督导的程序进行。
国家浙江全域旅游标准
• (二十)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服务。加强城市与旅游区点之 间和各旅游区点之间的交通设施建设,形成旅游道路环线, 构建“快进慢游”旅游交通网络系统。推进一种以上快进交 通方式通达4A级景区,两种以上通达5A景区。优化旅游交 通服务,完善旅游交通标识体系,发展公共自行车、小火 车、电车等特色交通游览项目。
• 第五条 示范区管理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认定、分层负 责、动态管理”原则,成熟一批、命名一批,并建立相应 的退出机制。
第二章 创建目标
• 第六条 成为旅游业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典范,充分展现 旅游业的创新引领性、协调带动性、开放互动性、环境友 好性和共建共享性。
• 第七条 成为满足大众旅游时代旅游消费新需求的典范, 按照旅游大众化、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需求提供旅游 产品和服务,不断优化旅游消费环境和改善旅游供求关系, 为幸福产业发展树立标杆。
• (十八)拓展公共休闲空间。推进城市绿道、市民公园、骑行专线、 登山步道、慢行系统、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科技馆、纪念馆等 公共休闲设施建设,多渠道、多方面增加旅游公共产品供给。
• (十九)加强惠民便民服务。推动景区门票优惠、免费开放,加强老 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大力发展旅游志愿者服 务。
• 第十二条 推进旅游融合发展,丰富产品供给。
• (十二)丰富要素型旅游产品,推动旅游要素提档升级。 • 一是提升旅游餐饮,打造特色餐饮文化和品牌,深入挖掘
民间传统小吃,建设特色餐饮街区和村镇。 • 二是拓展旅游住宿形态,发展经济型、主题型、度假型酒
店和露营、民宿、帐篷酒店等新型住宿业态。 • 三是加强特色旅游交通产品开发,大力发展自驾车旅居车
第三章 重点任务
• 第十条 创新旅游体制机制,形成现代旅游治理体系。 • (一)建立党政统筹抓旅游的领导体制,增强旅游发展委
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标准
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标准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标准是指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和要求,对旅游示范区的创建条件、标准和程序进行规范和指导,以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升旅游区域的整体形象和品质,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标准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区域规划、旅游资源开发、旅游设施建设、旅游服务水平等,下面将就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标准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一、区域规划。
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首先需要进行区域规划,确定示范区的范围和边界,明确旅游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发展定位。
在区域规划中,需要充分考虑自然环境、文化遗产、乡村风貌等因素,合理规划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确保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
二、旅游资源开发。
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需要充分挖掘和开发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特色产业等。
在开发过程中,要注重保护和传承地方特色文化,提升旅游资源的品质和附加值,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
三、旅游设施建设。
为了提升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整体形象和服务水平,需要加大旅游设施的建设力度。
这包括交通基础设施、住宿设施、餐饮设施、旅游购物场所、娱乐设施等。
在建设过程中,要注重设施的便捷性、舒适性和环保性,提升游客的体验感和满意度。
四、旅游服务水平。
提升旅游服务水平是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的重要内容。
这包括旅游信息咨询服务、导游服务、安全保障服务、旅游投诉处理服务等。
要求服务人员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意识,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为游客营造舒适、安全的旅游环境。
五、宣传推广。
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需要进行有效的宣传推广工作,提升示范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可以通过开展主题活动、举办文化节庆、开展旅游宣传推介会等方式,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旅游,推动示范区的旅游经济发展。
六、监督管理。
为了确保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标准的贯彻执行,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督管理体系,加强对示范区的日常监管和考核评估。
要求相关部门加强协作,形成合力,对示范区的各项工作进行全面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
XX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标准解析及任务分解-(详实框架)
对发展规划和地方发展需求对某些专项领域或优势领域进行专业化、具体化和落地化的详细规划与设计。
规划和主要规划依据,旅游规划是对这些相关法定规划的具体执行与落实。
依托融入既有的法定规划,能够提高旅游规划的法定效能,让旅游业同等享受国家财政、
融合”遵循了旅游综合产业需要综合发展和综合治理的内在规律,从顶层设计上解决文化和旅游部门单打独斗,整合部门和行业资源,推动形成“共建、共享、共荣”的旅游发展机制。
其中,多规融合是地方各部门联
前制约全域旅游发展最大的瓶颈是土地制约,鼓励各地充分贯彻落实《关于支持旅游业发展用地政策的意见》(国土资规[2015]10号),尤其是要解决保护地与旅游发展用地的矛盾关系,力争从法律法规层面实现保护
休闲示范城市、国家级旅游改革创新先行区、边境旅游试验区、全国旅游综合改革示范县以及国家级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等。
对验收区域提供
游营销各种手段和方式的运用要取得积极效果,能够。
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验收标准
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验收标准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验收标准是对旅游示范区建设的一项重要指导性文件,它的出台对于规范和提升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建设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验收标准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自然环境保护与修复。
全域旅游示范区应当注重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建设过程中要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确保建设活动不会对当地的自然资源造成破坏。
验收标准应当包括对于植被覆盖率、水质、空气质量等方面的要求,确保全域旅游示范区的自然环境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二、旅游设施建设与管理。
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建设需要充分考虑游客的游览体验,对于旅游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应当有明确的规定。
验收标准应当包括对于景区内道路、卫生设施、停车场、安全设施等的要求,确保游客在游览过程中能够享受到良好的服务和安全保障。
三、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全域旅游示范区通常都会涉及到当地的文化遗产,因此在创建验收标准中需要有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规定。
这包括对于古迹、文物、传统建筑等的保护要求,以及对于当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宣传工作的要求。
四、旅游服务质量。
在全域旅游示范区的验收标准中,还需要包括对于旅游服务质量的要求。
这包括对于旅游接待设施、导游服务、旅游咨询服务等方面的要求,保证游客在全域旅游示范区内能够得到优质的旅游服务。
五、安全管理与应急预案。
在全域旅游示范区的验收标准中,还需要包括对于安全管理与应急预案的规定。
这包括对于景区内安全设施的设置要求,以及对于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预案的要求,确保游客在景区内的安全。
六、环境卫生与垃圾处理。
全域旅游示范区的验收标准中,还需要包括对于环境卫生与垃圾处理的规定。
这包括对于景区内环境卫生的管理要求,以及对于垃圾分类、处理和回收的要求,确保景区内的环境整洁。
总之,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验收标准应当综合考虑自然环境保护、旅游设施建设与管理、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旅游服务质量、安全管理与应急预案、环境卫生与垃圾处理等多个方面,确保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达到一定标准,能够为游客提供安全、舒适、便利的旅游体验。
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标准解读
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标准解读标准解读: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是根据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和各项强制性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遵循基本原则,总结发展旅游业的经过和新形势,根据国家对旅游行业的政策和发展规划,通过详尽的制定专门的全域旅游示范区发展标准,使全域旅游示范区由一定的特定标准来促进发展。
一、创建目标全域旅游示范区是指依托具有浓郁本土文化和历史底蕴、具备良好生态环境质量、具有独特的农业特色、休闲农业发展潜力大、交通发达、自然资源丰富、优质服务水平高等特点的区域,通过规划布局及科学管理,构建一体化、和谐统一的全域旅游发展空间,将不同地区的特色与共性有机融合,形成标准化、规范化的旅游产品,有效提升旅游地区经济竞争力,达到精耕细作、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二、创建要求(1)资源背景:全域旅游示范区需要具备良好的生态环境,并具备良好的旅游资源,如遗址、风景名胜、农业文化等;(2)规划设计:应有明确的旅游规划,制定出与地方特色和功能要求相匹配的全域旅游示范区规划,结合旅游资源和本区域的繁荣发展,及时完善规划;(3)交通运输:要安排好并建立完善的旅游交通运输网络,实施特色交通线网建设,以便参观者出行活动;(4)旅游文化:要实施本区域独特旅游文化的研究和发掘,把本地特色文化融入旅游产品的开发之中,推动本地文化的发展;(5)旅游服务:要大力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建设活跃的旅游服务体系,发展旅游服务业,满足参观者的需求;(6)保护性管理:要加强旅游资源的保护性管理,以保障旅游资源的有效利用,并有效防止过度损害,确保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方向全域旅游示范区要以旅游产业链为主线,实施科学管理,形成规范的市场格局,在开放中保护,在发展中维护,以市场为导向,要以经济开发为目标,以环境保护为原则,以文化传播为支持,以服务升级为核心,最终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旅游产品。
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验收标准
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验收标准
1. 旅游示范区的规划必须符合当地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特色;
2. 旅游景点项目设计应提供便利的服务,且旅游产品安全有保障;
3. 旅游示范区必须做到内部和外部的环境清洁,禁止动物捕杀,保障植物和动物的生存;
4. 旅游示范区的管理机构必须彻底检查周边的消防设施,提供良好的安全环境;
5. 旅游示范区必须具有相应的游客服务设施,且游客安全应遵从有关的规定;
6. 旅游示范区周边建设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环境保护标准;
7. 旅游示范区应提供安全、便捷的出入口,维持游客流动的正常秩序;
8. 旅游示范区应建立正规的信息数据库,方便旅游者和管理者查询信息。
全域旅游示范区标准
全域旅游示范区标准全域旅游示范区是指在国家战略部署下,以推进全域旅游发展为目标,通过全面提升旅游区域的整体形象和品质,实现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
为了规范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建设标准,提升旅游品质,加强旅游资源整合和优化旅游环境,以下是全域旅游示范区标准的相关内容。
一、区域规划。
1. 区域范围,全域旅游示范区应当明确划定区域范围,包括主要的旅游景点、景区、乡村、城市等,形成完整的旅游线路和体验区域。
2. 区域定位,明确区域的旅游定位,根据地域特色和资源禀赋确定区域的主导旅游产品和主题,形成独特的旅游品牌。
二、旅游资源整合。
1. 优化资源配置,充分整合区域内的自然景观、人文历史、民俗风情等旅游资源,打造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旅游产品。
2. 旅游产品创新,结合区域特色,开发具有创新性和独特性的旅游产品,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提升旅游体验。
三、旅游环境提升。
1. 城乡环境整治,加强对景区、乡村、城市等旅游环境的整治和提升,打造干净、整洁、美丽的旅游环境。
2. 服务设施建设,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停车场、卫生间、游客中心等,提升游客的便利性和舒适度。
四、旅游服务水平。
1. 提升服务质量,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素质提升,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营造良好的旅游服务氛围。
2. 旅游安全保障,加强旅游安全管理,健全安全保障机制,保障游客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五、宣传推广。
1. 品牌建设,打造具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旅游品牌,提升区域的旅游形象和美誉度。
2. 多元宣传,采取多种宣传手段,包括线上线下宣传、活动营销等,吸引更多游客关注和参与。
六、管理机制。
1. 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的全域旅游示范区管理机构,明确各部门职责,形成协同合作的管理体系。
2. 监督考核,建立全域旅游示范区的监督考核机制,加强对各项标准的执行情况的监督和评估。
在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中,各地应当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结合地域特色和资源优势,科学制定具体的建设方案和实施措施,不断提升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品质和水平,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多样化的旅游体验,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全域旅游专题:全域旅游的发展历程及创建标准
【全域旅游专题】全域旅游的发展历程及创建标准2016-06-06 21:05奇创旅游规划推荐574次上期回顾上期我们探讨了全域旅游的背景:为什么?时代在召唤、产业在期待、业界在探讨是什么?全域旅游是指导旅游产业结构转变的战略理念,其核心理念是旅游业不能单一发展或孤立发展,一个旅游目的地应充分合理规划利用本地旅游资源,并有效的和其他产业融合,建设一个可吸引旅游者逗留时间长,消费高,并能提高当地居民生活质量的旅游城市或县镇。
本期:我们来认识一下全域旅游的动态,包括:发展历程、空间分布以及创建标准。
发展历程概念提出阶段2008浙江绍兴市委市政府提出“全城旅游”发展战略,启动全城旅游区总体规划招标,上海奇创旅游咨询运营机构中标。
2009江苏《昆山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提出“全域旅游,全景昆山”。
2010四川大邑县发展全域旅游的高端形态,启动全域旅游休闲度假战略规划。
2011在《杭州市“十二五”旅游休闲业发展规划》中,创新性地提出了旅游全域化战略;浙江桐庐提出全域旅游的全新理念;四川甘孜州提出了全域旅游概念。
2012四川甘孜州委明确提出,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山东一些县域将“全域旅游”确立为发展方向,如蓬莱、日照五莲县等,山东沂水县确立“建设全景沂水发展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湖南资兴市推进旅游业由“区域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
地方试点探索阶段2013宁夏回族自治区明确提出要“发展全域旅游,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省),把全区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打造”;桐庐成为浙江省全域旅游专项改革试点县,诸城市列为山东省全域旅游试点市;重庆渝中区启动《全域旅游规划》。
2014五莲县、临沂市、莱芜市、滕州市、沂水县成为山东省全域化旅游改革试点;河南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布《关于加快全域旅游发展的意见》。
国家示范推进阶段2015国家旅游局下发了《关于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通知》,同时李金早局长提出:“在2000多个县中,每年以10%的规模来创建。
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的验收标准
130打分点:(1)、推进旅游发展综合协调体制机制改革创新(30分),建立旅游领导协调机制,设立旅游委或类似综合协调管理机构等改革。
(2)、旅游综合执法改革创新(30分),鼓励设立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工商旅游分局或类似功能机构等。
(3)、推进旅游统计改革创新(30分),鼓励设立旅游数据中心,建立全域旅游统计指标体系,构建数据统计体系。
(4)、推进旅游用地政策(包括用岛、用海、荒山荒坡利用)改革创新(10分);(5)、推进多规合一的全域旅游规划改革创新(10分);(6)、开展景区门票价格改革、导游管理体制改革等、创建国家旅游改革先行区、各级旅游综合改革、专项旅游改革试验区(每项5分,最高20分)等。
130打分点:(1)、建立推进全域旅游的领导推进机制,成立全域旅游创建领导小组等类似机制(25分)。
(2)、党委或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推动全域旅游创建工作。
(30分)(3)、编制全域旅游规划、实施方案,将全域旅游创建纳入考核,明确责任分工,加强考核督办(30分)。
(4)、召开推进全域旅游创建会议、开展相关培训和宣传(20分)。
(5)、制定支持全域旅游创建的文件,设立专项经费支持旅游发展(25分)。
120打分点:(1)、旅游业对当地GDP的综合贡献比重(30分);(2)、旅游业对当地就业和新增就业的贡献(30分);(3)、旅游对农民居民增收的综合贡献(20分);(4)、旅游业对财政税收的综合贡献(20分);(5)、旅游业对脱贫的综合贡献(20分)。
旅游业发展水平、对地方发展的贡献程度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旅游业增加值对GDP综合贡献15%以上;旅游从业人数占对就业总数的综合贡献20%以上;年游客接待人次达到本地常住人口数量10倍以上;当地农民年纯收入20%以上来源于旅游收入;旅游税收占地方财政税收10%左右。
120打分点:(1)、有特色鲜明、市场号召力强的核心吸引物(4A、5A、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等)(30分);(2)、年接待游客的数量、过夜游客的数量和比重(30分);(3)、旅游产品、业态类型的多样性、丰富度、旅游产品的空间覆盖度(20分);(4)、旅游产品的空间组合度和不同空间区域的差异性(20分);(5)、旅游产品的不同季节的时间组合(10分);(6)、全域旅游品牌的整合宣传推广力度、品牌知名度(10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域旅游创建标准
现阶段推进全域旅游,应至少体现以下五个鲜明特征、达到四项基本标准。
一是在全域优化配置经济社会发展资源,充分发挥旅游带动作用。
全域旅游要求不能停留在景点景区、宾馆饭店配置,而是要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发展各类资源和公共服务的有效再配置,既宜居又宜游,处处是风景,处处可旅游。
比如,水利建设不仅要满足防洪排涝、灌溉功能,还要有审美游憩价值和休闲度假功能。
交通建设和管理,不仅要满足运输和安全,道路还应建成风景道,还需要规划建设厕所等公共服务设施,提供完善的自驾车旅游服务体系和配套标识、营地等。
林业生态的建设,除了满足生态功能要求外,还有形成特色景观吸引和配套旅游服务功能。
农业发展,除了满足农业生产需要外,还应满足采摘、休闲等需求。
城镇不仅要满足居民居住和生产功能,又要注重特色、注重服务。
美丽乡村建设,既要建成当地农民的幸福家园,还应建成城市居民休闲度假的幸福乐园。
二是全域按景区标准统筹规划建设。
现在的情况往往是,景点景区内外、酒店内外,两极分化明显,一墙之隔或一河之隔,俨然两重天,景点景区内鸟语花香、干净整齐,景点景区外却是私搭乱建、脏乱破差;酒店里流光溢彩、金碧辉煌,酒店外却是污水横流,垃圾成山。
可谓走进景区酒店是发达的“第一世界”;而走出门外则是落后的“第三世界”。
发展全域旅游,就是要拆掉景点景区“围墙”,实现景点景区内外一体化,以游客体验为中心,以提高游客满意度为目标,按照全域景区化的建设和服务标准,推进多规合一,整体优化环境、优美景观,优化旅游服务的全过程。
三是构建全域大旅游综合协调管理体制。
在旅游资源富集、旅游产业优势突出的区域,整个区域的管理体制设计,都应有旅游理念,围绕适应旅游发展“两个综合”需求,即综合产业发展和综合执法需求,创新区域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实现区域综合化管理。
围绕形成旅游发展合力,通过综合改革,破除制约旅游发展的资源要素分属多头的管理瓶颈和体
制障碍,更好地发挥政府的导向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功能。
围绕形成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格局,创新旅游综合执法模式,消除现有执法手段分割、多头管理又多头都不管的体制弊端。
四是全域发挥旅游+功能,使旅游与其他相关产业深度融合、相融相盛,形成新的生产力和竞争力。
充分发挥旅游业的拉动力、融合能力,及催化、集成作用,为相关产业和领域发展提供旅游平台,插上“旅游”翅膀,形成新业态,提升其发展水平和综合价值。
在区域内,通过旅游+新型城镇化,促进发展特色旅游城镇,发挥旅游对新型城镇化的引领作用;通过旅游+新型工业化,促进发展旅游装备制造业、户外用品、特色旅游商品,发展工业旅游,创新企业文化建设和销售方式新形态;通过旅游+农业现代化,促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现代农业新形态;通过旅游+信息化,将旅游业培育为信息化最活跃的前沿产业,用信息化武装旅游;通过推进旅游+生态化,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推进旅游生态化,使旅游发展从“围景建区、设门收票”向“区景一体、产业一体”转变,促进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产业链条全域化,旅游产业全域辐射带动。
五是全民共建共享全域旅游。
全域旅游形成新型的目的地,要求是一个旅游相关要素配置完备和全面满足游客体验需求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开放式旅游目的地。
旅游质量和形象由整个社会环境构成,这就要求全域旅游必须走共建共享道路。
在景点旅游模式下,旅游从业者只是导游、服务员等,而在全域旅游模式下,整个区域的居民都是服务者,都是主人,他们由旁观者、局外人变为参与者和受益者。
全域旅游既要让建设方、管理方参与其中,更需要广大游客、居民共同参与。
既要考虑让游客游的顺心、放心、开心,也要让居民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要通过旅游发展成果为全民共享,增强居民获得感和实际受益,来促进居民树立人人都是旅游形象,自觉把自己作为旅游环境建设一份子,真正树立主人翁意识,提升整体旅游意识和文明素质。
如海南三亚玫瑰谷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旅
游扶贫发展模式,走出一条共建共享的路子。
玫瑰谷所在的三亚吉阳区博后村,原来是个生产生活方式十分落后的村落,耕地基本是撂荒多年的盐碱地。
玫瑰谷公司采取每亩3300元年租金的方式租赁村里2755亩盐碱地种玫瑰开发旅游,安排村民300多人从事玫瑰种苗培植、种植、田间管理和采花,200多人从事旅游运营管理工作。
公司做到四个确保:一是确保每年的土地租金直接进入村民口袋(博后村土地撂荒之前,村民主要种植水稻,每亩年收入不到1000元,现在每亩地年租金3300元)。
二是确保村民每月2600至3000元的工资准时发放。
三是确保村民除租金外,每年还能得到每亩最低800元以上的旅游分红。
村民户均年收入5万元以上。
四是确保常年以保底价收购农户的鲜切玫瑰花产品。
村民纯收入超过2万元。
村民在自家土地上务工,不必为就业发愁,不担心领不到工资,享受着发展乡村旅游带来的快乐、幸福和尊严。
2013年4月9日,习总书记在此视察的时候予以肯定,并亲切地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现阶段推进全域旅游应达到四项基本标准:一、旅游对当地经济和就业的综合贡献达到一定水平。
二、建立旅游综合管理和执法体系。
三、厕所革命及其他公共服务建设成效明显。
四、建成旅游数据中心。
这四项基本标准是现阶段的起码要求,各地应实事求,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大胆实践,取得符合当地实际而又丰富多彩的经验。
正确理解全域旅游,应避免陷入一些认识误区。
其一,推进全域旅游并不是到处建景点景区、到处建宾馆酒店,恰恰相反,全域旅游更加关注景点景区、宾馆酒店等建设的系统性和规划布局的合理性。
景点景区、宾馆酒店建设和管理仍然是必要的,而且要提高质量、层次,但这不是工作的全部。
在全域旅游格局中,到处都是风景而非到处都是景点景区,到处都有接待服务而非到处都是宾馆饭店。
千万不能把增加景点景区和宾馆饭店数量、扩大规模等同于发展全域旅游。
要防止出现景点景区、宾馆饭店“遍地开花”,四处泛滥。
其二,推进全域旅游,并不是到处进行旅游开发。
全域旅游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开发性保护模式。
全域旅游强调的是旅游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要通过全面优化旅游资源、基础设施、旅游功能、旅游要素和产业布局,更好地疏解和减轻核心景点景区的承载压力,更好地保护核心资源和生态环境,实现设施、要素、功能在空间上的合理布局和优化配置。
其三,不是所有地区都有条件在近期实行全域旅游,全域旅游要分步推进,切不能搞运动,不能刮风。
有条件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地区,一般应具有几个“主”的特点:区域内有明显的旅游主打产品,旅游资源禀赋高,旅游产业覆盖面广,旅游业有优势成为该区域的主导产业、主体功能、主打品牌。
当然,随着经济社会和旅游业不断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地区具备发展全域旅游的条件。
其四,推进全域旅游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不可简单复制、粗暴克隆。
从实际出发探索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径,探索针对性举措。
百花齐放、丰富多彩是全域旅游的魅力所在。
我们既要进行顶层设计,出台创建标准,更要鼓励各地的首创精神,避免千城一面、千景一格、千点一味、千域一样的呆滞状况,要形成色彩斑斓、百花争艳、各具特色、生动活泼的现代大旅游格局。
其五,全域旅游不可无序而为,一哄而起。
要通过重点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县(市、区)、全域旅游示范市(州)、全域旅游示范省(区、市)进行示范引导。
理论上讲,全域旅游在空间上不应局限于行政区划,既可以是省、市、县、镇、村,也可以是跨行政区划的旅游区域、经济区域。
但是为了更加有效地整合资源推进发展,这个阶段有必要鼓励重点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县(市、区)和全域旅游示范市(州)、全域旅游示范省(区、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