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行政制度比较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电大论文

合集下载

中外公共行政改革与发展的比较研究

中外公共行政改革与发展的比较研究

中外公共行政改革与发展的比较研究公共行政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改革与发展关乎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和民生福祉的提升。

中外公共行政的比较研究,有助于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推动我国公共行政改革与发展,提高治理效能和服务水平。

本文将从制度环境、理论基础、改革路径和发展成果等方面,对中外公共行政改革与发展进行比较研究,旨在为我国公共行政改革提供借鉴和启示。

一、制度环境的比较在制度环境方面,中外公共行政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在发达国家,公共行政体系相对完善,法治化程度高,政府职能分工明确,绩效评价体系健全,公共服务透明高效。

而在我国,公共行政领域存在着权责不清、审批繁琐、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和效率亟待提升。

我国需要在制度建设方面进行改革,加强政府内部管理,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构建现代公共行政体系。

二、理论基础的比较在公共行政理论方面,发达国家注重市场经济与公共管理的结合,提出了新公共管理、公共治理等理论。

这些理论强调市场化、企业化、社会化的管理手段和方法,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而在我国,公共行政理论仍以传统的行政管理理论为主,管理手段和方法相对滞后。

我国需要加强对新理论的学习,引进并发展适应中国国情的公共管理理论,以推动公共行政的现代化和科学化发展。

三、改革路径的比较在公共行政改革路径上,发达国家倡导市场化改革和制度化建设,重视社会参与和制度规范。

而在我国,公共行政改革路径则主要包括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和优化服务等方面。

这些改革路径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面临着部门利益、地方保护等难题。

我国需要在改革路径上深化政府职能转变,加强社会参与和制度建设,构建有利于公共行政改革和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四、发展成果的比较在公共行政发展成果方面,发达国家的公共服务水平普遍较高,政府治理效能相对较好。

而在我国,公共服务水平不够高,政府治理效能有待提升。

尽管我国公共行政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中外公共行政改革与发展的比较研究

中外公共行政改革与发展的比较研究

中外公共行政改革与发展的比较研究1. 引言公共行政改革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公共部门进行的一系列调整和改革,旨在提高行政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公共服务质量。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也积极进行了公共行政改革,通过借鉴国外经验,并结合中国国情,逐渐建立起符合中国特色的公共行政体制。

本文将从中外公共行政改革的目标、策略、成果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

2. 目标比较中外公共行政改革的目标是提高行政效能、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但在具体的目标设定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发达国家,公共行政改革主要关注市民权益的保护、社会公平和社会福利的提升。

欧洲国家的公共行政改革主要关注公共部门的市场化和竞争化,以提高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质量。

而中国的公共行政改革更加注重提高政府的服务水平和市民满意度,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

3. 策略比较中外公共行政改革的策略也存在差异。

在发达国家,公共行政改革主要采用市场化、私有化、竞争化等手段。

英国的“撤销政府”运动,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公共部门改革的思想,通过市场机制对公共部门进行调整。

而中国的公共行政改革更加注重政府的自身改革和能力建设。

中国政府通过简政放权、优化行政审批、减少政府权力过度干预等措施,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

4. 实施效果比较中外公共行政改革的实施效果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发达国家的公共行政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其中包括提高了行政效率、降低了政府运营成本、提升了公共服务质量等。

英国的“新公共管理”改革使得政府在效率、经济性和透明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而中国的公共行政改革在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5. 共同问题与挑战中外公共行政改革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共同的问题和挑战。

其中包括领导力不足、机制不完善、体制难以改变等。

领导力不足是公共行政改革中的一大难题,对改革进行统筹协调的领导力不足会导致改革难以深入推进。

机制不完善是另一个共同问题,改革需要健全的机制来保障其持续进行。

中外行政制度比较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电大论文

中外行政制度比较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电大论文

中外行政制度比较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摘要】对中国和外国(主要是西方发达国家)的行政制度(亦称政府制度)进行比较研究,具有多重意旨。

总体而言,比较研究政府制度的主要意旨在于:揭示中外政府制度的相同性和相异性,提升我们在政府制度方面的知识素养和分析能力;探索和构建比较政府制度的学科体系,促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科学和行政科学的发展和繁荣;明确可以借鉴和吸取的外国政府制度的合理因素以及改革和建设经验,扩展我们的视野,启迪我们的思路,把我国社会主义政府制度的改革和建设置于更加科学的基础上。

在对各国行政制度进行比较研究时,应当体现依照宪法原则、可比性原则和实践性原则的精神,还应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指导下,正确运用比较分析、矛盾分析和系统分析的方法。

【关键词】行政制度内涵行政制度比较启示行政制度(即政府制度)是以一定的行政思想和观念作指导的、由国家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有关国家行政机关的产生、职能、权限、组织结构、领导体制、活动规程等方面的准则体系以及政府体制内各权力主体的关系形态。

第一,行政制度的核心内容是行政权力体制的法定性规则。

第二,行政制度内含着相互关联、有序组合的多层次结构。

总体观之,行政制度是一个由内层、中层和外层有机构成的多层次结构系统第三,行政制度与行政思想(观念)、行政主体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政府制度.行政制度有自身的发展逻辑,存在着许多异同。

对这些政府制度进行分类是人们对中西政府制度进行比较研究的较为便捷和有效的切入点。

通过对中西政府制度的分类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共同特征和本质区别,有助于我们从总体上了解中西政府制度建设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趋利避害,取长补短.而且我国与西方国家同处于信息技术时代,同样面对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这决定西方行政制度的某些方面对我国谋求行政现代化也具有借鉴意义。

一、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积极探索我国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政府管理模式.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权力高度集中,地方无法表现出自己的需要和意志,具有明显的受控制性、依附性和被动性。

论中外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及对我国的启示

论中外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及对我国的启示

论中外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及对我国的启示摘要:百年大计,教育为先。

当今社会,科技在日新月异,教育的作用越来越大,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都高度重视教育问题。

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将对教育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教育行政制度方面,我国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这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本文试图通过比较中外教育行政管理制度的特点,优劣利弊,借鉴和吸收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教育管理行政制度的优点和经验,以弥补我国教育行政管理制度各方面所存在的不足,从而更好地使我国教育行政制度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关键词:教育行政管理制度,中央集权制,地方分权制,中央与地方合作制正文(一) 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概念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是指教育行政管理系统上下左右之间的权力划分以及实施教育行政管理职能的组织形式和组织制度,是教育行政管理的中心和关键,它与国家的政权性质、政体形式以及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关系十分密切。

由于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历史不同,教育管理发展的形式、国家干预教育的方式和内容也是多种多样的,在教育行政管理体制上就必然出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

重视对典型国家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研究和探讨,对加强和改进我国教育行政管理工作、提高教育行政管理的效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教育行政管理制度的类型教育行政管理制度有以下三种:中央集权制,由国家对教育进行直接干预和监督指导,地方办学须遵守中央政府制定的方针政策,如法国、中国;地方分权制,教育主要由各地自行办理,中央政府仅处于指导和资助的地位,如美国、加拿大;中央和地方合作的混合制,这是一种介于上述两者之间的制度,如英国、日本。

目前,实行中央集权制的国家倾向于放权、分权,实行地方分权制的国家倾向于集中、统一,二者逐渐走向中和。

(三)法、美、日教育行政管理制度的对比1、法国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是中央集权制。

法国是一个典型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在教育行政力方面也实行高度的中央集权制。

中外行政制度比较论文

中外行政制度比较论文

中外行政制度比较论文关键词:中外;房产制度;土地制度房地产就是指土地、建筑物及固着在土地、建筑物上不可分离的部分及其附带的各种权益。

房地产由于其自己的特点即位置的固定性和不可移动性,在经济学上又称为不动产。

一、国外土地制度(一)土地所有制形式。

土地私有制,现行土地所有制有三种主要形式,即国家所有、公共所有、个人与法人所有。

属于国家所有和地方自治团体所有的土地占国土总面积的35%,属于私有的土地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65%,其中,个人所有的土地占57%,法人所有的土地占8%。

(二)土地权利的设置。

设所有权、地上权、赁借权三种。

后两种权利归属于借地权。

(三)土地交易管理制度1、在城市拥有2000平方米以上土地,市区外拥有5000平方米以上土地的所有者在转移出让土地时必须事前申报,购买价格以公示地价为标准确定;2、土地交易许可制。

在土地投机活动集中、地价上涨过快的地区,县地方政府可以设立“限制区域”。

凡就是“限制区域”内土地进行交易及其阶格,必须经县地方政府“许可”。

如果私下成交,土地交易合同视为无效,不受法律保护;3、土地交易申报劝告制。

如果交易价格过高影响土地利用,县地方政府可以提出劝告,并向地方政府重新申报。

如果交易双方不听从劝告,可将其劝告内容公之于众;4、土地公示法。

为了在宏观上管理和调控土地价格,外国制定了地价公示法,这种价格就是一种旨在控制土地的官方价格,增强政府对土地价格的控制能力,为合理进行土地交易提供依据。

二、国外住房政策住房政策总目标与国民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与家庭构成以及居住区域的特性相适应,为全体国民提供居住环境良好的住宅。

(一)特点1、重视住宅管理。

外国私房率较高,住宅经济主要由市场机制调节,但就是政府仍然比较重视对住宅的管理。

政府的建设省及下属住宅局对全国住宅建设实行政策,法令、计划、设计、资金、生产、技术一体化管理。

2、政府大力资助住宅建设。

国外政府为住宅的建设开辟了多种集资渠道,提供住宅补贴就是其住宅政策的核心。

中外行政制度比较论文

中外行政制度比较论文

中外行政制度比较分析摘要:行政制度(即政府制度)是由国家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有关国家行政机关的组成、体制、职能、权限、活动方式及相互关系等方面的一系列规范和准则。

目前,我国行政制度并未发展成熟,还处于不断完善的阶段。

在改革中探索适合国情并有中国特色的行政体制固然重要,但是其他国家的行政制度和改革对我们也是具有借鉴和启示意义的。

文章在对中外行政制度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行政制度在理论上的不足及其在指导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而对我国行政制度重构提出建议。

关键词:中西方行政制度对比分析1.行政及行政制度概述1.1行政的相关概念“行政”一词,在中国历史典籍中早就出现过,意思是推行政令,执掌政务。

在西方,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使用过行政一词。

现代英语中的行政源于拉丁文Administrare,意为国家事务的管理。

学科意义上的解释则因研究的视角不同而各异。

[1]西方学者的观点可以归纳为三种类型:一是从“三权分立”的角度来解释行政,认为“行政”是指与立法、司法并立的“三权”之一;二是从政治与行政分离的角度来解释行政,认为“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达,“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三是从管理功能的角度来解释行政,认为行政是协调众人努力达成一定目标的一切管理都是行政。

[2]国内学者关于行政概念问题的分歧主要集中在管理主体的确定和管理范围的划分上,即行政活动的实施者究竟是谁,行政活动的边界究竟在哪里,立法机关、司法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团体、党群组织的管理活动能否纳入行政的范畴之中。

[3]综合各种观点,本文将“行政”定义为“国家行政机关等行政主体为实现国家目标和统治阶级利益,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组织和管理国家政务、社会公共事务和自身内部事务的执行性活动”。

这个定义统摄行政活动的主体、客体、方式、手段、性质、目的等六方面的内容,即行政活动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狭义的政府 )及授权组织,行政活动的客体是国家政务、社会公共事务和行政机关内部事务,行政活动的方式是依法治理,行政活动的手段是组织和管理,行政活动的性质是执行性活动,行政活动的目的是实现国家目标和统治阶级利益。

中西方行政管理体系研究论文(共2篇)

中西方行政管理体系研究论文(共2篇)

中西方行政管理体系研究论文(共2篇)第1篇:中西方行政管理课程体系研究比较行政管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学科,紧紧围绕国家治理和社会公共管理的目标和职能,有着明确的学科研究对象,有着强烈的现实需求,是现代公共管理领域中的一门“显学”。

因而该课程体系的设置要突出学科的教学重点,以学科特有的培养目标为中心。

西方行政管理相关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均达到较高的水平,对于我国高校来说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国外行政管理课程体系研究状况目前国外对行政管理课程体系的研究体现在适应全球化、政府管理国际化的发展趋势的要求等方面,具体研究领域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拿来主义”和“本土化”相结合西方行政管理学创始人威尔逊(WoodrowWilson)在19世纪末考察了欧洲各国,尤其是法国、德国行政管理学的历史与发展之后,为美国提出了一条“拿来主义”的发展道路,他指出美国行政管理学的发展既要借鉴法国、德国在行政管理学方面的先进经验,但必须将其“本土化”,以坚持美国自己的政治道路、坚持美国自己政治道路、坚持美国自己的特色。

我们从美国行政学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吸取了有益的经验。

不可否认,借鉴和吸收国外行政管理学的优秀研究成果也是我国行政管理学发展和学科建设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之一。

但这种吸收也应是立足于中国国情的吸收。

1.2按照学术规范性来进行学科建设的原则国外行政管理学科在相当程度上坚持了按照学术规范性来进行学科建设的原则。

德怀特沃尔多(Waldo,D.)说:“公共行政学既是知识探索的一个领域,一门学科或一种研究;也是管理公共事务的一种实践活动”。

因此,作为一门科学而存在,行政学有其相对独立性和稳定性,以行政现象及其活动规律为研究对象,有其特定的范畴和方法体系;也就应有学术研究的固有规律。

可以说,行政学正是按照学术规范所固有的规律来开展其研究活动的,从而揭示国家行政活动及其发展的客观规律。

强调行政管理学学科建设的规范性,也就是强调学科建设必须遵守行政管理学学术规范的固有规律,抛弃那种把行政管理学简单化、庸俗化的做法。

中外行政制度比较

中外行政制度比较

中外行政制度比较一、引言行政制度是国家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一国的行政效能和治理能力。

中外行政制度在结构、运作方式、权力划分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本文将以中外行政制度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中外两种行政制度的特点和优劣,探讨其异同点,为提高我国行政制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二、行政制度的定义及特点1. 中央集权制度中国的行政制度采用中央集权制度,即政府扮演着最为重要的角色,决策权、实施权和监督权都集中在中央政府手中。

这种制度能够使国家迅速发展,并高效地执行政策。

2. 民主制度与中国不同,一些西方国家主张民主制度,政府的权力在民主选举中得到分散和监督,决策的合法性和公正性得到更好的保障,但在执行效率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

三、中外行政制度的异同1. 权力分立中国的行政制度中,行政、立法和司法权力并不完全分立,行政权力相对较大。

与之相反,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的行政权力受制于司法和立法部门的制约,权力的分立更为明显。

这种权力分立能够有效制衡政府权力,保证公民的权益。

2. 行政监督机构中国的行政监督机构主要包括中央纪委和各级监察委员会,负责监督党员干部的行政行为。

而美国等国家则设立独立的行政监察机构,独立于政府内部,独立审计机关进行行政监督。

这种机构的设置能够更好地保证行政行为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3. 参与决策的民众在中国的行政制度中,民众对决策的参与程度相对较低,政府行政权力较为集中。

而在一些西方国家,政府制定政策前需要进行公众听证会或进行民意调查,以保证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这种参与决策的方式能够更好地体现民主理念和公众权益。

四、中外行政制度的优劣势比较1. 中央集权制度的优势中央集权制度能够迅速实施政策,加快各项工作的推进速度;政府能够更好地统筹资源,确保国家整体利益;决策效率高,减少了各级政府之间的协调成本。

2. 分权制度的优势分权制度能够制衡政府权力,保护公民的权益;政府更加透明,决策合法性和公正性得到更好的确保;公众参与程度高,提高政策的民主化程度。

《中外行政制度比较》

《中外行政制度比较》

《中外行政制度比较》
中外行政制度比较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外行政制度的比较逐渐引起了社会的重视。


外行政制度比较,一方面可以作为发展自身制度的参考,改善自身的劣势;另一方面,也可以为中外合作提供依据。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法律学》中
的“中西法律比较”模式为思路,结合国外相关文献,着重对比中外行政
制度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合讨论。

一、行政组织
1.1中外行政组织的性质不同
中国的行政组织以“行政机关”形式存在,具有统一的行政管理权,
受国家的统一直接指挥,其活动均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和行政命令进行,
被视为一种行政体制,受行政机构的直接管理,实行一级主管一级负责的
模式。

而西方国家的行政组织则更侧重于“行政机构”的概念,行政机构
的立法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宪法的保护,其活动范围更加广泛,相较之下
更具有公民参与性。

1.2中国行政组织偏重中央集权化
中国的行政组织虽然属于行政体制,但仍归于中央集权化的性质。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存在着中央行政机关和地方行政机关的直接对立。

政治制度比较研究

政治制度比较研究

政治制度比较研究政治制度是不同国家或地区政治生活的组织与运行方式的总和,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力。

在全球范围内,各国政治制度存在差异,因此进行政治制度比较研究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政治制度比较研究的意义、方法和局限性。

一、政治制度比较研究的意义政治制度的比较研究可以提供有关各国政治制度的详细了解,并能为国家间的政治互动提供重要参考。

它有助于促进不同政治制度间的相互学习,从而推动政治制度的改革和创新。

首先,政治制度比较研究有助于各国政府更好地了解和评估自身政治制度的优劣之处。

通过与其他国家进行比较,各国政府可以发现自身制度的不足之处,并寻求针对性的改革措施。

例如,中国政府在改革开放初期通过对外开放,借鉴西方政治制度经验,加强国内改革进程。

其次,政治制度比较研究有助于各国政府在国际事务中的合作与交流。

通过对各国政治制度的比较,不同国家可以相互借鉴经验,寻求共同发展。

例如,印度和巴西等发展中国家通过与欧美国家的比较学习,逐渐完善自身政治制度,提高国家的治理能力。

最后,政治制度比较研究还能为理论界提供更多的研究对象和案例。

通过对不同政治制度的研究,学者们可以发现政治制度演化的规律和模式。

这些研究成果可以为政治科学的理论与方法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

二、政治制度比较研究的方法政治制度比较研究可以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包括逻辑比较、历史比较和实证比较等。

逻辑比较是政治制度比较研究的基础,通过分析政治制度的组成要素,寻找其内在的逻辑关系,以了解政治制度之间的异同。

例如,通过对不同国家的宪法、法律和制度安排的比较,可以发现不同政治制度的核心价值观和规范。

历史比较是政治制度比较研究的重要手段,通过对过去和现在政治制度的变迁进行对比,以了解制度发展的动态过程。

例如,通过对英国议会制度的历史发展进行比较研究,可以揭示议会制度演化的特点和影响。

实证比较是政治制度比较研究的重要方法,通过搜集和分析大量的实证数据,以验证理论假设和探索制度之间的关联性。

论文西方行政听证制度分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论文西方行政听证制度分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论文西方行政听证制度分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行政听证制度作为现代行政程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公民权利、促进政府决策的公正性和透明度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西方各国在行政听证制度的实践和发展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我国行政听证制度的完善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西方行政听证制度的历史发展西方行政听证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英国的“自然公正原则”和美国的“正当法律程序”。

在英国,自然公正原则要求行政机关在作出对他人不利的决定时,必须听取对方的意见。

这一原则逐渐发展成为行政听证制度的基础。

美国的正当法律程序则进一步强调了公民在行政程序中的权利保障。

1946 年,美国《联邦行政程序法》正式确立了行政听证制度,将其作为行政机关作出行政决定的必经程序。

此后,西方各国纷纷效仿,建立了各自的行政听证制度。

二、西方行政听证制度的主要内容(一)听证的适用范围西方各国对于行政听证的适用范围通常有明确的规定。

一般来说,涉及到公民重大权益的行政决定,如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征收等,都需要进行听证。

但具体的适用范围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可能会有所差异。

(二)听证的参与主体听证的参与主体通常包括行政机关、行政相对人以及其他利害关系人。

行政机关作为决策的作出者,需要在听证过程中充分说明决策的依据和理由。

行政相对人则有权陈述自己的观点和主张,提供相关证据。

其他利害关系人也可以参与听证,发表自己的意见。

(三)听证的程序西方行政听证的程序通常包括听证的通知、听证的举行、证据的提交和质证、听证笔录的制作等环节。

听证通知需要提前送达给参与主体,告知听证的时间、地点和事项。

听证的举行要保证参与主体能够充分表达意见,进行质证和辩论。

证据的提交和质证要遵循一定的规则,以保证证据的合法性和真实性。

听证笔录则是行政机关作出决策的重要依据。

(四)听证的效力听证的效力在西方各国也有所不同。

有些国家将听证结果作为行政机关作出决策的唯一依据,有些国家则只是将其作为参考。

电大行政管理体制论文范文

电大行政管理体制论文范文

本文讨论电大的行政管理体制,着重分析其优缺点并探讨改进方案。

电大作为一所开放大学,其行政管理体制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强调人性化、灵活性和高效性。

由于历史原因和指导思想的落后,电大的行政管理现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一、电大行政管理体制的现状1. 中央化程度过高电大的行政管理体制较为中央化,决策权高度集中在中央领导层手中,较少发挥分权的优点。

这种中央化的管理方式导致电大的行政效率低下,并削弱了基层管理者的自主权和责任心。

2. 管理思想落后随着时代的发展,管理理念和方法也在不断更新。

但是,电大的管理思想仍停留在传统的层级管理中,缺乏创新。

这不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也不符合电大开放、人性化、灵活的特点。

3. 机构设置繁杂大机构设置有些繁杂,多个机构重叠或职责不清,导致管理决策的不协调,不利于高效管理。

二、电大行政管理体制的优点1. 高度集中的决策权电大的中央集权体制,有利于保证决策的高效性,保证全国范围内的一致性和统一性。

这也有利于保证学生的权益受到保障。

2. 传统的层级管理传统的层级管理对于保证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把教学计划和教学安排统一确定,教务人员制定出细节及质控标准和售后服务,将教学质量得到了保证。

3. 机构化管理各部门职责区分明显,分工紧密配合,依据各自的任务制定出相应的工作方案,使工作实现科学化、机械化、有条不紊。

三、电大行政管理体制的改进方案1. 提高分权程度针对目前电大的中央集权体制,可以采取逐步分权的方式。

加强基层管理者的自主权和责任心,提高其管理能力,对于缩短工作程序和提高行政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2. 建立灵活性管理机制电大作为一所开放大学,学生群体非常广泛,管理机制应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服务质量和管理方式也应该更加人性。

可在活动内容组织、学习资源采集、学习活动回溯等方面进行灵活化探索,让活动能够更好地融入到学生个体发展中。

3. 推进科技与管理相结合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大管理应该更加科技化、智能化,提升信息化水平,更好的使用大数据分析,方便学生学习、提高教学效率。

西方行政制度论文

西方行政制度论文

中外行政制度论文我国的执政党制度及执政党理念在本质上不同于西方的执政党制度及理念。

正面分析并说明中西执政党制度及理念之间的本质区别,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我国执政党制度及理念的特色,进而更好地坚持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权和执政权。

将我国的领导党制度与执政党制度划分开来有何意义?简要地说,这种划分有下述意义:意义之一,准确认识我国的执政党制度。

众所周知,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

不过,我们对我国执政党制度的界定还不是极其准确,这主要表现于将领导党与执政党两个概念完全等同起来。

实则,二者并不是一回事。

作为领导党,共产党是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领导国家政治原则、政治方向、重大决策,向政权机关推荐重要干部。

作为执政党,党直接行使她依法定程序获得的政府权力,包括立法权、行政权、军事统率权、审判权和检察权。

我国的执政党制度与西方国家的执政党制度相比,既有不同之处,也有共同点。

西方的执政党在赢得选举之前只是普通政党,有活动自由,但无领导权;我国的执政党在赢得选举之前是领导党,有领导权。

西方的执政党与普通政党相联系,而我国的执政党则以其领导党的地位为前提,这就是中西执政党制度的基本区别。

但是,作为执政党而直接行使政府权力,这一点在西方和我国却是相同的。

意义之二,科学地维护我国的执政党制度。

长期来,西方国家总有人诋毁党在我国宪法中的地位。

我们应采用更为科学的方式维护党的领导党地位和执政党地位。

如前所论,党的领导党地位合乎马克思主义,是党矢志当好“三个代表”的实践结果,顺应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而她的执政党地位则得自选举,这一渠道的必然性其实已为民主法制社会所公认。

意义之三,有助于改革和完善我国的执政党制度。

我国的执政党制度的若干方面尚需改革。

问题在于,如果人们将领导党与执政党完全等而同之,那么,改革就会被视为影响党的领导而不被接受。

以选举为例。

我国的间接选举和其中的缺乏竞争、缺乏透明、缺乏责任等一直影响着我国选举制度总体上的民主性。

中外政治制度比较

中外政治制度比较

中外政治制度比较【摘要】中外政治制度比较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通过比较中外政治制度的制度框架、权力分配机制、人民参与程度、治理效率和政府责任体系等方面,可以深入了解不同政治体制的特点和优缺点。

在研究对象选择和研究方法确定的基础上,可以得出中外政治制度比较的启示,探讨可借鉴之处和差异之处,为政治体制改革提供参考和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外政治制度的差异和共同点,为各国政治体制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中外政治制度比较、制度框架、权力分配、人民参与、治理效率、政府责任、启示、借鉴、差异。

1. 引言1.1 中外政治制度比较的重要性中外政治制度比较的重要性在于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不同国家的政治体制特点,从而拓宽我们的视野和思路。

通过比较中外政治制度,我们可以发现各国在权力运作、人民参与、治理效率等方面的优劣之处,进而思考如何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为我国政治体制的完善提供有益借鉴。

中外政治制度比较还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世界政治格局,把握国际政治发展的脉络和趋势。

通过比较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各国政治制度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相互作用,加深对国际政治关系的理解和把握。

中外政治制度比较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领域,可以为我们提供新的思维切入点和启示,有助于促进政治制度的创新与进步。

1.2 研究对象的选择在选择研究对象时,我们需要考虑的是政治制度的不同类型和模式,以及它们在实践中的运作和效果。

在中外政治制度比较中,我们可以选择各种政治制度类型的国家作为研究对象,例如民主制度、专制制度、议会制度等。

这样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不同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缺点。

选择研究对象时也需要考虑国家的历史、文化、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

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往往受到其特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的影响,因此在比较中需要考虑这些因素对政治制度的塑造和演变的影响。

还需要考虑研究对象的现实意义和影响力,选择具有代表性和重要性的国家作为研究对象,可以使研究结果更具有普遍性和实用性。

中外行政执行制度比较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中外行政执行制度比较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中外行政执行制度比较及其对中国的启示(孙伟明常州学习中心)摘要:本文在对中外行政执行制度进行述评和比较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现行行政执行制度本身存在的及其在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行政执行立法的基本构想:在保留司法机关与行政机关共享行政执行权的“双轨制”模式的前提下,更好地平衡“公正”与“效率”两大价值取向,化大力气构建、完善、细化行政机关自行强制执行、行政机关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法院审查与执行有关的具体程序和制度。

关键词:行政执行制度行政决定行为司法审查比较研究所谓行政执行,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不履行行政机关依法所作行政处罚、处理决定所规定的义务,有关国家机关依法强制其履行义务或达到与履行义务相同状态的行为。

由于行政执行行为具有强制性,因此通常又被称为行政强制执行。

行政强制执行不同于行政强制措施。

行政强制措施是指行政机关为了预防、制止或控制危害社会行为的发生,依法采取的对有关对象的人身、财产和行为自由加以暂时性限制,使其保持一定状态的手段。

两者显而易见的区别是:行政强制执行必定发生在具体行政行为(生效)之后,而行政强制措施则通常发生于具体行政行为(生效)之前。

行政执行是与行政权和司法权密切相关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其对于确保具体行政行为的公正性、效率性和权威性均具有重要意义。

笔者试在述评、比较中外行政执行制度的基础上,就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行政执行立法提出基本构想。

一、两大法系主要代表国家行政执行制度述评纵观西方两大法系主要代表国家的行政执行制度,大致可分为三种模式,即:美国模式、法国模式和德日模式。

通过对这三种模式的比较研究,我们自然也可以了解到关于行政执行的不同立法规定及其理论基础。

(一)美国模式美国模式的特点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相对人不履行已经生效的行政处罚、处理决定等法律文书所确定的义务时,原则上不能自己采取强制执行手段,而只能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作出命令促使其履行。

行政相对人如果不履行法院作出的命令,法院将以藐视法庭罪,对其处以罚金或拘禁。

中外公共行政改革与发展的比较研究

中外公共行政改革与发展的比较研究

中外公共行政改革与发展的比较研究摘要:公共行政改革与发展是各国政府必须重视和实施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以中外公共行政改革与发展为核心,通过比较研究,总结了中外公共行政改革与发展的异同,并分析了其中的原因。

文章认为,中外公共行政改革与发展的核心是提高行政效能、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以及实现社会公正。

中外的改革路径和重点略有不同,中方主要注重机构改革和权力下放,而西方国家更侧重于管理方式和社会参与。

无论中外,在推进公共行政改革与发展时,都需要注重政府效能、权力监督和公民参与的平衡,以实现行政效能、社会公正和民主的统一。

一、引言1. 改革路径和重点的不同中外公共行政改革的路径和重点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方主要注重政府机构改革和权力下放,旨在提高政府效能和服务质量。

近年来,中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的机构改革举措,如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简政放权等,通过精简机构、优化权力配置、提高服务效能等方式推进公共行政改革和发展。

而西方国家更侧重于管理方式的改革和社会参与的推进。

西方国家注重建立公共管理体系,通过市场化、多元化、网络化等手段提高行政效能和公共服务质量。

2. 管理模式的不同中外公共行政改革的管理模式也有所不同。

中方主要采用计划管理模式,即政府部门按照计划进行行政管理。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集中权力、高度垂直、层级多、决策效率较低。

而西方国家则更注重市场导向和社会参与,采用市场化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以市场为导向、竞争为动力、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可以提高行政效能和公共服务质量。

3. 人员选拔机制的不同中外公共行政改革的人员选拔机制存在差异。

中方主要采用国家公务员制度,即通过公开考试选拔人才担任公共行政职位。

这个制度的优点是公平公正、选拔人才。

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监管不严、腐败问题。

而西方国家主要采用职业化选拔机制,即运用市场机制选拔人才,提高公共行政人员的能力和素质。

这个机制的优点是能够选拔到更适合的人才,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权力滥用、腐败等。

中外行政体制比较(5篇)

中外行政体制比较(5篇)

中外行政体制比较(5篇)第一篇:中外行政体制比较摘要我国是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的一向最重要最基本的政治权利。

我过现行选举制度所贯彻的基本原则是:选举权的普遍性、平等性、直接选举、无记名投票,以及代表想选民负责并受选民监督,选举的物质保障等。

选举制度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公民基本政治权利的行使以及整个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

因而,选举制度中的问题和不足就极大的选民积极性。

所以,发现我国选举制度中的问题与不足,并且找到改革方向是我们现在希望的。

关键字:选举制度问题改革方向一、选举制度的必要性选举制度不能超越社会发展的阶段。

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没有得到充分发展,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还很低,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小生产习惯势力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行动。

这些客观条件决定社会主义选举制度的也处在初级阶段,是一个不成熟、不完全的社会主义选举制度。

落后的经济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限制。

一次相对公正的选举要经过几道程序,以村委会选举为例,至少要召开四次以上的村民代表大会,需要大量的金钱和时间的投入。

全国直选的花费就更大,以每个选民每次选举的成本十元计算,我国的选举费用就达上百亿。

人口文化素质的限制也是非常明显的。

解放之初,由于很多老百姓不识字,很多情况下,我们不得不采取举手、站立、鼓掌的情况,无法实行秘密投票。

当前,我国科学文化和教育事业还不发达,全民族的文化素质还比较低。

人才匮乏更是我们选举碰到的巨大障碍。

当前社会中狐疑建设的任务依旧极其繁重,形式非常复杂,非常需要德才兼备的人才。

作为领导人,她们的一举一动个都可能导致严重后果,领导人不仅要会选举更要会治国。

在各级选举中,我们都会遇到人才匮乏的问题。

这并不是我们的要求过高或者其他的外部原因,是因为我们会比较,懂得在矮子里找高个的。

二、我国选举制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选举的平等性无法完全实现根据我国现行选举法规定,一人一票制,每一票有相同的权利,但在不同的群体之间每一代表所代表的选民数量不同,特别是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之间,这就导致了我国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选举权实质上的不平等。

中外行政制度比较论文

中外行政制度比较论文

中外行政制度比较论文
摘要:本文针对中国和美国的行政制度进行了比较,着重分析了两者的政治制度、行政机构、行政法规和行政执行等方面的差异。

结果发现,中国实行总体统一的单一政党议政体制,美国实行多党竞争制;中国行政机构实行中央集权,美国采取分权制;中国行政法规以行政法令为主,美国行政法规以法律和法令为主;中国行政执行实行实施者和被执行者的两阶段形式,美国行政执行以监督居多。

本文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中国和美国的行政制度差异。

关键词:中国;美国;行政制度;政治制度;行政机构;行政法规;行政执行
中国和美国是两个不同的国家,它们的政治体制、社会制度、文化以及教育水平等存在重大差异,其中行政制度也尤为显著。

本文通过比较中国和美国的行政制度,梳理出各自的特点,以便准确把握两国行政制度的异同,进而为两国行政关系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政治制度比较
中国在政治制度上实行总体统一的单一政党议政体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下,各政党和社会团体参与国家事务和政治生活中的公民权利。

中外政治体制的比较研究

中外政治体制的比较研究

中外政治体制的比较研究政治体制是指一国政治组织体系的总体性、基本结构和运行方式。

它反映了一国政治生活的本质和特点,是一个国家能否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

中外政治体制的比较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外各国的政治制度、差异以及各自的优劣势,为我国政治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中外政治体制的比较分析1.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体制的特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之一,具有独特的政治体制和治理模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体制主要有国家机构、政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法律制度、军事制度、国家行政区划和地方自治等多个方面构成。

这些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机构由国家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五大国家机构组成。

政治机构的权力来源于人民,政府的合法性在于它与人民的紧密联系。

党和政府机构相互协调,形成了中国政治体制的独特实践。

2. 美国政治体制的特点美国的政治体制是一个总统制、联邦制的政治组织形式。

美国的总统是选举产生的。

美国联邦政府由三大部门组成:行政部门、立法部门和司法部门。

行政部门由总统领导。

立法部门由参议院和众议院构成。

美国的选举制度以自由、平等、公正、竞争为基本准则。

其选举体制制定了候选人竞选的各种条件和选民投票的各种规定。

美国的党派制度是一个最为典型的两党制。

这两大党派是美国政治竞选和执政的主要力量。

二、中外政治体制的比较分析优劣势1. 优点中外政治体制有许多共性,同时也各自存在独特的长处。

(1)中国政治体制的优势在于创新能力和决策速度。

中国独特的制度优势助力了中国在很多方面迅速发展。

(2)美国政治体制的优势在于保障公民权利,维护民主。

美国政治体制为美国的自由、民主、人权等价值观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2. 劣势中外政治体制也各自存在着一些劣势和问题。

(1)中国的体制问题主要体现在社会管理和司法领域。

一些地方政府不依法行政和不重视人权保障等问题依然存在。

中外公共行政改革与发展的比较研究

中外公共行政改革与发展的比较研究

中外公共行政改革与发展的比较研究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深,各国政府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管理挑战,公共行政改革成为了各国政府的重要议题之一。

中外公共行政改革在理念、体制、制度等方面存在着一些共性和差异性,因此对中外公共行政改革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吸取各国经验,促进我国公共行政改革的进步。

本文将从中外公共行政改革的历史渊源、理念及体制改革、制度建设等方面展开比较研究。

一、历史渊源在对中外公共行政改革进行比较研究时,首先应该了解其不同的历史渊源。

西方公共行政改革起源于18世纪的工业革命,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西方国家的政府管理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促使西方国家进行了一系列公共行政改革。

而中国的公共行政改革则起源于19世纪末的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但由于历史原因,中国的公共行政改革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停滞不前。

直到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政府才开始对公共行政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二、理念及体制改革在公共行政改革的理念及体制改革方面,中外存在一些共性和差异性。

西方国家在公共行政改革中强调市场化、精简效率、用户导向等理念,主张政府应该更多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减少政府的过度干预,提高政府的效率。

而中国在公共行政改革中强调政府的主导作用,主张政府应该加强宏观调控,保障公共利益,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在体制改革方面,西方国家主要是通过管理体制的改革和职能转变的方式来推动公共行政改革,而中国则主要是通过行政机构改革和分权下放的方式来推动公共行政改革。

三、制度建设在制度建设方面,中外公共行政改革也存在着一些共性和差异性。

西方国家在制度建设方面主要是强调政府的透明化、法治化和民主化,致力于建立一套完善的公共管理制度和法律体系,以约束政府的权力行使。

而中国在制度建设方面主要是强调政府的规范化、职能化和法治化,致力于建立一套严密的行政管理制度和法律体系,以规范政府的行政行为。

在制度建设方面,西方国家还普遍采取了分权制衡的制度安排,以限制政府的权力,保护公民的权利;而中国则主要是通过国家监察体系改革和反腐倡廉建设,加强对政府的监督和约束,保障政府的廉洁和效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行政制度比较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摘要】对中国和外国(主要是西方发达国家)的行政制度(亦称政府制度)进行比较研究,具有多重意旨。

总体而言,比较研究政府制度的主要意旨在于:揭示中外政府制度的相同性和相异性,提升我们在政府制度方面的知识素养和分析能力;探索和构建比较政府制度的学科体系,促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科学和行政科学的发展和繁荣;明确可以借鉴和吸取的外国政府制度的合理因素以及改革和建设经验,扩展我们的视野,启迪我们的思路,把我国社会主义政府制度的改革和建设置于更加科学的基础上。

在对各国行政制度进行比较研究时,应当体现依照宪法原则、可比性原则和实践性原则的精神,还应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指导下,正确运用比较分析、矛盾分析和系统分析的方法。

【关键词】行政制度内涵行政制度比较启示
行政制度(即政府制度)是以一定的行政思想和观念作指导的、由国家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有关国家行政机关的产生、职能、权限、组织结构、领导体制、活动规程等方面的准则体系以及政府体制内各权力主体的关系形态。

第一,行政制度的核心内容是行政权力体制的法定性规则。

第二,行政制度内含着相互关联、有序组合的多层次结构。

总体观之,行政制度是一个由内层、中层和外层有机构成的多层次结构系统第三,行政制度与行政思想(观念)、行政主体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政府制度。

行政制度有自身的发展逻辑,存在着许多异同。

对这些政府制度进行分类是人们对中西政府制度进行比较研究的较为便捷和有效的切入点。

通过对中西政府制度的分类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共同特征和本质区别,有助于我们从总体上了解中西政府制度建设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趋利避害,取长补短。

而且我国与西方国家同处于信息技术时代,同样面对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这决定西方行政制度的某些方面对我国谋求行政现代化也具有借鉴意义。

一、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积极探索我国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政府管理模式。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权力高度集中,地方无法表现出自己的需要和意志,具有明显的受控制性、依附性和被动性。

因此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一大任务就是要下放权力。

但是如果权力过于分散、不利于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或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监控,又会致使调控乏力、地方权力泛滥。

因此,要求我们明确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职责权限,区分中央专有权、地方专有权、中央地方共有
权,建立健全处理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的协调机制以及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监控机制。

二、以提高效益为导向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加快政府机构和人事制度改革,效率是行政的一个核心目。

它贯穿于整个行政管理活动的始终,效率导向也是西方政府行政制度改革的目标模式,而效率低下正是我国现行行政体制的一个突出问题。

要提高效率,就必须在管理职能、机构设置、管理方法和制度建设等多个方面对传统低效的“大政府”进行改造。

首先,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理顺政府与市场、社会的职能关系,变全能政府为有限政府,渐进地向社会与市场转移职能。

其次改革行政管理方式。

放松对企业的规制,灵活运用行政指导、行政制度、行政许可以及各种经济法律手段为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

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合同出租、合营化等各种灵活多样的形式降低政府成本的同时更高效地实现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

此外,还应进一步简化行政程序改变服务方式。

第三改革政府机构设置。

裁并精简机构,降低行政成本,加强相近机构职能整合,减少层级节制,加强横向联系和沟通,缩小官僚机构的规模和集中化程度,增强机构的弹性和效率。

总之只要坚持立足于我国国情,积极吸取包括西方国家在内的其他国家行政制度发展建设的经验我国建立中有中国特色的、科学的、比较完善的公共行政体制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开展中外行政制度比较研究,有助于我们丰富政府制度知识,提升对政府制度问题的分析能力;有助于探究比较政府制度的学科体系,繁荣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科学和行政科学;有助于借鉴和吸收外国政府制度中的合理因素,促进我国政府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