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实验专题复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将装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再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现象 B.在盖玻片一侧滴人清水,细胞吸水膨胀但不会破裂 C.用不同浓度的硝酸钾溶液处理细胞后,均能观察到质壁 分离复原现象 D.当质壁分离不能复原时,细胞仍具正常生理功能
六、实验设计
所谓实验设计,就是要求根据实验 原理,选择实验材料、实验器具,安排 实验步骤,设计数据处理的方法及分析 实验的现象。
目镜:放大倍数越大,镜头越短 物镜:放大倍数越大,镜头越长
放大倍数与视野中观察到的物像数目的关系 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物像数目越少
显微镜的使用
①准备:将显微镜平稳地放在身前的实验桌 上,略偏左,使镜臂对着身体,镜 筒向前。
②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低倍镜前端距载 物台约1-2厘米的距离。将光圈放大; 让左眼朝目镜里注视,同时用手将 反光镜转向光源;调节反光镜,直 至从目镜里看到一个白色明亮的圆 形视野。
实验设计的题型很多,常见的主 要有:填空型实验、改错型实验、验 证型实验、探究型实验等。
(一)实验设计的原则
科学性原则 对照原则 单一变量原则 随机性原则 平行重复原则 可行性与简便性原则 安全性原则
1、科学性原则
所谓科学性,是指实验目的要明确,实验原理 要正确,实验材料和实验手段的选择要恰当, 整个设计思路和实验方法的确定都不能偏离生 物学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以及其他学科领域的 基本原则。包括
因是( B )
A.物体不在视野中央
B.切片放反,盖玻片在下面 C.低倍物镜和高倍物镜的焦点不在同一平面 D.未换目镜
3、下图为显微镜下黑藻细胞的细胞质环流示意图,视野中的 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右方,细胞质环流的方向为逆时针,则实际 上,黑藻细胞中叶绿体的位置和细胞质环流的方向分别为
( B)
叶绿体
A.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右方,细胞质环流的方向为顺时针 B.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左方,细胞质环流的方向为逆时针 C.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右方,细胞质环流的方向为逆时针 D.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左方,细胞质环流的方向为顺时针
生物技术实践
微生物的利用 (1)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2)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 (3)利用微生物进行发酵来生产特定的产物 酶的应用 (1)酶活力测定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2)酶在洗涤等方面的应用
三、教材中的经典实验:
1、细胞膜成分的测定及特点 必修一P65—67 (1)19世纪,欧文顿实验,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 (2)20世纪初,科学家分离细胞膜经化学分析表明膜的主要 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3)1925年,荷兰科学家将红细胞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 上铺展成单层分子层,得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成连续的 两层。 (4)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观察到细胞膜的暗—亮—暗 的三层结构。 (5)1970年,科学家用荧光标记进行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 实验,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把要进一步放大的部位移到视野正中央。 转动转换器,使高倍镜到位。调节反光镜 和光圈,使光照明亮,再微微调节细准焦 螺旋,直到物象清晰。
⑤显微镜复原: 用擦镜纸揩净目镜和物镜,用清洁纱布
揩净镜体。再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 旁,并将镜筒下降,然后将显微镜平稳地放入 镜箱内保存。
先低倍后高倍镜观察: 高倍镜视野极小,较暗,不容易找到目标 ; 将低倍镜下观察部位移至视野中央后再换高 倍镜;使用细准焦螺旋调焦。
①实验原理的科学性 ②实验材料选择的科学性 ③实验方法的科学性 ④实验结果处理的科学性
①实验原理的科学性 实验原理是实验设计的依据,也是用来检验和修正 实验过程中失误的依据,因此它必须是经前人总结 或经科学检验得出的科学理论。 如2000年全国高考试题第25题,本题要求设计实验 验证钙离子在血液凝固中的作用。题中给出了两个 实验原理:血液中的钙离子在血液凝固过程中起重 要作用,若缺少它则血液不能凝固;草酸钾溶液能 与血液中的钙离子发生反应 ,形成草酸钙沉淀,因 此具有抗凝血作用。这两条原理科学而且完整,可 由此产生明确的设计思路。
电子显微镜放大倍数可达80万倍,分辨的 最小极限达0.2纳米。
显微镜的结构
8
8、镜筒 9、弹簧夹片 10、载物台 9 11、遮光器 10 12、反光镜 11
12
1
1、目镜
2、粗准焦螺旋
2 3、细准焦螺旋
3 4、镜臂
4 5、物镜 5 6、镜柱
7、镜座
6
7
显微镜的成像原理
显微镜成像是倒像 物体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放大倍数与镜头长短的关系
(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二、《考试大纲》要求考查的实验内容
必修一:分子与细胞
(1)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P7 (2)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P19 (3)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P26 (4)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P47 (5)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 P60 (6)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P61 (7)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P83 (8)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P97 (9)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P91 (10)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P115 (11)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 P110
③低倍镜观察:
将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使待检查 部分位于通光孔中心,用弹簧夹片压住载 玻片两端。 两眼从侧面注视,将物镜降至距标本 约0.5厘米时停止。用左眼朝目镜里观察, 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缓慢上升镜筒,直到 视野中出现物象,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节。
④高倍镜观察: 先将低倍镜下找到所需观察的物象,
3、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必修二P43—44 (1)1928年,格里菲斯实验,得出存在“转化因子” (2)1944年,艾弗里实验,得出“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 定遗传转变的物质”。 (3)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 DNA是遗传物质。
4、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必修二P4—11 (1)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2)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检查“污点”的方法: 依次检查载玻片、目镜、物镜等。
1、显微镜视野内可以看清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细胞壁和细 胞核,但看不清液泡。为了能显示细胞质与液泡的界面,可以
换用( D)
A.凹面反光镜和较大光圈 B.平面反光镜和较大光圈 C.凹面反光镜和较小光圈 D.平面反光镜和较小光圈 2、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切片,当用低倍物镜看清楚后,转 换成高倍物镜却看不到或看不清原来观察到的物体。可能的原
②实验材料选择的科学性
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选择恰当的实验材料,是保 证实验达到预期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孟德尔选用自 花传粉的豌豆作为杂交实验的材料,以及“植物细胞 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选用紫色的洋葱作为实验材 料都是一些经典的成功选材的范例。再如,新鲜的黑 藻嫩叶是“观察细胞质流动”实验的理想材料,因其 新鲜,故能保证观察到的是活细胞;因其含水量多, 故能保证细胞质的流动速度快,实验现象明显;因其 含叶绿体,故能使细胞质的流动速度和流动方向清晰 可见;因其叶片薄,故便于制片且能在显微镜下观察。 另外,黑藻在一年四季都可以培养,取材方便。有了 这样的实验材料,再加上科学的方法,就可以顺利地 达到实验目的。
4、下面①~⑤是利用显微镜观察时的几个操作步骤,在显微 镜下要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中的甲转为乙,其正确的操作步骤
是(D )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 ②调节光圈 ③转动细准焦螺旋 ④转动转 换器 ⑤移动标本
甲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A.①→②→③→④ C.②→①→⑤→④

B.④→③→②→⑤ D.⑤→④→②→③
5、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收集到的滤液绿色过
浅,其原因可能是( D )
①未加石英砂、研磨不充分 ②一次加入大量的无水酒精提取 ③分次加入少量无水酒精提取 ④使用放置数天的菠菜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用洋葱鳞片叶表皮制备“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临时 装片,观察细胞的变化。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和结果的叙述,正
确的是(B )
光照 黑暗
1090 534
135, 27, 179 105, 35, 113
上面的结果因为经过了记录和整理,所以使人一目 了然。观看这个实验结果,首先要分析出该实验中 设计了哪些对照组。由上表可知,表中出现三组对 照:一组是有光与无光;一组是水分的吸收与矿质 元素的吸收;还有一组是不同的矿质元素的吸收情 况比较。所以,我们分析实验结果时,也应从这三 方面入手,得出如下实验结论:一是植物对水分和 矿质元素的吸收,与光有一定关系;二是植物对水 分和矿质元素的吸收是相对独立的两个过程;三是 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实验专题复习
一、《考试大纲》对实验和探究能力要求
(1)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 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 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 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 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④实验结果处理的科学性 对于实验得出的结论不能简单对待,而应该首先记录, 然后整理,最后再经过仔细分析,找出它们所能够透 露给我们的最大信息量。 如下面这个实验:用含有各种必须矿质元素的溶液培 养大麦,48h后测定几种离子的浓度占该离子开始浓 度的百分比,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条件 水分消耗(ml) Ca2+ , K+ , Mg2+ ( % )
10、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选修三P53
四、教材中技能训练中的实验
1、设计实验,证明某一种或某几种无机盐是某种植物(如小 麦)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必修一P36 2、细胞核功能 必修一P56 3、生物进化 必修二P122
五、实验类型
鉴定类实验 显微镜观察类实验 探究性实验 验证性实验 调查类实验 模拟类实验
5、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必修二P28—29
6、证明DNA进行半保留复制实验 必修二P53
7、激素调节的发现 必修三P23—24
8、生长素的发现 必修三P47—48 (1)19世纪末,达尔文的实验说明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 尖端产生某种刺激,当刺激传递到下部的伸长区时,造成背 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 (2)1910年,詹森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通 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3)1914年,拜尔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尖端产 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9、植物细胞工程 选修三P36
③实验方法的科学性 只有科学而严谨的实验方法,才能得出正确而可 靠的实验结果。如证明植物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 碳的实验是这样设计的:通入的空气首先经过 NaOH溶液除去其中的CO2,再经过Ca(OH)2溶液 检验CO2是否除尽,最后才通入装有萌发种子的密 封瓶中。只有经过这样的步骤,才能完全排除干 扰因素(空气中的CO2),才能证明瓶中排出的 CO2确实来源于种子。
2、光合作用的发现 必修一P100—102 (1)1771年,普利斯特利实验证实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2)1779年,英格豪斯证实植物在光下才能更新空气 (3)至1785年,明确绿叶在光下放出氧气,吸收二氧化碳 (4)1864年,萨克斯实验证实光合作物的产物除氧气外还有淀 粉 (5)1880年,恩格尔曼实验证明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 场所 (6)1939年,鲁宾和卡门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 (7)20世纪40年代,卡尔文探明二氧化碳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 转化成有机物在碳的途径
必修二:遗传与进化
(1)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 P21 (2)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 P88 (3)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P91
必修三:稳态与环境
(1)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 P51—52 (2)模拟尿糖的检测 P26—27 (3)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 P61—62 (4)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P75—76 (5)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 P112
作业:
1、总结教材中需要显微镜进行观察的实验;其中 哪些观察对象是活体的? 2、总结教材中实验所利用的染色剂有哪些? 3、总结鉴定实验中所使用的试剂及颜色变化。 4、总结运用同位素标记方法的实验有哪些?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
(1)显微镜的发展史: 荷兰人列文虎克 光学显微镜
德国人卢斯卡 电子显微镜
光学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1500倍,分辨的 最小极限达0.2微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