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隶总督署

合集下载

直隶总督署导游词

直隶总督署导游词

直隶总督署导游词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到直隶总督署参观,我是各位的导游陈明,今天将由我为大家讲解直隶总督署。

在讲解过程中大家有什么问题尽管向我提出,我会尽力为您解答。

在参观之前,我先把总督署的情况向您简单介绍一下:直隶总督署是清代直隶省最高行政长官直隶总督的办公处所,作为全省最高的封疆大吏,直隶总督具有“综治军民,统辖文武,考核官吏,修饬封疆”之责,管辖范围要大于现在的河北省,包括河北、京、津两市以及山东、山西、河南、内蒙古和辽宁等省市区的一部分。

直隶总督设于清雍正二年(1724年),宣统三年(1911年)被裁撤,历经8帝,187年的历史,共设有总督74人,99任次,较著名的有李卫、唐执玉、方观承、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等。

清代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都与该署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所以有“一座总督衙署、半部清史写照”之称。

现在大家面前的总督署修建于清雍正七年(1729年),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虽然历经沧桑,但仍然保持着修建初期的建筑规模和建筑布局。

里面的每一棵树每一件摆设都在向人们诉说着那段遥远的历史,所以在参观过程中请各位游客不要随意的触碰他们,好让他们继续沉浸其中。

总督署南北长220米,东西宽130米,总占地面积30000余平方米。

共分为东、中、西三路。

主体建筑有大门、仪门、大堂、二堂、官邸和上房。

全部集中的中路,西路已经损毁不再,东路则是后人根据有限的史料记载重建的,今天我们主要参观的就是中路。

总督署的第一道门是大门,也就是所说的衙门口,说到衙门口很容易让人想起一句话“衙门口儿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

实际上,衙门口向南开取的是《易经》上所讲的“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的意思,不含任何贬义。

总督署的第二道门市仪门,仪门取自“有仪可象”之意,是主人迎送宾客的地方。

清代官员相见有非常繁杂的礼仪程式,与总督品级相当或高于总督的官员来访,总督要到仪门外迎接,宾主从中门而入,共进大堂。

而品级比总督低的官员则按照文东武西的规则从仪门两侧的便门进入。

直隶总督署

直隶总督署

直隶总督署位于保定的直隶总督署,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始建于于元代,在清代时经大规模扩建后成为直隶总督的办事处。

直隶总督多为二品官员,朝廷重臣,而当时的直隶省拱卫着京师,直隶省一旦有动乱,便会很快危及京师。

直隶总督署有“一座总督衙署,半部清史写照。

”的称述。

是清王朝各方面历史的缩影。

直隶总督署前,曾经的辕门早已经改为马路,只留下正门守卫着或心酸或辉煌的历史。

大门内的庭院中常有猫头鹰停留在松柏枝头,映衬着戒石坊。

戒石坊立在庭院中央,距门大约有10米,是一座不算高大的牌坊,坊下的石刻中雕着"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四句,警戒着历任官员。

庭院周围还有乾隆帝赐给唐执玉的石碑,虽经风雨百年,但却依然熠熠生辉。

庭院深处是大堂。

堂内的陈设简朴却不失庄重。

朱漆方桌位于大堂中央,上面放着笔墨纸砚和令牌,后面是朱漆木椅和屏风,屏风上绘着飞鹤,滚滚海潮和出生的红日,这是直隶总督身份与地位的象征。

大堂的后面,有另一座幽深的庭院。

刚刚走过大堂就可看见清晰明了的居官八约。

高大古朴的树木遍布庭院,而二堂就在树木的掩映中。

二堂是直隶总督会见外地官员和日常办公的地方,这里同是方桌,木椅,屏风的布置,但这屏风上绘的是麒麟,而上面的牌匾写的是“政肃风清”,这里庄严肃穆的气氛要比大堂更胜一筹。

再向后走,就到了直隶总督的内宅,这是总督和家人居住的地方。

到了这里,陈设布置风格从庄严肃穆转成了庄重典雅,这里有总督习字,自勉的地方,有供总督办笔会,家宴的场所这里的生活气息浓厚,侧临后花园,其中的布局得当,当春夏来临,这里会是一片百花争艳的景象。

直隶总督署历经百年,是全国保存相对完整的一座地方府衙,有重要的文化历史价值。

反映了当时的建筑习惯和文化习俗。

日暮时回首望,总督署带着它厚重的历史在夕阳里淡去。

直隶总督署简介

直隶总督署简介

直隶总督署直隶总督署是中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清代省级衙署、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直隶,因其直接隶属京师而得名。

清王朝问鼎中原后承袭明制,在全国继续推行行省制度,地处京师附近的北直隶被改为“直隶省”。

清初所设置的直隶省,至光绪年间,其辖区包括今河北、北京、天津和山东、山西、河南、辽宁、内蒙古的一部分。

明代临时性的军事官职“总督”,逐渐成为清代地方最高军政长官,乾隆年间督抚制度日趋成熟后,直隶总督因直隶省独特的地理位置而名列全国八督之首。

直隶总督权重位显,集军事、行政、盐务、河道及北洋大臣于一身,其权利已大大超过直隶省范围。

因直隶地处京畿,拱卫京师,稍有动乱,便会危及朝廷,故直隶总督一衔非重臣莫属。

保定直隶总督署原建筑始于元,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经过大规模的扩建后正式启用。

该署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8个皇帝,计有187年历史,直到清帝逊位才废止。

直隶总督署严格按照清制修建,为典型的北方衙署建筑群,占地面积30000平方米,东西长130米,南北220余米,以两条南北向的更道为界将建筑分割成中、东、西三路。

主体建筑在中路,主要有大门、仪门、大堂、二堂、官邸、上房等。

东西两路则为一组辅助性建筑,包括花厅、幕府院、内箭道、花园等,这些建筑均为布瓦顶、小式硬山建筑,所有房舍都用青砖建成,其柱采用黑色,其廊虽有彩绘,却无豪华装饰,整个建筑群古朴大方、浑然一体,威严凝重。

总督署的黑色三开间大门,坐北朝南,位于1米高的台阶上,大门上方正中悬一匾额,上书“直隶总督部院”。

大门外还有一组封闭性的院落,由东西班房、东西辕门、鼓亭、乐亭、照壁、旗杆等组成。

大门前对称的两根旗杆由民国年间直鲁豫巡阅使曹锟初建(复建于1994年),各高33.6米,为全国古建旗杆之最。

院内有数十株粗大的桧柏,已有460多年的树龄。

每逢冬季,数百只猫头鹰栖息其上,“古柏群”称为衙内一景。

总督署大堂,五开间,长22米,进深10米,高9米,是总督署的主体建筑。

直隶总督署导游词

直隶总督署导游词

直隶总督署在河北省保定市有一座我国唯一保存最为完整的清代省级衙署——直隶总督署。

直隶总督署始建于清代雍正七年(1729年),至今已有270余年的历史了,虽历经沧桑,但依然保存了原始古朴的历史风貌。

直隶总督署是清代直隶省最高军政长官的办公衙署,现存的直隶总督署与雍正初年建成时的总体面积、布局基本相同,分东、中、西三路,东西广约130米,南北深220余米,总面积约3万平方米。

总督府正门中央悬一竖匾,白底黑字,写有“直隶总督部院”。

总督为正二品。

大门外原来还有一组建筑,即东西班房、东西辕门、照壁、旗杆和钟楼、鼓楼,它们构成了一重封闭的院落。

现在保定市裕华路中央威严矗立的这两座高大建筑物,叫大旗杆,是现在古城保定的象征。

原为木质,高约20米,民国初年,曹锟任直鲁豫巡阅使时,将木质旗杆换用钢筋水泥制作,旗杆加高到33.6米,为全国旗杆高度之最。

1994年10月,按曹锟年代的旗杆高度、位置、式样进行了复建。

进入大门之后,往北是仪门,取“有仪可象”之意,是主人迎送宾客的地方。

《明会典 官员礼》里说:”新官到任之日……至仪门前下马”。

封建时代不同品位的官员相见,有其繁杂的礼仪程式,一般与总督品位相当的文武官员来署,宾主从仪门而入,共进大堂。

品位低下的官员来见总督,只能走仪门两侧的东西便门,文官走东门,武官走西门。

进入仪门后,大家看到的这些枝繁叶茂,挺拔秀美的柏树,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了,给这座总督衙署增添了森严肃穆的感觉。

每逢冬季,成群的猫头鹰时常出没爱院内的古树上,多时达200余只,最为奇怪的是,这些猫头鹰有一个特点,除了总督署打院外,别的地方一概不落。

“古柏群鹰这一奇特景观,不仅使大批的中外游客游性大增,而且还引起了生物学家及新闻界的极大兴趣。

仪门前的这座戒石坊,又称”公生明“牌坊,为木质四柱三顶结构。

牌坊南向刻有北宋书法家黄庭坚书写的”公生明“三个大字,红底金字。

”公生明“作为官场箴规,意思是公正方能明察事之秋毫,即所谓”公生明、偏生暗“。

保定直隶总督署

保定直隶总督署

保定直隶总督署基本简介古城保定的直隶总督署位于河北省保定市裕华路,是清代直隶总督的河北保定直隶总督署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办公处所,是直隶省的最高军政机关,是我国现存的唯一一座最完整的清代省级衙署。

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初为保定府署,永乐年间为大宁都司衙署。

自清雍正八年(1730)直隶总督驻此,至清朝灭亡(1911),直到清亡后废止,历经182年,可谓是清王朝历史的缩影,历史内涵十分丰富,曾驻此署的直隶总督共59人66任,如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方观承等。

民国年间是直系军阀曹锟的大本营。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曾是日伪和国民党河北省政府所在地,有“一座总督衙署,半部清史写照”之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河北省人民政府也曾驻此。

1988年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管辖区域乾隆年间督抚制度日趋成熟后,直隶总督因直隶省独特的地理位置而名列全国八督之首。

直隶总督权重位显,集军事、行政、盐务、河道及北洋大臣于一身,其权利已大大超过直隶省范围。

因直隶地处京歌,拱卫京师,稍有动乱,便会危及朝廷,故直隶总督一衔非重臣莫属。

总督作为朝廷派出的命官,并逐渐形成官制从明代开始清代定鼎北京以后,总督、巡抚的设置进一步走向制度化,清初有一段曾经是督抚并存。

不久,总督由临时派遣转为定制,由专管军务发展到综理军民要政,实际已成为地方最高军事、行政长官。

直隶总督的权力很大,一般为正二品官员,凡加尚书衔者,为从一品,统管全省官吏任免、节制军队、诉讼审判、外交处理、题奏咨请、省例定制、岁计审核等军民要政,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方方面面,代表清政府管理一方,又向朝廷负责。

直隶是天子脚下的畿辅重地,其地位较他省为重。

直隶总督经历了由中央直辖到地方统辖的过渡时期。

统兵是总督的专责,直隶总督统兵除了维护地方安全外,还负责保卫京师的重任,因此当时有诗云:“三资辅为政,屏藩卫帝京。

”说明朝廷对直隶总督统兵保卫京师格外关注。

直隶总督署楹联

直隶总督署楹联

直隶总督署楹联直隶总督署楹联是指刻在直隶总督署大门上的楹联,它通常用于表达对在任总督的赞誉和祝福,同时也能够展示当时社会的政治、文化和价值观念。

以下是一组关于直隶总督署楹联的相关参考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1. "忠谏之风正端激扬,廉能之君聚势坚":这组楹联赞扬了在任总督廉洁风清、忠诚有为的精神和实际行动,同时也表达了对他们坚持正道、守护江山的支持和祝福。

2. "巍峨磅礴立盾楯,风华绝代映英奇":这组楹联形容总督署的建筑壮丽宏伟以及总督的气度非凡和才干出众,颂扬了总督的卓越能力和非凡贡献。

3. "辅王之职担艰重,护邦之志永坚定":这组楹联强调了在任总督担负的重大职责和坚定的保卫国家、保护君王的决心,表达了对他们的支持和赞许。

4. "俊杰英武励豪杰,忠诚廉能赞圣明":这组楹联赞美总督的才干和勇武,同时也赞赏他们忠诚的品质和廉洁的作风,进而表达对总督机智果敢和无私奉献的敬意。

5. "罢黜佞臣重立朝纲,循循善诱育众才子":这组楹联暗指总督对政务进行了整顿与清理,推行新的政策使国家重建秩序,同时也育才为国培养出一批优秀人才。

6. "垂危之际决计行,百年难得荣耀身":这组楹联强调总督在国家危难时刻的坚定决心和果断行动,并且指出能在百年难得的历史机遇中取得荣耀的重要意义。

7. "威仪毕露责任大,心系百姓化官清":这组楹联强调总督具备威仪和担负起重大责任的品质,同时也表达了总督关心民生、廉洁清正的执政理念。

总的来说,直隶总督署楹联是一种展示政治权威和社会文化价值观的重要表达方式。

它通过对在任总督的赞美、鼓励和祝福,将政治领导者和社会伦理道德紧密联系在一起,传递出社会稳定和繁荣的信息。

保定直隶总督署介绍作文

保定直隶总督署介绍作文

保定直隶总督署介绍作文说到保定,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吧?这可是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地方,特别是直隶总督署,更是这里的一颗明珠。

说起这座建筑,哎呀,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它可不是随随便便的建筑,里面蕴含了不少故事和历史呢。

你知道吗,这个总督署建于清朝,原本是直隶省的最高行政机构,听起来就觉得很威风啊!当年,这里可是大事小情的决策中心,简直就是个“权力的中心”,哈哈。

走近总督署,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气派的门楼,门口的石狮子一看就是个守护神,感觉它在说:“快进来,看看我的家!”再往里走,院子里绿树成荫,花儿开的正艳,特别适合拍照,简直就是打卡的好地方!如果你运气好,碰上阳光明媚的日子,整个院子就像被金色的光环绕着,真是美得不行。

说到里面的建筑,真的是巧夺天工,古香古色的感觉扑面而来。

大红大紫的梁柱,雕刻精美的窗花,每一处都透露出满满的历史感。

想当年,这里可是大官们办公的地方,那个气派,不是一般人能想象的。

你能想象吗?当时的总督坐在这里,处理着一堆堆的政务,估计手上的笔都快磨出茧来了吧!不过,说实话,要是我在那种环境工作,肯定会紧张得不行。

更有趣的是,这里还有不少传奇故事。

传说,某位总督在这里办公时,居然能一口气解决几十件事情,真是个“效率王”!大家都说他聪明伶俐,脑子里装的是算盘,手里握的是权杖,真是了不起!不过,这样的高效也有代价,听说他每天都要喝好几壶茶,看来压力也不小啊。

除了这些故事,总督署周围的环境也值得一提。

附近有许多小吃摊,简直是吃货的天堂。

你可以边逛边吃,试试那里的驴肉火烧,味道鲜美,简直让人想舔手指!要是饿了,那可真是个遗憾。

所以说,来保定游玩,不仅要欣赏风景,还得准备好“吃”的攻略,别错过了那些美食。

哦,对了,别忘了和总督署的门口合个影!我跟你说,这样的背景,简直是绝佳的自拍神器,保证你发到朋友圈后点赞如潮水般涌来,羡煞旁人。

拍照的时候,记得摆个好看的姿势,毕竟在这么有历史的地方,不能太马虎!保定的直隶总督署就像一本打开的历史书,等着你去翻阅、去探索。

直隶总督署介绍作文

直隶总督署介绍作文

直隶总督署介绍作文在河北保定,有这么一处地方,它承载着历史的厚重,见证了岁月的变迁,那就是直隶总督署。

说起这直隶总督署啊,那可得好好说道说道。

它位于保定市莲池区裕华西路 301 号,坐北朝南,气势恢宏。

一走到跟前,那高大的门楼就让人感受到一种威严和庄重。

走进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宽敞的院子。

地面是大块的青石铺就,历经岁月的打磨,石头表面都变得光滑无比,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院子四周种着一些柏树,它们高大挺拔,像是忠诚的卫士,守护着这座古老的建筑。

沿着青石路往前走,就来到了大堂。

大堂是总督署的核心建筑,也是总督处理政务的地方。

大堂正上方挂着一块牌匾,写着“恪恭首牧”四个大字。

大堂内的布置十分庄重,正中间是一张宽大的公案,上面摆放着笔墨纸砚等办公用品。

公案后面是一把雕花的太师椅,椅子上的雕花精细入微,彰显着当年的奢华。

想象一下,当年的总督就坐在这把椅子上,处理着各种政务,那场面该是多么的严肃和紧张。

大堂的两侧分别陈列着一些兵器和仪仗,有刀枪剑戟,还有锣鼓旗帜。

这些东西虽然已经陈旧,但依然能够让人感受到当年的威严。

我仔细地看着那些兵器,上面的锈迹仿佛在讲述着曾经的战斗和硝烟。

从大堂出来,往后走就是二堂。

二堂的规模比大堂要小一些,但布置得依然十分精致。

这里是总督接见下属官员和商议政事的地方。

二堂内有一幅对联,写着“随时以法言巽语相规,为诸君导迎善气;斯民当水深火热之后,赖良吏默挽天心”。

这对联充分体现了当时为官者的责任和担当。

再往后走,就是内宅了。

内宅是总督及其家人居住的地方,这里的建筑风格与前面的政务区域有所不同,显得更加温馨和舒适。

内宅里有书房、卧室、厨房等房间。

书房里摆满了书籍,仿佛能看到当年的总督在这里读书思考的情景。

卧室里的床铺收拾得整整齐齐,窗台上还摆放着几盆鲜花,给整个房间增添了几分生机。

在总督署里,还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地方,那就是西花厅。

西花厅是总督休息和娱乐的场所,这里有一个小小的花园,花园里种着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

直隶总督署 作文

直隶总督署 作文

直隶总督署作文
直隶总督署坐落在河北省保定市的西北隅,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处古代官署署房。

它始建于明代,曾几经修缮。

总督署坐北向南,东西长约四十米,南北宽约四十米,占地面积二万一千平方米,建筑面积九千五百平方米。

总督署前是一座高大的门楼,门内左右各有一个青石门墩。

门楼上有一块横匾,匾上用楷书镌刻着“直隶总督署”五个大字。

大门上方正中悬一块匾额,上书“直隶总督署”五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这是光绪年间一个叫范寿堂的人所题。

门楼两旁是四个高大的石鼓,上刻着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德重名隆”。

走进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大雄伟的正堂。

这座正堂的结构和布局与北京故宫内的清漪园、承德避暑山庄、清东陵等处的正堂大同小异,都是坐北向南,面阔九间,进深四间。

“直隶
总督署”五个大字是原国家主席李先念题写的。

—— 1 —1 —。

直隶总督署简介

直隶总督署简介

直隶总督署1 简介古城保定的直隶总督署位于河北省保定市裕华路,是清代直隶总督的办公处所,是直隶省的最高军政机关,是我国现存的唯一一座最完整的清代省级衙署。

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初为保定府署,永乐年间为大宁都司衙署。

自清雍正八年(1730)直隶总督驻此,至清朝灭亡(1911),直到清亡后废止,历经182年,可谓是清王朝历史的缩影,历史内涵十分丰富,曾驻此署的直隶总督共59人66任,如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方观承等。

民国年间是直系军阀曹锟的大本营。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曾是日伪和国民党河北省政府所在地,有“一座总督衙署,半部清史写照”之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河北省人民政府也曾驻此。

1988年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管辖区域直隶总督统辖的区域,远远大于今河北省的行政区划,尤其到了晚清,管辖区域达7州104个县,行政区划伸展到内蒙古、山东、奉天、山西境内的一部分,南北长2600余里,东西宽1200余里。

随着外交、通商、海防事务的增多,清廷又增设了北洋通商大臣和南洋通商大臣,并规定直隶总督兼任北洋通商大臣。

晚清兴办近代海军时,朝廷又命当时的直隶总督李鸿章负责筹建,可见直隶总督在晚清时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为封建王朝的重臣,有的直隶总督在任期内也为地方办了些实事。

史料记载,同治年间的曾国藩,曾由奉命督办直隶、山东、河南三省军务而正式就任直隶总督。

当时的直隶,正值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到处是一派破败不堪的景象,满地灾荒,民生凋敝,再加吏治腐败,武备废弛,社会秩序极端混乱。

曾国藩上任后,一是整顿吏治,减轻民负,严令各地“不准于应征钱粮之外,加派分文”,告诫各级官员要“视民事须如家事”,为民众“休养生息”创造条件;二是清理狱讼,对长期积压的各类民刑案件进行了审理,并制定了《直隶清讼事宜十条》;三是治理河道,永定河清淤并加固南北两堤,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水灾的发生;四是赈济灾荒,采取了相应的救济措施。

直隶总督署

直隶总督署

直隶总督署
位于保定市裕华西路,为清代雍正年间所建,是目前全国仅存的一处较为完整的清代省级衙署。

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直隶总督署前身可上溯到元朝,元世祖至元七年(1270年),顺天路(后改保定路)总管府治中周孟勘修建了“宣化堂”。

洪武元年(1368年),于此建保定府署。

永乐元年(1403年)改为大宁都司署。

入清以后,几经变化和修建,雍正八年(1730年)总督署迁此,直到清朝灭亡,历经八帝180余年历史,始终为直隶省的军政枢纽机关。

驻此署的总督有74人99任次,著名的有李卫、方观承、刘庸、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等人,历史内涵非常丰富,有“一座总督署衙,半部清史写照”之誉。

民国以来,则为直隶督军,川粤湘赣经略使、直鲁豫巡阅使、保定行营、河北省政府驻地。

总督署门前有两座大旗杆(原为木质)。

三开间大门的匾额上,有雍正皇帝手书“直隶总督部院”6个大字。

进入辕门,便是仪门,仪门内甬道两旁,古柏参天。

甬道尽头的总督大堂,面阔5间,带三间抱厦,更显气象森严。

大堂南甬道两侧各有厢房15间。

大堂后面的第三、四、五进院落皆是正堂5间,左右耳房和东西厢房院落之间,穿堂而过,正厢房之间,庑廊相通。

整个建筑以甬道及各堂正中为轴线,两侧建筑对称,意境深邃,气氛庄重。

河北直隶总督署的导游词范文(2篇)

河北直隶总督署的导游词范文(2篇)

河北直隶总督署的导游词范文直隶总督署,位于保定市中心,是我国目前唯一保存完好的清代省级衙署,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保定直隶总督署原建筑始建于元,清雍正八年(公元____年)经过大规模的扩建后正式启用。

该署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八个皇帝,计有____余年历史,直到清帝逊位才废止。

直隶总督署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人称“一座总督衙署,半部清史写照”。

作为直隶省的军政枢纽机关,历任总督在这里处理过无数次的政务,有兴农治水、查吏安民的政绩,也有贪赃枉法、镇压农民起义、出卖主权尊严的劣举。

直隶总督是清朝时期的特殊权利机构,直隶总督统辖的区域,远远大于今河北省的行政区划,尤其到了晚清,管辖区域达7州____个县,行政区划伸展到内蒙古、山东、奉天、山西境内的一部分,南北长____余里,东西宽____余里。

随着外交、通商、海防事务的增多,清廷又增设了北洋通商大臣和南洋通商大臣,并规定直隶总督兼任北洋通商大臣。

晚清兴办近代海军时,朝廷又命当时的直隶总督李鸿章负责筹建,可见直隶总督在晚清时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总督署的黑色三开间大门,坐北朝南,位于____米高的台基上;大门正中悬一匾额,上书“直隶总督部院”。

门前两根对称的大旗杆,各高约____米,为全国古建旗杆之最。

院内有数十株粗大的桧柏,已有____多年的树龄。

每逢冬季,数百只猫头鹰栖息其上,“古柏群鸮”成为衙内一景。

总督署大堂,是总督署的主体建筑。

大堂布置得森严肃穆。

内有屏风一座,屏风中间绘有丹顶鹤、海潮和初升的太阳,象征一品文职大员。

该堂是举行重大庆典活动的场所。

其对面的戒石坊为一座四柱三顶的木质牌坊。

南面书有“公生明”三个红底金字;北面书有宋代书法家黄庭坚书写的官场箴规:“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总督升堂理事,抬眼能见此箴,以示儆戒。

二堂院是总督的办公处,呈四合院形制,布局严谨,四周庑廊相通。

托檩、廊檐、门楣一手江南做法,雕工精细。

总督署

总督署

(这是一个自己东拼西凑出来的导游词,优点是史料丰富,缺点是没有重点。

)各位游客,大家好。

欢迎您到保定观光旅游。

我是保定嘉华旅行社的导游“金逸逸田”,很荣幸为您服务,咱们的司机师傅姓赵,赵师傅驾驶经验丰富,请大家放心。

我和赵师傅将竭诚为您服务。

今天我们的目的地是直隶总督署。

直隶总督署是我国唯一保存完好的清代省级衙署,是直隶最高军事行政长官的办公地点。

始建于雍正七年,到2010年整整280年的历史。

历经沧桑,却依然保存了原始古朴的历史风貌,我们现在看到的建筑、布局,基本保持了当年的原貌。

下面我们就一起进入仪门,领略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的衙署文化。

大家请看,古树掩映下,一座“公生明”牌坊矗立甬道中央。

牌坊为木质四柱三顶结构,南面刻有“公生明”三个大字,红底金字,意思是公正方能明察秋毫,即所谓“公生明,偏生暗”。

北面刻“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十六个字。

这些字均出自北宋书法家黄庭坚之手。

每当职升堂,面对此坊,戒铭时时在目,一如我们现在党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保持共产党的先进性。

在牌坊的两侧有18间科房,东西分别是六科房,以呼应中央六部的设置。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大堂,这里是总督署的主体建筑,高大、威严。

上方悬挂的四方御书匾额,彰显了毗邻京师的直隶省的不同地位。

由大堂东侧便门北进即二堂院,由元代“宣化堂”演化而来,至今木架还保留不少宋元古风。

二堂是总督接见外地官员或复议案件的地方。

据曾国藩日记讲,署内逢五排十,即每五天一次的会审,都是在这里进行的。

二堂内上悬“政肃风清”匾额,其下设有座屏、公案桌、太师椅。

桌上摆放笔墨纸砚等办公用品,两侧各三把座椅,以供藩、臬二司及有关府道官员坐用。

二堂的东侧室是议事厅,总督上堂前在这里更衣、休息,与幕僚议事。

西侧室是启事厅,用于储存卷宗,处理一般政务。

穿过二堂的回廊我们来到三堂,三堂是总督的书房。

现在的摆放是根据李鸿章日记复原的。

这里有张老照片,照片中的人物正是李鸿章。

直隶总督署的历史故事

直隶总督署的历史故事

直隶总督署的历史故事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直隶总督署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历史地点。

作为明清两代的重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直隶总督署见证了无数历史事件和人物,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

一、初创与兴起直隶总督署位于华北地区,曾是元、明、清三朝的首都。

明朝时期,朱元璋在此设立北直隶,作为京师的政治、军事和经济中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直隶总督署逐渐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二、繁荣与衰落清朝时期,直隶总督署的管辖范围不断扩大,成为了中国最重要的行政区之一。

清朝的统治者在此设立了许多重要的官府机构,如户部、工部、刑部等。

同时,直隶总督署还吸引了大量的文人墨客和商贾云集,成为了当时的文化和经济中心。

然而,随着清王朝的衰落和外强的侵略,直隶总督署逐渐失去了往日的辉煌。

在抗日战争期间,直隶总督署更是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三、重建与重生新中国成立后,直隶总督署得到了重建和修复。

如今,它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参观。

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底蕴,也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四、历史故事在直隶总督署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令人难忘的历史故事。

例如,明朝时期的抗倭名将戚继光曾在直隶总督署任要职,为抵御外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清朝时期的文人墨客如王士祯、袁枚等也曾在此留下他们的足迹和诗篇;而在抗日战争时期,直隶总督署更是见证了中国人民的英勇抵抗和民族精神。

五、总结与展望直隶总督署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文化遗产,不仅见证了中国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发展,也成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该更加重视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同时,我们也应该以此为契机,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让中华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直隶总督署

直隶总督署
1988年1月13日,直隶总督署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直隶总督署坐北朝南,为小式硬山建筑,具有典型的北方衙署建筑风格。其格局是严格按照清朝关于省级衙署的规制修建的,为前朝后寝的格局。整座建筑群分为东路、中路和西路三个组成部分,各路均为多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合院格局,类似北京的故宫。中、东、西三路主次分明。中路建筑为衙署主体部分,由五进四合院组成,各院正房均建筑在南北向的中轴线上,两侧配以左右耳房、厢房等。整体布局自南向北依次是大门、仪门院、公生明牌坊、大堂院、二堂院、官邸院、上房院,这些建筑均保存完好。直隶总督署平面布局严谨,采用中轴对称布局。建筑空间体量广阔,庭院规整迭进,等级界限明显。直隶总督署共有直隶总督共74人99任次,如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方观承等。清宣统三年(1911年),直隶总督废除。直隶总督署有“一座总督衙署,半部清史写照”之称。
直隶总督署,又称直隶总督部院,位于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裕华路301号,占地30000平方米,是中国保存完整的一所清代省级衙署。原建筑始建于元,明初为保定府衙,明永乐年间改做大宁都司署,清初又改作参将署。清雍正八年(1730年)经过大规模的扩建后正式建立总督署,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八帝,可谓是清王朝历史的缩影。

最新保定直隶总督府导游词3篇

最新保定直隶总督府导游词3篇

最新保定直隶总督府导游词3篇保定直隶总督府导游词范文一:直隶总督署,位于保定市中心,是我国目前唯一保存完好的清代省级衙署,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保定直隶总督署原建筑始建于元,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经过大规模的扩建后正式启用。

该署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八个皇帝,计有180余年历史,直到清帝逊位才废止。

直隶总督署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人称"一座总督衙署,半部清史写照"。

作为直隶省的军政枢纽机关,历任总督在这里处理过无数次的政务,有兴农治水、查吏安民的政绩,也有贪赃枉法、镇压农民起义、出卖主权尊严的劣举。

直隶总督是清朝时期的特殊权利机构,直隶总督统辖的区域,远远大于今河北省的行政区划,尤其到了晚清,管辖区域达7州104个县,行政区划伸展到内蒙古、山东、奉天、山西境内的一部分,南北长2600余里,东西宽1200余里。

随着外交、通商、海防事务的增多,清廷又增设了北洋通商大臣和南洋通商大臣,并规定直隶总督兼任北洋通商大臣。

晚清兴办近代海军时,朝廷又命当时的直隶总督李鸿章负责筹建,可见直隶总督在晚清时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总督署的黑色三开间大门,坐北朝南,位于1米高的台基上;大门正中悬一匾额,上书"直隶总督部院"。

门前两根对称的大旗杆,各高约35米,为全国古建旗杆之最。

院内有数十株粗大的桧柏,已有460多年的树龄。

每逢冬季,数百只猫头鹰栖息其上,"古柏群鸮"成为衙内一景。

总督署大堂,是总督署的主体建筑。

大堂布置得森严肃穆。

内有屏风一座,屏风中间绘有丹顶鹤、海潮和初升的太阳,象征一品文职大员。

该堂是举行重大庆典活动的场所。

其对面的戒石坊为一座四柱三顶的木质牌坊。

南面书有"公生明"三个红底金字;北面书有宋代书法家黄庭坚书写的官场箴规:"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总督升堂理事,抬眼能见此箴,以示儆戒。

保定直隶总督署

保定直隶总督署

保定直隶总督署[中国现存最好清代省级衙门]直隶,因其直接隶属京师而得名。

清初所设置的直隶省,至光绪年间,其辖区包括河北、北京、天津和山东、山西、河南、辽宁、内蒙古的一部分。

直隶省总督权重位显,集军事、行政、盐业、河道及北洋大臣于一身,其权力已大大超过直隶省范围。

因直隶地处京畿,拱卫京师,稍有动乱,便会危及朝廷,其总督一职非重臣莫属,所以直隶总督署也就成为清代省府第一衙了。

清代驻这里的总督共75人,99任,其中有家喻户晓的刘墉、琦善、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也有人们熟悉的李卫、李绂、孙嘉淦;还有虽不为人们熟悉但为官清廉政绩显著的唐执玉、方观承等等。

直隶总督署原建筑始建于元,明初为保定府衙,明永乐年间改做大宁都司署,清初又改作参将署,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经过大规模的扩建后正式启用。

该署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八帝,计有180余年历史,直到清朝末代皇帝逊位才废止。

总督署呈对称形的建筑布局,整个建筑群东西宽130米。

南北长220多米,占地约三万平方米,有院落二十余个。

主体建筑在中路,保存完好,东路有一些建筑尚存,一些被毁的建筑已经修复,西路毁于战火,原建筑已荡然无存,现在正筹划恢复。

进了仪门,视野非常开阔,要走60多米的甬道,才能到达总督的大堂——总督署的主体建筑。

大堂内部的布置,是按照李鸿章任直隶总督时的样子复原的。

进入大堂让人感到森严肃穆。

正中上方悬挂一方匾额,上书“恪恭首牧”。

这是雍正皇帝御笔,用以褒奖赞誉克勤克俭的直隶总督唐执玉。

大堂虽为正堂,但总督平时并不在这里办公,只是一个举行隆重贺典和重大政务的场所,比如承接谕旨,拜发奏折,颁布政令,皇帝、太后、皇后生辰吉礼朝贺等。

大堂后边是二堂,又称“退思堂”、“思补堂”,取深思熟虑补其不足之意。

这里是总督接见外地官员和僚属,复审民事案件,举行一般礼仪活动的场所。

从二堂屏风两侧过去就是三堂。

三堂又称官邸,这里已经进入到总督的内宅了,外人不得擅入。

保定市著名景点介绍

保定市著名景点介绍

保定市著名景点介绍
保定是河北省会,位于华北平原北部,地处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之间,是京津冀都市圈的重要城市。

保定是一座有着23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物华天宝,
文物古迹众多。

今天给大家介绍几个保定的著名景点。

1.直隶总督署
直隶总督署位于保定市南市区,是一座集总督衙门和衙署于一体的清代官式建筑群。

直隶总督是清政府主管一省军务、行政、司法、民政等一切政务的最高官员。

直隶总督辖保定、沧州、沧州知府和直隶巡抚部院五个级别。

其辖区包括今河北、河南两省和天津两市全部,以及山西南部和山东北部地区。

直隶总督署始建于雍正元年(1723年),是清政府为加强对河北的管辖而设置的一座中央一级的政治机构。

直隶总督署分上、下两层,有上院(又称"中书院")和下院(又称"下院")之分。

上院为直隶总督署所在地,下院为河北巡抚驻地。

直隶总督署位于保定市东大街,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建筑,上承清雍正帝时建的两道红门和一个小牌楼,下启民国时期的大总统府。

—— 1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隶总督署位于古城保定市繁华地段,是我国目前唯一保存完整的一座清代省级衙署。

其前身可上溯到元朝,康熙八年(1669年)大宁都司奉旨裁撤。

同时直隶巡抚自正定移驻保定,保定开始成为直隶省的政治中心。

以后一直到宣统年间,这里一直是清代直隶省军政枢纽机关所在地,历任总督基本上都在此办公并居住,直隶全省的军民要政也基本由此发布。

先后有74人99任次就任直隶总督,唐执玉、李卫、方观承、琦善、曾国藩、李鸿章、荣禄、袁世凯等清代名臣都曾坐镇于此,影响王朝政局的很多重大事件,都与这座省府衙门有着最直接的联系,其历史内涵十分丰富,可谓“一座总督衙署,半部清史写照。

”。

直隶总督署的建筑布局,既承袭了前代衙署的特色,同时又受到了明清北京皇家宫殿建筑布局乃至民居建筑规制的影响。

整座直隶总督衙署建筑座北朝南,东西宽134.4m(合清制42丈),南北纵深约224m,共占地三万余平米,其建筑分东、中、西三路。

中路至今保存完好,有大门、仪门、大堂、二堂、官邸、上房五进院落,配以左右厢房耳房,均为小式硬山建筑。

东路的东花厅、外签押房等建筑基本保存完好。

直隶总督署大门以外,清时曾建有辕门、照壁、旗杆、乐亭鼓亭、一对石狮、东西班房,以及西辕门外专供每日报时及拜发奏折之用的炮台等附属建筑。

这些建筑如今虽大多不存,但其所组成的半封闭格局,以及造就的威严气氛,曾给人以森严神秘,望而生畏的感觉。

中路建筑座落在督署的中轴线上,大门内的主要建筑自南而北依次有大门、仪门、戒石坊、大堂、二堂、内宅门、官邸、上房、后库以及仪门以北各堂院的厢房、耳房、回廊等附属建筑。

大门即总督署正门,是一座屋宇硬山式三间一启门建筑,座北朝南,过道一间,左右门房各一间,位于1m多高的台基上。

两根明柱、门槛及六扇棋盘式板门皆为黑色,含有“清正廉明”的寓意。

大门上方正中悬一匾额,有“直隶总督部院”六个白底黑色扁宋大字,楹柱上挂有歌颂晚清直督业绩的对联。

黑底金字,十分威严。

拾级而上进入督署大门,沿甬路往北即是仪门。

自仪门沿甬路北去60余米,便是总督署的大堂,大堂即正堂,又叫公堂、公厅、正厅,是整座衙署的中心主体建筑,它是以同治末年李鸿章任直督时为背景复原的,大堂外东西厢房各9间为科房,是按清廷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规制下的办事机构,用以承接地方公务事宜。

大堂外月台下40余米处,有横跨甬道的木质“公生明”牌坊一座,此坊又叫“戒石坊”,有清一朝,各级衙署均设有牌坊,形制并无定制,大多为四柱无斗拱的简易结构。

直隶总督若坐堂理事,面对此坊,戒铭时时在目,便可告诫自己必当公正廉明。

大堂东西两侧天井北进穿便门即二堂院,二堂院布局严谨,四周廊庑相通,托檩、廊沿、门楣一手江南做法,雕工精细,是同治中期(1870年后)李鸿章督直时从安徽调来能工巧匠一并修制的,如今保存完好。

衙署二堂又称“退思堂”、“思补堂”,有遇事深思熟虑,助其不足,及时补过之意。

此外,尚有耳房各2间,东西厢房各3间,厢房门前有抱柱石,室内均为穿堂屋,开设后门,可直通东西更道和花厅。

总督署的二堂是总督复审民刑案件,会见外地官员的地方。

三堂是总督的书房和签押房。

官邸及上房为督署的内宅,所以为掩人耳目,前有花墙与二堂相隔,两侧各有一门沟通东西更道,仅靠中间带顶的直廊和内宅门相连,成为入内宅的必由之路。

四堂,正房面阔5间,左右耳房各2间,东西厢房各3间,建筑小巧,院落幽雅,与大堂、二堂院相比,犹如两个天地。

上房是总督及内眷活动起居的地方,生活气息浓厚。

院北正房供长辈居住,东西厢房则是晚辈的住处,并以回廊相连,成为署内宴息之所的核心部分。

上房院住宅四周以房屋后墙、外墙及院内回廊多层包绕,对院外不开窗,封闭性强,可防风沙、噪音和外界干扰,加之庭院空间大、日光足,在院内栽植花木、陈设盆景,可构成安静舒适的居住环境。

督署东路建筑,在清代自南而北依次为招待外地客人的寅宾馆、武成王庙、衙神庙、钱粮幕府院、存放文官车轿的库房、东花厅、外签押房、东北侧厨房以及供杂役、仆从人员居住的胥吏舍等。

西路主要建筑自南而北有武职胥吏居住宴乐之所──合乐轩、马厩、两进院落的刑名幕、考试武官射手的箭道,致祭旗纛的旗纛庙,西花厅、办事厅、花园等。

随着历史长河的流逝,从全国范围看,做为清代官式建筑的总督衙署,如今大多荡然无存,即使是残留的遗址,也往往历经改建,面目全非,已失去清代官衙的内涵,而充分体现雍乾时期建筑风貌,在我国目前唯一保存完好的省级衙署━━直隶总督署,多年来一直为党政军界驻守,才得以妥善保护,因此它自然就成为具有较高文物价值和研究,欣赏清代官式建筑的最好实物史料。

在历史的长河中,这座古衙的存在,对古城保定乃至河北历史、建筑等领域文化内涵的补充,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拥有珍贵的文物价值。

好,游客朋友们,
直隶总督署博物馆就为大家讲解到这儿,谢谢各位的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