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_古诗三首(《石灰吟》、《竹石》、《夏日绝句》)
16课古诗三首
中心思想
《夏日绝句》这首诗借古讽今,借赞颂项羽宁死 不屈的英雄气概,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偷生、偏安江 南的行径,表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1、《石灰吟》的作者是( 于谦 )。
2、 吟是( 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
夏日绝句
南宋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 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死亦为鬼雄。
亦:也。 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项羽:秦末人,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 霸王。后被刘邦打得大败,突围至乌江,自刎而死。
夏
日宋
绝李 清
句照
李清照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南宋 杰出女文学家,山东济南人,享年 七十二岁。历史上与辛弃疾并称 “济南二安”。早期生活优越,公 元1127年,强悍的金兵入侵中原, 砸烂宋王朝的琼楼玉苑,掳走徽、 钦二帝,赵宋王朝仓皇南逃。李清 照夫妇也开始了飘泊无定的逃亡生 活。丈夫赵明诚病死,境遇更是孤 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 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 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口一立样根。 原在破岩中。
立根:扎根,生根。 原:本来。
千磨万击还坚劲,
磨:折磨
坚劲:坚定强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任:任凭。
尔:你。
咬住了青山就绝不肯放松, 根须已经深扎在岩石之中。 历经千万次磨炼更加坚韧, 任凭你东西南北来的狂风。
细读感悟
仔细品读诗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咬 定 青 山 不 放 松,
2019秋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6古诗三首石灰吟+竹石+夏日绝句教案语文S版201909251130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学习本课要求认识“焚”,会写“锤、凿、焚”3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千锤万凿、焚烧、粉身碎骨、千凿万击”等词语。
2.引导学生了解诗的内容,在了解整首诗的基础上理解诗的重点句,体会诗句表达怎样的情感。
3.指导学生朗读、背诵、默写这三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了解诗的内容,在了解整首诗的基础上理解诗的重点句,体会诗句表达的情感。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课前查阅一下关于这三位诗人的资料——他们生活时代的情况,他们写的其它诗篇等。
第1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石灰吟》、《竹石》2.引导学生了解诗的内容,在了解整首诗的基础上理解诗的重点句,体会诗句表达怎样的情感。
3. 预习《夏日绝句》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了解诗的内容,在了解整首诗的基础上理解诗的重点句,体会诗句表达怎样的情感。
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古诗三首》的《石灰吟》与《竹石》这两首古诗。
2.新课:(1)初步感知大意:以自学、汇报为主①《石灰吟》A逐句理解:“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千锤万凿:指用铁锤击,用钢钎凿。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
经受千锤万凿才出深山,对待烈火焚烧、锤炼看作很平常的事。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粉身碎骨”指石灰使用时,要碎散成粉末。
浑不怕:一点也不怕。
浑:全,都。
清白:指石灰的颜色纯白,没有斑点。
B整体了解: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②《竹石》A逐句理解:“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你看,它的根深深地扎入断裂岩缝中间,像一只手紧紧地抓住岩石,像一口钢牙牢牢地咬定青山。
这句诗的意思是:牢牢咬住青山决不放松,竹根扎在破裂的山岩之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磨:折磨。
“坚进”坚定强劲。
任:任凭。
尔:你。
遭受无数磨难打击,它还是那样坚韧挺拔;不管是东风西风,还是南风北风,都不能把它吹倒,不让它屈服。
B整体理解: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诗歌的意思。
16 古诗三首
六年级上期第四单元十六课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学习《石灰吟》、《竹石》《夏日绝句》,学会诗中“谦、锤、凿、焚、任”等生字,知道“千锤万凿、若等闲、清白、坚劲”等词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3、了解诗歌的大意,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和情操美。
教学准备:1、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老师也做适当的准备,可以准备一些书面资料)2、了解石灰的一些知识、石灰的原料,大概的生产过程等。
3、课件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内容:《石灰吟》教学流程:一、导入:1、先后板书:志、诗言志、托物言志,问学生是什么意思?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诗言志、托物言志的诗。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于谦写的——(学生齐读课题《石灰吟》)。
二、解释题目,简介作者1、“吟”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形式,有赞扬、称颂的意思。
所以题目的意思是(所以这是一首赞美石灰的诗)。
2、你还知道带有“吟”的诗题吗?(《暮江吟》、《游子吟》等)3、简介作者。
三、学习古诗方法回顾1读(按古诗的韵律节奏读好古诗)2知诗人解诗题3 抓字眼明诗意4 想意境悟诗情四学习古诗(一)读通读好1.自由读诗2.多种形式读:指名读。
自由读。
指导读出诗的节奏。
师生对读。
(二)了解“石灰”其物1、普普通通的石灰,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使于谦为它写下这首诗呢?请同学们听一段介绍。
【课件出示:《石灰的自述》】提问:从这段介绍中你知道了什么?2、读诗句。
(三)理解诗意,读懂古诗1、理解诗意的方法: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字、词,然后采取“扩展、增补、调换、连缀的方法概括诗句意思。
2、请同学借助注释,试着理解诗意,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地方,注上记号。
3、同位互相说说。
4、集体交流,师随机指导出示课件。
适当引导学生在理解诗意时加上关联词(如:即使身体粉碎变成石灰,也不畏惧。
六年级上册语文四单元知识清单
绵阳中学育才学校2018年四初一语文复习资料四单元知识清单16.《古诗三首》1、这三首诗中有有那两首是托物言志诗《石灰吟》《竹石》;还有一首诗《夏日绝句》是借古讽今诗。
2、古诗《石灰吟》的作者是(朝代)的,“吟”是指:作者借抒写石灰的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精神来表现作者那种忠诚卓绝、不怕牺牲、不畏艰险的崇高节操。
3、清白:表面指石灰的颜色,实际含义是指高尚的节操,洁白的人生。
4、《竹石》的作者是(朝代),在诗中实写竹子扎根坚实,暗写我们应该坚定立场的句子是:,你是从哪一个词语看出来的,它运用了修辞手法;在诗中表达了作者告诫我们做人要由骨气的有诗句是:,。
5、《竹石》的主旨:诗人借赞美竹石的坚定、顽强,说明做人要有骨气,不能随风倒。
6、《夏日绝句》的作者是(朝代)著名的婉约派女词人,在诗中表现了作者出崇高的民族气节的诗句是。
《夏日绝句》主旨:在本诗中诗人借古讽今,借赞扬项羽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讽刺了南宋统治者屈辱偷生、逃跑妥协的行径,表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17、《詹天佑》1、帝国主义为什么要争夺京张铁路的修筑权?他们想要进一步控制中国的北部。
2、“帝国主义最后提出了一个要求:清政府如果用本国的工程师来修筑铁路,他们就不再过问。
”你怎么理解这句话?说明当时的清政府腐败无能,技术落后,缺乏人才。
3、你们理解:詹天佑经常勉励工程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
‘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说明詹天佑具有求精求细、一丝不苟的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
4、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时客服了哪些困难?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
5、“这条铁路不满四年就全线竣工了,比原计划提早了两年。
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一个有力的回击。
”(藐视可以换成另外一个词语吗?把“回击”改为“打击”行不行?为什么?)“藐视”可以换为“轻视”“蔑视”等等不能将“回击”换为“打击”,因为在本文中指帝国主义者先轻视我们不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而詹天佑却提前两年竣工,这件事反过来打击了帝国主义者。
16_古诗三首(《石灰吟》、《竹石》、《夏日绝句》)
于谦被杀之后,按例应该抄家, 可抄家的官员到于谦家时,才发现于 谦家里什么也没有,除了生活必需品 外根本就没有多余的钱财。于谦死的 那天,阴云密布,天下百姓痛心疾首, 齐声为他呼冤。
我们这样学古诗:
知——诗人 解——诗题 抓——字眼 明——诗意 想——意境 悟——诗情
竹石
清 郑燮
郑燮
字克柔,号板桥,又号理庵,江 苏兴化人,生于1693年,卒于1765年, 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客 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 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 擅画兰竹。 郑板桥任潍县知县7年,最大的政 绩是救济灾民。他处处关心百姓,千 方百计拯民于水火,因此触犯了豪绅 巨贾利益,遭诬告罢官。
主张南迁,于谦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反对
南迁,并拥立景帝,率京师群众击退瓦剌军,使千
百万人民免遭涂炭,局势转危为安。景泰八年,景
帝病重,英宗复位,于谦却遭受诬蔑被定为谋逆罪, 判处死刑。
《石灰吟》的作者是( 明朝的于谦 )。 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 )。诗人用 吟是( ( 托物言志 )的方法,通过对石头不 畏“千锤万凿”和“烈火焚烧”,即 使“粉骨碎身”也要留下清白石灰的 描写,赞颂了石灰( 宁死不屈 )的品质, 表达了诗人 (不怕牺牲的精神和永留高洁品格在人间的追 求。 )。
( 坚定顽强
尚节操。
)的品质,表达了诗人( ) 对当时黑暗社会不妥协的斗争意志和高
夏日绝句
宋 李清照
李清照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南宋杰 出女文学家,山东济南人,享年七 十二岁。历史上与辛弃疾并称“济 南二安”。早期生活优越,公元 1127年,强悍的金兵入侵中原,砸 烂宋王朝的琼楼玉苑,掳走徽、钦 二帝,赵宋王朝仓皇南逃。李清照 夫妇也开始了飘泊无定的逃亡生活。 丈夫赵明诚病死,境遇更是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 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 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2018年秋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古诗三首》导学案(教师版)
2018年秋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6、古诗三首课型:精读课教材分析:本课是精读课文,编排了《石灰吟》《竹石》和《夏日绝句》三首古诗。
《石灰吟》是明朝诗人于谦写的一首广为传诵的佳作,诗人借石灰来抒写那种不畏艰难、不怕牺牲、忠诚卓绝的意志和节操。
诗歌铿锵有力,气势坦荡,特别是从中表现出的崇高品德,深深地感动着后人。
《竹石》是清朝诗人郑燮写的。
本诗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作者借赞美岩竹的坚定、顽强,说明做人要有骨气,不能随风倒。
《夏日绝句》是南宋女词人李清照的传世名作。
这首诗借古讽今,借赞颂项羽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偷生、逃跑妥协的行径,表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默《石灰吟》写这首古诗。
2.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诗人借物喻人、咏物明志的写法,3.学会“锤、凿、焚”3个字。
教学重点:诵读古诗,理解诗意。
教学难点:感悟诗中内涵,学习诗人借物喻人、咏物明志的写法。
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于谦的《石灰吟》,学会诗中“锤、凿、焚”3个生字,知道“千锤万凿、若等闲、浑不怕、清白”等词的意思。
2.能用自己的话来解释古诗。
体会石灰历经艰辛却不改变其本色的形象。
3.联系诗人生平体会诗人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正义凛然的崇高品质。
知识链接:于谦(1398-1457),浙江杭州人。
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公元1421年,考中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山西、河南巡抚,兵部尚书等职。
为官清正,不畏强暴,深受人民爱戴。
公元1457年,被奸官诬陷杀害,1465年,明朝政府为于谦平反昭雪,并赐谥号为“忠肃”。
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测:1.用自己的方式把古诗《石灰吟》读通读顺。
2.我会查字典。
“凿”字按部首查字法应查部,再查画;按音序查字法应查大写字母,再查音节。
“锤”的右边“垂”的笔顺是,给“锤”换掉偏旁可成为、,可分别组词:、。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16 古诗三首|语文S版
插图、多媒体电脑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二、学习《竹石》
三、巩固
四、作业
以王冕的《墨梅》导入新课。
二、板书题目。
指名读题,说说题目的意思。
三、引导学生自学。
学习方法:初读,了解字、词意思和全诗大意;细读,逐句连起来讲解;精读,想象情景,体会全诗表达的思想感情,熟读成诵。
请三、五名同学大声朗读,其他同学评一评,谁读得好,为什么?
全班同学有感情地大声朗读。
学生讨论后发言:活着要做人中豪杰;死了,也要成为鬼中英雄。
学生讨论后发言:至今人们还怀念项羽,佩服他宁死不肯逃回江东。
4、配乐朗读全诗,让学生的思想境界得到进一步地升华。
(由于本课涉及的历史背景较复杂,事先布置学生收集资料,并利用多媒体加以介绍,对学生理解全诗大有帮助,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①指名朗读全诗,说一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
②逐句试讲。(注意书上注解。)
③讲述全诗意思。抓住以下关键字:咬、立根、千磨万击、任。
有感情地朗读,想象情景。
背诵、默写古诗。
说说题目的意思。
学生按以上方法分小组讨论。
小组派人汇报。
有感情地朗读,想象情景。
复习巩固。
主要是引导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出示全诗内容,指导朗读。
出示全诗。提问:同学们听出老师带着怎样的感情读这首诗吗?(悲愤、激昂)谁来试着读一读?
三、分小组讨论,理解诗句含义。1、理解第一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2、理解“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3、思考讨论:
(1)“项羽”是什么人?李清照为什么“至今思项羽”?(说说项羽的故事。)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6古诗三首石灰吟 竹石 夏日绝句 第2课时_语文S版
1.学习古诗《夏日绝句》。
要练说,先练胆。
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
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
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
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
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
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
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
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
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
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
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
2.理解古诗,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6古诗三首石灰吟竹石夏日绝句第1课时_语文S版
教学两课时课时下锤丿j 凿出深山・婭1±干槿厅携机深山鼻开窥岀基的石头、烈火蟹〔億n) 烧幹等闲.,把航丸药烧炼疔密平平常常,一.也儿也节在乎*石灰吟赏析:首句写开采石灰的艰难,表明石灰从出世时就经受考验。
第二句写石灰在烧制过程中要经过烈火的煅烧。
面对严峻的考验,石灰却能够从容自若,处之泰然。
“烈火焚烧”与“若等闲”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加衬托出石灰的顽强。
粉借出抹外不怕,翌團清门矗人肌只娶能把自己的讲白磅在这世界上,赏析:这两句表面上是说石灰,实际上是比喻一个人要正直、纯洁,要想为国家干一番事业,为人民谋一些利益,就必须无所畏惧,即使粉身碎骨也不怕。
竹石咬崔疔山不放松*山中的将子抓住青山纯去也亲盈祛;1L战吨典破料中匚它把浪車半城扎虚弟不的竝尊乏申.赏析:诗人用了一个“咬”字,极为有力,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
“立根原在破岩中”表明了劲竹对生活条件并没有过高的要求,显示出它顽强的生命力。
千鹰万击还坚劲.这山屮的卄于不管经历千乔种腦难、抽击,仍然坠柯劲拔.任尔东西甫北凤.平首則的是卄玄此,和不能址它总號*赏析:前一句说竹子在成长中受到千万次折磨、打击,仍呈现一种顽强拼搏的状态。
后一句补充说明对竹子千磨万击的狂风、暴雨、雷电、冰雪等事物中,风只是代表而已。
“千磨万击” “东西南北风”既指自然界,也指人类社会。
写竹子坚韧,就是写人的骨气。
诗人用“坚劲” “任尔”等词语,充分表现了竹子在艰难、恶劣的环境中坚忍不拔、顽强不屈的精神,抒写了诗人自己对当时黑暗、污秽的社会不妥协的斗争意志和高尚节操。
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一个人洁$,就应占件人中的豪贬亦对鬼即使肥Y也应当畫劇中的徒抽.赏析:一、二句言理,借古代英雄议论人生的哲理。
从生作“人杰”、死为“鬼雄”两方面具体说明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即不论生死,都应该坦坦荡荡,铁骨铮铮。
至今思项羽.人们现翟込祐舎当时的凸址霸王项羽,他哉眦了自刎衙此’不肯过江东.赏析:诗人用项羽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来鞭挞南宋当权者的无耻,借古讽今。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古诗三首石灰吟竹石夏日绝句
竹石
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竹子抓住青山毫不放松,它的根牢牢 扎在岩石缝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千种磨难、万种打击仍然坚定强劲, 不管你刮的是什么风。
竹石
品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是郑燮为题咏《竹石图》而作。这首诗 歌咏的竹子,不是生长在庭院下,而是生长在高山破岩之中。
竹石
这首古诗体现了竹石的哪些品质?
体现了竹石强劲的生命力喝坚忍不拔的品质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任何打击、坚定立场、 不随风倒的硬骨头精神。
竹石
对比阅读
《画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从, 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竹石
《菊花》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夏日绝句
李清照
在我国群星璀璨的历史长 河中,有数不胜数的杰出的文 学大家。然而,这其中能够留 芳千古的女性作家却廖若晨星, 李清照独出群芳,是最优秀的 一个。她学识渊博,才华出众, 工于诗词,长于文赋,精通音 律,善作书画。在诗词创作方 面,她的盛名不仅可与宋朝的 苏轼、陆游、辛弃疾比肩,亦 可直追前代大师如李白、杜甫、 白居易等而与之齐名,跻身于 中国最伟大的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家之列。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正统十四年,蒙古瓦剌部大举入侵,宦官王振 挟持英宗亲征导致英宗被俘,震动朝野。于谦升任 兵部尚书,全权负责京师防御。当时朝廷中有些人 主张南迁,于谦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反对 南迁,并拥立景帝,率京师群众击退瓦剌军,使千 百万人民免遭涂炭,局势转危为安。景泰八年,景 帝病重,英宗复位,于谦却遭受诬蔑被定为谋逆罪, 判处死刑。
16、古诗三首
秦朝末年,统治者的残暴激起了人民的不 满,各路豪杰纷纷起义抗秦。项羽率领八千 江东弟子转战中原,消灭了秦军主力,立下 赫赫战功。秦朝灭亡后,与刘邦争夺天下, 最终项羽兵败垓下,退至乌江渡口。当时, 乌江亭长劝他急速离江,回到江东,重振旗 鼓。项羽觉得自己无颜再见江东父老,不肯 漓江逃生,便下马步战,杀敌数百,负伤10 余处,最后从容自刎,时年31年。
怕打击、不畏风浪的气节。
九、结束语
、《竹石》共四句,前两句写竹子的特点, 在状物; 后两句写竹子的精神,在言志。作 者表面写竹子的坚忍不拔,实际上是表明自 己不怕打击、不畏风浪、顽强斗争的精神。
竹石
对比阅读
《画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从, 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石灰吟
经受千锤万凿才出深山,对待烈火焚烧、锤 炼看作很平常的事。
纵然粉骨碎身也毫不惧怕,只有能将清白留 在人间。
(托物言志)借石灰来抒写那种不畏艰难、 不怕牺牲、忠诚卓绝的意志和节操。
竹石
牢牢咬住青山决不放松,竹根扎在破裂的山 岩之中。
遭受无数磨难打击,它还是那样坚韧挺拔; 不管是东风西风,还是南风北风,都不能把 它吹倒,不让它屈服。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直接抒怀,表达作者 永不屈服的坚强意志 和骨气。
前两句说竹子扎根破岩中,根基
寓
坚固,洋溢着诗人的赞美之情。
意
深
刻
后两句是对竹子的坚定顽强的精神
的
的赞美。同时也隐喻了作者自己风
题
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强劲。
画
诗
全诗语言明白晓畅,风骨凌然,
塑造了一个百折不挠,顶天立地
的精神强者的形象。
六年级语文上16古诗三首石灰吟 竹石 夏日绝句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16古诗三首石灰吟竹石夏日绝句教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www.5y 教学要求.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生字要结合易混字多读多写。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熟读课文,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情感。
重点难点.学习本课的生字,能够背诵古诗。
2.熟读课文,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课时两课时石灰吟赏析:首句写开采石灰的艰难,表明石灰从出世时就经受考验。
第二句写石灰在烧制过程中要经过烈火的煅烧。
面对严峻的考验,石灰却能够从容自若,处之泰然。
“烈火焚烧”与“若等闲”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加衬托出石灰的顽强。
赏析:这两句表面上是说石灰,实际上是比喻一个人要正直、纯洁,要想为国家干一番事业,为人民谋一些利益,就必须无所畏惧,即使粉身碎骨也不怕。
竹石赏析:诗人用了一个“咬”字,极为有力,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
“立根原在破岩中”表明了劲竹对生活条件并没有过高的要求,显示出它顽强的生命力。
赏析:前一句说竹子在成长中受到千万次折磨、打击,仍呈现一种顽强拼搏的状态。
后一句补充说明对竹子千磨万击的狂风、暴雨、雷电、冰雪等事物中,风只是代表而已。
“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既指自然界,也指人类社会。
写竹子坚韧,就是写人的骨气。
诗人用“坚劲”“任尔”等词语,充分表现了竹子在艰难、恶劣的环境中坚忍不拔、顽强不屈的精神,抒写了诗人自己对当时黑暗、污秽的社会不妥协的斗争意志和高尚节操。
夏日绝句赏析:一、二句言理,借古代英雄议论人生的哲理。
从生作“人杰”、死为“鬼雄”两方面具体说明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即不论生死,都应该坦坦荡荡,铁骨铮铮。
赏析:诗人用项羽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来鞭挞南宋当权者的无耻,借古讽今。
.学习古诗《石灰吟》和《竹石》。
2.指导学生学习本课要求认识的“焚”字,会写“锤、凿、焚”3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千锤万凿、焚烧、粉骨碎身”等词语。
3.引导学生了解诗的内容,在了解整首诗的基础上理解诗的重点句,体会诗句表达的情感。
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第三课笔记
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第三课笔记《石灰吟》原文: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一、衍生注释:“千锤万凿”: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浑”:全,全然。
二、赏析:这首诗以石灰作比。
石灰从深山里被开采出来,要经过千锤万凿,接着又经受烈火的焚烧,可它却把这些都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就算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因为它要把一身清白留在人间。
诗人于谦借石灰来表达自己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就像石灰一样,无论经历多少艰难险阻,都要保持清白的品质,这种品质多么令人钦佩啊!三、作者介绍:于谦,字廷益,号节庵,明代名臣。
他为官清正廉洁,在国家面临危机的时候,他挺身而出,保卫京城,是一位很有气节的人。
四、运用片段:我和小伙伴们在讨论要做一个怎样的人。
有小伙伴说想做个有钱人,有小伙伴说想做个名人。
我就想起了于谦的《石灰吟》,我对他们说:“我想做个像石灰一样的人。
石灰经过千锤万凿、烈火焚烧都不怕,最后还要留清白在人间呢。
咱们做人啊,也不能怕困难,而且要清清白白的。
要是只想着钱和名,那多没品啊。
就像那路边被人唾弃的小混混,整天只想着占便宜,哪有一点像石灰那样的高尚啊。
”《竹石》原文: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一、衍生注释:“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不松口一样。
“坚劲”:坚定强劲。
“任”:任凭。
二、赏析:这是一首题画诗。
诗的前两句说竹子扎根在破岩之中,“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个“咬”字,把竹子拟人化了,多生动啊,就好像竹子有了坚定的意志。
后两句说竹子不管经历多少磨难打击,依然坚劲挺拔,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诗人郑燮通过赞美竹子,其实是在表达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的品质。
就好比一个坚强的战士,无论敌人从哪个方向进攻,他都不会退缩,始终坚守自己的阵地。
三、作者介绍:郑燮,号板桥,清代书画家、文学家。
他一生只画兰、竹、石,他的诗书画,世称“三绝”。
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16课古诗三首
("咬"字极为有力,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
根据学生学情板书:咬定千磨万击
坚劲
立根东西南北风
三、体情
1合作表演竹与石的对话。
2诗人喜欢竹子吗?他是怎样表达的?再读古诗,体味诗人写竹,是写什么?
(板书:咏物明志)
借物喻人,表明诗人刚正不阿的品性,不怕打击、不畏风浪的气节。
1指导学生边读边划出不理解的字词。重点理解“千锤万击”、“焚烧”、“若等闲”等词语的意思。用“增、删、调、补”的方法读懂诗句。
(1)逐字逐句理解,难以理解的可联系上下文理解。锤:敲打。击:撞击。若:好像。等闲:平常事。人间:人世间。(2)把省略的词语补充进去,调整词语顺序,逐句说说句子意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看图想像意境,体会感情。师启发想象:山石承受千锤万击以及烈火焚烧的情景是什么样的?作者见此情景有什么表现,会怎样想、怎么说、怎么做呢?4.指导朗读。(用高亢、赞美的语调来表明诗人的坚贞、高洁的志向。)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题写在竹石图上的诗。师吟诗,生读读古诗。
二、学诗
1学习古诗,我们不仅要读懂古诗的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以便能够学习更多的诗,赏析祖国语言文字之美本文来自小精灵儿童资讯站
2学生说说学古诗的有效方法。
3学生自渎,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弄懂诗意。合作学习、自我体会均可。
(二)初读课文。
1录音范读课文,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2借助汉语拼音,学生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1)指名读,指导学生按古诗的音韵节奏读好诗句。
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宜秀区第二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6古诗三首石灰吟+竹石+夏日绝句教案语文S版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学习本课要求认识“焚”,会写“锤、凿、焚”3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千锤万凿、焚烧、粉身碎骨、千凿万击"等词语.2.引导学生了解诗的内容,在了解整首诗的基础上理解诗的重点句,体会诗句表达怎样的情感。
3.指导学生朗读、背诵、默写这三首诗.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了解诗的内容,在了解整首诗的基础上理解诗的重点句,体会诗句表达的情感。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课前查阅一下关于这三位诗人的资料——他们生活时代的情况,他们写的其它诗篇等.第1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石灰吟》、《竹石》2.引导学生了解诗的内容,在了解整首诗的基础上理解诗的重点句,体会诗句表达怎样的情感。
3。
预习《夏日绝句》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了解诗的内容,在了解整首诗的基础上理解诗的重点句,体会诗句表达怎样的情感。
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古诗三首》的《石灰吟》与《竹石》这两首古诗。
2.新课:(1)初步感知大意:以自学、汇报为主①《石灰吟》A逐句理解:“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千锤万凿:指用铁锤击,用钢钎凿。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经受千锤万凿才出深山,对待烈火焚烧、锤炼看作很平常的事.“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粉身碎骨”指石灰使用时,要碎散成粉末。
浑不怕:一点也不怕。
浑:全,都。
清白:指石灰的颜色纯白,没有斑点。
B整体了解: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②《竹石》A逐句理解:“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你看,它的根深深地扎入断裂岩缝中间,像一只手紧紧地抓住岩石,像一口钢牙牢牢地咬定青山。
这句诗的意思是:牢牢咬住青山决不放松,竹根扎在破裂的山岩之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磨:折磨。
“坚进”坚定强劲.任:任凭。
尔:你。
遭受无数磨难打击,它还是那样坚韧挺拔;不管是东风西风,还是南风北风,都不能把它吹倒,不让它屈服。
B整体理解: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诗歌的意思.(2)感悟诗歌情感:①初步感知诗歌情感:这两首诗,分别描绘的是石灰与竹子,说一说,石灰与竹子给你分别留下怎样的印象?石灰:开采石灰时非常艰苦,烧制石灰时面对严峻的考验。
《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竹石》
10.古诗三首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注释】
①[燕山]指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杭爱山。
②[钩]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③[何当]何时将要。
④[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注释】
①[等闲]平常。
②[浑]全,全然。
③[清白]指高尚的节操。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注释】
①[任]任凭。
②[尔]你。
一、课文中心思想总结:
《马诗》是唐代诗人李贺写的一首诗,这首诗看起来是写马,其实是借马来抒情,抒发诗人怀才不遇,不被统治者赏识,但又热切期望自己的抱负得以施展,可以为国建立功业。
《石灰吟》是明代诗人于谦写的一首诗,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竹石》是清代诗人郑燮写的一首诗,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
二、会写字及组词:
络(luò)(脉络)(网络) 锤(chuí)(捶打)(锤炼) 凿(záo)(确凿)(凿子) 焚(fén)(焚烧)(焚毁)。
六年级上语文S版16课《古诗三首》
都不能把它吹倒,
不能让它屈服。
屈服的坚强意志和骨气。
译文
牢牢咬住了青山就绝不肯放松,
竹根深扎在破裂的岩石之中。 历经千万次磨炼更加坚韧挺拔,
任凭你东西南北来的狂风,都不能把
它吹到让他屈服。
前两句说竹子扎根破岩中,根基坚
寓 意 深 刻 的 题 画 诗
固,洋溢着诗人的赞美之情。 后两句是对竹子的坚定顽强的精神 的赞美。同时也隐喻了作者自己风 骨的强劲。 全诗语言明白晓畅,风骨凌然,塑 造了一个百折不挠,顶天立地的精 神强者的形象。
秦朝末年,统治者的残暴激起了人民 的不满,各路豪杰纷纷起义抗秦。项羽 率领八千江东弟子转战中原,消灭了秦 军主力,立下赫赫战功。秦朝灭亡后, 与刘邦争夺天下,最终项羽兵败垓下, 退至乌江渡口。当时,乌江亭长劝他急 速离江,回到江东,重振旗鼓。项羽觉 得自己无颜再见江东父老,不肯漓江逃 生,便下马步战,杀敌数百,负伤10余 处,最后从容自刎,时年31年。
人杰: 人中的豪杰、人中俊杰、了
不起的人物、杰出的人、出 色的人。
鬼雄: 鬼中的英雄。
2.你知道成语词典中有哪两个成语给我们 展示了项羽的英雄气概吗? 拔山盖世:项羽说自己的力量足以拔起一 座大山,自己的气概足以超越天下人。形 容力大勇猛,无人能比。【出自《史记•项 羽本纪》:“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 ‘力拔山兮气盖世。’”】 破釜沉舟:项羽跟秦兵打仗,过河后就命令 士兵把锅都打破,把船都弄沉,激励士兵拼 死作战,不打胜仗决不生还。比喻下定决心 不顾一切地干到底。《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 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1.能不能把“不肯”换成“不愿”、“不 想”、“不能”?
“不肯”一词,写出了项羽以死相报, 无愧于八尺男儿之身,无愧于江东父 老之托,无愧于“人杰鬼雄”之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专权,作威作福,肆无忌惮地招权纳 贿。百官大臣争相献金求媚。每逢朝会期间,进见王振者, 必须献纳白银百两;若能献白银千两,始得款待酒食,醉 饱而归。而于谦每次进京奏事,从不带任何礼品。有人劝 他说:"您不肯送金银财宝,难道不能带点土产去?"于谦潇 洒一笑,甩了甩他的两只袖子,说:"只有清风。"还特意写 诗《入京》以明志: 手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竹石
这是一首寓意 深刻的题画诗。
【清】郑 燮(xiè)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石 .swf
竹石
【清】郑 燮(xiè)
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
咬定青山不放松,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不松口一样。
立根原在破岩中。
立根:扎根,生根。原:本来。破岩:破裂的 岩石缝隙。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任:任凭。
磨:折磨。 击:打击。 坚劲:坚韧、刚劲。
尔:你。
译文:
咬定青山不放松, (咬住了青山就决不肯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根须已经深扎在岩石之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历经千万次磨炼更加坚韧,) 任尔东西南北风。 (任凭你那东西南北来的狂风, 也吹不倒它。)
夏日绝句
南宋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 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死亦为鬼雄。
亦:也。
鬼雄:鬼中的英雄,指壮烈死去的人。
至今思项羽,
思:怀念打败,逃到乌江 边,有人劝他暂避江东,重整旗鼓,而项羽认为当年跟他一起渡江而西的八千江东子 弟无一人生还,“无颜见江东父老”而自刎影于乌江边。(在今安徽省和县东北)
清 郑燮
郑燮
字克柔,号板桥,又号理庵, 江苏兴化人,生于1693年,卒于 1765年,康熙秀才、雍正举人、 乾隆进士。客居扬州,以卖画为 生。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 书、画世称“三绝”,擅画兰竹。 郑板桥任潍县知县7年,最大 的政绩是救济灾民。他处处关心 百姓,千方百计拯民于水火,因 此触犯了豪绅巨贾利益,遭诬告 罢官。
诗句分析
A、“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写 竹子扎根坚实。它的须根深深地扎入断裂岩缝 中间,像一只巨手紧紧地抓住岩石,像一口钢 牙牢牢地咬定青山。“咬定青山”、“立根”、 “破岩”既是实写竹,也暗喻人的坚定立场。 B、“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写 竹子坚忍不拔。“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 既指自然界,也指人类社会,写竹子坚韧,就 是写人的骨气。
《竹石》的作者是( 清朝的郑燮 )。诗 人用( 托物言志 )的方法,赞颂了岩竹
坚韧不拔、顽强不屈 ( )的品质,表达了诗人 ( 对当时黑暗社会不妥协的斗争意志和高
尚节操。
)
夏日绝句
宋 李清照
夏日绝句.swf
李清照
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号易安 居士,山东济南人,享年七十二岁。 历史上与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 早期生活优越,词风清丽婉约。公 元1127年,强悍的金兵入侵中原, 砸烂宋王朝的琼楼玉苑,掳走徽、 钦二帝,赵宋王朝仓皇南逃。李清 照夫妇也开始了飘泊无定的逃亡生 活。丈夫赵明诚病死,境遇更是孤 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 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 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石灰吟》的作者是( 明朝的于谦 )。 吟是( 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诗人用 ( 托物言志 )的方法,通过对石头 不畏“千锤万凿”和“烈火焚烧”, 即使“粉骨碎身”也要留下清白石 宁死不屈 灰的描写,赞颂了石灰( ) 不怕牺牲的精神和永留高洁 的品质,表达了诗人 品格在人间的追求。 )。 (
竹石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lǚ)阎(yá n)话短长!
"两袖清风"的成语就是这样来的。闾阎就是里巷的意思, 此句的意思是免得被人说长道短。此诗写成后远近传诵, 为一时佳话。
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石灰吟
【明】于 谦
千锤(chuí 万凿/出 深山, ) 烈火焚(fén) 烧 /若 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 人间。
16.古诗三首
作者简介 于谦:字廷益,号节庵,汉族。
浙江钱塘人。明代名臣,民族英雄,
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明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曾 在皇帝被瓦剌(là )族俘(fú )获的 情况下率军民奋力抗击,转危为安,
成为民族英雄。但仅在被俘的英宗皇
帝平安南归后重登皇位的第六天,就 被诬陷而死。
石灰吟.swf
石灰吟
【明】于 谦
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 种名称。
千锤(chuí 万凿/出 深山, ) 烈火焚(fén) 烧 /若 等闲。 粉骨碎身/浑 不怕,
浑:全。
千锤万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是夸张手法。 锤,锤打。凿,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 好像。等闲:寻常,平常。
要留清白/在 人间。
不肯过江东。
江东:指江苏省东岸一带地方,是项羽起兵的根据地。
注释
活着的时候,应当 做人中的豪杰;就是死 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 直到今天,人们还在思 忆项羽,他在惨遭失败 之时,宁可自杀,也不 肯逃回江东。
《夏日绝句》的作者是( 南宋)的 ( 李清照 ),采用了( 借古讽今 )表现 手法,诗人用了( 三 )个典故。赞颂了 ( 项羽的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 ),讽刺了 (南宋统治者的屈辱偷生、逃跑妥协的行径 ),表达了诗人( 抗击侵略、收复故土的爱 ) 国情怀。
清白:双关语,既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 高尚的节操。
千锤万凿出深山, 经过千万次锤打从深山里采出来的石灰, 烈火焚烧若等闲。 对熊熊烈火的焚烧看得跟平常事一样。 粉骨碎身浑不怕, 即使粉身碎骨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只为把一片清白长留在人间。
《石灰吟》这首诗作者用托物言志的写法, 表面上写石灰,实际上是拿石灰自喻, 说明自己不管遭受到多大的挫折,即使 粉骨碎身,也要保持崇高的品质。首句 写开采石灰岩的艰难困苦,第二句写石 灰在烧制过程中面对严峻考验,却从容 自若。后两句借石灰之口一语双关,表 示出诗人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洁 品质在人间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