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夜书怀》《阁夜》

合集下载

杜甫专题《旅夜书怀》《阁夜》

杜甫专题《旅夜书怀》《阁夜》

局)
联是抒怀
诗歌前两联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 意境?
• 孤弱的小草在宽阔的江边飘摇不定 ,孤立突 兀的危樯在凄冷的夜晚与孤舟相依 。
• 首联诗人以岸边的细草和江中的孤舟自比, 突出自己的渺小和寂寞。
诗歌前两联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 意境?
• 星空低垂愈显原野辽阔无边,月光明朗,江 水汹涌澎湃 。
• 颔联诗人借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 的星月,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颠沛流离 的凄怆心情。
时间、地点和环境。
作者描绘了一幅寒冷孤寂的图景:时令到 了寒冬,白昼越来越短,诗人客居天涯,漫 天霜雪在寒冷之夜停歇了。
诗人面对此景倍感凄凉寒怆、彻夜难眠、 忧心忡忡。
首联哪两个字用得好?
➢“催”字是催促之意,不但形象地说明夜长昼
短,更写出时光流逝之速。从而表达了诗人 对时光飞逝、人生短促的感慨。
颈联“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写什么? 作者情感如何?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 刻画夔州偏远、凄凉的景象,荒野中多少人家的恸哭声中, 传来战争讯息,惟有渔人、樵夫唱起的夷歌,还透着一点 生命的声息。
➢ 这两种声音都使诗人倍感悲伤。通过声音来写战争,用鼓 角声、野哭声、渔樵声渲染战争气息,十分痛切地表现出 战争带来的灾难。
总结:
• 诗人通过描绘旅夜江上壮阔之景,尽显孤舟 漂浮的悲凉。 • 天地虽大,却无自己安身之处,景色辽阔, 却反衬出诗人孤寂而悲愤的心境。
《阁夜》
写作背景
•“阁夜”,即西阁之夜。这首七言律诗是杜 甫于大历元年(766)冬寓居夔州西阁时 所作。
首联“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交代了什么 要素? 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作者的心境如何?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阁夜》原文及译文

《阁夜》原文及译文

《阁夜》原文及译文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和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阁夜》原文及译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阁夜》原文及译文1《阁夜》原文:杜甫〔唐代〕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阁夜》译文:岁末时节白天的时间就越来越短,夔州霜雪停了的寒冬夜晚,雪光映照下,明朗如昼。

破晓时军营中鼓角声更显得悲壮凄凉,银河倒映江面,在湍急的江流中摇曳不定。

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哭声响彻四野;渔夫樵子不时在夜深传来“夷歌”之声。

像诸葛亮和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最终也成了黄土中的枯骨;人事与音书,都只能任其寂寞了。

《阁夜》赏析:杜甫流寓于荒僻的山城,面对峡江壮丽的夜景,听到悲壮的鼓角声,因而感慨万千,由眼前的情景想到国家的战乱,由历史人物想到自己的境遇,并力图在内心超越这些人生的感慨,因作此诗。

诗中虽有悲凉哀伤之情,却亦有壮情和超然之意。

开首二句点明时间。

岁暮,指冬季;阴阳,指日月;短景,指冬天日短。

一“催”字,形象地说明夜长昼短,使人觉得光阴荏苒,岁月逼人。

次句天涯,指夔州,又有沦落天涯之意。

在霜雪刚停的寒冬夜晚,雪光明朗如昼,诗人对着凄凉寒怆的夜景,不由感慨万千。

“五更”二句,承次句“寒宵”,写出了夜中所闻所见。

上句鼓角,指古代军中用以报时和发号施令的鼓声、号角声。

晴朗的夜空,鼓角声分外响亮,正是五更天快亮的时候,诗人忧愁难眠,那声音更显得悲壮感人。

这就从侧面烘托出夔州一带也不太平,黎明前军队已在加紧活动。

诗人用“鼓角”二字点示,再和“五更”、“声悲壮”等词语结合,兵戈未息、战争频仍的气氛就自然地传达出来了。

下句说雨后天空无尘,天上银河显得格外澄澈,群星参差,映照峡江,星影在湍急的江流中摇曳不定。

旅夜书怀和阁夜

旅夜书怀和阁夜
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 2分
• 第三步:指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 什么感情。(效果)
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
合的画面。
1分
诗句有: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体味一下作者这二句诗里所描绘的意境。首先 找一下其中的意象有哪些?
细草 、微风、岸、危樯、舟 星 、 平野、月、 江流
(l)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 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4分)
答案示例
• 第一步:提出并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含义)
“拳”和“退” ,1。分
• 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点出用了怎样的手法。(描述景象加手法)
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 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星 垂 ——低垂
远 星空低垂愈显
平野:阔 ——辽阔无边 景 原野辽阔无边
月: 明朗的月光 江流:汹涌澎湃
近 景
明朗的月空下 月似乎不堪滚滚东 江水汹涌澎湃 流的大江的压逼而 奔流不息 一下子涌了出来
结论:
阔岸
何等孤单
平野 ——孤舟 ——
诗人命运的写照
大江
何等渺小
明确: 诗人这时已到了垂暮之年,他的好友李白、房倌、
答案示例
① “垂”和“涌”用得尤为传神。“垂” 是低垂的意思,“涌”是滚涌的(意1思分)。 ②平野茫茫,群星低垂地面;江涛滚滚, 月光在江中翻滚涌动。 (1分) ③诗人表现了夜色中原野的辽阔和江流 的奔腾,以此来反衬诗人孤独的形象和 凄苦的心境。 (2分)
① “垂”和“涌”用得尤为传神。“垂”是低垂的 意思,“涌”是滚涌的意思。 (1分)

《登岳阳楼》《阁夜》《旅夜书怀》比较阅读

《登岳阳楼》《阁夜》《旅夜书怀》比较阅读

短景、天涯、霜雪、 细草、微风、危樯、 寒宵、鼓角、星河 独夜舟、星、平野、
月、大江
悲壮萧瑟
高朗壮阔
悲慨万千
置身于天地之间的渺 小和无助
前三联写景,尾联抒 前两联是旅夜所见,

后两联是抒怀
学习目标
• 一、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发挥想象, 体会和品味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意境美。
• 二、学习三首诗,从而较为全面的了解杜甫及其诗歌的意 境和创作风格,进一步引导学生去探究中国古典诗歌不同 的风格。
• 三、引导学生学会通过反复诵读、联想想象去置身诗境, 通过意象联缀、补充联想、炼字炼句缘景明情。
二:
• 2、通过“夜”字察实景 首联颔联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意境)?抒发作者什么情 感?(小组讨论作答)
夜:指作者写作这首诗的时间是在夜晚。
诗句有: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体味一下作者这二句诗里所描绘的意境。首先 找一下其中的意象有哪些?
• 四、背诵并默写三首诗。
旅 夜 书 怀
【吟诵杜甫,煽情激趣】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聆听杜甫在旅夜
中抒写的一曲灵魂之声。 明确:诗歌的感情基调是沉郁的。 指导诵读:节奏上要放缓慢一些。
1、通过“旅”字看背景
旅:是旅居之意。
杜甫在唐代宗广德二年(764)的春天携家人自阆州折回成都,入严
武幕。本来有这位好朋友的帮助,他满可以在成都住下去,却不料严武
⑤老病孤独、亲朋音 信断绝的寂寥和无奈
吟咏诗韵
•我看到了

•我听到了

•我想到了

•我感受到了

吟咏诗韵
• 1、我看到了无边无际的霜雪洒落地面,蔓延到天边;我看到 了壮观无比的星河倒映江中,碎影摇曳不定。

《登岳阳楼》《阁夜》《旅夜书怀》群文阅读与比较阅读

《登岳阳楼》《阁夜》《旅夜书怀》群文阅读与比较阅读
明确:韩愈写诗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这决非过誉之词。 那么作者为什么还要说这样呢?
明确:这很明显的是激愤之语,既然“名声”是因“文 章”而著的,那么,“官休”也就不是因为“老病”了。
理解:联系杜甫一生的经历可知:杜甫一生怀着“致君尧舜上 ,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但不受皇帝的重用,又遭到了同 列的排挤。所以在这儿所写的仍是激愤之词。
这是从楼的高处俯瞰周围的远景。站得高,望得远, “岳阳尽”“川迥”“洞庭开”,这一“尽”一“迥”一 “开”的渺远辽阔的景色,形象地表明诗人立足点之高。这 是一种旁敲侧击的衬托手法,不正面写楼高而楼高已自见。
颔联: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①善用典故
艺术
②活用对比 ③写景角度:听觉、视
手法 觉
④借景抒情:首联、颔
联、颈联
①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乐景写哀情 ②反语 ③对比 ④比喻
触景生情,乐景写 哀情,直抒胸臆
比较杜甫的《登岳阳楼》和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说 说它们同是写登岳阳楼之感,但在诗境和风格方面有什么不同?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4.尾联“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作者联想此地两 位历史人物的用意何在?
用典:诸葛亮和公孙述在夔州都有祠庙,故诗中及之。这句 是贤愚同尽之意。
诗人极目远望夔州西郊的武侯庙和白帝庙,而引起无限感慨。 卧龙先生神机妙算一世英名,跃马称帝的公孙述叱咤风云一代 枭雄,这些成就千秋功业的人最终都掩埋于黄土,化为历史的 尘埃,今日你争我战的各路人马也终将淡出历史舞台。
诗人对时局的深切关怀和三峡夜深美景的欣赏,一份爱我 神州、痛我神州的悲壮情怀萦绕诗人的心头。
3.颈联“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写什么?作者情 感如何?

杜甫的镜头为何颤抖?——以《旅夜书怀》《阁夜》《登岳阳楼》为例

杜甫的镜头为何颤抖?——以《旅夜书怀》《阁夜》《登岳阳楼》为例

086I教材丨杜甫的镜头为何颤抖?—以《旅夜书怀》《阁夜》《登岳阳楼》为例◎谈胜轶谈胜轶,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区高级中学教师。

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录了 杜甫的《蜀相》《旅夜书怀》《阁夜》《登岳阳楼》这四首律诗,编者将其安排在三个不同的单元 里,设计意图固然不错,但不便于集中欣赏杜诗。

我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杜甫律 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根据诗歌的表现手 法和意境特征进行了分类 ,将《蜀相》归为 类,将《旅夜书怀》《阁夜》《登岳阳楼》归为 类,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课堂上也临时生成了一些极为 的赏。

譬如,我讲到杜甫的其的,就有学8旅夜怀》的 ,8阁夜》的 三,《登岳阳楼》的 夜浮”都给人 的摇晃不安的感觉。

这个问题了,深 和 。

于 ,我性就 杜甫的镜头为 为教学,让学生在 的赏解读中,i,诗境,人 的,意 ,杜甫中中殷忧的思想,并不时地“因声求气,吟咏诗韵”,通过声并茂的诵读强化对诗人沉郁之情的认,达到与之 同同戚的共鸣境界。

这样,既能按教材编者原有的编辑意图将诗歌教学落到实处,又能集 中、透彻地 杜诗的风貌格调。

杜甫的 为 这一主问题确定以后,我试着让学生再分析这些镜头里有没共同的意象。

稍加点拨,学生悟得这三首诗都写到了 江水(或湖水)这 要意象。

杜甫 的漂泊,从地理交通的角度考察,多与 湖泊关涉,其交通工具便承载了诗人之博大胸襟和深沉忧思的一叶舟。

然后,我又让学生阅教材提供的注解文字,根据杜甫的有关身世,概括出写《旅夜书怀》《阁夜》《登岳阳楼》的漂 的。

就 元年(765 —大历元]766 !三年(768);就]今四川县)!夔州(今庆奉县)!岳 州(今湖南岳阳)。

与 相关的社‘景及诗人 ,我 要补充,PPT呈现:“定 堂”的五年(760-765),杜甫的生活定,但到了 元 765)四,,杜甫在成 了和生 的。

,杜甫决定携家离蜀,乘舟东下。

765之交,杜甫出蜀后 安(今四川云阳',因到 766)春天,夔州。

杜甫专题《旅夜书怀》《阁夜》《登岳阳楼》

杜甫专题《旅夜书怀》《阁夜》《登岳阳楼》

杜甫诗歌专题《旅夜书怀》765年《阁夜》766年《登岳阳楼》768年了解杜甫生平: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河南巩县人。

他创作的许多诗歌,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而称为“诗史”。

其诗歌风格沉郁顿挫,主要作品有“三吏”“三别”等。

因其卓越的成就,被人尊称为“诗圣”,著有《杜工部集》。

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杜甫的生活和创作的四个时期:1、读书壮游时期(712-745)——涉世未深奉儒守官,读书作文;漫游吴越,举试不第;漫游齐越,初遇李白。

《望岳》2、困守长安时期(746-755)——忧国忧民投赠干谒,仕途失意;献三礼赋,待制集贤;历尽辛酸,关注民生。

《丽人行》《兵车行》《出塞》《赴奉先咏怀五百字》3、陷贼与为官时期(756-759)——现实主义创作达到高峰陷落长安,忠君恋阙;奔赴凤翔,官授拾遗。

《春望》《羌村三首》“三吏”“三别”4、漂泊西南时期(759-770)——思想更深邃,诗风更沉郁携家入蜀,漂泊西南;草堂定居,安定平稳;出蜀漂泊,江舟长逝。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蜀相》《登高》《登岳阳楼》《阁夜》《旅夜书怀》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解题诗歌的题目往往包含丰富的信息,《旅夜书怀》这一标题包含哪些信息?请结合注解谈一谈。

在旅途之夜书写自己的情怀或感情。

这个标题应该包括两个基本内容,即写诗人旅途之夜所见的景物和当时的思想感情。

【补充】写作背景:杜甫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春携家人自问州折回成都,入严武幕。

本来,有这位好友的帮助,他满可以在成都住下去,却不料严武在第二年四月忽然死去。

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乐山)、戎州(宜宾)、渝州(重庆)、忠州(忠县),于九月到达云安(今四川云阳)。

《旅夜书怀》就是在这次旅行中写的。

二、鉴赏诗歌1.哪些诗句写所见之景,哪些写所抒之情?前两联写旅途之夜所见之景,后两联抒发诗人的情感。

隔夜和旅夜书怀意境上的区别

隔夜和旅夜书怀意境上的区别

意境上的区别:
1,借助的对象不同。

《阁夜》是由时间而感叹物的变化,而《旅夜书怀》是由眼前的情景而抒情。

2,表达情感不同。

《阁夜》是想到国家的战乱,同时由历史人物想到自己的境遇,并力图在内心超越这些人生的感慨,因作此诗。

诗中虽有悲凉哀伤之情,却亦有壮情和超然之意。

《旅夜书怀》则是写旅途风情,更感伤老年多病、漂泊无依的心境。

章法上的区别:
《阁夜》是层层铺开,步步推进,首联点明冬夜寒怆。

颔联写夜中所闻所见。

颈联写拂晓所闻。

末联写极目武侯、白帝两庙而引出的感慨。

《旅夜书怀》则是由近及远,借景生情。

诗的前半描写“旅夜”的情景。

第一、二句写近景,第三、四句写远景,诗的后半则是“书怀”。

《旅夜书怀》《阁夜》《登岳阳楼》的抒情意脉

《旅夜书怀》《阁夜》《登岳阳楼》的抒情意脉


收 结情,
”是在感 ,在

之中,自己的 人事浮
,情感
可何
《 阳楼》中也有起承转合的结构编排: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圻,乾坤E)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首联 洞庭水,
阳 ”起 题,
呼应了题目,交代了时间地点以及诗人登楼的
情,

着诗人 世的坎坷与
颔联
, 日 夜浮 ”承题意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飘飘”和“沙鸥”直
抒胸臆,与首联的“独”字遥相呼应,将晚年孤零
之感迸发而出。
据此,也较快地把握《阁夜》的结构: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首联“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起笔破题,描写了西阁冬夜日光变短、霜雪停住
的画面。“天涯”是指夔州西阁,“寒宵”对应了题
目的“夜”,交代
颔联承题意写景,“五
更鼓角w悲壮,三峡星河 摇”气势宏,鼓
角声可以撼 河,有种摇
之感。颈联转
折言事,
家,
起”,
百姓千家闻知战乱纷起,恸哭声和哀嚎声响彻
苍天,
Hale Waihona Puke 夫的,也合了颔联的 鼓声”


生。尾联
,人事
码。以意逆志,可以通过繁复的意象来洞窥诗人
的身世命运和情感空间。
有人说,黑夜是诗人的家园。在夜间,诗人
的情感活动变得十分敏感和丰富,“黑夜”是杜
甫复杂情感的爆破口。《旅夜书怀》写 个孤
的月夜,他将孤舟停泊长满细草的岸边,面对

《旅夜书怀》《阁夜》剖析

《旅夜书怀》《阁夜》剖析

旅夜书怀 杜 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诗歌鉴赏思路:
一看标题 二看作者
三看注释 四看全文
提示:注意写作的思路(写景,叙事抒情)
一看标题
旅 夜 书 怀
本诗是在旅途之 夜抒发的情怀。 提示了写作时间。
二看作者

子美,自称 杜甫(712—770)字____ 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 诗史 被称为“____” ,是我国古代诗 歌的现实主义高峰。杜甫也被誉 为“____诗圣 ”。 在艺术上,他善于运用各种 沉郁顿挫 诗歌形式,风格___ ___;语 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 杜工部集 著有《 ________》。
杜甫生平(712--770)


1﹑读书游历时期(712—745) 开元十九年(731),二十岁的杜甫开始 了他历时十年,前后三次的壮游生活.天宝 三载(744),杜甫在洛阳结识了李白﹑高适, 同游梁宋.天宝四载秋,两人分手,李白置 酒赋诗,饯行赠别. 代表作品:《望岳》诗风比较豪迈浪 漫.
2﹑十年困守长安时期(746—755)
通过朗读,我们发现杜甫这首诗感慨万千, 那么,此诗一共写了诗人几种悲慨?诗人对什么 事最为忧伤?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时光飞逝人生短促
客居天涯的凄寒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对百姓因战争而劳顿的痛惜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宇宙永恒、人 生无常的悲哀 老病孤独、亲朋音信 断绝的寂寥和无奈
诗人用事之妙在于,将眼前景、古时事 与心中情巧妙地合而为一,而使人不觉得这 是用事。
诗人极目远望夔州西郊的武侯庙和白帝 庙,而引起无限感慨。卧龙先生神机妙算一 世英名,跃马称帝的公孙述叱咤风云一代枭 雄,这些成就千秋功业的人最终都掩埋于黄 土,化为历史的尘埃,今日你争我战的各路 人马也终将淡出历史舞台,表达了诗人对宇 宙永恒和人生无常的悲哀。

《旅夜书怀》《阁夜》剖析44页PPT

《旅夜书怀》《阁夜》剖析44页PPT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没有自 由。— —洛克

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旅夜书怀》《阁夜》剖析源自•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得 不为自 己编织 一个笼 子,然 后把自 己关在 里面。 ——博 莱索

27、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 的。— —爱·科 克

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

杜甫诗《旅夜书怀》与《阁夜》比较阅读

杜甫诗《旅夜书怀》与《阁夜》比较阅读

杜甫诗《旅夜书怀》与《阁夜》比较阅读诗歌教材分析:根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材的要求,我们要通过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发挥各自的想象,引导学生根据诗歌的意象的特点以及情景之间关系,品味诗人的情感。

教学依据:高三学生对情境类诗歌已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对诗人杜甫及风格也一定的了解。

因此将两篇同为“夜”景的抒怀作品放在一起比较阅读,更能加深学生对诗歌的欣赏阅读和审美能力,同时诗人在孤寂漂泊中仍不失豁达与释然,可增强古代文化的人文素养对学生的熏陶。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反复诵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学会鉴赏情景类诗歌的方法;2.能力目标:品味诗歌特色语言,从中体会诗人在不同环境下情感的表达。

教学方法:1.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反复诵读置身诗境,在反复诵读中领悟作者情感的变化。

2.运用多媒体课件,将两首诗的对比面变得更直观,有利于学生有针对性的阅读。

3.合作探究,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体会和审美经验,在想象中感受和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并产生共鸣。

教学过程:一、导入:(多媒体展示时文《印象里有没有?杜甫始终老成,李白却永远年轻,为啥?》)谈起杜甫我们的确一直在疑问,为啥在我们心里:杜甫从未年轻。

那是因为时代用冷酷的眼光选中了他,让他受尽了种种的磨难。

他瘦弱的双肩,挑起了国家兴衰、人民悲苦的重担。

当代诗人顾城曾这样写到,“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是啊,诗人在黑夜里,用他一双慧眼,让我们感悟到了夜幕下他心中数不清的悲情。

今天,我们就在诗歌《旅夜书怀》和《阁夜》的夜色下,走近杜甫。

二、知人论世,回顾往昔。

1.(幻灯片展示)杜甫的介绍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其诗直接反映了唐朝“安史之乱”时期的社会现实,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人称“诗史”。

诗歌以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主,有《杜工部集》,代表作是“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旅夜书怀》原文和翻译译文

《旅夜书怀》原文和翻译译文

《旅夜书怀》原文和翻译译文1、《旅夜书怀》原文和翻译译文《旅夜书怀》原文和翻译原文: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译文:拂岸的微风,摇曳的细草,高高的桅杆,孤独的夜和飘泊的客舟。

低垂的星辰衬托出原野的广阔,跳动的月影伴随着江上的波涛向东奔流。

难道是真的文章给我带来了名声,还是年老多病才使我的官职终归罢休!一生奔波到底是个什么形象呢?你看,那宽广的天地间有一只飘摇的沙鸥。

2、《魏书·源怀传》原文及翻译译文《魏书·源怀传》原文及翻译魏书原文:将、雍州刺史。

清俭有惠政,善于抚恤,劫盗息止,流民皆相率来还。

景明二年,征为尚书左仆射,加特进。

时有诏,以奸吏犯罪,每多逃遁,因眚乃出,并皆释然。

自今已后,犯罪不问轻重,而藏窜者悉远流。

若永避不出,兄弟代徙。

怀乃奏免之。

又诏为使持节,加侍中、行台,巡行北边六镇、恒燕朔三州,赈给贫乏,兼采风俗,考论殿最,事之得失,皆先决后闻。

自京师迁洛,边朔遥远,加连年早俭,百姓困弊。

怀衔命巡抚,存恤有方,但宜运转,有无通济。

时后父于劲势倾朝野,劲兄于祚与怀宿昔通婚,时为沃野镇将,颇有受纳。

怀将入镇,祚郊迎道左,怀不与语,即劾祚免官。

怀朔镇将元尼须与怀少旧,亦贪秽狼藉,置酒请怀,谓怀曰“命之长短,由卿之口,岂可不相宽贷?”怀曰:“今日之集,乃是源怀与故人饮酒之坐,非鞠狱之所也。

明日公庭,始为使人捡镇将罪状之处。

”尼须挥泪而已,无以对之。

怀既而表劾尼须。

其奉公不挠,皆此类也。

正始元年九月,有告蠕蠕率十二万骑六道并进,南寇恒代。

诏怀出据北蕃,指授规略。

蠕蠕亡遁。

怀旋至恒代,案视诸镇左右要害之地,可以筑城置戍之处。

怀性宽容简约,不好烦碎。

恒语人曰:“为人理世务点类维何必须太无细也譬如为屋但处望高显楹栋平正基璧完牢风雨不入足。

斧斤不平,斫削不密,非屋之病也。

”又性不饮酒而喜以饮人,好接宾友,雅善音律,虽在白首,至宴居之暇,常自操丝竹。

《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 (共42张PPT)

《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 (共42张PPT)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远处,星辰低垂,平野开阔 近处,月影翻涌,大江流动
这苍茫的背景下, 诗人所处的一叶扁舟, 显得更加的渺小与孤寂
在大自然雄伟瑰丽 的景象之前,人生命运 更是孤单凄凉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大笔勾勒,写得真切细腻,创造出一种阔大 雄浑但又寂寞空旷的境界,从而再反衬诗人的孤 独,景中见情,景与情融。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写景如此阔大,自叙如此落寞,诗境阔 狭顿异。”“不阔则狭处不苦,能狭则阔境愈 空。”——浦起龙《读杜心解》卷三
上联展现浩瀚的洞庭湖水,下联画出水上 的一点孤舟。湖水动荡,孤舟飘浮,虽然大小 悬殊,却统一在一幅画中。如果将洞庭湖水比 作整个国家,那么那一点孤舟就是诗人杜甫自 己!
引题 写景 个人景况 国事艰难
交代背景 宽阔广大 凄凉落寞 广阔胸襟
意境宽阔宏伟
前四句写景 → 宽阔广大 五六句叙身世 → 凄凉落寞 七八句抒感慨 → 广阔胸襟
开阔 ↓
狭窄 ↓
开阔
老杜品格,穷而愈 坚,悲而能壮,在自怨 身世之中,仍保持傲岸 的气魄与阔大的胸襟。
以阔壮之景寓悲凉 之怀的抒情境界。
江山之壮阔与诗人胸襟 之悲壮,互为表里,故虽悲 伤却不消沉,虽沉郁却不压 抑。
杜作……阔大沉雄,千古绝唱。孟作亦在下 风,无论后人矣。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浩然状语也,杜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气象过之。
——明胡应麟
孟浩然借写洞庭湖景表达个人“欲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无舟
楫”,想做官而无人引荐的心情,不免拘限于个
“浮”: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几乎包容 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 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 —— 一派壮 阔的图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登岳阳楼》《阁夜》《旅夜书怀》比较阅读(1)

《登岳阳楼》《阁夜》《旅夜书怀》比较阅读(1)
• 四、背诵并默写两首诗。
旅 夜 书 怀
【吟诵杜甫,煽情激趣】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聆听杜甫在旅夜
中抒写的一曲灵魂之声。 明确:诗歌的感情基调是沉郁的。 指导诵读:节奏上要放缓慢一些。
1、通过“旅”字看背景
旅:是旅居之意。
杜甫在唐代宗广德二年(764)的春天携家人自阆州折回成都,入严
武幕。本来有这位好朋友的帮助,他满可以在成都住下去,却不料严武
比较阅读
对比阅读一:《登岳阳楼》和《旅夜书怀》:
比较意象
• 问题一:这两首诗是怎么写“洞庭湖”和“长江”的? 请找出具体的意象,并用自己的话将画面描述出来, 说说其意境营造上的异同?
• 问题二:在意境营造上,表现力最 强的几个字是什么? 炼字“坼”和“浮” 炼字“垂”和“涌”
比较情感
• 问题三: 这两首诗歌所传达出的作者的情感都是豪
在第二年四月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 (乐山)、戎州(宜宾)、渝州(重庆)、忠州(忠县),于九月到达 云安(四川云阳)。《旅夜书怀》就是在这次旅行中写的。
这一年,杜甫已满53岁,杜甫的思想: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 热.他一直患有肺病和风痹,不时发作。两年前,当安史之乱初平 时,他曾有返回长安或洛阳的打算,但因地方军阀乘机作乱及其 他原因未能如愿。这回严武之死,他决心离开四川,转作潇湘之 游,其实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此,一路上心情十分沉重,不知 一生漂泊何时才是个尽头。这首诗就集中的表现了他这种心情。
何等孤单 何等渺小
诗人命运的写照
明确: 诗人这时已到了垂暮之年,他的好友李白、房倌、郑虔、
高适、严武等在近几年里相继去世,使他的孤独感与日俱增。 现在,“五载客蜀郡,一年在梓州”的生活刚刚结束,而将 来的生活如何又难以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作背景:本诗写于杜甫在西南漂
泊时期,生活是漂泊的,心境是凄 苦的。
2021/2/4
1
9
四看全文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2021/2/4
1
10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置身于天地之间的渺 小和无助
前三联写景,尾联 前两联是旅夜所见,
抒情
后两联是抒怀
1
19
《阁夜》的体裁:从诗体看, 属七言律诗;从内容看,是一首抒 情诗;律诗1/2/4
1
20
朗读
阁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阁 夜 杜

1
14
知人论世
“阁夜”,即西阁之夜。这首七 言律诗是杜甫于大历元年(766)冬 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是诗人感时、 伤乱、忆旧、思乡心情的真实写照。 当时,蜀中军阀连年混战,吐蕃也不 断侵袭蜀地,加之杜甫好友李白、严 武、高适等人相继亡故,所以杜甫深 感寂寞悲哀。
2021/2/4
1
15
读出情感
识.
代表作品:《丽人行》﹑《兵车行》﹑《自
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从此杜甫走上了忧国
2021/2/4 忧民的生活道路1 和创作道路.
2
3﹑陷贼与为官时期(756—759) 这是安史之乱
为祸最烈的时期,也是杜甫创作成就最高的时期. 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次年长安沦陷,
杜甫带着妻儿逃离,后被叛军捉回长安.757年, 杜甫冒死逃脱.肃宗朝,授官左拾遗.不久,因 房绾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这也就宣布了杜甫政 治理想的破灭.
又回到成都,被荐举做了检校工部员外郎.大历
五年(770)病卒于潭州往岳阳的小舟上.
代表作品:《秋兴》八首﹑《蜀相》﹑《登 高》﹑《旅夜书怀》、《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风也更加苍老沉郁.
2021/2/4
1
4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 被称为“____”诗,史是我国古代诗歌
的现实主义高峰。杜甫也被誉为
“____”。诗圣
在艺术上,他善于运用各种诗 歌形式,风格___ 沉_郁__顿;挫语言精练,
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著有
《____杜__工__》部。集
2021/2/4
1
8
三看注释
764年春天,杜甫携家人再次回到成都, 给严武做节度参谋,生活暂时安定下来。 但不料,第二年严武忽然去世,他不得不 再次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 长江一带飘泊。这首诗是杜甫乘舟行经渝 洲、忠州时写下的。
2021/2/4
1
21
《阁夜》和《旅夜抒怀》的意境都很雄阔,细细比较,二者 又有不同。《阁夜》的意境悲壮萧瑟,《旅夜抒怀》的意境高 朗壮阔。在《阁夜》中,短景、天涯、霜雪、寒宵等意象传达 出来的是寒冷萧条的气氛,鼓角、星河传达出来的是征战和动 荡的气息,全诗景象宏阔壮观,终究摆脱不了悲凉和萧瑟。 《旅夜抒怀》中,细草、微风、危樯、独夜舟描绘出风清气和 的春夜,“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描绘出疏朗高远的广 阔空间,两组意象形成微弱渺小和宏阔壮观的对比,表现了作 者置身于天地之间的渺小和无助,但其中的悲慨之气不如《阁 夜》浓重。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是历来传诵 的名联。你认为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 两个字?为什么?(4分)
2021/2/4
1
11
解答方法: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含义)
(2) 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出 该字运用了何种手法。(描绘景象加手法)
(3)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效果)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 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 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2021/2/4
1
18
意象 意境
阁夜
旅夜书怀
短景、天涯、霜雪、 细草、微风、危樯、 寒宵、鼓角、星河 独夜舟、星、平野、
月、大江
悲壮萧瑟
高朗壮阔
情感 章法
2021/2/4
悲慨万千
《旅夜书怀》《阁夜》
2﹑十年困守长安时期(746—755)
天宝五载,杜甫怀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 俗淳”的政治理想来到长安.落第后,他到处投
诗干谒,不见成效.天宝十载,得到玄宗赏 识.天宝十四载,仅获得一个八品的官职.理想 的落空﹑生活的潦倒却玉成了杜甫,使他对朝廷 的腐朽﹑民生的苦难﹑世俗的炎凉有了深刻的认
2021/2/4
1
12
答案示例
① “垂”和“涌”用得尤为传神。“垂”
是低垂的意思,“涌”是奔涌的(意1思分。)
②平野茫茫,群星低垂地面;江涛滚滚,月
光在江中翻滚涌动。
(1分)
③诗人表现了夜色中原野的辽阔和江流的奔
腾,以此来反衬诗人孤独的形象和凄苦的
心境。
(2分)
2021/2/4
1
13
2021/2/4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对百姓因战争而劳顿的痛惜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宇宙永恒、人 生无常的悲哀
老病孤独、亲朋音信 断绝的寂寥和无奈
2021/2/4
1
17
分析这两首诗在意境和章法上的不同。
阁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 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 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 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 人事音书漫寂寥。
代表作品:《三吏》《三别》《春望》,仕途 的挫折,使他忧国伤时﹑壮志难酬﹑抑郁悲愤的 情感也更加深沉.
2021/2/4
1
3
4﹑漂泊西南时期(759—770)
政治的绝望,生计又成问题,760年春,杜
甫在朋友的帮助下于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盖了草堂,
生活相对安定.其间又因地方节度使叛乱,杜甫
不得已离开四川,辗转流浪了几个地方.764年,
阁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通过朗读,我们发现杜甫这首诗感慨万千,那 么,此诗一共写了诗人几种悲慨?诗人对什么事最 为忧伤?
2021/2/4
1
16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时光飞逝人生短促 客居天涯的凄寒
2021/2/4
1
5
诗歌鉴赏思路:
一看标题
二看作者 三看注释 四看全文
提示:注意写作的思路(写景,叙事抒情)
2021/2/4
1
6
一看标题
旅 夜
本诗是在旅途之 夜抒发的情怀。
书 提示了写作时间。
怀
2021/2/4
1
7
二杜看甫作(者712—770)字子_美___,自称
少___陵_ 野_老_。他创作的许多诗歌,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