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设计设计规范(2006)[强制条款]

合集下载

煤矿设计规范

煤矿设计规范

煤矿设计规范1. 引言煤矿是一种特殊的工业场所,其设计规范的制定是为了确保煤矿的安全性和生产效益。

本文档将介绍煤矿设计规范的一些重要内容,包括矿井设计、通风系统设计、排水系统设计等。

2. 矿井设计规范2.1 通风系统设计煤矿的通风系统是保证矿井内空气新鲜、安全的重要设施。

通风系统设计应遵循以下规范:•设计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通风系统应具备足够的风量和风速。

•设备选择应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技术要求。

•通风系统的布置应满足矿井内的通风需求,避免死角。

2.2 排水系统设计煤矿的排水系统是排除井下积水、确保矿井安全的关键设施。

排水系统设计应遵循以下规范:•设计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排水系统应具备足够的排水能力。

•设备选择应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技术要求。

•排水系统的布置应考虑到矿井内的地质条件,确保井下的水能够有效排出。

2.3 采矿设备选择与布置采矿设备是矿井生产的核心设备,其选择和布置直接影响矿井的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采矿设备选择与布置应遵循以下规范:•设备选择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采矿设备的布置应考虑到矿井的地质条件和矿体资源分布。

•设备布置应符合矿井的生产需求和安全要求。

•设备布置应避免死角和拥堵,方便矿工的操作和维护。

3. 矿井管理规范3.1 安全管理规范煤矿安全是煤矿生产的首要任务,安全管理规范的制定是为了确保矿井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

安全管理规范应遵循以下要求:•制定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安排专业人员负责安全管理工作,并进行培训。

•进行定期的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及时处理安全隐患。

•加强安全宣传教育,提高矿工安全意识。

3.2 生产管理规范煤矿的生产管理规范旨在提高矿井的生产效益和质量。

生产管理规范应遵循以下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生产计划和指导方针。

•安排专业人员进行生产管理工作,并进行培训。

•加强生产过程的监控和数据分析,及时调整生产策略。

•进行定期的设备检修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和安全。

煤矿安全规程2006版

煤矿安全规程2006版

目录第一编总则 (1)第二编井工部分 (6)第一章开采 (6)第一节一般规定 (6)第二节井巷掘进和支护 (10)第三节回采和顶板控制 (26)第四节采掘机械 (41)第五节建(构)筑物下、铁路下、水体下开采 (47)第六节冲击地压煤层开采 (48)第七节井巷维修和报废 (52)第八节防止坠落 (54)第二章通风和瓦斯、粉尘防治 (55)第一节通风 (55)第二节瓦斯防治 (73)第三节粉尘防治 (87)第三章通风安全监控 (91)第一节一般规定 (91)第二节安装、使用和维护 (92)第三节甲烷传感器和其他传感器的设置 (95)第四章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防治 (105)第一节一般规定 (105)第二节煤层突出危险性预测和防治突出措施效果检验 (109)第三节区域性防治突出措施 (113)第四节局部防治突出措施 (115)第五节安全防治措施 (119)第五章防灭火 (122)第一节一般规定 (122)第二节井下火灾防治 (128)第三节井下火区管理 (135)第六章防治水 (139)第一节一般规定 (139)第二节地面防治水 (140)第三节井下防治水 (142)第四节井下排水 (148)第五节探放水 (151)第七章爆炸材料和井下爆破第一节爆炸材料贮存第二节爆炸材料运输第三节井下爆破第八章运输、提升和空气压缩机第一节平巷和倾斜井巷运输第二节立井提升第三节钢丝绳和连接装置第四节提升装置第五节空气压缩机第九章电气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电气设备和保护第三节井下机电设备硐室第四节井下电缆第五节照明、通信和信号第六节井下电气设备保护接地第七节井下电气设备、电缆的检查、维护和调整第十章煤矿救护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救护指战员第三节救护装备与设施第四节救护指挥第五节灾变处理第一编总则第一条为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和职工人身安全,防止煤矿事故,根据《煤炭法》《矿山安全法》和《煤矿安全监察条例》,制定本规程.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从事煤炭生产和煤矿建设活动,必须遵守本规程。

煤矿设计规范

煤矿设计规范

煤矿设计规范煤矿设计规范是为了保障煤矿安全运营和减少事故发生而制定的一套标准、规范和要求。

下面是关于煤矿设计规范的500字介绍:煤矿设计规范是为了确保煤矿工作环境安全、提高生产效率和保护环境而制定的一系列标准和要求。

它涵盖了煤矿设备、矿井结构、矿井通风、危险品管理等多个方面。

煤矿设计规范的要求旨在避免矿井发生火灾、瓦斯爆炸等重大事故,确保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设备的健康运行。

首先,煤矿设计规范要求矿井的通风系统要合理规划和设计,保证矿井内空气的流通和质量。

通风系统的设计要满足矿井深度、矿井纵横向长度、工作面长度等因素的要求,保持一定的风量和风压,确保作业人员不受有毒有害气体的侵害。

其次,煤矿设计规范要求针对煤尘和瓦斯等危险品的积极防控措施。

煤矿设计规范要求矿井内设置防爆设备和防爆电器,确保电气设备不会引发火花,防止煤尘爆炸。

此外,煤矿设计规范还规定了瓦斯抽采、瓦斯浓度监测和排放等措施,减少瓦斯爆炸的风险。

再次,煤矿设计规范要求矿井设备的合理配置和安全使用。

煤矿设计规范要求矿井设备要具备良好的性能和可靠性,能够满足矿井的生产需求。

同时,煤矿设计规范规定了设备的安装、使用和维护等要求,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减少故障和事故的发生。

此外,煤矿设计规范还强调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培训。

规定了工作人员进入矿井的培训要求和安全操作规程。

要求员工必须具备相应的安全防护知识和技能,了解矿井内危险环境和应急处置措施,以应对突发事件和危险情况。

总之,煤矿设计规范对保障煤矿安全和提高生产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煤矿设计规范是煤矿行业的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它的实施和落实能够有效减少矿事故的发生,提升矿井的生产效率,保护矿工和矿井环境的健康。

煤矿安全规程2006版

煤矿安全规程2006版

目录第一编总则 (1)第二编井工部分 (6)第一章开采 (6)第一节一般规定 (6)第二节井巷掘进和支护 (10)第三节回采和顶板控制 (26)第四节采掘机械 (41)第五节建(构)筑物下、铁路下、水体下开采 (47)第六节冲击地压煤层开采 (48)第七节井巷维修和报废 (52)第八节防止坠落 (54)第二章通风和瓦斯、粉尘防治 (55)第一节通风 (55)第二节瓦斯防治 (73)第三节粉尘防治 (87)第三章通风安全监控 (91)第一节一般规定 (91)第二节安装、使用和维护 (92)第三节甲烷传感器和其他传感器的设置 (95)第四章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防治 (105)第一节一般规定 (105)第二节煤层突出危险性预测和防治突出措施效果检验 (109)第三节区域性防治突出措施 (113)第四节局部防治突出措施 (115)第五节安全防治措施 (119)第五章防灭火 (122)第一节一般规定 (122)第二节井下火灾防治 (128)第三节井下火区管理 (135)第六章防治水 (139)第一节一般规定 (139)第二节地面防治水 (140)第三节井下防治水 (142)第四节井下排水 (148)第五节探放水 (151)第七章爆炸材料和井下爆破第一节爆炸材料贮存第二节爆炸材料运输第三节井下爆破第八章运输、提升和空气压缩机第一节平巷和倾斜井巷运输第二节立井提升第三节钢丝绳和连接装置第四节提升装置第五节空气压缩机第九章电气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电气设备和保护第三节井下机电设备硐室第四节井下电缆第五节照明、通信和信号第六节井下电气设备保护接地第七节井下电气设备、电缆的检查、维护和调整第十章煤矿救护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救护指战员第三节救护装备与设施第四节救护指挥第五节灾变处理第一编总则第一条为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和职工人身安全,防止煤矿事故,根据《煤炭法》《矿山安全法》和《煤矿安全监察条例》,制定本规程.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从事煤炭生产和煤矿建设活动,必须遵守本规程。

煤矿井下消防、洒水设计规范(GB50383-2006)

煤矿井下消防、洒水设计规范(GB50383-2006)

煤矿井下消防、洒水设计规范GB50383-20061 总则1.0.1 为了统一煤矿井下消防、洒水的设计原则和标准,提高设计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设计生产能力0.45Mt/a 及以上的新建、改建及扩建煤矿的井下消防、洒水设计。

1.0.3 矿井必须建立完善的井下消防管路系统和防尘供水系统。

1.0.4 井下消防、洒水设计应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使用方便。

1.0.5 井下消防、洒水系统的建设必须与矿井建设实现设计、施工、投人生产和使用三同时.1.0.6 井下消防、洒水系统设计应适应矿井的特点,并与矿井的采煤、掘进、运输、通风、动力等系统的设计相互协调。

1.0.7 井下消防、洒水系统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符号2.1 术语2.1.1 井下消防、洒水特指用于矿井井下灭火、防尘、冲洗巷道、设备冷却及混凝土施工等用途的给水系统及其功能。

2.1.2 喷雾压力水通过雾化喷嘴,形成颗粒直径10~200 m的密集水雾,以一定的速度和雾化角喷出,覆盖一定的区域。

常用于各种产尘场合的防尘及某些场合的防火、灭火。

水通过采掘机械截割机构的内部,直接从截齿(附近)喷出水雾称为内喷雾。

用于采掘机械截割机构的外部向扬尘区喷出水雾称为外喷雾。

采掘工作面实施爆破后立即用喷雾装置向产尘处喷雾,从而防止粉尘扩散的防尘方法称为放炮喷雾。

2.1.3 湿式凿岩用凿岩机打眼时,将压力水通过凿岩机送人孔内,以湿润、冲洗并排出产生的岩粉,从而减少粉尘飞扬的施工方法,用于在煤层上打眼的湿式煤电钻起着类似的防尘作用。

2.1.4 煤层注水向煤层中打钻孔并注人压力水,以湿润煤体,减少生产过程中煤尘的产生及飞扬。

2.1.5 水幕由安装在巷道内的一组雾化喷嘴组成、产生充满巷道横断面的密集水雾,起着风流净化作用的防尘设施。

2.1.6 给水栓由安装在供水管道上的三通和带阀门的支管组成的软管接口。

(附件5)煤矿瓦斯抽放规范(AQ1027-2006)

(附件5)煤矿瓦斯抽放规范(AQ1027-2006)

矿井瓦斯抽放管理规范(国家安全生产行业标准AQ1027-2006,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06年11月2日发布,2006年12月1日实施)一、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建立矿井瓦斯抽放系统的条件及工程设计要求、瓦斯抽放方法、瓦斯抽放管理及职责、瓦斯利用、瓦斯抽放系统的报废程序,以及瓦斯抽放基础参数的测算方法、各类瓦斯抽放方法的抽放率、瓦斯抽放监控系统监测参数的指标要求和瓦斯抽放工程设计有关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煤矿企业、管理部门及有关事业单位。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MT5018—96矿井抽放瓦斯工程设计规范。

——《煤矿安全规程》(2004年版)。

——《煤矿瓦斯抽放管理规范》(1997年版)。

——GB50187—1993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

——GB50215—2005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

三、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一)瓦斯抽放:采用专用设备和管路把煤层、岩层和采空区中的瓦斯抽出或排出的措施。

(二)未卸压抽放瓦斯:抽放未受采动影响和未经人为松动卸压煤(岩)层的瓦斯,亦称为预抽。

(三)卸压抽放瓦斯:抽放受采动影响和经人为松动卸压煤(岩)层的瓦斯。

(四)本煤层抽放瓦斯:抽放开采煤层的瓦斯。

(五)邻近层抽放瓦斯:抽放受开采层采动影响的上、下邻近煤层(可采煤层、不可采煤层、煤线、岩层)的瓦斯。

(六)采空区抽放瓦斯:抽放现采工作面采空区和老采空区的瓦斯。

前者称现采空区(半封闭式)抽放,后者称老采空区(全封闭式)抽放。

(七)围岩瓦斯抽放:抽放开采层围岩内的瓦斯。

(八)地面瓦斯抽放:在地面向井下煤(岩)层打钻孔抽放瓦斯。

(九)综合抽放瓦斯:在一个抽放瓦斯工作面同时采用2种或者2种以上方法进行抽放瓦斯。

(十)强化抽放:针对一些透气性低、采用常规的预抽方法难以奏效的煤层而采取的特殊抽放方式。

(十一)预抽:在煤层未受采动以前进行的瓦斯抽放。

(十二)瓦斯储量:煤田开采过程中,能够向开采空间排放瓦斯的煤层和岩层中赋存瓦斯的总量。

(附件5)煤矿瓦斯抽放规范(AQ1027-2006)

(附件5)煤矿瓦斯抽放规范(AQ1027-2006)

矿井瓦斯抽放管理规范(国家安全生产行业标准AQ1027-2006,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06年11月2日发布,2006年12月1日实施)一、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建立矿井瓦斯抽放系统的条件及工程设计要求、瓦斯抽放方法、瓦斯抽放管理及职责、瓦斯利用、瓦斯抽放系统的报废程序,以及瓦斯抽放基础参数的测算方法、各类瓦斯抽放方法的抽放率、瓦斯抽放监控系统监测参数的指标要求和瓦斯抽放工程设计有关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煤矿企业、管理部门及有关事业单位。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MT5018—96矿井抽放瓦斯工程设计规范。

——《煤矿安全规程》(2004年版)。

——《煤矿瓦斯抽放管理规范》(1997年版)。

——GB50187—1993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

——GB50215—2005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

三、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一)瓦斯抽放:采用专用设备和管路把煤层、岩层和采空区中的瓦斯抽出或排出的措施。

(二)未卸压抽放瓦斯:抽放未受采动影响和未经人为松动卸压煤(岩)层的瓦斯,亦称为预抽。

(三)卸压抽放瓦斯:抽放受采动影响和经人为松动卸压煤(岩)层的瓦斯。

(四)本煤层抽放瓦斯:抽放开采煤层的瓦斯。

(五)邻近层抽放瓦斯:抽放受开采层采动影响的上、下邻近煤层(可采煤层、不可采煤层、煤线、岩层)的瓦斯。

(六)采空区抽放瓦斯:抽放现采工作面采空区和老采空区的瓦斯。

前者称现采空区(半封闭式)抽放,后者称老采空区(全封闭式)抽放。

(七)围岩瓦斯抽放:抽放开采层围岩内的瓦斯。

(八)地面瓦斯抽放:在地面向井下煤(岩)层打钻孔抽放瓦斯。

(九)综合抽放瓦斯:在一个抽放瓦斯工作面同时采用2种或者2种以上方法进行抽放瓦斯。

(十)强化抽放:针对一些透气性低、采用常规的预抽方法难以奏效的煤层而采取的特殊抽放方式。

(十一)预抽:在煤层未受采动以前进行的瓦斯抽放。

(十二)瓦斯储量:煤田开采过程中,能够向开采空间排放瓦斯的煤层和岩层中赋存瓦斯的总量。

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版

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版
3.1.7 井筒数量及兼用功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斜井或立井开拓的矿井,一般宜开凿2个提升井筒,即主井和副井;
2 分区开拓的矿井或在特殊条件下,经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时,可开凿2个以上的提升井筒;
3 风井数量应根据开拓部署、通风系统要求、安全生产需要、合理工期安排及投资效益等,经综合论证后确定;
4 箕斗提升井或装有带式输送机的井筒兼作风井使用时,必须符合现行《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
1 新建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应进行第一开采水平或不小于20年配产;
2 新建和扩建矿井配产,均应符合合理开采程序,厚、薄煤层及不同煤质煤层合理搭配开采,不应采厚丢薄;
2.2.2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应划分为大型、中型、小型三种类型,其类型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大型矿井为1.2、1.5、1.8、2.4、3.0、4.0、5.0、6.0Mt/a及以上;
2.1.1 矿井预可行性研究应根据批准的井田详查或勘探地质报告进行,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应根据批准的井田勘探地质报告进行,且必须经认真分析研究后,对勘探程度、资源可靠性、开采条件及经济意义等作出评价。
2.1.2 矿井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应分别根据井田详查和勘探地质报告提供的“推断的”、“控制的”、“探明的”资源量,按国家现行标准《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 17766及《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 0215划分矿井资源/储量类型,计算“矿井地质资源量”、“矿井工业资源/储量”、“矿井设计资源/储量”和“矿井设计可采储量”。
2.2.4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宜以一个开采水平保证。
2.2.5 矿井设计服务年限,应符合下列规定:
矿井设计
生产能力
(Mt/a)
矿井设计
服务年限

煤矿建设安全规范

煤矿建设安全规范

煤矿建设安全规范(征求意见稿)目次前言Ⅱ1 范围 3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3 术语和定义 34基础管理 55 地质测量75.1 一般规定. 75.2 地质. 75.3 测量. 86井工部分86.1 矿建工程. 86.2 通风和瓦斯、粉尘防治. 146.3 通风安全监控. 226.4 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防治. 246.5防灭火. 276.6 防治水. 306.7 爆炸材料和井下爆破. 316.8 运输和提升. 376.9 凿井主要设备. 516.10 电气. 546.11 安装工程. 607 露天部分647.1 一般规定. 647.2 采剥. 647.3 运输. 687.4 排土. 707.5 滑坡防治. 707.6防治水、防灭火. 717.7电气. 727.8设备检修. 778职业危害788.1管理和监测. 788.2 健康监护. 799 附则79前言本标准依据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煤矿安全规程》等规定,结合煤矿建设实际编制而成。

对《煤矿安全规程》部分条款进行了修订,对其关于煤矿建设要求部分进行了细化和充实。

本标准全面规范了煤矿建设期间(从开工建设到试生产阶段)安全施工要求。

本标准代替原煤炭工业部1997年颁布的《煤矿建设安全规定》(试行),与其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全面规范了煤矿建设活动;——强调了安全基础管理和技术措施审批;——增加了煤矿建设、施工、监理等单位安全职责和基本要求;——规范了主要安全保障系统的形成期限和安全技术要求;——突出了瓦斯源头防治和地测基础管理,细化了通风技术管理;——吸收了近年来国家关于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标准及要求;——删除了土建工程、铁路工程、安全技术培训、奖惩、抢险救灾、伤亡事故统计报告章节。

本标准由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提出。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煤矿建设安全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范了煤矿建设期间(包括煤矿建设、施工、监理和设计)涉及安全生产应遵守的各项规定。

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

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

《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马利峰前言 (11)1总则 (12)2矿井资源/储量、设计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 (13)2.1矿井资源/储量 (13)2.2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 (14)3井田开拓 (15)3.1井田开拓方式 (15)3.2井口位置与开采水平划分 (16)3。

3开拓巷道布置 (17)3。

4开采顺序与采区划分 (18)4井筒、井底车场及硐室 (20)4。

1井筒 (20)4.2井底车场 (22)5井下开采 (24)5.1采区布置 (24)5.2采煤方法及工艺 (25)5.3采区巷道布置 (27)5.4巷道掘进与掘进机械化 (28)6井下运输 (29)6。

1一般规定 (29)6。

2井下煤炭运输 (29)6。

3井下辅助运输 (31)6。

4矿井车辆配备数量 (32)7通风与安全 (33)7.1通风 (33)7.2防水、防尘、防火、防煤与瓦斯突出 (34)7.3抽放瓦斯 (36)7.4安全监测、监控 (38)7.5矿井热害防治 (39)8提升、通风、排水和压缩空气设备 (41)8.1提升设备 (41)8。

2通风设备 (45)8。

3排水设备 (47)8.4压缩空气设备 (48)9地面生产系统 (50)9.1一般规定 (50)9。

2井口布置 (51)9.3井口受煤仓 (52)9。

4筛分、选矸与破碎 (52)9.5带式输送机运输 (54)9.6储存与装车 (54)9.7计量与煤质检查 (55)9.8矸石和脏杂煤处理 (56)9.9矿井修理车间及木材加工房 (56)10总平面布置及地面运输 (59)10.1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 (59)10。

2工业场地防洪、排涝和竖向布置 (62)10.3场内运输 (64)10.4地面运输一般规定 (66)10.5标准轨距铁路站场 (66)10。

8水运 (69)11供配电系统 (71)11.1一般规定 (71)11.2电源 (72)11.3负荷 (73)11.4地面供配电 (74)11.5井下供配电 (76)11.6照明 (77)11.7防雷电保护 (78)12智能化系统 (79)12.1一般规定 (79)12.2安全、生产监控及自动化系统 (79)12.3计算机管理系统 (81)12。

煤矿矿井设计规范(DOC 121页)

煤矿矿井设计规范(DOC 121页)

目次1 总则 (1)2 矿井资源/储量、设计生产能力 (2)和服务年限 (2)2.1 矿井资源/储量 (2)2.2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 (3)3 井田开拓 (5)3.1 井田开拓方式 (5)3.2 井口位置与开采水平划分 (6)3.3 开拓巷道布置 (7)3.4 开采顺序与采区划分 (8)4 井筒、井底车场及硐室 (10)4.1 井筒 (10)4.2 井底车场 (12)4.3 主要硐室 (13)5 井下开采 (15)5.1 采区布置 (15)5.2 采煤方法及工艺 (16)5.3 采区巷道布置 (18)5.4 巷道掘进与掘进机械化 (19)6 井下运输 (21)6.1 一般规定 (21)6.2 井下煤炭运输 (21)6.3 井下辅助运输 (22)6.4 矿井车辆配备数量 (24)7 通风与安全 (26)7.1 通风 (26)7.2 防水、防尘、防火、防煤与瓦斯突出 (28)7.3 抽放瓦斯 (30)7.4 安全监测、监控 (31)7.5 矿井热害防治 (32)8 提升、通风、排水和压缩空气设备 (35)8.1 提升设备 (35)8.2 通风设备 (40)8.3 排水设备 (41)8.4 压缩空气设备 (43)9 地面生产系统 (46)9.1 一般规定 (46)9.2 井口布置 (46)9.3 井口受煤仓 (47)9.4 筛分、选矸与破碎 (48)9.5 带式输送机运输 (49)9.6 储存与装车 (49)9.7 计量与煤质检查 (50)9.8 矸石和脏杂煤处理 (51)9.9 矿井修理车间及木材加工房 (51)10 总平面布置及地面运输 (53)10.1 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 (53)10.2 工业场地防洪、排涝和竖向布置 (56)10.3 场内运输 (59)10.4 地面运输一般规定 (60)10.5 标准轨距铁路站场 (61)10.6 场外窄轨铁路 (63)10.7 场外道路 (63)10.8 水运 (64)11 供配电系统 (67)11.1 一般规定 (67)11.2 电源 (67)11.3 负荷 (68)11.4 地面供配电 (69)11.5 井下供配电 (71)11.6 照明 (71)11.7 雷电保护 (73)12 智能化系统 (74)12.1 一般规定 (74)12.2 安全、生产监控及自动化系统 (74)12.3 计算机管理系统 (76)12.4 通信 (77)12.5 信号 (79)13 地面建筑、给水排水与供热通风 (81)13.1 地面建筑设计一般规定 (81)13.2 主要工业建筑物与构筑物 (84)13.3 建筑面积指标 (86)13.4 水源 (88)13.5 给水排水 (89)13.6 井下消防洒水 (90)13.7 供热通风 (94)13.8 矿井井筒防冻 (97)13.9 锅炉房 (98)13.10 矿井瓦斯利用及燃气 (99)14 环境保护 (100)14.1 一般规定 (100)14.2 污染防治 (100)14.3 生态保护 (101)14.4 环境机构设置及专项投资 (101)15 技术经济 (102)15.1 一般规定 (102)15.2 劳动定员及劳动生产率 (102)15.3 投资估算及概算 (103)15.4 经济评价 (104)15.5 技术经济综合评价 (104)附录A 固体矿产资源分类 (106)附录B 煤炭资源量估算指标 (107)附录C 矿井预可行性研究、可 (108)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资 (108)源/储量分类及计算 (108)C.1 矿井预可行性研究资源/储量 (108)分类及计算 (108)C.2 矿井预可行性研究资源/储量 (109)分类及计算 (109)C.3 矿井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 (110)资源/储量分类及计算 (110)附录D 水力采煤 (112)D.1 一般规定 (112)D.2 开采 (113)D.3 工艺系统 (115)本规范用词说明 (118)1 总则1.0.1为贯彻执行我国发展煤炭工业的各项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推广应用煤炭工业地下开采(以下简称矿井)各项行之有效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确保安全生产和资源合理开采,促进高产高效矿井建设,提高煤矿经济效益,实现矿井建设现代化,保持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规范。

煤矿建筑结构设计规范修改

煤矿建筑结构设计规范修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煤矿建筑结构设计规范(矿井部分)(修改稿)煤炭工业太原设计研究院煤矿建筑结构设计规范编制组2006年8月目次1总则2术语与符号2.1术语2.2符号3基本设计规定3.1一般规定3.2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3.3建筑结构的抗震设防类别4荷载4.1一般规定4.2荷载组合4.3永久荷载4.4楼屋面活荷载4.5吊车荷载4.6风荷载4.7雪荷载4.8贮料荷载5地基基础5.1地基基础安全等级5.2地基基础设计5.3筒仓结构荷载组合5.4地基变形允许值5.5 地基倾斜值及沉降量 5.6山区建筑物地基基础 5.7加筋(砂石)垫层6建筑结构设计一般规定6.1一般规定6.2结构布置及构造要求7井口房及井颈7.1井口房7.2井颈8提升机房8.1结构布置8.2结构计算8.3构造要求9栈桥和地道9.1栈桥结构布置9.2栈桥结构计算9.3钢桁架9.4地道10转运站10.1结构布置10.2结构计算11储煤场11.1结构布置11.2结构计算12建筑设计规定12.1一般规定12.2防火设计12.3主要建筑物及构筑物设计12.4行政及公共建筑12.5居住区1.总则1.0.1为在矿井建筑结构设计中全面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使煤矿建筑结构符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的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设计能力0.45Mt/a及以上的新建、改建和扩建煤炭矿井中地面工业建筑物或构筑物的结构设计。

涉及混凝土、钢、砌体等房屋结构体系,不适用于山区窑洞、土坯房等结构设计。

1.0.3本规范是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和《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50215制定的。

1.0.4按照本规范设计时,还应符合地基基础、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砌体结构等现行国家专项设计标准的要求。

对地震区的建筑物或构筑物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和《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191的规定。

关于加强煤矿建设项目管理的通知(发改能源﹝2006﹞1039号)

关于加强煤矿建设项目管理的通知(发改能源﹝2006﹞1039号)

关于加强煤矿建设项目管理的通知发改能源﹝2006﹞103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经委(经贸委、工业办)、煤炭局(行业办)、国土资源厅(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建设厅(建委、建管局),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神华集团公司、中煤能源集团公司:近年来,国家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大中型煤矿建设,保障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煤炭的需要,促进了煤炭工业健康发展。

但一个时期以来,有的地方制定不切合实际的煤炭发展规划及生产建设指标,越权核准煤矿建设项目,部分企业违反项目核准和建设程序、擅自开工建设,导致煤矿建设规模过大,勘查、设计、施工质量下降,安全事故和隐患增加。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归国发[2005]18号)和《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国务院令第446号),加强煤矿建设项目管理,规范建设程序,保障煤矿建设和生产安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加强地质勘查管理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煤炭地质勘查工作的管理,提高勘查地质报告质量。

煤炭地质勘查工作要坚持煤炭、煤层气资源综合勘查、评价和储量认定的原则,加快推进采煤采气一体化。

煤炭地质勘查工作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地质结查单位承担。

勘查单位要严格按照《煤、泥炭地质勃查规范》(DZ/TO215-2002)开展地质勘查工作,提交的井田勘查地质报告应达到规范要求。

评审单位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评审,对煤炭储量、构造、瓦斯、水文等开采条件等是否满足煤矿设计需要提出明确的评审意见,,并对评审结论负责。

对井田勘探地质报告达不到规范要求的,建设单位不得委托设计单位开展初步设计,设计单位也不得接受委托;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不得通过开发利用方案审查。

二、严格建设项目(新建、改扩建)核准各产煤省(区、市)和中央管理企业要依据煤炭勘查程度和建设条件,适时组织编制煤炭矿区总体规划。

经批准的总体规划,是矿区内各煤炭单项工程开发建设的基本依据。

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说明

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说明

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说明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说明煤炭工业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基础产业,煤炭作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能源资源,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煤炭资源的采取和利用有时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为了规范煤炭采矿行业的发展,确保矿工和环境的安全,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本文将对这些规范进行详细说明。

一、《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安全规程》是煤炭采矿行业的基础安全法规,对煤炭企业的安全管理、安全制度、安全措施、安全设施等方面作出了具体的规定,同时也规定了煤矿企业必须依据规程编制、审核、批准、实施、检查和验收各类标准、规范、规程、技术文件、设计文件、报告书等。

二、矿井设计与安全评价规范《矿井设计与安全评价规范》主要用于指导新建煤炭矿井的设计、建设与改建,以及现有矿井的安全评价和改进,包括了以下方面的规定:(1)采煤工作面设计工作面设计是煤矿建设的核心部分,需要科学合理地布置采掘工作面。

规范对于采煤工作面的布局、大小、方向等进行了严格规定,以确保矿工的安全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2)巷道设计矿井巷道是连接各个采掘工作面的通道,需要精密细致的设计来确保其安全运行。

规范对于巷道的截面、前方支护、路基保障、通气条件等进行了详细规定。

(3)通风系统设计通风系统是煤矿生产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对于采煤生产的稳定性、矿井空气质量的保障、矿工健康的维护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规范对于通风管道、风口、风机等设备的布置位置、容积、气流速度等进行了规定。

(4)水泵房设计由于煤炭矿井运转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有水的渗入,如果放任不管,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

因此,规范对于水泵房设备的类型、布置、功率等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5)安全防护设计煤炭采矿行业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为此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来确保安全。

规范对于矿井中的安全疏散通道、自救设备、应急广播设备等进行了明确规定。

三、矿井排水规范《矿井排水规范》是针对煤炭矿井中水管理的安全技术规范,规范了矿井排水设计的各个方面。

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

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

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1. 引言煤炭工业是我国能源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矿井设计规范是确保矿井运营安全和高效的关键要素。

本文将介绍煤炭工业矿井设计的一般规范。

2. 设计概述煤炭矿井的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 采矿方法:包括采矿工艺、开采方式等; - 矿井布置:包括井筒位置、矿井距离等; - 矿井结构:包括井筒结构、支护结构等; - 矿井通风:包括通风方式、通风设备等。

3.1 井筒位置选择井筒的位置选择应满足以下条件: - 离矿井井底的最大距离 - 离其他井筒的最小距离 - 离采区边界的最小距离井筒的位置应通过工程设计和实地勘察来确定。

3.2 防止井筒堆积灰尘为防止井筒堆积灰尘,应设置合理的灰尘控制措施,包括安装除尘设备、矿井通风设计等。

4. 井筒结构设计4.1 井筒直径和深度井筒的直径和深度应根据矿井的采煤能力和生产要求来确定,同时要考虑工程经济性和安全性。

井筒壁厚应满足以下条件: - 承受矿井地压和水压 - 保证井筒稳定和安全井筒壁厚的设计需要进行结构力学分析和工程实践验证。

5. 支护结构设计支护结构是保证矿井采煤工作面稳定和安全的关键要素。

支护结构的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 承受地压和顶板压力 - 防止煤岩体塌落和冒顶支护结构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地质条件和采煤工艺要求。

6. 通风系统设计矿井通风系统的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 维持适宜的通风流量和质量 - 保证矿井内空气清新、不积尘通风系统的设计需要根据矿井布局和采煤工艺来确定。

7. 人员和设备运输煤炭矿井设计中还需要考虑人员和设备的运输问题。

人员和设备的运输方式和路径应考虑安全性和效率。

8. 矿井灭火和安全逃生设计矿井灭火和安全逃生是保证矿井安全的重要措施。

矿井设计中应考虑逃生通道、应急救援设备等安全性要素。

9. 总结本文介绍了煤炭工业矿井设计的一般规范,包括矿井布置、井筒结构、支护结构、通风系统设计等方面的内容。

煤炭矿井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地质条件、采煤工艺和安全要求,确保矿井运营安全和高效。

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版

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版
本规范适用于设计生产能力a及以上的新建、改建及扩建的煤炭矿井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和矿井设计。
矿井预可行性研究及可行性研究,应根据矿井资源条件和外部建设条件、资源配置及市场需求、可能采取的开采技术及装备条件、资金筹措及投资效果等,全面分析研究矿井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合理性。
矿井设计应体现生产集中化、装备机械化、技术经济合理化和安全高效原则,因地制宜地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推行科学管理。
前 言
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建标[2003]102号文件《关于印发“二00二~二00三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的要求,由中煤国际工程集团南京设计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在对原国家标准《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 50215—94进行修订的基础上编制完成的。
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认真分析、总结和吸取了十年来我国煤矿管理体制和投资体制改革的实践经验,考虑了我国煤矿建设项目的管理程序和入世要求,特别是引入了十年来国内外矿井建设的新技术、新工艺及新的科研成果。初稿提出后,以多种形式征求了全国煤炭系统有关方面专家和单位的意见,经反复研究、多次修改,最后审查定稿,形成本规范。
矿井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和矿井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
2 矿井资源/储量、设计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
矿井资源/储量
矿井预可行性研究应根据批准的井田详查或勘探地质报告进行,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应根据批准的井田勘探地质报告进行,且必须经认真分析研究后,对勘探程度、资源可靠性、开采条件及经济意义等作出评价。
划分矿井资源/储量类型及计算矿井资源/储量的具体规定见本规范附录A、附录B和附录C。
计算矿井设计资源/储量时,应从工业资源/储量中减去断层、防水、井田境界、地面建(构)筑物等永久煤柱煤量及因法律、社会、环境保护等因素影响不得开采的煤柱煤量;计算设计可采储量时,应从设计资源/储量中减去工业场地、井筒、井下主要巷道等保护煤柱煤量;其煤柱留设要求和计算方法,必须符合现行《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的有关规定。

安监总局令[2006]第10号_关于修改〈煤矿安全规程〉第六十八条和第一百五十八条的决定

安监总局令[2006]第10号_关于修改〈煤矿安全规程〉第六十八条和第一百五十八条的决定

第10号《关于修改〈煤矿安全规程〉第六十八条和第一百五十八条的决定》已经2006年9月26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局长李毅中二○○六年十月二十五日关于修改《煤矿安全规程》第六十八条和第一百五十八条的决定一、将《煤矿安全规程》(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令第16号,以下简称《规程》)第六十八条规定的:“采用放顶煤采煤法开采时,必须遵守下列规定:(一)必须根据煤层地质特征编制放顶煤开采设计。

(二)工作面必须符合以下条件:1 无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危险性;2 顶煤和煤层顶板能随放煤即行垮落或在采取预裂爆破等措施后能及时垮落,且顶板垮落充填采空区的高度大于采放煤高度。

(三)必须针对煤层的开采技术条件和放顶煤开采工艺的特点,对防火、防尘、防瓦斯、放煤步距、放煤顺序、采放平行关系、顶板控制、支架选型、端头支护、切眼扩面、支架安装、初次放顶(煤)、工作面收尾及支架回撤等制定安全技术措施。

(四)大块煤(矸)卡住放煤口时,严禁爆破处理;有瓦斯或煤尘爆炸危险时,严禁挑顶煤爆破作业。

”修改为:“采用放顶煤开采时,必须遵守下列规定:(一)矿井第一次采用放顶煤开采,或在煤层(瓦斯)赋存条件变化较大的区域采用放顶煤开采时,必须根据顶板、煤层、瓦斯、自然发火、水文地质、煤尘爆炸性、冲击地压等地质特征和灾害危险性编制开采设计,开采设计应当经专家论证或委托具有相关资质单位评价后报请集团公司或者县级以上煤炭管理部门审批,并报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备案。

(二)针对煤层的开采技术条件和放顶煤开采工艺的特点,必须对防瓦斯、防火、防尘、防水、采放煤工艺、顶板支护、初采和工作面收尾等制定安全技术措施。

(三)采用预裂爆破对坚硬顶板或者坚硬顶煤进行弱化处理时,应在工作面未采动区进行,并制定专门的安全技术措施。

严禁在工作面内采用炸药爆破方法处理顶煤、顶板及卡在放煤口的大块煤(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告第371号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的公告现批准《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215-2005,自2006年1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2.1.1、2.1.3、2.1.4、3.1.7(4)(5)、3.2.1(5)、3.3.1(2)、3.3.4、4.1.3(3)、4.2.2(2)、4.3.2(2)、4.3.3、5.1.2(3)、5.2.6、5.3.3、5.3.6、7.1.1、7.2.1、7.2.2、7.2.3、7.2.4、7.2.5(1)(3)(4)、7.2.6(1)(3)(4)(5)、7.3.1、7.3.2、7.3.5、7.3.8、7.4.2、7.5.1、7.5.8、8.1.3(1)(2)(3)、8.1.4、8.1.6(1)、8.1.7、8.2.1、8.2.5(1)、8.2.6、8.3.1(1)、8.3.2(1)(2)、8.4.1(4)、8.4.3(6)、8.4.5(2)、9.2.1(3)、9.2.4、9.2.5、10.1.6(1)、10.1.12、10.1.14(3)、10.1.15(1)(2)(3)(4)(5)(6)、10.2.1、11.2.1、11.2.2(1)、11.3.1、11.4.3(1)、11.4.11、11.5.1、11.5.5、11.7.3、12.4.10、12.4.13(1)(2)(3)(4)(5)、12.4.14、12.5.1(1)(2)(3)(4)(5)(6)、12.5.2(1)(2)(3)(4)、12.5.3、12.5.7、12.5.8、12.5.9、13.1.3、13.1.5、13.5.3、13.5.6、13.5.9、13.6.1、13.6.3、13.6.4、13.6.5(1)、14.1.1、14.2.1、14.3.3、D.1.3、D.2.1、D.2.10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原《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50215-94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二〇〇五年九月十四日2.1.1 矿井预可行性研究应根据批准的井田详查或勘探地质报告进行,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应根据批准的井田勘探地质报告进行,且必须经认真分析研究后,对勘探程度、资源可靠性、开采条件及经济意义等作出评价。

2.1.3 计算矿井设计资源/储量时,应从工业资源/储量中减去断层、防水、井田境界、地面建(构)筑物等永久煤柱煤量及因法律、社会、环境保护等因素影响不得开采的煤柱煤量;计算设计可采储量时,应从设计资源/储量中减去工业场地、井筒、井下主要巷道等保护煤柱煤量;其煤柱留设要求和计算方法,必须符合现行《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的有关规定。

2.1.4 矿井采区的回采率,应符合下列规定:1厚煤层不应小于75%;2中厚煤层不应小于80%;3薄煤层不应小于85%;4水力采煤的采区回采率、厚煤层、中厚煤层、薄煤层分别不应小于70%、75%和80%。

3.1.7(4)箕斗提升井或装有带式输送机的井筒兼作风井使用时,必须符合现行《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3.1.7(5)高瓦斯、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的矿井必须设专用回风井。

3.2.1(5)工业场地应具有稳定的工程地质条件,避开法定保护的文物古迹、风景区、内涝低洼区和采空区。

不受岩崩、滑坡、泥石流和洪水等灾害威胁;3.3.1(2)开拓巷道不得布置在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煤层中和严重冲击地压煤层中;3.3.4 开拓巷道净断面,必须以支护最大允许变形后的断面能满足行人、运输、通风、管线及设备安装、检修等需要为原则确定。

净断面的选取应符合现行《煤矿安全规程》和国家现行标准《煤矿矿井巷道断面及交叉点设计规范》MT/T5024的有关规定。

4.1.3(3)立井井筒装备中所有金属构件及连接件,必须采取防腐蚀处理措施;4.2.2(2)井底车场巷道不得布置在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煤层中和冲击地压煤层中;4.3.2(2)井下硐室不得布置在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煤层中和冲击地压煤层中;4.3.3 井下设置的主排水泵房、管子道、水仓、主变电所、架线电机车修理间及变流室、蓄电池电机车修理间及充电变流室、防爆柴油机车修理及加油(水)站、推车机及翻车机硐室、自卸矿车卸载站、爆炸材料库及发放硐室、消防材料库、防水闸门硐室等各主要硐室,其平面和空间布置、安全设防及通风要求、支护方式及水仓有效容量等,必须符合现行《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

具体技术要求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煤矿矿井井底车场硐室设计规范》MT/T5026的规定。

5.1.2(3)开采有煤与瓦斯突出的煤层和开采有冲击地压的煤层,采区内采掘工作面布置,必须符合现行《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

5.2.6 采煤工作面的回采率应符合下列规定:1 厚煤层不应小于93%;2 中厚煤层不应小于95%;3 薄煤层不应小于97%。

5.3.3 高瓦斯矿井、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的矿井的每个采区和开采容易自燃煤层的采区,或低瓦斯矿井开采煤层群和分层开采联合布置的采区,均必须按现行《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设置专用回风巷;采区进、回风巷严禁一段进风、一段回风。

5.3.6 采区巷道断面,必须以支护最大允许变形后的断面能满足通风、运输、行人、管线及设备安装检修等需要为原则确定。

净断面的选取,应符合现行《煤矿安全规程》和国家现行标准《煤矿矿井巷道断面及交岔点设计规范》MT/T5024的有关规定。

7.1.1 矿井通风设计必须符合下列规定:1 将足够的新鲜空气有效地送到井下工作场所,保证安全生产和良好的劳动条件;2 通风系统简单、风流稳定、易于管理、具有抗灾能力;3 发生事故时,风流易于控制、人员便于撤出;4 有符合规定的井下环境及安全监测监控系统;5 符合现行《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

7.2.1 井下防水、防尘、防火、防煤与瓦斯突出和防冲击地压的设计,必须符合现行《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

作为设计依据的煤层爆炸性、煤层的自然倾向性、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必须按国家授权单位提出的鉴定意见确定。

7.2.2 水患严重的矿井,应根据矿井的自然条件、技术条件、经济效益以及环境保护等因素,采取以预防为主的综合防治水措施,并应按有关规定配备设备。

矿井设计必须按现行《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留设各种防水煤(岩)柱,防水煤(岩)柱的尺寸,应按现行《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的有关规定计算确定。

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或有突水淹井危险的矿井,必须在井底车场周围设置防水闸门。

在其他有突水危险的地区,只有在其附近设置防水闸门后,方可掘进。

7.2.3 矿井设计必须采取综合防尘措施:掘进工作面应采取湿式凿岩、喷雾洒水、选择适当的局部通风除尘系统、风流净化、机械捕尘、个体防护等综合防尘措施;回采工作面应采取煤层注水、采空区灌水、喷雾洒水、通风除尘、个体防护等综合防尘措施。

有煤尘爆炸危险的矿井,应按现行《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设置水棚或岩粉棚。

7.2.4 开采自燃和容易自燃的煤层,应合理选择采煤方法、巷道布置、巷道支护形式和通风系统;应根据自燃危险等级采取建立灌浆系统、使用阻化剂、均压技术、配备惰气灭火装置等综合防灭火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灌浆系统必须配套,其布置方式应适应防灭火灌浆的要求;2 采区设计必须明确规定巷道布置方式、隔离煤柱尺寸、灌浆系统、疏水系统、预筑防火墙的位置以及采掘顺序。

3 灌浆材料、防火墙建筑材料不得采用具有可燃性、毒性、辐射性材料。

灌浆材料应根据矿井的具体条件选择粘土、不可燃岩粉、粉煤灰、砂等不可燃材料。

7.2.5 开采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的煤层时,应根据突出危险性预测,选择合适的防治突出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在突出矿井中开采煤层群时,应首先开采保护层。

保护层的选择,应优先选择无突出危险的煤层作为保护层;当突出危险煤层上、下均有保护层时,应优先选择上保护层;当矿井中所有煤层都有突出危险时,应选择突出危险程度较小的煤层作为保护层;3 开采保护层的矿井,被保护层的巷道必须布置在保护范围内;开采下保护层时,不得破坏被保护层的开采条件;4 开采单一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煤层和保护层开采后的未保护区,当煤层透气性系数大于或等于0.001mD(毫达西)时,应采用预抽煤层瓦斯防治突出措施。

7.2.6 开采有冲击地压的煤层群时,应符合下列规定:l 必须首先开采保护层。

选作保护层的煤层应是无冲击地压或冲击地压较弱的煤层。

3 未受保护的煤层和地区,必须采取放顶卸压、煤层注水、打卸压钻孔、超前爆破松动煤体等措施,并应按有关规定配备设备。

煤层注水压力应根据地应力和煤的硬度等因素确定。

注水后煤层水份不应低于4%;4 开采冲击地压煤层时应采用垮落法控制顶板,切顶支架应有足够的工作阻力;5 对冲击地压煤层,应根据顶板岩性掘进宽巷或沿采空区边缘掘进巷道。

巷道支护严禁采用混凝土、金属等刚性支架。

双巷掘进时,两条平行巷道之间的煤柱不得小于8m,联络巷道应与两条平行巷道垂直。

7.3.1 矿井或采掘工作面瓦斯涌出量较大,当采用通风方法解决瓦斯问题不合理、绝对瓦斯涌出量达到现行《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和开采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煤层时,必须建立地面永久抽放瓦斯系统或井下临时抽放瓦斯系统。

7.3.2 抽放瓦斯设施应符合现行《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

7.3.5 在井下建立临时抽放泵站或采用移动泵站进行局部瓦斯抽放时,应符合现行《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

7.3.8 矿井抽放瓦斯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1 矿井抽放瓦斯设备能力,应能满足抽放瓦斯设备服务范围内的最大瓦斯抽放量和最大抽放负压要求,其设备富余能力不应小于15%。

2 抽放瓦斯泵及其附属设备,至少应有1套备用。

3 抽放瓦斯泵站内的电气设备、照明和其他电气仪表。

应采用矿用防爆型。

7.4.2 高瓦斯、煤(岩)与瓦斯突出矿井。

必须装备矿井安全监控系统;低瓦斯矿井亦应装备矿井安全监控系统。

装备矿井安全监控系统的矿井,甲烷传感器和其他传感器的设置地点与监控范围,必须符合现行《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

7.5.1 井下采掘工作面和机电硐室的空气温度,均应符合现行《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

7.5.8 制冷剂的选择,应符合防火、不爆炸、无毒、冷凝温度高、冷凝压力低、价廉、环保等要求。

8.1.3摩擦式提升防滑安全校验应符合下列规定:1 摩擦式提升机工作闸或保险闸所产生的制动力矩均不得小于提升最大静荷重旋转力矩的3倍;并应根据设计实用最大不平衡负载,按闸间隙2mm时的弹簧力配备制动器对数(即为允许最小安全制动力矩),取其计算值进位为整数选取。

2 摩擦式提升机保险闸所确定的安全制动力矩(即安全闸制动力矩),应能满足不同负载(包括空载)在各种运行方式下产生紧急制动减速时,主摩擦轮两侧张力比值(P1d/P2d)小于钢丝绳滑动极限(ef·a);且同时应满足重载下放减速度不小于1.5m /s2及重载提升减速度不大于5m/s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