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文言文中词类用法解析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

初中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

初中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
文言文词类活用是指某些文言词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其词性和语法功能,从而产生新的意义和用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文言文词类活用现象:
1. 名词动用:名词在句子中充当谓语,表示动作或行为。

例如:“一狼洞其中”(《狼》),“洞”原本是名词,在这里表示“打洞”的动作。

2. 形容词动用:形容词在句子中充当谓语,表示动作或行为。

例如:“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亲”和“远”原本是形容词,在这里表示“亲近”和“疏远”的动作。

3. 动词用作名词:动词在句子中充当主语或宾语,表示事物或行为的名称。

例如:“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出”和“入”原本是动词,在这里表示“出产的东西”和“收入的东西”。

4. 名词作状语:名词在句子中充当状语,表示动作或行为的状态、方式、工具等。

例如:“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箕畚”原本是名词,在这里表示“用箕畚”的方式。

5. 使动用法:谓语动词具有“使……怎么样”的意思。

例如:“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苦”和“劳”原本是形容词或动词,在这里表示“使……痛苦”和“使……劳累”的意思。

中考语文冲刺之文言文常考实词意义用法梳理

中考语文冲刺之文言文常考实词意义用法梳理

文言文常考实词意义用法梳理【知识点】中考语文文言文一直是很多初中同学最怕的考题,究其原因还是对古汉语的实词和虚词的掌握不够。

特意为大家整理了初中语文必须掌握的重点实词,对考试一定可以有所帮助。

古汉语实词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

古汉语中的实词用法大家会容易在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方面有一些困难的地方,下面就为大家梳理一下每一类所包含的具体用法。

【用法梳理】(一)古今异义在文言文中,有些古今相同时词,由于演变的结果,词的含义表现出以下几种差异:①词义扩大。

如“江”和“河”古时专指长江与黄河,现在泛指江河。

②词义缩小。

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指的是妻子和儿子,现在专指男子的配偶。

③词义转移。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古义指低微而鄙俗〈即地位低见识浅),而现在是品德恶劣、不道德的意思。

④词义交叉。

如“怜”,古今意义都有怜悯的意思,但“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中的“怜”解释为爱怜比较适合文意。

(二)词类活用文言文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某些实词临时改变它原来所属词类的意义和功能,当成另一类词使用,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名词活用为动词如“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中的“域”意思是限制。

一狼洞(打洞)其中妇抚儿乳(喂奶)名(取名)之者谁公将鼓(击鼓)之置人所罾(用网捕)鱼腹中狼不敢前(上前)愿为市(买)鞍马不能名(说出)其一处也②名词作状语如“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中的“箕畚”指用箕畚(装土石),表示运输的工具。

其一犬坐于前(像狗一样)③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如:“此皆善良”中的“善良”指善良、诚良的人。

温故而知新(旧的知识新的知识)择其善(优点长处)者而从之亲旧(亲戚朋友知其如此)将军身被坚执锐(坚固的盔甲锐利的武器)百废(废弃的事情)具兴④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如:“亲贤臣,远小人”中的“亲”“远”意为亲近,疏远。

京中有善(擅长善于)口技者恢弘志士志气(发扬光大)⑤动词活用为名词如:“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中的“出”“入”意为出产的东西,收入的东西。

中考复习: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

中考复习: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
(3)方位名词作状语
方位名词直接作状语,这种语法现象在古汉语中很多往往用来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或表示动作的趋向。如“潭西南而望”(《小石潭记》)中的“西南”,是“向西南”的意思,用来修饰“望”,限制其方向。
(7)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形容词后面带了宾语,形容词就转化为动词。如“天下苦秦久矣”(《陈涉世家》)中的“苦”,因带宾语“秦”,意为“(对秦王朝的残暴统治)感到苦恼”。
(8)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以为)……怎么样”的意思。
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常见的一种实词运用现象,它主要有以下几类:
(1)名词活用为动词
名词活用为动词,一般情况下是两个名词连用,必有一个名词作动词;副词后面直接带名词,名词就活用为动词。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而已。如“一狼洞其中”(《狼》)中的“洞”,原为名词,洞穴,转化为动词“打洞”之义。
①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做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如“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中的“宾客”,本为名词,“宾客其父”为动宾结构,“宾客”就活用作动词,意思是“以其父为宾客”。

中考语文文言文考点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考点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考点解析中考文言文考点解析考点一:解释文言实词例1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即更刮目相待( 重新 )(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同“举”,推举 )(3)入则无法家拂士(同“弼”,辅佐)(4)先帝不以臣卑鄙(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5)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6)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名词名师提醒解释文言实词、虚词的方法(1)平时注意积累并掌握常用常考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思和用法。

(2)平时学习时,要熟记课文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

学习常用虚词时,要分清各虚词的用法:①起指代作用的,如“之”“其”“何”。

②起组合作用的,如“以”“为”“于”。

③起连接作用的,如“及”“则”“而”。

④起语气助词作用的,如“也”“乎”“哉”“焉”。

(3)结合词语所在句子的句意推断词语的意思。

比如文言虚词的一词多义现象。

做题时应重点考虑它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含义,进行认真地比较。

作动词,以为美)考点二解释文言虚词例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A. 乃石性坚重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B.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虽不能察,必以情C.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子非鱼,安知鱼之乐D.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天子且至名师提醒翻译文言语句的方法(1)落实关键词的解释。

如上题中“染”是“沾染”的意思。

(2)补出原句省略的成分,调整语序,使翻译后的句子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3)忠于原文,做到不误译、不漏译、不增译,无语病,通达顺畅,富有表现力。

(4)注意句子的句式,做到“字字落实”。

考点三翻译文言句子例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我只喜欢莲花,(它)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沾染。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

(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减弱了,(等到)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就衰竭了。

初中语文文言文语法(词类活用)基本使用方法

初中语文文言文语法(词类活用)基本使用方法

初中语文文言文语法(词类活用)基本使用方法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天雨墙坏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

《智子疑邻》2、妇抚儿乳乳:名词用作动词,喂奶。

《口技》3、不能名其一处也名:名词用作动词,说出。

《口技》4、会宾客大宴会:名词用作动词,恰逢,正遇上。

宴:名词用作为动词,举行宴会。

《口技》5、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闻名。

《陋室铭》6、腰白玉之环腰:名词用作动词,腰佩。

《送东阳马生序》7、狼不敢前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

《狼》8、恐前后受其敌敌:名词用作为动词,攻击。

《狼》9、一狼洞其中洞:名词用作动词,打洞。

《狼》10、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用作动词,(从柴草中)打洞。

《狼》11、听妇前致词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

《石壕吏》12、每至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下霜。

《三峡》13、虽乘奔御风不以及也奔:名词用做动词,飞奔的马《三峡》14、皆披发文身文:名词用作动词,画文彩。

《观潮》15、以光先帝遗德光:名词用作动词,发扬光大。

《出师表》16、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给…取名。

17、故自号曰醉翁也号:名词用作动词,取别号。

《醉翁亭记》18、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泉:名词用作动词,汲泉水。

《满井游记》茗:名词用作动词,煮茶。

罍:名词用作动词,端酒杯。

红装:名词用作动词,穿着艳装。

蹇:名词用作动词,骑驴。

19、皆指目陈胜目:名词用作动词,用眼睛示意。

《陈涉世家》20、尉果笞广笞:名词用作动词,用竹板打。

《陈涉世家》21、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下:名词用作动词,攻下,攻克。

《陈涉世家》22、陈胜王王:名词用作动词,为君王。

《陈涉世家》23、置人所罾鱼腹中罾:名词用作动词,用鱼网。

《陈涉世家》24、功宜为王功:名词用作动词,论功劳。

《陈涉世家》25、皆刑其长吏刑:名词用作动词,惩罚。

《陈涉世家》26、策勋十二转策:名词用作为动词,记下。

中考语文之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归纳分析

中考语文之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归纳分析

中考语文之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归纳分析文言文是相对现今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来讲的,古代并无文言文这一说法。

其特征是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等多种文体。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一些中考语文之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归纳分析。

1、使动用法(1)动词的使动用法①动词的使动用法主要集中在不及物动词上。

a.焉用亡郑以陪邻?b.项伯杀人,臣活之。

c.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简析]以上例句中的“亡”“活”“忿恚”都是不及物动词,都不能带宾语,但因分别跟了“郑”“之”“尉”,成为使动用法。

“亡郑”即“使郑国灭亡”;“活之”即“使之活”,这里可译为“救了他”;“忿恚尉”即“使尉忿恚(发怒)”。

②某些及物动词也有使动用法,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例如:a.谨食之,时而献焉。

(小心地喂养它,到时候把它献上去)b.晋侯饮赵盾酒。

(晋侯让赵盾饮酒)[简析]a句中的“食”,吃,及物动词,但这里不是捕蛇者吃蛇,而是捕蛇者“使蛇吃”(让蛇吃东西),可译为喂养。

“食”用作使动意义后读sì。

b句中的“饮”,及物动词,但这里说的不是晋侯饮赵盾的酒,而是晋侯给赵盾喝酒,让赵盾喝酒。

“饮”用作使动意义时读yìn。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同动词的使动用法略有区别,它的特点是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例如:a.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现在您使长安君的地位尊贵)b.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各国诸侯(因此)畏惧(秦国),会合结盟想办法削弱秦国(的势力)]c.春风又绿江南岸。

(春风又使江南岸变绿)(3)名词的使动用法①表示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或使宾语产生这个名词用作动词后所表示的动作。

例如:a.尔欲吴王我乎?(你想让我做吴王吗?)b.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

(齐桓公亲自解开管仲的绳索束缚,并且让他做丞相)c.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即使江东父兄可怜我使我继续做王,我有什么面目见他们呢?)②作使动用法的名词,后面也偶尔有省略宾语的。

中考语文必考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中考语文必考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中考语文必考文言文知识点汇总中考语文文言文部分是考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和古代文学文化常识。

以下是中考语文必考的文言文知识点汇总:1. 实词与虚词- 实词:重点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现象,如“之”、“其”、“以”、“于”等字在不同语境下的用法。

- 虚词:熟悉并理解虚词的语法功能,如连词、介词、助词、语气词等。

2. 句式特点- 倒装句: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也称作“介宾短语后置”)等类型。

- 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等特殊句式及其翻译方法。

3. 通假字- 掌握常见通假字,理解通假字与本字之间的关系,并能准确辨认和解释文言文中出现的通假现象。

4. 词类活用- 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等根据上下文需要所发生的活用现象,例如名词做动词、形容词做名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5. 一词多义及固定搭配- 记忆一些常见文言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多种含义以及常见的成语或固定短语。

6. 文化常识- 了解古代官职名称、科举制度、礼仪习俗、天文地理等基础知识。

7. 文章阅读理解- 理解和分析文言文的主旨大意,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

- 对文言文中的典型人物形象进行分析,理解其言行背后的道德观念和社会价值取向。

8. 翻译技巧- 学会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的方法,准确把握原文意思,并能用现代汉语规范地表达出来。

9. 背诵默写- 背诵指定篇目的文言文全文或关键段落,并能够准确无误地默写出来。

10. 断句与标点- 学会根据文言语法结构和意义来正确断句,为没有标点的文言文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以上内容是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时应重点关注的知识点,供参考。

词类活用、文言文句式、语段翻译【老师】 (2)

词类活用、文言文句式、语段翻译【老师】   (2)

中考文言文复习专题之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一类词临时用作另一类词,并且改变了原来的语法语义的语言现象。

【词类活用类型】一、名词活用:【一】一般动词【二】名词作状语【三】活用为使动【四】活用为意动二、动词活用:【一】活用为名词【二】作使动【三】作为动三、形容词活用:【一】活用为名词【二】活用为动词【三】活用为使动【四】活用为意动【一】名词活用一般动词【1】两个名词相连,既不是并列关系,又不是修饰关系,便是动宾关系或主谓关系,其中一个必然活用为动词了。

(名+名)例如:(1)愿为市鞍马(2)妇抚儿乳(3)大楚兴,陈胜王【2】名词后面紧跟代词,该名词便活用为动词。

(名+代(之))例如:(1)驴不胜怒,蹄之(2)“女幸而偶我”【3】名词用在“所字结构”中,便活用为动词。

(所+名)例如:(1)(陈胜)置人所罾鱼腹中(2)于园于五所园也【4】名词放在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后面,便活用为动词。

(副+名)或(否定副词+名词)例如:(1)不蔓不枝(2)皆指目陈胜(3)尉果笞广【5】名词放在“能”“可”“欲”等能愿动词后面,便活用为动词。

(能愿动词+名)例如:左右欲刃相如。

【6】名词后面带了介词结构作补语,这个名词便活用为动词。

因为介词结构只能附在谓语动词后面,名词后面带了介词结构(有的省略介词),就等于名词处在了动词的位置上,于是便活用为动词。

(名+介词结构)例如:一狼洞(于)其中【7】名词用“而、以、且”等与动词或动宾词组连接时,便活用为动词。

(1)名词 + 而 + 动词(2)动词+ 而 + 名词例如; (1)清旦衣冠而之市(2)顺流而东(3)不耕而食。

【8】名词后面带数词,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鞭数十,驱之别院【名词活用作一般动词的常用翻译方法】【1】名词前面加一个动词,变成动宾关系。

如:“陈胜王”的“王”译为“称王”“;【2】名词前面加一个介词,后面加一个动词。

“蹄之”的“蹄”译为“用蹄踢”;【3】换一个相应的动词。

中考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

中考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

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一、名词活用(一)名词作状语1.狐呜呼曰狐:像狐狸一样。

(《陈涉世家》)2.学而时习之时:按时。

(《(论语>八则》)3.石青糁之青:用石青。

(《核舟记》)4.妇手拍儿声手:用手。

(《口技》)5.斗折蛇行斗:像北斗七星那样。

蛇:像蛇那样。

(《小石潭记》)6.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

(《小石潭记》)7.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向西。

(《小石潭记》)8.失期,法皆斩法:按照法律。

(《陈涉世家》)9.山行六七里山:顺:着山路。

(《醉翁亭记》)10.东临碣石东:向东。

(《观沧海》)11.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当面。

(《邹忌讽齐王纳谏》)1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用箕畚。

(《愚公移山》)13.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船:用船。

(《黔之驴》)14.四面竹树环合环:像环一样。

(《小石潭记》)15.手自笔录手:亲手。

笔:用笔。

(《送东阳马生序》)16.孔子东游东:往东方。

(《两小儿辩日》)17.其一犬坐于前犬:像狗一样。

(《狼》)18.复前行前:向前。

(《桃花源记》)(二)名词作动词1.负者歌于途歌:唱歌。

(《醉翁亭记》)2.妇抚儿乳乳:喂奶。

(《口技》)3.不能名其一处也名:说出。

(《口技》)4.会宾客大宴宴:宴请。

(《口技》)5.有仙则名名:出名,闻名。

(《陋室铭》)6.腰白玉之环腰:挂在腰间。

(《送东阳马生序》)7.狼不敢前前:向前。

(《狼》)8.恐前后受其敌敌:攻击。

(《狼》)9.一狼洞其中洞:打洞。

(《狼》)10.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做太守。

(《岳阳楼记》)11.任意东西东西:往东、往西(漂流)。

(《与朱元思书》)12.每至晴初霜旦霜:下霜。

(《三峡》)13.临表涕零涕:流泪。

(《出师表》)14.浑欲不胜簪簪:插簪。

(《春望》)15.以光先帝遗德光:发扬光大。

(《出师表》)16.名之者谁名:命名,给……取名。

(《醉翁亭记》)17.故自号日醉翁也号:取别号。

(《醉翁亭记》)18.造化钟神秀钟:聚集。

中考文言文语法知识点归纳

中考文言文语法知识点归纳

中考文言文语法知识点归纳文言文是中考语文科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文言文的语法知识对于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至关重要。

以下是中考文言文语法知识点的归纳:一、词类活用1. 名词用作动词:如“朝服衣冠”中的“朝”,本指朝廷,这里用作动词,意为“上朝”。

2. 动词用作名词:如“闻鸡起舞”中的“舞”,本是动词,这里用作名词,指“舞蹈”。

3. 形容词用作动词:如“春风得意”中的“得意”,形容词用作动词,意为“感到得意”。

4. 使动用法: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中的“喜”和“悲”,使动用法,意为“使……高兴”、“使……悲伤”。

二、虚词用法1. 助词:如“之”、“乎”、“者”、“也”等,用于句中起到连接、修饰的作用。

2. 代词:如“我”、“汝”、“彼”等,代替人或事物。

3. 连词:如“而”、“则”、“且”等,用来连接词、短语或句子。

4. 副词:如“甚”、“亦”、“皆”等,用来修饰动词或形容词。

三、句式结构1. 主谓结构:如“子曰:‘学而时习之’”,“子”是主语,“曰”是谓语。

2. 动宾结构:如“温故而知新”,“温”是动词,“故”是宾语。

3. 偏正结构:如“窈窕淑女”,“窈窕”是修饰语,“淑女”是中心语。

4. 并列结构:如“风烟俱净,天山共色”,“风烟”与“天山”并列。

四、倒装句式1. 主谓倒装:如“甚矣,汝之不惠”,“甚矣”是谓语,“汝之不惠”是主语。

2. 宾语前置:如“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不己知”是宾语前置。

3. 状语后置: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悠悠”是状语后置。

五、修辞手法1. 比喻:如“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用“桃”比喻女子的美丽。

2. 拟人:如“春风又绿江南岸”,将春风拟人化。

3. 夸张:如“白发三千丈”,夸张表达老态。

4. 对偶: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形成对偶,增强语言的韵律美。

六、文言文翻译技巧1. 直译:按照原文意思直接翻译。

2. 意译:在不改变原文意思的基础上,适当调整语言,使之更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中考文言文阅读考点解析与解题技巧(一)

中考文言文阅读考点解析与解题技巧(一)

中考文言文阅读考点解析与解题技巧(一)一、文言实词、虚词考点解析(一)文言实词实词的考点是理解常见的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主要包括:1)通假字通假字是古汉语中较为常见的语言现象。

它包括三类:通用字、假借字、古今字。

如“反”通“返”,“知”通“智”(通用)。

如“蚤”通“早”,“直”通“值”(假借)。

如:“莫”通“暮”,“益”通“谥”(古今字)。

2)古今异义古今异义包括五种情况:12其特点为:今义小3456双音节词,如“亲戚”、“中国”;偏义复词,如“父兄”、“浅深”。

3)一词多义一词多义是指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里是一个意义,在那个句子里又是另一个意义,由本义引申或假借而形成。

词的本义是指该词的最初意义、基本意义,如“兵”是兵器,是兵士;“走”是跑。

词的引申义是从基本意义发展出来的,同基本义有相类似、相对立或相关联的意义,如“深”的基本义有“河很深”、“深山”、“深耕”等。

引申义为“道理深”、“友谊深”、“夜深人静”等。

词的比喻义是指使用比喻释义,如“手足之情”、“乱扣帽子”。

对文言实词的考查,重点在辨析常见的古今词语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之处,认定多义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的特定意义。

(二)文言虚词虚词的考点是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文言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文言代词也归入文言虚词之中。

常见文言虚词有:安、但、而、耳、故、何、乎、或、既、乃、其、且、然、若、虽、遂、所、为、焉、也、以、已、矣、因、犹、于、哉、则、者、之等。

要注意文言虚词中三类特殊现象:1)兼词:诸、焉、盍、叵、旃。

2)虚词连用:两个连用“也哉”、三个连用“也乎哉”。

3)复音虚词:于是、无论等。

对文言虚词的考查,重点在根据阅读材料中上下文的语境,具有懂得并能加以解释的能力。

“在文中的用法”界定了范围,并表现为常见用法。

首先要掌握一些常见文言虚词的基本用法,然后在具体的语境中仔细判别、比较、推断,达到了解其用法的目的。

二、语法与翻译考点解析(一)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某一类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了它的词性和语法功能,而具有了另一类词的词性和语法功能。

中考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归纳

中考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归纳

中考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归纳中考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归纳一般来说,只要一个初中生好好去学习,物理虽然不一定考满分,但是也足以考高分,在中考语文中,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某些词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固有词性,进而表达新的意义的语言现象。

掌握词类活用规律是学习文言文必备的能力。

为帮助同学们系统复习,yjbys店铺为大家分享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点如下,一起来学习吧!中考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归纳1一、名词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鞭数十(鞭,用鞭子打)2、果然鹤也(鹤,变成白鹤)3、天雨墙坏(雨,下雨)4、稍稍宾客其父(宾客,意动,当作宾客)5、其家甚智其子(利,意动,认为……聪明)6、父利其然也(意动,以……为利)7、歌以咏志(歌,写诗歌)8、愿为市鞍马(市,买)9、不能名其一处(名,说出)10、对酒当歌(歌,高歌,唱歌)1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后是方位名词做动词,表示“放在前面”、“放在后面”)12、置所罾鱼腹中(“罾”用是用罾捕的)13、皆指目陈胜(“目”是用目示意)14、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太守,做太守)15、名之者谁(名,给……命名)16、一鼓作气(鼓,击鼓)17、朝服衣冠(服,穿戴)18、惠子相梁(相,作宰相)19、冬雷震震(雷,打雷)20、夏雨雪(雨,降下,落下)21、寻向所志(志,做的记号,标志)22、有仙则名(出名)23、有龙则灵(现灵)24、披发文身(画文彩;刺花纹)25、书帛曰:“陈胜王。

”(称王)26、不蔓不枝(蔓延;生出枝节)27、皆刑其长吏(刑,惩罚)28、环而攻之(环,包围)29、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限制)30、峨冠而多髯者(峨冠,戴着高帽子)31、皆下之(攻下)32、此中人语云(语,告诉)33、欲穷其林(穷,走到尽头)34、吾义固不杀人(坚持合宜的道义、情理)35、天下缟素(穿孝服)36、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划船)(二)名词作状语1、窗扉洞开(像洞一样)2、当窗理云鬓(云,像乌云一样)3、其一犬坐于前(犬,像犬一样)4、失期,法当斩(法,依照法律)5、吾义固不杀人(义,按照道义)6、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船,用船)7、面刺寡人者(面,当面)8、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用箕畚)9、置人所罾鱼腹中(罾,鱼网,用网捕)10、夜篝火(用篝火装着“鬼火”)11、箪食壶浆(用箪,用壶)12、乃丹书帛(用朱砂)二、动词活用(一)动词作状语1、几处早莺争暖树(争)2、忽啼而求之(啼,哭着)3、跳往助之(跳,跳着)(二)动词作名词1、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骑,战马)2、宜枉驾顾之(驾,指车、马)3、虽乘奔御风(奔,飞奔的马)4、猛浪若奔(奔,飞奔的马)(三)使动用法1、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正、笃、睦、和,形容词)2、伏尸百万,流血千里(伏、流)3、凄神寒骨(凄,使……凄凉;寒,使……寒冷)4、乱花渐欲迷人眼((“迷”,意为“使‥‥‥迷乱”))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使……扰乱;使……劳累)6、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使……痛苦;使……劳累;使……饥饿;空乏,使……穷困;使……颠倒错乱;使……惊动;使……坚韧)7、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使……巩固)8、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威,使……震慑)9、忿恚尉(使尉愤怒)(四)意动用法1、以贤勇知(《大同》,贤,形,认为……为贤)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形,认为……美)3、闻寡人之耳者(闻)4、父异焉(对此感到诧异)5、邑人奇之(以之为奇)6、父利其然(认为这种情况有利可图)7、渔人甚异之(对此感到诧异)8、余悲之(对此感到悲哀)9、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10、固以怪之矣(对此感到奇怪)(五)为动用法1、死国可乎(死,为国而死)2、伤仲永(伤,为仲永而哀伤)3、既泣之三日(泣)4、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丧,为死去的人办丧事)5、念悲其远也(悲)6、祭祀必祝之(祝,为之祈祷)下载文档。

文言文阅读之词类活用+++课件(共33张ppt)++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

文言文阅读之词类活用+++课件(共33张ppt)++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
形作动
篇名
原句
释义
活用
送东阳马生序
腰白玉之环
腰:腰间挂着
名作动
论语十二章
无鲜肥滋味之享
鲜肥:新鲜肥美的食物
形作名
手自笔录
手:亲手 笔:用笔
名作状
曹刿论战
神父福也
福:赐福,保佑
名作动
忠之属也
忠:尽力做号分内的事
形作动
篇名
原句
释义
活用
邹忌讽齐王纳谏
朝服衣冠
服:穿戴
名作动
论语十二章
吾妻之美我者
闻至于宋君
闻:使听到
名作使动
篇名
原句
释义
活用
陋室铭
有仙则名
名:出名
名作动
论语十二章
苔痕上阶绿
上:蔓延到,长上
名作动
无丝竹之乱耳
乱:使……受扰乱
形作使动
无案牍之劳形
劳:使……劳累
形作使动
爱莲说
不蔓不枝
蔓:横生藤蔓枝:旁生枝茎
名作动
篇名
原句
释义
活用
活板
板印书籍
板:用雕版
名作状
论语十二章
火烧令坚
火:用火
先:在……之前后:在……之后
名作状
醉翁亭记
山行六七里
山:沿着山路
名作状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乐:以……为快乐
形作意动
九年级
篇名
原句
释义
活用
湖心亭看雪
大雪三日
雪:下雪
名作动
论语十二章
是金陵人,客此
客:客居
唐雎不辱使命

归纳初中各册文言文重点篇目字词的特殊用法(即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归纳初中各册文言文重点篇目字词的特殊用法(即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归纳初中各册文言文重点篇目字词的特殊用法。

(二)通假字(三)词类活用(四)多义词所以故虽有名马命名名之者谁人称代词必先苦其心志旧的温故而知新出名虽有名马指示代词其一狼坐于前故名其原因公问其故名字自为其名难道其真无马邪?特意故使人问之说出名其一处恐怕其真不知马也一会儿立有间出名不以千里称也表并列黑质而白章夹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号称诈自称公子扶苏表转接攻之而不胜间中间骈死于槽枥之间称而隔开与外人间隔符合不能称前时之闻表顺接望桓公而还走参与又何间焉称赞先帝称之曰能表修饰恂恂而起发动举大计亦死巩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表疑问安求其能千里也被举用胶鬲举于版筑之间顽固汝心之固表感叹其真不知马也举固本来固已怪之矣也推荐众议举宠为督坚固长城之固表停顿是马也成就死则举大名矣必定而戍死者十六七表陈述不以千里称也观赏予观夫巴陵胜状灭亡亡,百姓苦坐着众宾团坐观景观岳阳楼之大观也亡逃跑今亡亦死坐同“座”满坐寂然看着但坐观罗敷同“无”没有亡以应因为但坐观罗敷在战于长勺当作武陵人捕鱼为业于是见渔人乃大惊于比苛政猛于虎对不足为外人道也乃竟然乃不知有汉由于生于忧患为是项燕为楚将你家祭不忘告乃翁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担任为屯长王道得道者多助建造为坛而盟道极点以为妙绝疾病君之病在肌肤正道伐无道绝隔绝来此绝境病说起不足为外人道也消失群响毕绝困苦不堪则久已病矣奇异明有奇巧人上下、光景高可二黍许丢下便舍船,从口入奇生僻的有奇字素无备者。

许舍零数约八分有奇赞同杂然相许房屋房舍俨然标记处处志之寻找寻向所志鞭子执策而临之志寻策意志必先苦其心志不久寻病终驱使策之不以其道同“饲”,喂养谨食之况且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哪里且焉置土石食且焉吃退而甘食其土之有将近年且九十语气词始一反焉代词,它肉食者谋之取消独立性虽我之死你若毒之乎之助词,的大小之狱之动词,去辍耕之垄上若句尾助词久之,目似瞑倒装标志何陋之有如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

2024年初中升学考试语文总复习专题5 文言文词类活用梳理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清单

2024年初中升学考试语文总复习专题5  文言文词类活用梳理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清单

文言文词类活用梳理1.元方时年七岁时:名词作状语,当时《陈太丘与友期》2.学而时习之时:名词用作状语,按时《〈论语〉十二章》3.吾日三省吾身日:名词用作状语,每天《〈论语〉十二章》4.温故而知新故、新:形容词用作名词,分别译为“学过的知识”、“新的理解与体会”。

《〈论语〉十二章》5.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趣《〈论语〉十二章》6.饭疏食饮水饭:名词用作动词,吃饭《〈论语〉十二章》7.传不习乎传:动词用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论语〉十二章》8.非淡泊无以明志明: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明确。

《诫子书》9.非宁静无以致远远: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远大志向。

《诫子书》10.非志无以成学志:名词活用为动词,立志。

《诫子书》11.非学无以广才广: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增长。

《诫子书》12.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狼》13.一狼洞其中洞:名词作动词,"打洞"的意思。

另一只狼正在那里打洞。

《狼》14.恐前后受其敌敌:名词做动词,攻击,胁迫的意思。

《狼》15.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作动词:从柴草堆中打洞。

《狼》16.狼不敢前前:名词作动词,上前。

《狼》17.弛担持刀弛:形容词作动词,卸下。

《狼》18.有仙则名。

名:名词作动词,出名。

《陋室铭》19.有龙则灵。

灵:形容词作动词,成为灵异。

《陋室铭》20.惟吾德馨。

馨:名词活用为动词,这里指(品德)高尚。

《陋室铭》21.苔痕上阶绿。

上:名词作动词,长上。

《陋室铭》22.草色入帘青。

青:名词作状语,使……变青。

《陋室铭》23.无丝竹之乱耳。

乱:形容词作动词,使……扰乱。

《陋室铭》24.无案牍之劳形。

劳:形容词作动词,使……劳累。

《陋室铭》25.不蔓不枝蔓:名词用作动词,横生藤蔓。

《爱莲说》26.不蔓不枝枝:名词用作动词,旁生枝茎。

《爱莲说》27.板印书籍板:名词作状语,表工具,“用雕版”《活板》28.火烧令坚 火:名词作状语,表方式,“用火” 《活板》29.木格贮之 木格:名词作状语,表方式,“用木格” 《活板》30.用讫再火令药熔 火:名词用作动词,“用火烤” 《活板》31.则以纸帖之 帖:名词用作动词,“用标签标出” 《活板》3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初中语文】中考语文文言文常用词语释义(一)

【初中语文】中考语文文言文常用词语释义(一)

文言文答题技巧1.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和6个虚词的用法。

一般为古汉语的特殊用法为:一词多义、通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

因此对课文中的这类词要特别重视,必须理解掌握《篇目点击》中收入的150个实词和6个虚词的用法,特别是初中教材中出现的义项。

2.在句子翻译中要有敏感的“特殊句式”意识。

如省略句,注意把省略的主语宾语加上;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

在翻译时要落实关键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用法,翻译句子的语气句式必须与原句保持一致。

3.在课外文言文的阅读上,遇见不会的词或者一下没想起的词大可不必紧张,联系上下文,结合故事(文章)的情节,理解(猜)出它的意思,把词带到文章中去理解,切记翻译不可脱离文章。

如果选文下有注释,一定要充分利用注释的提示作用。

4.在课内语段阅读上要注重选文主要内容的归纳概括,如果在自己复习掌控的范围内,当然可以凭记忆答题;若自己复习不到位或记忆不清,则要仔细阅读选文收集处理信息,然后作出合理而简要的表述。

在课外文言文阅读上,要注意文章蕴含的道理体悟或文章中人物性格特征的归纳提炼。

2文意理解题型(1)阅读文言选段,把握主要内容。

先通读全文,明确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作者的看法;接着排除不需要翻译的人名、地名、官名等,分析其关系,以便能更准确地理解。

(2)分析题目要求,锁定答题区域。

就题目要求来反复阅读相关文字,找准答题的切入点,依次思考答案;同时还要注意文段的出处和注释,依次寻找突破口。

(3)一一对应,仔细分辨。

在找准信息点后,将选文与信息点一一对应,认真弄清原文内涵,琢磨内容要点,分析文章哪一句可以涉及题干的内容。

(4)抓住重点,准确翻译。

在分析信息点时,要注意准确翻译,当然并不是完全都翻译过来,此时需抓住重点,即对文意理解容易产生分歧的地方要仔细阅读。

(5)联系全文,整体分析。

站在全文的高度综合理解文意,整体分析,不可以偏概全。

(6)表述正确,文字简练。

2020初升高语文衔接(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点梳理 附练习及答案

2020初升高语文衔接(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点梳理 附练习及答案

2020初升高语文衔接(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点梳理(附练习及答案)文言文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常见的语言现象,要准确阅读文言文,就必须善于辨析文中的词类活用,掌握文言文词类活用的翻译方法,以下按词类活用的类型举例说明。

(一)名词用作动词1. 用一个相应的动词对译,这个动词的意义与名词表示的意义有关。

如:籍吏民,封府库。

(《鸿门宴》)“籍”用作动词,是登记的意思。

这个意思与“籍”的名词义“户口册子”有关,户口册子的功用是登记户籍。

2. 用一个动宾短语对译,让原有的名词充当宾语,根据文意,在它的前面加上能恰当支配它的动词。

如: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狼》)“洞”用作动词,译为“打洞”。

3. 用一个状动短语对译,让原有的名词充当介词“以”“在”的宾语,在这个介宾短语的后面加上一个与原有名词的意义相关的动词,如:驴不胜怒,蹄之。

(《黔之驴》)“蹄”用作动词,译为“用蹄踢”(二)名词作状语1. 普通名词作状语。

(1)表示比喻,译为“像……一样(似的)”。

如:天下云集响应。

(《过秦论》)“云”“响”是名词作状语,分别译为“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

(2)表示使用的工具或方式,译为“用……”。

如: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活板》)“木格”是名词作状语,译为“用木格”。

(3)表示处所、趋向,译为“在……”“从……”。

如:刘备、周瑜水陆并进。

(《赤壁之战》)“水陆”是名词作状语,译为“从水上和陆上”。

(4)表示对待人的态度,译为“像对待……那样”“把……当作……”。

如:①吾得兄事之(《鸿门宴》)“兄”是名词作状语,译为“像对待哥哥那样”。

②人皆得以隶使之。

(《五人墓碑记》)“隶”是名词作状语,译为“把……当作奴仆”。

(5)表示行为的根据,译为“按……”。

如:失期,法皆斩。

(《陈涉世家》)“法”是名词作状语,译为“按秦朝的法律”。

2. 方位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的处所或趋向,译为“在……”“向(到)……”。

如:①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中考语文常见文言文虚词用法【而】

中考语文常见文言文虚词用法【而】

常见文言文虚词用法【而】(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

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如:“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相当于“而且”,“又”。

2.表示递进关系。

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如:“学而时习之”。

3.表示承接关系。

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如:温故而知新。

4.表示转折关系。

可译为“但是”“却”。

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5.表示假设关系。

可译为“如果”“假如”。

例如:《少年中国说》:“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 [译]:“假使全国的青年人如果真的都成为有为的青年”。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

可不译。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7.表示因果关系: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②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8.表示目的关系: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②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三)通“如”:好像,如同。

①军惊而坏都舍。

(《察今》)【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而后】才,方才。

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而况石乎!【既而】不久,一会儿。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之】1.用作代词:(一)可以代人、代物、代事。

代人多是第三人称。

译为“他”(他们)、“它“(它们)。

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

例如:①作《师说》以贻之。

(《师说》,代人,作宾语。

)②人非生而知之者。

(《师说》,代事理,作宾语。

)(二)指示代词,表近指。

可译为“这”,通常作复指性定语。

如:均之二策。

(《廉颇蔺相如列传》)2.用作助词,也分几种情况:(一)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文言文中词类用法解析1、使动用法(1)动词的使动用法①动词的使动用法主要集中在不及物动词上。

a.焉用亡郑以陪邻b.项伯杀人,臣活之。

c.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简析]以上例句中的“亡”“活”“忿恚”都是不及物动词,都不能带宾语,但因分别跟了“郑”“之”“尉”,成为使动用法。

“亡郑”即“使郑国灭亡”;“活之”即“使之活”,这里可译为“救了他”;“忿恚尉”即“使尉忿恚(发怒)”。

②某些及物动词也有使动用法,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例如:a.谨食之,时而献焉。

(小心地喂养它,到时候把它献上去)b.晋侯饮赵盾酒。

(晋侯让赵盾饮酒)[简析]a句中的“食”,吃,及物动词,但这里不是捕蛇者吃蛇,而是捕蛇者“使蛇吃”(让蛇吃东西),可译为喂养。

“食”用作使动意义后读sì。

b句中的“饮”,及物动词,但这里说的不是晋侯饮赵盾的酒,而是晋侯给赵盾喝酒,让赵盾喝酒。

“饮”用作使动意义时读yìn。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同动词的使动用法略有区别,它的特点是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例如:a.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现在您使长安君的地位尊贵)b.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各国诸侯(因此)畏惧(秦国),会合结盟想办法削弱秦国(的势力)]c.春风又绿江南岸。

(春风又使江南岸变绿)(3)名词的使动用法①表示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或使宾语产生这个名词用作动词后所表示的动作。

例如:a.尔欲吴王我乎?(你想让我做吴王吗?)b.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

(齐桓公亲自解开管仲的绳索束缚,并且让他做丞相)c.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即使江东父兄可怜我使我继续做王,我有什么面目见他们呢?)②作使动用法的名词,后面也偶尔有省略宾语的。

例如:天子不得而臣也,诸侯不得而友也。

(天子不能使他为臣,诸侯不能使他为友)[简析]“不得而臣”相当于“不得而臣之”;“不得而友”相当于“不得而友之”,意思是“不得使之为臣”“不得使之为友”(不能和他作朋友)。

③方位名词,是名词的一类,活用为动词后有时也有使动用法。

例如:a.故王不如东苏子,秦必疑齐而不信苏子矣。

[所以大王不如使苏代向东去(回齐国),秦国一定怀疑齐国,而不相信苏代了]b.筑室百堵,西南其户。

(修起房屋,四周墙壁一百方丈,将一座座门户向着西方或南方开着)[简析]方位名词的使动用法,便是使宾语表示的人或物向某一方向行动。

a句的“东苏子”,意思是使苏子(苏代)往东去。

b.句的“西南其户”,意思是使门户向着西方或南方开着。

(4)数词的使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词后也有使动用法。

例如:a.霸主将德是以,而二三之,其何以长有诸侯乎?[做霸主是凭德行,但贵国(晋)使自己的德行没有定准,那怎么长期掌握诸侯呢?]b.籍令秦始皇长世,……虽四三皇,xx帝,曾不足比隆也。

(假若秦始皇长寿的话,……那么即使是使秦始皇与三皇并列变成四皇,与五帝并列变成六帝,也不能比拟秦始皇的隆盛)[简析]数词的使动用法,在于使事物发生数量的(如例b的“四”“六”)或以数量为比喻的(如例a的“二三”,“使……反反复复”)变化。

2、意动用法(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由形容词活用而来的动词,表示主观上认为(觉得)宾语所表示的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例如:a.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

(滕公认为其言出众不凡,其貌壮美)b.梁以此奇籍。

(项梁以此认为项羽不平凡)c.孔子登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孔子登上东山就觉得鲁国小了,登上泰山就觉得天下小了)[简析]a句的“奇其言”“壮其貌”是主语滕公“认为其言奇”“认为其貌壮”之义。

b句的“奇籍”,是主语“项梁”主观上认为宾语“项籍”具有“奇”的性质。

c句的“小鲁”“小天下”,是主语“孔子”主观上认为“鲁”和“天下”小的状态。

(2)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如:a.今我在也,而人皆藉吾弟,令我百岁后,皆鱼肉之。

[现在我还活着,而人们都欺侮我的兄弟,假使我死后,都会把他当作鱼肉了(任意宰割)]b.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况且我和你在江岸沙洲上捕鱼、打柴,把鱼虾当成伴侣,把鹿看作朋友)c.孟尝君客我。

(孟尝君把我当作客人)3、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①两个名词相连,既不是并列关系,又不是修饰关系,便是动宾关系或主谓关系,其中一个必然活用为动词了。

例如:a.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

(有一位老人,穿着麻布的短衣,来到张良所住的地方)b.遂王天下。

(就称王于天下)c.面山而居。

[(愚公)面朝山而居]②名词后面紧跟代词,该名词便活用为动词。

例如:a.驴不胜怒,蹄之。

(驴子很恼怒,用蹄子踢他)b.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先打垮秦王朝进入咸阳的人,就尊他为王)③名词用在“所”“者”结构中,便活用为动词。

例如:a.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馆。

(因此,派官吏修缮宾客所居住的馆舍)[page]b.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于是用丹砂在绸子上写“陈胜称王”,放在别人捕得的鱼的肚子里)④名词放在副词后面,便活用为动词。

例如:a.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立大巫后。

[跟着十来个女徒弟,都穿着绸子单衣,站在大巫的背后]b.故明君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

(所以英明的君主,不给没有功劳的臣子封官,不让不勇敢战斗的士兵受赏)⑤名词放在“能”“可”“足”“欲”等能愿动词后面,便活用为动词。

因为能愿动词与及物动词组成合成谓语,名词前面放上能愿动词,等于名词处在动词的位置上,所以它便活用为动词。

例如:a.子谓公冶长:“可妻也。

”(孔子对公冶长说:“可以娶妻子。

”)b.左右欲兵之。

(武王的近侍要杀他俩)c.寡人欲相甘茂,可乎?(我要甘茂做相,可以吗?)⑥名词后面带了介词结构作补语,这个名词便活用为动词。

因为介词结构只能附在谓语动词后面,名词后面带了介词结构(有的省略介词),就等于名词处在了动词的位置上,于是便活用为动词。

例如:a.晋师军庐柳。

(晋国的军队驻扎在庐柳)b.秦伐韩,军于阏与。

[秦国攻打韩国,(军队)驻扎在阏与]⑦名词用“而”同动词或动宾词组连接时,便活用为动词。

例如:a.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

(三代的礼制各不相同,却都成就了王业,五霸的法度并不一样,也都成就了霸业)b.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

(从前齐国有一个很想得到金子的人,一天早晨,穿好衣服,戴好帽子,到市上去)4、形容词、代词、数词活用为一般动词(1)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①形容词用在“所”字之后,便活用为动词。

例如:a.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

(一般人认为宝贵的,正是君主认为低贱的;一般官吏认为是卑下的,正是法律认为高贵的)b.世之所高,莫若黄帝。

(社会上所推崇的人,没有比得上黄帝的)②形容词放在能愿动词后面,便活用为动词。

因为能愿动词总是在动词前面与动词结合使用的。

因此,如果一个能愿动词跟一个形容词结合在一起充当句子的谓语,那么这个形容词大多也是活用为动词。

例如:a.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打听它的深度,就连那些爱游的人也不能走到尽头)b.自上观之,至于子胥比干,皆不足贵也。

(由上看来,一直到子胥比干,都不值得尊崇)③形容词放在“之”“我”等代词前面,便活用为动词。

例如:稍出近之。

(渐渐地走出树林靠近它)④形容词后带了介词结构作补语,这个形容词便活用为动词。

例如:令尹子兰……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令尹子兰……终于让上官大夫(靳尚)在顷襄王面前诋毁屈原。

](2)代词活用为一般动词代词活用为动词,同形容词。

活用后的词汇意义,仍不失其称代作用。

例如:见公卿不为礼,无贵贱,皆汝之。

[(伯丑)见了公卿都不施礼,无论地位高低,都对他以“你”相称](3)数词活用为一般动词数词活用动词的条件,也与形容词相同。

例如:a.六王毕,四海一。

(六国灭亡了,天下统一了)b.不迁怒,不贰过。

(不把怒气发泄到别人身上,不重犯同样的错误)5、名词作状语在现代汉语里,名词作状语只限于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普通名词作状语则比较少。

而在古代汉语里,名词(包括普通名词、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作状语却是常见的现象。

名词作状语有的很富有修辞色彩,了解这种语法现象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文的句意。

(1)普通名词作状语①表示比喻。

例如:a.嫂蛇行匍伏。

b.子产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

c.少时,一狼迳去,其一犬坐于前。

[简析]a句中“蛇行”的意思是“像蛇一样地爬行”,“蛇”是名词作状语,是用普通名词所代表事物的某些特征作比喻修饰动词。

b句中“儿啼”是“像小孩一样地啼哭”。

c句中“犬坐”是狼“像犬一样坐着”。

②表示对人的态度。

例如:a.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b.田单乃起,引还,东乡坐,师事之。

c.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简析]a句的“兄”,名词,在这里作“事”的状语,表示对人的态度,可译为我要用招待兄长的方式招待他。

b句的“师”与c句的“客”都与此同。

③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凭借和方式。

例如:a.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b.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c.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d.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简析]ab句的“箕畚”和“船”分别修饰动词“运”和“载”,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

“箕畚运用渤海之尾”,意思是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船载以入”,意思是用船载运进来。

c句的“目”和“耳”分别修饰动词“见”和“闻”,表示凭借。

“目见耳闻”可译为亲眼看到亲耳听到。

d句的“面”修饰动词“刺”,表示用面对面、直言不讳的方式进谏。

“面刺”可译为当面指责。

④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

例如:a.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b.刘备、周瑜水陆并进。

[page]c.赵襄王郊迎甘罗。

[简析]a句的“廷叱”,意思是在朝廷上呵叱。

b句的“水陆并进”,意思是从水路和陆路一齐进军。

c句的“郊迎”,意思是到郊外迎接。

⑤普通名词作状语虽和一般主谓结构形式完全相同,但意思大不一样。

a.通过句子或上下文的意思来确认[辨析]例如“斗折蛇行”“老人儿啼”,如果是主谓结构,意思就是“蛇爬行”“小儿啼哭”,这显然与全句意思有很大出入。

b.结合分析句法关系来确认[辨析]分析句法关系,主要从两方面着眼:一是弄清动词的施事者(主语),就一般情况来看,名词作状语的句子往往在这个名词前面还另有主语,如“嫂蛇行”“老人儿啼”,既然已有“嫂”“老人”作全句的主语,“蛇”“儿”就不可能还是主语,而只能是状语了。

二是看主语与用作状语的名词是否是并列关系。

如果是并列关系,就可能是并列主语;如果不是并列关系,就先确定谓语动词的施事者(主语),另一名词必然是状语。

如果句中主语不容易确定,或根本就是无主语句,那就只能根据上下文意来判断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