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未眠》川端康成(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花未眠》川端康成(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 了解川端康成及其创作概况。

2. 理解本文所阐述的关于美与审美的问题。能力目标

1. 品味作品格调高雅、韵味深长的语言风格。

2. 培养学生抓住关键语句,概括文章主旨的能力。

3. 体会作者从自身感受起笔,以小见大,深入浅出、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

德育目标让学生建立感受美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1. 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表达的有关审美的主旨。

2. 鉴赏本文的语言,理解隽永含蓄的语句。

三、教学难点

1. 理清文章脉络,理解文中援引诸多例子的意图。

2. 把握以小见大的写法。

四、教学方法朗读法点拨法讨论法

五、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步骤

(一)导入提问:同学们学过也自己阅读过许多散文,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过什么类别的散文呢?

明确:(叙事散文、写景散文)今天我们学习另一种类别的散文-- 说理散文《花未眠》板书:《花未眠》川端康成

(二)作者简介川端康成,日本小说家,散文家。幼年时父母相继去世,

2 岁丧父,

3 岁丧母,8 岁时祖母去世,12 岁时姐姐也去世了,16 时岁祖父亦亡,最后被接到外公家扶养,孤儿的遭遇使他的童年郁悲凉,也对他以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1924 年从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后,开始了作家生涯。1968 年因长篇小说《雪国》、《千只鹤》、《古都》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川端康成虽然一度成为新感觉派的中坚,但他继承了大和民族的古典美,并使其升华到美学境地。在文学领域中,他既是美的追求者,更是美的获得者和传播者。所以他的作品既和他的身世有关,又和他的美学追求有关,必然带有一种哀伤的美。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提问:同学们预习课文了吗?(好,预习是个好习惯,孔子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1.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也是篇说理散文,上课之前老师指导阅读说理散文的方法。

①从题目入手,揣摩文章主旨。

②初读课文,大体分清文章脉络。

③找出每一个自然段或每一部分的关键句,加以分析,由此归纳全文的主旨。

④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的身份,生活状态以及社会生活背景。

2. 播放录音,扫清文字障碍。(让学生静静地享受这篇美文)

[ 或者默读]

3. 提问:. 好,刚才我们在悠扬的音乐声中享受了川端康成的美文,按照我们阅读说理散文的方法,我们来解读文章题目“花未眠”。这题目看来很有诗意,从字面上理解是什么?

明确:花没有睡觉。

老师:对,花没有睡觉,那人呢?在凌晨四点一般来说是睡觉的。花未眠背后人已眠,作者偶尔早醒邂逅了半夜未眠之花,那他仅仅是写花吗?(不是)

下面,我们随着川端康成的笔迹一起去解读这篇文章的脉络,思考作者由花未眠想到了什么?

(四)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主旨。首先看第一二自然段。

(注意壁龛的龛,绽放在绽)提问:文中第一句说我常常思考一些微不足道的问题?作者说的微不足道的问题在文中指的是什么?

明确:花未眠

提问:很好,作者发现花未眠,为何大吃一惊?请看第二自然段,迅速找出文中的句子来回答。

明确: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我却是仿佛才明白过来(说明以前他没有看到,现在是第一次目睹)

凌晨四点的海棠花格外的美,含有一种忧伤的美。

提问:是的,当你看到这些花儿的时候(出示图片)你们的第一感觉是什么?(美)这么美的花在文中作者为何说含有一种哀伤呢?请同学们结合阅读方法揣摩一下这句话的意思。(板书:哀伤)

明确:它的哀伤来自无人欣赏(板书)(点拨:作者是在凌晨四点醒来发现花未眠含有一种哀伤的美,注意“凌晨四点”)它的哀伤来自于对生命的眷念与不舍。(板书)(有人说最美丽的玫瑰凋零得最快,花儿怒放之时也预示着它已经接近凋零\死亡。)

作者对美的错过而感到哀伤。(板书)(点拨:作者的生世。他一生致力于对美的追求,然而正真的美却这样无声无息的从身边溜走,这是作者对美的错过而感到哀伤,他将这种感情转移到无情物海棠花身上,正是他孤独、敏感、忧郁的内心世界的写照。这于我们的写作手法是什么呢?

明确:寓情于景(点拨:我们之前学过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正是用这些景来抒发他的思乡之情,便是“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了。

小结:同学们应该可以理解作者为什么这样说了吧,不明白的我们课后再私下讨论一下。我们已经学完这两段了,下面请一位同学来归纳一下作者写了什么?

明确:发现花未眠对,花未眠,未眠之花很美,也就是发现

美。(板书)下面我们来看第三自然段。

提问:请同学们找出这段的中心句,也就是作者由花未眠引发的思考和感叹。

明确: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的美却是有限的。提问:很好,这就是作者由花未眠引发的思考和感叹。

(课后同学们自己揣摩作者那反复的语气,其实是用自然的无限美反衬人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现在请同学们看到最后一句:“如果说一朵花很美;那么我有时就会不由自主地自语道:要活下去!”作者为什么这样说?这句话有点难度,但正好能挑战你们的思辨能力,大家可以互相讨论一下。

明确:一朵花都极力展现自己的生命力,人都应该勇敢活下去。

与作者的性格有关。

老师:很好,看来同学们已经把老师刚才教的方法运用自如了。都说文如其人,我们分析一篇散文,不单从字面意思去理解,我们还要仅仅扣住作者的身世。我们前面知道作者孤独的童年造就了他敏感忧郁的性格,在他的思想意识里中常常有种轻生的念头,而另一方面也正是童年不幸的经历又使他静静地审视这个世界,就像史铁生一样,来到荒芜的地坛静静地思考生命的问题直至顿悟,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看到一朵未眠之花都在尽力展示自己的生命力,做为人更应该要活下去,只有活下去才能发现更多的美。因为作者是一个一生都致力于追求美的人。

下面请同学们默读第四自然段。注意与上文的联系。提问:现在请翻到课后联系第一题第二个问题,这符合文意吗?

明确:不符合

提问:说说你的理由。(沉默)

老师:那我们看文中提到进步与死亡,这死亡意味着生命的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