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国学权威经典)之太极由来
易经中的太极哲学平衡与变化的艺术
易经中的太极哲学平衡与变化的艺术易经中的太极哲学:平衡与变化的艺术导言:易经,又称《易经》、《周易》、《周易易经》或《易》,“易”字有简明易懂之意,意味着易读易懂。
其中最核心的概念之一便是太极哲学,强调平衡与变化的艺术。
本文将通过深入探讨易经中的太极哲学,揭示其背后的原理和应用。
一、太极的起源与独特意义太极作为易经的核心思想之一,源于中国古老的哲学思想。
太极,既包含平衡的含义,又蕴含了变化的元素。
其象征着宇宙的发展和变化,代表着一种至高无上的存在。
二、太极的哲学理念1. 平衡与协调:太极哲学强调平衡和协调的重要性。
宇宙万物都包含有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只有通过平衡和协调,万物才能和谐共处。
2. 阴阳的互动:太极哲学中,阴阳是一对相对而又相互依存的概念。
阴阳代表了事物的两个极端,如阴暗和阳光,冷和热等。
阴阳之间的动态平衡是事物发展的基础。
3. 变化和流动:太极哲学认为,宇宙中的一切都在不断变化和流动。
事物的发展和演变必不可少地伴随着各种形式的变化,而变化本身又能够带来平衡。
三、太极的应用1. 生活中的平衡:太极哲学教会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平衡是至关重要的。
无论是工作、家庭还是个人生活,平衡是保持身心健康和幸福感的基础。
2. 运用于团队管理:太极哲学中的平衡和协调原则可以应用于团队管理。
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合作和协调,能够提高团队整体的绩效。
3. 决策与变革:太极哲学强调变化的重要性,这对于决策和变革也是适用的。
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在面对变化和困难时,都应灵活应对,适应环境的变化。
四、太极哲学的价值和启示太极哲学作为一种古老而深刻的思想,有着丰富的价值和启示。
1. 平衡是持续发展的基础:只有保持内外平衡,才能够获得持久的发展和进步。
2. 变化是生活的常态:人们应该接受并适应生活中的变化,积极应对挑战。
3. 协调与合作:在个人和组织层面,协调与合作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4. 互补与互动:太极哲学中的阴阳互补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力量,也可以用于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易经基础知识:太极概述
易经基础知识:太极概述太极是宇宙的本源,是万物的基因。
它不生不死,无始无终,大到无限,小到无穷,无所不在,无所不有。
《系辞传》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天地的形成原始于太虚、无极、太极三个步骤。
太者,极大无边也,虚者,空虚无物也。
极大极虚、无天无地、黑白不分的太极,是阴阳浑沦未分之元气,是一个无穷大的浑浊之气,具有至尊性。
随着气的流行变动,逐渐分化为清浊二气,轻清之气(为阳)上浮谓之天,重浊之气(为阴)下沉谓之地,是为太极生两仪(见“阴阳太极图”)。
图中用一条阴鱼(黑色)和一条阳鱼(白色)来表示阴阳的变化,阴阳鱼代表阴阳二气,阴阳二气在阴消阳长、阴长阳消的变化中周而复始,这便是事物的普遍规律。
图中两个黑白点的鱼眼代表阳中有阴,阴中有阳。
太极生阴阳,阴阳构成太极,两者相互包含,互为体用。
太极图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它是对天地万物大到宇宙宏观小到基因微观最精辟的概括,它是八卦的主导理论,是易学阐述和表达的对象。
有现代易学家根据太极图原理,提出“宇宙全息统一学说”,认为宇宙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这个整体中,包含着系统,各个子系统,各个子系统之间、子系统与系统之间、系统与宇宙之间,在时空上都存在着泛对称性,在这些泛对称关系中,凡是对应部位,都比非对应部位在物质组成、重演程度、感应程度、对应程度等特性上,更具有较大的相似性。
同时还认为,在潜信息上,子系统包含系统的全部信息,系统包含着宇宙的全部信息。
在显信息上,子系统是系统的缩影,系统是宇宙的缩影。
这个理论是完全符合目前人类所认知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客观存在的。
诚然,人类对太极的认知还没有完结,它还蕴含哪些奥秘,将有待人类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逐步予以解密。
太极
1.《易经》:“易有太极,始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 孔颖达疏:“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
”
八卦:我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
用“一”代表阳,用“--”代表阴,用三个这样的符号,组成八种形式,叫做八卦。
每一卦形代表一定的事物。
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坎代表水,离代表火,震代表雷,艮(gèn)代表山,巽(xùn)代表风,兑代表泽。
八卦互相搭配又得到六十四卦,用来象征各种自然现象和人事现象。
在中医中,八卦指围绕掌心周围八个穴位的总称。
周易里的六十四卦,图像上是由两个八卦上下组合而成。
各卦的含意可参见:周易上经三十卦一览及周易下经三十四卦一览。
《易》中的八经卦﹐两两重复排列为六十四卦。
卦名是: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履﹑泰﹑否﹑
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噬嗑﹑贲﹑剥﹑复﹑
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咸﹑恒﹑遁﹑大壮﹑晋﹑明夷﹑
家人﹑睽﹑蹇﹑解﹑损﹑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
震﹑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中孚﹑小过﹑
既济﹑未济。
太极的概念出自
太极的概念出自太极的概念最早出自中国古代哲学家和思想家的思考和探讨。
太极作为一种哲学概念,最早出现在《易经》中。
《易经》是中国古代十分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它对中国古代哲学、宇宙观和人生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太极作为《易经》的重要概念之一,对中国文化和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太极的概念是由阴阳两个对立但又统一的概念构成的。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对事物发展和变化的根本概念。
太极包含了阴阳相互作用的深刻理念,体现了事物的发展和变化规律。
在《易经》中,太极被描述为“无极而太极,动之则分,静之则合”。
太极的核心思想是变化、统一和平衡,它反映了万物的生生不息和相互转化的规律。
太极的概念不仅仅出现在哲学中,它还表现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武术和医学中。
在中国武术中,太极拳是一种非常有影响力的拳法,它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武术和哲学。
太极拳通过动作、姿势和呼吸来强调身体和精神的平衡,反映了太极的哲学思想。
在传统的中医中,太极的概念也被广泛运用。
中医强调身体的阴阳平衡,强调阴阳的调和。
太极的哲学思想对中医的诊断和治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当代,太极的概念也被广泛应用于艺术、健康和心理学等领域。
太极的哲学思想对身体和精神的健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太极拳作为一种运动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和喜爱,因为它能够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平衡感和耐力。
太极也被广泛应用于心理学领域,因为它能够帮助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寻求平静和内心的和谐。
在艺术领域,太极的形式和美学也深受人们的喜爱,因为它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内涵。
总的来说,太极的概念源自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它包含了变化、统一和平衡的深刻哲学思想。
太极的哲学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化和现代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反映了中国人对世界的认识和对生活的看法,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传统。
太极的概念在世界范围内也被广泛认可,因为它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普世的价值。
太极的概念不仅仅是一种哲学思想,它还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现象,它通过各种方式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思考。
太极和两仪的概念是什么
太极和两仪的概念是什么太极和两仪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们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对世界万物运行和变化规律的认识和把握。
太极和两仪代表了一种对宇宙、生命和人的思考和理解,是中国哲学的基石之一。
下面我将从太极和两仪的含义、起源、哲学意义和应用等方面详细解析这两个概念。
首先,太极,即“太极图”,是中国古代哲学家根据观察宇宙和人类世界的变化规律而形成的一种表征。
太极图由一个圆圈分为两半,一半白色,一半黑色,中间有一颗小球,黑白相对,相互依存,寓意着一切事物的运行和变化都是由对立和统一共同推动的。
太极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易经》一书,它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被誉为“中国哲学的百科全书”。
《易经》通过阴阳两仪的概念,描述了宇宙运行和人事变化的规律。
太极图正是基于《易经》中的“乾坤”图而演化出来的,乾代表天,坤代表地,通过乾坤相互转化的模式,揭示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太极的哲学意义在于揭示了宇宙万物的运行规律和内在关系。
它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存在着对立和统一的关系,而这种对立和统一正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源动力。
太极暗示了事物的变化是一个不断循环、相互转化的过程,它的核心观念是“变通”。
太极的观念影响了中国古代哲学,也传承至今,成为中华文化中重要的价值观念之一。
同时,太极的概念也在中国的哲学、文化、医学、军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哲学领域,太极的概念被用来描述宇宙、天地和人类的关系,提出了一种关于宇宙起源和运行规律的思考。
在文化领域,太极的概念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基本元素之一,融入了中国绘画、音乐、书法、舞蹈等艺术形式中。
在医学领域,太极的概念被运用到中医理论中,认为人体健康与阴阳平衡息息相关。
在军事领域,太极的概念被用来描述军事战略中的迂回和变化。
两仪,是与太极相对应的概念,它也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思想。
两仪分为阴阳两仪,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中最基本的对立关系。
阴阳分别代表了相对的、互相制约的两个方面,阴代表阴冷、消极、负面,阳代表阳光、积极、正面。
孔子在《易传》中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到底何为太极
孔子在《易传》中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到底何为太极太极是咱们十分了解的一个名词,这个词是从哪里来的?是孔子说出来的。
在孔予曾经,没有人讲过什么是太极。
由于孔子建议什么工作都要正名,要先把名定好,名正才干言顺,名不正就言不顺。
孔子定名是很稳重的,不会自己爱怎样讲就怎样讲,过两天叉改一个。
咱们看到,自从孔子把它定名为太极今后,两千五百多年来没有一个人改动它,就表明这个名字的的确确起得好。
什么叫太极?“太”由两部分组合而成,一部分是“大”,一部分是“、”。
“大”字不用说,那一点就代表“小”。
所以太极通知咱们,大极了,并且又小极了。
“其大无外”,大到没有外面。
够大了吧?“其小无内”,小到找不到里边,够小了吧?孔子十分了解宓羲,他说国际上有件东西大到没有外面,小到没有里边,那叫什么呢?最终他就想到叫太极。
这个名字起得好!咱们家里边有一个人。
大的时分十分大,小的时分十分小,这个人就叫太太。
你说太太大不大?有时分她比谁都大,但是有时分又比谁都小。
所以当人家太太就要知道,谈大的时分才大,该小的时分就要小。
看到公公婆婆的时分,她最小;关起门来只需老公的时分,她最大——这才是会做媳妇的人。
该太不大,该小不小,大小搞得乌烟瘴气,这个媳妇就不胜任。
但凡有“太”的词都有相似的意思。
太上皇大不大?答案仍是很难讲。
皇帝尊敬他,他就大;皇帝不甩他,他就小,谁都不会理他。
太上皇有没有威严,说话算不算数,完垒取决于皇帝。
宦官也相同,你说宦官是大仍是小?李连英这个宦官,除了慈禧有谁比他还大?但是有的宦官却一辈子都是让人呼喊东呼喊西的。
所以,今后碰到“太”这个字耍特别当心,由于它可大可小。
用现代话来讲,太极就是国际全部全部一起生计的渠道。
这个大渠道里边有两个部分,一个叫做阳的渠道,一个叫做阴的渠道。
但是假如把阳跟阴分隔,就变成两个渠道了,那就合不起来了。
所以阴阳必定要互动,有时分阴到阳这边来,有时分阳到阴那儿去。
只需改变才有生命,改变不居,才会生生不息。
对太极概念的认识
对太极概念的认识太极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影响。
太极理论起源于古老的道家哲学思想,是中国智慧的结晶。
它不仅在武术、养生保健等领域有广泛应用,也在哲学、心理学等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以下回答中,我将从太极的起源、核心理念、练习方法及挖掘其内涵等方面来阐述我对太极概念的认识。
首先,太极是一种由古老哲学思想衍生而成的理论。
太极起源于中国道家的思想体系,以《易经》为理论基础。
《易经》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就是“太极”。
太极概念最早指代一种包容万物的概念,它包含了宇宙万物的运行规律,描述了阴阳两大对立面相互斗争而又互相依存的关系。
后来,太极的概念被引申到人类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与思想、道德、身体健康等密切相关。
其次,太极的核心理念是阴阳调和和动静统一的原则。
太极以阴阳二分为基本概念,强调阴阳两极互相转化、互相制约的关系。
太极认为,在宇宙万物和人类个体中,阴阳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转化。
它强调了对立事物的联结性、相互关联性和相互依存性。
在太极理论中,阴阳的平衡调和是人类追求的重要目标。
太极拳作为太极理论的实践形式,通过身体动作的练习来体现阴阳的平衡调和。
太极拳作为太极理论的一种体现形式,是中国传统武术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国特色的养生保健方法。
太极拳强调以“柔克刚”的原则,通过缓慢、流畅、柔和的动作来实现身体的和谐。
太极拳的练习注重人体的放松与调节,通过舒展的动作来锻炼肌肉、增强柔韧性,提高平衡能力和协调性,调整呼吸,增强体质和健康。
除了在武术和养生保健领域的应用,太极在哲学、心理学等领域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太极的哲学思想包含了对人生和社会的理解,它通过体现阴阳的动态平衡原则,提供了一种和谐相处、平衡自我与外界的思维模式。
在心理学领域,太极的核心理念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太极强调平和、舒畅的身心状态,通过呼吸、冥想和放松技巧来实现身心的和谐统一。
许多研究表明,太极练习有助于缓解压力、提高情绪稳定性和认知功能。
《易经》中,何为“太极”?
《易经》中,何为“太极”?我们今天说的太极,是对天地未开、混沌未分时候的状态描述,也就是“盘古开天辟地”以前,“宇宙大爆炸”未爆炸之前的宇宙状态的描述。
太极这个词是孔子造的,首次写在《易经·系辞》中,所谓“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意思是宇宙创生的初始是太极,继而生出阴阳两仪。
所以,太极图就是用来描述宇宙创生初始时的缩略图。
所谓太,就是初始之意。
拆开来看,太就是“大”与“、”的合成,即大小合在一起。
大是大到无所不包,、是小到无微不至,大小都用来形容“极”,极就是顶端。
所以太极的意思就是,大到无极限,小到无极限,二者都生于无极限,而无极限就是同一个无极限,所以为什么说“无极生太极”就是这个原因。
那什么是无极呢?(顺便再普及一下吧)无极就是老子说的道,道就是无极,道生了太极,生了万物。
由此可见,我们中华先哲们几千年前对宇宙本源的问题做了大量的思考。
老子提出“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的道生万物自然理论,指出世界本源于“道”;孔子将“道”进一步解读为太极,是思想与哲学的又一步精进。
为什么西方的学者对老子的道、孔子的太极等理论感兴趣?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对宇宙真理的追问,认为老子和孔子说出了宇宙不变的真理,二是他们蓦然发现东方人对宇宙本源的追思有着东方的套路,很新颖。
近现代西方学界提出世界本源于细胞、分子、原子、中子、质子,还有电子、光子、中微子,哪怕未来再有“X子”,老子一言一定之,那个就是“道”;再比如宇宙是如何运行的?孔子说宇宙运行的总规律就是易,就是太极,就是一阴一阳的交互运行。
对于道和太极,任何学者都会陷入不想支持,无法反驳,又不能视而不见;你不能说错,又不想说对,更无法藐视。
所以,道不唯心,道也不唯物,道唯生生不息;太极不是宇宙,但太极是宇宙真理的描述,太极图就是宇宙运行规律的终极表达。
选自保哥即将出版的《中华文化的特质》。
太极拳的渊源和发展历史
太极拳的渊源和发展历史太极拳为武术拳种之一,是华夏民族值得骄傲的宝贵文化遗产,陈氏太极拳作为东方武术文化的一块瑰宝。
下面是店铺专门为您整理好的太极拳的渊源和发展。
太极拳的渊源和发展在纷纭繁多的中国武术流派和拳种中没有一个拳种能像太极拳推广的这样普及与众所周知。
究其原因不仅是因为太极拳具有舒柔、缠绵、内外兼修、祛病延年的特点,使它老少皆宜;而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太极拳能反映中华民族的性格特点。
有位外国朋友在学了太极拳之后说:太极拳是中国人的处世哲学在武术上的表现。
所以有越来越多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国际友人开始习练太极拳。
如今,太极拳已走出国门,正成为世界人民所喜爱的运动。
从这一点来说,太极拳已不再有国界与隔阂;它已超越了文化的范畴,而归于人之自然属性。
“太极”概念属于中国古代哲学的自然观范畴。
最早见于《易·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也就是说两仪(阴阳)是太极演变而来。
后汉郑玄说“太极”是“谆和未分之气”,即“太极”是天地未分时的浑浊元气,它是产生万物的来源。
如果从现代的“宇宙大爆炸”学说来看,宇宙诞生前是一个没有物质、没有时间和空间的纯能量质点。
由于这个纯能量的质点大爆炸即产生形成了宇宙空间和天体,天体的空间运动即产生了有序的时间,因而有了物质的变化、发展和规律。
中国古代哲学中所说的“太极”就相当于这个没有时空和物质的纯能量质点。
老子和庄子的思想中都主张“无”。
魏晋王弼把“太极”就解释为“无”。
他说:“夫有必始于无,故太极生两仪也。
太极者,无称之称”(《周易注》)。
宇宙万物(包括人类)称为有。
有形的东西都具阴阳两仪,由于阴阳的相互作用而推动着事物的发展演变,但它们最终都始于“无”即“太极”。
太极拳有别于其它拳种的根本特点就在于它将这种阴阳太极哲理应用于拳理之中。
至于太极拳的起源问题,众说纷纭、各抒己见,这并没有多大的关系。
我们说太极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产物,是人类共同拥有的财富。
但从现在普及、广为流传的太极拳种来看,究其渊源,当推河南温县陈家沟人陈氏九世祖陈王庭(又名奏廷)。
太极拳的起源
太极拳的起源太极拳,早期曾称为“长拳”、“棉圈”、“十三势”、“软手”。
清朝乾隆年间,山西人王宗岳著《太极拳论》,才确定了太极拳的名称。
“太极”一词源出《周易。
系词》:“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含有至高、至极、绝对、唯一之意。
太极拳的起源有很多说法,史料和实地调查都证明太极拳是创造于明末清初,迄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它是综合性地继承和发展了明代在民间和军队中流行和各家拳法,结合了古代的导引术和叶纳术,吸取了古典唯物哲学阴阳学说和中医基本理论的经络学说,成为一种内外价俱练的拳术。
因此,太极拳基本上是来自群众的、汇合众长的拳种。
据中国武术史学家唐豪考证,比较可靠的说法是,太极拳由河南省温县陈家沟的陈王廷所创。
陈氏太极拳传至陈氏十四世陈长兴时,始传外姓杨露禅,之后相继出现了杨氏、吴氏、武氏和孙氏等太极拳。
虽然太极拳流派很多,且风格特征各不相同,但其拳里、动作要领、运动特点和健身作用是基本相同的,简化太极拳由于动作简单,易学易练,又具有很好的锻炼价值,很快就普及各地,成为现代最为流行的太极拳关于太极拳的起源与创始人,众说纷纭,大致有唐朝许宣平,宋朝张三峰,明朝张三丰,清朝陈王廷和王宗岳等几种不同的说法。
虽张三丰和王宗岳各著有《太极拳论》,但现在多数拳家亦以现传各式太极拳俊源出陈式太极拳,而持陈王廷创拳之说。
总的来说,太极拳的来源是综合吸收了明代名家拳法,特别是吸取了戚继光的三十二势长拳,并结合了古代导引、吐纳气功之术和中医经络学说,以及古代朴素辩证唯物主义的阴阳五行学说,以道教、太极八卦等理论为太极拳的哲学基础,使太极拳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哲学思想。
首先表现在太极拳始终处于运动之中,动作衔接紧密,劲断意不断,势断意相连,拳势如春蚕吐丝绵绵不断,如长江之水滔滔不绝。
同时,太极拳运动也是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在太极拳中存在着刚柔、虚实、动静、快慢、开合、曲伸等诸对既对立统一,又可相互转化的矛盾。
太极拳以“棚、捋、挤、按、採、挒、肘、靠、进、退、顾、盼、定”等为基本方法。
太极图的由来
太极图的由来世界是怎么诞生的呢?中国的先人,曾经苦苦地探索这个问题,并提出了“盘古开天地”的神话。
依据这个神话,天地开辟之初,宇宙是一片死寂和黑暗,没有天地与昼夜之分,花鸟鱼虫,更没有人类,此时的世界混沌莫测,没有阴也没有阳。
《周易》称之为太极。
据说,一个叫盘古的勇士,力大无比,他手持巨斧,奋力一击,然后伴着一声巨响,宇宙被劈开了,轻而清的东西逐渐上升,被称为天,重而浊的东西逐渐下沉,被称为地。
从此有了阴阳,有了光明和昼夜之分。
再后来,盘古临死时,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右眼变成了月亮,呼出的气变成了风雨雷电,头发和胡须变成了星辰,四指变成了四极和高山,血液变成了江河湖泊,筋脉变成了道路,肌肉变成了沃土,毛发化作花草树木,牙齿和骨头化作金银等矿藏,从此世界就正式形成了。
这个神话描述了宇宙诞生之前的情景,即太极。
七千多年前,伏義氏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视人事,画出了乾,兑,离,巽,坎,艮,坤这八个卦象,被称为先天八卦。
后人根据伏義氏的阴阳八卦,画出了太极图。
然而,太极这个词,最初见于《易传》。
太极是易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传统易学研究中,易学大师们对太极做出来各自独特的理解,众说纷纭,迄今没有定论。
将“太极”概念形成系统的哲学并加以阐扬的,是周敦颐的太极图。
太极图据说最初传自陈抟,他是五代末的一位道士,对内丹术和易学都深有造诣,成为中国太极文化的创始人。
自从陈抟创绘出太极图,先天方圆图,并发表《太极阴阳说》之后,周敦颐的《太极图说》,邵雍的《皇极经世》,张载的《太和论》,以及程朱等人的《易传》才相继面世,形成了中国独具特色的太极文化理论。
据史书记载,陈抟曾经将《先天图》,《太极图》以及《河图》,《洛书》传给弟子种放,种放将《太极图》传给穆修等人,穆修又传给周敦颐。
周敦颐撰写了《太极图说》,用于解释《太极图》。
如今为众人所知的《太极图》就传自于周敦颐,因此又称为周子太极图。
周敦颐的太极图共分五层,第一层,按照他的解释是:“无极而太极”。
太极的名词解释
太极的名词解释太极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而复杂的概念,被广泛应用于哲学、医学、武术等领域。
它深深融入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中,以其深邃的内涵和独特的形式展现着中国古老智慧的卓越。
太极,又称太极拳,起源于中国古代道家思想,是一种内外兼修的武术功夫。
其名字源自《周易》中的“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太极拳被视为中国武术的代表之一,它以柔和、缓慢、圆润的动作特点,强调合理的身体姿势和呼吸方式,并追求动静结合、刚柔并济的境界,以达到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的目的。
太极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哲学思想的贯穿和内涵的深远。
太极的核心思想是“阴阳”观念,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阴阳两极所组成的。
太极拳的练习中,与阴阳观念相关的概念包括:开合、进退、虚实、缠绕等。
这些概念在练习中被转化为身体的动作和力量的运用,通过相互转化和变化,体现出阴阳的平衡和和谐。
太极的训练要求有一定的要领和技巧。
在太极拳的练习中,姿势的舒展、力量的运用、呼吸的调节等都是需要注意的方面。
例如,在练习中要保持身体的自然放松,以柔克刚,避免用力过度或过分紧绷;还要注重呼吸的平稳流畅,以腹式呼吸为主,使气血真气得到有效的运行。
太极的益处在于它对身体和心灵的双重修养。
在身体方面,太极拳能够提升肌肉力量、柔韧性和身体协调能力,改善身体的平衡和稳定性,预防和缓解一些慢性病症。
在心灵方面,太极拳注重意识的集中和内观,通过练习可以培养出一种冷静、稳定的心态,提高自我控制力和应对困难的能力。
除了太极拳,太极在中国还有许多其他的应用。
例如,太极的哲学思想也能够应用于管理学领域,通过“变通”和变化管理的思维方式,提高组织和个人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太极的医学应用也非常广泛,例如太极气功、太极推拿等,能够缓解身体不适、增强免疫力和调整身心平衡。
尽管太极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影响,但是由于其内涵的深邃和复杂,对于太极的解释远远不止于此。
周易太极图的由来(一)
周易太极图的由来(一)作者:张锌霖我们可以用周易的卦象来演绎一个太极图。
太极图为圆形,其中一黑一白代表一阴一阳,就好像是两条交汇的鱼形的太极图。
到了北宋时期才被发明出来。
而周易的卦象系统完全可以形成一个最古老的太极图,那么它表达的才是周易那个时代古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周易·系词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唐代《盘古开天地》:“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
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浑浊为地。
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
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
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
后乃有三皇。
”鸡蛋代表是一个圆形的的世界,而用周易卦象表示太极是这样的”——”(阴阳叠在一起未分开)。
表面看似阳爻,但阳爻里边还包含着一个阴爻,相结合在一起的。
它代表着客观世界,阴阳相交融在一起,天地还未分开时的混沌状态,这就像盘古开肩的远古神话的边所描述的世界的原初,是天地混沌如鸡子的样子,就像一个鸡蛋一样。
北宋时期产生的圆形的太极图就是受这个神话的影响而想象出来的。
然后生两仪,也就是阴阳分开了,在周易的卦象里边,混沌一分为二。
一半儿是阳,一半儿是阴。
阳清为天,阴浊为地,这是盘古神话里边的描写,天地又是无限的一个空间的象征。
然后两仪生四象,四象代表的是春夏秋冬四时。
两仪生四象,阳爻初起,阳爻完全代表天地,阴阳初起,阴爻完全占据天地。
四时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春夏秋冬四季。
四季是一个循环不已的无限的时间的象征,而无限的空间加上无限的时间等于宇宙。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客观世界,单只有一个宇宙的框架还不够,还有存在于宇宙空间的万事万物,这在神话中就是指存在于鸡卵之间的盘古。
为什么会发明太极?
为什么会发明太极?
《太极图》又称《先天图》或《天地自然之图》,是中国上古文化中最神秘的一张图。
相传,太极八卦图是古代圣人伏羲氏首创,在“五经”的“周易”中,有详细的记载和说明。
古人认为: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卦,这是太极化生八卦的基本理论。
太极图,是研究《易》学的一张重要图像,故又称《易图》。
《太极图》起源很早,据传古《太极图》绘在3000多年前的夏商之际或更早的陶器上。
圆圈内画有S型曲线,黑白阴阳点是以后添上的。
如今的《太极图》,一般认为是北宋周敦颐所制。
中国古老的《太极图》,对现代科学的贡献是多方面的。
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是现代电子计算机二进位制的创始人,他正是在中国古老的太极八卦图的启发和帮助下,才触动灵机,一举成功的。
中国独有的古老的《太极图》确实有着很玄奥的哲理,但关于它的谜团越来越多:《太极八卦图》究竟是谁创制的?受了什么启发创造出来的?《太极八卦图》有哪些作用?为什么要创造这么一张图?。
太极
周易与太极拳内在联系太极拳,早期曾称为“长拳”、“绵拳”、“十三势”、“软手”。
一般认为,清朝乾隆年间,山西人王宗岳著《太极拳论》,从此确定了太极拳的名称。
一般认为,太极拳是以古代阴阳五行学说及道教内丹的易学思想为哲学基础,结合了古代导引、吐纳气功之术和中医经络学说,吸收了明代名家拳法,特别是戚继光的三十二式长拳综合而成。
太极拳区别于其他传统民间武术的本质在于,它以极其丰富的哲理性来指导人体生命之科学锻炼[1],以哲学为创拳的理论基础和行拳的根本。
《周易》这部“最正确、最有体系、洵吾炎胄裔所堪自诩之宝典”[2],在中国文化史上长期以来一直被崇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从《周易》来追根溯源,探讨太极拳的理论基础,有助于人们从根本上更加深刻地了解和认识太极拳基本理论及其文化内涵,从而不断发展和完善太极拳基本理论,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太极拳运动,并为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作出贡献。
1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的宇宙观与太极拳1.1 太极生两仪的宇宙生成论与太极拳《易传·系辞上》有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两仪生四象,四相生八卦。
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运用哲学语言来分析,“易有太极”中的“易”指《周易》,此处指《周易》的宇宙论。
关于“太极”,东汉经学家郑玄释曰:“极中之道,淳和未分之气也。
”《汉书·律历志》述汉末大学者刘歆之说曰:“太极元气,函三为一。
极,中也。
元,始也”,“太极中央元气”。
可见,自汉代以来,“太极”即被普遍认为是宇宙的本原,是宇宙演化之初天地阴阳“淳和未分”的“元气”。
“是生两仪”是指由作为宇宙本原的太极分化出阴阳二气。
《易传·系辞上》说“法象莫大乎天地”,认为“天地”是阴阳首要而最大的象征。
“两仪生四象”是指由宇宙演化最初的阴阳二气经过矛盾运动进一步生成太阴、少阴、太阳、少阳四种物质。
“四相生八卦”是指由“四象”进而演化出乾、坤、震、巽、坎、离、艮、兑这八个卦所象征的八大类型的宇宙万物。
《周易》太极由来第九讲(权威经典解读)
《周易》启蒙第九讲太极由来我们讲《易经》,有一个词语是必须要讲清楚的,可以说,这个词语几乎每个中国人都是特别的熟悉,它就是太极,也许我们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实太极的由来起源于《易经》。
我们首先来了解太极是什么意思?“太”有“至”的意思;“极”有“极限”之义;“太极”就是至于极限,指的是宇宙演生阶段中天地未开、混沌未分阴阳之前的状态,即是阐明宇宙的产生,以至万物化生的其中一个过程。
这是一种解释。
还有一种解释,太,即大;极,指尽头,极点,“太极”就是大到极点。
物极则变,变则化,所以变化之源是太极。
那么太极这个词语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它是谁提出的呢?就迄今所见文献看,太极这个词最早主要出现于两种文献。
分别是《周易•系辞传》和《庄子·大宗师》。
《庄子·大宗师》言:“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庄子·大宗师》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道”是真实而又确凿可信的,然而它又是无为和无形的;“道”可以感知却不可以口授,可以领悟却不可以面见;“道”自身就是本、就是根,还未出现天地的远古时代“道”就已经存在;它引出鬼帝,产生天地;它在太极之上却并不算高,它在六极之下不算深,它先于天地存在还不算久,它长于上古还不算老。
《周易•系辞传》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
”《周易》的传文部分,被称为《十翼》。
翼,“助”也,就象鸟的翅膀,是用来辅助阐明经文的。
《十翼》包括七种十篇:彖上传、彖下传、象上传(又称“大象”)、象下传(又称“小象”)、系辞上传、系辞下传、文言传、序卦传、说卦传和杂卦传。
儒家传统,始终都认为《十翼》是孔子所编撰。
但这种观点在学术界存在争议。
众多学者认为《系辞》中引用了不少孔子的论述,《系辞》应当经过了孔子以后儒家的整理。
【易经】基础概念何为(太极)
【易经】基础概念何为(太极)论太极宇宙万有,森罗列布,错综复杂,瞬息变化。
这种神奇的造化和玄妙的现象,总有一个源头,也必有其创始。
这个源头与创始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气化”。
换句话说,宇宙万有成因于气化。
而在这气化以前的境界实在难以言诠,无以名之,就名之为“太极”。
《系辞传》说:“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因为“太”者乃最大之称极”者是终极之义。
乾卦的彖传说:“大哉乾元。
”坤卦的彖传说:“至哉坤元。
”在乾坤未判之前,合乾元坤元为一,亦大亦至,故名“太极”。
这是孔子最正确的解说。
又说:“太极者立乎天地之先,超乎阴阳之上。
”也就是说,没有天地,没有阴阳以前,就有了太极。
那么,这个宇宙在天地未分、阴阳未判以前,究竟是什么景象?根据古人的述说,那时的景象是:“鸿蒙混沌,渺冥虚空,无形无象,无声无臭。
”从这里我们可以体会到“太极”的境界,就是至大的、至极的、元始的、绝对的境界,它无形、无象、无声、无臭,既无精神又无体质,甚至也无法用言语文字来形容。
太极既然无形无象,无声无臭,混沌一片,虚空渺冥,又如何能创造这星罗棋布、千变万化的宇宙呢?这是我们要探讨这神奇奥妙的宇宙的主题,也是我们研究易学的旨趣所在。
在易经的理论上,宇宙的成因是“气化”。
不过这里所谓的“气”,不是般所指的如空气、氮气、氢气、氧气等的气。
气体的气只是后天的气体,它有形、有质、有象、有征。
我们的先哲所指的“气化”,乃是先天的“无”,它虽无形无质、无声无臭,可是它“有神有气,有灵有显”,在无流行”的作用之下,生动生静,分阴分阳,如是化育了这林林总总、森罗万象的神奇宇宙。
现在我们遵循着前人的启示,来做进一步的探讨与了解。
孔子《系辞传》曰:“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杭辛斋氏曰:太极者,立乎天地之先,超乎阴阳之上。
非言辞拟议所可形容,盖状之以言则有声,拟之以形则有象,有形有象皆非“太极”。
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B曰道。
太极
3.现存文献中最早一张“阴阳鱼”太极鱼出自南宋张行成的《翼玄》。此图不是清康熙以后人窜入,这一点 从《翼玄》、《易通变》的文字内容中可以得到证实。
4.“阴阳鱼”太极图经明初赵撝谦改造(简化),定型于明末赵仲全。之后出现的由两个半圆合成的太极图 (包括以左右半圆排列、以上下半圆排列等)都与本义不符。
“太极”一词,初见于《系辞》外,还见于《庄子·大宗师》:“夫道……在太极之上而不为高;在六极之 下而不为深。”由于《系辞》没有说清楚“太极”的内涵究竟是什么,而《庄子至高极限与对道之性状的描述,并不具有哲学本体论上的蕴意,从而导致了历代 学人众说不一,歧义纷出。特别是宋代以后,成为研究《周易》中的一个聚焦点。在清代朱彝尊编写的《经义考》 中,就收录宋代以来相关“太极”的专论和著作达六十余家之多。
起源
太极图被称为“中华第一图”。从孔庙大成殿梁柱,到老子楼观台、三茅宫、白云观的标记物;从道士的道 袍,到算命先生的卦摊;从中医、气功、武术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书刊封面、会徽会标,到韩国国旗图案、新加坡 空军机徽、玻尔勋章族徽等等,太极图无不跃居其上。这种广为人知的太极图,其形状如阴阳两鱼互纠在一起, 因而被习称为“阴阳鱼太极图”。
分类
太极图有很多种,诸如周敦颐太极图、先天太极图(原名“天地自然之图”,俗称“阴阳鱼图”)、古太极 八卦图(先天太极图周围配以八卦符号)、来知德太极图以及清朝端木国瑚太极图。历经流传至今,各图唯有先 天太极图以及古太极八卦图人尽皆知,因此,现代人所称的“太极图”即“阴阳鱼图”或“天地自然之图”,现 代人所称的“太极八卦图”即古太极八卦图范式,甚至往往将“太极八卦图”简单的称之为“太极图”。
《通俗易懂学周易》之太极如何演变六十四卦
《通俗易懂学周易》之太极如何演变六十四卦
《易经·系辞》中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成大业。
”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变化首先从太极开始,太极在变化中产生天、地两仪,天地在变化中产生出春夏秋冬四季,四季在变化中产生出八卦,八卦在变化中可以衍生出六十四卦及三百八十四爻,这六十四卦与三百八十四爻中包含着吉凶的信息,人们根据卦与爻的变化可以得出趋吉避凶的规律,只有这样才可以成就伟大的事业。
无极生太极,太极分两仪
注:爻是组成卦象的基本单位,分为阴爻(--)和阳爻(—)
两爻组合,构成四象
四象:春夏秋冬
三个爻组合,可构成八卦
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
六个爻组合,构成六十四卦
这就是《老子》中所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喜欢国学的朋友可以点下关注,后期会陆续详解周易六十四卦...。
易经讲座(三)何为太极
易经讲座(三)何为太极易经讲座(三)何为太极一阳一阴就叫“仁”,就叫“中”,就叫“太极”。
仁是最核心的东西,天地万物都有仁。
这些道理我们慢慢都会把它分析出来,一切一切都是“太极”。
那么,为什么叫“太极”?[画外音]据现代科学考证,地球是在宇宙大爆炸时诞生的,而七千多年前的伏羲就已经发现了这个秘密,他一画开天代表宇宙中的一切,都是从一个整体中生发出来的,这个图是后人根据伏羲的阴阳八卦画出来的,他既被称为阴阳图,也被称为太极图,那么太极这个词是从何而来的呢? 是孔子说出来的,太极这两个字又是什么意思呢?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这个神秘的太极究竟代表着什么呢?太极就是宇宙万物万象,共同的基因,那么伏羲是怎么发现这个秘密的?他又用了什么方法把这个秘密记录下来,而太极的概念对于我们现代人又有什么重要意义呢?让我们继续跟随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一起来探索《易经的奥秘》第三集何为太极。
曾仕强:太极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个名词,这句话是从哪里来的,是孔子说出来的,孔子以前没有人讲这就是太极,因为孔子他是主张什么事情都要正名,你先把名给我定好了,然后名正就言顺,名不正就言不顺,他取名字是很谨慎的,他不会说我爱怎么讲就怎么讲,过两天又改的,没有,你看自从孔子把他定名为太极以后,2500年来没有一个人改动它,就表示的的确确这个名字起得好,什么叫太极,太它是两个字,一个叫做大,那一点就代表小,所以太极就告诉我们大极了而且又小极了,“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大的找不到外面,小到找不到里面,孔子他非常了解伏羲,他说世界上有件东西大到没有外面,小到没有里面,那叫什么名字呢?所以他就说对的叫太极,起的好,你看我们家里面有一个人,大的时候非常大,小的时候非常小,这个人就叫太太,你说太太大不大,你说比谁都大,可是他有时候又比谁都小,所以当人家太太要知道该大的时候才大,该小的时候就要小,看到公公婆婆你最小,关起门来只有你跟丈夫你最大,你就是会做媳妇的人,该大不大,该小不小,大小搞得一塌糊涂,这个媳妇就糟糕了,凡是有太的字都是同样的意思,你说太上皇大不大,答案还是很标准的,很难讲,皇帝敬重他,大,皇帝不甩他,谁都不理他,太上皇有没有威严,讲话算不算数,完全取决于皇帝,太监也一样,你说太监大还是小,李莲英这个太监有谁比他还大的,那够大的,可是有的太监根本就是一辈子让人吆喝东吆喝西,所以以后碰到太这个字,你要特别小心,因为他可大可小,那什么叫做太极呢,用现代话来讲太极就是宇宙一切一切共同生存的平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儒周敦颐在《太极图说》开篇就说:“无极而太极。”这把《老子》、《庄子》中提到的无极一词注入了理学含义,也就把无极的概念与太极联系在一起。
可以说,太极是个极其抽象的概念,用文字恐怕难以说清讲明,因此,富有智慧的古人将流传下来的千古奇图就冠以太极之名,这就是太极图,也许,太极一词就是专为太极图来命名的。
《周易》启蒙之太极由来
我们讲《易经》,有一个词语是必须要讲清楚的,可以说,这个词语几乎每个中国人都是特别的熟悉,这个词就是太极,也许我们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实太极的由来起源于《易经》。
那么太极这个词语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它是谁提出的呢?有何寓意呢?
我们首先来了解太极是什么意思?
“太生阶段中阴阳尚未分化的最初形式,即是阐明宇宙从无极而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其中的太极即为天地未开、混沌未分阴阳之前的状态,这是一种解释。
《庄子·大宗师》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道”是真实而又确凿可信的,然而它又是无为和无形的;“道”可以感知却不可以口授,可以领悟却不可以面见;“道”自身就是本、就是根,还未出现天地的远古时代“道”就已经存在;它引出鬼帝,产生天地;它在太极之上却并不算高,它在六极之下不算深,它先于天地存在还不算久,它长于上古还不算老。
还有一种解释,太,即大;极,指尽头,极点。物极则变,变则化,所以变化之源是太极。
那么,太极这个词又是谁提出的呢?
就迄今所见文献看,太极这个词初见于《庄子·大宗师》“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太极这个词后见于《周易•系辞传》:“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庄子之后,后世人们据《周易•系辞传》相关“太极”的论述而逐渐推演成熟的太极观念,着实吸收了庄子混沌哲学的精华。
我们究竟该如何理解这个抽象的太极呢?
孔颖达疏:“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
《易纬•乾凿度》认为“有形生于无形”,提出“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四阶段来解释“易有太极”。以未见气时为太易,气初为太初,形之始为太始,质之始为太素。气形质混然一体而未分离的状态,称之为浑沌。浑沌之物即是古人所说的元气。以元气未分状态为太极,赋以其原始物质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