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未眠》川端康成(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教学设计
花未眠(人教版高一) 教案教学设计
花未眠(人教版高一)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梳理文章脉络,引导学生感受并体味作者对自然美的感悟。
指导学生领会作者以自身感受起笔,以小见大、深入浅出的写作手法。
揣摩一些富有深意的语句,提高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感受生活美的意识。
教学难点:体味作者对自然美的感悟,建立自身感受生活美的意识,以及提高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
作者简介:川端康成(1899——1972),日本小说家,散文家。
2岁丧父,3岁丧母,由外祖父和舅父托养。
孤儿的遭遇使他的童年抑郁悲凉,这对他以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1924年他从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后,便开始了写作生涯。
小说《伊豆的舞女》奠定了其在日本文坛的地位。
他一生致力于对日本美的探索,守护和塑造,写下了大量艳丽伤愁的小说和美文,“丰富的感情,高超的技巧表达了日本人的内心精华”。
梳理文章脉络,归纳主旨:明确:A.画中花与真花;B.李迪,钱舜举,宗达光琳,御舟以及古径描绘的花画;C.罗丹创作的《女人的手》,玛伊约尔创作的《勒达像》;D.宗达所画的小狗和我家的小狗一模一样;E.长次郎的名茶碗,坂本繁二郎的画和京都黄昏天空的颜色一样;F.冬天黄昏时的岚山。
3.归纳主旨: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
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需要反复陶冶。
艺术作品只有贴近了自然才能表现出自然的美。
板书设计:美的发现:未眠的海棠花美深入揣摩,解读难句:1.“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
” “哀伤”从何而来?明确:A.一个微小的生命都要努力展现自己的美,作为人更要勇敢地活下去(珍爱生命);B.人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在有意或无意间错过的过程。
我们可能错过了美的景色,美的音乐;错过了山上那从没有看过一眼的野花和小草;错过了从我们身边流淌过的清澈的小溪,但只要坚韧的活着,只有活下去,才能不断发现美;C.我们要用毕生的不懈追求使感受美的能力有限接近自然美的无限。
5.“繁二郎的画,长次郎的名茶碗和真正黄昏的天空,三者在我心中相互呼应,显得更美了。
高一语文花未眠教案
高一语文花未眠教案高一语文花未眠教案4篇高一语文花未眠教案1《花未眠》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二单元第四篇课文,是曰本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的一篇关于美和审美的哲理散文。
现就教材、教法、学法及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本单元设计的目的是通过阅读现当代散文,学会在总体把握散文思想内容和艺术的基础上,感受散文中的自我,品味散文的语言。
学会整体把握文章思想内容,学会体会散文语言的美感。
《花未眠》是第一册第二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文章以发现海棠花未眠写起,从三个方面阐述:自然美是无限的,人感受美是有限的;美是邂逅所得,亲近所得;重视自然美,崇尚写实精神。
本文由于是哲理散文,加上学生对艺术欣赏的能力尚待形成,因此内容理解较难。
如何把难理解的文章深入浅出的讲解好,使学生能较好的理解体会是教学设计的关键所在。
2、教学目标:根据本单元教学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以及本课特点,特制定两个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理解本文主旨,让学生建立起感受生活美的意识。
(2)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品味散文语言。
能从现实生活中去发现美,感受美,学会创造美。
3、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教学目标的设定,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就确定为:理解本文主旨与鉴赏本文语言,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二、说教法:本文教学重点是理解主旨和鉴赏语言,因此教学中让学生整体把握文章是关键。
运用前几篇课文所学的提要钩玄的方法,学会勾画圈点重要的句子,抓住关键句子理解主旨。
采用重点段落重点阅读的方法进行。
同时辅之以多媒体教学设计,让学生能尽快的抓住关键。
同时也采用问题激趣讨论法,使学生能自主地探讨问题。
三、说学法:本课内容较难理解,特别是有些哲理性较强,隐含着作者深切感受的语句如:“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等,理解较困难,因此,课堂上要激发学生的探讨兴趣,让学生自由的发表意见,自主合作的探讨问题。
四、说教学过程:1、导语设计:以一组鲜花图片展示其自然的美,让学生自由发表观后感受,引起学生对自然美的注意和欣赏。
《花未眠》的教案设计
《花未眠》的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花未眠》的文学背景和作者川端康成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品中所蕴含的人性、生命、美的哲学思考。
1.2 教学内容《花未眠》的文学背景及作者川端康成的简介。
文本细读与分析:通过对文本的深入阅读和分析,理解文本的主旨和深层含义。
文学鉴赏:从文学的角度分析文本的语言、形象、情感等,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文学背景、作者生平和创作风格。
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分析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
小组合作:分组进行文学鉴赏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2.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展示文本内容、作者图片、相关视频等,丰富教学手段。
纸质教材:提供文本原文,方便学生阅读和分析。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相关资料,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文本和作者。
第三章:教学安排与步骤3.1 教学安排第一课时:介绍《花未眠》的文学背景和作者川端康成。
第二课时:文本细读与分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品的主题。
第三课时:文学鉴赏,分析文本的语言、形象、情感等。
第四课时:小组讨论,分享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3.2 教学步骤第一阶段: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花未眠》的文学背景和作者川端康成。
第二阶段:文本细读与分析(15分钟)学生自读文本,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本的主题和深层含义。
第三阶段:文学鉴赏(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从文学的角度分析文本的语言、形象、情感等。
第四阶段: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第五阶段:总结与拓展(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提供相关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高一语文花未眠教案(模板13篇)
高一语文花未眠教案(模板13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党团范文、工作计划、演讲稿、活动总结、行政公文、文秘知识、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League model essays, work plans, speeches, activity summaries, administrative documents, secretarial knowledge,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一语文花未眠教案(模板13篇)高一教案的编写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使教学更具吸引力和可操作性。
《花未眠》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花未眠》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花未眠》的基本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深入解读《花未眠》。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文学作品,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简介:《花未眠》是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的一篇散文。
文章以作者失眠之夜观赏樱花为主题,描绘了夜色中樱花的美态,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2.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
(2)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语言魅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川端康成及其作品《花未眠》。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
2.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感受作者对美的热爱。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提出自己的见解。
(2)分享成果: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师生共同点评、分析。
4. 深入解读: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分析文章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语言魅力。
5. 拓展延伸: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是如何发现生活中的美的。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关注生活中的美的重要性。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3. 学生自我评价:让学生对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进行评价。
《花未眠》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樱花图片,营造夜晚观赏樱花的美感氛围。
2. 启发式教学: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生活中美的发现和追求。
3.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花未眠》的教案设计
《花未眠》的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简介1.1 教学目标了解《花未眠》的背景和作者川端康成。
分析并欣赏《花未眠》的文学价值和艺术特色。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考分析能力。
1.2 教学内容简介简介川端康成的生平和作品。
分析《花未眠》的主题思想和情节结构。
探讨《花未眠》中的文学技巧和艺术表现。
第二章:作者与作品背景2.1 川端康成简介介绍川端康成的生平事迹、文学成就和影响。
强调川端康成在日本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2.2 《花未眠》的背景解释《花未眠》的题目含义和创作背景。
简述《花未眠》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第三章:文学鉴赏与分析3.1 文学鉴赏方法介绍引导学生了解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强调文学鉴赏中的情感体验和理性分析相结合。
3.2 《花未眠》的文学鉴赏分析《花未眠》的语言表达和文学风格。
引导学生欣赏《花未眠》中的美感和情感共鸣。
第四章:主题思想与情节结构4.1 主题思想探讨引导学生思考《花未眠》所反映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分析《花未眠》中的主题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4.2 情节结构分析解析《花未眠》的情节安排和转折点。
引导学生理解情节结构对于整体故事的影响。
第五章:文学技巧与艺术表现5.1 文学技巧解析分析《花未眠》中的象征手法和隐喻运用。
引导学生认识文学技巧在作品中的作用。
5.2 艺术表现与审美体验探讨《花未眠》的艺术表现力和审美价值。
引导学生从艺术审美的角度体验作品。
第六章:课堂活动与讨论6.1 课堂活动设计设计相关的课堂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以增强学生对作品的深入理解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活动内容与《花未眠》的主题和情节相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6.2 课堂讨论引导引导学生关注《花未眠》中的情感描写和社会背景。
鼓励学生分享对作品中人物、情节和主题的思考和感受,促进课堂互动和思想交流。
第七章:拓展阅读与比较7.1 拓展阅读推荐推荐与《花未眠》相关的其他作品,如川端康成的其他小说或相关研究评论。
高一语文教案:花未眠
高一语文教案:花未眠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审美情趣。
2.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提高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情感。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提高欣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邀请学生分享对“花未眠”这个题目的第一印象。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作者川端康成,简要介绍其生平和作品。
二、课文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课堂讨论1.请学生谈谈自己对课文中“花未眠”这一现象的感受。
2.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如对比、排比等,讨论其作用和效果。
四、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生活中美好瞬间的短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分享学生的作业成果。
2.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课文中的描写手法。
二、课堂讨论1.分析课文中的对比手法,如“花开花落”与“花未眠”的对比。
2.讨论对比手法在表达作者情感方面的作用。
三、课文欣赏1.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教师点评,指导学生如何欣赏文学作品。
四、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仿写一段关于生活中美好瞬间的文字。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分享学生的作业成果。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审美情感。
二、课堂讨论1.分析课文中的审美情感,如对生活的热爱、对美的追求等。
2.讨论审美情感在课文中的作用和意义。
三、课文欣赏1.学生自由发挥,创作一篇关于生活中美好瞬间的诗歌或散文。
2.教师点评,指导学生如何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手法。
四、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生活中美好瞬间的感悟。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三节课的学习内容,分享学生的作业成果。
二、课堂讨论1.学生谈谈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美,分享自己的感悟。
2.教师点评,指导学生如何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手法。
三、课文欣赏2.教师点评,指导学生如何将课文中的美学元素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2024年高中语文《花未眠》教案
2024年高中语文《花未眠》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花未眠》,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表达技巧。
2.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学会用心去感受和欣赏。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花未眠》的内容概述和作者简介。
2. 分析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和照应等结构技巧。
3. 解读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独特表达。
4. 探讨文章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和人生哲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课文《花未眠》的内容理解、表达技巧分析和主题思想探讨。
2. 难点:文章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和独特表达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讨。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文章中的具体表达技巧。
3. 采用小组讨论法,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介课文《花未眠》的内容和作者川端康成。
2. 学生自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言和情感。
3. 分析文章的结构,引导学生关注开头、结尾、过渡和照应等技巧。
4. 解读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解释其效果。
5.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人生哲理。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
7.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的作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回答问题时的积极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和应用能力的体现,如作文质量。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内的合作态度和贡献度。
七、作业设计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针对课文中的某个修辞手法或表达技巧,找出生活中的实例,并进行分析。
2. 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川端康成的其他作品,如《雪国》、《古都》等,以加深对作者风格的理解。
八、教学反思1. 课程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以及教学方法和策略的有效性。
2. 分析学生的反馈,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为后续教学提供调整依据。
高中语文课文《花未眠》教案设计
高中语文课文《花未眠》教案设计高中语文课文《花未眠》是川端康成的一篇说理性散文,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课文《花未眠》教案设计,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语文《花未眠》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清思路、明确文章表达的有关审美的主旨,提高审美能力2、挖掘语言,理解作者对自然美与艺术美的执著追求二、重难点了解触景生情、即事明理的艺术特点,培养学生概括事实、归纳主旨的能力,揣摩重点语句的能力。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课程同学们学过也阅读过许多散文,能否给散文分类,举个例子?板书:叙事散文《背影》写景散文《荷塘月色》今天我们学习另一种类别的散文——说理散文《花未眠》(板书)作者:川端康成(二)提问:如果给这篇文章配乐,你会选择什么基调的乐曲?学生:轻柔、哀伤的音乐提问:依据是什么/学生:(1)课文中写海棠花“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
”(2)根据作者的身世——简介作者:川端康成(1899——1972),日本小说家、散文家。
幼年时父母相继去世,分别由外祖父和舅父抚养。
1924年从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后,开始了作家生涯。
小说《伊豆的舞女》(1925)奠定了其在日本文坛的地位。
代表作有《雪国》(1937)、《千只鹤》(1951)、《古都》(1957)等。
它们以“丰富的感情,高超的技巧,表现了日本人的内心精华”,川端康成因此获得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是继泰戈尔之后第二个获此殊荣的东方作家。
川端康成虽然一度成为新感觉派的中坚,但他继承了大和民族的古典美,并使其升华到美学境地。
在文学领域中,他既是美的追求者,更是美的获得者和传播者。
所以他的作品既和他的身世有关,又和他的美学追求有关,必然带有一种哀伤的美。
(三)、请听音乐朗诵课文(点名三位同学朗诵)(四)、查字典正音、确定字词意思壁龛(kān) 邂逅(xiè hòu ) 陶冶(táo yě) 迥(jiǒng) 然拜谒(bài yè)不可思议大吃一惊难能可贵不由自主迥然不同(五)、请快读全文,概括文章主旨明确:大自然的美是无限的,要想发现美就要认真观察自然,要创造美就要师法自然。
花未眠 教案教学设计
花未眠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花未眠》这首诗的基本内容,理解其深层含义。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受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3. 通过学习《花未眠》,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花未眠》的内容及主题。
(2)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
2. 教学难点:(1)诗中深层含义的理解。
(2)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诗歌中的意象进行创意表达。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诗中的意象、主题和修辞手法。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诗中的具体词句,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
3. 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总结,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花未眠》诗歌文本、相关参考资料、PPT等。
2. 学生准备:预习《花未眠》,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日本著名诗人与画家川端康成的背景及作品特点。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花未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与韵律。
(2)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3. 课堂讲解(1)分析诗歌的结构,讲解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中的“花未眠”所蕴含的深层含义。
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主题。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自己的见解。
5. 创意表达(1)引导学生运用诗歌中的意象进行创意表达,可以采用绘画、写作等形式。
(2)学生展示自己的创意作品,大家共同欣赏、评价。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中的意象美和情感美。
7. 作业布置(2)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分析其意象和主题,准备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拓展1. 引入其他关于花的诗歌,如杜甫的《春望》、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等,让学生对比阅读,分析各自的意象、主题和表现手法。
花未眠(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花未眠(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能够通过整体感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2、找到别有含义的语句,进行分析理解,提高品味语言的能力二、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课文主旨及思想感情,体会作者语言背后的深意。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第一课时㈠、导入在黑板或课件上写:“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濛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苏轼《海棠》提问:这句诗所描写的是怎么样的场景?回答:这首诗写于苏轼被贬黄州的时候,结合时代背景,我们可以知道苏轼夜晚点烛,担心花儿睡着,实际上是为自己政治抱负不得实现而苦闷,希望能有人为自己点亮前路。
千年以后,同样是一篇借物咏怀的作品,一位日本作家发现了凌晨四点海棠的美,心灵有所启迪,随后写下的散文《花未眠》,抒发的却是作者别样的情怀。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川端康成的名篇《花未眠》板书课题:花未眠川端康成题目总是涵盖了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旨,首先,我们一起来看看《花未眠》这个题目,从字面上来看,就是花还没有睡觉的意思,但是,单纯这样来理解作者的用意,似乎过于直白了。
提问:大家不妨展开一下想象力,看到这个题目,你会联想到花的什么特征呢?回答:美生命力努力绽放……板书:美生命力努力绽放……用时:3--5分钟㈡、自学下面,就请大家带着对题目的感觉,默读课文,一边验证自己对题目的感觉是否到位,一边整理自己认为的重点字词。
如果遇到难理解的句子和自己认为很美的句子可以用横线标出来。
争取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进一步体会。
自己整理好了以后可以和老师整理的对照一下,根据个人的需要进行一定的补充。
重点字词整理:1、字词⑴壁龛(kān)⑵绽放(zhàn)⑶邂逅(xièhòu)⑷陶冶(yě)⑸拙劣(zhuō)⑹迥(jiǒng)然⑺拜谒(yè)2、解释⑴不可思议(荒诞,出乎常情)⑵众所周知(人人都知道)⑶邂逅(不期而遇)⑷迥然(相距很远)⑸难能可贵(做了难做的事,很可贵)⑹陶冶(培养)用时:5分钟㈢、作者生平大家通过整理字词可以看出来,这篇文章的意象和语言都很美,而且还含着淡淡的忧愁。
《花未眠》川端康成(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花未眠》川端康成(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川端康成及其创作概况。
2.理解本文所阐述的关于美与审美的问题。
能力目标1.品味作品格调高雅、韵味深长的语言风格。
2.培养学生抓住关键语句,概括文章主旨的能力。
3.体会作者从自身感受起笔,以小见大,深入浅出、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
德育目标让学生建立感受美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表达的有关审美的主旨。
2.鉴赏本文的语言,理解隽永含蓄的语句。
三、教学难点1.理清文章脉络,理解文中援引诸多例子的意图。
2.把握以小见大的写法。
四、教学方法朗读法点拨法讨论法五、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提问:同学们学过也自己阅读过许多散文,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过什么类别的散文呢?明确:(叙事散文、写景散文)今天我们学习另一种类别的散文——说理散文《花未眠》板书:《花未眠》川端康成(二)作者简介川端康成,日本小说家,散文家。
幼年时父母相继去世,2岁丧父,3岁丧母,8岁时祖母去世,12岁时姐姐也去世了,16时岁祖父亦亡,最后被接到外公家扶养,孤儿的遭遇使他的童年郁悲凉,也对他以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1924年从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后,开始了作家生涯。
1968年因长篇小说《雪国》、《千只鹤》、《古都》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川端康成虽然一度成为新感觉派的中坚,但他继承了大和民族的古典美,并使其升华到美学境地。
在文学领域中,他既是美的追求者,更是美的获得者和传播者。
所以他的作品既和他的身世有关,又和他的美学追求有关,必然带有一种哀伤的美。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提问:同学们预习课文了吗?(好,预习是个好习惯,孔子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1.这是一篇自读课文,也是篇说理散文,上课之前老师指导阅读说理散文的方法。
①从题目入手,揣摩文章主旨。
②初读课文,大体分清文章脉络。
③找出每一个自然段或每一部分的关键句,加以分析,由此归纳全文的主旨。
高中高一语文教案:花未眠
高中高一语文教案:花未眠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3)学会运用课文中的优美语句进行仿写。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剖析课文。
(2)通过课堂讨论,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自然的情感。
(2)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和欣赏。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
(2)欣赏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2)学会运用课文中的优美语句进行仿写。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川端康成及其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花未眠》,引发学生思考。
2.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根据注释,理解生词、难句。
3.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结构。
(2)分组讨论,欣赏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4.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分析课文主题。
(2)学生分享自己从课文中获得的启示。
5.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
6.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中的优美语句。
(2)仿写课文中的优美语句,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创作。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五、教学拓展1.课后阅读川端康成的其他作品,了解其创作风格。
2.深入探讨课文中的象征意义,结合现实生活,谈谈自己的理解。
3.以“花未眠”为主题,进行写作练习。
六、教学资源1.课文《花未眠》。
2.作者川端康成的简介及其作品。
3.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资源。
七、教学评价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学生对课文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的欣赏能力。
3.学生运用课文中的优美语句进行仿写的能力。
4.学生对美的追求和欣赏态度。
八、教学建议1.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高中语文《花未眠》教案
高中语文《花未眠》教案高中语文《花未眠》教案高中语文《花未眠》教案1 教学目的:1、学习作者敏锐感悟事物的才能,引导学生努力发现生活中的美、欣赏生活中的美、培养感悟生活美的意识。
2、引导学生用对美的亲身体验,来理解文章表达的有关审美的主旨,理解文中隽永含蓄的语句,与文本深层对话,从而读懂作品,进步散文的阅读鉴赏才能。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学生珍爱生命、享受生命之美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多角度品味“哀伤”,体会含义深化的语句。
2、培养审美才能、感受自然之美。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身世浮沉雨打萍”,川端康成的幼年成长充满了凄风苦雨,就像一首忧伤寂寞的歌,穿行在西风雕碧树的季节,飘悠在天之涯、海之角。
人生的忧郁像一张蓝色的网笼住了他,使他的生命浸透着伤感的气息。
然而黑夜给了他黑色的眼睛,他却用它来寻找光明,追逐美。
在文学领域中,他既是美的追求者,更是美的获得者和传播者。
那么生活在阳光灿烂中的我们,又用明眸善睐的眼睛发现了什么呢?〔教学创意:准备一朵绽放的玫瑰,唤醒、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爱恋,也用于品读文中的“哀伤”含义。
〕引导:泰戈尔说:艺术家是自然的情人。
今天也让我们做一回大自然的情人,并借这朵玫瑰把爱与美传递,让我们看看花落谁家。
二、学生交流对自然美的欣赏与感悟。
教师小结:面对风情万种的大自然,同学们都用发现的眼睛寻找到一方独好的风景。
确实,美是无处不在的;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只是发现美的眼睛。
那么川端康成发现了什么美?〔海棠花未眠〕在为大自然之美欣赏陶醉之余,同学们应该也强烈感受到作者那两句对美的感慨与考虑,哪两句呢?〔1、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2、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您看到的。
问:能否结合你寻找自然美的亲身体验谈谈对这两句话的理解?明确:王菲有句歌词“待到风景都看透”,刚刚大家都找到了别致的风景,可是我们就算穷尽一生,也不能把大自然的风景都看透。
高中语文花未眠教案
高中语文《花未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和表达方式。
(2)能够分析并欣赏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语言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朗读、感悟,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 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表达方式。
三、教学难点1. 文章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写作技巧。
2. 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花未眠》的文本和相关的教学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和课文背景。
(2)学生齐读课文《花未眠》。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2)学生圈点勾画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和语言风格。
(2)各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和讲解。
4. 朗读感悟(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情感和韵味。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朗读指导和感悟分享。
5. 课堂小结(2)学生谈收获和感悟。
6. 课后作业(1)学生抄写课文中的优美句子和段落。
六、教学拓展1. 对比阅读:教师推荐与《花未眠》风格相近的其他文学作品,如日本其他作家的散文或诗歌,让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感受不同作品中的美。
2. 创作练习:鼓励学生模仿《花未眠》的写作风格,创作自己的散文作品,可以是描写自然景物、生活中的一瞬或对某一主题的思考。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朗读和创作练习中的积极参与情况。
3. 理解与分析能力:通过学生的讨论发言和创作作品,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考虑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以及学生的反馈。
高一语文《花未眠》教案
高一语文《花未眠》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花未眠》的主题思想,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学习重点词语和句式。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课文内涵,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花未眠》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
2.简要介绍作者川端康成及其作品,激发学生兴趣。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查找并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三、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课文为什么是《花未眠》?引导学生思考。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探讨文章的线索。
四、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预习下一课时。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重点词语和句式的掌握情况。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情感变化。
二、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的感悟和情感变化。
2.学生跟随教师思路,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三、案例分析1.教师选取课文中的精彩段落,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
四、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花未眠》的读后感。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美育元素。
二、美育探究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美育元素,如自然美、人文美等。
三、写作训练1.教师给出写作话题:以《花未眠》为素材,写一篇散文。
2.学生根据课堂所学,进行写作训练。
四、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完成作文《花未眠》读后感。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三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启示。
二、启示探讨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启示,如珍惜生活、感受美好等。
2.学生反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花未眠高一语文教案
花未眠高一语文教案花未眠高一语文教案花未眠高一语文教案1 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定景换点,从不同侧面描写景物,使景物特征毕现的写法。
2、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用词以及多种修辞的作用。
3、理解作者寄情于景表达的对“独立的、安静的”生活的向往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教学重点通过语言的赏析和构造的疏通鉴赏意境之美。
教学难点通过学生自读,体会作者对自然美的认识。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散文追求的最高境界是诗情画意,即具有诗一般的语言,画一般的意境,还有深蕴的人生哲理;我们今天要自主学习的这篇____作家川端康成先生写的《》就是一篇融诗情、画意和哲理为一炉的绝妙好文。
二、感知课文1.创设美妙情境,进展配乐自读。
2.点拨:文章由一偶尔的发现——海棠,联想开来,引发对人生和艺术的考虑和感悟。
由于,作者感受到人的一生中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而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们感受美的才能需要艺术品作为启迪,艺术美让人们更好地领略社会的真实美;发现美还得需要一定的条件。
文章形散神聚,画家雷诺阿的话、罗丹和玛伊约尔的作品、繁二郎的画、长次郎的茶碗、真正黄昏的天空等内容都是由“”引发的对艺术的感悟。
三、重点提示鉴赏一些语言优美的散文,重在体味语言,这是把握意境的一把钥匙。
本文语言优美,通过对语言的详细分析^p ,使学生感知作者的美妙的情怀。
课后再找一些美文来体会。
①如何理解“假如说,一朵花很美;那么我有时就会不由自主地自语道:要活下去!”这句话的含义。
点拨:海棠花怒放,作者从中感受到了它的旺盛的生命力,自己的生命意识受到了强烈震撼,他认识到一个人无论处在什么样的境地,有多少困难困苦,都要努力地做下去,完成自己的人生美丽,所以,他说“有时就会不由自主地自语道:要活下去!”②如何理解“一朵花也是好的”这句话的含义?点拨:从文中第三段中“这众所周知的事,突然成了新发现花的机缘”句和文中“一件古美术作品,成了美的启迪,成了美的开光”句,结合起来看,这句话是从自然之物对于美的启迪说的,因此,这句话的意思是:“一朵花”也可以开展人感受美的才能,引发人发现自然之美,所以说“一朵花也是好的”。
2024年语文教案-花未眠
2024年语文教案-花未眠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本课程以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的短篇小说《花未眠》为阅读文本,通过分析作品中的主题、情节、人物等元素,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川端康成的生平背景及文学成就;分析《花未眠》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1.2.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1.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引导他们关注生活中的美,培养审美情趣。
1.3 教学重点、难点1.3.1 教学重点理解《花未眠》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1.3.2 教学难点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深层含义。
第二章:作者简介2.1 生平背景介绍川端康成的生平背景,如出生时间、家庭状况、文学成就等。
2.2 文学成就概括川端康成的文学成就,如获奖情况、代表作品等。
第三章:作品解析3.1 故事情节梳理《花未眠》的故事情节,分析其主要事件和人物关系。
3.2 人物形象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包括性格特点、形象塑造等。
3.3 主题思想探讨《花未眠》的主题思想,如对生活的感悟、人性的探讨等。
第四章:象征手法分析4.1 作品中的象征元素分析《花未眠》中的象征元素,如花、夜晚、梦境等。
4.2 象征手法的运用探讨作者如何运用象征手法表达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第五章:教学实践5.1 自主阅读要求学生自主阅读《花未眠》,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
5.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5.3 课堂发言邀请学生发表对《花未眠》的见解,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5.4 写作练习5.5 课程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象征手法。
第六章:深度探讨6.1 作品背景分析探讨《花未眠》创作的历史背景,包括作者的生活经历、社会环境等,以便更深入理解作品。
6.2 文学流派介绍《花未眠》所属的文学流派,比如日本文学中的自然主义、现代主义等,以及该流派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花未眠》川端康成(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川端康成及其创作概况。
2. 理解本文所阐述的关于美与审美的问题。
能力目标1. 品味作品格调高雅、韵味深长的语言风格。
2. 培养学生抓住关键语句,概括文章主旨的能力。
3. 体会作者从自身感受起笔,以小见大,深入浅出、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
德育目标让学生建立感受美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表达的有关审美的主旨。
2. 鉴赏本文的语言,理解隽永含蓄的语句。
三、教学难点1. 理清文章脉络,理解文中援引诸多例子的意图。
2. 把握以小见大的写法。
四、教学方法朗读法点拨法讨论法五、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提问:同学们学过也自己阅读过许多散文,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过什么类别的散文呢?明确:(叙事散文、写景散文)今天我们学习另一种类别的散文-- 说理散文《花未眠》板书:《花未眠》川端康成(二)作者简介川端康成,日本小说家,散文家。
幼年时父母相继去世,2 岁丧父,3 岁丧母,8 岁时祖母去世,12 岁时姐姐也去世了,16 时岁祖父亦亡,最后被接到外公家扶养,孤儿的遭遇使他的童年郁悲凉,也对他以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1924 年从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后,开始了作家生涯。
1968 年因长篇小说《雪国》、《千只鹤》、《古都》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川端康成虽然一度成为新感觉派的中坚,但他继承了大和民族的古典美,并使其升华到美学境地。
在文学领域中,他既是美的追求者,更是美的获得者和传播者。
所以他的作品既和他的身世有关,又和他的美学追求有关,必然带有一种哀伤的美。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提问:同学们预习课文了吗?(好,预习是个好习惯,孔子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1.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也是篇说理散文,上课之前老师指导阅读说理散文的方法。
①从题目入手,揣摩文章主旨。
②初读课文,大体分清文章脉络。
③找出每一个自然段或每一部分的关键句,加以分析,由此归纳全文的主旨。
④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的身份,生活状态以及社会生活背景。
2. 播放录音,扫清文字障碍。
(让学生静静地享受这篇美文)[ 或者默读]3. 提问:. 好,刚才我们在悠扬的音乐声中享受了川端康成的美文,按照我们阅读说理散文的方法,我们来解读文章题目“花未眠”。
这题目看来很有诗意,从字面上理解是什么?明确:花没有睡觉。
老师:对,花没有睡觉,那人呢?在凌晨四点一般来说是睡觉的。
花未眠背后人已眠,作者偶尔早醒邂逅了半夜未眠之花,那他仅仅是写花吗?(不是)下面,我们随着川端康成的笔迹一起去解读这篇文章的脉络,思考作者由花未眠想到了什么?(四)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主旨。
首先看第一二自然段。
(注意壁龛的龛,绽放在绽)提问:文中第一句说我常常思考一些微不足道的问题?作者说的微不足道的问题在文中指的是什么?明确:花未眠提问:很好,作者发现花未眠,为何大吃一惊?请看第二自然段,迅速找出文中的句子来回答。
明确: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我却是仿佛才明白过来(说明以前他没有看到,现在是第一次目睹)凌晨四点的海棠花格外的美,含有一种忧伤的美。
提问:是的,当你看到这些花儿的时候(出示图片)你们的第一感觉是什么?(美)这么美的花在文中作者为何说含有一种哀伤呢?请同学们结合阅读方法揣摩一下这句话的意思。
(板书:哀伤)明确:它的哀伤来自无人欣赏(板书)(点拨:作者是在凌晨四点醒来发现花未眠含有一种哀伤的美,注意“凌晨四点”)它的哀伤来自于对生命的眷念与不舍。
(板书)(有人说最美丽的玫瑰凋零得最快,花儿怒放之时也预示着它已经接近凋零\死亡。
)作者对美的错过而感到哀伤。
(板书)(点拨:作者的生世。
他一生致力于对美的追求,然而正真的美却这样无声无息的从身边溜走,这是作者对美的错过而感到哀伤,他将这种感情转移到无情物海棠花身上,正是他孤独、敏感、忧郁的内心世界的写照。
这于我们的写作手法是什么呢?明确:寓情于景(点拨:我们之前学过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正是用这些景来抒发他的思乡之情,便是“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了。
小结:同学们应该可以理解作者为什么这样说了吧,不明白的我们课后再私下讨论一下。
我们已经学完这两段了,下面请一位同学来归纳一下作者写了什么?明确:发现花未眠对,花未眠,未眠之花很美,也就是发现美。
(板书)下面我们来看第三自然段。
提问:请同学们找出这段的中心句,也就是作者由花未眠引发的思考和感叹。
明确: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的美却是有限的。
提问:很好,这就是作者由花未眠引发的思考和感叹。
(课后同学们自己揣摩作者那反复的语气,其实是用自然的无限美反衬人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现在请同学们看到最后一句:“如果说一朵花很美;那么我有时就会不由自主地自语道:要活下去!”作者为什么这样说?这句话有点难度,但正好能挑战你们的思辨能力,大家可以互相讨论一下。
明确:一朵花都极力展现自己的生命力,人都应该勇敢活下去。
与作者的性格有关。
老师:很好,看来同学们已经把老师刚才教的方法运用自如了。
都说文如其人,我们分析一篇散文,不单从字面意思去理解,我们还要仅仅扣住作者的身世。
我们前面知道作者孤独的童年造就了他敏感忧郁的性格,在他的思想意识里中常常有种轻生的念头,而另一方面也正是童年不幸的经历又使他静静地审视这个世界,就像史铁生一样,来到荒芜的地坛静静地思考生命的问题直至顿悟,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看到一朵未眠之花都在尽力展示自己的生命力,做为人更应该要活下去,只有活下去才能发现更多的美。
因为作者是一个一生都致力于追求美的人。
下面请同学们默读第四自然段。
注意与上文的联系。
提问:现在请翻到课后联系第一题第二个问题,这符合文意吗?明确:不符合提问:说说你的理由。
(沉默)老师:那我们看文中提到进步与死亡,这死亡意味着生命的终结,意味着进步的停止,是不是与前文的“有限”是一个意思?是的,他不是害怕进步,而是说即使是死亡他还是要不断追求美,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人感受到的美也是有限的,优秀的艺术家也不例外。
米开朗琪罗的例子也同样是补充了上一段中的观点。
我们继续看到第五自然段提问:这段的中心句是什么?明确:美的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
这是需要反复陶冶的。
提问:很好,那“邂逅”是什么意思?明确:不期而遇提问:对,正如未眠花的美,是作者四点醒来邂逅所得,是可遇不可求的。
那么“亲近所得”又是什么意思呢?明确:是要去感受,接触美。
\是一种心灵的主观感受。
\是主动的欣赏美。
老师:很好。
我们需要主动去接近美,去欣赏美,反复陶冶才能积淀美感。
川端康成通过对生活现象花未眠谈到美的发现美的获得美感的形成。
这三段其实也就是向我们传达作者对美的感悟。
(板书:感悟美)作者由花未眠思考感悟到“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需要反复陶冶的“,那么接下来作者就通过举例来说明他的思考。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6、7、8、9、10 自然段并找出作者举了什么例子。
(请四位同学来回答)提问:请一位同学说第六段作者举了什么例子?(点出词语就行)明确:画中花,真花。
老师:很准确,请另一位同学说说第七段的例子。
明确:罗丹和马伊约尔的作品提问:那第八段呢?明确:我家的狗和宗达的水墨画. 提问:再请一位同学说第九段的例子明确:晚霞,名茶碗,画。
提问:最后请一位同学说第十段。
明确:岚山老师:同学们的概括能力有了很大进步,以后再遇到这样的散文分析起来就得心应手得多了。
好,我们再回到文本,看这些例子并结合它们每一段最后一句话,揣摩作者强调的是什么?同学们可以讨论一下。
明确:自然美与艺术美相得益彰艺术美应该崇尚写实精神美是亲近所得我们应该睁大眼睛,不断地发现美,亲近美,感受美。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老师:大家谈得很好,作者反复提到仔细观察,写实精神,自然总是美的,是不是进一步说明他前面的思考:自然的美是无限的,美是邂逅所得,亲近所得,需要反复陶冶的?在这里老师还需要补充一点的是,我们从这几段中还可以体悟的到自然美与艺术美是彼此融合、相得益彰的美学观点。
我们看最后一自然段。
这句话照应开头(板书),起到总结全文的作用。
作者反复强调花未眠、独自,凌晨四时也就是要强调自然的美是无限的,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的。
整篇文章脉络和文中一些重点难点句子我们都已经疏通了一编,现在我们来齐读课文,再一次感受《花未眠》带给我们那诗意的语言,悠远的意境和深邃的思想。
好,同学们已经将作者的感情朗读出来了,比起上节课来说有了很大的进步。
现在我们来学习作者运用的写作手法。
(五)讲解写作手法1. 文章由花引发了作者对美与审美的思考,花是小,美的问题是大,在写作手法上应该是以小见大。
2. 第二自然段中说:“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运用的是寓情于景的手法。
3. 最后老师还想提一点的就是在文中,作者举了古今中外很多实例,说明这些艺术家的成功无不得益于对自然的仔细观察,得益于将自然美如实地表现在自己的艺术创作当中,从而也使欣赏这些艺术品的人从中领略到自然美和艺术美,作者以“海棠花”、“小狗”、“晚霞”这样的事例来阐述自己对美的认识,可谓“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呀。
(六)小结通过学习,我们可以发现,虽然这是一篇谈论美学问题的文章,可是它本身也是美的。
其实美无处不在,美就在我们的身边。
我们应该感谢川端康成,他告诉我们只要细心地去寻找,用心地去观察,我们就可以发现美,感受美并能创造美。
那就让我们以这种美好的心态去拥抱我们灿烂的明天吧!(七)课后作业请同学们回去收集课文中提到的艺术家的资料,丰富自己的学识。
板书设计:花未眠川端康成第一部分(1-2)发现美小深第二部分(3-5 )感悟美第三部分(6-10 )举例说明美的获得第四部分(11)照应开头,强调文章主旨。
大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